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范文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

第1篇: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范文

关键词:地质地貌;自然资源;旅游;规划设计;可持续

21世纪来,现代旅游业的日益兴盛,极大满足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层面地需求,且呈多样化发展趋势,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产业。作为现代文明社会标志之一的旅游,也已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尽管如此,就我国当前旅游情况来看,我国旅游学术研究远远滞后于实践发展,尤其是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做得更是不够,即使有些地方注意到旅游对当地经济效益的提升大有好处,但由于对旅游资源开发过程的不科学、不规范,极大影响了旅游业以及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内涵与特征

(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内涵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又称地文旅游资源,它包含地质遗迹、地质体以及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一种。这种旅游资源就有较强的观赏价值、造景功能和人文特点,该特点能有效被旅游所利用[1],进而能带来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

(二)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特征

相对于其他自然资源而言,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不可再生性。这类资源不可复制,不可再生,如果被破坏掉就不能还原到原来的面貌和状态。第二是恒定性。该特点首先表现在时间恒定性,亦即在长时间内我们肉眼很难发现其有显著的形态变化;其次是表现在地域恒定性,这是一种相对于其他资源(园林树种的移栽、鸟类的迁徙等)的说法是恒定的。第三科研的典型性。由于该类资源是天然形成的,在科学研究方面,是不可或缺的珍贵素材。它所具备的典型性特征是其他自然资源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第四是专业性。由于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独特的特质,必定会吸引大量的参观者、学习者来举办相关专业旅游活动。第五是层次多、类型多。层次多是说该资源有不同的尺度或级别;类型多是指这些资源并不完全是鼓励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难以完全分开。

二、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

当前,我国现存的基本地质地貌类型有:平原、丘陵、高原、盆地以及山地等。相关地貌景观也比较多,如花岗岩地貌景观、荒漠地貌景观、峡谷地貌景观、冰川地貌景观以及岩溶地貌景观以及海岸地貌景观等等。

三、地质地貌对旅游规划设计的影响

地质地貌对旅游规划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地质地貌对旅游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是一宽泛的概念,地质地貌属其一范畴。就上文所述,地质地貌也有多种种类和类型,因而,自然环境在特定条件下也会受到不同地质地貌的影响。被影响后的自然环境又可以被开发利用,进而形成新的旅游环境。例如,滨水环境为发展滨海、滨河旅游提供广阔的空间。所以,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做到因地制宜,使规划设计与环境及其影响因子相协调。而对于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而言,我们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充分运用原有地貌特征,做到生态规划,合理布局。当然,有时地质地貌也会对旅游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的发生,都会影响到旅游相关活动的开展。

二是自然景观存在离不开地质地貌:从园林的角度讲,园林地貌是园林的骨架;同理,一个自然风景区的骨架就是地质地貌;因此,在旅游规划设计中,我们要善于、巧于利用。例如:广西桂林风景区,典型的岩溶峰林地貌,奠定了桂林山水溶洞奇观的基础,再加上漓江碧水在石山群峰间的回环映衬[1],才使整个景区显得秀丽无比。

三是地质地貌可单独成景:自然环境中的地质地貌要素千奇百怪,会呈现出多种特殊的特征,因此,很容易吸引人们观光驻足。这些地质地貌景观,有时就可以单独构成一个主景供游人赏析。例如:云南路南的石林、周口店猿人遗址、西岳华山、沙丘景观、自贡市的恐龙博物馆、黄土景观等等[2],这些地方的地质地貌都可以单独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前往游玩、观赏。

四是地质地貌的“配角美”:有些景区的地质地貌本身不具备单独作为主景的特质,但通过其与其他造园要素的和谐搭配,也能形成很好的风景。如:杭州西湖风景区的“西湖十景”的确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是由于西湖周围的山地绝佳的配景作用才可以起到如此好造景效果。

此外,地质地貌旅游资源,它作为一个客体,能使主体(游人)感知其造景的寓意和内涵,并受到情境熏陶和教育。

四、结语

总之,地质地貌资源对我国旅游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开发利用中,我们要依据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分析地质地貌特征,深刻理解、把握地质地貌和旅游规划设计的关系,做到生态规划、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伯勋.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第2篇: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范文

关键词:湿地旅游;产品开发;评价体系

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是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湿地生态旅游的基础。黑龙江省属湿地大省,现有乌裕尔河沼泽、三江平原沼泽、松阿察河三大湿地,总面积为523.4万hm2,占全国湿地面积的9.23 %,黑龙江省湿地分布的特点是区域分布不均,区域差异明显。由于湿地丰富的综合功能,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给湿地旅游目的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对湿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原生态”开发,已经成为黑龙江旅游界和环保界的研究热点。

一、 黑龙江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湿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度较低

根据旅游产品资源的特色原则,只有与众不同才能吸引游客的目光,满足游客的好奇心理,提高游客的忠诚度。因此,如何发挥黑龙江省湿地旅游资源优势进行湿地旅游产品的开发,特色性是考虑的因素之一。

(二)旅游资源产品项目单一

黑龙江的湿地旅游活动还只停留在观光游览等表面层次上,忽略了对景区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等更深层次旅游产品的开发。

(三)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不够丰富

黑龙江在开发湿地旅游资源过程中,对于认识湿地的生物特性,环境保护的意识没有深层次挖掘,在湿地文化中对湿地所在旅游目的地的理解不够。

(四)对湿地生态环境价值认识不深

提高对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在开发湿地旅游产品的同时,要加强对游客的环境保护教育。

三、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一)可持续开发原则

在湿地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保持湿地资源的原生态性,使湿地的生态功能不被破坏,就需要坚持可持续开发的原则。

(二)突出资源特色原则

资源特色是旅游资源产生和保持吸引力的关键,在黑龙江省湿地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尽可能突出黑龙江省各地区湿地旅游产品的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增加文化内涵,提高湿地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树立黑龙江省湿地旅游品牌形象。

(三)适度开发的原则

湿地旅游在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时,又要尽可能保持环境和文化的完整性,其开发规模应该控制在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内,使资源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一致。

四、 构建黑龙江湿地旅游资源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黑龙江省湿地旅游资源质量评价体系的根本目的旨在通过对指标的评价来了解游客对湿地旅游资源的满意程度,以找出差距和提出改进措施来更好地为游客服务。因此,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尽量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遵循全面性,层次性和可测性等原则。根据黑龙江湿地旅游资源特点,选取了以下6个指标作为黑龙江省湿地旅游资源质量分析的指标,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黑龙江湿地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指标关系图

通过对物流行业顾客满意度共性的分析,建立了3层指标体系:第1层为总体指标,第2层为结构指标,第三层为分析指标,分属于第2层各个结构指标,形成多层次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较全面地反映了黑龙江省湿地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同时指标数据的收集和计算机具有较大的便利性,具体指标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黑龙江湿地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黑龙江省湿地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指标 观赏价值U1 新奇度V1

自然度V2

体验参与度V3

舒适度V4

科教价值U2 科教的特殊性V5

科教的典型性V6

科教的丰富性V7

科教的广泛性V8

历史价值U3 地方特色文化V9

历史民俗文化V10

资源价值U4 资源的规模度V12

资源的多样性V13

湿地生态环境价值U5 动植物种类V14

湿地退化率V15

湿地受威胁状况V16

旅游开发环境U6 交通条件V17

产业经济基础V18

基础设施条件V19

区位条件V20

五、结束语

第3篇: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范文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分类;反思;构建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069-02

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众旅游给各国带来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旅游这一代表人类时代潮流的旅游类型,给社会上热衷于旅游活动者和旅游从业者带来了拯救、保护自身健康和周围环境的厚望[1],备受各国民众的喜爱,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生态旅游的迅猛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完美统一,而且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充分认识到生态旅游资源不仅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而且是生态旅游发展的生命线,更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我国“五位一体”的社会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对生态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空间,生态旅游资源作为生态文明的组成部分,是时展必须面对的研究新课题。

一、生态旅游的产生

生态旅游的产生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它和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人类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环境保护运动的深入开展、传统大众旅游业的生态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态旅游(ecotourism)这一专业名词是1983年由贝洛斯・拉斯卡瑞(Ceballos―Lascurain.H)首次使用的。这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特别顾问在他1987年撰写的《生态旅游之未来》一文中明确提出生态旅游这一全新概念,随后引起全球广泛反响,各国都在自己的开发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着对生态旅游的理解。梳理世界各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历程后发现,生态旅游的产生模式主要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是指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因市场需求而主动发展生态旅游,如美国在1872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被动式是指部分经济欠发达国家迫于经济和环境的压力,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迫不得已发展生态旅游业,如20世纪初,殖民主义者的大型狩猎活动给肯尼亚的野生动物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从此肯尼亚政府开始发展生态旅游业。

二、文献综述

(一)生态旅游资源概念

1980 年加拿大学者Moulin・C.首次提出“生态性旅游资源”的概念。西方国家普遍认为生态旅游资源就是纯天然的“自然景观”,因此,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热带野生丛林、野生动物园、国家公园等纯自然区域。TIES(生态旅游学会)、WCU(世界保护联盟)、Cl(国际保护组织)、TNCO(自然保护管理委员会)、UIAES(旅游人类学委员会)等国外机构对生态旅游的研究相对比较深入。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学者开始关注生态旅游,虽然对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学术观点颇丰。一种观点认为生态旅游资源是可供人类开展生态旅游的区域,如刘继生(1997)、侯立军等;一种观点认为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具有原生态的景观,如张建萍(2001)、杨桂华等(2001);一种观点认为生态旅游资源就是一种资源,如卢云亭等(2001)、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13最新出版的《中国旅游大辞典》中的界定是“生态旅游资源是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由生物群体构成的总体景观以及个别珍稀品种和奇异的形态个体。”

(二)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由于对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资源等基本概念的界定尚未在国内外旅游学术界达成共识,因此,众多研究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研究背景以及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从资源的性质和成因进行分类。一种是将生态旅游资源分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如张建萍(2001)、程道品(2004)、裴洪淑等(2007)、于洪雁(2012);另一种分法是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如杨桂华(1999)、杨文凤等(2009)等。二是从资源性质及功能将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森林、草原、荒漠、湿地、冰雪地带等生态旅游资源,如袁兴中(1995)、卢云亭(2001)、袁书琪(2004)、卢宏升等(2004)。三是从市场需求导向划分。如:马乃喜(1997)将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观赏型、科学型、探险型、保健型、狩猎型、民俗型;袁书琪(2004)将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观光型、运动型、休闲型、度假型、科考型、探险型等。四是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角度将生态旅游资源分为心理、精神、健身、经济、政治几个方面。五是从旅游者的感知角度分为可视、可感觉两类,如何平(2002)、徐守斌(2010)。六是从旅游开发与经营视角划分。如王建军等(2006)将生态旅游资源划分为生态旅游景观资源、生态旅游环境资源。

(三)文献述评

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关于生态旅游资源概念的界定有120余种。这些概念存在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主体的界定、范畴的划分、学科视角的选择三个方面。基于不同的概念界定,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第一种按资源的性质和成因划分的分类方法应用最为广泛,但它套用的是中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常规分类法,其实质仍然是对旅游资源分类,没有体现“生态”的特点,因此并不科学。后几种方法是基于研究者的认知进行的微观分类,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应用不够广泛。综合运用多种分类标准进行多级分类是目前学术界的发展趋势,相对比较客观、系统。但是,梳理后不难发现:已有文献所提出的分类方法大多是从旅游学科的视角去认知和研究生态旅游资源的相关内容,但是,生态旅游是一门交叉学科,其具有厚重的学科内涵和个体特征,因此,现有分类方法不能体现出生态旅游资源的全部属性,没能诠释生态旅游资源的真谛,既不符合际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理论基础的实质,仍需探讨、改进、完善。

三、反思与构建

(一)反思

1.用什么样的学科视角去研究生态旅游资源呢?生态旅游不同于传统的大众旅游,它具有生态学与旅游学的双重属性,而且涉及地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环保学、资源学等众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相关内容,因此,单从旅游经济学或生态景观学的视角去研究这一全新概念、套用旅游资源分类方法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的研究路径既不可取、也不适用。无论是从何学科背景、任何研究目的出发,都应尊重生态旅游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至少要以生态学和旅游学的视角去研究生态旅游资源的相关问题。

2.为什么要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呢?明确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不仅是基础研究的前提,而且是实践活动的保障,更是进行科学划分的主导思想。科学分类生态旅游资源,一方面是为了识别生态旅游类型、确定生态资源价值、明确生态资源现状;另一方面是为进一步评估、保护、开发、传承奠定理论基础,以满足旅游者、决策者、经营者三方需求。因此,分类中不仅要包括景观、环境等可视要素,而且应适当考虑保护和开发的相关内容,尽量涵盖不同需求者的关注要素,以满足生态旅游开发和发展的各方要求,实现传承和可持续的发展。

3.生态旅游资源中是否应包含生态环境这一要素呢?伴随着生态旅游内涵的不断深化,人们对生态旅游资源的认识也越加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在生态旅游资源构成中,生态环境不再只作为旅游资源的背景,甚至成为生态旅游的主要吸引因素[2]。对于生态旅游而言,生态环境条件的优劣是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成败的关键因素[3]。因此,在我国,生态环境同人文资源一样,是生态旅游资源不可分割的内容,应作为生态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

(二)构建

为确保研究成果的适普性、可操作性,满足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笔者吸纳前人的研究成果,基于生态学和旅游学的研究基础,综合运用资源学、管理学的相关知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从生态旅游的全新视角去认识生态旅游资源,探索性地构建基于生态学-旅游学的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体系(见图)。

图 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体系

四、结语

生态旅游既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旅游形式,也是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指导理念。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首要条件和重要基础,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是生态旅游理论的基本内容。科学划分、合理评估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制定开发与保护规划的前提,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不容否认,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框架和方法,但是,生态旅游作为新兴的边缘学科,还不够成熟,比如: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资源等基础概念还未统一,现有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方案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这种缺憾不仅仅体现了旅游研究的不成熟性,也反映出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和方法论的滞后性。在不成熟的理论阶段,向成熟学科借用“概念”、“方法”和“理论”无可厚非,但应尊重客观现实和理论基础,抓住交叉学科的本质和特性。虽然现有研究成果不能满足迅猛发展的生态旅游实践活动,但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因此,要想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旅游的新视角去认识研究生态旅游资源的内涵,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去丰富生态旅游的研究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修正理论。

参考文献:

[1]卢云亭.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1996(3):106-112.

[2]王建军,李朝阳,田明中.生态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构建[J].地理研究,2006(5):507-516.

[3]邱云美.基于价值工程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9(12):2158-2168.

[4]王金伟,李丹,李勇,佟连军.生态旅游:概念、历史及开发模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2008(9):24-30.

第4篇: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范文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这决定了档案在特色旅游开发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又由于档案具有重要的文化属性,因此,正确认识档案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不断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可以丰富特色旅游的文化内涵,对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档案资源与元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

档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运行的物质基础。元谋县位于云南省中北部,金沙江下游支流龙川江河谷盆地内,是人类重要发祥地,以“元谋人”著称于世;流水侵蚀形成的独特“土林”风貌,让电影《无极》、《千里走单骑》、《舞乐传奇》等将其作为主要外景拍摄地,让元谋形象通过电影胶片名扬海内外;作为云南主要的彝族聚居区,彝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民族风情浓郁;金沙江龙街古渡口,至今仍保留着当年“巧渡金沙江”时留下的标语。元谋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以“元谋人”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1.档案资源是元谋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从“元谋人”、原生态彝族文化、红色旅游资源、土林影视拍摄基地到绿色农业和乡村生态文化等构成了元谋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其中元谋文化旅游资源的存在需要相关档案资源作为支撑,这些档案资源除以数字、图片等形式存在外,其余部分文化旅游资源需要的档案资源必须依靠开发者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收集、整理、保存元谋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之后转换成旅游开发所需形式提供利用。因此,在元谋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发展过程中,旅游工作部门、档案工作部门应加强合作,合力助推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利用,以便为元谋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元谋文化旅游资源呈现出的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必须以实体的档案资源作为保障。

如“元谋人”这一品牌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极大的吸引力,这是元谋旅游的无形档案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一大优势。1965年,在元谋发现的两枚人齿化石,被认定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和亚洲最早的人类齿化石,“元谋人”因此作为中华民族的开篇写进了历史教科书,“元谋人”正是因元谋而得名。2010年“元谋人”博物馆的新馆正式建成,分别展示人类起源图解、古人类和古生物化石、场景模拟等,陈列了“元谋人”复原头像和2颗复制的“元谋人”牙齿化石,以及在元谋发现的古猿、犀牛化石等,使元谋的历史档案在博物馆建设中得到开发利用,进一步丰富了元谋旅游资源的内涵和深度。

2.元谋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新要求

元谋地区存在大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民族艺术、民间文学、民族古籍、民族传统科学、文化遗产等档案资源,经过元谋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后,能建成独具特色、多种形式共存共享的元谋文化旅游资源,可以使旅游者实现对旅游文化的多层次、多角度享受。同时,对传统档案收集、整理、保存、利用提出了新要求,使当地旅游工作部门形成采集文化资源的长效机制。如元谋小凉山世代居住的彝族同胞,除了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原生态的“老虎笙舞”保留较为完好外,还是彝族民族风情和少数民族档案保存较为完好的地区之一。通过对当地少数民族档案的收集、利用、开发,形成了丰富的原生态彝族文化旅游资源。同样,以元谋龙街金沙江渡口为中心的红色旅游资源经过历史档案的开发同元谋其他旅游资源一样极富魅力,吸引着大批旅游者驻足游览。

3.元谋文化旅游资源为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

档案收集整理采用的是一种实体化、过程化和机构化的管理机制,其核心是拥有档案文件实体,并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及开发利用等业务[1]。传统的对档案的管理和服务局限在具体的、物化的资源范围和场所范围之中,发挥的利用效益有一定的局限性。档案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则把实体档案资源引入到实际旅游开发当中,以旅游宣传、导游词、宣传片拍摄、博物馆等多种形式建成档案资源共享的大集成系统,形成展示、宣传、查询、普及民族文化的权威平台。这种动态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的信息服务能力,为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整合发展元谋旅游业提供了更有效的服务。

因此,档案资源与文化旅游资源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没有丰富的档案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发展困难将会加大,同样,没有元谋文化旅游资源呈现的平台,档案资源的利用开发难以突破原有的工作局限,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档案服务。元谋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发展需要以档案资源为基础,而元谋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发展可为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机遇。

二、档案在发展元谋文化旅游中的作用

1.档案是文化旅游市场定位的依据

特色是旅游的生命。旅游市场是旅游经济活动的集中体现,是旅游产品生产、交换实现的条件,是促进旅游供求平衡的重要机制[2]。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的旅游需求不仅日益扩大,而且旅游需求的内容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变化。在这方面档案工作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为文化旅游市场的定位提供原始依据。因此,在全国各地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面对日益扩大和复杂多样的旅游市场,元谋可依据本地档案部门已保存的档案资料,加大对档案的编研力度,突出特色,挖掘内涵,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文化底蕴,加强与档案、文化、文物等部门的密切配合等,使元谋成为对国内外游客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2.档案是丰富文化旅游内涵的再生动力

旅游现象本来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受到文化时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人类的旅游活动又促进了文化的延伸,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应该看到旅游活动是十分复杂的,受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旅游活动有着种种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与交流,表现出的关系纷繁复杂。从普遍意义上说,文化是本质性的,旅游表现为现象。元谋素以人类遗址、土林景观、彝家风情等文化旅游资源蜚声中外。但随着旅游市场从团队旅游到散客、家庭旅游的变化,从观光旅游到度假、休闲、商务、会议和各种专项旅游发展,从周边客源市场拓展到中远程客源市场,从老年游客扩大到中年和青少年游客的一系列发展和变化,显然元谋现有的文化旅游内涵亟待进一步挖掘。要完成区域间的资源整合并让它们丰富文化旅游内涵,关键是尽量减少不同区域的旅游资源的生态重叠,也就是说不同地域要根据自身旅游资源开发状况和资源特点,对其文化旅游资源给予不同的定位,优势互补、互为依托,让它们能够满足游客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需求,减少它们间的竞争而加强合作,这也是大旅游原则的集中体现[3]。如分别以人类发祥地;古朴元谋;神奇土林;天然摄影棚;绿色元谋为其自身定位进行整合和丰富,对外呈现多元性的旅游产品,这样既能满足游客的不同偏好,又能弥补单一类型景点对旅游者的有限吸引力。又如,不同的景点可分别以“观景”、“娱乐”、“美食”、“购物”为定位,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需求,深层次丰富元谋文化旅游内涵。

3.旅游促进档案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第5篇: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范文

论文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了苏北旅游资源整合属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苏北旅游资源的整合策略,以期为苏北旅游业的一体化发展提供战略支持。苏北旅游业和同省的苏南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苏北旅游资源开发落后,特别是整合意识淡薄。

回顾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的竞争已经由景点竞争、城市竞争和线路竞争发展到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的联合竞争阶段,创新和联合已成为21世纪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两大主题。因此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突出特色,形成区域旅游发展合力,不仅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各地方共谋多赢的必然选择(王雯雯、郭寻、吴忠军,2006)。

经济发达、资源富集的苏南旅游业在“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协作区”合作模式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而苏北地区远在辐射区之外,尚未形成有效的区域旅游合作与组织形式(司绪华、马晓冬、范淑青,2007)。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区域旅游合作的一个“横截面”,是其核心实践形式,本文从旅游资源整合的角度探讨苏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路径,以期促进苏北旅游业的提档升级。苏北地区同属江淮平原,山水一体,地缘相近,旅游市场关联度较大。整合苏北旅游资源,可以展开新的资源配置和产品组合,实现苏北旅游资源优势品牌化、价值最大化和苏北旅游业的高效协作,最终提升苏北区域旅游业的整体优势和综合竞争力。

苏北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属性分析

(一)旅游形象的感知整体性

江苏是文化大省,凝聚了几千年的历史精髓,蕴涵了无数人的智慧结晶。一条大江把江苏划为苏南苏北两部分。历史上江苏省的形象具有分裂性,在大家的感知印象中,江苏被分成苏南和苏北两块区域,苏南是鱼米之乡、发达地区的代名词,而相反,苏北成为落后的标志。这只是人们意识上的误差。实际上,苏北经济相对于全国来讲,仍处于较高发展水平,但因此却促进了人们对苏北地区感知形象上的一致性与统一性。地理和经济的因素为苏北旅游形象的整体塑造奠定了先天的基础,成为苏北旅游整合发展的优势。苏北作为我国南北交界的区域,汲南北文化之精华,取长江淮河之灵秀,揽黄海东海之广阔,得富饶平原水乡之养育,形成独特的苏北文化,经过整合锻造,完全可以成为江苏乃至东部地区旅游的一支奇葩。

(二)旅游资源的内在关联性

苏北地区天然的联系紧密,地脉和文脉一致性较强,旅游资源本体存在明显的内在关联性。一是不同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天然的统一性。按照行政力量的划分,苏北各地分成若干区域,但自然旅游资源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不可分割。例如,地处盱眙、洪泽、泗洪等苏北三县的洪泽湖,以及连云港、盐城两城市涉及的漫长海岸线。二是不同地区旅游资源具有紧密的文化联系。例如,一个吴承恩依靠一部《西游记》就将淮安市与连云港市从西游记文化内涵上联系起来。刘邦、韩信君臣与西楚霸王项羽争霸的楚汉春秋更是把徐州、宿迁、淮安以及始皇东巡游点连云港紧密连在一起,韩国历史名人张保皋更是成为连云港、淮安、徐州三城市旅游资源的又一重要结合点。旅游资源的内在关联性要求遵循地理和文化规律,按照旅游资源的自身特点,打破行政区界,对苏北区域进行整体规划、整合发展。

(三)旅游资源的特色互补性

苏北五市是江苏省旅游资源的富集区,集中了两汉文化、山水海滨、生态湿地、珍稀动物、名人名泉和淮扬美食等品牌资源。徐州两汉文化与战争文化资源独特,人文景观居主置;淮安的名人文化与美食文化享誉盛名;连云港的海岸旅游资源类型齐全,以花果山和海滨旅游为特色,景观丰富;盐城拥有独特的海岸滩涂风光,发展生态旅游和海滨度假旅游前景广阔;宿迁湖泊资源丰富,也是全国著名的酒乡。由于苏北五市的旅游资源具有先天的差异性,因而无形中产生了很强的互补性,形成了区域旅游整合发展的基础。

苏北各类旅游资源错落分布,互为补充,既有本质上的共同性,又有区域内部的差异性。这是整个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良好基础,是区域内部旅游业竞争共存共同发展的优势所在。

苏北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策略

(一)塑造苏北旅游整体形象

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越来越趋向于根据当地的整体形象信息,而非分散的产品信息(王世金、白永平、石惠春,2007)。旅游形象是旅游者对某一旅游地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区域旅游形象是一个地域所有旅游产品的抽象概括,是开拓客源、吸引游客的重要环节之一。区域旅游整合要求根据区域旅游资源的总体特点和市场状况,立足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制定旅游业的发展方向,确定区域旅游的整体形象,树立品牌观念。

虽然苏北内各城市产生了一些旅游合作的举动,但苏北尚未形成合力,缺乏苏北整体旅游形象的确定。根据前面对苏北旅游资源的分析,本文认为苏北旅游形象体系可以设计为:一是国际形象:汉朝风,民族情。突出汉文化,融入民族情感,升华苏北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拓展苏北旅游的市场感知力和影响力。二是国内形象:楚汉故里,名人之乡。依托独特的楚汉文化,借助强势的名人效应,并融入以水为主题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使苏北地区在全国旅游市场中独树一帜。三是省内形象:绿色心脏,休闲天堂。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休闲资源,吸引省内乃至周边城市群的客源,塑造成为长三角的院。借助苏北的统一形象旅游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打造区域最具竞争力的主题系列产品,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苏北各市强强联手,共同打造苏北旅游黄金线路是适应目前旅游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依靠单一的旅游景点的单打独斗很难创造优势,只有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增强合力,实现旅游产业的多方共赢,促进苏北区域无障碍旅游格局的形成。

首先,本区域应充分发挥楚汉文化的形象优势,重点推荐“触摸中华历史,品味楚汉雄风”的精品线路,徐州的汉画像石、楚王墓、博物馆和宿迁的项王故里纪念馆、盐城北门汉代遗址、淮安的韩信祠和漂母祠、连云港的徐福祠、孔望山摩崖石刻等楚汉文化景观,使之成为苏北乃至江苏的一张王牌旅游线路。其次,积极整合名人遗迹、战争文化、山海景观、运河风情、明清小说等线路,扩大苏北的旅游产品内容,构建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最后,为兼顾本地游客或散客出游,本区还应推介以短线为主的多功能旅游线路,以促使苏北地区从以往的文化和自然观光型线路向复合型旅游线路转型,诸如开展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会议旅游、商务旅游等多种旅游线路的整合开发。另外,随着区域旅游联合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本区也应积极响应与周边地区旅游线路的联合开发,如楚汉文化旅游资源与山东的孔孟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

(三)依托核心资源且辐射带动

利用区域内或游线中价值较高或开发成熟的核心旅游资源,发挥其带动作用,挖掘和整合其辐射范围内的旅游资源,一方面服务于核心旅游资源,完善其旅游服务功能,强化产品吸引力,另一方面借力开发,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整体提升或旅游线路的充实。也可以将周边景区与核心景区直接打包开发,使之成为丰满、协调的整体(王欣等,2005)。

苏北旅游资源众多,不可能全面开发,要突出重点,并实施渐进型整合开发。应首先着眼于苏北区域四个部分的核心旅游资源,即西北部的徐州两汉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是指“汉代三绝”(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东北部的连云港花果山旅游资源,西南部的淮安系列旅游资源,东南部的盐城两大自然保护区即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和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旅游资源以其较高的价值度和较强的市场感知力完全可以成为苏北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切入点和引爆点,以此为据点,向周边辐射延伸,带动弱势旅游资源的开发,捆绑包装,形成苏北四个旅游资源整合开发高地,四面突进,交叉渗透,进而形成苏北旅游资源的网状开发格局。

参考文献:

1.段圣奎.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07

2.王雯雯,郭寻,吴忠军.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研究[J].东南亚纵横,2006(1)

3.司绪华,马晓冬,范淑青.试论苏北旅游长三角的构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5)

4.薛莹.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2)

5.吴必虎,宋治清.湖北省城旅游形象初探—新天下之中[J].人文地理,2000,15(5)

6.王世金,白永平,石惠春.河西走廊地带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思路[J].经济地理,2007,27(2)

第6篇: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范文

关键词:自然旅游资源;休闲度假旅游;旅顺口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078-04

自然旅游资源是大连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基本要素之一。在旅顺口区的旅游资源单体中,虽然自然旅游资源单体不如人文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但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总体品质相当高。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有着极大的开发价值和发展优势,可以成为旅顺口区旅游的招牌和原生动力。本文在对大连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类型、赋存、开发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对策,希望能对旅顺口区旅游发展实践能有所裨益。

一、自然旅游资源概述

(一)总体描述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介于黄海和渤海之间,陆域面积506.77平方千米(包括龙王塘街道80平方千米)。属受海洋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境地形是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峰为海拔465.6米的老铁山。海岸线长169.7千米,有岛屿礁砣13个。森林覆盖率为46.44%,是第三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11万人次,总收入6.2亿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自然旅游资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完成的大连旅游资源普查结论是:旅顺口区拥有自然旅游资源单体31个,优良级22个.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优于数量见长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类型与赋存状况

1、数量与品质

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单体总数量为209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占31个单体。

本表统计中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1可以看出,水域风光类资源数量最多,其次是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天象气候。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数量虽然不多。数量上在全区中不占优势,但在品质上优于全区和大连市。

2、空间分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单体在5个镇、7个街道(未含龙王塘街道)、1个开发区的分布情况见下页表2。

本表统计中未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2可知,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全部13镇、街道和开发区中,除3个单体为共有外,只在7个镇(街道、开发区)中有分布,分布不平衡。德胜、铁山两街道和双岛湾镇都是5个单体,北海镇是4个单体,主要集中在这4个镇(街道)。

二、主要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及开发潜力

在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中。其优良级(三级以上单体)景观资源主要有:

水域风光类:月亮湾浴场(五级单体)、老铁山温泉(五级单体)、黄渤海分界线(四级单体,评价时放人地文景观中,但从景观效果角度放人此类中)、老虎尾海滨(四级单体),北海大潮口海滨浴场、黄金山海水浴场、西湖山庄浴场和龙引泉均为三级单体。

地质地貌类:蛇岛和老铁山为四级单体,鸟岛和白玉山为三级单体。

生物景观类:蛇岛一老铁山自然保护区(五级单体)、老铁山鸟栈(四级单体)、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和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为三级单体。

天象气候景观类:旅顺口避暑地为四级单体。

可以看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特点和开发潜力:

一是数量不多,类型较全,品质较高。这便于综合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开发。

二是可供开发的海滨浴场资源丰富,这与旅顺口区三面环海有关,可以充分的开发。海滨浴场的旅游开发方向主要是休闲度假。

三是生物景观资源分布较集中。蛇岛上的黑眉腹蛇、老铁山“鸟栈”及鸟岛上的海鸥、渤海中的班海豹等景观特色鲜明,具有开发的潜力。基本上都分布在区内的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这一类景观资源可以开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和生态旅游等。

四是地质地貌景观具有一定品级和开发潜力。这类景观资源主要有蛇岛、鸟岛、老铁山、老虎尾、白玉山等。是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四个园区(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滨、旅顺口)之一。这类景观主要可以开发为观光旅游,但也可以同其他景观资源组合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

五是温泉和气候景观资源品级较高,可以进行休闲度假旅游和保健养生旅游开发。

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为度假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还可以同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组合开发。

三、开发对策

(一)贯彻落实、制定执行好政策

旅游政策被列为旅游核心竞争力之一。在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列第71位(全部124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竞争力仍不是很强,而在旅游政策一项评价中中国列第97位。这一方面说明旅游政策是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通过旅游政策来提升竞争力的余地非常大。旅顺口区如何培育自己旅游竞争力,这是值得政府、旅游企业、学术界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都需要有适应社会发展和旅游发展规律的相应政策与法律法规。要大力发展旅顺口区的旅游业,就必须在政策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省、市和旅顺区政府先后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一方面提出了许多扶持旅游业政策措施,保障旅游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制定了许多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规范也是为了保障。现实中一提到政策或法律法规就与优惠挂钩,而对规范重视的不够。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地方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保障,用好政策,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和执行。相关的规范与标准是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尤其旅顺口区拥有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更应该贯彻落实和执行好国家和地方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旅顺口区旅游网站上还看不到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给人宣传不到位之嫌。对于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尤其是《森林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件》等法律法规。

某项事业的发展有赖于良好政策的制定。好的政策会促进事业的健康良好的发展,落后的政策会对事业的发展起阻

碍作用。对已有的政策要进行清理,凡是对旅游发展能继续发挥其作用,不能继续发挥作用要坚决取消。考虑到旅顺口区即将迎来全面开放,应该及时从战略层面制定旅游强区政策,进一步刺激旅游业的发展以增加旅游业在旅顺口区旅游业中的贡献率,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使用政策,如地热资源的使用问题等。

(二)做好旅游的策划、规划与开发工作

策划、规划、开发、营销、管理等组成旅游发展链条的各个环节,在旅游发展中不但缺一不可,还要做的好,有特色,有创新,最后才能有发展。

1、旅游策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方面旅游业要引领旅游消费。另一方面,旅游业又要不断调整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在这种旅游需求动态变化的时代,要想能不断适应旅游者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仍停留在原来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和开发模式上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近年来.旅游策划这门技术性强、理论要求高的学科正在发展和完善。策划介入到旅游之中,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旅顺口区深度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必须重视策划工作,要舍得花钱请智引技,把旅顺口区的旅游大计用智慧和技术描绘出来。做好形象策划、项目策划、产品策划、营销策划等一系列策划工作。比如项目策划问题,旅顺口区缺乏具有旅顺口资源特点和高品质的旅游项目,这就需要大手笔、高水平的策划。等着开发商拿的项目是一种开发,但这究竟还是被动的,也有一些开发商在不断地找项目,我们把项目策划好了与开发商的对接或许更容易。如蛇岛开发策划、老铁山开发策划、地质公园开发策划、森林公园开发策划、气候资源开发策划等。

2、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旅游地的重视。关键是如何规划,又该如何根据规划去进行开发,实践中往往差距很大。旅顺口区已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规划《旅顺口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于2008年7月举行了初稿汇报会。这是一个关于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全面的规划,希望能尽快完成,以使旅顺口旅游业发展有个总的遵循。就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应做好具体的规划。主要包括《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开发规划》、《旅顺口区老铁山一蛇岛旅游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海滨观光游憩地开发规划》(或《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国家地质公园开发规划》,原则上应在《旅顺口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来规划。

3、旅游开发

对于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在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前题下进行,没有策划就是盲目开发,没有策划的规划也是缺乏内涵的空规划。山林草兽、石洞海泉、日出日落、月色气候……移步换景,处处是资源,步步是景观。要有全新的资源观、规划观和开发观,不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还要看到“全息的森林”。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这样五个子系统构成:气候予系统、海滨游憩子系统、森林生态子系统、地质地貌子系统和泉水地热子系统。具体见下图。

旅顺口区还有一些自然资源的价值和潜力虽然现在还没有表现出来,但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老铁山岬观黄海日出和渤海日落、大潮口湿地等。

通过前述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应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森林资源、蛇、鸟资源,以及海滨浴场和温泉资源。所以,未来旅顺口区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应在这几个资源上下功夫,而气候资源则是控制和影响着这些资源的面貌。

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做到:

(1)选准开发方向(定位)――休闲度假;

(2)要引智创意策划――不能走简单的山水观光开发之路,创意要新、项目要新;

(3)科学规划、加强保护;

(4)加强环境建设和市场管理――建设标准要高,管理要到位;

(5)树立精品意识――推出重量级、高质量的产品;

(6)加强营销――要了解竞争对手,进行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

(7)进行资源整合――区内自然旅游资源的整合,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整合(深度开发自然资源,提升人文资源,系统开发),与区外加强合作。

(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发建议

纵观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可总结为:青山、碧海、茂林、温泉、地貌。在此基础上,大力构筑森林生态、海滨休闲度假、温泉养生度假三大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1、充分开发海滨旅游资源,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

旅顺与大海相伴相依,应该发展亲海型休闲度假旅游,看海、玩海、吃海、闹海。旅顺口区拥有众多海滨浴场,但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在大连市众多海滨浴场中地位并不突出。旅顺口区旅游要发挥好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必须做好海滨浴场的文章。

海滨浴场的提升改造。按照《大连市夏季“3s”旅游示范单位评定暂行办法》的标准进行提升改造。主要包括海滨浴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保证海滨浴场的沙滩沙质、海水质量,同时,提高海滨浴场的服务质量,按照服务标准规范服务。

区分大众和高端海滨浴场。针对未来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区应坚持大众化,免费开放。同时,要对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进行细分,选取一定的区域或单独开辟建立高端海滨浴场。高端海滨浴场选址建议选择在月亮湾海滨浴场。

海洋体育休闲。海滨浴场不仅作为洗浴之地,在海上还可以发展海钓、游泳、帆船、帆板、摩托艇、冲浪、滑水、划船和水上飞机等运动;在沙滩可发展沙滩拔河、沙滩跳伞、沙滩排球等活动。

海洋美食休闲。旅顺沿海盛产鱼虾,蟹类和海珍品,用这些海产品制作出具有地方风味的海鲜佳肴,如烧海参、烤大虾、蒸鲍鱼、爆干贝、炒香螺、涮文蛤、扒鱼翅等。应根据不同消费层次游客开设高、中、低档海味餐馆,有条件的还可在高档餐厅席间辅以适当表演,介绍旅顺海鲜特色及传统趣闻。也可以建立美食街,形成观光、游览、水产购物、海鲜美食一条龙。

海洋民俗休闲。旅顺渔民在长期征服海洋、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渔家民俗风情,如起锚拉网吹号子、请海神等。可以举办“渔家乐”民俗体验游,让游人随船出海,开展垂钓和养殖等活动。还可以兴办海洋渔业展览馆,陈列各时期的渔船、渔具等实物模型,使游客全面了解渔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建立海滨旅游度假区

在旅顺口选取适当的地域,建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连市已拥有金石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金州区也正在开发金渤海岸旅游度假区,旅顺口区应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建立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这个旅游度假区选址可以考虑包括老铁山温泉、月亮湾海滨浴场、老铁山海岬等。目标高端,兼顾大众。在度假区内要选择适宜休闲度假的旅游项目,深挖温泉文化内涵,发展温泉养生度假旅游;建立高尔夫球场和海上游艇俱乐部;建立旅游度假酒店(村)和休闲度假主题公园;开拓探险、科考等专项旅游。

3、深挖森林文化内涵,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立足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将老铁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山森林公园开发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宗教文化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在大连乃至东北地区有市场影响力的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议在森林生态旅游内涵上多做文章。少上开发建设项目,做到森林资源旅游价值的最大发挥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最小影响。

第7篇: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范文

[关键词]旅游资源生态位;概念;选择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02―0049―05

生态学起源于生物学,但已经超越了生物学的范围。它不仅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更多的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是自然科学通向社会科学的桥梁。而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学科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现已逐步渗透和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目前,生态位理论主要是在企业发展理论研究和城市发展理论研究两个领域被重点关注和热点探讨。近年来有学者开始把生态位理论引入旅游学的研究领域,如祁新华等在研究生态位概念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生态位的概念,阐述了旅游生态位的原则和规律。邹仁爱等引人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阐述了旅游地生态位的竞争原理和演变规律,并对区域旅游在协调开发过程中应该采取的生态位策略进行了探讨。本文将以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借鉴生态学中生态位相关理论和方法,提出旅游资源生态位的概念,探索旅游资源生态位相关理论及其在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中的应用问题。

一、生态位与旅游资源生态位

(一)生态位的内涵

生态位(Niche)是一个既抽象又含义十分丰富的生态学名词。早在1894年密执安大学的斯居尔(streere)在解释鸟类物种分离而居于菲律宾各岛现象时就对“生态位”就很感兴趣,但未作任何解释。1917年,美国生态学家格里耶(J.Grinnel)第一次使用“生态位”(niche)一词,并把它定义为生物在群落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目前被认为比较科学而且广为接受的解释是普特曼(Putman)等提出的:生态位是指每个物种在群落中的时间、空间位置及其机理关系,或者说群落内一个物种与其他物种的相对位置。

生态位概念的发展是与生态位理论研究工作同步进行的。尽管近百年来生态位概念未能达成很好共识,但把生态位理论应用在竞争系数估计、极限相似性、资源划分、土地评价、群落稳定性讨论、城市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领域内已取得很好的成效。

生态位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态位态势理论及分析方法、生态势理论、生态位扩充与压缩理论、生态位适宜度分析方法、生态位重叠和竞争排斥理论。生态位理论和方法不仅广泛用于自然生态系统研究,而且对于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生态位理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启示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生态位的概念及其理论正日趋完善,已超越了生态学的范畴,渗透到了许多学科领域。在旅游学研究领域,应用生态位理论对指导旅游资源开发有几点重要启示:

第一,生态位理论强调趋异性进化。物种与其在同一区域相互争夺有限资源,不如通过改变自身来开拓广泛的资源空间,去利用尚未开发的资源。在生态位分化过程中,各物种在时间、空间、资源的利用以及相互关系方面,都倾向于用相互补充来代替直接竞争,从而使由多个物种组成的生物群落更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同样,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也可以借用这一理念。一方面,旅游资源开发应强调个性化与独特性,要求在旅游资源开发中,首先应该把挖掘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作为出发点,尽可能地突出旅游资源的特色。另一方面,做到“同质化的资源,差异化的开发”。在开发理念、开发模式方面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

第二,生态位理论强调个体自身不断进化,通过进化来提高自身生存能力。这对旅游资源开发来说非常重要,只有自身的生存能力增强,才能很好地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应在挖掘旅游资源的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上下工夫,做到深度开发与创新开发结合,拓展旅游资源的生态空间,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生态位理论强调协同进化。共同进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竞争战略,不是简单地消除或回避竞争,而是积极地更有策略地迎接日益激化的竞争,在“双赢”和“多赢”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共同进化是相互依存的物种在无限循环的互惠环境中进化的过程。在区域间树立“互惠互利”的观念,通过区域协调,开展多方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市场共建、利益共谋;在区域内树立“一盘棋”的观念,通过积极横向联动,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流,形成整体合力,实现整体开发。

(三)旅游资源生态位

1.旅游资源生态位的内涵

马世骏指出,从基因到整个地球所有的生物组织层次具有一定生态学结构和功能的单元称为生态元,所有的生态元均具有相应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14]。应用到社会学领域,旅游资源作为区域旅游系统中的一个单元,与生态元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相类似,旅游资源在区域旅游系统中也具有一定的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应的生态位。

旅游资源生态位是指旅游资源在区域旅游系统中依据其特点、品位、市场开发潜力及需求状况而确立的发展地位及由此而致的开发序位和市场定位。旅游资源生态位是旅游资源本体特征(包括旅游资源的价值、规模、丰度、知名度、美誉度及组合状况等)与环境条件(包括旅游资源所处的生态环境条件、人文环境条件、资源开发条件、区位条件、客源条件等)互动匹配后所处的状态,是旅游资源在特定时期、特定区域范围内旅游业发展中所具有的功能与地位。旅游资源生态位与生物生态位最大的不同在于:生物的生态位是被动的自然选择和适应的结果,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而旅游资源生态位则是旅游资源本体特征与环境条件互动匹配的结果,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和改变竞争策略而进行主动的选择,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时尚的变化,人们的审美标准、审美观念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旅游资源生态位的演化。

旅游资源生态位包括3个方面的含义,即,(1)旅游资源价值层位;(2)旅游资源开发序位;(3)旅游资源市场定位。其结构关系图1。

(1)旅游资源价值层位――“营养生态位”

旅游资源价值层位是指从审美的角度和旅游资源自身特点、属性、开发利用条件出发,旅游资源在区域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这个“区域”的范围可以是指在国际范围、国内范围或地区范围内。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之为旅游资源的“营养生态位”,也就是旅游资源本身能够满足旅游者需求的程度 及旅游者从中所能获得的价值(营养)大小。旅游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形态,属于“公共商品”或“环境商品”。它的价值构成不同于一般资源,其价值首先决定于它的效用性,其大小则决定于它的稀缺性和开发利用条件。当然旅游资源除了经济价值外,还具有环境价值、存在价值等隐性价值,其价值构成如图2。旅游资源价值层位是旅游资源开发序位和旅游资源市场定位的基础。

影响旅游资源价值层位的主要因素包括:①艺术观赏价值;娱乐康体价值评价,历史文化与科学价值,资源规模、丰度、知名度与美誉度、组合状况等。②旅游资源开发的外部性。③人们的审美标准与审美观念的变化情况。

(2)旅游资源开发序位――“时间生态位”

旅游资源开发序位是根据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品质、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区位环境条件、区域旅游资源相互关系等因素,确定的旅游资源在区域旅游开发中的时间顺序和旅游资源在区域旅游功能系统中的地位。旅游资源开发序位包括开发时间先后秩序、开发建设规模和功能体系定位。旅游资源的价值层位是确定旅游资源开发序位的基础,而旅游区位因素是确定旅游资源开发定位的重要条件。旅游资源生态位可以通过区位因素的变化引起旅游资源开发序位的改变而发生变动。

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序位的主要因素包括:旅游资源价值层位;区域旅游资源集散程度与类型结构状况;旅游资源开发难易程度、投资规模、客源市场保证程度、开发后的综合效益等。

(3)旅游资源市场定位――“空间生态位”

旅游资源市场定位是根据区域中旅游资源的价值层位现状,分析旅游资源的辐射距离大小和吸引向性而确定的旅游资源的市场开发方向和预期规模大小,即同一资源在不同区域市场上所占据的位置与市场层次。旅游资源市场定位可以分为旅游资源的市场空间定位(空间生态位)和旅游资源的市场功能定位――目标细分市场定位(功能生态位)。

影响旅游资源市场定位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旅游资源价值层位,旅游资源的知名度、美誉度,旅游资源的定向吸引力等。

2.影响旅游资源生态位的环境因素

影响旅游资源生态位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本体条件,如资源的价值、资源的品位、组合状况等;二是区域旅游资源的状况,如区域旅游资源的数量、品位结构、类型结构等;三是旅游资源所处的地理环境条件,如环境承载力、环境舒适性、环境安全性、施工环境条件、地质地貌条件;四是旅游资源的客源环境条件,如客源地区位条件、区域人口出游水平与消费能力、与相邻旅游地关系、资源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定向性、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区位关系及可及性;五是旅游资源所处的区域社会经济背景条件,如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区态度、开放程度、意识与社会承受力,基础设施与旅游设施条件,资金条件,政治环境与投资环境等。

3.旅游资源生态位谱与生态位变迁

旅游资源生态位谱(TRNS,Tourist Resources Niche Spectrum)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照旅游资源的价值品位、开发序位和市场定位等相关评价指标,确定旅游资源在区域旅游业发展中所占据的位置谱系。它所表达的是区域内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分工体系。

自然生态学中,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生态位存在着变迁。同样,旅游资源生态位是由旅游资源本身特性与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因此也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与改变。

二、建立旅游资源生态位理论的意义

生态位是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一种自然现象。目前,这个概念已超越了生物学的范畴,渗透到了许多领域,如企业经营管理、城市发展研究等领域。把生态位的概念引入到旅游资源开发理论中,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旅游资源的存在状态现状及开发方向,通过对这一状态的认识,我们可以发现旅游资源的发展前景与开发方向,可以为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一种新视角与发展思路。

(一)为构建旅游生态学探索一种新的理论与方法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理论。随着生态位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旅游资源生态位研究的不断深入,它将为旅游生态学研究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为构建旅游生态学的学科体系探索一种新的理论支撑和新的方法论。

(二)为区域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根据旅游资源的自身条件与环境条件,慎重地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态位”,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与过度的恶性竞争,使自己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在区域旅游系统中形成一个合理的旅游资源生态位谱,这对于协调、合理开发区域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三)指导区域规划,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生态位理论研究表明,在资源环境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多种物种生态位在多维生态位的某一维数上的分割可回避竞争,从而形成共存,即有限竞争还可存在合作或相依性。生态位的这种合作与相依性对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在进行旅游区划时,首先应考虑的是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定位”问题,它关系到旅游资源在区域旅游系统中的分工,关系到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应用旅游资源生态位的理论可以指导旅游区划,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三、旅游资源生态位的选择策略

俄罗斯微生物学家格乌司指出,生态位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物种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选准自身的生态位,在生存的时间和空间上与其他物种错开。旅游资源生态位的选择是旅游资源开发面对竞争所采取的一种积极策略。旅游资源生态位的选择必须考虑旅游资源自身禀赋特征与需求、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协调统一。选择策略主要包括生态位拓展、生态位调整、生态位协调和生态位优化4个方面。

(一)开拓新空间――生态位拓展

生态位拓展是指由于生物单元无限增长的潜力所引起的态和势的增加。任何生物都有无限扩充其生态位的潜力,试图占据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发挥更大的生态作用,对环境产生更大的影响。

在区域旅游系统中,在已有的旅游资源生态序位基础上,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和竞争实力的提高,开发新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通过不断扩展自身的生态位空间,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拓展旅游资源生态位的宽度,在区域旅游业发展中占据有利的生存位置,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资源错位开发――生态位调整

高斯(G.F.Gause,1934)原理说明,各生物单位都倾向于占据不同生态位,用相互补充来代替直接竞争,在竞争过程中通过生态位的分离来更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共同生存的目的。在弱肉强食的生物界,许多处于弱势地位的物种,并没有因为残酷的竞争而灭绝,反而与处于强势地位的物种“共存 共荣”,其原因就是生态位规律在发挥着作用[2]。也就是生物选择了生态位错位的竞争策略。同样,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旅游资源生态位差异越大,彼此之间的竞争就越小,双方甚至处于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反之,旅游资源生态位越接近,相互竞争就越激烈,生存压力就越大。因此,为避免生态位重叠而导致的恶性竞争(价格战、广告战和产品战等),寻求共同发展,可以选择旅游资源错位开发模式。旅游资源错位开发可以分为时间错位、空间错位、产品错位和市场错位4种形式。

1.时间错位

对某一旅游区应正确选择旅游资源开发的序位,做到分期开发,滚动式发展,确立旅游资源开发的主次关系与次序。对一些具有良好市场前景与预期的旅游资源,应尽快进行开发,充分利用“时间差”,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确立先发优势。对于某一旅游区域,应正确选择区域旅游开发的时间序位,确定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的时间层次结构,进行时间上的梯度开发。

2.空间错位

寻找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生存空间,避免区域内在资源开发模式上低水平重复开发。通过空间错位开发,形成区域旅游系统的合理的空间梯度,在区域旅游系统内逐步形成具有强吸引力、辐射力的旅游节点。这些旅游节点对周围地区的吸引、辐射效应,会促成区域旅游系统内部各地区之间进一步发生互动效应,形成彼此之间的旅游职能互补,并逐步形成层次有序的区域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

3.产品错位

多元化的旅游市场需求要求旅游产品必须有鲜明的个性和明显的差异性。旅游产品错位开发主要包括:第一,产品特色错位,找出旅游资源开发亮点,形成旅游特品;第二,产品开发规模错位,通过规模建立自身的优势与个性;第三,产品档次错位,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上做文章,打造旅游精品。

4.市场错位

没有饱和的市场,只有饱和的思想。市场错位开发就是寻找市场空位,找准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旅游细分市场进行开发。

(三)带动作用与辐射作用――生态位协调

生态位理论表明,尽管旅游资源开发竞争非常普遍,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存在合作或相依性,从而促进旅游资源生态位的独特性和稳定性。通过政府主导,根据同一区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的生态位状况,可以选择旅游资源价值层位高的旅游资源进行优先开发与重点开发,同时利用其知名度与市场优势,对周边资源类型相异、资源价值层位低的旅游资源开发起到带动作用与辐射作用,从而促进区域旅游业整体发展与提升,建立区域旅游系统的生态秩序,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协调发展,实现区域旅游系统旅游资源生态位的优化。

(四)改善“环境因子”――生态位优化

第8篇: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范文

关键词:旅游资源 军垦文化 综合评价 三三六评价法 层次分析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212-03

一、引言

军垦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戍边文化,是以兵团为组织基础, 以“热爱祖国、屯垦戍边、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为核心的一种区域文化,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总体上军垦文化可以概括为在半个多世纪的屯垦戍边历史中逐步积淀而形成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内容包括一切能够反映和展示兵团屯垦戍边艰苦历程和精神的历史见证物,具体包括纪念馆、纪念碑、雕塑、军垦文物、军垦遗址、高科技特色大农业、口述历史及文化作品等。“军垦文化”是一类特殊的“旅游资源”,正确认知这类资源的价值是进行合理旅游开发规划的重要前提。当前学术界对军垦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的专题研究较少,主要还集中在定义、内涵、问题及开发对策等定性论述层面。如巩洁认为军垦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唯一性、特殊性、神秘性和地域文化的互补性等特点;吴淑琴、轩安东认为军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应从挖掘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和政府职能发挥、产业协调等方面入手;陈东、王环提出可以从开发屯垦名城游、屯垦文化游、屯垦人家游等产品和线路的方式加快军垦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张彦、白关峰、盖学瑞、徐春阳等则从军垦文化节庆和景区规划等角度阐述了如何有效开发军垦文化资源;孙雪菲则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军垦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模式,并与新疆兵团军垦文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在上述对军垦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研究内容上,对概念、特点、存在问题、发展对策等方面的阐述,研究的案例地涉及地域有限,不能全面把握军垦文化资源的发展全貌。

在研究方法上,定性描述偏多,且多为二手资料,忽略了深入访谈、问卷调查等一手资料的挖掘。本研究是在前人对军垦文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石河子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三个较为典型的军垦文化案例地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军垦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综合价值评价,提取并分析影响该类资源开发的限制性因素,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的案例地是石河子市、阿拉尔市和图木舒克市,调研时间为2014年8~12月。调研数据来自于可提研究小组在调研活动中收集的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资料。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专家调查问卷,共计10份,一部分是普通游客调查问卷,采用实名制,调查问卷的发放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法,发放问卷10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调查问卷涉及内容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和军垦文化旅游资源评价赋分。座谈和访谈对象主要是当地旅游局、文物局、博物馆工作人员、政府宣传部工作人员及军垦老战士,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军垦文化旅游资源在保护、开发和传承方面的观点和意见。

(二)研究方法

1.“三三六”评价法。定性评价是评价者在旅游资源考察基础上据自己的印象所做出的主观评价,具有简单易行见效快的特点,“三三六”评价法就是旅游资源定性评价的代表方法之一,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开发条件”的评价体系。“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六个方面。

2.层次分析法。定性评价简便易行,但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结果具有相对不确定性。因而自上世纪70年代起,以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塞蒂(A.L.Saaty)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多层次权重分析决策法(简称AHP法),即建立了一套以定量化为目标的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这一方法主要包括指标数量化和评价模型化。AHP的基本思想是:决策者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相互联系的若干层次结构,根据决策者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来对要进行决策的方案进行优劣排序,以此来判断各层次中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此将问题所涉及的因素进行简洁、系统、严谨的统一处理,实现旅游资源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变。

新疆兵团军垦文化旅游资源它是集制度、精神、物质和自然环境等因素于一体的复杂、综合性资源,通过初始计算、综合简化等步骤建立由总目标层、评价综合层、评价项目层(3个指标)及评价因子层(14项指标)构成的三层次综合评价体系(见表1)。

构建层次模型后,确定各因素及各层次之间的隶属关系,根据每个评价因子对旅游开发的影响程度,给各评价因子赋予权重,本文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即专家咨询法,获得评价因子排序权重及位次。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已建立的评价指标层结构和评分的基础上,构建判断矩阵。

第二步:计算已建的判断矩阵行元素的乘积,并计算其n次方根。会得出新的向量为:

■=■(i=1,2,3,…,n)

第三步:对向量■={■,■,■,…,■}做归一化处理后,

Wi=■i■■i(i=1,2,3,…,n)所得的W={W1,W2,W3,…,Wn}T为要求的特征向量。

然后用BW=λmaxW,λmax=■■求最大特征根,wi就是对应元素单排序的权重值。

在建立的体系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步骤来确定评价指标因子权重,数据来源于调研过程中对专业人士和游客的问卷调查,将所得数据通过计算机一致性检验处理(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就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CR=CI/RI,其中CI为一致性指标,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得CR≤0.1,可判断出矩阵具有了满意的一致性,评价指标更加科学合理,最终得各评价因子权重值(保留小数点后4位)。

第四步:给权重排序,以100分为总,给各个因素赋值得到定量评价参数表;之后确定基本评价因子指标分。

三、军垦文化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一)定性评价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新疆兵团军垦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统计和分类,共计6个主类,14个亚类和21种基本类型。整体来看,兵团军垦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鲜明的政治色彩,是中国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三三六”法对该类资源进行定性评价,在资源价值方面,军垦文化脱胎于数千年的屯垦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且以人事记录、雕塑、文物、遗址、文学艺术作品,景观建筑,传统手工艺品等多种形式存在,也蕴含了一定的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在开发效益方面,99%的受访者认为军垦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极强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在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方面作用明显,社会效益显著,通过景区景点与军垦文化资源的一体化开发,适度的旅游开发在就业、休闲娱乐等方面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效益较弱。在资源开发条件方面,因建制原因,兵团军垦文化资源空间分布松散,资源离散度较大,且周围吸引物数量较少,景象地域组合条件较差,内外部交通限制大,为进一步的资源开发带来困难。

(二)兵团军垦文化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1.单因子权重排序及结果分析。用AHP法对调研数据进行处理,以此得到军垦文化旅游资源评价各因子权重分配及排序(见表2)。

从综合评价层来看,各因子权重系数由高到低分别是资源价值、环境条件和开发条件,其权重依次是0.7890、0.1910和0.0200。其中兵团军垦文化资源权重排位第一,说明旅游资源自身的品质高低是衡量对游客吸引大小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首要条件之一;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权重排位第二,说明开发条件的重要性,当旅游资源所处的市场区位,基础设施条件,经济产业基础支撑、交通条件,投资条件以及资源本身的离散程度大小等各方面都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才可进行下一步旅游资源开发措施;环境条件权重排位第三,虽然环境因素对军垦文化资源的开发影响较小,但是环境本身就是旅游资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资源所处环境和游客选择意愿成正比关系,并影响了整体旅游资源的质量,因此,环境因素是影响军垦文化资源开发的阻力因素之一,作用不可忽视。

从评价因子层来看,资源价值的七项影响因子中,资源的历史文化和科学艺术价值权重最高,为0.2260,新疆兵团军垦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种文化类的旅游资源,这是由其特点决定的,军垦文化旅游资源它代表的就是兵团在不断的发展中所创造出的一种独特历史文化,因此其历史价值高有着必然性。再者就是观赏游憩价值,权重为0.2190,排第二,这是由它的现今表现形式决定的,军垦文化旅游资源,现在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如文物、遗址、博物馆、雕塑等呈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们在观赏中感受资源的文化气息,同时说明观赏游憩价值也是资源本身能够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资源的珍稀奇特度、知名度、影响力和规模丰度,权重值分别为0.109、0.079和0.078,可见资源本身的独特性和知名度,规模也是影响对游客吸引力大小的不而忽视因素,但资源完整性和使用范围所占权重较小,它们都是资源本身不可或缺的条件,也影响了资源的品质高低;资源开发条件的六项影响因子中,市场区位权重为0.0350,排第一,市场区位是影响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由于新疆所处的特殊区位条件,偏远的地理条件特征是开发旅游资源的主要阻力因素之一。基础设施条件和可进入性权重分别占0.0340和0.0330,这两个因素和市场区位有着很强的关联性,由于资源离散度较大,加之基础条件的不完善,使得可进入性并不强,这直接制约了军垦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产业经济基础和投资条件是资源开发的支撑条件,其权重分别为0.028和0.032,说明军垦文化旅游资源的物质支撑力量不够。

2.军垦文化旅游资源等级评定。在确立各个指标因子权重之后,参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对军垦文化旅游资源的指标和游客调查问卷资料进行等级赋分,单项指标总分10分,按照程度由差到好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很不好,0-2”,“不好,3-4”,“一般,5-6”,“好,7-8”,“很好9-10”,对兵团军垦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等级评定。

新疆军垦文化旅游资源各评定因子的值域75~89间,综合赋分值为85.25,为四级旅游资源,即优良级旅游资源。具体来看:军垦文化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性、重要性方面所占分值比较高,但在吸引物的数量上,分值极低,吸引物也是组成资源环境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的单一孤立,吸引物的缺乏,往往会制约游客对其的选择,降低军垦文化的整体吸引力。这可以为军垦文化未来的发展重点指明方向,同时为军垦文化旅游资源后期开发策略的制定奠定基础。

四、讨论

一方面,将AHP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旅游资源评价中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矛盾,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但从评价角度来说,旅游资源具有复杂性、主观认识差异性、时变性等特点,评价权数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一般认为,综合评价值越高,开发及投资的成功率也较高,但这并非正相关。因此,对军垦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仅是为科学的规划与开发提供依据,但绝非唯一根据。另一方面,由于受时间、人力、物力等诸多因素限制,本研究选取的样本量较小,案例地的军垦文化旅游资源虽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但是并不能完全反映军垦文化旅游资源的全貌,需要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扩大调研范围,增加案例地。

五、结论与建议

在资源开发条件方面,因建制原因,兵团军垦文化资源空间分布松散,资源离散度较大,且周围吸引物数量较少,景象地域组合提交见较差,内外部交通限制大,为进一步的资源开发带来困难。

(一)结论

从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的相关数据分析后,对军垦文化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归纳为以下几点:(1)在定性评价方面,军垦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而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偏低,该类资源在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方面作用显著,所产生的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军垦文化资源额开发受多种因素制约。(2)在定量评价方面,从单因子权重排序可知,军垦文化旅游资源价值权重最高,其次是开发条件和资源环境因素,虽然军垦文化资源综合赋分值较高,但是资源完整性、知名度、影响范围、产业经济基础、投资条件、交通条件及资源所处环境等影响因子的赋值较低,成为军垦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限制性因素,这也是在未来军垦文化资源开发中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二)建议

综上所述,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军垦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力度。

1.加强保护,提高军垦文化旅游资源的完整性。调查显示,兵团军垦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呈现分布零散孤立、规模偏小且缺乏完整性。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承载军垦文化的文物、遗址及其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如部分具有纪念意义的老建筑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部分照片、档案等文物损毁或流失。完整丰富的军垦文化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前提,建议在对军垦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将分布区域较为集中的军垦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保护和开发,以点带线,将零散的景点景区设计成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或旅游产品,在保护和开发中都尽量保证资源的完整性。

2.加大军垦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调查显示,军垦文化在公众的知名度偏低,非新疆常住居民的多数受访者,对什么是军垦文化了解甚少,资源吸引力普遍偏低,旅游资源知名度的大小往往直接影响着游客对旅游地的选择意愿,进而影响区域旅游发展,因此建议加大对军垦文化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首先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注重宣传形式和手段的多样化,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广告等媒介推广军垦文化游,同时加大与旅行社的横向协作,通过旅行社向游客推介和宣传,以此提升军垦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次积极组织旅游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展示会,加强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信息互通和业务往来,加大对主要客源省市的宣传力度;最后鼓励军垦文化资源丰富的兵团城镇举办大型旅游节庆活动,通过活动平台招揽游客,达到旅游促销和文化宣传的目的,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军垦文化的知名度并增加游客量。

3.加大对军垦文化的投入力度。军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产生的社会效益远高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仅要有人力、物力支撑,更要有财力支撑,政府职能的发挥尤为重要。建议加强军垦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军垦文化旅游资源大多孤立而分散,且分布在较为偏僻地段,因此对其基础设施的完善,尤其是交通条件的改善,可大大提升资源地的可进入性。同时对军垦文化资源的开发要注重与其他资源和周边环境的协同开发,单体旅游资源与吸引物的一体化发展能够提高整体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高山,郑剑平.军垦文化传播相关问题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2010(4)

[2] 黄家玲,徐红罡.军垦文化遗产化过程中的社区感知[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07)

[3] 巩洁.军垦文化旅游资源的界定和特征[J].兵团建设,2004(2)

[4] 吴淑琴,轩安东.新疆石河子军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5] 陈东,王环.关于发展军垦旅游文化的思考―以农三师四十一团为例[J].兵团党校学报,2009(6)

[6] 张彦,白关峰.新疆兵团节庆文化的内涵及其功能分析[J].民族论坛,2014(9)

[7] 盖学瑞,徐春阳.阿拉尔军垦文化公园规划设计[J].绿色科技,2014(1)

[8] 孙雪菲.黑龙江军垦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9] 佟玉权.旅游资源的模糊性及其评价[J].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学报,1998(2)

[10] 余敏.层次分析法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6)

第9篇: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点范文

(一)总体描述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相望。介于黄海和渤海之间,陆域面积506.77平方千米(包括龙王塘街道80平方千米)。属受海洋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境地形是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峰为海拔465.6米的老铁山。海岸线长169.7千米,有岛屿礁砣13个。森林覆盖率为46.44%,是第三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11万人次,总收入6.2亿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自然旅游资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完成的大连旅游资源普查结论是:旅顺口区拥有自然旅游资源单体31个,优良级22个.优良级单体比重达70.97%,优于数量见长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类型与赋存状况

1、数量与品质

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单体总数量为209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占31个单体。

本表统计中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1可以看出,水域风光类资源数量最多,其次是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天象气候。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数量虽然不多。数量上在全区中不占优势,但在品质上优于全区和大连市。

2、空间分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单体在5个镇、7个街道(未含龙王塘街道)、1个开发区的分布情况见下页表2。

本表统计中未包括龙王塘街道3个水域风光单体和2个生物景观单体。

通过表2可知,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在全部13镇、街道和开发区中,除3个单体为共有外,只在7个镇(街道、开发区)中有分布,分布不平衡。德胜、铁山两街道和双岛湾镇都是5个单体,北海镇是4个单体,主要集中在这4个镇(街道)。

二、主要自然旅游资源景观及开发潜力

在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中。其优良级(三级以上单体)景观资源主要有:

水域风光类:月亮湾浴场(五级单体)、老铁山温泉(五级单体)、黄渤海分界线(四级单体,评价时放人地文景观中,但从景观效果角度放人此类中)、老虎尾海滨(四级单体),北海大潮口海滨浴场、黄金山海水浴场、西湖山庄浴场和龙引泉均为三级单体。

地质地貌类:蛇岛和老铁山为四级单体,鸟岛和白玉山为三级单体。

生物景观类:蛇岛一老铁山自然保护区(五级单体)、老铁山鸟栈(四级单体)、斑海豹自然保护区和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为三级单体。

天象气候景观类:旅顺口避暑地为四级单体。

可以看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特点和开发潜力:

一是数量不多,类型较全,品质较高。这便于综合开发和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开发。

二是可供开发的海滨浴场资源丰富,这与旅顺口区三面环海有关,可以充分的开发。海滨浴场的旅游开发方向主要是休闲度假。

三是生物景观资源分布较集中。蛇岛上的黑眉腹蛇、老铁山“鸟栈”及鸟岛上的海鸥、渤海中的班海豹等景观特色鲜明,具有开发的潜力。基本上都分布在区内的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这一类景观资源可以开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和生态旅游等。

四是地质地貌景观具有一定品级和开发潜力。这类景观资源主要有蛇岛、鸟岛、老铁山、老虎尾、白玉山等。是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四个园区(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滨、旅顺口)之一。这类景观主要可以开发为观光旅游,但也可以同其他景观资源组合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

五是温泉和气候景观资源品级较高,可以进行休闲度假旅游和保健养生旅游开发。

旅顺口区的自然旅游资源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为度假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还可以同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组合开发。

三、开发对策

(一)贯彻落实、制定执行好政策

旅游政策被列为旅游核心竞争力之一。在2007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列第71位(全部124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竞争力仍不是很强,而在旅游政策一项评价中中国列第97位。这一方面说明旅游政策是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通过旅游政策来提升竞争力的余地非常大。旅顺口区如何培育自己旅游竞争力,这是值得政府、旅游企业、学术界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都需要有适应社会发展和旅游发展规律的相应政策与法律法规。要大力发展旅顺口区的旅游业,就必须在政策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省、市和旅顺区政府先后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一方面提出了许多扶持旅游业政策措施,保障旅游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制定了许多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规范也是为了保障。现实中一提到政策或法律法规就与优惠挂钩,而对规范重视的不够。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地方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保障,用好政策,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和执行。相关的规范与标准是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尤其旅顺口区拥有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更应该贯彻落实和执行好国家和地方政策和法律法规。在旅顺口区旅游网站上还看不到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给人宣传不到位之嫌。对于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尤其是《森林保护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件》等法律法规。

某项事业的发展有赖于良好政策的制定。好的政策会促进事业的健康良好的发展,落后的政策会对事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对已有的政策要进行清理,凡是对旅游发展能继续发挥其作用,不能继续发挥作用要坚决取消。考虑到旅顺口区即将迎来全面开放,应该及时从战略层面制定旅游强区政策,进一步刺激旅游业的发展以增加旅游业在旅顺口区旅游业中的贡献率,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开发使用政策,如地热资源的使用问题等。

(二)做好旅游的策划、规划与开发工作

策划、规划、开发、营销、管理等组成旅游发展链条的各个环节,在旅游发展中不但缺一不可,还要做的好,有特色,有创新,最后才能有发展。

1、旅游策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方面旅游业要引领旅游消费。另一方面,旅游业又要不断调整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在这种旅游需求动态变化的时代,要想能不断适应旅游者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仍停留在原来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和开发模式上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了。近年来.旅游策划这门技术性强、理论要求高的学科正在发展和完善。策划介入到旅游之中,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旅顺口区深度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必须重视策划工作,要舍得花钱请智引技,把旅顺口区的旅游大计用智慧和技术描绘出来。做好形象策划、项目策划、产品策划、营销策划等一系列策划工作。比如项目策划问题,旅顺口区缺乏具有旅顺口资源特点和高品质的旅游项目,这就需要大手笔、高水平的策划。等着开发商拿的项目是一种开发,但这究竟还是被动的,也有一些开发商在不断地找项目,我们把项目策划好了与开发商的对接或许更容易。如蛇岛开发策划、老铁山开发策划、地质公园开发策划、森林公园开发策划、气候资源开发策划等。

2、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在旅游业发展中的意义越来越受到旅游地的重视。关键是如何规划,又该如何根据规划去进行开发,实践中往往差距很大。旅顺口区已委托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规划《旅顺口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于2008年7月举行了初稿汇报会。这是一个关于旅顺口区旅游业发展全面的规划,希望能尽快完成,以使旅顺口旅游业发展有个总的遵循。就自然旅游资源而言,应做好具体的规划。主要包括《旅顺口国家森林公园开发规划》、《旅顺口区老铁山一蛇岛旅游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海滨观光游憩地开发规划》(或《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旅顺口区国家地质公园开发规划》,原则上应在《旅顺口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来规划。

3、旅游开发

对于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在旅游策划和旅游规划的前题下进行,没有策划就是盲目开发,没有策划的规划也是缺乏内涵的空规划。山林草兽、石洞海泉、日出日落、月色气候……移步换景,处处是资源,步步是景观。要有全新的资源观、规划观和开发观,不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还要看到“全息的森林”。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主要有这样五个子系统构成:气候予系统、海滨游憩子系统、森林生态子系统、地质地貌子系统和泉水地热子系统。具体见下图。

旅顺口区还有一些自然资源的价值和潜力虽然现在还没有表现出来,但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老铁山岬观黄海日出和渤海日落、大潮口湿地等。

通过前述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中的核心资源应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森林资源、蛇、鸟资源,以及海滨浴场和温泉资源。所以,未来旅顺口区在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应在这几个资源上下功夫,而气候资源则是控制和影响着这些资源的面貌。

旅顺口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做到:

(1)选准开发方向(定位)——休闲度假;

(2)要引智创意策划——不能走简单的山水观光开发之路,创意要新、项目要新;

(3)科学规划、加强保护;

(4)加强环境建设和市场管理——建设标准要高,管理要到位;

(5)树立精品意识——推出重量级、高质量的产品;

(6)加强营销——要了解竞争对手,进行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

(7)进行资源整合——区内自然旅游资源的整合,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整合(深度开发自然资源,提升人文资源,系统开发),与区外加强合作。

(三)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发建议

纵观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可总结为:青山、碧海、茂林、温泉、地貌。在此基础上,大力构筑森林生态、海滨休闲度假、温泉养生度假三大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1、充分开发海滨旅游资源,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

旅顺与大海相伴相依,应该发展亲海型休闲度假旅游,看海、玩海、吃海、闹海。旅顺口区拥有众多海滨浴场,但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在大连市众多海滨浴场中地位并不突出。旅顺口区旅游要发挥好自然旅游资源的优势,必须做好海滨浴场的文章。

海滨浴场的提升改造。按照《大连市夏季“3s”旅游示范单位评定暂行办法》的标准进行提升改造。主要包括海滨浴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保证海滨浴场的沙滩沙质、海水质量,同时,提高海滨浴场的服务质量,按照服务标准规范服务。

区分大众和高端海滨浴场。针对未来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旅顺口区海滨浴场区应坚持大众化,免费开放。同时,要对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进行细分,选取一定的区域或单独开辟建立高端海滨浴场。高端海滨浴场选址建议选择在月亮湾海滨浴场。

海洋体育休闲。海滨浴场不仅作为洗浴之地,在海上还可以发展海钓、游泳、帆船、帆板、摩托艇、冲浪、滑水、划船和水上飞机等运动;在沙滩可发展沙滩拔河、沙滩跳伞、沙滩排球等活动。

海洋美食休闲。旅顺沿海盛产鱼虾,蟹类和海珍品,用这些海产品制作出具有地方风味的海鲜佳肴,如烧海参、烤大虾、蒸鲍鱼、爆干贝、炒香螺、涮文蛤、扒鱼翅等。应根据不同消费层次游客开设高、中、低档海味餐馆,有条件的还可在高档餐厅席间辅以适当表演,介绍旅顺海鲜特色及传统趣闻。也可以建立美食街,形成观光、游览、水产购物、海鲜美食一条龙。

海洋民俗休闲。旅顺渔民在长期征服海洋、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渔家民俗风情,如起锚拉网吹号子、请海神等。可以举办“渔家乐”民俗体验游,让游人随船出海,开展垂钓和养殖等活动。还可以兴办海洋渔业展览馆,陈列各时期的渔船、渔具等实物模型,使游客全面了解渔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2、建立海滨旅游度假区

在旅顺口选取适当的地域,建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连市已拥有金石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金州区也正在开发金渤海岸旅游度假区,旅顺口区应充分利用资源条件建立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这个旅游度假区选址可以考虑包括老铁山温泉、月亮湾海滨浴场、老铁山海岬等。目标高端,兼顾大众。在度假区内要选择适宜休闲度假的旅游项目,深挖温泉文化内涵,发展温泉养生度假旅游;建立高尔夫球场和海上游艇俱乐部;建立旅游度假酒店(村)和休闲度假主题公园;开拓探险、科考等专项旅游。

3、深挖森林文化内涵,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立足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区位条件,将老铁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山森林公园开发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宗教文化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在大连乃至东北地区有市场影响力的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议在森林生态旅游内涵上多做文章。少上开发建设项目,做到森林资源旅游价值的最大发挥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最小影响。

4、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旅顺口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有林场、果园、农业园区、渔村等,是吸引大连市民及外地来连游客开展乡村旅游的好去处。旅顺口区乡村旅游开发应采取扶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只要条件具备的乡村都可以开展乡村旅游。旅顺口区的乡村旅游中要加强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出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编制旅顺口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重点推出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旅游示范村,重点发展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产品,与当地历史文化等景观资源组合开发,加大宣传与营销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