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体育管理机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TQM 民办高校 体育教学质量管理 管理策略 管理思路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2
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应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囊括从招生工作开始一直到毕业生毕业离校的整个流程,而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与民办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运用过程方法,抓住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严格进行把关,开展科学的质量管理工作,尽可能的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的运用,使得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质量都能够得到提高,并做好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环环相扣,确保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总体思路
(一)要正确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
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指导思想和观念的问题。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是高效的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正确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概括来说,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一是要始终从坚持全面性观念,即: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全体学生的全面提升情况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
二是全程性的观念,即:始终要明确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是对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所进行的管理,包括从校内到校外,从招生到毕业,从专业建设到课程设置,从教学过程到教学质量评价等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缺一不可,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完成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三是,全员性的观念,即: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建设是全体师生共同的责任,而不仅仅是民办高校教学部门的责任,也不仅仅是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
四是,要具有学校、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共同参与的观念,及:在构建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时,在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和运用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作用以及社会的调节作用,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民办高校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社会企业和社会之间的新型的、良好的互动关系,以此来不断促进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二)要注意构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完整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是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而存在的,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与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完整体系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构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完整体系。具体来说,一套完整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决策体系、组织体系、标准体系以及制度体系、考核体系和信息体系六大主要的部分。
在这六大体系中,最为关键的是决策体系。建立自上而下的体育教学质量管理领导决策体系是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首要条件。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要注意建立高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并对重大的问题进行民主议事和领导决策,构建以院长、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以及教务处长和各院系主任为主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构建以院、系、专业教研室的组织领导保障体系;
其次是要注意构建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合作的组织管理体系保证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顺利有序进行的基础。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民办高校一定要注意强化和完善本校的教学组织管理机制,注意突出本校教学管理组织的指导职能和细条职能,并尽可能的从宏观化、全局化的角度来出发开展管理工作。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完善各系的教学组织管理机制,强化其教学管理的组织功能和实施功能,充分发挥其在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第三是构建科学的标准体系。标准体系的构建是民办高校对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结果以及学生的发展质量所进行的系统的设计,其主要包括学生的发展质量标准、学校的教学工作标准以及学校的管理工作标准等内容。在构建标准体系时,要注意标准应该系列化、要明确、具体,且具有可行性,而且在标准的构建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高校的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到制定的过程之中;
第四是,构建科学严谨的制度体系。构建科学严谨的制度体系是确保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学校各项相关工作有章可循的关键,因此,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构建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第五,是要建立系统全面的考核体系。科学、全面、系统的考核体系的构建是影响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关键。高校教学质量的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改变传统的教学考核中仅限于考核教学效果的做法,将招生、培养以及学生就业和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社会评价调研等内容都纳入到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之中,并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安排,以确保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最后是信息体系。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信息体系的构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内容。信息体系的构建主要包含信息采集、数据处理以及信息反馈三个子系统,其中信息采集系统要注意不但要包括校内信息的采集,还要包括校外信息,比如:用人单位、毕业生以及其它各类社会评价组织的信息采集,而且还要注意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负责信息的汇总、分析、评价等工作以及信息的顺畅反馈,以确保有价值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在工作中进行有效的运用和贯彻落实。
二、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策略
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主要是指的是针对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现存的问题,所应采取的具体方法与对策。结合上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工作的基本情况,以下就从教学过程、课程设置以及实习和就业几个方面入手针对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策略问题进行了探讨。
首先是教学过程。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设施滞后以及考核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开展基于TQM的民办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时,一是要注意坚持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积极的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二是,要注意结合当代教育教学形式的变化,及时的更新教学内容,并注意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的开展教学设施的建设工作;三是,在学生培养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突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在调研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其次是课程设置。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不成体系、各种类型的课程设置比例不科学,且过于散乱。为了改变上述这些问题,在开展课程设置工作时,一定要注意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结合学校所采用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模式,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例如:适当降低公共基础课的比例,提高专业课程的比例、注意提高课程之间有机联系和课程的实用性等等。
再次是实习。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几点:一是,缺乏必要的量化考核,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学生的实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充分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三是,很多民办高校合作的实习单位缺乏对实习生的培养计划;四是,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缺乏沟通,使得实习计划的执行效率不高。针对上述的这些问题,在组织学生的实习工作时,学校应注意做好实习之前的学生培训和动员工作,并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实习态度,制定完整的实习计划和实纲,积极的与学生实习单位之间进行沟通。民办高校的实习合作单位则应该注意完善带教机制,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训,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实现学校、实习单位以及学生三方之间的及时有效沟通。
最后是就业。目前民办高校学生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存在就业知识和就业信息的了解渠道较少,只一味选择好的单位,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过于盲目,而且就业的期望值过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该在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同时,注意更新学生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合理的进行就业和择业,并且注意日常教育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关键词:英国;薄弱学校;公立学校;地方当局
近十年的教育改革中,英国政府逐步加大了教育管理和控制力度,加强了教育质量保障,提高了教育管理成效等。2016年6月29日,教育标准局(Ofsted)公布了2015-2016学年公立学校督导情况。结果显示,在接受督导的1906所公立中小学中,73%的学校达到“优秀”(9%)或“良好”(64%)等级,高于2014-2015 学年的 71%。其中,小学的该比例达77%(2014-2015学年为73%),中学为57%(2014-2015 学年为 51%)[1]。英国公立学校管理的改革,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这得益于教育督导局的评估问责、各部门间的相互协作、各方权利的有效制衡。同时,得益于地方当局的监督与管理。
为了促进学校改进,提高教育效能,2015年1月,英国教育部了《引起关注的学校:地方当局法定指南》(School Causing Concern:Statutory Guidance for Local Authorities,下文简称法定指南)[2]。该指南沿袭了已有政策文本的精神,如《1996年教育法》(Education Act 1996)、《2006年教育与督导法》(Education and Inspections Act 2006)、《教学的重要性:2010年学校白皮书》(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the Schools White Paper 2010)等,用以指导上述法律的有效运行,其中对关注的主体、管理的事项、应对的措施、权责的分配等作了明确规定。同时,该指南重点强调了地方当局在公立学校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要求地方当局更多地关注薄弱学校,强调对薄弱(公立)学校早期指导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确了政府的希望。
法定指南重申了《1996年教育法》[3]有关地方当局促进卓越教育发展的法定责任。该职责强调了地方当局必须提升教育功能。随着学校自主改进的提升,地方当局正在下放自治和问责的权力。除法定指导以外,在履行法定责任方面,地方当局享有绝对的自由权。同时,该指南也重申了《教学的重要性:2010年学校白皮书》[4]有关地方当局应扮演的角色。具体如下:
第一,了解公立学校的绩效情况,运用统计数据,明确需要改进和指导的学校;
第二,当公立学校管理出现问题时,能够采取快速而有效的行动,必要时通过警告通知(Warning Notices)和临时董事会(Interim Executive Boards)的指导,改变学校现状;
第三,当公立学校绩效下降时,有必要尽早给予介入指导,确保学校获得帮助和支持,提升其绩效,使其达到“良好”及以上的水平;
第四,鼓励“良好”和“优秀”的公立学校不断自我提升,并帮助其他薄弱学校;
第五,与当地教育领导者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鼓励学校骨干领导在工作中交流、互换;
第六,将资金送到“一线”,尽可能直接用于学生;
第七,帮助公立学校从优秀供应商处购买物品;
第八,(地方当局)有指示性作用,学校能够获得有效帮助;
第九,通过确定并支持资助者,给予薄弱学校明确的领导和管理支持;
第十,关注标准和领导力,寻求建设性的校际合作,并告知教育部。
一、认定标准
引起关注的学校通常是指薄弱的公立学校或者出现薄弱现象的公立学校,而关注的方面涉及学校的“低标准的绩效”“学生补助”“学校管理”“学校的战略关系”等。参照《2006年教育与督导法》中的相关内容[5],学校出现如下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第一,学校不遵守相关条例,要给予警告通知,不遵守地方当局的要求,地方当局也给予董事会书面通知;
第二,学校未能履行教师的工资和待遇,要给予警告通知,地方当局也给予董事会书面通知;
第三,学校需要获得有效改M;
第四,学校需要专门的应对措施。
公立学校发展未达标时,地方当局有责任介入并指导学校管理,帮助其改进。实际上,董事会是公立学校管理的核心,如果董事会缺乏核心战略规划导致学校管理失败,基于事件的必要性,地方当局需要给予公立学校适当的扶持,或者考虑警告通知。此外,如果董事会无视的警告通知,地方当局可以调整董事会成员构成,撤销并增补管理者,或者让临时执行委员会替代董事会。若薄弱的公立学校无视教育标准局意见,地方当局也应该警告通知并审查。值得注意的是,面对警告通知,学校有“反驳”和申诉的资格。若认为教育标准局的评判有误,学校有权力不予履行地方当局下发的警告通知,但必须与董事会交涉,并向教育标准局说明情况。
二、警告通知
作为指导公立学校发展和改进的主要方式,下达警告通知对薄弱学校改进具有促进作用。通常,警告通知由地方当局下达,受国务大臣的监督,且学校董事会有资格向教育标准局进行申诉。同时,在决定给予警告通知时,地方当局必须有效利用质化和量化信息,构建学校绩效框架,指导学校发展。
地方当局向学校下发警告通知时,需要在书面上详细指出并说明学校发展的薄弱环节,并抄送教育标准局及相关部门。之后,董事会必须对地方当局提出的质疑做以说明,采取行动。警告通知从下达当天起,15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在这一周期内,董事会要按要求采取行动。若不服从,则要向教育标准局做出书面申诉,申诉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即警告通知中的内容缺乏客观依据,给予的建议与学校面临的问题不匹配。教育标准局必须在收到申诉后的10个工作日内处理此事。如果学校董事会在一个周期内没有反馈,地方当局需要给学校下发额外的书面通知,依法处理此事。
个别情况下,国务大臣可以要求地方当局优先发放警告通知。如果地方当局拒绝,则必须给予充分的理由。地方当局处理国务大臣给予的警告通知时,需要向国务大臣出具书面回应,同时,必须向学校董事会下发警告通知。若地方当局不服从警告通知的决议,在收到警告通知后的10个工作日内,必须向国务大臣提出申诉,并说明原因。当然,根据具体情况,国务大臣也需斟酌地方当局的申诉,决定是否驳回。实际上,国务大臣的权利也受教育标准局监督。此外,警告通知τ谘校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推动学校领导力建设和董事会发展,并促进教育标准的改进。
三、地方当局与国务大臣的权力
(一)地方当局的权力
地方当局具有终止委任的权力,撤回委派学校的,控制人员数量和学校开支,支持改进。同时,地方当局可以任命“编外”管理者,向学校输送专家(适合的“编外”管理者),并对其加以任命。此外,地方当局可以向董事会推荐优秀人才,使其参与学校改进工作。地方当局可以派专人为学校董事会提供专业类咨询服务,参与合作,管理其他事宜。同时,地方当局也可加强校际间董事会合作,以及学校与其他教育机构的合作。
地方当局还具有任命临时执行委员会的权力。临时执行委员会的主要功能是确保学校不断改进,提升教育成就标准。为了让国务大臣同意成立临时执行委员会,地方当局需向国务大臣提出申请。临时执行委员会能促进标准和成就的改进,确保快速的学校改进。地方当局向国务大臣提出组建临时执行委员会的申请时,须附有相关说明,获得同意后,必须向董事会提供有关临时执行委员会建立的通知。
(二)国务大臣的权力
国务大臣具有任命权,任命适合的学校管理者,在任命的人数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同时,有资格让地方当局关闭薄弱学校(公立学校),而公立学校也有申诉的权力。此外,国务大臣还有组织临时执行委员会的权力,以及制定学院命令的权力。
在履行以上权力的时候,国务大臣必须咨询地方当局、学校董事会、英国教会学校或者罗马天主教会学校,以及相关教区政府。此外,在基金会或者有基金支持的民办学校制定命令之前,国务大臣还必须咨询学校委托人、任命人员、基金管理者任命人员,以及具有法律地位的宗教主体。
四、特点与总结
(一)管理主体的多样性
英国公立学校的利益主体,除了学校、国务大臣、地方当局、教育标准局以外,还包括信托(慈善)组织、宗教组织等。因此,在对公立学校采取改进措施时,相关的信息和文件通常需要以复印件的形式发送给各个利益主体。
(二)角色的互相牵制
在最新英国公立学校地方政策法律指导中,学校、国务大臣、教育标准局、地方当局机构都有其权力和相应的义务,他们之间权责明确,却相互牵制。各个主体间存在着上下级(如地方当局和学校的关系)或独立的第三方主体(如教育标准局)的关系,每一个管理主体均享有各自的权力。
(三)信息的公开透明
管理公立学校的过程中,人员的任命、警告通知的下达、学校申诉、咨询等方面需要做到信息公开,保证相关利益者能够获知情况。如国务大臣实施权力时,必须咨询地方当局和学校的董事会、英国教会学校或者罗马天主教会学校,以及教区政府。此外,在其他基金会或者民办学校中,基金会管理者可以任命个人或者机构,或者是国务大臣认为适合的人选。此外,在制定学校命令时,国务大臣必须将命令的复印件发给学校的董事会、校长、地方当局、基金会,或者有基金资助的民办学校。
(四)时间的严格管控
该法定指南对管理的时间段做了明确的规定。学校在两个月内,有资格对警告通知的内容提出申诉。未在规定时间内实施申诉等行为权力的主体须限期整改。在执行周期结束后,如果地方当局还未使用给予警告通知的权力,该权力将失效。之后,会给予学校新的警告通知。
参考文献:
[1]匡建江. 英国公布2015-2016学年公立学校督导结果[J].世界教育信息,2016(16):77.
[2]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School Causing Concern:Statutory Guidance for Local Authorities[EB/OL].http://dera.ioe.ac.uk/21840/7/Schools_Causing_ Concern_Jan2015_ FINAL_24Mar.pdf,2015-01-22.
[3]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Education Act 1996 [EB/OL].http://legislation.gov.uk/ukpga/1996/56/pdfs/ukpga_ 19960056_en.pdf,1996-05-06.
摘要:体育学校特有的授课质量,密切关联着实效特性的管理路径。在宏观架构以内,人力资源关涉的平日管理,被设定成侧重的内容。人力管理范畴以内的拟定战略、各时段的对策落实、接续的机制执行,都不能脱离协同及参与。人力资源关涉的管理途径,对整体框架以内的组织绩效,有着明晰的影响。本文解析了多层级的细化影响,摸索出适宜特性的可行思路。
关键词 :体育学校 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绩效 具体影响
体育学校拟定的人力管理,是组织绩效依凭的根基。两者的本源目标,都是促动积极性的层级提升,提升办学时段内的真正成效。平常的规制中,应密切衔接起双重目的,不应予以割裂。绩效查验及考量,应能经由量化,设定浮动特性的某一空间。接纳人性化特有的考量视角,来评判总体架构内的绩效水准。人力资源细分出来的薪酬机制、人才招聘特有的机制、常规特性的激励等,都应渐渐完善。
一、拟定的维度及指标
采纳了元分析特有的软件,对筛选出来的多重数据,予以二次加工。人力资源管理关涉的实践维度,可分成学校以内的师资招聘、各层级的授课设计、常规架构下的师资培训、激励特性的薪酬机制、内部架构的晋升、信息互通及分享、师资的建构及特有的抱怨机制。
二、解析细化的影响
经由抽样调研,把拟定出来的指标评判体系,对应着人力管理特有的细化项目。人力资源特有的平常管理,对组织绩效涵盖着的影响,可分成如下的层级:
1.激励特性的机制
学校范畴中的人力资源,拟定的管理架构内,组织绩效密切关联着多层级的激励机制,如年度时段中的奖金。不适宜的激励,会带来偏大数值的负影响。例如:若体育学校预设的平日规划,过于侧重科研,忽视掉了细节特性的平常授课,则教学及关涉的科研,就缺失激励架构下的平衡。这种情形下,教师耗费掉的偏多精力,都投在关涉科研的环节以内,缩减了原有的授课质量。期末测试得来的成绩,也会随同降低,带来接续的不良反应。
学校之中的激励机制,对于各层级内的事宜,都带有明晰的正向促动价值。它提升了原有的积极性,也提升了附带着的财务绩效。然而,教师表征出来的满意程度,并没受到偏多的这一影响。
2.师资调配特有的影响
师资的选取、关联着的配置方式,密切关涉满意度这一拟定绩效。教师选拔特有的流程,是初始时段的师资招聘。这个流程凸显出来的财务影响、科研架构内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师资调配这一环节,关涉着总体情形下的满意水准。
从某一视角看,组织创设的总环境,决定着主体应有的进展走向。体育学校若没能建构配套特性的激励机制,那么即便吸纳了优良人才,也很难激发出潜藏着的教学热情。配套范畴内的激励办法,是教学及财务特有的中间变量。招聘过来的人才,应当经由适宜特性的激励路径,才能提升原有的个体绩效、长时段中的组织绩效。
3.辨识满意度
参与度及关联着的满意度,也对平日以内的科研及授课,带有绩效的影响。与此同时,参与度表征着的满意度影响,是更高层级的。体育学校预设的平常工作,应尽力拓展原有的参与范畴;把师资之中的普通职员,也涵盖在拟定的参与范畴之内。组织绩效细分出来的评判指标,包含特有的内部绩效、对应着的外部绩效。抱怨机制特有的效应维度,与内部架构之中的组织绩效,凸显了负相关的关联。
这样做,能培育出主人翁特有的职责认知,让教师能注重未来时段的学校进展,发挥出能动性,提升授课质量特有的水准。若平常的授课水准升高,则同学表征出来的满意度,就会随同提升;学校特有的社会影响、创设的信誉层级,都会附带提升。
4.薪酬凸显的影响
从现状看,体育学校配有的教师工资,水准还没能提升。实际上,薪酬水准的升高,会促动教师去拟定明晰的未来规划,激发潜在着的工作热情。为提升原有的工资水准,而着力做好惯常的授课,这也促动了整体范畴以内的组织绩效升高。绩效管理特有的多重内涵,应能凸显公平特性。公正架构下的绩效管控,是个体努力依托的路径;它能为接续的晋升及进展,供应可用的平台。
除此以外,学校还应注重拟定培训流程。入职时段中的培训、在岗情形下的平常培训,都能提升原有的归属感。现今时段中,教师对院校供应着的培训,增添了高层级的需求。应当经由互通及协商,拟定最优的培训规划,注重培训成效。
综上所述,体育学校拟定出来的培育宗旨,是培养综合特性的技能人才。同学的素养水准,关涉毕业时段内的就业状态,也关联着年度以内的办学成效。人力资源管理,应能促动原有的绩效提升,创设和谐状态之中的学校环境。把评价体系以内的多重指标,设定成量化评判的根据。接纳管理的视角,明辨人力管理潜藏着的长久影响。
参考文献
一、小学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有待转变
在新课改实践中,小学教学管理者或者教师的教学观念未能及时的转变,给实际的教学活动带来了一定问题。教师对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教学方式创新,但是由于教学管理者的观念未转变,使得这些创新教学方式不能落实;另外,教学管理者的教学观念有很大转变,但是教师出现抵触情绪,使得教学不能良好展开和运行。
2.考核评价机制制约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
历来,我国的小学教育管理和运行都是建立在应试教育基础上的,重视学生的分数,对教师和学习评价也是以学生成绩为重要依据的。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实行,学校和教师开始重视学生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双向培养,但是因为考试评价机制的实行,仍然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课改的推进。
3.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新课改为小学教学管理和运行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思维方式,要求教师建立其独有的认知体系,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教学能力,教师要有自身的教学风格,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师必须掌握网络信息多媒体技术;基础素养,需要有科研精神。
二、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关系
教学管理体制是指教学管理体系的架构,如教学管理的领导模式、学习内部的职能风格、教学组织制度等,这些都表现在宏观和静态层面上;而运行机制则是指学习内部管理系统的构成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及体系具体的运行方式,侧重于微观和动态层面。两者在本质上有所区别,但是两者之间又是密切联系着的,是协调一致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制,可以有效地促进运行机制的良好运行,有利于调动小学各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出小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运行机制的平衡、有效、协调发展,则是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表现。
三、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
1.教学管理体制创新
从目前小学教学管理的体制看,主要的不足表现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方式等方面。为了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必须做好:(1)树立四种管理意识,就是教学是重点的自觉意识;质量是生命的发展意识;教师是关键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科学意识;(2)改革创新教学管理内容,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应该从单纯的成绩转变到对学生知识和能力并重的教学管理上去;(3)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方法,小学教学管理者应该深入课堂了解实际的教学情况,对教学活动提出行之有效的指导。新课改的要求,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式和策略的创新;另外,需要建立科学、全面的教学考核评价制度;(4)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教师的素质和技能。可实行集中培训或者分学科培训,加强年轻教师和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交流。
2.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创新
运行机制创新,是实现教学管理整体功能的基础。因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需要建立在创新、发展、协调原则的基础之上,促进小学教学管理不同资源的优质高效运行。(1)健全和完善管理决策机制,建立校长、学科教师等构成的教学管理决策小组,为教学提出方向性决定;(2)进行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需要确定好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如教师的教案、板书、教学设计等方面;(3)建立鼓励竞争的运行机制,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是学校行为,应该建立教学质量和考核相关的机制,促进学科教学间的竞争。
高校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指的是在高校范围内,由于诸多因素学生在生活、学习、精神上都存在一定问题的大学生群体。相比普通的大学生,他们的身心健康、自身素养、经济状况等方面都处在劣势的地位,并且表现出不良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因此,要重视这类人群的教育管理,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还会成为高校的不良因素,严重的影响了学校的和谐构建。
一、高校特殊群体的分类
1.学习困难群体
所谓学习困难群体主要是由于学生自身能力欠缺、方法不当、自身积累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学习成绩低下,无法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标准的大学生。一部分学生由于自我约束力不强、学习能力不完善,在宽松的大学氛围中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学习的目标与动力,或者是本身对专业知识没有兴趣,对大学的学习方法无法适应,造成学习的极积性处于被动状态[1]。
2.沉迷网络群体
是指学生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交友等,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具相关调查30%的学生会在课堂上玩手机游戏,51%的学生偶尔会玩,只有21%的学生基本不会。课堂上大学生玩手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使用手机的用途是看小说、看视频、刷微博、玩游戏、看新闻,这不仅对学业有影响,还容易使学生对手机产生依赖,使而形成自闭的性格。
3.心理困难群体
大学生要面对竞争、学业、情感、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带来的压力,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从而很容易产生孤独、焦虑、自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这种情绪长期得不到缓解,就很容易形成心理疾病[2]。
4.经济困难群体
所谓的经济困难就是我们所说的“贫困大学生”,大部分学生都自于经济落后的农村和城镇低收入家庭,这部分群体人数偏多,具调查大概5000名学生中,就有接近1500名贫困学生,而且他们学习刻苦、生活勤俭,经常利用课余生活时间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用。
5.就业困难群体
有一部分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就业愿望,但是由于就业竞争的激烈和家庭方面的限制使这部分大学生就业困难,现阶段的就业形式就是很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对就业的巨大压力,而其中不擅长社交、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以及来自农村没有家庭背景的学生就业就更加困难。再者,择业观念的对错也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就业情况,例如一部分受家庭观念影响的学生,他们对到民营企业就业比较抵触。
6.学习后进生群体
学习后进生群体基本可以分为几类:第一,学习基础差,在主观意识上一直很努力,但学习结果一直不理想。第二,入学时基础良好,但后期放松不努力,导致学习成绩下滑,最后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第三,基础差,主?^意识又不努力,对学校的管理与老师管理产生逆反心理,最后出现逃课旷课的现象,这在高校管理中是难点也是重点。第四,心理问题、经济困难、恋爱问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最后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滑。第五,试读生、留级生由于学业与心理的压力,经常独来独往人际关系差,在学习方面很难约束自己,最后自暴自弃。
二、特殊大学生群体教育管理与帮扶机制
1.将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和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
第一,可以通过网络对特殊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顺应了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也能够使老师准备、及时的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特殊群体可以添加他们的QQ、微博等,利用网络语言与他进行谈心、交流并帮助他们改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3]。
第二,特殊群体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首先,可以开设相关课程、讲座,正面积极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可以有效的提高特殊群体对自身心理情况的认知,从而学会进行自我开导。
2.建立完善的帮扶机制
首先,辅导员要掌握特殊群体中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情况,为这部分学生建立一份学生信息库,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查阅资源,并结合学生平日的表现分析出问题的原因。同时,还可以与特殊群体同宿舍同学进行交谈,从而更全面的掌握他们的情况,进而可以保证信息库资料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其次,可以依据特殊群体学生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制定帮扶措施。可以加大勤工助学的力度,鼓励贫困学生通过自身的劳动获取报酬,正确的引导他们自强自力。针对学习困难的群体,可以利用大学学习方法进行教育,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交流与专业老师的课余辅导,帮助特殊群体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3.改变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观念的转变,有效发挥老师和学生双主体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任课老师可以通过问题、讨论、游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活跃教学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课堂不仅是老师的事情,学生自身也是这个课堂的主体,课堂也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规范教学秩序与端正学风,良好的学风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并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而使大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问题;建议
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一个重要的形式,承担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高级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由于高职教育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在教学管理方面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者要有针对性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伴随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带来的是生源质量的大幅度下滑,具体表现为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生活能力欠佳,心理素质下降,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些都造成了高职院校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增大。
2.教师缺乏高职教学的经验
由于高职院校成立时间较短,教师大多来自各高等院校的高学历毕业生,他们通常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年龄优势,但是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缺乏,教学的内容比较书本化,加之缺乏实践动手和下企业的锻炼经验,在教学上不能得心应手,这种转变需要一定的过程。
3.学校管理存在缺失
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教学的活动规定得较严格,对教师管理的制度规定绝对化,限制了教师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挖掘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潜力。教师的精力被更多的分流在疲于应付教学检查和教学资料规范的事务中,导致教师摄取前沿知识、掌握行业信息以及研究教学方法这些更有价值的工作无法有效进行,使得教学效果一般,缺乏应有的教学魅力和独创性。
4.实践条件不足
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管理人员匮乏、专业素质不强;实践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相互掣肘,没有形成高效的实践教学管理合力;实践教学管理缺乏有效的问题预防机制,造成管理上的被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没有理清,两者在管理边界上相互僭越,没有形成相互促进、共生共荣的联动机制。
二、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1.增强教学管理者的能力
高职教育按照社会特定职业的需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必须从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出发,教学计划应该体现出高职特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管理者要善于把握当今高等教育发展态势,积极主动地关注与本行业有关的新闻时事和学校院系、学生发展动态,以人为本,辩证思考,开创工作新思路。凡事从服务的对象出发,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与师生交流,综合考虑人、教育、管理、信息在工作中的位置,明确相关规章制度及其精神,理清工作思路,分清工作重难点,简化工作程序,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处理大量信息和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2.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工作者在教授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要注意发散学生们的思维,仔细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理解感悟这门技术的精髓之处,只有这样方能够真正地让学生适应社会,灵活运用自己的职业技能并开拓创新。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也是最懂学生的,所以学校务必要提升教师的工作素质与师德。
3. 提高学校的实践教学能力
首先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从业人员应不断学习理论和实践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还应广泛了行业的发展方向,了解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并深入企业了解各具体岗位的职业要求,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其次,高职院校的总体教学目标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技术的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加强同企业的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动手操作训练。
再次,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其它高校在实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上开展合作,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管理创新的联合研究、资源共享。尤其是创办时间短、实践教学条件弱的高职院校,可以与一些老牌学校进行合作,借用他们的实训场地,同时学习一些先进和管理经验和实践教学方法。
4.构建适合本校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职学校从基础教育过渡到社会需求已是大势所趋。学校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培养企业人才,供社会所需,往往要签订适合学校发展、学生就业的企业合作合同,为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实习及工作环境,然后对学生的工作经验及人生规划起到较好的定位,并且可以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而签订一分适合的合同需要资金支持,这些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全面预算的管理。本文就职业学校的预算管理问题浅谈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中职学校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及关注。它担负着的任务不仅仅要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并且近年越来越趋向于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了让学校和学生有更好的发展要全面筹集资金,合理的计划学校财务预算,发挥其调控意义,为学校科学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合理利用资产。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统筹兼顾学校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及需要,极大的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学校的资金使用达到利用最大化。
一、中职学校财务预算与管理的概况
中职学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其定义是学校为未来某特定阶段的资金货币如何取得系统的收入和使用详细计划,是学校全部收支计划的总计划,是针对计划的数字方面的明确说明,一般都用最直接的数字和表格来表明。它的根本作用就是财务计划,记录现金收支、资金需求、资金融通等财务问题的一套完整的财务资金计划。虽然学校各部职能部分目标的实现与学校总目标的实现,相辅相成,但也具有潜在的利益冲突,很容易出现各部门各自为政,相互独立运作的现象,这将有损于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的管理手段也在逐步变化,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学校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学校为实现财务的滚动和可持续发展,更注重“开源节流”,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节流”的有效途径。
面编制预首先要加强中职学校关于预算管理事物的工作分配,建立和完善单位法人责任制,开展较系统较全面的预算管理。科学、合法、有效的针对资金的使用和控制协调,使资金的使用和流动达到透明化,合理化,高效化。要把全面预算的管理工作作为学校加强内部管理的首要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管理部门,加强监督,切实领导,明确责任。从科学方法上找出路,向管理要效率,通过管理的健全来完善发展,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的问题和对策
预算本身不是目的,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
首先,取消不必要的开销,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方式。在预算计划时,应将控制消费为重点,从而减少成本支出,直接的为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基础。第二,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行过程中要遵循程序化管理的方式,即人人参与,自上而下,将预算计划层层分解,最后将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将经济效益的目标落到实处,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保证。第三,预算的管理重心从计划,核实的方式延伸到过程中区,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掌握更科学的教育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损失,为确保资金的合理化使用提供了基础。
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财务预算编制需要统筹全局,围绕学校、学生、教育教学需要为总体目标。在预计时充分考虑到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障碍,并且尽可能的提前做出解决方案,找出问题所在,协调各部门联系,协调发展。因此全面预算的过程又是一个思考检验与改进努力的过程。
收入是预算计划的中枢环节,其关系到整个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了保证预算的顺利实行,在学校一定的情况下坚持量入为出,绿色先行,避免盲从,理性调配。这不仅可以表现出单位的综合管理水平也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为拓宽现金的收入来源,在借贷方面要考虑到偿还的能力,杜绝风险过大的借贷和预算。
预算计划在确定之后,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活动的开展必须紧密的围绕着计划进行,并且按月、按季度、按学期等时间单位及时进行核查。并且设立专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重点围绕着资金管理和消费支出两大主题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及时反映和预算实施中的情况,并且加以必要的手段进行有效的制约,把学校的财务管理方法策略与实施预算的过程相结合,最终形成全方位的预算管理机制。
财务预算管理对任何组织来说都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资准备,因此对于学校来说,教学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应实施严密的预算编制和执行考核,尽量减少资金的占用,最大可能的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严格的限制、杜绝无预算的资金支出,预算是为了更好的调控分配。预算可以使得各责任部门的权利得到表格或者货币化的管理方式。通过合理的预算方式,可以为实现共同利益的目标而使得各部门间权责明确。
不得不说的是,财务预算作为一种普遍应用的资金管理工具和方式,它能够在各个时期协助管理者进行有计划的核算和调配,并且及时的服务于业绩考评等环节,并且财务预算管理在计划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一个过程,如确定目标编制全面预算预算执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评价预算执行结果确定下期目标,这在一定的程度上的不停的循环实行的方式。正因如此,财务预算的管理方法才是公认的,普遍的一种对内部部门间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控制的方式方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语: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预算管理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调控,为实现财务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甚至是优化配置。合理的对资金做出编制和使用是提高资金利用水平的最佳方式,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的调控统筹资金的使用情况,有效理财。通过对各阶段各企业对预算和使用情况的分析报告,可以考核其工作的好坏,有利于查找原因,更好的制定或修改计划和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教务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心,随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管理理念的提升,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模式都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一级管理模式转变为现在的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在二级管理模式下教学管理的主体是系部,而系部教学秘书处于系部教务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是系部教学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和实施者。教学秘书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过硬的业务素质;多维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要求的工作技能。本文结合作者几年来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就如何提高教学秘书的综合素质、如何使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可行谈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下系部教学秘书工作的现状
(一)日常教学管理
每周不定期地检查教学秩序情况3~4次,检查内容主要有:教师是否按时上课、按时下课、学生到课情况等并把不正常情况及时向系主任反映。
(二)审核教学计划、教案、教学日志
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教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依据,制订、修订、执行教学计划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教学秘书的工作是检查教师是否按照学院教务处的要求规范的制订教学计划和教案,以此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考务管理工作
考试是学校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从学期初的补考、重修考试到期末的考试课程考试,考务工作贯穿了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对于补考和重修教学秘书首先要协助教务处通知教师监考、学生参加考试,然后再将学生的成绩录入到考试系统。对于系内的期末考试,教学秘书要自己安排考场、考试时间、监考教师和考试班级等内容。
(四)教学资料的整理、归档和保管
教学资料管理工作的规范体现了一个系乃至一个学校的管理规范性,能够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教学检查等提供依据。教学资料管理主要包括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毕业生的相关资料的整理、归档和保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学秘书要根据文件资料的情况分门别类地进行归档,并做到迅速、及时地收集和补充以保证档案的连续性和全面性,同时要做好电子资料的同步保管。
二、教学秘书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
(一)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教学秘书担负着全系部的教学管理工作,既要为老师服好务又要为学生服好务,这就要求他们要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严肃的法制观念。要严守相关秘密、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要具备“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做到事事关心、事事上心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系部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应该具备较强业务素质
教学秘书的业务素质,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利用现代化设备办公的能力。高职院校各系部的教学工作繁杂,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务管理工作特点相异,性质相同。因此这就要求教学秘书要把握住工作的重点,做到“抓大放小”如果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如果教师能做的就让教师做,可以事事关心但不要事事都做。同时,教学秘书应该掌握一些高校管理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一些辅助知识。对本职工作所需知识的掌握要达到一定的深度,要掌握最现代的前沿信息,这是决定教学秘书能否适应本职工作的主要因素。
(三)要具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手段进行办公的能力
因为教务管理工作琐碎繁杂,如果单凭个人的脑子去工作,这样会很累。所以教务管理工作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辅助教学秘书工作,例如:借助办公软件处理相关文档、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利用相关系统解决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问题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上办公已成为现实,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手握一支笔,电话不离嘴,上下楼跑断腿”的传统工作模式。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学院的“无纸化办公系统”进行办公,这样既省时又省力。
三、提高教学秘书综合素质的办法
(一)定期的对教学秘书进行现代教学管理理论的培训
教学秘书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及现代化水平。教学秘书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主动提高业务能力,成为学习型教学秘书,只有这样教学秘书才能进一步适应社会和学校的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教学秘书认认真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秘书的工作非常繁杂,涉及到的头绪特别多,而且都是一些琐碎的工作,需要教学秘书脚踏实地地去完成,这就需要培养教学秘书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否则,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到系部甚至整个学院的教学工作。
(三)加强教学秘书的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教学秘书的首要任务是为他人服务,服务于院系领导、服务于全系教师和学生,而且教学秘书的工作繁杂、头绪多、时间紧、要求高,不能出一点错误,否则将影响到整个系部的教学工作,如果没有超强的服务意识是绝对做不好教学秘书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真正做为学生和教师着想努力做好学生和教师的服务工作。
四、总结
论文摘要:基于要素供给主体的性质是否具有营利性,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要素划分为公益性要素和营利性要素。其中,营利性因素对提高企业创新活动效率的贡献率更高。这些要素在现实中表现出的优劣状态,对创新活动作用方向不同。由此,构建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受力结构模型,基于模型的分析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倍受关注的一支经济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由科研人员领办或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的中小企业,它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成长和高收益的特征。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然而,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创新进化能力较弱,其创新与发展往往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很多国家纷纷构建起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体系,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实现其良性发展。
一、相关研究简要回顾
目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出两个特点:(1)创新支持体系内容主要集中在金融财税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尤其集中在政府提供的各类要素方面。(2)创新支持体系功能定位主要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引导创新资源的流向,是一类非营利性质行为或活动。由这两个特点决定了目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非营利性的支持体系,该支持体系扶持了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但是,政府主导型的创新支持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往往效率不高,致使创新资源得不到更有效的利用,目前这一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我国创新资源极其有限,如何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有限的资源扶持更多高科技中小企业,创造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壮大,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这要求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探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构成问题。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若干要素构成,包括财税、融资、法律法规、政府行为、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企业孵化器、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等要素。这些要素来自于不同供给主体和运营主体,有的由政府提供,有的由企业提供。由于供给主体组织性质不同,要素供给目的会表现出很大差异。例如,财税、法律法规的制定者是各级政府组织,其目的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具有较强的公益性;风险投资、社会中介服务等要素的提供者是营利性组织,其目的是通过注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需要的要素或服务最终获得利润,具有较强的营利性。组织理论表明,组织的性质与存在的目的不同,其运作机制与运作效率也迥然有异。因此,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各构成要素的供给主体性质不同,其供给目的存在差异,这直接导致了每类要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根据要素供给者不同目的,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构成要素分为两类:公益性要素和营利性因素。
(一)公益性要素
公益性要素的提供者不以赢利为目的,只是为了形成一个更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或提供更有利的发展条件。这些要素的存在状态及变化状况直接影响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是否有利。
具体包括由政府提供的政府政策、法律法规、政府行为等政府性要素和由当地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要素两大类。
1 政府性要素政府只是经济活动的宏观管理者,而不是直接参与者。政府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支持的目的只是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而且,它只能是也必须是针对全部企业或全行业企业,而不是某一特定的企业或某一类特殊企业。因此,其典型特点是公平、公正,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2 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一个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构成了该地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整体环境。该地区社会历史文化环境包括诸多要素,如多年积淀下来的社会文化、社会发展进程、业已形成的产业结构、企业社会网络及商业协会发育状况、该地区的智力资本、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程度、政府与企业的合作程度等,这些要素的状况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创新活动,并且这些要素在短时期内不易改变。
(二)营利性要素
营利性要素的提供者将提供这些要素作为自己的获利手段,其提供者可以是企业、私人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或个人等。具体包括风险投资基金、企业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社会服务机构。
1 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又称为“天使资金”。风险投资基金是针对企业尤其是高科技创业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和资本经营服务,当企业发育成长到相对成熟后,即退出资本,实现增值后继续投入下一风险投资项目的金融资本。
2 企业孵化器。企业孵化器一般分为赢利性和非赢利性两类。非赢利性企业孵化器一般由政府和非赢利性组织创办,主要目的是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就业。而赢利性企业孵化器一般由风险投资家、大企业和私人兴办,目的是通过向创业企业提供成长条件和环境而获取利润。笔者将这一要素置于营利性因素之列。
3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但由于其规模小,资金技术实力有限,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目前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商业化运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4 社会服务体系。社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转让、技术论证等中介服务,社会服务机构的提供的各社会服务一般都是有偿的。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框架
基于上述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两种性质的技术创新支持要素,兼顾到企业内部创新体系诸要素,构建出一个包括三个层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框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包括三个层面:
(一)企业内部创新体系
企业内部创新体系位于体系框架的中心。企业内部企业家与各级员工的创新意识、企业的创新战略、创新机制、所拥有的创新资源、多年积淀下来的企业文化等要素决定着企业创新需求的强弱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若一个企业中这些要素状态非常有利,如创新意识强、创新战略目标明确、创新机制完善、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丰富、企业文化有利,或这些要素中的多数有利,则企业的创新动力强,创新活动频繁而创新成果多,否则创新动力会很弱,创新能力与创新水平也较低。由此可见,企业内部各类与创新活动有关的要素有可能成为企业创新活动的动力来源,也有可能成为企业创新活动的抑制因素。 转贴于
(二)企业外部营利性创新支持体系
营利性创新因素的提供者为了获取利润而提供各种服务,尤其是其中的企业孵化器和风险投资基金机构是通过孵化成熟的企业然后将其高价售出而赚取利润。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些要素的提供者(机构)努力创造各种条件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促使其迅速成长。于是,营利性创新要素的提供者赚取利润的目的就会演变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强大的外在推动力量。营利性因素中企业孵化器、风险投资基金机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等要素只要是产业化运营的,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外在推动力就存在,只是推动力的强弱与这些要素产业化运营的状况有关。
(三)企业外部非营利性创新支持体系
非营利性创新因素构成了企业创新活动的外部环境。这些要素若表现得好,就会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拥有一个规范、秩序的创新环境,引导创新资源流向该领域或行业,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引导力量。这些要素若表现得不好,则意味着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环境非常不利,会增加创新的难度,成为束缚其创新活动的绳索。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力学模型及分析
若把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及所在系统比喻为一个在斜坡上滚动的球,它在斜坡上上下滚动时受到多方力的作用。这些来自不同方向的力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构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环境。
企业内部创新体系中的若干要素,如企业中领导者的创新意识较强、创新机制完善且有激励力、创新资源丰富、创新战略明确、创新氛围浓厚等,意味着企业动力和创新能力很强。企业自身强大的创新动力会拉动企业走上不断创新的道路,因而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拉动力。相反,当企业内固有的氛围排斥创新、领导层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资源不足、企业创新机制不合理等,则会阻碍企业的创新活动,至少会使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停步不前,成为企业创新活动的阻力或惰性力,用A表示。对于处在斜坡上的企业而言,A表现为一个向下的重力。由于企业自身的生存需求,企业创新活动成为一种必要手段,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支撑力,用B表示。 企业外部营利性因素代表了创新活动的外在推动力。各营利性因素作为一个产业发育得越成熟,其运作越规范,要素提供者营利需要越强,转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压力越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推,动力越强。该推动力用Y表示。
企业外部非营利性因素构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宏观环境,在图2中表现为夹角a。夹角a越小,斜坡会变得扁平,企业向前滚动就会容易些,表明创新活动的宏观环境越有利,企业也会更愿意进行各类创新活动;夹角a越大,斜坡会变得陡峭,企业向前滚动的阻力加大,表明创新活动的宏观环境非常不利,企业会减少或不进行创新活动。由于企业外部非营利性因素供给主体要考虑全民利益,因而与企业的利益不能总是同步,夹角a不可能为零。
据此,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当满足x+Y=A·sina时,企业创新活动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即企业保持原来状态,没有任何变化发生,也就是企业处于创新活动的抑制状态。
当a趋近零时,即环境极端有利时,表明环境对企业的约束力量几乎不存在了,企业创新活动中的速度取决与x+Y,企业处于创新状态;当a趋近90°时,即环境极端不利状态,企业生存困难,无力创新。
企业外部营利性因素所产生的推力Y在两方面受制于宏观外部环境,一是营利性因素的供给主体本身的发展受宏观外部环境的影响,二是,创新主体有权决定是否接受企业外部营利性因素所产生的推力Y,只有x>A·sina时,创新主体处于创新状态时,Y才会被创新主体接受。
五、结论与建议
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由多方面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有营利性的,也有公益性的。要素存在的目的不同,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作用和功能不同,在创新体系力的模型中表现为不同方向的力,这些力的综合作用构成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总体环境。为了更好地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力,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加强企业内部创新体系的优化,尤其是应在加强企业内部创新动力,减小企业自身惰性力方面做好工作
主要应着力于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育、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与企业创新型文化的建设方面。这其中关键在于企业家自身创新精神与素质能力。尽管,企业内部创新体系不是创新支持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却是创新支持体系作用于企业创新活动的介质要素,没有企业内部创新动力与能力的配合,外部环境再好也只能推动企业被动创新,会削弱创新支持体系功能与作用。
(二)在营造和建设创新支持体系时,应该区分不同性质的因素,分别对待
非营利性因素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引导创新资源的合理流动,需要做到完善、规范、公平、公正。而营利性因素,其营利的目的会推动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其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