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创新的途径范文

科技创新的途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创新的途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技创新的途径

第1篇:科技创新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途径

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

关于高校科技创新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定义。我国学者主要从高校科技创新的内容、过程及高校的职能三个方面进行了定义,并且有的学者还在此基础上考虑到了高校内外部环境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能力。这些能力在高校内外部环境的支持下相互作用,产生出新的科技成果,推动区域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1]

二、湖北省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概况

我国的高校根据行政管理方式划分为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地方高校隶属于地方,和部属高校相比用于科技创新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都很薄弱。

湖北省地方高校占湖北省高校总数的93%,共有112所。其中本科高校27所,专科高校3所,高职51所,独立学院31所。[2]湖北省地方高校在促进经济发展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地方高校根据自己的学科和办学特点为湖北省培养了各类优秀应用型人才,并和一些高新科技企业进行合作创造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成为了湖北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如:武汉工程大学发挥了化工学科的优势,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学校与数十家企业联合举办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葛店开发区建立的科技产业园,2008年产值已达4300万元。[3]

三、湖北省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分析

本文根据《2010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的数据将湖北省与全国30个省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情况进行综合比较。

1.湖北省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的投入能力现状比较分析

(1)湖北省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人力。湖北省地方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员数量在全国来看处于中上水平。但是科技活动人员数量较少,在全国仅列第18位。由此可见,湖北省虽然是科教大省,拥有丰富的高素质人力资源,但是地方高校并未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对于科技创新人才投入的数量不足且质量不高。

(2)湖北省地方高校科技创新经费。湖北省地方高校在科技经费的获得上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其中,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获得情况全国排名第9位,而政府拨款排名较靠后。表明地方高校在科技创新上多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较少。

(3)湖北省地方高校科技项目。湖北省地方高校承担的科技项目数和当年项目投入人数在全国排名中下,分别为第19名和第20名。而当年拨入经费在全国排名靠前,为第10名。这说明湖北省地方高校承担的项目和项目投入人数与经费的投入是极不适应的。虽然有经费支持,但由于缺乏科技创新人才,使得所承担的项目数量较少。

2.湖北省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产出能力比较分析

湖北省地方高校2010年出版的专著数量为540部,全国排名第4位,但与河南省的1487部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可见,湖北省的学术论文产出能力较强,但专著的数量与排名靠前的省市相差较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湖北省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比较分析

湖北省地方高校2010年技术转让签订合同数128项,当年实际收入为4618.1万元,处于中上游水平。但与排名前10名的省市有较大的差距。说明湖北省地方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上大型科技项目较少,对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湖北省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缺乏科技创新人才

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是高校进行科技创新的基础,而高级科技创新人才(科学及与工程师)所占的比例是衡量高校科技创新人员的重要标准。湖北省作为科教大省,虽然拥有丰富的科技人才,但是大部分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都集中在部属高校。地方高校由于缺乏资金和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机制,导致科技创新人才不足,重大科技项目难以进行。

2.科技经费政府和外部投入不足

湖北省地方高校科技经费投入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和外部投入不足。湖北省政府每年的科技经费投入较少,这与湖北省的需求是不相适应的,且大部分的科技经费都拨给了部属高校。同时,由于企业和地方高校合作缺乏有效的平台,导致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组织,科技创新成果水平较低,不能与国际接轨,重复现象严重。

3.科技成果的原创能力较弱

湖北省地方高校科技著作数不多,更缺乏获得国家级奖项的高水平著作。这表明湖北省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原创能力较弱,缺乏竞争力。这主要是由于湖北省地方高校对于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研究和高水平的研究较少且不够深入,与相关企业合作不够,没有形成特色和优势。

4.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曼斯菲尔德指出:大学研究的社会回报率应高于30%。高校科技创新实现社会回报率的主要途径就是科技成果转化。根据2010年的统计资料,湖北省地方高校的科技转化率是不足30%的。[4]其原因在于:湖北省目前尚未建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成果与企业的需求、应用错位。同时,地方高校的科技产业规模小、实力弱,难以寻找合作企业也是原因之一。

五、提升湖北省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

1.多学科组织团队进行集成创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日益呈现出“大量分化,高度综合,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并向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延伸。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越来越多,科研活动呈现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特点。[5]地方高校在科技创新中可以以跨学科创新为一个重要突破口。在研究内容上可以在同一学科内部多方位进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可以采用交叉和渗透的研究方法,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拓展;在合作范围上,应走出本院系,与其他院系或高校进行合作研究。

2.主动与中小企业合作进行科技创新

湖北省仅少数大型企业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都较弱。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特色优势积极与中小企业进行合作,在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增加科技经费。地方高校的教师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咨询和指导,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创新提供支持。并且,地方高校还可以与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形成长期合作关系。

3.选择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科技创新之路

湖北省地方高校在学科的设置与建设上应与湖北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根据湖北省科技需求发展优势学科。还应根据湖北省产业发展特点建立和发展相关学科,如:根据湖北省支柱产业需求发展相关重点学科;根据湖北省新兴产业需求发展相关新兴学科。

4.走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师科技创新能力之路

地方高校教师主要是由青年教师组成。青年教师大部分都刚从学校毕业,虽然拥有较多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专业理论知识也不够深入和广泛,科技创新能力也较弱。地方高校应建立相应的教师培养制度,提高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让青年教师走出校门,走进企业是最有效的途径,使青年教师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了解企业的需求。同时,地方高校还可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教师的研究成果进行奖励。

5.走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融合创新之路

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只有与地方经济的需求相适应才能获得发展。地方政府在地方高校科技创新与地方经济融合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湖北省政府应为地方高校和企业搭建互动平台,根据湖北省的产业发展状况,将企业的资金与需求与高校的科技创新人才联系起来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开发与转化。

参考文献:

[1]胡晶.增强湖北省高校科技创新的能力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2]2009年湖北教育事业发展概况[EB/OL].http:///content.php?id=7187.

[3]朱湘晖,孙细明.湖北省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创业月刊,2008,(11).

第2篇:科技创新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创新 科技竞赛

一、创新:职业教育与科技竞赛的契合点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高水平职业技能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其基本特点是沿着职业性这条主轴不断延伸,不断变化,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初期在其教育方式上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结合,职业教育内容为主,学历教育并重的方针,在学制上设置了两种学习方式,分别为长学制学习与短学制学习,并适当加入了“入厂锻炼”,技能性“实践操作”等实践环节。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其必须体现技能的继承与创新。科技竞赛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场所,借助这一实践场所,将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物质形态产品或精神观念产品,一旦这些产品能够适应社会其它组织(企业)的发展需求,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服务于社会生产与发展,而这一结果恰恰是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与意义。科技竞赛平台是锻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平台,是集合智力、体力和创新能力于一体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走向创新实践的重要媒介。

二、科技竞赛平台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效用

1、有利于诱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

科技竞赛能够诱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为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提供条件。一是通过科技竞赛平台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思维和能力延伸,即对一件事能够预见其开始,也能推测其结果;二是科技竞赛平台能够帮助学生学会思维和实践迁移,即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产生由此及彼的连动效应,这种连动性是实现思维扩散(拓展想象空间)的必要途径;科技竞赛平台能够帮助学生学会虚构,即不拘泥于已知事物,能够提出新的设想和构思。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科技创新意识包括五个层面的内涵,分别是求新、求异、求变、求奇、求巧。所谓求新即是指通过科技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求异是指在科技竞赛活动中有意识的标新立异,即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异”的思维,想别人之不想,求异的最好途径便是通过逆向思维方式,拓展走向成功的道路。求变就是指在科技实践活动中,要有追求变化的意识,求变不仅是量变和状态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实现质变和方向性的改变,求变是创新意识活动中最为显性的思维方式,也是科技竞赛活动中最为常用和常见的手段。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在竞赛中考量一个学生是否具有科技创新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要看该学生在科技竞赛活动时是否能够提出新的问题,二是要观察学生能否打破习惯势力束缚,在科学基础上突破常规。三是要具备创新人格,即在创新活动中是否能够有毅力。四是要观察学生能否领悟除到科技竞赛之外的知识。

三、科技竞赛平台培养模式的创建的具体途径

1、以实践教学环节为主线,为科技竞赛平台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以实践教学环节为平台就是指将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等作为整体进行统一设计,整合全校有限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科技竞赛提供素质拓展的平台和创新训练基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锤炼。教学实验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工具和仪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改善实验室硬件设施,组建开放实验室,安排设计性、研究性和综合性实验,方便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已动手,自己分析。如可以在学校建立教学训练中心,让学生利用中心的各种教学资源,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完成各种创意设计。

2、开展校企联合科技竞赛,拓宽高职院校科技竞赛平台的领域

依托学科专业优势,密切与企业的合作,强化教学、科研、生产三者间的相互渗透,为提升高职教育学生的实践与就业能力摸索出一条新路。完善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和培养创业能力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同时要探讨“校企合作的新形式和新内容”,与企业联合开展科技竞赛活动,参赛人员分别为学校学生与企业的员工,这样不仅能够实现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的良性互动,还可让学生提前认知社会,在实践中提高技能实践能力,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且也能够为企业提供优秀的毕业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双赢”。

3、建立健全服务科技竞赛平台的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在科技竞赛平台设置中尤为重要,通过改善指导教师和获奖学生的物质待遇和精神鼓励,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参与科技竞赛选手的积极性,并能够在全校学生中发挥激励的导向功能,有利于良好的科技竞赛氛围的形成。保障机制的构成分为物质保障机制,即包括奖金奖励、科技竞赛开展所需要的活动场地(实验室)、实验设备等;精神保障与物质保障则相对更为丰富,如可以进行大会表彰,将颁发奖状、教师职称晋级、教师的评先、评优等与学生科技竞赛挂钩,以激发教师的参与和工作热情。对于获奖的学生可以给予保研奖励和物质奖励等,以充分调动学生参赛的积极性。保障机制的建立必须依托一定的规章制度,在高职院校科技竞赛平台建设中可以配套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可建立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奖励制度,从而确保保障机制运转的制度化、常态化。

参考文献:

[1]王汝言,毛期俭.论科技竞赛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127.

[2]袁小亚.狠抓科技竞赛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2,(19):93.

[3]安明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2003,(01):56.

[4]杨雁.浅析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J].内江科技,2012,(01):84.

[7]冀学锋.当代高校德育基础[M].气象出版社,2001.90.

第3篇:科技创新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职院校;会计;课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在专业及工作性质方面的作用也越发凸显。就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而言,其发展也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不断实现市场定位下的创新发展,同时借助于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做好理论与实训课程完美衔接,从而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市场定位

高职会计专业是会计教育的重要层次,这个层次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会计、财经、管理、法律等知识。高职院校会计教育重点放在“职业”层面,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教育时,也要加强会计技术和技巧的练习。从市场方面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定位来说,毕业生多数在中小型民营、合资企业就业;从岗位能力来说,主要进行会计核算、会计记账等基础工作;从知识结构来说,高职培养的学生不单具备会计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也要掌握所处企业或行业相应的生产管理知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要满足社会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提供服务。

二、市场定位下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教学创新途径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方法无法适应新时期高职会计专业教学需求,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

参与式课堂教学是指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制定的教学计划,在每节课和每章节教学内容中实施概括总结,促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参与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引导中,可把社会比较热门的财经问题引入课堂。具体参与中,学生借助每日查阅最新的财经信息,从而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经济活动进行联系,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会计课堂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和看法,提供教学平台让师生、生生展开讨论。每章节结束,让学生组成小组归纳其重点内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训练。为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必须加强实训教学,循序渐进的让学生适应就业岗位要求,提升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展现高职会计教育的特色。会计实训就是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企业会计工作程序和方法,深入理解所学会计核算理论知识。在具体的会计课程设置过程中,还应敢于且善于对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所造成的束缚,并以此为基础对将会计工作过程为实质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进行开发。依据会计职业自身特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相应能力扩展课来讲,应将财经应用文写作、口才训练、场营销及企业管理等课程囊括其中。此外,为了更好的就用人单位的相关需求予以满足,高职院校还要对学生办公软件、数据库及财务软件等需要用计算机操作的内容进行强化学习,使其能够予以熟练掌握,还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社会考试,使其获取诸如助理会计师证、计算机等级证及会计从业资格证等。此外,高职院校要加强会计课程实训教学。首先,把会计单项技能训练归纳到实训课程中。其次,开展分岗模拟训练。根据企业财务可是设置情况,把会计实训学生实施凤岗,并依据岗位和智能设计实训流程,学生模拟企业会计人员人事安排情况,从而更加接近财务具体操作情况,重点培养学生会计岗位职能。最后,开展分岗顶岗综合训练:学校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接受训练,主要帮助学生准确了解企业生产流程、认识各部分与财务工作的关系,真正意义上感受财务工作流程及技能。

(三)实行多样化考核形式。高职院校传统课程考核方法过于单一,主要采用卷面笔试的方法,不利于对学生展开综合评价。因此,对学生成绩展开评价遵循方式多样化、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核。通过卷面笔试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评价方案,允许学生以会计有关资格证书当做科目考评成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职业资格考试,在毕业后获取双证。《基础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课程,可通过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分开考试的方法。基础理论使用闭卷考试的办法,并依据不同课程特点通过会计分析报告、产品成本核算、会计分析报告等形式考核专业技能。这种考核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也提升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市场定位与专业发展也是整个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各院校应根据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目标,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发展构建创新教育模式,使其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4篇:科技创新的途径范文

以“盐的水解”为例,在通过细致的观摩、磨课和优质课展示中,实现了对高校课堂设计的创新。 

1. 明确目标,构建课堂阶梯 

“盐的水解”是化学反应原理中的重点内容,重点要让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实质,通过对不同盐溶液的分类、比较、猜想、验证和总结,得出盐类水解的规律,从而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来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书写其离子方程式。 

在课堂设计时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方式,结合学生的生活,利用学生的生成,通过鲜明的演示实验来导出新课。现象建立了学生的认知冲突,自由的讨论生成推进了实验的进程,难点疑点设计了实验探究,反思讨论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整个课堂从“小事情”切入,形成了学生对“大道理”的探究,不自觉的调动了学生地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2. 结合生成,激发探究意识 

生动鲜明的实验现象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的斗志。建立问题情境,结合上节课学生对“溶液的酸碱性”的学习,提出问题: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那么盐溶液显什么性?学生虽然回答“中性”的比较多,还是不敢给予肯定,纷纷要求通过实验进行测定。在学生的推动下,选取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盐来进行实验演示,让两个学生进行讲台实验:利用广泛pH试纸,测定下列几种盐溶液的pH值,记录数据。 

虽然相关的数据测定比较正确,但是学生已经对实验进行了质疑,提出了几点不同的看法: 

(1)pH试纸不精确,有的颜色介于6到7之间。 

(2)溶解盐用的水没有测定pH值,水的纯度也会影响盐溶液pH值的测定。 

学生的不同观点极大地降低了实验的说服力,水pH值的测定更是将讨论推向了,一时不知如何解决下去,但是学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也激起了我们的欲望,对课堂设计进行了改进。 

3. 同中求异,设计创新实验 

授课的关键是让学生信服。为此,教师建立了小组讨论,探讨实验存在哪些缺点?如何对实验进行改进?在学生的积极讨论下,总结出了其中的不足和改进的方法: 

(1)广泛的pH试纸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误差,应该采用较为精确的pH计。 

(2)溶解所用的水由于溶有CO2,也要经过处理,先用煮沸的方法将其中的CO2除去,待冷却后用pH计测定,方可进行操作。 

结合学生的讨论,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创新,本着精确严密的态度,再次请两位学生进行了溶液pH值测定,这次的实验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信服力。 

在对数据的分析中,学生又发现了新的问题:都是盐溶液,测出的pH值却各不相同,它们之间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大呢?这个问题顺利地将课堂推进了对新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从内在的分析为什么盐溶液中离子的引入,而使得c(H+)和c(OH-)的浓度不同,学生很快地掌握了盐的水解的实质,深刻理解了“有弱才水解”这句话,实现了对“盐的水解”的高效理解,为以后的拓展延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讨论反思,多元丰富认知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要逐渐的延伸,使学生了解应用的方方面面的,多角度、多元化的接受并运用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对盐溶液进行分类分析,例如在CH3COONa和Na2CO3进行分析时,学生会提出都是强碱弱酸盐,相同的浓度下为什么其pH值不相同呢?学生就会自发地进行讨论探究,从而深刻理解“越弱越水解”含义,理解其中的平衡,在概念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新的结论,有了自己的收获。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学生总结了如下几种延伸: 

(1)根据相同类型、相同条件下盐溶液的pH值,可以判断对应酸的强弱。例如已知相同条件下,CH3COONa溶液的pH小于Na2CO3溶液的pH值,就可以得出酸性:CH3COOH >H2CO3,建立了盐溶液与酸性之间的关系。 

(2)根据盐溶液的溶度和pH值可以推到盐水解的水解程度,可知盐的水解是“微弱”的,可以知道其中各离子的浓度大小。例如在CH3COONa溶液中,就存在着c(Na+)>c(CH3COO-)>c(OH-)>c(H+)。 

(3)盐溶液中存在着一定的动态平衡,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就有可能盐溶液中的平衡移动,探索出“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 

这样的反思使学生深入全面理解了“盐的水解”,从多个角度挖掘了知识的深度,学生在多元化的思维、评价下,增强了学生的推理能力、逻辑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使学生收获了更多的知识、方法和思想,每个学生都很积极和兴奋。 

二、建立高效课堂所采取的创新途径 

通过我们多次的观摩、磨课、讨论,不断的整合创新,促进了每个老师的成长,收获了高效课堂创新的途径和思想。 

第5篇:科技创新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全麻;恶心呕吐;疼痛

26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16-02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的影响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妇科腹腔镜全麻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高达70%-80%,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引起腹腔镜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因素众多,如患者的体重、年龄、人工气腹、物以及精神状态等。托烷司琼是5-羟色胺(5-HT3)受体拮抗剂,近来被发现其能较好的预防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为探讨妇科腹腔镜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方法,现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科腹腔镜全麻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0例妇科腹腔镜患者,纳入标准:主要脏器功能正常。无严重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无高血压、冠心病、精神、神经疾病史。无恶心、呕吐史;无麻醉禁忌症,无药物过敏史,近期无上呼吸道感染史等。ASAⅠ-Ⅱ级。48h内未使用过心血管类药物和阿片类药物。均为女性,年龄25-68岁,平均45.8±12.6岁。体重47-80kg,平均(53.7±7.6)kg,手术原因:子宫肌瘤22例,卵巢肿瘤13例、异位妊娠9例,附件包块、盆腔炎等3例,输卵管积水3例。将该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手术原因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严格完成术前准备,常规禁食禁饮,留置导尿管,手术均取膀胱截石位。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收缩压、舒张压、呼吸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均采用丙泊酚(2mg/kg)和咪达唑仑(0.1mg/kg),瑞芬太尼1.0μg/kg。麻醉维持微量泵持续输注丙泊酚4mg/(kg.h),瑞芬太尼为0.2-0.3μg・kg-1・min-1,两组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机械控制呼吸。为有效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①对照组:采用格拉斯琼,手术结束前静脉滴注格拉司琼3mg;②观察组:采用托烷司琼,手术结束前静脉滴注托烷司琼5mg。

1.3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恶心呕吐以及疼痛的发生情况。其中①恶心呕吐:根据WHO标准分为四级标准,1级为无恶心呕吐;2级为腹部轻微不适,轻微恶心,但未出现呕吐;3级为出现呕吐,但未见胃液;4级为严重的恶心、呕吐,出现胃液等内容物,需要药物治疗。②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共评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让患者按照自身主观疼痛情况进行打分。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5.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0-2h、2-6h、6-24h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0-2h、2-6h、6-24h、0-24h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4h恶心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具有相对微创和便捷的双重优点,其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腹手术,成为手术治疗的一种趋势。腹腔镜全麻术后恶心呕吐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于非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是气腹的关系,常用的二氧化碳气腹影响了患者体内酸碱度的平衡。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是恶心呕吐的高危人群,恶心呕吐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导致电解质紊乱等。

近年来,麻醉科越来越重视对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预防。就目前而言,用于预防和治疗术后恶心呕吐的药物较多,但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呕吐中枢位于延髓外侧网状结构的背侧部,5-HT受体是影响恶心呕吐最重要的神经递质。在人体分布最多的是5-HT3受体。20世纪90年代,高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首次应用于临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托烷司琼被认为是新型5-HT3受体拮抗剂,具有外周性和中枢性双重抗吐作用,是唯一与5-HT3主环结构完全相同的5-HT3受体拮抗剂。托烷司琼几乎不与其他受体发生作用,故安全性好,不良反应甚少,体内消除半衰期为8-13h,相比于昂丹司琼(消除半衰期为3.5-4.5h)其作用维持时间更长,是选择性更高、亲和力更强的止吐药。托烷司琼主要拮抗位于胃肠及延髓呕吐中枢的化学感受器触发带的5-HT3受体,同时还对迷走神经兴奋所致的第四脑室5-HT3释放有直接作用,进而有效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托昂琼斯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少,疼痛也少,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宋先荣,张咸虎,程学敏.术后恶心呕吐相关因素的临床调查[J].中华全科医学,2008,6(7):730-731.

[2]吴文.昂丹司琼对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3(12):2723-2724.

[3]胥晓倩,叶章文,余学英,等.雷莫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6):107-108.

[4]吴琴.托烷可琼和格拉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比较[J].华夏医学,2010,23(3):255-257.

[5]田豫萍.托烷司琼和格拉司琼治疗和预防妇科腹腔镜后恶心呕吐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5):75-76.

第6篇:科技创新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 培养现状 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以及国家实施的人才强国战略,迫切需要各行业的创新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中小学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解现有中小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现状及科技创新能力,明晰当前中小学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明确今后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开展的内容和形式。我们采用小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有关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科技创新意识、科技创新基础、科技创新思维、科技创新技能或方法(个人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实践)、科技创新环境的营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因素等方面展开调查。以期为今后中小学科技活动课的开展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抽取6所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其中男生324人,占46.3%;女生376人,占53.7%;男女生人数基本保持平衡。

2 调查方法

(1)编制问卷:在分析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小组访谈,并在专家和一线科技教师的指导下编制出初始问卷。然后再进行预测,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删除或者修改一些不理想的项目后,确定正式问卷。

(2)正式测试:运用编成的《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调查问卷》,抽取重庆北碚地区12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810份,整理后获得有效问卷700份。

(3)统计方法:数据的整理统计运用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包完成。

三、调研内容及结果分析

1 学生科技创新意识

该维度主要从学生对科技创新的概念、意义的理解等来考察目前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见表1)

统计结果显示,仅有9.9%的学生同意和基本同意发明创造是大学生、老师及高校专家的事;而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创新能力是中小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同意和基本同意的比例为90.5%),并认为学生时代的创造是有意义的(同意和基本同意的比例为89.4%),说明目前学生的自我科技创新意识较强,但在“创新”的理解上存在偏差,有58.1%的学生反对和不同意创新一定是“高、精、尖”的大项目。对该维度的一道开放性问题(你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理解)答案整理后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是从科技创新的意义上去理解的,如:创新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方便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等,而很少有学生从科技创新的概念方面去理解,如:创新就是创新性的知识和产品等,即对科技创新的意义很明确,但是对科技创新的概念理解较为模糊。

2 学生科技创新基础

从自信心、兴趣及怀疑精神等方面自评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和创造力特征,基本情况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有86.9%的学生有自信或很有自信,并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对许多别人视为平常的事,有70.7%的学生却很有兴趣和好奇心;有56.3%的学生,对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时常表示怀疑并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这表明在日常生活中,中小学生有较强的创造力潜质,但是因为教育和文化的影响,也即对权威的崇拜,使得该阶段的学生怀疑精神欠缺,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时常表示怀疑的仅占17.6%。

3 学生科技创新思维

主要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考察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思维。(见表3)

从统计情况来看,在对自然界、身边事物观察或对别人结论质疑的基础上,总是和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学生仅有9%和23.7%;总是和经常对提出的问题假想答案的学生占42.8%:总是和经常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得出结论的学生有38.3%;而总是和经常根据假象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的学生仅为19.5%。

在科技创新思维能力这一维度上,学生总体得分较低。表明总体上中小学生在发现、提出问题、运用知识做出结论和假想答案,并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能力普遍较低。而这些创新思维能力中,尤以根据假设,制定简单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能力最欠缺。

4 学生科技创新方法

主要考查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主动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分别从依靠自己和依靠他人两种途径。了解学生创新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见表4)

从统计情况来看,总体上学生在科技创造性活动中处于较被动的状态。遇到问题时(总是和经常)依靠自己通过找有关的书(49.8%)、通过网络查找(51.9%)和自己思考(36.8%)寻求答案的学生明显多于(总是和经常)依靠他人,如专家(7.8%)、学校指导老师(23.8%)和区、市少科站老师(8.2%)。说明即使在科技活动中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学生更多的也是依靠自己,而非他人。

5 影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因素

主要从学校家长支持、教师指导及校园文化三个方面考察了影响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环境因素,调研了学校及家长对学生科技创新的支持和鼓励、学校科技活动课的开展、教师教学和校园科普活动等情况。(见表5)

从学校家长支持方面来看,学校会举办各种科技活动或比赛(80.3%),并对给予成绩优秀者奖励(78%);开设有科普课(71.0%),并配有科技辅导老师(78.3%);科技活动的开展得到班主任(86.9%)和家长(83.6%)的支持。从校园文化方面来看,不时的科普宣传或竞赛活动均超过80%。从上面两方面来看,中小学科技创新活动的总体氛围较好。

从教师指导方面来看,经常在课堂上穿插科技知识的占45.1%,进行课外实践教学的占20.1%,会演示趣味实验的占34.6%。总体上各项所占比例少于半数,说明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教师指导力度还待加强,尤其在课外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

在问卷的最后有一道开放性问题:“当我参加科技活动时,我会考虑?”,对问题答案整理后的结果为:①科技活动开展的形式及如何实施;②能从科技活动中学到什么,回报是什么;③是否会耽误学习;④自己的能力和信心;⑤费用问题。从这道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参加科技活动时,考虑较多的是科技活动开展的形式及如何实施,从这些活动中是否能学到知识和能力等。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1)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意识较强,科技创新

基础较好,但对科技创新本质内涵的理解和认识不足。科技创新思维能力较弱,怀疑精神欠缺。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较为单一。

(2)教师对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力度不够,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领会不深,尤其在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较为欠缺。

(3)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认识逐渐加深。家长普遍支持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学校在努力营造浓厚的创新活动氛围。

(4)学校的创新活动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培养途径仍较单一,教学课堂缺乏创新氛围。

2 建议

(1)加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理解和认识

认识科技创新的本质及内涵,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前提。在这个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①利用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系统的科技创新教学;②开展主题活动教育,如带学生参加科技展馆、举行科技知识竞赛、举办科技摄影展等;③搞好宣传活动,如科普知识讲座。

(2)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怀疑精神

在怀疑精神方面。教育者需要在日常的课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材以及教师授课当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表扬。同时,学校应该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指导家长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怀疑精神。

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要充分重视教师的作用。教师的创新能力与教学方式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学人员创造性地教,就能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创造性地练、创造性地利用。

(3)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教学水平,丰富教学课堂

在师资的配备和教学上主要体现了两点:①聘任专门的科技辅导老师。科普老师的专业性和创造力,在挖掘教材的潜力、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对学生深入的了解,可实施因材施教,对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更加直接的作用。②其他学科老师的教学渗透。要想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与思维方法,各科的任课老师需要在日常课程中,结合本学科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尤其是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另外,鼓励教学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发科普教学用具,政府可以有针对性的支持相关企业和高校研发教学器材及教材,从而能够在更为广泛的区域内,更为科学的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4)营造更为浓厚的科技创新活动氛围,完善科技创新活动体系

第7篇:科技创新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经济竞争;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2-0114-02

一、科技创新的背景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个企业的经济竞争力的强弱,关键也取决于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能力。可以说,谁在科技进步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把握住机遇,赢得主动,反之它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就没有把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把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一项国家战略而提出,充分证明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目前在我国有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性能差、成本高、效益低,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生产技术落后,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国民经济目前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使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显著提高,必须切实加速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通过科技创新,使产品性能提高、降低制造成本、功能增强,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

简单的说,科技创新就是指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拓生产新领域,开发高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占据新市场,取得新效益。任何一项科技成果的研究、一种新技术的应用,一种新产品的开发设计,都是从最基本研究开始,然后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这就是创新的过程。

二、科技创新的途径

那么如何进行科技创新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提高企业科技人员及全体员工在思想上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发展,不但需要广大科技人员的研究和实践,而且还要解放思想,要有敢于冒险、敢于面对失败的决心。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新、追求创新的良好氛围,使企业科技人员能够进一步增强创新的勇气,能够充分调动企业科技工作者和干部群众的创新积极性,使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创新都能够得到尊重、认可和应用。要进一步激励大家拓宽眼界、增强胆识,积极主动地投入科技创新的实践中来。

(二)积极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提高企业科技队伍的综合水平和素质,为企业科技创新奠定基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谁拥有高水平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高水平的发展优势。要做到引进人才有方法,培养人才有政策,使用人才有机制。科技人才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要不断培养科技人才学习科技及专业知识,这是企业科技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管理能力的需要,要结合企业科技创新的实际和研究课题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学习。加强与专业院校、同行业的学术交流与探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三)要加大科研资金和科研设备的投入,从物质上支持科技创新

企业要坚持科技兴企方针,舍得投入,敢于投入,加快建立科学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开展针对企业实际运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技术创新的活动,加大新技术开发和推广力度。

(四)要掌握科学的科技创新方法,走科技创新的捷径,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

1.要更注重原始性创新,坚持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并重。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单纯的引进技术而不创新,就会使只企业的命脉掌握在别人的手里,而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会陷入“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一再落后”的怪圈;而单纯的进行自主创新,而不去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和新技术,则相当于闭门造车,即使有创新也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面对各国的技术壁垒和保护,每个企业都要树立开放意识、合作意识,及时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成果,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主导技术、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引进,广泛开展国际国内的技术合作。同时把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技术引进的重要目标,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和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其次,坚持把以“高精尖”工程技术及产品为主,常规技术和产品为辅的并行开发策略进行科技创新,并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准则把企业相关技术及产品做大做精做强。

2.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大力实施专利战略,建立自主开发保护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应用的机制。

3.要建立以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为基础的创新体系。要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拓宽广度和深度,提高水平和档次。鼓励企业走出去,主动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及技术研发中心,借助外力研究、开发和改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要创新思路、拓宽渠道,推进产学研联合向多样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五)建立和健全科技创新机制

要制定和建立与创新体系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以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的核心,以科技管理措施作为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实施科技成果考核奖励制度,以成果定奖励,以贡献论英雄。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把各领域的学科带头人的利益与科研成果挂钩,做到奖罚并施。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步伐,加快企业经济的增长

无论是任何形式的科技创新,其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科研成果只有适应市场的需要,才能转化成生产力。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迅速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这对科研成果的转化是至关重要的。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的步伐,就必须建立科技项目推广组织,以市场为中心,推广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科技项目;要建立健全产品推广服务体系,搞好产品推广的全程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规模化方面发展;要不断更新科技信息系统,通过举行科技成果展示会、产品推介会、召开成果转化交流会来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大力宣传科技成果。

三、结语

第8篇:科技创新的途径范文

创新是我们认知世界与认知社会的重要动力,无论在科技方面还是侨联侨务行为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首先,我们坚持并牢固地树立十七大的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轴心,本质是推动经济社会朝向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最后的目标在于确保涵盖广大归侨侨眷以及海外侨胞等群体的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毫无疑问,广大侨胞在整个社会主义的建设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也是确保国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队伍。贯彻并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即应该利用好海内外的“两个平台”以及科技创新方面的资源,服务于国内的经济社会建设需求,要切实地掌握侨联侨务行为的特点及其所需,维护他们的合理权利,通过创新机制的媒介,让他们的创新理念通过科技创新的途径去实现自我,激发他们建设国家社会的积极性与创新性,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深入侨界的创新行为特点,挖掘出创新型资源、思路与措施。我们欣喜地看到,部分地区诸如上海侨联侨务将科技创新与侨联侨务创新有机地整合起来,积极地开拓凝聚侨民的组织途径,并以“三区”(社区、商务楼宇区与高新科技园区)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经由“三区联动”的途径促使侨联侨务的组织模式及其实践日益创新化,同时将上述处于现代化环境中的新型面貌改变为“立体化的新侨之家”。摸索出能够显现出“海派”特点的侨务侨联的工作模式,持续性激发基于海归群体为轴心的侨民实现自我价值与回报祖国的正能量。

2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强化创新力

调研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工作创新。创新科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侨联侨务行为的创新,是它内在的发展动力与源泉。侨联侨务行为创新的渠道包括思维上的创新、机制上的创新、模式上的创新、制度上的创新与品牌上的创新等。科技创新多体现在科技体制的改革,目前表现为贯彻并落实科教兴省与人才强省战略的基础上。强化地区的科技创新系统的构建,成为多个省区改革科技机制的关键步骤。推动科技资源迅捷地由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转变至企业,构建新型化的创新主体,加速围绕公司为重点的技术创新系统的打造;探究研发具备自主性知识产权的原发性技术,从而让科技创新链处于中游的商品化服务过渡至企业化的服务领域,构建起类别完备、功能先进的社会服务系统,强化服务中小型对象的高科技公司的创业中心建筑物;政府相关部门在进行科技创新的管理时,改变以往的直接性管理,而采用间接化的管理方式,改变原先中介机构所担当的政府职能,实现原先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性改变,调整经济的内部结构,完成生产力质的转变,强化综合性的竞争实力。结合侨联侨务行为创新课题,首先须强化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创新性思维。要实现创新,须做好学习的工作,首先须学会学习,包括书本与文件,科学合理地应用的最新成果来充实自我,形成创新的意识。第二,多向先进的侨联侨务单位学习创新的经验。第三,建设创新型学习的组织机构,即积极地组织侨联青年委员会、侨联委员与基层侨联等组织单位学习科技等创新知识。第四,定期开会,对创新学习的感悟加以总结,通过互通通报的方式,了解工作的具体进度及其不足之处,汲取他人的有益成分,拓展创新的理念与工作方法,提升自我的素养与多种能力,学会用科技创新武装自我。第五,采用一切对侨联侨务行为创新有利的方式,诸如研讨会与评比优秀论文等方式加强创新理念。

3构建推动机制创新化的平台

侨联侨务行为的工作主体并不多,但事务却比较地繁琐。因此,只是借助于侨联相关机关工作者难以体现出侨联侨务的功能。构建相应的平台,有效地调动多方社会人士的积极配合,共同地实现科技创新,并为推动整个社会奉献力量。具体构建的平台如下:(1)搭建侨商会,即为侨资侨属公司提供科技创新的资源共享平台;(2)建立法律顾问委员会,在市人大与法律界等相关人士的作用下,建立共同维护侨联侨务行为创新的保障性平台;(3)积极与其他地区的侨联侨务合作,通过签订《框架协议》等方式搭建平台,完成资源共享的目的,跨地区地实现不同地区侨联侨务的合作;(4)强化和侨办、人大与政协等组织机构间的关联性,共同构建“四侨联动”性质的“大侨务”平台,通过这些组织机构获取最新的科技,并为侨民所服务,为推动侨民当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4巧妙利用好现代化科技,采用创新式的工作方式

互联网的出现,也是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也使得侨联侨务的创新更具有现实性。全球互联网变成了一个内在关联性的世界,因此,须充分地使用好这样的现代化科技工具,构建联网站与侨商会网站,强化和侨资侨属公司、归侨侨眷与海外侨胞等不同主体间的关联性,及时地运用创新的科技元素,传递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政策内容与侨联、侨商会及其成员的工作情况,反映归侨侨眷的心声,提供与创新科技相关的咨询,并征求海外侨胞与归侨侨眷等群体的意见与建议,从而促进侨资侨属公司、归侨侨眷与海外侨胞与祖国大陆的沟通合作,让他们获得最新的科技信息资源。

5结束语

第9篇:科技创新的途径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机制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3-008-02

党的十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科技创新,创新是核心,创新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党的十同时向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保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而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首当其冲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己任,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而在现有的大学创新教育的形式中,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紧密相关的科技活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与途径。

1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在1999年,由团中央发起组织的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作为标志,发展为目标国内各高校开展的以“挑战杯”为主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这对大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当然,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制约。

1.1 学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视和支持程度不够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建设创新型校园的重要途径。据了解,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归口都在校团委,具体事务工作由学生社团组织承办,因此,其活动内容、形式、规模及宣传动力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局限性。

1.2 学生主动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意识不强

受校园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缺乏浓郁的学术氛围。当今大学校园中,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参与活动的选择余地日益宽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度。其次,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较差,学生参加活动的课题一般为老师的现有课题,按照老师原有的思维创作,影响了学生自主创作的积极性。

当然,不容忽视的是,我们必须看到大学扩招后,生源学习水平整体下降,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的事实,也就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知识储备的不足。而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的能力及创新知识的储备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其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可行性。科技创新活动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还需要高端的专业技术,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仅有兴趣,但缺乏学习专业技术的时间和能力,主动性也比较差。

1.3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缺乏

目前,在学校的日益重视下,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受资金、时间、比赛性质及科技创新活动短期不易出成果等诸多原因的影响,研究课题大都浅尝辄止,缺乏有效的接力,最终导致研究浮于表面,难出精品。

2 构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

2.1 加强宏观领导,构建创新体系

高校要转变教育观念中不利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以创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为重点,使教育由注重传授知识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转变,同时不断健全制度保障,建立学生科技创新制度的基本框架。首先,高校应该解放思想,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转变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并加以正确的引导,改变以往的陈旧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创新。其次,应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出台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条例和办法,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管理政策和大学生学科竞赛统筹配套规章制度,创建激励体制,学校出资并且配合社会资金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调动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应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专家库,定期对大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给予评审,对优秀项目给予表彰,形成良性循环。

2.2 强化正面引导,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活动的氛围

科技创新活动并非必修课,大学生参加与否都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要提高高校学生整体科技创新嫩嫩公里,必须使他们认识到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因此,学习可以利用校园网、广播台、校报、宣传窗专栏等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发动,使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要求、程序以及预期结果等均有所了解,努力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舆论氛围;其次,开设与活动相关的创新课程,开展科技创新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科研选题、申报、立项操作的基本流程,了解各类科技竞赛的基本情况,引导更多的学生投身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加强基本科技创新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提供全面指导,健全学生科研导师制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展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条件。教师是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关键点,他可以对科技创新各个环节进行把关,避免了学生的盲目性也避免了项目资金的浪费,保证了项目的可行性,引导学生正确的投入科技创新。同时,应制定教师在指导创新和创新实践过程中的工作量计算和奖励办法,充分肯定指导教师的劳动成果。

2.4 丰富活动形式,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平台

高校可以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龙头,开展以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商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及各类专业竞赛为重点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系列活动,着力于搭建特色化的创新型校园文化平台。在开展重大校园文化活动时,要重点扶持一些学生的科研课题,大力支持学术类社团活动,着力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培育、研究、扶持的重要课题,它涉及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更涉及到国家的科技创新、产业开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高校作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章红芳.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的探索. 中国电力教育,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