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儿童语言的发展,将促进其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环节。尤其是一年级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引导说好,培养会说、鼓励学生敢说。
1.运用直观教具训练数学语言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通过直观教学,加之教师语言的形象性和学具与教具,教学方法运用的得当,可以帮助学生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形成学生正确的鲜明的表象,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后逐步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一年级学生对色彩鲜明的教具极感兴趣,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诱发他们自我的精心思维,许多抽象的道理在教师巧妙地运用直观手段条件下,会变得容易接受和理解。如学校里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首先让学生读例题,说出题意,再引导学生细读例题,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教具。指一名学生在粘贴板上摆,先粘出12只白兔,再粘出7只黑兔,粘时与前面12只白兔对齐摆,摆完7只黑兔为止。然后学生看图,从图中找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余的部分。这时学生看图说出列式方法:12-7,教师讲解,从12只白兔中去掉与7只黑兔同样多的部分,剩下就是多的部分。(教师把相等部分的白兔拿去)再让学生看图叙述之后,列出算式:12-7。
数学语言的训练,直观教具是有力的帮手。学具与教具有助于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很快的使学生理解题意。学生会愉快的接收新知识。不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尝试练习语言
数学知识有严密的系统性,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组成。让学生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不断变化的新问题,从而获取新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新知识的来龙去脉;既引导思维,有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如:学习退位减法时,先复习口算:32-8,学生序数计算过程,教师板书:32-8。列出竖式,运用口算方法,让学生说出竖式计算方法,从个位减起,2减8不够减,聪个十里拿出一个十,再加上个位上的2减去8,等于4。从十位拿出这1个十,也就是退位,为了能记住从十位中退去1个十,就在十位的数上点上一个"、"做记号,这个点在十位上是借给个位的标志。当从十位上向个位退1时,个位上应该怎样计算呢?个位上的数应是多少?由于前面已经学习过口算的退位减法,在这个基础上学生会很快地说出得数。
3.引导学生学说数学语言
【关键词】情趣 发散思维 动手 观察 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35-01
一、注重激情引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是人发展某种智力的契机,是学生探索、发现自己智慧的钥匙。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精心设置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信息窗2时,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
教师巧妙创设情境,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激发数学思维情趣, 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认识探究未知,获得探究、发现、成功的乐趣。例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我就是把学生的思维情趣引向实际的生活,用已有的知识去认识理解未知领域里的数学问题。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时间情境,通过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以及格子,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看几时、几时半的时间,通过对钟表的认识,使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再应用于生活,并在生活中继续探索。
思维的情趣与生活结合,无形的变为有形的,抽象的变为具体的,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开拓学生思路,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开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8=,方法一:从13里1个1个地减,共减去8个,这是思维还离不开操作的低水平的反映。方法二:13-8=10-8+3,是用10减去8再加上个位上的3,比书上退位减法的法则“从前位退一到本位变10,加上被减数的个位数再减”就简便的多,这是儿童智慧的反映。方法三:13-8=13-10+2,是思维灵活变通性的反映。方法四:因为(5)+8=13,所以13-8=5,相加做减,是知识的迁移。方法五:13-8=13-3-5,把8分成3和5先用13-3=10,再用10-5=5。通过上例的教学,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维训练,学生解题的灵活性,敏捷性将会提高,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三、注重动手操作,促进思维发展。
“手是脑的老师。”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新教材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低年教学更是如此,在操作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是每节课的核心。
在新生刚入小学时,我让学生在第一周内就每人准备好一副扑克牌(去掉J、Q、K、王),在教大于、小于、等于时,我让学生在玩扑克牌中学会知识。游戏规则是:2人玩一副牌,发牌后,两人同时翻牌,谁大(或小)谁就收牌,并且要和他说:“我的牌是( )点比你的( )点要大(或小)。”如果碰到同样大的牌,都各收自己的牌,直到最后,看谁手中的牌多就为赢家。这个游戏可以在课堂上玩,也可以在课后好朋友之间玩,放学后和大人也可以玩。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并且知道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它在生活的事物中,也在有趣的游戏中。扑克牌的应用很广,除了可以比大小游戏外,待日后学生学会加、减、乘、除之后,可以用它进行算24点游戏,从而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混合运算的能力。这样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巩固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记得更牢,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注重学生多观察,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观察是思维的眼睛,学生通过观察获得表象,又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异同,使学生考虑问题时能有条不紊,按照一定的顺序,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进而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规律,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先教给学生进行观察的方法和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近后远等。如教学一年级《图形与位置》一课,让学生观察课室里有什么。可以指导学生先观察课室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左右又各有什么,还有上下等等。让学生有条理,有顺序地把课室里的物体说出来。再如教学《分类》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哪些物体是同一类的,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还有哪些物体是不同种类的,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对知识的获得会更加容易,同时也在无形中促进的思维能力的发展。然后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 如:家里来了客人,在吃饭时应该拿几只碗?筷子又应该拿多少只?学生通过对平时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自然就能把隐藏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掘出来并通过思考来解决,这一思考的过程本身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注重合作交流,促进思维发展。
【摘 要】当前中国的人才培养主要途径为教育,接受教育的学生,在教育场所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与创造力有较大的联系。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发散思维入手,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想象、联想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 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特点
引言:创新是当前社会中各个行业中,关注度最高的焦点,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也需要进行创新,这个创新除了教学方面的创新,还要从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充分的利用学生自身的特点,发挥其想象力,对其发散思维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1.创新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的特点
从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创新思维影响着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也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育,所以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可以充分的引导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在低年级学生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发散思维入手进行培养,帮助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可以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帮助学生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思路。对低年级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发散思维作为创造思维的核心,具有以下这些特点:
第一,敏锐
在学生发散思维中,敏锐性主要是指学生对观察的事物的敏感度,可以将事物中不寻常、缺损等部分特征找出,可以根据自己的敏锐性,将问题解决。在低年级学生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的敏锐性进行培养,让学生主动的发现数学问题,并利用自己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将遇到的数学问题解决。
第二,流畅
在创新思维中,发散思维有个流畅性的特点,在学生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其发散思维将发挥其作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是在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其思维较为敏捷、迅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多种解决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其思路是畅通的,思维是活跃、敏捷的。
第三,变通
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变通,也就是随机应变,也就是俗语中的“不一条道走到黑”。发散思维就具有随机应变的特性,在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变通能力,要让学生不受常规知识、解题方法的束缚和限制,要让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敢于大胆的构想,转变思路,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创造思维的核心组成部分发散思维,其除了以上这些特征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特征,例如独创性、创新性等。发散思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2.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在学生学习、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解题能力,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分析,要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入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有很多,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活跃学生的发散思维,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一,在疑问中培养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喜欢问为什么,所以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在疑问中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疑问点,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对学生问题的见解,学生针对数学教学中有疑问的地方,有不同的见解,学生的想象力、思维活跃度非常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会充分的发挥想象力,所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从数学疑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思维,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第二,在变化中培养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问题,转变为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或者是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将数学问题中的主语等进行转变,使其接近学生的生活,通过与学生的生活贴近的问题分析,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第三,在想象中培养
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这是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中可以充分利用的,面对数学问题时,让学生发挥其想象,将其想象成自己喜爱的水果、饮料等问题,通过想象,将遇到的数学问题解决。想象力是发散思维培养中的关键因素,所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需要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锻炼和提升。想象力促进发散思维能力等的培养,所以在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要从学生的特点、学习状态等入手,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3.小结
数学在生活和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在低年级教学中,是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成长,提高其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永兵.活用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09(09):41
关键词:游戏教学;互动方式;学习兴趣;应用效果
对于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其在面对数学学习过程中抽象的数字和符号时会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并且其学习态度容易受到个人兴趣爱好以及数学情感的影响。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应用数学游戏教学,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课堂中来,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本文主要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游戏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游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应用的效果。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游戏内容的选用标准
1.游戏内容的趣味性
想要确保游戏教学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确保游戏内容选择的趣味性,并同时具有与数学知识的交互性和娱乐性。另外,在进行游戏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及简单化,从而使学生在趣味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2.游戏内容的科学性
科学性主要是指数学课堂中应用的游戏教学的内容应该能够充分反映数学知识的本质,其次游戏内容还应能体现出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以及应用价值,从而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创造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素材,通过游戏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应用无处不在。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游戏教学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从而提升游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首先,游戏的设置应尽量避免表面上热热闹闹的形式化,使知识更具内涵。其次,应尽量保持游戏形式和游戏内容的多样化,避免在一成不变的情况下造成游戏教学趣味性的降低。再次,对游戏难度进行合理的选择,如果游戏教学难度过大,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还会使学生觉得没有成功的希望,从而造成学生挑战勇气的降低。由此,需要对数学游戏的难易程度进行良好的控制。最后,游戏过程和游戏结果的兼顾,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进行教学游戏运用的过程中,没有在学生解题上进行多样性思维,往往偏重了对教学结果及教学方法的转变,所以可能造成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忽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针对该种情况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加强对学生游戏的引导。
三、游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1.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使得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及互动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从而激发出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图形变化时,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做“搭火柴”的游戏,比拼哪个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运用相同数量的火柴变换出最多的图形。由此一来,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奥秘,从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
2.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所谓数学情感主要是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内心情感和感受等,其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积极性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克与千克”进行讲解时,可以首先选用100克、500克和1000克的教学道具,让学生亲自感受不同道具的重量,进而在意识里形成一种感受,随后再安排学生进行没有重量标志的物品重量的估计,看谁掂得最准,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成功快乐的体验,最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3.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知识在本质上是来源于生活并最终应用于生活的,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来讲,其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比如在对学生进行“货币计算”的教学中,教师可能通过“班级币”这一虚拟货币,引导学生在班级内部进行虚拟商品的购买和找零等游戏,此种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其能够在迅速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帮助小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以及对人民币相关的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而游戏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引入,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还可以通过“数一数”“拼一拼”等趣味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从上述分析来看,数学游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使学生通过数学游戏对数学知识中潜在的原理和规律进行发现和探究,并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这些正是当前数学课堂中所欠缺的,同时也是教育改革所迫切需要的。
参考文献:
坊间曾有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或许道出了数学在人们日常生活和思维认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尽管聊城市这所公立小学敢于对“标配”课程动刀改革的勇气着实可嘉,但取消低年级数学课招致人们的质疑与吐槽却在所难免。这不仅缘自此举不无对传统社会共识的挑战,更难脱其有悖孩子成长规律的不妥之嫌。
据称,该校取消一二年级数学课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数学课程逻辑性强,并不适宜“记忆力好,逻辑性差”的低年级孩子。但在笔者看来,这种认知未必不是一种误区。诚然,数学的确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需要开发孩子们抽象思维的课程,但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们而言,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需要经过从无到有、从简到繁和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对孩子们逻辑思维的培养,也需要从小抓起。岂能独独放过一二年级?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低年级孩子“逻辑性差”的客观现实,才更有必要加强对这方面能力的启蒙与引导。
纵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编制,数学与其他学科一样,也自有其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知识结构。越过低年级的启蒙而起步于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势必打破了原定教材的教学进度,造成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的教育空白,这未必有利于对孩子们素质的全面培养。再说,也并没有证据表明一二年级的学生就不具备尝试逻辑思维的能力。目前学校一二年级开设的数学课程是打基础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字和立体图形,体会和感知是这个学段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因此数学课在这个学段是必要的。
在该校校长看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数学课所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越来越强,一二年级那些需要费力学习的东西变得容易”,该校三年级数学老师也反映,学生理解得很快,一二年级几节课的内容,现在只需要一节课就能讲完。这或许可以被视为是该校从事此项改革的思维支撑和教改业绩。但这种“自夸”却不值一驳。让四五年级学生学一二年级知识,岂不更快更好?提前两年的接触效果如何与三年级的“大器晚成”相提并论?素质教育重在对学生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而不是纯粹的简单知识传授。
教育改革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不能一味追求反传统的标新立异。破解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之“困”,要着眼于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改良,着力激发孩子们对逻辑思维的兴趣与习惯的培养,而不是因噎废食或知难而退的干脆取消。鉴于国家严令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教学语境,数学课教学更需按原定“标配”有序实施。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生活化
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抽象思维能力薄弱,较难理解数学中的数量关系,缺乏分析和推理能力。他们乐于在熟悉的情景中学习数学,了解数学,身边的数学问题更能引起他们探索的兴趣,引发他们积极的思考。基于这些认识,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解决教学问题。
一、寻找生活中的原型,使教学活动与生活牵手,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中的“位置与方向”时,我先让学生确定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办公楼、教师宿舍各自的方向,再让学生分析它们分别在哪幢楼的哪个方向、在图上应该怎样画等,这部分内容是一个学习的难点,但学生却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很快就掌握了。数学一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索欲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实质上就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加强感知。但情境的创设必须先要找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使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在学习了小数乘法后,设计了一个“上街购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家长,有50元人民币,到街上应怎样购买物品,要从哪些方面考虑购买。学生在探讨的时候,发现了生活中的交通,物品的品牌、价格等,也考虑到家中的实际需要等。这一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真实再现了现实生活,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增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幅度提高。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言
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新课标对于基础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素质,必须对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使小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敏捷和自觉。
1.为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教师可以将生动活泼的形象与抽象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将小学生的口、手、耳、眼充分调动起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使小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降低教学的难度。
对于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应用题,教师就可以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例如公交车上有11个人,到站后有6个人下车,请问还剩多少个人?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事理进行理清,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来建立相应的表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售票员的角色,用铅笔代替乘客,先在桌子上摆放11只铅笔,然后再拿走其中的6支,进行减法计算。学生可以利用简单的教具和学具进行动手操作,从而使应用题游戏化,使数学问题具体化,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来解答数学题。
2.用直观教学来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
在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中强调手脑并用,这是因为手脑并用可以使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发给学生一些小棒,在计算题中充分利用这些小棒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计算33÷3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小棒来协助思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33这个数字拆成30和3,再把30拆成3个10,也就是3捆小棒,每捆10根,另外1堆有3根。学生可以先将这些小棒平均分成3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其进行指导:先将哪一部分分成3份。在学生操作完毕之后,教师要对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思路进行指导,也就是先将3捆10根的小班分为3份,每一份是10根,再将另一捆3根小棒分为3份,每一份是1根。因此33÷3的算法就是对33这个数字进行拆分,拆分成30和3,先将30分成3份,每份是10,再将3分成3份,每份是1,然后再将10和1合起来,得出结果11。
3.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求异思维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求异思维,也就是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进行鼓励。小学生思维活跃、富有个性,经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教师要能够挖掘这些奇思妙想中的价值,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
例如:小明带了10颗糖,送给同桌小红2颗,送给邻居小芳5颗,剩下的都送给妹妹小丽,则小丽可以得到多少颗糖?一般的习惯性做法是10-2-5,然后直接求最后的结果。有学生就提出,可以先将小红和小芳能够得到的糖的数量加起来,然后再用小明手上的糖的数量减去这个数,就可以得到最后小丽能够得到的糖的数量。教师要对学生的这种求异思维进行表扬,并且帮助学生运用这种思维成功地解题。由于小学低年级还没有学到小括号的内容,难以列出综合算式,教师就可以教学生进行分步解题。
无论学生提出的质疑是对是错,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这种敢于提问的精神进行肯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迸发智慧的火花。
4.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在低年级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要把握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培养小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很多教师都会在课堂上设置一个拓展与思维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提出一些具有创造性、发展新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现有的知识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解答。例如在7的乘法口诀这一课上,教师就可以在拓展与思维这个环节中设置8×1、8×2、8×3等题目,让学生能够在七的乘法口诀基础上进行推理和类比,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5.结语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低年级数学
在现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提高国民素质,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数学成为了当下小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项目之一。教育的改革,使得数学教学方法也促使其本身进行相应的适应性改变,改变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自愿学习和快乐学习等。低年级小学生自制力还处于较弱时期,对于不感兴趣的东西难以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又由于数学趣味性较低,低年级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很容易受到情感和兴趣的主观影响。因此,数学教师在针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需要根据课本以及小学生学龄特征制定能够有效吸引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计划,在所有计划中中最为常用的是数学游戏课堂模式。本研究对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数学游戏进行研究,现详述如下。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数学游戏的作用
数学游戏可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目标最为重要的就是培养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小学生自发的进入数学的奇妙世界,然而我国由来已久的传统式教学多偏向于说教式和填鸭式,这让小学生对枯燥的数学理论兴趣缺缺。鉴于低年级小学生喜爱玩闹的心理特点,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加入数学游戏,可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情感。学习情感主要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所产生的感情和感受等。将数学游戏加入小学低年级数学过程别受学生欢迎,如此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到一定程度时,学生会对课堂内外的数学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小学数学教育活动发展;教学互动。在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角色普遍有着威严感,使小学生在课堂上难以互动起来。而加入数学游戏则有利于调动低年级小学生活泼的天性,使其在数学课堂上积极互动,教师由此可以和学生之家加强情感联结,学生可以由此提高团队意识以及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在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的应用,因此在低年级小学生掌握一定量的数学知识的时候,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具有应有知识和创新的能力。在鼓励低年级小学生参与数学游戏的同时,教师还需要留出一定时间使学生自由领悟数学的价值;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教学下多有成绩优异但实践能力差的教育失败的例子,因此培养实践能力需要从低年级小学生开始。数学游戏小学生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单纯的数学理论于逻辑思维尚在成长中的低年级小学生而言实在较难理解,但是通过数学游戏可以数学实践和数学理论相结合,使低年级小学生更容易理解原本抽象化的数学理论知识,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常见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数学游戏
1.用指头做九九运算
游戏方法是学生必须记住九九运算的前五个(即记住到五五得二十五),然后使用指头即可进行简单的计算。小学生通过这个游戏可以简单的学会九九运算。举例:求7×9,为了用手指表示7,用一只手伸出两个指头,另一只手伸出全部指头。此时,全部手指头伸出来的那只手不用,只留下伸出两个指头的那只手。9也像右图那样只留下伸出四只手指的那只手,这样一来,伸出的手指头的总数是2+4=6,这就是十位数,个位数就是弯曲着的手指(3和1)相乘得到的数,所以十位数就是6,个位数就是3,结果就是63。 5×7时,因为十位数是2,个位数是5×3=15,所以回答就是20+15=35。
2.推测消掉的数字
告诉学生只要相同的数字不是并列排(不能像333这样的数字),而且是两位数以上,多少位都没关系。请随便想个数字(例如3875这个数),把该数的各位数字按照任意的顺序进行排列(例如排列成5378),然后将原来的数和变换排列顺序后的数中较大的减去较小的(5378-3875=1503)。在回答中,除0以外的任何数对方随便消去一个数字(例如消去5),只要把剩下数字的和告诉学生,让学生来猜对方擦掉的数字。因为上述情况是1+0+3=4,如果对方一说“是4”,那么学生就猜到了“你消去的数字是5”。游戏原理是数字都与该数的各位数变换排列顺序后的数的差总是9的倍数,于是按照后面的“去九法”部分中说明的那样,这个9的倍数的各位数字的和也是9的倍数。
3.数学解谜故事:商人的万全之策
告诉学生:“入夜,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使得商人必须立刻出城办事。为了不影响太太睡觉,商人只好在黑暗中摸索着收拾行李。由于商人一向是个有条不紊的人,所以他很清楚地记得抽屉里面有10只黑色袜子及14只棕色袜子。请问该名商人必须从抽屉中拿出几只袜子,才可确定拿到一双相同颜色的袜子呢?”鼓励学生们积极回答,引发学生们对概率的思考,再说出答案:“任意拿出三只袜子。”
4.数学解谜故事:大使馆的晚宴
询问学生“在大使馆的晚宴中,共有80名各国大使出席。在宴会结束之前,每一名出席的大使均已相互介绍、问候,并和其他在场的所有大使握过手。你能算出在这次盛会中一共握了几次手吗?”教师可针对相关教学内容引入此内容,对答对问题的学生给予奖励。答案为“每一名大使必须和其余79名大使握手。一共有80名大使,但是每一次握手包含两个人,所以全部握手的总数为(80×79)÷2=3160次握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数学游戏于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生涯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游戏可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情感,增加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培养实践能力。常见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数学游戏有用指头做九九运算、推测消掉的数字等,可以促使低年级小学生掌握久久运算法则和算术的加减乘除。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们讲解数字解谜故事,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讲解《商人的万全之策》和《大使馆的晚宴》等。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应用数学游戏可贴近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巧儿.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游戏化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4,(8):91-92.
关键词: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297-0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为目标,彻底把应试教育转向以培养人,造就人为目标的素质上。”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素质,需要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下面谈几点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培养创新意识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儿童的情绪生活,发展他们的意志品质,要激发学生独立探索性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联系着,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不好的情绪则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老师要讲究仪表美,做到:穿着大方,面带笑容,目光充满。其次,老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心理环境。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摸一摸、弄一弄、摆一摆、数一数、画一画,使学生打消害怕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三,教师组织好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的游戏活动。
如“开火车”、“找朋友”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乐不知倦,兴趣盎然,开动脑筋,学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用“开火车”的游戏,学生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0,然后再让学生思考,除了一个一个地以外,还可以怎样数?同学们众说纷纭,有的说两个两个地数,有的说五个五个地数,也有的说十个十个地数……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获得知识。因为低年级学生既好奇又好动,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摆一摆、拼一拼,让他们在操作实践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学习知识。
如: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摆一些实物,一个学生摆六个红色三角形,另一个学生对着再摆一行蓝色三角形,且多摆几个,然后让学生观察红色三角形比蓝色三角形怎么样?蓝色三角形比红色三角形怎么样?
又如:在教学数的加、减法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用棍子来演示,让学生懂得把两个数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从一个数里拿走一部分,求剩下多少,就用减法计算。再如:在认识人民币元角分及学习了简单的计算后,通过尝试买东西活动,强化对人民币的认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可以由一个学生扮演售货员和几个同学扮演顾客,买五角钱一本的作业本,应该怎样以不同的方式来付钱。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低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理这个特点。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有图可看,有声可听,让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和操作让学生去观察、分析、对比、发现,从中唤起他们思考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