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范文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第1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性思维相比,其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在己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组织自己的知识经验,提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新方案、新程序,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它是思维过程中的最高境界。它的表现特征思维过程及其结果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呢?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创新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专制的教学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缺乏自信,产生惰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老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要与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用自己的激情吸引学生一起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接受自己。

要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教师要注意主动引导,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我努力树立真诚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尽可能满足学生心理上的合理要求。在教学中更应该尊重学生,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及问题,无论正确与否都要给予鼓励,及时开展讨论,肯定成绩,鼓舞信心,纠正错误,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二、超前学习,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超前学习是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 即让学生利用头脑里原有的认识结构同化和顺应新知识的活动。超前学习的过程,即是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分析问题的过程,暴露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但是让学生超前学习绝不能放任自流,而教师应该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从扶到放,从教到学,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尝试,引导学生在重点关键的地方多分析、思考,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学潜能,解决各自的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在独立学习过程中,解决了一些问题,发现了一些问题,等等,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大胆尝试,允许“同中求异”

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不是在教师的指令下默默的接收,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同时得到发展,他们喜欢与众不同,哪怕是毫无道理的也要去试一试,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例如一位老师教学“简便运算 172-98”时,没有直接提醒学生 98 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有个学生就用了“拆数”的方法,把 172 拆成 72+100,这位教师就将计就计,因势利导,让学生讲出思路,而不是死板地按照书上 172-98=172-100+2 的方法,这样必然大大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反之,如果死拉书本上的方法,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完全落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俗套,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性培养就无从谈起。

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独创性

独创性是指思维方式、方法及得出的结果与众不同,有一定的新颖性。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发现独辟蹊径的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比较5/6 和 2/3 的大小时,多数学生把他们化成分母相同或者分子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而个别学生想到:“因为5/6 与 1 相差 1/6,2/3与1 相差 1/3,又因为 1/62/3。”这种解法综合运用了比较分数大小的知识,解法新颖,具有思维的独创性。在教学中,教师要珍惜学生闪现出的独特的思维火花,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操作感知,注重实践

课堂是一面镜子,在反映出教师和学生能力水平的同时,也反映出学习是否有实效性,所以实践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亲手实践、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机会。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感知”中“思索”,在“思索”中“领悟”。教学中,对于从生活实际中引发的新知识教学,要尽量提供原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如拼、摆、折、画、想、说等实际操作,探求发现新知。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要切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既要注重培养某一思维方式的单项训练,又要注意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凤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做法[J].新课程(小学),2010,(06)

第2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高职 音乐艺术欣赏 创造性思维培养

从思维的方式和成份来看,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综合运用,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辨证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在儿童阶段就已萌动、成长着创造性思维。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正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种原动力。

音乐艺术欣赏课程是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渠道。高职音乐艺术欣赏课程以音乐欣赏为载体,贯穿灵活多样的课堂模式,不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音乐艺术欣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达到提高思想素质,训练头脑,发展身心的目的?本人认为教师在教学策略方面该实现以下几点:

1 鼓励学生主动开展探究

在高职音乐艺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互动探究模式教学,让学生保持思考的动力,积极主动地探究,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同时提供一系列与问题有关的资料,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音乐作品留给人们的想象空间是很大的,为了让音乐作品能够感染学生,通过音乐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应精心选择优美、通俗易懂的音乐去敲开学生心灵的门户。老师应先引导学生细致地聆听作品,让学生听后作形象的分析和描述。学生在描述前应勤于思索,做到有感而发,继而进行探究。

教师要注意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除了感受到音乐的旋律美之外,还要体会到音乐中表现的情感及品格。在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外,就可以选择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管弦乐曲与合唱曲进行引导。他们的作曲风格和创作思想是属于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这些乐曲所提示的内容对大脑的创造性思维极其有利。特别对于巴赫的音乐,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觉的思索。巴赫的赋格音乐有着数学般的严谨,他把人的复杂情感集中在同一时空通过音乐表现出来,对训练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科学价值。在聆听《G小调赋格》时,教师应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感受、去想像、去创造。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听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荒山之夜》两个作品,对比两者之间的区别,然后引导学生从音乐家心理方面去分析作品。通过讨论使学生在感受音乐作品、认识历史等方面进行交流、碰撞,使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积极展开思考,进行探索,从而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作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表明:他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音乐启发了爱因斯坦对宇宙的观察,进而发表了相对论。爱因斯坦的思维方式引起了世界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极大兴趣。他长期得到音乐环境的熏陶,养成想像和创新的习惯,势必推动他形成求知、求新的探索欲望。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它能激发学生创作音乐的兴趣和积极参与音乐创作的意愿,唤起其音乐情感,启发、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在创作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营造好学生参与的氛围,从最简单开始。其次,要循序渐进,注意减轻学生对技术方面的心理负担,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潜能。音乐的创作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像,大胆进行音乐创作。最后,让学生自己演唱或演奏自己的作品,教师适时加以鼓励,当学生大胆参与实践的时候,他们的想像和创造思维能力就得到了培养。

教师在开展音乐艺术欣赏课的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以柔缓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全曲分为十段,每段都有小标题。在欣赏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可根据标题展开联想,在对旋律基本熟悉后,学生可尝试创作歌词,通过给乐曲填词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根据这种教学的开展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强调对学生音乐想像和创造思维的培养。

3 合理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所著《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一书中提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的重要论断。如广播扩音系统相当于耳朵的延伸;摄影相当于视觉的延伸;影视相当于视听觉的延伸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音乐艺术欣赏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已渐渐取代了传统教学模式。音乐信息传播系统包括幻灯、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多媒体具有声、色、光、图为一体的独有特点,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深受师生的青睐。合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进行教学,视听结合,可以强化学生记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审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多媒体开展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有些音乐是没有情节内容和意义的,往往给人曲高和寡、晦涩难解的感觉。教师可以运用电化教学媒体创设音乐作品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视觉可及的画面,发挥视听通感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想像、联想。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创设场景。

歌剧《卡门》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和丰富内容的伟大作品,剧情发生在1820年左右的西班牙塞维利亚城。《卡门》的序曲是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常被人们称为“斗牛士进行曲”。另一段卡门霍塞时所唱的哈巴涅拉舞曲《爱情是一只自由的鸟儿》,表现了卡门奔放豪的性格和富于魅力的形象,欣赏这两段音乐如果只有声音而无图像的话,学生想理解作品的内涵是不容易的,还需要教师深入讲解作品中的故事和背景。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注重音画的完美结合,学生就可以通过画面来了解作品的故事情节,并容易超越时空与作者产生共鸣。

良好的音乐艺术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态度和良好的审美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创造精神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音乐教学的核心。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值得研究的问题。21世纪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具有自我评价与反思意识,更新音乐教育观念,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音乐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以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戴定澄著.音乐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P174.

第3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范文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要善于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启发性的提问,有趣的故事,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等来导入新课。教学中,老师应给予学生关注和信任、理解和认可。因为老师的尊重、鼓励、肯定,可以极大鼓舞学生。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组织各种比赛。谁先解答出来,谁的方法最简便,谁运用的方法最多。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激励起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热情。比如,上课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穿插多种教学任务如猜想、思考、讨论、小组竞赛等等。教师发挥自身的魅力,比如得体的仪表、简练漂亮的板书、热情的鼓励、亲切的语言、敏捷的思维、信任的目光、娴熟的解题技巧,都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调动学生的情感需要,影响效果将会持久而巨大。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让学生经常得到老师的赏识和肯定。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才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智力品质,创造思维是多种思维形式的综合效应,能够随机应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它能使人提出新的见解。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丰富的表象,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从想象这一发明创造的源泉中不断吸取创造的动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因而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造的客观环境是十分重要的。课堂上,教师在课内要创造出一种热烈讨论的气氛,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化,在碰撞中发生智慧的火花,产生灵感。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如创造性质疑发问和互相答疑、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式。学生受到一定情境的刺激,能引起联想,发生想象,从而产生超越课堂教学要求的创造性思维。课外的世界更是广阔,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提供了极好的环境条件。课下组织兴趣小组,开展一些比赛活动,都是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好形式。从课内到课外,为学生创造条件,激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样的创造活动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要教导学生平时多思善想,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注意思维的技巧和灵活性,要尽量给学生创造产生直觉和灵感的条件。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训练学生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好方法,运用启发的手段活跃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有待于不断探索和实践。

    三、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学校教育中,要把教会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摆到教学重要位置。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和独立自主素质的人才,是我们教育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自主地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真诚地爱学生,不断鼓励学生,树立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信心,同时及时展示、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重视学法指导,讲究方法教育,提高课堂实效。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及数学家们发现问题、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探求科学的意志。选择恰当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发掘学习潜力。

    四、鼓励设问,培养创新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问题的提出,以问促创新。俗话说:“学问学问,要学要问。”鼓励设问解疑,培养创新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有目的地设问,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书本的问题,勇于置疑是有所创造的前提,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作为出发点,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将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作为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与保护,同时加强一题多解训练,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得到充分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勤读书,多搜集资料,学会多角度分析、判断。培养求知欲和失败不气馁的勇气与毅力,对培养创造性思维也将会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

    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激励学生参与创新,把数学学习与创造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进来,尽量为学生提供自由、和谐、互相尊重的氛围,就能使学生轻松学习。鼓励学生为成功的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实践,勇于探索,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学生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4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高校 室内设计教学 学生 创造性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B8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34-02

前言:

室内设计专业是高校的主要专业之一,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这一专业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对于学生的审美以及创造性思维均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这一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开始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

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应用性、动态性以及创新性等方面。

首先,室内设计专业设计教学的目的在于将相应的设计手段应用到室内设计过程中,以为室内设计水准的提高提供保证,其主要作用在于为生活服务,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具有较为实用的特点,因此可以说,这一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1]。

其次,人们的审美往往影响着其对室内设计效果的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审美层次也会不断的变化,室内设计专业必修保证具有动态性,不能一成不变,这样才能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最后,室内设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专业,不仅能够涉及到建筑领域的知识,同时也会涉及到美学领域的知识,较强的创新性能够使设计效果更加符合美学要求,因此,室内设计专业必须具有创新的特点。

二、在高校室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创造性思维是社会对于人才的主要要求,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重要,对于室内设计这一对创新性要求较高的专业而言更是如此。在室内设计专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室内设计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从长远的角度看,这对于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率的提高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

三、高校室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在高校室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论对于学生本身而言还是对于高校而言都极其重要,因此,必须针对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

(一)优化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师往往会重点针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其中涉及到的课外知识较少,同时也并不具备有关设计实践的内容,这不仅会导致学生设计水平的降低,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效果[3]。对此,高校教师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通过真题真做的方式展开教学能够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设计题目真正分配到每一个学生的手中,可以将学生以三人一组的方式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每一小组对难度一致的室内设计项目进行抽选,每一小组的学生要通过合作的方式真正的完成整个设计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这对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二)建立创造性思维评价机制

建立创造性思维评价机制能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水平得到有效的评估。评价机制的建立要包括对学生设计水平的分析以及对其操作能力的判断两方面内容。首先,理论能够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因此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即设计水平十分重要;同时,只有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才能使其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对学生在室内设计方面的操作能力的评价也非常必要。通过对上述两方面内容的综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便能够大体呈现。评价机制的建立能够对学生产生激励的作用,对于其创造性思维的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对于这一机制的建立必须得到重视。

(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教育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十分必要。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以项目带动教学能够为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与室内设计企业的联合,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室内设计活动中去,这对于学生眼界的增长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十分有利。

结束语:

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具有应用性强以及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在该专业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重要。通过优化教学方式以及建立创造性思维评价机制等的方法能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保证,对此,该专业的教师一定要加强重视。

参考文献:

[1]陈敬国.高校室内设计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0,02:15-16.

第5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英语写作 思辨能力

一、英语写作与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要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英语写作与创造性思维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二者相辅相成。

一方面,创造性思维有助于促进写作,写作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才能运用发散和集中思维,灵活主动地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解决某个问题。而写作本身就是把灵感写实的过程,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学生需要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思考事物间的本质和联系,探讨语言和社会的关系,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思维的成果。写作的核心就是创新,因此创造性思维对于写作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一种能力。

另一方面,写作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就理应是创造性思维的运用过程。在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顺应情景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和收集资料,构思并成文。毫无疑问,英语写作本身就是一个高级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英语写作过程是学生思维逐步成熟的过程,合理的写作教学法将有利于刺激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英语写作思辨能力缺乏的原因

就当前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情况来看,现状令人堪忧。许多大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结构模式化,语言缺乏条理性,内容空洞,缺乏逻辑思维。造成大学生英语写作创作时思辨能力缺乏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1.主观因素。主观因素,即从学生本身思考。一方面,中国学生深受文化传统影响,从小就学会服从,而不是创造。这造成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较强,平时也不注意扩大知识面,以至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束缚。另一方面,我国大学生应试压力和作业负担普遍较重。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才会动笔写作,交差了事,对于教师的批改也置若罔闻。学生不会注重知识的积累,到了考试之前或是为了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学生会死记硬背一些写作模版,突击应试作文。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很低。写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是一件枯燥的任务,创新思辨能力受到束缚,而得不到开拓和发展。

2.客观因素。究其客观因素,则主要是社会环境、教学环境和教师的影响。当前的社会大环境导致学生重结果轻过程,对于他们来讲,写作文就是背背写作模版,写出作文就行,自己的思想一点都不重要。英语写作课堂缺乏思辨的引导,特别是有的教师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教学手段单一,不能为学生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英语写作思辨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是一种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对于高校英语教师来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辨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至关重要。

第一,教师要学会如何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应该合理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要改革,教学内容要调整,师生互动要加强。不要满堂灌输语法句型等基本语言知识,而应该引导学生注重篇章结构及内容逻辑,大量介绍并培养评判性思维的写作风格。在写作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头脑风暴,积极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然后启发学生集中思维将材料整理归纳,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进一步合理充分论证,使得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能同步提高。

第二,学生要学会如何提高英语写作思辨能力。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保持写作的积极性和兴趣。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边反思边学习,积极跟随教师的引导,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辩论。善于从教师评改和同伴评阅中学习,积极进行自我反思,修改完成写作的每一稿。学习优秀作文的篇章结构和逻辑论证,而不是死记硬背好词好句和篇章模版。不要束缚自己的手脚,不要禁锢自己的头脑。

四、结语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提高英语写作能力至关重要,大学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应当以培养思辨能力为首要任务。英语写作能力要与创造性思辨能力共同发展。英语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教授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主动思维和创新精神,展现个性,发展心智。

参考文献:

[1]刘萍.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高等农业教育,2003(8).

[2]文秋芳.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座谈[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

第6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范文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性的思维活动,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开拓新领域、新成果。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培养和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综合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多种思维活动。而且,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往往要经过长期的刻苦的探索和钻研以及多次的失败之后才能取得。

创造性思维是指有主动性和创见性的思维,包括抽象思维、灵感思维、扩散思维、集中思维、逆向思维、分合思维、联想思维等。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遇到问题时改变固有的思维程序和步骤,从相反的方向来展开思路分析问题和得出新观点;其次,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联想思维是指遇到问题时能对事物做到由此及彼的合理的具有创造性的想象,联系与之相关的事物来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比较,从而找到结果;第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思维方能够不局限于一点,向四面八方辐射来思考和重组信息,以求得创新的结果;第四,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集中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对现有的信息和方案进行集中筛选,然后采纳一个最理想的方案,从而求得正确的结论;最后,培养学生的统摄思维。统摄思维是指用一个集合新概念来取代若干概念,或者赋予老概念以更多新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所谓培养学习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善于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课本,钻研教材,分析教材,自主找出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重点和解决难点。培养思考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指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周围事物和现象,发现鲜为人知的内在问题;培养动手能力则是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到知识之后,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做一些与之相关的事物,来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只有先培养好学生的这些能力,才能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2.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质疑和合理猜想

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不能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这样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并且对于知识的认识浮在表面,不能深入理解。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质疑和合理猜想,由质疑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然后通过好奇心驱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真正解决问题,实现创新。

3.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因此我们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创造一个能够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并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的学习环境,逐渐培养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发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手段,如:设计探索性的物理实验、组织小组交流讨论、进行分组智力竞赛、举行小论文答辩会、开办物理板报等。这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在这些教学过程中发散思维,主动开发自己的创造性。

4.改进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7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跨越式试验 创造性思维 培养对策

现如今,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原因就在于语文科目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汉语又是我国的母语,学好语文是保证学生良好沟通,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关乎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达沟通能力,而且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衡量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跨越式试验这一概念也被广泛应用。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积极引进先进设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 对小学语文跨越式试验的概述

想要在小学语文跨越式试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首先就要明确什么是跨越式试验,以及它的提出和具体目标。小学语文的跨越式试验最早在我国广州深圳开始实行,它主要是指将小学语文的词语、阅读和写作学习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并将计算机、多媒体等新兴教学设施应用到其中,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模式的革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主要教学目的在于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坚持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形式,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二、 小学语文跨越式试验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对策

自从小学语文跨越式试验引入到课堂中来,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对词语、阅读和作文的掌握情况也变得更好,所以坚持跨越式试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其具体对策如下:

(一)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大多比较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关注字、词、句的理解和应用,没有坚持从学生的内在诉求出发,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没有重视跨越式试验,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为了在小学语文跨越式试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做到有效教学。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采用合作教学法进行教学,即教师把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他们组成学习小分队,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加强彼此的交流沟通,实现思维的扩散;其次,互换角色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与教师交换角色,让小学生担当小教师,从而让教师更好的理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再次,有感情朗读和角色扮演。想要让学生有意愿进行学习,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就一定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采取角色朗读法或角色扮演法可以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文章的含义,帮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守株待兔》这一文章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发散他们的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以他们的学习能力为基础,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包括了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等等。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加强对他们这些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讲授课程《桂林山水》的时候,文章一开篇就点名了桂林的美丽景色,此时教师就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根据文章来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桂林。再比如教师在讲解课文《秋天的雨》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文章的延展性,让学生自己动笔来写“春天的雨”、“夏天的雨”,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的扩散,保证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坚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跨越式试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一定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没有注重思维的创造性应用,课堂上只有一个黑板,一个讲台,教室里只有老师夸夸其谈,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一定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提高课堂的积极性和活跃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思维的合理发散。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起先进设备,完善教学手段,增加资金投入,实现计算机、互联网、大屏幕、多媒体的有机结合,并将其融入到书本知识中。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放映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男女互动,小组竞赛、语文知识小问答等丰富多彩的趣味项目,从而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下实现思维的扩展。

(四)重视小组讨论,加强师生互动

实践经验证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受到各语文教师的普遍推崇和使用。小组讨论不仅有助于调节教学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拓展和沟通交流,有利于实现师生互动。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小学语文课堂中,由于教师提问不当,造成小组讨论变成“闲聊”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实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具备一定技术含量和研究价值的问题才能真正挖掘学生思维潜力,确保小组讨论实效。在小组讨论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在讨论的主旨上有精心设计,对提出展开讨论的问题设计,应注重学生的兴趣所向,从而激发学生讨论热情,在讨论过程中引发创造性思维萌生。

参考文献

[1]林丽华.改进教学思维,增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科学导报,2013,(4):6.

[2] 尚晓荣.图形思维教学对小学生学习语文促进作用的体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3):204.

第8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范文

思维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内在要求——创造性思维

不同学科对思维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同时也互有重叠。向前追溯,我们会发现,尽管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与基础教育阶段的设定和要求不同,但其中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不管是小学还是高中,其基本思路都是围绕信息的处理进行。如果稍微变通一点,具体而言都是围绕应用进行的。联系教育实践,不难发现,从信息技术基础开始,到Word、Excel、PowerPoint等,除了基本知识技能之外,学生最需要的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出现这样的结果并不偶然,这是课程的内在要求。

首先,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是活动和实践课程,教学中需要直面大量具有现实意义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的过程需要解决突发或者个性问题,其结果也并不指向某一个固定的结果或形式,因而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当然就留给了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其次,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虽然是以信息处理为主线,但是处理的结果却是丰富多彩的,往往艺术气息浓厚,很多都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所学进行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作,如涉及电子绘画、Word(板报)、PowerPoint(幻灯展示)等应用的学习。

再者,信息技术课程经常使用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就是创造性思维的流程。有很多专家学者都研究过创造性思维,关于其过程,英国心理学家沃勒斯在《思维的艺术》一书中提出的四阶段论最具代表性,他认为:无论哪一种创造活动,创造过程一般都必须经过四个阶段,即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验证期。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否被有效激发出来,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优劣的决定性砝码。

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在不断探索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国内外的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虽不完全相同,但都将关注的中心聚焦到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来谋求对传统教学的变革上。美国著名创造性教学研究专家威廉姆斯提出了三维创造性教学模式,其中包括18种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对后来的创造性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限于篇幅,笔者结合信息技术的教学简单介绍其中的几种,以期抛砖引玉。

1.矛盾法。发现一种观念未必完全正确;发现各种自相对立的陈述或者现象。例如,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与社会”部分的“网络游戏利与弊”任务。网络游戏是电子游戏和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中国的网游内容取向各异,五彩纷呈,玩家众多,男女老少都有参与,事实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者肯定,需要学生在大量搜集材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各种利弊因素,从而得出基于不同立场和出发点的结论。

2.归因法。发现事物的属性;指出约定俗成的象征或者意义;发现特质并予以归类。例如,PowerPoint学习的“城市的名片”任务。这是信息技术课程中常用的内容,很好理解。但是教师实施教学时的重点不应是发现城市的名片,而是发现衡量事物是否是城市名片的标准。一个城市的内涵和外延都很大,如何取舍其实是学生了解城市和各行各业的历史、文化,了解什么是约定俗成,进而形成批判性思维的过程。

3.类比法。比较类似的各种情况;发现事物间的相似处;将某事物与另一事物做适当的比喻。例如,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与社会”部分“病毒、木马与流氓软件的危害”课题。病毒、木马和流氓软件既有同源性,又有一定的差异,反思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除了可以防范其危害,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警惕这个社会的某些不良的利益取向。

4.拓展想象法。提供各种困扰、悬念或者具有挑战性的情境,让学生思考;提出各种开放而不一定有固定结局的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思考。例如,信息技术课程“信息获取”部分的一个论题“谁是未来的主人”。电影《骇客帝国》系列和《终结者》系列在全球热播,影片反映的是人类受电脑智能奴役和屠杀的未来世界。我们讨论这个论题不是要得出未来科学上的某种可能性,而是反思人类自身的伦理行为准则,人必自辱,然后人辱之。当然,推出这个课题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头脑中无穷的想象力,进而自我展示信息技术未来无穷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直观表达法。学习通过感官对于事物的感觉来表达感情的技巧,启发对事物直觉的敏感性。例如,信息技术课程“多媒体技术”部分的“现场直播”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录音、录像设备仿照播音、电视自行录制编辑一段节目。应该说这是一个颇有难度的任务,因为既不同于书面呈现,也不同于现实中的即时表达。学生在组织剧本、录制、剪辑这些过程中不仅仅是熟悉软件,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在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团体合作上的想象力和天赋。

培养创造性思维策略带来的启示

除了威廉姆斯提出的模式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如美国创造性思维研究专家帕内斯提出的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这些模式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启示之一是他们都将“问题解决”作为创造性思维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启示之二是他们都将“问题解决”或“发现”作为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状态的一个重要方式。如何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性,成为所有创造性教学模式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被动性是和思维对立的,“被动性不仅表示缺少判断和理解,也表示好奇心的减弱,导致思想混乱,使学习成为一桩苦差事而索然无味。在大多数情况下,就算头脑中积蓄了事实和原则等材料,一旦需要也不能加以利用”。学生的心智并不是“一张自动地吸收和保存墨水的吸墨纸”,它必须能够主动“寻求”适合自己的材料,并能够主动地加以“选取”或“排斥”,最后“保留”下它已经“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生命能量的那一部分”。

第9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创造力 创造精神 创造性思维 思维策略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何为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性活动的核心成分。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1.开放式教学,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易于产生激情、兴趣和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因此,确立学生主体观,树立民主教育观,坚持语文教学观,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任教”的观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茶馆式”的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竞争、互助的学习氛围。使课堂上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有学生求知的兴趣,有幽默的语言,有新鲜的教法,有有趣的话题,浓郁的情趣,引人深思的问题。教师要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使整堂课成为“自治主体式”的创造教育,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

2.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

爱思考,善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多想出智慧,深思能创新”。质疑,是深思的结果。我们也许会碰上这样的学生:问他们有问题没有,他们总说没有,可是他们考试起来成绩总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学生虽记住了某些知识,但没有深入理解,不会应用。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要对所读文章真正理解,必须有质疑和探疑的精神。

3.保护好奇心,解除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

好奇心与创造性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对科学家的调查研究也发现,好奇心既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又是创造性活动赖以进行的主要动力。因此,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就能促使他们对创造性活动拥有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活动的进行;相反,阻止和压抑他们的好奇心,就会使其探索活动受挫,从而不利于其创造性的发展。

惧怕错误是阻碍创造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儿童有时往往会因为怕犯错误而不去尝试,从而失去发展创造性的良机。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在用知识来武装充实学生的同时,解除他们惧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保护他们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一些尝试。

4.为学生的学习留有余地,提供发展创造力的条件

在教育活动中,要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他们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间,以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学得既快又准。那么,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具体体现在:(1)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从事一些具有独创性的活动;(2)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抽象逻辑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培养应结合起来加以训练。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应结合训练等。(4)鼓励首创性。允许并鼓励学生在自由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并予以积极的引导。

教师还应在教学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民主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适合于创造的氛围。注意为学生提供其创造力发展所必须的环境和心理方面的条件,千方百计地促进学生的身体、情绪、动机、智力及人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单纯追求创造性的教育是片面而畸形的教育,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鼓励学生与有创造性的人接触,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创造精神是指人们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它的含义十分丰富。从个体的心理层面上看,主要指与创造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如独立的性格,坚韧的毅力及和谐的情感因素等等。

创造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造力水平的高低,美国学者曾对150名最成功的人和150名最不成功者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人格因素是取得创造性成果的极重要的决定因素。智商高,知识渊博而无建树的人,其创造精神都不如成功者。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与有创造性的人接触,使学生产生模仿尝试的欲望,并由此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染,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不管是面对面的直接接触,还是听故事,看录像等间接的接触,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这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来说是很重要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通过不断开发自身的创造性来影响学生,使他们切实体会到创造性活动的魅力。如改进教案设计,不断探索新的授课风格,开发新的教学内容,对教材提出质疑等,都不失为影响学生的有效途径。

6.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

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特别要重视发展学生性格的独立性。缺乏独立性的人,往往人云亦云,思维缺乏灵活性、创造性,迁移能力差,创造力必然低。

同时,创造性活动要求个体能够容忍长期得不到反馈和回报的模糊状态,这是需要毅力和恒心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得到最终的满意结果。反之,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就容易退缩和动摇,这些都会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性格的独立性,恒心和毅力的培养和锻炼,也是创造力培养的非常重要的方面。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需要意志努力的任务,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独立性性格的发展和韧性与耐心的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围绕“学”而不是“教”展开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和主动进取的精神。把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才能为学生创造力思维的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刘敬发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8第一版)

[2]《现代教育思想专题》 (袁桂林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第一版)

[3]《教育心理学》 (张承芬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5第一版)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