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专法律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大专法律专业就业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专法律专业就业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专法律专业就业方向

第1篇:大专法律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加拿大;高职教育;启示

收稿日期:2013-09-27

作者简介:杨扬(1977-),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教师,研究方向:金融投资。

一、加拿大教育体系简述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机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或技术方面教育和培训的院校,通称“社区学院”;另一类则是有权授予学位的大学(有的也称学院)。加拿大的93所大学均是加拿大高等院校联合会的会员,其中70多所可授予各类专业学位,有十几所大学无学位授予权,但可委托与其有联系的其他大学授予学位。加拿大的高校非常注重个性化教学,希望建立独特的校风和特色,专业非常细化,课程内容丰富多彩。除此以外,加拿大还有不少技术学校或私立职业学校,这些学校开设传统职业专业和专门技术培训课程。

二、加拿大高职教育现状

二战结束后,加拿大人口迅速增长,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但是,传统的正规大学受到客观条件限制,无法满足需求。为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灵活利用各类资源,发展形式多样的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必然。

1960年和1982年,加拿大先后颁布了《技术和职业培训资助法》和《全国培训法》,为高职学院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由社区和技术学院承担,学制一般为2-4年,一般只授文凭,不授学位,不过也有个别学院的个别专业,如乔治亚学院,就有4个专业可以进行学位的授予。各省大都开办了此类性质的高校,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或转入大学继续深造。

至2005年,加拿大拥有206所社区和技术学院,占高等教育机构的2/3,有全日制学生296600名、业余学生149100名。高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社会、培养各行各业所需的高端技能人才,与研究型高等教育并行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金字塔最坚实的底座,加拿大的高等职业教育成果也举世瞩目。

三、加拿大高职院校优势分析

(一)学费优势

加拿大的大学与学院,在收费水平上是有显著差异的。以安大略州的乔治亚学院为例,这是一所典型的高职院校,成立于1967年,全称为乔治亚应用文理学院。作为加拿大安大略省历史最久的公立学院之一,乔治亚学院位于安大略省北部,全院共有150多个专业。这一院校是典型的高职院校,给学生发放大专文凭,不过个别专业经安大略省教育厅批准有权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应用学士学位。根据专业分类和校区位置的不同,每个专业要缴纳的学费也是不同的,最低廉的如电气技术、办公室综合管理、管道技术等,为3494.39加币每学年,其他多数专业在3500-8000加元之间。但是也有学费略贵的,如可以发放应用管理学士学位的高尔夫管理专业,它的学费就是10110.17加币。另外,像口腔医学、先进医疗护理等医学类专业,虽然也是大专,但是每年学费却超过14000加币。但是,如果是本科院校,则学费会高出许多,一般是高职的2-3倍。例如安大略省大学的学费,本科生与研究生每年平均须付7108加元至8041加元的学费。如果是医学、法律等热门专业,费用更高,像多伦多大学的牙医专业,一年学费高达39822加币;研究生学费更高,如多伦多大学的MBA,则需要一年缴纳96000加币。作为参照,2011年加拿大的税后家庭平均收入(两人及以上)为79600加币,人均收入为31400加币。可见,在加拿大,高职大专、本科、研究生之间学费差异是非常显著的,确实有一些该国的寒门子弟出于学费考虑,主动进入高职大专进行学习。

但是,在我国,高职大专与本科院校之间的学费差距并不大(不考虑本三)。以同在苏州的苏州大学和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苏州大学作为热门的“211”本科院校,艺术专业学费6800元,其他专业(除园林等极个别专业)的学费都是4600元;而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职大专院校,艺术类6800元,其他专业4140元。本科与高职之间基本没有差别,使得基本不会有学生出于学费考虑而主动选择高职就读。高职大专的生源完全局限在本一本二的淘汰者中,也导致高职大专社会形象、地位不佳,进而影响后续的生源,造成恶性循环。

(二)就业优势

加拿大高职教育讲求以能力本位(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为导向,专业分类细致,以职业岗位为基础进行课程的开发,教学针对性强,注重能力培养,与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匹配度高,并有实践实训项目的高度渗透结合,因此毕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非常受欢迎。高职大专的学生就业率远远高于普通研究型本科大学。甚至有很多人在大学获得本科学位后,为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宁可回头重新进入高职院校就读。在笔者遇到的乔治亚学院的学生中,就有一位已经获得了戏剧表演专业学士学位的学生,为就业考虑,选择重新就读高职层次的导游专业。这种现象在加拿大非常普遍。还有一些专业,如航海技术等,学生往往一进学院,就已有公司企业上门预约就业。反观中国,高职院校在就业方面却是处于完全的劣势中。首先从高职大专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虽然我们近些年一直在强调培养专门的技能型人才,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完全摆脱知识本位的传统模式套路,课程开发以学科体系为中心进行建设,专业和岗位的针对性一般,未能完全与本科的特点区别开来。再加上生源上的差别,在中国就业市场上,高职相比本科,是受到歧视的。例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福利待遇较好的公司企业,往往在员工招聘中要求本科起点。

(三)学制优势

加拿大的高职院校在学制上类型多样,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还以乔治亚学院为例,有两年制专科文凭专业和三年制高等专科文凭专业,还有四年制的学士学位专业和一年制的研究生证书课程专业。学校推行学分制,只要学生修满学分,就可以毕业,而不论其中时间的跨度。除了理论课程外,很多专业还要求或允许学生进行带薪实习(Co-operative,简称Co-op)。带薪实习是指学生在加拿大大学里完成一部分课程后,如果符合条件,可以由学校安排或自己联系到加拿大当地的公司和企业去实习,而且这种实习是有薪水的。加拿大很多大专以上的课程提供带薪实习的机会,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更灵活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安排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时间分配。学生可以在实习中积累经验、建立人脉、扩展视野,有助于就业,也可以获得收入,缓解学费压力。加拿大政府对“带薪实习课程”是非常支持的,学生的薪水一部分由公司支付,一部分由政府补贴。这种模式使得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但在中国,我们的高职教育模式改革还处于不断摸索过程中。我们的学制相对单一刻板,基本没有学生可以选择的余地。虽然我们现在也实行学分制,但是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通过规定的课程,与传统方式并无本质区别。我们的实习实训项目较多是模拟性质的,除了毕业实习,真正能到企业实践的机会很少。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学校方面的,担心出风险、出事故;有些是企业方面的,让企业完全承担风险和成本,来接受在校的实习生的意愿薄弱,除非是所谓廉价劳动力;有些是学生方面的,曾有家长表示,学生学习就应该在课堂,去企业实习实训就是充当廉价劳动力去了。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还需要一些过渡时间,我们的高职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四、加拿大高职教育对我国高职院校建设的启示

(一)在政府方面,增加对高职院校的财政扶持力度,改变评价体系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非常重视高等教育,但一直都更侧重于本科院校。《2011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显示,2011年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本科院校占15.0%,中职院校占6.4%,高职院校仅占3.4%。现在的高等教育财政资金分配方式是马太效应,有利于效率但是不利于公平。政府应对高职院校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例如,在学生学费上给予补贴、适当拉开本专科学费差距,加大实验、实训项目上的资金投入等等,加大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优化生源、真正体现就业优势。

同时,现有的对高职院校进行评价的体系也要进行改革。近年来高职院校评估工作如火如荼,但在评价体系上,并未能将高职教育与研究型大学的评价体系真正区分开来。对高职教师的评价体系也是同样,依然主要侧重于学术研究。高职教育既然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那么,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教师水平的标准应该是看其培养的学生是否受到企业的欢迎,是否具有就业竞争力,是否能为企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如果有一天能像加拿大一样,许多完成了普通高等教育学业的青年回到高职院校继续学习职业技能,以期谋得更好的就业岗位,那时高职院校的地位自然就提高了。

(二)在学校层面,深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改革,加大创新力度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1999年以后大规模发展的一个高等教育新类型。高职院校确定各专业培养目标必须根据市场人才需求情况、岗位能力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判断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助能力,真正培育出出色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实习实训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些方面,我们的高职院校已经进行了很多的改革和创新,如校外实训基地、产学研基地的广泛建立,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等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与发达国家的一些高职大专院校相比,我们还是有明显差距的。很多专业的课程与岗位实际要求的匹配度一般、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高职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有限是比较突出的三类问题。我们的高职院校还需认识到真正的差距所在,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素质,促进高职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世森.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及其启示[J].扬州大

学学报(高教教育版),2009,(6).

[2] 王成荣.加拿大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北

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3,(1).

Advantage Analysis of Canad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YANG Yang

第2篇:大专法律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作者:郭春燕 朱晓卓

卫生法律的专业归属、专业定位及培养规格仍处于不统一状态,毕业生的学位类别和职称走向不明确,前者会影响培养质量,后者则影响人才的发展和稳定。同时,尚未形成梯度合理清晰的人才培养层次,现有的卫生法律教育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尚未真正起步。缺乏合适的教材目前卫生法律教材不少,但大多是相关卫生法律条文的集中,而缺少法理研究和具体应用性介绍,显得枯燥而缺乏实用性。这与卫生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用性不相适应。师资力量薄弱卫生法学教学应由具有医学和法学复合知识结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者承担教学。然而,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卫生法学教师往往不能做到两者知识的兼备,更谈不上具备丰富的卫生法律协调的实践能力[2]。

提高卫生法律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卫生法律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目前正处在进一步发展及如何发展的关键阶段。各类院校,尤其是卫生类院校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正视卫生法律教育是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教育管理行政部门在规范教育管理的同时,应给予充分的支持,积极为其创造有利发展的环境条件。积极探讨构建教育体系多数卫生法律在立法过程中,是把现代医药卫生工作中的许多技术规范变成了具有国家卫生法律专业强制力的法律[3]。这就决定了卫生法律具有很强的卫生专业技术性。从这个角度,笔者认为卫生法律专业培养的应是具有法律知识和能力的卫生专业人才,从专业大类归属看,归于卫生管理专业类别下更合适;从开办院校看,由医学院校主办较合适;从名称看,卫生法律比医事法律更全面。每一项工作均需要高低不同层次的专业人员合作开展,卫生法律协调工作也不例外。从调查中发现,目前浙江省卫生法律工作人员中,以本科、大专学历为主,占65%以上,中专及以下学历其次,占25%左右,研究生仅占2%左右,以一斑窥全豹,全国卫生法律人员的层次结构不外乎如此。从这个结构看,研究生比例偏低,而中专及以下学历者偏高。为适应卫生法律教育的发展,卫生法律人才培养应立足本科为主,适当开展大专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时加强研究生教育。根据岗位需要,合理设计课程体系,编制合适教材根据卫生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其服务的范畴涉及医药卫生服务的各个方面。

从目前卫生法制建设重点分析,该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和卫生监督执法部门从事管理和相关法律事务工作;律师事务所和其它法律中介机构从事法律业务工作;高等院校、研究部门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应在程度上有区别,但根据从事的主要岗位要求,其基本工作能力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①扎实的法律知识基础和熟练的法律关系的处理能力;②熟悉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知识,尤其侧重相应卫生服务工作中的流程及规范;③卫生管理及卫生法律协调能力。其课程体系应是法律与卫生的有机结合,而非简单叠加,应充分体现是卫生范畴的法律教育,中心应在卫生,法律能力则为工具。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医学高校的卫生法制教育必须密切联系实际,教学内容不应是纯粹的法律知识或卫生法知识的理论体系,而是法律及卫生法在医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真正起到对医疗实践的引导和制约作用。但目前尚无此类合适的教材,建议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共同牵头组织,卫生及法律的教育和践行部门互相支持合作,尽快编写与卫生法律人才培养需要相适应的配套教材。加强卫生法合作,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目前无论是卫生类还是法律类院校,都非常缺乏符合要求的卫生法律专业师资队伍。因此目前可行的方法是两类院校利用双方的各自优势,开展合作教学,共同培养卫生法律人才。在初始阶段,建议卫生及教育主管行政部门给予更多的支持,鼓励甚至主动参与相关的人才培养合作项目的开展,促进卫生法律人才培养途径的创新和成熟。

第3篇:大专法律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培养目标

我国加入世贸后,社会上对能够使用外语直接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需求量急剧增长。目前,全国大多数有英语专业的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或相关课程,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社会需求推动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同时也使其成为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竞争会更加激烈,本科院校相关专业正在调整定位,向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人才的方向发展,这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必须面对现实制定专业发展战略,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加强实践教学,深入研究社会需求变化,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现状分析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目前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三资企业、涉外企业与私人企业,专业的发展与建设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联系市场、关注市场、适应市场,专业建设要与人才培养规格为导向,确立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依据。(2)分层培养人才。我国“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会使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类人才的规格与要求整体性提高,大企业集团选拔翻译人才的标准一般为硕士生或具有高级翻译职称,地、市级单位及大中型企业(包括合资企业)对商务人才的要求则需本科以上学历。(3)关注人才就业的空间。今后一段时期,企业商务文员将成为我国企业业务人员需求的主流,大量的中小企事业单位为大专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涉外中小型企业星罗棋布,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蔡芸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归纳为四个模式,即英语+商务知识模式;英语语言课程+商科专业英语模式;英语+汉语商科课程模式;英语+商科专业方向模式。高职高专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多采用了以上几种模式,但是,都没有明确各个模式准确的定位与具体的岗位或岗位群,因此存在着培养方案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任务以及完成任务需要的技能与标准相脱节的问题。如果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需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并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

社会需求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大批外资企业、独资企业纷纷涌入我国,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类企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商务英语人才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结构、人才层次、人才规格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更好地探讨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前景,了解社会与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最新需求与就业走向,我院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企业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调查,旨在分析商务英语人才的社会需求结构。

(二)调查对象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发展与用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广东省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根据市场预测,未来十年内商务英语专业将是这一地区就业的热门专业之一,对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的商务人才的需求会愈来愈急迫。2004~2005年,我院分别组织英语教师和部分学生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405家各类企业进行了调查,同时部分骨干教师走访了广州市、中山市、东莞市、深圳市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与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进行交流,就商务人员的岗位设置、能力要求、综合素质等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

(三)调查结果

首先,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从统计资料分析:白云学院2001届毕业生有106人,实习率达100%,专业对口率为89.3%,主要从事企业中的跟单、商务文员、进出口业务、翻译、外贸销售等工作。2002届毕业生有152人,实习率达98%,专业对口率为92%,主要就业岗位为企业的跟单、文员、商务助理与行政秘书等。

其次,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保持旺势。目前和今后三年,“珠三角”、广州的制造业、服务业、商业企业对商务从业人员的需求继续保持旺势。在接受调查的405家企业中,对商务跟单、报关员、进出口业务员需求的统计如下:需要商务岗位人员的企业有315家,占78%,未作明确回答的企业有20家,占5%;需要继续招聘此类人员的企业有202家,约占50%,未作明确回答的企业有49家,占12%。调查表明,企业重视商务人员的配置,“珠三角”、广州地区今后三年在现在的基础上,对商务人员的需求稳中有升,但在绝对量上尚不及对电子信息、护理、工程等从业人员的需求。

再次,高素质商务人员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在接受调查的405家企业中,明确表示需要中、高层次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有307家,占76%。在问及企业目前的用人标准时,146家企业表示英语能力第一,气质第二;有97家企业表示综合素质第一,人际交往与语言沟通能力第二。调查表明,社会对素质较高、专业能力与沟通能力较强的商务人才求大于供,衡量标准主要是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

最后,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商务应用人才。在接受调查的405家企业中,明确要求商务人员具备扎实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企业有332家,占82.%。在职业知识方面,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三位是: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知识、财税与金融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在职业技能方面,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五位是:英语听说阅读能力、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技能、文书写作技能、信息与档案管理技能、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在职业素质方面,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四位是: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发展潜能、中外文化修养。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

调查表明,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基本上是外资、合资、外国公司或有意开拓国外市场的中资企业,学历起点是大专层次,岗位群广泛,职务多为涉外业务助理、外国客户服务、外贸业务员、商务秘书和商务文员等业务类,我们还发现劳动力市场对我国大力推行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反应冷淡。同时,商务英语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岗位群广泛的特点也构成了高职教育的不利因素,它要求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然而商务系统庞大而错综复杂,受高职学生基础文化修养较低与学习时间有限的制约,关于商贸知识应该讲什么、讲多少、怎样讲就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在被调查公司对相关专业职务能力的描述中,100%提到英语和计算机应用两项能力,95%提到与人沟通的能力。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能力模块的基本定位是:(1)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求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且各项技能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专业英语技能强调口语、应用文写作和口笔译。(2)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了解商务公司运作所需的外部和内部条件要素,掌握包括商务秘书、市场开拓、产品销售、客户服务和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操作程序。(3)较强的沟通能力。要求口头表达清晰、流利、得体、有思想、有条理,文字表达规范、通顺、得体、有思想,应掌握灵活、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商务沟通技巧,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方法。(4)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Office应用,具有网络信息搜索与处理能力。

以上能力目标的基本确定为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提供了现实和科学的依据,除了公共课,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将通过三个课程组合来实现,即英语课程组合、商务课程组合与计算机应用课程组合。

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

商务英语是一个交叉专业学科,必须做好专业定位,并据此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还要考虑朝哪个方向发展更符合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笔者认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商务英语翻译方向涉外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国内外企业对商务翻译的需求将不断扩大,英语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都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前者缺乏必要的商务知识,而后者又没有足够的英语应用技能。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具有就业空间广阔、适应性强、发展前景好等特点,目前从事商务和外贸翻译的多数为英语专业毕业生且为数较少,远远满足不了人才市场的需求。

外贸业务方向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将会有大的发展,国营或民营外贸公司对正规的、专业的进出口业务员的需求将与日俱增。为适应市场需要,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可以立足商务,向进出口贸易方面发展,培养进出口贸易业单证员、报关员。主要技能为单证英文识别、单证处理程序、运输报验、报关、托运、投保等。这些技能重实践操作,理论性要求不高,比较适合大专层次的人才培养规格。进出口贸易理论和实务与商务关系密切,可以相互促进,专业知识可以融会贯通,专业方向对口性强,因此,培养外销员也是一个可行的方向。我国具有外销员资格证的人才十分紧缺,而且今后将更加紧俏,“珠三角”地区的外销贸易呈上升趋势,这为外贸人才的就业与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前景。

国际旅游方向旅游事业从广义上讲是商务的一个分支,而国际旅游更是与商务英语息息相关。目前,从事旅游事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业的大多数是英语或商务类专业的毕业生,而从事国际导游的大多数为职业高中和技校的毕业生,学历和文化层次较低、英语交际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国际旅游事业的发展需要。因而,开发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国际旅游方向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的现状及社会需求调查的分析,笔者认为,牢固树立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与教学观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实践证明,教育观念与就业导向观念的更新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先导,观念转变得越快,教学改革的思路就越清晰。当前,应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着重研究高职教育的定位,牢固树立高职教育是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工程型的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其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观念。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应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对岗位职业能力、完成岗位任务的程序以及各个程序的职业标准做出详细科学的描述,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训练的规范性与应用性。

参考文献

第4篇:大专法律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我国加入世贸后, 社会上对能够使用外语直接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需求量急剧增长。目前, 全国大多数有英语专业的本科院校及高职高专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或相关课程, 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 社会需求推动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同时也使其成为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但是,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竞争会更加激烈, 本科院校相关专业正在调整定位, 向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人才的方向发展, 这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因此,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必须面对现实制定专业发展战略, 以就业为导向, 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加强实践教学, 深入研究社会需求变化, 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现状分析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目前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三资企业、涉外企业与私人企业, 专业的发展与建设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 1)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联系市场、关注市场、适应市场, 专业建设要与人才培养规格为导向, 确立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依据。

    ( 2) 分层培养人才。我国“入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会使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类人才的规格与要求整体性提高, 大企业集团选拔翻译人才的标准一般为硕士生或具有高级翻译职称, 地、市级单位及大中型企业( 包括合资企业) 对商务人才的要求则需本科以上学历。

    ( 3) 关注人才就业的空间。今后一段时期, 企业商务文员将成为我国企业业务人员需求的主流, 大量的中小企事业单位为大专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涉外中小型企业星罗棋布, 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蔡芸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归纳为四个模式, 即英语+商务知识模式; 英语语言课程+商科专业英语模式; 英语+汉语商科课程模式; 英语+商科专业方向模式。高职高专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多采用了以上几种模式, 但是, 都没有明确各个模式准确的定位与具体的岗位或岗位群, 因此存在着培养方案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任务以及完成任务需要的技能与标准相脱节的问题。如果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因此需要进行认真的市场调研并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

    社会需求的调查分析

    ( 一) 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 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大批外资企业、独资企业纷纷涌入我国, 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类企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商务英语人才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结构、人才层次、人才规格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更好地探讨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前景, 了解社会与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最新需求与就业走向, 我院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企业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调查, 旨在分析商务英语人才的社会需求结构。

    ( 二) 调查对象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发展与用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广东省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根据市场预测, 未来十年内商务英语专业将是这一地区就业的热门专业之一, 对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的商务人才的需求会愈来愈急迫。2004~2005 年, 我院分别组织英语教师和部分学生对广东省珠三角地区405 家各类企业进行了调查, 同时部分骨干教师走访了广州市、中山市、东莞市、深圳市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 与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进行交流, 就商务人员的岗位设置、能力要求、综合素质等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

    ( 三) 调查结果

    首先, 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从统计资料分析: 白云学院2001 届毕业生有106 人, 实习率达100%, 专业对口率为89.3%, 主要从事企业中的跟单、商务文员、进出口业务、翻译、外贸销售等工作。2002 届毕业生有152 人, 实习率达98%, 专业对口率为92%, 主要就业岗位为企业的跟单、文员、商务助理与行政秘书等。

    其次, 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保持旺势。目前和今后三年, “珠三角”、广州的制造业、服务业、商业企业对商务从业人员的需求继续保持旺势。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对商务跟单、报关员、进出口业务员需求的统计如下: 需要商务岗位人员的企业有315 家, 占78%, 未作明确回答的企业有20 家,占5%; 需要继续招聘此类人员的企业有202 家, 约占50%, 未作明确回答的企业有49 家, 占12%。调查表明, 企业重视商务人员的配置, “珠三角”、广州地区今后三年在现在的基础上, 对商务人员的需求稳中有升, 但在绝对量上尚不及对电子信息、护理、工程等从业人员的需求。再次, 高素质商务人员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明确表示需要中、高层次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有307 家, 占76%。在问及企业目前的用人标准时, 146 家企业表示英语能力第一, 气质第二; 有97 家企业表示综合素质第一, 人际交往与语言沟通能力第二。调查表明, 社会对素质较高、专业能力与沟通能力较强的商务人才求大于供, 衡量标准主要是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

    最后, 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商务应用人才。在接受调查的405 家企业中, 明确要求商务人员具备扎实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企业有332 家, 占82.%。在职业知识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三位是: 人际关系与社交礼仪知识、财税与金融知识、法律法规知识; 在职业技能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五位是: 英语听说阅读能力、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技能、文书写作技能、信息与档案管理技能、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 在职业素质方面, 企业需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列前四位是: 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发展潜能、中外文化修养。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调查表明, 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基本上是外资、合资、外国公司或有意开拓国外市场的中资企业, 学历起点是大专层次, 岗位群广泛, 职务多为涉外业务助理、外国客户服务、外业务员、商务秘书和商务文员等业务类, 我们还发现劳动力市场对我国大力推行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反应冷淡。同时, 商务英语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岗位群广泛的特点也构成了高职教育的不利因素, 它要求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 然而商务系统庞大而错综复杂, 受高职学生基础文化修养较低与学习时间有限的制约, 关于商贸知识应该讲什么、讲多少、怎样讲就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在被调查公司对相关专业职务能力的描述中,100%提到英语和计算机应用两项能力, 95%提到与人沟通的能力。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 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能力模块的基本定位是:

    ( 1) 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求具有

    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且各项技能应达到国家四级水平, 专业英语技能强调口语、应用文写作和口笔译。

    ( 2) 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了解商务公司运作所需的外部和内部条件要素, 掌握包括商务秘书、市场开拓、产品销售、客户服务和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操作程序。

    ( 3) 较强的沟通能力。要求口头表达清晰、流利、得体、有思想、有条理, 文字表达规范、通顺、得体、有思想, 应掌握灵活、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商务沟通技巧, 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方法。

    ( 4) 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Office 应用, 具有网络信息搜索与处理能力。以上能力目标的基本确定为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提供了现实和科学的依据, 除了公共课,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将通过三个课程组合来实现, 即英语课程组合、商务课程组合与计算机应用课程组合。

    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

    商务英语是一个交叉专业学科, 必须做好专业定位, 并据此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还要考虑朝哪个方向发展更符合

第5篇:大专法律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 专业性质 专业建设 网络营销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

中国电子商务始于1997年。如果说美国电子商务是“商务推动型”,那么中国电子商务则更多的是“技术拉动型”,这是在发展模式上中国电子商务与美国电子商务的最大不同。在美国,电子商务实践早于电子商务概念,企业的商务需求“推动”了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并促成电子商务概念的形成。当Internet时代到来的时候,美国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先进和发达的电子商务基础。

在中国,电子商务概念先于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启蒙者”是IBM等IT厂商,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需要不断“拉动”企业的商务需求,进而引致中国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所以,在1997年和1998年,正是一些IT厂商和媒体,它们以各种方式进行电子商务的“启蒙教育”,激发和引导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兴趣和需求。经过这一阶段,在1999年和2000年,以网站为主要特征的电子商务服务商在风险资本的介入下成为中国电子商务最早的应用者,成为这一阶段中国电子商务的主体。

随着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的深化和资本市场泡沫的破灭,网站电子商务开始跌入低谷,而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却开始大规模进入电子商务领域,中国电子商务从2001年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企业电子商务成为中国电子商务新的主体。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性变化也说明现在电子商务已经从当初单纯依靠技术为主体的时代转向以营销为主要目的的转变。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电子商务已经开始从技术应用向商务应用领域转变,传统的网站建设已经不是电子商务的主要领域,如何有效的帮助企业更好的利用互联网开展企业相关的营销活动才是如今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领域。

二、我国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

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可以追溯到1998年,几乎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办电子商务专业同期开始。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尝试期、规范期和蓬勃发展期三个阶段。到2010年教育部共批准339所本科学校和800多所专科学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同时,我国也开展了电子商务专业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过程。2003年教育部允许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招收电子商务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这也标志着电子商务教育在国内已经进入了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再加上近些年各高职和中职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可以说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已达到上千所,而宁波某技工学校也是这千余所院校之一。

三、电子商务专业在技工类院校的困境

正是由于电子商务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新兴专业,而且在不断完善对其的理解和应用,这也使得该专业建设也是处于摸索阶段,尤其是对于很多中职、技工类院校,在专业设立之初只能模仿和照搬本科生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这就使得在全国电子商务专业开办院校迅速发展、招生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出现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困境。

国际电子商务师认证委员会(中国)研发中心调查显示,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仅为20%,远低于我国高校83%的平均就业率。这一调查结果显示了电子商务学生极低的就业率现状。作为蓬勃发展的朝阳行业的学生,为何就业存在着如此大的困难,其原因引人深思。

1.电子商务专业定位模糊

一般认为电子商务专业是边缘性学科、交叉性学科,因为它包含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现代物流学、法学等学科属性。国内高校授予的学士学位也出现在各个学科领域,包括管理学学士、经济学学士、法律学学士、理学学士和工学学士等不同学位。电子商务的专业性质到底应该属于什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仔细分析一下“电子商务”这四个字,拆分一下就是“电子”和“商务”,即得其最简化概论:电子手段下的商务活动。那么,电子商务的本质是“电子”还是“商务”呢?答案是后者,前者只是实现后者的手段与环境而已。

从电子商务从属性上来讲,其商务本质勿庸置疑;从教学的角度讲,电子商务大多数情况下归属管理学科,同时又带有部分经济、计算机、法律、物流等专业的“特色”,这就回到了原点,即电子商务专业以什么属性为主?结合当下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依我看来,无论是经济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物流管理流程、互联网法律法规等都是在为电商行业本身的运营在做服务,而这个运营过程往往又是实现产品或服务的营销过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电子商务的实现手段与商务目的之间的主从关系已然确定。

我认为,电子商务的专业性质就是商务运营,再细化可以认为就是营销,属于营销学科,即网络营销。这一点既符合我国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最新学科专业目录:电子商务为110209(属于:管理学类。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也符合当今电子商务潮流的发展趋势。

2.课程体系设置重点有偏差

既然把电子商务的专业性质定性为营销,那么在专业学习时就可指明系统学习方案,让学生明白在校学习都应该以营销为中心,无论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互联网技术的学习,或是实践演练的操作,都应围绕着网络营销来进行,而且目前市场也是这样要求电子商务相关企业的,企业运营中网络营销是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推广手段。

但是很多院校在进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却是偏向网站建设、网络维护等内容,往往忽略了营销,认为营销只是电子商务的一个小小的附加职能。就以宁波某技工学校为例,纵览其05年~13年电子商务的教学计划(09年除外)就不难发现这一问题。根据这8年的教学计划,总体归纳可以将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分为五部分:

(1)专业核心课:物流与配送(108课时)、ASP(216课时)、网页美化(含有PS、FLASH)(108课时)、网页制作(108课时);电子支付与安全(72课时);电子商务案例分析(108课时);国际贸易实务(108课时)、外贸函电(108课时);管理信息系统(108课时);

(2)专业基础课:电子商务政策与法规(72课时)、电子商务概论(108课时)、基础会计(108课时)、经济学(144课时)、数据库(108课时)、计算机网络(108课时)、网络企业管理(108课时);商务英语(72课时);网络营销(108课时);

(3)专业辅助课:应用文写作(108课时);商务谈判(72课时);商务礼仪(72课时)、汽车文化(72课时)、汽车英语(72课时)、汽车构造(108课时);

(4)实践操作:电子商务员考证辅导(4周);助理电子商务师考证辅导(4周);中级工课程设计(网页制作4周);高技工课程设计(网站制作4周);毕业设计(4周);下场实习(22周);

(5)全校公共课:如数学、语文、英语、体育、政治、计算机应用等,一来是为了顺利通过第三年的成人高考,二来是掌握一些未来职场必备的基本技能。

虽然每学期课时周数略有变化,但以每学期18周为基本课时周数,每周32个课时全部上满为假设条件,对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分布做如下图所示:(见图2)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全校性质公共课占据的比例是最高的,这是因为根据目前技工类院校的培养模式,入校前两年半学生要顺利通过成人高考,所以在此期间以各公共课为主,专业课涉及较少。而位居第二的是实践操作的课时,这是由于在学生最后一个学期18周甚至22周的时间都要下厂实习,所以占据次席,这也符合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技工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规定。而在专业核心课内容中,我分别从“电子”和“商务”两部分涉及的课时数做了如下比较:(见表3、图3)

从上述图表中可见,在专业核心课上,电子类的相关课程,以接近60%的比例占据绝对课时数,而在60%的所占比例中,与网站有关的课程又占据了接近70%的内容,也正是因为此原因,在每届学生的课程设计内容上,也都是以与网站有关的内容为主,从这一数据中说明,其电子商务专业依然是以电子为主,而忽略了商务这部分内容。

即便商务的相关课程占据了40%,但是不难看出这部分内容依然没有体现营销的核心,而是以与商务有关的相关行业为主开设课程,如物流行业、外贸行业等,一旦使用行业这个概念来作为课程设置的一句,就使得学生在接近五年的学习中,感觉什么都学点,但又什么都不清楚,依然无法自己所学专业做具体定位。

3.学生对专业认识模糊

从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如果你问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电子商务专业是什么,他们大多数都会回答:电子商务专业一个很“杂”的学科:学的专业课杂;老师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和阐述杂;教课方式、风格杂,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认识杂……所以,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常常被“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等字眼所迷惑,不知道电子商务在学什么、应该学什么、学什么比较好、重专业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怎么找发展方向等等问题,往往是毕业了,没有成为“复合型”人才,反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知自身归属,也不知道从事什么工作、行业。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朝阳行业,在经历了起初的如火如荼之后,却面临着今天这般的招生窘境的原因。

四、对技工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确定电子商务专业性质

既然电子商务专业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被定性为网络营销,虽然诈看这样的定性过于狭隘,但也不失为一种专业建设的思路。一旦这种思路确定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可以以此为参考来规划日常学习,无论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学、物流学专业知识,还是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站运营推广技术,都清楚的知晓所学的一切知识都应围绕着网络营销来展开,就能避免学习系统混乱、对发展方向不知所措的现象,同时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长处,为自己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

鉴于宁波某技工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男女生性别比例(见表4),可见,其电子商务专业主要以女生为主,而网络营销的方向也恰好符合这一趋势。同时,从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方向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是营销,也有极少部分毕业生自主创业,但从事与网站、网络有关的工作几乎为零。所以,将宁波技工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性质定性为网络营销,是能够适应当今网络时代下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2.调整专业课程培养方向

既然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交叉性综合学科,它既包含了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数据库等电子类课程,有涵盖了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物流学、广告学、信息管理学等等传统社会学科,但是它培养的人才绝对不是计算机人才或者是网络人才,而是旨在培养掌握一定计算机信息技术,能熟悉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法律、和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渠道开展商务活动能力的人才。

所以,该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开设应从偏重于网站建设、网络维护,向网络营销、商务活动能力上转变。根据职友集网站对宁波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前景的统计数据显示(见图4),电子商务专业的相关就业大多集中在电子商务客服专员、对接专员和电子商务专员这三个方向,也正是由此,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历要求大多集中在大专(见图5),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也大多集中在不限(见图6)。

从以上数据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宁波电子商务人才市场上,学校所培养的电子商务学生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电子商务客服专员、对接专员和电子商务专员这三个职业要求的电子商务人才。也就是,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是以各种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商务营销活动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商务活动能力。所以不能简单套用普通本科的教学模式培养人才,他们是培养大而杂的系统性学生,而技工院校是培养杂而精的定向性人才。只有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来培养不同层级的既熟悉电子商务全面知识、又掌握重点技能、能从事实践工作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才能在激烈的人才就业市场上让学生清楚的找到自己的定位。

3.树立学生正确就业观念

据调查,在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往往很是模糊,毕业生在应聘时也很不易把握就业的机会。其实,电子商务专业是建立在传统商业基础上的,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把眼光放广一点,姿态摆低一点;告诉学生任何专业都是个壳,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人的能力、素质。如果自己的综合素质足够,加之以较强的动手能力,企业自然会慧眼识珠;最怕的是什么都不行,而心态上还依然认为学得是个热门专业。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就业时从所学的专业知识出发,结合社会的需求,积极地多渠道地寻找就业良机,寻找专业与社会的诸多“契合点”。

五、小结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一旦时机成熟,将呈现大规模、全方位、加速度发展的态势。针对当前的形势,技工类院校在培养电子商务学生时,应变压力为动力,化困境为机遇,多平台、多渠道、多方位地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IT+营销”背景的应用复合型人才或“IT+营销+管理”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电商人在线

[2]职友集

[3]张梁平.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困境引发的职业人才培养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04

[4]艾瑞咨询在线.cn

[5]王新庄等.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第6篇:大专法律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一,高等教育应该停止扩招,深化改革,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扩招并不是大学生找工作难的根本原因,但经过几年的扩招后,大学生素质已明显下降。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人数迅猛增加,平均素质下降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则是师资严重跟不上。我们可以在五年内将大学生扩招一两倍,但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数量,却根本不是五年内能增加一两倍的。所以平均素质降低的学生接受平均素质降低的老师们的教育,毕业时的素质只能更加低下。而且由于就业压力,学生们到了大四就开始慌急找工作,哪里有时间继续学习、做毕业设计?现在很多高校的毕业设计已形同虚设,网络的流行也给学生们抄袭毕业论文提供了极其方便的条件。客观地说,现在大学本科生的平均素质,不一定比十几年前大专生强。

大学生找工作难,还与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目前,外贸、金融、法律、会计等专业都趋于饱和,连硕士都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更何况本科生?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都特别困难,要么就改行。

因此,笔者认为,国家应该在未来几年停止扩招,至少应该将扩招比例降低到5%以下。各高校应致力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调整教师结构,巩固扩招成果,将高等教育发展为“精英化的大众教育”。

但是,改革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水平的提高不是短期能实现的,有些专业如果缩减甚至撤消,相应的教师员工又该怎么安排?而且,高等教育无论怎样改革,都不可能达到100%和社会需求同步的程度,所以这是个永远需要坚持和完善的过程。

二,大学生也要调整心态,适应社会的发展

正如前文所说,国家就业虽难,但还没有难到连几百万大学生都难以找到工作的地步。几十年前,中专生都算知识分子,但现在没有人以中专学历自豪,大量的中专、大专生从事着搬运工、门卫、在门面房跟着小老板站柜台等工作,更多的大中专学生则在农村、县城工作。所以,当这个社会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时候,一部分大学生必然要从事过去他们“看不上眼”的工作。既然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大学生必须调整心态,降低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实际上,如果大学生们能降低要求,就能找到很多工作。例如,山西仁和集团今年准备在某高校招聘100人,充实他们在山西的某钢厂人员,可大学生们却嫌钢厂过于偏远,最终只有两三个人去,而这个学校却还有上千毕业生没找到工作。所以,和大专、中专生乃至农民工相比,大学生找工作其实一点也不难,关键是调整心态。

这种心态的调整是痛苦的,伴随着心灵的煎熬和升华。但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平凡的工作岗位后,从事“不是工作”的工作时,必然会带动社会整体生产率和效率的逐步提高。这是个必然的历史过程。而现在,很多大学生当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时,宁愿在家复习考研,也不愿意出来工作。这些大学生,一部分人也许能“修成正果”,但相当一部分人在屡考不中后还得走上社会,此时的痛苦比当初大得多,对个人、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比较大。极少部分大学生则会产生心理扭曲,对社会充满仇恨,负面影响更大。

三,国家应努力提高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并创造尽量多的就业机会

大学生调整自身定位和心态是很重要的,但我们不能苛求大学生们单方面调整心态,而要反问一句:为什么大学生们不愿意从事很多工作呢?

就大学生个人来说,在没有特殊社会关系的情况下,只能努力学习,培养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争取出类拔萃,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第7篇:大专法律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中职毕业生 择业 就业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扩散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和造成的损失也在进一步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也将更加明显。其中中小企业数量较多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受影响相对比较明显。一些外向型企业倒闭,许多熟练工人返回家乡,或继续寻找就业岗位。这样的现状对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面对这样的就业风险,中职毕业生应如何调整心态,做好准备,是学生顺利就业所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一、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

1.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是能服从企业的用工安排,踏实肯干,愿意从基础做起。

2.企业要求中职毕业生要拥有快速学习各类知识技能的能力,既懂技术又能操作,能尽快熟悉并以较好的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3.在企业中,中职毕业生要拥有良好沟通配合能力。为人诚恳,能正确执行老板的指令。积极工作,心态健康,能正确处理各类人际关系。

4.多数企业要求中职生在日常工作中勤于思考,动手能力强,能创造利润。形象良好,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二、近几年中职毕业生的应聘就业情况

1.多数学生主动到人才市场参加面试,人才市场的求职人员以大中专毕业生为主。

2.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中职毕业学生在企业中能得到的提升机会大。

3.中职毕业生在实习期由于年纪轻和社会经历少,其所面临的困难相对要大,需要毕业生端正工作态度,以积极的心态接受社会竞争的挑战。

4.“多面手”人才特别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5.利用网络资源求职越来越得到择业者的青睐。

三、目前中职毕业生求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中职毕业生在求职中存在的问题普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看工资,不切合自身实际。总想不劳或少劳而获。

(2)工作岗位定位思想不正确:基层工作不想做,高一级的工作不会做,结果总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3)视“吃苦”为洪水猛兽,遇上困难不会解决,逃之夭夭;稍吃些苦头,则立刻放弃工作,最终在家待业(心理素质差)。

(4)只想到大的企业单位去,到大城市去,到挣钱最多的地方去,结果找不到工作。

(5)不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对工作环境、待遇等要求挑剔,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差。

2.中职毕业生求职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平时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大多数同学都是被动学习,缺少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知识面狭窄,兴趣爱好不够广泛,社会知识匮乏。

(2)缺少动手意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态度基本是“等、靠、拿”,没有主动的归纳和运用知识。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差,缺乏想象力,缺乏创新意识。

(3)没有很好计划自己的将来,时常感到茫然。遇到困难易生畏难情绪,不想吃苦,怕吃苦。

(4)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全局意识,集体意识淡薄,缺乏团队协作精神。

(5)对自己没有正确定位,没有正确分析自己优劣势,人生观与现实有较大偏差。

四、新形势下中职毕业生应如何做好择业、就业准备

笔者到人才市场和企业了解到,目前的金融危机对一些企业来说是一个用人的契机,企业对人才的挑选余地更大,更能挑选到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而中职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就业定位不正确,对自身缺乏正确的判断,社会竞争力差。相对于那些有工作经验的熟练员工来说,中职生属于就业的弱势群体。那么,商务专业的中职生应如何把握好当前的就业形势,摆正好心态,如何做好择业、就业准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1.多听多看,尽可能多的了解国家关于就业和经济调整的一些政策。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国家为稳定国民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减少失业的政策。学生只有及时掌握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措施,才能正确的对待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体方法是:第一,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了解当前世界和国家的新闻实事及相关就业的法律法规。第二,由老师组织到人才市场了解社会用人的情况,学习如何面试,如何参加人才交流活动等。第三,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就业指导讲座。第四,听取已毕业的师兄师姐们的心得体会,获取更多身边的信息。

2.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强调人的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首要的是提高其知识水平。很显然,对即将毕业的普通中专要想寻求到理想的职业,要想在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就必须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1)要充分利用在学校学习的大好时光,博学多问,努力做到一专多能。要在思想意识上明确一个重要的道理:多一种技能,就多一次择业取胜的机会。毕业生最好能熟悉两种及以上技能。

(2)对中等职校的学生来讲,除了要精通自己专业范围内的知识,并能在实际中有效运用外,还要掌握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与技术。“样样通,样样松”,不是好人才。现代企业对员工专业能力素质的要求主要是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创新能力、一专多能。此外,一个人还应具备健康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作为中等职校的毕业生,要参与全社会就业大军的竞争,必须注重学历水平的提高。学历直观地代表了一个人的学识水平的高低,许多用人单位对学历有较高的要求,至少是在综合素质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用高学历者。一些用人单位对不同学历的员工安排的岗位也不同,如在三资企业,大学本科生往往安排做工程师,大专毕业生往往做生产车间的技术员,而中专、中技学历的毕业生则被安排在生产线做操作工。随着各类毕业生人数的猛增和全民学历水平的普遍提高,以上各岗位的学历要求会越来越高,哪怕是处在生产线上的操作工这一岗位,也将有可能被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特别是高职毕业生)来取代。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时可以进入高等职业学校或普通高校学习深造,也可以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各类成人高等教育。

3.做好在社会上生存能力的准备。能力是影响求职与择业的重要因素,任何一种职业者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才能胜任。常言说,“没有金钢钻,不敢揽瓷器活儿”,“金钢钻”就是指个人综合能力,如应变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推销能力、公关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

4.了解相关职业的道德规范。各行各业根据本行业的社会职责,都有其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具体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是履行好本行业职责的具体思想保证。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道德规范,毕业生在择业前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上的准备。有道是“有德无才可以用,有才无德不能用,德才兼备重点用!”

(1)基层员工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①热爱本职工作,发扬主人翁精神。②保证质量,实现产量。③勤俭节约,艰苦创业。④执行操作规程,遵守纪律制度。⑤团结友爱,互相协作。⑥学习先进技术,奋发进取。

(2)企业管理者(如创业者)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①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②开发市场,公平竞争。③发展生产,保护环境。④尊重员工主人翁地位,民主管理企业。⑤以身作则,敢于负责。

第8篇:大专法律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高职院校法律专业以培养大专层次的学生为主,由于国家对报考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学历要求为本科以上,毕业生的专业选择多为辅的工作,如律师助理、司法警察、法院书记员等。在专业教学上,基本沿袭了法学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法学专业本科十六门核心课程,在法律事务专业以及司法警务专业开设国际法课程,使用本科院校的国际法教材,教学形式采取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国际法一般被认为是高大上的课程,与学生的就业没有太多的联系,因此安排的教学时间较短,为40 课时左右,教师通常无法讲授完所有的课本内容,在期末以书面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没有针对国际法的实训课,学生死记硬背了一些国际法的书本知识,普遍缺乏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国际法实训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与本科教育培养理论型人才不同,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所谓实训教学,是指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尤其是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理论课程之后,由教师引导或指导学生亲自参加与有关专业课程相关的实践训练教学活动。高职院校对刑法学、民法学等法学课程,相继开展了实训教学的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国际法课程在教学模式上,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只重视法律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训教学。由于高职法律学校学生的知识结构较本科低一些,单纯讲授国际法理论知识,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记忆力,使得学生对国际法课程的兴趣一再降低,更为重要的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乏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不断加深的背景下,高职政法院校应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实训课程体系,并积极开展法律实训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完善其知识结构,增强其就业的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目前开设法律实训的课程主要集中于刑法学、民法学、行政法等国内法,对于国际法学的实训较少涉及;我国学界对法律专业实训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也主要集中于本科院校,高职政法院校的实训课面临着实训教学方法的局限、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实训态度存在偏颇等问题。笔者认为,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探索出不同的实训路径,完全可以开设有效的实训课程。

三、高职院校开设国际法实训课的建议

(一)实训课的主要内容

高职法律专业学生一般有以下特点:1 . 外语水平比较差,学校对学生的英语要求是大学英语B级,即便如此,大学英语B级的通过率还是很低,以目前高职学生的能力,要他们比较准确地理解英文国际法材料,是不现实的;2. 国际法的产生、发展变化与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关系等息息相关,学生缺乏国际法相关的背景知识,难以把握国际法的精髓;3. 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低,很多学生入学的目的不是学习知识,只是为了取得一张毕业文凭,旷课、厌学的情况时有发生,国际法的思维方式与国内法很不一致,学生存在畏难心理,不愿下功夫,只愿听老师讲,不愿自己想问题。但是,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对国际法的内容是感兴趣的,笔者曾经对开设国际法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国际法课程的态度。该调查一共回收74 份,其中除了6 份认为国际法课程没有用之外,68 份认为国际法课程有用,占92%。针对高职学生的上述特点,在开展国际法实训教学时,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现行的国际法教材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导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上的国家、国际法上的个人、国际人权法、国家领土、海洋法、空间法?、外交和领事关系法、条约法、国际组织法、国家责任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法、武装冲突法。笔者认为,实训内容选择的标准有二:一是与学生的就业方向相关;二是在学生的知识结构允许的范围之内。如前所述,高职法律专业学生的就业一般是与法律相关的辅工作,如律师助理、书记员、司法警务人员等,一些过于抽象的纯理论内容,如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的历史、国际责任法、国际条约法等,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纳入实训课的范畴;而一些与学生的未来工作相关的内容,如自然人的国籍、引渡、国家豁免、司法管辖权、海洋法、外交法等,完全可以开展实训课教学。

(二)实训课案例的选择

在国际法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重要案例和判决。这些判决有的是国际法庭作出的,有的是国内法庭作出的,有的是国际司法机关作出的,有的是国际仲裁法庭作出的。对这些案例的学习,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国际法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使他们把国际法原理、国际条约、国际习惯法规则与现实国际法问题,特别是影响较大的国际法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学习,以达到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运用国际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的国际法人才奠定基础。

由此可见,国际法案例在实训课中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比教材还重要。国内已有一些国际法案例的汇编,以马呈元、张力编著的《国际法案例研习》为例,其所选案例来自常设国际法院和国际法院、国际仲裁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欧洲人权法院等国际法庭和国内法庭,在结构上,案例一般分为基本案情判决依据和理由涉及的国际法问题和法理分析四个部分,以便学生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对其做出自己的法理分析。

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出版的国际法案例不能适应高职学生实训课的需要。对高职法律专业学生而言,选择的案例应采取国际法的国内化的原则,即选择国内司法机构适用国际条约的案例为主。理由如下:高职法律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还是在国内的司法机构和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直接接触到国际法院或者国际仲裁机构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如果在实训课中大量采用国际法庭的案例,一是难度过大,理解有困难;二是学生普遍觉得不接地气,离自己工作距离太远,没有应用价值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国际条约通过转化或者纳入的方式,在国内法院适用。但实际上,这只是国际条约在国内适用的立法程序,条约的司法执行就是法院或法官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使条约的有关规定在具体案件中得以贯彻施行。我国的学者和司法实践一般认为,在我国国内法体系适用的国际条约主要是国际民商事条约。例如,2001 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和执行涉外民商事案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的通知》第2 条规定:对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除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外,应予优先适用,同时可以参照国际惯例。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一些国际公法性质的条约在我国法律体系运用的场合越来越多,比如,201 6 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发生在我国管辖海域相关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在序言中明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结合审判实际,制定本规定。笔者认为,最高人民法院所指的有关国际条约必然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虽然我国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将海洋法公约转化为国内法,但是我国法院在处理类似案件时,必然会考虑海洋法公约的条款,也就是发生公法条约在我国法院适用的问题。

另外,在国际司法协助条约方面,中国目前加入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与39 个国家签署了引渡条约,与52 个国家签署了刑事司法协助条约,通过引渡、非法移民遣返、异地追诉等方法追逃,通过双边刑事司法协助条约或引渡条约进行追赃,我国在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方面积累了一批案例,包括赖昌星案、陈满雄、陈秋园案等,完全可以成为国际法实训课的案例。最后,在国家豁免方面,2005 年中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一些外国(地区)法院审理过若干与中国有关的案件,如1 979 年湖广铁路债券案、2003年仰融案、201 1 年香港刚果(金)案等,涉及众多法律问题,特别是涉及国际私法、国际公法等方面的问题,如涉外案件的域外送达问题、涉外案件的管辖权问题、国家主权豁免问题等,也是开展国际法实训教学的良好案例。

(三)实训课的教学方式

在确定了实训课的案例后,应采取何种实训课的教学方式呢?一般来说,实训课的教学方式有案例讨论、辩论、审判观摩、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教学等。也有人提出将学生按角色分为若干个实训小组,根据各组在案件中的角色分配相应的具体工作并指导其进行实践操作。还有人认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教学形式的选择要以实训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国际司法机构的诉讼程序与国内法院有较大的区别,由学生扮演原被告和法官的角色,难度太大,成效也不明显。可以考虑采取课堂案例讨论和制作法律文书的方式,前者由教师提供经过选择的国际法案例,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分析梳理其中涉及的国际法知识点,教师予以点评。后者不是制作起诉状、判决书之类的法律文书,而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分析国际法案例,上述两种做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操作性较强。

第9篇:大专法律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 护理 人才需求

为了了解护理专业市场人才需求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使我院能及时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为我院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的拓展和新专业的设置等方面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的为各用人单位提供合格护理人才,我们护理系开展了护理人才市场需求状况调查问卷调查活动。

2012年暑假,护理系的老师们调查了长沙市多家医院。各家医院以热情的态度向我们介绍了医院人才现状、岗位设置、医护人才需求数量、人才流失状况等相关情况,使调查组的老师获得了比较真实的人才调查数据。

1.调查内容

1.3医院需求调研

发放问卷138份,回收138份,明确医疗机构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护理学生,将测评项目按重要性依次排序如下(表3)

1.4医院护理服务模式

一律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模式

1.5医院需要以下专科护理人才

重症监护人才、急诊急救护理技术人才、介入护理人才、新生儿护理人才、伤口造口护理人才、静脉治疗护理人才、血液净化护理技术人才、手术室护理专业人才、精神护理专业人才是医院需要的专科人才。

1.6医院对课程设置的要求

1.6.1临床老师认为:常规课程的基础上,临床护士需要强化的课程有:①基本素质学习领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人文素质基础、护理伦理学;②岗位能力学习领域有:护理药理学、基础护理技术、传染病护理学、急救护理技术、老年护理学;③岗位能力拓展学习领域:心理健康、心理与精神护理、通用能力、临床营养学、护理管理学、护理论文设计、护理新进展;

其他:由于人口老龄化,老年病、慢性病、临终关怀等课程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2.结论及建议

2.1护士队伍总量不够

由于传统的偏见,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家庭生活的琐事和社会对护士劳动价值的缺乏重视,使护士队伍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不同程度地受到困扰,一些护士频频要求调岗或改行,使很多医院护理人员常常缺乏[1]。根据湖南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全省执业医师与注册护士比2015年要达到1:1-1:1.1,目前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尚未解决,需要提高护士队伍总量,为我院招生、培训护理人才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2专科护士短缺

在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方面,专科护士优于非专科护士[2]。

专科护士主要从事的领域有专业静脉治疗护理、手术专科护理、麻醉护理、精神科护理、肿瘤护理与癌痛控制护理、骨科护理、腹膜透析护理、艾滋病护理、糖尿病护理、造口护理(包括造口、伤口及失禁护理)、急救护理、感染控制、心脏康复、损伤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及器官捐赠者护理等十余个方面。目前我国在急诊急救、糖尿病、手术室、感染管理、肿瘤化疗、社区等6个领域发展比较成熟,具备开展专科护士的基础,对于设立专科护士的需求较强;今后可在急诊急救、糖尿病、手术室、感染管理、肿瘤化疗、社区等6个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科护士的培养,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专科指导,并在不断完善中逐步扩大专科护理领域,为今后开设临床护理专家打下基础[3]。经调查了解到:经过培训考核认定的相关专科领域的专科护士人才短缺,具体需求如下:

重症监护人才、急诊急救护理技术人才、介入护理人才、新生儿护理人才、伤口造口护理人才、静脉治疗护理人才、血液净化护理技术人才、手术室护理专业人才、精神护理专业人才。我院可争取获得资质开办专科护士培训班,以满足临床需要。

2.3护理教学应强化责任制整体护理观念

责任制整体护理是护士对病人实施责任承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护士的素质要求,通过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内涵,护士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护理专业的内涵[4]。由于各家医院已经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落实护理职责,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倡导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护理教学应强化责任制整体护理观念,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渗透到教学之中。

2.4护理专业需要设置专科方向满足临床需要

专业方向模式教育是新的教育模式,其核心是专业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5]。湖南省护理事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是推进老年、慢性病、临终关怀等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探索建立针对老年病、慢性病、临终关怀患者的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加强老年病科、临终关怀科的建设,鼓励和扶持护理型老年院的建设。如急重症护理方向:使护生掌握危急重患者的病情观察、抢救配合、各种监护技术(呼吸机监护、心电监护)及常用急救技术(气管插管术的护理、气道护理、心肺复苏术、洗胃术、止血包扎等);社区护理:培养具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康复、社区护理管理的基本能力,熟悉家庭护理、家庭病床,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保健和临终护理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成为从事社区护理、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的专科人才[6]。

我院可开设老年病、慢性病、临终关怀等课程设置,并增加课时,申请到办班资格,争取资质发放康复技能证书、老年护理技能证书等,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满足临床需要。

5.对招生对象的要求

许多医疗机构已意识到,与其让大量中专学历的护士长期边工作边读书,不如一步到位聘用大专毕业生[7]。

由于临床优化护士队伍结构,需要大专及以上层次的护士,且高中毕业后完成护理专业学习的护生更受欢迎,我院初中毕业而就读护理专业的招生规模可以逐步萎缩、并缩减中专层次护生的招生比例。

6. 适当调整课程课时

适当增加护士礼仪、技能综合训练的课时,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及改善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形象气质及操作技能,以更适应临床需要[8]。

强化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人文素质基础、护理伦理学、护理药理学、基础护理技术、传染病护理学、急救护理技术、老年护理学、岗位能力拓展学习领域:心理健康、心理与精神护理、通用能力、临床营养学、护理管理学、护理论文设计、护理新进展等课程的学习;重视老年病、慢性病、临终关怀等课程。

我们将根据市场调研结果进行新的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本课题为长沙卫生职业学院院级课题 项目编号YJKT-201201

参考文献

[1]徐美宝 伍施,护士队伍不稳定因素的探索和对策

[2]刘苏君,专科护士研究:从编辑相关论文中获得的启示,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600

[3]李秀华,高敏,郭敬霞等,专科护士发展需求与现状研究2005(15)5:9-12

[4]陆巍,陈湘玉,练敏,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内涵的实践及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12(12)5:379-380

[5]蔡汉权,李粉玲.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开展专业方向模式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7(1):35~37.

[6]史 平,护理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设计的实践与探讨,临床护理杂志,2008(7)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