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的审美功能范文

艺术的审美功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的审美功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的审美功能

第1篇:艺术的审美功能范文

【关键词】民间艺术 审美功能 民风习俗

一、民间艺术概念

民间艺术同一般艺术一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艺术既包括民间美术,也包括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及口传文学等。狭义的民间艺术则是以美术和手工艺为主的造型艺术。“民间”一般指大众和平民,在古代相对于宫廷和官方而言,在现代有别于专业的艺术家。本文所讨论的对象主要是狭义的民间造型艺术。

二、民间艺术审美功能发展与特点

在人类历史进入文字记载之前,各种技艺还未形成专业门类,生活中美的意识和环境中美的因素,以及带有普遍审美意义的造型、刻划的线条,就是艺术。那时还没有城市与乡村的不同,也不存在专业类别的差异,是纯粹的原始民间艺术。从原始民间艺术的基本形态我们可以知道,其创造的出发点是实用与审美相互交织的,而且更多地倾向于实用的创造心理。审美创造是客观的,人们的审美意识也是客观存在的,在审美创造的过程中,人们也能切实感受到这种审美的,而且这种被意识到之后,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就渐渐地觉醒了。

民间艺术与社会风俗、地理环境等有密切的联系,其审美意识和审美功能有着明显的特点。首先,一些纯粹的实用的民间艺术类型显示了人们对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协调能力。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纯粹实用的工具,像轿子、马车等,不仅讲究实用的方便,而且在造型上有意识地追求了形式上的美感。实用与审美的创造出发点逐渐结合,生活中有了更多的美感。此外,人们的审美意识并不是自觉的,但是其成果带有意想不到的形式美感。而且这种形式美因素渗透在实用功能中,是民间艺术纯朴、自然的艺术特点的重要来源之一。其次,人们在民间艺术创造过程中,在满足了实用的功利目的之后,便有了更多的经历来研究形式美的法则,进行一些相对独立的审美创造活动。在这种创造过程中,总结艺术的创造规律,积累审美创造的经验,人们的审美意识也不断地加强。

三、民间艺术审美功能的转变及体现

民间艺术审美功能的加强正是因为现代的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直接地说便是以往的、民风习俗等精神信仰因素在人们生活中逐渐消失。审美功能的转变正是为了适应现代的生活需求,有其当代价值意义。民艺学家张道一在《论民艺与民俗》中将民间艺术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第五个层次是“民风新作”。“民风新作”严格地讲并非民间艺术,其是在现代所出现的一种新情况,是一般美术工作者向民间学习,所创作的带有民风、民俗的新作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民间艺术的创作主体逐渐流失。在这种情况下,“民风新作”会成为民间艺术创作的主流群体,这样也会使民间艺术的审美功能相对加强。民间艺术审美功能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审美艺术化、审美娱乐化以及审美装饰化等方面。审美功能的强化,主要体现在一些更加侧重于精神性的追求而非实用的功利的目的民间艺术类型中,像年画、剪纸、雕塑、刺绣等民间艺术的装饰性和审美娱乐性在当代被极大地强化和纯化,这些民间艺术类型的艺术创造也更加专业化。同时,它们富有历史感和民族色彩的审美特色使其具有特别的魅力。

民间剪纸艺术是最为普及并且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品类之一,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西部雪域高原到浩瀚无际的东海之滨,都有民间剪纸流传。近些年,作为民间艺术的剪纸艺术仍有吉祥如意、驱灾辟邪等美好意愿,但是其色彩明艳、造型纯朴、结构简练等艺术特征,吸引了很多专业的艺术家,以剪纸艺术为创作类型,创作出很多具有时代特色的剪纸作品。这些剪纸作品的题材不断丰富,适合了时展的潮流,同时也成为“为艺术而艺术”的专业创作,体现出民间艺术审美功能艺术化的倾向。而民间玩具在现代生活中主要是满足人们玩耍心理需求的娱乐器具,如布老虎、布娃娃、泥人、风筝等,尽管玩具的创作源于人本能的游戏冲动,但是在玩具起源之初无疑带有、祖先崇拜等创作心理。但是在当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认识方式发生了转变,民间玩具的娱乐功能也更加的纯粹。例如,风筝即是春游时一家大小,尤其是小孩的必备玩具。此外,民间美术审美功能的装饰化倾向,在年画、皮影、印染等艺术品类中均有体现。年画是农民用以美化生活、寄托情感和理想的一种方式和媒介,因其用于大年三十洒扫之后贴于门上和墙上,以迎接新年,故名年画。由于其主要用途是年节时布置家庭环境,色彩喜庆、鲜明、热烈、饱满,题材皆为祈福、祝愿、教化、自励等,而且年画艺术带有质朴、纯真的艺术风格,有极强的装饰性,正合当代人们对新生活的期待和祝愿。年画不只是民风习俗的一个品类,还是带给人们生活热情与动力的艺术装饰品,而且很多专业画家在年画中吸取营养,创作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品。

民间风俗文化环境不断地转变,以往民间艺术的生活背景也不再重现,在当下发展创新民间艺术是必然的,其审美功能的扩展也是人们生活的需要。但是,创新扩展的同时,不能遗失民间艺术文化内涵以及传统的民族精神,让“民风新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间艺术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郑巨欣.民俗艺术研究[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2]王平.中国民间美术通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第2篇:艺术的审美功能范文

【关键词】 烧伤;皮肤移植;功能;美学

0引言

皮肤不仅是具有复杂功能的器官,同时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审美器官,是反映人体美感的第一观察对象. 我们在颜面部美容皮肤移植和非颜面部大张筛状皮移植经验的基础上,对非颜面部中小面积深度烧伤皮肤移植技术进行了探索和改进,充分照顾皮肤移植的受区和供区的愈合质量,使中、小面积深度烧伤的整体愈合质量更加符合人体皮肤功能与美学要求.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998/2005接受改进的皮肤移植术病例592(男 378,女 214)例,年龄2~57(平均32.6±9.1)岁,12岁以下儿童15.7%. 烧伤面积1%~38%TBSA,深度(深Ⅱ°,Ⅲ°)烧伤面积1%~31%. 致伤原因:热液烫伤45%,火焰烧伤47%,化学烧伤8%.

1.2方法

1.2.1创面处理

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尽可能早地采用浅切痂或削痂法清除创面坏死组织. 深Ⅱ°创面可保留薄层真皮深层组织,采用削痂法时,创面需用手术刀将创缘切割整齐,便于与游离皮片精细缝合. 创基彻底止血,充分冲洗,以备受皮.

1.2.2中厚断层皮片取皮术

中厚断层皮肤供区选择依次为背部、侧胸、腹部、大腿前外侧、大腿后内侧、小腿. 受区创面<10%TBSA,采用鼓式取皮机取皮;创面>10%TBSA采用鼓式取皮机结合滚轴取皮刀或电动切皮机切取薄中厚皮. 无论应用何种取皮器械,供皮区均注射10-3 g/L肾上腺素盐水. 滚轴刀取皮时,手术者与助手应将供皮区进行充分牵张,于成人背部可切取宽达15 cm,面积达600~800 cm2的整张薄中厚皮片,鼓式取皮机采用连续取皮技术也可切取面积达400 cm2的大张中厚皮.

1.2.3供皮区覆盖

在体表皮肤较薄的部位如下腹部、,发现供皮区创面有细小颗粒脂肪外露,应另取刃厚头皮覆盖创基. 以多层凡士林纱布覆盖供区创面,厚棉垫加压包扎,7~10 d去除外敷料,保留内层凡士林纱布,直至创面痊愈后自行脱落.

1.2.4皮片移植

所有皮片不开洞,皮片的长轴垂直于受区部位纵轴平铺,皮片与创缘3/0丝线毯边缝合固定,皮片与皮片之间连续缝合. 如果滚轴取皮刀切取的皮片边缘形成小锯齿状,应略做修剪以利皮片与皮片对接严密整齐,力争皮片移植后不裸露任何创面. 特殊部位如腋部、颈部、臀部、会应以粗丝线打包固定敷料,然后加压包扎;四肢植皮可单纯加压包扎. 受皮肢体常规石膏托制动,1 wk首次更换敷料. 如果首次更换敷料时发现有皮片移位或皮片成活不良,应立即补充植皮.

2结果

2.1皮肤移植

采用改进的皮片移植术受区面积1%~30% TBSA,平均(11.2±2.7)%TBSA,受区部位:手背427例次,上肢284例次,下肢171例次,前躯84例次,会阴29例次,臀部、肛周26例次,全部病例皮片成活率均>95%,移植皮肤100%成活为91.9%(544/592). 影响皮片成活的原因分别为血肿4.4%(26/592),皮片移位1.7%(10/592),创基循环不良1.5%(9/592),其他0.5%(3/592). 供皮区2 wk左右完全愈合,一般不需要更换敷料,供皮区部分不愈合需要补充植皮者占3.2%(19/592).

2.2随访评价

在592例患者中,随访3 mo者87.5%(518/592),随访6 mo为41%(243/592),随访1 a以上者19.1%(113/592),随访6 mo~8 a. 随访6 mo时,植皮区皮肤平整、光滑、富有弹性,轻度色素沉着. 部分病例皮片拼接线出现线性增生性瘢痕. 肢体各关节活动正常. 供皮区轻度充血及色素沉着,增生性瘢痕发生率为5.3%(13/243). 随访1 a时评价,植皮区皮肤组织丰满,皮肤质地柔软、光滑,皮片缝接线增生性瘢痕逐渐消退,仍有轻度色素沉着,肢体关节活动更加自如. 供皮区色素沉着减轻,皮肤质地较正常皮肤略粗糙,增生性瘢痕发生率10.6%(12/113). 皮肤移植受区和供区均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外形. 随访病例中接受1次整形手术者142例,其中指蹼开大107例,腋部挛缩松解植皮术4例,Z型术28例,供皮区瘢痕切除植皮3例. 接受2次整形术者22例,其中腘窝松解植皮术8例,足背松解植皮5例,手掌松解植皮5例,肘关节松解植皮4例.

2.3典型病例男,33岁,于20040722火焰烧伤30%TBSA,其中上肢及肩周约10%TBSA为深Ⅱ°,Ⅲ°,伤后4 d入院. 于伤后第8日行手术治疗,术中在止血带下削除全部坏死焦痂,仔细止血并彻底冲洗后于背部以鼓式取皮机取中厚皮8.5鼓1700 cm2,行大张皮完整移植,术后第l0日首次更换敷料,皮片l00%成活. 随访1 a,患者左上肢功能及外形均保持良好,腋前壁形成蹼状瘢痕,一年后行腋前壁“Z”成形术. 背部供皮区无瘢痕增生(图1~3).

3讨论

随着烧伤早期液体复苏、早期切痂与伤口封闭、烧伤感染控制、早期肠内营养等烧伤早期救治技术的进步,绝大多数烧伤患者能平稳渡过危险期,得以保存生命[1]. 特别是中小面积烧伤,救治患者生命已不再是临床工作面临的最主要矛盾[2]. 加快创面修复速度,提高创面修复质量,是治疗中小面积深度烧伤的关键问题.

根据1980~1992我国多中心64320例烧伤资料分析,烧伤面积小于50%TBSA者占93%,其中30%TBA以下烧伤达80%[3]. 由此可以认定,绝大多数烧伤患者深度创面修复,并不存在皮源问题. 笔者单位自1980年代初期开始对烧伤面积50%~70%TBSAⅢ度面积20%~55%TBSA的患者采用分次切痂大片自体皮移植,植皮成活率为95%~100%,患者受伤部位畸形发生率由小皮片移植时的95.2%迅速下降至21.9%,大大提高了烧伤患者愈后的生存质量[3-4],但这阶段的大皮片移植,除面、颈部采用整张不开洞中厚皮移植外,在其他部位大多采用筛状皮移植,以避免皮片下血肿,提高皮肤移植的成活率. 由于在大皮片上开有较多小引流洞,创面愈合后会遗留许多点状瘢痕,虽然不影响功能,但外形仍然存在较大缺陷.

皮肤移植方法与皮肤存活质量是影响移植皮肤功能与美学效果的主要因素[5]. 我们采用大张中厚或薄中厚皮不开洞移植,皮缘与创缘,皮缘与皮缘对合严密,细丝线仔细缝合. 皮片与皮片的拼接线与躯干纵轴垂直,并尽可能隐蔽,皮片拼接线遗留瘢痕或挛缩对关节功能影响最小,也避免了筛状皮移植遗留的大量点状瘢痕. 临床医学各专科医师在治疗各自相关疾病,使患者恢复身体健康的同时,也都在力求对人体外观形态的最小损伤和最小破坏,最大限度地维护人体正常肌肤的完整[6]. 符合功能与美学要求的皮肤移植术,必须充分照顾皮肤供区的功能和外形. 中厚断层皮供区容易出现皮肤色素沉着,增生性瘢痕,甚至供区不愈合[7]. 避免供区并发症最重要的因素是控制断层皮片的厚度. 切取皮片的厚度除了与手术医生的经验密切相关外,我们采用含低浓度的肾上腺素盐水皮下注射,使供区充分肿胀,皮片切取时,供区创面不出血或很少渗血,利于术者观察创面残留真皮情况,可及时调整取皮刀刻度,控制皮片厚度. 如果发现供区创面有细小脂肪颗粒外露,残留真皮组织过少,创面愈合后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者,则应另取刃厚皮覆盖供皮区创面.

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真皮厚度,皮肤附件的密度和深度是有较大差异. 人背部皮肤真皮较厚,部分皮肤附件可深入到皮下组织中,作为供区切取断层中厚皮,较其它部位不容易遗留增生性瘢痕;但通常背部供皮时需术中变换,手术操作较繁琐,在皮源不太困难的情况下经常不为临床医生所首选. 我们的体会是: 背部即可以提供面积较大、 质地优良的中厚皮片; 供区愈合后又很少遗留并发症, 且相对隐蔽, 对外形影响小, 应该作为较大面积皮肤移植的首选供区.

【参考文献】

[1]Herndon DN, Tompkins RG. Support of the metabolic response to burn injury[J]. Lancet,2004, 363(9424):1895-1900.

[2]Przkora R,Herndon DN, Suman OE, 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extended growth hormone treatment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in pediatric burn patients[J]. Ann Surg, 2006, 243(6): 796-803.

[3]陈璧, 贾赤宇.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烧伤创面修复进展[J]. 中华烧伤杂志, 2000,16(1):8-10

[4]陈璧, 贾赤宇, 苏映军, 等. 用大张自体皮移植治疗大面积Ⅲ°烧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20(5):420-422.

[5]陈璧, 贾赤宇, 苏映军, 等. 大面积Ⅲ°烧伤早期大张自体皮移植与畸形的预防[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2, 17(3): 135-137.

[6]Acikel C, Peker F, Ulkur Z. Skin grafting of nasoorbital region as a single aesthetic unit[J]. Burns, 2001,27(7):753-757.

第3篇:艺术的审美功能范文

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是以线条组合变化来表现文字之美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中国书法主要包括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

书法艺术昀基本特征

(1)线条与组合。(2)具象与抽象。(3)情感与象征。

实用艺术

实用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它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与设计艺术等表现性空间艺术的总称。实用艺术是所有艺术种类中最普及、最常见的一大类别,它与人们的衣、食、住、用等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艺术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建筑可分为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园林建筑、宗教建筑、纪念性建筑等。

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1)造型的形式美追求。(2)环境的人格化体现。(3)多重的象征性意味。

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是指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将山水、花木、建筑等要素组合成为统一的景观。园林艺术体现了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有机融合。园林艺术在广义上是建筑艺术的一种类型。

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东方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

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

(1)浓缩的自然。(2)综合的形式。(3)意境的追求。

工艺与设计艺术

工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样式,它既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同时又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与制作或生产密切相关。

设计艺术是工业革命后在国际上兴起韵一门交叉性应用学科,是围绕着某种制作或生产目的进行的富有审美情趣的创作,,主要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等。

工艺与设计艺术的基本特征

(1)实用与审美的结合。(2)物质与精神的结合。(3)技能与创造。

表情艺术

表情艺术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表情艺术主要是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表情艺术是人类历最古老的艺术门类。

音乐艺术

音乐艺术是以人声或乐器声音为材料,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一定时间长度内营造审美情境的表现性艺术。音乐艺术以旋律、节奏、和声、配器、复调等为基本手段,以抒发人的审美情感为目标,具有较强盼情感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

音乐艺术的分类

音乐可分为声乐和器乐。声乐按演唱者可分为男声、女声和童声,按音域可分为高音、中音和低音,还可根据演唱的方式分为独唱、齐唱、重唱、合唱、对唱、伴唱等多种形式。

根据器乐的不同种类和演奏方法,可以分为弦乐、管乐、弹拨乐、打击乐四大类。

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1)情感的涌流。(2)想象的自由。(3)象征的意味。

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倒新

(1)继承和创新是促进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艺术的发展是有其内在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每一时代的艺术对于后一时代的艺术都是一种既定的存在和条件,后一时代的艺术必然要在前一时代艺术的基础上得以发展。(2)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传统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尤其表现在对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继承上。

(3)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艺术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又具有自身的审美特性,因而它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1)艺术与哲学。哲学主要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艺术也可以通过审美创造对哲学家的思维及其思想产生启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哲学。

(2)艺术与宗教。艺术与宗教早期曾融合在一起,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但由于宗教和艺术在思维方式和终极目的上的根本差异,决定了二者的本质区别。(3)艺术与道德。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与艺术的联系相当紧密。一方面,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总要通过艺术的内容和精神得以体现;另一方面,艺术以审美的方式对道德观念进行思考并加以表现,从而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

(4)艺术与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政治对于包括艺术在内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各部门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广泛的。艺术活动会受到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产生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良好的政治环境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倾向对人们的政治思想产生一定的作用,从而影响政治的方向和发展。

(5)艺术与科学。科学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艺术有不少相似之处,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本质的区别。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和美学观念的变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追求等方面,艺术也一直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艺术活动的基本性质

艺术活动是以特有的艺术语言体系为媒介、以创造形象或意境满足人类审美需求的精神文化活动。

(1)任何艺术活动都必须借助一定的艺术语言体系进行。

(2)创造艺术形象或意境是一切艺术活动的出发点,也是一切艺术活动的宗旨、目的、落脚点和最终结果与归宿。

(3)艺术活动作为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它的根本

艺术括动的基本特征

(1)艺术活动韵形象性。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括审美的情境和意境。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形象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因此,每个艺术形象都必须以个别具体的感性形式出现,把生活中人、事、景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特征真实地表现出来,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使人产生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

(2)艺术活动的情感性。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情感主宰着艺术活动的整个过程,贯穿在艺术创作的整个心理过程中。

(3)艺术活动的审美性。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的和多义的,艺术的意识形态特性是隐含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艺术活动的功能

(1)审美认知功能。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是指人通过艺术活动能够获得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和信息。艺术对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知功能。对于大至天体,小至原子的自然现象,艺术也同样具有审美认知作用。

(2)审美教育功能。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是指人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艺术具有强大的情绪感染力和影响力,欣赏者往往会沉浸在优秀的艺术作品中,不知不觉地改变自己原有的态度,而接受作品的思想观念。艺术审美教育功能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三个特点。(3)审美娱乐功能。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是指人

在艺术活动中能够使身心得到调节,精神获得愉悦。这是艺术最基本的功能。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第4篇:艺术的审美功能范文

关键词: 艺术化,公共艺术,城市建筑,建筑形态 

 

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潮流,在讨论建筑生产与审美接受中往往倾向于后者,在讨论建筑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时偏重于精神功能,在讨论建筑的技术文明与人类文化对建筑的作用时更强调人类文化等,在城市建筑形态中这种倾向更是明显,这些现象和潮流反映出今天建筑活动对人的生活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建筑形态的公共艺术化表达主要是把建筑形态的艺术表现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形式,去寻求公共艺术与建筑形态融合的策略、方法和原则,并探究公共艺术如何使其象征语意、审美意识和文化精神,通过建筑形态的艺术化表达出来,从而使公众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更为深刻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1.建筑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1.1 建筑艺术的公共性 

建筑,作为功能的实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建筑作为一门艺术,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公共性,是艺术介入生活的体现。生活的经历离不开建筑,建筑的审美是带“强制性”的,人们不可能对矗立在自己眼前的建筑视而不见。因为它是物质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管你自觉还是不自觉,有兴趣还是无兴趣,都会经常面临着各种类型、不同形式的建筑物,无论建筑材料是石块、砖瓦、混凝土或钢筋,这些建筑都会“逼迫”人们提出自己的审美评价。与其他艺术和工艺品相比,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师们所采取的设计理念对我们的影响更为直接。所以建筑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艺术,它总是试图达到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建筑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公共艺术,它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建筑是一门技术,但终究是一门艺术,它有着自己的历史责任,它承载着历史、文化、艺术,它寄寓了公众美好的记忆、理想、期望,它就是一种伟大的公共艺术。 

1.2 建筑的载体性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建筑不仅要有实用功能,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还要讲究艺术性。比如,住宅建筑最基本的要求是舒适、亲切、顺眼;园林建筑讲究清新、自然、雅致;游乐场所的建筑则应轻快、活泼;而纪念性的建筑则应崇高、庄严。实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同时,建筑的审美功能和文化价值,往往可以借助于其它艺术门类或艺术表现形式给予加强,甚至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回顾历史和传统,公共艺术的生存和发展从没有脱离与城市、建筑、环境的互动和融合,例如传统公共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依托或是附着建筑内外空间的如壁画、雕塑、工艺美术品等装饰艺术。这些装饰艺术与建筑空间有机而系统的融合在一起,强化了建筑的实用功能和审美意义,使整个建筑空间传达着特定的意义,实现了实用功能和精神表达的统一(图1)。看到狮身人面像,我们必然联想到金字塔和埃及文化;巴比伦伊什塔尔门则与华丽的釉面装饰相联系;兵马俑、石马石虎是秦汉陵墓建筑的艺术符号;哥特建筑样式同样笼罩在拱顶和玻璃镶嵌的精美装饰下。这些艺术形式附着于建筑实体或以独立的形式出现,与建筑形成有机的整体,并凸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成为建筑历史的闪亮标志。 

 

 

建筑艺术不仅是诸多艺术作品重要的物质载体,而且有实际的物化功能,时代的审美取向和艺术思潮在建筑艺术创作中也有多方面的体现,建筑以其特有的物质功能和艺术表现力,成为新时代有力的注脚,并逐渐发展成为当代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积极地影响了当代公共艺术的创作,完善着公共艺术的审美意义。 

1.3 百分比艺术建筑 

在公共艺术融入城市建筑空间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欧美国家已有相当长时间的成熟运作,在发展公共艺术的宏观规划机制上摸索并建立了“百分比艺术建筑”的作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百分比艺术建筑”的基本涵义是:用艺术来从事环境建设,使艺术与周围环境融合,因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公众艺术。“百分比艺术建筑”的基本作法是: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以有效的立法形式,规定在建设新建筑的时候,从公共工程建设总经费中提出若干百分比作为艺术基金,它仅限于用作公共艺术品建设与创作的开支。这种作法好处在于,依靠长期立法和政策的强制性保障,使公共艺术的建设实施资金有了非常稳定的保证,从而使得城市公共艺术顺利健康的发展。 

法国早在1951年制定了“1%”法律,并在1960年后普遍施行,美国的公共艺术就是在“百分比艺术计划”这一法律化形式的推动下逐步走向兴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要城市的建筑形式由以往注重立面建筑装饰的砖石低层建筑发展至国际风格的玻璃、钢结构的高层建筑,建筑往上发展的同时建筑间留出了大量公共空地,在政府“百分比艺术计划”的援助下,在州、市、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下,大批有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得以产生,创造出美国现代城市新景观。美国各大城市里费城最早将“百分比艺术计划”法律化,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更于1967年成立。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里,由国家艺术基金会配合国家综合服务部开展公共艺术推广工作,在政府建设工程预算中拨出低额百份比用作公共艺术基金,通常是建筑预算的1%,由此70年代以后美国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如雨后春笋般成长。 

“百分比艺术建筑”可以说明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和发展在具体推广实施过程中,是与建筑密切相连的,利用建筑工程的部分预算,通过政策和法律来保障公共艺术与城市建筑空间环境的融合。 

2.城市建筑公共艺术化的建筑形态选择 

2.1 纯几何体 

第5篇:艺术的审美功能范文

1.教育功能

声乐艺术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提炼出的真实的生活感受,是对社会生活做出的政治、道德、伦理等方面评价的艺术化表现。声乐艺术的教育功能也主要体现于此。这些评价融入到声乐作品中,在人们中间传唱扩散,其中的感受一旦被认可,就对传唱者和听众产生了教育和影响。声乐作品的这一教育作用在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方面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如时代的多数红色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三大纪律八项主义》等口号式的歌曲,教育目的尤为突出。这些歌曲在革命队伍中传唱,旋律铿锵,歌词规整,并将革命的纪律、要求潜移默化的传输给每一位战士,传唱起来朗朗上口,使得战士们在革命工作中更加精神振奋,纪律严明。如20世纪80年代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宣扬的就是团结起来力量大的精神内涵。在现代社会这样的歌曲也是屡见不鲜。如谭晶在汶川救灾过程中慰问演唱的歌曲《生死不离》也是极大的鼓舞了人们在面对灾难时要勇于抗争永不放弃的英勇精神。再有为呼唤世界和平所创作的《让世界充满爱》,表现伦理亲情的《常回家看看》,表达军民情谊的《十送》等。这些歌曲立意深远,主题旋律积极鲜明,在社会中起到了很好的净化社会环境,树立良好的社会精神道德风貌,激发群众爱国热情的教育功能。

2.认识功能

我对声乐艺术中此项功能的认识和理解是参照了河南大学王思琦教授的《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一书。作者认为流行音乐具有认识功能,即人们可以通过感受流行音乐来认识社会生活,体验人的情感,同时也认识了作品及创作者的感情趋向。声乐艺术的此项功能则更甚之一般音乐的叙述往往是象征性的,抽象的模拟和暗示。它的认识功能就相对弱一些,如一些器乐作品或纯音乐作品,我们在欣赏时就需要有一定的相关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欣赏能力(平静的心态,细腻的艺术认同感)才能达到认识的功效。声乐由语言和旋律结合组成,是人类语言心声的艺术化表达。这种结合起来的表达方式会更直接,更通俗化,认识功能也会大大增强。尤其一些优秀的声乐作品,其音乐旋律细腻深刻,情感变化丰富,加之歌词常由诗词组成,或优雅含蓄,或豪迈磅礴,或无私深沉。再加之歌唱家声情并茂的倾情演唱。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心灵震撼油然而生,这样的作品所引起的激情和认同感是强烈的,是身心的共通,是精神的升华,甚至可以上升为一种使命感和精神信仰。所以它的认识功能是强大的。不同的声乐作品表达的是创作者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声乐作品弘扬的是不同的道德精神,价值观念。这些丰富的声乐作品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社会情感。热爱歌唱艺术的人们大都了解,欣赏声乐作品和自己亲自演唱声乐作品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欣赏作品时人们处在一个旁观者的位置,人们在被动的观察来自外界的情感变化,而当歌者亲自演唱作品时,作品本身的情感深意,加上作者的自我消化创作演唱,意义则会更加深刻,情感体验也会更加丰富。所以声乐艺术也是一项很好的促进人们去感受真情,并学会表达真情的艺术活动。这种诗歌舞三者高度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是培养人类良好的思想情操,增强人们情感表达和沟通的最有效方式。

3.审美功能

第6篇:艺术的审美功能范文

关键词:摄影技术;油画创作;联系与影响;创新发展 

 

现代光影成像技术的开发,推动了摄影艺术的发展。运用各种生活素材为载体,传达主体特定的思想情感活动,是摄影艺术再现功能的泛化。油画是绘画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创作是综合多种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塑造静态视觉形象,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创造过程。 

摄影与绘画同属于艺术的范祷,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二者通过物质材料媒介,用形体构成、色调选配、和明暗对比等艺术手段从生活中截取典型形象,实现平面视觉艺术的直观表达,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不断研发,摄影艺术的完美写实再现功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深化了绘画艺术特别是油画创作的影响。本文结合摄影与油画艺术的联系特点,阐述了摄影技术对油画创作的关系。 

一、摄影技术与当前油画艺术的联系: 

1具有相通的审美特征 

在艺术形态的分类中,摄影艺术和油画艺术既都是视觉空间艺术的类别;又同属于再现性造型艺术的范畴。二者在艺术特征上同样具有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静止性、瞬间性特点。 

2具有协调的视觉空间 

摄影和油画本来都属于平面造型表现,借助光影、色调、线条和构图的变化效应,通过平面描绘形式,熔铸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创作灵感,表现物象的空间立体感。 

3具有瞬间的生活表现 

摄影和油画艺术表现,都需要针对生活中的典型素材进行瞬间捕捉,把要表现的内容,选择一定的空间,用物化手段凝定下来,构成具有完美精神风貌和本质意义的艺术形象。 

4具有统一的物象并列 

作为平面造型艺术,摄影和绘画都可以把彼此交错的物象、形态和景象,通过造型、色彩、构图的形式在平面上直观并列地展现出来,构成和谐统一的完美整体。 

二、摄影技术对当前油画艺术创作手段的影响 

摄影和绘画艺术的发展,都需要借助一定形式的创作手段去实现,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态,油画创作就是艺术家运用油画材料,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综合体现的艺术形式,摄影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油画艺术创作的色彩、明暗、肌理、质感、光感与空间等造型因素。 

1摄影技术的运用,减缩了写生手段的繁杂化 

油画艺术的审美再现,首先取决于创作者运用写生手段,对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与取舍,把其形象依照严谨的构图方式初步表现在草稿上,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刻画描绘。而现代摄影技术快捷的再现功能,为油画创作提供了相当写实的物象造型资料,省略了相当多的写实活动。相对来说,摄影技术的运用减少了油画创作写生过程带来的麻烦。 

2摄影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绘画材料的广泛化 

材料是艺术家内心表达的媒介,是视觉传达的载体。摄影和绘画所使用的物质媒介材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摄影艺术是科技文明的产物,而油画所用的媒介材料是油画颜料、画笔和画布画质等材料。摄影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以新的形式和新的表现方法应用于图像艺术。同时也为油画艺术创作材料的开发及综合运用,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油画材料也由传统的布、纸、木、石、颜料、漆油、木板等拓展到金属、纤维以及任意的现成物品。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制作条件和工具材料逐渐广泛化。

三、摄影技术对油画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观念上的影响 

油画是绘画艺术中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油画创作是综合多种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平面基础上塑造静态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加工形式创造过程。摄影技术对油画艺术的创作影响如下: 

1 促进了油画创作风格在思想上、形式上的多元化发展 

油画风格是指体现画家生命特质和审美倾向的油画组织秩序与品质。具体受画家生命特质的稳定性,画家审美倾向的社会性与变化性等因素影响。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代视觉艺术中,摄影技术图像给人们带来的图像化审美形式已经成为时代特征。与此同时,新一代画家采用自由、开放的观察方式,引进一系列比如剪切、近焦距、取景框架、序列性等摄影技术,在油画创作过程中不断注入自己的创作思想与个性情感,体现了当代油画最显著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特点。 

2 改变了油画艺术对文化符号图像的独创形式 

摄影作为一种利用机械科技来记录视觉画面的方式,一经产生便预示着图像时代的到来,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思维模式,摄影技术从诞生由一开始对绘画图形及文化符号的借鉴,逐渐发展到现在绘画不断直接或间接地挪用越来越科技化的摄影图像,改变了油画绘画艺术对人类文化符号及图像创制的再现、记录、叙事、宣传等诸多固有功用,借鉴摄影技术中对于视点、尺寸图像分割法的油画创作,呈现时空、观念和风格的集合,标志着当代油画已进入了图像化的时代,当代油画与摄影图像的结合在表现技法上趋向融合。 

3 衍化了油画艺术对摄影技术记录性功能的借鉴 

油画是建立在对现实客观事物内在本质与规律基础上的模仿和再现,是记录具体物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摄影技术的运用,生成了油画创作手段自身的物象再现功能的弱化,摄影技术对物象的快捷性记录方式,对油画创作艺术的再现功能提出了严峻挑战,油画艺术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法则及创作规律,通过对物象的线条、色彩、形体、构图、肌理等创作要素的组合,塑造物体形象,它具有不可重复的特点。 

而摄影技术则可以运用科技材料针对物象的造型进行机械性复制。同时,摄影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能够为油画创作提供可观的创作资料和素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油画艺术,是对摄影记录性功能的借鉴。 

结束语 

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摄影艺术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渗透,并以纪实功能和成像快捷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社会功能,摄影与绘画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两种艺术形态的交融互动,将是一种长期的文化现象,这已成为当代艺术创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念,实现摄影与绘画艺术的共同融合,是现代艺术创新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7篇:艺术的审美功能范文

关键词:广告;传播环境;审美价值;分析

广告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审美,但广告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广告表现出来的审美价值已经逐渐被受众接受和认同。深刻认识、研究广告的审美价值,并将广告的审美价值与传统意义上的审美价值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使广告审美艺术在广告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明确,并能准确把握广告审美艺术的走向和趋势。

一、传统意义上的审美和商业意义上的审美

1.传统审美艺术和广告审美艺术的区别

纯艺术的审美没有直接的实用目的,它能给人以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最为纯粹的美的愉悦和享受。而商业意义的审美尤其是广告审美则是为了表现商品个性、企业或品牌形象,达到促进产品销售的最终目的,是带有浓厚功利性色彩的审美。它的内容更加复杂,既要言利,又要有实用目的。广告审美其实是在做传统意义上的审美和广告实用功能之间的一种统一。

正是由于广告审美是在做传统意义上的审美和广告实用功能之间的一种统一,才使得广告作品在取材和表现形式上更加多样和宽泛。它把所要传达的商品实用信息演变为艺术表现形式,除了带给人们纯粹的审美享受外,还激发出了受众的潜在消费欲望,进而产生购买行为。这也正是广告审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审美的主要特征。

2.广告审美艺术对传统审美艺术的借鉴与发展

和其它社会文化形态一样,广告吸纳和发展了美学思想,并且结合行业特点,形成了富有广告自身特色的审美文化。这种审美形式的出现,应该说是传统审美领域的延伸和扩展,但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审美又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这种总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纯艺术性(传统意义上的)的审美没有直接的实用目的,它能给人以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最为纯粹的审美愉悦和享受,而商业性的审美尤其是广告审美则是为了表现商品个性、企业品牌形象,以达到促进产品或劳务销售的最终目的,是带有浓厚功利性色彩的审美 。

二、广告审美艺术的特殊性与局限性

1.广告审美艺术的特殊性

广告创作的艺术性,是受广告的功能所制约的。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审美价值,应该是为其信息传达的功能服务的,这种艺术性与纯艺术上的绘画、音乐、舞蹈以及摄影等诸方面是有本质区别的。广告的审美价值决不能脱离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它必须牢牢扎根在广告所传播的物质产品的真实性之中。否则,不管具有什么样的审美特性,都只能是空中楼阁、雾里花朵,毫无价值可言。

2.广告审美艺术的局限性

在广告活动中,广告的使用价值也受到广告审美价值的严重制约和限制。因为,广告是联系商品与消费者的桥梁,广告的作用就在于沟通、交流。为实现这种沟通和交流,不仅要靠广告所宣传的产品的使用价值及其真实性,还要依赖广告本身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靠它们去吸引或打动受众,引发他们的共鸣和认同。只有这样才能说服受众,达到预期的广告目标和广告目的。

由此看到,广告审美艺术源于传统意义上的审美而又与其有着形式上的巨大差异,他的一切艺术性都要为广告自身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服务。广告作品拒绝“平庸”,但是更拒绝“唯美”,任何纯艺术的作品或者是表象上的“唯美”作品都将会与广告审美价值相悖。

三、广告传播中审美艺术形式的特征

1.广告审美艺术形式的“多元性”特征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广告的创意手法和制作手段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促使了广告的审美价值呈现出多元性,使广告在多个角度和多个层面上都展示了风格不一的审美特征。从“名牌现象”到“明星效应”再到广告模特、广告歌曲、广告影视等等,取材多样,争奇斗妍。

至于商品广告为了使作品生动活泼而运用音乐、摄影、诗词、影视以及说唱等多种艺术手段,则更体现了广告审美艺术性的多元性特征。

一方面,它们是广告内容的重要组成,另一方面,广告又赋予音乐、摄影、诗词、影视以及说唱更丰富的审美风格,甚至衍生出全新的格式。例如,在广告中一些优美的歌曲或优美的短语经常会很快地传播到大街小巷当中去,有的甚至已经成为经典名曲或者是运用在各种场合的固定短语。

2.广告审美艺术形式的“个性美”特征

由于广告的商业性和传播性,它所体现的审美艺术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美”特征,即广告推崇“个性美”而忌讳“大众美”。商业广告作品除了同绘画、音乐、文学等艺术作品一样讲究文案的优美、旋律的和谐和画面的精彩之外,更注重广告本身给受众留下的深刻印象。因为广告人意识到要想使顾客中意你的产品,当务之急是要在广告中制造某种或某些差异,让你的产品在众多竞争对手中显得有“个性”,以“个性美”来吸引和打动受众,以达到有效传达产品信息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我们既要把广告事业看作人类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要看成是人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广告审美价值应当与时俱进,体现出精神美、道德美、艺术美、时尚美……,任何纯功利性的或纯艺术性的广告作品都是非科学的,只有在广告创作中把产品的实用信息演变为艺术形式,并在传播这一形式的过程中体现出更多的审美价值来,才是我们在以后广告事业中的价值取向和主要任务。(烟台南山学院;山东;烟台;265713)

参考文献:

[1] 李平.广告的审美.中国广告,[J]1998(4)

[2] 金谢谢、尚晓莉.浅谈商业广告的审美艺术[J].华夏文化,1997,(3)

第8篇:艺术的审美功能范文

[关键词]当代艺术 物理空间 心理空间 社会空间 陶瓷艺术

一、 艺术与空间的关系

艺术作为一种满足人们特殊精神需求的审美对象,具有其自身的属性和特质,艺术作品作为连接客观世界和对象世界的媒介,并非是指简单的物质实体,还包括包括艺术家情感的熔铸、艺术欣赏者的审美感受以及引发欣赏者审美感受的空间环境等要素。纵观艺术品的发展轨迹,从实用艺术逐步演变成装饰艺术,空间要素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定位,成为当代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内涵。艺术作品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物体,而是从根本上追求精神的享受。空间的作用除了表现出艺术作品所处的环境和文化、生态等因素外,还起到限制作用,规定了艺术作品的整体气氛。设计师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空间因素来设计作品。

艺术作品中空间的作用已经从单纯的物理空间延伸到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艺术作品中的“空间”概念包括物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三个层次,物理空间是指物质实体所围合的空间,心理空间则是由物理空间布置所引发的的心理上的空间感受。社会空间是对民主精神的呼唤。以“艺术家——艺术作品——空间环境——欣赏者”的有机统一性为原则,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社会文化内涵。

1、 由艺术作品的物理空间延伸到心理空间

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要通过欣赏者的审美再创造,才能发挥它的美学价值。对艺术品空间的营造,是人们审美需求的物化表现。在当代社会,艺术品的创造不仅仅着眼于艺术品本身,而更加注重整体氛围的营造,同一件艺术作品摆放在不同的空间,会引发欣赏者不同的心理感受。这是由空间的特定属性决定的,空间是具有逻辑性和形态性的,特定的空间能使人感受到特定的知觉意义。对艺术品空间的营造,并非仅仅满足观赏者的视觉审美需求,也可以实现大众的心理补偿。

当代艺术是现代城市文化的产物,是表现城市文明和人类现代生活与理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目的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展示,目的是通过不断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改变大众对现代文明的认知。在城市,大众的私人空间是狭小的,人们希望公共空间弥补私人空间的不足,争夺更多的私人空间和自我实现的心理补偿,并实现个人与社会精神的对话。

2、 由艺术作品的物理空间延伸到社会空间

艺术空间的营造除了满足大众的视觉审美需求和心理补偿需求,也是对民主观念的呼吁。人是空间创造的主体,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创造的空间都渗透着当时的社会意识、时代特征、文化背景等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因素。当代艺术对社会空间的诉求,不仅仅是为艺术作品提供良好的整体氛围,还是对公众权利的维护。当代艺术是民主化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回顾艺术的发展历程,在当代,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当代艺术已经被打上民主化的烙印,因此,建立一个真正体现民主观念的艺术运作机制,是当代艺术的必然使命。艺术家要通过使用民主化的话语权,体现出平等交流和公共关怀的价值观。艺术家必须努力在个人与公众之间寻找平衡点,通过艺术品的创造满足大众民主化的政治愿望,维护公众权利。

二、 当代艺术的空间营造——以陶瓷艺术为例

纵观陶瓷艺术的发展史,陶瓷艺术逐渐从实用性向装饰性转变,陶瓷的装饰性是陶瓷原始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满足了人们的基本实用功能之后,从物质文化提高到精神文化的高度,所产生的陶瓷新功能。现代文化的多元化导致陶瓷艺术的多样性,把陶瓷与现代环境空间结合,是新时代陶瓷艺术多元化表达的新方向。在当代社会,陶瓷艺术逐渐打破单体化的格局,朝着整体、多元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三、总结

当代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多元化决定了艺术的多样化,空间与艺术的结合,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维度和思考。空间的营造并非只是为了满足大众的视觉审美需求,而是对艺术民主化的呼吁,建立一个真正体现民主观念的艺术运作机制是当代艺术的重要使命。通过物理空间的营造完成大众心理空间的审美需求和心理补偿,进而实现艺术的民主化,为公众争取社会空间的权利。当代艺术家要更加注重艺术作品的文情怀,通过艺术品的民主化精神维护公众权利,建立一个真正体现民主观念的艺术运作机制。

参考文献

第9篇:艺术的审美功能范文

[关键词] 《放牛班的春天》;艺术教育;功能

艺术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满足着人类的文化需求,“没有艺术,人生索然无味,生存便罕有任何价值”[1]30。“很难设想,如果有一天人类突然失去了艺术——没有音乐,没有文学,没有美术,没有戏剧和电影……人类的生活将会变得何等的暗淡和沉寂!”[2]艺术教育以教育的形式强化和突出艺术的功能,通过艺术教育净化人类心灵,提高审美能力,提升文化修养,改善精神思想。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耶(Christophe Barratier)导演,反映音乐教师克莱门特·马修通过音乐艺术教育改变了一群被社会、家庭甚至部分教师遗弃的“问题少年”的故事。马修老师通过音乐形式成功演绎了艺术教育的功能,片中马修老师通过音乐这门艺术将处于黑暗、低谷的失落儿童引向了光明的人生大道。艺术教育改变了顽固的哈桑校长,古板的数学教师,更悄悄地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的生活逐渐充满阳光和希望。通过艺术教育,马修老师引导着他的学生一步一步地从生活的阴影中走出来,奔向他们人生的春天。

有关艺术的功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艺术“对于真理没有多大价值”,是“逢迎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所以他否定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价值和作用。德国文化学者卡西尔认为“艺术为人生的内涵之一和人生的必要条件”,前苏联美学家卡冈将艺术的功能划分为:交往功能、启蒙功能、教育功能、享乐功能等。不论学术界怎样定位艺术的功能,都无法回避艺术教育对于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影响。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反映了音乐艺术教育对于少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对于儿童人格塑造的作用。为了捋清艺术教育的功能,本文将结合电影的叙事情节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艺术教育的功能。

一、德育功能——规范孩子们的不良行为

艺术教育借助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使学生在艺术鉴赏与学习中认识美、理解美、体悟美的同时,在审美体验中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此片以音乐的形式,通过音乐艺术的感染力,使“池塘之底”的孩子们获得“真”“善”“美”的体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会帮助人们感受到自己身上不良的东西;音乐将儿童引进善良的世界。”[3]中国古代《晋书·乐志》记载:“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稳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对于音乐对人的情感、性格、礼仪、修养的影响,东西方文化都有相对一致的理论。

“成教化、助人伦”“文以载道”,中国自古就比较重视艺术的德育功能。鲁迅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物质文明,日益蔓延,人情因亦日趋于肤浅;今以此优美而崇大之,则高洁之情独存,邪秽之念不作,不待惩劝,而国人安。”[4]鲁迅所说的美术泛指一切艺术形式,艺术教育对人类的性格、思想、情感、道德的影响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生活在“池塘之底”的学生,大多数都因为家庭以及生长环境等因素,身上有许多缺点和不良行为。音乐艺术以其对人类心灵独特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冲破了孩子们冰冷的心,让他们重新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影片开始向观众展示了许多矛盾,主要体现在师生矛盾、同学矛盾、同事矛盾。孩子们的叛逆,校长残暴的管理,教师与校长上下级间的不满,形成多重矛盾冲突。然而所有这些矛盾在马修老师“合唱团”组建后,音乐艺术教育逐渐将所有看似不可调解的矛盾都调解了。孩子们不再恶作剧,古板的数学教师为合唱团伴奏,甚至傲慢、残暴的校长也可以放下架子,和孩子们一同踢起了足球。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音乐有净化人生的作用,他认为:“用音乐,用某些旋律和节奏可以教育人,用音乐,用某些旋律、节奏治疗人的脾气和,并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正是音乐这门艺术改变了孩子们的心性,将他们从粗暴、低俗、叛逆、自闭的阴影中解放出来,奏响出人生和谐的乐章。“纵观历史,从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歌舞礼仪的巫术活动开始一直到现在百花齐放的文化艺术活动,可以明显看到艺术在协调人际关系、融洽人们的感情、促进民族地域之间的沟通交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方面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活动都无法替代的。”[5]

二、审美功能——陶冶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