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树嫁接技术要点范文

树嫁接技术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树嫁接技术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树嫁接技术要点

第1篇:树嫁接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仁用杏;嫁接技术;成活率;成苗率

仁用杏的嫁接技术要点,主要包括砧木苗(或称实生苗)和山杏高接换种。砧木苗通过人为的嫁接培育而成的苗木叫做嫁接苗,他保持仁用杏原有品种的优良性状。高接换种是对原有的山杏或低品质种树高头嫁接优良品种。

1、嫁接工具与材料的准备

1.1嫁接工具 芽接刀、劈接刀、竹签子、树剪、手锯、湿毛巾、小磨刀石、小水桶

1.2材料 塑料薄膜、塑料膜绑带、石蜡、油漆

2、嫁接的时期

由于地区和小气候的不同,各地仁用杏嫁接时期各异。一般春天多采用枝接,约在3月上旬至4月下旬进行。个别气候较寒冷的地区,在5月初进行。有的地区在春季也用芽接,春季芽接的适宜时间是从芽子膨大到展叶前,一般20天左右。

夏秋多采用芽接,时间从6月下旬至9月上旬。但应注意,高温季节芽接后若遇阴雨天气,接口处易发生流胶而愈合不好,成活率大大降低,因此嫁接应避开雨季进行。

3、嫁接技术

3.1枝接。采用枝条嫁接的方法叫枝接。根据嫁接形式的不同,把枝接分为劈接、切接、腹接、插皮接、合接等。

劈接适用于从春季萌芽期至盛花期,干径达2-3厘米以上的较粗砧木在不离皮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法。

切接与劈接法相似,只是砧木上的接口切位不在当中,而是在靠近外边约1/3处。该法操作简便、成活率高,适于径粗1厘米左右的砧木。嫁接时间在早春萌芽前,只要接穗不萌发,时间还可再延长。

腹接:指在砧木枝干的一侧插入接穗的嫁接方式。这种方法,砧木同接穗接触面大,嫁接方法易于掌握、应用较广、效率较高、操作简便、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是仁用杏生产中推广的高效嫁接法。适用于径粗在6厘米以上的砧木。嫁接时间选春季树液活动至砧木萌芽。在砧木上距地面5-10厘米处,选光滑部位倾斜剪截,斜度为与直立约成30°角。在砧截面顶部斜剪一鸭嘴口,该剪口倾斜度为与直立约成15°角,剪口深达砧木直径的1/3-2/5。用剪刀在接穗顶芽一侧的下端先剪长3厘米的大斜面,大斜面的对面再剪以小斜面,两斜面夹棱处稍厚成楔形。接穗剪成后,接穗保持有2-3个饱满芽为宜。随剪刀从砧木切口中的抽出而插入接穗,使砧木和接穗形成层对准吻合,并接穗的削面外露1-2厘米,最后塑料条自上而下捆紧、绑严。

插皮接:适于砧木较粗时采用。多用于高接换头或砧木粗在2厘米以上的山杏幼树嫁接。嫁接时间以花芽萌动露红至落花这段时间最好,过早砧木不易起皮。在砧木上距地面8-12厘米的皮层光滑处剪断,削平剪口。大树可在1米处高接唤头。剪取有2-3个饱满芽的接穗段,在穗端基部留芽的对面削3厘米长的长削面,在长削面的背面再削1厘米长的短削面。削面呈一长一短的楔形。在砧木嫁接处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竖划一刀,撬开皮层,将长削面向里,把接穗轻轻插入皮层内,直到长削面上端稍露白为止。然后用塑料条绑扎严实。

合接:砧木与接穗粗度相同时可选用此法,花芽萌动至初花期嫁接。在接穗上选3-5个芽,在第一芽上方0.5厘米处剪断,由上而下斜削一刀,削斜面长约3厘米,并要求使接穗上端的留芽与斜面成相反方向。在砧木基部光滑无分枝处由于下而上斜削一刀,使削面长度与接穗的削面相同。如果砧木较粗,可适当提高嫁接部位,选择在与接穗粗度一致的部位实施嫁接。将接穗的斜面与砧木斜面对齐、贴紧,使形成层对齐,然后用塑料膜条将接口部位绑紧,把接口全部包严,只留顶芽眼。

3.2芽接。从接穗上削取芽体进行嫁接叫芽接。芽接分为“T”字形芽接、带木质部芽接等。砧木离皮时用“T”字形芽接法嫁接。当砧木和接穗均部离皮时,可采用嵌芽接法。

4、嫁接苗的抚育管理

4.1检查成活与补接。夏秋芽接10~15天后即可检查成活情况。凡接芽新鲜、叶柄一碰即掉的为成活芽,否则未活。对没有成活的应及早补接。

4.2培土防寒。在特别寒冷干旱地区的冬季,为了防止冻芽,应防寒。方法是:在大寒之前灌封冻水1次,水渗后培土,培土高出接芽10厘米以上,并培严实,不留空隙;待春季化冻后再扒开防寒土。

4.3剪砧。春季芽接成活后,随即剪去剪芽以上的砧木。夏秋季芽接的半成品苗,在翌年春季萌芽前剪砧,以利接芽萌发和生长。剪口应在接芽上部1厘米左右处。剪口桩不可留得过长,否则会使苗干弯曲;留得太短,容易伤害接芽伤口,特别是在春天干旱多风的地区,要适当留长些。

4.4解除捆绑物。春季采用枝接和芽接方法嫁接的,经检查成活后,要及时解除捆绑的塑料条,以免使加粗生长受到影响、塑料条陷入皮层。夏秋季芽接成活的苗木,当年不需急于解绑,可以利用其保护芽片过冬,待第二年春萌发后再行解除。解绑时注意不要伤及苗木。

4.5抹芽、除萌。嫁接成活后,砧木容易发生分蘖,要及时抹除砧木上的萌芽,使根系输送的营养物质能有效地供给接芽或接穗的生长。对接穗或接芽产生的分枝,应选其中促壮旺盛的作主枝,疏除侧枝。

4.6设支柱。春季北方风大,嫁接苗木生长迅速,容易繁盛风折,可于新梢生长到20~30厘米时,在苗旁插立支柱,并将新梢松松绑在支柱上。

4.7土肥水管理。春季干旱,雨水缺乏,要及时灌水,松土,除草。夏秋季雨水集中,要注意排水。嫁接苗生长期,可结合灌水每667米2追施氮肥10千克或叶面喷施尿素。在生长后期,要减少氮肥施用量,可根外施追磷酸二氢钾,促进枝干木质化,使组织充实。

第2篇:树嫁接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 基础埋深桩基承载力填充墙

1.基础设计

1.1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地基基础的工程造价和工期,一般要占整个建筑物的20%~30%。我国在研究合理利用天然地基的基础上,已掌握了软土地基加固的成套技术。目前我国基础最大埋深已达26.8m,桩基仍然是高层和重载结构支承的主要方式。地下工程和深基坑支护技术发展也较快。

1.1.1地基加固技术。从当地的土质、加固材料和工艺条件出发,各地研究开发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多种复合地基加固技术,如石灰、粉煤灰、碎石桩,渣土夯填桩,水泥碎石桩,水泥搅拌桩等。强夯法的夯击能量可达120kN・m,并可用块石、钢渣等作置换材料,大面积用于围海造地或处理软弱土层,各地都已有广泛应用。

1.1.2桩基仍然是当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基础形式。现浇灌注桩承载力大,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应用比重日益增加,且桩径最大已超过3m,桩长可达10m,承载力达100kN以上。预制混凝土方桩已部分为预应力管桩所取代。为克服桩底虚土和缩颈的缺陷,推广应用了桩底、桩侧后注浆技术,并与超声检测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超长灌注桩施工成套技术。为检验桩基承载力,动测检测技术发展很快。结合计算机应用,桩基动测技术已基本成熟。

1.2 当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 m) 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当基础下有防空洞或枯井等时,可做一大厚板将其跨过;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缝,连接处应加强。建筑层数相差较大时,应在层数较低的基础方格中心的区域内垫焦碴来调整基底附加应力;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否则容易出现裂缝。

1.3 基础留洞洞口大于300时应加过梁,暖沟应加通气孔;沟盖板在遇到电线管时下降500mm,室外暖沟上一般有400厚的覆土。基础埋深较浅时,基础留洞有可能比基础还低,此时基础应局部降低。

2.结构布置

2.1 现浇板的配筋

板厚一般取100、120、150 三种尺寸。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跨度小于2 m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 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 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 15 m设一道10mm的缝,钢筋不断。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加厚, 双向双排配筋,并附加抗拉筋。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层双向配筋。

2.2 关于过梁布置及填充墙

现在框架填充墙一般为轻墙,过梁一般采用现浇梁带。应注明采用的轻墙的做法及图集并注明过梁的补充筋。当过梁与柱或构造柱相接时,柱应甩筋,过梁现浇。

2.3 雨蓬、阳台、挑檐布置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挑板挑出长度大于0.8 m时宜配置板下构造筋,较长外露挑板包括竖板宜配温度筋。挑板内跨板上筋长度应大于等于挑板出挑长度,用来平衡悬挑板。

2.4 板上开洞

板上开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处板仅有正弯距,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则应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未浇筑前应采取有效支承措施。住宅跃层楼梯在楼板上所开大洞,周边不宜加梁,应采用有限元程序计算板的内力和配筋。板适当加厚, 洞边加暗梁。

3.梁设计

3.1 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

3.2 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外皮与柱外皮齐平。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 柱宽,但不宜大于1/3 柱宽。

3.3 折梁阴角在下时底纵筋应断开,并锚入受压区内La,还应加附加箍筋。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

3.4 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小断面的连续梁或框架梁,上、下部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尽量不在支座搭接。

3.5 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挑梁端部有次梁时,要附加箍筋或吊筋。对于大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压钢筋以减小挠度。挑梁配筋应留有余地。

3.6 梁净高大于500 时,加设腰筋,间距200,否则易出现垂直裂缝。尽量避免长高比小于4 的短梁,采用时箍筋应全梁加密,梁上筋通长,梁纵筋不宜过大。梁宽大于350 时,应采用四肢箍。

4.柱设计

4.1 地上为圆柱时,地下部分应改为方柱,方便施工。方柱箍筋应使用井字箍,并按规范加密。角柱、楼梯间柱应增大纵筋并全柱高加密箍筋。

4.2 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柱内埋管,一般情况下仅在柱的四角才有条件埋设较粗的管,管截面面积占柱截面4%以下时,可不必验算。柱内不得穿暖气管。

4.3 柱断面不宜小于450X450,混凝土不宜小于C25,否则梁纵筋锚入柱内的水平段不容易满足0.45La的要求,不满足时应加横筋。当有部分矩形柱部分异型柱时,应注意异型柱的刚度要和矩形柱相接近,不要相差太大。

4.4 柱应尽量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来满足轴压比的限制,减小断面尺寸。尽量避免短柱,短柱箍筋应全高加密,短柱纵筋不宜过大。考虑到竖向地震作用,柱子的轴压比及配筋宜留有余地。

第3篇:树嫁接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 建筑 结构 加固技术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长期的自然环境和使用环境的影响下,结构的功能必然减弱,房屋设计者要作好设计的前期工作,同时能对结构的损伤程度和发展规律做出判断,并能够提出有效的措施保证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建筑物以混凝土结构为主,其加固工作包含对建筑施工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加固、补救;对现有建筑的性能改造、维护、加固;对达到使用年限的建筑进行寿命延长的加固等。下面主要介绍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技术。

一、钢筋混凝土加固技术的简介

因为结构功能或使用条件发生改变,建筑物需要进行加固和维护,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严重的结构性损坏或需要改进的耐久性评级。对于在建项目,其结构安全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新的建设工程的结构或构件已经存在或正在使用,施工时受周边客观条件约束的情况很严重。原构件清洁和修补,被加固的混凝土构件,首先应清除表面的尘土、浮浆、污垢,对钢筋的处理是为了保证加固后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使钢筋不至于在加固后继续腐蚀,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二、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的程序

1、资料收集与勘察现场

相关资料的收集、勘察现场是整个加固工程的基础工作,有助于掌握、熟悉工程的实际情况,有利于进行正确的分析及判断。还需进入建筑工程的现场,对实际工程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勘察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及业主新的使用要求,应作好记录。

2、结构性能的鉴定及质量检测

检测工作,需通过拥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来完成,还需提出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书面检测报告。鉴定的工作,需由原工程设计单位或拥有更高资质等级的单位来完成,还需在经过充分的验算、分析后提出鉴定意见书。

3、选择方案

在加固方案的制定时,应考虑到经济、工期要求、环境等相关因素,并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与准则,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使用要求以及检测、鉴定的结果,既而决定相对适宜的加固方案。

4、加固设计

在加固方案确定后,应进一步深入的进行加固方案施工图的设计,并提出更为详细的加固施工图纸。在进行加固图纸的设计时,需注意保证新旧结构之间的协同工作及连接,尽可能的发挥新旧结构的共同作用。在加固设计文件的使用前,还需经过法定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的审查。

5、施工组织

在实施加固工程前,需先熟悉结构加固图纸的内容,根据其内容全面的考虑实际的现场情况,从而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其方案需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与操作流程,对加固工程的施工有着指导、组织的作用。

6、施工

加固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具有加固工程专项施工资质。

7、验收

在竣工后,建设单位应组织监理、施工、设计等相关单位,进行工程质量的验收。在验收时,需针对工程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测。

三、直接加固法

1、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此种方法就是将原有混凝土建筑缺陷部位局部清除,再用新的混凝土替代。其优点在于构建加固后恢复原貌、不改变原有建筑结构布置及空间。但此种方法的湿作业时间长、旧混凝土的清除工作量大、还需对加固部位周边受影响的结构进行临时加固、支撑。由此,此种方法适用于密实度无法满足要求、受压区的混凝土的强度过低的严重质量缺陷的混凝土柱、梁等承重构件的加固。

2、加大截面法

此种方法是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里最为常用的。利用增大构件的截面尺寸,加大受力配筋,既而使构件的承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加固措施。其优点在于其技术成熟,对作业人员的专业要求低,可靠性强,可提高构件的抗力、柱的稳定性。此种方法受使用功能要求、空间等条件的限制。其缺点在于占用空间多,工作量大,养护时间长,影响建筑的使用及结构的外观。由此其适用于混凝土板、梁、柱等多类构件。

3、粘贴钢板法

外粘型钢加固法

圆形组件,如混凝土柱或两个面包钢作为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柱,大多在四个角处加固处理,与饰面板和侧面形成一个整体的四角。像这样的结构,如护套扁平钢箍的方法。外粘型钢加固法适用于需要大幅度提高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加固节点处。这种方法的优点,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不会造成更多的负荷增加,提高了抗震能力,我们可以使用的钢箍,效地提高了最终的应变和混凝土砖和混凝土约束剪切能力,结构变形能力大大提高;如果是带包钢的框架柱,改变弱柱强梁,容易施工。

粘贴钢板加固法

在混凝土构件表面用建筑结构胶粘贴钢板,使其如同原构件受拉钢筋一样,参与混凝土结构共同工作,以提高构件承载力。外贴型钢加固,是在原混凝土构件外粘角钢或槽钢等型钢,从而大幅度提高构件承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外粘型钢法多用于柱子加固,也用于梁的加固。粘钢加固法施工简便、快速,增加原结构的重量较小,基本不改变结构外形,不影响建筑使用净空。但打磨混凝土表面时,粉尘和噪声较大,为提高其耐久性,延缓胶层老化,防止钢板锈蚀,粘贴完工后,需在钢板及邻接混凝土表面进行防腐处理。

4、绕丝加固法

此种方法主要用于提高混凝土构件的位移延性。其优点在于加固后的构件自重增加较少、外貌界面尺寸变化小等。但其对混凝土构件承载力的提高不明显。

5、喷射混凝土法

其采用喷射机械,利用压缩的空气或别的动力源,将经过一定比例配合的拌合料,高速喷射到受喷面上硬化凝结。对于混凝土、刚才、砖石,其喷射混凝土有着很高的黏合强度、耐久性以及较高的力学性能,并可在结合面上传递拉应力与剪应力。

四、间接加固法

1、预应力加固法

此种方法是,布设预应力撑杆或拉杆并施加预应力,既而使撑杆、拉杆受力,从而使原结构的内力分部发生改变、降低结构原有内力、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其效果表现为改变结构的内力分部、卸载及加固,对于重型结构、大跨度的构件、处于高应变及高应力下的构件加固有着较好的效果。其缺点在于,不适用于温度六十度以上环境的建筑结构,且对结构的原外貌有着影响。

2、增加支撑加固法

此种方法利用支撑点的增设,改变结构内力分部、减小结构计算跨度,从而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对于外观、使用条件要求不高的建筑,此种方法较为适用。其方法受力明确、安装拆卸方便、简单可靠,但却对建筑的部分使用功能及原貌有着一定影响及损坏。

结语

由此可见,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对于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加固十分的重要。这不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还有效的节约了资源。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建筑工程的加固技术有很多种,它们的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应用,从而使得建筑物得到很好的加固。但是,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施工人员的问题。当前在进行建筑加固施工的施工人员,大多数都没有专业的知识,因此综合素质比较差,如果对加固环节有半点疏忽的话,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在进行建筑物加固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对人员进行严格的选取。

【参考文献】

第4篇:树嫁接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框架结构;填充墙;砌筑;砌体技术;裂缝

前言

由梁柱连接构造而成的空间框架结构中填充墙的使用量很大,而且填充墙的样式和种类也日益增多,因此通过对填充墙体砌筑技术的探讨可以有效规避填充墙砌筑工作中的一些缺陷和纰漏,并显著增加框架结构建筑的美观与实用性。本文将通过三节来分析和总结填充墙体砌筑的正确做法,即框架结构中填充墙的概述,填充墙砌筑的工艺控制和填充墙砌筑中的常见问题及控制措施。

1.框架结构中填充墙的概述

框架结构的建筑形式介于砖混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之间,在一些高度小于60米的建筑设计中使用极为普遍,而在框架结构中具备封闭和围护以及抗震等性能的填充墙体的种类及发展状况自然也引起人们的关注。

1.1框架结构及填充墙的定义

框架结构是由梁柱的节点刚接或铰接而形成的整体空间结构单元,框架结构的荷载传递顺序是:将板的上部动静荷载先传递到梁,然后由梁传递到柱子,最后从柱子传递到基础上面,它的空间刚度较高,可以承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因此框架结构以富于变化的立面以及布置灵活的平面著称。在一般的单跨、多跨以及单层、多层的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建筑中,框架构造的形式在60米或15层以下的建筑中尤为常见。

钢筋混凝土房屋中的框架结构可分为现浇整体式、装配式以及装配整体式三种类型,施工中具体采用的类型需根据设计等多方面的要素综合决定。但值得一提的是:框架结构建筑的水平位移大并且抗侧移刚度小,因此在地震频发的地区不宜采用。

如果把框架结构类型的建筑看为一个人体,那么框架结构就是人体的骨骼躯干,而填充墙则是骨架上填补的“血肉”。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用于建筑设计和功能划分中的内墙封闭与外墙围护中,其之所以称为“填充墙”,是因为不分担结构的任何荷载,但可以完善整个建筑的功能性和适用性。

另外通过三维建模发现,虽然填充墙不参与结构的受力计算,但它改善了整个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和抗变形能力,而这将直接提升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因此填充墙的砌筑须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严格执行。

1.2填充墙体的材料分类

框架结构中填充墙体的材料繁多,如传统的烧结砖、多孔砖、空心砖、页岩砖以及目前被广泛应用的蒸压灰砂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等。其中,烧结砖已经被规范明令禁止,而从美观大方、易于施工以及保温、隔热、隔声等节能角度考虑,各类多孔砖和空心砖(孔洞率≥40%,孔的尺寸大而数量少的砖,常用于非承重部位,强度等级偏低)以及作为粘土实心砖替代产品的页岩砖被应用在一些框架结构的墙体砌筑中。另外,近年来利用废旧材料热制压缩而成的蒸压灰砂砖很好地利用了建筑垃圾,起到了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永久保护的积极作用,而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轻型填充墙的代表,其在满足上述一些填充墙材料优点的同时,还有助于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指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框架结构填充墙的种类和样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而材料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促进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2.填充墙砌筑的工艺控制

填充墙的砌筑技术以及构造柱处的细部工艺控制将直接影响到墙体的外观质量、实用功能以及抗震性能,同时如果框架结构中填充墙砌筑的不标准会使墙体产生纵向或横向裂缝,造成渗漏等质量问题。

2.1墙体砌筑前的材料控制

由于填充墙体的材料与主体的混凝土框架的膨胀系数、热胀冷缩的百分比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砌筑之前要对材料的强度、温度、含水率等指标进行控制,以使砌块具有适宜的保水值和较好的粘结力。本节主要讲述在填充墙工程中应用最多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在砌筑之前的检查和控制技术。

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自重轻,保温、隔声以及耐火性能优越,但它的导湿性差,吸水率高达80%,而最适宜的含水率应该控制在15%左右,因此如果在砌筑之前没有彻底减少砌块的含水率,那就会给墙体带来较大的干燥收缩变形。为了确保砌筑砂浆的强度和砌体的整体性,施工用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的龄期应为28d,并且砌块在保存时应避免雨淋、水漫等情况,同时有时也需视现场的温度情况,在砌筑前进行适当的洒水湿润。

2.2墙体砌筑过程的技术控制

第5篇:树嫁接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process of city in China. For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industrial and civil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is the guarantee of basic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 structure safety and applicability.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s, from the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 frame structure design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principle and key,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 in frame structure of several detailed introduc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rame structure,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al problems better transferring industrial and civil building people rest assured.

[keyword] industrial and civil construction; frame structure; desig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2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很大程度的考验了结构工程师的智慧,在现代化发展步伐逐步加快的时代,人们对于房屋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局限在居住的层面,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外观、结构、时尚都在不断的融入,环保型工业与民用建筑,节能型工业与民用建筑都在不断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当地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一定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框架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础和灵魂,只有不断的设计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好框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质量。

1 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和重点

1) 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对于房屋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房屋的稳定性,以防止地震或者是狂风暴雨的袭击,对于框架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验算,根据不同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楼盖的整体性从而决定采用刚性、柔性或者是刚柔性理论来进行计算,同时抗震验算还要根据土地的类别实施不同的框架结构。

2) 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重点,应该重点考虑到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布局不规则时,结构设计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布局做出合理调整。在计算梁柱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TAT或SATWE三维软件。三维立体框架比平面框架更能够接受实际承受力的状态。在一些地区对于房屋建设的稳定性摆在首位,所以针对地震力和风力所采用的抗侧移刚度分配,TAT或SATWE的计算能够做到更加的精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快速方便,三维软件计算可以省去单榀框架的过程,可以将整栋楼进行归并。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可以将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得到最大的保证。

2 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中柱、梁、板的构造处理

1) 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中边柱节点构造,对于框架结构的多层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水平荷载对结构内部产生的内部压力随着房屋的高度逐渐增加。对于高层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边柱建设是建设的难点,尤其是对于框架项层的风荷载人,柱子顶端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偏离中心的问题,也就是工业与民用建筑顶层边节点的轴向力对截面重心的偏心距出现距离人只有0.5 倍的柱截面高度。这种情况要根据钢筋混凝土的内部构造,对于顶层框架的梁柱数量不少于2根,在现实的应用情况中一般柱宽比梁宽要大。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把边柱柱角的主钢筋弯入到房梁内部,还要充分的考虑到一些地区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实际情况,再进行实际的操作。

2) 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中多根梁在同一柱汇交节点,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来说,在结构平面设计和布置时,经常会碰到多根梁汇交在同一控处的情况,对于这种问题应该充分的重视到梁钢筋的锚固定的问题以及房梁的有效高度,能够充分的满足框架梁纵向钢筋在柱端节点内的锚固长度,由于房屋上面是多根梁交叉在一起。为了保证梁的箍筋高度设计值和实际的应用值差距减小,在建设过程中至少有一根梁的上部钢筋能够处在其他两根梁的上部纵向钢筋的下面,这样才能不断的使梁的交节点处于稳定状态。

3) 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中板柱节点的构造,由于板柱节点处楼板的抗冲击能力比较弱,在柱子的周边的板子里面没有设定抗冲击的钢筋或者本身的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节点处不平衡的弯矩对楼板造成了一些附加的剪应力。所以对于板柱节点的构造应该适宜的采用托板的板柱节点。由于托板的根部厚度能够达到柱纵筋的直径的16 倍为佳,这样对于一些地区的风沙或者是可能出现的地震等都有很强的抵御作用。同时可以在柱上板中设置暗梁,也可以保证板柱节点的稳定性。

3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成承重体系的房屋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文件与图纸是最主要的依据之一,全面理解设计文件,并规范进程加以实施,是结构方案的主要工作。全面理解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看懂容懂图纸的每项内容,达到按图纸施工的要求,对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会审加以解决,对其遗误交易纠正,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必须认真地组织与实施,该项工作由甲方或委托监理工程师进行。

根据设计文件和相关规范、规程、编制和审查施工组织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水平承重体系一各层楼盖和屋盖连接形成空间的整体结构体系。其中各平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成竖向承重体系,它们承受由楼盖和屋盖传来的竖向和水平荷载并再传给地基基础。

做好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交底,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队的技术素质状况对其不熟悉的施工工艺过程,经批准实施的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等,必须认真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各项工艺参数指标、操作方法、质量要求和检测办法,并认真的加以实施。

现浇式框架即梁、柱、楼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式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用比较广泛。但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较大。预制装配式框架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通过焊接拼装连接成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优点是构件均为预制,可实现标准化、工厂化,机械生产。因此,施工速度快、效率高。但整体性较差,抗震能力弱,不宜在地震区应用。 现浇预制框架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在预制构件吊装就位后,对连接节点区浇筑混凝土,从而将粱、柱、楼板在连成整体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预制框架既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又可采用预制构件,减少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因此它兼有现浇式框架和装配式框架的优点。

4 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对于一些地区来说,本身所具备的环境因素是我们需要考虑到的重要的外部因素,对于框架结构来说是不允许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并存的,由于框架结构是一种比较柔性的结构体系,所以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楼、电梯、屋顶等地方都不能采用砖墙来承受重力还有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短柱问题,为了节省开支而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短柱由于本身的刚度较大,吸收地震的作用从而使其受剪,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的抗剪能力,导致工业与民用建筑材料形成交叉裂缝从而破坏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质量。所以要减少短柱的出现以及对楼层的约束作用。

2) 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需要不断的替身科技人员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例如对于嵌固端的设置问题,由于现在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都设置的有地下室和人防,所以对于嵌固端的设置有可能在地下室顶板也有可能在人防顶板这个方位。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技术人员的粗心而导致嵌固端楼板的设计、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的限制以及结构抗震缝设置与嵌固端位置的相互协调等等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给后期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所以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引进,以及现代化的发展步伐,新技术的不断引进,工作人员也需要根据人民的实际需求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

4 总结

对于框架结构的设计和实施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础,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人们对于房屋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房屋建设出现的事故也逐渐的增多,框架结构设计技术的不断创新关系到国家建设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本文从一些地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为例,讲述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重点、框架结构内部构造以及需要注重的问题出发,阐述了框架结构的重要意义。积极的引进新型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设计技术,和国际化的技术相接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安全性关系到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稳步发展,所以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准确的监测和把握,从根本上保证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江美新.论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技术措施[J].科技和产业.2005(02)

[2] 梁丽芳.浅谈工业与民用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03)

第6篇:树嫁接技术要点范文

1、名称

2、申请原因

3、申请款额

4、借款后保证履行的义务

5、落款

贫困证明格式

xx-xx(学校):

贵校学生xx-x其家长属本地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如下:一、家庭人口x人,家庭成员组成:

一、家庭年收入约000元

二、主要收入来源:xx-xxx-xxx-xxx(填写)

三、目前家庭主要困难:

(比如家庭成员是否有重病医疗开支是否较大,是否有残疾,收入来源是否单一,劳动力是否较少)

确属贫困家庭。特此证明。

村委会(街道居委会)乡、镇(含)或县区政府民政部门

或家庭联系人所在街道以上民政部门

单位盖章盖章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盖章单位联系电话:000

申请书范文: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

我是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03级的贫困学生,来自九江市的一个偏僻农村。现家有6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妹妹和我。爷爷、奶奶年老在家,妹妹在县城读高中,爸爸妈妈在家务农,且妈妈体弱多病,全家的开支主要靠农作物。由于家乡田少人多,加上去年又遇洪水,农作物欠收,全家人均收入不足400元。我进大学时的学费大部分是靠亲戚朋友借来的,今年要把学费交齐就更加困难了。为了不因经济困难而影响自己的学业,能及时、足额地把所欠学费交清,于是,我特向贵社提出助学贷款。我借款的额度是6000元,计划毕业后4年内还清本息。我父母也同意我贷款,并同意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贷款后,我保证履行还贷义务,按时归还贷款本息。同时,继续努力学习,争取以优良的成绩来回报省农村信用社对我的关心和扶持。望省农村信用社批准为盼。

申请人:×××

年 月 日

贫困证明范文:

兹有我乡(镇)(居委会等)×××(父母亲姓名)之子(女)×××(学生姓名),于××年××月考入贵校学习.由于×××原因(每个家庭的具体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希望学校,银行能为其提供国家助学贷款,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第7篇:树嫁接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 新的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

1混凝土结构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混凝土结构工程,在其使用过程中,由于必须承受的荷载作用以及周围环境对其的侵害,必然会引起结构功能的变化,这样就会危害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争产的安全。因为不同的结构,可能劣化的方向、程度等都会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而影响建筑物劣化程度的因素有很多,每一个因素对它的影响程度、效果也都不一样,所以在结构工程实际工作状态的基础上,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各个指标进行逐一细化,才能对工程结构的运营状态给出正确合理的评估。

混凝土结构工程性能评价分为七个方面:

1、基础部分:地基―基础;

2、主体结构:梁―板―柱―墙;

3、屋面结构:屋面承重层―屋面结构层―屋面排水;

4、室内装饰工程:内墙抹灰―门窗油漆―细木装饰;

5、室外装饰工程:外墙面抹灰―粉墙裙―粉台阶和散水;

6、楼地面工程:地面―楼面―楼梯―台阶―室外坡道;

7、水卫电气工程:水卫―电照―暖气―特种设备。

在考虑到混凝土结构的特点,我们采用1-9标度,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了分值划分,对其结构工程运营的状态,比较确切地准确地确定两个相邻标度之间取一个中间值,为后续混凝土工程的养护和病害处理,提供了定量的依据。

2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匹茨堡大学教授A.L.Saaty于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是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分析多目标、多准则的复杂的大系统的强有力的工具。它思路清晰,方法便捷,适用面广,系统性强,他数字化了人们的思维过程,有助于

运用AHP法解决问题的步骤:

1、 分解问题,构建递阶层次结构;

2、 按规定的尺度,将现有的资料进行两两比较,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3、 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测;

4、 总体排序及总的一致性检验,得出各个方案对总目标的优劣顺序和整个递阶结构所有判断的一致性指标,并进行决策。

2混凝土结构工程运营状态

要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综合性能评价的技术方法进行分析,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运营状态的了解是必须的,下面进行部分混凝土结构工程运营状态介绍:对于混凝土结构工程运营状态来说分为好多种的状态,一般是分为一类(良好状态),二类(较好状态),三类(较差状态)四类(极差状态)。对于基础工程来说,地基的一类状态时只有足有的承载能力,且,整体没有不均匀的沉降发生。而基础的一类状态则是指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而且能够将受到的荷载均匀的传递到地基上,使得地基土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得到提高。不同于一类状态的是二三四类状态。对于地基的二类状态是指能够完全胜任承受荷载的要求,但是有些许的沉降;三类状态则是指不能承担相应的荷载,导致出现局部的不均匀沉降,只是沉降的影响比较小,只是有些许的损坏;第四类是指比前三类都差的情况,主要是沉降对结构的影响很大。对于基础来讲,二类是指能够承担相应的荷载,提高地基的密实度,但是沉降量较大,沉降速度较快;三类是指承载力已经出现了不足,而且有部分的荷载传递不均匀,对提高密实度影响不大;第四类是指承载力不足,且有明显的不均匀荷载传递,基本无法提高密实度,而且沉降量很大。

对于主体工程来说,一二三四类的区别也是很大的。首先,对于梁来讲:一类是指可以有效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和刚度。二类是指能提高,只是没有一类的那么明显。三类是指可以提高,但是提高的效果相比第一第二类更不明显了。四类则是指会提高刚度和抗震性。对于柱来讲,一类是指有效地增加结构的刚度和强度,能够使得结构不变形,保持结构的完整性。二类是指能增加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能使得结构基本不变形。三类是指可以保证结构的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使得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不出现结构的破坏。四类则是指对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无帮助,结构会出现破坏,影响结构的整体性。

3模型的递阶层次的确立

在对各项参数进行分析的时候,其依据的原理是层次分析法。这就需要对各项参数指标建立起阶梯结构,分成不同的组别,最终可以构成一个严密的体系,其中包含了层次不同的指标。

接下来的步骤是建立判断矩阵,假设存在n个物体,用字母表示为Ai,其中的i值可以为1、2…n等数值,这样就建立了物体之间的相对比重数量阵。其可以用式子表示为:A=(Wi/Wj)m*n,

其中

上式之中的A的特征值用n来表示,A的特征向量使用W来表示。主观因素的影响会干扰正确的判断,这就需要构造出判断矩阵,这就需要比较判断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对的重要性。

通常的情况下,Bj指标隶属于Ai。其中它的判断矩阵是一维方阵,其为m的一维方阵。其中的Ai的参数之中包括了bij,对于参数i相对于参数j的重要性,可以采用1-9比率标度法进行分析。采用递阶层次权数计算法进行计算。

在进行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其对应的特征向量的计算分析之后,可以确定出各个因数的权重大小。最后再次进行一致性检验。在这些方法之中,方根法、幂法及和积法等都是进行特征向量计算的常用方法。本文介绍方根法的计算方式。

首先需要进行矩阵的每一行的乘积M的计算和判断:Mi=Bi1* Bi2…Bin 其中的i值可以为1,2,…n,其中的j可以取值为1,2,…n;下一步是计算W,其表示的是Mj的n次方根。

计算的公式为:CR=λmax-n/(n-1)RI0.1

上式之中的RI表示的是平均随机的一致性指标的大小,判断矩阵的阶数可以决定其数值的大小。检验矩阵的一致性,观看其是否满足一致性的要求。如果不满足,则应该对判断矩阵进行修改,以得到较为满意的一致性。通常情况下,对于某一问题的决策,Wi/Wj的数值大小是很难判断出来的。所以对于该参数只能进行估算。

结语

在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综合性能评价的过程之中,应用层次分析法,可以方便快捷和客观准确地进行分析。该方法的实用性十分强。在根据混凝土的本身的结构特点的基础之上,本文构造出新的评价体系。对混凝土的结构工程的性能进行了建模分析。对评价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定量研究,这可以推动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地进行。评价工作是一项信息量巨大的、错综复杂的工作。为了简化分析的工作量,可以在模型的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这样可以客观和公正地对各个工程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第8篇:树嫁接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5-60-2

0 引言

在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中,由于工程自身特性,整合了框架和剪力墙技术优势,具有更为突出的安全性能,还可以提升建筑结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力导致的结构变形问题。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的应用在其他的工程建设中。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应用,可以有效的精简施工步骤,优化施工流程,充分发挥先进技术和工艺优势,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提升结构稳定性,尽可能降低外力对工程结构带来的变形影响,延长工程使用寿命,降低资源浪费,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看来,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尤为必要,有助于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技术概述

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技术主要是指结合框架和剪力墙技术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房屋建筑梁和柱的稳定连接,形成一个承重能力更强的工程结构,为工程后续施工活动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在梁和柱的搭配下,形成的这种稳定性更高的框架,可以有效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整体水平荷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抵御外力对房屋结构带来的变形压力影响[1]。

从房屋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受力特点来看,本身是一个完全垂直地面的结构体,自身承受水平荷载力能力较强,结构较为稳定。结构承受能力较强更多的是体现在新工艺和新材料的运用方面,伴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建筑行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相应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得到了较为可观的发展。在对房屋建筑新技术和新工艺创新发展中,有意识的整合框架结构技术和剪力墙结构技术优势,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技术各自优势,实现1+1>2的目的,充分发挥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优势,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应用,从结构横向和纵向受力进行分担,转移作用力同时提升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2]。

2 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2.1 钢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钢筋施工技术作为一门工程建设中较为常见的技术,技术应用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工程整体结构稳定性,故此,在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中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需要充分考虑到钢筋材料和选材方面的问题,根据工程建设要求严格控制。首先,在钢筋的选择中,需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包括钢筋材料价格、质量和型号等多方面,选择更加合理的钢筋材料[3]。其次,节点处钢筋施工技术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到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重点和难点所在,即梁柱节点施工,主要原因在于钢筋分布较为密集,需要施工人员能够在@取准确数据基础上,熟练地完成每一环节的施工步骤,尽可能消除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钢筋节点问题的出现。最后,在钢筋施工中,需要尽可能避免节点位移问题出现,施工中需要选择合理的加固措施,对钢筋进行绑扎加固处理,严格遵循施工要求来把握钢筋位置节点,明确钢筋梁柱节点所在情况,确保施工人员可以按部就班的开展施工活动,并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在现场提供指导和帮助,提升施工质量。

2.2 模板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中,模板施工技术应用尤为关键,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首先,在支模阶段的施工中,需要在模板就位安装线和控制区域位移偏差3mm范围内进行控制,确保混凝土墙高度相同,为后续施工活动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还应该做好墙体施工质量,在墙根处进行水泥浆的地垫抹,厚度控制在15cm以内即可[4]。如果发现钢筋在外现象,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做好补浆工作,消除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模板支护中,明确阴角膜位置,不同的末班施工工艺需要结合工程实际建设要求,遵循施工流程有序开展,确保模板之间可以有效合拢,避免缝隙的出现,留下质量问题。引阴角膜安装中,为了有效避免出现倾倒现象,施工人员可以做好阴角膜和钢筋的加固处理,避免阴角膜连接出现缝隙不牢固,提升施工质量。其次,在拆模阶段施工中,同样根据施工流程有顺序的进行拆除,在基本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后,对混凝土浇筑强度进行检测,只有达到1.2MPa后才可以开展后续的施工活动,确保拆模过程中不会对混凝土外表产生损坏。

2.3 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模板施工结束后,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开展后续混凝土浇筑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调试工作,检查调试后的混凝土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动态进行调节。②混凝土由于自身材料特性,在施工中需要保持作业的连续性,主要是由于大面积使用中,混凝土使用量较大,需要分段浇筑,这就可能出现在浇筑混凝土后,下一层混凝土浇筑可能存在重复浇筑现象,所以需要连续作业尽可能的避免混凝土浇筑断层问题的出现,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5]。③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后,为了避免混凝土后续使用中出现裂纹现象,应该做好养护工作,结合施工区域环境因素,如果天气干燥,为了避免混凝土内部水分快速流程,内外温度差异过大引起裂缝现象出现,可以适当的喷水处理,确保混凝土表面保有水分。更为重要的是,为了避免混凝土裂缝问题出现,在混凝土调试中避免加入膨胀剂,防止后续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

2.4 内隔墙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中,为了确保建筑整体结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起到美化作用,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施工技术重点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内隔墙材料选择,应该选择经济性好、抗震能力强的材料,砌块结构最好是空心的,这样可以提升建筑整体外观性能。其二,内隔墙施工技术选择中,尽可能选择操作合理和简单的施工技术,作为施工后期收尾阶段的重要部分,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整体施工情况,及时整改和完善,提升施工质量。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中,由于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工程施工难度增加,需要施工人员不断提升自身施工素质,掌握先进技术,严格遵循施工要求开展施工活动,充分发挥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技术优势,提升工程建设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马国力.解析框架剪力墙结构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27(11):175+177.

[2] 张宏.关于房屋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的探究[J].门窗,2014,31(11):117-118.

[3] 李向武.刍议框架剪力墙结构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门窗,2015,31(08):120-121.

[4] 丁茂喜.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24(19):56-57.

[5] 张文超.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2(17):108-109.

[6] 佟月强,郝明,试论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及在房屋机构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8):252.

第9篇:树嫁接技术要点范文

【关键词】广东;杂交松;嫁接

0.前言

杂交松是湿地松与加勒比松的杂交子代,又称湿加松、杂种松,适合在我国南方低山沿海地区生长,能综合其父母本的优点,具有早期生长快、生长量大、分枝良好、树干通直、耐水湿、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优点,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林树种,其木材可用于据板、造纸。此外,杂交松树干富含松脂,可为林产化工提供加工原料。[1]杂交松是我国南方地区一种优良的造林树种,为选育良种,推广种植,有必要掌握杂交松的嫁接技术。

1.杂交松嫁接

1.1砧木培育

1.1.1砧木选择

杂交松嫁接宜以湿地松作为砧木。如选用杂交松或加勒比松做砧木,砧木伤口愈合过快,嫁接成活率低,嫁接接活的苗木上山种植的保存率低。

1.1.2 砧木苗播种

每年10月-11月播种。播种前先将当年采种的湿地松种子用0.4%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分钟,取出后用清水洗净,再用大约60℃的温水浸泡至自然冷却,一直浸泡24小时,然后捞起种子,稍经晾干即可播种。用洁净的河沙筑催芽苗床,把催芽苗床淋透水,刮平床面,然后将经消毒浸种的种子每平方米床面播种100-150克,撒播要均匀,并用细沙盖种,厚度0.3-0.5厘米,不宜太厚,以不见种子为度。注意淋水保湿,防虫害,防老鼠。[2]

1.1.3砧木苗种植与管理

(1)芽苗移植。芽床上的芽苗出土后约10-15天,把芽苗移植到营养袋。移苗前,先将催芽床淋透水,移苗完毕后浇定根水,用遮阴网遮阴。

(2)营养袋苗的管理。注意淋水保湿、除草、防治病虫害,移苗上袋后20天左右天根系恢复稳定后,可以浇少量低浓度的复合肥水。

(3)把营养袋苗种到嫁接圃。次年3-4月份,当营养袋苗长到大约20厘米的时候,就种植到嫁接圃。种植前,把营养袋苗换上大杯(规格20*20cm的无纺布袋),大杯撒20-30克复合肥,最后把大杯埋入土中。砧木苗大杯种植能提高嫁接苗上山种植后的成活率,起保根蓄水的作用。

(4)砧木苗的管理。主要是除草、松土、防旱、防涝等一般田间管理,同时还应注意防治松梢螟等病虫害。

1.2接穗采集和保存

1.2.1穗条选择

接穗条最好选取采穗母树树冠中上部刚木质化的健壮新抽侧枝。接穗母树要求是茎干通直、生长优良、无病虫害的杂交松优树。

1.2.2穗条采运

用高枝剪或枝剪把接穗条从采穗母树剪下来,保留约25厘米长,仅留顶端10来束针叶,分类捆扎挂牌,放在盛有清水的桶里浸至三分之一部位,捆扎枝条的基部要剪平。需长途运输的接穗条,要注意保湿,防止高温。异地采集穗条还要进行病虫害检疫。

1.2.3穗条保存

穗条采后要及时嫁接,最好采集当天嫁接。当天接不完的穗条,要剪去基部约1厘米,并浸至盛有清水的盆里三分之一部位。装有穗条的水盆放在阴凉处,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把聚集在盆里的松脂去掉,使其再排脂,以便穗条吸水,易便于剖削。

1.3杂交松嫁接技术

1.3.1嫁接方法

松树嫁接有多种方法,如髓心形成层贴接法、截顶劈接、松苔切接、芽接、侧劈接法等。[3]根据笔者所在单位台山市红岭种子园林业技术人员多年的实践经验,穗心形成层贴接法是最适合杂交松的嫁接方法。穗心形成层贴接法要求接穗比较粗壮,已经基本木质化。如接穗太嫩太细,侧适宜采用截顶劈接法,成活率也比较高,但嫁接苗成活后的生长表现不如穗心形成层贴接法。以下主要讲解杂交松的穗心形成层贴接法。

1.3.2嫁接时间

杂交松嫁接的适合时间因各地气候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要看接穗母树的抽梢情况,砧木成长情况而定。砧木苗最好是一年生,地径达到1.5厘米以上,树高不超过40厘米。在广东省台山市,杂交松一年抽梢7-8次,每年3-4月份是杂交松嫁接的最适合时间。这段时间,雨水较少,接穗母树所抽新梢已经老熟,砧木亦进入快速生长期,嫁接成活率比较高。

1.3.3嫁接操作

(1)准备用具和材料。用具主要是嫁接刀、嫁接带(宽1.5厘米左右的塑料绑带)、标签牌、磨刀石、酒精、棉花、枝剪、铅笔、报纸和篮子等;材料是杂交松接穗和湿地松砧木苗。

(2)操作要点。采用松树穗心形成层贴接法,依据砧木选择合适的接穗,砧大穗大,砧小穗小。接穗应接在砧木从基部数起的第一轮枝上的主干部位,该处皮色有光泽,外皮层不厚,内皮层青绿,径粗约1.5-2.0厘米;接口也可以在第二轮主干部位,但离地面不宜太高,一般不可超过30厘米。嫁接刀要经常用棉花沾酒精擦拭松脂。嫁接操作人员要必须较熟练地掌握松树嫁接中的技术要点:速度要快,切面要平滑,绑扎要严紧,接口部位上下口封闭要严密。

(3)切削接穗。将接穗条上的针叶除至仅剩三五束,然后截取长约8厘米的带芽的上段作接穗。用嫁接刀快速在距顶芽0.5厘米处按与髓心成20度的夹角向下切削,快切至穗心转为纵切,刀刃沿穗心移动,直达接穗末端,得到形成层切面,最后将接穗末端修成楔形。

(4)切削砧木。将砧木主干嫁接部位上的针叶去除,按与髓心成15度的夹角进刀,自上而下快速地切深入木质部时改为纵切,刀刃沿木质部移动,当切口长达7至10厘米时停止切削。具体长度视切削好的接穗长度而定,切削深度以见到木质部为度。

(5)接穗和砧木贴接。切削好接穗和砧木后,迅速将接穗切面贴上砧木削面的一侧,上下左右对齐,尤其是上端的切面必须对准贴紧,不可让接穗切面上端突出于砧木削面之上,接穗上端切面可略低于砧木上端削面。使得形成层与穗心贴的紧密,增加接触面。然后用嫁接带从上端开始捆扎至下端,之后再往上捆绕扎紧。关键在于砧木和接穗上端对准扎紧,因接穗上端的细胞分裂能力较为旺盛,易形成愈伤组织。

(6)挂牌记录。接好接穗的砧木挂上标签牌,标签牌写下接穗代号、嫁接时间和砧木位置,同时记录在案。

1.3.4嫁接成活调查

杂交松接穗用穗心形成层贴接法从嫁接到成活需要80-100天。成活的标志是接穗顶芽开始膨大,若顶芽不膨大,尚有绿色针叶的,说明接口没有愈合或者愈合不良,这样的接株,有的以后会自然枯死,有的能够成活,过数月后才开始抽梢。

1.4接株苗木的管理

1.4.1砧木截冠

嫁接成活的植株,砧木树冠要适时截除,一般分2-3次进行修剪。确认接穗成活后,将砧木顶端主干截除一部分,待接穗抽梢生长至10多厘米时,可在接口部位以上10厘米处再截砧木主干一次,再过4个月后可将接口上方的砧木全部削掉。接口下部的砧木侧枝应保留2年左右,以辅助接穗生长,当接穗自身能正常吸收养分维(下转第372页)(上接第352页)持本身生长发育所需时,再剪除砧木下方的全部侧枝。

1.4.2解除嫁接带

当接穗与砧木完全愈合,接穗已迅速生长,要解除嫁接绑带,以免抑制生长。一般在接后5-6个月方可完全解除绑带。

1.4.3土壤管理和防止病虫害

对嫁接成活的苗木要经常淋水、松土、除草、合理施肥;同时要注意防治松梢螟、松毛虫、梢枯病等病虫危害。

2.结语

杂交松嫁接技术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髓心形成层贴接法,不同人员由于对嫁接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同,接活率存在明显的差异。熟练的技术人员采用该方法嫁接杂交松,接活率可达到90%以上。因此,必须请熟练掌握嫁接技术的人员对新的嫁接手进行培训,培训合格的,方可进行嫁接。

【参考文献】

[1]黄永权,赵奋成.广东湿加松良种选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1):158-162.

相关热门标签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