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航空制造业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航空制造;质量管理;要点探讨
作者:段奇,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66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航空制造产品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同时复杂性增强,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现有的标准和体系进行更新,以满足动态化的时代对航空质量的管理要求。所以,各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力度,定期对航空制造业进行检查,生产出最好的航空产品。
1航空制造质量管理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航空发动机是衡量一个国家动力研发、制造水平的关键领域,是大国实力的重要标志,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军事价值和政治价值。因此,经济全球化对于航空制造质量管理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机遇的角度讲,航空事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我国已成为具有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能力的少数国家之一,但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仍十分巨大,与我国的国际地位也不相适应。为加快振兴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实现航空发动机产业的科学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对航空制造的质量监管,促进其质量提升并良性发展。所以,我国应该加大投资,加强对航空制造业的管理工作,为世界人民造福。
2航空制造业质量管理途径
2.1制定以质量为核心的工作方针
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航空制造企业应当时刻以质量为核心,遵循质量第一的理念,在生产制造的各个过程及环节都必须严把质量关。根据这一个核心目标来统筹协调与配置各类资源,比如对航空制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及人员安排,对生产制造流程工艺的改进,对生产出来的成品的质量检测与监控等,不断提高航空制造管理的能力与水平,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满足不同用户对产品使用功能及质量的需求。另外,以质量为核心的方针能够确保高效的质量管理,还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有利于企业获取更丰富的资源链,对航空制造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航空制造业的总体面貌,并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1]。
2.2确立质量管理目标
质量目标是航空企业生产的基本指标,航空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达到相应要求。质量目标必须明确化、具体化,能够适应各项环境,相关数据都能通过测量检查,保障航空企业能够实现目标。倘若企业内部总次之间不明确,就会造成内部员工执行混乱,内部出现冲突。通过相关数据表明,制定正确的质量目标并严格管理,可以有效地调动企业内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得整个企业都具有良好的风气,落实航空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科学技术发展。对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必须落实质量职责,保证产品在生产的各个层次中都能够顺利完成,通过一步步落实各个分目标,最终达到航空企业的总目标[2]。
2.3建立良好质量制度
质量管理部门虽然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关键还在于产品生产各个相关人员。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后,首要工作是找出问题所在以及产生问题的具体原因,提出各项补救措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企业损失。通过设立质量分析会解决各个级别的质量问题,一般质量分析会分为3个级别,分别针对不同的级别的质量问题。紧急质量分析会针对突发性的质量问题,其特点在于随时召开紧急会议,明确质量问题的责任出处,并立即落实改进方案;部门级针对产品部分功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并且在召开会议过后检查改进后的产品质量,防止出现二次质量问题;企业级则是针对较大的、难以掌控的质量问题。在落实会议时,应当记录每一个提出的解决方案,通过相关探讨选出最优。以层层检测的方式,杜绝一切问题的发生[3]。
2.4全面建设信息化系统
建立信息化系统,专门针对产品质量。从产品预想阶段到使用阶段,期间产生的各项数据文件应当采取信息化技术记录下来。不论出现何种状况都能通过建立的信息系统找出相关数据,对于后期处理产品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保存的质量信息必须准确、完整,可以随时查阅相关信息,建立的系统能在各种环境下使用。因此,建立航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应当结合航空产品本身涉及范围广的特点,通过系统论以及控制论等相关原理建设。质量信息系统的工作内容包括集成有效信息、传递各项信息、储存完整信息,储存的信息经过科学化的处理,能够分析产品相关数据提供给使用者。全面建设信息化系统对于企业质量管理有极大的帮助。通过这种方式,来保障航空制造业的正常运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5有效人员管理
航空制造业员工上岗培训时应当对企业内部的运作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并让员工一步步实践,每个航空企业内部的工作要求以及工作流程都不一致,岗前培训能够帮助员工快速适应企业的运营状态。除此之外,岗前培训应当对员工进行技术测试,提高员工的相关质量技术。员工的技术素质十分重要,而员工自身的人文修养也不能忽视。好的航空企业人员管理都要从员工的思想教育做起,在选择员工时就应当选择具备责任意识、道德品质高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员。而在培训时,要让培训员工意识到自身工作对于产品质量的影响力,加强员工责任意识。有效的人员管理,要从员工技术以及员工职业素养抓起,从根本上解决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减轻企业质量管理工作负担。
2008年开始研制的C919目前已获得570架订单,大多来自中国的航空公司。如果一切顺利,大约两年后,它会开始兑现交付。
根据航空媒体《FlyMag》的数据,160座级客机是全球最有市场潜力的机型,需求量占比大约为70%。而C919就处于这个量级。它对标的也是目前该量级两款主流机型―空客A320和波音737。 现在谈它和空客、波音的竞争还太早,但相比对航空公司的吸引力,C919对于中国的航空制造业来说则是不可多得的平台。
打破空客、波音的垄断,无疑是C919的一项长远使命,而价格或许是它打动航空公司的一个重要因素。国信证券的一份报告中指出,C919的单价将在5000万美元左右,是波音和空客同等级机型目录价格的一半。此外,C919还采用了很多能降低机身重量的新型复合材料,其发动机比同类型产品省油16%左右,氮氧化物排放量低于俗50%,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比现役同类型机型低12%。
但在中国境外更广泛的地区销售C919,仍然面临很多困难。一名就职于国有三大航的分析师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航空公司在购买波音和空客飞机时实际支付的价格要比目录价格低很多。
此外,当下全球航空公司普遍使用这两家公司的产品,并对其机型的运营维护已有了充足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航空公司再为一款全新的产品培养一批专门人员,也要花费不低的成本。大飞机是民用制造业最复杂的产品之一,飞机制造商常常要为不同的客户提供专门化的产品,其中包含大量的材料、设计特征、技术专长以及装配方法,而这些都需要一条很长的产业链来支持。 C919对标的是空客A320和波音737
相比航空公司,C919对中国航空制造业的意义更大。它像一个试验平台,C919诞生之后,中国的很多航空硬件技术都有了加快研发的可能―比如发动机。现在C919采用的是CFM集团研发的发动机,但C919还可以用于试验与之相配套的、中国自主研发的长江-1000A型发动机。
1研究方法设计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决定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管理和技术水平等方面[1]。评价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般是采用某一经济增长模型来分析,模型中把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和相关关系作为一动态变化的过程,经济参数是时间的函数。运用动态分析和均衡分析方法,能够通过技术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来分析技术进步的作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指能够使一定数量生产要素的组合,生产出更多产出的所有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过程。
为了评价我国在大飞机产业发展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产出间的关系,本文选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我国航空制造产业多年来的发展进行量化的分析。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为:Y=A(t)KαLβμ式中Y是工业总产值,A(t)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投入的劳动力数,K是投入的资本,一般指固定资产净值,α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μ表示随机干扰的影响,μ≤1。从这个模型看出,决定工业系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投入的劳动力数、固定资产和综合技术水平(包括经营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引进先进技术等)。根据α和β的组合情况,它有三种类型:当α+β>1,称为递增报酬型,表明按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有利的。当α+β<1,称为递减报酬型,表明按现有技术用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得不偿失的。当α+β=1,称为不变报酬型,表明生产效率并不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只有提高技术水平,才会提高经济效益。在运用生产函数对我国航空制造产业分析的同时,本文还引入美国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这是因为虽然“9•11”事件对全球特别是美国的民航产业产生冲击,但是就航空制造业来说,无论是产业规模、科研水平还是飞机交付量,美国始终独占鳌头。美国波音公司在民用大飞机制造领域与欧洲的空客公司形成寡头垄断的局面,占据世界民用航空工业的霸主地位。以其作为代表进行研究,并与我国的航空工业进行对比分析,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
2生产函数指标的选取和回归分析
2.1中国航空工业
以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为研究目标,根据柯布—道格拉斯函数,选择“航空航天类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指标作为工业产值Y,“航空航天器制造资产总计”作为投入的资本K,“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作为投入的劳动力数L。
由于目前航空制造业包括军用和民用两类,而数据所限这里难以区分,因此,为了考察政治因素对于航空制造业有无直接影响,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加入政治变量P。我国发生重大军事战略事件的年份,政治变量取1,其他年份为0。这些年份中,考虑到1999年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2007年“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演和2009年国庆60周年大阅兵具有较强的国际军事战略背景,政治变量为1。于是本文的模型转变为如下:lnY=lnA+αlnK+βlnL+γP近11年来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主要经济和人员情况见表1。通过统计软件SPSS16.0分析处理,取置信度95%,得到回归方程和各系数统计量(见表2)。SignificanceF表示置信度为0.95下的P值,F检验的值554.7877,远大于P值,可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有效。调整后的R2非常接近1,说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自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关系。t统计量的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1-置信度),可认为该自变量与因变量是相关的,此例中三个自变量都符合上述条件,因此都和应变量相关(回归结果见表3)。因此,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生产函数可用如下公式表达
2.2美国航空工业
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AerospaceIndustriesAssociation,AIA)公布的数据,并考虑到美国军事行动的影响,各变量数据见表4。同样取95%置信度,经过统计分析,得到各变量关系如表5所示。为了和我国航空工业变量进行区分,分别取Y*、K*、L*和P*代表美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的总产值、资本、劳动力和政治变量。各变量回归统计结果见表6。经对比,该方程可决系数约为0.78,调整后为0.72,P值也都符合95%置信度下的检验条件。据此可判断该回归模型方程有效,且自变量与因变量相关。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生产函数可用如下公式表达:
3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3.1中美弹性系数对比
从表7可见,无论是中美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都大于劳动力的产出弹性,说明在资本和劳动增加相同比例的情况下,资本引起的产出增加的程度远大于劳动引起的产出增加,资本对航空工业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该行业的资本驱动特征非常明显。同时,两国α+β<1,美国更接近于1,说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即使美国也无法单纯依靠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取得规模报酬递增。航空工业是一个通过技术进步方能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递增的行业。
3.2
中美投入要素贡献率对比在希克斯中性技术条件下,采用索洛余值法可将产出中技术进步贡献作为投入要素资本和劳动力的“余值”而测算出来。这样,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份额为EA通常称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率,简称技术进步贡献率。同理,可以求出资金和劳动力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率:根据剔除工业增加值为负的年份,中国和美国航空工业各要素贡献率情况如表8和表9。经过对比可以发现,我国航空工业的主要贡献来源于资本要素的投入,而美国主要来源于技术。我国航空工业的规模虽然在过去11年中,营业收入增长了近百倍,但技术贡献率并不明显。反观美国,虽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美国经济平稳发展,资金实力雄厚,但航空制造业的技术贡献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除了2001年到2005年受到“9•11”事件及其后续影响,其他年份美国航空工业的技术贡献率始终高于资本贡献率。
4结论
本文对中美两国航空制造产业的生产函数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定量的分析结果中,能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在航空制造领域所存在的问题。
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在生产函数中所表现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产业经济规模的巨大增长是依靠更为巨大的经济投入所带动,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增长则不够明显。这就说明,尽管经历了数十年产业化发展,我国的航空工业依然没有摆脱“高投入、高风险、低产出”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取得美国那样的航空工业发展成就。
国家对大飞机行业的立项充分说明了我国政府对这一战略性产业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足够的支持,近年来我国航空工业规模的巨大增长也可以证明这一点。但是仅靠资本而非技术所带动的规模增加并不能真正使得我国航空工业壮大起来。这样的发展过程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因而发展结果也很可能并非所愿。我国的汽车工业、电子产业发展所陷入的产业链低端陷阱都可以说明这一点。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科研和技术转移当中,通过技术进步产生的经济效益带动行业的发展而非资本的增加,改变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的根本劣势,这才是我国航空工业走向更高水平所必须解决的真正挑战。
面对资本和劳动力这两大要素的投入,政府在引导航空制造产业发展中应采取以下措施,增强航空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
(1)转移经费投入。政府对航空制造产业发展的支持除了直接的经费投入外,应当对产业的税收政策进行调整,以鼓励企业发展的内在创新。针对航空制造业这类尚处于发展初期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研发、运营维护成本以及产品价格较高等特点,应将税收优惠政策从生产、销售(或出口)环节向研发环节转移,如:提高研发费用税前抵扣比例、加速研发设备折旧等税收优惠政策。
中航重机股价两年来5倍多的飙升与风靡全球的3D打印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这项技术正在进入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行业。随着北航材料学院材料加工工程系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华明研发团队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盟,中航重机的3D打印逐渐从研发进入商业化阶段。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文中,将3D打印技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3D打印技术已成为现代模型、模具和零件制造的有效手段,它简化产品的制造程序,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其发展将会深刻影响先进制造业、工业设计业、生产业、文化创意业、电子商务业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3D打印(即3D printing),是制造业领域正在迅速发展的一项新兴技术,被称为“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运用该技术进行生产的主要流程是:应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出立体的加工样式,然后通过特定的成型设备(俗称“3D打印机”),用液化、粉末化、丝化的固体材料逐层“打印”出产品。
3D打印是“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的主要实现形式。“增材制造”的理念区别于传统的“去除型”制造。“增材制造”无需原坯和模具,能直接根据计算机图形数据,通过增加材料的方法生成任何形状的物体,简化产品的制造程序,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3D打印技术的推出对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可谓重大利好,因为这个板块的产品多为复杂形状、尺寸微细、特殊性能的零部件、构件。在各种展览中,3D打印制造的大型合金主承力构件更是将当前的飞机零部件制造推向高科技前沿,但同时价格不菲,一个小小的钛合金飞机零部件就价值10万元。
中航重机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早在 2011年,中航重机就曾经披露过再生金属合金战略规划,投资32.7亿形成33万吨(全亚洲规模最大)钛合金生产能力,销售110亿元,盈利7.4亿元。2012年12月,中航重机再次公告,中航上大关于中航工业再生战略金属及合金工程(一期)项目一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2013年建成投产,实现销售29亿,利润3.1亿。
与此同时,业内的翘楚王华明刚刚以“大型钛合金结构件激光直接制造技术”将中国的3D打印技术推向了世界的前沿。王华明与中航重机一拍即合,加盟其专为3D打印成立的子公司中航激光。
说白了中航重机将成为中国航空钛材、钛合金制造、航空锻件的最大企业,中航重机自然备受新技术的青睐。
在整个事情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中航工业的飞机订单+王华明国家认可的钛合金3D打印最高技术+中航重机的钛及钛合金材料+中航重机的锻造和液压技术,事实上已局部垄断了飞机制造的钛合金关键部件。那么钛合金在飞机上的使用究竟有多少?有专家作了如下计算:以大飞机为例,王华明提出的比例是20%。运-20重220吨,推算其中钛合金每架在44吨左右,相当于需求1.2亿元钛合金材料。未来装配数量,据报道分析是300架,需求是360亿元。C919最近媒体披露,每架飞机需求钛合金紧固件20万件,首批订单数100架,就是2000万个钛合金紧固件,2018年每年将递增至150架,需求钛合金紧固件3000万件。
而且,3D打印的速度超乎想象,仅需55天便可以在实验室中打造出C919机头的四个主风挡窗框,若向国外公司定制,则需至少两年以上时间,且成本也会相应增加许多,并且以此项技术所打印出的钛合金零部件很可能大规模应用于我国新一代战斗机之上。
可见,从机头,到起落架,再到整个机身、发动机的整体3D打印钛合金需求,是一个天文数字。随着运-20,C919到第五代钛合金机身战机的成批量生产和建制装备,中航重机的布局将再次加大。在中航成飞和沈飞的下一代战斗机的设计研发中,激光钛合金成形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通过这一技术,正在研制的两型第五代战斗机歼-20和歼-31采用钛合金的主体结构,成功降低了飞机的结构重量,提高了战机的推重比;依托激光钛合金成形造价低、速度快的特点,沈飞在一年之内连续组装出歼-15、歼-16、歼-31等多型战斗机并且进行试飞。
有如此眼光的中航重机是一家怎样的企业?
资料显示,其全称为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贵州力源液压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11月在上交所上市,是中国航空工业企业首家上市公司,被誉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股”。2007年该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向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盖克航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中航投资有限公司、贵州金江航空液压有限责任公司等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2009年公司更名为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以航空锻造业务为核心,依托航空工业拓展非航空领域,是国内锻铸与液压产品的领先生产商,现有锻铸、液压、新能源投资三大主业,产品大量应用于国内外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新能源等领域,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2011年7月投资设立中航激光子公司宣布正式进入3D打印领域,与行业领军人王华明研究团队合作保证公司技术领先优势。王华明所带领的北航团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飞机钛合金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及在飞机上装机应用技术的国家。以至于,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表示,中国近年来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离不开增材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今年两会,总理对航天航空业的肯定更让中航工业为首的行业翘楚信心倍增。
军用飞行器的相关设备,由于特殊需要,设计非常复杂,传统生产思路从来是做“减”法。通过切割、磨削、腐蚀、熔融等工序制作零部件,然后再拼装或焊接成最终产品。这种制造思路,工艺复杂,难度超群,还会造成原材料的巨大浪费,成本不菲。例如,F22战斗机的机翼和机身连接件,用传统工艺制造,需要三个锻件拼装而成。此时,3D打印的技术优势就凸显出来,使用钛合金激光3D打印技术,便可一气呵成。
面对广受热捧的技术,王华明却坦言,由于强度和质量控制问题,飞机的关键部件还难以使用3D打印,传统铸造、锻造等制造产业不可替代,3D打印在成本、质量和稳定性上,都还不能与传统制造业相比。
国际上也是两种声音并存。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发达国家,将3D打印视作制造业复兴的重要方向;同时,国内外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项技术成本高、质量不稳定,其未来前景看空。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贵州
1.引言从事相同或相似产业企业在地理上集聚,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有机联系,同时能相对于单个企业而言有较强的竞争力,这样的产业模式称之为产业集聚。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1890)曾提出 “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认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是企业地理集中从而形成产业集聚的重要原因。迈克尔•波尔(1998)提出产业集聚是一种松散的价值体系,并且具有有效性和灵活性的特征,可以产生竞争优势。而装备制造业的概念为中国独有,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装备制造业”一词,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1]纵观整个工业体系,装备制造业是基础和核心,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提供技术装备,能够提供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扩大再生产所需的工具,其需求弹性大、产业关联度高、对经济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贵州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军工基地的迁入,并形成的航空、航天、电子三大军工基地,主要聚集在贵阳、遵义、安顺三市。不过由于长期以来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远滞后于全国,装备制造业在贵州的发展也相对缓慢,随着近年来得益于有利于贵州省发展的政策的不断释放,如《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贵州省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通知》等,以及贵州省自身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装备制造业在贵州迎来难得的发展春天,保持了较为快速的发展期。2.贵州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规定,装备制造业产品分属于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八个大类223个小类。①贵州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晚、起步低、底子薄,可谓是“先天不足”。但随着近年来政府释放的利好政策,以及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带动下,贵州省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贵州省工业的支柱产业,且发展前景良好。从贵州工业总体发展情况来看,2007年至2012年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07.10亿元,比2007年增长43.22%,以2012年为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仅次于采矿业(523.8亿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01.42亿元)、饮料制造业(378.82亿元)、烟草制造业(246.89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09.43亿元)居第六位;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生产总值531.28亿元,比2007年增长100.92%。从装备制造业内各行业来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得到较快发展,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所占份量最重,分别占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工业生产总值的35%以上和占35%以上,这原于贵州军工行业中的航空、航天产业,以及近年来汽车、特种车工业的发展;其次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分别占工业增加量、工业生产总量的10%左右和19%左右;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金属制品业在贵州取得了稳定快速的发展,2012年的行业工业增加值为2007年的336%,年均增速33.7%,行业工业总值为2007年的367%,年均增速38.1%,基于贵州拥有金属制品业所需的丰富的金属矿产原材料,方便且成本低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占工业发展比重趋于平缓,而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此三个行业相对较弱。从生产产品来看,基本形成了飞机及飞机零部件、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及零部件、精密数控装备及功能部件、电子元器件和电力装备、铁路车辆及备件、新装备及配套零部件等七大系列产品。[4]3.贵州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发展情况界定行业集中度的方法指标有许多中,笔者采用区位商法对贵州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现状进行测度。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 简称LQ),常被运用于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它能体现出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本文将贵州省装备制造各部门与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之比跟全国装备制造各部门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之比进行比较,计算公式如下:LQij= Lij/∑ mi=1 Lij∑ mj=1 Lij/∑ ni=1 ∑ mj=1 Lij 其中,I――第i个地区(i=1,2,3…n);J――第j个地区(i=1,2,3…n);Lij――第i个地区,第j个行业的产值;LQij――i地区J行业的区位商当LQij>1,说明第i产业在第j区域是优势产业,其专业化生产水平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值越大代表的优势程度越明显;当LQij
20052006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金属制品业0.42 0.34 0.49 0.64 0.48 0.35 0.32 0.33
通用设备制造业0.19 0.18 0.20 0.17 0.15 0.15 0.23 0.16
专用设备制造业0.38 0.44 0.43 0.27 0.30 0.28 0.23 0.19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65 0.58 0.56 0.53 0.55 0.43 0.42 0.45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0.43 0.33 0.34 0.31 0.31 0.29 0.28 0.22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15 0.11 0.11 0.11 0.14 0.13 0.11 0.13
仪器仪表制造业0.22 0.20 0.25 0.20 0.27 0.24 0.21 0.19 装备制造业0.34 0.30 0.31 0.30 0.31 0.27 0.26 0.25
从数据来看,各行业区位商值均低于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以说贵州装备制造业并未形成具有规模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集聚。具体从各行业情况看,航空装备制造业的强力带动下,从属于交通运输设备中的航空、航天产业具有一定集聚度,与其他行业相比,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区位商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但也存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多集中于零部件生产,存在缺乏龙头产品,国有企业与地方大小企业之间的缺乏联动,产业集聚发展不均衡的现实问题。金属制品业的产业集聚在贵州装备制造业中排名第二,是基于贵州本土金属矿藏资源丰富的因素,相关企业获取原材料便捷、价廉,但同样也存在高级产业集聚缺失的情况。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区位商在0.2左右,行业优势不明显,本土缺乏相关专业人才支持、科研投入弱、技术支持力度弱。但同时,应该注意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区位商整体是呈下降趋势的,表明该行业集中度正逐步减弱,且整个装备制造业区位商也呈下降趋势,集中度正逐步减弱,应该引起重视。总的来说,与全国水平相比,贵州省工业发展水平很低,各行业对装备制造业需求拉动不强,同时由于自身实力薄弱、研发能力落后、科研投入不足等原因,贵州装备制造业想要突出重围,跨越发展,任重道远。
4.结论与建议
4.1突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装备工业。2012年初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将贵州定位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以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和陆路交通枢纽均是由于贵州独有的自然因素而决定的,而航空航天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基地是基于行业基础和未来发展规划而决定,应把握发展机遇期。目前,贵州省装备制造业多以初级低端产品和半成品生产为主,生产链不长、规模不大,应先确立产业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贵州省矿产资源丰富,同时贵州省能源充足,水电火电并举,电力供应有保障,具有资源转化优势。按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依托本地区资源和工农业条件,发展具有地区特点的产业领域,诸如能矿装备、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等,努力提升区域专业化水平,加快区域产业优势形成,提高工业的规模化水平。
4.2强化技术创新,提高产业技术水平。装备制造业对于知识和技术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尤其是其中的高技术行业,而贵州省高端人才资源非常欠缺,且省内人才培养不够,对于产业科技投入力度也十分有限。政府应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验室、相关企业科学研究方面的扶持力度,同时,积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引进外来人才,同时积极与外省科研机构合作联合培养人才。贵州作为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后发者,可以采取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模式。特别是对于实力较为雄厚的军工企业、国有企业而言,应积极构建本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使企业有能力参与全国甚至国际竞争。4.3构建以军工企业为主体的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基地。制定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政策,要在历史的发展基础上考虑现实的约束条件。贵州的国防军工工业是在特殊年代和特殊国际环境背景下由外部迁入,这些外来军工企业存在与本地原有产业融合度不高、嵌入型突出的矛盾。在发展中,应做到积极协调,将军工企业的发展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融合,鼓励地方科研单位和军工科研院所的合作,做到军民合作、军民结合。
本文受贵州大学经济学院2014年创新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N].经济日报.1998.12.10 第一版
[2]王缉慈. 超越集群――关于中国产业集聚问题的看法[J].上海城市规划.2012.1
[关键词]数控加工设备;无人干预;航空产品
中图分类号:TH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326-01
技术的日新月异给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设备的更新换代给制造行业带来无可能。某机床公司D,作为世界机床制造业知名企业,研发出各种各样的先进加工设备,包括车削加工中心、铣削加工中心、摩擦焊机等各种高精尖的加工设备,他们的口号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事实上的确如此,他们生产的车削加工中心可以一次加工端齿、叶轮、型槽等,在90分钟内完成复杂零件的加工,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把设备的加工功能发挥到极致。
航空发动机是一台精密的机器,包含了世界上最为顶尖的制造技术,即使是最细微的材料配方,也决定了零件的使用性能,因为发动机要驱动几十吨的飞机,克服空气阻力和自身重力,飞向万米高空,这个过程要克服重重困难,因此,要求航空发动机制造每一个细节都不能疏忽,以此来保证航空发动机,以及所包含的零件极度安全。可是反观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员工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产品和生产这些产品所使用的先进设备的:产品“能用就行”,设备“能运转就行”,在新产品研制时,都在与设计争论如何降低精度和做让步使用,而产品加工和设备功能开发商动脑筋,没有使设备在功能上得到最大发挥。随着我公司先进制造设备的不断投入,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品种上都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虽然我们拥有些先进的设备,但是我们的设备利用率却非常低, 设备利用率还达不到40%,设备的功能利用率更少。其实,从表面上看是设备的问题,而从实质上看其实就是人的问题,我们对待制造业,对待我们产品的态度问题。有一条定律被大家公认,人员的参与程度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直接相关,甚至成反比。我们的企业,只有依靠内部和外部的技术资源,也就是在依靠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增强技术人员开发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实现技术创新的意识,积极的采用神设备、是工艺、新技术,深度开发数控设备的先进性能,将数控设备的先进性充分利用起来,从而提高航空产品质量和生产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领先一步,在本行业乃至国内外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成功。
我们只要能认真开发每一台先进设备,就能为技术进步打开一片天。以我公司使用的珩磨机为例,它在所有数控设备中相对比较简单,但原来对珩磨设备了解、认识的不够深刻,夹持功能和零位功能没有开发出来,操作者只能靠手持零件进行加工,不仅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大,产品的加工质量也非常的不稳定。现在通过对珩磨设备认真难度开发,以使珩磨设备的自动化功效达到了最大化,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产品的加工质量稳中有升、同时加工效率也提高了3倍。因此,可以说人在设备发挥效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技术人员发挥特长,使设备功能更有效地发挥,企业将有更大发展。
先进的材料和制造技术是航空发动机研制与生产的重要物质和技术基础。随着发动机质量不断减轻,发动机效率、使用寿命、稳定性和可靠性不断提高。航空发动机材料向着高温化、复合化、轻量化、整体化的方向发展。相应的制造技术必然有所提高,航空制造业向着更高效、更集成、更稳定的方向适应。依靠传统的人工技能的方式满足先进发动机的生产需求显然是行不通的,今天加工合格的零件不能代表明天能够加工合格。现代顶尖企业想到顶尖设备并引入无人干预的理念。所谓无人干预数控加工技术是指数字化控制加工设备上,被加工产品的加工过程无人为干预或极少人为干预,被加工产品的加工质量及质量稳定性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加工过程最终达到关闭机床们―按按钮启动加工程序―执行程序结束―打开机床前门―卸下合格零件―中间不需要停机测量、换刀和调整程序。
这里所说的无人干预,是指产品在加工过程中无人干预,加工过程前却需要工程技术人员、程序编制人员、甚至技术团队在工艺规程编制、数控程序编制、仿真加工等方面反复进行研究,深入专研才能实现。
关键词:高速高效微细加工 高速切削加工 高速与超高速磨削
前言:
制造业为人类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从古至今,制造业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形式和文化内容,尤其是机械制造,更是国民经济支柱。高速高效微细加工技术随着社会对制造加工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成为各个加工制造业日益关注的技术,不断加大了对其的科研投入。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发展机械制造业,就要向高速高效微细加工技术发展。
1.高速高效微细加工技术概述及应用
1.1.高速切削加工技术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中的“高速”是一个相对概念,随着切削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其速度范畴发生着变化,对于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工件材料与刀具材料,高速切削加工时应用的切削速度也不相同。从切削速度方面,一般以高于5 10 倍的普通切削速度的切削加工定义为高速切削加工。从切削机理上定义为:切削加工过程通过能量转换,高硬刀具对工件材料的作用,导致其表面层产生高应变速率的高速切削变形和刀具与工件之间的高速切削摩擦学行为,形成的热、力耦合不均匀强应力场制造工艺。
1.2.高效加工技术
近来,一些从事高效加工技术研究者,从开始就强调切削加工中加工零件的质量与生产效率的共同更大幅度的提高。该研究继承了高速切削可以降低切削力提高加工零件精度和表面质量等特点,着重从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出发,进行了大量的切削试验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使高效率切削技术开发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高效率加工技术的关键在于:采取了选用或新设计出具有足够的机床主轴转速与较大地传递力矩的能力的高功率、高刚性机床,进行大功率切削;选用目前最好的先进刀具材料;选用适合高速切削先进的刀具夹头;采用独具风格的特殊加工方法以及选择合理的切削参数等技术措施。
1.3.微细加工技术
微细加工技术是一种有选择性地精修被加工对象表面微观粗糙度和拓扑结构的创新性微观加工工艺。这种机械化学工工艺是一种全自动化适用于汽车制造、电子、化工、冶金、机械制造、航空制造等行业,尤其是注塑模具、刀具和机床工具、高精密零件、光学器件,以及硬涂层处理前后的表面预处理加工。微细加工技术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微细结构,能够减少摩擦、提高抗磨损性能,显著地提高材料的表面性能,在刀具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高速高效微细加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向
尽管现阶段,国内国外对综合的高速高效微细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都不多,但是国外在高速加工技术、高效加工技术、高速高效加工技术及微细加工技术的各个研究领域里都有了极其深入的研究并且也在许多的加工制造业里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为他们今后在高速高效微细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我国高速加工技术、高效加工技术、高速高效加工技术及微细加工技术的各个研究领域里取得的进展比较缓慢,和外国发达的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2.1高速高效加工技术的发展
高速、高效和高性能自动化数字化制造设备和工具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为制造业建立这种基础设施提供了可能和支持。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利用CAD/CAM软件UGNX进行零件三维几何建模方法及加工、动态仿真和五坐标数控铣削编程方法的应用。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拥有了可用于加工飞机部件的数控系统及应用网络的DNC加工技术及管理软件。上海联泰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用于航空的快速成形和快速制造技术,重点研究了集激光、光化学、软件、控制技术为一体的金属快速铸造技术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等等。
综上,与国外相比,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水平还较低,面对这种挑战,首先要解决的是数控设备的长期稳定可靠,以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提高设备的综合应用效率,提升数控设备的工业应用水平。
2.2 高速高效微细加工技术在国内外发展趋向
高速高效微细加工技术在国内外发展趋向的重点是如何权衡高速加工技术、高效加工技术和微细加工技术三者之间的发展关系。这三者之中的任何一个发展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到高速高效微细加工技术在生产制造中得不到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产品的质量及提高加工精度的要求。高速高效加工技术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研究的最多的一部分,也是高速高效微细加工技术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而微细加工技术是作为最新的交叉科学技术又能起到了调节高速加工技术与高效加工技术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高速高效微细加工技术在国内外发展趋向将会是以高速高效加工技术为核心平台,以微细加工技术的融合作为其发展的动力。
3.高速高效微细加工技术预测
高速高效微细加工技术将会成为未来汽车、航空航天制造业,医疗业、微电子集成、生物工程、信息、航空航天、半导体工业、军事、等领域主要加工技术的支柱。未来,哪个国家首先在高速高效微细加工技术上取得重大的突破哪个国家就可以掌控先进制造技术应用,占据所有制造行业的主导地位。因此,高速高效微细加工技术将被世界各国列为重点的研究对象,它将是权衡一个经济发达、工业发达以及技术发达的重要标准。
通过这些研究项目的实施,它将会极大地提升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打破国外对高速高效微细加工技术的封锁,提高相关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润孝主编.先进制造技术导论.科学出版社.
[2]文秀兰,林宋,谭昕,等. 超精密加工技术与设备[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3]王先逵,李庆祥,刘成颍. 精密加工技术实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4]荣列润.微机械加工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下)[J].机电一体化,2007,6.
[5]李建勋,胡晓兵,杨洋.微细加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现代机械
[6]姜涛等.微机械产品的应用及其微细加工方法的分析研究[J].特种加工技术与设备,2007,2.
[7]王先逵,吴丹. 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综述[J]. 中国机械工程, 1999, 10 (5) : 570 - 576
[关键词]区域经济民航业竞争力构建天津滨海新区
一、构建基于民航业的滨海新区区域竞争力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把地处环渤海地区中心位置的天津滨海新区确立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已经由地区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如何利用本区域内现有的基本条件和优势发展特色的区域经济,构建其持久的竞争力,成为了现阶段的重要问题。
1.充分利用滨海新区区位和资源优势促进天津成为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战略制高点的需要
从区位上看,滨海新区地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东北亚地区中心地带和欧亚大陆桥的东起点,是中国和蒙古共和国签约的出海口岸,也是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可利用的出海口。在国内滨海新区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
从运输资源上看,天津滨海新区拥有目前已跻身世界深水大港10强的中国北方最大综合型港口——天津港,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建立了长期通航和贸易关系。同时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已成为北方重要的航空货运中心。
从国家政策支持看,国家在“十一五”规划启动之时,提出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意在提升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将以建设东疆保税港区、率先开放金融等领域为契机,积极探索货物、人员、税收、外汇等方面更加开放的管理政策,参照国外自由港的发展模式,逐步建成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港、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以上三方面可以给出滨海新区存在着其独有优势,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作为环渤海经济圈中心的天津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存在一定差距。空客A320总装线的建立可以与哈尔滨、沈阳等飞机制造基地形成独有的区域产业聚集,这在区位上比珠三角有近得多的优势,同时哈尔滨和沈阳与俄罗斯航空工业基地在同一条铁路线上。这些基于航空制造业的便利条件使天津成为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制高点。而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滨海新区以航空制造业为带动的竞争力构建,打出特色牌,才能脱颖而出。
2.找准定位促进滨海新区国际物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纵观我国北方港口定位发展来看,已经初步形成以各自特色的产业区位带动相应的物流业发展为定位,原有港口服务功能为辅的发展之路。营口借助鞍钢,找到钢与港的结合,通过鞍钢带给营口冶金产业以及相应的物流产业发展的集群效应,借助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大型企业的聚集,利用营口开发区做出了以营口港为依托的临港产业重化工布局的决策。
同时河北省境内的冀东油田的发现,促进了河北境内已有秦皇岛、京唐港、黄骅港等港口的发展,此时主要的受益者唐山市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为了配套未来发展需要,位于距唐山市不到100公里的曹妃甸港区正在加紧建设。从地理条件看曹妃甸港口自然条件优越,也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紧邻渤海湾主深槽位置。从水路航道来看,曹妃甸港距天津港38海里,距京唐港33海里,并且正处于天津港主航道之上。深水航道的天然优势使曹妃甸成为渤海湾内建设深水港最为有利的地点,其建成后,货类将主要以原油、矿石、煤炭为主,这些便与天津港产生了较大的交叉。同时按照国家整体的战略发展布局,曹妃甸工业区将建成环渤海地区的国际能源港,世界级的重化工基地,国家级商业能源储备中心。也就是说曹妃甸加上冀东油田其竞争力不亚于滨海新区。从近几年天津口岸进出口总值占各省市进出口总值状况显示,河北省进出口总值占天津出口总值比例有所下降,其因素与近年来河北加强港口建设,天津口岸货物被河北省内港口分流存在一定关系。
从版图上看滨海新区位于大连和青岛两个竞争者的包围中,大连和青岛优良的港口条件为国际第五代集装箱船提供了首选靠泊港,成为众多国际集装箱定期航班靠泊地。这给滨海新区国际物流业进一步发展带来一定的障碍。如果现在天津没有把握住机遇建立自己特有的产业为带动的物流业发展,今后的分流将更加明显,有失去竞争力的危险。滨海新区应该借助民航业为带动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定位为契机,构建好自身独有的竞争力。
二、构建基于民航业的天津滨海新区区域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1.以民航业为基础打造现代化的滨海新区区域物流
从航空制造业的角度讲,天津空客总装线航空城的开工建立成为了继美国西雅图、法国图卢兹、德国汉堡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拥有大飞机总装线的城市。这意味着总装线开始组装后,世界各地70多个国家生产的零部件将运至天津进行总装。因此借助于天津港和天津空港为基础的物流业将会迎来新一轮的飞跃发展。打造现代化的滨海新区区域国际物流中心,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是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点工作,同时也是适应区域特色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具体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虑:
(1)在发展基于航空航天业的天津滨海新区区域物流中,要规划形成包括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区域物流系统、全国物流系统和国际物流四个更为科学合理的物流系统层次。
在建设基于民航业的企业内部物流系统中,要借鉴已有的美、法、德等空客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建设经验,根据空客订单式生产形式的特点采用拉式生产方式,建设现代物流所需的电子数据交换网络进而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和加快库存周转速度。
(2)构筑具有空客生产特色的信息平台,加强天津电子口岸与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地位。空客的生产需要世界各地70多个国家生产的零部件运至天津进行总装。要求在货物抵港的过程中做好与电子口岸的对接,同时利用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信息资源平台的整合,向上游供应商零部件需求采购,此时更需要电子口岸与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内地企业货物通关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建立了区域通关合作机制,搭建区域通关服务平台,完善了区域通关服务措施。
(3)基于航空航天业的滨海新区区域物流的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协调,应该以复杂系统协调的管理思想对其进行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充分运用运筹学等规划的定量方法,对航空航天业的在本区域物流的规划中涉及的物流需求、选址、配送等问题做出科学严密的论证,同时结合定性研究才能制订科学的规划方案,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航空航天业这样一个大型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规划、使其真正能带动天津滨海新区区域发展,进而促成一个聚集高科技、高附加值和国际化物流中心的形成。
2.基于民航业促进滨海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把产业集群定义为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中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的现象。比较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如德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集群、英国的出版和印刷业集群、美国硅谷的微电子技术集群、葡萄牙的生物技术产业集群等。这些产业集群都是通过资源共享和规模经济,使产业集群具有聚集效应和互补效应,在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区域经济实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区域内产业集群的设立和发展,而根据区域的特点为产业集群的设立进行准确定位就成为重中之重。根据上面对滨海新区构建基于民航业的竞争力必要性分析得出,基于民航业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牌,也是配合国家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促进本地制造业升级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然途径。
3.利用民航制造业扩大产业价值链,升级滨海新区产业结构
产业链是指某种产品从原料、加工、生产到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关联,在扩大产业链的同时,还可随着产业不断扩大和发展催生新的企业,实现产业的衍生性。这些发展都可延伸到周边地区,起到直接的辐射作用。对于某一区域来讲,通过分析产业内及产业价值链的前向与后向关联,能够充分利用该区域的特色,进一步开发其现有及潜在优势。根据复杂系统理论,可以把某一产业形成的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看成是一个产业集群的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系统中实现产业间和产业内各部门的合理关联与组合,使组合后的整体功能大于单个产业或单个部门的功能之和,并且通过产业联系、产业波及、产业扩张等一系列产业关联效应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航空工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现代航空产品是尖端技术的集成,先进航空产品的研制生产必然带动尖端技术的发展,有力地促进冶金、化工、材料、电子和机械加工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从而在技术层面上提升国民经济。天津市在“十一五”期间,也把发展民用航空科技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优化产业机构的重点。
根据测算,按最大可能年组装飞机50架、产值150亿元人民币、增加值8%计算,空客项目带来的增加值不过12亿元。但是根据国际运营经验,航空运营项目10年计算给当地效益产出比为1∶80,技术转移比为1∶16,就业带动比为1∶12,不可小视航空制造业的直接投入对供应链上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确是十分明显的。空客总装线项目落户天津滨海新区,会进一步推动这一地区导航、通讯、金属制造的发展;带动天津及周边地区同时带来客机内部装饰材料生产、制造方面的市场。飞机生产线落户以及配套产业的相对聚集,带动滨海新区民用航空产业的集群式发展,并带动上下游产品制造业发展。
4.使用天津丰富的航空产业基础和教育资源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竞争是当今世界最为激烈的竞争之一,谁掌握了人才,谁就掌握了创新的主动权和高科技的主动权。在“关于空客A320中国总装线人才招聘进展情况的通报”中看到蓝领岗位上二分之一左右的人才缺口成为空客方面最为棘手的问题。发展航空制造业根据以往的经验在人才的需求上对蓝领职工的要求是智力与技能兼备。这就需要使用天津丰富的航空产业基础和教育资源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1)充分利用滨海新区已具有的民航产业基础和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为航空工业发展提供重要科技和人才的支撑。天津滨海新区拥有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中国民航大学、空港物流加工区、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飞机维修区等区域。可以借鉴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的经验在滨海新区发展产业集群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利用好天津已有的人才优势条件,通过在民航相关产业领域内部遴选人才,建立人才联动共享机制,建立专门的技术培训中心,使传统的白领在工作前进入培训机构学习相关技术,重点培养从蓝领中走出来的白领,而且在福利待遇方面,使一些重要的蓝领岗位薪酬超过一些白领。
(2)为给实现我国民航强国战略目标提供支持,要使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民航大学科技园、民航技术培训中心与民航产业人才培养相联系,打造民航科技集成和创新的平台。滨海新区临空产业区具备国内其他城市没有的综合优势,如把国际机场、专业大学、科研基地、航空物流、航空产业园等资源融为一体,使其具备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优势,通过以空客A320总装线项目为契机,吸引飞机制造、零部件加工、空管装备和机场特种设备制造、航空维修产业等一批项目落户产业化基地,进而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配置,以改善一些人才缺乏的状况。
参考文献:
[1]Potter,M.E.ClustersandtheNewEconomiesofcompetion[M].HanrvardBusinessReview,1998
[2]魏后凯:对产业集群与竞争力关系的考察[J].经济管理,2003,(6)
[3]蒋笑梅蒋雅静:天津腹地国际物流需求发展趋势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2)
[4]常怡:空客落地航空城升起[N].经济观察报,2007~5~12(10)
[5]李平郭峰:冀东10亿吨新油田发现记[N].经济观察报,2007~5~14(9)
关键词:MC403;刀具测量;刀具刃磨
1 研究的目的
随着数字技术和CAD/CAM的快速发展,设计创新一套适于机械领域与航空领域的实验平台迫在眉睫。该设备基于数控技术将刀具几何角度的检测和刃磨无缝衔接,能实现通过数字技术来设计刀具角度的同时还能实现刀具的刃磨。因此该设备既可用于刀具角度的研究,也可用于数控技术的使用。而刀具几何角度的刃磨和测量单元能够对普通车刀和钻头的刃磨及角度测量。数控单元则根据数控指令实现试验台的单动及联动。不但能实现半闭环控制,还可以实现闭环控制。
目前,国内外刀具生产企业多如牛毛,刀具的角度及材料趋于完善,但其主攻的制造行业,价格高昂,不适合工厂里的初级工人,而且对于航空材料的加工,刀具角度及材料更是保密。为此,将刀具刃磨与数控技术相结合从而设计刀具几何角度并且刃磨实验系统并扩充数据库,将非常适合国内发展,特别是新兴的航空产业。
本实验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不同模块之间的衔接有很高的操控度和自由度,同时意向性和目标性很强。
2 研究的意义
在当今的机械制造行业中,数控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制造手段,成为最主流的生产方式。特别是国家放开低空领域促进航空工业园区的建立,低空小型飞行器的设计和制造将激发制造业更上一个台阶,针对于航空飞行器的材料加工,尽管不是空白,但是只有少数企业掌握。所以开发刀具几何角度刃磨和检测的实验平台,可以根据低空飞行器材料来设计刀具角度,通过加工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来更好的完善刀具的角度及切削用量。而采集的数据则可以用来扩充数据库。这对于以后的低空飞行器制造和维修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研究刀具的角度也能促使刀具生产企业更好的调整企业的经营方向。
3 刀具刃磨和检测实验平台的发展状态
为了保证被加工的零件所要求的质量,大多数企业采用机械夹紧式的转为刀具,缩短换刀时间。但是由于刀片角度固定,因此固定了切削参数。为了达到理想状态,通常要反复检测和确定刀具切削部分的最佳几何形状。这些公司需要更精密和多用途、能够用不同大小和式样的刀具进行加工的机床。
3.1 刀具刃磨是机械加工过程中对切削刀具进行修磨时必不可少
随着机械制造业的极速发展,特别是数控加工技术、柔性化生产以及数字车间的越来越广泛应用和普及,对于能在切削过程中保持足够的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切削刀具的制造和几何角度的刃磨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控工具磨床特别是柔性的数控工具磨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金属切削刀具刃磨器材进入了成熟阶段,但我国由于刚刚接触此类设备,目前仍然在爬坡期。
3.2 刀具几何角度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
近些年来工业上常用的刀具角度测量方法大致可分为:机械式角度测量、电磁式角度测量和光学式角度测量。机械式和电磁式因为研究早,目前已经非常成熟,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低成本,但是测量过程中延时较长,伴随着场地环境的变化影响了测量的精度,而对于不能接触的物品更是无能为力。
使用光学设备对角度进行检测相较于传统的检测手段有更多的特点,例如不用接触工件、检测精度高等。光学设备的微型化,将会越来越多的代替传统设备。
同样光学测量法也因为其体积相对于机械式和电磁式设备庞大,同时在恶劣的环境下,当前的光学测量技术不能满足测量的要求。所以目前仍然在做改进和研究。随着对测量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将来会设计出更便携、构造简单、抗干扰能力强、非接触、高精度的角度测量仪。
4 研究内容
明确了目前刀具检测和刃磨实验平台的严重匮乏,并对设计创新该实验平台的可行性及总体设计方案进行论证,确定了最终的系统方案和模块结构。
对金属切削刀具的几何角度的刃磨和检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刀具的角度和静止参考系从而能确定刀具空间平面,刀具角度的刃磨可以通过手动方式和数控方式进行刃磨,提高效率,降低入门条件非常实用。
对刀具几何角度的确定和空间的确定之后,首先明确了布局结构的可行性,然后按照设计的五大部分进行分别研究和方案的指定,最终将PC和数控伺服系统两大模块确定为系统的机械本体和控制本体的结构。
对刀具几何角度刃磨和检测的实验系统进行了机械模块的总体布局和研究,阐述了各个模块的结构和细节,以及运行方法。从A轴的轴向移动平台的布局运行,结构特点,主要作用。到C轴的轴向移动平台的角度转位,通过光栅尺来测定及刻度值的使用,能使使用者直观的观察到。再到测量平台的机构和Y轴的轴向移动平台的移动设计。最后对砂轮机模块的设计,退刀进刀的X轴设计及结构应用。
对该实验平台的电控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开发和钻研。主要对信号收发模块的原理、数控伺服电机的工作与控制、刀具角度测量平台的角度检测的工作原理、光电编码器的选择和参数以及砂轮机变频转速的方法与布线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论证。
刀具测量与刃磨实验平台的基本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及实现方式。由电能到机械能,由电机到加工平台,由车刀的刃磨到车刀几何角度的测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将电脑上的用户界面与数控指令有效的结合起来,实现该实验平台的特性和成效。
5 结束语
在所有的金属切削加工中,金属切削刀具起着决定因素,常言道“七分刀、三分活”可见刀具在切削中的作用,随着数控技术及电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普通的手工刃磨刀具的刚性需求太高,如何能让更多的普通的操作通过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通过数控技术进行刃磨及检测刀具将会非常关键。因为这样能降低操作的技术标准,同时提高加工速度,并且对刀具刃磨的精度有所提高。所以,开发并逐步创新刀具检测与刃磨实验平台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波利亚科夫.车刀与马换钻头几何参数测量装置[J].工具技术,1994,28(8):41-42.
[2]李显松,熊清平,姚幸.刀具修磨中的测量技术[J].磨床与磨削,2001,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