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造性思维;激发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于城市,由于其缺乏足够的资金及师资支持,使得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难以提升,对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1.学校原因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素质较低,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滞后,片面追求学生成绩和教学质量,导致重智轻德,让小学生盲目的识字、机械式的做题、无休止的测验,使其本该轻松、快乐的童年被作业和分数压得抬不起头,同时不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小学生本就注意力不集中,如此一来更加重了其对语文课的反感心理等。
2.家庭原因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有些家长过度的宠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听之任之;有些家长不愿让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一辈子待在农村,对其期望值过高;有些家长自身素质有限,觉得语文课无关紧要,只要孩子能识字会说话就够了;有些家长工作繁忙或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学习,而是由文化素质较低的老人照看孩子,但是他们不是管不了,就是不会管;还有的家庭环境不和谐,家长间冲突和争吵不断,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这些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1.营造开放的课堂环境
学习环境的优劣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他们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感觉轻松自如,避免学生因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而影响思考。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自学时间,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分享出来,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可以随时提出,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很多创新性的想法,在相互碰撞中提升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另外,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以适时引入做游戏、辩论赛、观看影片等内容,此类活动更能引起学生兴趣,也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创新思路与创新行为会层出不穷。这就是开放的课堂环境带给学生的在提升创造力方面的积极影响。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生只有起疑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锻炼创造性思维,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在学习《恐龙的灭绝》这篇文章时,文中介绍的一种说法是恐龙身上没有皮毛来保暖,使他们难以度过严寒,走向灭绝。有的学生就会提出质疑:很多动物都没有皮毛,可是却没有灭绝,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对学生的质疑精神要给予肯定,然后让学生们开展讨论,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提出创新见解。再如,学习《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时,学生会问:主人公阮恒在抽血时表示不疼,那为什么要抽泣呢?抽血的疼痛感并不强烈,阮恒为什么会那么痛苦呢?学生有了这样的质疑,教师就应鼓励学生读透课文,在研读的过程中去创新,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3.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势,使学生拥有求异思维,开展全面的思考,在此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观点之后,可以问学生有没有其他的想法?或者抛给学生两种以上的思路让学生进行对比,阐述自己为什么支持这一种思路,以此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拥有创造性思维。比如在学习《七色花》这篇文章时,就可以问学生:如果你也有七个花瓣,你会用它们来实现什么愿望呢?学生们会立刻展开想象,产生很多与众不同的新奇想法,如要让天空变成自己喜欢的颜色,要拥有一个永远装满零食的房间,要去月球探险等等。有的想法虽天马行空,不切实际,但这正是一个拓展学生思维的大好时机,在创新求异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4.关注课外实践引导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应局限于课堂之上,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将课堂基础内容与丰富的课外活动联系起来,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课外空间是十分广阔的,在课外实践中,学生的视野将更加开阔,思维也会更加活跃,且有了广博的知识与经验积淀,学生在开展创新活动时将会更加有的放矢。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思维性强的课外读物,给出探索性的作文题目或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等。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这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三、结束语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应当给予农村小学更多的资金投入,并采取有效策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季晓瑜.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年05期
[2]王玉国.浅谈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15期
[3]赵玉娜.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科学大众2008年04期
关键词:中职生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
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即出校门就能从事某种工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那么,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定义至今还没有定论。何克抗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学习学科知识、解决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的问题过程中,力图以新颖和独特的方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空间、获取信息、分析加工和转换信息、储存信息、应用和监控调节信息,从而达到产生或可能产生出某种具有社会和个人价值的成果,并加以传递、展示、评价和反思提升这些信息的智能品质。美国心理学家科勒斯涅克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还有研究者用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来描述创造性思维,指出创造力是一种能力,发散思维是最有代表性的创造性思维形式。从以上的界定可以看出,对创造性思维的界定有不同的侧重,但总体上来看,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以“新颖”或者“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二、中职生的思维状况分析
中职生大部分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没有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没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缺乏创新意识,思维懒惰,依赖性强,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通常相对较低。但学习成绩和创造性思维培养没有直接关系,对于中职生而言还有着某些优势。中学阶段是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创造力水平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阶段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情况。因此,对中职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更为重要。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授课的开始,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地学习,也更能取得成就,因此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才会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富创意和想象。创造性思维具有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等特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文本、图像、声音、动画、音频和视频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感官上刺激学生,调动学生的兴趣,更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我们在讲《动画制作》课时,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几段动画,从外部进行刺激,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就愿意主动参与,主动探索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2.采用“交流合作”,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在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之后,学生开始对信息进行加工、组合、选择。老师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自由反应,学生可由其所学过的知识,或所经历的经验,运用联想的技巧,去寻找并建立事物之间新奇而富有意义的联结关系。在这个阶段,学生在学习中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释放学习潜能。教师要用自己的动作、表情等熏陶、感染、启迪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创造的热情和欲望,自觉地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学生之间通过教学,相互学习,了解信息,也相互提出建议。交流的过程使学生相互间的思维再次产生碰撞,鼓励学生重新构思,争取与众不同,激励学生强化创造性思维。
3.科学评价,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对学生作业进行科学评价,检验学生作业中创造性思维的价值,不断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向全体同学展示自己的作业,学生自己既是“演员”又是“观众”。作业展示时,相互欣赏,在比较中,每一个学生都会对出现的“亮点”,发现“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教师要对学生的创造性作业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科学精神。因此,评价学生的作业,进一步挖掘、帮助学生分析认识,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总之,培养中职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代的要求,作为中职老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帮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需要老师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教学。以上是笔者在实践教学中总结出来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理论与试验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2(10).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创造性思维;文化战略
在教育改革的当前,作文教学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和思考。比如:过分强调形式,教师只是一味的注重就业技能培训,从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指导和生活经验的传授。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沉闷、保守的,也是造成评价标准不灵活的一个方面。我在2008年的教学实践中真正的提出小学教学中应由不同性格构成不同的教学。同时也就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进行实践和探索。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他们越来越意识到要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机制。并促进其自身的发展意义,以提高整体素质。将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作为个人发展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应专注于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能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语文课程是基础课程之一,它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也造成了社会各界对小学语文作文教育的强烈关注。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初期,其思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必须有效地抓住学生这一时期的发展,有效的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多思考、勇于探索,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1加强作文教学的实践性
2.1.1课前向生活开放。作文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是现实生活的记录和升华。那么,如果一个学生在写作之前,通过感性的认识,或者有直接的体验,就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图像思维的特定印象,这将特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文章内容形式的理解。因此,教师在规定要写的内容和范围之后,应提前组织学生观察、浏览、收集信息和实践活动。如利用星期天参观名胜古迹,让学生自己感受繁华的明清时期和战后的破败,从而感受到和平的珍贵。由于预写的野外观测和数据收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已经有一些学生已经写信给联合国反对战争,从中看出维护世界和平的现象。
2.1.2课中再现生活。课堂展现生活,是学生获得直接和间接生活经验的来源,从生活中体验这里的痛苦和欢乐,悲伤和喜悦。教师必须依靠场景的创建,演示文稿的再现让学生表演现场的图片,从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了解写作的过程。懂得生活,生命铸造出来的工艺,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如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唤起学生在中国生活的价值。同时,教师适当的措辞指导,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阅读材料,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让学生发挥自由的想象力,鼓励其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2.2改革评价方法
简述评价改革的方法。采用自我评估、同行评估、讲座和其他形式的捐助,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达他们的意见。以保护自己的自我表现欲望,如微笑、鼓励、活泼的风格,让适度的幽默风格走进教室,达到师生关系融洽,让学生的思维完全展开翅膀。积极增加学生的知识涉及面,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2.3努力探索出小学作文创新教学多元结构模式
在使用过程中的创新教育模式,它是必要的,要注意多模式交叉使用,还要注意动态性的原则,优化教学过程。新课程教学,要求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小学生作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写作教学开辟新途径。联想和想象力是在写作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给予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在小学生作文中,必须依靠结盟进程,想象力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帮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系统功能,用以巩固记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引感体验,激发想象力,并使用适当的语言来表达,从而促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有创新才会有进步。创造性思维的存在与否与学生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发展其个性,这对学生在未来的快速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以有效的灌输创造性思维为目的,科学发展观在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放胆说,用心做,勇于去实践。这对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也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杨立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J].教育评论,2010(04)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创造性思维;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323-01
语文是一门需要注入感情、开发思维的课程,它不仅能传授简单基础的汉语知识与汉语文化,而且能够通过语文知识传达人文情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小学阶段就要重视语文教学,加之素质教育的实施,农村语文小学教师更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成才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努力。本文主要探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打造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的好坏影响学生课堂效率的高低。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一个教学方案的准备工作,在教学课堂中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缓解小学生课堂的紧张情绪,使其思维得到拓展,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教师还应当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及自学时间,引导其发散思维,将思考的结果分享给其他学生,并鼓励其他学生积极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与冲击中得到更多的创新答案,提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尊重每个学生的答案,尊重其个性化发展。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通过引入游戏、看电影、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思维保持活跃的状态,从而激发其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行为的迸发。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求异的向导,是发现问题的催化剂,唯有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思维才能得以激发。苏霍姆林斯基说:“惊讶是寻求知识的强大源泉”。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导入趣题,引入误题、导入悬念等多种方式创设启迪思维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和自信投入到当中,挖掘知识内部的新奇事物,引起惊讶。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设置悬念,悬而不答,充分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在开启学生的思维中起到了良好的诱导作用,并有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
三、鼓励学生异想天开
异想天开通常用来形容想法离奇、难以实现的事情,不要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有时异想天开的提问或回答是胡思乱想。即使是异想天开,也应给予鼓励,毕竟它是孩子思维的结果,更是创造性思维的信号。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有的教师口头上反复强调创新的重要,也不及实实在在的一次创新教育来得实在。在农村小学语文课教学中,教师提的问题要有创意,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回答几个答案。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了,思维也活跃了,许多同学就会勇于创新。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只要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他们就会用童言童语,源源不断地写出童真、童心、童情、童趣。有个小学生望着天空的彩虹,写道:彩虹是天上的丝巾。望着天上的白云,写道:白云是天空哥哥爱吃的棉花糖。看着花儿,写道:花儿是草地美丽的微笑。感受着清风,写道:风是爱吹哨的、顽皮的小伙子。这是多么自然、有趣的写话练习。
四、加强学生的读写训练
读写训练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写作与朗读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创造性思维。
激发孩子的兴致,教会孩子描述看到的或体验到的各种景、物、人及感受。及时改正作文中的错字错句及逻辑错误,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可以给些范文让孩子模仿、学习,但要求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也可以请教家长、同学的意见,精益求精。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小孩子写作文,最好是切身体验,引导联想发挥。作文很多时候是描写一个人,一个景,一件事,通常需要借助现实中的人物、景物、或者事件。小孩子见识的本就比较少,平时也不注意观察生活,真正写作文的时候,可能不知道到底该写些什么,也没有什么逻辑,所以引导小孩子写作文,最好的方法是切身体会,让他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家长或者老师,在一旁指导小朋友,哪些是重要的东西。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简陋,没有多媒体设备,因此教师的领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也是学好普通话、从小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基本手段。可以把朗读训练分成三个阶段,即初读、细读、品读,这和心理学中的心理发展过程正好相符,从感知到品味,最后学以致用,运用到阅读各环节中去,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一、初读:初读是朗读的初级阶段,目的在于初步激发学生兴趣,感知课文内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初读除了抓课题外,还要抓统领全文的中心句、段,让学生着眼于对全文的理解和品味。二、细读:细读就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反复朗读咀嚼语言文字,理清文章思路,抓住重点,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思想感情。三、品读:品读是高层次的读,它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深一步探索文章主旨,品评、欣赏作者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精妙之处,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对于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然后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研究和创新。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一、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环节。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说过:“教学成功与否,90%是如何使学生感兴趣,10%是教学。”可见,兴趣是一切教学成功的前提,教师必须让学生有愉快的心情、强烈的欲望、坚定的信心,自觉自愿地去主动学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美的体验、美的创造。
影响人的创造力的强弱,起码有三种因素:一是创新意识,即创新的意图、愿望和动机;二是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各种创造方法和解题策略的掌握。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和掌握创造方法与策略的推动力。实验研究表明,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往往勤奋自信、善于钻研、勇于创新。因此,有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例如:投影从视觉上激发;课堂上配上古筝、笛子之类的音乐,从听觉上激发。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协调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二、课堂上教师要正视创造意识的培养
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是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和从事创作活动的根本动力。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该以主动的创造性思维为艺术活动主体,把学生对艺术本身的语言和造型的感受力、创造力挖掘出来,让学生置身于创造的时代潮流和艺术氛围之中,去体验和感悟创新,从而增强其创造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
1.创新教学模式,更好地引领学生
美国美术教育家艾斯纳将创造力分解为边界推移、边界突破、发明与美学组织。边界推移就是扩充材料与工具的固有特性,创造性地运用造型因素。边界突破就是在传统观念与传统技法中发现缺陷,提出新观点,创立新技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价值取向的变化。美术教育开始有意识地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教学观念,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的表现空间,运用现代材料与工具发掘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生动灵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思快想,鼓励学生在思维中打破界限,打破工具和材料选择的局限性,综合运用各种技法,进行有广度和深度的开拓。为善于动脑、敢于提出自己看法的学生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激发他们激越亢奋的创造情绪,创造独具一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2.创建特色课堂,满足学生的奇思妙想
思维的灵活性又叫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摒弃旧的习惯思维方法,开拓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随机应变、变化多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拘一格,不受消极定势的桎梏,从而产生超常的构思,为创造打好坚定的基础。
德国20世纪初包豪斯学院教学体制创始者格罗皮乌斯是创新教育的先驱,其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至今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特别是基础美术教学的训练,只给学生题目,不给任何工具,不讲解,不给方法,由每个人自由发挥,促使自己思考,不依赖条件,引导探索新渠道,发挥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美术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不少有创造意识的课题设计。如图形创意中形象的发散思维造型、借形想象、借迹造型以及创作中的反常规思维、逆向思维等,这样的课题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还需要我们在每块教学领域中广泛而深入地拓展和建立与之配套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体系。
3.打造良好的创造环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展思维的独特性
技能是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无法教的。一个国家的发展应在文化教育上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创造力是不能教的,但创造力是鼓励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它需要良好的创造环境,所以美术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创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环境,开启学生内心的创造灵感,从学生内心的形象思维入手,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对事物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这是创造性思维最高层次的境界。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创造性思维 兴趣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指认识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下,以头脑中已有的信息为材料,通过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借助于想象与联想,直觉与灵感等,以渐进性或突发性形式对头脑中的现有知识和信息进行新的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观点、新设想的过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手旋律。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提问、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展开科技兴趣活动等几条途径来实施。
一、精心设计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对物理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维,执着地去探索。所以,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浓厚探索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把那些平淡的、抽象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构建变成一个个能使学生睁人眼睛、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分子”这个概念时,为了使学生发现“物质是由一个个小微粒构成的”,可让学生做好这样一个实验,给学生一支长约0.5米的一端密封玻璃管、一个橡皮塞、一个注射器、一小杯红色的水、一小杯酒精、一根细铁丝,先让学生在玻璃管中注射约一半体积的水,然后在上面再注射满酒精,塞紧塞子,让学生把玻璃管上下颠倒几次,实验结果是液体的体积变小了,根据现象,让学生猜想其中原因。又如,上初三电路时,给学生二只小灯泡和二只开关,以及必要的导线、电池,让学生自由连接,最后由老师一一讲评,分析各种所接电路的优缺点,从而得出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各自的特点,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二、创设宽松环境,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初次学习物理的学生一般都觉得物理比较有兴趣,这是因为物理知识、物理现象来源于生活,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许多物理实验都能让学生浮想连翩。但过不了多久,一部分学生就会对教师自认为是很精彩的物理现象、物理知识麻木,甚至是讨厌。这是因为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没有及时满足学生好奇的各种提问,折断了学生联想的翅膀,把学生的思维一个个地抓进了他们不心敢情愿进去的知识框框中。
所以,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让位于学生的学,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行,而不是主宰者。宽容待人,让学卞能平等地人人参与教学,使学生能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地质疑问难。其次在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不要以成人的所为成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世界。多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求异质疑,激励学生多提问题,鼓励他们以研究者利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在教学中可以介绍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事迹,以此来鼓励学生对前人的一些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人皑质疑的勇气;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和规律,有勇于发展的精神。即使某些发问是可笑的,某些提法是错误的,某些探索是失败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失败的原因,变错误为正确,变失败为成功,不挫伤学生求异思维的积极性。总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不要把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
三、开拓知识领域,训练发散思维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有了兴趣不等于就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有了广博的知识,就更能使学生容易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和连结,形成新的观点和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开拓知识面,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开拓学生知识领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建立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课内要狠抓“双基”的教学和训练,讲要精,学要透,练要巧,用要活,减轻学生那些不必要的负担,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练好基本技能,使学生有能力打开分析问题的思路。其次鼓励学生求异和发散。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发散思维是在一定水平上,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求异和发散是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习题教学中力求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小同的方向去思考,设想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为了测出石块的密度,可用哪几种方法?如用天平和量筒测、用天平测、用弹簧秤测、用量筒和小浮筒测等等。
四、充实课外活动,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创造性思维
化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实验教学形象、直观、趣味性强等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情境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一些化学知识,限于学生的掌握程度,化学教材上往往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解释和说明.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善于应用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例如,在讲“氧气的物理性质”时,有的学生提出疑问:同是“氧气”,为什么气态的氧气是无色的,液氧、固态氧都是淡蓝色的呢?利用初中理化知识很难给予一个较为满意的答复.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来说明:①取一粒高锰酸钾固体(紫黑色)于试管中,加入10mL水,这时溶液变为紫红色;②取①中的一滴紫红色溶液滴在10mL水中,这时颜色明显变浅;③取②中浅红色溶液滴在100mL水中,整个溶液几乎为无色.这时顺势告诉学生颜色变化与“固态氧、液态氧、氧气”是相互对应的,得出有色物质颜色的深浅与单位体积内物质微粒个数的多少有关的结论.这样的情境性实验,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利用实验器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学科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通过实验展示化学的仪器之美.在中考复习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课本知识进行回顾,更要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广口瓶是初中化学实验中比较常见的仪器,教师应该拿出多功能瓶的图片或者课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同时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讨论该装置有哪些用途.经过讨论、整理、分析,学生提出了以下用途:作收集O2、CO2、H2的气体装置(注意气体的进出方向);作干燥气体的装置(一般盛装液体药品,如浓硫酸);作防止水倒吸的安全装置(起缓冲作用).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参考课外资料,设计更好的装置.这样的复习方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自行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材上的许多实验,是化学研究者心血的积累.前人的优秀品质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但是不代表他们的设计和思考都是完美的.比如,教材中有些实验操作起来很麻烦,现象也不明显.可以说,不是最佳方案.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我们完全可以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创新.
四、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一种别有洞天的心理感觉,兴趣高昂.设计实验,是学生应用化学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现有以下气体: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空气,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将它们一一区分,并要求写出实验方案.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与同学交流等,学生都进行了实验方案的设计.一道习题带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实验设计,打消学生对创造的神秘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优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五、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大有裨益的.化学教材上的家庭小实验,可以作为科技创新的素材,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适当补充课外知识,开展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在实验之后撰写科技小论文.例如,在讲“CO2的制法和性质”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如何证明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如何除去热水瓶胆中的水垢?如何利用一般家庭中常见的物质制取CO2气体?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总之,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能够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值得教师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往往为知识而教、为能力而教.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善于创新创造和总结反思等.本文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研究.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创造性思维
化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由于实验教学形象、直观、趣味性强等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情境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于一些化学知识,限于学生的掌握程度,化学教材上往往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解释和说明.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善于应用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例如,在讲“氧气的物理性质”时,有的学生提出疑问:同是“氧气”,为什么气态的氧气是无色的,液氧、固态氧都是淡蓝色的呢?利用初中理化知识很难给予一个较为满意的答复.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来说明:①取一粒高锰酸钾固体(紫黑色)于试管中,加入10mL水,这时溶液变为紫红色;②取①中的一滴紫红色溶液滴在10mL水中,这时颜色明显变浅;③取②中浅红色溶液滴在100mL水中,整个溶液几乎为无色.这时顺势告诉学生颜色变化与“固态氧、液态氧、氧气”是相互对应的,得出有色物质颜色的深浅与单位体积内物质微粒个数的多少有关的结论.这样的情境性实验,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利用实验器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学科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通过实验展示化学的仪器之美.在中考复习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课本知识进行回顾,更要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广口瓶是初中化学实验中比较常见的仪器,教师应该拿出多功能瓶的图片或者课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同时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讨论该装置有哪些用途.经过讨论、整理、分析,学生提出了以下用途:作收集O2、CO2、H2的气体装置(注意气体的进出方向);作干燥气体的装置(一般盛装液体药品,如浓硫酸);作防止水倒吸的安全装置(起缓冲作用).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参考课外资料,设计更好的装置.这样的复习方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自行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材上的许多实验,是化学研究者心血的积累.前人的优秀品质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但是不代表他们的设计和思考都是完美的.比如,教材中有些实验操作起来很麻烦,现象也不明显.可以说,不是最佳方案.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我们完全可以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创新.
四、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一种别有洞天的心理感觉,兴趣高昂.设计实验,是学生应用化学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现有以下气体: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氢气、甲烷、一氧化碳、空气,请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将它们一一区分,并要求写出实验方案.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与同学交流等,学生都进行了实验方案的设计.一道习题带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实验设计,打消学生对创造的神秘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优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五、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大有裨益的.化学教材上的家庭小实验,可以作为科技创新的素材,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适当补充课外知识,开展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在实验之后撰写科技小论文.例如,在讲“CO2的制法和性质”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如何证明鸡蛋壳中含有碳酸盐?如何除去热水瓶胆中的水垢?如何利用一般家庭中常见的物质制取CO2气体?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总之,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能够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值得教师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作者:叶成杰 单位:安徽无为县高沟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始关注创造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而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物理教学;培养方法;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122-02
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学好物理离不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关键。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会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一、教师的创新思想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障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意识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可以说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教师思维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创造性的开发进程,如果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过分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只是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甚至出现照本宣科的陈旧教学手段,往往就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创造性失去活力和激情。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改革和探索创造性教学的新模式,从而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1.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活动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实施,而是受一定教学思想的支配和制约,要想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就必须把创造性的教学思想作为教学过程的指南,指导物理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而在我国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一直采用“机械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过分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能把学生的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形成了以知识教材为中心,重视学生概念的识记和掌握,轻视学生思维的发散求异。长此以往,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造成学生在概念推理等方面比较突出,而在动手实践方面却比较落后,缺乏思维的活跃性、思想意识的创新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扭转这种被动的教学局面,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首先,教师要摒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才干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将传授知识作为培养能力的基础;其次,在物理课堂设计上,物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体现创新性和灵活性,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再次,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想象能力的激发,发散思维能力的运用,给予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有充分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的机会,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求新求异。
2.教师需精心设置教学设计。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课程,一些科学的定律、定理、概念等都是经过大量的实验而总结出来的。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利用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潜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形象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究物理知识,成为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主角,提高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改变以前概念─原理─规律的教学常规,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性学习:将石块和纸片同高同时释放下落;小纸团和石块同高同时释放下落。再根据实验的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学习。结合教材的内容,对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规律,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则主要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这种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的方法,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分析、判断,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趣。
3.教师应精心组织物理课外活动。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以外,在课堂教学之余组织一些物理科技实验活动也是有效的手段,尤其是一些科技小组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爱好,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科技小组活动,让学生安装电路、维修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制作物理小仪器、组装电子产品等内容,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新科技影视作品,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挖掘物理知识的奥秘,增长学生的才干,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根本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有机结合,主要表现为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又称为辐射思维,指的是从一个既定的目标出发,发挥思维想象的作用,从多方向、多角度来提出设想,挖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其具体表现为三种特性: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集中思维是对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的比较和总结。就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表现为:
1.通过类比锻炼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在物理教学中,类比启发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直接的手段,它是通过借助学生熟知的内容来达到对于未知对象的掌握和理解,从而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是学生对于陌生的物理知识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而思维的流畅性则是指学生运用分析判断的手段,开阔思维,对于相关的问题作出流畅、迅速的反应。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手段,选择有利的时机去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启发学习,准确挖掘物理知识间的联系因素,结合知识结构的规律来类比学习,使所学的知识从点到线,由线形成面,从而形成知识间的网络,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解电流、电压的物理知识时,可以结合水流、水压进行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2.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创造性思维培养中,思维的灵活性就是指思维活动充满变数,能够根据问题的情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来选择不同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对同一问题产生多视角的认识。因此,物理教师要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必须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解题的思路,突破机械单一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去转变思维的空间,探究多种解题的思路,尝试着让学生去一题多问、—题多解,逐步锻炼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在创造性思维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去突破陈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积极构建独特的思维见解,促使学生标新立异,去探究新的意识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磁场和磁感线”这节内容时,因为磁感线属于一种抽象的物理知识,如果单纯机械地讲授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实验,利用玻璃板、铁屑等材料,让学生观察磁感线的原理和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究物理知识,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潜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广大教师解放思想、改革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将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渗透于物理教学始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能力,提升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瑞军.初中物理教学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2]许全忠.浅谈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J].大众文艺(理论),2009,(19).
[3]潘留军.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