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

第1篇: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区建设;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272-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经济建设不断完善,文化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区是社会的基础组成部分。因此和谐社区的建设对于社会的运行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和谐社区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群众文化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要通过对群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将其有机地纳入和谐社区建设中,为社区建设带来创新,推动其再上一个台阶。

一、群众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要努力建立起“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对此,群众文化在此关键上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更为和谐社区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发展群众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创建和谐社会的灵魂支柱,而和谐文化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赖以体现的基础。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必须要通过导引导群众的共同努力和创造,打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违背的理论,通过强化群众文化工作,创建和谐文化,努力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

(二)发展群众文化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

改革开放首先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建设的步伐。但是,对于内地以及西部一些山区来说,并没有实现国家所推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在这种情况下,不文明的生活方式依旧残留,并且在相当长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遏制,并且在缺乏引导的前提下,不文明现象有可能滋长。尤其是农村地区,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一些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必须意识到群众文化建设在农村推行的重要意义,通过合理规划,一步步推进群众文化建设,从而多方位地、全面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良好文明的社会氛围。

(三)发展群众文化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精神生活需求

生产力的发展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科技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元化。以往,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精神文化的享受,更多的人宁愿沉迷吃喝玩乐、追求奢侈品,不愿意投资高品位的文化精神享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以及在信息时代下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素质修养。除了读书看报外,人们还需要通过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知识理念来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因此发展群众文化已经成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一种必要手段了。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加强和谐社区的建设

一个国家是由多个地区组成的,而一个地区又是由多个社区组成的,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加强和谐社区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谐社区的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关键。

(一)和谐社区的定义。总书记对和谐社会的论断是这样定义和谐社区的:和谐社区是讲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的居民和谐相处的有活力、有秩序的社区。它以完善的规章制度,强化居民的民主意识,结合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这样的和谐社区的构建,最终将推动和谐社会成为现实。因为社会是建立在社区的基础上的,只有从点上和局部上把握好,才能实现全局的优化。和谐社区的建设不仅依赖于社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有力领导以及居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还需要依靠群众文化的建设,来不断完善。

(二)和谐社区与群众文化的关系。群众文化是一种广泛、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自我的、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学艺术为中心的文化活动、文化工作和文化事业,涉及到文艺、科普、体育、教育、娱乐等人们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针对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看出,群众文化具有独立性、广泛性和多元化等特点,而对于这些特点,它们也具有双面性。群众文化的对象是广大人民,而群众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行动,则是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思想与行为。一个社区需要的是一种文化的支持才得以兴盛,而群众文化更是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不仅是巩固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而且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必要条件,而社区里的群众文化会一直影响着社区是否达到和谐的要求,这是直接关联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和谐社区建设与群众文化建设的关系之间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三、发展群众文化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必然要求

群众文化建设是和谐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群众文化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基础和根本。失去了群众文化的支撑,构建和谐社区的工程尤如无本之木,失去了灵魂,失去了中心。

(一)群众文化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精神支撑。群众文化是群众所集合的一种文化表现,要创建和谐社区,必须从群众文化中着手建设。搞好群众文化,有利于促进国民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能促进社会的文明、发展与进步。

(二)群众文化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谐社区的建设需要群众的力量与智慧,一个社区的建设成果不能只靠管理层的行政人员或者街道办事处来完成的,它是一个集体,需要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去维护和创建。群众文化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采用的经验,社区管理者应该注重对优秀文化的总结和宣传,并加强对群众文化中的不足之处的改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区建设。

(三)群众文化为和谐社区建设营造良好氛围。群众文化建设需要一个平台,而社区作为这样一个平台既能支持群众文化建设的进行,又能从中得到熏陶,群众文化的建设给社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推进群众文化建设,使社区里的群众能更好地开展文化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对和谐社区建设有积极作用。

四、发展群众文化,为和谐社区建设多作贡献

目前和谐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是社会投入少、基础设施落后、居民文明素质相对较低、社区管理体制不完善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只有加强群众文化发展,通过多种方式巩固,例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保护传统文化工艺技术,开展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需要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等等。和谐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时期下重要的社会政策,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在要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介质。因此,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应更好地发挥群众文化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一校两区;对策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高等教育的经济投入不断增多,使各个地区高等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张,“一校两区”乃至“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在国内高校中非常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教学资源紧张的矛盾,提高了高校办学的竞争力。但这同时也造成了管理体制、教育教学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校园文化的历史传承和相互交流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针对“一校两区”办学模式对校园文化的历史传承和相互交流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分析解决方案。

一、高等学校新校区文化缺失的现象

1.学生的认同感缺失

从软件上来看,新校区虽有常驻的工作人员具体操作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但决策机构和主要人员都留在老校区,人员分散,精力分散,影响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难以形成有特色的品牌活动。此外,交通的不便也限制了一些高品质讲座、活动在新校区的举办,导致学生对新校区的亲切感较弱。另一方面,新校区与老校区之间距离一般都比较远,由于数量有限,教师日常奔波于两个校区之间,限制了与学生的沟通时间,不能及时发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学生也不能及时将困难反映给相关责任教师。教师的育人作用被削弱,使新校区学生感受到被冷落。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要形成完整统一有特色的校园文化,需要各个主体之间能够简捷便利地进行互动交流。但新校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教师与校区相互分离,教师到新校区上课的时间、交通成本大大提高,除了上课与学生有交流之外,教师很少与学生有课堂之外的学业互动,更不用提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沟通。此外,师生之间、年级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都阻碍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继承,使新校区的文化建设难度增大。

综上所述,新老校区之间的差距不是硬件设施之间的差距,而真正的差距在学校氛围,即校园文化的缺失。前国家教育部部长说过,优秀大学与普通大学的差距在于氛围,优秀大学在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文化传承后,形成了本大学独特的文化氛围,有着只属于本所大学的教学特色,与吸引学子的独特气质。由于新校区刚刚建立,缺失文化底蕴,在新校区学习生活的学生不能感受到自己学校的独特文化氛围,不能接受也难以传承本学校的文化特色,所以新校区大学学生缺失对新校区的认同感。

2.互联网介入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信息数字化、网络全球化的今天,处于时代最前沿的当代大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互联网。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与新型网络教学的独特魅力,又进一步推动学生接触学习互联网。互联网在帮助学生学习,为学生提高前沿信息的同时,导致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这是由于新校区一般建设在城市郊区,缺少课外娱乐设施,同时部分新校区的资金紧张,学校一般优先保证教学楼、办公楼、食堂等设施的建设,体育馆、游泳馆等设施尚未建立,导致学生的课余时间基本活跃在网吧中。近年来,大型对战类网络游戏的日益火爆,使学生沉迷在网络中,对学校举办的课外活动积极性不高,导致与人面对面交流的缺失。

3.新校区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新校区一般位于城郊地区,远离繁华都市,缺乏都市的气息和氛围,学校周边的配套设施如交通、医疗、饮食等尚未提供到位,治安相对较差。校园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需要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但这种相对较不完善的周边环境和治安影响了学生对高校文化的认同。

从校园内部环境来看,由于新校区的建设是分期完成的,学生入学后,部分设施存在边建设边使用的情况,校区内工地痕迹明显。校园内缺乏参天大树、绿荫成林等代表历史厚重感的标志性物质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失落,冲淡了他们对大学校园的憧憬,从而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难度。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1.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新校区一般位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城郊地区,远离繁华都市,缺乏都市的气息和氛围,学校周边的配套设施如交通、医疗、饮食等尚未提供到位,治安相对较差。校园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需要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但这种相对较不完善的周边环境和治安限制了校园文化的开放性,也影响了学生对高校文化的认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设立专门人员负责与相关部门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为相关部门讲解新校区的优势与潜在价值。协调相关部门在新校区周边修公路,建立餐饮中心,与其他公关措施,增强都市的气息和氛围,并适当举办课余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改革教师考核方案,从制度上提高师生交流的积极性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要形成完整统一、有特色的校园文化,需要各个主体之间能够简捷便利地进行互动交流。但新校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教师与校区相互分离,教师到新校区上课的时间、交通成本大大提高,教师除了上课与学生有交流之外,很少与学生有课堂之外的学业互动,更不用提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沟通。笔者认为,改革教师考核方案,从制度上提高师生交流的积极性,首先要建立完整的教师考核体系,并做出标准的考核评价标准。调查发现,一些资格较老的教师,由于年龄问题,并不注重教师考核,所以需要制定出合理严格的考核评价标准,督促教师与学生课上交流与课下接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参与活动积极性,同时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话题,进一步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师生交流的积极性。

3.加强校史校情教育,增强学生对学校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由于新校区的刚刚建立缺失文化底蕴,在新校区学习、生活的学生不能感受到自己学校独特文化氛围,不能接受也难以传承本学校的特色文化,所以新校区大学学生缺失对新校区的认同感。笔者认为可以开设专门课程,为新校区学生专门讲解学校辉煌的成绩。同时也可以列举从本学校走出的专科人才,提高学生对学校的认可程度。

4.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提高新校区文化活动的层次与高度

从校园内部环境来看,由于新校区的建设是分期完成的,学生入学后,部分设施存在边建设边使用的情况,校区内工地痕迹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失落,冲淡他们对大学校园的憧憬。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该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在适当的时间,例如节假日,在校园内举行有意义的大型活动,但应注重活动的质量与活动的主要意义。因为高质量的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进行交流,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弱学生的失落感。有意义的大型活动有助于提升新校区文化氛围,更有助与学校文化建设。

三、结束语

对于高校“一校两区”的现象,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样才可以全面促进高校的发展,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环境下,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校园文化,孕育出气质独特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邬静.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文学教育中,2013(10).

[2]匡玉清.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12(4):19-20.

[3]黄煜.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神州,2013(28).

第3篇: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本文以海尔为例指出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说明了企业文化对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为动力,以争创名牌为手段,以企业文化为后盾,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

1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创新是现代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知识经济的要求出发,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不断进行技术、管理、制度、市场、战略等诸多方面的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顾客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技术创新,设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并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此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据统计,世界500强的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5%~10%。大大高于中国企业的平均比重。2001年当国内各彩电品牌在大打价格战时,沉寂多年的索尼在中国市场仅50万台高端彩电的销售量所获得的利润就相当于国内所有彩电品牌的利润总和。“技术的索尼”的威力显露无遗。

与国外知名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便是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忽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在R&D方面的投入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而满足于以OEM方式赚取微利,动辄打“价格战”。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许多企业还未从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工厂”的角色中完全脱胎出来,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上,这就直接导致了当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差的局面。

值得欣慰的是,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开始重视技术创新,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并已初见成效,海尔集团是很好的典范。海尔的技术创新实现了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的结合,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结合,原创创新和改进创新的结合。海尔将自主创新和市场全球化目标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面向世界的技术创新体系。其自主创新以增量创新为主,以发展创新为辅,既符台中国国情,又符合家电业的实际情况。海尔在无氟节能多元替代电冰箱技术上的突破,可以视为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发展创新的尝试,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2以信息化为动力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全球最大的商业零售商沃尔玛就是一个主动型信息化的典型。1969年它租用了IBM360型计算机进行货物配送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沃尔玛花费2400万美元发射了一颗企业自己的人造卫星,用于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据说,沃尔玛的电子信息通信系统是全美最大的民用系统,其规模甚至超过了电信业巨头AT&T公司。沃尔玛在信息化上的巨大投入为其带来的是更大的回报。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按营业额排序)排行榜上,沃尔玛于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高居榜首。

在我国,也有许多主动型信息化的企业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成功,如联想、海尔、邯钢等企业都通过信息化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00年联想集团实现利润8亿多元,一半以上是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实现信息化以后。存货周转天数从72天降为22天,年降低成本1.2亿元;产品积压损失从2%降到0.19%,年降低成本3.62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8天降到14天,年降低成本4700万元;坏账占总收入的比例从0.3%降到0.05%,年降低成本5000万元。这几项加起来,年节约费用6亿元,效益相当可观。

信息化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怎样实现信息化呢?信息化涉及的环节很多,但最主要和最关键的两项:一是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的信息化,二是人的信息化。

许多成功企业的信息化都是紧紧围绕着企业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沃尔玛的核心业务是商品零售,主导流程是货物配送,因而它不惜花巨资来“化”它的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又如,海尔是一个加工型企业,它们在国内率先上了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在海尔全面实行了“索酬、索赔、跳闸”的内部市场链(SST)管理制度。海尔的“市场链”就是以“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简称OEC)管理模式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施“三个零”(质量零缺陷,服务零距离,运营零成本)目标的业务流程再造。

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推倒那座以计算机技术为界的无形的城堡,使城堡内外的人们消除彼此在认识上、知识上和语言上的障碍很好地融台在一起。即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应学习掌握计算机和信息化知识,最终成为行家里手;计算机专业人员,也要学习各方面的业务知识使自己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3以争创名牌为手段

当今世界,品牌时代已经到来品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名牌作为高品质、高文化的象征,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是一个企业永恒的竞争力。争创名牌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创立名牌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进行成功的CIS设计。通过企业规范化管理,调动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经营能有效地运作,通过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同和关注,建立理想的企业形象。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深入调研海尔成功导入CIS理念,将企业名称简化为“海尔集团”,以英文“Haier”为主识别文字标志,实现了商标标志与企业简称的统一,在设计上实现了简洁、稳重、大气、信赖感和国际化,建立起了长期稳固的视觉形象,为海尔名牌战略的实施及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形象基础。

第二,恰当的品牌定位。品牌所表明的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品牌定位的目标在于使品牌所体现的价值与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相吻合。品牌不应只反映产品的特性或功能,更重要的在于要赋予产品一种与众不同的思想,从而引起共鸣,实现相互间的沟通,最终作为可信赖的印象沉淀在消费者的心目中。

第三,注重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品牌价值的基石,没有质量就没有名牌。长期以来,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总体形象是质次价低,这与中国企业落后的质量观念和质量管理体制不无关系。注重产品质量对正处于品牌经营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有着尤为重大的意义。

第四,取得有关国际标准认证。在国际市场上,不少工程项目的招标、主要物资的采购和贸易洽谈,都日益以取得ISO9000和ISO14000认证为前提条件。因此,取得有关国际标准认证是中国企业创世界名牌的必由之路。1992年,海尔在全国家电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1认证。1996年8月,海尔冰箱又通过了ISO14001环保认证。在过去的近20年中,海尔先后通过了美国UL、德国VDE和GS、加拿大CSA和EEV、澳大利亚SAA、中东SSA、欧盟TUV和CE、日本S-Mark等十几项认证,取得了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国际市场上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五,保持独特的个性魅力。名牌是一种富含品质、文化形象与承诺的品牌,它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个性魅力代表了一个品牌核心的且不具有时间性的要素,是品牌价值的灵魂。例如,摩托罗拉的“飞越无限”,带给消费者的是随时随地的通讯方便和自由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全力维护和宣扬品牌的核心价值以保持独特的个性魅力,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

第六,进行成功的品牌宣传。享誉世界的名牌,无一例外都具有成功的品牌宣传。中国企业中也不乏成功的品牌宣传的案例,海尔通过“砸冰箱”等典型案例以及“海尔,真诚到永远”等广告的宣传使“海尔”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赖度,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4以企业文化为后盾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价值体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员工的看法及其对环境的反应模式。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明确地指出:“企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中将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不仅如此,企业文化还能保证企业一般员工积极性和知识系统的充分发挥。

美国学者弗兰西斯说;“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买到劳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你不能用钱买到主动,你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而争取到。”企业文化不仅强化了传统管理的一些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多传统管理不能替代的功能,如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等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的发挥,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导向功能: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它对全体员工有一种内在的号召力,使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引导全体员工把个人的目标和理想聚焦在企业的目标和理想上,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

2.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一种粘合剂,能减少企业内部的摩擦和内耗,形成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全体员工团结一心,把精力花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上。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团队精神就是企业文化凝聚功能的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

3.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维护企业的声誉,努力工作。

第4篇: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校园 文化建设 实践 思考

1988年开始的上海市徐汇区“希望之星”校园文化活动是一种寓德育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延承至今参与人数众多,极大地激发了青少年学生们积极参加课余活动的热情,是全市校外教育系统中颇有影响的一个活动品牌。

2009年,“希望之星”活动依托区域文化资源,在全区各中小学校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寻访和传承教育活动,在社会上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它唤起了更多的徐汇学子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弱势处境,并通过开展各种因地制宜的寻访活动,让学生们对自己所在区域产生使命感、归属感,同时探索出了一条校园文件建设的新途径。

一、活动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它主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弱势文化,面临着文化空间被挤压、甚至是被“文化灭绝”或“文化群体灭绝”的威胁,迫切需要保护和传承。

徐汇区历史悠久,人文资源底蕴深厚,自2006年以来已获得国家级、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13项,在全市19个区县中名列前茅,已建立和分批建成“黄道婆及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上海龙华庙会”、“上海剪纸”、“黄杨木雕”等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建成“沪上闻人名宅掌故”、“江南丝竹”、“土山湾手工技艺”、“桂林皮影艺术”、“南浦站杠棒号子”等5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建成“旗袍制作技艺”、“匾额习俗”、“连环画”、“留墨石刻”等4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

二、徐汇区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寻访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1.区活动中心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发挥指导培训功能

(1)通过辅导员例会平台,开展宣传培训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前期的调查发现,老师们大多云里雾里,不明白这一名词的概念,更不用说学生了。为了使寻访活动普及且有效果,活动中心充分发挥了核心指导功能,利用区大队辅导员例会这一平台,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组织、参观、表彰等工作,保障了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各中小学负责教师通过专家讲座、观看录像、经验介绍、网站推荐等形式,了解了徐汇区的悠久历史、人文资源和已经获得国家级、市级、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感受了其中的深厚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前期的教师培训指导,为后面学生寻访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利用中心现有场馆资源,开展区级层面寻访

土山湾美术馆坐落在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三楼展厅。它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之一。

此次区级层面的寻访活动充分利用现有活动阵地和场馆资源,对徐汇中小学学生开展了“失落的土山湾”专题参观考察活动。活动以排片表的形式,从2010年3月至6月,共组织学生专场40场,总人数达10000余人。精美的黄杨木雕、栩栩如生的西洋油画、明清时代的老照片……每一件展品都深深吸引着学生们。大家饶有兴致地欣赏着展品,不时向展馆工作人员提问。通过工作人员对土山湾的历史介绍、宣传资料的发放、现场珍品的参观等,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了中西文化在土山湾的完美融合,以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的亟待保护传承的现状。

(3)通过区信息网络平台,多方面推广普及成果

活动的普及和推广,除了传统的培训形式外,更多运用了网络平台的优势。

一是建立校园文化专栏网页,将文化精髓生动活泼地“搬”上网络,让传统文化搭上了数字快车。专栏里的内容丰富,既有介绍徐汇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三年计划、区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基地进行介绍,还有各校的活动动态、成果照片等。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活动迅速得到了普及和推广。

二是充分利用国家、市、区的官方网站资源,开展培训宣传。比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遗产名录数据库系统》、《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等官方网站,资料丰富,文字、图片、视频、相关政府文件一应俱全。活动中心向各校推荐了这些网站,并在例会培训中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集中学习,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2.因地制宜,各中小学结合校情开展各类寻访活动

徐汇区各中学和小学以小队或中队或大队的形式,确立了一个或多个关于“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探究课题;老师们带领孩子前往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完成考察探究表;利用少先队入团、入队、十四岁生日等仪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体验活动;学校组织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观看光碟录像、专家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了深入探究;许多学校还组织了各类竞赛,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动脑比一比,进一步感受了非物质文化的深厚文化内涵。

3.借助社区资源,提升活动品牌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徐汇区许多街道建立了专项保护小组和工作室,并取得了不少成绩:如华泾街道黄道婆手工棉纺技艺、龙华街道的龙华庙会、枫林街道的林曦明剪纸工作室、长桥街道的黄杨木雕和江南丝竹,天平、湖南街道的沪上文人名宅掌故,康健、漕河泾等街道的桂林班皮影艺术……

各中小学根据自身所在地区的文化优势,邀请街道相关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或前往社区工作室参观采访,有效利用了社区资源,提升了活动的品质:如上师大一附小的皮影教学得到街道社区在资金、人力上的大力支持,邀请民间皮影老艺人来校表演、指导皮影;建襄小学毗邻海中国画院,近年来开展民俗画的传统活动中,充分利用社区优势,组织学生参观各类画展,对学生进行书画人文教育;世界小学地处的徐汇区湖南社区,是名副其实的“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缩影,学校开展的各类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活动,培养了学生“情感保护”的意识;西南位育中学邀请了徐汇区枫林街道的剪纸教师孙继海老师来校指导,还与社区的剪纸老人们一对一的交流剪纸的剪法,展示完成的剪纸作品……

三、关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最佳途径是学校教育

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通过民间艺人或演出团体等方式进行传承,或者就是由民间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传承,但都远远满足不了对整个民族文化传承的要求。学校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行为,学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主体。如果传承教育从童年开始,就能使学生认同自己的母体文化。所以,我们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民族文化引进课堂,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如可以从剪纸、木刻、民俗画等入手,让学生领悟到民族文化的精髓,就能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2.师资培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一支素质高、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定期组织教师考察、观摩、交流学习、拓展训练,邀请专家讲座等举措,能使教师理论知识、教育水平与能力不断提高,形成创新性和启迪性的思维,形成巨大辐射作用,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迈向更高的层次。总之,对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保障。

3.深化课程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由于所属地域的不同或习俗的差异,每一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应积极开发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校本课程,实现“一校一品”。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充分施展才华,发展个性,并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充分认识自我,增强责任意识和自信心。

4.依托信息技术平台,释放校园文化巨大潜能

网络信息平台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和时空限制,具有更多的开放性、融合性和多元性等特征。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除了传统的活动形式外,我们也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广阔平台,拓展活动的内涵和形式,为各种思想的共存、交流和融合提供空间,提升社会的影响度,充分释放校园文化的巨大潜能。

第5篇: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病区;护理团队;文化建设;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7-014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ward nursing team on nurse satisfa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3 nurses in a ward of a tertiary hospital were treated with nursing team culture construction for one year, by using their own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as control. The contents included five aspects such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professional values, creating a harmonious atmosphere, people-oriented system science management, advocating the upper and lower cooperative partnership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ofessional career developm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nurse satisfaction was evaluated by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nurse satisfaction degree was improved in the six dimensions including scheduling, workload, working environment, occupational identity,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income(P

[Key words] Ward; Nursing team; Cultural construction; Satisfaction

F队文化是团队成员在长期相互协作完成任务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工作方式、行为准则的一种集合体[1]。以病区为单位组建的护理团队符合团队的基本特征[2],护理团队文化是团队文化在护理团队中的具体表现,具有内在的导向、凝聚、激励、亲和及制约作用,其核心是共同价值观[3]。护理团队是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研究表明,其合作状况与护士满意度呈正相关[4]。护士满意度可影响工作质量,甚至影响护理专业的发展及医疗服务体系功能的正常发挥[5],对改变患者结局起重要作用[6],同时也影响患者满意度,因此,应采取措施提升护士满意度,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7]。目前国内关于护理团队文化的研究较少,探讨建设符合病区实际的护理团队文化,已成为目前护理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重点研究病区护理团队文化建设对护士满意度的影响,以期为护理管理者提供理论依据,为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太原市某三级医院某病区的全部在岗护士23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注册护士;干预期间离岗天数15 d者。排除标准:进修护士;干预期间离岗天数15 d及以上者。23例护士一般资料情况见表1。

1.2 干预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自2015年9月~2016年9月对该病区进行内容为团队文化建设的干预。在阅读文献及相关专家讨论基础上,结合麦肯锡7S模型,制定该病区护理团队文化建设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1.2.1 树立共同职业价值观 由护士长负责,全体护理人员参与,共同分析工作现状,归纳病区价值观:工作第一,保持热情。采用暗示法,将病区价值观贯穿到标语、口号中,有意识地暗示个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采用正面灌输法,护士长通过积极的示范将价值观传达于护士,以此树立起良好工作作风,认真严谨地对待每项工作。倡导以热情的心态面对工作,将护理当做事业,在工作中建立主人翁意识,人人甘于奉献。

1.2.2 营造和谐氛围 秉承理念:遇到问题,我不会,同事会,同事不会,领导会。将理念转化为行为,全体人员践行。同事互相关心,团结互助;开展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医护互相尊重,构建医护协同小组,设置共同目标,沟通内容一致性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将护理员、卫生员作为病区内部人员对待,加强全员凝聚力。注重环境布置,尤其是护理站、值班室,提供温馨舒适的工作休息环境。

1.2.3 以人为本,系统科学管理 以患者需求为中心,根据性格及层级搭配排班,老护士起榜样作用,以点带面,加强团队每位成员自律性。弹性排班,排班前征求意见,特殊事情提前告知,紧急情况适时调整,尽最大可能满足护士需要。责护分组,采取组内包干模式,工作量上新老护士自动转换,老护士负责工作量相对多的病房,从而达到工作量的平衡。

1.2.4 倡导上下合作伙伴关系 建立多渠道上下交流平台。微信群组随时交流,倾听意见;成立“精英”团队,五人组成核心小组,发挥多人思维,共同探讨如何解决问题、做好工作,建立核心凝聚力;每月开展病区座谈会;每半年进行一轮个人访谈,更深入地了解护士最真实的想法,发现个人长处。护士长与护士一同在病房工作,出现问题,首先让护士分析自身原因,写出改进方法,下班后单独交流,在肯定部分工作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所在,给予支持帮助,及时纠正。

1.2.5 注重专科化职业发展 病区全员牵头护理部一项专项质量管理工作,踏实做专科,从专科上发展。同时不同专长护士分类分层管理,分别承担本病区品管圈组成员、静疗员、信息员、伤口护士、压疮护士、总带教、管理专员。不同发展方向连续性地安排不同内容的培训、专题讲座、学术活动等,将培训等在排班本上“排班”,尽量用上班时间安排,若时间冲突积极协调解决,保证按时参加。

支持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注重平时准备。晋升考试前尽量不分配额外任务,保证学习时间,不断给予鼓励;鼓励学术科研、论文写作。电脑设置学术活动投稿版块,组织护士积极投稿,选中的文章支持参会,提供科研交流机会。

1.3 效果评价

根据研究目的及相关文献的查阅,自行设计护士满意度调查问卷,在预调查及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修改。一般资料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护龄、职称;满意度问卷包括沟通合作、排班、工作量、工作环境、职业认同、职业安全感、收入7个维度,14个项目。各项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记分(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卷重测信度为0.89,内容效度为0.92。

分别于文化建设前后病区现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统一指导语,集中发放问卷,填写完后当场收回。干预前发放问卷23份,回收有效问卷21份,有效回收率91.3%;干预后发放问卷23份,回收有效问卷23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及构成比描述。经正态性检验,各项目满意度得分均不符合正态分布,故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进行描述,干预前后满意度得分对比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P

2 结果

护士满意度在排班、工作量、工作环境、职业认同、职业安全感、收入6个维度方面均提升(P

3 讨论

3.1 文化建设对沟通合作满意度的影响

Nordin SM等[8]指出,沟通是实现良好团队效率和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如表2所示,同事互帮互助满意度提升,有困难时同事能积极地给予援助,面对问题,同事间有效沟通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效沟通方面的满意度没有提高。提示管理者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应重视同事间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在发生分歧时要努力寻找共同点,争取;护士长采用多种沟通途径收集意见及科学的处理问题方法,让护士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使其真正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产生更积极的情感[9],护士出现问题均愿意主动找护士长沟通解决。

张绍果等[10]的护士满意度现况调查表明,团结合作维度中,医生对护士的尊重及护理工作的重视两项满意度最低。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可以提高护士临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医护合作的满意度,培育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服务品质,促进患者的康复[11]。该病区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的开展,重视护士的地位,营造医护合作的工作氛围,增加二者交流,使护理人员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极大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坚定了团队精神,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3.2 文化建设提高排班、工作量、工作环境满意度

陈璐等[12]研究表明,排班能否做到护士能力搭配、性格搭配、满足护士的个人意愿等可影响护士满意度,应根据患者需要,遵循弹性、人性化原则。由护理部工作量统计可知,该病区干预期间的工作量无特殊变化,而通过工作量的合理分配,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护士对工作量的满意度。改善工作环境有助于护士舒心工作。护理人员是团队的主体,只有在需求和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其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3.3 文化建设提高职业认同感

以热情的心态面对工作,注重职业精神的培养,增加了职业认同感;每人都有专长,在专业上发挥潜能,一是获得专业成就感,提高工作积极性,提升自我效能感,护理管理者对护士进行自我效能培养,实施针对性措施,开展相关教育,能有效提高护士满意度[13],二是加大了自身素质与工作能力的匹配,侧面减轻工作压力;鼓励并提供学习、晋升机会,护士态度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提高自我价值及自尊感;重视培养护士的科研能力,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及继续从业意愿。研究表明,分类分层岗位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及效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医患双方满意度[14-19]。以上举措,将护理人员个人目标与病区利益相结合,从内心激发工作动力,积极的护理组织文化,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投入水平[20];与病区的大目标相结合,增加对团队的认同感,提升了团队凝聚力。

3.4 文化建设提高职业安全感及收入满意度

调查研究显示,护士对薪酬满意度低[10],护士的职业安全感受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的影响[21]。表2结果显示职业安全感及收入的满意度提升。干预期间,医院及病区未增加特殊安保措施,且该病区护士的薪酬未较前提高。因此,即使文化建设中尚无针对职业安全及收入所采取的实际性措施,随着多项满意度的提升,文化建设也在此两项满意度的提升上发挥正向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树立共同职业价值观,营造和谐氛围,以人为本、系统科学管理,倡导上下合作伙伴关系,注重专科化职业发展的一系列护理团队文化建设举措,护士的多项满意度均有所提高。因此,病区护理团队文化建设能够提升护士的满意度。护理管理者应进行病区护理团队文化建设,进而提升护士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薛继东.团队文化的界定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市场,2011,13(3):163-165.

[2] 隋海洋.熵及耗散结构理论在团队绩效评价中的应用-以医院护理团队为例[D].浙江理工大学,2011.

[3] 吴欣娟.o理文化建设与管理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6):8-9.

[4] 刘继红,杨莘,张庆桃.护理人员合作情况与团队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11):4030-4032.

[5] 徐奕文,吴瑛,张艳,等.全国医院护士工作状态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8):947-950.

[6] Aiken LH,Clarke SP,Sloane DM. Hospital staffing, organization, and quality of care:Cross national findings[J].Nurs Outlook,2002, 50(5):187-194.

[7] 常丽娜,张培莉.护士工作满意度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3):31-33.

[8] Nordin SM,Halib M,Chazali Z. Strengthening internal communication:A case of communication satisfaction in an organiz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11,24(4): 617-624.

[9] 戢芳,周世群,李智,等.护士长诚信行为对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研究[J].重庆医学,2017,(7):999-1001.

[10] 张绍果,杨辉. 山西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工作环境满意度的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0,24(5):1329-1331.

[11] 徐春,满莹,陈凤,等.胸外科构建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的实践及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6,31(8):66-68.

[12] 陈璐,陈湘玉,八卷直一.护理人员排班满意度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杂志,2014,31(2):20-23.

[13] 纪玉晶,张丽敏.自我效能在护士工作环境与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J].护理学报,2016,23(11):69-71.

[14] 林燕玉,陈春花,邱荷花.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中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8):93-94.

[15] 骆雪琼,朱辉群,姚雪莲,等.惠州市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来源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0):206-208.

[16] 袁秀珍,王雪梅,任素玲,等.人性化管理对降低采血护士心理压力和提高献血者满意度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3):157-159.

[17] 安碧,吴婷容.病区护士长每天工作路径与质量评价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3(4):88-91.

[18] 胡少华,李伦兰,徐凤玲,等.ICU护士岗位轮换认知、角色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22(15):63-66.

[19] 刘红梅,张玉莲,刘晓梅,等.分类分层岗位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6,31(11):61-65.

[20] 张洁,郑一宁.护士长诚信领导、护理组织文化与护士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9):1054-1058.

第6篇: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概括了航海院校校园文化的主要特点,通过对新校区文化建设遇到问题的分析,提出航海院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老校区是新校区的基础,新校区是对老校区的传承和创新。

1 航海院校校园文化的特点

提起航海院校,人们便联想到严谨、勤奋、敬业、服从,这些都是航海院校校园文化的优秀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情操、人格、信仰的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与其他类别院校校园文化相比,航海院校校园文化更具有独特的气质和内涵。

1.1 校园物质文化

航海院校一般都具有浓郁的远洋特色,对校园环境的打造不仅从宏观的整个校园着手,而且具体到行政楼、教学楼、图书馆、雕塑等,都可渲染海洋和船舶的氛围。除此之外,专业用于远洋船员训练的教学科研设备,如航海模拟器实训室、雷达模拟器实训室、自动化机舱、柴油机综合拆装实验室等都鲜明地标示出院校的专业类别。

1.2 校园制度文化

航海院校教育与海运业是紧密相联的,由于海运业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和国际性,所以有关的国际组织如国际海事组织从提高船员素质、保障海运安全、减少海损事故、防止污染环境等角度出发,制定和颁布了许多具有强制性的国际规范和行为准则,航海院校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更加注重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将法制意识和规则意识灌输给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的精神。

1.3 校园精神文化

航海类院校的毕业生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毕业后绝大多数都在远洋船舶上工作,工作环境相对独立和封闭、工作相对辛苦和单调,这就更需要他们严谨、勤奋、敬业、团结的精神。各航海院校也都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教育和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1.4 校园行为文化

远洋船工作本身的艰苦性、危险性、涉外性和复杂性要对航海类院校的学生要求非常特别。半军事化管理恰恰能适应航运企业全面提高船员素质的特殊要求。在培养人的敬业精神、集体精神、吃苦精神、遵纪守法意识等方面是其他管理模式无法比拟的。半军事化管理体现航海类专业的特殊要求而设置的专门管理模式,追求的目标是严而不僵、活而不乱,既是航海类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色,也是养成学生良好作风的有效途径。

2 航海院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遇到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许多大学纷纷建设新校区。但新校区由于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容易出现建设初期和一段时间内的匮乏且与老校区校园文化不对称的现象。在这个问题上,航海院校同其他类别的高校面临着同样的困难。

(1)由于地价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因,新校区大多建于郊区,生活不便,教师较少参与新校区的校园文化活动,结果造成了师生之间存在明显的情感、观念断层。同时,新校区建成后,入驻的第一批学生通常是新生或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仍住老校区,这样造成了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联系的隔离,低年级学生难以得到高年级师兄姐的言传身教,体会不到大学的校园文化,导致老校区的校园文化氛围很难传递和移植到新校区。

(2)选址的偏远也导致了新校区与外界相对隔离,不仅交通不便、购物不便、休息娱乐设施缺乏,学生课余生活单一,而且缺乏城市社区文化的“雨露”,并且周边相对落后的城郊文化业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产生负面影响。

(3)新校区缺少老校区深厚的文化积淀。“新校区建成时间短,缺少包含校园文化精神的历史性建筑、标志等,无法捕捉到具有陈年往事的象征意义的校园景物,缺乏历史厚重感和个性文化上的差异。”[2]

3 对航海院校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对策的思考

虽然新校区具有大气且特色鲜明的建筑单体,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但这仅仅是魅力的外在形式。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新校区都是在没有任何人文背景和文化底蕴的荒芜上建立起来的,只有在老校区悠久的校园文化建设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创新,才能相得益彰。

3.1 传承老校区校园文化

新校区建设伊始,是一张空白的纸,脱离老校区的校园文化,新校区不占丝毫优势,传承老校区传统的、引人自豪的、体现学校精神的校园文化是最佳的路径。对于航海院校的新校区文化建设来说,传承老校区特有的“航海”特色文化精神也是笔者推荐的。要从航海院校自身具有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的特质下手,以物质文化为基石、制度文化为屋架、行为文化为砖瓦、精神文化为砥柱,逐步形成与老校区具有质的同一性的校园文化。

3.2 创新新校区校园文化

“文化总是在一定传统基础上发展,但又不断打破旧的传统、建立新的传统”。[3]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与老校区不同。因此,新校区的文化建设不能简单复制老校区的文化,要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在传承老校区的优良传统和良好风尚的同时,借鉴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创造出体现时代精神的具有新校区特色的文化。

(1)网络创新。在当今网络时代,新校区要加强校园网建设,创建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为师生员工提供的公共服务,到部门和师生的个人活动的数字化。

(2)社区文化创新。帮助学生建立立足于大学生“内围社区”的社团组织,同时,学校应当主动加强同周边城镇或农村“外围社区”文化的接触和交流。用开放、包容、务实的校园文化精神去影响外围的人、物、事,彼此渗透、互相吸收。在这方面,航海院校由于其体育运动设施的特殊配备和先进性,更具有一定的优势,发挥校园的社会功能和带动效应,从而使新校区校园文化得到升华。

(3)环境创新。校园环境建设是整体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主要通过校园环境的设计布局,建筑物的风格及装饰,文化景点布设,校园绿化、美化等手段,营造出校园文化的浓厚氛围。特别是文化景点的布设,应纳入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更要有创新意识。

总之,老校区是新校区的基础,新校区是对老校区的传承和创新。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汲取老校区校园文化的精华,继承老校区的优良传统,统筹规划、逐步实施、精细操作、在更高层次上丰富和发展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立博大、深远、影响力强的校园文化。从而使各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校园文化不因异地办学而湮没,促进人才培养和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马云琴.一条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J].中国远洋航务,2007.

第7篇: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一、我区数字化建设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在数字化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各行业、各领域多点开花,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智能智造发展方面基本情况。

在智能智造方面,主要调研了吉通机械、金冠电气等2家企业,基本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升级。吉通机械引进了5条自动化冲压生产线,6000平方米的厂房30人管理就可实现年产值6-10亿元,人均年产值达3000万元,并且实现了人员零安全事故。此外,还引进15条全球最先进的铝锻、铝铸锻智能生产线,生产出了质优价廉的国产化智能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金冠电气通过引进1条德国通快钣金柔性加工生产线,缩短了生产周期,提升了产品质量,从而实现了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同时,引进了智能自动立体料库系统,实现所有生产数据由中心服务器管理,生产全过程数字化控制,有效提升了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二)数字政务方面基本情况。

在数字政务方面,“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服务审批平台现有入网审批事项714项,其中702项为“只跑一次”事项,占全部事项的98%。651项事项实现全城通办,37项事项可跨地域受理,网上办事大厅可受理510项,手机办事大厅可受理204项。创建“政企互动平台”20个,及时解决企业提出的疑难问题,并通过平台转发惠企惠民政策30余项。实施“并联审批”和“N证联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90分钟,88项工程建设类项目审批全部完成对接、即将实现一网通办理。“一窗受理”“一站式”办结模式基本建立,区政务服务中心铺设审批网络专线45条,对接政务外网3个,办事企业和群众只需通过“网上办事大厅”进行申报,无需再到各部门进行审批。

(三)城市管理方面基本情况。

在城市管理方面,我区主要建设了智慧交警系统、智慧城管系统及智慧综治系统,智慧城市管理雏形基本形成。智慧交警系统通过网络监控平台、视频采集系统,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了在线报警、在线定损、在线定责、在线报险等创新服务模式。智慧城管系统通过整合现有各类信息资源,实现设备、信息系统的共建共享,重点加强市场商圈、南北出入口等重要区域的视觉管理,实现了从动态巡查到日常监管、从末端处罚到源头治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范,着力让城市管理无死角、监管无盲区。智慧综治系统在前几年投入的基础上,2019年又投入1800万元,新增了600个视频监控点位,其中50个监控点位具备人脸识别功能,向城市感知智能化迈出了极具意义的第一步。

(四)民生福祉方面基本情况。

在民生福祉方面,基本实现了生活缴费、生活服务线上办理的智慧生活模式。从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水、电、气等方面入手,通过安装智能终端,利用物联网卡稳定传输,将用户相关数据实时回传,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同时,开发了线上缴费接口,用户可以远程缴费,方便了居民生活,基本实现了城市智能物联。此外,通过手机APP软件,实现社区信息采集、社区事务管理、社区调度等功能,重点实施“1+N”行动模式,即建设一个数据中心、N个服务模块,主要包括家政服务、社会救助、退休人员认证、农合办理等50多个模块。

二、我区数字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区数字化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实施了多项举措,切实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与贵州等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解决,想要高质量快速发展,这些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一是缺少规划引领。从我区数字化发展现状看,各单位各部门“各自为战”“烟囱林立”现象普遍,都在建设各自领域的数字化系统,数据还未真正实现共享、开放,“数据孤岛”现象明显,未能实现统筹全局、协调有序发展。二是发展资金不足。受经济发展形势影响和企业综合实力制约,虽然有些数字化建设项目得以实施,但更多的项目缺少启动资金和金融扶持,仍处于设计调研阶段,进展较为缓慢。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是支撑数字化建设的基石。由于我区的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加快数字建设的迫切需要不相适应。四是缺少专业人才。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政府、建设智慧城市对我区乃至我省来说,都属新生事物,特别是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而目前我区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强化人才培训和引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解之题。

三、关于加强我区数字化发展工作的几点建议

数字化发展是当前的时代命题,数字经济建设也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结合我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突出顶层设计,确保数字化建设统筹推进。数字化建设任重道远,做好顶层设计是关键。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高位统筹解决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数字化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要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带动作用,聘请权威机构,结合区情实际,高标准编制《数字双阳2020-2025总体发展规划》,科学确定我区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为我区数字化建设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第8篇: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一、企业文化有独特性,思想政治工作有普遍性。

企业的发展历史、发展环境、企业管理者、企业规模等因素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企业的风格,而这个风格就是企业文化的表现。企业文化是与企业共存的一种客观存在,有什么性质的企业,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任何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必须是该企业在长期成长过程中积淀、孕育成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企业的成长过程可以复制,也决定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借鉴和学习,但决不能简单地模仿和照搬照套。企业文化必须体现出本行业、本企业的特色。如果照抄、照搬别人的企业文化,那就形不成真正的文化。

思想政治工作有普遍性,可以照搬别的企业的经验。企业目标决定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点难点。一般情况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就是调动企业内部人的积极性,或解决员工在思想上的“疙瘩”,通过提高人的思想素质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服务。例如,企业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往往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召开动员大会、开座谈会、树立劳模典型等形式做员工思想工作,增强员工完成目标的信心,这些都是可以复制的。

二、企业文化具有继承性,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阶段性。

企业文化具有相对的继承性。由于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形成的,即使企业内部员工不断更新流动,企业文化也会根植于企业各类环境中,成为企业运行的惯性、成为员工无意识的行为。通过对这些惯性、行为、精神的总结、梳理,就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企业企业文化理念。这种理念一经形成,便能相对稳定地继承,不会因企业领导和组织机构的变换而变换。例如日本企业重视风土建设的文化特征、美国企业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德国企业严格的质量意识都是与本国、本民族的文化氛围密切相关,一经形成便无法割舍,大部分都有了上百年的历史。

思想政治工作则具有阶段性。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始终与企业的改革、发展紧密结合,企业的任何政策、改革措施出台前,思想政治工作都要先行,搞好宣传引导。在不同阶段,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都不相同,例如在企业处于创业阶段,要积极进行企业精神和光荣传统的教育;在企业处于竞争环境时,要引导员工积极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在企业处于改革时期,要及时了解职工群众的思想动向,把握职工群众思想脉搏等等。企业在不同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目标和问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自然也要根据问题的变化而变化,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三、企业文化是对企业生产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手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包括企业的经营哲学、信念、理想、作风和行为规范在内的各种精神现象。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所以可以将企业文化看着是对企业生产实践的总结和升华。企业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对企业从其成立到发展壮大过程中良好的精神作风、良好的行为习惯、成功的经营哲学等精神层面的归纳总结,进一步升华为科学合理的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和愿景等文化理念,并通过对这些文化理念长期不懈的宣贯,使之成为员工自觉遵守、自觉实践、自觉发扬的精神理念。

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和人的思想为对象,运用理论灌输、教育启发等方式,转变人的思想观念、提高人的思想素质,通过发挥人的作用,促进企业各项任务完成的手段。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因矛盾的转化而转化。同样是职工,由于所处的行业不同、企业不同,性格、年龄、习惯的不同,岗位、知识、技能不同,以及境况差异,决定了他们的人生追求、价值观念等的不同,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手段的使用方式业有所区别。在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员工思想波动大,他们关心的是困难能否得到解决、自己会不会下岗等等。这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于化解矛盾、安抚情绪和振奋精神。在生产经营状况好的企业,员工更加关注如何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增加知识技能等。他们思想政治工作的侧重点在于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着力培养员工的企业理念和精神,提高员工素质。

四、企业文化属于经济管理范畴,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政治工作范畴。

企业文化建设是从文化的深层面来探索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成功之道,是除工作制度之外的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企业管理的软化方式,这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必须紧密结合生产经营,深入员工层面。其侧重点在于选择经营哲学,确定管理信条,总结、培育企业精神,确立企业目标,确定企业道德、树立企业形象等。企业文化的主体是企业经营者。企业文化的建设目标始终是围绕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围绕如何促进企业持续发展进行,是一种软性管理。

第9篇: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社区音乐文化;意义;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276-01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人们的共同目标,社区是依附于社会而存在的载体,同时又是社会的一个分支,两者相辅相成。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社区的发展,社区音乐文化建设对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意义

湘西自治州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大多数人口为苗族和土家族。湘西地区的社区音乐文化活动体现了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已广泛传播到普通百姓中,凸显了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性。

一方面,社区音乐文化建设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基础性影响,决定了社区音乐文化建设应成为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社区音乐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社区音乐文化建设是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和谐建设的成果,是和谐社会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具体行动和表现形式。

社区音乐文化的建设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二、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现状

社区音乐文化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健康娱乐的场所和平台,本文主要以广场舞为调查研究对象。目前,社区音乐文化的发展已进入繁荣期,在湘西自治州,各处广场每天都有广场舞表演,甚至一个广场同时有两支队伍,跳着不同风格的舞蹈。政府为广场舞的普及和开展提供了支持,广场舞作为大众化健身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参与人数最多的社区音乐文化活动,既弘扬了民族地区的传统音乐文化,又丰富了百姓的精神文明生活。

三、社区音乐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会经历产生、发展、成熟等过程。因此,广场舞的发展建设也会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噪音扰民。很多离广场较远的小区居民,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内,在固定时间段,有规律有秩序地自发组织广场舞活动,室外舞曲的音量势必会影响到小区环境,从而导致不和谐的现象发生。其次,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由于广场舞的开展而导致的民事纠纷处理得是否及时到位?处理的方式群众是否满意?如果处理得当,既可以让居民与广场舞成员和谐共处,又可以避免冲突的发生。最后,缺乏专业规范的领舞者。广场舞的领舞者是整个队伍的核心,领舞者的舞蹈动作,以及对不同音乐风格的理解与展现,都会直接影响到团队其他成员。有些领舞者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缺乏科学的锻炼方法和专业知识,从而影响队员们的积极性。

四、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建议

建设和谐社区音乐文化需要政府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和谐的社区音乐文化建设与社会和谐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人们的精神充实了,整个社会也就更加和谐。通过调查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为广场舞提供合适的场地。目前,除了广场能够提供特定的活动场地外,广场舞没有固定的场所,有的在小区里面、有的在小区门口。这对行人以及机动车辆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中,政府部门应考虑相关场地的建设问题。

第二,对广场舞的领舞、领队等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与选拔,包括人员的道德修养、基本专业素质。要定期邀请专家对他们进行培训,包括舞蹈动作的编排是否有利于身体健康、科学合理的运动时间掌控,等等。定期座谈、交流,从而促进广场舞的和谐发展。

第三,政府部门应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设立具体负责的部门,保证充足的财力资源,包括社区委员会的监管制度以及权利,发挥其组织的优势,做好各个社区活动的协调工作。同时,可以与企业等赞助商联合演出,既丰富扩大了广场舞的活动内容,又能够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积极向上的社区音乐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社区音乐文化的优势,陶冶人民群众的情操,为共建和谐社会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