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问题解决教学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就目前而言,我国部分高校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存在综合素质差、创新能力低等现象,与当前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适应程度明显不够。当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不可否认的是,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必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高校的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延展性不强、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互动性较差,以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极大地降低了教学的成效,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急需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一、问题解决式教学法概述
(一)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含义
所谓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就是指以问题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再对问题起因及其解决办法加以探索的一种教学。从根本上看,就是高校历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独立自主的合作讨论为基本前提,同时,以教材作为所探讨问题的基本内容,再对其加以引导,为学生营建一个能够进行自由讨论、合理质疑、积极探究和自由表达的良好环境。在利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已经不再扮演知识传送器的角色,而学生也再不是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的接收器,正因为如此,知识也不再被看成是无生命的、固定的,或者是独立于我们存在之外的第三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知识与学生之间因为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的运用而有了畅通交流的渠道。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思想碰撞、心灵对接、合作探讨和意见交换等,实现共同拥有知识的目的。对问题解决式教学法而言,其更强调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在这样一种你我交融中逐步完成教学任务的。
(二)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特点
首先,问题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此处所说的问题,并不是指将问题看成是评价学习的一种工具,而是将其看成是理解知识、主动思考和进行创造性运用的一种工具,其核心就是问题本身。其次,在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实施过程当中,是“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这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本质上看,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可以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优秀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需要,主动为学生提供诸如文献资料、参考书,以及活动场所等问题探究所需要的材料。该方法非常注重学生价值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同时也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素质的培养。对问题解决式教学法而言,其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最后,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的两个最显著特点就是开放性和交互性。当然,开放性并不是指教师要放任自流,而是指教师应该有效地引导和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既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又要使其能够有效有序,所以,这就给高校的历史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所面临的挑战也就更大。从某种意义上讲,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启发并分享的一个交互过程。在整个交互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当积极鼓励所有置身其中的学生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当然,也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不同观点的分享过程当中,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的效能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在历史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指教师现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学习习惯或者学习方法等提出一些他们不能马上就解决的问题,以在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和强烈求知心理间制造出一种不协调,再将学生引入至和问题相关的一些情境之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刺激他们去积极思考,进而解决问题。历史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备针对性和层次性,同时,也还要注意学生的思维开放性。口头回答和讨论是问题展现的两种形式。在口头回答这一过程中,历史教师的问答形式一定要多样化,要让学生们乐在其中。而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精心设计一些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来供学生们讨论,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同时,也要注意组织探究,不能将讨论探究的时间变成个别学生的沉默或者闲谈时间,在讨论过程中,任何学生都不能成为局外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探究讨论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就问题情境创设而言,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是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的,所以,并不是只是在历史课堂上提出一些一般性的问题让学生来质疑和思考就可以了。问题的创设不仅要生动有趣,还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迪性,只有这样,才富有探究价值。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教师既可以利用对比设问,又可以利用故事或者漫画来设立问题情境,同时,还可以用小说、评论,以及诗文等史料来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二)思考探究
思考探究其实就是一个深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弄清事物特性、因果关系、规律和价值等,直到所有的疑难都化解,所有的真知都得到验证为止。组织好课堂探究活动不仅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还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辨和磨练,进而形成自己的求知和思考行为模式。思考探究的关键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组甚至是几组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设计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每组5-7人,结合自己手上所查阅到的资料,按照上述问题安排来进行讨论,找出每个大知识点里面包含了哪些小的知识点,哪些又是自己认为的较为重要的内容,哪些是最让你印象深刻的,让你想到了什么等等,只要是小组成员能够想到的感受,都可以表达出来,然后再由小组记录员记录下来,讨论结束之后,由小组长代表小组成员发言,表达本组成员的看法。在陈述过程中,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或者疑问的,可以当场提出,小组中的任何成员都可以对他人提出的问题加以解答。如此课堂氛围就会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们也都真正参与到了学习过程当中,课堂效果也就会有所提升。
三、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在高校历史教学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避免出现满堂问答的情况
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的核心就在于提问,那么,到底一堂课应该提多少个问题才算合适呢?少量精心设计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都会比一大堆只需进行是否判断的问题要有营养得多,也更容易促进学生的学习。满堂的“问答式”虽然能够使课堂在表面上看起来更加热闹,学生的参与性看起来也还比较高,但是这样一个接一个地机械地回答问题,学生到底能够有多少思考,这是广大高校历史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教师的提问一定要有技巧,切记不要东问西问,以避免满堂问答的情况出现。
(二)所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
高校的历史教学教材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一定要关注前后知识的关联性,单元与单元之间,章节与章节之间,甚至是中外历史之间的联系都应当被考虑进去。并且,一定要注意的是,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从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出发,要和学生的思维发展保持大致一致,由此逐渐发展至学生知识结构的“最近发展区”,要始终坚持由简入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四、结束语
在学生思考和探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瓶颈,这个时候,教师的分析和提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可以通过提示给学生提供一些方向性的思考路标,用以启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假设,通过交流和讨论,那些无效的假设自然就会被淘汰掉,但是学生却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当进入到假设求证阶段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将引导和提示的重点放至如何帮助学生达到自觉认知这一状态之上,在问题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追问,以使学生探索兴趣得以长久保持下去。作为历史教师,要始终保持这样一种信念,要相信任何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出正确完整的答案,所以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只有这样,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的效能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也才能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瑶.浅析问答型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5.
[2]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3]邓杰.问题教学法及课堂讨论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学为例[J].宜宾学院学报,2012,8:105-107.
[4]高芹.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12:97-98.
“问题解决”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以便深层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实现从能力到人格整体发展,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既为学生创造一个发现、探索、创新的环境,又为教师提供一条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认为“问题解决”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学教学模式。
下面笔者以新教材必修2“伴性遗传”一节的教学设计为例,从问题引入、问题探究、问题拓展三方面探讨“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应用。
1 问题引入
【情景】电脑展示三幅图片(白化病患儿、红绿色盲检查图、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儿),同时展示以下材料。
白化病是由于先天性缺乏酪氨酸酶,或酪氨酸酶功能减退,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经分析,男女患病的几率相等。
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由于色觉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据调查,红绿色盲患者中男性远远多于女性。
抗维生素D佝偻病,也是一种人类遗传病,患者的小肠由于对钙、磷的吸收不良等障碍,病人常常表现出O型腿、骨骼发育畸形、生长缓慢等症状。这种病与红绿色盲不同,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问题】①为什么在遗传病面前,有些是男女几率一样,有些则男女不一样呢?②后两种遗传病都与性别相关联,但为什么表现又不相同?
【设计意图】学生用红绿色盲检查图来检测自己的红绿色
觉,观看白化病患儿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儿图片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有些庆幸自己色觉正常,有些对患儿图片发出惊呼,有些一边阅读材料一边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及时出示问题,转移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内心产生认知冲突,激发问题意识和探究的欲望,引发学习的兴趣。
2 问题探究
【情景】
(1)下表是某地区人类红绿色盲的调查结果:
(2)下图是一个红绿色盲家系图谱,请分析作答。
【问题】①上表中男女性患红绿色盲的几率是多少?②红绿色盲基因属于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③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④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是什么?
【问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学生通过分析图表获取信息,可以很快找到答案,第四个问题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只凭学生个人不容易解决,最好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为让学生顺利解决这个问题,我把它分解成问题链或小任务:第一,写出男女性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第二,参照书本,写出四种婚配方式(XBXB×XbY,XBXb×XBY,XBXb×XbY,XbXb×XBY)的遗传图解。第三,分析所写的遗传图解,特别注意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有什么表现,正常男性的母亲和女儿有什么表现,从中揭示出X染色体遗传的特点: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男性正常,其母其女必定正常)。再与白化病类比,因为同属隐性遗传病,因此红绿色盲也有隔代遗传的特点。第四,归纳出红绿色盲作为伴X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患者中男多女少、交叉遗传(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病;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隔代遗传。
学生围绕层层铺设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分小组汇报他们的学习成果,师生共同归纳、完善。学生为自己能发现规律而感到高兴,同时又分享了别人的成果,提高了自己的认识。就这样,把学习的自交回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辅助者、参与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原动力,学生当然乐于参与其中。
3 问题拓展
3.1课堂上的问题拓展
【情景】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都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另一种伴性遗传病──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却位于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1.问题解决型讨论教学法的特点
(1)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更深刻理解。运用问题解决型讨论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见各种各样难题。此时,老师应帮助学生找出难点问题,并告诉学生会如何解决问题。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讨论教学,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思考,将各种知识点进行有效衔接,从而找到解决机械制图课中的难点问题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养成了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因此,采用该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需求,提高综合素质。订单式培养的学生,在进校时普遍比较盲目,对自己毕业后将进入的企业存在认识不清这种情况。因此,教师应让各位学生对相关企业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有目的地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4)有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与传统教学法不同的是,问题解决型讨论教学法的特点是,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的引导者、监督者,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2.问题解决型讨论教学法的实施
(1)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爱思考的班级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地营造学生勤学好问、爱思考的班级氛围,因为在这氛围中,学生才能彻底地放松,做到有的放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紧密联系企业,合理设置教学问题。教师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产品,对企业自己设计生产的零件,并且成本不太高的,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题开展教学。
(3)周密、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问题解决型讨论教学法是教师先找出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时将会遇见的难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激励,促使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在这一过程会出现一些突况,教师需要周密、合理地安排时间,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4)重视学生的想法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评价学生,让学生明白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样激励学生对该问题不断思考,以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教学目的。
3.运用问题解决型讨论教学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过于担心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整个讨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但有时过于担心学生的接受能力。其实,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2)教师要起到引导、监督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讨论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过有时并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教师要做的是创造适合发挥主体作用的环境,起到该有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问题解决法;中职数学;教学活动;应用方法
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教师利用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运动,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科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对于中职数学教学来讲也是一样,中职教学具有就业导向的特点。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对学生未来的竞争能力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问题解决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展,也可以加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笔者选择问题解决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价值的。
一、利用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加强问题解决法的实际运用
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有一定意义。在传统的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利用课后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了解课本中的数学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依然会利用同样的或者相似的问题,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回顾。这样的问题提出行为,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无法使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新鲜感与成就感。加强问题解决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要将重点放在问题趣味性的提高上。趣味性的提高,要求教师改变问题的提出方法。教师口述问题的方法已经过于死板。在当代中职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问题的呈现,使学生了解更加丰富的数学世界。
比如,在讲解“集合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为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发现集合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不同的颜色,将问题分成两组,让男生与女生就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赛。比如,教师可以将一半问题的字体设置成蓝色,由男生回答。一半问题的字体设置成粉色,由女生回答。新鲜元素的融入,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趣味性,会更加积极地融入数学问题的解决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不同的图片来表示男生胜利或者女生胜利,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得快乐。寓问题于乐趣中,有利于中职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利用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加强问题解决法的实际运用
层次性是中职数学教学问题的一个创新性特点。中职数学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然而,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不尽相同的。一些学生对于数学有着天生的兴趣,其数学学习能力较强。而一些学生受到数学学习基础的影响,不能跟上教师的步伐,造成学习的效果不佳。面对具有不同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需要对教学中所有问题的层次性进行考
虑。针对不同的学习水准,教师要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只有这样,问题解决法在中职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才能服务于每一位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对班级内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进行观察与了解,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进行针对性问题的设计。
比如,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的时候,教师要利用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有所提高。对于那些学生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讲,教师要更加关注问题的基础性。让学生对涉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的问题进行解决,使学生在成功解开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过程中得到数学学习的。而对于那些数学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教师则要关注问题设计的扩展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一个一元二次不等式进行多角度分析,使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进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决。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问题解决法的应用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利用具有应用性的问题,加强问题解决法的实际运用
应用性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特点,对于中职数学学科教学来讲也是一样。教师利用中职数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应用,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十分必要。在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针对某些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应用性的问题,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问题解决法的应用,在于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求知欲望的提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数列”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一些银行利率或者利润与成本等问题。教师可以以存款收益类的应用题目为引导,使学生对数列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教师可以针对数列为学生安排这样的题目:“家乡的一个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设计方案有两种:(1)一次性贷款10万元,第一年便可获利1万元,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增加30%的利润;(2)每年贷款1万元,第一年可获利1万元,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增加5千元。两种方案的使用期都是10年,到期一次性归还本息。若银行两种形式的贷款都按年息5%的复利计算,哪种获利更多?”在上述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可以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范围,也可以加强自我解决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更加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
综上所述,数学学科的教学问题设计,是一门艺术。在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掌握了问题设计的原则,才能提高问题的质量,使问题解决法得到更好的利用。笔者针对中职数学教学内容,从问题的趣味性、层次性与应用性三个角度出发,对问题解决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中职数学教师可以更好地分析教学内容,结合不同的问题设计原则,利用科学的问题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冠明.问题解决教学法与中职数学应用教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9):174-176.
关键词:问题解决式 现代分析技术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c)-0228-02
“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是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问题解决者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意志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在“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中,教师为学生提出重要的、有背景的、真实世界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技能帮助和活动空间,以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的内容和知识,并提升其问题解决的技巧,培养他们在进行应用研究中不断根据情境变化来改变研究方法的能力。
药学的研究和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现代分析技术,以色谱法为代表的药物的仪器分析也是药学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药学专业的本科教育中《现代分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后续专业课程《药物分析》及《药剂学》的学习,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课程介绍了目前药学研究及质量控制中的很多近年来被广泛认可和采用的新分析技术,在药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分析化学》课程和《药物分析》课程之间,起到了良好的桥接作用,并为学生进入毕业专题实习打下了必要的基础。然而,对于大二学生毫无概念和基础的新技术,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理解其在现代分析中的优势、先进性和有用性,实现学有所用的目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结合本学院药学专业本科生的自身特点:缺乏学习主动性,独立思考能力不强,我们在本课程教学中尝试引入“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把《现代分析技术》的各主要章节和一些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融合在一起,用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去学习和思考。近年来发生的一些事件(如塑化剂,毒奶粉,毒胶囊,兴奋剂,假药,假疫苗事件等),在社会上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把现代分析技术应用到这些事件中,也是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所在。
1 问题的提出
在引入“题解决式”教学方法时,任课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从分析方法的定义,原理依次讲起,再讲授其分析系统构成,方法建立;最后才介绍其在药学中的应用的传统方法“填鸭式”教学,不要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取而代之的是,首先提出一个在社会生活关注度较高的药物分析热点问题。比如在讲解色质联用法时,我们并不从色质联用法的定义,原理讲起,而是先抛出近年来在社会上倍受关注的台湾瓶装饮料中“塑化剂”事件,说明“塑化剂”的慢性毒性和危害,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监测和控制。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关注,兴趣和想要解决该问题的欲望。此时,适时切入“怎样设计瓶装饮料中塑化剂的分析方法?”的问题。
2 学生的思考、讨论和课后准备
显然,此问题并不容易回答,所以结合这一提问,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此时可以再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如:要设计一个分析方法,待分析物的哪些特性是必须掌握的?要设计一个复杂样品中多个组分的定量方法(如瓶装饮料中塑化剂的分析),那么什么方法应该是首选的?此时的学生积极性已被初步调动起来,基础较好的同学开始根据自己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七嘴八舌地抢答,基础较差的同学也马上把教材翻到前面开始查询教材中关于每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对样品的要求等的叙述。当学生查书、思考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安排2~3个同学阐述自己对以上两个问题的认识,其它同学对其观点进行讨论,教师最后总结补充。此时不难讨论出色谱法应是复杂样品中多个组分的定量的首选方法,而待分析物的分子结构,分子量,沸点,溶解性,极性,紫外吸收特性等物化性质,则是设计分析法非常重要的依据。接下来教师布置学生进行课后准备,提出课后准备问题“(1)对哪些塑化剂国家是要求严格控制的?(2)请分别说明它们的分子结构分子量,沸点,溶解性,极性,紫外吸收特性等物化性质。(3)塑化剂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国家标准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其分析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计?”要求学生查询相关数据库,并要求学生自由分成若干小组,4~5人/组,下次上课每小组与PPT形式面向全班汇报,并在以汇报时由教师和其他小组进行评分,计算每个小组的总得分进行评比,并按一定比例计入期末成绩。
3 问题的解决
由于提出了待解决的问题和竞争机制,各组学生积极展开组内分工合作,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开始精心准备。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检索文献,数据库,国家标准库的能力,还锻炼了对文献进行总结和综合叙述的能力。绝大多数小组都成功查询到了与提出问题相关的两个最主要的国家标准“GB/T 21928-2008”和“GB/T 21911-2008”得到了国家要求严格控制的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名称,再通过化学数据库查到了它们的结构和各种物化常数。学生很容易找到在国家标准上塑化剂的分析方法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及其分析条件。但是,需要解决此方法“有什么优缺点?”及“为什么这样设计分析条件?”的问题,他们就不得不把教材中色谱-质谱联用法的章节认真的学习一遍。需要回答此方法的优点,学生必须知道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适于哪些样品的分析,在灵敏度,分析速度,分析成本这些指标上,对于复杂样品中微量的塑化剂的分析和其它方法相比有什么优势。需要回答“为什么这样设计分析条件?”的问题,学生就必须知道设定柱温,气化温度和样品组分沸点之间的关系;分析方法中色谱柱固定相和样品极性之间的关系;柱长,柱径和样本复杂程度之间的关系;检测器与分析要求的灵敏度及待测物性质之间的关系等一些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完全自发主动的学习了教材中色谱-质谱联用法的整个章节,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运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最后的课堂分组汇报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以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教师要耐心倾听,对于学生汇报中出现的一些不太成熟的见解(如某小组学生认为紫外分光光度法会更具优势等)不要急于全盘否定,可以结合一些例子说明如果这种想法是对的会产生什么新的问题或者是错误的结论,循循善诱。这个环节也增强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的机会。并通过讨论不断地产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地查询和学习教材及文献资料。
4 结语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只有问题的提出,才能有问题的解决。“问题解决式”教学方法将改革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是给学生先提出实际样品分析难题,要求学生根据待分析物结构,样品复杂性等特征查阅文献或国家标准,自发主动学习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流程来讨论如何确定分析方法,设计方案以实现分析目的,变抽象原理为具体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开发新分析方法的创新能力。以问题为载体贯穿《现代分析技术》的整个教学过程,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学习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陈世界.问题教学法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工时刊,2014,28(1):46-47.
[2] 吴琼洁,蒋疆,吴丹.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7):246-247.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应用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式教学的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没有解决问题这一说法。解决问题的说法由以前的应用题发展而来,原来的应用题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给出一些已知量和未知量,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求出未知量。而现在的解决问题教学,则更好地将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本文就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式教学的应用作一些探讨。
一、解决问题教学概述
解决问题,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界定不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广义上指通过思考设计某种程序或行动使其从当前的状态达到所期望的目标状态,狭义上则指通过综合性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联系实际的问题。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提出了将解决问题分为四个过程的理论: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施设计和回顾与反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依循这一理论,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在教学中着重突出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策略,以此训练学生将抽象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
二、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基础知识和能力不够
教学成功与否,教师的教学能力十分关键。教师的能力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基础,包括言语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计划、组织、适应、创造等能力。由于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只是中专师范专业毕业,存在自身基础知识薄弱,对教育资料和课程教材掌握不够扎实,数学教学能力较差等问题。
2.教师对解决问题教学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虽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很多学校还是实行应试教育,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学生能力好坏的标准,导致教师对解决问题教学认识不够,在教学中沿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得一些联系实际的题目依然脱离生活实际。如:小李和小王看同一本名著,小李从前往后看用了5个小时,小王从后往前看用了6个小时看完,问两人若同时看需要几个小时看完?这个问题明显脱离生活实际,没有人看书是从后往前看的,可见这一问题设计得不合理。
3.教学方法单一呆板
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某市小学生普遍觉得数学教学效果不好,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导致不少学生缺乏兴趣,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听讲后依然没有弄懂。
三、解决问题教学的方法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对现实情境的体验与理解,在课堂上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或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移植到教学中。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关于比例的教学中,可以将两杯用奶粉按不同比例冲的牛奶给学生品尝,当学生品尝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一杯浓、一杯淡的情况,从而引出比例这一概念。教师再将冲泡的正确比例告诉学生,并提出问题:一杯150克的开水应该放入多少奶粉?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比例这一概念,并学会了运用。此外,教师还可以增加活动教学的内容。活动教学指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复杂的、有趣的、具有应用效果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将多媒体技术等运用到教学中,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丰富性。这些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改变学生学习与认知方式,增加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教师应采取多种手段开展解决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在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中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和珍.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及其培养[D].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7.
[2] 路海东.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的认知与元认知策略及其训练研究[D].东北师大心理系,2004.
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场地不足,器材缺乏,在耐久跑教学中学生出现畏跑情绪,在跳高、跨栏跑教学中出现观看者多,参与者少的现象等等问题,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一些应对办法,写出来与大家探讨。
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一、体育课上经常遇到在200米的操场上,五、六个班同时上课的情况,时常出现场地不足、器材匮乏的现象,场地与器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体育课堂学习与锻炼的需要,为使学生学习与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技能,经过不断摸索,我找到了借换器材、让学生自制器材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练习密度,从而达到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又能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比如上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时,为解决篮球、场地少的问题,我采用借用排球当篮球使用,墙面当篮板使用,整体教授内容后,然后分组练习,教师控制时间,经过一段时间后,在篮球场地用篮球练习的学生与用排球以墙面当篮筐的同学进行交换,并要求学生在两种练习之后谈体会,这样不仅解决了场地与器才少的问题,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动作的体会,保证了学生练习的密度与动作的掌握。
二、耐久跑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的畏跑情绪,学生一听到耐久跑三个字就皱眉或借故请假,不愿意跑或消极怠工。解决方法,首先找到学生出现畏跑情绪原因,我认为学生不愿意进行耐久跑锻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当今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意志品质的锻炼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耐久跑的好处缺乏了解,他们只知道耐久跑会使人很累,很难受,却不知道耐久跑的好处有多少。再就是教授耐久跑内容比较枯燥,如再加上教师的教学形式古板,不能激起学生学习与锻炼的兴趣燥,如再加上教师的教学形式古板,不能激起学生学习与锻炼的兴趣,师生俱疲,教学效果一般就可想而知了。解决方法:
1、平时多注重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坚韧意质品质的思想教育,多给他们创造一些锻炼这方面能力的机会,使他们在思想上逐渐养成吃苦耐劳,具有坚韧意质品的意识。
2、使学生深入理解耐久跑锻炼的作用,经常进行耐久跑锻炼,不仅可以发展一般耐力,培养顽强、坚毅的心理品质,提高自信心,而且对于消耗身体多余的脂肪也有直接功效,说得通俗一些就是不仅具有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功效,而且具有健美体形的作用。学生从思想上首先接受耐久跑,为以后能长期坚持耐久跑锻炼打下基础。
3、使学生明确耐久跑的特点以及极点出现的反应,使学生明白在正常情况下(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耐久跑过程当中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是正常现象,告诉学生出现这些情况不要害怕,只要调整跑的节奏,坚持一段此现象就会减轻或消失,极点过后,会越跑越轻松。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后,对耐久跑的畏难情绪就会减轻或消失,从而有利于教学的有效进行。
4、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与锻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与锻炼的热情。
5、 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心里特点,选用节奏明快,催人奋进,鼓舞斗志的音乐用于耐久跑教学,诱发学生的无意注意。
6、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按能力分组pk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与锻炼的积极性。
三、在跳高教学中或跨栏跑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因恐惧而不敢跳、往后躲,出现参观者多,练习者少的现象,解决方法:
1、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告诉学生这类项目并不可怕,只要方法得当,就不会出危险,使学生从思想上消除恐惧心理。
2、教会学生正确跳高与跨栏的方法。
关键词:成教医学生;学习心理问题;解决方法
成教医学生大多是基层一线医务工作者,他们要边工作边完成学业,工学矛盾突出,且学生年龄普遍偏大,面对繁重学业,他们会感到学习压力巨大,力不从心,进而引发一系列与学习相关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学习进步,还会影响到医学院校成人教育的整体培养质量。况且医学是一门事关生命安危的严谨学科,成教医学生又来自一线医疗岗位,培养出高素质的成教医学生,也是人民群众健康得以保障的重要基础。
1成教医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
1.1学习兴趣方面的厌学心理
成教医学生大多已结婚生子,可谓“上有老下有小”,他们不仅要承担烦琐的家庭事务,还要承担繁重的医务工作,同时还要腾出业余时间,完成成人教育的课程学习和考试,往往会感到身心疲惫,不能将注意力持久集中在学习上,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兴趣必将降低,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1.2学习动机方面的功利心理
某些成教医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功利,他们往往希望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努力学习,就能尽快拿到一纸文凭。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表现在他们在上课时只希望老师讲授需要要考试的内容、其他内容无需过多讲解[1],他们平时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较少,往往在考前临时突击,存在只要考试分数达到毕业标准,成功拿到毕业证即可的心理。
1.3学习过程的畏难心理
部分成教医学生畏惧困难,缺乏意志力,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努力学习。他们认为需要学习的知识枯燥乏味,内容和难点众多,从而产生畏难心理,逃避学习,上课时不专心听讲,课后更不会用心研读课本,对所学知识不求甚解。
1.4面对考试的敷衍过关心理
不少成教医学生希望教师在考试前,能一次性划出考试重点,甚至是把要考的题目直接告诉他们;在考试时,他们报有“教师监考不严,能有机会抄袭”的侥幸心理;考试结束后,他们又期待教师改卷评分时尽量宽松,给到让他们及格的分数即可。
2解决成教医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的方法
由于成教医学生在校时间短,大多数高校没有为他们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但其学习心理问题却普遍存在,不容忽视[2]。就如何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对策:
2.1开展一次针对学习心理问题的专题讲座
虽然医学成教学生在校时间短,但仍有必要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为成教生集中开展一次针对其学习心理问题的专题讲座。主讲教师最好是从事过成教教学工作,并懂得心理学知识的有经验的教师,教师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分析并解决学生存在的一系列心理学习问题。第一,教师要有同理心,避免刻板说教。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体谅他们承受着学业、工作和家庭的多重压力,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业并不容易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从而更容易接受教师后面的建议。第二,列举出成教医学生容易出现的学习心理问题及危害。例如厌学心理会让人学习时感到厌烦和痛苦,很难集中精力好好学习;功利心理会让人急功近利,对所学知识不求甚解;畏难心理则会让人逃避学习,困难越积越多;考试敷衍过关心理,实际上则是学生敷衍自己,无法学有所得。这些学习心理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学生考试无法通过,最终无法顺利毕业拿到文凭,而且还会导致学生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学到该掌握的知识,甚至造成成教医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由于医学知识的缺乏而产生医疗事故,进而影响职称晋级、事业发展。第三,从心理学角度,教会学生如何靠自我觉察和改变认知并付诸行动(即认知行为疗法),自助解决学习心理问题。例如,针对厌学心理,学生要先改变认知,告诉自己,学习也有乐趣,也不是那么枯燥乏味,真学进去了,就会其乐无穷;针对功利心理,不需要完全否定,明确学习不仅是为了拿文凭,更是为了学以致用,对今后医疗水平提升、收入增加以及自己和家人健康,都有益处;对于畏难心理,也不要害怕逃避,要勇敢面对,迎难而上,才能战胜困难;针对考试敷衍过关心理,明确不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而是为了检验并督促自己学习,更好地掌握知识。解决学习心理问题,不仅需要教会学生改变认知,还要告诉他们如何配合行为改变。比如学会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时间表,合理安排工作、家庭、学习和娱乐时间,统筹兼顾,既高效学习,又兼顾事业和家庭,劳逸结合。同时还要掌握学习方法,遇到困难不逃避,勤于思考,并懂得寻求老师帮助,以及与同学互助。
2.2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不能照搬统招生的教学模式。学校可适当减少基础理论课程开设门数和公共课程的学时数,增设实用性强的课程,增加专业课程的学时数。同时,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任课教师,对成教教学内容优化讲解,讲授重点、实用、新颖的内容,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的厌学心理和功利心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所学知识除了应付考试外,还能实实在在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2.3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部分课件和平时作业通过网络给学生,同时开设教学辅导答疑的师生互动网络学台,让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难题也不畏惧,学生知晓遇到问题时可以得到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从而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学习畏难心理,同时也减少了学生来校面授的时间,缓解了工学矛盾[3]。在教学方法上,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公共课程可采用讲座形式讲授,医学专业课程,可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提供案例,或选取有争议性的典型案例,在讨论中讲解知识,促进学生摒弃消极学习的心理,主动积极学习。
2.4构建合理的考核体系
将考核重点定位于专业知识运用、临床技能提高和职业道德提升上,考核内容应科学、系统,以符合成教生的特点,摒弃一些重记忆、轻理解的内容,侧重实践。针对不同学科,采取不同考核方式,如开卷或半开卷考试、学科专题的论文、病例讨论、调查报告、技能操作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考评成绩不能仅局限于期末考试,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综合考评[4]。构建合理的考核体系,有利于激发成教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他们考试敷衍过关的心理,更能全面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
3总结
总之,解决成教医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性就能彻底解决的,欲速则不达。人的心理随时都在复杂而动态地发生变化,需要从事成人教育的工作者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并且要善于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高立雅,贺静,黄亚芳,等.北京某医科大学成教学生学习现状、需要、动机与困难调查[J].医学教育管理,2018,4(2):159-162,167.
[2]张怀斌,秦国民,马丽英,等.医学成教学生的特点分析及增强学习效果的策略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0):104-106.
思维活动产生于问题,学习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学习者去发现、去解决。因此,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更是学习怎样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指导质疑问难
学会提问题是学习方法中极其重要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不断出疑、质疑、释疑。如教学《年、月、日》,讲完新课后,教师启发,提问: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学习今天的知识你还想到了什么?这一提问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提出一连串的问题:
“大月为什么有31天?”
“为什么七月和八月要连着两个大月?”
“二月的天数为什么与众不同?”
“为什么不以十个月为一年,却要十二个月为一年?”
学生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思考,也可以先议论一番,“你看怎样回答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由生疑到释疑,思维活跃,提高了思维水平。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提问,应经过鼓励和启发,由“多而杂”过渡到“少而精”,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而难懂的问题上面,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教给解题方法
1.怎样解判断题
判断对和错,似乎很容易,不对则错。其实判断题往往看上去似是而非,叫人捉摸不定,并不容易正确解答。要正确解答判断题,关键是要把知识弄清楚。
例如:“一个整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它的数值就扩大10倍。”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就要弄清“整数”这个概念。我们知道,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显然在0的末尾任意添上多少个0,它的数值都不可能扩大10倍。所以,这句话是不对的。
又如:“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这句话对吗?那就要分析假分数的各种形式,假分数除了有分子大于分母的,如7/4,它的倒数是4/7,小于1.还有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如3/3,它的倒数是3/3,等于1.这样也就可以知道假分数的倒数不一定都小于1.所以这句话是错误的。
有些题目中有数据时,可以通过计算做出判断。
如:“2.15小时=2小时9分。”对不对?
有些题目可以通过设例验证的方法进行判断。
如:“如果甲数比乙数多20%,那么乙数就比甲数少20%.”对不对?可以设例验证。
设乙数为10,那么甲数比乙数多20%,甲数是:10×(1+20%)=12.
甲数是12,如果说乙数比甲数少20%的话,乙数是:12×(1-20%)=9.6.
10不等于9.6,由此可见这句话是不对的。
此外,画图也可以判断对不对。
如:“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长方形。”就可以画出一些对边相等的四边形进行判断:
通过画图可以知道,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长方形。
2.怎样解选择题呢
选择题也是一种判断题,只是它要通过解答,再从提供选择的答案中确定一个正确的答案。
解选择题一般有两种思考方法:
一种是根据题目,先自己做出解答,再从供给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如:一个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加上2后,得到的数值( )
A与原数相等 B比原分数大 C比原分数小 D不确定
我们根据题目,假设数据,如2/3的分子、分母同时加上2,得4/5,比较4/5和2/3的大小,得4/5>2/3,即“比原分数大。”如果再举几个例还是同一个结论,那么你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了。
另一种方法是:从供选择的答案中去思考题目的正确答案。
如:下列分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7/10 B.3/8 C.5/24 D.2/5
根据这四个供选择的数,逐个分析,得到5/24是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实际解题时,往往这两种方法是结合起来应用的。
如:4/5米可以表示为( )
A. 把4米平均分成5份;
B. 把5米平均分成4份;
C. 把4米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
D. 把4米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4份。
既可以根据1米表示的意义去思考,也可以根据供选择的四个答案去思考,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
3.学会自己检验
做练习是一种练习,练习的检验也是一种复习。通过检验可以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
常用的检验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估算法。如计算37.64÷0.941,若求出的商是4,因为除数小于1,商应比被除数大,你就知道错了。这就是估算法。
第二,重算法。把题目再重新认真解答一遍,看结果是否一致。
第三,逆解法。根据逆算关系进行验算,叫做逆解法。如某筑路队要筑一条长4500米的公路,头3天已筑了1500米,用同样的速度筑完余下的公路还需要多少天?
3×(4500÷1500)-3=6(天)
解答后,把题目改编成:
某筑路队要筑一条公路,头3天已经筑了1500米,用同样的速度筑余下的公路,还需要6天,这条公路长多少米?
1500+1500÷3×6=4500(米)
与原题条件相符,那么原题目的解答是正确的。
第四,代入法。解方程和解比例时,都可以用代入法检验。如求出2.4∶0.8=6∶X的解是X=2后,把X的值代入原式,检验等号两边是不是相等,如果相等就表示所求的解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