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当下,人们对高质量人才的渴望变得更加急迫,全面综合素质的养成才是制约人才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其中人们心理健康的程度是体现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时刻,大力推广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引导学生健康的心理管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主人格,构建公正的竞争意识,不断适应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完成自身的全面发展。

1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原则

1.1心理健康课程形神的统一性: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不安排考试,没有来自成绩分数上的压力,因此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在心理健康课的构建主体上凸显自由开放的原则,让学生可以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对自身的解放。但考虑到高中生所处的心理阶段,搭建的心理健康课堂的开发性应该是一种有限的开放。教师不应该将心理健康课定义为一种学生的自由,而是营造出一种“形散神不散”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娱乐活动应旨在为学生排解心理状况,而非让学生随心所欲的游戏,教师应该将每堂课的活动都安排出一个明显的线索,让学生可以顺着主线从中摸索出完整的经验,实现学生身心压力的排解。

1.2心理健康课程中立与干预的结合:心理健康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为主体,在课程活动的安排上充分坚持人文关怀,某些心理咨询领域的专家倡导价值中立,让学生自主的去领悟其中的价值观念,但对于价值中立的把握需要建立在科学的角度上,在高中的课堂上充分坚持价值中立与价值干预的统一,不能将高中心理健康课堂进行彻底的中立,对于高中生处于价值观养成的关键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本质上的一些错误观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放任学生秉持错误的价值观,那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隐患将会是严重的。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不可过渡干预,对于某些尚无定论的观点,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过渡干预的心理健康教育反而会给学生添加更多的心理压力,不利于高中生的健康发展。

1.3心理健康课程充分坚持因人而异:高中生处于心理波动较大的时期,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学生之间心理状况差异,亲身考察问题学生所处的环境,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缓解建议。高中生之间所处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的不同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一样的影响,不同于数学等规则性强的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学生心理之间的差异性,同时考量学生所处的地域特点和生活习惯提出针对性强的活动与内容。如果教师一味照搬书本上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的干预与治疗,那么就会机械盲从的为学生造成困扰,这从本质上就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的原则。为了实现对学生正确的健康教育,就要求教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地区学生的教学方案。

2高中心理健康教学模式三个方面

2.1课程开展前期准备阶段:同其他的学科一样,开展心理健康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课程前期的准备工作,鉴于心理健康课程“形散神聚”的教学特点,在前期一定要充分进行好教学内容的筛选、课堂活动形式的安排以及活动后的心理辅导。只有前期制定出完备的教学方案,才能在课堂上为同学进行丰富的讲授。此外,考虑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教学内容的安排一定要充分的具有针对性,在课程开展的前期教师应深入学生中去,总结出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积极考量学校所处区域的特点,在课程上制定出具有地方特点的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课堂现场教学开展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应该充分发挥该学科的教学特点,在课堂上搭建自由活泼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释放自己,排解自身来自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但在总体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应该坚持一条主线,课堂活动的开展应该充分围绕教学内容,避免学生在课堂上的散漫,浪费了心理缓解的机会。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特定的情景来引发主题,让学生可以尽情的讨论与思考,充分打开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内心的舒缓,在学生对主题有一定的认知之后,在通过丰富的活动加强学生自身的体会,活动结束之后在对学生的疑问和问题进行解答,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能使学生自觉纠正心理问题。

2.3课下对学习结果的反馈:在课下对心理健康教学成果的反思是尤为重要的,在每一堂课下教师都需要对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梳理,对于优点进行放大,对于不利于学生理解的部分在下节课进行删减,同时根据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反馈情况需要对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及时修正,此外对于在课堂上发现的“问题学生“教师应该及时进行疏解,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结束语

心理健康教学应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切实的去找寻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在课堂上构建人文情怀,使学生可以更加轻松愉快的参与到心理健康的学习中来,使学生可以在丰富的活动中寓教于乐,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认知水平,构建更加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应对来自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压力。

作者:刘洋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第一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崔建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论坛.2005(5)

[2]李红仙.学校心理辅导的课程设计[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9)

第2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抗挫折能力

高中阶段的中学生处在个体发育的青年初期,也处于青春发育期。此时高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发展相对缓慢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发展时期呈现出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的特点。

现阶段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心理问题方面,是建立在消极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是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咨询,都是针对高中生已存在或易发生的心理问题和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体进行的。这就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还是教育的对象和实施者,都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难于深入和扩展,其实效性和发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高中阶段是一个“危险期”。因此,培养高中生的抗挫折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必要课程。

一、良好心理健康教育

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是孟万金教授创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它不是概念的主观臆造或翻新,而是在整合借鉴西方良好心理健康、良好心理治疗、良好心理学、良好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没有心理疾病不等于心理健康,将“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摆在了“克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前面,主张通过发展来化解问题,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发展性、预防;最大亮点是:明确提出“开发潜能,减负增效”,与“塑造良好向上心态和奠基幸福人生”的学校使命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了与学校教学活动主旋律的紧密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学两分离的被动局面。概括地说,良好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良好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良好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1.挫折

挫折是指人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它包含了三层含义:挫折情景、挫折认知、挫折反应。当挫折情景、挫折认知、挫折反应同时存在时,人们便体验到了心理挫折。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体验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挫折对人有弊也有利。挫折对于抵御挫折能力强的人来说是一种动力,它可以激发个体的意志努力,更坚定地朝着自己预定的目标奋力前进,直至达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面对现实社会,不断调整自己,不断战胜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积累成功的经验,自信心不断得到增强,人生价值感得到提升。

2.抗挫折能力

关于抗挫折能力,目前有“抗逆力”、“挫折承受力”、“挫折忍受力”、“抗挫折能力”等不同说法,其基本含义都是指个体忍受、抵抗和排解挫折的能力。冯边平把挫折承受力定义为个体遭受挫折后,能够忍受和排解挫折的程度,也是个体适应挫折、抗御和对付挫折的一种能力,并进一步分为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

3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在于采取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建立在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教育目标。挫折是人生中必有的体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培养高中生树立对挫折的正确的认知以抵御挫折,引导学生从挫折中成长,树立有效的积极的归因模式培养乐观的解释风格。教育方式与途径。高中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不能仅依靠学生本身,应提倡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途径,形成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为骨干,以学科教师为生力军,以家长为后援,以正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积极氛围的抗挫折能力教育的立体网络。教育过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学生双主体,发展性和预防性的教学内容为主。

三、总结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其基础积极心理学仍处在发展阶段,而本身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的教育中还处在发展的阶段,在各种问题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需要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与完善的。高中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合作下才能更好进行的一项工作。随着班级素质拓展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更多的运用。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以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的方式呈现在高中生面前,通过增强学生的体验,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抗挫折练习,从活动中培养高中生的抗挫折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

关键词:研究对象;中小学生;对策

一、研究目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已经是新时期下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9年和2002年教育部分别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已逐步走上正轨。

贯彻落实上述《意见》和《纲要》10多年之后,我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到底如何?其“三多三少”现象必须引发我们的重视:学生心理困惑日益增多,但学生乐意接受的咨询(辅导)途径较少;前来“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的人群中家长居多,而学生主动求助者偏少;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日益增多,但从事学校心理辅导的专职教师甚少。《上海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并在“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及《学校德育“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完善学校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制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开展生命教育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机制。”面对上述“三多三少”现象,需要我们结合实际,贯彻《纲要》精神,创新心理辅导和咨询的途径,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

本课题拟在学习贯彻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校德育“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从本区域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辅导现状出发,以构建和谐教育、改进教育民生的视角来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试图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本区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在调查中,通过前期的半结构化访谈,我们自制了一份心理咨询调查问卷对全区各小学、初中以及高中开展了抽样调查。该问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本区域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现状,了解广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和看法。

(二)研究内容

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加强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找到促进本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可行的途径与方法。希望本研究最终能够为创新心理辅导和咨询的途径,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对区域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现状的分析:学习压力大,求助意识弱,对心理咨询的要求、喜欢的心理课程等项目的分析。

促进本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对策。

(三)研究对象

2012年3月我们对奉贤区中小学的学生共969人进行了测验调查,被试具体分布见表1。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区域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现状调查结果

1.学生的心理困惑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心理困惑分别见图1、图2、图3。

2.遇到心理困惑如何处理

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各学习段的学生的处理方式见图4。

3.主动打电话给心理咨询师

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学生若有心理咨询师的电话,他们的求助意愿程度见图5。

4.最希望谁帮你解决心理问题

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学生最希望帮自己解决问题的对象调查结果见图6。

5.心理咨询的地点

学生对心理咨询地点偏好的调查结果见图7。

6.喜欢的心理课程

各学龄段学生喜欢的心理课程见表2。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困惑颇多,学习压力位居第一

由图1、图2、图3不难看出,学生最大的心理困惑是“学习成绩不好”。调查发现,有57.8%的学生都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而这有可能与“父母要求过高”有关,这也是学生公认的第二大心理困惑。当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上要求上进的内心需求。

在中小学阶段,另一个烦扰学生的问题是“同学犯错该不该告诉老师”,若告诉老师,自己就背叛了同学,会被同学们排斥;若不告诉老师,又违背了心中的正义,而中小学生正是道德情感快速发展形成的阶段,因此,这一问题成了他们心中难以解决的矛盾,28.3%的中小学生都存在这个困惑。

高中阶段比较突出的心理困惑还有“妈妈过于唠叨”,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矛盾更加激化,30.6%的高中生正面临此问题。另有29.7%的高中生为“失恋”而烦恼,恋爱现象在高中阶段已不容忽视,而对于尚未完全成熟的高中生来说,如何应对“失恋”就成了困扰他们的又一难题。

2.学生求助意识比较弱

由图4我们可知,学生遇到心理困惑后求助意识较弱,62.6%的学生采用的方法是“找朋友倾诉”,这一点无论是在小学、初中或高中都是如此,因为朋友是最值得信赖的,身为同龄人更能理解自己的困惑,始终站在自己这边,为自己出谋划策并保守秘密。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会到心理咨询室找心理老师,还有小部分同学选择“上QQ找心理老师”“用学到的心理知识自我调节”或“拨打心理热线”。学生到心理咨询室主动求助的意识总体较弱。

较小学生和高中生而言,初中生的求助意识明显要强很多,41%的初中生遇到心理困惑会去咨询室找心理老师。在初中阶段的学生的心中,父母的地位渐渐下降,他们崇拜老师,在他们眼里,老师什么都懂,是最听老师话的一个阶段。高中生对很多事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心理上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三分之一的高中生表示更倾向于用学到的心理知识进行自我调适。

由图5可知,若在遇到心理困惑时,他们有心理老师的手机号码,76.5%的学生会选择打电话给老师求助。从数据上看,年龄越小,越愿意主动求助。

3.学生对咨询对象的要求各异

由图6不难看出,学生更喜欢同性、年轻的心理咨询师。同性的咨询师有着相类似的成长过程,比异性更易理解自己的心理过程,而年轻的心理咨询师较易接受新一代年轻人的想法,代沟越少越容易接受和理解自己。出于这样的想法,无论小学、初中或高中生都偏爱找同性、年轻的心理咨询师。而他们对于是否本校的心理老师或外校的心理老师则没有特别明显的偏好。有的学生喜欢本校的心理老师,因为比较熟悉,建立起了一定的信任感;有的喜欢外校的心理老师,认为这样的老师看问题比较客观,没有偏见,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他也比较安全,不会影响自己以后在学校的表现;其他同学则喜欢班主任帮他解决心理困惑,因为班主任与自己接触最多,最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能够更好的帮助自己分析问题。

由图7可知,对于进行心理咨询的场地,42%的学生喜欢在校园内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进行心理咨询。他们认为心理咨询室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在心理上给他们造成了一种压抑感;特意进入心理咨询室肯定是有心理问题需要咨询的,别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校园内随便找一个僻静的地方,不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心情也容易放松下来。这提示了我们心理老师可以走出心理咨询室,找一个舒适的环境进行心理辅导。

四、促进本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评估

在“奉贤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奉贤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区教育局负责具体运作,筹备和建设奉贤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培训、指导和咨询等工作,发挥其在规划制订、标准研发、研究、培训、督导等方面的作用。

启动奉贤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十百千”工程:制订《奉贤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标准》,根据评估标准对区内所有中小学进行达标验收,实现100%的中小学校达到区级合格标准,其中10学校成为区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通过示范辐射和引领,推动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上海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辅导室装备指导意见(试行)》精神,分批完成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和改造,三年内实现100%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达标建设;探索“温馨教室”创建的方法和途径,把微笑、激情、公正、宽容带进教室,形成“人人参与、班班争当”的创建氛围,鼓励有创意、有特色、有实效的“温馨教室”,评选出1000个“温馨教室”。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在心理团体辅导课方面,规范课时安排与教材教法,通过定期教研活动、区优秀心理健康教师示范展示课等活动,引导全区教师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教法及教学有效性,积极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挖掘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充分开发生命与心理教育资源,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同时,通过分学段开展区级优秀心理辅导活动课评比以及分小组进行一课多磨活动,建设一批优质心理辅导活动精品课。

在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方面,各学校要通过建设心理健康图书角、发行心理小报、校刊、板报,开设专门心理宣传橱窗以及校园广播节目等途径,加强宣传,构建有利于学生随时参与的多样化平台,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学校心理网站或在校园网上开辟心理专栏、开设论坛,方便师生、生生交流,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知晓度与参与率。在各校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区每年举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根据区域特点和学生需求,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并建立资源库。活动形式包括:心理剧展演、优秀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展示、心理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校外生存拓展训练、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等。

(三)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组织骨干教师和专职教师培训班。培养和造就10名专家型教师、30名优秀骨干教师,增强学科优秀人才的储备,确保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良性、有效运转。

第4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用的重视是当下许多高中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存在的首要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在学生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德育的教育地位,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德育的手段,增强了德育工作效果。但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的理解,给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目前,很多高中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完全用思想政治工作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导致高中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出现恶性突发事件。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对处于全面发展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关系认识不深,定位不准确。这是国家虽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实际工作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想要化解这个问题,首先应当从社会层面提升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政府应当加大相关宣传力度,让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为深入的在各个高中得以落实。其次,每一所高中都应当意识到心理教育教育的重要性,可以针对高中生定期开设相关的辅导课程,不要让心理健康教育沦为形式,要将教育的功效真正落到实处。只有首先提升全民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借助合理的模式让教育过程更好的展开,这样才能够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发挥效用,让青少年能够健康积极的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更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不明确

想要让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这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正确的理解与定位。实际工作中,很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为“救火”,而不是“防火”,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个别问题学生,而不是面向全体学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很多短视行为,缺乏前瞻性。作为升学压力特别重的普通高中学校,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们都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本应重在预防,重在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但由于人员不足、精力投入不足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者往往只能把精力放在少数问题学生身上,扮演“消防员”的角色,忙于“救火”。想要化解这个问题,这很有必要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有更为准确的定位。各个高中应当深刻意识到心理问题的预防意义大于治疗,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等问题已经产生甚至恶化后再来集中治疗,到了那个程度后所谓的治疗往往效用并不大。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功效在于对于学生的引导,要通过课程的讲授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观念以及看待问题的视角,要让大家具备较好的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当问题发生后一味的钻牛角尖或者不知所措。只有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与展开模式有更为清晰的定位,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展开针对高中生的教育课程,进而给予他们更多积极的引导与开导,让这个时期的学生们能够以更为积极与健康的心态面对繁重的学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应当发挥的作用。

三、对于学生的引导方式有待完善

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时对于学生的引导方式非常重要,这是保障教育过程能够很好的发挥成效的基础,然而,这一点在许多高中的落实情况并不好。有些老师在和学生交流时往往抱着居高临下的态度,当学生遇到一些心理问题后通常不敢和教师平等交流。有的教育工作者甚至会预设学生有错,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就是让学生认错。这种教育方法是极不可取的,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对于学生也丝毫起不到任何开导作用。高中阶段的学生们是比较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群体。首先,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和高考压力,学生们本身就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心理上本来就较为脆弱。另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们慢慢开始萌发性意识,对于异性会开始越来越关注,早恋现象在这个时期的学生中也会较为常见。教师在和学生们展开心理辅导时一定不能给学生压力,也不是要让学生认错。合适的方法是站在朋友的立场与角度和学生间展开平等交流,要聆听学生内心的想法,要让学生们有倾诉的机会。只有清楚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后教师才能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引导方法,才能够让学生们慢慢打开心扉,意识到什么是这个时期该做的事情,什么是不该做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导方式非常关键,好的引导方法才能够帮学生们化解内心的障碍,进而让学生更为健康的成长。

四、结语

第5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

0 引言

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由于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受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很可能在心理方面出现问题,严峻的竞争形势又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为了帮助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环境,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1 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学生个人因素

大学生在开始大学生活的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们汇集在一起,由于不同的背景与学习、生活习惯,在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当出现交际失败的时候,会给一些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影响,甚至有的学生会陷入孤僻的困境。另外,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与教师接触交流大多仅限于课堂,学生容易产生不受重视的想法,埋怨没有获得教师的激励与肯定,没有给自己提供发展机会等。所有这些情况,都会让学生的心理出现不利的反应,甚至还有些学生会出现抑郁情绪。

1.2 家庭因素

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方面,第一,部分学生家长存在严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二,部分学生是由于家庭贫困而出现的心理困扰,尤其是在高等院校的消费水平比中学要高很多,学生家庭环境不好的话,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第三,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富裕但家庭感情不和谐,这些学生往往内心很孤独,很容易产生交际障碍,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

1.3 社会环境因素

学生们在经过了紧张的高中生活,踏入大学的校门,在全新的环境中,不论是学习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不能够一下子完全适应。一方面,高中生活是只以学习为主的,大学生活不仅仅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还需要锻炼和提升其他方面的能力素质,很容易给大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大多数“90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长辈的关心照顾,而大学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环境,在生活中不但要考虑自己怎么生活,还必须得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如果自己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则势必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2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2.1 学校领导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相当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要求学校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从目前来看,部分高校虽然在口号上和政策上强调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落实的过程中却没有给予必要的支持,没有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相关的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没有合理组织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等,这些都制约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甚至部分学校领导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与否并不会对教学工作产生影响,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在开展过程中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更缺乏整体科学的规划,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现阶段我国高校当中普遍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大部分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兼任,还有的是由辅导员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们普遍缺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也没有经过专门的心理素质训练,一旦操作不当,很可能会带来负面的效果,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还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由此可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建设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

2.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长期以来,很多院校都是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来开展的,采用专业化的教学模式,而不是心理健康教育所特有的一对一的辅导模式,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另外,除了几门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课程之外,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选修课也没有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改进对策

3.1 提高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学校首先要从观念上予以重视,并在政策和资源上予以支持。首先,学校要改善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鼓励大学生自办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社团组织。其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展相关的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学校还要加大对心理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便于为大学生开展专业化的、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以专业的态度切实帮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3.2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更好地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将其纳入整个课程教育体系当中,在课堂教育当中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当中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可以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将该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对于必修课程要侧重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技能、素质的形成,注重课程的普及性和全覆盖,该类课程要特别注重相关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要懂得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对于选修课程,侧重于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野,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内在的积极品质,从而提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学校还要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如个人成长主题的活动体验课、人际关系主题的团体辅导课等,使学生在参与中正确认识到自身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我调节。除此之外,每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要具有针对性。比如对于大一的学生侧重适应性的心理辅导,对大二、大三的学生侧重人际关系心理学、爱情心理学等内容的教育,而对大四的学生则侧重于就业心理指导。如此就可以很好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3 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被应用到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网络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拓了新途径。当代大学生非常乐于利用网络工具进行交流,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和帮助。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站的功能,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板块的设计,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须的知识讲座、心灵对话、心理咨询等栏目,使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及时发现自身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可以通过网络与心理咨询人员、教师,以及同学进行咨询讨论来获取指导和安慰,进而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摆脱心理困扰。

3.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和谐融洽的校园文化环境自然会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体验,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学校要想真正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就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比如,学校可以经常开展心理健康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集体生活当中,还可以通过与同学的交流沟通来缓解各方面的心理压力。此外,学校还要加强和谐班集体、以及宿舍文化的建设,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关心、平等交流,为大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的成长环境,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第6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健康现状 对策

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而高中学生要面临父母、教师和社会的期望,在高考中获得一定的成绩,加之生理因素的影响,其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正确分析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思考解决对策将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的健康发展。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

据相关调查的数据显示,目前高中生中有10%左右学生存在一定程度心理问题。这一数据不得不引起教育者的高度关注。总体看来,高中生的不健康的心理主要表现为性心理不成熟;情绪不稳定,情感单调,心胸狭窄,难以融入群体;性格乖戾,自制力差;意志薄弱,不能战胜困难等。在学习和生活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心理问题:

首先,抑郁心理。这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失常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有抑郁心理的中学生,经常会有焦虑情绪,内心孤独而无助;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渴望成功,但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常常因考试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症状。其次,封闭心理。封闭心理主要是指中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不轻易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有这种心理的人表现为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其主要特征是关闭性。他们往往很少与人交谈,常常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焦虑心理。在焦虑心理的阴影下,学生常常被老师热烈的升学期望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得透不过气起来,惟恐自己出错,稍有不顺,便自责不已,甚而有负罪感。

上述心理现象在高中学生中是普遍而具有代表性的,分析这些心理问题将有助于在对学生教育活动中对症下药,找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归因

造成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归结起来可从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家庭因素、教育因素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发展的过度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并存的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提高,但同时他们又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情感丰富而强烈,但他们的情感带有冲动性,意志较为薄弱,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因而,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认识不足,再加上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发育,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些教师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心不足。由此,致使许多中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发展。

其次,从学校角度来看。我国教育延续的考试模式让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以学习成绩为主,学习成绩压力无疑就成为了高中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高中以后,学习负担加重,表现为科目增加,课程加深,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以适应这一急转弯时期,感到压力很大。尤其是部分没有考取高中而靠交调节费进入高中的学生,底子簿,接受能力较差,心理压力就更大。

从家庭因素来看,父母期望过高,责骂,唆,与父母缺乏沟通,与兄弟姐妹不和,父母争吵,家庭破碎,家庭经济欠佳,兼顾太多家务等。有的高中生因此变得内向、自卑、寡言,对人失去了感情,甚至痛恨社会;有的父母关系不和,甚而出现家庭暴力,让孩子内心痛苦不堪,从而产生异常心理。

而社会因素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现象更加复杂多变,的书刊、录像、网吧、金钱的诱惑,读书无用思想的侵蚀等等,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商不顾道德和良心,毒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许多学生在的书刊、录像和黄色网站、暴力游戏的诱惑下,丧失了人性,最终堕入犯罪的深渊。

三、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高中生处于性格、品德、心理个性的发展成熟期,能否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宣泄感情,保持健康的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可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通过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和实际训练操作,引导高中生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其次,可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设立心理服务室。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高中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高中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而立心理服务室可在取得学生信任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实际问题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

最后,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

总之,高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是家庭、学校、社会通过关注的热点,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和成因,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将极大地促进高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英: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第08期。

第7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

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综合素质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指导,对他们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解决。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一名高中班主任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班上有两个学习很好的男女同学互有好感,经常在上课时间传纸条,一次在传纸条时被这个班主任教师看到,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还把他们所传纸条上的内容当着全班学生朗读。教师的这种做法让这两名学生感到十分难堪,最终放弃了学业。两个有着大好前程的学生由于教师缺乏对高中时期学生心理情况的了解,采用不正确的手段使他们远离了学校。如果教师了解高中生正是对异性产生好感的时期,对他们之间的情感进行正确引导,那么这个事件的结果就会是另一种结果。所以,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起来,学校也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他们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能不断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开展以人为本的教育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用爱心来关心学生,在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使学生通过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来获得教育的成功。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是由一个个不同性格和不同心理状况的个体组成的。他们有的具有积极的心态,有的特别胆小自卑。在对性格品质较好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会很轻松地完成,而对与一些性格有缺陷的学生,教师常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这时,教师往往会有一种无力感,遇到这种状况时,教师要努力克服各种情况,寻找各种方法来教育学生,使他们能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这时没有人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他们可能会因为一时的冲动和刺激导致偏离健康的成长道路。高中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情感会更加敏感。例如,在与同学进行交流中的小摩擦可能会让他们无限放大与人交流中的困难,使他们不敢和他人进行交流;面对教师的批评会产生悲观的情绪;对自己的家庭状况不如别人感到自卑。各种各样的情感都可能充斥着学生的高中时期,这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发展变化,对他们出现的异常行为和消极情绪要能及时觉察到,用充满爱心的语言和行动来让学生把心里话说出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面对困难能形成坚强的品质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以积极乐观的精神态度来面对生活的每一天。

三、加强学生健康教育的常规工作建设

在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过程中,学校肩负着主要责任,在学校教育工作建设过程中,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一项常规工作来进行建设,保证学生在学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他们的心理也能健康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高的知识能力和高素质的人才。

(一)建立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管理体系

在学校教育中,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所以,一是建立一套由由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学生干部为主体的思想管理体系。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能在快乐的学习中健康发展。二是建立由教务处—年级组—教师—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管理体系。每一个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上的感染,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成立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学校必须有专人主抓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要有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培训一批教师骨干,尤其是培训一批班主任,使他们成为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同时成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信箱或心理网站,开通心理热线,布置温馨的“心心小屋”,让学生在自己感到迷茫时有释放的场所,并通过专业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能正确地看待问题,情绪获得舒缓。

(三)开设一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第8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

一、组织团队活动,优化集体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言论说“教育是一个心心相印的活动”,意在表明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引导和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学生互相之间的影响,所以创设一个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学生在校的生活是一种集体生活,树立集体意识和责任感是心理教育的其中之一,我们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多样化的班级活动中。

例如: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是学校的盛会之一,各班级都会积极准备,努力取得好的成绩。考虑到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组织能力,我这次活动就全权交给班委会成员负责,以此来增强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班长负责统筹安排;体育委员在班级内网罗各个项目的运动健将,并带领大家进行赛前训练;文体委员和宣传委员负责安排拉拉队的呐喊助威和观众的投稿事宜,在全班征集有象征意义的、叫得响亮的口号;生活委员做好运动员的后勤保障工作,及时提供毛巾、热水等必要的服务,同时还要在剩余同学中挑选可以作为替补的运动员,以备不时之需;卫生委员要监督大家的行为,做好会后的卫生工作……一天下来,每个环节都进行得紧紧有条,全班学生意识高度凝结,获得了优秀班集体。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绘制班级文化墙等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用这种民主、活泼的集体活动氛围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就其健康善良的性格。

二、正面强化训练,矫正厌学状态

高中生正处于花样年华,应该时刻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友善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展开学习活动,然而现行的教育中课程难度较大、知识点繁多,给中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造成一部分学生有厌学的心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应该及时实施肯定训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肯定自己的行为,建立起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例如:班级学习是一个集体活动,覆盖了数量较多的学生,而每个人的先天条件都不尽相同,每个人后期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经验更是千差万别,所以有参差不齐的成绩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很多教师都拿成绩看待学生,班级中就有一位学生,从来不违法乱纪,学习也算是勤奋刻苦,可是天不尽如人意,他的成绩并不理想,加上本身性格颇为内向,在班级内可谓是默默o闻,所以他给别人的印象都是沉默寡言、不合群的那种,长此以往他觉得更为自卑,开始有自暴自弃的厌学心理。发现这一情况后我马上采取措施,在一次“遵守校规校纪”的主题班会中,我主动提出推选他为班级的纪律标兵,讲出了几件他尊敬师长、遵纪守法的事件,一时间全班掌声响起。

对于学生爱护同学、助人为乐等良好的行为也要开展训练。通过这样的设计,班主任及时肯定学生的价值,强化其正面的、积极的行为,鼓励其继续保持下去,坚定他的自信心,打消之前的厌学心态,是一件可以影响全班的大事情。

三、编撰校本课程,树立远大理想

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特殊的一面,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课教学,有专职的教师负责,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心理课程都由班主任代为负责,我们应该全面结合师范院校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有相应功能的、能够突出本校特色的主题讲座或健康选修课,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

例如:现实中由于专业课程的匮乏,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识不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的时间开设心理知识专题讲座,在讲授过程中,我可以设置一些真实的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供学生分析其中的教学原理,为主人公出谋划策,解决问题,甚至可以展开角色扮演的心理游戏,想象自己置身其中时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我们就从学生的分析中判定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后续进行集体或个别指导。如《不老骑士》中几位老人为了实现年轻时的梦想,环岛骑行33天的事迹,全班深受感动,极大地鼓舞了中学生追求梦想永不放弃的信念。

通过这样的设计,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可以帮助大家尽早发现自身或同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掌握简单的心理保健知识,不断进行自我矫正,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定的信念理想。

第9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

关键词: 高中生;心病;求解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308-02

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常常发现高中学生具有以下突出的心理特点。

1 高中学生突出心理特点

1.1 人际关系欠缺。

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在于对人际关系的适应" 。学生的心理困扰都是由人际关系引发的。

新生入学前,大多数人曾久居一地、流动性不大,周围都是孩提伙伴或同窗好友。跨进新学校,周围的人来自全县各个乡镇、素昧平生,彼此缺乏了解,一时难以沟通思想情感。面对陌生的校园和人群,都希望在老师、同学间找到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老师、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但由于缺少生活阅历和交往经验,部分学生与同学的相处中往往只强调"谈得来",希望别人理解自己,也希望窥视别人的内心,但不太注重理解和尊重别人。性格外向的见面就熟、毫不掩饰地暴露自己,但又容易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从猜疑到忌恨,使朋友间产生隔膜。也有些学生自尊心太强、太过内向或心胸狭隘,从而导致与其交往的朋友少,因而陷入无端的苦闷之中,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和孤独感。

1.2 学习压力过大。

与初中课程相比,高中知识量剧增,理论性、综合性增强,升学压力增大。我校的学生本来入学成绩就不太理想,又没办法及时的转变学习方法,导致学不得其法,成绩往往不如人意,于是自信心大大受挫,更感到迷茫、困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水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1.3 青春期心病表露。

(1)情绪易波动、表露而又内隐。

高中生成长速度太快,心理成长却跟不上,因此,会出现"情绪化"的现象。一般来讲,在青春期,许多人都感到情绪不稳定。有时很开心,有时又很烦闷,有时充满希望,有时又灰心丧气,有时希望有人陪伴,有时又渴望独处。但往往这些复杂的情绪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有些学生内心里有许许多多事,但不愿跟人交流或者只愿意跟某些特定的人倾诉。有些学生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这些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2)早恋。

研究表明性发展迅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是高中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高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的生理剧变,使得一部分学生感到惊恐和不安。进入高中阶段,性生理发育成熟,性心理逐渐趋于成熟。

2 解决对策

鉴于以上情况,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合理分析问题的源头,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生涯规划,树立人生发展意识。

高中与初中教育有很大的不同:①非义务教育─义务教育;②精英教育─普通教育;③选择性教育─强迫性教育;④教育依赖─自我管理、独立学习。如果没有一个目标,尤其在高中,做起事情来会一团糟。经常听到同学们说:"今天真无聊!"无聊是因为没有目标,不知道该做什么,没有了目标心理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因此老师应帮助高中生提早地做好自己的生涯规划。

2.2 有效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关注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上海教科院吴增强指出:"新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注入'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时代元素',增厚心理健康教育的'底蕴',给予学生以更多人文关怀式的'底色'。"

(1)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档案。

要想与学生有效的沟通,首先必须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每学年都应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人格特征、职业兴趣以及成就动机水平等,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份系统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从而从宏观上把握学生的心理轨迹,便于更有效掌握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在和谐坏境中成长。

(2)构建有效的沟通渠道。

①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依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结合当前现有的成就动机理论,定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地心理知识讲座。

②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面向全体、兼顾个体、解决困扰、注重发展为原则,分层次、分阶段、多途径推进。通过个体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对成就动机低下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让他们突破学习的瓶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体验成功带来的惊喜。

③拓展沟通渠道

高中生思想复杂但往往又不善于表达。因此要给学生提供广泛的、全面的沟通方式。使沟通贯穿在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在工作的全过程,要体现在学习生活,思想道德,性格情感等多层次中。

④构筑朋辈互助体系

近些年来,朋辈心理辅导理念从大中专院校开始引入中学校园,因其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快等特点逐渐受到重视。香港大学心理学博士崔日雄说"一个朋辈心理咨询员的作用不亚于一个心理学专家"。

⑤开展多元化的活动

对于学校而言,教育教学质量永远是第一生命线。但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各类活动的开展。健康积极、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提高人的斗志,增强人的自信,培养人的毅力,树立集体荣誉感,增强团队凝聚力,增强师生感情、同学友谊。

2.3 各科并举,渗透心理素质教育。

学生的素质、品格塑造,可通过各学科在教学中渗透,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发挥各学科的渗透功能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2.4 家校教育相结合。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是学生最亲的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班主任配合学校或者独立地与学生家长沟通,通过召开专题家长会或对家长进行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可以极大地促进和改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与家长达成共识十分重要,只有在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后,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2.5 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

在高中生活中,难免遇到挫折,如考试失利、朋友间闹矛盾、失恋等。挫折有可能使人"吃一堑长一智",更有可能使人情绪波动,行为失常,甚至引起心理方面的障碍。班主任应培养学生摆脱挫折困境的具体措施与方法。学生拥有了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能自我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迎取希望。

总之,积极推行高中生心理素质教育,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才能让其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莫雷,张卫:青少年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