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足球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足球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足球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足球教学反思

第1篇:小学足球教学反思范文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如何提高小学足球教学质量成为了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提高小学足球的教学质量展开探讨,旨在为提高小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做出理论贡献。

关键词 小学足球 教学质量 提高 分析

针对小学生的足球教学兼具基础性和娱乐性,如何在保证小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小学足球的教学质量,是新课程标准要求之下,小学体育老师应该重视思考的问题。在提高小学足球教学质量的问题上,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

一、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学目标

小学生一般是6到12岁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儿童在身体和心智上的发育都不是很完全,针对这一阶段的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应该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目标进行恰当的设置,对于不符合小学生身体条件的过高的教学目标应该予以调整,力求帮助小学生在小学足球课的课堂上得到一定的锻炼的同时,保证小学生的个人人身安全,也让小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获得应有的乐趣。

在具体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小学足球课的老师应该,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小学6年当中所需要达成的足球课的目标做一个恰当的分解,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学期当中,在具体目标的完成上,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从难到易的方法,采用恰当的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在每一个学期当中在足球课的学习上都有所收获,同时还要着力避免小学生在足球课的学习上浪费过多的体力,而影响文化课的学习。

总体而言,小学生在小学足球课上,应该得到基本的足球方面的知识,这种知识应该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从理论层面来说,小学生要在小学6年的时间当中,理解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足球比赛的相关规则,并且对于足球本身的周边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种了解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因此从时间角度来看,小学生在小学6年,足球课学习当中,应该学会如何控制球带球并且能够基本完成一场足球比赛。

二、丰富教学形式,引入运动游戏

上面提到了小学生的群体还处于6到12岁之间,还是少年儿童,他们对于新事物的兴趣很高,但是由于年龄小身体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并且心智的发育也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对于新事物的兴趣保持的时间会相对比较短,通常情况下,对于足球课的学习,很多小学生在一年级和2年级之间,会对足球产生兴趣达到顶峰,而到3年级以后,学生对各学科的新兴趣会随着经常学习足球而感到对于足球课的厌倦,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该考虑将运动游戏引入到足球课的教学当中,通过不断更新运动游戏的种类来帮助小学生在足球课的学习当中不断地获得新鲜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小学生在足球课堂上,能够集中精力接受教学,并且有所收获。

例如:在对小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过往的单纯跑步的教学安排会让学生从心底产生抵触的情绪,同时也会让学生在不断的重复的运动当中产生疲劳感,教师可以针对这样的情况设置一些体育游戏,让学生在追逐跑和往返跑的游戏当中获得乐趣,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疲劳感,增强教学的质量。

在进行体育游戏的时候,教师应该在事先做好规划,同时体育游戏的设置应该与学生本身的能力相适应,不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负担,也不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过度的疲劳,因为过度的疲劳对于身体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客观上对于身体是一种伤害,非但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还会给小学生的成长发育造成负面的影响。

为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应该对每堂课所需要进行的相关游戏作出一个合理的规划,这个规划当中,应该通盘考虑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同时也应该与其他课程的教学相配合,例如在期末考试复习期间,由于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这时候体育老师就应不应该没小学生设置更多的障碍,不应该给他们的身体造成更多的负担,因此在期末考试复习期间的小学足球课的教学当中,应该以让学生放松为目的,给同学以适当的锻炼,而不是让学生尽全力去从事某项体育活动。

三、倡导以赛带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发现,小学生心目中攀比和比较的心理会比较严重,小学足球老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在与别人的相互比较当中,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并且促进小学生足球水平的提高,提高小学足球教学的教学质量。

倡导以赛代练,就是说,让学生在与其他队伍的对抗当中,总结实战经验,了解技术规则,获得理论知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不断的反思自己的问题,事实上比赛的结果对于小学生的心理会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学生在得知自己的队伍获胜之后,就会下意识的在今后的训练当中更加努力,也就在客观上提高了自己的足球水平,而那些在比赛当中没有获得好成绩的学生,也会不断的分析自己在平时训练当中的问题,通过继续努力来弥补自己技术上和经验上的缺失,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足球水平。需要重视的是,这两种心态都需要足球教师进行有力的引导而不是小学生自己产生的,作为一名足球教师,在小学足球课的教学当中应该扮演着一个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小学生成长。

四、结语

提高小学足球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足球老师应该自觉承担起提高小学足球教学质量的责任,为小学足球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杜亮.足球技巧教学在小学中的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5,(11):192.

第2篇:小学足球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应思想教学渗透

对应思想是数学解题的一种基本思路。培养学生对应思想能力是小学数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它通过两种事物的合集最终建立其某种联系的思维方法,通过这些思维方法搭建了解题的思维桥梁。由于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数学不仅要求我们能通过思考与探索发现这些事物间的对应关系,并且能运用这些对应关系解决基本的数学试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对应思想的渗透,渐而培养他们的对应思想素质。在教学中,往往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对应思想的渗透培训。

1 在观察比较中渗透

乌申斯基说过:“观察、比较是一切思想的基础。”有效地指导学生观察,并通过比较,优化学生“看”和“思”的过程,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领悟、体会数学思想。如:在教学“数数”、“比多少”等知识时,通过对物与数、图与图的匹配关系观察,可以渗透对应的思想方法。又如在算式中,由于数的变化而导致结果的变化,都需要学生在对比观察中找出对应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提供丰富的,又便于学生观察的材料。观察材料一般来源于两个途径:

1.1 教师创设的观察材料

教师结合教材对观察材料适当地予以改组,进行恰当设计,达到渗透对应思想的目的。例如:教学“比多少”的认识时,先将许多红、黑两种颜色的棋子散乱摆放在黑板上,让学生判断谁多谁少,待学生用小指头指着黑板吃力地数过之后,教师提出:你们能想出什么方法,更快地比出哪一种颜色的棋子多一些?学生经过思考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所提出的方案,将两种棋子一个对一个地有序排列起来重新判断。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前后两种情况哪一种判断更快,为什么后一种会更快?从而加深学生对“一个对一个”的对应思想方法认识和感知。

1.2 取之于学生的观察材料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尤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偶尔呈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材料。教师就应随机把握好这些材料,有选择、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比较、评价,从而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例如:在学习认数“8”和“9”时,教师要求学生做一个练习:在下面两根横线上画图形,第一根上面画8 个三角形,在第二根上面画9 个圆形。

8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

低年级学生在画图时,大部分学生往往只会考虑数量,不会有意识地注意上下对应。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用到了对应的方法,我们在教学时对学生所画的材料,选择了以下几种情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评价。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中,认识到对应的方法不仅有一对一的对应,还有二对二、三对三、四对四的对应,只要排列对应就能较快地比较出数量的多少。

2 在数形结合中渗透

数形结合就是通过在数与形之间建立对应关系,把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性质,或者把图形性质转化为数量关系,从而使几何问题能用代数方法来研究,使代数由于运用几何模型而具有鲜明的直观性,通过与几何的类比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如教11~20 各数的认识时,教师可适时地提供数轴,让学生借助数轴对读数、写数、基数、序数、后继数等概念进行区分辨认。使学生知道有方向的直线上的每一点与数产生一一对应。又如在图形的面积教学中,先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寻找每条底边,并与这条底边上对应的高。当学生学会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时,教师要利用图形的动态变换,如三角形的面积中,同底等高的三角形有无数多个。这就使学生理解一个面积的数量,对应了无数多个图形。

又如,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常常用线段图使数量关系形象化,其实质就是用线段图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大小,借助线段长度的和、差、倍、分关系表示数量关系。由于蕴涵在题中的数量关系能通过图直观地表示,这样学生就能在形象思维的支持下,提高逻辑推理活动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分析题意,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3 在应用中渗透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几乎每个问题都要用到“对应”的思想方法。如每个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对应,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等等。因此,让学生掌握对应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策略。

如有这样一道题:“买3 个篮球和2 个足球需要360 元;买3 个篮球和4 个足球需要480 元,买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分别需要多少元?”这道题就按原题的文字表述分析,学生往往会感到困难。如果让学生养成把条件重新对应摘录分析的习惯,解决此题还是较容易的事。如把这题中数量的变化对应地列成表格,或写成以下形式:篮球足球总价,3 个2 个360 元,3 个4 个480 元学生从以上对应的数量上分析,能一目了然地看出2 个足球的价钱是120 元,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学生能自觉地运用对应思想解题,需要教师在较长时期的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渗透,并加以强化训练,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

4 在反思中渗透

第3篇:小学足球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模块教学;足球教学;颠球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79-01

模块教学是什么?笔者认为是有效的课堂和无限的拓展空间。就拿足球模块教学来说,颠球是足球模块教学中的一项基本技术,也是用它来检验和提高学习者的一项技能。对于初学者是学习一种技术,在掌握此技术后把它转换成一种能力,这又是技能的具体体现。

一、足球模块教学中颠球的教学

在高中的足球模块教学中对于颠球的基本技术指标各学期要求并不高,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的,而且科目要求学生通过各学期的学习,在不断完善颠球综合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足球模块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

什么是颠球?颠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上下不落的意思,颠球就是用身体的某个有效部位连续地触击球并加以控制尽量使球不落地的技术动作的周期循环。颠球是熟悉球性的一种练习手段,以增强对球的弹性、重量、以及触球部位、击球时用力轻重的感觉。颠球也是检验队员球性的重要指标。从颠球中就能检验一个队员球性的功底,是技术型还是力量型。

颠球有那些种类:(14个部位可颠球):1.脚背正面颠球;2.脚内侧颠球;3.脚背外侧颠球;4.大腿颠球;5.肩部颠球;6.胸部颠球;7.头部颠球。8.脚后跟颠球。这些种类,在初学时可单独进行教学。在学生经过一定的学时学习后掌握了各项颠球后,也可将14个部位颠球综合到一起来进行训练。这样就能充分体现一名球员的熟悉球性的技能。

二、反思之一:现状――现在的学生愿意吃苦练技能吗?

现在所教的这批学生大都为94年,95年出生的,他们大多在小学、初中没有接触过足球运动,对足球的认识不深,更谈不上踢好足球。这样学生在校的正常活动时间就被过多的文化课占用,学生的身体素质比较差。他们选足球模块教学也是不得已,因为学校每学期就开五、六个体育模块。足球模块是其中之一,在我们现在的足球模块教学班级中起码有40%的学生是自己不愿意来学足球模块的。

通过本学期足球模块的教学,在颠球的技评中,有70%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是达到了课标要求的检验效果。有30%学生还未能达到课标的要求。他们是努力了,但由于文化课学业负担重,训练时间少,学生只靠每周两次足球模块课是完不成技能的提高的。

三、反思之二:再认识,再提升

(一)怎样才能提高颠球的兴趣呢?

怎样让这40%的学生有提升呢?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认识,让他们和足球交朋友,有时间就了解足球的性能。球是圆的,大家都是知道的。足球之所以会弹的起是因为你给了它一个力,踢、射、传、颠等。从力学的角度找规律就简单了。颠球简单的来说就是用脚的某一部位给足球一个力,让自己的脚给出这个力,能有效控制,并且这个力给出后,球在这个力的作用下还能按这个力的轨迹还原到原有的位置上,再次进行下一次的运动。这个力就要有控制和位置的调整。让这个力从脚背给在球上不停地周而复始地运动下去,这就是我们要求的理想状态。但是事实上我们大多数都做不到。只有少部分有灵性的学生才能做到。

(二)提高自身的各项身体素质。

1、要提高柔韧性。要让自己的身体的各条韧带都有弹性,特别是腰腹韧带、下肢韧带、要在快速多变的环境中适应各种情况的变化,从而灵活地利用韧带带动各部分身体部位来完成颠球活动。

2、提高灵活性。颠球时脚后跟要双脚提起、离地,用脚前掌着地。双脚随时随地都保持高度的灵活状态。不管球的落点到哪一点哪一面时,颠球队员都要快速灵活地调整自己下一次颠球的位置。使颠出的球始终保持良好的高度和落点,再为下一次颠球做好良好准备。

3、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要集中精力调动大脑精神系统快速反应指挥能力。首先要做徒手模仿性颠球动作。其次就是颠球时的给力要适中,是大力踢球的十分之一。而且颠球时部位一定要准确,正脚背击球点始终保持在抬腿给力最适宜自己颠球的位置上,击球点不能高于自己的膝,球颠出后的高度最好不要高于自己的腰,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颠球。

4、提高下肢力量。下肢力量的发展是不可少的。只有多运动,多做高抬腿,多做负重深蹲,下肢力量增强了,才能适应完成技术动作的要求。

(三)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掌握一定的方法后,要多观察周围的同学,要在观察中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多请教颠球技能熟练的同学,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同时要多在人多的环境中磨练自己的颠球技能和抗干扰技能。这样就能在多变的环境中,练就一身好好本领。颠球技能才可以再一次得到提升。总之,我认为模块教学,就是给学习者和参与者提供或构建一个良好的模块学习平台和交流空间,模块学习时间必定有限,参与模块教学的学生就要充分利用构建的平台和空间。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拓展开来,那我们的模块教学才真正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学生的学习空间才会更大,更辽阔,他们才会从中找寻到属于他们的理想和未来。

参考文献:

第4篇:小学足球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创新

一、打造全新教学观,颠覆先前的教学观

体育教师要想真正让课改精神在体育课堂之中得到贯彻,首先要做的便是从自身打造全新教学观开始,以便能够更好地开展体育授课活动。在当下一个时期,体育教师必须积极寻找课程教学创新的路径和方法,以便能够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之上不仅学习到体育技术动作,更能够在这一过程之中养成创新意识。有鉴于此,体育教师要意识到先前的教学观应当加以创新,即,抛弃以往教学方法中那些过于僵化、刻板的教学模式,而是打造更为高效、对于学生充满吸引力的体育课堂,使学生能够对体育课堂保持浓厚的参与兴趣。具体的做法是,体育教师必须积极外出参加交流学习,并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以及向其他院校体育教师学习先进经验的方式,使自身获得教学观更新的契机。在日常教学之中,体育教师应当在每次授课之后对自身的授课情况加以总结和分析,以便发现授课中出现的纰漏和不足,并通过对学生课上学习表现的分析,促使自己加强教学反思。这样一来,将确保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地得到增强。如,在传统的足球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先为学生讲解足球的技巧与战术,然后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如此的教学虽然中规中矩,环节无可挑剔,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应该颠覆先前的教学观,改变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方式,按照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足球技能水平来分成两个小组,进行分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一个更为宽松的氛围内进行适合自己水平的训练,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更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足球技巧的提升。

二、实现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

从传统体育课堂的课上教学进程来看,多是由授课教师先行向学生介绍和讲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要点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其后,教师为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示范和演示,最后由学进行练习。可以说,审视这种课堂教学进程,能够发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毫无主动性,其所能够做的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技术动作的学习任务而已,如此便无法让学生获得创新意识的养成。考虑到这一情况,体育教师应当摒弃这种做法,而是采取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在体育课堂上学习技术动作的乐趣所在。为此,体育教师必须在系统把握课程体例以及相关教学要点的同时,梳理出教学中应当凸显出来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并在课上对学生加以耐心地引导,确保学生能够真正习得这些知识内容。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踢毽子”时,先向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来讲解毽子的踢法,其后,笔者将毽子分配给班级的学生,让他们来验证一下,按照他们刚才讲过的毽子踢法是不是正确的。如此一来,学生便得到了实践的契机,并且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此时,笔者结合学生在踢毽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班级学生讲解了毽子的正确踢法,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这些知识内容。而且,因为有了前面的对比,使学生能够在日后进行踢毽子时会有意识地加以规避错误的技术动作。

三、设计体育游戏,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部分小学生不喜欢体育运动,因为体育运动需要耗费一定的体力。但是几乎没有学生不喜欢体育游戏,因为体育游戏形式丰富活泼,趣味性强,得到了学生的一致青睐。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为其设计体育游戏活动。例如,开展换物赛跑游戏,学生很自然地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有一些学生比赛中方法不对,跑了不少冤枉路。但是由于对这项游戏非常喜爱,学生并没有气馁,互相传授经验,很快都找到了窍门,这样换物赛跑游戏初步完成了。当然,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物品,让学生去思考多了一个物品该怎样交换速度最快,通过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和尝试,新形式的换物赛跑游戏产生了,学生在自己发明的游戏中,获得了体育运动的乐趣。

第5篇:小学足球教学反思范文

一、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统筹规划校本化课程框架

1.回顾整理,凸显特色,构建校本化课程框架。

年初,学校领导班子将课程改革十年中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统整,总结并提炼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形成青岛延安二路小学校本化课程框架。具体是:在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校本化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其中,基础型课程包含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需要老师们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二次开发。拓展型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为突出学校特色,有自编教材的四门学校课程,即《足球你我他》、《美丽的榉林》、《经典诵读》和《班级学习心理》。而选修课程是本年度我们着力研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实施“1+1”课程开发工程,引导教师发挥所长,在胜任一门基础型课程的前提下,自主开发一门学校课程。探究型课程是依托综合实践和学校主题教育活动而生成的有具体研究主题的课程,如:校园里的浪费现象、声音与健康、我眼中的绿色食品等。

2.校长示范,达成共识,提升校本化课程执行力。

我们认识到:校本化课程建设不仅是学校管理者的规划愿景,更需要全体教师积极融入和学生的高度认可。为此,学校以“延二讲坛”为平台,孙军校长和三位一线教师同登讲坛,开启了课程建设培训的第一讲。孙校长以《青岛延安二路小学学校课程建设规划解读》为题,从课程建设关键词解读、校本化课程建设框架、课程实施路径和措施、课程实施评价四个方面,一一向老师们讲解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和具体操作方法,引领老师们认识课程,走进课程,胜任校本化课程的研发与具体实施。语文、数学两位教研组长就如何二度开发国家课程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一主题,与老师们做实践层面的经验交流。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的课程培训旨在让全体教师明晰学校课程建设远景规划,凝聚力量,提升一线教师校本化课程的执行力。

二、以教师发展为目标,探索校本化课程教学模式

1.应用与开发并举,丰富学校课程内容。

学校以“分类指导、典型引路、及时总结、整体推进”的思路,将《足球你我他》、《美丽的榉林》、《经典诵读》和《班级学习心理》四门学校课程作为课程框架中的必修课程在1-6年级中开展。同时,学校实施“1+1”课程开发工程,即:每位教师不仅要胜任国家课程,还要根据个人专长申报开发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在广泛征求学生及其家长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地方特色、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专业水平等因素,由教师依据已有的学校课程二次申报参与执教或开发,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审定确定学校课程任课教师,成立各课程编写委员会,改编或使用已有的学校课程,并且筹备编写各门学校课程《教学参考书》,为学校课程的教学提供依据。当下,学校开发了智育发展类、生活技能类、艺术素养类等6大类19门的学校课程。学校课程《足球你我他》荣获市北区十门示范学校课程,并推荐参评青岛市优秀学校课程。

2.课题与教研并重,体现地方课程的地域特点。

一是,开展基于课程开发和课程实施的“小课题研究”,加大研究深度,注重研究价值,本学期重点作好小课题研究的研讨、总结和提炼工作。二是,开展“教学录像+教学反思+教例评析+教学再设计”的1+3地方课程教学评析活动,促进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是,倡导教师关注课程开发故事,及时提炼及时总结,积极撰写地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增强教师对本课程的理解和领悟。

3.传承与创新互补,提升三级课程的实施水平。

长期以来,学校立足实际,建立以教研组为“点”、单学科为“线”、多学科为“面”的“三级”互动教研模式,有效地推动校本研究工作。

三、以学校整体发展为目标,构建特色学校课程文化

学校本着“健康、合作、快乐”的理念,以“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确立了“以足球为龙头、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办学特色,逐步形成了 “健康、参与、快乐”的足球文化理念。

1.重视足球课程研发,打造精品课程。

学校成立“课程研发中心”,明确了“以足球文化为主线,以足球技能为辅助”的足球课程开发原则,制定了学校课程《开发管理手册》,明确了《足球学校课程开发方案》,建立了《足球学校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学校教材《足球你我他》的编写分为正文、相关信息、丁当知识角和足球小故事四个部分,涉猎足球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学科领域,让学生感受其丰富文化内涵。

2.深化足球课程实施,推进多学科渗透。

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以活动为主线,以身心健康为宗旨”的“四主”足球学校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编写了《足球校本教材教学设计丛书》,建立了学校、年级、班级三位一体的足球立体活动网,注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足球比赛活动,丰富多彩的足球文化活动,让学生深深喜欢上了足球这一古老的运动,从小树立拼搏超越的足球精神。

第6篇:小学足球教学反思范文

绘画与音乐的交流也同样是不需要语言的。羊坊店中心小学的郑云宏校长带去了许多孩子们的绘画作品。那里的孩子也画了许多画请郑校长带回北京。孩子们接到北京小朋友描绘的关于2008北京奥运会和关于北京风光的作品后,无需讲解,都能看明白并欣赏画中的内容。同样他们送给北京小朋友的绘画也明白无误地表达了孩子们对他们家乡的热爱和对北京小朋友的热情相邀。这里的孩子用于绘画的时间似乎并不比用于写字的时间少多少。他们没有被要求按照严格的技术学习绘画,而是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心中所想用油彩去表达。

我们走进一个四年级的教室,十多个孩子在班主任老师的指挥下,为我们唱起了专门准备的欢迎歌曲。歌曲只有一个词:“你好”,但是使用了四种语言来唱。曲调也很简单,听一遍就可以跟着唱了。虽然词和曲都很简单,但“唱法”却很复杂:三个声部默契配合、四种语言流利交替。给人的感觉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合唱队在唱歌,而其实这只是一个普通班级的全体学生的合唱。据介绍他们平时就是这样唱歌的。

在欢迎仪式上,音乐老师带来了两组学生,一组表演合唱,一组表演木琴合奏。合唱的十来个学生依阶而上站在狭窄的楼梯上,多声部合唱欢迎曲。一组席地而坐,八种木琴按8个声部交响合奏。这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都是需要很复杂的演唱和演奏技巧的。但是那些孩子的表情告诉我们,这是人人都会的最简单不过的技能。

北京的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拿出任何一个正规项目的尖子学生来很上档次、很专业地进行表演。比如任何一种乐器的演奏,都可以有几个拥有高级别证书的孩子进行表演。合唱队也非常正规。这里的孩子单个出来论音乐知识水平和演唱、演奏技能,他们一定不如我们。但是他们的每个孩子都可以随时随地组合起来进行真正的合唱,而不是“挑选”出来的孩子;是全体,而不是个别“特长生”。从“全体”的角度来说,我们又肯定不如他们。

从这里我想到我们时刻都挂在嘴边的“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和“为了孩子一切”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应当如何变为现实教育实践?又应当如何评价和考察一种理念与其现实实践的关系?

他们的绘画和音乐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孩子,而不是为了绘画和音乐的艺术事业。他们的绘画和音乐教育也是为了一切孩子的,而不是为了少数有天赋的孩子。三、人人参与的班级足球赛

关于德国足球的强盛及其原因,有许多人士做过分析。在德国访问时偶然看到的一幕却让我对其强盛的原因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法兰克福市中心的一个小广场上,一所九年制学校的学生正在那里进行小场地足球比赛。

该广场并不比北京许多大型立交桥畔的三角草地大多少,目测该广场的面积应在4000平方米以内,中间还有两个地铁出口及数个公交车站的设施占据了几百平方米的面积。

学校用高约3米的绳网围成了3个长约十五六米左右、宽约七八米的“足球场”,每队4个人,由男女生混合组成。周围上几百名学生在观赛、加油,许多准备上场的球队也在观赛的人群旁边练习着传球。一部分同学在周围支起了四五个地摊,出售饮料和分发物品。每个孩子,包括那些女生,脚法都很像回事,射门的力量也够大。比赛规则似乎也进行了许多修订,裁判老师不时吹哨叫停。场外的欢呼声不断。虽因是路过而未及采访,但出于对学校教育的熟悉,上述活动,应是一所学校在进行班级足球赛。

在我的想象中,班级足球赛在绝大多数学校是不可能举行的:一是学校无足够大的场地,二是各班无足够多的队员,三是足球比赛耗时太长,无论循环赛还是淘汰赛制,学校都难以安排,四是学校也没有足够多的教练和裁判组织训练和比赛。而且,不在正规足球场,似乎也不能算是足球比赛。然而,这里的班级足球比赛却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形式很“正规”的学生们的足球比赛还可以这样举行!后经打听,在德国不仅许多学校都进行这样的足球比赛,在许多社区,甚至拥有一个院子的家庭也建有这种很小的双门和单门足球场,供孩子们课余时间踢足球玩。

在我们的学校,可以进行全校性的乒乓球比赛,部分学校也可以进行班级篮球大赛,但是极少有学校敢于进行全校性的班级足球大赛。原因很多,主要的就是受到时间和场地的限制。试想:假设学校有24个班级,只要不让每个班少于3场比赛(否则就失去了参与的积极性),那么,无论怎样分组,至少需要踢五六十场才能完成一次全校班级比赛。即使每天中午和放学后各踢一场,也需要一个学年才能踢完。而在法兰克福看到的这种“改制”足球赛,则基本上可以在一两天之内全部完成比赛!这就使得全校班级足球赛从不可能变为可能了!

其实,许多奥运会上的竞技比赛项目,都是可以像法兰克福那所学校那样进行“普及化”改造的。经过简化改造后的竞赛项目,既保留了其充满激情的竞赛性和观赏性的一面,也由于技术门槛的降低,适应了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中小学校的场地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参加进来。“参与比取胜更重要”这句奥林匹克格言,在中小学校中的落实,需要首先有一种勇于和善于创新的精神。

二、体育的交流不需要语言而追求更多的参与

奥芬博格市市长、教育局长都到学校参加了欢迎我们的仪式。他们都已经了解了北京同心结交流活动的理念和具体内容。欢迎词中,市长和校长都反复强调了体育对于人的发展、精神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该市其实是个小镇,只有四万多人口。但是体育类的俱乐部却有许多,体育项目更是多达1000多种。这是个热爱体育的小镇。市长给我们准备的礼物便是2004年德国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的成就图册。校长在致词中说:因为体育运动,把我们两校联系了起来。虽然语言不同,交流有一定困难,但是体育的交流是不需要语言的。

先学好对方的语言,再去与之交流的想法,可能是绝大多数人的正常想法,但是现实生活中交流很可能在很多情况下并不真是这样的。对于不同国家的中小学校之间的交流来说,也许更加真实、实际、快速、有效的交流方式,并不主要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各种体育的、艺术的活动。教师、学生在体育和艺术的交流活动中,可以自然地逐渐学会对方地道的日常用语。

第7篇:小学足球教学反思范文

一、追本溯源,掐准原点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就同类问题反复犯错。很多时候教师对其进行多次讲解也无法避免学生“被同一块石头绊倒”的情况发生。就其主要问题是教师没有把握其中的根本所在,没有就学生的数学思维予以正确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容易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找准原点,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错误的源泉就显得非常重要。

例如,像这样一道题:操场的面积是3600( ),当孩子出现平方分米的答案时,我没有武断的告诉孩子错了,而是让孩子思考:3600平方分米到底有多大?3600这个数据很大,我们没有这样的印象,能不能稍微改改呢?这时有不少孩子想到3600平方分米=36平方米,而我们的教室的面积大约是60平方米,操场的面积不可能比教室的面积还小,所以应该填平方米。从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中我知道他们真的理解了。

错误仅仅是表象,教师只有探索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错误予以有效避免。同时,教师还要运用形象生动的方法将错误给学生演示,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类似错误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将错就错,深入探究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所发生的错误进行纠正,但是并不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沿着学生犯错误的方向“将错就错”,往往能够让学生对错误的点获得更加深刻的记忆。教师在进行“将错就错”教学的时候也要注意结合学生们的兴趣点,注重与学生们的心理特点相契合,从而让“错误”变成通往“正确”的阶梯,让“错误”更加具有趣味。

例如,出示一道练习题:“篮球有33个,比足球的4倍多5个,足球有多少个?”学生列出的算式有:①4×33+5;②4×33-5;③(33+5)÷4;④(33-5)÷4;⑤33÷4-5;⑥33×4+5……解法很多,究竟谁对谁错?我没有立即做出评价,而是提出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每道算式中的各个数据表示什么?把这些数据结合到一起算到的是什么?再作出判断哪个算式是正确的?最后把你的想法跟组里的其他同学交流。学生通过合作,结合线段图,统一了答案。④是正确的。这样“将错就错”,举一反三,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既丰富了知识,又拓展了思路,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传统的纠错方式往往会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予以批评,极容易引起学生们的逆反心理。运用“将错就错”的方式让学生们对自己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反思,不仅顺应了学生们的心理发展,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双得。

三、拓展延伸,引导创新

教师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方式往往不尽相同,在思考方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时而会出现教师对于学生的思维模式难以理解的情况。但是通过化错育人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予以拓展,则可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融会贯通,可以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尝试多样化的解题思路,让学生的思维领域得到延伸,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华应龙老师在他的著作中曾说过:“放弃经历错误也就意味着放弃经历复杂性,远离谬误实际上就是远离创造。”

例如,我在进行小学数学五年级“多边形的面积”教学的时候,我给学生们画出了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如图1),让学生们对此多边形进行思考,如何能够对其面积进行有效计算。同学们最初看到这个图形表现出的总是一筹莫展的样子,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它的面积问题。我略微进行指导道:“可以将图形进行分割”,我的“一语点破”给同W们带来“醍醐灌顶”的灵感,很多同学立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错误的思维方式往往会让学生们陷于“困境”,但是教师对于学生们的“错误”思路不是一下子解决,而是可以先让学生们在“错误”的思路上走一遍,再给学生们进行思维拓展,从而让学生们产生一种茅塞顿开之感,加强学生们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第8篇:小学足球教学反思范文

一、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二、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不但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人特点、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教学方法,还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比一比――求平均数”一课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①通过丰富的实例,以统计为背景,使学生初步了解求平均数的必要性,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③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渗透对应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夹玻璃球比赛,由于是学生自己亲自参加比赛,他们非常积极主动,通过实际操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让学生决定男女生最后的冠军组激起学生的思维矛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进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每组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男女生组夹球的平均数决定最后的冠军是公平的,从而了解求平均数的必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会了运用知识,还体会到了数学的实际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来提兴趣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首先通过学生投票统计并提出问题:“喜欢篮球的有11人,喜欢足球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20人。“对吗?”教师轻轻的一句追问,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思考。原来直接用加法求总数的简单问题遭遇了新的情况,学生开始关注信息之间的关系,产生整理杂乱信息的必要。这时,放手让学生整理学号,当学生调整学号时把既喜欢篮球又喜欢足球的放在中间,老师提问:“这里有16张学号卡,究竟是几个人呢?”学生马上想到可以把重复的学号叠在一起或干脆拿掉一张,老师再次引导:“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家一眼看出:喜欢篮球的有几人,喜欢足球的有几人,两种都喜欢的有几人?”通过讨论学生觉得可以用笔圈一圈,于是韦恩图自然生成了。教师又巧妙地再次组织如下活动:“如果让你上来贴,你会把学号贴在图上的哪一部分?为什么?”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韦恩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做到该让学生研究时放手给学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决不浪费时间,从容不迫的巧妙引导大大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直观反映数学知识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广泛使用。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多媒体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必将成为教学活动的首选。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为数学教学编制的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地改变了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它的出现,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如:课件可以演示直线无限延伸,可以演示正方体(或长方体)相对的面相等,还可以演示一个角的两边延长或缩短,都不能影响角的大小等等。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仅能够让学生验证数学结论,还能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很多难点。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第9篇:小学足球教学反思范文

前不久中俄少年的几场足球赛,踢得国人心头一惊。技术和比分上的差距暂且不论,单说体能上所呈现的鲜明对比,就让人无法漠视我国青少年体质下滑的严酷现实。同是小学生,人家的孩子在场上能全攻全守,我们的孩子跑了20分钟就气喘吁吁。

青少年体质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除了人种差异、遗传基因、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生活习惯、教育体制、社会环境等都是造成中外青少年体质差异的原因。我们常常感叹国外孩子热爱体育,却疏于培养自己孩子的运动技能;我们常常艳羡国外环境如何开放,却往往把自己孩子“困”在家中。看看国外孩子怎么锻炼,不止是学习和借鉴,更重要的是反思和追问: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能?

体育课学什么?

成功的体育教学奠定孩子一生的运动基础,反之可能毁掉孩子对体育的兴趣

“我们最近的体育课是集中练习垫上技巧,我几乎一项都做不好。关键是,我觉得课程安排好扭曲。”一位叫高tiger的网友在博客上抱怨。

对于青少年而言,每天最好的时光是在学校中度过,因此校园体育就成为孩子日常锻炼的重要一环。学校如何安排体育课程、如何指导学生锻炼、如何定位体育教育,不仅直接牵动青少年体质的“生命线”,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一生的体育价值观。

曾有学者研究过美国体育教育模式,发现美国的体育课内容设置非常细化,仅中学教学计划就有10大类,包含冒险运动、体能运动、水上运动、团队运动等60多项,跑步、游泳、网球等具有终身体育价值的项目占47.6%。“美国、加拿大实行的是自由入学制度,教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国外对学生的体育能力很重视,也有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说。

诚然,体育课需要体质和体能的基础训练,但过于粗放的课程设置、枯燥无趣的教授方式以及过度防御的“高危项目禁令”,正在逐渐毁掉孩子们最单纯的运动兴趣。“记得我一年级在美国上学的时候,有时候做游戏,有时候打棒球,有时候滑轮滑,每次大家都兴奋而快乐。但是我回到中国上小学后,印象中的体育课就是跑圈、立定跳远,打篮球只是老师对我们课堂表现好的难得奖励。”高tiger回忆说。

其实,体育教育并非单纯的身体活动,更不必刻意追求技术动作,而是与健康、快乐有关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提升体质的同时,还用于完善青少年的心理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这种理念在国外很多国家得到广泛认同,像日本的学校就倡导快乐体育,老师不会拿运动指标去衡量学生,而是充分调动孩子爱玩的天性,让他们享受运动的乐趣,同时也会通过“赤足训练”等方式增强孩子体质。

“体育课教授的,应该是一项我们热爱的、一辈子都能参与的运动,而不是考试目标或索然无味的动作练习。”这是一位中学生的呼吁,也是体育和教育部门最该反思的问题。

放学后哪里去?

在不同的人才评价体系下,“体育成绩好”可能备受推崇,也可能无足轻重

网络上曾盛传一段日本小学生足球联赛的视频,那些六年级孩子所展现的细腻技术、默契配合以及流畅攻防节奏,让许多中国球迷惊叹不已。在日本留学的郭阳说,每天下午放学后,东京大大小小的足球场都是踢球的孩子。据了解,这种生活模式已经盛行日本全国。“通过踢球提高青少年的运动能力,让他们感受体育的乐趣,效果立竿见影。”日本职业足球之父川渊三郎今年来京谈到青少年体质问题时如此表述。

孩子们放学后的不同去向,折射出一个国家教育模式、人才培养理念乃至整个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熊丙奇指出:“我们的家长其实也希望孩子们多运动,但在不同的环境中家长的行为是不一样的,国外的教育评价制度、教育环境相对注重孩子的休闲生活与体育锻炼。”据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对中、日、美三国的初中和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中国为8%,日本为65.4%,美国为62.8%;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高中生,中国为10.5%,日本为34.5%,美国为53.3%。

“国外很多学校在录取时要看3个指标,一看学生参与学校运动队的情况;二看社会责任服务时间;三看SAT(美国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水平测试成绩,这个只要达标即可。这也是我们未来的方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说。

在一些体育文化深入人心的国家,学生放学后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父母带孩子看体育比赛成为传统,家人以孩子进入校队为荣,学校里最受推崇的是在竞技比赛中为母校创造荣誉的人……在这种主流观念以及人才评价机制的引导下,孩子运动的意愿得到自上而下的认可和鼓励,青少年锻炼自然水到渠成。

政府如何作为?

绝非某一部门责任,需要统筹安排,给予学校主动权,引导家长更新观念

其实,许多中国青少年正遭遇的体质问题,其他国家的孩子也未能幸免,像青少年肥胖更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以美国为例,据数据显示,全美国超重少儿的比例在过去25年里增长了3倍,目前这种状况仍在继续恶化。

学生锻炼能否落实到位、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绝非某一个部门的事情,政府在其中发挥的引导和统筹作用至关重要。“目前行政管理过多导致体育教学活动的冲突,形成了所谓的‘圈养教育’。政府要投入硬件设施,监督学校依法办学,保证了这两点,其他的事情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校。”熊丙奇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