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范文

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

第1篇: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范文

【关键词】运动训练;高校教学;创新方向

一、运动训练原则的概述

所谓运动训练原则,就是督促学生以训练身体素质为目的,进行的运动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是针对运动训练而提出的指导规范,让学生在训练活动中思考完善操作内容的流程。通过其原则的有效实施,才能够让学生在运动训练中得到理想的训练效果。科学的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进行总结,从而应用于普遍的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合理分析学生竞技能力,以及相应提高的变化规律的统计,以便于在运动训练上进行合理的安排,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以及精神面貌提升。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三项运动训练原则

通过多年竞技体育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前人总结出了三项原则,即专项训练与一般训练原则,竞技需要区别对待训练原则,健康保障与导向激励训练原则。三项原则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托,共同促进,从而最终形成有效的训练目的。

(一) 专项训练与一般训练原则

专项体育运动的训练,应当以保障运动效果没目的,从实际出发在训练中提升运动者专业技术和身体运动能力。而一般训练中,应当遵循人体基本运动素质的规律,适当开展体能训练,在不确定主体运动目标的情况下,以提升基本体能为训练目的。那么专项训练注重训练目标,而一般训练注重基本体能。

(二) 竞技需要区别对待训练原则

竞技体育运动的需求为目的的运动原则,是需要根据具体竞技项目进行区分,从而明确运动训练最终能够达到的效果。而区别对待是指根据不同运动者的运动能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与竞技体育的要求相适应,就是在运动中以个人特点进行区分。例如大球篮球运动中,可以将身材很高的运动员培养为中锋,而身材矮小但身体灵活性较好的人培养为小前锋,控球能力优秀思维能力强的运动员可以发展为组织后卫。

(三)健康保障与导向激励训练原则

健康保障是指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人体客观体能规律,进行合理训练,如果超长时间、或者超强负荷、以及超量运动,都会引起运动疲劳,从而导致人体健康指标下降,不利于长期运动训练的整体规划。以健康为根本的理念中,进行导向激励的训练原则是指,人体体能尚未完全发挥实际能力,但本人意志薄弱已经主观臆断无法完成该项训练时,教练员应当给予相应的激励过程,以便于训练者能够在接近心理防线的基础上超长发挥身体潜能。

三、基于运动训练原则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创新方向

(一)基于专项训练与一般训练原则的体育教学创新

根据专项训练与一般训练原则,高校在开展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专业运动员培养过程,与一般大学生运动训练的计划差别。对于专业运动员所从事的体育项目,要进行分门别类的训练,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科目,从而提升运动员在所属体育领域内的运动素质提升。例如,体操运动员可以适当开展瑜伽训练,通过瑜伽训练的内容,强化学生的身体柔韧性、肢体平衡感、常规项目上的体能耐力、以及应用身体为单位的力量提升等。而对于非专项训练的学生则应当适量降低运动训练的目标,从体能训练为基础的训练科目上进行选择,包括蹲起、俯卧撑、仰卧起坐、有氧训练等。那么进行以不同训练目标为基础的训练计划,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科目训练,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完善训练计划,从而形成整体提升的教学计划。那么这种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创新的主要方向。

(二)基于竞技需要区别对待训练原则的体育教学创新

以往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没有区别对待学生的差异化,所以在体育训练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得到很高的教学效果。那么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当依据竞技需要区别对待训练原则,根据学生个人特点进行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游泳运动项目的训练上,身体灵活性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开展花样游泳的训练科目。爆发力强的学生,可以相应进行短程自由泳的训练。而耐力体能优秀的学生也可以进行时段长的耐力游泳训练,特别优秀的学生甚至可以进行铁人三项的训练。那么从学生个人身体素质出发,根据身体能力的基本特点,扬长避短才能够让学上在普遍的训练科目上能够统一提高。从而发挥出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教学效果,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出优秀的运动人才。

(三) 基于健康保障与导向激励训练原则的体育教学创新

任何运动项目的训练过程都应当遵循健康原则,哪怕是最基本的田径训练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素质进行合理的训练计划。那么在运动过程中,体育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体能变化,在发现有运动疲劳出现的情况下及时作出训练计划的调整,从力量或者时间上进行缩减,避免学生由于训练过量而产生身体不适,影响最为根本的健康问题。在长跑运动中尤为突出明显,很多学生在万米之后体能极度下降,但根本身体素质能够坚持剩余赛段。那么依据这样的运动训练原则,高校也可以适当放宽对于体育教师课程内容的控制,可以尤体育教师依据学生身体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训练。那么将实际教学权力还给体育教师,就是体育教学中最为突出的创新方向。

作者简介:

杨江林(1982-),男,民族:汉族,籍贯:云南丽江,学历:大学本科,专业:体育教育,研究方向:运动训练,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白曼利(1981-),女,民族:汉族,籍贯:陕西咸阳,学历:研究生,专业:体育教育,研究方向:运动训练,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2篇: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范文

摘 要 从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来看,要想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就要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充分吸收体育教育学内容,并积极开展体育教育学的推广和应用,使体育教育学能够在高校中得到全面应用,提高体育教育学对高校教学的促进作用,满足高校体育教学需要,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取得积极效果。基于这一认识,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对体育教育学的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体育教育学的应用范围,发挥体育教育学的作用,提升体育教育学水平,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 体育教育学 高校 应用 探讨

一、前言

在目前高校教育中,体育教育学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成为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指导。结合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实际,我们应对体育教育学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体育教育学在高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发挥体育教育学的重要作用,提升体育教育学的整体应用效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由此可见,对体育教育学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积极应用体育教育学内容,促进体育高校体育发展取得积极效果。

二、体育教育学内容分析

体育教育首先以哲学为基础,只有以哲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作指导,才能准确地观察分析问题;与心理学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体育教育学还必须以生物科学和人体科学理论作为坚实基础。体育教学法亦称教授法,主要研究教学理论和实践及其过程、原则、内容、组织、方法和评价。体育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教育学是体育教育学的理论支柱。教育学研究一般教育规律和一般教育原则、方针、方法,构成体育教育学理论前提。体育教育学是体育教育的特殊规律及其理论、原则、方法,两者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体育教育学具有应用性学科特征。体育教育学与学校体育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工作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学科,内容包括学校体育管理、学校课外体育、学校体育科研等,其中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说,学校体育学涉及学校体育总体,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学的局部,同时是该部分的扩展和延伸,是学校体育学在个体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落实和发展。

三、体育教育学在高校中的作用及应用

从体育教育学的内容来看,体育教育学与实际体育教学联系十分紧密,对体育教学形成了有力的支撑,满足了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来看,应对体育教育学有足够的认识,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将体育教育学作为主要指导。目前来看,体育教育学在高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教育学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由于体育教育学在内容和方法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体育教育学对高校体育教学形成了有效的指导,保证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过程来看,体育教育学内容得到了贯彻和落实,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得到了有力的指导,满足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需求。

(二)体育教育学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

考虑到体育教育学的重要作用,目前体育教学已经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关系到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来看,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就要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应用体育教育学,并将体育教育学作为主要学科来看待,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为此,我们要清楚体育教育学的主体地位。

(三)体育教育学形成了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有力促进

由于体育教育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高校中要想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就要积极利用体育教育学,提高体育教育学的应用范围,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育学能够形成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有力促进,我们应认识到体育教育学的重要作用,提升体育教育学的应用效果。

(四)体育教育学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体育教育学的内容来看,体育教育学对高校体育教学形成了有效的促进,对高校体育教学开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体育教育学的重要性,推动体育教育学在高校中的应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全面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由此可见,我们要认识到体育教育学对高校体育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高校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对体育教育学的内容和重要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应用体育教育学,发挥体育教育学的指导作用,积极贯彻落实体育教育学内容,提升体育教育学的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充分满足高校体育教学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献君.中国院校研究将从初步形成走向规范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1(07).

[2] 邹循豪.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契约与工作状态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11.

[3] 刘芬.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07).

[4] 李少华,龚耀.浅谈建构主义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J].体育博览.2011(07).

第3篇: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范文

论文摘要:体育教学是学校全部教学工作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指导下,反复进行身体练习,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认识能力的过程。但这也并不等于教学过程的全部,还要在已形成“概念”的指导下,通过反复实践练习,进一步提高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并运用这些技能、技巧锻炼身体。

体育教学是学校全部教学工作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指导下,按照体育教学计划、要求及内容,反复进行身体练习,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高认识能力,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体育教学过程也是学生借助于教师的示范和讲解,通过自身的感受,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思维形式,认识了技术动作的本质和规律,建立起技术动作的概念,但这也并不等于教学过程的结束,还需要把它付诸于实践,也就是要在已形成“概念”的指导下,通过反复实践练习,进一步提高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并运用这些技能、技巧锻炼身体。为此,在深化学校体育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我认为一般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感知教材,形成动作表象

动作表象是指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这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第一步。这一阶段使学习对象形成表象,为进一步建立动作概念打基础。教学一个新动作时,必须熟悉学生是否具备必要的感性知识,开始时要领先教师正确的动作表象。为此,教师要着眼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必须把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相结合,为使示范动作的效果更好,要指导学生对感知对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先认识动作的整体和轮廓,然后观察动作的各个阶段和细节,最后观察动作各部分之间的互相联系。总之,动作表象是形成动作要领的基础,动作表象内容不断地丰富和充实,使动作表象逐步概括化,再经过一系列的抽象思维活动,即转化为概念。

二、理解教材,形成动作概念

在学生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对感知的教材加以概括,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这就是对教材的理解。动作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抽象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综合、演绎等思维形式。

比较的方法是体育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便于使学生认识对象的异同点,从中区别出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来,以便使学生在掌握动作规律时透过现象的东西,而抓住本质的特征。比如,教学挺身式跳远时,引导学生和以学过的蹲踞式跳远相比,启发学生提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比较中得出挺身式跳远的要领,区别与蹲踞式跳远的主要特征是完成腾空步后下放摆动腿形成挺身姿势。

形成动作概念还需要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分析是要学生把学习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分别研究其每一部分的特征,并区分哪些是本质特征,哪些是非本质特征,综合是要学生把学习的各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来研究。譬如,要使学生形成跳远运动的要领就要分析跳远各技术环节的特点,分析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技术环节各自的特殊性。分析和综合是相互联系的,教学只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形成动作概念。

归纳和演绎也是形成动作概念不可缺少的思维过程。归纳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是从许多个别现象中对一系列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找出其共同的、本质的要素,排除其本质的要素,从而概括出事物的一般性的要领或原理。演绎则是由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是从已确立的原理和规律出发,研究与之相应的具体事实,从而推出个别思维的结论。比如,在铅球教学中,通过原地侧向推铅球比原地正面推铅球推的远,滑步推铅球还比原地推的远的许多个别事例,说明加长工作距离,有利于做功,有利于推铅球的成绩。从而推理得出,超越器械动作是最后用力推球前的准备动作,这是用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得出的结论等。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比较、分析、归纳、综合、演绎等思维过程,经常是相互渗透,构成一个复杂的抽象思维过程。教学时,要结合实际,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理解教材,形成动作概念。

三、反复练习,形成动作技能

在体育教学中,形成动作表现和动作要领只是教学的一个方面。不等于教学的结束,体育教学的特点是知识和技能密切联系的。所以在形成学生动作表象和动作概念的基础上,指导反复练习,以形成动作技能,是体育过程中又一个重要方面。

练习在体育教学中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形成学生动作技能的重要方法,练习过程也是身体锻炼过程,方法要正确而多样,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有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反复进行,合理分配练习时间,合理安排练习的强度,让学生知道练习的结果。通过练习使学生对动作概念掌握得更加精确和透彻。

综上所述,感知材料,形成动作表象,理解教材,形成动作概念及反复练习,形成动作技能的三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完成特定的任务,但它们又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联系,构成了统一的、完整的体育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第4篇: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范文

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低效,不少体育教师进行了反思,且提出了各种方法、手段,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说法:课堂教学前准备不充分;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教学内容选择缺乏针对性;教学管理能力差;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课堂教学不灵活;教学安排忽视差异性。

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原因,还有这样一些教学行为导致小学体育教学低效。

一、重主体,轻主导

这主要表现在学生练得多,教师讲得少、示范得少,表面上看学生练得不亦乐乎,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在漫无目的地练、不知所措地练,这样一堂课学生即使有三十分钟练习,也是徒劳。因此,要提高认识,教师要再次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二、重形式,轻效果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模式的形式化;另一方面,游戏教学的形式化。体育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重形式,轻效果”的误区,主要是由于小学体育师资配备不齐和教师自身素质不够高所决定的,因此加强农村小学的体育师资配备和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当务之急。

三、重达标,轻教学

对于小学体育而言,达标成绩和运动会名次往往是评价其工作好坏的单纯标准。为了追逐这方面的名利,有些学校就把它们当作体育工作的中心,所有体育课都围绕着它们转,有的教师想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可是力不从心,结果教材的内容就被打入“冷宫”,体育教学被异化,摆在了次要的位置。因此,学校领导在观念上要树立全局体育观,重视体育教学,从多元化的角度评价体育工作,完善评价机制,切实处理好达标与教学(指体育教学和语数教学)的矛盾。

四、重技能,轻科学

教师注重的是纯粹的教学过程和其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而对于表现在练习密度、运动负荷等方面的科学性规律指标却较为轻视。这体现在备课时的“应付性”,教学中的“无视性”和课后的“冷漠性”三个方面,有的老师甚至在这方面从未考虑过。因此,教师要从宏观上把握科学性,从主观上重视科学性,使教学中的量化与质变统一协调,达到预计的教学目的就并非难事。

五、重上课,轻反思

教师常常是课一上完就万事大吉,并没养成对每一堂课的得失进行总结与反思的习惯,课也就得不到应有的改进,低效的教学行为也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要打造高效体育课堂,就得学会反思。反思是种意识,是提升教学能力的基础,教师只有把教学反思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常常反思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预设是否合理;反思学习内容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未来发展有机联系,并满足其心理需求;反思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反思教材选择的难度是否适中;反思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教学规律:一是主要的教法和学练过程设计是否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二是教学的组织安排是否符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活动规律,三是运动负荷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身体发展规律;反思是否有效地利用场地、器材,避免造成学校资源的浪费;反思是否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反思教学评价是否能促进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反思失败缘由,记录精彩瞬间和教训。

第5篇: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范文

关健词 团体心理 体育教学 教学管理

前言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全班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一致,严格地按照教学程序完成教学任务。要想使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一致,教师必须掌握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倾向,即团体心理。掌握了学生团体心理活动规律,对体育教学的科学管理极为有利。团体心理,是指一群人在其同一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同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行为倾向。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体育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管理过程,即体育教师(管理者)对学生(被管理者)学习行为进行控制调节的过程。因此,团体心理和规律对体育教学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组成的学习团体一般会表现出如下几个特性:

1 模仿模仿

是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摹拟一个榜样行为的社会行为心理现象。它是由非强制性的外界刺激引起的。这种刺激可以是榜样本身的吸引力,也可以是一定组织的号召。它完全出于个人自愿,没有任何强迫性。如学生在课中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它是由教师示范动作的准确优美等特性所引起的,而不是教师强迫做的。但学生自愿模仿的程度却决定于教师本身的知识吸引力量,即教师的技术水平和教学艺术。教师的技术好,示范动作轻松、优美、自然,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模仿兴趣,否则结果相反。

2 暗示

暗示是指主动实施者对被动接受者的行为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视线接触来与每个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并采用目光注视学生的练习,表达嘉许、提醒、制止或警告;或拍拍学生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暗示同意。而学生对于教师的行为作出反应,如停止讲话,不做小动作等,都是接受暗示的表现。

3 从众

从众是个体在团体舆论压力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团体保持行动一致的社会行为心理现象。如不愿上体育课的学生,迫于全体同学都要上体育课的要求,也只得勉强上体育课。判断个体是否从众,从众多现象中可以归纳出四种不同的情况:①表里一致的从众;②表从里不从;③里从表不从;④表里一致的不从众。由于从众表现的复杂性,体育教师要多做细致的调查工作,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体育教学,才能防止学生中出现表从里不从的抵触情绪。

4 服从

服从是按照他人意志,团体内部行为准则或社会规范来约束行为,以求与团体保持行动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这是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按照体育教师的指挥做各种练习,都是服从的表现。服从分为自觉服从和违心服从。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安排的一些练习虽然不感兴趣,但迫于课程规定性和教师的威严,还是违心地服从了。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容易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多了解学生的体育爱好,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年龄和性别特点以及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使学生自觉地服从安排,认真锻炼、学习。这样,不仅能沟通师生感情,而且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和锻炼,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组织目标的实现,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团体心理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生引导工作,促使全体学生行动一致,保持团体的整体化。

4.1 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的组织目标。

体育教学是为使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和自我锻炼的能力而进行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组织目标,他们才会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联系在一起。当学生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获得了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的发展后,学习团体中的学生之间就会产生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心理凝聚力,就会共同来支持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组织目标的管理。

4.2 建好良好的团体规范

团体规范是指团体确立的行为标准。团体成员都须遵守。它可能是正式规定的,也可能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它的作用是使其成员在心理上形成一种不被自己意识到的约束力。在团体规范的约束下,成员之间的态度、情绪和行为会发生彼此接近、趋同的类化过程。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积极的措施来形成良好的规范。如建立课堂教学常规等。也可对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好的行为倾向经常给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形成积极的团体规范。只要形成了积极良好的团体规范,学生的行为就容易产生积极的类化,从而形成学习团体的整体化。在形成良好的团体规范的同时,要注意防止学生中出现消极的团体规范,如厌恶上体育课等现象。以免影响良好的团体规范的建立。

4.3 形成积极的团体压力

团体压力是指个体在团体内部与多数成员认识和行为发生分歧时,从主观上感受到来自多数成员的精神力量,从而迫使个体放弃个人的意愿以求和团体成员取得统一。其目的是迫使个体从众。它是利用团体成员归属与交往的需要,造成个体担心受到孤立、排斥和唾弃的心理气氛而实现的。但作为体育教师必须看到团体的压力的两面性,即来自团体的压力和舆论是正确的,就能产生促进体育教学组织目标的实现;如果是错误的就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维护正确的舆论,以促使学生与体育教学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认识。切忌学生中正确的意见被不正确的团体压力或相应的从众行为所压抑。

4.4 保持高度的团体内聚力

第6篇: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范文

了解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结合其他学科的情况,得出督导体育课教学的方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督导;体育教学质量

教学督导是由高等学校领导授权的学校内部对教学工作的督导,它通过对教学活动全过程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促、评价和指导,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督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是院校的中心工作。要推进院校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与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离不开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不仅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措施重要之一。高校体育课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一部分,因此,对体育课教学的督导显然必不可少。但是,体育课教学过程与一般教学过程存在着差异。怎样来督导体育课呢?体育教学是一个教育过程,它不但与一般学科有共同的规律性,具备一般教学过程的普遍特点,而且有它的独特的特征和明显差异。要加强高校体育教学督导,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根据体育教学的方法、特点来对体育教学进行督导。体育教学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一、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

(一)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

体育教学过程是通过认识活动来掌握有关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学生达到增进健康,发展体能的目的。学生直接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进行运动学习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学生通过对各种身体姿势的练习,从而开展思维活动,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在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在身体方面的差异大且明显。因此,体育教学应特别注意学生在身体方面的差异,合理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安排运动负荷。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体力和智力活动的相结合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从事各种身体练习时需要具有一定的体能水平,这从外观上看好像仅仅是一种体力活动。实际上,学生的身体活动过程是人的思维、情感、意志等活动的外显。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体力活动与智力、情感、意志活动紧密结合,融于一体,形成身体思维,所以体育教学过程不仅能发展学生的体能,而且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三)体育教学过程中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身体各器官系统积极参与活动,提高了有机体的机能活动能力,所以,学生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能否正确地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效果,而且对于学生的健康也具有非常直接的影响。这点正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促进身体发展,增进健康的生物学依据,即只有使机体适应一定生理心理负荷的刺激过程,不断地经过适度的超量负荷锻炼,才能有效地发展身体。

(四)体育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形式上看,这个动态的过程主要由信息的传递和交换所构成,随着情况的变化,体育教学过程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尽管体育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等可能是由教师决定的,但体育教学的组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程序的选择则是以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数量、发生的环境、师生的知识背景等为转移的。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常要根据所传授的内容或主要教材来变换教学方式,如有时用练习法,有时用竞赛法,有时提问让学生回答等。此外,过程的动态性还表现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及时地调整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确保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体育教学过程的组织具有复杂性

体育教学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水平是直接联系的,而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水平又客观地存在着个别的差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男女学生性别上的差异,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区别对待,以适应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多处在不断变化、多种形式的运动中,加之教学易受气候和周围环境的干扰,因而教学中的组织管理工作相当复杂,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使组织形式、教学步骤、教学手段具有较多的应变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良好的教学组织工作与措施是达到体育教学目标的根本保证。

二、督导、评估体育课教学的方法

我们已经了解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因此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情况,得出怎样督导、评估体育课教学的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制定科学的、适合体育教学的评估标准

怎样对体育教学进行科学的评估呢?现在有很多评估一般学科的评估标准,但是,就是缺乏对体育教学的评估标准。因此,可以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科学地制定体育教学评估的标准。主要的包括:

1、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准备:任务具体明确,切合实际,教材重点突出,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合理,场地器材分布合理;

教学方法:示范动作准确,站位适合,讲解简明扼要,术语准确,口令响亮清楚,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措施有效,循序渐进,照顾全面,区别对待,反馈及时;

教学组织: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安全措施落实,结构严密,灵活多样,能控制全局,调动队伍合理。

辅导帮助:保护、帮助得法,纠正错误及时,辅导方法合理有效,应变能力强,对学生耐心细致。

思想教育:能结合课的内容,教材特点从学生实际充分,注意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正确果断处理问题。

教态仪表:着装整齐、清洁、端正、严肃、和蔼可亲,以身作则,力求对学生起到陶冶作用。

2、教材的掌握程度。新授教材:完成动作35%―45%;

复习教材:完成动作55%―65%。

3、学生课堂表现。

学习态度:注意力集中,主动积极,自觉锻炼,遵守纪,听从指挥;

意志情绪:具有进取精神,勇于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精神饱满,欢快活跃,喜爱锻炼;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同学间互相协作。

4、各项生理指标要求。平均心率:120次―160次/分;

强度指数:1.4―18;

生理曲线:符合学生生理活动规律(脉搏逐步上升,脉搏逐步下降,课后5―10分钟基本恢复正常);

练习密度:25%―35%(不超过40%)。

5、教学有创新。

(二)预防体育课的伤害事故

体育课教学整个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外堂课。学生直接从事各种身体练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体育课比其它课程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学生的身体素质差与好、练习的运动负荷大小、运动场地、运动器材的选择、课堂的组织措施等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督导组应根据体育课教学的特点督促体育教师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认真组织课堂教学措施,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课前检查运动场地以及运动器材等,彻底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体育教师师德教育,提高服务意识

督导组应监督学校建立现代教育观念,由以教为本转向以学为本。教学管理者应增强服务意识,为体育教师服务,为广大的学生服务,体育教师与教学管理者应把学生作为自己服务的对象,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学与服务。因此,体育教师以传道授业为己任,以培养人才为天职,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尽职尽责完成好体育教学工作。

(四)为体育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服务

督导组应该和体育同行专家一起协助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实践中采取在体育同行中开展“体育优质课教学观摩”活动,活动结束后,集中讨论和评价每个体育教师的优点与长处,把每个人的优点与长处总结归纳形成系统,作为今后体育教师学习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尊重体育教师,充分发挥被听课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体育教学水平充分地地展现在体育同行们面前,才能实现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五)倾听学生评价意见

学生是学校教育和服务对象,体育课是大学生比较喜爱的科目,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务管理部门要注意及时采集教学信息,倾听学生对学校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评价意见、完善学生评价体系,督导组要协调好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三方互为作用的教学质量监督制约机制。

(六)以评促教,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以评促教,重在提高。在保证达到体育教学评估目的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尊重体育教师并保护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把评估成绩告知教师本人,要把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本人,和体育教师共同探讨持续改进的有效方案,能提高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发挥体育同行专家作用,确保督导组的权威性

督导组成员一般是由责任心强,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育理论知识,上能监督学校领导的教学管理,下能指导教师的教学或学生的受教育情况的教师组成。虽然他们都是德高望重、拥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但是,专家只是一两个专业的专家,而不是体育专业的专家。因此,要发挥体育同行专家的作用,安排教学督导组开展督导活动时,督导组中最好有一位体育学科的专家或同行,这样就能发挥体育同行专家作用,确保督导组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 宋烈侠.开展教学评估,促进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1.

第7篇: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材,改革原则

学校体育教育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职业学校体育的任务,了解职业学校学生基本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职业学校体育的组织形式,对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提高自觉锻炼的积极性,科学地参加体育活动十分重要。近几年来,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可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却还停留在原地“踏方步”学生没有学习用书、简陋的场地和器材,更谈不上适合专业需要等。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专业而定地改革体育教材成为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突出问题。本文就体育教材改革的基本问题结合在职业学校执教几年的经历浅淡几点体会。

改革教材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即以国家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职业高级中学体育教材(试用本)》为依据,以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目的,着眼于体育锻炼的基础教育,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不断提高,培养出能适应将来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才;这就是体育教学的目的,也正是我们改革体育教材的指导思想。为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革:

第一,加强基础性不动摇。职业学校教育是基础素质教育为主,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当然也是要以基础素质教育为主。

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即体育“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教育,是由体育教育任务所决定,也是由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所决定,更是目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设备条件所决定。职业学校学生与一般中学学生相同,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但职业学校因资金等原因,其体育教学设施又大大逊色于一般中学,因此加强基础性教育,就是一种变劣势为优势的战略,把学生的求知向上积极性,引到走、跑、跳、投和队列、队形等基本素质和基础理论的学习和锻炼上来,以较多的精力,以较多的时间,来夯实基础这一课。为运动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标志。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平地当然是指夯实基础的平地。但是目前有部分学生,急于求成,不爱学基础课,因此需要我们教师耐心引导。因些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还是要围绕《体育教学大纲》和《职业高级中学体育教材(试用本)》所规定的要求去教学,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

第二,遵循科学性原则。在职业学校体育教育中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注意与学生年龄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与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的现状和要求相适应。一般地说,随着年龄增高,学生能逐渐理解体育锻炼的社会意义,把当前的学习、锻炼与将来的工作联系起来,对体育锻炼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逐步提高,希望自己在体育上有所特长。因此,在教材的改革选择与安排上应科学合理地适应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各项指标。例如:男生更喜爱表现力量性的(健美)、灵敏的(篮球、排球)、速度性和勇敢性的(足球)活动,而女生一般更喜爱姿势优美、韵律性强,显示柔韧和协调的健美操等活动。二是教材选择与安排注意自身的系统性,具体地说处理好教材纵、横联系,即要注意到某项教材安排的连贯性,也应注意到该项教材与本专业的联系,处理好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如:对绝大部分学生仍应坚持基础性教育,全面发展方针。对个别学生则可采用单项突破的办法。使选择的各项教材在安排的时间上、层次上、专业要求上都纳入一个完整的系统之中,科学地排列,合理地组合。

第三,突出实用性。一是目前职业学校的基础体育教学条件尚有不足,体育场地、器材有限。在选择教材时要注意可供教学能利用的时空条件,充分地利用场地器材,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选择教材。二是还要考虑选择教材上与该专业特点相结合,如国防保安专业可以在教材选择上,多安排些与国防和保安有关的武术、耐力、体操等方面教材;幼教专业可安排些舞蹈、健身运动;安排些适合幼儿体育课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理论教材,体操和游戏等方面教材;电子电工专业可安排些爬杆、登高、登山等方面教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实用价值,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职业学校学生在完成一般身体发展的同时,还适应专业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与职业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职业所必须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训练,提高对职业环境和条件的适应能力,达到职业教育岗前培训的目的。当然实用性是统一于大纲的基础上,在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的前提下而言的。

第8篇: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运动;避免伤害;重力性休克

多年来,各高校在体育教学和从事体育运动中经常出现学生晕倒和重力性休克现象,使正常的体育教学、体育运动受到影响,学生对体育课和运动也感到担心,特别是在天气炎热中跑步项目和剧烈运动感到恐惧,使体育教学、体育运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中更好地得到锻炼,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避免在运动中发生重力性休克等伤害事故,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做到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对运动量要做到循序渐进的由小到大,运动项目由简到繁,运动强度由弱到强,逐渐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对运动量和强度的适应,消除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恐惧心理,减少学生对跑步项目的心理压力。同时,教师还要加强体育教学的科学性,特别是对学生更容易产生重力性休克的跑步项目,因而,教师对待重力性休克的原因要全面了解,并科学的针对性的进行安排教中内容,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进而实施较大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比赛和考试,达到避免学生在运动时产生重力性休克的目的。

1 发生重力性休克因素

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发生重力性休克因素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有:第一是学生本身的因素,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富有,怕吃苦怕累,从不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差,有一点运动量身体就吃不消,有点强度的运动项目还会出现身体不适应等休克现象。第二是学生长时间上网玩电脑,经常熬夜,身体虚弱,稍加一些运动量就会出现身体虚脱而引起的重力性休克。第三是在体育课中没有做开准备活动,学生身体肌肉处在静止状态而强制进行剧烈的强运动项目也会产生休克症状。第四是天气过于炎热,气温在35度以上而进行强运动项目的跑步比赛和考试。第五是学生身体不舒服,出现重感冒和其他病因而强制自己完成强度较大的运动项目也会产生休克等问题的出现。因此,针对体育课中容易出现的休克,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任务以及气象等问题,合理的科学的安排课的内容,避免学生发生重力性休克等身体不适反应。

2 重力性休克症状

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由于进行强而剧烈的运动项目,使得身体突然出现体内血液回心量和心输出量减少,造成大量血液流向下肢,引起脑部缺血、缺氧、血压下降而产生的休克症状。重力性休克发病的原理是循环内血液循流障碍导致有效血循环量不足,全身组织,特别是大脑器官缺血缺氧,而产生的功能障碍。征象是在强运动项目比赛和考试中,学生突然昏倒或失去知觉;有的是运动完后发生全身软弱无力,头昏,眼前发黑,恶心,出冷汗和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全身无力、脉搏细弱,呼吸增快或缓慢,血压下降,昏倒后不知任何事情,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正常或迟钝,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和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3 体育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

高校体育教学,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特别是现阶段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对身体锻炼非常少,身体素质较差,还有一些肥胖的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疾病,对课时的体育运动锻炼都会产生不适;有些学生对电脑游戏着迷,成天上网玩游戏,通宵达旦玩,身体产生虚脱现象,又怕担误课,强打精神上课,这时如果进行剧烈运动很可能会产生休克等问题的出现;因而,教师在上课时就要观察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尽量安排身体不适的学生进行见习,减少课中出现休克等伤害事故。再次,要严格遵循体育教学要求,合理的科学的安排课堂中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教学环境。

4 体育教学中严格遵守科学性的教学原则

体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严谨的学科,他有着严格的教学规律和原则,就教学规律来说,一是整套的科学性的规律、要求和原则一定要严格执行;体育教学中整套教学要求是准备活动、基础部分和结束部分;在整节课中,运动量是根据学生的脉搏快慢来科学调节的,整节课学生脉搏都要处在正常统计图上的正态分布,对学生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都要有科学性的合理安排,通过学生脉搏的大小来调节运动量和强度的大小,要严格按照科学的运动原则、运动要求来进行,为此,根据运动量大小,科学性的运动量规定学生每分钟脉搏为120次是小运动量、每分钟脉搏为140次是中等运动量、每分钟脉搏为180次为大运动量;一般一节学生运动量脉搏为每分钟140次中等运动量为最佳,而且,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学生脉搏也是由慢逐步到快再调整为正常脉搏,使学生脉搏跳动与课中的正态分布一致。同时,体育教学应该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基础的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确立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实施教学方法都要力求将当前的教学活动同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相结合,使教学效果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服务,为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意识、习惯、方法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严格遵守科学性的教学原则,把握体育与健康科学的性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体育教学中重视准备活动

在各种体育比赛、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极为重要;做好了准备活动可以提高肌肉对氧气的利用率,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还能避免在强烈的体育运动中产生伤害事故。笔者在从事体育运动中经过调查研究了解到,在同样的身体素质的学生当中,一组学生做开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时间为20分钟,而另一组的学生没有做准备活动,二组进行100米比赛,结果是做了准备活动的一组成绩都有所提高,身体状态良好;而没做准备活动的另一组成绩没提高,身体还出现不适反应,其中一个学生大腿肌肉拉伤,二个出现了休克症状。这一研究充分证明了在各种体育比赛、体育运动、体育教学中都要做开、做充分准备活动,使身体各肌肉、各关节都得到充分活动和伸展,使身体每块肌肉在运动中都能发挥最大能量,并能达到适应强度较大的运动和比赛,避免运动中产生重力性休克等伤害事故。

6 体育教学中要科学的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生理运动负荷是运动量和强度构成的,也是生理负荷的两大因素。负荷量是指有效练的时间、总的次数、总的距离、总的重量等。负荷强度是指练习对机体刺激的程度,也就是练习时用力的大小或者做练习与练习之间时间间隔的长短来确定的。在一般情况下,强度对机体的刺激敏感性更强些,在安排与调节负荷时,既应注意负荷量,更要注意负荷强度。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生理负荷的总体,就一般来说应成反比关系,即负荷量很大时,负荷强度应减小;反之,负荷强度较大时,负荷量应减小。因此,课中要充分考虑运动项目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合理安排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理要求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安排课中练习方法来调节课的量与强度,满足学生锻炼的需要,杜绝学生在运动中出现休克等伤害事故。

第9篇: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94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相较小学生有了很大变化,日渐趋于成熟,但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仍然存在很大局限,他们对来自外界危险的防御意识和抵抗能力均不强,对陌生事物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活动、使用体育器具存在很多的不安全因素,如果在教学中不重视安全问题,非常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农村初中校址较为偏远,在体育教学器材、教学场地、医疗护理等方面条件较差,其安全教学隐患较多,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

一、农村初中体育安全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农村初中一般设置在乡(镇)附近,远离城市,受经济、交通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和学生更多地关注文化课学习状况,而对体育课的价值认识不足;教育部门和学校在经费保障、体育教师配置、体育课程开设、体育竞赛开展、体育器材购买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尽管体育在中考中占了一定比例(如云南为50分),但很多教师和学生仍然不以为然,认为体育不一定要拿满分,随便准备一下考30多分就足够了。在体育教学安全方面,农村学生家长忙于农务或外出打工,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局限于返校、回家途中,对学生在体育课等课堂上的安全教育几乎空白;学生本身对体育课不够重视,基本都是应付式地参与,也不会更多考虑自身安全问题;教师在体育安全教学中,一般就是要求学生简单做一些准备活动,很少会详细讲解安全知识和注意事项。具体来看,农村初中体育安全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安全意识不强

教师的安全意识影响着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监督、引导和防范等具体安全行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教师的角度看,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担心在课堂上发生安全事故,因而他们的安全意识普遍较强。当然,也有个别教师疏于安全教育和管理,以体育专业教育为主,这是非常危险的。

从学生的角度看,很多农村初中生把体育课看成“放松课”,在体育课上只顾玩乐,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男生)较差,只有极个别内向、胆小的学生会比较在意安全问题。但总体看由于农村初中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匮乏,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自我防护能力不强,学校体育教学安全事故隐患不同程度存在。

从家长的角度看,农村的自然环境相对复杂,人们对一些安全隐患习以为常,加之大部分父母忙于农活、外出务工赚钱,对学生的教育主要由老人负责,对学生的安全提示局限于不要打架斗殴、不要偷窃、不要骑摩托车等,对体育课安全教学基本没有任何概念。在笔者的家访中,只有30%左右的家长能认识到体育课(锻炼)有一定的风险,大部分家长都不会担心。可见,家长的体育课安全意识非常薄弱。

2.体育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初中师资力量整体偏弱,少数地方还存在非专业教师教授专业课的情况。从体育教师队伍来看,农村初中大都只有1-2名专职体育教师,每周承担12节以上体育课(不含每天早操、课间操带操),所以课时任务都比较繁重,职业倦怠感不同程度存在。个别教师的体育安全意识不强,在教育学生注意安全、自我保护方面做的工作不到位,难以保证体育课零意外事故。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锻炼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对于学生的锻炼方法、动作要领等讲解不透彻,对于一些危险性大的体育项目则直接不安排教学,通过降低学习内容的强度和难度来确保安全教学。还有少部分教师对教材的领悟能力不强,不能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计划的实施也不能按部就班,学生超负荷锻炼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组织不严密、调控能力差,学生在课堂上各玩各的,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上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的体育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3.体育设施陈旧,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经费有限,许多农村初中的体育设施类别、数量有限,而且对一些陈旧的体育设施和器材不能及时更换,导致体育课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学生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以华宁县第十中学为例,体育器材以篮球、排球、双杠、单杠等为主,大部分器材用了很多年没有更换,而篮球板开裂、篮圈摇晃、双杠或单杠不稳定等情况时常出现,发现这些问题后一般都要等一个月以上才会得到处理,这期间的体育教学课难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二、农村初中体育安全教学的建议对策

针对农村初中体育安全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实践,提出一些简单的对策。

1.强化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做到零安全事故发生。尽管体育课需要制订教学计划、完成教学目标,但体育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为主,不能超负荷训练学生,也不能对个别体质较差的学生进行强迫式练习,对于患有疾病、身体不适的学生应格外留意,同时根据不同的天气条件调整训练强度,减轻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压力,避免出现更多的肌肉伤、韧带伤,出血甚至猝死等安全事故。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让他们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另一方面要尽可能为孩子锻炼提供良好的运动装备,例如运动服、运动鞋等,不能因为家庭条件差等原因忽视了孩子进行体育活动的安全性。

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时,要按照教师的要求练习,同时自觉学习安全知识,学会一些自我保护措施。例如体育课前不空腹,不吃过分饱,不穿易滑的鞋子和较紧的衣服,身体不适及时报告,不带危险物品上课,等等,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

2.体育教师努力提升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要自觉加强体育专业知识学习和充电,系统掌握体育教学特征及教学规律,全面了解学生,最大限度降低体育课堂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首先,认真备课,做好体育课准备活动。在备课时,体育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计划和安排,还要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预见,制定应急方案。这样,即使课堂上发生安全事故,也能将学生的损伤降到最低。同时,在正式开展体育教学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让学生的各个关节和部位充分活动开,避免一些强度较大的练习导致学生受伤。

其次,创新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是防止体育课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先讲述动作要领,然后再示范动作,最后学生练习、教师纠正。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味,会出现兴趣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就容易导致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引入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改变授课方式,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注意力。

最后,科学安排运动负荷。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体能接受的运动负荷也是有限的。体育教师要系统掌握人体运动科学和规律,充分了解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情况,科学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例如,避免学生持续的大量运动,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放松和休息时间;不同强度运动合理搭配,注意教学节奏,课堂上逐渐加大学生运动负荷,最后再逐渐下降,不能一开始就让学生做大负荷运动。做到了科学安排运动负荷,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增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首先,强化课堂纪律。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保障体育课堂教学安全的前提,如果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过分放纵,学生没有纪律性,将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在铅球教学中,学生必须认真听教师口令和信号,不能随意投掷或捡球,否则可能导致受伤;跑步练习中,禁止学生喧哗打闹、相互推搡,否则会出现摔跤等事故;三级跳远课堂上,要确保前一名学生已经走出沙坑,后一名学生才能开始跑跳……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确保教学的规范性和纪律性,对部分纪律较差学生进行严格教育,约束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否则会导致学生随意、散漫的学风,不听教师安排,课堂教学难以控制,出现一些安全问题。

其次,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教师在体育课正式开始前,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安全知识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外,还可以和学校、班主任沟通,利用广播、展板、黑板等渠道有计划地开展安全教育,在丰富学生安全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尽可能改善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环境的改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视,尽可能保障正常的体育经费。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体育教学环境问题,安排相关人员及时检查体育器材的安全性,及时向上级领导提出更换或维修报告;落实好体育教师编制问题,避免体育教师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同时抓好体育教师的安全培训等工作,形成整个学校都重视学生安全的气氛,为体育课堂安全教学奠定基础。

农村初中体育安全教学问题同样是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高度重视,共同为学生的安全成长着想,做好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快乐学习、安全学习,实现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段红霞.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问题[J].求知导刊,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