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能源管理情况范文

能源管理情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能源管理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能源管理情况

第1篇:能源管理情况范文

关键词: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构建;实施

 

引言:能源,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从概念来讲能源就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对能源的使用,人类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能源的开发。能源不仅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成本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管理体系能够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的同时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从而在节约能源成本投入的前提下保护环境,在企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正处于发展初期,由于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对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利润的增加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优秀表现,不仅国家将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上日程,各企业也纷纷将精力和资金投入到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中。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必然会为企业的发展,为环境保护带来巨大的贡献。

一、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构建的前期工作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是以能源高效管理技术为核心,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发展起来的对企业能源供应的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系统。运用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我们能够实现对企业生产和经营中所需能源的高效调配,在组织好企业生产和运营的前提下对企业能源使用进行有效控制,达到降低企业能耗的目的。

1、准备齐全的设备设施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进行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构建时,我们首先要对企业的能源耗用结构进行分析,并针对能耗结构进行能源管理系统构建的初步计划,按照计划进行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交换机、服务器、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等硬件设备的采购和配备,为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构建提前做好设备配置。对于化工和机械生产企业,想实现能源管理的第一步则是优化机械设备,化学工艺生产流程和机械制造工艺中有很多设备都是能够通过技术更新和设备换代实现能耗降低的,我们在搭建企业能耗管理系统时要首先考虑到对企业生产环节设备能源消耗的降低,实现了设备能耗降低的最优化后,再对进行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构建,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能源节约效率,实现节约企业能源消耗成本,提升企业生产和经营效率,到达保护环境的目的。

2、准备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分为计算机技术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和企业能源管理监督系统两个体系,自动化能源管理系统虽然能够对能源的利用和管理有效控制,但为了提升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效果,仍然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监督管理制度来对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实施进行管理和监督。只有监督管理制度和企业能源自动化管理系统双管齐下才能实现企业能源节约的最大化。我们在建立监督管理制度时,要围绕着企业能源自动管理系统的架构进行设计,保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的能源节约。

3、准备相关流程的工作人员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是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企业能源管理规章和文件共同构成的,因此,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中,需要很多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为了保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成功构建并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我们一定要做好相关人员的招聘和培训,打造一支技术优良的高素质企业能源管理系统队伍,保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实现我们降低企业能耗的目的。

二、企业能源管理的体系策划过程

1、依据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策划体系

第一,优化能源的利用过程及管理流程。为了实现对企业能源利用的有效控制,我们首先要按照能源控制标准进行能源利用过程和管理流程的优化,其中包括对耗能设备的更换、维修和技术升级等。

第二,建立节能的法律法规及标准数据库。目前我国政府和行业都对高耗能企业提出了一系列节能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也会对企业的能耗做出一定的规定,我们在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体系之前首先要仔细研读这些规定,参照这些规定建立企业节能标准数据库。

第三,进一步确立能源方针。能源方针的确立对企业节能管理体系的构建有直接影响,根据我国能源方针“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确定企业能源管理方针是“节约在先,优化运行,技术创新,和谐发展”

第四,制定能源目标、指标及能源管理方案。每个企业都有其各自的运营特点,因此在进行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时,要针对不同的企业的不同特点进行能源管理的有效构建,组织制定企业产品能源消耗的方案和措施,并监督各单位实施。

第五,实施节能改进方案。节能改进方案的设计是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步骤,因此,我们要实事求是的设计节能改进方案,并让企业的各单位按照节能改进方案的要求进行节能改进,针对有困难的单位和部门,需要进行详细的调研,帮助其解决困难完成改进方案,如果困难较大,可以对节能改进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2、进行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文件编写

第一,确定管理体系文件框架。管理体系文件框架是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构建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进行能源管理体系文件框架构建时一定要详细。我们可以在进行企业能源初始评审、全面分析能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按照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确定体系文件框架。保证文件体系框架满足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需求,促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成功构建。

第二,组织编写能源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组织编写能源管理手册时,首先要根据企业的能源管理需求进行能源管理体系文件框架的编写,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能源管理体系的编写和设计,之后我们要对能源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进行合并,之后分阶段、分层次、分专题的召开能源体系文件的评审会议,确保能源管理手册的可操作性,之后才能将评审通过的能源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应用于能源管理体系的创建中。

第三,动态管理能源管理规章制度和文件。做好能源评审后,我们要对能源管理制度进行反复的梳理和验证,实用的能源管理制度和文件需要妥善保管,脱离实际的,不适用且低效的能源管理制度和文件进行更改或删除。在进行梳理时,我们要基于企业的能源运营结构进行思考,按照节能的需要对已有规章制度和文件进行完善,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三、组织体系运行并不断改进

1、全面实施管理体系文件

    这一阶段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文件,通过设计、审核等程序已经能够满足企业的能源管理需求。但管理体系文件、规章制度只是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真正构建一套高效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我们需要将体系文件应用到企业的运营生产中,并以实践对我们的管理规章制度和文件进行检验,并对管理制度和文件进一步完善,从而提升企业能源管理的管理效率。

第一,组织体系文件知识培训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文件和知识内容繁多,涉及的管理项目更是相当复杂,能源管理体系文件还涉及到众多部门的许多工作细节。因此,为了使能源管理文件和办法更好的指导企业的能源管理,我们就要为相关员工增设具体的培训班。培训班的开设不仅能够使员工快速掌握企业能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文件,还能够提升员工的能源管理意识,从而形成企业内部从上到下的能源节约风气,提升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节能效率。

第二,及时进入基层了解问题。为了保证企业能源管理制度和文件符合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我们必须秉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下到基层对能源管理制度的文件和规定的落实和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不足,以发展的眼观看问题,对有问题的地方予以及时的解决,最终使我们的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真正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融合在一起,提升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节能效果。

第三,定期监督并及时整改。企业能源体系试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监督并及时做好整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并最终使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能够高效的为企业经营和发展服务。

第四,建立体系考评机制。为了提升企业内部对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视,促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效果,可以建立系统的考评机制,在考评机制中,可以对完成企业能源管理目标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未完成能源管理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惩罚,提升企业员工参与企业能源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企业能源管理的健康发展。

2、组织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持续改进体系绩效

第一,组织能源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能源管理体系文件运行一段时间后,为了检查体系运行的效果,需要对能源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在审核中如果发现问题,需要责令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整改,对建设性的意见和值得推广的方法,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进行实践,时机成熟后推广到整个能源管理体系,促进能源管理体系的整体发展。对于各单位的整改情况,需要及时进行验证,保证各单位整改措施落到实处,实现企业降低能耗的目的。

第二,组织管理评审活动。经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能源管理负责人应组织管理评审活动。评审以会议的方式进行,会议由最高管理者主持,要求会议中能源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系统汇报能源管理体系前期准备、策划建立、实施运行、内部审核等总体情况,各单位根据评审输入材料要求对本单位能源管理工作进行汇报。会上,最高管理者对能源方针、基准、标杆及目标指标等变更的重大决策、能源管理体系的改进措施、实施改进的资源需求等方面做出决策。会后,能源办制定管理评审报告并在厂内局域网上公布,能源管理负责人和能源办负责组织贯彻落实管理评审活动中的改进措施。

四、实现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

1、实现企业能源管理科学化

    现如今,企业能源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我们在进行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构建时,要以科学的眼光构建一套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以计算机能源管理系统和传统以人为本、以生产为核心的能源管理体系综合运用,并将这两大能源管理体系有效的结合到一起,构建一个科学、高效、全面的能源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能源节约效果。

2、实现企业能源管理标准化

    能源管理标准化,是指企业在应用能源管理体系的时候,要将能源管理方法作为主要的管理依据,坚决做到能源管理的协调统一,通过制订、和实施能源管理方法和措施,提升企业能源管理的效果,并获得最优的能源管理和使用秩序和节能效益。

第一,能源技术标准

能源技术标准包含能源质量标准,设备能耗标准及产品能耗标准几个方面。能源质量标准是指能源采购时要对能源的质量进行有效监控,从而确保能源质量符合要求。设备能耗标准是指用标准化的方法确定设备的能源利用率和转化效率,为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能源消耗提供参考。产品能耗标准是用标准化方法确定终端产品能源单耗指标,不符合能源单耗指标则需要改进设备及生产工艺流程,最终达到能源单耗指标。

第二,能源管理标准。能源管理标准是指将企业在能源管理中经常出现的事项和工作进行标准化,并最终确定管理工作法规。在后续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所有类似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都应该按照这个标准进行,提升企业对能源使用的控制力度。

第三,能源工作标准。能源工作标准一般分为能源管理部门工作标准和能源管理岗位工作标准两部分,能源管理部门工作标准是根据企业能源管理目标和管理环节要求,对能源管理部门的业务内容、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等进行的规定。能源管理岗位工作标准是指从事实业管理的岗位职责和任务,每项任务的数量、质量、完成期限的规定。各项任务的完成程序和工作方法,与相关岗位的协调配合、信息传递方式、考核办法等

3、实现企业能源管理程序化

    能源管理的程序化是指对企业能源管理的工作和业务流程进行系统分析,并不断优化,最终使之成为一套最优的工作程序固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和实施,企业能源管理程序化是企业能源管理标准化的重要体现,是提升企业能源管理效率的前提。

五、总结

做好企业的能源管理,提升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提升企业的效益是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任务。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企业不仅承受着着国内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庞大行业竞争挑战。为了使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能够健康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可持续性发展贡献力量。企业需要构建自己的企业内部能源管理体系,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能耗,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第2篇:能源管理情况范文

【关键词】能源管理系统;钢铁企业;能源审计

引言

铁、钢材、铁合金等产品是钢铁企业的主要生产产品,在生产这些产品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对钢铁企业来说,其能源消耗的成本占据其生产总成本的20%以上,对能源消耗进行有效管理实现节能降耗,提高钢铁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显得十分重要。

1、能源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

所谓能源管理系统,是指其内部具有完整的能源信息采集系统,能够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加工,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对能源的基本管理要求进行分析,整个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各工艺系统的能源要求,适应钢厂的发展。对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进行分析,有以下两项:1)各工艺流程会消耗大量能源,但同时也会回收一些能源,能源管理系统要能实现对这些回收能够的有效回收;2)工艺系统中各介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源管理系统要能够根据不同的介质特点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给出合理的管理目标:明确各类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其实施优化调控,实现节能降耗;对于调度人员来说,应该对能源系统有全面的了解;能源系统中出现故障时应该出现有较为明显的异常,便于故障的快速处理;整个能源管理系统要实现图形化的运行监视,直观化的操作控制和数据查询以及定量化的信息管理;能源管理系统要充分结合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

2、钢厂能源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

在钢厂中,能源管理系统的管理内容包括:审核能源管理机构、平衡企业能量以及审计企业的能源等。其中,审查能源管理机构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和审查钢厂中的人员结构,检查各类计量仪表是否完善并分析其精密程度等。审查能源管理机构的工作与审计企业能源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决定了能源的审计工作是否真实可靠。平衡企业能量的工作目标是为企业建立各种平衡关系,包括:能源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消耗与有效利用的平衡等。审计企业能源是依据相关法规和标准,检查和监督企业能源利用的整个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真实的了解到企业使用能源的真实情况,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依据。

3、钢厂能源管理系统的管理模式

在审计钢厂的能源使用情况之前,需要对其人员管理以及相应的计量系统进行考核,对相应系统的完善情况进行了解。审计钢厂的能源其实质就是审计其能耗,对各种能源的消耗情况进行考核。根据钢厂中能源的流动方向,可以将统计工作分为四个环节进行,分别为: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其中,每个环节又可以分为多个用能单元,如图1所示。采用这种模式进行用能分析,从而了解企业的能耗情况[1]。

在购入贮存环节中,涉及到的内容有:能源的供销、财务以及贮运部门。在这一环节中,需要统计能源的购入量、库存的增减量、亏损量以及外供量等。采用能量守恒的原理计算出能源的消耗量。在钢厂中,能源消耗包括一次能源的消耗和二次能源的消耗,如:柴油、煤气、水、焦炭、蒸汽、氧气等等。在购入量的统计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能源的标煤折算,便于比较。在加工转换环节中,购入到钢厂中的能源,有的可以直接利用,有的需要进行转换后才能投入使用。所谓加工转换环节,就是根据相应的工艺要求,将能源转换成生产所需要的形式。在企业中加工的二次能源并不包括直接购入的二次能源。此环节主要包括:焦化厂、氧气站、空压站等,分别产出焦炭、焦炉煤气、氧气、压缩空气等二次能源。对转换单元所消耗的能源进行统计,建立相应的能量平衡式,计算出等价折标系数。在输送分配环节中,包括有管道输送的能源与耗能工质以及电能输配。对于前者而言,主要包括:输送耗能工质数量,如:蒸汽、热水等,管道进出口的压力以及温度参数。在最终的使用环节中,消耗的能源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和各类耗能工质;二是职工生活和外供的各类能源消耗以及耗能工质。在钢厂的生产系统中,包括有: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采暖、照明和其它等用能系统。对这些系统消耗的能量进行统计,计算出钢铁产品的总综合能耗、单位综合能耗、单位产值综合能耗等指标。非生产用能包括:转供外销的各种能源数量,基建项目使用的各种能源数量及其它非生产使用的各种能源数量等,这部分能源消耗不计入钢铁企业生产能耗中[2]。

4、钢厂能源管理方案的实施

钢厂的能源审计的实施包括三个环节:技术准备、现场审计测试和分析总结。在技术的准备阶段,需要成立审计小组,并对小组各成员的工作有明确的分工,编写相应的现场调查及审计技术方案。在这一阶段,需要考查钢厂的能源管理机构、计量系统及能源购销、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环节,制定出用能设备的测试方案[3]。在现场审计测试阶段,需要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和测试。其中,收集数据的主要目的是为钢厂能量平衡表及能源消耗网络图的制作做准备;另外,还需要收集主要耗能设备和生产及技改项目的相关资料,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对设备效率进行测算。在分析总结阶段,主要工作是根据调查的数据结果,综合分析钢厂的总体用能情况,对产品生产的各项指标进行计算,评价钢厂的能源利用水平,有针对性的提出节能技术改造方案。

5、结束语

本文从能源的角度出发,对钢厂能源管理系统及相应的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实施钢厂的能源审计,不仅能够使钢铁企业对自身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状况有清晰的了解,找出企业能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运用一些技术改造措施;还可以为同行提供管理依据,使能源审计管理部门实现对其下属企业的监督,帮助钢铁企业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冯晶,田小果.EM系统在钢铁厂能源中心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5,3:35-37.

[2]王永川,陈光明.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方案研究[J].冶金能源,2003,22(6):5-8,36.

[3]邹宽.钢铁企业能源中心及其组织体系[C]//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北京:中国金属学会,2010:65-71.

第3篇:能源管理情况范文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减排项目,融资,应用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节能减排正式提上了日程。节能减排能推进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能促进高耗能企业的健康发展。节能减排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才能完成,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不管节能改造项目是否成功,所需费用都是由企业一力承担,企业风险较大。而随着合同能源管理的出现,解决了企业节能减排改造的资金问题,保证了企业节能改造项目的成功实施。

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一)基本原理。合同能源管理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产生的,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推广,节能机制的市场化特征也日益明显。从本质上说,合同能源管理是通过减少能源费的方式,将节约的资金用于支付节能减排项目所需的资金。在合同能源管理体制下,节能服务企业和一些需要进行节能改造的企业签订服务合同,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合同期限、利益风险比例、投入比例等。在节能改造的初期,节能服务企业为耗能企业提供项目融资、项目设计、能源审计等服务;在改造期间,节能服务企业为耗能企业提供节能量确认、人员培训、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设备采购等服务;在改造完成之后,节能服务企业从耗能企业中获取节能效益。从这些可以看出,节能服务企业所销售的并非技术或产品,而是一种降低能源成本的管理方法。

(二)基本模式。合同能源管理基本模式有两种:节能量保证型、节能效益保证型,其区别在于风险承担者是不同的。就节能量保证型而言,在能源管理合同中,节能服务企业为耗能企业提供最低的节能标准,保证耗能企业在改造后能够获取相应的节能收益。在节能项目实施后,耗能企业应归还贷款。如果在改造后没有达到最低节能标准,则节能服务企业应将这些差额退还。对于超出合同约定的那部分收益,双方可根据合同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耗能企业是风险的主要承担方。就节能效益保证型而言,节能服务企业和耗能企业在合同中约定,共同分担融资,在项目之后根据节能效益所得来分配收益。在这种情况下,风险大部分由节能服务企业承担,耗能企业承担少部分或者不需要承担风险。

(三)优势

对于耗能高的企业,加强合同能源管理有很大优势:

1.投入资金少,风险较低。根据合同能源管理的要求,耗能企业不需要投入大笔资金就能够引入专业化服务、节能技术、节能产品,在节能项目改造时不需要承担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因而投入资金少,且风险较低。这也是该企业在面临困境时,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来改造生产设备的主要原因。

2.节能效果较好。通过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企业能够向耗能企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包括了项目设计、能源审计、设备采购、人员培训、项目融资、工程施工、节能量确认、设备安装等环节,还引入了先进的节能产品和节能技术,保证节能项目改造的成功实施。从企业节能改造的效果来看,通过合同能源管理进行节能改造,其节能效果能达到10%~40%,甚至高达50%以上,节能效果较好。从2011年该企业的节能效果来看,比节能改造合同中约定的提高了25%。

3.能够改善企业现金流情况,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耗能企业通过合同能源管理进行节能减排,能够减少企业节能改造前期所需的资金,将资金投入到盈利性更好的项目中去,改善企业的自由现金流状况。同时,还能够减少企业成本支出,提高企业能源使用的效率,也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再者,在节能改造中,耗能企业还能够从节能改造企业中获取专业的能源管理经验和节能资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合同能源管理在节能减排项目融资中应用思考

综上所述,合同能源管理能够减轻企业在节能减排中的融资压力,克服了传统节能项目由耗能企业风险较大的问题,帮助企业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但是合同能源管理还属于一种新的市场运行机制,其理论研究和实践论证都不够充分,必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增加了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这就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的扶持与配合,具体如下:

(一)政府支持。融资问题是耗能企业在节能减排改造中首先面临的难题。融资环境是否良好,融资渠道是否畅通,对企业节能减排改造的成效有重要影响。为了改融资环境,应发挥政府在财政和政策上的支持作用。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下,发挥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加大对企业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的支持力度,对于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和项目可采用税收减免、奖励、资金补助等,鼓励银行为节能减排企业提供一些政策上的优惠。

(二)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以成本-效益理论来看,合同能源管理是一个长效项目,投资周期较长,但投资的回报率较高。在企业面临破产、转产、停产危险时,合同能源管理也必然面临着风险,节能服务企业也会遭受很大损失,影响耗能企业甚至是全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因此,应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对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进行有效预防。具体步骤如下:耗能企业与节能服务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应为节能服务企业提供详细的资料,包括企业经营状况、发展前景、财产状况、可担保抵押等,为节能服务企业业务的开展提供依据。在耗能企业的支持下,节能服务企业应弄清楚节能改造项目的耗能情况和原始运行情况,在专家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改造方案、配套设备和技术。同时,在节能量计算时,应注意到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在能源管理合同中应明确规定,以免日后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三)营造有利的市场运行环境。合同能源管理的顺利实施需要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因此,我国应加快培育节能改造服务市场,营造有利的市场环境,以保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顺利进行。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可以通过报纸、广播以及互联网等媒体来宣传节能减排意识,提高企业及员工的节能意识。二是应提高节能服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节能服务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三是建立健全环境问责制,将企业节能减排效果和企业领导的业绩挂钩,对于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应进行奖励,对于没有成效的企业应进行处罚。

参考文献:

第4篇:能源管理情况范文

关键词 大型钢厂;能源管理中心;建立

中图分类号 C93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6-0020-02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财政部在09年12月联合下发的《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的暂行办法》中提出,为提高工业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将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逐步开展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示范工作。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是指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中管理模式,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环节实施集中扁平化的动态监控和数字化管理,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实现系统性节能降耗的管控一体化系统。

1 建立能源管理中心的必要性

设备大型化以后,单机生产能力增大,各项消耗相应减少,因而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一旦出现问题造成的设备损失也大。因此,从能源的角度出发,必须保证各种能源在生产出现问题时迅速做出调整,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只有采用集中管理能源的方法,才能迅速而有效地做出各种能源的调整。同时,技术的发展使得有些设备可以使用多种能源,有些能源可以互相转化,为能源管理者提供了较多的调节手段。要真正从实践上实现这一点,必须集中管理能源,依靠现代化计算机决策手段来完成。此外,分散管理时,各种能源管理机构都要设置管理手段,都要配备计算机、仪表等,这必然会产生许多重复,集中管理能源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投资。

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可实现在信息分析基础上的能源监控和能源管理的流程优化再造,有效实施客观的以数据为依据的能源消耗评价体系,减少能源管理的成本,提高能源管理的效率,及时了解真实的能耗情况和提出节能降耗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协助公司管理者制订能源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同时,能源调度可以通过系统迅速从全局的角度了解系统的运行状况,故障的影响程度等,及时采取系统的措施,限制故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并有效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能源管理系统的建成,对调度人员快速应对能源系统的异常和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随着企业机制的转换和改革的深化,能源管理关系将趋于复杂,且动态变化很大,很有必要建立能源管理中心,以便对企业能源的各个环节,从采购、转换到消耗的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应该说建立能源管理中心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能源管理完善和发展的必要。

2 能源管理中心的建立的几点措施

1)建立完整的能源中心架构。要建立完整的能源管理中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数据采集设备、信息传输通道、计算机等数据处理装置、基本软件平台、应用软件系统、巡检车及通信系统(包括无线通信)等。具体而言与能源中心相联系的主要包括:(1)能源厂:包括煤气加压站、煤气混合站、煤气柜、空压站、排水泵站、制水厂、总降变、区域变等;其过程信号由各现场信号采集站通过网络或I/O点连线至能源中心,能源中心的控制及操作指令亦通过网络或I/O对现场进行过程操作与控制;(2)巡检室:包括电力巡检室、动力巡检室及水力巡检室,通过网络将各巡检室的巡检数据传至能源中心,能源中心通过网络向各巡检室下达调度命令;(3)主体生产厂:包括烧结厂、焦化厂、炼铁厂、炼钢厂、连铸厂、轧钢厂等。通过现场各采集站,将各生产信号通过网络送至能源中心,同时能源中心通过网络向各生产厂下达能源调度命令;(4)能源总厂管理部门、运行管理部门及技术管理部门:主要是对能源中心进行管理,调度命令下达及能源中心的设备运行维护等;(5)公司ERP系统:通过网络能源中心向公司ERP系统传送各种能源数据及报表,公司ERP系统向能源中心下达命令及传送公司其它与能源计划、调度相关信息。

第5篇:能源管理情况范文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合同;无名合同;标准合同文本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87(2012)02-0023-05

合同能源管理(国外简称EPC,国内则简称EMC)是一种以节能改造为目的,以市场推广为手段的新型服务机制。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达成节能减排合意,签订节能服务合同,由节能服务公司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用能单位提供其所需要的节能服务,而用能单位不需承担节能改造和服务的费用,节能服务公司通過降低用能单位的能源消耗量使得用能单位在享受节能改造成果带来的效益时,用节省下来的能耗资费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改造费用及合理利润。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使用能单位的节能改造风险降到最低,所以在许多发达国家得到推广。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合同能源管理制度,其发展态势迅猛,但是与之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等法律法规侧重于政策支持,且对其法律关系缺乏明确的规定,这是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法律体系构建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合同能源管理及其法律关系的特征

《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B/T 24915-2010)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与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节能项目用能状况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管理、节能量测量和验证等服务并保证节能量或节能率,用能单位保证以节能效益支付项目投资和合理利润的能源效率改进服务机制”。节能服务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交通、居民、商业、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为了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减排项目,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之间需要签订节能服务合同,节能服务合同中的法律关系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合同能源管理法律关系专业性强且周期长。签订合同后,用能单位将需要改造的项目移交给节能服务公司,从而能够专注于生产和服务。而节能服务公司对于项目的改造设计、安装和实施以及正式的运营和维护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由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参与解决,而相关知识的复杂性、科学性不是非专业人士所能理解的,这也是用能单位交由节能服务公司进行全面服务和管理的主要原因。另外,能源管理合同的履行周期很长,一般为三到五年,有些甚至长达二十几年,这加大了潜在的风险性,也凸显了双方友好合作对推进节能项目进程的重要性,合同能源管理的顺利进行必将依赖双方完善的合同条款和应对节能改造過程中出现的情势变更以及一些不确定风险的具体措施,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也尤其重要。

第二,合同能源管理法律关系具有双务且有偿的特征。所谓双务是指双方当事人互承担对待给付义务;所谓有偿是指当事人一方享有权益,须向另一方偿付相应代价。合同能源管理中,虽然在项目改造直至完成期间的各项工作和费用支出均由节能服务公司负担,但在项目投入使用后,用能单位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向节能服务公司支付相应的服务费用,直至其收回成本及合理利润。

第三,合同能源管理法律关系中占有和权属不同时转移,这是能源管理合同最显著的特征。合同能源管理中,节能设备在进行建设和投入使用阶段,节能服务公司只是移交了设施的使用权给用能单位,用能单位需要用节省的能源利润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成本和收益,待节能服务公司的成本利润得到满足后,合同履行完毕,节能设施的所有权才能归用能单位所有,权属转移才能完成。

二、能源管理合同的法律性质

合同是合同能源管理法律关系的基础,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分期付款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技术合同等有名合同密切相关,但又不完全相同。

分期付款合同是买卖合同的一种,《合同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分期付款合同的独特之处在于,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者其他义务的,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出卖人,在双方无约定时,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而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节能服务公司在对方未付清全部合同款项之前对自己投入的全部节能设备设施享有所有权,这一点与分期付款买卖合同有相似之处。但区别在于,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的设施只是其履行节能服务义务的手段,而不是合同的标的,只有在对方履约、服务方取得全部收益的情况下才会将设备设施的所有权转移给接受服务的一方。此外,用能单位依合同所支付的价款也并非是设施购买款,而是作为接受节能服务的对价存在。

《合同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融资租赁合同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融资租赁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融资手段,它涉及设备制造方、出租方和承租方三方当事人。从商业运作模式上看,融资租赁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较为接近,都是由合同的相对方分期支付合同价款,在合同履行完毕之前由出租人或节能服务提供方对设备享有所有权。但是,这两类合同存在本质上的不同:首先,融资租赁下的出租人,无须向承租人提供任何技术服务,就连标的物的取得也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订立的买卖合同而取得,所以很长一段时期我国一直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来管理。其次,租赁物的所有权虽为出租人所有,但在合同期内由承租人占有和使用。因此,《合同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在承租人占有租赁物期间,租赁物造成第三人的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害的,出租人不承担责任。第二百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承租人应当履行占有租赁物期间的维修义务。而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下,用能单位在合同期内虽然在使用节能设施但通常不占有这些设施,因此,不会对设施造成第三人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也无须对设备承担维修义务。再次,在融资租赁中,对于租赁物、出卖人的选择取决于承租人的需求,而非出租人自己的主张。合同能源管理中,节能项目的各种设备、技术的选择,则因用能单位的托付而由节能服务公司根据节能要求自行决定。最后,在融资租赁中,出租人只负有将租赁物交付给承租人的义务,此时便可取得报酬,至于租赁物的质量、品质瑕疵在所不问。合同能源管理中,节能服务公司拥有对节能设备、技术的选择权,因此,需要对设备、技术的节能质量负责,若无法达到合同约定的节能效果,节能服务公司将无法收回成本并获得利润,风险之大不言而喻。

《合同法》第三百二十二条规定:“技术合同是当事人就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或者服务订立的确立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合同”,技术合同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四个方面。能源管理合同与技术合同之间有很多类似之处,它兼有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内容。它区别于普通的技术合同之处在于:合同的客体仅指向节能服务的提供;合同结构上更加复杂,对技术服务之外的能源审计、节能测量、工程施工等工作也要负责;提供节能服务能否取得合同价款与节能效果相挂钩。

总之,合同能源管理法律关系虽然与《合同法》规定的有名合同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但又有本质区别,无法归为其中之一,应当归为无名合同。无名合同包括单一型、混合型、复合型三种类型,合同能源管理法律关系应当属于混合型无名合同。随着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发展,将来会有大量的、复杂的能源管理合同出现,仅定位为无名合同难以满足这一新兴制度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我国应当加强对合同能源管理法律规范的定性与规范,从而促进合同能源管理的健康发展,实现节能、盈利的目的。

三、合同能源管理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

节能服务公司、用能单位是合同能源管理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此外,有些特殊的节能项目除需节能服务公司进行节能改造外,还需其他机构进行辅助工作,为合同的顺利履行提供相应服务。

《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第三条第三款规定:“节能服务公司是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用能单位提供能源效率改进服务的专业化服务公司”。详言之,节能服务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为用能单位提供用能状况诊断、节能项目设计、融资、改造(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营管理等服务的专业化公司,并通過与用能单位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实现盈利和滚动发展。由于节能服务公司从事的节能服务具有高技术、专业化特征,因此,节能服务公司既需要具备相应的能源管理水平,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也需要拥有一批高技术专业水平的从业人员,以确保节能服务的质量。此外,必不可少的资金支撑也是节能服务公司生存的基础。只有同时具备以上资质,节能服务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提高自身开发多重项目的能力。合同能源管理中,节能服务公司的权利主要包括:首先,节能服务公司有收取资本和报酬的权利。在能源管理合同的履行過程中,用能单位将需节能的项目交由节能服务公司后,由节能服务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节能服务公司有权按照合同约定收回资本,并赚取相应报酬。其次,根据能源管理合同的特征,在能源管理合同的履行過程中,节能服务公司在尚未完全收回成本和利润期间拥有节能设备的所有权,但也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需要负担项目改造的全部资金,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用能单位提供,但可通過融资等途径向金融机构筹集;需要在节能项目完成后及时交由用能单位运营,并在合理取得相应收益后,转移所有权;需要保证节能项目完成后能够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否则,节能服务公司要自担风险;需要对投入使用的节能设施负有维修和保养义务,使其能够安全使用并达到理想的节能水平。

用能单位普遍存在,只要其有节能减排的意愿,具有法律规定的合法企业资质,均可依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进行改造。在我国相关节能法规和政策的指引下,有节能需求的单位会不断涌现。合同能源管理中,用能单位的权利主要包括:首先,对完成的节能设备进行验收;其次,在合同约定的节能服务公司收回收益后,取得节能设备的所有权。一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能够顺利开展,除了节能服务公司必须提供专业服务外,用能单位还必须承担辅义务。在节能设备改造前,用能单位需充分说明本单位能源利用情况,提供各种相关的设备信息。如果项目有需要,用能单位还需提供相应的场地、设备等条件。设备投入使用后,用能单位应在规范合理的条件下使用,若因用能单位操作不当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时,用能单位需要承担全部责任,而节能服务公司仍然可以按照合同约定获取节能报酬。

四、合同能源管理法律关系的特殊事项

合同能源管理运行過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通過法律关系的调整予以解决。

第一,合同能源管理的标准合同文本设计。目前,在我国的能源管理合同中,节能服务公司由于发展时间短,签订合同可借鉴的资源比较少,再加上经验不足且考虑不周,往往在与对方订立合同时缺乏严密性。用能单位也会因为对节能改造工程中過于复杂且专业的技术信息无法完全理解,信息知晓度的偏差使得用能单位在签约過程中会面临谈判困难,这势必为合同能源管理的顺利发展造成阻碍。为使合同双方能够破除这些障碍,应设计合同能源管理标准合同文本,使双方的合同更加规范和严密。标准合同文本应当推广标准化的能源合同语言,并在合同文本上加入专业术语的解释和说明,同时对核心条款注明适用条件和范围。

第二,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分配与管理。由于节能设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同时转移,所以对于节能设施毁损灭失的风险,在设备交于用能单位之前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在节能设备转移使用权于用能单位后由用能单位承担。风险转移时间不同于所有权转移时间。同时,应当规定保险条款,由节能服务公司(个别情况由用能单位)为进行改造的节能设备投保,降低设备改造的风险。

第6篇:能源管理情况范文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 风险 效益评价

一、引言

合同能源管理,又称“EPC”,即“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它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并推行的一种十分新颖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节能机制。EPC的本质就是通过减少能源费用的支出,从而达到降低能源成本目的的一种业务。这样的一种节能投资方式可以让客户的设备达到升级换代的目的,但使用的却是客户未来的收益,从而能够降低客户工厂的运营成本。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节能服务,这种服务并不是对某一种产品或者技术的推销,而是减少能源支出成本的新型的管理手段或者方式。当客户见识到节能服务公司能够为其带来效益之后,此时,节能服务公司才会与客户分享节能之后的效益成果,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当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因此,也有必要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效益进行切实的评价。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存在的风险

(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可行性风险

节能服务公司(英文简称“EMCO”,或者“ESCO”)在和使用能源的客户对节能可能产生的效益进行预期分析的时候,可能并不能完全掌握该节能服务项目的预期收益情况,因此,就会产生预期收益和未来实现的收益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而且未来实现的收益小于,甚至大大低于预期收益目标,那么,这就是能源管理项目的可行性风险。这样的风险在任何一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都不能够避免。EMSO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作出精确地预期收益判断,以此让自身所承担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客户风险

所谓的客户风险,指的就是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过程中,因为使用能源的客户方面的原因导致项目面临失败的风险。合同能源管理虽然在当下的发展趋势很快,但并不代表市场上已经认可了这种模式,有的客户可能仅仅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自身对于节能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在ESCO在施行项目的时候,也许并不能得到客户的亲密支持。合同能源管理对客户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客户应当具备良好的经济实力,而且客户在未来一段时间应当具有稳健的发展态势,以防止因为客户自身的不稳定导致合同管理项目的失败。防范此种风险需要对客户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以期全面了解客户的信息,如工商信息、法人治理结构、盈利模式、历史沿革、财务状况等。

(三)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风险

融资是指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通过一定的交易方式,进行资金融通的经济活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指的就是ESCO由于缺少资金,需要取得资金进行节能项目开展的经济活动。在进行资金募集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ESCO融资能力欠缺,导致在项目开展中资金链条断裂,导致失败的情形。这就要求ESCO进行自我调整,一是在内部运营方面,提高自身的资金供给能力,才能保证具有相当的融资能力;二是可以同各方面的主体保持密切的联系,如银行、保险公司、技术开发商、供应商等,通过分享投资利益提高融资能力。

(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节能量不稳定的风险

节能量风险一般是因为ESMO未与客户就节能监测和测量进行明确的约定,从而在实操过程中发生争议。这种风险比较常见,但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降低这种风险。一是明确具体的节能量标准,确定客户原来的能源使用量,再根据可能达到的目标进行最为精确地设定;二是在具体的监测过程中,可以邀请第三方监测结构加入,从而避免争议。

(五)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市场风险

以内使用能源的客户其业务的市场变化瞬息万变,或者因为能源价格的不稳定,以至于节能的利润大幅萎缩,导致预期收益显著降低,而导致失败。任何商业运作均存在一定的风险,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风险出现的概率虽然比较小,但是同时具有不可预测性,难以避免的特征。因此,ESCO应当注重风险的转移,如通过投融资将风险合理分担出去,或者在项目开始的时候,即确定所使用的能源出现的最低价格,将最低价格考虑进项目风险评估过程中,从而在项目定价时就将风险考虑在内,使风险的最小化。

(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施工中的风险

由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最终的落实,还需要依靠施工单位对项目进行实施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工程延期、工程质量不合格,或者因为资金周转不良,导致拖欠施工款等方面的风险,这样势必影响预期利益的实现,从而导致资金链条的紧张。这就要求ESCO应当与施工单位签订合法有效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无谓的争讼。同时,应当指派相关人员或者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合施工进行环节监控,还可以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将施工风险转移。

(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是指由于节能技术还不够稳定,导致节能设备不能很好地实现预期的效果,导致项目失败。这就要求,尽可能使用先进稳定的节能技术,同时,要求供应商对节能设备提供担保,保证节能技术的稳定和设备的正常使用。

三、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效益评价

(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效益评价的必要性

由于合同能源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那么,ESCO有必要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效益评价,从而在合同能源管理开始之前,就能全面分析、预测到实行节能项目预期实现的收益,反映出收益的最大化和最小化的区间,为项目的开展尽可能的避免风险,知道节能项目的开展。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效益评价的步骤

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节能项目在我国的现状,将熵权法及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用于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效益的评价,相对来说比较准确。

1、建立标准化的评价指标

由于一个项目中指标多样,数量级也不一样,这就导致不便于分析,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化评价指标,避免标准不统一导致的计算上的结果偏差。当然,这种指标也绝非只有一种,对于不同指标,指标的要求也不同,对于效益型指标、成本型指标、适中型指标、区间型指标,应当采用不同的公式来进行评价。

2、计算层次分析法的权重

对评价对象应当建立层次递阶的结构,将影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不同因素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可分为“高”、“中”、“低”三种层次,然后,对不同层次进行对比,再计算出权重值。当发现某一个因素与因素之间的重要性呈现出矛盾的时候,这时候要重新进行验算,以保持结果的一致性。

3、计算熵权法的权重

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能够得出较为客观的指标权重。熵权法中可以利用某指标的差异性系数占全部的差异性系数的之比计算出指标的权重。

4、计算出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的权重占比

当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出的权数排序完全一致时,可以明确地消除指标权数和系数的主观性,使得结果更合理。

5、计算出评价数值,进行结果分析

利用上面两种分析法的结合计算出具体的数值,再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项目的决策提供尽可能可靠地依据。

四、结束语

中国的市场上对于合同能源管理具有巨大的需求。找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面对的风险,并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效益进行准确的评价,建立适合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地促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尚天成,潘珍妮.现代企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7

第7篇:能源管理情况范文

关键词: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建筑节能管理体系

Abstract: this paper in the full analysis building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nd on the basis of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s in combination with unit building area of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energy-saving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put forward in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s set up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proposal, used to master the energy utilization and energy use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finally reach the goal of saving energy. And explains the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design goal, function, design elements and structure, can be used to guide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s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 large-scale public buildings;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 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型公共建筑经常被作为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兴建大型公共建筑既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又增强了为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新建建筑中大型公共建筑的比例呈增长趋势。大型公共建筑一般指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枢纽等公共建筑。由于此类建筑结构和用途的特殊性,且往往片面追求外形,用能系统复杂、运行工况变化大、影响能耗因素多,再加上再设计、施工、使用和运行维护等环节的粗放式管理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得当前的一些大型公共建筑往往是耗能的大户。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我国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高、能效低问题突出。根据清华大学与建设部的2007 年研究抽样调查,大型公共建筑面积占城镇建筑总面积的比例为4%,但消耗的电量却占22%[1]。据测算,我国大型公共建筑单位面积年耗电量达到70~300kWh,是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其节能潜力亟待挖掘。

(2)超过70%的大型公共建筑没有专职的节能管理人员,大多数大型公共建筑业主的用能设备管理仅仅是从安全使用的角度考虑,缺乏系统的能源管理制度和手段,不能及时掌握能源的整体消耗情况,对主要用能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节能状况未能及时把握及管理。因此,建立建筑能源管理体系,依靠先进的节能管理手段来实现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约束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和提升物业管理的运行管理水平,提高运行管理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多能源系统与复杂负荷的结合体。在能源危机的今天,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越来越普遍,大型公共建筑的这一现象尤为明显。大型公共建筑可能设置多种能源,如常规电制冷、三联供、地源热泵、冰蓄冷、蒸汽供热、太阳能、风能等。这么多能源在楼宇中综合使用所带来的多能源的协调优化、负荷预测与优化控制等问题将逐步凸显。

(4)缺乏有效的能源管理手段。大型公共建筑往往同时伴随着供能系统众多、用能系统复杂、位置分散、用能信息量庞大等特点,常规的、针对设备或能耗的管理系统(如BA系统、能耗监测系统)一般只注重对设备自身管理或对能耗的计量监测,缺乏对整个能源的系统管理。因此,为保证整个建筑的能源的优化运行必须建立具有有效的监视控制、完善的通信系统、科学的分析诊断、合理的优化管控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同时结合建立的能源管理体系,实现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的有效管理。

由上可知,我国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高,节能潜力巨大。其节能改造工作成为了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结合“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15%的节能目标,这就需要针对大型建筑的使用特点,建立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科学地进行能耗监测、分析诊断、优化管理与控制,提高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利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本文将在充分研究分析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大型公共建筑的特点及需求,提出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功能以及架构,用于指导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

2、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是指对建筑物或者建筑群内的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空调系统、供热系统、给排水系统等能源使用状况实行集中监视、分析管理和分散控制的软硬件系统。目前所提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三类:

第8篇:能源管理情况范文

1 技术节能

建筑物能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建筑物建造相关的能源消耗,包括建筑材料生产用能,建筑材料运输用能,房屋建造和维修过程中的用能;另一方面是建筑运行的能耗,即建筑物照明、采暖、空调、给排水系统、办公设备和电梯等设备的能耗,这些能耗将一直伴随建筑物的使用过程而发生。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建筑材料和建造过程所消耗的能源一般只占其总的能源消耗的20%左右,大部分能源消耗发生在建筑物运行过程中。由此而知,建筑运行能耗是建筑节能任务中最主要的关注点,也最具有节能潜力。实现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尽量减少建筑内能源总需求量的同时,

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新能源,

从而减少使用在建筑领域内易引起环境污染的能源。

2 管理节能

很多企业及单位都完成了大量的节能改造。例如:更换低效的设备、照明改造、变频器、热回收、楼字自控系统等。对于管理节能,大部分都是零散的、账单式能源管理方式。能源管理系统在数据监测(电、水、燃气、油、蒸汽、热水等各种能源)的基础上,着重干对各种能耗数据进行监测、统计、整理和分析,帮助管理层进行高效的能源管理,建立内部能耗基准线,生成各种E-KPI(Energy KPI),建立高效能源管理体系,持续降低能耗。

一套良好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用户从以下几点提高能源管理效率:(1)规范和加强能源管理,从粗放式的能源管理模式到科学的能源管理模式。(2)发现能源使用过程中浪费的情况。(3)生成各种用户需要的能源经济性指标,例如:分项能耗、分类能耗、分类建筑能耗等等。(4)帮助客户建立能耗基准线。(5)帮助客户管理各个环节的能耗。(6)发现各个系统或设备低效的环节。(7)对节能措施产生的节能效果进行测量和验证。(8)分析各种变量对能耗的影响,如天气、运行时间等。(9)帮助客户将能源价格的影响考虑至实际使用中,帮助用户进行电量峰值管理。进行有效的需求侧管理。(10)和用户的ERP系统(如sAP,Oracle等系统)对接,为用户提供各种能耗指标。(11)和原有的楼控系统(BAS)系统对接,共享资源信息。

3 校园能源管理系统构成

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前端采集、数据传输、终端数据统计分析公示。需要注意的是与远程集抄、楼宇自控系统在需求与定位上有所不同,不可简单套用。

楼宇自控系统,特别是建筑能耗中的大户一空调制冷设备系统,运行控制参数需要以分秒为单位的高频率反馈和通讯传输,要求较高精度的传感器具,要求复杂的控制逻辑,而建筑能源管理系统基本上仅要求以小时为单位的数据采集,传输,数据量和传输速度都与前者有很大差别,精度要求也不在同一个层次。因此,除了在部分参数计测上存在可共享之处外,两者基本上是特性相异的系统,现实中的失败就在于过于“贪婪”、硬性地将这两个目的不同,特性相异的系统捆绑在一起,看似功能多,综合性强,却并不合理的也不实用。

事实证明,将建筑能源管理与建筑设备自控系统分开更趋于合理,当然,这并不妨碍两个系统之间必要的数据共享和联动。目前我国的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管理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即建筑分项计量系统相对干BA系统独立设置,但尽量共享数据、考虑联动控制接口。而对于校园来说。除少数大型建筑外,中小规模建筑居多、量大、用能密度小,更是应该把握好校园节能管理的需求,为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分类与分项计量相结合(粗略计测与详细分项计测相结合,综合近期宏观监控与长远细化管理的布局),注重实用和高效。

在对系统的构架、硬件(计量表具,网关设备、网络系统)和软件(管理平台、通讯协议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后,制定了《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已颁布),各大学应该参照这些技术导则,科学的建立起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系统支持在线监测、数据比对,能耗统计审计分析、能耗预测、指标定额、专家诊断等功能。校园节能监管平台既能够使管理者及时发现建筑高能耗环节以及照明,空调等系统的故障和不合理的运行方式。为节能诊断分析及管理提供依据;也可为校园能耗数据和指标公示,实现能耗数据可视化、节能效果定量化,节能管理指标化目标,同时,作为基于校园网的校园的互动平台,可在树立校园节能环保风尚,促进行为节能、形成绿色校园文化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第9篇:能源管理情况范文

公共机构节能应用市场化机制的必要性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公共机构总量158.56万家,用能人数约4.97亿人(包括公共机构自有人员及接受公共服务人员),建筑面积约82.73亿平方米,能源消费总量1.63亿吨标准煤,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3.29%;用水总量106.97亿立方米,约占全社会生活用水总量的12.39%。目前,我国公共机构办公条件舒适性还远不如发达国家,如果办公条件要达到同样的舒适程度,我国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会要增长2至3倍,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空间巨大。由于全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公共机构点多线长面广、基础条件各不相同,在节能工作中投入的财政资金也存在一定差异。“十三五”时期公共机构累计投入财政资金开展节能改造资金总量为145亿元,平均每个单位不到1万元。“十三五”期间,公共机构应用市场化机制不够,全国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仅为2570个。公共机构节能是全社会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领域相比,公共机构具有便于集中管理、执行力强的优势,对全社会有着示范作用。公共机构节能应用市场机制可为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并推动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机制在全社会的推广应用。

公共机构用能管理社会化进展情况

公共机构节能市场化主要包括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是应用中最主要的方式,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较多采用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的模式。合同节水管理借鉴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是一种用于节水改造的新型市场化商业模式。在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有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公共服务提供的竞争性与私营化。国管局积极推进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改造,在《“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中明确要求公共机构推行合同能源、合同节水管理等市场化机制。同时,将合同能源管理推行情况纳入节能工作考核和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节约型机关创建,在全国12个省(区、市)29个市(县、区)开展集中统一组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试点,取得良好效果。组织编制《公共机构绿色节能节水技术集》,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新技术、新产品。各地方也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创建工作,深圳市率先出台了《深圳市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实施方案(试行)》;上海市、江苏省、广州市等地方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费用和成本结余核算办法;重庆市政府创新商业模式,在项目采购阶段采用项目打包进行招标,并设立“建筑节能产业基金”。

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公共机构对节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节能意识淡薄,缺乏常态化、制度化的节能工作机制,对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不了解、不重视。有的地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在机构改革中行政职能不断弱化,节能工作缺乏获得感,节能压力传导机制不够顺畅。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主动实施节能措施的内生动力不足。在现有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费用财政预算制度下,如果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可能会减少下一年的能源资源费用预算,缺乏节约能源资源的动力。此外,公共机构属于国有资产,实施节能改造项目可能涉及国有资产处理,为了规避不必要的管理风险,往往选择保持管理现状,不会主动实施节能措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规模小、散,节能服务公司融资困难。一方面,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通常规模较小、较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节能服务公司需要提前垫付大量项目资金,大大增加了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压力。另一方面公共机构领域从事节能服务的公司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企业自有资金规模有限,从商业银行贷款又难以提供足额的担保抵押物,导致融资困难。节能服务公司资质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资质较差、技术管理水平不达标的企业往往能通过低价竞争手段抢下项目,而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因缺乏足够的风险控制能力导致项目失败或成本增加。公共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费用和成本节余预算规则缺乏明确、细化的说明,尤其是对于节能改造后能耗下降了,项目合同期内的预算是否会消减,尚无明确的解释。能源费用列支分散,缺乏统一归口管理。目前公共机构的能耗费用在会计账目中未能单独列支或独立体现,且列支存在相互交叉,按照“实报实销”方式结算,难以体验到用能管理的资金压力。项目审批流程复杂,严重影响项目进度。传统的工程项目审批流程比较复杂,需要经过项目立项审批、可形性研究审批、项目概算审批、投资计划审批等环节,迟滞节能改造项目的进度,也增加了项目的时间成本。项目招投标流程不清晰,政府采购管理存在制约。由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支付方式特殊、项目周期长(大多数超过政府采购项目周期3年要求)等因素,通常的采购评标方法不能直接适用。对招标文件编制、综合方案评定涉及项目投资、施工管理等内容,还缺乏明确的制度安排。技术产品缺乏相关标准规范,用能单位对服务水平有质疑。缺乏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不同用途的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标准,不利于公共机构用能管理和评价。缺乏市场普遍认可的第三方节能效益评价机构,也没有对节能效果进行评价的行业标准,这对公共机构支付费用的多少产生不确定性,财政性资金使用难以得到合理保证。

推进应用市场化机制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