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关夏天的古诗范文

有关夏天的古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关夏天的古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关夏天的古诗

第1篇:有关夏天的古诗范文

一、开学初制定详细可行的计划。

为了让孩子们在这二十天时间里,真正能有所收获,我和魏娜老师一起协商,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计划涉及阅读、写话、书法、古诗四个方面,使工作能够有章可循。同时,为了使计划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还将其细分,具体到每一天、每一节课。实践证明,详细周密的计划使我们的工作进行起来有条不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认真而灵活地执行计划,保证课堂质量。

1、二十天中,每天我都认认真真,详细备好每一节课,保证每堂课的效率。只要一有时间,我便积极搜集相关资料,把每天的阅读、写话、书法、古诗全部制作成幻灯片。

2、努力做到学习、娱乐“两相和”。学习内容的过程中,我还给孩子们讲《小猪唏哩呼噜》的故事,看《中华勤学故事》,欣赏《古诗动画》等一系列内容,让孩子们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3、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孩子由于基础、兴趣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存在各方面的差异。我尽量做到针对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4、及时和家长沟通,听取家长的建议,调整自己的思路。

每天我都要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昨天学习的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教学。如有家长提出关注孩子的书写,有的家长希望提高孩子的速度,有的希望多锻炼孩子的胆量……我都做好记录,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孩子的进步得到了家长的肯定。

三、成绩与不足。

(一)成绩:二十天的时间,孩子们收获了许多。

1、阅读方面,我和孩子一起完成了18篇阅读题目,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渐渐懂得,原来,阅读题很简单,答案都藏在文章中,只要用心去读文章,就能做好。

2、写话方面,我们一起看漫画写故事;学习如何锦上添花——把句子写具体;看动画片,写故事;听故事,写读后感;续写故事;集体创作故事……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作文越来越长,精彩的语句越来越多。我还特别把学生的优秀习作、优美句段打印成册,为他们留下成长的痕迹。

3、古诗方面,孩子们一共背诵了十六首描写四季的古诗,而且还学会了唱四首古诗。孩子们在背诵,吟唱的同时,感受到了古诗的美,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4、书法方面,坚持让孩子们每天练习20分钟,从基本笔画开始,学习每种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重视孩子的练字质量。

5、组织孩子写假期收获,排练节目,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

(二)不足:当然,在工作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书法、阅读、写作、古诗等方面,平均用力,没有做到突出重点。我觉得可以把书法归入毛笔书法,语文兴趣班重点抓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这样学生的收获可能会更明显。

2、  阅读、写话有些割裂开来,应让二者相互渗透,有机融合。

3、  作文方面,应该把每个孩子的习作装订成册,详细指出孩子的优点和努力方向,让每个孩子都能明白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相信自己以后会做得更好。与本篇 暑期语文兴趣班工作总结 内容有关的:

第2篇:有关夏天的古诗范文

【关键词】古诗文 教学 励志教育 策略 路径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本文即从这一“育人”的终极目的出发,对“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励志教育”这一论题进行相关探究与阐述。

一、励志教育的内涵及其在古诗文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现代汉语词典》对“励志”一词的解释是:“奋发志气,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一般认为,“励志教育”主要包括“信念教育”“道德教育”“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等内容。

在现行中学古诗文中,与“励志”有关的名篇名句不胜枚举,这就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学资源。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去领略蕴涵于其中的语言文字之妙、诗情画意之美,也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适当的励志教育。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学生,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处于养成与建构的动态过程中,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古诗文教学中抓住某些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某种“传道”——励志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大有裨益。

二、中学古诗文教学中励志教育的实施策略

在古诗文教学中实施励志教育,首先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与启发。这既是由古诗文教学的特性决定的,也是由励志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例如,在阐释荀子《劝学》中的名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尘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时,我就曾引导与启发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当我们在无涯学海中遭遇某种难关时,能否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攻克它?当我们在人生旅途中遭遇某种障碍时,能否以“用心一也”之“蚯蚓精神”扫除它?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与启发下,一个个畅所欲言,将自己在往昔学习与生活中显露出的畏难情绪进行了一番自我检讨,并表示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将以荀子的名句进行自我激励,直至“痛改前非”。

古诗文教学中的励志教育,一方面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与启发,另一方面,更需要学生自己的领悟与体验。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是励志教育的传世名篇。该篇描述了作者青春年少时一段刻骨铭心的求学记忆。在剖析该文中“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一段时,我曾半开玩笑地对学生说:“如果你们遇到这样训斥学生的老师,早就投诉到校长那里去了吧?”学生们先是哄堂大笑,继而沉思默想,最后有几位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一位来自偏远乡村的同学,谈到自己家境比较贫寒,与宋濂当年的处境极为相似,读了该文后,有“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最后表示自己今后将更加坚强、谦逊与好学。

我听了学生们的发言后,觉得他们对师生关系、学习态度、生活条件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在研读此类课文时,需要学生们设身处地地对作者当时的处境与心境进行联想与想象。与此同时,还要对照自身情况进行换位思考,从而获得相应的领悟与体验,最终达到“自我激励”之目的。

再次,需要师生的对话与共鸣。这种对话与共鸣,既可来自古诗文文本(或作者),也可来自教师的现身说法,或学生的切身体验。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有一段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在解读该段时,我的“本能”反应是要与学生一起“分享”我的一段人生经历:高二那年夏天的一个中午,烈日炎炎,父亲突然叫我和他一同去给玉米地除草。刚干了一会儿,他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觉得种地与读书哪个更苦?”我略带怒气地说:“当然是种地比读书苦十倍百倍!”父亲立即说道:“我的目的达到了,咱们回家吧!”一路上,父亲几次欲言又止,最后饱含深情地对我说:“孩子,你从小身体单薄,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你这辈子像我一样在家种田种地,你的身体是支撑不了的。你要努力读书,考上大学啊,为你自己,也为我们一大家人争口气!”父亲的话让我刻骨铭心,时刻激励着我发愤学习。一年之后,我终于考上了大学。我在接到录取通知书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我父亲虽然未曾接触过孟子的上述励志名言,但是,我从内心感觉到,他用“苦行僧”般的方式来激励我发愤读书的行为,与孟子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们听了我的“励志故事”后,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共鸣。有一位女同学甚至当场表示,要以孟子的名言和我的经历作为其今后“自我激励”的精神支柱。

三、中学古诗文教学中励志教育的具体路径

在上文中,笔者阐述了在古诗文教学中实施励志教育的有关策略。接下来,有必要从更具可操作性的层面提出实施励志教育的具体路径。

首先,我们可以用“诵读”的方式实施励志教育。反复诵读那些脍炙人口的古诗文文本,以致烂熟于心,并进行适当分类整理,为我所用,是实施励志教育的有效路径之一。

第3篇:有关夏天的古诗范文

中图分类号:G63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17)4-0202-01

经典国学教育,是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一个教育界中的热门词语;国学经典教育一般指让孩子在大脑发育最为迅速的年龄阶段,通过接触代表人类最高智慧的经典文化,开发其高度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为孩子的成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的一种教育方法。

2-6岁是幼儿的学习黄金期,幼儿在这个时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可以有效地影响其道德品格、智力、思维创造力、想象力、自我思辨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容的生活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为其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古诗教育活动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

我们在幼儿园开展古诗教育活动应该怎样去选择、怎样去设计、怎样去组织呢?下面是我在幼儿园古诗教学中的几点经验策略:

一、古诗的选择

1.古诗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幼儿园幼儿的年龄特征

幼儿园教学要避免小学化倾向,其对象不是小学生;小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理解力等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他们可以在已有的认知和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下,对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诗歌进行学习;而幼儿园的幼儿则不同,在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的理解能力还较弱,对于蕴含中国深厚底蕴的古诗,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在这个阶段幼儿更多的是学习语言、储存语言;因此在幼儿园古诗教学中对于诗歌的选择有很严格的要求,太深邃的、离实际生活比较远的,字词句比较偏僻的最好不要选择;而是要选择一些筒单字词,朗朗上口的古诗;例如?春晓?、?静夜思?、?咏鹅?等等。

2.古诗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

古诗,是一种最多用二十多个字,描绘出一件事或者一种景致的文体;因此每个字的含义都非常深,对于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讲不宜理解;那么我们为了让小朋友能轻松地,愉快的学会古诗,在古诗的内容上也要进行筛选;在幼儿园可以教学的古诗,最好是诗中提到的事或物是幼儿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可以看见的,例如诗歌?小池?,诗中描写的是初夏的情景,有泉,有荷花,有树,还有蜻蜓;这些事物都是幼儿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的,幼儿在理解上会更容易接受、明白

3.注意选择古诗内容的时效性

什么是时效性?时效性是指信息的新旧程度、行情最新动态和进展;决策的时效性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决策的客观效果;在幼儿园古诗词教学一定要考虑到这点;举例说明一下,如果你在初夏,选择《小池》这首古诗来进行教学,那么就很有时效性;《小池》描绘的是初夏的景致,如果在夏天带领幼儿学习,教师可以带幼几走进自然,去观察荷花、蜻蜓,去感受诗人笔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境;反之在冬天教学《小池》,你没有实景能带领幼儿去看、去直观的感受,只能单纯的想象,或者看一个假的情景模拟,幼几不能感受到诗中的意境;两者教学相比,很明显前者优于后者。

4.古诗选择的主题性

在幼儿园进行古诗教学,不是教师随意的选择一个篇目进行学习;而是要和主题教育活动挂钩;根据当月的主题教育,筛选适合的古诗辅助主题教学;让古诗也融入到每个月的主题教学活动中;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环境的创设

1.教学活动时的环境创设

教学活动时环境创设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的优劣;古诗教学活动的重点多数在于意境的体会,因此教学时创设一个和诗歌内容相符的环境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依然以诗歌《小池》为例,一首古诗不可能一堂教学活动就学完、理解透彻了;往往是需要经过无数次教学活动才可以完成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可以在第一次教学活动中带幼儿去真实的环境中体会、感受;因此在出去真实体验这堂活动后,我们再一次进行《小池》教学时,可以将真实的情景做一个现场的模拟,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下去模拟的环境中继续理解、感受、探索诗歌,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积极向上发展;当然古诗场景再现,可以尽量用真实的情景,物品代替的,都尽可能用真实的代替,这样更方便幼儿直观明了的去体会诗歌、感受诗歌。

2.主题活动下的环境创设

古诗教学也需要紧紧的和主题教育活动联系起来;在班级大环境创设时,留一个区域,固定给古诗教学营造氛围,让古诗教学不远离主题教育;同时也让古诗教学不显得那么突兀,融入到主题活动中去,给人一种愉快学习的感受;例如:我们的月主题是?雪花飘来了?,针对这个主题,我去查阅了很多古诗,最后选择《江雪》这首和雪有关的古诗进行教学;这样既让孩子们学会了古诗《江雪》,同时也加深幼儿对主题活动的印象。

三、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设计

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堂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学习古诗的成果;我们在进行古诗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l.古诗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活动

如果古诗教学只是以语言教育的方式出现,就显得太单调。太枯燥;很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古诗本身的含义和意境,设计一堂综合性的活动,以诗歌《江南》为例,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将活动设计成一堂以艺术为主调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古诗。

2.古诗教学应闭免枯燥、反复的念读方式

第4篇:有关夏天的古诗范文

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如果学生对某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认真地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较好的培养与锻炼。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倡导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随着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课外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效延伸,也必将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着手,进行一次富有真正意义的改革!

在教学《猪八戒吃西瓜》这篇课文后,我鼓励学生阅读《西游记》这部巨著,并要求选取其中一个小故事,六人为一小组,以课本剧的形式在全班表演。学生对这样的作业设置兴趣浓,首先积极阅读了《西游记》这部作品,小组成员共同选取了其中一个喜欢的小故事,并把小故事改编成剧本;然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当导演的、有当演员的、有负责准备道具的等;最后上场表演。从学生表演的内容看,分别选取了《真假猴王》《三借芭蕉扇》《孙悟空大闹天宫》《大战蜘蛛精》等,内容非常充实。通过完成这次作业,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锻炼了写作、表演、小组合作等能力。

开阔视野是培养兴趣的最有效手段。为了开阔视野,首先应该指导、鼓励学生加强阅读课外读物。同时鼓励学生通过悉心观察、动手动脑学科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体验探究的愉快,热爱科学。学校、家庭、社会应积极联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更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成长。如:组织学生参观珠海旅游景点――梅溪牌坊,指导学生调查珠海名人的资料,并把调查到的资料整理成一份珠海名人报。结合我们关注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翟志刚,体育健将――姚明、林丹等风云人物,指导学生通过看专题节目、读报等途径关注他们,并把了解到的向全班同学汇报。组织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当地环保情况调查,让学生感受、体会人类对环境的责任。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及现代人民生活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5篇:有关夏天的古诗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教学 情境教学法 途径

古诗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极大比例,创新古诗教学成为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然而,传统古诗教学多为教师古板、枯燥的讲说,从单个虚词、实词讲解到整个句子、文章,如此教学方式下,学生仅能掌握古诗大意,而不能透过大意理解并内化情感内涵,最终也是靠死记硬背反复记忆。该教学方式虽可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成绩,却忽视学生情感培养、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不利于其综合发展。情境教学法可很好打破这一禁锢,借助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再现古诗意境,使得古诗情感意志更加生动具体,对提升学生古诗素养有积极意义。具体言之,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善于导入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古诗鉴赏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鉴赏能力与思辨能力,最终提升其综合素养。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及优点

1.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近年来新提出的创新教学模式,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地位,通过有目的性地创设或引入形象生动、揉合一定感彩的场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情感体验,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将知识学习与心理机能两手抓,促进综合发展。一言概之,情境教学法以学生情感意志发展为内核[1],主张借助生动具体情境,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影响。该教学法不仅突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强调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态度及情感的发展,符合新课改对教育教学的要求[2]。

2.情境教学法的优点

与传统教学相比,情境教学法具备以下几大优点:①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积极发挥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积极性。情境教学法多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可将无生命的文本信息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场景,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掌握。②打破传统教学的束`,对培养学生情感意志有积极意义。情境教学法将学生从传统教学课堂中解放出来,生动情境的导入刚好符合新时期学生学习的习惯及思路,容易引起情感共鸣,对培养情感意志有积极意义。③创设更为直观形象的教学环境,可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入教学情境,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背后的社会价值、情感理念及道德品质,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并以此规范自身行为,促进其身心发展。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法是目前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积极意义。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情境教学法是首先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感受感知,然后组织自我语言进行表达描述,或者边感受边刺激内部语言活动这一教学机制[3]。前期知识感受中,大脑右侧会产生兴奋;而在表达过程中,大脑左侧产生兴奋。如此大脑两侧出现交替或同时兴奋,借助两者协同工作,可极大挖掘大脑潜能,学生学习成效便可大大提升。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可在古诗教学中引入情景教学法。

1.导引故事,引生入境

初中生知识积累尚不足、社会经历少,在初期接触古诗知识时仅能理解表面意思,很难透过表层深入掌握古诗蕴藏的内涵及意义[4]。教师也多采取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形式进行学习,然而一遇到同样的学习知识,学生就很难借助自我知识结构进行分析、总结。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导引故事,以故事情境刺激学生左右脑兴奋,以激发其学习能动性及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比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过零丁洋》一诗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导入诗歌背后的故事情节,介绍其中英雄人物及事迹,让学生大脑对诗歌背景形成一定的感知。具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导入,“中国历史上有数不尽数的英雄人物,他们既是爱国将领,也是有名诗人,文天祥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这位著名将领、诗人的诗作,而在此之前,老师先分享这位英雄任务的趣闻趣事。”简洁而恰到好处的课堂引入,可激发学生的高度集中。教师应“乘胜追击”,继续讲述道,“文天祥酷好下棋,且棋艺精湛。据说,文天祥对下棋已是痴迷的状态,在夏天游泳的时候也喜欢下盲棋,即便是之后入狱,象棋也一直陪伴左右。”听到这里,学生就会对这位爱国将领产生倾慕之情,对文天祥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且在潜意识里产生更强烈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可顺理成章导入文章主题,“同学们,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位爱国将领的诗作,看看棋痴在面对国难时的情怀。”相比以往开门见山引入主题,简单引入古诗中的人物趣事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大脑皮层进行思考,且更为关注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2.探究背景,培养情感

情境教学法主要是借助反映论原理[5],通过人为有目的创设符合初中生成长及学习机制的情境,再加以语言支配,将学生很快融入到特定场景中,影响其知识感知、心理认知,进而影响学生的情感参与,实现其自我认知运动。换言之,激发、培养学生情感是该教学法的内核,以此深化发展学生的认知行为。传统教学中,教师多进行简单示范,虽具一定直观性,但实物直观作用只能让学生产生机械化的智力操作,而不可激起学生火热之情,情感认知更可不及。

如在八年级(下)《夜雨寄北》一诗学习中,掌握诗歌表面意义对学生而言是比较简单的,但要深入了解诗歌背后的内涵是比较困难的,而这与学生不了解写作背景有很大关联。事实上,诗人写作诗歌是在某一特定情境下,用词用句不仅寄托其情感、情绪及情怀,更反映了时代的社会背景及文化氛围。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加强文化背景解读,补充背景空白,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背景。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擅长写作诗歌,诗作风格丽、构思新奇。然而他的一生颠沛流离,终不得志。他四处漂泊,很少可以和家人共聚。因交通、通讯不便,他连妻子卧床都不能陪伴身边,甚至最后连妻子去世也不得知。《夜雨寄北》这首诗歌写于诗人在四川任职时期,从字里行间可明显感受到诗人的思念之情,以及与妻子相互遥望的无奈。”通过补充了诗人概况、创作背景,可让学生更加深入体会情感,激感共鸣。

3.引入媒体,情境交汇

古诗教学中,将学生引入诗歌意境,并深刻体会其中意蕴是重点,也是难点。深究原因,这也主要与时代背景有关,诗歌创作背景与现实存在本质上的距离,身处优越环境的学生是很难凭借文字描述、自我想象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及情感。多媒体恰为一载体,可将抽象、死板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表现形式[6],可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可在情境交汇中深入解读诗歌。

比如在七年级(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诗教学中,教师可融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体会其中的感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首先播放《但愿人长久》这一金曲,给学生以听觉上的盛宴享受,并融入情感。借助音乐氛围的渲染,教师紧接着可让展示相关图片,从视觉感官上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多媒体导入可创设生动情境,让学生逐步融入情、境中,便于理解歌感情及意境,获取自我情感体验。有了前面的铺垫,教师即可逐步回归到诗词主题,重点讲解宇宙哲理、人世间悲欢离合之情,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热爱生命的态度,指引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初中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积极创新教学手段、丰富古诗词教学是提升学生诗词素养的关键,情境教学法因其自身的优越性而不失为一有效途径。初中语文教师应注重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古诗词教学中创新导入情境,如故事、背景及多媒体情景,建构生动的古诗词教学课堂,让学生喜欢古诗词学习,并主动投身其中,不断提升自我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永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5(04):115..

[2]郑宏岚.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01):117.

[3]王鸣慧.乐画古诗相通,电教手段相辅――浅谈初中语文的古诗教学[J].读与写杂志,2014,11(11):100.

[4]代忠义.优化古诗教法学法,实现自主学诗品诗――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01):108.

[5]石顺辉.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J].生活教育,2014(S2):102.

第6篇:有关夏天的古诗范文

从构成句子的最小单位――“词”的积累入手吧,为金碧辉煌的语文大厦来个奠基工程。由于学生刚入学,词汇量不够丰富,所以我把每课的生字进行扩词四五个,多的达到七八个,并按课打印成词签,贴在每单元的后边,以便学生随时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同时也为家长的听写带来了方便条件。每天只要学生有时间就去读词语,经过日积月累,班级的学生的词汇量就会明显增多,运用词语也很灵活了,说话造句的能力也增强了。同时,因为有些字是不认识的,反复认读,又进一步扩大了识字量,其实是一举两得。词语积累在语言表达中、在今后的习作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成语积累――品味浓缩历史,提高文字表达力

有了词语积累作为基础,接下来背成语也不算困难。在学习生字时,我给每个一类字找了一个成语,以单元的形式打印后,贴在了书上,让学生背诵。为了降低难度,在学习生字时,带出成语来认读。认会之后,让学生领读。然后每个人负责一条成语,每节课都反复巩固,一天下来接受快的孩子都能背下来了,接受慢的孩子也记得差不多了。这样既是为了巩固识字,又为了扩大积累,将来能学以致用,正所谓厚积薄发。每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见字想到成语,顺便认识了其它的字,识字量又进一步扩大了;再学其它字时,学生都能带出这个成语来,又是一举两得。我不局限于生字成语的积累,还随着课后的积累,进一步扩展,如上学期打印了数字成语、动物成语、AABB 、ABB、ABAB 、ABAC式词语;这学期积累了四季成语等等。听课的领导和老师都说我班学生上课组词都是成语,真正是平时积累到位了。为了提高积累成语的兴趣,我鼓励学生在日记中运用成语,只要用得恰当就加一颗星。孔繁一在日记中这样写到:下课了,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摇着呼啦圈,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揣原婷写到:在这个暑气蒸人的夏日,我最不愿意到外面玩了。孙宁泽在日记中说:张睿达莫名其妙地被妈妈说了一顿,很委屈……

三、古韵文积累――浸染学习生活,提升人文素养

积累了一段时间成语之后,我觉得学生对古代的国文精华也应该了解一下,我又试着领学生背诵《三字经》、《弟子规》。每隔一两周就为学生打印出一部分《三字经》、《弟子规》,利用早自习让学生背诵。为了增加兴趣,我自费买了放音器,从网下载带有音乐伴奏的原文,学生们特别喜欢,边听边背。在背诵的同时,我还讲解意思和介绍有关的故事:孟母三迁、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窦燕山教子……孩子们的知识面扩大了,也接受了中华美德教育。有了《三字经》、《弟子规》、成语作为基础,将来接触文言文就会很省力。教孩子一天就要想着他的一辈子,积累知识就是积累人生,让学生思想不断厚重起来。我们的一生都是在积累,平时知识的积累,何尝不是对人生的积累呢?

四、农谚、名言、古诗积累――丰富语言材料,增强民族文化底蕴

第7篇:有关夏天的古诗范文

一、以境导入,身在其中

常言说得好:“入境始与亲。”教学时能运用语言、现代教学技术设备等媒体,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进入新的教学情境。

我在教学《大江保卫战》(小学语文第九册)时是这样安排的:

1、多媒体播放发生洪涝灾害时抢险的短片。

2、提问:看了这个场景你想说什么?

3、今天我们就到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去看一看。

4、指名学生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两遍。

二、以疑导入,引人入胜

“疑问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提出问题、矛盾,造成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进而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思考、寻求、探索的活动中去。

我在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小学语文第九册)时是这样安排的:

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会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介绍作者。

第8篇:有关夏天的古诗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A-

0023-03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经过岁月的淘洗,流传下了诸子百家著作、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光辉典籍。这些经典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文学滋养,而且其所蕴涵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也成为唤起新一代少年儿童对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认同的重要源泉。

近年来,“经典诵读”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也开始反思如何在当今社会和全球范围内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目前,全国各地许多小学都在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而这一活动也逐步被纳入学校教育体系的主渠道中,这对于小学生学习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小学生“经典诵读”的含义及意义

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宗经》曰:“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尔雅・释言》曰:“典,经也。”可见,“典”的本义是指重要的文献、典籍。而对“经典”一词《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1)最重要的、有指导作用的权威著作。(2)古代儒家经典。也泛指宗教的经书。”《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经典”的解释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和“泛指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由此可见,“经典”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典籍中是专指儒家学说的著作,后来随着词义的逐渐扩大,则不再局限于儒家学说,而泛指一切精彩、精华的思想萌动,具有独特意义的理念。但不管“经典”的内涵如何发展扩大,我们都可以这样认为:“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是被历史证明了的文化精髓,其在历史的长河中必然是经久不衰的。

在古代,“诵”“读”二字都有诵读义。“诵”是大声朗读和背诵,“读”是看着文章念或不出声地阅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诵”的意思是“读出声音来”,“读”的意思是“看着文字念出声音”,而“诵读”的解释是“念(诗文)”。总之,“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宜于抒情诗文、文言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诵读比简单的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又不像朗读那样具有表演性,这一方法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可见,诵读是一种读书的方法,可以是朗读,也可以是背诵;诵读具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课文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遍布全身的多方面感知的作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

鉴于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其“经典诵读”多侧重于广为流传的古典诗文名篇,并通过熟背唐诗宋词、经典美文,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其意义深远。正如著名教育家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中所言:“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也如我国教育学者朱永新先生所言:“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要让学生大致浏览和把握人类文明中经典、精华的内容。这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读书行为,它对学生良好德性的养成具有深远意义。”

二、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误区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小学都在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许多教师在多背诵、少理解的诵读观念下,总结出一些指导方法,如游戏法、背诵法、童谣法等,但就方法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等并没有做出理性的分析。所以,很多小学生诵读日久,便产生不耐烦之感。教师对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误区通常有以下几种。

1.诵读形式单一,缺乏实效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本应营造一个浓郁的诵读氛围,让学生去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教师指导学生诵读经典的形式比较单一,如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或让全班齐读,而缺少多种形式的诵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读得是否准确、有没有感情,教师也没有给予指导、纠正等。这样,时间一久,学生就会觉得乏味而对诵读失去兴趣,甚至导致诵读活动的中断。

实际上,诵读经典可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领读、自读、齐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同时,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文,积累精美的诗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得经典诵读得到进一步地强化。

2.教师指导缺位,学生缺少兴趣

教师在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时如能对古诗文作导语性的介绍,可以使学生对诗人作品及写作时代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并对文章产生探究的兴趣,从而使“经典诵读”事半功倍。但出于种种原因,一些学校的“经典诵读”中,教师的指导常常处于缺位状态。小学生对经典著作接触很少,对著作的背景等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在教师指导缺位的状态下,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时,对断句、语调、语气等都把握不准。并逐渐失去了诵读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对经典产生畏难甚至抵触情绪,“经典诵读”成了学生的思想包袱。

3.分析讲解过多,本末倒置

古人云:“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读书的一种方法。但经典诗文毕竟离现代生活年代久远,所以在学生诵读时教师做适当的讲解或指导是有必要的,老师可以讲解经典诗文中的一些字词的古义,也可以对作品的背景或作者的生平做些介绍,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读诗文回答问题的形式促进理解,或是把古诗文的今义出示给学生,让他们对照着读一读,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诗文的意境。教师的讲解或者指导一定要注意适度,如果分析讲解过多,反而导致学生诵读机会过少,本末倒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典诗文大多对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不必过多担心学生不懂古义,只要指导学生正确地反复地放声朗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经典古诗文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学生自然会在一遍遍的诵读中感受到经典诗文的无穷魅力。

三、小学生“经典诵读”的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经典对他们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使“经典诵读”收到较好的诵读效果,光靠记忆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从方法上给予指导。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诵读呢?

(一)游戏激趣诵读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从而产生内动力,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只有培养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才会使学生努力去寻求阅读的机会,并从中获得阅读的满足,也才能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他们更容易在游戏中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通过各种游戏来提高和保持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游戏诵读方法。

1.“捉泥鳅”:教师伸出一手食指做“泥鳅”,另一手张开做网,把“泥鳅”放在其他学生的“网”下面,把自己的“网”放在其他学生的“泥鳅”上面。学生齐读课本内容,当读到某处教师说“停”的时候,教师和学生立刻用“网”捉“泥鳅”,看看哪条“泥鳅”被捉住了。

2.“传山芋”:找任意玩具当做“山芋”,学生一边齐读课文,一边依次传递“山芋”,也可以读一句再往下传。当喊“停”的时候,看看“山芋”在谁的手里。

3.“诵读大转盘”:找来几张椅子,学生分小组玩游戏。椅子总数要比人数少一个,椅背在里,学生围成圈。学生一边齐读课文,一边围绕椅子走动,当教师喊“停”的时候,学生找到椅子坐下,坐不到椅子的学生被淘汰。

此外,还有“语句接龙”“木头人”“拍掌”等游戏都可以融入诵读活动中,这样可以让学生边玩边背,在乐中学,在乐中背,为诵读活动增添乐趣和动力。

(二)熟读成诵法

南宋教育家朱熹提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正所谓“好诗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可指导学生多读、熟读,进而自然“成诵”。教师既可指导学生琅琅地诵读,也可低唱慢吟地诵读;还可“不求甚解”地诵读,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律美、音律美;更可以变化多种形式去读,如集体读、个别读、同桌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等,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品味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熏陶。学生在进行多种形式“经典诵读”时,不易在反复诵读中感到乏味,反而激发诵读的兴趣。这样,读的遍数虽多,学生却不累,在熟读中自然成诵。

(三)配乐诵读法

诗是有声的画,是有韵律的歌。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古诗时,配上一首曲子,为学生创设诵读的氛围,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如诵读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的音乐;诵读离别愁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诵读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时,配以优美抒情的曲子。配乐诵读,能够更好地投入诗文描述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更深地领悟经典诗文的内涵,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从中提高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总之,教师用配乐的形式创设诵读情境,能为学生构建特有的心理氛围,让学生在配乐中体会经典诗文的内涵,走进文字背后的意境。

(四)诗配画诵读法

“诗情画意”常常令人陶醉,诗句和图画的对照,往往能激起思维的涟漪。正因如此,教师指导学生给诗配画,可让学生在优美的画卷中欣赏经典诗文,在富有韵味的古诗中欣赏祖国的旖旎风光,使“经典诵读”得到升华。如《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想象,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又如古诗《咏鹅》,可指导学生绘成这样一幅画:白鹅浮在碧绿的湖面中,橘红色的脚掌在水中划动,水波涟漪。如此美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铭刻脑中。有了画,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在全班一边展示自己的画,一边诵读古诗。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手脑并用,化抽象文字为具体生动的画面,又能通过画面记忆诗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彰显学生的个性,达到较好的诵读效果。

(五)表演诵读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可以把经典诗文中一些篇目加以创新,并组织学生以课本剧、小品、舞蹈等形式将经典诗文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展示,让学生领略诗文的意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剧作家曾说过:“演课本剧,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发生兴趣。”以课本剧为表演形式的诵读,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经典诗文内容改编成剧本,通过创造性的语言和动作展现经典诗文的内涵,让古诗文更鲜活,更具感染力。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诵读经典诗文,可以加深对经典诗文的印象,促进对经典诗文的理解。如表演诵读《望庐山瀑布》,当学生读到“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词语时,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注意诵读的语气,还可以指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出瀑布的美丽壮观和从高空飞流直下的动态。

(六)抄写背诵法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读与写的关系密不可分。摘抄不仅是一种积累的方法,更是培养学生诵读习惯的很好途径。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时,一边读一边写,能调动学生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有效巩固学生已经背诵的内容,从而使背诵水到渠成。同时,通过抄写的方式进行诵读,也能够锻炼学生书写能力,并使学生在抄写过程中对经典加深理解和内化,使经典诵读得到进一步升华。

(七)归类诵读法

“归类诵读”,就是将众多经典诗文根据某方面的共性特点加以分类,并按类进行诵读。如根据古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诵读,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脉搏,从而达到流畅记忆。当春天来临,春光烂漫,万物复苏,花红柳绿,即可指导学生诵读与春天有关的古诗《春》《春晓》《咏柳》《清明》等;当盛夏来临之际,可让学生诵读与夏天有关的诗文,如《夏日》《小池》《饮湖上初晴雨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步入了秋的高远,可让学生诵读《秋夕》《山行》《枫桥夜泊》《明月几时有》等;当隆冬到来时,可让学生诵读《卜算子・咏梅》《梅花》《南秦雪》《江雪》等。除此之外,还可根据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把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在对比诵读中强化记忆效果,激起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除了上述几种指导方法外,小学教师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对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指导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如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分低、中、高学段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切实有效地提高经典诵读的效果。同时,还可重视积累和运用之间的关系,并以此进行指导。另外,教师也可从自身的导读能力对学生经典诵读的影响进行探究。

第9篇:有关夏天的古诗范文

一、营造氛围,激发互动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艺术应注重激励、唤醒与鼓励,应注重技巧的传授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还应注重营造朗读氛围而非枯燥讲述。只有良好的朗读氛围才能从学生内心深处彻底唤醒与激发其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所以,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投入课堂互动中。例如,在教学《但愿人长久》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歌曲《水调歌头》,并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辅助设备教学播放,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学习这首歌曲,并规定完成时间最短的小组为优胜组,其全体成员将有机会获得奖励。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快速集中,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加强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的互动,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将精彩留给学生。

二、注重体验,掌握技巧

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大都是充满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的文本,所以教师应加强初读、情感、停顿、语速、语调等方面的指导,进而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在教学中,部分学生朗读时节奏和速度掌握不好,喜欢“数字读”或“唱读”,听起来很不舒服。为了纠正这个缺点,我教给学生一个方法:读一般的叙述句,用稍慢于日常说话的速度娓娓道来;读课文中表示急切的心情和紧张的句子,一般快速读;表示庄重、沉痛、宁静、肃静内容的句子,一般慢速读。运用这个方法,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语速。朗读时还要注意语调,要像唱歌一样,有高音、低音,抑扬顿挫。如在教学《望洞庭》时,第一句“湖光秋月两相和”语调要平一些,语气要轻一些,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语调要上扬,语气要逐渐加重。第三句“遥望洞庭山水色”语调要降抑,语气要委婉。第四句和第二句一样逐渐加重,语调应上扬。这一类的古诗,有个小口诀:怎样读好四句诗,“平、扬、抑、扬”真好听。

三、更换词语,比较朗读

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文眼”,通过朗读、体会和感悟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受到启发,陶冶情操,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换用词语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朗读,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加深其对课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造力,可谓“一石三鸟”。如在教学《小儿垂钓》时,文章就展现了小孩的天真可爱。为了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我将“遥招手”换成了“遥摇手”,让学生比较朗读,学生一边读,一边做着动作。学生通过不断的读,体会到“遥招手”时让路人靠近一点,而“遥摇手”是让路人离开。虽然只换一个字,但意思截然不同。学生通过朗读和比较,一个可爱的乡村儿童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四、架起从“读”到“写”的桥梁

(1)在朗读中积累。课堂是学习知识、积累词汇的重要途径。如人教版二年级《识字1》就是展示和秋天有关的四个词语,而且该单元的课文都与秋天有关,里面有大量描写秋的优美词句,教学时,我根据插图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让学生牢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