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见突发事件处理方法范文

常见突发事件处理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见突发事件处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常见突发事件处理方法

第1篇:常见突发事件处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常见问题;防止措施;处理方法;探究

在现代建设中,建筑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施工准备、施工组织调配、方案制定、质量控制和处理等方面需要广泛、综合地运用现代化科手段,对施工各方面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是防止混凝土质量通病[1-4]产生的关键。

1 出现蜂窝

蜂窝是指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其产生原因:一是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石子、水泥材料加水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二是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三是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简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四是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五是模板缝隙不严密,水泥浆流失。六是钢筋较密,使用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大。七是基础、柱子、墙根部位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防止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 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应堵塞严密,基础、柱子、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隔1.0~1.5 h沉实后再浇灌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处理方法:小蜂窝,先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的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的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 麻面问题

麻面是指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一是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板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二是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三是模板拼缝不严密,局部漏浆。四是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五是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而停在模式板表面形成麻点。

防止措施: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缝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包装胶带纸或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并用木锤敲打模板外侧使气泡排出为止。处理方法: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可在麻面局部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3 表面有孔洞

孔洞是指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其产生的原因:一是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混凝土离折,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三是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防止措施: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如柱的节点处,应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洞口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黏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处理方法:将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模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4 常露钢筋

第2篇:常见突发事件处理方法范文

为了适应本市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的手段,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保障房地产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就本市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范围内的房地产预售、出售、买卖、交换、抵押等交易管理、公证、登记事宜作如下规定:

一、凡通过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或转让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投资经营者(除已经上海市房产管理局资质审查批准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外),均需遵照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的通知》及本市的有关规定,组建资质与其开发经营项目规模相适应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其中,外商投资企业须根据规定的程序报经上海市外资委审批同意,并经工商登记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向上海市房产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房管局)申报备案;国内投资企业则应先报经市房管局审查批准后,再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本市已批准成立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通过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或转让,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则应向市房管局办理申请取得外销商品房专项经营权,方可开展开发经营业务。

二、房地产预售,须按一九八八年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上海市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房产经营管理实施细则》规定,报经市房管局批准。批准预售后,房地产投资经营者应在批准之日起十天内向市房地产登记机关申报预售(注册)登记。

房地产预售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合同应经市公证机关公证,公证后预买方应在二十天内向市房地产登记机关办理预售登记。

三、房地产投资经营者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或转让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经投资开发并完成了一定比例的建筑工程量后需转让的,则必须先报经市房管局审核批准,转让双方签订的房地产转让合同(包括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经公证后,应在二十天内向市房地产登记机关办理转让登记。

四、房地产投资经营者在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或转让合同规定的可建房屋竣工、验收合格并向市房地产登记机关办理商品房注册登记后方可出售;其中,未申请预售的房地产项目出售前则应先经市房管局批准。

房地产投资经营者出售房地产(包括已经预售的)买卖双方签订的房地产出售合同,经向市公证机关申办公证后,买卖双方当事人应在一个月内向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所办理房地产过户手续,然后由买受人向市房地产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按规定领取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证。

五、已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证的房地产投资经营者或业主,出售房地产应与买受人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合同经公证后,买卖双方当事人应在一个月内向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所办理房地产过户手续,然后买受人向市房地产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按规定领取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证。

房地产交换,双方当事人签订的房地产交换合同经公证后,应按上款规定办理过户、登记手续。

六、房地产抵押(包括土地使用权抵押、房地产权益抵押、房地产权抵押等),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应签订房地产抵押合同。合同经公证后,应向市房地产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七、房地产交易中,双方当事人签订的房地产预售、出售、买卖、交换和抵押等合同,应使用市房管局统一印制或认可的合同文本。

第3篇:常见突发事件处理方法范文

1新时期高校突发事件的基本态势及特点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十分重视教育问题,对国内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从高校的角度讲,近些年,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在信息化时代,消息的传播是非常快速的。有些高校突发事件成为社会热点,如“李刚门”事件、“药家鑫驾车撞人杀人”事件等。总的说来,笔者认为新时期高校突发事件具有下述特点:

1.1涉及内容呈多元化趋势

目前,高校突发事件的覆盖内容变得越来越广阔。相关人员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研究,并将新时期的高校突发事件分成了四个不同的类型,具体如下:

第一种是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顾名思义,引起这类事件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些自然因素,比较常见的主要有:地震、洪涝灾害等。这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对于高校人员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方面可能会为师生带来一定的生命威胁和身体伤害;另一方面,可能为高校师生的财产带来一定的损害。

第二种是事故灾害类事件。这一类突发事件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交通问题引起的事故;相关设备故障引起的事故等。近年来,这类事故的典型代表主要有:宿舍楼火灾案等。

第三种是公共卫生事件。这一类突发事件包含的内容主要有:食品问题引起的事故;传染类疾病引起的事故等。近年来,这类事故的典型代表主要有:非典、高校食堂食物中毒事件等。

第四种是高校安全事件。这一类突发事件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一些由?W生们引起的群体性事件等。近年来,这类事故的典型代表主要有:脱产门事件等。

1.2事件产生呈瞬间爆发性趋势

就高校突发事件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发性。高校突发事件一般都是直接爆发的,在事情出现之前没有什么明显的征兆。具体来讲,好多自然灾害类的时间都是突然就发生的。还有一些事件的爆发是由于之前一系列小事情的不断累积,当某一点被触发之后,整个事件就开始彻底爆发。但是,总的说来,高校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瞬间爆发性。更为重要的是,高校突发事件往往是没有规律的,这对管理人员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1.3社会影响呈扩大化趋势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把我们带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信息传播的路径变得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当高校突发事件出现之后,相关消息就会迅速被上传到网络,并立即扩散开来,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高校作为培养社会后备力量的重要场所,高校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一旦出现了高校突发事件,这些事件很快就会成为社会上的舆论焦点,从而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2高校班主任在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就高校而言,班主任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其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管理。可以说,高校班主任是开展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同时也是最为了解学生的人群。在这个角度讲,当高校出现突发事件时,班主任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是,从我国高校的现有情况来看,高校班主任在处理校园突发事件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工作推进缺乏主动性

现阶段,我国高校已经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总体形势是比较乐观的。而且,高校管理工作也已经步上正轨,各个高校都逐渐建立了适合自身的管理体系。学生管理工作时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学生工作的教职工深知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一直坚持安全和稳定的理念。但是,就高校突发事件管理工作而言,好多高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第一,相关预防手段还不够全面;第二,相关制度还存在缺陷;第三,高校过于依赖班主任,班主任的职责逐渐被放大。好多高校都认为班主任是和学生直接接触的人员,一旦学生出现了任何状况,班主任就需要去解决,从而导致班主任的工作量相对较大;第四,很多高校对于一些具有累积性的小事件不够重视,任由其不断累积,最终在某一时刻彻底爆发,从而形成一个大事件。这也就显示出好多高校在突发事件的预防方面存在问题,不够积极。

2.2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

高校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还未能制定选拔高校班主任的统一标准。各个高校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班主任,班主任自身的专业不受限制。从另一个角度讲,高校班主任自身拥有的权利是有效的,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话语权不是很多,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很多高校最终选择的班主任都没有相关工作经历,也没有接受过突发事件处理的相关培训。这导致班主任在实际的工作中,无法为学生提供较为专业的指导,工作效果不够理想。

2.3培养考核机制不健全

目前,很多高校对于班主任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刻,未能意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也就导致很多高校不太重视班主任的培养工作。现在实际情况是,很多人都将班主任工作看作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并没有将其作为可以终身奋斗的事业。另一方面,很多高校不太重视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由于我国未能统一考核体系,各个高校都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高校内部的班主任工作考核体系大多都不是很健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2.4理论问题研究滞后

就我国而言,承担高校班主任职务的一般都是比较年轻的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班主任的工作任务相对较多,需要处理的事物也相对比较琐碎,这就导致班主任们没有什么时间来进行相关理论学习。另一方面,很多高校都认为班主任是一个非常重视实践工作的职务,不太重视对班主任的理论教育。其实,笔者认为高校班主任应该加强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就突发事件处理而言,高校班主任应该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需要关注与此相关的一些预防机制理论。理论可以为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班主任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

3提升高校班主任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能力的对策

现阶段,高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作为处理突发事件的中坚力量,高校班主任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不断提高高校班主任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认为高校可以从下述几个角度开展相关工作:

3.1政策法规层面

合理的法律法规为突发事件的处理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依据,目前为了更好地处理高校突发事件,我国已经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学生??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但是,从实际使用的效果来看,上述法律法规还不够全面,可操作性较低。因此,我国应该重视对高校突发事件处理法律环境的不断完善,制定科学合理的专项法规。具体来讲,首先需要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定义,给出相关标准;其次,确定专项法规的实际使用范围,同时还需要明确突发事件的民事责任,以及责任性质等;再次,对高校参与突发事件处理的部门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确保不同部门之间可以相互合作等。

3.2高校管理层面

从高校的角度讲,应该做好下述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健全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处理高校突发事件时,相关应急预案的存在为班主任处理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作为高校班主任,为了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临危不乱,班主任应该对相关应急预案进行透彻的学习和理解,熟练掌握高校突发事件的一般种类、性质以及处理方式等。

第二,重视对高校班主任的培训。处理高校突发事件对于高校班主任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但要求高校班主任具有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求高校班主任具有实际应对问题的能力。因此,对高校班主任进行合理的应对突发事件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在培训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培训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来帮助班主任熟悉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其次,培训涵盖的内容应该具有广泛性,高校突发事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哪一种都有可能突然爆发。培训时应该关注培训内容的广度,不能仅仅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培训;再次,培训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应该太长。高校应该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确保班主任可以非常熟悉处理突发事件的流程和方法。

第三,构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系统。科学合理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系统是确保应急处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在该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就是高校突发事件危机处理小组。高校班主任是该小组的主要成员,该小组还包括一些其他的校园管理人员。

3.3班主任自身层面

从高校班主任自身的角度讲,他们应该从下述几个方面来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第一,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安全和稳定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逐渐开始关注人才的综合素质。就高校而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关键的。高校班主任应该紧跟时展的步伐,将高校安全和稳定的工作理念逐渐融入各项工作中,尤其是德育教育中。

第二,不断提高自己对突发事件的预防意识。从事件发生的角度讲,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这也不代表不会发生。科学合理的预防工作可以有效地阻止相关事件的出现,高校班主任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预防意识,并通过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如召开班会、走访宿舍等。

第三,不断提高自己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首先,高校班主任应该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如应急处理预案等;其次,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再次,为高校应急处理系统的建立献策献计等。

第4篇:常见突发事件处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突发事件;生命安全;初探

G617

根据以往的统计数据表明,幼儿园是突发事件发生非常频繁的集体所在,这些让人措手不及的突然发生的意外伤害严重威胁着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为了建立功能最大化的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体制,我们必须谨小慎微,踏踏实实地进行体制建立完善工作。

一、幼儿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举例

(一)幼儿生病时,家长填写幼儿服药登记表不完善

孩子的身体是格外脆弱的,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们都格外的呵护。曾经有家长在孩子生病需要在幼儿园内服药的时候,因为工作繁忙,在填写孩子服药时间和服药量时忙中出错,填写完后放下药就急急忙忙走了,这是很常见的一个现象。家长工作忙,要送孩子来学校再赶着去上班,但是孩子的药物是需要适时适量服用的,饭前还是饭后服用,服药后能不能运动,需不需要老师指导孩子休息,这些都要交代清楚,老师们才能更好地照顾生病的孩子。

(二)危险物品的使用方法和危险存在的地方

在幼儿园里,有时候老师的小小疏忽和学校设施中小小疏漏有可能就是孩子大大的安全隐患。例如幼儿园内的热水瓶放在孩子们可以拿得到的地方,手工课上使用到小剪刀时幼儿不知道怎么拿放,递给他人剪刀时不懂应将尖的方向朝着自己;在幼儿园建设的规划中,把给幼儿送水送饭的路线设在幼儿经常经过的地方;幼儿园的小女生佩戴的饰物过尖;幼儿园内建筑物转角处棱角过尖,幼儿使用的课桌椅没有及时的调修;幼儿园的大门没有及时关好,导致幼儿私自跑出门外;活动前没有事先检查器械的安全;电源插座设置得太低,幼儿用手能够触摸到等等。对于孩子的教育和保护要极为细致,一个不小心孩子就会处于危险的环境下。

二、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体系的创建

(一)建立强有力的预防机制

1.强化忧患意识。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幼儿园必须时刻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建立忧患意识,时刻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突发事件的防控工作,需要系统的培训、演练。管理人员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培养自己敏锐的忧患意识,学习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方法方式,会专业应急处理方法,做到有备无患。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善的,提高全体管理人员的忧患意识是思想基础的建立,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要提高幼儿园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幼儿园园长的忧患意识的提高往往直接影响着园内预防体制建立的工作力度大小;二要为全体教职工开设专业的教学课堂,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2.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要考虑到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以人为本进行实际工作。 如果不能做到以人为本,一味简单粗暴地进行管理约束,很容易使幼儿的身心受到伤害。

3.幼儿园突发事件预防体系的构建

首先,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确立基本的行为准则;其次,例行检查,排除安全隐患。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相关教育机构应建立健全安全应激机制,预防突发事件。制度是组织内的个人基本的行为准则,俗话说“o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必须对幼儿实行安全检查工作,对幼儿的玩具、饰品进行常规的检查,对游戏场所的公共器件进行查修,对课桌椅进行定时的检查和更新,禁止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入园等等。幼儿园应该建立定期的体检制度,幼儿应每年体检一次,并且定时的为幼儿测量视力、身高和体重。幼儿园应完善接送制度,老师与家长必须按时换收接送卡,幼儿家长应严格凭证入园。幼儿园需要做好饮食卫生管理工作,定期对食堂做全面检查,对食堂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细化责任分工制度,排除饮食安全隐患。

(二)幼儿园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和善后机制

第5篇:常见突发事件处理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 G 478.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4-0372-03

【关键词】 生活变动事件;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我国近年来校园突发事件频发,如校园暴力、食品中毒、疾病流行、地震灾害、台风灾害、火灾等,揭示了目前校园的安全系统较为脆弱。因此,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相应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标志着政府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纳入了法制轨道。该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调查,反映出目前大学生非常缺乏应急知识和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而且在学校管理体系中也缺乏相应的教育培训和预案支持,很多学校没有相应的安全标识对学生进行安全行为的指导。因此,加强高校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应急管理系统,实现应急管理工作的常规化、科学化,是一项关系重

大、形势紧迫的任务。

1 基本概念

突发事件,又被称为紧急事件、危机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起而突然发生的, 不以事件的相应人和事件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一定范围内对现有社会、生活秩序造成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1]。相应的,高校突发事件是指: 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 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 对高校教师和学生造成极大人身和财产安全威胁的, 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高校突发事件的分类有很多种,其中按高校突发事件的性质可以划分为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政治类突发事件、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学校管理类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具有发生时间的突然性、发生后果的危害性、发生地点的敏感性等特征。

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中间和之后,高校及其主管部门为减轻或减缓特殊事件的影响,恢复自身正常的运行秩序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和措施。它包括突发事

件发生前的预防、发生过程控制和发生后的恢复处理。

2 高校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

造成当前高校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天之骄子”不再成为大学生的代名词;(2)自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在校生在万人以上的高校比比皆是,有些城市的高校区,聚集了十几万名的学生;(3)当代大学生相当多的是独生子女,生活经验和阅历较浅,且受十几年应试教育的影响,缺乏危机事件的预测和处理常识;(4)大学生关心政治,爱国忧民,富有时代感,但同时缺乏政治敏锐性,头脑简单,热情冲动;(5)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新的制度和规定的出台,难免会令部分学生的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6)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新闻媒体的逐步开放,许多国际、国内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往往在第一时间迅速地散布到校园里。

3 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建立

3.1 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管理信息库 其建立过程见图1。

在管理信息库的建立过程中,首先通过资料搜集,实地调查等收集、生成突发事件的风险信息。然后利用因果分析、事件树、What If、FMEA等风险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分类分析,给出风险清单及其分类,并对产生风险的原因、风险发生后的后果及严重性程度和发展进程进行分析。最后,通过以上的工作建成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的基础(或历史)数据库。将该基础(历史)数据库与利用高校工作人员的突发事件识别和度量经验生成的处置措施库结合,建立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管理信息库。这个数据库主要包括预测预警数据库和应急方案库。更准确地说,管理信息库应该是一个决策支持库,其主要是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执行起辅助和指导作用。

3.2 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 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编制应在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管理信息库建立的突发事件识别及处置报告的指导下进行。编制时,通过实地调查确定高校相应组织指挥部门和应急联动部门的组织机构及相关责任,以便于当发生突发事件时有关部门迅速启动相应措施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对于一次学生食堂的食物中毒突发事件来说,其发生的地点可能在食堂、宿舍、教室或学生上课的路上,这就要求教学组织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检查监督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做好这一类突发事件的监测。监测部门将监测到的突发事件迅速告知抢险应急部门,抢险应急部门对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后果进行监测,进行准备、规划。抢险应急部门应联合安全保卫部门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处理和事后处理与恢复。最后,由抢险应急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总结。

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组织指挥体系与应急联动体系。组织指挥体系主要由学校的行政、教学及后勤领导部门组成,具体可包括安全保卫组、抢险应急组、教学组织组、学生管理组、检查监督组、后勤保障组。而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联动体系主要由以下功能模块组成:突发事件预测、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准备、规划,报警、接警,应急指挥处理,事后处理、恢复,评估、分析总结。

3.3 学生安全教育培训手册 学生安全教育培训手册主要包括应急法律法规、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类型及风险源、预防知识、避险常识、自救常识、互救常识、减灾常识等。

在编制过程中,将突发事件管理信息库中的相关风险信息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应急处理的经验相结合,然后编制成高校校园安全教育培训手册,作为学生日常安全行为的指导。

所建立的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见图2。在建立的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中,根据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管理信息库建立的突发事件识别及处置报告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安全教育培训手册的建立起着指导作用。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首先启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进行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报警接警、应急处置等工作。然后将对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关于突发事件的新的风险信息反馈给高校校园突发事件管理信息库,以完善和更新管理信息库的风险信息。然后根据管理信息库生成的新的突发事件识别及处置报告改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以及对安全教育培训手册进行补充。

4 讨论

美国的各级政府都对学校的危机管理给予相当的重视。在美国,几乎每个州都有专门的学校危机管理机构,这些机构的职责就在于进行危机管理研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并有详细的操作指南。美国教育部在2003年5月向全国下发的《危机计划的实用资料:学校与社区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学校危机管理的连续4阶段模式[2],即“危机的缓解与预防、针对危机作准备、对危机的反应、危机后恢复”。这个4阶段模式可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正,其完善和修正是建立在历史数据、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根据这个模式,美国教育部为各类各级学校制定了危机管理的政策指南。

在我国港台地区,校园危机管理的策略研究引起了学者们广泛关注。其中由香港学者胡洁婷等于2000年编写的《临危不乱:校园危机管理手册》,被认为较为方便和实用。而于同年启动的“校园危机支援计划”,针对香港地区中小学常见的五大类危机开展对策研究,其目的是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不同专题的到校工作坊或到校减压活动。台湾《十大校园危机管理手册》,在对台湾中学流行的突发事件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开展了专项研究,并提出了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应对策略[3]。另外,较有代表性的学校危机管理研究成果还有孙本初“校园危机管理动态模式”的4阶段设计[4]和郑燕祥(香港,1997)“学校危机管理之模式与运作”的3阶段模式[5]。港台对于学校危机管理研究成果大多局限于中小学范围,缺乏高等院校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且地方色彩浓厚,在我国内地推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目前,我国也有不少学者将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视角投向学校危机管理,其中对于高校危机进入了实质性研究。其中,赵中建提出“学校危机管理即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危机管理制度和计划对学校危机进行预防、处理和复原的策略应对过程,并应当成为学校日常管理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6]。郭正贤提出了“应该建立专门的高校应对危机的管理机构,在突发灾难性事件的时候便紧急起用危机管理机制,以使学校在非常时期能够保证基本正常的教学及生活秩序”[7]。其后,中国人民大学的纪宝成在其“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一文中阐述了高校危机管理的概念,界定了高校危机管理的范畴,探讨了高校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8];刘向兵等[9]提出了关于搞好高校日常危机管理的一些思考;白涛等[10]也从危机及危机管理的概念阐释了高校危机、高校危机管理的内涵、类型及其特点,提出了高校危机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结合高校管理的实际,探讨了高校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及具体对策;王茂涛[11]认为应从多角度构建高校危机管理体系。李明等[12]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提出了影响高校稳定的突发事件的定量预警模型。

本文通过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建立了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从实施战略的高度对高校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进行设计,构建了一套保障校园公共安全的组织体系及校园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体系,并将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编制成学生安全教育培训手册,为校园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方法。

5 参考文献

[1] 李佐卫,陈庆华,张学忠.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类型、成因及特点探析.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11-15.

[2] 朱晓斌.美国学校危机管理的模式与政策.比较教育研究,2004,27(12):45-50.

[3] 吴建勋.浅析高校危机管理.生产力研究,2004,4(6):256.

[4] 孙本初.校园危机管理策略[EB/OL][2008-09-15].nmh.gov.tw/edu/basis3/14/gh4.htm(2008-10-20).

[5] 郑燕祥.学校危机的理念和管理:多元观点的分析.教育学报,1997,25(1):1-23.

[6] 赵中建,徐士强.学校危机管理:由“非典”事件引发的思考.上海教育科研,2003,17(8):4-8.

[7] 郭正贤.高校危机管理的探索.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4):65-67.

[8] 纪宝成.从“非典”防控看高校的危机管理.中国高教研究,2003,25(8):3-6.

[9] 刘向兵,倪莹.关于搞好高校日常危机管理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3,30(23):41-42.

[10]白涛,许中华.高校危机管理对策初探.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67-71.

[11]王茂涛.高校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1):821-823.

第6篇:常见突发事件处理方法范文

1.1重组并优化急诊科病室

首先,对急诊科工作开展过程中进程应用到的检验、检查机械设备进行重新整理。将分散在各科室中的急诊常用设备集中到急诊科,并进行重新组合,为急救工作的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充分利用检验结果共享系统、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等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促进抢救工作可及时、高效地进行。再次,优化科室绿色专业通道,组建重症急救队伍,为患者的急救、住院、护理等提供流程。最后,制定并在科室内张贴急救流程图表,保证急救工作按流程快速进行,为患者的安全争取时间。

1.2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护理及护理流程培训

护理培训具体内容主要为科室规章制度、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护患沟通技巧、突发事件处理等。同时定期对接受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评分,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及护理能力。根据科室的具体护理管理条件,制定相应的护理流程,并安排业务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师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业务及综合能力培训。护理流程通常包含意外死亡的处理流程及特殊、常见急重症抢救流程、有机磷中毒、中暑、急性心肌梗死、药物过敏等的急救流程。在培训过程中,可将各种护理内容及护理流程印刷成册,先发给护理人员学习。然后安排培训教师对重点护理内容及护理流程进行培训,并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评分。同时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对科室特殊病例进行查房,并就护理、急救流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改善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3制定和完善护理人员互评制度

护理人员互评制度的包括应该包含急救技能、流程进行、医护配合、护患沟通、突发事件处理等。定期对护理人员互评结果进行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问题,促进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及护理配合度的不断提高。

1.4评价方法

定期对培训后护理人员的急救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技能及具体操作等进行考核和评价。详细记录2011年、2012年急诊科护理纠纷、风险事件、差错事故等的发生率。对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调查评分。

1.5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纠纷、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接受急诊诊疗流程培训后,观察组护理人员急救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护理操作流程的评分上均明显高于培训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急诊诊疗流程的应用过程中,对急诊科常用设备进行有效整理,并不断优化其组合,可为急诊诊疗流程的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抢救工作的高效进行。对护理人员进行急诊护理培训,可促进护理人员急救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可增强患者的护理服务意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其业务水平及意外事故的应变处理能力。将急诊诊疗流程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必须要重视对护理人员进行急诊护理流程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及护理能力,使护理人员将各种知识及技能融会贯通地应用于急救过程中,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急诊科可急、重病抢救的成功率,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将急诊诊疗流程应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其护理人员的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等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护理纠纷、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7篇:常见突发事件处理方法范文

 

全体人员:

为了保证高速公路的通行畅通,更好的保护公路路产路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巩固治超长效机制建设年的工作成果,提高全体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现将全年自学计划安排如下:

一、自学时间与内容:

时间

自学内容

一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陕西省超限超载运输管理办法》

二月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三月

陕西省治理公路超限运输办法(陕西省人民政府138号令)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贯彻《陕西省治理公路超限运输办法》的实施意见

四月

《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

四月

《治超员岗位职责》

五月

《收费公路管理条例》

六月

车型、车种的分类及其收费业务

“绿色通道”相关政策

七月

货车全计重收费费率及政策

假币的识别

八月

文明服务的规范及文明用语的延伸

“两转身、两点头”收费服务礼仪

收费人员微笑服务标准

九月

收费站突发事件处理方式方法

应急管理预案

十月

超限运输的危害及治理

十一月

常见的逃费方法及治理

三、自学要求

1.各收费员须认真对待。严肃学习纪律,合理安排自学时间。

2.每月不定期对每位员工的学习笔记进行检查,如若发现笔记未完成者,全年累计两次以上者,年终优秀评选不得参与。

3.每季度定期对员工进行相关内容的考核,并把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中。

 

第8篇:常见突发事件处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地铁;行车调度;应急指挥

引 言:由于城市交通运输压力日益增大,轨道运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地铁行车安全与应急处理问题是地铁运行系统常见的问题。解决好地铁行车调度处理问题,是保证地铁行车安全的关键。加强地铁行车调度的应急处理能力在整个地铁运行中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1 行车调度应急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1.1 先通后复原则

设备发生故障或地铁出现事件、事故时,各调度应按“先通后复”的原则处理。必要时,可组织小交路运行或启动应急公交接驳预案。如故障、事件、事故等伴有火情或危及员工、乘客的生命安全时含在处理过程中出现,各调度应立即按相应的处理程序执行,实施先救人,以及救人与处理事故同步进行的原则。

1.2 分工合作原则

应急情况下,调度指挥遵循“既分工,又合作,有分工,有调整”的原则。调度员按照既定的分工,各司其职,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同时,主任调度(或值班主任)在应急处理的不同阶段,需进一步细化、调整调度员分工,保持步调一致。

1.2.1 应急调度分工

不同种类的故障,可分为节点(局部)故障(如列车故障、信号机故障、道岔故障等)和全线(系统)故障如ATS(列车自动监控系统)故障全线灰显、SICAS (西门子计算机辅助信号联锁系统)联锁区域故障等两大类。不同类别故障下的调度分工原则如下:

(1) 节点(局部)故障情况下,由一人控制故障点,另一人控制其他区域。原则上谁接报故障,谁就是故障点的控制者。

(2) 全线(系统)故障情况下,一人负责控制车站,一人负责控制列车;或者一人负责控制上行线,一人负责控制下行线;或者以线路中间车站为界,各自负责一半线路的控制。

1.2.1 互相配合

分工是为了更好地合作。只有充分沟通,才能紧密配合。因而,在应急调度指挥过程中,一些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显得十分重要。

(1) 完成应急流程的每一关键步骤后,都要知会参与应急指挥的人员哪些工作已完成、哪些工作还没做,方便大家帮忙补台或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提醒。

(2) 耳听八方,避免发生指令冲突、相互干扰、重复对方已完成的工作等情况。

(3) 自己负责的工作,情况紧迫时主动请求对方支援。

1.3 主动控制原则

(1) 带着目的、抓住重点来收集信息。归根到底,要弄清楚现场故障情况对运营服务的影响程度(如不影响行车、需要限速、需要清客、需要立即扣停列车等)。

(2) 能提前通知的事项,提前主动安排,避免调度员不断应接不知情的车站、司机和有关人员的来电询问。例如,在故障发生初期, 调度可将故障的影响范围、采取何种降级模式行车、预计晚点的时间等情况向全线司机、车站以及邻线调度通报。

(3) 能全呼、组呼布置的事项,绝不单呼。

(4) 布置工作时要简洁,争取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能一次布置清楚的事项 ,不分两次或多次说明。例如,信号SICAS故障恢复,行调要确认能否安排列车折返行调在与车站通话时,应该在一次通话过程中把“钩锁器是否已取下”和“人员是否已到安全位置”两个关键点确认清楚,而不是分次确认。

(5) 充分调动资源,及早安排车辆检修人员、折返司机或司机督导上故障车协助处理故障,或上备用车做好应急准备。

2 行车调度应急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调度指挥方式单一,不能体现调度指挥的综合性能

在调度指挥中,调度人员作风保守,调度指挥方式单一,不能综合运用调度指挥方式进行应急处置,简单的调度方式造成应急处置效率低,影响大,乘客不满,并损害地铁运营形象等。

2.2 信息反馈渠道不畅,延误行车恢复时间

调度指挥过程中,现场受令后不能与调度指挥中心保持一致联络,且调度指挥中心线路繁忙,与现场的人员会出现指令不到位等情况,造成调度指挥与现场的联系脱节,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现场情况,予以指挥调整,错过了事件处理的大量时机,信息因素延误行车恢复时间的问题比较突出。

3 行车调度应急处理的具体对策

3.1 重建作业流程,形成标准化作业程序

调度员生产岗位要有规范的作业过程,从调度员岗前准备至交班后退勤止,全部实行程序化、标准化作业流程,对调度员的作业过程进行细节规范,明确标准和要求,以强化调度人员的岗位责任感。与此同时,对于应急处置的相应标准和方法要公示上墙,让调度员在日常的工作中熟悉、学习、运用和掌握,在遇有突发事件需要应急处置调度指挥时,依图索样,按部就班的进行应急处理,从而提高调度人员应急处置的准确率和果断性,最大程度的降低突发事件对行车组织的影响。并要从全局出发,培养调度人员全局观念,在应急处置中要综合全局的利益,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因对应急处置的综合因素进行考虑,防止出现调度遗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2 畅通信息反馈渠道,依靠多媒体软件提高调度效率

调度指挥中心要建立规范的信息反馈流程,明确各职人员信息反馈的责任,现场信息反馈的类别,时间,以及反馈的渠道等,对重要信息反馈后要随时对进度进行跟踪反馈补充,保证调度指挥中心掌握信息的及时性,严格信息反馈考核管理制度,对违反信息反馈制度的严肃处理。在此基础上,调度指挥中心要尽快完全正确实现信息化,对目前使用计算机调度管理软件进行重新开发和完善,形成调度指挥的综合管理体系,并要在调度中心引进高技能的信息人才,通过在使用中改进,在改进中完善,使调度指挥的信息沟通系统不仅仅是能通话、能录音,而且能够同步实施全线在线视频,现场机车工作人员及救援岗位人员可同步调度指挥,按照调度人员指令作业,提高调度指挥的效率。

3.3 重视应急预案演练,提前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未雨绸缪,调度指挥中心要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对各种行车组织中的问题进行预案演练,组织调度人员对各种预案进行熟记硬背,并定期进行演练安排,全部模拟现场应急处置情景,并要在演练中注重单一调度方式和综合调度方式的整合,培养调度人员全局观念和机变能力,确保高效的调度指挥,提高应急处置的时间和质量。同时,要定期组织调度人员的技能比武活动,通过单项技能比武和综合技能比武,提高调度人员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强化调度人员提高技能的优越感,为应急处置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持。另外,健全应急演练的评估体系和绩效激励机制也尤为重要,通过对演练全面、认真地评估,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从而优化和完善班组分工,提高调度班组及个人的岗位合力。对演练结果要纳入绩效管理,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打消调度人员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岗位依赖性,提高调度员的整体素质,确保应急演练质量,实现学习致用。

4 结束语

总之,地铁行车调度应急处理是一个简单而复杂的过程。因此,行车调度必须选择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从调度的日常作业程序规范抓起,严格按照运行图行车,减少行车调度的突发事件发生机率,从而避免调度指挥失误。

参考文献:

[1]杨浩.铁路运输组织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第9篇:常见突发事件处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在众多的交通工程中隧道特别是高危险隧道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大。隧道施工向来是交通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控制隧道施工风险和如何有效的组织施工是所有施工单位一直思考和忧虑的问题。因此,在隧道施工管理中做好安全管理,对于减少损失、保证工程质量和降低施工人员事故具有积极意义。

1、加强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与管理必须贯穿于铁路隧道施工全过程,必须加强隧道施工过程的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分阶段进行风险监控和管理,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

(1)要有专门的公司对隧道的风险评估全面负责,公司工程部负责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管理办法,督导施工单位开展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工作;(2)施工单位根据制定的《工程风险评估管理办法》中有关施工阶段风险评估的相关要求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设计阶段的评估结果,在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量测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估设计确定的风险源、风险等级,对工程措施、施工方法和支护参数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3)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制订并实施风险防范措施

2、强化施工组织的安全设计

2.1施工安全设计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根据隧道设计文件的“施工安全设计”、施工阶段超前地质预报和风险评估意见,细化工程措施,必要时进行专题研究进行分析论证。尤其是对穿越断层破碎带、岩溶等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的隧道,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及相应安全保证措施,编制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2.2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和实施

(1)长度1000m及以下的一般地质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2)长度1000m以上隧道和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深埋隧道的施工组织设计,须经施工单位集团公司审查;总监理工程师审核后报工程部审批;(3)按经审查批准的施工方案组织实施。如需调整,一般隧道经总监理工程师组织设计、施工单位研究后报公司工程部批准;重点隧道重大施工方案调整须报铁道部批准。

2.3做好超前地质预报

由于目前勘察手段、时间、费用以及判释水平等因素限制,在勘察设计阶段尚不能完全准确地探明隧道所穿越的地层及洞身周边的地质情况,特别是存在的对隧道施工安全有很大威胁的岩溶、断层、富水裂隙、暗河等也不能准确判释和提示,因此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是确保施工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

(1)勘察设计单位负责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编制,指导施工单位实施方案,依据超前预报成果修正设计。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要明确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等级、预报方法、预报内容、预报频次、实施计划,提出仪器配置和操作要求、信息判释、数据采集与处理、预报成果编制等技术要求。

(2)施工单位按照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编制实施细则并实施,对超前地质预报成果及数据真实性负责。应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工序管理,严格按预报方案和实施细则实施。

(3)监理单位负责检查施工单位现场地质、物探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及能力,设备类型及数量,超前地质预报的实施和数据采集情况;进行相关协调工作。

3、合理的开挖方案

开挖方案应认真执行设计方案。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和掌子面实际地质情况需更改设计开挖方案的,按设计变更处理。开挖方案常见方法有:全断面法、台阶法、交叉中隔壁法和双侧壁导坑法。

3.1全断面法

隧道工程中采用全断面一次开挖成形的施工方法。是将全部设计断面一次开挖成型,再修筑衬砌,一般可适用于Ⅴ~Ⅵ类围岩,因开挖作业面大,钻爆效率高可采用凿岩台车和高效运装机。

3.2交叉中隔壁法

交叉中隔壁法是将大断面隧道分部分块开挖,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一和二部并分别施作封闭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再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一和二部并分别施作封闭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最后分别开挖隧道左右两块底部,形成隧道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网状封闭稳定支护形式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法,一般适用于Ⅴ~Ⅵ级围岩,也可用于浅埋隧道施工。

3.3台阶法

台阶法分为两台阶法和三台阶法施工,其中两台阶一般适用于Ⅲ级围岩施工。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在三个台阶上分七个工作面,以前后七个不同位置相互错开同时开挖,然后分部及时支护,形成支护整体。缩小作业循环时间,逐步向纵深推进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法,一般适用于黄土地区隧道施工,也可用于其它Ⅲ~Ⅳ级围岩地段。

3.4双侧壁导坑法

双侧壁导坑法是采用先开挖隧道两侧导坑,及时施作导坑周边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然后再开挖中部剩余土体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法,一般适用在Ⅴ~Ⅵ级围岩,大断面和超大断面铁路隧道工程,也可用于浅埋隧道施工。此方法成本较高、进度较慢。采用该法开挖时,双侧壁导坑超前的距离相等或不等。为了稳定工作面,经常和超前预注浆等辅助施工措施配合使用。

4、加强施工安全培训和管理

4.1加强施工安全培训

隧道开挖、喷锚支护、防水板安装、衬砌等工序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的技术、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监理单位负责监督检查培训情况并负责公司报告。

4.2其他安全事项管理

(1)洞口洞内相关安全设施:通风防尘、供风供水供电、照明等一般设施和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地段所需专门的检测、防范设施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并满足作业实际需要。设施配置齐全、经鉴定性能完好方可进行隧道施工。

(2)加强火工品管理:建立火工品采购、保管、领用、监控的符合国家规定的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火工品管理必须专人专项负责。

(3)突发事件处理:隧道施工要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预演,提高隧道施工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要配齐应急所需的人员、物资、设备。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