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20接诊的重症患者经过早期处理后常需转至检查科室、病房或手术室,为做好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杜绝院内转运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及合并症致残率将起到重要作用。为提高护士现场急救医护配合能力和急救水平,我科改变原来仅护理内部理论授课的培训方式,2008年6月对20名护士分期进行医护同组培训,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急诊科护士20名,年龄25~45岁,其中本科12名,大专8名,均接受过急救培训。
培训方法:将20名护士分4期培训,每期3周,每5名学员为一组,将急诊科作为实训基地,急诊护士长和具有5年以上急救工作经历丰富的主治医师2名,主管护师1名,分别担任带教老师和示教人员。
培训内容:①理论培训包括常见急症休克晕厥脑血管意外,有机磷中毒等的急救程序,心肺复苏(对CPR的认识实施步骤、肺复苏、心脏复苏、气道梗塞急救法等)意外伤害(触电溺水中毒烧伤)患者的抢救,创伤救护(骨折固定止血包扎及搬运护送)等内容。②操作演练:由1名医生和2名护士组成一组。操作时对面是模拟人按照急救教程各成员执行相对固定的角色操作。如心肺脑复苏抢救流程护士甲跪在患者右侧头部判断患者意识,病员无反应立即高声呼救,将患者仰卧判断呼吸,畅通气道进行人工呼吸2次,判断颈动脉搏动,此时医生和护士乙快捷赶到,医生跪在患者右侧,胸腰部位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下达口头遗嘱。护士乙进行心电监护,准备气管插管物品及电除颤,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医生和护士甲按照30:2的比例进行心肺复苏。护士甲协助麻醉科医生行气管连接呼吸机然后替换医生胸外按压,医生行电除颤判断抢救结果,护士在练习中要交换角色。③现场实践医护搭配轮流跟随救护车去现场急救及参与急诊的救护。
讨 论
医护合作培训的优点:在抢救过程护士要快捷应对做好与其他抢救者的配合与协调,护理人员敏捷的应急能力迅速准确和主动有效地护理配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医护同组培训是一种较的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抢救能力的方法。
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技能培养团队互助的精神,护士是急救措施的实施者。在培训时2名护士和1名有丰富经验的医生组成小组,由于分工合理,角色明确,各项操作穿行减少了工作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每个参与抢救的护士有自己的工作空间和任务,使重点任务落实到位。不遗漏护士能较快进入抢救状态,提高了护士的急救技能,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提高了满意度。
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自信心,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护士应急处置需要知识全面急救技术娴熟、能准确判断危险场景。急诊科先进的急救设备、良好的带教师资为培训创造了条件。形象的医护配合模拟抢救使护士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因此护士能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及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对患者病情变化的预测性,能自信冷静地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给预处理,同时减少了各种医疗纠纷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情景模拟演练法; 基层医院; 急诊; 新护士; 专科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6-0091-02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s Method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New Nurse Specialist Skills Training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Primary Hospital/WEI Ya-song,HUANG Jiang-yi,WEI Ji-y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26):91-92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 method in improving the primary hospital’s new nurse specialist skills training.Method:Selected 20 new nurses from a three grade hospital in our city as group A,20 new nurses from a dimethyl hospital’s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group B and 20 new nurses from a our hospital’s emergency department as group C.Group A was given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 method,group B was given one-to-on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and group C was was given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 method on the basis of one-to-on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Valued the three groups’ efficacy after six months clinical experience by using homemade questionnaire.Result:The basic theory,individual technical operations and integrated operations in group C were all obvious better than group A and B,the comparison has statistic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Scenario simulation exercises method; Primary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New nurse; Specialist skills training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Yizhou City,Yizhou 5463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6.046
在医院快速发展时,医院护理人员资源也越来越紧缺,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新护士进入医院。大部分新护士都是应届毕业生,临床实践经验缺乏,技术水平较低,这样就会对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带来一定的隐患,所以加强新护士专科技能培训,提高新护士临床技术水平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成了基层医院护士培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1]。笔者所在医院在对急诊新护士进行专科技能培训时采用情景模拟演练法,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宜州市某三级医院急诊科新护士(A组)、某二甲医院急诊科新护士(B组)和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新护士(C组)各20名。三组护士在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护士采用情景模拟演练法培训,B组护士采用一带一传统带教法,C组护士在一带一传统带教法的基础上采用情境模拟演练法进行专科技能培训。
一带一传统带教法的具体方法为:护士长负责安排带教老师,对新护士进行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讲解。情景模拟演练法具体的培训方法如下,(1)成立培训小组和制度培训项目:首先由科室护士长、护理骨干和医生组成经验丰富、模拟逼真的培训小组,然后根据近3年急诊科的特点以及护理要求制定出急诊科护理培训项目,主要包括常见病情的观察要点、主诉、临床症状、患者病情变化的处理方式、专科检查的相关准备、护理操作、健康宣传教育、常见的护理纠纷处理以及应急抢救配合等。(2)演练场景:示教室和病室都可以作为演练的地点。在设计布置问题情境时应该根据选择的主题来进行,让护士能身临其境,从而更快进入自身角色,由护士模拟某种疾病的患者、家属、医生以及护士,情景演练临床中可能出现的症状、问题、操作要领、沟通技巧以及处理方式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护士利用对患者的交流和治疗护理,去了解病情观察、纠纷处理以及抢救流程等,利用自身知识提出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情景模式中,要充分发挥护士自身的知识技能和沟通协调能力,这样护士获得的体会才会更加深刻。情景模拟结束后,护士长或者培训小组成员要对护士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让护士清楚自身存在的问题。
1.3 评价标准
培训结束后考核新护士相关理论知识、单项技术操作和综合操作(如应急流程),并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临床实践6个月后,C组护士的相关基础理论、单项技术操作和综合操作考试成绩显著优于A、B两组护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情景模拟演练法就是在护理实践中融入护理理论,在模拟演练中对教学对象的主体地位能得到充分体现,利用模拟实际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去解决临床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得到有效激发,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最终让学习效果得到提升[2]。情景模拟演练法的内容是培训小组根据专科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学生在对专科护理技巧进行掌握时就会更加快速,能有效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情景模拟演练法可以重复进行,而且也没有风险,可以让学生的心理压力减轻,在身临其境的情景中更快的进入自身角色,让临床实践和理论知识有效结合,让学生对自身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巩固[3]。在情景模拟演练法中,新护士是主体,护士利用自身的能力和知识去解决临床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让护士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4]。
本研究中C组护士采用一带一传统带教法联合情景模拟演练法进行专科技能培训,结果C组护士的相关基础理论、单项技术操作和综合操作考试成绩显著优于A、B两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李双.情景模拟急救演练提高急诊护士综合能力的实践与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6):2470-2471.
[2]巩越丽,董亚辉,吴超,等.循环技能培训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9):273-274.
[3]刘红平.应用微技能培训法提高急诊年轻护士应急能力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1):2697-2699.
[4]李晓蓉,方惠英,李映君,等.基层急诊护士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效果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9):155-156.
[5]曾艳,赵振兴.急救技能培训及模拟急救演习实施前后的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2010,21(17):153-154.
[6]江丽华,崔焕卿,旷红,等.加强急诊科新护士培训提高整体救护水平[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2):402.
[7]李婉玲,陈少斐.急诊护士操作技能培训考核安排表的设计与应用[J].全科护理,2010,8(3):245-246.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临床医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在同学们由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桥梁作用。但近年来,因为种种原因,医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的提高未能与时俱进,影响了他们日后参加工作的能力发挥。为此,我们认真思索找寻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积极探索研究相应的对策。
1常见的几个问题及原因
1.1有效临床实践时间缩短。
在实习的这一年里,按照医学院校《本科专业毕业实纲》的安排,共有约12个月的临床实践时间,实习前集中培训2个周,每个临床科室轮转约3个周。但在实际实习时,同学们第一学期迫于考研的压力,第二学期迫于就业或复试的压力,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到考研和就业这两件事情上,真正参加临床实践的时间大大缩水。
1.2有效临床实践机会减少
医患关系的紧张对立,病人及家属维权意识的增强,相关医疗法规的颁布,均不利于医学生进行有效的临床实践。甚至就连最普通的采集病史和常规查体,有些病人和家属一旦清楚其实习生的身份,也会表示异议和拒绝。这就使医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浮于表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以全面了解和掌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程序和要点。实习工作大多局限于开化验单或检查单、书写病历、换药、拆线等简单而重复的工作,看似繁忙,难于深入,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提高较慢。
1.3 医德医风培养难度加大
当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以后,对医疗行业的种种不正之风逐渐有了感性认识,又耳濡目染部分医务工作者过分看重经济利益的现象,结合媒体上关于医务工作者的负面报道,其道德价值观念往往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进而对医德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医生的心理状态,沟通技巧至关重要,但是部分医学生自控能力差,网络成瘾,心理趋向封闭,社交能力下降;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频繁发生,医闹的出现,使得医学生对职业的未来走向感到迷惘,甚至心存畏惧。以上种种,均不利于医德医风的培养。
2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2.1提高实习的效率
①严肃实习纪律,制度上最大程度地保证实习时间。
②加强实习生管理,克服带教的放任性、松散性,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③将实习生临床实践技能教学任务定位到科室,项目落实到教师。
④好的制度要靠得力的人来执行,因此我们重视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按照“有能力、有热情、有责任感”的标准遴选带教老师,注意老中青的搭配,加强带教老师的培训和交流学习。
⑤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是同学们及时了解各专业发展的最新情况,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尽可能地使用幻灯课件教学。逐步引入 “PBL(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集中解决同学们遇到的、感兴趣的实际问题。
⑥讨论病史采集、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和临床基本技能操作是医生的基本功,各学科中具有共性的基本技能(如病史采集、病历书写和全身体格检查)在实习前期集中由专任教师指导培训,具学科特点的技能(如内、外、妇、儿)则以各教研室为单位由专职教师承担。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轮转科室学习重复内容造成的时间浪费。
2.2增加医学生实践机会,充分利用临床技能
①鉴于“诊断学”学习时间较长,临床见习动手实践机会少,相关知识已生疏,加强实习生的岗前教育和强化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临床基本技能培训项目包括全身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由教师集中讲授病历采集、病情分析、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门(急)诊病历、急诊留院观察病历、住院病历书写的规范要求等。内科技能操作: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外科技能操作:包括外科无菌技术操作洗手法、穿衣、戴手套、消毒备皮,铺单及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切开、止血、打结、清创、缝合、术后折线;影像学、心电图、超声、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读和研判。强化他们进入临床实践前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储备,促成其角色转换。使学生先在较为真实的环境和氛围中得到规范化的训练,最终能在技术动作较为熟练和心理状态稳定的情况下面对病人进行诊治,同时在此过程中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的自信性。
②组织学生观看《全身体格检查》音像教材。由指导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操作,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反复纠正学生操作程序和手法错误,最后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学生为对象的体格检查,由同学和指导教师点评。
③重视教学资源投入,创建设备完善的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中心,并购置多功能穿刺模拟人,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模拟人等,充分利用这些设施,加强医学生的日常训练和考核。
④带教老师以极大的责任感精选教学病人,带教前与病人及家属充分交流沟通,争取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避免实习生因被拒绝而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
2.3 医者德为先 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育人”,而并非只是“制器”。一个没有医德的人,他的医术越高,危害也越大。因此,新时期医德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
①以人为本,提高医学生的人文道德修养,同情患者,珍爱生命。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社交能力。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医德,而且还要具备全面适应现实的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让他们在浩瀚的人类文化熏陶下,全方位、多角度的正确认识人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充分认识和理解患者的心态,主动改善、协调与病员的关系。通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获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使之配合各项操作,最终提高实践效果。
②以医学界的前辈和先进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们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学习他们严于律己、抵制不良风气的精神。藉此树立同学们从事医疗卫生行业的信心,是他们能够把行医作为一项终生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职业。
③借助网络和影视作品,结合实际中的一些医疗纠纷和事故,详细讲解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增强实习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防范和处理此类事件的能力。使得他们在参加工作后心存谨慎,而不是心存畏惧。
④组织学习相关的医疗法规和法律。良好医德的形成绝不能仅仅依靠医者的自觉,还要依赖于法律法规的有效约束。
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具有仁心仁术的仁医。在这个过程中,临床实践是医学生们由学生向医生转变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加强实习生管理,不断创新,持之以恒地强化实践技能的培训和医德医风的培养,顺利实现在新时期医学生临床医学教学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临床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39-02
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医科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而构建系统、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坚实保障。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渐扩大,在医学精英教育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矛盾下,为保证达到医学生高素质、强能力、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目标,各医科院校都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医学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学院也做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探索和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1 医学生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并完善的背景和依据
(1)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推进,医科院校的发展迅猛,在校生人数剧增,而能提供学生作为教学需要的临床教学资源的相对不足,使得医科院校不得不考虑构建完善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在校学习尤其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弥补在临床阶段学生学习机会的不足。
(2)随着大众化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患者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等,医学实践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1],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对病人的诊断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受到制约。
(3)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IME)制定、颁布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对医学本科毕业生今后从事医生职业所达到的各基本(核心)要求,予以了详尽规定。提示目前我国对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存在不足,必需按GMER充实和完善。
(4)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生物―― 心理―― 社会”的转变,医学的发展进步及医学技术的提高,要求我们培养的医学生除了学好医学知识外,还应加强对人的心理需要以及社会发展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各方面知识的扩充[2]。
2 临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几个阶段
(1)2002年以后,随着医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在原有的临床教学资源前提下,为保障医学人才的培养发展,开始注重校内临床技能实验室的建设。同时,对基础医学实验开设并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创建多学科整合的综合性实验[3]。由此,出现了按学科组建的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如,机能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病原学综合实验室、临床综合技能培训中心等。
(2)2005年以后,跟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医科院校承担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及构建。在注重内涵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医院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保证医学生的培养素质。并以附属医院为龙头,带动各级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临床教学基地的作用。
(3)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真正达到让学生在校内训练基地得到仿真的培养,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和改革[4]。开展如,PBL,CBL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模型及实验条件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举行临床技能大赛,制作优质的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效果;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探索标准化病人(SB)在临床教学及学生考核中的作用。
3 昆医海源学院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思考
3.1 构建基础医学综合实验中心
3.1.1 机能学实验中心
机能学实验中心开设的医学机能学实验,作为一门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实验内容的基础医学课程,将此三门学科的实验内容有机融合、优化重组,进行学科间内容的有机衔接,形成了一门综合的实验学科。学院机能学实验中心已制定《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大纲,并使用学院自编的医学机能学实验教材。
3.1.2 病原学实验中心
病原学实验中心是基于独立学院的新型办学模式和教学改革新思路,以及医学教育前、后续课程的相关性和相近学科的关联性、交叉和渗透性,实现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师资的一专多能而构建的综合实验室。该实验中心由细胞生物学、病原学、免疫学、检验诊断学综合实验室,共同组成,并共同承担细胞生物学、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学、免疫学、检验诊断学等五门医学课程的实验教学。
3.1.3 形态学实验室
形态学实验室与组胚教研室、病理教研室共同承担学院各专业的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两门实验课程的教学。实验室已自制病理实验大体标本150个,组胚教研室制作胚胎标本120个。完成了学院2001级至2010级10个年级14个专业的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
3.1.4 临床综合技能培训中心
临床综合技能培训中心由原有的临床技能综合实训室、检体诊断实验室以及外科总论及手术学实验室整合而成。目前,中心除承担全院各专业的《诊断学》《外科学总论》《临床医学概论》的实验课程教学外,还负责完成各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前的操作技能强化培训,并且每年定期举办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大赛,以此检验和促进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水平。通过开展实习前的强化培训,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实习学生较快适应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2 开展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3.2.1 发展临床教学基地
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是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临床教学基地是在单位申报、学院考察及确认、双方签订协议的前提下,双方本着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进行合作。一方面临床教学基地按照学院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纲,负责组织实习生的实习带教,同时,根据学院的相关文件及管理规定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管理,并为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创造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学院通过加强临床教学基地的师资培养、教学和医疗巡回指导及专项经费的投入,为临床教学基地顺利完成教学工作提供必要支持。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教高[1992]8号)等文件精神,学院制定了《昆医海源学院实践教学基地考察申报管理程序(试行)》,对临床教学基地的筛选、考察、审批等一系列程序作了明确。
3.2.2 制定管理制度
为保证临床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有效监控教学质量,学院完善了临床实践教学管理规定及临床实践教学各环节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昆医海源学院毕业实习规程》《昆医海源学院毕业实习补充规定》《昆医海源学院毕业实习工作及各部门责任细则修订》《昆医海源学院关于加强毕业实习生院外住宿管理的补充规定》和《昆医海源学院毕业实习学生请假管理规定》等。
3.2.3 对临床教学基地师资培训
为增强教学和管理水平,学院定期举办临床实践基地骨干教师讲习研讨班,通过专题讲座、专家授课、到省级附属医院实地参观、学习,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教学基地教学人员的带教水平和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从培训班举办以来,为各临床教学基地培养了200余名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经过培训的教师在各临床教学基地的教学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3.3 教学方法改革
3.3.1 医科类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独立学院的本科招生一般按第三批录取批次进行,基于对“三本”生源以及医科教育特点的分析,医科类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应该定位在依托母体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采取灵活有效的特色办学机制,培养接受过系统理论知识学习和相关能力训练、人文社科素养充实、实际动手能力强、社会适应良好、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5]。基于该理念,学院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了整形美容以及肿瘤学的专业方向课程,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两个辅修方向。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初步达到临床医师的基本要求外,具备临床整形美容以及肿瘤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毕业后进入实践与专科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对于非医学专业开设基础医学导论、临床医学导论、临床医学概论课程,使其具备医学背景,突出医科院校特色。
3.3.2 调整教学计划
对于教学计划的调整是学院推行教学改革,完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一次探索。为了达到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实习时间从原来的第8~期调整为第8.5~10学期。在加强内、外、妇、儿各科实习的同时,在临床综合实习结束后增加了两个月的选科实习。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及方向,以及自学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专科医生打下基础。
3.4 实践与思考
3.4.1 加强内涵建设
独立院校在经历了近十年的跨越式发展之后,应逐步转入内涵发展阶段,在保持一定发展规模的同时,将重点转向如何提高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只有狠抓教学质量、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医科类独立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需要通过健全管理制度、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建立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等手段,既要保证校内临床教研室、临床技能实验室的教学效果,又要对校外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
3.4.2 加快临床教学基地建设
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对于医学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至关重要。学院在共用母体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的基础上,正大力发展学院自己的临床教学基地,目前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临床教学基地的级别、数量、师资与母体院校仍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打造独立学院的附属医院,培养学院自己的临床教师队伍是学院长期努力奋斗的目标。
3.4.3 突出人才培养特点
人才培养目标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医科类独立院校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激发“三本”生源的潜力,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突出人才培养特点,即培养拥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医学人才,让实践教学体系为该目标服务。
医学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各医科院校发展的重点环节,对于医科类独立院校来说更是重点和难点。为保证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学院做了相应的努力和尝试,在此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构建符合独立学院发展的医学生实践教学体系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马明霞.构建以培养医学生“三有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16):125-127.
[2] 王立杰,刘英利,敖宝寅.从医学模式的转变看新世纪医学人才的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4):46-47.
[3] 柳爱华,宝福凯.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路[J].科教文汇,2009(2):46.
关键词:口腔;临床技能;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043-03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则是整个口腔医学教育中的极其重要的一环,口腔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是通过临床实践而形成的,它是医务人员顺利完成医疗卫生活动必需掌握的基本能力。目前我们国内的口腔医学专科教学模式还是按照第一年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第二年口腔医学专业知识、第三年口腔专业实习的培养模式来进行口腔医学教育的。近年来,我国医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口腔医疗保健要求的提高,使口腔医学教学模式的缺陷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口腔医学生的口腔临床技能学习时间过短、缺乏医患之间的沟通技巧等。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口腔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创建培养口腔临床医学实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组成以训练临床综合技能为主的临床口腔医学教育模式,进一步推动口腔医学的教学改革,这是目前本院口腔系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一、加强口腔医学新生的专业社会实践
口腔医学生刚入学时由于对口腔知识尤其是实践知识的兴趣非常浓厚,因此我们积极引导及提升他们的这种兴趣。经过我们口腔系教师的一致决定,在《口腔医学导论》这门课程的教师安排上,从口腔的各个专业及医学基础方面选择了7名教师分别教授这门课程,以期对口腔医学新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普及,加深他们对口腔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了解所选择专业的概况,这是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在临床实践能力阶段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学生结合口腔医学专业学好基础与临床课程,有助于扩大口腔临床能力的知识面,这是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探索点。由于第一学年的学生教学计划中没有口腔医学的专业课程,为了避免学生学习专业能力的兴趣降低,也为了从学生一入校就培养口腔临床技能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医生荣誉感,我们采用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包括每一年的“爱牙日”活动,在每年的9月20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零距离的接触口腔病患者,并从口腔预防保健和口腔检查的方面对前来的咨询者进行服务,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医生荣誉感,为其进一步加大专业学习提供了动力。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安排学生到社区、企业和学校进行龋齿危险因素调查、社区牙齿保健等活动,所有的调查表及活动的安排由学生自主决定,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口腔病患者,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本院举办的全国口腔涎腺病学术会议及口腔医学会成立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交流能力和社区工作能力,进一步推动了口腔医学的教育改革。
二、专业课学习阶段的临床技能培训
口腔专科的学生在第二学年起就开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这一阶段,我们对口腔医学的临床能力教学模式做了少许的修改,主要加强了口腔临床实践的教学内容,这其中包括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整合了口腔临床医学主干课程中实际操作内容较多的专业课程,考虑到牙体牙髓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临床诊疗技能较多,而且是口腔医学的核心学科,因此把这三门课程组成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群,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腔临床综合诊疗技能,达到培养能胜任基层的口腔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口腔全科医生。我们根据调整后的口腔教学计划和口腔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开设各项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数字化教学设备,将数字化教学引入口腔医学教育中,加大对口腔临床操作的视频文件的播放及讲解,现场提供牙齿、模型等实物来引导学生对临床实践的理解,实践证明这样能提高口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口腔实验室中的教学,我院口腔实验室利用教育部的专项资金购买了14套口腔仿真头模临床模拟教学系统模型,大大提升了本院口腔实验室临床教学的效果,目前可以开展离体牙标本模型和高度仿真头颅进行牙体牙髓病的临床各类洞型的仿真制备、口腔修复学的备牙操作、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手术操作及牙周病等操作为主的临床实验技能培训与考核,充分利用各种实验条件,调动学生学习口腔临床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良好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培训
为了加强对口腔实习医生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学校学习到临床实习的角色转换,我院每一年都对实习生进行为期一天的岗前培训。安排资深医师就医德、医风进行专题讲座,使同学们加强医德、医风的培养,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医务、质控、院感等科室的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医疗安全、医疗纠纷防范、病历书写规范、院内感染知识等内容,为实习同学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口腔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由基础及临床理论教学转入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的全面系统的学习阶段,是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实用性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口腔医学生的实习教学中,各科室按照口腔实纲要求制定各种口腔疾病的详细的要求,在保证临床操作质量的同时,制定量化考核标准。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临床实习巩固和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知识,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学会处理危重和疑难疾病,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临床知识、操作技能的口腔医师。我们对各科的实习要求进一步细化:(1)口腔内科学:通过实习能初步掌握牙体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对发病率低的疾病有大致了解。(2)口腔颌面外科学:通过对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实习,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做出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对一些稍复杂的症状和体征能够做出较合适的解释,实习结束后能完成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的日常工作。(3)口腔修复学:通过实习能掌握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修复治疗,了解修复学涉及的其他知识和范畴。(4)口腔正畸学: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分类及治疗手段,对发病率低、分类较复杂的错畸形有大致了解。实习期间的教学内容既有口腔临床诊断治疗技能的训练,也有病例跟踪报告、专题讨论、读书报告等。每一轮实习结束后,由科教科和口腔科统一组织出科考试,考核内容包括:口腔基本检查占10%、病历采集书写占20%、病例分析占20%、口腔基本操作技术占50%。
四、新型口腔临床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我们连续五年对这种新型的口腔临床技能进行教学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的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体系教学改革系统,口腔医学专科教学新模式逐渐趋于成熟,通过学生第一年的社区实践作为临床实践的早期教育、入学第二年的口腔临床技能的专业培训和入学第三年的系统且直接的接触患者学习口腔临床技能,逐步引导学生对标本模型、仿真头颅、动物实体、实际病人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临床模拟环境下进行各种口腔临床医学技能训练,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也提高了。比如学生在实习的一个月后,经过我们对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反馈回的信息可知,学生基本上对口腔科常见病能独立做出诊断和基础的治疗;半年后,对较复杂病例,如后牙管治疗、烤瓷冠修复的牙齿预备、全口义齿的关系测定也大体能够较好地独立完成。在全科的质控检查中,口腔医学生所做的后牙根管治疗X片评价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扬。我们对五届实习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患者对实习医生的满意率逐年提高。在口腔医学生的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中,我们摈弃以往的考核方法,通过检测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侧重知识的综合与运用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在临床技能实践考核中重视能力测试,严格进行临床实习的出科考核和毕业综合考核,采用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形式(三站式考试)全面考核学生的临床技能。(1)考核的方法包括:①毕业临床技能考核采取二站式方法考核。②考生在指定考核地点,随机分别抽取各站考核试题,分别完成各站考核;考核过程中由考生互相检查。(2)考核的内容包括:①第一站:口腔检查5项,其中一般检查4项,特殊检查1项,口腔检查记录表一份,病例分析包括诊断、鉴别诊断及其依据和治疗设计,测试病种20个,由考生随机抽取一个,包括浅龋、中龋、深龋、猖獗龋、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炎、边缘性龈炎、坏死性龈炎、成人牙周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白斑、感染性口炎、牙齿外伤、智齿冠周炎、下颌骨骨髓炎、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等。②第二站:口腔临床诊疗技能及基本急救技术,包括无菌操作测试项目2项:洗手、戴手套、口腔粘膜消毒,由主考官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口腔临床诊疗技能包括测试项目4项:开髓术(离体前磨牙或磨牙),龈上洁治术(一区段),上牙槽后神经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上、下牙列印模制取。由考生考前抽取的1项进行测试,其中龈上洁治术和上、下牙列印模制取由主考官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开髓术由考生在离体牙上操作;上牙槽后神经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由考生在下颌骨或颅骨模型上操作。基本急救技术:测试项目4项,包括血压、吸氧术、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由考生考前抽取的1项进行测试,含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和考生对模拟人操作,通过这些临床技能的培训及考核,发现学生的临床技能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用人单位的反馈良好。
总之,在我们数年的口腔临床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输出了一大批合格的口腔医学人才,但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在临床实践中临床教学讲座较少、临床实习考核制度不严谨、现有的实习基地不足和实验室的临床教学系统数量较少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坚信可以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又顺应口腔医学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宁,李谨,杜详永,等.医学生口腔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53-255.
[2]李旬科,王忠义,郑欣绢,等.接诊艺术与口腔医学生接诊能力的培养[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14(1):56-57.
【关键词】 急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
急诊科是医院全天候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主战场,工作的特点就是一个“急”字,急诊和急救质量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水平及文化程度。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的变化,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目标。知识+能力型是国际化医疗市场对护理的新要求,也是中国护理教育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主动迎接新时代新挑战的必需[1]。而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转变尚未跟上这一变化,因此,加快护理人员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培训以及急救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2]。为此,我院从2006年6月开张以来,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急救技能培训,以提高她们的基本技能和急救技能。
1 急救技能培训的意义
我国从事急诊、急救工作的护士在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方面均没有通过系统的专科培训就直接上岗,造成了人岗匹配需要长时间的适应,影响了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开展。为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素质,使其能适应急诊护理工作和胜任急诊护士职能,提高对急诊患者快速准确的判断力、提高抢救的成功率[3]。由于我院是新组建医院,护理队伍来自不同地方,存在着地区差异,较多护士没参加过急诊工作,因此,对她们进行急救技能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2 具体实施方法
2.1 参加急诊护士适任班的培训
2.1.1 理论学习及模拟培训 被培训的护士,必须首先参加由上海市护理学会继续教育基地急上海市急救中心组织的80学时的急救护理学习班,以及为期1周的院前现场模拟急救技能培训,学习班结束后,理论和院前急救技能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急诊实训基地进行临床实践培训。
2.1.2 临床实践培训 在指定1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急诊科作为急诊适任护士临床实训基地。培训时间为2周,实践内容突出了预检护士分诊技巧;急诊护患沟通技巧;急诊常用13项急诊患者的抢救配合程序;急诊常用8项抢救技术;突发事件抢救流程和组织协调工作等。培训结束后进行急诊常用抢救技术、理论知识的书面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3]。
2.2 外出进修 为了适应专科护理发展的需要,每年有计划地选送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并且与上级医院协商,安排高年资、有一定临床经验的护士带教,要求带教从手把手带教开始,逐步由放手不放眼,走向放手又放眼,使她们在积累经验同时,能返院后独立上班。
2.3 院内培训 根据护士职称不同,针对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制订相应的规范化培训和考核方案,有三基培训和专科培训,通过此类分层次培训方式要求相关护士能充分掌握护理专科基本理论,能熟练地进行各类急症患者的抢救配合和护理。
2.4 “急救能手”的评选活动 为了激励医护人员工作热情,树立榜样作用,提升急救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急救技能,每月从急诊医生、护士中各评选一名优胜者为“急救能手”。
2.4.1 方法 心电图,心电监护,除颤术,洗胃术,呼吸机操作,心肺复苏术等操作,每月进行一项操作技能考核,从医生、护士优胜者中各选出一位评为急救能手,当选者的照片在急诊室张榜。
2.4.2 评选内容 操作技术,相关理论。
2.4.3 奖励方法 当选者每次奖励100元,连续当选3次,另外再申报院部作为先进工作者候选人,并作为今后晋升职称的依据。
3 体会
我院急诊科护士共13名,已参加急诊护士适任班的培训6名,外出进修6名,通过将近两年的这种内外结合培训方式的实行,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增强了护士工作的自信心,掌握了一般鉴别诊断的能力,能熟练操作各种抢救仪器,并可排除一般故障,在抢救过程中能及时准确地完成各项操作,并能进行预见性的护理配合,使我院急诊护理工作逐渐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秀新,赫玉玲.护理临床教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1.
1.1固定资产的管理及耗材的请领登记
为了保障教学工作高效而有序地开展,每年实习工作开始前,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标准定额,做好教学基地仪器、耗材等物资的计划编制和申购工作,做到既不脱档又不长期积存。同时,做好口腔常用耗材的发放、使用登记和使用完毕后统一收缴工作。教学基地各类用品专人保管、定期清点,做到心中有数。进口牙椅、洁牙机、根管长度测量仪、电脑、数码相机等教学仪器,落实到人,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使用率。
1.2诊疗环境卫生及安全保障
为保证诊疗环境的舒适性,防止诊疗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统一安排学生两人一组,固定负责椅位区域。要求学生每日提前15分钟到达科室,进行诊室空气流通以及牙椅、操作台、接诊区、候诊区的擦拭。诊疗完成后,检查督促学生对污染器械分类预消,医疗垃圾分类处理,消毒后器械分类放置,以及牙椅水路的消毒。定期组织学生对诊室内外绿化、卫生状况的清洁维护,保证舒适良好的工作氛围。诊疗结束后,要求学生查看门窗、水机电源、电脑电源、牙科拍片机的关闭情况并做记录,保证诊疗工作安全有序地开展。
1.3临床资料整理、文书记录及归档
完善每届实习生的档案管理工作,专人记录专人管理。教学实践中,临床教师把握“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原则,组织学生分组,诊疗全程由学生独立完成,结束后进行小组讨论,所有实习生的病例汇报,临床教师的答疑解惑全部记录在案,方便日后查阅。此外,院领导与学生间的专业知识的沟通、价值观与人生观的讨论等亦整理归档。规范、有序的文档管理制度,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在临床中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能让学生充分认识临床资料记录和整理的重要性与严谨性。记录内容还包括授课记录、查房记录、座谈会记录、患者就诊记录等等。规范化的临床教学资料、档案文书记录还能很好地体现教学过程的延续性、严谨性,同时也能为后续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重要的参考。
2注重岗前培训,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2.1注重岗前培训
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安排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医院基本情况介绍,包括医院概况、科室设置、人员结构、学科特色、诊疗项目、服务规范等,让学生对医院有基本了解。二是实习动员,进一步明确实习阶段的目的、要求、内容、意义、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实习阶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规章制度学习,重点是对首诊负责制、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等核心制度的培训和学习。四是口腔医学基本技能培训,重点对各种口腔材料的调制、专科治疗器械的准备等基础工作的训练,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分组练习—师生讨论—学生再练习的过程来实现。
2.2注重整体教学,及时反馈
为全面了解和检验学生实习情况,根据专业的特点及临床疾病类型,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坚持教学实践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强化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协调各专科诊室的课程设置,在临床实践中适时组织学生参与理论学习和讨论。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意见,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实际教学工作中,学生普遍认为目前学时安排适当,授课内容新颖,易于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巩固,实践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加强,临床综合诊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3提高临床应诊能力,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关键词】 小儿; 静脉穿刺;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51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病房及相关科室一项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人员完成各项治疗、抢救的前提。小儿静脉穿刺质量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直接相关。研究表明,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不能做到一针见血是引发护患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1-4]。为快速提高护士的临床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满足儿科及相关科室临床护理工作的发展需要,于2010年9月开始在医院内招收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参加培训班,收到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1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招收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学员共32名,均为女学员。年龄20~33岁,平均22.56岁。学历:本科9人,占28.13%,大专23人,占71.88%。2年以上临床实践经验22人,占68.75%;2年以下临床实践经验6人,占18.75%;无临床实践经验4人,占12.50%。
1.2 方法
1.2.1 招收学员方法 面向院内护士招生,要求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经学历和执业资格审查,经过考试和考核合格录取,获得参加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资格。
1.2.2 培训方法
1.2.2.1 培训原则 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甄选小儿静脉穿刺经验资料[5-9],制定培训教材,精选多名小儿静脉穿刺能手讲授各种小儿静脉穿刺情况及穿刺对策操作,采取理论授课,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分阶段进行经验交流及穿刺操作考核,终末小儿静脉穿刺技术考核合格获取小儿静脉穿刺培训结业证,成绩优异者颁发小儿静脉穿刺能手称号。培训周期为6个月。
1.2.2.2 师资确定 理论培训由儿科总护士长担任理论授课,具有儿科专业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临床穿刺经验,主管以上职称,专业教师资格,有较高的临床指导和授课能力,并聘请血管外科专家为学员讲授小儿血管的解剖及病理生理反应。操作培训由儿科科护士长及主管护师担任,具备1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主管以上职称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1.2.2.3 教学方法 以临床操作实践带教为主,结合相关理论授课,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理论上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以培养小儿静脉穿刺能手为目的,精选各种小儿静脉穿刺情况及穿刺对策,结合临床实际,列举相关穿刺病例和亲身经验进行讲学互动,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不定期组织案例讨论,现场演练,每月1次,包括模拟操作和实践操作。模拟操作主要培训手法,实践操作主要培训手感。技能培训中,心理适应能力是重点培训内容之一,指导教师设置不同的穿刺环境,让学员逐步适应压力。
1.2.3 评价方法
1.2.3.1 学员自我评价 学员对培训收获自我评价,包括提高很大,提高较大,提高较小和无提高。
1.2.3.2 考核方式 (1)理论考试:培训最后进行总结性理论考试1次,强化小儿静脉穿刺的理论知识;(2)操作考试:分阶段进行小儿静脉穿刺专业技术操作考试,每2个月1次。一律实行百分制,每次进行考核排名,增加培训学员的竞争意识。最后根据考核总评授予考核成绩前3名“小儿静脉穿刺能手”称号。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 3.1统计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x±s)表示,以P
2 结果
2.1 学员对培训效果自我评价 学员对培训效果的自我评价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在的评价。32人中有25(78.13%)人认为提高很大,7人(21.88%)人认为提高较大,无一人认为提高较小或无提高。
2.2 培训前后学员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学员考试成绩比较(x±s)
组别 培训前(n=32) 培训后(n=32) P值 t值
理论成绩(分) 64.41±12.00 90.38±9.00
操作成绩(分) 62.81±3.65 88.16±7.50
3 讨论
3.1 培训要不断适应临床护理模式发展需要 护士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高低,不仅反映护士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也反映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关爱患儿,减轻患儿痛苦,操作中树立防护意识,是现代护理对每名护士基本素质的要求[10]。只有树立为患者负责减轻痛苦护理理念,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才会用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注重护士技能培训,护士穿刺技术水平就会稳步提高。从培训效果看,学员小儿静脉穿刺能力水平在短期内有很大提高,充分体现专项技术培训结合效果明显,所以规范化培训是提高专业技能,适应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课题。
3.2 培训要体现专业技术特色 穿刺成功率的提高是搞好护患关系的基础,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石。目前在许多科室,小儿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加上中国特色的独生子女政策,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期望值过高,而护士往往未经过专项技术操作培训,小儿静脉穿刺水平相对滞后,给患儿的治疗及护患关系埋下了巨大隐患。因此,开展对护士的小儿静脉穿刺专业技术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弥补了学校教育的局限与不足,提高了护士静脉穿刺水平,满足了患儿治疗护理的需要,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 培训要有规范的教学和管理 针对培训班学员不同阅历、不同素质和不同层次采取个性化及人性化管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笔者严格甄选教材,按需补给,以求实效。还专门为每位学员配备了指导老师与学员进行沟通,协调与管理,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召开学员经验交流会,检查学员学习笔记和临床实践体会,了解学员动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有效地引导培训班学员系统地学习与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开展小儿静脉穿刺护士培训班的实践,使小儿静脉穿刺技术形成了规范化的培训途径,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护士争先创优的荣誉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了针对小儿的护理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更好的培养了小儿静脉穿刺合格的专业化人才,提高了医院整体满意度,为和谐护患关系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优质护理服务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吕竞.儿科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天津护理,2005,13(6):171-172.
[2] 张镇静.儿科输液室护患矛盾分析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6):713-714.
[3] 寿宇雁,陆月岑.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2):52-53.
[4] 君.儿童医院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J].中国护理管理,2005,5(2):44-46.
[5] 谢佐卿,罗文容,姚春花.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10,9(8):41-42.
[6] 帅玲.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238-239.
[7] 阳康丽.小儿静脉穿刺难点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7):73-75.
[8] 李玉兰.浅述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秘诀[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4):2008-2009.
[9] 李春梅,游海云,李春美.常见小儿静脉穿刺中“难题”的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9(4):76-77.
自2009年7月—2018年12月共有46名新入职护士完成规范化培训。46名护士全部为女性,平均年龄(29.50±2.04)岁。学历:硕士研究生1名(2.17%),本科25名(54.35%),专科20名(43.48%)。平均轮转时间(34.39±3.38)个月。
2方法
2.1培训目标
通过规范化培训,使新入职护士能够全面掌握口腔基本诊疗护理技术和临床工作方法,培养临床思维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从而能够更快胜任口腔护理工作,更好的服务医生、服务患者。
2.2培训模式
“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项目按照“理论与操作并重、培训与考核并重、组织与监督并重”模式开展:采取理论学习加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学习口腔医学及护理理论知识,并在3年内完成牙体牙髓病科、口腔修复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科、儿童口腔科、牙周病科6个口腔专业的临床实践,顺利通过考核后,取得“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合格证。
2.3培训方案
培训分为基础培训及专业培训两个阶段。2.3.1基础培训。护理部组织为期2周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口腔常见临床护理操作技术培训。内容包括护理规章制度、规范标准、安全管理、健康教育、护士素质、沟通技巧等,以及口腔常见疾病、治疗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2.3.2专业培训。进行为期3年的临床各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培训。理论学习突出专科特点,强调对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和口腔护理专业理论的培养,采取统一组织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护士须参加护理部、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临床实践制定统一的培训大纲,制定并下发培训实施方案及手册,使科室及规培人员明确培训及考核要求。科室严格按照培训实施方案做好带教计划,通过规范化培训使新入职护士达到护士的素质要求,掌握口腔接诊流程和常见治疗项目的护理工作常规及配合流程,口腔常用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口腔设备的维护方法及口腔器械处理方法等。
2.4培训管理
建立严格的培训管理机制,带教工作由护理部统一部署,选派科内综合能力强、整体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承担带教工作。组织全体带教共同编写培训大纲,制定培训规范要求。科室根据大纲制定带教计划,按照带教演示-临床实践练习-严格考核的模式,加强临床指导,严格把控操作规范。护理部及科室分别组建规范化培训考核组,按要求对规培人员进行考核。
2.5效果评价方法
2.5.1培训过程考核。规培人员应严格按照方案规定完成相应的科室培训,出科前接受综合测评及操作技能考核。综合测评结合培训人员日常工作表现进行。操作技能考核根据培训大纲制定统一考核标准及评分表,由考核组进行考核。2.5.2培训结业考核。对规培人员进行理论及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理论方面考核护士对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的专科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以专题报告或案例汇报的形式考核规培人员将所学应用于临床的成果,并由考核组评分。
3结果
已有46名护士完成培训,出科考核综合测评平均成绩(95.69±4.11)分,操作技能考核平均成绩(94.58±3.63)分。结业考核理论平均成绩(93.32±3.38)分,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平均成绩(93.72±0.93)分。
4讨论
4.1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规范了临床护理管理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核心思路是营造一个适合护理人才良性成长的有利环境[8]。通过建立规范的口腔新入职护士轮转培养模式和流程,充分发挥了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能,全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教学意识,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了一批教学人才。规范了临床理论知识框架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带动其他护理人员共同学习口腔护理规范操作,加强医护配合,使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规范化建设也得到提高。
4.2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扩充了护理人力调配力量
规范化培训不仅能保证护理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持续发展,医院也能从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化发展一体化整体设计方案的实施中受益[8]。参加规范化培训使一批年轻护士得到成长,壮大了医院护理队伍的中坚力量,充实护理人才梯队,作为业务骨干在临床科室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规范化培训证书的护士对口腔护理工作掌握更加全面,可以作为医院整体人力调配资源,满足科室之间临时调配的需要,缓解了不同科室间人力需求的差异,避免了护理人力资源的浪费。
4.3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培养了护理教学队伍
带教老师的执教能力直接影响规培人员的学习,应该选拔一批有丰富经验的带教老师[9]。我院借助中华口腔医学会、北京大学医学院网络教育学院联合组织的“口腔专业护士”学习平台,自2009年成为全国首批、天津市唯一一家《口腔专业护士培训》临床实践基地以来,建立了规范的基地管理办法,选派骨干护理人员参加学习。根据不同护理专业分组,通过模拟课堂听课、观摩操作演示录像、讨论、答疑、自学及临床实践等方式,培养出一批具有丰富的口腔护理理论知识、规范的临床操作技能且具有较高整体素质的骨干护士,有效承担起规培带教的任务。
4.4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丰富了护士职业生涯
参加规范化培训夯实了新入职护士的口腔专科理论知识,强化了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提高了医护配合能力及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全面掌握。以问题为基础的培训可以激发护士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并大大提高新护士的资源获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10]。举办规培人员的专题报告会可以使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专业深入学习,收集与专业有关的资料,提出问题并解决,针对问题进行交流学习,强化理论知识[9]。通过对临床护理经验的思考总结,对患者安全、心理和护理服务细节的关注及护理新理念、新技术的介绍推广,锻炼了规培人员的文献检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规培人员的综合素养。汇报的同时也促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明确今后学习研究的方向。这些都为年轻护士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5口腔新护士护士规范化培训持续改进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注重相互沟通与交流,定期召开科室及规培人员座谈会,总结带教经验,收集科室及规培人员的意见建议,及时协调解决,促进规范化培训质量的逐步提高。
4.6口腔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