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品规避设计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选煤厂;选煤工艺;重介质选煤;煤泥水处理
0引言
选煤厂作为原煤产出后进一步深化利用的重要环节,对于煤炭资源的深化利用和中国煤炭产业的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对于选煤厂而言,选煤工艺是其灵魂所在,不仅决定了选煤厂的生产方式、成本与工艺,更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最终特性[1-2]。因此在选煤厂的工艺设计上,企业必须结合原煤特征和用户需求及自身设备规模等多个方面,真正实现工艺先进、科学、合理,从而拥有充分的前瞻性,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选煤厂工艺流程设计
选煤厂选煤工艺流程的设计上首先应明确选择原则与方式,通常包含下述内容:a)选择同原煤性质相匹配且技术可靠、稳定、有效的选煤方法与分选作业环节,这就要求针对原煤煤质资料的分析必须始终贯穿于整个工艺环节中;b)作业环节布设必须合理,有效避免重复性环节;c)煤、水、介质流程设置简单、高效,尽可能规避不良闭路;d)有效分选出满足用户使用要求的各种规格的产品;e)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提升精煤产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3-4]。A选煤厂为典型的动力煤选煤厂,原煤处理设计值为12Mt/a,选煤厂主要产品有三种分别为:直径50mm~200mm的大块产品;直径25mm~50mm的中块产品;直径0mm~25mm的混煤产品。针对该选煤厂所使用原煤特征,其洗选工艺应当重点侧重三个环节:a)原煤分级。由于选煤厂所用原煤水分含量高,煤质软,原煤分级将是整个工艺设计中的重点之一。参照当地其他选煤厂实践经验,所用原煤分级筛为高振幅多段圆运动博后筛,其对该地区原煤的分级有良好的适用性;b)重介分选系统。选煤厂所处矿区原煤内部灰分含量较低,原煤通过初步洗选排矸流程,其灰分便可缩减至15%以下。但是,矿区各主要可采煤层的伪顶、伪底及局部夹矸岩性均为易泥化的岩层,因此在选煤方法的设计上应注重降低此生煤泥量。基于此,该选煤厂选用重介质浅槽分选机进行分选作业;c)煤泥水系统。煤泥水系统是确保选煤厂高效运转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制约选煤厂能力发挥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入选原煤存在较重泥化现象的选煤厂更应对其高度重视。A洗煤厂针对这一问题,考虑自身原煤泥化现象突出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定自身煤泥水系统选用两段浓缩、两段回收的工艺。该工艺的本质是借助第一段浓缩设备与粗煤泥脱水设备实现对直径小于0.45mm的煤泥进行最大化回收,同时大幅降低压滤机入料量,确保该工艺固液分离彻底,从而实现煤泥水循环过程的良性化,达成低浓度或清水洗水的目标[5]。综合上述设计分析,A选煤厂选煤工艺应为:13mm~200mm块煤选用重介浅槽分选、0mm~13mm末煤不分选的工艺。煤泥的回收采用两段回收,一段为沉降离心机脱水回收;二段为压滤机回收。
2选煤工艺主要设备分选原则
设备选型与计算为选煤厂工艺设计的核心环节之一,其对选煤厂建成后的运行状况有直接影响。在设备选型中应遵循下述几点原则:a)设备型号及台数的选择必须同所设计选煤厂厂型相配套,优选技术可靠、运行稳定、高效低能、处理量适宜的设备型号,尽可能降低各环节所用设备台数,增加并行运行系统数量[6-7];b)设备类型选择应当同矿区煤质特征相吻合,并最大化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质量需求;c)全厂设备的选择应尽量选取同系列、同类型的产品,以便后期设备维护管理,方便及时补充设备零部件,实现设备运行持续进行;d)不同环节的处理能力与不均衡系数应结合洗煤厂具体状况,在参照国家《选煤工程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加以确定。同时,考虑到煤泥水系统对整个洗煤厂处理能力的影响,应当在设计时预留部分富裕能力,为后期扩建奠定基础。
3工艺布设
在确定选煤厂工艺流程与主要工艺设备后,工艺布置便成为选煤厂设计水准高低的主要评判标准。在工艺设置上,工厂应当以便于生产管理与作业操作为基础着手点,确保整体配合上的高效性。
3.1地面工艺布置
工艺的总体布设应当在主要生产建筑物构建完备的基础上开展。在煤流走向的设计上应便于原煤入洗并满足产品结构要求的相关规定,遵循简洁、顺畅的基础原则,尽可能减少中转环节,实现少占地的工艺布设目标。与此同时,在整体设计上,还应充分考量选煤厂未来发展需求,以工艺总体平面布设为核心开展工业场地平面布置,确保厂区功能划分清楚、明确。
3.2厂房设置
参照工艺平面布设及工艺流程设计,在便于日常管理的原则下进行主体厂房布置。伴随选煤工艺技术持续发展,模块化厂房成为厂房布置的主流技术,其主要特点为:作业环节单一化、设备大型化、系统模块化、全厂规模化,不仅整体布设格局紧凑,同时占地小,投资成本低。A选煤厂主体厂房布设在结合工艺设置和后期系统扩建需求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厂房布设工艺,全厂划分为原煤分级、重介质分选与粗细煤泥回收三个模块,其中重介质洗选又进一步细化分三个小模块,每个模块洗煤能力为4Mt/a。
4结语
选煤厂作为原煤产出后的重要工序,是实现煤炭深层次高效利用的重要环节。选煤工作作为选煤厂运行的关键核心,其设置的合理与否对整体运行效益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鉴于此,选煤厂的选煤工艺设计上必须充分结合所在区域原煤特点与客户使用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工艺技术,从而选出最为适宜的洗选工艺,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申瑞红.四粒级选煤工艺在邯郸洗选厂的应用[J].洁净煤技术,2012(6):11-15.
[2]朱科强,付继辉.重介质选煤工艺浅谈[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4):118-120.
[3]白景启,邢玉梅,陈艳春.三产品重介质选煤工艺在唐山春澳选煤厂的应用[J].洁净煤技术,2013(3):26-29.
[4]张瑞文,张信龙,王成江,等.霍尔辛赫选煤厂选煤工艺设计[J].洁净煤技术,2013(4):4-7.
[5]张鹏,陈建中,沈丽娟,等.选煤厂选煤工艺设计探讨[J].煤炭工程,2006(12):25-27.
[6]孟丽诚.汾西矿业选煤产品结构与工艺优化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6.
关键词:农业机械,可靠性,产品质量
1可靠性简介
1.1可靠性工作概念
可靠性是指某一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工作时,在规定的时间内持续输出规定功能的能力。由这一概念可知可靠性具有以下特征:①关注故障;②重点关注的是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并用定量的形式进行表达;③分析当某一故障发生时会对产品或系统功能的影响程度。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是描述可靠性的定量、衡量参数,这是概率参数。可靠性可以代表着产品故障的频繁程度和危害程度,是产品的一种固有属性。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所以可靠性主要由设计者来决定,可靠性设计和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要想办法降低发生故障的概率和降低故障所造成的影响。
1.2可靠性与农机装备产品关联
为了能够对农机装备产品的可靠性做出具体和定量的判断,可将农机装备产品可靠性定义为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农机装备产品或者系统稳定的完成功能的程度或能力。对农机装备产品而言,可靠性越高就越好。可靠性高的农机装备产品,可以长时间正常工作。从专业术语上来说,就是农机装备产品的可靠性越高,农机装备产品可以无故障工作的时间就越长。从狭义上讲,“可靠性”是农机装备产品在使用期间没有发生故障的时间。从广义上讲,“可靠性”是指农业工作者对农机装备产品的满意程度或对农业装备生产加工企业的信赖程度[1]。
1.3开展可靠性工作的意义
开展可靠性工作,提高农机装备产品可靠性水平,有以下4方面好处。(1)可以预防或避免或减少农机装备故障的发生,特别是农机装备同人、畜接触较多,可以避免对人畜的伤害,促进安全生产。(2)可以增加使用时间并减少停机时间,提高农机设备的可用率。据统计,我国的农机装备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耕作设备等产品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平均水平只有国际先进的农机装备企业同类产品的13,而我国生产的农机装备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不到5%,大部分农机用户要经常遇到农机装备故障,忍受长时间的维修等待时间,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机用户的需求[2]。(3)减少损失,降低农机装备使用费用。可靠性的提升,可以帮助农机用户一方面降低维修成本,一方面增加使用时间提升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4)对于我国农机生产制造企业来说,可以增加公司的信誉,提升公司的竞争力,特别是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很多企业面临走出去的机遇,更需要提升农机装备产品的可靠性。
2农业机械可靠性工作内容
2.1可靠性设计
农机装备产品研制过程一般可分为技术指标论证、方案论证、工程研制(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5个阶段。在农机装备产品研制开发的全过程中,应该合理地规划和使用各种可靠性设计技术和方法,通过各种可靠性设计分析技术方法交叉配合使用,才能真正设计开发出具有高可靠性水平的农机装备产品。同时,应在开发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并开展可靠性设计工作,必须对上述5个阶段中可靠性设计工作流程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最终才能高效、全面地提高农机装备或农业机械产品的可靠性水平[3]。
2.2可靠性建模及预计
农机装备或农业机械产品的可靠性模型指产品各子系统、组件之间框图(简称为可靠性框图)及其数学表达式,即系统成功概率与其组成单元成功概率之间的关系式。建立农机装备产品的可靠性模型是为了对农机装备产品进行可靠性分析,特别是为了进行可靠性预计和分配。可靠性预计一般是先预计农机装备产品的元器件或零部件的失效率,接着预计农机装备产品单元(单元内所有元器件、零部件可视为可靠性串联)的故障率,然后按农机装备产品的可靠性模型计算产品的可靠性预计值。如果没有确切的农机装备产品可靠性模型,就无法合理的预计其可靠性,尤其不能预计其任务可靠性。可靠性分配是将农机装备产品可靠性目标值按农机装备产品可靠性模型分配到各产品单元,以此作为农机装备产品可靠性设计的依据。如果没有农机装备产品可靠性模型,就无法进行科学的分配。可靠性预计是执行农机装备产品可靠性工作的基础。可靠性设计农机装备开发人员在方案研究和工程研制阶段,将农机装备产品的系统和子系统的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进行预计并设计,在整个过程中从预计到改进不断循环,以使农机装备产品达到规定的可靠性要求。如果缺乏为实现可靠性指标必须采取的可靠性技术措施。
2.3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
一般来说,系统总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如农机装备产品可能包括电源、存储器、处理器、执行机构和辅助设备等部分。在工作中,每一组成部分都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以规定的状态完成不同的特定功能。当其中一个部分发生故障时,整个系统的工作将会受到影响。根据系统的设计特征和工作要求,不同组成部分的各种故障模式造成的影响也不相同。如联合收割机中的螺旋叶片无法正常工作,或与切割底板的间隙过大,导致推运器发生故障或引起割台螺旋推运器打滑,进而导致整个联合收割机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对所有组成部分一个一个的分析和推演其故障模式及可能造成的影响,就可以得到农业机械产品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系统,为下一步实施改进或选择预防控制措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4故障树分析(FTA)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将农机装备或农业机械产品系统故障形成的原因从上而下、从简入繁,按农机装备产品的层级和组成部分,描述成如同大树的树干形状的分析方法,是对复杂动态系统的设计、试验或使用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的常用方法。故障树分析是一种从上而下、从简入繁和逐层演绎的系统的故障分析方法,这个方法对分析复杂系统特别适合,能够考虑包括人的影响与环境影响对系统失效作用的多重因素,并可以用图形的方法有层次地逐级描述农机装备产品在失效的进程中,各种中间事件的相互关系,从而直观地描述系统会通过什么方式能引发失效。
2.5最坏情况分析(WCA)
最坏情况电路分析应用在有控制系统的农业机械产品中,一般控制系统中包含大量的电路等精密元器件。WCA是指在采用模拟仿真或分析的方法,把电路所能经历到的各种极端情况或各种情况组合,如生产工作的环境变化、出现输入的失真或漂移,进行电路性能分析和元器件应力分析。通过最坏情况电路性能分析和最坏情况元器件应力分析,可识别影响电路性能及元器件应力的主要因素,找到设计与可靠性脆弱环节。通过对预测电路是否会发生漂移故障,明确改进的方向,以提高电路的固有可靠性。WCA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1)评价电路的性能及其漂移:采用恰当的分析方法,评估在最坏情况条件下电路的性能及其漂移。(2)元器件评价:分析在最坏情况下电路中元器件是否存在过应力的问题,为下一步科学选用元器件、降额使用与设计提供依据。以提高效费比,WCA应与性能设计同步进行。其最佳使用时机应在完成电路初步设计及FMEA后进行,WCA需要得到设计、原材料和元器件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电路设计上有任何的改动都应重新进行WCA。WCA的工作量大,需要软件、硬件、元器件模型库及有关数据的支持。工程研制应在任务书或合同做明确的规定,提出明确的WCA要求。WCA可从不同的产品层次分别进行。如电路系统、单元电路或功能电路等。如果电路性能参数相互独立,WCA可对电路不同的性能参数分别进行。
2.6潜在电路分析(SCA)
如果大型的农机装备产品的电子或电气系统是复杂且规模较大的特征,参加设计的科研单位较多,设计队伍的设计水平也可能参差不齐,另外设计过程本身也常发生需求和设计更改,因而在科研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无意中留下潜在电路,这就要求各级设计人员、总体负责人员对潜在电路的特点和危害有深刻的认识,一方面通过系统掌握潜在电路分析方法,可以在完成电路设计后,自行进行潜在电路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电路并予以排除,另一方面通过掌握常见的、避免潜在电路的设计准则,在设计中尽量规避引入潜在电路。
2.7可靠性试验
农机装备产品可采用的可靠性试验有很多,如可靠性强化试验。可靠性强化试验是指在产品的研制阶段,采用比技术规范极限更加严酷的试验应力,加速促使产品的潜在缺陷发生,并不断地改进和验证,提高产品的固有可靠性[4]。根据农机装备使用地区的不同,还可以采用不同的试验,如沿海地区由于土壤湿度大、盐碱成分高,可进行盐雾试验[5]。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是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的产物,是现代社会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高层建筑数量不断的增加,一方面提高了有限的土地的使用效率,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给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很多城市都位于地震带上,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好相应的结构设计工作,从而减少地震带来的破坏和损失。
1抗震设计目标
国家为了规范建筑的抗震设计,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其中的抗震设防烈度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准,对于规范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出三个水准的设防要求,即“小震可修,中震不坏,大震不倒”。它是通过二阶段设计方法来实现的。(1)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演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演算结构的弹性变性。(2)在大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以满足第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第二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要求,是以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抗震设计目标是整个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大方向,所有的抗震设计工作都围绕着抗震设计目标而进行,因此对于建筑的抗震设计具有重大的意义。
2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必须要先明确目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影响抗震设计效果的因素。
2.1地基选取不合理。
高层建筑应选择位于开阔平坦地带的坚硬土场地或密实均匀中硬土场地,远离河岸,不应垮在两类土壤上,避开不利地形、不采用震陷土作天然地基,避免在断层、山崖、滑坡、地陷等抗震危险地段建造房屋。高层建筑的地基选取不恰当可能导致抗震能力差。
2.2建筑物高度过高
根据我国现行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在标准的设防烈度和科学的结构形式下,高层建筑需要有合理的建设高度,只有在这种高度下,抗震设计才会稳定安全,但是,我国有不少建筑已经超过的高度限制,当遇到震力时,这些超高的建筑物的变形破坏性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而会降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同时,其它的不良的因素也会被诱发出来,导致结构设计和工程预算参数的改变。
2.3材料选用不科学,结构体系不合理。
目前,我国建筑物主要是由钢筋混凝土组成的。因此,变形的控制与设计必须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位移限值为准。但是,钢筋混凝土的弯曲变形侧移较大,如果利用钢框架来减少位移,不仅会增加钢筋的负荷,且无明显的辅助效果,为此,有时还必须加大混凝土的刚度或设置伸臂结构,这样才能勉强满足其位移控制标准。
3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探讨
3.1场地和地基的选择
建筑的场地以及地基的选择对于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是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在进行建筑场地以及地基的选择时,应该充分的了解当地的地震活动情况,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科学的勘察,在收集丰富资料的基础之上对场地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价,评估当地的抗震设计等级。对于一些不利于抗震设计的场地应该尽可能的进行规避,而实在无法规避的应该有针对性的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在高层建筑地基选择过程当中应该尽可能的选择岩石或者是其它具有较高密实度的基土,从而提高建筑地基的抗震能力,尽可能的避开不利于抗震的软性地基土。对于一些达不到抗震要求的地基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固和改造,使其能够符合相应的标准
3.2选择合理的结构类型
高层建筑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竖向悬臂结构,垂直荷载主要使结构产生轴向力与建筑物高度大体为线性关系;水平荷载使结构产生弯矩。从受力特性看,垂直荷载方向不变,随建筑物的增高仅引起量的增加;而水平荷载可来自任何方向,当为均布荷载时,弯矩与建筑物高度呈二次方变化。从侧移特性看,竖向荷载引起的侧移很小,而水平荷载当为均布荷载时,侧移与高度成四次方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在高层结构中,水平荷载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垂直荷载的影响,水平荷载是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结构抵抗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剪力以及拉应力和压应力应有较大的强度外,同时要求结构要有足够的刚度,使随着高度增加所引起的侧向变形限制在结构允许范围内。
3.3建筑结构材料的选择
结构材料选用也很重要。可以对材料参数随机性的抗震模糊可靠度进行分析,改变过去对结构抗震可靠度的研究只考虑荷载的不确定性而忽略了其他多种不确定因素,综合考虑了材料参数的变异性,地震烈度的随机性及烈度等级界限的随机性与模糊性对结构抗震可靠度的影响。在钢筋的使用上应该尽可能的选择韧性较高的产品。垂直方向受力钢筋应该选择热轧钢筋,等级至少达到HRB400级和HRB335级,而箍筋宜选用HRB335、HRB400和HPB235级热轧钢筋。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择过程当中应该充分考虑抗震的性能,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当中还要兼顾建筑的成本和造价控制,尽可能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在用尽可能少的材料达到最佳的抗震效果,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位置。
3.4消震和隔震措施设计
在我国,许多高层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多采用延性结构,也就是适当控制建筑结构的刚度,允许地震时结构的构件进入到具有很大延性的塑性状态,从而消耗地震作用时的能量,使地震反应减小,减弱地震给高层建筑带来的破坏。如果某高层建筑的承载能力较小,但是具有较高的延性,那么在地震中它也不容易倒塌,因为延性构件可以吸收较多的能量,经受住很大的结构变形。延性结构的运用,在很多情况下是有效的,它可以消耗地震能量,减轻地震反应,使结构物“裂而不倒”。
进入20世纪以来,人们对建筑物抗振动能力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阻尼器的使用在高层建筑的抗震方面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对使用阻尼器进行减震和能量的吸收,可以巧妙地避免或减弱地震对高层建筑的破坏。
3.5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高层建筑结构防震可以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增强对地震的抵抗力。高层建筑物设置多层的地震抵抗防线,第一道防线遭到破坏之后,有后备的第二道、第三道甚至更多的防线对地震的作用力进行阻挡,避免高层建筑物的倒塌。高层建筑结构进行抵抗地震设计时,可以采用具有多个肢节和壁式框架的“框架剪力墙”等防震结构。
框架剪力墙具有性能较好的多道防线抗震结构,其中的剪力墙是第一道抗震防线,也是主要的抗侧力构件。所以为保证它的承受能力较高,剪力墙要足够多。同时,为承受剪力墙开裂后重分配的地震作用,任一层框架部分按框架和墙协同工作分配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框架各层地震剪力最大值的1.5倍中两者的较小值。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连梁(包括非建筑功能需要的开洞组成多肢联肢墙)使其具有多道抗震防线性能。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层建筑将会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以抗震设防为目标,不断优化方案,对不同地区不同建筑采用不同的抗震方案,从而寻求最合理的抗震设计。
参考文献:
[1]刘华新,孙志屏,孙荣书.抗震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02)
关键词: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应用;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 X7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1-179-2
0 引言
众所周知,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是大气中最为严重的污染物。近些年来,雾霾城市的数量迅速增加,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上述污染物造成的。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生态环境也不断恶化,为此,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提高了重视,并出台相关的环境污染防控法律法规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其中,火电厂所排放的烟气,所含有的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浓度虽然并不高,然而,其实际的排放量很大,所以,也同样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在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发展与应用的过程中,因其自身的运行效率较高,且成本不高,具有良好的性能,所以备受人们关注与认可。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实现了火电厂烟气的脱硫脱硝目标,而且能够将其产物予以回收,对能源予以循环利用,所以,使得能源利用效率也随之提高,值得全面推广使用。
1 脱硫脱硝一体化设计概述
1.1 一体化脱硫脱硝设计
我国对于环保事业的重视,对于火电厂烟气排放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加上传统的脱硫装置与脱硝装置,传统的模式下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如今时代的发展要求。相关人员对于此类问题进行了分析,将脱硫装置与脱硝装置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从而改变传统模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
1.2 流程设计
可以看出当烟气经过旋风器时会进行第一次清除,并可以回收大型的颗粒,除尘后的大颗粒粉尘因此得到了回收,除尘与脱硫脱氮在经过自激式除尘器后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除尘和脱硫脱氮工作,再经过一次冲击淋洗塔进行再一次的除尘脱硫脱氮,最后采用汽水分离器将之分离开从而进一步进行除尘脱硫脱氮。
1.3 物料衡算
在工艺设计中所指的物料衡算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以此来获取输入和输出与案件中的物流和金额的定量计算过程,同样获取了某些设备与材料的平衡。物料衡算在工艺设计中可以说是一项重要的步骤,对于管道的选择和设计反应器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1.4 热量计算
热量计算又可以称之为能量衡算,热力计算主要是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而进行计算的,通过热量计算对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进行了平衡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它需要提供物料,或者从中提供被物料移走的能量。而这种能量也可以称之为各种形式的能,例如热能、化学能、动能等,而在生产过程中最为显而易见的就是热能。
2 火电厂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概述
2.1 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
通过将新型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进行联合的脱除技术就是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当中的一种,而其实际的应用范围就是整个系统。然而,因为该技术始终处于探索与研发的阶段,所以,其中有很多技术并不成熟,也并未广泛应用于火电厂的烟气脱硫脱硝当中。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主要包括了煤炭实际燃烧过程中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以及煤炭燃烧之后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现阶段,后者被广泛应用在工业领域,而具体的工艺流程则被划分成干法与湿法。
2.2 干式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
在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方面,高能辐射法是干式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中的重点,而具体的工艺流程主要有电子束照射法与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所谓的电子束照射法,其具体的使用原理就是利用电子加速器,以其产生的高能量等离子体,对烟气当中的氮氧化物及硫氧化物予以氧化,进而生成液态硫酸与硝酸,并且被导入胺溶液当中实现中和而产生硫酸铵与硝酸铵,将剩余烟气利用烟囱排入大气当中。而脉冲电晕等离子体的方法和上述方法的原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使用高压脉冲电源来代替电子束。目前阶段,在工业化进程中,电子束照射法的应用最为广泛,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并不会产生废水或者是废渣,具有一定的节能环保特点,并且对副产品能够循环利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干式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当中,LILAC法也十分常见,源于国外。其主要的原理就是将石灰-飞灰化合物当作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的吸收剂,因为其活性很强,所以,能够同时脱硫脱硝。这种方法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简单,而且不会排放废水,但是,其脱硫脱硝的效率比较低,为此,只有使用过量吸收剂才能够提高脱除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际的运行成本。
尿素净化烟气法。该处理方法的主要工艺流程就是将pH值在5-9范围内的吸收液添加到设备当中。因为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脱除率不会受到烟气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浓度的影响,所以,在完成处理以后,尾气能够实现直接排放。而烟气在脱硫脱硝之后,吸收液还可以回收硫酸铵。然而,这种处理方法实际处理的烟气量并不大,所以,很难达到工业的应用标准。
2.3 湿式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
氯酸氧化法在使用的过程中,其主要的工艺原理就是将氯酸当作强氧化剂,将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进行氧化,进而利用同一套设备来实现烟气的同时脱硫脱硝。而通过碱式吸收塔以及氧化吸收塔工艺处理,使得烟气的脱硫脱硝效率不断提高,进而使得其中所含有的有毒微量金属元素被脱除。
WSA-SNOx这种方法的工艺原理就是利用SCR反应器,受强催化剂的作用,使氮氧化物还原成氮气,并且把烟气导入改制器当中,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实现二氧化硫氧化,形成三氧化硫。而后在冷凝器当中凝结,加入水进行混合而形成硫酸。使用这一方法进行脱硫脱硝,只会对氨气进行消耗,而不存在其他消耗,所以,也不会出现二次污染或者是废水废气,十分安全,具有较高的脱硫脱硝效率。
3 火电厂脱硫脱硝技术和节能环保
在工业化进程深入的背景下,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为此,人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针对火电厂烟气的处理,在全球范围内都将精力放在烟气的脱硫脱硝技术上。而且,对于火电厂的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也加大了投入,进一步推动该技术的发展。当前,所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通过低成本投入与低运行费用,获得较高的能源利用率,实现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在对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运用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了副产品,在烟气的脱硫脱硝处理方面,不仅规避了副产品的二次污染,而且还综合利用了副产品,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能源利用效率,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标,使得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运用水平与效果都得到了提升。由此可见,通过对副产品的研究与应用,不仅能够实现火电厂烟气的脱硫脱硝,与此同时也充分地利用了资源,能够达到节能环保的标准要求,使得经济与社会效益都有明显提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火电厂的烟气脱硫脱硝过程中,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使得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对大气产生的污染有效降低,而且还增强了对两者的净化与治理力度。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了处理以后所产生的副产品,使得能源可以循环利用,与我国的节能环保要求相吻合,有效地增强了经济效益,降低了环境污染。为此,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值得广泛推广与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周立军.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J].中外企业家,2014(33):139-140.
[2] 赵一更,白晓雁.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技术[J].科技资讯,2014,12(10):103-105.
[3] 赵明月.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现状及烟气脱硫脱硝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9):42-42,43.
[4] 王海舰.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现状及烟气脱硫脱硝技术[J].科技风,2013(23):230-230.
关键词:网络交互设计;视觉体验;视觉元素设计评价;存在问题;分类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对于网络交互设计的研究挖掘逐渐深入,且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在研究视觉体验与视觉元素过程中,建立行为交互机制。就现阶段而言,设计师主要基于不同用户自身审美心理与认知心理来融合多种元素如文字、声音、图像等等,进而打造用户共同交流平台,营造相对良好的视觉体验。大体来讲,网络交互设计所营造出的视觉环境相当愉悦自由,人们更能从网络交互设计现状中展开思考讨论。
一、互联网与网络交互设计的基本内涵与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与网络交互设计的基本内涵
互联网即是指代网络交互设计的基础平台,它利用传输控制协议与互联网TCP/IP协议建立全球计算机相互连接组合关系,形成网络系统。在互联网平台上,不同计算机之间通过通信交流形成网际网络,共同执行文件传输协议、IRC等。同时,也利用互联网实现声音、软件、文本与图像等等数据的有效传输。在互联网建设基础之上就出现了交互设计,形成网络交互设计。网络交互设计的核心是“交互”,它代表了人与物、人与人的交互过程以及交互内容,所以说交互设计的定义种类相当之丰富,它也作为目前新兴学科而出现并被人们所广泛应用。就目前来看,基于智能手机、计算机等各种电子设备的交互设计内容较多,它们更多专注于用户行为,主要描述、规划事物的行为方式,在描述有效行为过程中希望更多从程序编辑角度出发定义交互设计,而这一过程中并没有任何固定点,它分析了某一种特殊的交互关系,结合流程设计内容融入新观念。总体来说,“交互设计”特别专注于用户的某些可能行为,它的定义极为广泛,在人机情感交互过程中更多从视觉感受出发,灵活运用视觉元素进行设计[1]。
(二)互联网与网络交互设计的基本发展现状
互联网与网络交互设计的类型众多,其中以国籍作为界限划分是狭隘的,要针对网页设计本身来规划设计平台,创设设计软件环境,形成全球资源共享。显而易见,当前的信息媒介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其中网络交互设计中视觉表现主要分为自由式视觉表现,甚至形成了主流的栅格式视觉表现。相比之下,前者设计手法更为流行,结合目前新技术手段有效提升艺术视觉效果,表现独有特色的网络页面。在如此形式下就表现出了极强的时代感与极突出的个性,为互联网网络设计带来一阵新风,它的技术表现力更强、页面更新、内容更多,它也要求设计师设计合理化,避免跑题,再视觉表现结合个性形式展开管理。再者就是栅格型视觉几何形式,它在主要表现上主要集中提出了在线预售以及信息预览内容,基于此所表现出的直观感相当强,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查抄基于体验感层面的情绪改善。在借助栅格编排设计展开针对性改进,结合设计内容与设计者来充分考虑用户习惯,建立程序规划机制,确保设计内容编排更加具有视觉美感。在提升视觉体验效果方面,则需要围绕网络交互设计中的视觉体验来展开针对性改进,充分考量用户习惯与程序编制规则,深度分析网络交互设计中的交互设计内容与视觉体验内容[2]。
二、网络交互设计的视觉体验与视觉元素设计
网络交互设计的视觉体验与视觉元素表现相当丰富,下文分别来谈:
(一)网络交互设计的视觉体验
目前,网络交互设计的视觉体验参考诺曼的“情感化设计”理论,建立交互体验部分,其中就包括了感官体验内容与行为反思体验内容。在交互体验中就包括了视觉体验,其形式元素表现丰富,且准确有效,能够令用户所信服,同时激发用户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同时确保用户在心理认同上获得良好体验。在结合不同类型归属与质量权衡过程中,则需要说服用户心理认同这次体验,建立质量权衡机制,设计符合预期的类型与审美观。在描述用户初次交互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合理划分等级,确保交互设计与视觉设计二者能够紧密联系起来。在结合视觉元素过程中,需要提升效率与准确率,真正实现对信息的快速传达,并确保网络交互设计中的信息数据交互质量[3]。
(二)网络交互设计的视觉体验条件分析
就网络交互设计而言,它的视觉体验条件内容丰富,主要是源于网络交互界面上的诸多视觉元素建立图像、文字、色彩等诸多元素内容,建立元素组合,并实现信息数据有效传达,最大限度促进人与物之间的相互交流。在网络交互设计过程中和分析视觉体验过程中,需要确保网络交互界面视觉元素研究到位,配合设计师主观思想分析有效组合内容,如此更有利于用户之间进行有效交互。而在视觉体验过程中,则需要围绕用户浏览网页过程形成直观感受,确保在网页设计过程中用户能够印象深刻。在这里,还要充分考量网页界面中的视觉冲击力与美感变化,有效激发用户内在情感,充分了解使用者的认知心理与审美观,特别重视细节表达内容,灵活运用相应色彩、图案、文案分析表达交互设计意愿,明确主旨。在用户交互体验过程中,其设计核心点则主要是围绕认知和审美所展开的,它所激发的是人们的生活习惯自身感知经验与抽象事物认知,要结合自身思维理解与深化来了解审美观差异性。宗旨就是结合上述内容来形成诸多丰富多元的视觉元素,它引导受众主动去挖掘、了解、探究网络交互设计中众多视觉元素的创新之处[4]。
三、网络交互设计的视觉元素分类与现存问题
在网络交互设计过程中,针对视觉元素所展开的分类与问题分析必须深入到位,下文具体来谈:
(一)网络交互设计的现存问题
在网络交互设计过程中需要分析其技术迅速发展进程,其中涵盖了平面视觉中所蕴含的诸多元素与布局结构内容,这其中也包括了交互元素、多媒体元素、动态元素,这些视觉元素都独具特色。在受众浏览网页过程中,可能存在诸多网页设计美感不足问题。因此,如果在网络交互设计过程中可以堆砌色块、动画、文字、图片、广告等等,则无法达到界面美感强度,且其内容过分空洞。在分析网络交互设计资源、设计风格的不确定性关联问题过程中,则需要明确解决内容不确定、网络交互性模糊、图片与文本无法伴随时间不停更换、动态性过强等等问题。需要结合内容随时跳转界面,深入了解用户要求,深入了解网页元素变化过程。再一点就是安全问题,要正视设计师事故设计广告问题,对信息隐藏不易察觉问题进行分析,了解长期悬浮广告窗、自动弹出游戏窗口问题,在单纯模仿网络设计重要因素过程中需要追求创新,避免出现设计盲目、照搬照抄、单纯追求高效率等等问题。在网络交互设计视觉体验过程中,需要结合文字、图片等视觉元素与视觉体验建立网络交互设计关联要素,引导受众认知水平提升[5]。
(二)网络交互设计的视觉元素
在网络交互设计过程中需要分析诸多视觉元素内容,结合文字、色彩、图形、版式等等优化、丰富网络交互设计基本元素,对相关标志、信息菜单、标语等诸多内容进行分析,对图像、文字、色彩、版式等重要研究对象进行逐一分析与处理。以下就分析了网络交互设计的诸多视觉元素[6]:1.色彩视觉元素分析由于人的眼睛是能够区分至少1000万种颜色的,所以需要对色彩区域进行有效分类与整理,设计网络交互界面,并注意做好以下四点问题:首先,需要注意依据不同使用场景来合理选择适合颜色;其次,需要重视用户自身心理变化,对其中文化与颜色进行有针对性关联;再次,需要避免同一界面出现不超过3种颜色的情况,避免网页交互设计过于胡乱,导致受众视野出现不清晰问题;最后,需要加强色彩对比度,例如采用浅色背景、深色文字或反之来展开网页交互设计过程。在设计中要转移网络用户注意力,以此获得相对较好的视觉效果。网页交互设计中对于色彩视觉元素的重视不言而喻,因为色彩本身非常吸引人,其丰富多样的颜色内容能够转移用户注意力,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在建立不同元素之间的巨大色彩反差过程中,需要确保其表达效果更加明显合理[7]。而在考虑用户感知色彩过程中,则需要基于不同视觉结构与心理因素来规避某些特殊的视觉效果,对计算机网络交互设计的色彩模式进行充分分析与了解。就目前看来,网络交互设计中的色彩模式包含3种,即CMYK、RGB、LAB,3种模式与色光中的明度、色相、纯度都息息相关,需要设计者在网页交互设计中合理把握,确保所设计的网页页面更加光鲜靓丽[8]。2.图像视觉元素分析在网页交互设计中,比较常用的图像格式就包括了JPEG和GIF两种,其中在设计网络交互界面并排版过程中,需要采用静态图像并转化为方形图、退底图来展开设计过程。一般来说,网页交互设计过程中退底图最为自由,其设计更加注重突出个性,给受众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主要是因为其画面设计动态十足,且能够与诸多自然元素相互融合,进一步增加图像视觉元素设计的亲和力。不过也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其设计容易出现混乱问题,设计整体性表现不强,特别是在设计方形图过程中,由于其设计相对简洁,所以应该从理性层面上分析设计过程,避免网页视觉元素呈现过分平淡。实际上,在图像视觉元素设计方面要给予受众一种舒适的观感感觉,结合多个页面设计表达个人情感,体现设计师气质与设计理解能力。在设计过程中,也要结合相关设计意图来确定图片的位置、面积、方向以及数量,确保设计风格赏心悦目,从整体上统一设计各元素,并做好图像与文字的相互搭配[9]。3.文字字体视觉元素设计在文字字体视觉元素设计分析过程中,需要了解计算机系统中字体种类是相当丰富的,它非常有利于促进网页编辑工作,所考验的是设计人员的实际水平。就设计过程而言,需要考虑在设计过程中适当增设特别字体,结合手写体与广告体来围绕主题思想展开网络交互页面设计。而在设计过程中则需要做好一点,那就是结合手写体与广告体展开设计,避免页面字体种类过分冗杂,一般来说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选择3~4种字体,并对文字字体视觉元素进行精细编辑与处理[10]。4.版式视觉元素设计在版式视觉元素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网络交互设计过程进行分析,确保交互界面设计趋向于和谐化与整体化,整体来说就是要特别重视网页交互设计的布局与编排到位。具体来讲,就是要对版式内容进行对称设计,一般来说就是页面左右对称,但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设计过于呆板。再者就是焦点行版式设计,它以对视线设计作为基本导向,整体来看视觉界面设计效果更为强烈。而中轴型设计则追求垂直排列,确保设计风格更加平静、含蓄。除此之外还包括了风格大方、舒展的满版型设计以及界面自由、欢快活泼的自由型设计等等[11]。
四、总结
在网络交互设计中,合理运用各种视觉元素展开设计是必要的,它能够大幅度提高受众的网页浏览视觉体验。就目前国内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过程,需要结合交互设计融合内容分析相应设计科学技术内容,更好、更深入发展网络交互设计内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当然,在网页交互设计过程中也需要深入挖掘诸多新时代元素,避免设计过程仅仅停留在文字、图像、版式等诸多元素方面,在灵活运用网络过程中不断提升思维深度与思维空间,确保用户创造更好交互体验平台与平台内容,学会更为主动、自由地欣赏,并参与到多样化交互的各色艺术产品之中,提高网络交互设计价值。在本文看来,网络交互设计的视觉体验与视觉元素是不可分割的,二者在网页交互设计中也不可或缺,必须同步、同时考虑。
参考文献
[1]刘婴婴,彭波.交互设计在博物馆视觉体验中的应用研究——以上海博物馆为例[J].明日风尚,2020(6):54,56.
[2]王玮莹.浅谈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交互设计理念[J].艺术科技,2013(6):240.
[3]陈彦霏,褚兴彪,唐田甜.交互设计中网络品牌动态视觉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9,40(2):87-93.
[4]何婧.网络信息技术下UI设计的视觉思维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0,187(15):85-86.
[5]吕媛.论UI设计的交互性与界面视觉设计[J].西部皮革,2020,472(7):69.
[6]曾原.探讨UI设计中用户交互体验的视觉思维[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9(5):225,236.
[7]刘舒雯.探究网络旅游广告视觉设计的审美特征[J].大观(东京文学),2019(12):15-16.
[8]任杰.基于“双创”平台网页界面设计的视觉要素研究[J].美术文献,2019,153(7):124-125.
[9]苟晓梅.“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原创品牌的视觉形象设计研究——以女装品牌“素缕”为例[J].设计艺术研究,2016(5):30-36.
[10]张亚孺.分析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情感表现——以品牌形象设计为例[J].品牌,2019(19):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