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范文

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第1篇: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范文

[关键词] 房地产业;国民经济;策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3. 024

[中图分类号] F2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3- 0049- 02

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来说,房地产行业是其中的一大支柱,其能够带动多个行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形势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

1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国民经济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两者的关系是相互的,房地产的发展能够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制约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

1.1 房地产业属于基础性产业

不管是对国民经济来说,还是对社会发展来说,房地产业都起着基础和支柱的作用。房地产业能够为人们提供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也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生产所必需的场所。住宅是社会公民所需要的基本生活资料,而房地产的商品之一就是住宅,为人们提供了安居乐业所必需的条件[1]。此外,其他行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也需要有房地产业的支撑。只有房地产业有了良好的发展,才能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说,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

1.2 房地产业是先导性产业

在国民经济的组成结构中,很多产业都是相关的,比如教育、文化以及科学卫生等各个部门都需要依托房地产业而发展。房地产业能够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空间场所,也能够带动其他副业的发展。房地产行业是其他行业发展的先导产业,很多经济活动的开展都是始于房地产行业。举个例子来说,城市要发展,必须先进行各种房屋建设,同时也要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包括各种商业店铺、生产车间以及厂房等;教育的发展也需要有校舍等。所以说,对于其他产业来说,房地产行业是先导性产业。

1.3 房地产业具有支柱产业的特征

与其他产业相比,房地产业具有与其他产业互相关联的特点、同时具有很长的产业链。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所以说,房地产行业对其他产业具有支撑作用,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体现出很强的支柱性特征。

2 房地产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1 房地产经济带动多种行业

在产业划分中,房地产业不仅属于服务性行业,更是先导性产业,属于划分类别中的第三产业,与其他很多行业都息息相关[2]。要建设其他产业所需要的空间场所等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就必须购买原材料,包括各种建材、冶金材料等,因此能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能够激活相关的建材市场以及机械市场等,为社会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

2.2 房地产经济拉动国内需求

房地产经济景气,能够推动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为国家累积财富,对于改善民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为了能够拉动国内需求,就必须重视房地产业的发展。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在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房地产的成交量有了大幅提升,我国对房地产业的投资也占到了两成左右。这些数据与事实显示,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重视房地产业的发展,发挥房地产业的推动作用。通过房地产业经济的发展,有效拉动国内需求,解决很多社会现实的问题。

2.3 房地产市场稳定经济增长

除了能够有效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还能够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定性。如今的经济发展形势动荡不安,更受货币政策的影响,急需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来稳定国内的经济形势[3]。很多公民不再选择将货币储存在银行,而是选择投资,其中很大一部分投资在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业投资能够确保国内经济稳定,促进国内经济良性循环,同时为其他产业提供生产空间与基础性保障,提高了我国经济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所以说,房地产市场能够有效稳定我国经济的增长。

3 房地产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策略

3.1 加强政府的市场宏观调控

房地产行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就是土地,只有对土地严格控制,才能控制房地产业的发展。为了能够对房地产市场实行宏观调控,需要从土地入手,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对土地审批进行把关。如果房地产市场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存在过大的泡沫效应,就会影响到房地产市场的资金链,直接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需要严格控制土地的交易以及金融税收政策,以此来确保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3.2 严格控制开发用地的供应总量

国家不能为房地产市场无限制地供应土地,政府需要对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严格控制房地产市场开发的速度,同时要提高政府在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参与度,履行自身的职责,杜绝规模过大的房地产投资行为。同时,政府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居民的实际需要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给予房地产业适当的支持,而不是无限制地放任房地产业的发展。总之,政府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房价、房屋的需求以及当地的消费水平与工资水平等,严格控制开发用地的供应总量。

3.3 加强金融体系的监管

银行贷款是房地产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房地产业的发展与金融业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有效控制房地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加强金融体系的监管,使其既能为房地产业开发提供必要的资金,同时也能够控制房地产业过快发展而带来的金融风险与社会动荡。

4 结束语

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国政府要真正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系,采取正确的措施来确保房地产业稳定发展,并通过房地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罗辉.房地产经济与国民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2(4).

第2篇: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范文

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大国,国有企业具有特殊作用。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微观经济基础,必须在国民经济中居于支柱地位,以保障国家安全和支撑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国有企业应该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为重要的是国有资本分布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这就需要认真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国有经济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方针,在国有企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国有企业结构调整正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宏观环境;市场经济观念的普及、市场成熟度的提高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了更为便利的微观基础。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加快国有企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为迎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一轮竞争做好准备。

从国有企业的功能与作用来看,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在需要控制的重要行业和领域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体现国有企业的控制功能。要利用国有企业提供重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网络的特性使少数特殊行业和领域具有自然垄断性质,如电力网、铁路网、航空网、基础电信网、城市公用事业等。这种自然垄断性质,决定了国有资本在这些行业和领域必须保持较强的控制地位,以便于国家对这些领域的管制和监控,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要保证在国家层面上的产业竞争力。在国家确定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对重要的骨干企业实行国有控股经营甚至独资经营,以国有经济的资源动员力量和优势,保持和不断提高在国家层面上的产业竞争力和技术领先性。要把由国有企业持有的国有资产作为调控、稳定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

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中的“有所作为”,就是要着眼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推进国有企业资产的合理集中、流动和重组,使国有资本的运行富有效率,功能得以放大,优势不断增强,能够用少量的资本控制、影响和带动大量的社会资本,形成国有经济在动态上的数量、素质和布局优势,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发挥民间资本不可替代的作用,最终实现保持国有企业支柱地位、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目标。

与此同时,在其他一般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国有资本应加快有序退出步伐,将回收的资本投向其他需要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的行业和领域,或用于建立、补充专项社会保障基金。庞大的国有资本的流动重组,必然涉及就业的变动、社会的稳定和市场的波动,也意味着国有资产的大规模和大范围转移,影响面甚广。因此,要以不影响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保持国有企业的支柱地位为主线,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为基本前提,以不引起人员不稳定和资本市场波动为出发点,尽快完成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

第3篇: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范文

[关键词] 典型相关 汽车制造业 国民经济

一、引言

1986年,国家“七五”规划中第一次提出要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发展,但当时汽车年产量仅为37万多辆,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很小。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年均增长20%以上,对世界汽车增长每年的贡献率达到近50%。2008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已经排在了世界第二位,汽车工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2% 。可以说,此时的汽车制造业已经真正成为了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许多人对汽车制造业的支柱产业地位也产生了怀疑。为此,本文采用了典型相关模型对国民经济与汽车制造业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汽车制造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度相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实证分析

1.研究方法。典型分析是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多元分析方法。它借用主成分析降维的思想,把多个变量与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化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 即首先在每组变量内部找出具有最大相关性的一个线性变量组合,然后再在每组变量内找出第二对线性组合,使其本身具有最大的相关性,并分别与第一对线性组合不相关。如此下去,直到两组变量内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被提取完毕为止。有了这些最大相关的线性组合,则讨论两组变量之间的相关,就转化为研究这些线性组合的最大相关,从而减少了研究变量的个数。

2.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非常多,至今国际上也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指标体系。因此结合国民的实际情况和各指标的经济意义,并借鉴一些国家的经验,通过筛选,从经济增长、社会财富和居民生活水平三个方面确定了6项指标,作为因变量组。考察经济增长的最常用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依据生产法,选取了一、二、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分别记为。社会财富的总积累用资本形成总额来反映,记为。居民生活状况通过居民收入和就业状况反映,选取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登记失业率两指标,分别记为。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共选取了4个指标,分别是:企业个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并将这4项指标称为协变量组。

样本数据均来自于《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9)》、《中国统计年鉴(2009)》,具体以2008年中国大陆的省际截面数据作为样本(即大陆的31个省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3.模型建立。在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消除量纲的处理后,采用SPSS13.0经济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典型相关系数及其检验。首先通过Pillai迹检验,Hotelling-Lawley迹检验,Wilks L检验和Roy的最大根检验,分析两组变量的相关性。四个检验都是有两个自由度的F检验,每个检验都给出了相应的F值和p值,结果p值均为0.000通过检验,可以进行典型相关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前三对典型变量(U,V)的累积特征根已经占了总量的99.261%。它们的典型相关系数也都在0.8之上,表明相应的典型变量之间密切相关。接下来进行维度递减检验。维度递减检验检验的是从本行所对应的典型相关系数及其以后的所有典型相关系数。如果有一行维度递减检验不显著,即说明以后各行的典型相关不显著。因此维度递减检验能够提供每对典型相关的检验信息。经计算,前三对典型变量通过检验,相关关系显著,仅用这三对典型变量就能够用协变量组来解释因变量组。(2)典型相关模型构建。鉴于原始变量的计量单位不同,不宜直接比较,因此采用标准化后的典型变量系数,构建典型相关模型,见表1。

表1 典型相关模型

4.结果分析。根据典型变量重要程度及系数大小,从建立的典型相关模型可看出,国民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受汽车制造业发展状况影响的程度可用三对典型相关变量予以综合描述。

第一组典型变量和最相关,也就最能揭示国民经济发展与汽车制造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由第一组典型相关方程可知, 与工业总产值相关;与第二产业GDP以及第三产业GDP呈高度相关。汽车产业的发展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发展。供需两旺的汽车制造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增加值,汽车制造业作为第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加值直接影响到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生产总值。另一方面,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还会带动金融业、汽车服务业、燃料能源业等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影响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第二组典型变量也相关,但远远不如和的相关那么显著。根据第二组典型相关方程,与汽车制造业发展相关的主要因素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工业总产值;第二产业GDP,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汽车产业的发展,要求其配套展业也相应发展。为其配套的钢铁业、橡胶业、机械工业等相关第二产业得到发展,同时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应发展起来,汽车制造业带动了国民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第二产业GDP的增长具有拉动作用。

第三组典型变量相关程度相对前两组弱。与汽车制造业的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相关;国民经济的第三典型变量呈高度相关。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拉动了就业。

总而言之,汽车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他的产业关联度高,又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坚持汽车制造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是符合国民目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现状的。

参考文献:

[1] 于秀林任雪松:多元统计分析.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2] 陈希需 倪国熙:数理统计学教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第4篇: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促进作用 经济发展 北京

北京市是我国最早提出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从2005年起,北京市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写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发展纲要》中。实践证明,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对首都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北京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使其成为北京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09年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北京市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有资料证明,当某一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5%以上时,就可以称之为支柱产业。图1显示,2006-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北京市GDP比重超过5%,为10%以上,2010年达12.3%,已达到“支柱性产业”的衡量标准。而同期,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比重在2.5%左右,2010年为2.75%。

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新引擎

图2显示,2006-2010年北京市GDP增加值同比增长率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相比较,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高于北京市GDP增加值同比增长率,这表明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北京市经济的新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对北京市GDP增长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了城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少、资源能源消耗低等特点,是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产业形式。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数字新媒体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新业态发展迅猛,成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表1显示,“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和广告会展等四大优势行业。2010年,四大行业产业增加值占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5.5%。其中,2010年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产业增加值为847.1亿元,占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49.9%,占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8.0%,成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行业。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使新兴产业发展已超过传统产业,特别是以科技引领的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产业的发展,使高新技术在文化创意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

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了城市就业的增加

表2显示,“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增长,还促进了就业的增加。从社会贡献率看,200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数为89.5万人,2010年达到122.9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33.4万人,从业人数年均增长率达到8.3%。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就业人数占北京市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从2006年14.1%,提高到2010年的16.0%。文化创意产业就业人数占北京市就业人数,从2006年的9.7%,提高到2010年的11.9%。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是首都经济增长的亮点,而且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其中,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是吸纳从业人员最多、增速最快的行业。2006-2010年,这一行业吸纳就业人数从28.3万人提高到51.6万人,五年间增加了82.3%,年均增长16.2%,文化创意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从31.6%提高到42.0%。

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文化产业中处于重要地位

北京市不仅是我国最早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同时拥有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北京市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文化设施完善,文化底蕴深厚,各类专业人才资源极为丰富,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表3显示,2006-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占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在15%以上,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北京市文化产业竞争力居全国首位

2011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了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1),该指数使用2010年统计数据及调研数据计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指数包括:综合指数、生产力指数、影响力指数、驱动力指数等四项。其中生产力是从投入的角度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投入水平,影响力则是从产出的角度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效果,产业驱动力则反映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表4显示了2011年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排名前十位的省市分布情况,北京市综合指数排名居首位,广东和上海紧跟其后,四川首次进入前10名。其中,北京市文化产业综合指数为79分,生产力指数、影响力指数,分别得分为83.3和83.2。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投资热点领域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成为投资的热点领域,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固定资产投入居全国第一。2004-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03亿元,平均增速21.99%。在国内众多地区,政府纷纷以超过10亿元乃至百亿元的重大项目,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10亿元招商引资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大都是旅游、休闲类园区项目,表5显示,在全国部分招商引资的1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中,北京市有四个园区的投资规模超过10亿元。

北京市形成了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十一五”时期,北京市相继分四批认定了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分布地域、核心功能和主要行业如表6所示。其中,2006年12月第一批认定了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08年3月第二批认定了1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10年3月第三批认定了2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10年11月第四批认定了7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目前,北京市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覆盖了16个区县。其中,朝阳区最多,有8个集聚区;海淀区有3个集聚区;东城、西城、丰台、石景山、通州各有2个集聚区,其他9个区县各有1个集聚区。

2011年11月颁布的《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进一步强化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新增长点。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中,对“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要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要高于全市总体经济增长速度,比重力争达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5%左右。

参考文献:

1.朱怡洁.我国创意经济产业的发展探究[J].中国商界,2007(7)

第5篇: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范文

关键词:平抑;房价;根本;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183-02

商品房价格高企,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工薪阶层的经济支付能力,甚至连所谓的“中产阶级”也感觉心理上难以承受。住房支出在居民消费总支出中所占比例过大过重、房地产投资占GDP的不少份额,已是众人皆知的事实。平抑房价、改善民生,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特别是第二产业结构是国家关注的经济重点之一。为此,国家相继出台了不少经济的、政治的措施和办法。但这些措施和办法,从本质上说都是治标之策,而非治本之术。从执政为民、建设和谐社会、深化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科技创新、强国富民的角度出发,要从根本上扭转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的势头,必须狠下决心,投以治本猛药峻剂。

1 高房价的非根本原因

高房价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有限性和可控性是基础性的。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所谓“母”,就是可以繁殖与增殖的事物。土地之母,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因而屡屡成为人们争夺的对象、国家间战争的根源。土地总量和存量的稀缺性更增加了它的重要性。另外,土地的可控性也决定了它能够非常容易地成为财富。如果土地像空气一样,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地呼吸,任何人和组织都不能随意地控制和排他性地占有,那么它的价值必然非常有限。但这些都是土地的财富性质,与高房价没有必然的、本质的关联。关于高房价的非根本性原因,主要有以下论点。

1.1 土地供应的有限性推高了房价

有人将“18亿耕地红线”列为高房价的罪魁祸首。实际上这种说法似是而非。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执行严格的土地(耕地)保护政策,土地总量和存量比中国小的比比皆是,平均人口密度比中国大的国家也能找出不少实例,但并非个个国家都房价高企。在不触及“18亿耕地红线”的前提下,找出些改善百姓住房条件的地块来,还是不成问题的。

1.2 商品房供求的不平衡推高了房价

实际上,商品房供应并不是不足,这从媒体披露的不少商品房销售情况可以看出。即便真的不足,也不是什么根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加大房地产供给不就得了!从本质上讲,资本是逐利的,商人是“爱财”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只要有地方盖房子,有利可图,有钱可赚,开发商没有不趋之若鹜的。而且,从以上论述看,土地实际是不成问题的。

1.3 开发商囤积居奇推高了房价

不可否认,开发商囤积土地和房源,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房价。但这并不是房价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从市场经济角度看,囤地与囤房都是市场经济行为。当然,市场经济也有缺陷,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但政府干预必须尊重市场规律,计划手段和措施的实施必须基于经济手段,而不能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

1.4 炒房团推高了房价

炒房团实际上是热钱团。目前外资尚不能进入中国房地产领域,所以炒房团的热钱尚是国内游资。炒房团,即便是所谓的“温州炒房团”也不可能有多大规模和能量。它们充其量只能使一时一地的房价热起来,而不可能从根本上对全国范围内的房价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即便炒房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房价的“疯长”,它们也是在按市场经济的规则出牌,你卖我买,程序合法。若要防范它们“兴风作浪”,必须按市场规律行事。并且从技术上讲这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按照市场规律行事,使炒房团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它们自然不会对炒作房产感兴趣。

1.5 腐败推高了房价

这种说法有一定依据,房地产商进行疏通与贿赂、建立人脉关系的成本必然要打入房价,这对房价上升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微乎其微。

上述5种关于高房价的观点,实际上都似是而非,没有击中高房价的“七寸”,更没有找到导致高房价的根本原因。它们只是高房价的表面原因,或次要因素、次要矛盾、非主要矛盾,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而开出的药剂也不可能起到根本的治病之效,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房价问题。

2 高房价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不少专家和地产界人士早已指出了高房价的根本原因,即:国家,特别是地方政府事实上倚重的土地财政政策。但这只是其一。高房价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不合理的、过于倚重建筑业(实际上就是房地产业)的第二产业结构及政策。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房地产业更被赋予了拉动内需、抗拒危机影响,保经济增长的重任。至于一些人所认为的改革已到一定阶段,形成了特殊经济利益集团,须进行第二次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等,本文不予采认。

2.1 实际上倚重的土地财政政策推高了房价

存在的未必都是合理的,但存在的都有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事实上存在的土地财政政策也是如此。目前,地方政府承担着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历史重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等各种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现行的税费体制等各种原因,它们可以掌控的资金来源相对而言却少之又少。因而,靠出让土地筹集建设资金就成为不少地方政府无可奈何的选择。土地财政帮不少地方政府筹集了占其财政收入很大部分的建设资金,在无米下锅或少米下锅的情形下,扮靓了城市、解决了不少民众的住房需求等民生问题。从这一角度讲,土地财政功不可没。但土地财政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与之相关的拆迁与补偿等矛盾与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助长房价的疯狂,增加了民生成本。

更重要的是,土地财政扭曲了社会主义国家土地所本应具有的公有福利性质,与社会主义本质和原则背道而驰,不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与党的宗旨不一致,不利于“三个有利于”。我国经济制度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土地完全公有,要么属于国家所有,要么属于集体所有,不存在私有土地。即便居民掏腰包买来的商品房也是国家的,因为其使用期只有70年,实际上是国家租给居民的。虽然宪法承认并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但土地、房屋等从法律角度来讲并不是。甚至连人也是国家的,只要不受到刑事处罚都是人民!

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等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换句话说,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与基本矛盾是同一的,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因此,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直接导向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化解了社会主要矛盾,也就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促进了生产发展与社会和谐。社会主义国家,土地是国家的土地,人民是国家的人民。人民土地为人民,让土地回归福利性质不需赘言。可能会有人提出质疑:土地回归福利性质,谁都可以随意使用土地,不就乱套了吗?非也!土地公有、回归土地的福利性质与可以随意使用与支配土地是两码事,也与土地财政政策、地王般“挂拍招”是两码事。

2.2 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不合理的超支柱地位决定了高房价

目前,房地产在国民经济占有支柱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7方面:

(1)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如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直接与间接贡献率达到27.49%,成为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

(2)房地产业对投资增长巨大。如200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有资产投资比重为20.63%。

(3)房地产业占全社会消费比重最大。如2008年占22.18%。

(4)房地产业对进出口增长贡献大。主要表现在扩大进口、降低贸易顺差和平衡国际收支方面。

(5)房地产业吸引了大量从业人员。如2007年房地产从业人员166.5万,而且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就业。

(6)房地产业对上下游关联产业链的拉动力强大。

(7)房地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巨大。例如,“2007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地方财政交土地出让金1.3万亿元,当年地方财政总收入2.27万亿元,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57.2%、占房地产开发企业总支出的30.36%、占房地产开发企业总成本的42%。”

上述对房地产业支柱性地位与作用的“炫耀”,也正是其必须予以调整的根据与理由!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房地产业更被赋予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重任。但这些也是导致商品房房价持续走高(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之一,必须予以调整。但调整的理由绝不仅仅因为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以及推高了房价,而是因为:中国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太大,已经绑架了国民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威胁。

以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作用否定需要调整的观点是荒谬的。以国外数据力挺高房价,如美国80年来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值一直保持在平均8%-10%,二战后基本保持在10%左右,也是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不靠谱的。因为美国才10%左右,而我们却是20%多,至少占GDP的1/5!因为我庞大,所以我重要;因为我重要,所以必须保持和强化这种庞大。这种逻辑之荒谬,就如同说:解放后我国东北地区的工业基础较好,所以要感谢日本侵略。

房地产业独大对国民经济的弊端绝对大于优势:

(1)绝大多数民众一家人为居有其屋忙碌一辈子,将大部分精力与收入都投放在房子上,是为满足最低需求即满足生存和安全需求;因而没有更多精力与钱财用于教育、康乐、情趣等的发展提高上,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安全与生存需求是较低层次的需求,住房需求占据居民过多的经济收入,必然影响和削弱其他方面的发展,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而且,住房压力过大直接造成经济压力、生活成本与精神压力的陡增,导致社会不稳定。

(2)房地产业总体上科技含量较低,却占据国民经济的支配地位,这不仅不利于国民经济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而且因其吸纳了大部分国民财富,必然影响国家对教育、科技等高生产力产业的投入,以及民众对商贸活动的参与投入,阻滞国家教育与科技创新的发展以及社会服务与民生事业譬如医疗、卫生保健的发展,而这些才是真正关系国强民富的关键因素。不论房地产业创造了多少GDP,都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没有多少关联!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的GDP表面光鲜,实际上却非常脆弱与危险。因此,必须破除GDP迷思,更何况是房地产业堆砌起来GDP。房地产业的畸形庞大也宠溺成就了它尾大不掉、绑架与要挟国家的资本与本钱!两会刚过,北京地王即现、每每国家出台房地产业调控政策时,地产大鳄就明目张胆地放狠话反对就是明证!

3 平抑高房价的根本措施

3.1 改变目前地方政府倚重的土地财政政策

土地“挂拍招”没错,但不能作为圈财之道。建议:

(1)核算土地“挂拍招”以及土地平整审批等的必要成本,在此基础上允许土地出让金上浮一定比例(例如,一快土地的各种成本价为100万元/亩,若上浮50%就是150万元/亩)。

(2)在出让土地的同时,要求开发商提供获得土地后商

品房建设方案,如建筑面积、套数、预售价格等。预售价格政府职能部门预算过,保证开发商有利可图,并且允许在一定限度内浮动。

(3)出让出地。土地出让金报价高而预售房价低,且设计与建筑质量优越者竞出,并向社会公示。

(4)开发商建房并销售。

(5)职能部门对建房与销售过程进行监督,如有与事先承诺不符合者,加重惩罚力度。改变土地财政政策之初,地方财政必然会出现很大困难,所以它们反对是必然的。但一旦老百姓不必为住房劳力费神,他们就会关注发展需求,将钱财用于其他活动,这样民间资本与商贸活动必然真正地活跃起来,那时税收必然会好起来。

3.2 调整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不适宜的超支柱地位

多元化总比同一化、单一化好。房地产业的庞大对国民经济尤为不利。维持或强化这种庞大,无疑于饮鸩止渴。肥皂泡吹得越大越危险。因此,必须决然地改变房地产业的虚胖状态。当然,要改变这种情势是一回事,怎么改变又是一回事。必须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宜的方法措施。如果时机选择不合适宜,采取的措施不适当,出现“戒断综合征”是要命的。但无论如何,要调整要改变这种庞大而不强大的支柱性地位与作用应是基本原则和努力方向。

综上所述,从根本上平抑高房价,须从改变现行的土地财政政策和调整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不合理的超支柱地位与作用入手。这是努力的主要方向。鉴于目前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调整必须科学有序地推进。比如,房价调整到什么水平才合理要认真调研,不能因为降幅太大而使已购房者的资产缩水,引起新的不稳定因素。当然,这并不是说不需采取其他政经措施了。其他调控措施与手段实施得当,将有利于上述两大目标的顺利达成。另外,必须废除不合理的财政、税收、土地、建设、信贷政策,减免对房地产开发商征收各种不合理费税等。

第6篇: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范文

关键词:交通运输 经济发展 关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加,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社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交通运输是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相互联系的纽带,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都需要交通运输来做保障,对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一、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及特性

(一)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

交通运输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之一,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尤其是人们进入全流通时代,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随着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促使交通运输业得到了飞跃发展,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使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有利条件。

(二)交通运输的特性

1、交通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特性

众所周知,交通运输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实现整个社会发展的命脉。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交通运输不仅是市场机制作用于人类经济行为的物质前提,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倘若没有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交通运输,就无法形成一个合理的、稳健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分析,交通运输起着支撑作用。这表现为:经济开发区的交通路线日益完善以及交通运输成本不断降低,加大了相互之间的经济交流。

2、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始终发挥着先导性作用

一般而言,交通运输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交通运输的日益完善,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加大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的相互联系;第二,健全的交通运输体系是保障我国经济发展与整个社会快速发展、共同进步的保障,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利支撑,同时也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根本需求。

二、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一般而言,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交通运输业未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作出规划,合理调整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对于促进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交通运输属于基础性产业,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与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讲,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这样就加大了各城市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对交通运输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倘若没有健全的交通运输做支撑,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不会长久。所以,交通运输的发展会直接关系到人才的流动、资源的配置、信息的传播,这样就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此外,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具有反作用,这主要表现为国民经济在得到快速发展后,受国内外需求扩大的影响,运输需求也不断扩大,促使运输行业向着更高水平发展。

三、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近几十年以来,我国一直都非常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不断加大投入,交通运输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状态,而且我们不难发展交通运输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相互吻合,这也是交通运输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要想得到健康、持续发展,就需要有一个高效、安全、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做保障。这主要是因为高效、安全且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能够加强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而且能够弥补这个地区地理位置不佳的状况,从而实现各个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交通运输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脉,倘若交通运输不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那么不但不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而还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发展的状况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高效、安全且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缩短了不同经济圈及工业区之间的距离,能够逐步形成统一的市场竞争机制,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了优越环境。与此同时,便捷的交通对人才的交流、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不仅利于拓宽人们的视野,而且利于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加大了不同地区的经济交流,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加快交通运输发展的对策

综上所述,我们得知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更好地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视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工业化国家发展的规律来分析,我们得知在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及中级阶段,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是应该高于经济的发展速度,然而发展到工业化的后期,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既有高于经济的发展速度,也有低于经济发展速度,在实现了工业化之后,就可以让交通运输的速度稍微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如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就应该充分认识到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并将此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据有关统计表明,我国每年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约为3000亿元,约占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二)切实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促进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创新

众所周知,交通运输行业包含很多种运输方式,而且不同的管理体制和不同运输方式的改革所具备的内外部环境都不相同。加快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严格遵守政企分开、权责一致以及精简高效的原则,坚持改革的市场取向,敢于打破行业之间的垄断,对市场经济进行规范,最大限度地发挥运输资源配置的作用,以便建立起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三)促进交通运输体系结构的调整

随着国家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交通运输需求及交通模式,特别是现代物流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交通运输业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据中国物流信息统计表明,在2012年上半年我国物流达到了83.6亿元,同比增长10%,可以支撑国内经济7%到8%的增长水平,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1万亿元,由于现代物流即第三方物流还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存在较大的市场潜力。简而言之,现代物流就是指原材料、产成品,从出发点到最终点所包含的一系列相关信息的有效流动的整个过程,有机的将运输、仓储、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方面结合在一起,融入了当前最先进的供应链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物品生产和流通之间的时间,尽可能地降低物料成本,切实提高自身竞争力。

总而言之,交通运输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显著,对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期,交通运输要想与经济发展相一致,首先就应该为经济发展起到先行官的作用。若我们只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忽视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久而久之,就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重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从而就需要加大对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逐步降低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物流成本,这样才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京,黄谦,吴照章.我国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交互关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0(06)

[2]王译.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关于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02)

[3]王庆云.优化结构把握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J].综合运输,2009(05)

[4]刁长河.浅谈交通运输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宏观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09(07)

第7篇: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范文

关键词:资讯经济;新经济;产业

资讯经济又称信息经济、IT经济。所谓资讯经济,是以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为物质基础的、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技术、智力为一体的新型经济。新经济时代的21世纪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的世纪,一个科学文化与社会经济高度交融的时代,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新的文明时代!

在资讯产业中既有竞争性产业又有基础性产业。对前者而言,引入竞争机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后者而言,近几年来的国际经验表明,适度引入竞争机制也是提高服务质量、抑制价格上涨的有效手段。过去被认为是“天然垄断”的行业,由于技术变革和市场变迁,现在已开始不同程度地加入到竞争行列。所以,运用市场机制对发展资讯产业来说是绝对必要的。

新经济中的资讯产业与以往传统信息产业不同,其应用范围更广,技术要求更高,且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资讯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发展力支撑的,计算机产业是资讯产业的最核心部门,资讯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计算机产业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的,它的每一次革命都将引起资讯产业中其他产业的巨大发展。计算机产业是信息产业发展初期成长最快的一个部门,它是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电子技术最直接的应用和最集中的代表。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信息高科技是新经济的先导,信息产业的崛起是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信息高科技是新经济的先导,信息产业的生产不仅满足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对人类开发物质资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信息产业已成为一个国家众多产业中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技术产业。当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信息的地位将更显重要,社会信息化、信息现代化成为新经济时代的基本标志。新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其最突出的表现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这就使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资讯经济成为新经济的支柱产业。资讯经济的迅猛发展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满足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对人类开发物质资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它使生产实现自动化,生产效率得到极大增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而且使整个社会联为一体,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资讯经济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开发资源,凭借其技术优势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和高科技化,并对传统产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进行着破旧立新的根本变革,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新的生命力。资讯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减少了产品和劳务中的物质消耗,提高了其中的智能和信息比重的经济,而物质经济是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它以大规模使用和消耗原材料、资源和能源为基础,特征是机械化。因而发展资讯经济需要更多的富有智慧的劳动者和管理人才。一般地说,资讯经济的概念总是根据信息和产业信息规模在整个新经济中的作用来确定的。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信息始终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资讯经济就是表现为信息与社会生产的联系。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的崛起成为了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它的生产不仅满足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对人类开发物质资源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已大大超过了传统产业。信息产业已成为一个国家众多产业中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技术产业,它是新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先导和支柱产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当代资讯产业之所以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支柱产业,还在于它能推动和实现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创新。由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所形成的当代高技术群以及高技术产业群,是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因此,资讯经济确实是新经济的领头羊。

人类语言和文字的出现,为资讯产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而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才促进了资讯产业的真正崛起,也正是这一时期才提出了资讯产业这一概念。传统的经济学说都是研究物质、能量等内容,而资讯经济的发展是以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前提的,信息技术是资讯经济的技术载体。因而,凡进行信息收集、信息产品生产和传递、信息贮存的部门以及直接生产信息处理工具和信息物质载体的部门均是信息产业家庭中的一员。

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资讯产业的外延是不断扩大的。最早人们把计算机产业、信息处理产业和信息媒介产业作为信息产业,后来人们又把信息传播传导业、信息流通业、知识生产业等扩大成为信息产业。因此,资讯产业成为一个行业多、领域宽、涉及面广的产业。

资讯产业是21世纪的战略产业,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利润,而且关系到一国在世界经济、政治乃至军事中的能力和地位。当然,我国的资讯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已大大缩小了。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时代的规律,加速培育自己的资讯产业,发展资讯经济,使我国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增长,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郑传锋.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经济师,2002(9).

2、赵顺成.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1(6).

3、西林.核心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N].中国企业报,2002-10-23.

4、和炳全.企业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的培育和提高[J].问题探索,2001(3).

第8篇: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范文

[关键词]城市房地产运行机制 发展模式 问题及对策

房地产业在许多周家已是成熟的产业,而在我国则是个新兴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巨大影响激发了人们去探索这个其理论基础和客观发展规律的浓厚兴趣。

一、城市房地产业的重要性

房地产业是由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经济活动的企业组成的行业。其经济特性表现为通过对土地开发生产房屋产品,并以房屋商品进入社会经济的流通和分配领域,实现产业自身的经济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导向性产业。房地产业的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其自身特性决定了这一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处于平均水平之上。在我国,住宅投资的增加,被带动的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较大的产业有60多个,有力地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直接为建筑业开拓市场、筹集资金、促进其资金周转;在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促进建材、冶金、化工、森林、机械等产业的发展,建筑产品中有70%的材料消耗涉及木材、水泥、钢铁、轻工及冶金、化工、石油、森林、机电等50多个部门20多个大类,近2000多种产品;房地产业的发展能够有力地推动金融业的发展房地产投资数量大,资金周转长,较一般产业的发展更需要金融业的支持。

2、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承载体,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兴起、发展所形成的独立产业。同时又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3、房地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繁荣。房地产业是一种城市形态的产业,其兴起和发展都离不开城市地域。它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中形成的独立产业,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主要是在城市形态中体现出来的。因此,房地产业的发展,在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的同时,直接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

二、城市房地产运行机制及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房地产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但是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1、开发资金结构不合理。1997年以来,房地产投资的各种资金渠道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债券、利用外资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均呈现回落趋势,最低点分别出现在2003年和2001年。

2、资金投向结构不合理。2005年全国住宅投资总额为10768亿元,同比增长21.9%,比2004年回落6.8个百分点。从2000年起,经济适用住房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逐年降低,经济适用住房占比逐年递减的趋势使得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城市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不应求。高档商品房却不同程度地空置积压。

3、房地产价格增速过快。2006年前11个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销售价格每月同比涨幅少则5.8%,多则7.1%,后一个月比前一个月环比上涨都在0.5个百分点以上。同比涨幅高达两位数的如北京、福州等。屡见不鲜。

4、房地产市场商业贿赂盛行。近几年政策不断出台,用意在于稳定房地产价格,却收效甚微,除个别地区外,房价上涨势头并无减弱,其原因之一是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商业贿赂盛行,致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5、土地出让市场是一个权力寻租的场所。马克思曾经说过:“有百分之十的利润,资本就蠢蠢欲动了;有百分之百的利润,资本就忘乎所以了;而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那么上绞形架的事情都干得出来。”土地不仅是重要的资源,而且是可以获得高额利润的资本。获取土地在房地产业链条中具有始发的地位,使房地产商获取了可以运作的资源和平台。

6、投机炒风盛行、国外游资通过各种渠道大量进入房地产市场。尽管2000年以来房屋租赁价格年涨幅不到2%。但租金收益在多数地区仍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在其他投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特别是面对房价的快速上涨,各种社会资金为实现保值增值,转向购房投资。

三、城市房地产运行机制及发展模式的对策研究

住房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住房是住房保障制度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住房公积金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制度。而资金保障是住房保障制度实施的重要前提。

1、建立房地产预警预报领导小组和各地市房地产预警预报办公室。国家建设部等部门在布置建设房地产预警预报体系工作中明确指出:“明确分工、加强协作共同做好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工作。各地区要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原则,明确牵头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制定系统的具体运作方案”。所以,房地产预警预报系统的运行机制首先必须解决组织机构问题。

2、建立专家会议与定期市场分析报告制度。主要由来自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作为顾问,定期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根据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提供的有关市场信息。对市场运行情况进行诊断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起到统一思想认识,引导媒体导向的作用。

3、稳定价格。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是各种各样的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地方)政府、银行、开发商三位一体的既得利益集团显然是问题的核心。从理论上讲,房地产市场的供给要素的非市场化运营机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房地产市场的高位房价持续运行的直接后果就是形成了一个由失地农民、被拆迁户和多数购房者、租房者向前述既得利益集团快速转移财富的价值转移链,间接后果就是国家承担危机和信誉损失、银行信贷大幅度增加、贫困阶层增加、社会矛盾激增等。应采取打破土地供应链条、改变资金供给政策、调整税收政策、建立相关信息管理与预警系统、引导社会需求消费观念、大力改变房地产供给结构、限制外资流入等针对性政策,尽快消除这一日益增大的威胁,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长远战略目标。

4、确立房地产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理念。主导产业是指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那些本身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而且能够带动其他行业增长的产业。主导产业着重强调的是产业的带动作用和扩散作用。而支柱产业强调的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份额。主导产业一般强调产业成长初期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而支柱产业可以由主导产业演化而来。强调产业成熟期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5、设计城市房地产政策与制度建设的总体框架。用金融、财税等手段调控导致房价上涨或下跌过快现象的不合理因素,住房商品化也就是将住房作为一种商品推向了市场。因此,商品房的供给只能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主要以市场的手段来调节商品房的供求关系,挤出房价上涨过快或过慢现象的不合理因素;政府切实履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设责任,因为房屋既是一种商品,又是一种公共物品,而且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

第9篇: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 发展 趋势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发展房地产经济的时候,一样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并且均是不容忽视的。

一、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

(一)商品房价格比较高

根据有关组织的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的家庭年收入与一套住房售价之比在1:6到1:3之间的时候,居民们才可以负担得起买房的压力,而我国目前的相应比例已经超出了1:10的范围,对于一些收入比较低的家庭及居住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的居民来说,这个比例将更小,所以,商品房的高价格已经成为制约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桎梏。

(二)房地产区域化发展现象比较严重

在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情况非常不均衡,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太快,中部地区的提升速度太过迅猛,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太过缓慢。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得出,在全国的房地产投资中,东部地区的房地产投资就占据了百分之七十,中部地区的年增长率达到了百分之三十五,西部地区的投资只占据了全国投资的百分之十五。

(三)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以及质量的提高

住房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生存以及生活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城市化发展的不断加快,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以及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住房问题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积极推动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满足人们要求生活水平的基础以及前提。加快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现状,还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构建和谐社会。

(四)住房价格增长比较快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居住环境的改善,因此,住房消费成为了焦点话题,使得房价不断的增长,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拉动了内需,同时也促进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比如:高端房的供应量比较大,商品房则发生了供不应求的情况,相应的保障房也是供应不足,这些问题均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质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五)房地产经济市场的发展不够完善

尽管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非常快速,但是我国现阶段的房地产经济市场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都存在着相当严重的泡沫现象,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对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质量方面起到了阻碍的作用。除此之外,房地产经济可以取得巨额的利润,使得加入的企业越来越多,共同冲击着还不完善的房地产经济市场,阻碍了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房地产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房价日渐稳定

在过去的几年,房价的增长非常迅速,并且相对的幅度也比较大,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房价同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正向的关系,只要保证国民经济能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政府的相关调控措施也可以真正落实,那么房价就会稳定下来,不会发生较大的波动,所以,就目前形势来看,未来的房价将会日渐稳定。

(二)相应的国家政策对房地产经济开展有效的调控

针对现阶段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形势,国家出台了一些宏观调控的政策,以此来确保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一些恶性的囤地情况加大打击力度,以此来确保房地产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针对相应的市场供求矛盾,改革相应的房地产税务制度,建立健全房地产经济市场的发展体制,进而促进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三)未来将会给低收入人群提供一定的居住保障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形势下,无论什么行业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相对的,房地产行业也不会例外,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调控之下,遵循房地产行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房地产行业未来的发展重点就是改善一些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环境,同时逐步走上节约能源的发展道路,并且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以及质量和加快国民经济发展这两个方面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

(四)房地产经济市场的发展日益成熟

尽管我国现阶段的房地产经济还处在发展的瓶颈阶段,但是,从总体上而言,我国房地产经济还是处在发展比较繁荣的时期,房地产经济市场的发展还是处在一个上升的阶段,所以,在房地产经济的未来发展中,市场的相关调节作用一定会发挥出来,同时在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以及引导之下,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质量,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房地产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推进作用,在房地产经济中,一部分是政策,另外一部分就是金融,所以,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要只是考虑一方面的内容,一定要关注国民经济的发展状态与相关金融的承受能力。我国现阶段的房地产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为了确保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一定要避免出现经济泡沫的情况,采取国家相关的政策进行有效的调控,进而使房地产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能够坚定不移。

参考文献:

[1]黄平,吴春义.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以及趋势分析[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