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农业污染的防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水环境;污染原因;治理对策
引 言:水和空气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因素。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水就是经济的血液、社会的命脉,显而易见,水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水是世界万物构成的必备要素,同时又是工农业发展需要的基本资源。过去人类对于水的依存关系的认识很肤浅,导致人们对水只是片面的无情的索取,地下水开采过量,地面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使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也警醒人们要对水环境污染防治给与重视和关注。
1 水资源现状
近年来,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要量不断增加,人们逐渐感觉到水资源的缺乏。而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使得本来有限的水资源失去了很多使用价值。我国水资源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降水酸化,饮用水安全问题凸显
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地区的降雨都偏酸性,全国降水的年平均PH值低于5.6,酸雨地区的城市地下水的PH值也随之下降,而水质的酸化更加造成了地下水的总硬度增加,有机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也日益严重。而目前我国已有近一半的城市居民的饮用水不达标,饮用水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居民的身体健康,我国水资源供应面临巨大的挑战。
1.2 地表水体污染严重
据统计,我国污水的年排放量达600多亿吨,其中约有80%以上是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入水域的工农业污水。随着污水排放量的加快,我国地表水体的环境质量也随之急剧恶化,各江河湖海都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污染严重,有些甚至已经不再适合作为人们的饮用水源。
1.3 地下水体污染严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大量使用,工农业生产以及人们日常活动都不同程度地对地下水体造成了污染。地下水体的硬度升高,砷、汞、铬、氟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升高,而这类有毒物质的性质是不易分解和沉淀的,并且还会被生物体转化成毒性更加强烈的有机化合物,从而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2 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2.1 工业污染
全球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我国作为一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大国。经济发展有利有弊。面对日趋严重的工业污染,我们不得不引起重视。工业废气的排放,使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工业废水的排放,使水资源不断减少。我泱泱大国竟然面临缺水的威胁;
2.2 生活污染
很多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还比较原始,基本上是在城市的郊区建立垃圾厂(通常是露天的),将生活垃圾推挤在此,定时定量焚烧。但这些生活垃圾中通常有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玻璃物品和废旧电池等,成分复杂,回收利用率低,大部分城市对污染治理的设施建设不到位,雨水将焚烧后的污染物从地表向地下渗透,造成地下水污染加剧。生活污水等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水里,增加了溪水的污染。
2.3 农业回流水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
由于耕种、喷洒农药、施肥等工作的需要,使得农业灌溉的回流水体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富养肥料的有毒农药,使得人们生活用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另外,工农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的数量和种类繁多,这些废弃物转入水体中,会使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极难控制和治理。
3 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
3.1 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加强污染事故反应能力
改善基层环境监测站的技术设备,加强对污染事故反应能力,预测、预警能力,监控对污染源的动态变化,增加监测频次、减少采样误差,及时、准确、有针对性地反映排污状况,使环境管理的日常事务能力有所增加。
3.2 贯彻水法,加强水源保护
推进水法的完善与实施,保护水源,这是防治水污染的、保护水质的根本方法。一方面,加强各地区水源保护法等水法的落实,严格实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另一方面,有针对性的采取保护水源的防护措施,推动地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展开。其次,可以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统一管理和监督水法的实施,不断完善水资源防治措施系统的建设。
3.3 加强对水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的监管力度
管理部门在对水资源进行检测和管理的同时,可以着重对水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以及水污染严重的地区进行高强度的整改。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很多知名企业都违背了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可持续战略要求,生态环境破换严重,尤其是水资源的破坏。因此,必须加强电力、化工类等重工业进行实时监控,严格控制废水排放量,强化内部水源管理,从源头上遏制水污染。另一方面,对重度水污染地区进行限期整治,加强对水源状况的检测,完善日常的监督工作,保证水资源的质量。
3.4 废水循环利用
废水循环利用分为以下几个途径:地下水回灌;景观和娱乐用水,比如浇洒绿地、道路、洗车、冲厕所等杂用水;冷却水甚至锅炉补给水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缓解工业与农业、城市之间的用水矛盾,同时可以节约水资源,实现“优质水优用,差质水差用”的原则,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水体污染,这样才能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其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3.5 建立完备的给水排水系统
据了解,在国外,给水排水行业称为水工业,在国内,水工业的概念也逐步被业内人士所接受。水工业主要有产品开发、系统平台搭建、技术服务三个方面构成,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国内的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开发度具有较大空间,我国现在的水处理设备总值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很大差距。在城市建设中,应着重建立排水系统,改善城市遇雨成“海”的状况。
3.6 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导人们积极参与水资源的防护,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首先,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计划,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其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工农业的发展,制定用水定额和排污定额标准。同时,改革城市水价,实施阶梯水价标准制度,努力提高城市中水回用率。最后,可以加强水的需求侧管理,以水定产业发展规模,定城市发展规模,建设项目必须获得取水许可和排污许可,推进水权、排污权制度和准市场管理,逐步实现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
3.7 推进农业现代化,减少农业污染
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实施良田、良种、良法、良制工程,按照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推进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化、基础设施工程化和农民现代化,着力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4 结束语
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如既往的坚持务实的良好作风,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己任,建立完善的水环境污染控制与防治管理系统,提高人们的生活用水质量,缓解用水紧张问题,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幸福。
参考文献:
[1]陈娟.水污染防治与水污染防治法分析[J].内蒙古水利,2011(07).
一、水资源的现状
全世界196个国家中,有超过100个国家缺水,其中2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中国是世界上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据估计:到2050年,全世界将有超过20亿的人口缺水,21世纪将是一个水比油更宝贵的世纪。
二、水资源短缺的成因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很多,包括生态条件的破坏造成的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造成时空短缺;工农业生产污染造成水资源可用总量减少;随着人口的增多,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总量加大等。主要原因是生态资源破坏水资源的时空短缺和水资源污染造成的可用量减少。
1、目前由于世界人口的增多,过度放牧,毁林毁草、垦荒种田导致生态失衡,水源得不到涵养,地下水得不到补充,水源下降。同时,生态资源的破坏也造成了水资源的时空短缺。
2、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和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
3、水资源的污染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而后者是主要的。人为污染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三部分。
①工业污染是水污染的主要构成部分,工业废水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工业污染物主要包括:汞、镉、铅等重金属和砷的化合物以及氰根离子、亚硝酸根离子。除此之外,工业污染还有热污染。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②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药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这种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大量污染物排放入水体。主要造成了水的富营养化,危害水体生态平衡、妨碍经济发展。同时,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对于农作物的浇灌大多采取灌溉的方式,水的利用率极低,存在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③生活污染源主要是指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其中无机盐有氰化物、硫酸盐、磷酸盐、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一些重碳酸墁等;有机物质有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尿素等,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后者如锌、铜、铬、锰、镍和铅等;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生活污水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污染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生活污水的排放空前增长。
三、改善水资源短缺的对策
1、退耕还林,退耕还木,改善植被,改善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资源的时空短缺。
2、减少污染源,对仅有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循环利用,相应地增加水资源总量。
①工业污染是水污染的主要构成部分,控制工业污染对于水污染的防治具有关键作用。针对工业污染,加强管理,后期水处理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强法律对工业污水排放的监督,对不严格处理污水的企业应严肃处理。第二,加强在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建立足够的污水处理厂,并尽量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污水处理成本高是污水不合格排放的主要原因)。第三,工业处理后的污水可以用作他用,只要指标合格,可用作城市道路清洁、建筑清理工作,这对于节约水资源至关重要。
②应对农业污染,主要是改进农业生产方式,采取喷灌、滴灌的方式节约用水,派遣技术人员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与农药,鼓励其发展生物农业,以生物制肥和生物治虫代替化肥和农药治虫。
关键词:水污染;原因;对策
一.水污染现状
水是我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多,达2.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第四,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因此,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比较少,仅为世界平均占有量的1/4。且我国水资源在时空上分布极不均衡,呈现出东南地区充沛,西北地区贫乏;夏、秋季丰富,冬、春季不足的特点。依据“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的国际标准,目前我国有16个省(市、自治区)严重缺水,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极度缺水,全国660座城市有2/3缺水,其中110座严重缺水,且这一趋势仍在不断恶化中。以北京为例,截至2010年10月,北京年累计降水量509毫米,相比往年同期的565毫米少10%,密云水库蓄水量也比往年少1亿立方米。“水荒”已经成为了我国继“油荒”、“电荒”之后的又一资源性短缺危机,给我国的工农业带来了巨大损失。由于缺水,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的粮食产量逐年下滑,某些工业项目无法开工,甚至一些工厂被迫停产。据统计,我国每年由于缺水而导致的工农业损失高达3500亿。[1]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大隐患。国际著名投资人罗杰斯就曾表示,水资源短缺将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隐忧,若中国无法解决水资源短缺,则中国繁荣将由此“终结”。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危机,我们本应该“惜水如油”,高度重视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但令我们痛心的却是,人类对水资源仍极不珍惜,据统计,目前,我国的主要江、河、湖等水域都已受到污染,水中检测出的有机物达数百种之多,其中许多是有毒有害物质,完全污染、失去水的使用价值的劣Ⅴ类水质比例已占20%,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全国水源污染仍呈上升趋势,如2011年,我国发生的重大水污染事件就有10几起,其中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发生的渤海漏油事件,最大污染面积158平方公里,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亿。此外,我国水的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我国农业灌溉大多采用漫灌的形式,农业用水仅有效利用30-40%。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加处理任意排放,使许多水体受到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局面。因此,合理开发水资源,节约用水量和防治水污染,应当成为我国水环境保护工作长期的工作方针。
二.我国水资源破坏和水污染的原因
(一) 工业废水污染
工业排放的污水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据统计,2008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241.7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2.3%。工业废水大都来自造纸、冶金、化工以及采矿工业,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不易分解的重金属如铅、汞等致癌、有毒物质,且工厂为降低成本,大都未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导致这些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了自然水体中,造成污染。此外,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也会在遇冷后凝结重新降落到地面,而汇入地表水从而造成水体污染,如酸雨。
(二)生活污水污染
近几年来,人类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持续增加,2008年已经达到了330.0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7.7%。尽管我国在城市都已经建立了污水处理站,但面对城市巨大的污水排放量,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能力明显不足。据悉,我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仅达到57.1%,巨大的污水处理缺致使剩余的生活污水大部分直接排入到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河水和湖泊水富营养化,水中鱼虾大量死亡,居民饮用水出现困难。
(三)农业污染
农民在喷洒农药或者施肥的时候,大量的未被农作物吸收的农药或者化肥会残留到土壤中或附着在农作物表面,当农民灌溉的时候,这些农药或者化肥会被冲刷到灌溉水中,通过农田径流再次流入到河流、湖泊中,由于农药或化肥中大多是有机磷、氮或其他难分解的剧毒物质,因此对水体造成的污染极其严重。此外,禽畜的粪便也是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农村规模化养殖急剧增加,每年禽畜产生的粪便达到30亿吨,这些粪便只有30%-50%用于还田,大量的禽畜粪便则直接堆积或者未经处理汇入河道,严重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
三.水污染防治措施
一是调整产业发展模式,从源头控制污染。要加快推进“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企业的关停并转,重点取缔那些污染严重的中小型造纸厂、冶金厂、炼焦厂、钢铁厂等,对于大型企业政府要敦促其采取有力措施,购置污水净化设备,并加强督导,切实保证发挥作用;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先进的工业设备,提高废物利用率,政府可以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以提高企业治污的积极性,借助行政和经济的力量推行节约用水和清洁生产。
二是加大对违法违规排放企业的处罚力度。贯彻执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设定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加大对排污口的检测力度,发现企业排污超标,立刻对排污企业予以惩罚。
三是大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率。我国水资源浪费严重,实际利用率极低,不足50%,重复利用率更是仅为20%左右。为此,必须积极探索新工业,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率。如直流冷却为循环冷却,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等。
参考文献:
关键词:灌区坍塌淤积严重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菏泽市除黄河滩区外,都属于淮河流域,地处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包括菏泽市包括9县(区),共计158个乡镇、5948个行政村,13996个自然村,共计人口8402.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48.82万人,占总人口的88.8%,农村劳动力362.27万人。灌区是水资源管理与利用比较集中的区域,通过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非常必要而且也非常紧迫。
1自然概况
菏泽市淮河流域系黄河冲积平原,属华北平原新沉降盆地的一部分。菏泽市是我省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辖区内有闫潭灌区、刘庄灌区、苏泗庄灌区、杨集灌区、苏阁灌区等五大主要灌区。区内除巨野县东南部分布有10平方公里左右的低丘残山外,其余均为平原,地面高程自西向东,由南、北向中间凹下,总趋势又呈簸箕状向东渐次缓降。
菏泽市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半干旱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干燥多风。多年年平均气温13.7℃,通常七月份最高,多年平均为27.3℃,一月份最低,多年平均为-1.7℃。多年气温极值:最高43.7℃(1966.7.19曹县),最低-20.6℃(1957.1.15单县)。
2菏泽灌区存在的问题
各大灌区骨干供排水系统经过多年运用,河道坍塌、淤积严重,渠道衬砌率几乎为零,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6,与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要求相差甚远。存在问题如下:
2.1工程老化拦蓄能力低
本流域部分水利工程设施老化非常严重,不少田间工程遭到破坏,尤其小型的桥、涵、闸建筑物破坏更为严重,75%的涵闸没有启闭设备。一些水利工程拦蓄能力较低,导致丰水年地表水不能充分利用,产生洪涝灾害,而枯水年,供水却得不到满足,造成农作物减产。
2.2管理设施不配套
由于灌区内渠道和建筑物工程没有确权划界,灌区管理范围不确认,由此引起工程占地和管理用地纠纷,严重干扰了正常管理工作的进行。灌区引黄送水干线长、建筑物多,由于投资少,有些新规划的建筑物未能实施。并且老化、阻水严重;再加上灌区引黄送水干线长、土质差、弯道多、无衬砌,渠道坍塌、淤积严重,在供水过程中,水量流失严重,甚至淹没农田,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2.3水资源紧缺且浪费
菏泽市水资源主要是利用浅层地下水,当地的水资源量加上黄河客水,现状还缺水约7.77亿m3,如果黄河客水不计算在内,缺水将高达50%以上,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洪涝灾害。因为管理体制不顺,造成水源开发、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环节脱节严重,很难形成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目前,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用水现象必将更加严重。
2.4管理机构不完善
责、权、利问题不明确,专业组织与群众组织不健全。水费征收和分配不合理,灌区对水费的收支没有自,给工程管理和维修造成困难。整个灌区的灌溉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同时也直接影响着灌区内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面上工程效益的发挥。因此,对引黄灌区骨干工程进行治理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2.5污染严重开发过度
当前,随着菏泽市工业企业的发展,以及地表水水量减少、水质恶化,菏泽城区内深层自备井越来越多,且机井越打越深。有128家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由于企业的污水处理等相关设施不完善,水质污染发展迅速。国际公认的合理开发度为40%。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菏泽市水资源利用率仅为60%,牡丹区、单县、巨野等县(区)已出现大面积漏斗区。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已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3治理措施
按照工业、农业、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灌区水资源治理以节水为中心,合理调整工程布局,采用先进实用的工程技术。灌区治理工程措施具体如下:
3.1加大投资提高拦蓄能力
在大河道的下游,多修建一些拦蓄、调引、回灌补源和入渗工程,通过控制出境的洪水量,从而增蓄地表水,补充地下水。在远离黄河水区域,尽可能多修蓄水平塘,把雨季的水蓄积起来,以增加该地区的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量。在每年的汛前增大地下水库的开采强度,腾出库容。汛期则通过拦截洪水,增加地下水库的蓄水量。科学地利用好雷泽湖水库,加强各项配套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发挥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的联调作用,充分利用空中雨水,从而提高工农业的用水是完全可能的。
3.2高起点规划利用水资源
以引排水为基础,坚持旱、涝、碱、渍综合治理,渠、沟、路、林统一规划设计,逐步达到能灌能排,能控制地下水位,为改良土壤、调节土壤水分状况提供良好条件,促进农业稳产高产。合理利用灌区水资源,为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灌区在配套改造时,应依据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从水资源总体利用的角度和实现节水灌溉的要求进行分析,根据灌区特点和需要对渠道进行衬砌。
3.3科学管理高效利用水资源
运用先进技术,通过对水资源实施实时监控管理和调配,协调好灌区水资源和宏观水资源的关系,协调好灌区内农业、工业、城镇发展用水、生态用水等关系。根据本灌区的水源条件、泥沙处理难易程度、地形特点等,从节水角度复核和确定灌区的灌溉方式、配套形式和灌排系统布局。通过发展灌溉、供水、发电、养殖、航运、水保、旅游及回收再利用等,促进其综合效益的发挥。
3.4加大节水力度提高用水效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和工业用水将继续迅速增加。通过调整工农业结构,发展节水型灌溉。菏泽市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5%,为减少灌溉和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可以发展节水型灌溉,推广喷灌、滴灌、管灌等,通过对现有灌区进行全面工程改造,推广渠道防渗技术。
3.5加强源头控制切实防治污染
由于菏泽市每年约有5亿立方米水被污染,从而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因此需要对新上工业项目应进行深入调研,对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进行治理。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改变产品设计、采用清洁原料、改革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循环使用物料、加强生产管理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从工业生产的源头控制污染的产生。为切实搞好水资源保护工作,菏泽市应逐步建立起灵活、高效的水资源管理新机制,做到水资源统一管理。
4结论
灌区治理应贯彻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综合开发,因地制宜,保证实效;全面安排,分期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巩固完善现有的排水体系,增强防洪除涝和抗旱排碱能力,以渠道治理为基础,搞好防洪排涝工程配套,通过工程规划,进一步强化工程管理,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强化管理队伍,完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手段,搞好水利基础产业的建设,因地制宜,做好堤防绿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展多种经营,为社会提供服务。
本文是原创作品,从未发表过。
关键词:地下水;动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 TV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82-2
0 引言
水资源与能源、人口、生态环境日益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逐渐出现了不同程度水资源危机。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作为水资源直接利用,还在水资源的循环过程及开发管理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些年来河北省旱情时有发生,农业生产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难度相对较小,是河北省主要的农业灌溉水源,随着机电井等灌溉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地下水资源势必得到越来越多的开发和利用。如何进行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下水动态预测就是为区域内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管理决策依据,为防治地下水过度开采及科学用水管理服务的。因此,进行地下水动态预测是必要的。
1 张家口地区近年来的地下水变化趋势分析
张家口地区的地下水变化趋势主要体现在该地区的水位变化情况,还主要在于通过一些
地理知识的学习后发现在该地区的水位变化不是很大,基本上是符合当前我国地下水保护的基本要求。要通过一些具体数据的分析,从而形成一种科学化的利用方式,为指导张家口地区的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更应该着手从最基本的地下水位进行科学化的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利用方式,避免发生错误。如图1,就是张家口地区近年来的地下水变化趋势图。
目前,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同时其具体的研究方法也不经相同,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化的发展目标,我们主要从具体的降水情况进行科学化的分析,从而为张家口市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提供了依据。然而,对于张家口市降水不是很充沛的现象来看,主要由于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同时,我们更应该从加强自身防范工作开始,努力改变现状,为该地区的降水增补进行科学化的分析,从而有效地解决降水分布不均的状况。
2 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
2.1 水资源短缺突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家口市降雨的枯水年份多于丰水年和平水年份,水资源减少趋势明显。据资料分析,1956―1984年,全市平均降雨425mm左右,至2003年,平均降雨量仅为400mm左右。据水文部门监测,桑干河、洋河径流量近50年来不断减少。20世纪50年代,桑干河年均径流11.68亿m3,90年代只有1.87亿m3,减少了84.0%。50年代洋河年均径流6.64亿m3,90年代只有2.21亿m3,减少了66.7%。进入21世纪以来,两河年均径流不足2亿m3。同时河水流量的减少也导致地下水补给量不足,加上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增加,张家口市的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2.2 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新增水源开发难度大
张家口市具有利用价值的永定河和内陆河两大水系目前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已相当高。一般水资源由于其技术、资金和生态环境的限制,不可能全部被利用。张家口市坝上地区主要以利用地下水为主,据调查,其地下水可开采量1.68亿m3,2006年实际利用量达1.87亿m3;2006年坝下永定河水系的实际用水量为8.66亿m3,其中地下水利用量5.41亿m3,接近可开采量5.61亿m3的水平,局部地区已出现超采。两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已达90%以上,但对新增水源的开发因存在难度而未得到有效利用。
3 工农业生产对地下水变化的影响
工农业生产的科学化发展为助推地方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是如何才能够加快工农业生产发展也是最为关键的重点研究课题。
3.1 确定性模型的变化分析
工农业生产主要产生一些废弃物和实际的地表径流污染情况,要分析找到一些科学化的方法来化解自身的种种不好,这也是在推动工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不能够实际进行解决的遗留问题。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的单井或群井开采情况下的地下水运动数学模型求得解析,具有计算方便、精确的特点,可以得出区域中任一空间和时间的地下水动态,但是解析法的计算公式是对地下水含水层及其边界条件简化后推导出来的,适用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
模拟地下水运动最典型的模型是R―R电网络模型、R―C电网络模型以及近年来发展的R―R混合模拟机与R―C混合模拟机。这类模拟机有专用型和通用型两种类型。专用型是针对研究区域的水文地质参数、边界条件等制作模型,根据开采条件即可进行地下水动态的预测,还可以制作不同的开采方案,通过模型的择优运算,确定某一区域的地下水管理及运用模式。而通用型模拟机实际上是一台物理型的解算装置,它与计算机的区别是直接通过模型的物理过程求解而不是进行具体的数值计算求解。
3.2 工农业生产要建立随机性解决模式
对于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来讲,一定要遵从一定的科学发展规划,不能够在解决实际的问题过程中出现,将一些不利于地下水资源保护建设的方案给予实施,这样会对视资源进行科学化的保护,不至于发生一些重大的污染状况。我们要结合当前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认真组织农业生产向科学化发展迈进,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从而形成一种有保护有解决污染的新方法,这才是作为工农业生产方向的可靠性实施方案。然而,对于加快工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也要时刻将一些有利于地下水资源充分利用的方法给予合理的运用,从而为加快张家口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退耕还林与城市的关系分析
当前的张家口在退耕还林建设过程中还处于一种比较劣势的发展面貌,要想解决好该种
问题,我们必须从加快张家口退耕还林建设的实施方案建设开始,逐步形成一种既符合当地发展需要的水土环境保护形态,更要形成一种科学化的发展势头,将不断地完善各种禁牧等制度建设,从而在加快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形成一种既符合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又符合张家口经济建设的方案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形成退耕还林、禁牧等水土保持工作对地下水位回升的帮助相互协调发展的模式。
5 未来张家口地区地下水资源的丰沛与减少趋势
张家口经济的发展同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之间已经形成一种科学化的发展模式,要想
推动经济建设快速的发展就得紧紧抓好当前地下水资源的有效的保护工作,从而为推动张家口水资源的科学化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地下水资源的丰沛程度会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相匹配,我们要做好的是充分利用该地的地下水资源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同时,要形成一种科学化的减少污染,节约型利用水资源,才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使得水资源不会发生短缺的现象,这是未来张家口地区地下水资源的丰沛与减少趋势的科学化分析。
6 结束语
张家口市城市地下水动态分析关系到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这篇文章结合实际,主要从地下水动态监测以及数学模型的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将成为指导张家口市城市地下水建设的重要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莫家荣.全州县弄岩水库岩溶地质条件及渗漏处理探讨[J].广西水利水电,1980(01).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
面源污染,即非点源污染,是相对点源污染而言的。点源污染主要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与部分城市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这种污染形式具有排污点位集中、排污途径明确等特征。农业面源污染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以及灌溉水、工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对农田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大面积污染。
1、破坏农村生态环境
当前,林口县的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由于不恰当地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这3类物质引起的。中国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4,为了保证粮食的最大量增产,广大农村地区普遍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在使用这3类物质增产粮食的过程中,化肥、农药使用过量,致使残余的化肥和农药渗透进土壤和地下径流中,污染土壤和水源。农户在使用农膜时,由于环保意识薄弱,未及时或者疏于处理使用完的农膜,致使残余的农膜给当地的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破坏。
2、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农业面源污染一个最突出的危害性在于其严重危害着水资源。目前,公认农业引起的面源污染是水体污染中最大的问题之一。滇池、太湖和巢湖由于水体中氮、磷的含量过高而产生了富营养化的现象。由于农业中不恰当的使用化肥和农药,致使多余的氮、磷随着水体流入到这些湖泊中,并最终导致这些湖区的富营养化。
3、监测困难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不确定性和不易监测性。分散性表现在农业面源污染不是集中污染,而是大面积的非集中污染。隐蔽性表现在农业面源污染由于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匀和排放的分散性致使其不易识别。不确定性表现在农业面源污染由于其分散性而不易确定空间位置和范围。不易监测性表现在农业面源污染由于其隐蔽性而使监测变的很难执行。
二、综合治理措施
1、推广农业防治措施,抓好健身栽培,提高对病虫的抵抗力和耐害性,造成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选用抗病(虫)优质品种,淘汰抗病性下降的品种;水稻上冬闲田及早稻田适当提前翻耕,灌水杀蛹,以水压草;合理平衡施肥;适时适度搁田,重点做好水浆管理;及时处理早稻草。
2、应用物理机械防治技术,推广频振式杀虫灯诱虫杀虫;防虫网覆盖避虫防虫;黄板诱杀。
3、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水稻上推广稻鸭共育;其他作物上推广性诱剂诱杀。
关键词:水资源;水污染;保护防治
中图分类号:X131.2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1、水资源贫乏,供需矛盾加剧制约经济发展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2200M3,人均水资源居世界第119位,世界人均水资源8800M3,是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被列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十三个国家之一,据专家预言,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2030年我国人口达16亿,水资源缺口400~500亿M3,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工业用水、城市用水量急剧增大,水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显现,造成工业生产停滞、城市供水限时、、、、、据统计:80年代全国缺水城市236座,缺水量1200万M3/d,90年代全国缺水城市300座,缺水量1600万M3/d,2000年代全国缺水城市450座,缺水量2000万M3/d。加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业人口约占70%,而在广大农村节约用水观念普遍不强,农业用水利用率相当低,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水资源型干旱导致广大农村农作物减产绝收、农村饮水困难、农民收入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是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桎梏。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
我国水资源与人口、土地、经济发展组合状况不理想,我国降雨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降雨量南方比较充沛,年平均降雨超过1000mm,而北方内陆地区降雨量少,年平均降雨关于环保的文章量少于400mm,这种降雨分布的区域性差异导致水资源分布南北不均衡,北方资源性缺水严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6.5%,但水资源占全国的81%;而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而水量仅占19%,其中西北内陆河地区资源性缺水更严重,这种南北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北方资源性缺水严重。
我国降雨受典型季风气候影响,全年降雨在年内时间分布极不平衡,降雨呈明显的季节性,其中70~80%降雨集中在汛期的6、7、8月内,汛期降雨强度大、雨量太过集中,往往地表径流汇聚而引发洪涝灾害,当降雨集中的汛期过后,工农业用水量依然巨大,因水量大部份都集中在了汛期,水资源集中期偏离农业用水集中期,水资源供需矛盾显现,季节性缺水严重,降雨的季节性造成灾害的季节性,大洪之后又遇大旱,汛期抗洪汛后抗旱,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3、流域内、流域之间水资源利用分配不合理
我国目前水资源的开发极不合理,局部流域内上游不顾下游,左岸不顾右岸,拦河修坝截流,在上游对水资源进行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水资源在上下游,左右岸分配利用不合理,严重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流域之间,水资源丰富的流域,用水浪费严重,水利用率低,而在水资源贫乏的流域却是河流断水,水库干涸,无水可用,连最基本的生态环境用水都无法保障,流域之间水资源利用分配不合理。建议国家加强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保证水资源在流域内、流域之间的合理配置,综合考虑流域内、流域之间的用水需求,科学配置、合理调度,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污染严重形成水质性缺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农业污水排放量逐年加大,近年来全国污水排放量达600亿T,其中绝大部分未作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全国700多条河流中,有近50河段水域污染严重,水污染严重形成水质性缺水,生活水资源总量因河湖水源污染而不断减少。
5、各种用水需求不合理,导致生态破坏
我国北方的高纬度地区由于长时间的持续干旱,用水相当紧张,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生态环境用水濒临枯绝,如果这样无休止的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不合理的配置工业、农业、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比例,必然会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导致植被覆盖率减少、自然绿洲萎缩、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严重,目前我国沙化面积已扩展到174.3万KM2,占全国面积的18.2%,而且年扩展速度呈增加的趋势,由20世纪70年代的1560KM2增加到90年代末的3436KM2。
目前我国有些缺水区,为了保证当地的生产、生活需要,对地下水开采过度,全国超采地下水约74亿M3,形成了160多个地下水超采区,导致地下水位降低海水倒灌,地面下沉,地下水盐碱化严重。
二、科学合理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基础
我国水资源贫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水总量也在不断加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曾加剧趋势,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势在必行,只有实现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证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即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又不能开发过度,即要服从于经济又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限度内促进经济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而对水资源的开发应立足长远,不仅要为当前经济发展服务,还应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不能对水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应充份考虑子孙后代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我们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健康、快速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可持续发展,只有经济高度发展,物资产品才会不断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才会不断增强,因而我们应大力加快国家的经济发展,当然经济发展并非速度越快越好,应控制好这个度,经济发展速度不能超过水资源的的承载力,水资源开发过度必将导致生态系统造受破坏,经济发展会出大问题,经济发展会倒退,会出现回过头来搞治理,因而经济发展速度一定要合理,以实现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3、协调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诣发展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目的,我们应积极协调好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育目发展,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诣发展,经济发展一定不能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内促进经济发展,相反如果超过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必然会制约经济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大力促进经济发展,而不能制约经济发展,科学协调好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诣发展。
三、综合保障措施
我国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科学规划、合理应用,采取综合措施充分缓解各种矛盾,协调各方面关系,实现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有行政措施、法律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
1、行政措施
国家应积极加强宏观调控,运用行政手段来合理引导,调整国家工农业产业结构及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建立健全适合我国水资源现状的产业结构模式,我国目前单位产值工业耗水少于农业耗水,国家可以适当提高工业比重,在经济总量不减少的情况下,降低水资源需求总量,减轻水资源供需矛盾,同时对于工业、农业结构内部进行产业转化,鼓励农民向节水型农业发展,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渔业、林业、牧业等低耗水型农业,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对工业企业中高耗水低产出,强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工业项目进行政审批时,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应考虑环境生态效益,科学分析当地的水资源情况,对于超过水资源承载力的项目不充许上马,国家应积极加强宏观调控,实现水资源供需的总体平衡。
2、法律措施
在全国范围内加强《水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宣传,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积极参予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依靠法制节水,节约宝贵的水资源,但目前我国对水资源管理法律体系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依法治水必须以法律为基础,这样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国家应加快这方面的立法建设,以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
3、工程措施
我国降雨因分的的区域性,致使地区之间水资源不平衡,相对而言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贫泛,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淮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农业干旱性缺水、河流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超采,水资源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为了从根本上缓和我国区域性的干旱灾害,减轻水资源供需矛盾,兴建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必须的(如:南水北调工程),以缓和北方地区的资源性缺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南北地区经济同时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降雨在时间上分布上极不衡,呈明显的季节性,季节性缺水严重,在降雨集中期因降雨强度大,降雨太过集中往往引发洪涝灾害,降雨集中期过后由于雨量希少而引起旱灾,为缓解这种季节性旱灾,应在流域内兴建小型灌溉工程,在降雨集中期蓄水用于降雨集中期过后灌溉之用,除水害兴水利,同时还可以结合发电、养殖开展多种经营,活跃地方经济。
4、技术措施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一般只有30~40%,生产单位粮食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2.5倍,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70%,水资源存在极大的浪费,因此应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如滴灌、喷灌比传统的漫灌水资源利用率要提高约10~20%,可以大量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我国工业水资源利用率偏低,用水浪费严重,据统计资料,日本每增加一万美元GDP耗水208M3,美国为514M3,中国则高达5045M3,是美国的十倍、日本的24倍,如此大的差异主要差在科学技术,我们应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进行工业部门的技术革新,发展节水型工业,充分发掘节水潜力,降低发展对水资源的消耗。依靠技术措施,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为建设节水型社会而努力。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环境;现状;对策
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发展农村的重要战略,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近几年来,随着一系列有利农村发展政策的实施,特别是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农民居住条件也得到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农村生态环境的妥善保护,因此,治理农村污染对于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鉴于此,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加强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范围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的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农村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农村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制约农村工业农业生产的发展后劲,最终将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当前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化学品造成的污染
化学品污染主要是指由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对水体、土壤和产品造成的污染。相关研究表明,近20年来,我国化肥的亩使用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亩使用量的一倍多。目前,我国农业每年的化肥使用量已经超过4000万吨,而利用率却只有30%~40%。农药的年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另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目前我国平均每公顷农田施用化肥量已达360多公斤,分别是德国、美国的1.6倍和3.3倍,其中氮肥的利用率为25%~30%、磷肥利用率为10%~20%,比发达国家低20—30个百分点;平均每亩农田使用农药量为150克左右,是欧盟国家的3倍,但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仅相当于欧盟国家的一半。农药化肥和地膜的使用量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施肥结构不合理和施药不当,化肥和农药的利用效率低、流失率高,不仅严重污染土壤,通过农田径流加重了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而且还通过受污染农产品的销售直接威胁到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二)工业养殖业造成的污染
原来我们只是关注乡镇企业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但现在看来很多地方污染型企业有向农村地区转移的趋势,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直接搬出城区建到农村,这是不容忽视的。据统计,目前工业“三废”污染农田已达0.1亿公顷,比1983年增加了2.5倍,约有15%的农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近几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因固体废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13.3万公顷以上,533.3万公顷以上的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全国利用污水灌溉的面积已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3%,比20世纪80年代增加了1.6倍。由于环境污染,导致每年粮食减产100亿公斤以上,直接损失达125亿元。在乡镇企业中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如此污染可想一些农村地区的污染状况了。
养殖业造成的严重污染,据农业部的数据,我国农村仅猪、牛、鸡三类畜禽粪便的年排放量就达30亿吨左右,有30%直接排入了地表水体的污染。据调查,养殖一头牛产生并排放的污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养殖一只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水。还有养殖獭兔、狐等对当地的空气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三)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
生活污染也不可小视,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管理的缺失,致使无害化处理率低,生活垃圾一般都直接排入周边环境。生活垃圾由可被降解的有机物质和大量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废旧电池和玻璃瓶等,成分复杂,可利用率低。而大部分农村地区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致使环境污染加剧。还有由于农村城镇规模的扩大,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大量产生,受城镇垃圾处理能力有限的影响,这些未经任何处理的废弃物越来越多的被堆放到城镇周边的农村原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包括大量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十分令人担忧。
(四)非环保的开发造成的污染
一些农村地区大量开矿、挖河取沙、毁垦殖、围湖造田、毁林造成了对生态系统功能造成严重破坏。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利益,以牺牲农村地价,对本地区的矿产开采,使得大量土地退化、水土地质量下降,每年流失的地表土超过50亿吨。这不仅使得农地大量养份流失,同时,流失的地表土进入江河湖泊,造成严重的淤塞,也导致蓄洪能力的下降,从而导致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的发生;一些牧过度放纵,使得草原剧减,出现严重的沙进人退的局面,甘肃民勤和内蒙古的一些地区就是最好的例证。
二、对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一旦农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污染,农村经济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做到农村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为达到这一目的,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一)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应是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一是通过“改水、改厕、改厨、改圈”以及使用清洁能源,以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生活卫生条件,另一方面在畜禽养殖污染较为严重的地方,应努力寻找“变废为宝”的办法,如用畜禽的粪便生产沼气,制成有机肥等。二是加强环卫队伍和相关机构建设,做到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三是对地处农村地区的企业要建设和完善污染处理设备。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依靠科技,比如,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和对作物病虫害的研究,开展合理有效的施肥用药指导,防止农民滥施肥料和农药;采用农牧结合的方式综合处理畜禽粪便污水;通过技术改造和生产技术革新,推动乡镇企业升级换代,以降低物耗、能耗,减少污染排放,实现清洁生产。
(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法制建设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虽然我国已颁布实施了一些有关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及地方法规,但对整体而言,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不完善,也缺乏可操作性。我国已颁发《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业生态建设技术规范》等法规,但尚未见到一个对生态农业的总体目标、发展规划、保障机制有完备规定的纲领性文件。政府对各地农业生态建设也缺少严格的要求和有力的约束,应加大保护立法的力度,建村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制定具有强制性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农村环境保护条例》、《农业废弃物利用促进条例》、《地下水保护管理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以及约束各级政府干扰环境执法行为等方面的法规。
二是要特别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督,要在现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环境报告制度,要求有关地区和企业对排污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污染的环节向公众公开其环境行为、环境目标、环境计划和生产过程中逐步减少污染的方案选择,促进有关部门真正把环境管理和生产管理结合起来。
三是要建立问责制,切实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干扰环境执法的问题,对严重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依法追究责任。
(三)发展环保的工农业
用循环经济的理念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在工农业生产中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注意技术路线创新。解决源污染问题主要应该依靠发展生态农业,我国的传统和常规农业技术必须进行全面生态化改造。
首先,发展生态农业。一是农业本身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物质,通过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办法和大量增加农家肥、种植绿肥等办法,减少化学物质的过量使用,实行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进而减少对土地、水源的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二是强化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治理,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鼓励建设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积极发展农村沼气,使畜禽粪便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同时,加强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保护,合理确定养殖容量和捕捞强度,并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防治示范教育。
其次,要发展环保工业。用发展工业的理论发展工农业对接产业。要跳出农业讲农业,跳出农村讲农村。农村环境问题表现在环境上,根源在于工业化、产业化、资源化程度不高。农牧业发达的地区,要围绕其资源发展工业,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特色优势产业,既解决环境问题,又能可持续利用资源,促进乡镇企业进园(工业园),就可以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对园区内的工业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
(四)切实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目前,我国人民整体环境意识不够强烈,广大农村地区尤其低。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强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意识到保护自己生活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是要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广告牌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大力宣传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不仅应对农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公开严重污染事件的信息污染带来的危害,而且应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生态和环保意识。
二是应加大农村中小学生的环保教育,利用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人口日、世界动物日等纪念日开展环保教育,使环保宣传教育活动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从娃娃抓起,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环保卫士,他们不仅可以在今后自觉维护环境,而且还可以影响他们身边的成人加深学生的环境意识。
三是政府要加强环境保护的经常性宣传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深入农村,结合农村生产,对广大农民开展环保知识讲座、环保图片展览等,讲解生产、生活中的污染以及危害,努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是加强对农民群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环保部门、农业部门、出版部门应当充分运传方式、教育形式、传播媒体,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及要性,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农村环境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涵”,农村环境问题应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将农村环境问题与三农问题有机结合,深化改革,力争为解决三农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伟光.论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J].当代生态农业,2006,(1).
【关键词】水污染;来源;影响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之一。水体虽然具一定的自净能力,但当污染物的浓度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时,即发生水污染。据环境观测,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的河段水质受到污染,35个重点湖泊中,有17个被严重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至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1]。
1.近几年中国水环境状况
近几十年来,由于工农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膨胀,世界的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而我国的污染状况更是不容乐观。
2008年,珠江、长江总体水质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在监测营养状态的26个湖泊(水库)中,呈富营养状态的湖(库)占46.2%。200条河流409 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70.4%;三类海水占11.3%;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18.3%。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黄海、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渤海水质一般,东海水质差 [2]。
2009年,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 203条河流40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7.3%、24.3%和18.4%。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BOD5和氨氮。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3]。
2010年,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204条河流409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9.9%、23.7%和16.4%。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BOD5和氨氮。其中,长江、珠江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4]。
2.水污染的来源分析
污染物来源主要有:工业废水废渣、农田排水(内含大量的化肥、农药)、生活污水、城市垃圾等。此外,大气降落物,天然污染物也一定程度上使得某些有毒物质进入水体。
我国水资源总储量平均每年达28000亿m3,但人口众多,因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2340m3/a,为世界平均值的1/4。并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也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国水环境污染状况又相当严重。国家环保总局统计显示:自1985年至2006年,我国废水年排放总量一直维持在350亿-400亿吨左右[5]。2009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89.2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277.5万吨,氨氮排放量为122.6万吨[3]。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617.3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238.1万吨,氨氮排放量为120.3万吨。
2003年全国废水排放量41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41.2%,生活污水53.8%,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地下水质有恶化趋势,近岸海域四类、劣四类海水占30%。更为严重的是,我国46个重点城市中,仅有28.3%的城市饮用水源的水质良好,45.5%的城市水质较差,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仅为62.1%[5]。
3.水污染的影响
水资源污染将严重影响工农业。第一,绝大多数的工业生产离不开水,如造纸、印染等工业产品,使用不干净的水会造成产品的色泽晦暗;第二,用受污染的水灌溉农田,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减量、甚至变质,而且会使得土壤质量降低;第三,酿酒、食品等使用受污染的水会导致饮料和食品的卫生质量不达标,而且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第四,污染的水体中可能造成水生生物中毒,出现畸形,短时间内造成大量鱼类等死亡[6]。
4.结论
水资源污染已成为世界重点关注的对象,我国的水处理技术虽然最近几十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比国外的先进技术、建立美好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问题是全民意识不够强、水处理工艺见效慢且较差、新型高效水处理品种少以及自动化控制水平低等[7]。
解决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首先需要全民合作,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在全民中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其保护环境和防治水污染的自觉性,才可从根本上得到防治;其次,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加强政策法规和执法力度,严禁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再次,继续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积极扶助新型、高效、环保型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大力开发污水回用技术和实施自动化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加快水处理技术的绿色化进展。
总之,我们应总结过去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贯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努力开创我国环保建设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廖晓义.让环保走进生活.职业技术月刊,2005,8:18-19.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8).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9).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0).
[5]甘萍. 浅析我国水资源污染状况及处理技术.江西化工,2006(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