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长的情绪管理范文

家长的情绪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长的情绪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长的情绪管理

第1篇:家长的情绪管理范文

关键词:中职生;管理;解决;策略

因为中职学校差生多、农村学生多、特困学生多,普遍认知水平低、道德意识模糊、被逼读书、心理有负担、前途渺茫,而中职生家庭成员普遍学历低、收入低,导致中职生管理难,主要表现在后进生转化教育难,中职班级日常管理难,取得家长配合支持难。我们从事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多年,在工作实际中也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 后进生转化教育难的解决策略

1.1 多感情沟通,少生气。就是要具备师爱,确立“教师期望”于转化教育工作的始终,在转化教育过程中以情感人,而不应是怒气冲天,训斥指责,或者有意冷淡疏远。

1.2 多尊重学生,少罗嗦。我们辅导员要尊重、信任差生,不要动辄罗嗦。因为人一旦失去了自尊,往往会在抉择和困难面前缺乏主见和自信,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1.3 多赏识学生,少抱怨。我们辅导员要树立赏识教育理念,克服抱怨教育倾向。赏识教育是注重激励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帮助差生树立自信,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心态中觉醒。

1.4 多引导学生,少强制。即重视引导而非“鞭策”。但中职辅导员常不自觉地对差生以“恨铁不成钢”的过急心态“强拉硬拽”,或以恐吓惩罚强制转化,都只能使转化工作陷入艰难和低效。

1.5 多鼓励学生,少批评。激励性评价就是一种以鼓励为主要方式,以个体发展为客观参照,旨在促进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着重考察教育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激励功能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通过教师激励,最终形成学生的自我激励机制。

批评是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或建议,使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改正。没批评和惩罚,既不是完整的教育,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中职生特别是差生,已经习惯了批评,潜意识中也已具备了特有的抵抗力,因此,要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就更需讲究策略。

1.6 心理咨询辅导、行为干预和矫正。中职生的不良心理状况:厌学情绪严重;孤独、抑郁,不善与人交往,自我封闭;自责自卑,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敏感,常为一些小事而烦躁;遇事易冲动,自制能力较差。因此,要想做好差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就必须根据他们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辅导,采用相应的行为干预矫正手段。

二 中职班级日常管理难的解决策略

2.1 万事开头难,要快速到位。一开学,辅导员在思想上、工作上、师生关系上快速到位。尽快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和戒心,尽快帮助新生适应和融入新环境,产生归属感。

2.2 帮助学生摆脱消极情绪。消极的情绪会降低智力水平,引起行动的迟钝和精神的疲惫,进取心丧失,严重时会使自我控制力和判断力下降,意识范围变窄,正常行为瓦解。

2.3 把握“人、事、时”。班级管理上,不少中职生辅导员只知道抓几个班干部和好学生,觉得无事可让其他学生做,无事可让学生时时做。虽然自己忙得焦头烂额,但班级仍然经常出问题。把握好人、事、时,就不会有学生因无事可做而有时“生非”。

2.4 合理批评与惩罚。批评和惩罚实施不当常常会带有副作用。有的辅导员因为滥用惩罚不仅没能解决问题而且使学生心灵受到伤害。所以惩罚的技巧性要求是很高的。

三 取得家长配合支持难的解决策略

3.1 克服告状式的家访。在中职学校中,告状式的家访很普遍,往往在问题出现或攒了一大堆后,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或家长的上班时间向家长告状,造成家长的厌烦、学生的逆反。其实,告状式的家访是教师把自己的教育责任转嫁给了家长,实际上也是对辅导员实施学生教育权的一种否定。辅导员越是告状,学生的逆反心理就越强,教师就越发丧失对学生的教育权和主动权,家长也变得无可奈何。甚至有的告状破坏了家庭的和谐,当压抑、不满、愤怒等消极情绪影响到家长时,学生便会遭到粗暴的打骂,学生和家长矛盾产生,更有甚者离家出走。

3.2 确定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时间。应根据学生和家庭的具体情况决定与家长的联系方式和时间,灵活运用一切可利用的方式,以家长和学生的利益为重,决定沟通方式和时间。

3.3 确定辅导员与家长共同教育的目的基点。将辅导员为国家民族实施教育的责任目标释化为家长和学生将来利益的共同目的基点。家长教育的目的基点往往只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因此,辅导员必须先让家长明白——家、校教育的共同目的都是以学生健康成长这一共同目的为基点,才容易取得家长的真诚配合和积极主动的支持。

3.4 以尊重家长的姿态指导家庭教育。不少辅导员总给家长盛气凌人之感,先从情感上拒家长于千里之外。其实,与中职生家长交往,不但要尊重,更应考虑到其自卑感而给予格外的尊重。与家长在人格上保持平等关系,注意语气和场合,就不会使家长疏远学校,就会了解到所有的真实情况,以便共同制定和实施学生个体发展方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指导了家长,使家长的配合更主动、更有效。

3.5 赏识性评价。注重将学生的优点传递给家长,融洽与家长的合作关系。不少辅导员见到家长就将学生否定得一无是处,往往招致家长的反感和怨气。受到赏识性评价的家长愿意支持和鼓励孩子配合辅导员的工作。并且,辅导员如将学生说得一无是处,不但使家长感到无地自容,也使家长对辅导员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产生怀疑。

3.6 适时性沟通。可以适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和情绪动态,以便根据学生的情况,对他们的错误采取及时恰当的教育和疏导,使家、校双方能及时调控学生的日常行为。

3.7 互动型家长会。通常的家长会往往让家长觉得跟自己关系不大,甚至会丢面子,因此敷衍或逃避。利用互动型家长会展示每个孩子长处和优点,就容易得到家长的积极响应,就会使家长愿意参加家长会,对促进差生进步和班级管理十分有益。利用家长的反馈契机,给家长提出更进一步的配合要求,可促使学生的教育转化效果更好。

四 中职班级辅导员的工作要求

4.1 用虚心不断汲取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规范教育行为

4.2 用爱心营造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与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

4.3 用热心积极开展班级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得到教育

4.4 用耐心对待后进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给予期待

第2篇:家长的情绪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 伤害事故处置 情绪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展,高校学生数量与日俱增。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伤害事故也随之发生,由于高校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常常会受到伤害,进而在学生内心中衍生出不良情绪,加之学生家长过激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校管理难度。而情绪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能够降低不良情绪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且能够安抚家长的激动情绪,确保伤害事故后续工作得以妥善处理。因此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一、情绪管理概念

情绪,是指个体愿望和需求为中心的一种心理活动,主要表现在主观体验方面,如情绪体验、情绪唤醒等。一般来说,情绪是有正面和负面两种情绪构成。其中正面情绪有愉快、喜爱等,负面情绪有愤怒、恐惧等。而情绪管理,主要是指对个体、群体自身情绪及他人情绪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入挖掘和培养人们的情绪智力,根据外部环境等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情绪进行引导、协调等处理,最终使得个体和群体能够保持到最佳状态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和方法。

情绪管理的核心是人。因此在具体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尊重人的个体差异,逐步增强个体自觉意识,控制不良情绪,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置中情绪管理策略

(一)学生方面

针对伤害事故对学生造成的恐慌等不良情绪,高校应积极构建干预机制,并成立专门干预小组,针对受伤害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关注。如采取心理沟通、支持技术等手段,深入到学生内心当中,进行针对性辅导,以此来提高辅导效果。在实践中,从理论层面上,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逐渐走出不良情绪和伤害事故的影响,对日后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

由于突发伤害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的大脑意识水平,使得感知信息出现偏差,造成个体行为反应失误。因此在情绪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三个原则,即主体性、及时性及全面性。高校要尽可能减少错误信息传播,强化正面情绪,以此来削弱学生的负面情绪,从而提高学生情绪管理有效性。

(二)家属方面

当出现伤害事故时,家长的情绪往往会比学生的情绪更为激烈,且具有一定特殊性,产生悲伤、愤怒情绪。对此,相关人员要先安抚家长情绪,使其能够保持冷静,为后续工作开展做好准备。一般来说,就事故赔偿协商环节,一些家长会采取无理取闹的方式。因此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事故责任,然后确定合理的赔偿金额。此外,对于家长情绪管理,还应通过情绪宣泄这一途径,帮助家长直接或者间接地将其内心中的情绪表达出来。如转移法、倾诉法及谈话法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家长保持正确、良好的情绪状态,解决后续问题的同时,能够降低事故处理双方发生矛盾的可能性。

(三)管理人员方面

高校管理人员作为情绪管理核心,其综合能力及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情绪管理质量和效果。因此管理人员要努力培养自身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个体监控自身及他人情绪,并辨别、利用获得的信息指导自身行为的一种能力。在实践中,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认知、管理及激睢9芾砣嗽贝诱馊个方面入手,逐步提升自身情绪智力,从而在处理伤害事故时更好地对学生、家长进行情绪管理,从而将伤害降至到最低。

目前,对于情绪管理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其中艾丽斯提出的情绪ABC理论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参考性。理论中从客观层面上明确了情绪反应与行为结果并非事件直接造成,而是受到个体对事件的理解所致。对此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借助这一理论开展管理工作。人们可以通过对不合理的认知进行驳斥,对其进行矫正,进而将负面情绪扭转为正面情绪。因此管理人员要对学生、家长予以包容的同时,真正做到换位思考,并引导和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认知,保持良好的情绪,为伤害事故处理提供更多支持。

针对管理人员来说,也会受到伤害事故的影响,如果长期不表达,势必会造成消极影响。对此管理人员在处置工作时,也要适度表达情绪。当察觉到自身情绪出现波动时,要掌控好自身的情绪。与此同时,还需要及时察觉他人情绪,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尽可能理解和包容他人。对于学生和家长产生的过激行为,可以适时适度进行情绪地表达,以此来让对方客观认识事件。

三、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情绪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高校改革的必然选择。尤其是面对多元社会环境,时常发生的伤害事故中,及时开展情绪管理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在实践中,高校领导要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认识到情绪管理重要意义,从学生、家长及情绪管理人员三个层面入手,坚持具体对象具体对待原则,针对不同的主体,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不仅如此,还应加大资金、人力投入力度,创新情绪管理理念、方法,不断提高情绪管理有效性,从而促进高校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陈山,陈少平.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分析及其预防处置[J].高校教育管理,2012,(02).

[2]王沛,陈少平.浅析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置中的情绪管理[J].思想教育研究,2012,(12).

第3篇:家长的情绪管理范文

首先我们要学会觉察情绪。打个比方,有一天,女儿放学回家,撅着小嘴说:“妈妈,我不高兴!”“不高兴”是一个很笼统的情绪,妈妈需要帮女儿进一步分辨“不高兴”究竟是什么:失望、伤心、愤怒、羞愧、妒忌、恐惧?此时此刻,孩子当下的感受是什么呢?

很多父母自己都不会觉察情绪。有一位爸爸是车间主任,每天工作很疲惫,总是气哼哼的。有一天吃饭时,孩子的筷子掉在地上,爸爸大声吼道:“你都多大的人了,连筷子都拿不住!”孩子惶恐地说:“爸爸,您别生气,我马上去捡筷子!”爸爸感到莫名其妙:“我生气了吗?我生气了吗?”爸爸没有觉察到自己“生气”,而事实上,孩子已经因为“爸爸生气”吓得哆嗦了。

所以,家长一定要学会觉察情绪,不能让孩子为我们的情绪埋单,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假如家长心情不好时,回到家后可以对孩子说:“宝贝,妈妈今天在单位和别人发生冲突了,我正生气呢。我生气是因为同事,跟你没关系。妈妈现在想休息一下,好吗?”这样,家长的负面情绪就不会搅动亲子关系。

其次是接纳情绪,学会一致性表达。理解自己的感受,照顾对方的感受,同时照顾情景的需要,这就是一致性表达。

一个孩子考试时紧张,他因为自己“紧张”而感到羞愧―我是个男子汉,怎么能够因为考试紧张呢?不接纳自己的情绪,会让人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更加紧张焦虑。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你的这种情绪,一定是有理由的,有合理成分的,要理解自己的感受。”

在接纳、理解自己的感受时,也要照顾别人的感受。正向的认知(对事情的理解),往往能够得到正向的情绪,让我们更好地照顾对方的感受。比如,孩子把碗摔碎了,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在故意搞破坏,自然会生气;如果家长认为孩子是想帮妈妈的忙,只是因为力气不足没拿稳,那么,家长就会心平气和了。当场合不适合发泄情绪时,家长可以深呼吸,喝口水,舌头转一转,帮助自己把注意力聚焦在问题解决上。

第三,要和孩子有界限。美国有一个经典的实验故事:经过训练,一个大白鼠学会通过扳动开关来获取食物。实验员把大白鼠放进有一群小白鼠的房间里。小白鼠们非常饿,当大白鼠从容地扳动开关让食物流出来时,它们欢欣雀跃,非常崇拜大白鼠。一段时间后,实验员将开关的位置调高到大白鼠永远够不到的位置。第一天,大白鼠没能扳动开关,小白鼠们努力地讨好大白鼠,为它挠痒痒;第二天,大白鼠没能扳动开关,小白鼠们开始焦虑不安;第三天、第四天过去了,最后愤怒的小白鼠们把大白鼠咬死了。

第4篇:家长的情绪管理范文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计划实施如下工作:

一、将稳定幼儿情绪作为工作重点。

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入园前还生活在熟悉温暖的家庭中,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而到幼儿园后,而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及素不相识的保教人员,一切都难以接受,幼儿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惶恐、不安,害怕,甚至由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稍不如意就会发脾气,哇哇大哭,所以我们将怎样才能使刚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作为新生入园工作的重点,争取尽快使幼儿适应新环境,稳定情绪。可采取:

1、用新颖的玩具、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幼儿。

2、对哭闹不休,家长难以放下的幼儿,老师将幼儿抱下来,用亲切的态度对他进行安慰,或多搂搂、哄一哄,看有趣的动画等方式来淡化幼儿对家人的依恋,和焦虑情绪。

3、尽快熟悉幼儿姓名,可亲切称呼其乳名。让幼儿感到老师像妈妈一样亲近。逐渐将依恋情绪转移为对老师的亲近。

二、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接待家长时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对所带物品仔细认真交接,幼儿入园时,一般每个家长都对幼儿在家的情况作一些交待,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耐心热情,根据不同幼儿的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对家长的嘱托,要认真听取;对有病幼儿带来的药物,要标记幼儿的姓名、药名、服药时间和服药量,按时给幼儿服用。经常与家长沟通,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尊重家长对我班保教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同步教育,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幼儿离园时,根据需要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对暂时不能回家的幼儿个别照顾、妥善安排,适当组织活动,消除幼儿因等待家长而产生的焦虑不安情绪。

另外,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还将通过家访、书面联系、电话联系等,共同沟通孩子的进步与不足,使家长了解,家园的工作目标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促进孩子的进步。宽容、理解、真诚、将沟通作为处理家长工作的基本方针。家园有一个共同的纽带——孩子。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认识,这样可以让我们与家长的合作变得轻松而愉快。家长们也会由此而放心送下孩子就离开的。

三、细心照顾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1、孩子大多数是孩子都是老人带大的,并且由老人负责接送,隔辈抚养的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相当之差,依赖性较强,入园情绪很不稳定,照顾年龄小的幼儿入厕,新入园的幼儿,因环境的改变,大、小便可能会出现异常。老师会有足够的耐心,主动接近幼儿,帮助、教会幼儿穿脱衣裤,协助其入厕,消除其恐惧感,让幼儿尽早适应幼儿园生活,教幼儿掌握正确大小便的姿势,和家长配合,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

2、教会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新入园的幼儿,在家大部分是家长喂饭,有的还养成了边吃边玩的习惯,我们要逐步教会幼儿正确使用餐具,观察幼儿进餐情况,及时处理幼儿进餐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观察初步掌握每个幼儿的饭量大小,在以后的进餐中做到心中有数,对不愿进餐的幼儿要进行检查询问,调查其原因并给予解决,注意纠正有不良习惯,培养幼儿文明进餐的习惯。家园共育,使幼儿健康成长组织管理幼儿的一日生活是不平凡而琐碎的,然而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正是通过这些平凡琐碎的活动环节进行的。因此,我们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家长配合,在对幼儿进行保育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教育,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

3、建立合理的常规,保证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运用常规对幼儿日常生活环节进行组织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也是我多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

在日常工作中运用常规管理幼儿生活时注意:

a)、悉心照料幼儿生活,必须与积极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相结。

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水平,对其生活给予悉心照料是完全必要的,但悉心照料绝不等于包办代替,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我会指导并鼓励幼儿自己去完成,发现幼儿有困难,应耐心地结合示范、讲解等方法让幼儿学会。只有这样,保教结合,做到养中有教、较重有养、教养并重。才能逐步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第5篇:家长的情绪管理范文

关键词:班级性格;班级情绪;班级情感

虽然我没有当过班主任,但当了将近两年的跟班也有所了解,一个班级它其实就是一个人,有它的性格、情绪、情感,我将它称之为班级性格、班级情绪、班级情感。

1、班级性格管理

简单的说,它就是组成班级学生性格的总和;具体的说,他包括一、自信心,只有当一个班级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迎接各种挑战时,他才有可能战胜它。要善于尽早发现学生的天资和才能,有意识引导、鼓励学生对成功抱有信心;二、热情,有些班级的学生对做任何事情充满热情,甚至包括扫地搬东西的小事情都积极参与,但有些班级学生对班级事务冷淡,学习也缺乏热情;三、进取心和好强心,学生对学生共同进步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的班风和学风;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好强,不希望落在别人的后面;四、希望,这种特性能使学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敢于迎接挑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充满希望,教师本身就应该是一位乐观主义的培养者,悲观、失望和忧郁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经常教育学生遇到失败并不可怕,要敢于笑对生活。

2、班级情绪管理

情绪是指个体对于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是否符合个体认知时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映,班级情绪种类有:乐观进取的积极情绪、自暴自弃的放纵情绪、学习受挫的厌学情绪,压力过大紧张过度的焦虑情绪,我行我素的叛逆情绪等。

就以厌学情绪为例

一.产生厌学情绪心理的原因

(1)有些同学由于学习失败,学习成绩跟不上,受到来至老师、家长的批评训斥和同学的压力和鄙视,会产生消极情绪体验,这种消极情绪不断积累,会严重妨碍学习,导学无动力,把学习视为一种负担。有部分同学由于害怕学习,惟恐失败构成对自尊心的威胁,于是对学习产生过度焦虑,从而害怕、讨厌学习。

(2)有的学生在家中因受到过分的宠爱,不能正确对待别人,有一种“我即中心”的优越感,自私自利,自以为是,对老师不尊敬,对同学不友好,甚至出口骂人,出手打人,因而,师生关系不融洽,同学关系紧张。有的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对自己估计过高,目中无人,在学习上大胆激烈有余而理智毅力不足,情绪波动极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产生了厌学心理。

(3)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还以为是为父母而学。当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了大钱的人时,他们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甚至厌学。

(4)学业负担过重,产生逆反心理。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老师家长拼命给学生施加压力和学习任务,以致学生完全不能承受,他们很反感老师和家长这样“无理”地对待自已,于是越来越对学习感到厌倦。

二、厌学心理的辅导方法

(1)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实现角色转换。这可与学生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众多事实表明,有特长的学生,他的学习一般也不错,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加他们的成功体验,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渐承担其学习任务。在此期间可适当地运用奖励与惩罚。

(2)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厌学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同时要给他们树立一些成功的榜样,因为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3)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因此,老师和家长,尤其是家长及时想办法,辅导学生的学习,工作忙和有条件的可请家教,只有学生学习提高了,才会使他们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4)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函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个性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就会产生。因此,对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同学,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三、班级情感管理

班级情感管理就是老师以真挚的感情来增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与思想沟通,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最终形成和谐融洽的教与学气氛管理方式,情感管理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正向情感,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通过师生之间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来实现有效的班级管理.班级情感管理的途径:

(1)帮助学生挖掘天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的无限潜力,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确切的认识到自己内在的潜质,给学生提供发展长处的机会,并做到及时的指导,使学生更容易得到发展。

(2)营造利于增进学生之间感情的学习环境。班级环境和舆论氛围对班级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舆论氛围有助于班级团结,班级环境是基于舆论氛围之上的集体意识的状态,没有好的班级环境就难以打造优秀的班级文化,这样班级内部学生之间的感情也将出现问题,学生感情出现问题班级的团结度必将打折扣,班主任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努力,共同进步。超级秘书网

(3)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倾听是一种很好的修养表现,倾听是尊重学生的体现,在倾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学生的真切感受。班主任如果善于把握倾听技巧,掌握正确的倾听方法,学生会最大限度的将其心灵外化,便可最大限度获取信息。

(4)对学生的成绩和成功表示祝贺。鼓励和表扬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学生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和表扬,并尽可能的在公众场合鼓励和表扬,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及时的表示祝贺,这正是他所期待的,收获祝福的人的心理感受总是幸福的,生活总是美好的。

每个老师的工作都很忙,零星琐碎,但如果抓住班级管理的规律,找准班务管理的切入点,上课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班级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方面需要班主任和跟班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另一方面还要有极强的耐心,持久的毅力去打造一个班。

参考文献:

第6篇:家长的情绪管理范文

【关键词】重症监护;心理问题;护理干预

由于儿童表达能力不及成人,为重症监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加上目前儿童多为独生子女,若住进重症监护病房,家长必然会产生焦虑情绪,心理情绪容易随着孩子病情的变化而改变。就目前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变化来看,心理方面的辅导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趋势,对患者病情的稳定与优化也起到一定作用。本文基于这一现象,对我院患者及家长展开对比研究,旨在发现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提升临床治疗有效性。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患儿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重症儿童共88人,这些儿童年龄最大13岁,最小2岁。男性儿童52人,占总人数59.1%;女性儿童36人,占总人数40.9%。

1.1.2家长资料每位患儿只选取一名长期看守家长进行研究,家长共88人,男性32人,占总人数36.4%;女性56人,占总人数63.6%。这些家长最大年龄45岁,最小26岁;在文化长度方面,最高学历为硕士,最低初中毕业。所有患者及家长均为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一般方法将这88名患者及其家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对。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即一般护理,不注重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采取各项措施改善患儿及家长心理问题。在一段时间后,医院发放症状自评量表对患儿及家长心理状态展开调查评估。调查问卷全部收回并全部有效。具体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焦虑心理的护理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表现为反复高频率的向医护人员询问孩子病情,并且不安心治疗,希望能够提前出院等。对于这类患儿及家长,医护人员应加强病情讲解力度,让患儿及家长清楚了解所患病症的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方式。另外,还可以通过与外界沟通来消除焦虑心理,让家长了解医院的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患儿带到其它病房与同龄人多沟通。家长应将自己焦虑感的产生原因及时向医护人员表明,将焦虑表达出来是缓解的最有效方式。

1.2.2敌对心理的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环境不断挑剔,并且与其它医院硬件设施做出对比,严重时会要求更换主治医师以及情绪躁动。对于这类情况,医护人员应从自身行为上不断优化,树立健康良好的医护形象。面对家长的敌对情绪,医护人员应保持理解态度,不能影响到自身护理行为。要加强与患儿及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让患儿主动配合治疗。若硬件设施不及其它医院,可以通过高效的诊断与护理来弥补。

1.2.3恐惧心理的护理表现为情绪悲观,严重时会躲避检查治疗。这一行为会严重影响到患儿病情的稳定与康复。这种情况最有效的缓解方式就是如实告知家长治疗方案,并让家长做好相关心理准备。对于预后较差患儿,应多给予鼓励,并告知家长现代化医疗水平在此方面的成功案例,对恐惧心理起到宽慰作用。预后较好的患儿可以加大鼓励力度,让患儿及家长看倒痊愈的希望。

1.2.4敏感心理的护理常表现为行为上的小心翼翼与自责,多发生在家长身上,认为是自己照顾不当造成孩子受伤。心理上存在严重内疚感,对于孩子不合理要求也会尽量满足。对于这类家长,应及时指出行为上的不恰当方面,告知家长患儿需要在温度、饮食等方面注意事项,避免家长因自责与溺爱随意满足患儿要求造成护理的不良影响。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对比不难发现,观察组患者及家长在各项心理因子的测评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在自评量表中,得分越高代表此症状越明显,具体评估分数,见表1。

3讨论

目前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一旦生病甚至住进重症监护病房,家长所表现出的通常是焦虑、敌对、恐惧与敏感。在这种情况下,对病情的描述往往会呈现出夸张现象,不利于医护人员了解患儿病情。同时,家长的紧张情绪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患儿情绪,严重时会让患儿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病情的缓解。

综上所述,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及家长而言,心理护理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其紧张情绪,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家长在自我行为护理方面也能够得到更好帮助。本次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在心理素质的提升方面效果显著,对临床治疗的干预优化效果较强,让患儿及其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并积极治疗,使护理方案得以顺利实施。另外,心理护理在医患关系的构建方面效果明显,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许艳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及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J].全科护理,2013(08):728-729.

[2]刘东梅,殷秀.层级式责任制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03):361-363.

[3]李树军,赵丽,姚金华,等.儿科重症监护室内患儿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中国实用医药,2013(14):73-75.

[4]彭剑雄.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家长焦虑心理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07):13-14.

第7篇:家长的情绪管理范文

关键词:智障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智障学生和普通学生一样,他们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回归家庭、需要走向社会,而智障学生本身的年龄、心理、智力、语言、情绪、行为等特点,给他们与人沟通交流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障碍,但是,我们还是要着眼于智障学生的未来生活,培养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智障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背景调查与分析

在原本背诵古诗的午检时间,六年级教室的气氛并不好,教师看起来有些恼怒,学生有的深深地低着头,有的委屈地抹着眼泪,还有的怒气冲冲地指着其他同学……这样的场面在培智学校里应该是常见的,大部分是因为智障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出现问题,有的是没能管理好自己的行为,有的是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

借此,我通过调查发现,智障学生随着年龄、智商的变化和障碍类型的不同,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有迹可循的,例如,年龄越大的智障学生,他们的自我控制力较强,但是由于正值青春期,他们极端、偏激的情绪也就越多;对于障碍类型复杂的智障学生,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更是各不相同,脑瘫学生的智力水平较高,他们有一定时间观念,自尊心极强,唐氏综合症的学生注重自我形象,性格热情,但比较固执……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智障学生,我们都应该对他们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智障学生融入社会的目标。

二、培养智障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意义

如果把人比作船的话,自我管理就是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自我管理决定了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对于智障学生而言,他们也需要自我管理,因为这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

1.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是高级情感发展的必经之路。

智障学生在生理发展和情感发展方面,和普通学生有共同性,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情感内容不断丰富、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加强、情感的稳定性不断提高,到了高年级,学生的高级情感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历的丰富,不断发展,因此,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也渴望听到别人赞赏自己各方面能力。如此说来,培养智障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必要的。

2.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满足学生被接纳、被尊重的需要。

智障学生和普通的中小学生一样,他们需要在群体生活中获得被接纳、被尊重的满足,由于他们“和别人不太一样”、“有怪癖”、“看起来害怕”等,一般情况下,很难得到他人的接纳和尊重。自我管理有助于发展智障学生的情绪、语言、意志力等方面,这会使他们看起来和普通中小学生一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从而满足自己被接纳、被尊重的需要。

3.自我管理能力能帮助智障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智障学生在情感控制方面的能力较差,他们的情绪、情感往往受机体的生理需要所支配,难以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来调节或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培养智障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三、培养智障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在培养智障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时,好的方法可以给学生带来快乐的享受,可以给学生带来成长的空间,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前进的动力。

1.强化智障学生的主体性

作为培智学校的教师要对智障学生充满信任,弱化他们的不足,强化他们的优点,放手让学生动手去做,使他们成为自己的主人。在班级生活、住宿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做“懒人”,这不仅能“逼出”学生潜在的主动性,更能激发他们管理自我的能力。

2.给予智障学生管理自我的机会

在班级管理、住宿管理中,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通过轮流的方式,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这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特长,展示自身的魅力,还能为他们提供帮助别人、约束自己的机会。

3.尊重学生特点,引导学生行为

智障学生的认知能力、情绪特点决定他们在说话做事的时候,容易出现冲动、易受暗示、固执等现象,作为教师要时刻充当引导者,通过教导艺术帮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行为,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勒令禁止或是一味顺从。

四、培养智障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具体措施

智障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抽象的,若想真正的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要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入手,从他们生活的各个环节入手,在特定的情境中做合适的事情,就能将智障学生是否具备自我管理能力量化。

(一)在班级中,分阶段培养智障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低年级智障学生刚刚开始校园生活,在脱离父母的随时随地的照顾后,他们需要学习聆听教师的指令、按要求进行自我服务,如:整齐摆放学习用具、听到铃声回教室、课堂坐姿、学习习惯等。根据智障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图片任务卡提示低年级智障学生,从而辅助他们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中年级智障学生已经形成班级秩序,知道何时何地该干什么,那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体、能力等状况,将班级中的简单任务进行分工,例如:擦黑板、扫地、墩地、摆桌椅等,并通过展板“我知道”,提示每个学生所负责的任务,以此激发中年级智障学生服务自己、服务他人的服务意识,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大部分高年级智障学生服务自己、服务他人的能力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学生服务班级的能力,例如,按要求收发作业本、监督班级秩序、做教师的小助手等。任务驱动下,智障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二)在住宿中,培养智障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1.自理能力是提高智障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

尽管能够住宿的学生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教师仍然要以此为常规目标,对智障学生的自理能力进行不断的巩固和逐步的提高。刚刚住宿的学生,教师应该灌输自理的重要性,注重基本自理能力的巩固培养,例如,穿衣服、叠被、洗漱、洗衣等;对于已经有几年住宿经历的学生,教师应该对其进行自我选择能力的培养,例如,搭配穿衣、洗大件衣物、整理房间等方面。只有反复巩固学生的自理能力,提升自理意识,才能向更加高级的自我管理能力迈进。

2.适应生活的能力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最终目标。

智障学生既是普通人群的一部分,又是有特殊困难的群体,但无论如何,智障学生是社会人,他们要走入社会,去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如此说来,在学校的住宿生活中,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在住宿生活中,他们要养成适应各种生活的能力,例如,衣食住行的合理安排、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等,都能有效地锻炼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

3.自我形象管理是提高智障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部分。

智障学生由于受到智力、语言、行为等障碍的影响,他们在外显的穿衣、表达诸多方面均存在着不同于他人的表现,因此,教师应该利用住宿生活,引导学生注重自己的形象,为将来顺利地走入社会生活做准备,例如,穿衣颜色的搭配、衣服款式的搭配、整理发型、语言和情绪的控制等,都可以有效地提醒智障学生管理自己的形象。

为了避免让智障学生感觉到住宿生活的枯燥,教师可以根据要培养的内容,开展竞赛、评比、展示等活动,一来可以增加学生住宿生活的趣味性,二来可以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逐步形成。

(三)在家庭中,培养智障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家庭是智障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场所,作为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使他们在家庭中有归属感,在家庭中寻找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推动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1.家长转变观念,和学校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智障学生的家长大多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行”,表示学生走出校园后,只能在家看电视、玩,无法减轻家庭负担。针对家长的认识,学校通过开家长动员会、教师和家长建立联系机制等方式,转变家长观念,从身边小事做起,物体的摆放、生活习惯的养成、时间的管理,与学校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多种方法引导家长。

在争取到家长的支持后,教师不能对家长“放任不理”,要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给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是要多给孩子时间,不要因为他们干的慢、干的不完美而剥夺他们做事情的机会;二是要多做“懒人”,让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促使孩子多思考,“享受”孩子带来的服务,使他们有自豪感;三是要多鼓励少批评,关注孩子的优点,进行“赏识教育”,做一名聪明的家长,让孩子越来越好,自我管理的意识越来越强。

3.给智障学生独立的空间,促进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时间和空间是保障智障学生在家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必要条件。家长要相信孩子,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独立的空间,敢于让学生尝试、实践,只有在反复尝试、不断犯错、不断纠正中,智障学生才会真正的在家庭中实现自我管理。

4.多元展示平台,激发学生动力,鼓舞家长士气。

智障学生特别注重周围人带给他们的反馈,一句表扬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给他们带来成长的动力,家长在做了诸多努力后,同样希望得到孩子的反馈、教师的肯定、同伴之间的鼓励。

我们结合“六一”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管理能力的平台,低年级学生能按指令安静的观看表演,中高年级学生在此基础上,能协助老师搬道具、设场景以及参与演出;结合“家长半日活动”,展示学生的在校生活,为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引导;结合家访活动,深入每个学生的家庭,对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指导;结合期末家长会,邀请每个学生家长谈一谈自己在家庭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

当家长与学校、教师、其他家长之间有了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后,每个学生的家长就有了依靠,当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中遇到难题的时候,平台就产生了效应,为家长解决了不少后顾之忧,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辅助作用。

(四)在社会实践中,培养智障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智障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群体,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参与着社会中的活动,因此,在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是直接奏效的。

在社会大课堂活动中,教师对每个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例如,高年级学生照顾低年级学生、走出校门与人交往的文明礼仪、参与活动的规则意识、乘车安全等,都在提醒学生注意个人形象,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走进超市、银行、医院、残联等公共场所,并为学生树立自我管理的榜样,例如,教师示范讲解在公共场合排队的规则,以及在购物、看病、取钱等活动中和工作人员使用文明用语进行沟通。正是在模范、互相提醒中,智障学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在寒暑假中,教师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外出,并通过微信给教师发学生外出游玩的照片,在不断的坚持中,家长越来越喜欢带孩子外出,不再觉得带出去“丢人”,家长之间也在竞争,谁带孩子出去的机会多,这样良好的竞争在班级中悄悄的进行着,而这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智障学生,他们在每次外出的时候,都收获了快乐,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

五、研究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智障学生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对于智障学生来说,他们得到的越来越多,但是智障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群体,他们不应该只是从社会中索取,还应该为社会做些贡献。这时,我们就会对智障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智障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迫在眉睫的,在自我形象的管理、时间概念的管理、情绪的管理、自我行为的管理、学习的管理等多方面都应该着重加强。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认清形式,无论低、中、高年级,都应该时刻牢记对不同学段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这才能使我们的智障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第8篇:家长的情绪管理范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医学知识不断普及,不断社会化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人们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不断增高,在儿童医院工作旺季时,经常出现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护士超负荷的工作,而个人素质又参差不齐,这样极易触发各种各样的矛盾。面对独生子女家长们过分溺爱的心理需求,我们护理人员只有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才能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1 优质文明服务,“请”字开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1 护士应服装整洁,着淡妆上岗,仪表端庄大方,给人以亲切、温和的感觉。护士的仪表、言行和举止,不仅体现自身的精神面貌,也影响着患儿及家长的情绪。

1.2 面带微笑,“请”字开口,语言文明,充分展现“白衣天使”的风采。主动介绍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本病区的环境及相关临检科室的位置;协助患儿家长选择医生和床位;介绍科室的主任、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宣传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从而减轻患儿及家长入院后的陌生感和紧张情绪。

1.3开展专业技术练兵和理论知识培训,加强责任心,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对血管不明显的年龄较小的患儿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应首先向家长解释清楚,乖哄鼓励患儿,以取得合作。对家长提出的质疑,应耐心解答,力争为患儿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尽量减轻患儿的痛苦,用娴熟的技术操作、温和的话语,给患儿及家长留下良好的印象,让他们感到护理人员确实已为其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2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优化护患关系

2.1加强护理心理学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防范护患纠纷。为患儿营造人性美,人情美的氛围。学会“心理上角色的互换方法”,转变服务意识,确保各种护理操作能顺利、迅速、高质量地完成。经常开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讲座,明确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与义务,增强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

2.2掌握护患沟通技巧,与患儿及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融恰护患关系。在护患相互沟通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决不能生冷硬顶推地对待患儿及家长。应做到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认真解答患儿家长的疑问,使患儿及家长心情舒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2.3每日提供住院费用明细清单,让家长明白每一项收费,做好收费的各项解释和查询工作。

2.4对年长患儿,依据其不同的情绪及心理变化而保护隐私权。

3 强化“以患儿为中心”的各项服务理念,发展护患关系

3.1 确保“以患儿为中心”的工作做到实处,真正做到“一切为了患儿,为了患儿的一切,为了一切患儿”。把与患儿及家长的护患关系看做是需要帮助的朋友关系,相互尊重,相互信赖。

第9篇:家长的情绪管理范文

〔关键词〕危机干预;案例分析;家庭教育;转介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8-0052-03

一、学生基本情况

1.基本资料

小斌(化名),男,12岁,现就读于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预备年级。中等身高,体型略胖,声音洪亮,不擅表达;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动力不足。

2.家庭背景

小斌从小由爷爷奶奶照顾,负责其所有的衣食住行。三年前,因爷爷奶奶身体的原因,才被接到父母身边抚养。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父母期望较高,但其实父母对小斌的关心、教育及管理很少。其父教育方式简单粗鲁,以打骂为主,而且打得比较狠。母亲对小斌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断断续续,不稳定,一般情况下附和父亲。所以,小斌不愿意与父母交流,有时会和父亲发生言语冲突,对父母态度很粗暴,有踹门、骂人等不良习惯。

二、危机爆发形式

开学初,因课上与学科老师发生激烈冲突,导致小斌情绪失控,并伴有过激行为。班主任老师将其带到会议室休整,与随后赶到的心理老师一起先安抚其情绪,期间他在行动上表现出自杀倾向,幸被老师及时制止并说服。

三、危机形成的原因分析

1.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对小斌的关心、教育缺乏持续性,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家庭成员间很少沟通。一方面,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其缺乏家庭温暖,缺乏对家长的情感信任,因此对家长诸多不满,产生抵触心理、不理解且失望,甚至不想修复家庭关系。另一方面,其父本身对人对事的想法偏激、行事暴躁,小斌从其父身上习得了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遇事已习惯以负性思维思考,行为表现过激。

2.学校方面

人际方面:一方面,因小学班主任对他们管理比较严格,语言有时比较尖锐,小斌非常排斥教学风格严厉的老师,对这一类型老师的言行十分敏感,有先入为主的思想,容易与之产生冲突。另一方面,自认为受同学欺负,会立刻反击,人际关系略显紧张。这种人际关系状态,使其缺少支持系统,敏感、焦躁。

学习方面:对学校没有恐惧,但是自觉有学业压力(自述压力来自父母)。有主动改变的意愿,但却又不肯努力去改进,所以考前容易紧张焦虑,成绩一直垫底,缺乏学习动力,因而陷入恶性循环,情绪焦虑烦躁、敏感易怒。

3.个人方面

小斌自尊心强、脾气急,渴望被关注、被平等对待;认为自己小时候太软弱,经常受人欺负,觉得自己凶一点的话就不会受欺负,习惯于自我保护;加之其对人对己两套标准、情绪管理经验缺乏、应对方式比较冲动、生活内容单一、社会支持系统匮乏,因此一旦有事情触动到他,就会有较大的情绪波动、逆反抵触、任性而为、爱发脾气,容易产生过激的行为,如:用很凶的眼神和表情看人、用手上拿着的笔去打人、用手狂抓桌垫或不停摔本子并用脚踩地等。有时是为了吓唬家长、老师和同学,以满足其心理需求。

四、危机干预过程

1.尽快安抚小斌的情绪,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与感受,从认知层面予以疏导,并让其尽情宣泄负面情绪。同时,鉴于小斌情绪较为激动,行为过激,所以始终保证其身边有老师陪伴,避免发生意外。

2.第一时间邀请其家长来校沟通,反馈小斌在校的“特殊”表现,并且告知家长:小斌目前心理压力已经非常大,并且萌生了自杀倾向,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不可掉以轻心等。同时,进一步了解其家庭情况,尤其是家庭教育方式与小斌在家的表现等,为之后的个案跟进做准备。通过与其父沟通,在征得其父同意的前提下,同时考虑到该生实际情况与家庭经济状况,由心理老师为其安排转介免费心理咨询(不影响其正常学习生活)。

3.心理老师为其转介社工中心。社工老师在与心理老师沟通了解小斌基本情况后,上门与其父母进行访谈。最后三方共同约定了为期三个月的心理咨询疗程,每周二中午与小斌在学校心理室进行一小时的个别辅导,每周与其父母电访或家访沟通。

4、班主任、心理老师、社工对该生情况全程跟进,及时沟通交流小斌近期表现与辅导建议,并保持与其家长的密切联系,提出改进家庭教育方式的建议。

(1)班主任把小斌每天在校的表现及时记录下来,每天关注他的情绪表现及认知动态。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肯定他,培养他积极的思考方式和阳光心态。在非班主任的课上,请个别学生及时反馈他的课堂表现。对于小斌的突发状况,班主任第一时间与心理老师、社工沟通,并及时处理好其情绪。

(2)心理老师与社工对该个案进行分析后,就近阶段辅导目标达成共识:小斌身上存在问题较多,包括情绪、学习、人际、自我认识、危机行为等多方面。目前需要重点处理的问题是:做好危机干预,尤其是做出不自伤、不自杀的承诺,在家人、老师和同伴中获得心理支持;学会情绪管理,理性对待应激事件,合理宣泄负面情绪,以积极的眼光看待生活;改进学习方法(考虑到其需求及家庭经济状况,由社工为其安排免费数学家教),提高学习成绩,希望能以此减轻其学习压力、恢复自信。

(3)家长积极采取行动。小斌的母亲对此事有了关注,表示会多关心他;其父说自己在教育方式上也有了转变,并给他请了家教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通过多次沟通,其父在家庭教育方式上确实改变较大,由原来的只关注其生活需求、教育方式较为粗暴,到现在能关注到其心理需求,与其心平气和交流,对其有更多包容和理解。该生也表示父子沟通比以前好,但是其对父母的期望仍未满足。

五、现状反馈

现在,当事人的情绪基本稳定,无太大波动,自我情绪调节的能力更强了,“小火山”爆发的频率也明显降低了。与家人、老师、同学的相处更融洽,即使发生不快,也能尽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在其生日之际,他还主动感谢父亲为其准备生日宴(因其想与同学庆生,在与父母商议后,父母准备好食物和场地后离开);次日还亲自送蛋糕给老师、同学分享,制作QQ感恩卡送给父母和老师。

在心理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推荐下,小斌还加入了校合唱队,认真参与排练,活跃于校园内外的舞台上,与指导老师、队友们的关系也很融洽,一展所长的他也更加自信了。

六、危C处理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

(一)成功经验

1.危机事件发生后,班主任第一时间上报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学校能根据学生心理危机做出反应,迅速启动危机干预程序。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及时将学生转移到安全地点监护,组织班主任、心理老师跟进,通知家长尽快到校。

2.积极寻求多方支持,共同做好危机干预。

(1)班主任老师对其在校学习生活全程关注,做好了学生在校表现和情绪起伏记录。对任课教师和本班学生进行温馨提示,为其营造良好的人际沟通氛围。

(2)学校心理老师立刻介入,通过与当事人本人沟通,并安排老师全程陪伴,避免其发生过激行为发生;运用倾听、同感、探究等技术,协助当事人表达实情、舒缓情绪,学习和掌握新技能,寻求突破与改变。随后,通过与班主任、家长的进一步交流,了解学生基本信息,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家庭状况,在听取学生本人和家长意愿后,为其进行转介专业社工。然后,与班主任老师一起完善该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记录,上报学校领导。

(3)社工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为其家庭教育提供技术指导与社区支持,成为家校沟通的纽带,进一步巩固其心理支持系统。

(4)心理老师、社工和班主任三方加强合作,对该生情况全程跟进并定期展开心理咨询,及时沟通交流该生近期表现与辅导建议,并注重细微之处,对其点滴进步都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在积极的心理体验中建立理性的认知;保持与其家长的密切联系,提出改进家庭教育方式的建议。同时,提醒该生所在班级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该生多些宽容、鼓励,注意教育方式;强调同伴支持,鼓励班级心理委员及时反馈他的课堂表现,尤其是对于该生的突发状况,第一时间与班主任或心理老师沟通,以便及时处理好该生情绪;对该班进行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与情绪管理辅导。

3.当事人与其父母都有意愿改变,愿意接受专业支持,为此次心理咨询的关系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事人的父母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在努力调整,由原来的只关注其生活需求、教育方式较为粗暴,到现在能关注到其心理需求、与其心平气和地交流、对其有更多包容和理解。

(二)改进建议

1.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宣传与落实的力度,明确三级预防流程及相关人员职责。

2.重视学科教师对学生危机预防的意识,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和个性差异。通过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减轻教师自身的心理负担,增强对学生心理危机的辨识,提高心理危机预防的意识。

3.加强对特殊学生的关注度,有效建立特殊学生心理档案,积极指导班主任、心理委员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对有危机倾向的学生及时上报学校心理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