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教师增强研究能力
专业成长的途径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研究能力是合格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师用心搞科研,拥有学习热情,在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1.要研究新课程
新课程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全新的,新课程面前没有老教师,大家共同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因而教师要坚持不懈探索和研究,要了解并制订高中政治的课程目标、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具体内容、评估要求、基本框架和特点等,了解新课程新在何处,使自己通过教学实践逐步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提高驾驶新教材的能力,使自己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了解本学科领域的新科研成果,不断吸收新知识。加强新课程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2.校本教研制度和实施需要教师增强研究能力
校本教研要求教师参与教研,改善教学,教师要成为研究者,需要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既要有个人的反思和努力,又要以群体发展促进个体发展,要有群体性的教研,这将有利于创设教师之间交流切磋、互帮互爱的氛围,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和教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校本教研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教师要学会在对本学科知识通透了解的基础上打破学科壁垒,广泛涉猎其他领域,教师之间加强合作,从实际出发,在教学情境中去发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课题合作式教研,学区联片式教研,中心学校辐射式教研等。
3.教师要研究学生生活、思想和学习实际
政治教师加强教学针对性,正确决定教学内容、目标、方法。学生是教学对象,教师必须对学生身心特点全面了解,做到细致深入、准确客观。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
教学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教学观要求教师具备以下能力。
1.组织教学和管理课堂的能力
包括制订课堂教学计划的能力,确定适度教学内容的能力,灵活运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的能力。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不压抑也不放任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课堂始终处于和谐的状态之中。
2.教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师的语言要精练规范,富有感染力,具有启发性,能在关键时刻起画龙点睛作用,诱导和激发学生思维想象。
3.教师的参与和共事能力
这是推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促进新课改的保证。高中新课程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工程,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办到的,教师的良好合作共事能力是必不可缺少的。提高这一能力,教师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工作心态,要有积极的工作热情,要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要通力合作,精诚团结,相互支持。服从学校指挥,正确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共同一致地教育学生。
4.提炼思想政治观点的能力
它是包括分析能力、辨别能力的综合能力。高中政治教师应具备将案例等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提炼其中的思想政治观点。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建构主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陈青兰,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2004级在职研究生,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英语系助理教师,浙江 上虞 3123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3―0218―03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挑战,如何培养出真正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方位展开,自主学习被引进了课堂教学中。本文将探讨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应对这种自主学习,结合其自身特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积极地接受外界信息,并在自身原有认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消化、整理、吸收,从而改善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揭示了学习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主动性、必然性的一面,强调了内因的决定性作用1。按照这一理论的观点,学生是吸收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信息的被动输入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转变观念,重新调整教材、教师和学生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一种主动学习、自主选择(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时间、进度等)和自我评价的自主学习体系。
那么到底什么是自主学习呢?Holec认为“自主”是一种担负起自己学习责任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的培养。其特征是:学习者自己确立目标,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进度,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估自己的语言能力等2。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什么,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并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自主评价、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换而言之,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策略,是在一种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充分体现主体意识、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二、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现状分析
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生源相对复杂,包括高中毕业生、中专及技校毕业生等。由于地域不同,学生所在教学环境和条件存在很大差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差、词汇量不足,能主动使用的词汇则更少,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只会延续高中的机械学习方式。众所周知,英语教学的连贯性很强,高职英语专业教学的内容本来应该是在相当程度和能力教育水平上的延续,但现实情况离此则有一定差距,影响了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这种情况又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自觉学习欲望不高,连带影响了整个学习环境,造成了恶性循环。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常听到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过程,也很少利用课外时间抓住各种机会来学习和运用英语,达不到一个英语专业学生应有的水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有这样的感受,这与教学改革很不相符。2004年年初,教育部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3。因此,高职英语专业教育者应有意识、有策略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优化学生英语学习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通过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现状分析,可看出,他们在基础知识、学习自觉性、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上较本科院校学生而言尚有不足,学习主观能动性较差,因而教师在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自身首先要对自主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充分掌握相应的理论,并能与实践相结合,具备创新的能动意识,勇于进行教学改革。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师要教书育人,首先自身应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当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固步自封,只会不进则退,成为不了一个合格的教师。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善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已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促进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这种多重的、丰富的角色给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教师应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努力学习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和学者型教师。
2.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高低不等,很多教师往往采用较简单方便、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以各类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为目标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连带影响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学生的英语水平无法真正得到提高,英语教学达不到一定的效果。因此,教师自身应努力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法,采取各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以人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我探究、自我发现、自行解决、自我评价和自我提升,形成自主发展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能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长,真正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开创有利条件,构建终身学习平台,促进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3.开展情感策略教育
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永远是一个显眼的话题,然而高校教师却很容易忽视这一点。师生在课堂以外很少接触,这就无从真正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无法切实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有全面的评价。因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从“唯师独尊”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除课堂教学以外,要多与学生保持联系,去真正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索、一起反思,做到教学相长,确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才会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倾满感情,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并以此激励学生,给他们自信,
继而引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如何自主学习在新时代成为一个人是否能不断进步并真正成为有用人才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高职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训练他们的学习策略是培养、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摸索掌握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学习评价标准,及时对学习方法作出调整和修正。另外,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独立练习学习策略,并把所学策略用于新的学习任务。由此,学生将逐渐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体会到将策略运用到英语学习上所带来的好处,了解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以及自己如何独立地学习并使用语言,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5.优化高职英语专业课程结构
建构合理的教学大纲,采用合适的教材,对教学将起到极大的帮助。在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教材都是自己选定的,而且高职院校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选定合适的教材是一门相当花心思的工作,高职英语专业的教材尤其如此,而合适的、真正起作用的教学大纲的制定则更难。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反思,努力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教材,不应墨守成规。学生个性有差异性,学习需求也因人而异,单一的英语教材不能适应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语言学习更不能只靠单一的英语课程学习来获得。所以,教师要努力紧跟新形势,尽力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让他们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渠道,由他们自己决定学什么、怎么学、在什么地方学等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全面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6.与协作学习相结合
Bergen认为,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乐意自我管理学习,以服务于个人的需求和目的。这要求学习者有能力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作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与他人协作4(P1―2)。Ben―son还认为自主性分为“个人自主性”和“社会自主性”,“个人自主性”强调个人学习风格的重要性高于协作学习;“社会自主性”强调只有通过社会交往和协作以及个人反思和尝试,学习者的自主意识才能形成5(P18)。所以,自主学习不等同于独立学习,它是与协作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的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而合作的一切相关行为。学生学习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此外,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的乐观态度以及交流沟通能力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教师可通过各种手段如分配任务、开通网上交流平台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相互借鉴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除此之外,学校也应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相应的措施。在学校教学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实行自主选课制度;在保证英语专业基本规格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学生跨专业、跨年级地自主选课,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允许学生在完成本专业一个方向的学习之后,自由选修其他专业方向的课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在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教师应真正理解自主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只有真正理解和把握自主学习所秉持的各种理念,把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加以贯彻,并在教学中灵活应用相关的各种基本策略,才能逐步实现真正有效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善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吴军赞,新形势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培养大学生大
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导[J].中国教育导刊,2005,
(6).
[2]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Pergamon,1981.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Bergen.Devdoping Autonomous Leaming in tll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M].Bergen:Universitetit I Bergen,
Institutt for Praktisk Pedagogikk.1990.
[5]Benson,P.The Philosophy and Politics in Language Learn-
ing[A].1996 In Benson,P.and Voller,P.(eds)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ming[c].Harlow:
Longman.1997.
关键词:自律能力;德育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393-02
1.中职学生自律能力养成现状
1.1自律的内涵及特点。"自律"与"他律"相对,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的一对哲学伦理范畴。《辞海》中对"自律"一词解释是自我约束力。也就是说,自律有高度的自觉性,是人对各种规章制度的自觉认知,是在没有外在监督下的一种自觉主动行为。强调自主、自治和自我教育,具有自觉性、自主性、内控性、自教性等特征。
1.2中职学生自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中职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各方面素质较差的学生占大部分比例。正处在青春期,思想不太成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意气用事,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从学生违法违纪情况分析,绝大部分事件都发生在"无他律"的情况下,周末或者是校外期间。有数据显示,相对普通学校学生,中职学生自律能力更薄弱,犯罪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在校生。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实现中职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2.中职学校德育现状及德育实效性问题的提出
2.1德育实效性的基本含义。所谓德育实效性,是指学校德育促进入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实际收效程度和德育资源投入的高收益水平,即学校德育既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同时,又能真正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并能以最小的教育资源投入达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最佳水平。
2.2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现状。
2.2.1学生现状。现在的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抵抗挫折的精神,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意识。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在外打工,长期疏于管理或者管理不到位导致学生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情感淡漠,缺乏感恩之心,纪律观念差,法制意识不强。他们极度渴望成功,又有很深的自卑心理,上进心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
2.2.2学校现状。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学校存在"三多一差"现象即专业多、班级多、学生多、学生素质差,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差。德育是对学生灵魂的塑造,德育工作效果不像技术培养这样立竿见影,所以德育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2.3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现代社会特别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发展经济所急需的各种人才,且评判和选拔时多侧重于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力的考核。在这种背景下,"配角思想"作为德育指导思想是实效性低下的根本原因。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德育的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针对学生和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加强学生自律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德育实效性
3.1培养中职学生自律能力的原则。
3.1.1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他认为,人的尊重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希望自己被别人尊重,中职学生当然也不例外。任何有效的纪律都是建立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承认、对其人格尊重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教师应理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3.1.2从他律向自律过渡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纪律价值的不断内化的过程,是一个从他律向自律渐进转化的过程,科学的教育指导是这种转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学习纪律具有正确积极的态度,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3.1.3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德育实际需要出发,顾及学生个性年龄特征和思想品德基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启发学生作为活动主体主动地参与各种校内外活动。
3.1.4培养中职学生自律能力的方法。(1)提升道德认知水平。教书育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这是目前我们教育的总体方针。因此学校教育的重心也应体现在以育人为主。作为学校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一切增长充实知识的机会。如利用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的教育;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通过不同渠道,使学生的德育意识逐步加强。(2)掌握自律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方法是很多的,如榜样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警法:选择名言、警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勉励自己、提醒自己、警戒自己;慎独法:有人监督与无人监督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不做不符合道德的事;内省法:要求经常地自我回顾、检查,通过自我分析、自我解剖。(3)强化自律行为训练。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自律。自律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学校德育今后长期的任务。毕达哥拉斯说:"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的人。"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自己来审视自己、支配自己、约束自己,并以此来调节、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惟有如此,学生才能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学生的自律能力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
【关键词】汽车维修教学;建构主义理论;情境化教学;过程考核;自主学习能力
0 引言
当今社会是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同时也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快、周期短。未来社会中,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当前在我国高职汽车维修类教育中,由于各种原因,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越来越弱,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措施,注重以学生为本,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让其善于学习,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本文基于多年教学经验,考虑到大多数学生厌学的现状,对高职汽车维修教学中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总结了多条方法,结果表明这些方法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1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应是由学生自己建构[1]。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此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代劳的;学生的学习应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也即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相作用的过程。
2 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应用
2.1 将学习项目改为工作项目,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与指导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同时,高职学生的形象思维普遍强于逻辑思维,这种思维特点的人在学习知识时,适合在情境中学习[2]。任务驱动法与项目教学法都重视教学情境的设置,使用这两种方法能提高学生构建知识的效率。比如在《汽车构造》和《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课程中,将传统的底盘传动、转向、制动系统的结构、原理和维护知识,融合为汽车底盘维护项目,设置汽车转向液的更换,变速器油的泄放、添加和检查,制动液的更换、排气等工作任务,将教学场景设置成工作情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情境,小组合作,共同查找维修资料,完成各个工作任务,不断在做中学。又比如在《汽车电子技术》课程中,让学生使用学院自制的汽车电子实验平台,自行计算发动机电脑控制参数,进行喷油器、节气门步进电机的驱动,这种任务驱动的实验课在教学效果上明显比之前的验证性实验要好。
2.2 构建合理的过程考核与评价机制
过程性考核是指围绕学生学习过程而设计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评价内容。其通常是在完成每一学习阶段的任务后, 根据学生学习过程表现进行阶段性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考核,使学生更加注重自己平时的行为表现,体现出成长和进步。
过程考核与评价机制的构建必须结合汽车售后服务的职业要求和行业的背景,考核的目的是激励和全面考核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发展[3]。它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过程性考核有明显优势。如在《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课程中,分别在纯电动汽车维护、混合动力汽车维护及燃料电池汽车维护三个项目学习结束时,安排了理论或实操考核、教师和小组评价,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对教学活动的调控。
2.3 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率
在国家和地方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的今天,众多高职院校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4]。如架设了四通八达的无线网络系统,配备了先进的学习移动终端,建设了先进的网上教学系统,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先进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被大家熟识。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实现与持续变化的学情和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如作者在多门课程的教学中,使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微信、QQ群和网上论坛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课后查看微课视频,查阅学习资料,进行分组探究、在线测试及课堂答辩等活动。这种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习个体化,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通过长期在汽车相关课程上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意识的探索,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驱动学习自主学习,结合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情境化教学,并在教学中强化过程考核与多样评价。同行对此类教学实践持积极的肯定态度,学生对此的满意度较高,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会珍,钟琦.基于建构主义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型构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6):49-51.
[2]张志俊.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联合运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114-116.
关键词:心理资本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职业辅导
一、前言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逐渐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当被问及就业问题时,97%的学生认为有压力、退缩、恐惧和自卑等心理反应。这些消极情绪严重影响了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优势。而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能力,如果能被合理的开发,则能很好地降低大学生的职业恐惧感和压力感,并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也有研究发现,心理资本与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并能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很好的预测性。因此,本研究在心理资本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出团体辅导方案,来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进行干预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宁夏大学新华院在校大二、大三学生中发放积极心理资本和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问卷进行调查,然后从中选取26名存在职业决策困难的学生作为团体辅导的被试。经访谈确定13名自愿参加团体辅导的学生作为实验组被试,其他13名学生作为控制组被试不对其进行团体辅导干预。
(二)研究工具
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测量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该问卷由张阔等编制,该量表有4个维度,即自我效能、韧性、乐观、希望,共26个题项,采用7点评分,得分越高说明积极心理资本状况越好。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2~0.82之间,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
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测量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即CDMSE。该量表是由彭永新、龙立荣编制,量表包含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5个维度,共39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团体辅导过程中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7.0处理。
(四)研究过程
对实验组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共7次,每次2个小时。团体辅导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始阶段(第1次团体活动)。通过“相识接龙”和“无家可归”等活动,帮助团体成员相互认识,了解团体辅导进行的形式,并商定团体规范,填写团体活动合约书。
第二阶段:过渡阶段(第2-3次团体活动)。通过“棒打薄情郎”和“信任之旅”等活动,增加团体成员之间的信任程度;通过“自画像”“职业竞猜”等引导成员增加对自我的观察和了解,并启发成员思考自己了解或感兴趣的职业。
第三阶段:工作阶段(第4-6团体活动)。先后通过 “价值拍卖”“兴趣岛”和“职业试穿”等帮助团体成员增加对自我的认知和自我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能力的了解。然后,采用“秘密大会串”活动及“职业平衡单”和SWOT分析法相结合,帮助团体成员解答职业决策困惑,学习职业决策的技术,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阶段:结束阶段(第7次团体活动)。总结团体活动中的收获,进一步澄清职业规划,坚定职业决策信心。最后在音乐“我的未来不是梦”中结束团体。
三、结果分析
(一)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结果分析
表1 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得分t检验
■
由表1可知,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前测得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性。
表2 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差值得分t检验
■
注:* p
表2可知,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差值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5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团体辅导干预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作用是显著的。
(二)实验组、控制组在积极心理资本上的结果分析
表3 实验组和控制组积极心理资本前测得分上的t检验
■
由表3可知,实验组和控制组积极心理资本在前测得分上不存在差异。
表4 实验组、控制组积极心理资本前后测差值t检验
■
由表4可知,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测差值在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也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三)实验组团体成员的心得体会分析
团体成员表示,通过这次团体辅导使得自我认识、自信心、制定职业规划、收集就业信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通过这次的辅导,我对自己以后的人生有了明确的规划,对自己的理想也更加的坚定了。通过这次的团体辅导,我还学会了坚持,从刚一开始决定参加这个辅导,一直到最后结束。”“这个小团体中让我认识了真实的自己,提升了自己,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找到目标与方向。每一次的活动,我就会有新的感受与体会。”最后,部分成员还建议这样的团体辅导能从低年级学生开始会更好。
四、讨论
(一)团体辅导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就业心理上有着和普通公办高校学生不同的就业心理,如自卑、畏惧和恐惧心理等。如果能降低这样的消极情绪体验,将能更好地提升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中的心理优势。在本研究中,我们尝试应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存在职业决策困难的大学生进行干预,从自我评价、收集就业信息、解决就业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制定职业计划等方面设计团体活动、从数据的结果分析中可以得知,团体活动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有效的。团体成员也反馈说自己在团体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技巧;在团体活动中通过团体成员的分享,可以使大家相互学习解决困难的方法和技巧,对未来充满希望。这和前人的研究认为团体辅导可以提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一致的。
(二)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有提升作用
积极心理资本被认为是个人可发展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大学生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都有显著影响,因此要想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从大学生心理资本入手,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大学生心理资本存量,从而实现成功就业。团体辅导在提高团体成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同时也对其心理资本有提升作用。有成员反馈说,通过这次团体辅导,不但知道自己该如何规划职业方向,做好就业准备,而且还提高了做事情的韧性,树立了对以后发展的希望,经每次的团体分享还让自己了解了自身的优势所在。
(三)团体辅导应用于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辅导的可能性
团体辅导可以帮助更多的存在职业困惑的学生。鉴于心理辅导教师的不足,在独立学院开展团体辅导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这比一对一的个体咨询更容易普及。另外,团体辅导可以让团体成员在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到自己并非独特的有着职业困扰的人,从而可以减轻其焦虑、紧张情绪。与此同时,在团体游戏的分享过程中也可以帮助成员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甚至可以实现团体成员间的资源共享。
五、结论
1.基于心理资本理论设计的团体方案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及积极心理资本的提高都有显著的作用。
2.团体辅导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辅导方法进行推广。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中选取的被试仅是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建议以后的研究中能从大学一年级学生中选取被试,并对其展开职业辅导,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早地进行自我觉察和职业规划,从而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 高职英语 实施策略
引言
自我效能感具体是指个体在进行某种行动之前自行判断可否完成该项活动,通过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相关实践研究表明,个人自我效能感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一事情的意识、选择及努力程度产生影响,这便意味着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对于个人价值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促使学生以自主、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中,将自我效能感理论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可作为一项可行的途径。笔者特对其应用策略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现总结如下。
1.动机激发教学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积极主动性的缺乏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大短板,直接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造成了不良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首先便应为学生创造相应的学习动机,通过一定的刺激作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采用适当的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及成就感,从而促进其学习欲望的根本提升。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角度来谈,个体能否对自身所拥有的技能进行合理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个体对于某个事件的自信程度[1]。由这一机制出发,便可得知,适当利用相应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根本体现。就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而谈,学生精力难以集中、缺乏大胆说英语的勇气仍是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行提升,可将这一问题作为切入点,实施动机激发教学。例如,教师可通过组织小组之间的竞赛进行课堂教学,首先让学生自行分为不同的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英语答题竞赛,竞赛以问题抢答的形式开展,由教师提出问题,再由各小组成员以抢答的形式回答,答对可计一分,答错不予计分,竞赛结束后得分最高的小组为获胜方。如教师提出:“The earth is round or square?”学生可通过抢答报出答案“Round”。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个人责任感可得到大幅度提升,由此可对其踊跃发言的行为起到激励作用。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通过这一方法进行教学,许多原本课堂参与度较低的学生也纷纷积极参与到抢答行列中,为小组的计分摩拳擦掌,实现了自我效能感的充分提升。由此可见,以动机为导体,可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有效的推动作用,在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均可得到进一步提高。
2.目标导向教学
自我效能感理论中,目标的确定对于个体进行某一活动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如何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是其能否成为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不仅如此,不同个体所具备的个人目标往往各不相同,这便意味着个体之间的努力方向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对这种差异性进行有效把握的前提下,便可为向社会输送多元化人才奠定起坚实的基础[2]-[3]。由此可见,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正确的目标导向,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便可通过为其树立目标导向的方式来实现对其学习兴趣的激发。例如对于热爱电脑游戏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英语对喜爱的游戏进行表达;对于热爱体育的学生,教师可询问学生假如加入NBA后,应怎样与自己的队友进行交流,并通过这些问题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树立起积极学习英语的信念。自我效能感虽属于一种相对模糊且抽象的概念,但在教师的合理利用之下,可有效将其转化成为具体的学习动力,在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由此达到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大幅度提高的教学目的。
3.有效归因教学
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不仅仅在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对已知或未知的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也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另外,在对成绩的提升原因进行分析时,学生不仅可获得相应的成就感,同时可实现学习动力的进一步提升,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自我效能感理论显示,人们对于先前活动的归因总结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产生影响[4]。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之外,还应对如何督促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做好归因工作与总结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例如教师可规定每位学生在一章节的学习结束之后均需要进行一次总结日志写作,写作的内容可根据学生自身学习情况而定,主要对所应用的学习方法、所产生的问题、所得到的提升进行定期总结,使学生在总结过程不断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满足学生获得提升的满足感与成就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对每位学生的归因总结做出相应的点评,并引导学生对所存在的问题做出反思,使学生经验的总结之下对自身学习行为进行不断的修订。通过这一方法进行教学,是对自我效能感理论中的总结作用进行利用,通过对一段时间的成果及失误进行回顾,不仅可使学生在前进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同时可成为增强学习动力的一大因素,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结语
自我效能感是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一大因素,教师应当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增长的前提下开展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颖,郭锦辉.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探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03):73-84.
[2]王幼琨.阅读能力、阅读元认知策略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J].教育评论,2015,(03):105-108.
[3]粟千,余玲.基于自我效能感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英语广场,2015,(01):128-129.
[4]魏红伟,袁江.论自我效能感对高职生专业英语学习的影响[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3):65.
关键词: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生;创新能力;灵感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209-04
一、博士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1.基本概况。①博士论文“六多六少”现象。笔者在十几年的博士生指导工作中,每年都要组织或参与若干个博士论文的答辩,逐渐认识到,目前国内博士生论文具有“六多六少”特点,即:证实国外学者观点多,自己独创观点少;重复前人工作者多,独辟蹊径者少;包装成果多,原创成果少;基础工作数量多,巧思奇想创意少;名词和概念创新多,系统的实用创新少;论文成果结论多,科学论证证据少。一句话,创新成果不多。②博士论文普遍鲜有公认的创新成果。在不同单位博士论文评审或答辩时很少见到突出的创新认识或创新成果,要么是难以找到创新点,要么是成果最多达到有新意的程度,同行们实际上很少见到真心认可的创新论文。博士论文创新程度总体偏低。③博士论文的研究工作以量取胜,创新成份较少。大部分博士论文的基础工作量还是比较充分的,相当数量的博士生在论文期间要完成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处理分析和实验测试以及图件编制等工作,大部分博士生也是比较敬业的,主要精力投入在博士论文工作中。但是可以看到,许多工作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果,博士论文的创新成果十分稀少。④大部分博士生在硕士阶段并未打开思路。大部分博士生在硕士阶段只是学会了如何开展研究工作,极少具备创新素养。到了博士生阶段才开始学习如何创新,博士论文创新度不可能很高。加上只有三年博士培养时间,相当一部分博士生无法取得创新性成果。
2.本学科概况。“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目前各培养单位的博士论文一般需要填写不止一个创新点,最多大概要填写四个创新点。大部分博士生通常也能填出四项创新点来。但论文评阅和答辩时评委往往会对已填的创新点提出较大异议或删减,真正得到认可的创新成果较少。①大量论文创新点比较肤浅,缺乏深度。在博士论文评议中最常见的情况是许多博士论文并非毫无新意,而是只发现了一些问题或有意义的线索,或仅仅做出了概念上的改进,并没有深入追索形成系统的创新成果,就草草结束了论文工作,留下许多遗憾,造成大量浪费。②本学科许多博士论文成果科学依据不足,可信度较差。突出现象就是博士论文中经常出现“从结论到结论”的长篇论述,翔实的科学数据或资料分析不够,证据可信度差,让后人难以定论。③公认的创新性成果不多。较多的博士论文虽然被评议出若干创新点,但通常明显缺乏与世界最高成果水平的对比。因此得不到同行特别是国际同行的认可,结果必然是论文质量远远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
二、博士论文创新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
1.我国博士论文创新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综述。前人关于国内博士生培养质量普遍较低的原因有广泛的总结和讨论。马陆亭在2007年指出,造成我国博士生创造力不足,并影响其整体声誉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博士培养制度中存在一些违背博士生培养本质特征的因素,包括僵化的学习期限、宽松的论文评审制度、较多的项目任务、越来越多的博士生数量。张德祥等(2008)总结了教学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创新能力不高的四个主要原因,即学科点和学位授予点数量和规模限制了高质量的博士生源、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水平不高与此同时特色不显著、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缺乏、博士生的创新机制和监管机制存在不足。董泽芳(2009)认为我国当前博士生创新力不强主要受到现行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即:①培养观念相对滞后;②培养目标存在偏颇;③培养主体规范不够;④培养对象选淘不严;⑤培养方式缺陷甚多;⑥培养评价忽视创新。周萍等(2010)指出五个因素影响了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依次为受博士招生制度制约,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博士生导师指导不力、教学管理过程控制不足、学位论文质量把关不严、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学术氛围欠缺。这五个方面影响我国当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2.中西方博士生培养模式对比的启示。同时,国内不少学者对比和探讨了我国与西方主要国家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差别,提出了重要的启示:①美国博士生培养启示。孙希在2007年指出,美国博士生培养模式一直在不断改革和演变,有七个环节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即重视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改革“应试型”选拔方式、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学位类型多样化、优化课程设置、改进课程质量、建立导师组,实现指导方式的多样化、引进“淘汰制”,保障学生质量、加强科研能力锻炼,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大博士生教育投资,发展多种投资的渠道。张凌云等(2009)总结了美国高校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层经验,认为以下四个方面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包括:博士生教育根植的土壤,即理念、精神和文化、只招收最有能力的本意学习者有助于培养目标的顺利达成、“问题为本”的课程学习,繁重的课程任务,确保博士生真正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开放的培养形式能够保证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李云鹏在2010年对比了我国和美国博士生课程的特点,明确指出我国博士生课程存在两个严重的不足,其一是对博士生课程不够重视,总学分很低,课程总量很少、其二是博士生课程不系统,课程结构非常单一,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专业选修课开设数量不足,没有跨学科课程,没有专门的方法课程,没有跨院选课、跨校选课。②日本博士生培养特点。姜星海等(2008)专门对比了中日博士生学位论文的指导差别,发现:日本博士生论文选题的自由度高于中国博士生,文科生半数以上能够确定博士论文的题目、超过半数的日本文理科博士生的研究题目只是导师课题的一部分、日本博士生与导师交流很频繁,与导师探讨频率高于中国博士生与导师的情况、日本博士生对导师指导的认可程度更高。③法国博士生培养启示。王冕等(2009)探讨了始于中世纪的法国博士学位培养特点,指出了法国在培养博士生创新性方面的独到之处,即:严格的招生制度、阶段式教育和淘汰制度、团队式培养模式、形式丰富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新型的博士教学研究团体――“博士学校”。
3.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较低的最根本原因分析。作者经过较长时间的分析,认为我国博士生创新能力较低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发展的阶段问题,而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国家博士培养的初级阶段决定了博士质量总体偏低。①博士生培养只有30年的时间,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在1980年建立新的学位制度以来,博士生教育发展迅速。我国自1978年第一批18名博士生入学,而美国在19世纪初至19世纪60年代,就已是博士生教育的萌芽时期,至今美国的博士生教育已积累了近两百年的历史。法国的博士学位出现于中世纪,至今已历经了8个世纪之久,在漫长的岁月中,法国不断地对其博士生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与完善,现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体系和方法。②中国博士生培养与发达国家存在全方位的差距。中国博士生培养质量较低可以在各个培养环节找到缺陷:在指导思想方面,美国博士强调“需要做出公认的原创性知识贡献和创造性思维”,而中国博士还停留在“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这种相对低层次的要求水平;在招生方面,招生制度落后,以应试招生为主,复试把关又不够严格,存在走形式的现象,部分被录取生实为“高分低能”者,而一些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考生却可能由于一定原因(如英语成绩达不到规定分数线等)无法通过考试选拔的关口;在培养时间方面,中国只有三年时间,美国是四年以上,德国则需要8年时间;在培养方案方面,培养方案本身缺乏创新,与硕士生没什么差别,同时培养方案单一,无法实现个性化培养;在课程体系方面,课程总量太少,选修课极少,跨专业课程基本没有,方法课极少,课堂教学本科化,实践环节欠缺;在培养环节(模式)方面,淘汰率极低,无资格考试等;在论文评价体系方面,原创新成果查新不够翔实,不同学科共用一套评价标准,论文评价宽松,有时论文答辩讲关系讲面子,而鲜讲原则。③中国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决定了博士生培养的特色。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学术风气。由于目前社会上诚信的价值观淡薄,会让许多人误以为什么东西都可以“运作”出来,博士生入学成绩可以运作,创新点可以运作,甚至博士论文都可以运作。如果这样的话,怎么能让所有的研究生去潜心钻研学问呢?经济(物质)高速发展首先要求的是人才数量而非质量。现阶段国家经济和社会均要求高速度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大量的专业型研究和技术人才,首先要突出数量和规模,而且培养时间要短一些。现有的博导水平有限,部分博导自身创新能力不高。更重要的是,现有的博导水平不高,无法在短期内改变目前的现状,与之有关的博士生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要求也难以达到很高的水平。强调团队多于提倡个人创业,个性化培养基本不存在。博士生在三年时间里无法学到更多的选修课,短时间内提出创新认识也比较困难。显然,三十年的博士培养经历无法与几百年的培养积累来相提并论。那种梦想短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水平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所谓超越式发展也只是努力去缩短这个时间罢了。
三、灵感思维培养实践过程简述
1.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形式化灵感思维的重要性。从2001年指导博士研究生以来,作者逐渐认识到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艰巨性。绝大多数博士研究生学习很刻苦,工作很投入,完成的实物工作量也比较繁重。但是从他们提交的论文初稿中往往看不出创新点来。作为博士生导师,有责任帮助研究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开展研究工作,用创造性思维来总结成果。笔者认为有必要总结形成一套易于传授的形式化灵感思维方法,便于博士生学习和掌握,从而加快创新成果的获取。
2.编写《地质思维科学与实践》专著。2005年作者向石油工业出版社申请出版《地质思维科学与实践》专著。很快得到了石油工业出版社的批准,专著初稿于2006年底提交到出版社。2007年专著出版,在油气勘探领域第一次见到关于创新思维方式的系统性论述和大量创新思维的实践范例。
3.为博士研究生开设地质思维专题课。自2006年以来,每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主讲专题报告《第三种思维――灵感思维科学的应用》,获得师生的广泛好评。同时,也应邀去中海石油、中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等企业做学术报告,宣传地质灵感思维的应用方法。2006年春,本校安排作者为博士研究生主讲了《灵感思维与石油地质》专题课,共用6个学时,系统讲解了灵感思维的方法与特点,并展示了典型的石油地质应用实例。
4.实践效果分析。通过向博士生讲授“灵感思维与石油地质”后,不断反馈汇总各方面的意见,得到两个方面的重要启示。其一,《灵感思维与石油地质》专题课让博士生感到创新思维一点也不遥远,增强了自己具有创新思维潜质和能力的信心,认识到只要坚持学习和模仿,就一定能取得创新成果和认识。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听课博士生都豁然开朗,信心倍增,普遍表现出高昂的兴趣。其二,《灵感思维与石油地质》专题课为博士生提供了可以模仿学习的形式化创新思维方法。长期以来,不少博士生认为创新思维需要长年积累后才能具备。很少有人相信培养创新思维存在具体的方法,特别是存在形式化显著的不同创新思维方式,可供大家学习和运用。有了形式化的工具,博士生们找到可靠的方法,不再担心做不出创新成果。
四、推广的必要性
1.创新思维的科学方法可以传授。①在博士生课程教学中应该打破三个认识误区。误区之一:长期以来,师生普遍认为创新思维需要长年科研的艰苦积累后才能形成,而通过课堂教学不可能培养创新能力。这也是目前国内博士生培养不重视课程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博士生课程学习阶段不仅学习补充了专业知识,同时也学到了创新思考的方法和经验。误区之二:许多人认为创新能力与智商有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出创新成就。有的人在科研工作中遇到挫折后,自信心受到打击,误以为自己太笨,不适合做创新研究,误认为只有极少数天才才有可能完成创新研究。误区之三:大多数人认为灵感是来去无踪的,产生灵感是随机的,是毫无规律可寻的。因此认为在课程学习阶段是学不到灵感的。②形式化的灵感思维便于在课堂中传授。在课堂上讲解思路一直是研究生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极少有课程教学可以做得很好,通常研究生会认为自己在课程中学到的主要是知识性的内容,而关于思路之类的东西很少或没有。既然在课程中主要是学习知识,那还有什么必要去上课呢,自己在网上就可以学到类似的知识。显然,关于专业思维的教学光讲创新结果即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讲如何发现问题,如何灵巧地解决难题,如何重新认识旧的观点。进一步的问题是,如果在课堂上只是讲解创新体会和经验,而不总结创新思考的方式的话,所讲解的内容会很单调,会很不系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作为教学内容,如果把创新思维方式进行形象化或形式化,教学时就会很容易讲解,而且可以对不同形式化的创新思维进行区分和深入分析,达到系统性的教学。③形式化的灵感思维便于博士生学习。研究生作为初始接触创新思维科学的客体,零星的、不系统的、经验性的创新方式不足以引起高度的兴趣和注意,而且非形式化的创新思维方式不容易去模仿和学习。相反,高度形式化的灵感思维把创新过程形象化和简单化,便于研究生快速掌握和体验。
2.建议在各个学科的博士生课程体系中加强灵感思维的教学。作者在“地质资源和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生培养中探索了“地质灵感思维科学”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初步效果。实际上,各个学科在创新思维科学方面是相通的,是可以借鉴的。因此,作者建议在各个不同的学科中,把形式化的创新思维科学内容加入博士生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增加博士生创新思考能力,加快创新成果的获取速度。
参考文献:
[1]马陆亭.以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机制建设[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7,22(1):1-3.
[2]张德祥,刘凯峰.教学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建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5):88-110.
[3]董泽芳.博士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培养模式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5):51-56.
[4]周萍,盛亚.论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100(1):93-96.
[5]孙希.美国高校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07,1(2):48-52.
[6]张凌云,贾永堂,张晓明.美国高校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层经验[J].外国教育研究,2009,36(9):67-86.
[7]李云鹏.由美国博士生课程看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38-41.
[8]姜星海,葛军娜.中日博士生学位论文指导的比较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222(7):61-65.
[9]王冕,赵映年.浅谈法国博士生创新性培养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2):58-60.
[10]刘震,李潍莲,梁全胜.地质思维科学与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11]刘震.第三种思维―灵感思维科学体系[J].科学中国人,2009,(4):108―111.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下一步的学前教育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并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学前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一支稳定、高素质的幼教师资队伍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依据这样的指导方针,2011年5月至10月间在笔者的主持下,在全区范围内的40所公办和民办幼儿园进行了调研。本文将对此次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把它作为解读我区当前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科研现状的切入点,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共同探讨解决策略。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被试。
在自治区范围内选取了9个盟市,分别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呼伦贝尔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满洲里市,在公立和民办幼儿园中以好中差各一所或两所进行被试对象的选取,最终选取了40所幼儿园,其中22所公办幼儿园,18所民办幼儿园;调查教师883名;发出问卷883份,收回849份,其中有效问卷849份,有效率96.15%。
2. 工具。
自编《幼儿园教师基本情况调查统计表》和《幼儿园教师教学情况调查统计表》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分为三个维度:教师自然状况、教师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态度、教师对幼儿教育科研及培训的认识和需求。同时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的几个幼儿园进行了实地走访,对个别教师进行了访谈。
3. 研究程序。
请相关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评价,删除重复、模糊及易造成歧义的项目,形成正式问卷。由各盟市教研部门负责幼教工作的教研员到幼儿园亲自发放问卷并进行回收和统计。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幼儿教师自然状况。
此项调查将公办和民办幼儿教师进行了数据对比。
由表一可见: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年龄主要集中于26~40岁之间,占到教师队伍的36%,而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年龄多在25岁以下。
从学历来看,公办幼师的学历层次以本科和大专为主,两种学历总和达到了52%,其中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达到了40%,足见近几年公办幼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相比公立幼师,民办幼师的学历层次以大专和中专为主,明显低于公办。从数据来看,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学历专业都是以学前教育为主,但仍有近15%的教师所学专业是与教育无关的专业。
调查中还发现一个现象: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占大多数,其中公办幼儿园达到了57%,这说明我区学前教育办学越来越正规化。在职称评定方面,公办幼儿园已评定职称的教师达到了42%,占教师的主体,而民办幼儿园已评定职称的教师仅为5%,而未评定职称的教师占12%,成为教师主体。
从教师的工资待遇上看,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在2001元以上占44%,占教师主体。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在2001元以上占8%,1001~2000元占14%,占教师主体。所以,民办教师的工资待遇明显低于公办教师,这已成为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
2.教师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态度。
由表二可见:教师在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认识上,有57%和38%的教师选择了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和培养良好习惯。但也有占9%的教师选择了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有近4%的教师选择为上小学做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有56%的教师认为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应该是幼儿的实际情况,有69%的教师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有64%的教师认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游戏,但仍有4%的教师认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教学;有71%的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很重要;有40%的教师确定自己有能力解决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但也有31%的教师需要看情况来定。
而在幼儿教师对幼儿影响的问题上,有17%的教师对幼儿教师的重要性持不赞同或迟疑态度;有13%的教师对教育和教师的作用持怀疑态度;有14%的教师有时候对驾驭课堂存有困难。
3.教师对幼儿教育科研及培训的认识及需求。
由表三可见: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有32%的教师认为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不足;有30%的教师认为缺乏实施学科教学的策略;29%的教师认为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能力方面不足;27%的教师认为缺乏教育教学理论;21%的教师认为学科专业知识不足;20%的教师认为不具备一专多能的能力。
在科研研究方面,29%的教师没有参与过任何课题研究;只有10%的教师主持过课题研究。
在对待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态度方面,52%的教师认为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育教学理论培训需求方面,对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策略与技能的培训需求分别占到45%;其次是名教师成功教学经验和现代教育技术分别占到38%和29%;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心理学的需求占到25%和23%。在这其中77%的教师认为师德教育的培训对他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明显的帮助,其次是教学策略与技能、名教师成功教学经验和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分别占到51%、46%和40%。
对于教师培训方式,61%的教师喜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其中学科专题研修班、园本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班是教师认为培训效果较好的几种培训方式分别占到37%、35%和33%。
在教师专业交流活动方面,优秀教师教学展示活动是教师最喜欢的交流方式,占到59%;其次是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幼儿园教师论坛及小规模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分别占到29%、29%和28%。(如表三)
四、结论
1.与公办幼儿园相比,民办幼儿园教师在年龄层次、从业资格和工资待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1)我区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年龄呈现年轻化,成熟度不够。
我区民办幼儿园教师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其中25岁以下的教师占到12%,占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主体。年轻老师具有活力,容易与幼儿拉近距离,但是,幼儿园的工作不仅是天真快乐,更多的是幼儿带来的麻烦,工作繁琐,而年轻老师不够成熟的特性,使他们在面对幼儿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时,容易失去耐心和爱心,思想容易产生波动,就会出现流动现象,教师队伍不够稳定。而31~40岁的教师多处于经验丰富,思想成熟,并且大多已完成结婚生子阶段,家庭负担不大,能够较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也应该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但在调查中发现,我区民办幼儿园该年龄段的教师只占到2%,可以说这对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也无法成为公办幼儿教育的有利补充。
(2)我区民办幼儿教师从业资格与公办教师还存有一定的距离。
由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幼儿教师一定要具备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知识和掌握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同时,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规定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条例》中规定的幼儿园教师资格。
从调查中发现,我区民办幼儿教师中学前教育专业的仅占19%,学历层次也明显低于公办幼儿教师。仍有4%的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民办幼儿园已评定职称的教师仅为5%,而未评定职称的教师占12%,是教师队伍的主体。这些数据说明我区民办幼儿教师的师资在从业资格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不利的。我区民办幼儿教育的质量也很难保证,也无法保证民办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我区民办幼儿教师待遇不高,工作积极性不足。
从教师工资待遇上看,民办幼儿教师工资在2001元以上的仅占8%,这与公办幼儿教师占44%有很大的距离。通过与一些民办幼儿教师的访谈也了解到,大部分教师没有与幼儿园签订劳动合同,其中绝大多数教师有跳槽经历,占到教师队伍的34%。这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在这样的状态下,民办幼儿教师的工作信心严重不足,无法良好地推动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
2.我区幼儿教师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仍需提高。
只有教师对幼儿教育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幼儿教育的高质量。此次调查显示,有17%的教师对幼儿教师的重要性持不赞同或迟疑态度,有13%的教师对教育和教师的作用持怀疑态度。说明教师对自身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信心不足,容易忽略幼儿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能否解决幼儿在学习和生活的问题上,有31%的教师需要看情况来定;在对能否驾驭课堂问题上,有14%的教师有时候对驾驭课堂存有困难。这说明幼儿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不高。
教师对教育的认识态度及教学能力将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会影响教师工作努力度和教师情绪。我区幼儿教师的教育态度和个人教学能力的不足,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自己的工作态度。
3.我区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的教育科学研究上还十分欠缺。
在调查中发现,29%的教师从没有参加过任何课题的研究。参加过的老师也多以参与为主,由自己主持某一课题的研究的教师只有10%。这说明,我区幼儿教师主动承担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明显不足,同时,给幼儿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机会也不多。在教育教学研究的数据中可发现,32%的教师认为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不足,这样就会导致幼儿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无法得到很好的总结,也很难使教师的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4.我区幼儿教师在培训内容上仍有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
在在职培训需求方面,对教学策略与技能的培训需求占到45%,虽然有45%的教师也表示了对最新教育教学理论的需求,但51%的教师认为教学策略与技能的培训对他们最有用。幼儿教师的这种观念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过多地注重教学的技能和技巧,而忽略了教育理念的指导和其他的教学策略,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发展。
5.我区目前学前教育的培训方式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目前,我区学前教育的主要培训方式以理论培训为主,主要目的是提高我区幼儿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这个方针是没有问题的,但从培训效果来看,收效甚微。可见问题在于培训的方式上不适合教师。在调查中发现,61%的教师喜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而其中优秀教师教学展示活动是教师最喜欢的交流方式,占到59%;其次是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幼儿园教师论坛及小规模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分别占到29%、29%和28%。由此,可看出枯燥乏味的理论讲授不受教师的欢迎,教师更渴望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更多地去观察、实践与交流。
五、思考与建议
1.加强我区民办幼儿教师的师资建设。
幼儿教师是儿童的启蒙教师,其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儿童接受教育的质量好坏也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尤其在我区公办幼儿园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民办学前教育担负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民办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区民办幼儿教师的师资建设。
(1)提高民办幼儿教师的待遇,保证他们工作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政府部门应确保民办幼儿教师的基本生活保障,并力争以法律的形式保证民办幼儿教师应该享有的社会保险,尽量减小民办幼儿教师与公办幼儿教师待遇上的差距。
(2)完善民办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审制度。
我区民办幼儿教师评定职称率低的现实证明,确保民办幼儿教师与公办幼儿教师在职称评定上享有同等资格与条件,是目前教育主管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
2.改变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我区幼儿教师的教科研素质。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教师单靠职前培养是无法满足学前教育发展需求的。因此,在职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职业生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目前我区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看,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应作如下改变:
(1)加强幼儿教育理论的培训。
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经验不够丰富的时候,组织活动时往往把注意力放在知识的准备上,相当一部分教师根本不能根据儿童的思维特征和心理特点组织活动,这样的活动未必适合幼儿或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应加强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幼儿心理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为组织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打下基础。
同时,日益更新的教育科学理论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学前教育事业。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接受各种新的教育理念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
(2)培训方式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适合教师的需求。
从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教师不喜欢纯理论的培训方式,认为这样的方式十分低效。因此,建议在学前教育的培训中,通过教学实践的方式梳理和总结相关理论,并应推进教师在培训中的参与度,使教师真正成为培训中的主角。
【关键词】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96-01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发源地,学生在这里学会了一些职业和生产劳动需要的技能和知识,专业的知识和技巧还有技能技巧学习是经过职业教育得到的。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教育者可见对教师的要求是多么的严格。教学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围绕“使教育更完美,使教学更优效”而进行的,这需要教师去完成。可见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教育教学的改革是多么的重要。
1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整体素质的要求
1.1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这种职业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职业道德要比其他行业的道德要求要高的多。作为优秀的教师,有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外,还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素养,也就是优秀教师在教学和做科研过程中应该具有的敬业精神和道德规范。
1.2教师要有优秀的创新和探索精神: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它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科技的发展需要老师去开拓,探索和创造。学生是老师的工作对象,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具有自己的特点,有千差万别的爱好和性格。优秀的教师在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时,就必须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探索新的模式和创新精神。
1.3教师能力素养的培养:现今的社会,教育的变革对老师提出了要求和挑战,让老师具有多面性和综合性的能力。必须具有应用科技信息技术的能力,优秀的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获得信息的能力等。
只有获得了较强的信息能力,才能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通过加工提炼传递给学生,倡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锻炼学生的信息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捕捉能力和爱好,养成一种自觉获得信息的爱好。
熟练地应用科技信息技术的能力。老师通过依据教学目标,筛选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策略,运用一定的媒体方法将选定的教学内容输送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扩展和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以及学生的知识面。现在科学的教育手段掌握使教师必须熟练应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技能和基本知识。
教师教学的组织能力,它主要表现在,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掌握每个教学环节以及教材的组织的基本能力,教导学生学习,激发求知欲望,增大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的能力,熟练地掌握运用现代化教育知识技术的能力,采用方便快捷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应变能力,创建良好的教学气氛,依据不同的条件和对象,要抓住良好的教育时机等。在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中,要求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教学形式。
2师资队伍职业素质的提高
在加强理论学习方面增强师资队伍的整体政治业务素质
树立良好的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质,教育最终目的是育人,所以教师就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要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通过学习国家教育的有关政策树立教师的思想和观念,树立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间断的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政治思想素质,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师资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到学高为师和身正为范,要有很高的职业道德素养,所以教师要忠诚于党,爱生如子,忠诚职守的教育事业。每一个教师能否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对自己的重要要求。并要在教育事业中实践。时时刻刻的做学生的榜样无私的奉献。
师资队伍的业务学习,能够提高专业的理论素养
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是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我们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提高,有计划的分步实施,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和需求,制定奋飞计划,分步实施。教师要坚持不解的充实自己,除了书本学习还要参加一些研讨活动学术会议,通过互相的探讨,学习共同提高。学习的同时还要大胆的实践,勇于创新,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
3强化内部的管理,调动队伍的积极性
实施结构工资制和全员聘任制促使教师有危机感,可以打破传统的平均主义,实现按劳分配,调动其教师的积极性。建立教师考核制度定期地对他们进行考核,对考核过关的进行奖励,对于不过关的进行岗位的重新聘请。细心关怀教职工生活,给予教师生活工作的细心关怀,做到以心换心,让他们感觉到心情舒畅,全身心的投入教学,尽量为老师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生活条件。
4总结
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存在。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以发展学生为出发点,改革就必须关注这些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习惯,怎么样的去改变学生的思维就是教师们去参与的。让老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继而开发学生的思维,还要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选择他们喜欢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在学生需求和培养目标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契合点,这就需要老师们去完成和实现,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师资队伍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否成功,所以,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魏金虎. 加强学校管理 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2]孙丽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J]. 鸡西大学学报,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