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护理教学;护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95-02
随着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普及,教师从原来过分关注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转而关注学生的积极体验和积极品质,强调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既是达成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本身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所应追求的核心价值。这一教育价值取向值得我们在护理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借鉴和运用。
积极心理学对护理教学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ology)是由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尔格曼倡导起来的。他强调以人自身某些实际或潜在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帮助人们在任何情况下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同时,积极心理学强调人性中的积极方面和健康功能,相信人性中有抵抗障碍的倾向和潜能,成长的潜能一定会战胜不健康的因素,人面对挫折和障碍具有自我恢复和康复的功能。
在护理教学工作中,教师发现护生经常遇到的学习困难如下:
第一,学习任务繁重,专业知识和技能难掌握。护理专业的理论学习任务较多,专业课程和课时安排密集,需要背诵牢记的知识点和重点较多,护生由于与临床实际结合能力较弱,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很多单靠死记硬背,学习起来感到非常困难。护理专业技能特殊,操作要求严格,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将理论知识实践化的综合素质,这对传统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着极大的挑战。很多护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第二,现有医疗技术的局限,对本专业感到失望。现有的医疗技术水平下,很多疾病的病因未明确,治疗效果未能达到痊愈。学生在了解这样的现实后,常常觉得学习方向不明,对护理专业感到失望。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自我的知识否定而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产生消极态度。
第三,护士核心能力的高要求使学生陷入恶性循环。现代护理学普遍认为,护士的核心能力应包括:评估和干预能力、人际交流能力、评判思维能力、预见能力、管理能力、领导才能、教育能力和知识综合能力。这一系列综合素质要求,学校素质教育的不规范,专业课教师的严格要求,职业资格考试的压力使学生形成了“学习压力过大自信心不足学习成绩下降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
第四,工作内容及社会评价的引导,在实际护理教学工作中一直只是强调疾病护理方面的专业能力培训,对其关怀性、服务性和科学性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则多被忽视。即使有相关的素质教育,由于教授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师缺少相关的护理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得护生大部分的素质教育理论无法真正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护生低估这类知识的价值,只进行简单学习或轻易遗忘。
这些客观的因素都会使护生出现几个方面的消极状态,这些消极状态会造成部分护生的学习抑郁感、焦虑感,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1)学习兴趣减退。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不理解和大量需要背诵内容使学生高估了学习的困难程度,觉得“这么深奥(难记)的知识,我怎么可能学会(记得住)”从而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2)对专业前途的失望。护士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医疗技术的局限性,使很多护生对护理专业产生了失望,甚至中断学业或转投其他专业。(3)知识面狭窄。长期对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钻研,对素质教育的忽略使学生的能力畸形发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很丰富但无法运用到实践中去的事情常有发生,使很多在校学习成绩好的护生感到挫折,不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
因此,在护理教育中恰当地运用积极心理学,使学生建立积极地自我观念、积极的学习情绪体验、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积极的教学交往,意味着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拥有了幸福感。护生不再只是看到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和技能现存的缺陷与不足,更重视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给病人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再只是感受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压力和困难,更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带给自己能力的提高,让护理教学工作在积极的氛围下取得更好的效果。
积极心理学原理
对护理教学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有三大主题:第一,积极的情绪体验;第二,积极的人格特质;第三,积极的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通过三个途径:快乐、参与和有意义来引导人们通向幸福和快乐。这些积极心理学的原理对护理教学工作带来了以下启示:(1)关注护生情绪,教会护生体验积极情绪。(2)引导护生寻找自身人格中的优秀品质,并把这些个人优势、天分和潜能运用到护理实践中去。(3)为护生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让护生在其中发挥自身优势,认识专业价值。
积极心理学在
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配合专业课程安排适当的临床实践 按进程学习理论知识和实习操作。减少操作练习时间,把相应的练习时间安排到医院里进行相关内容的见习实践。然后安排课余时间以自愿形式进行操作练习。安排学生定时深入社区,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卫生宣教。并轮流安排学生在学校设立的社区服务站值班,接待各类社区健康咨询的人。每次实践回来写实践报告,列举本次见习中自己亲自进行的各种专业技能操作或卫生宣教的内容,并写出心得体会,总结效果。让护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在病人身上体会护理技能的实施。帮助学生实现“课本应用”、“模型真人”的转变,享受专业知识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和职业自豪感。
素质课程的教授内容要注意围绕专业实际情况进行 比如,在心理学方面,应着重对有关各年龄段的病人心理、用药心理、心理护理、支持疗法等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知识进行详细讲述。在医院见习期间,除进行专业技术操作见习以外,还要求进行与病人的沟通、健康教育等练习。要求学生把在见习和宣教咨询中的心得体会和遇到的实际问题记录下来,并定时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进行相关的讨论,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二)引导护生寻找自身人格中的优秀品质
在护理实践中发现护生自身优秀品质 在阅读护生的临床护理实践报告或做经验交流时,要注意在他们记录或描述的细节上给予积极的评价,比如:“你能这样做真是太棒了!病人一定在心里夸奖你了。”“这样做的效果好像很不错哦,希望以后也能坚持。”“真的吗?老师还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啊,能详细跟老师描述一下吗?”让学生在细节中找到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天分和潜能,增强其职业自信心及学习积极性。
将优秀品质运用到护理工作中 已经明确自身优秀品质的护生,我们就应鼓励他们把这些品质运用到护理工作中去,在“实践总结实践再总结”的循环当中逐步形成有自己个人风格的工作方式,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自我检查、自我改进这一终身受益的学习和工作能力。
(三)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
体验积极情绪,调控消极情绪 在素质课堂上教会学生关注自己的情绪,学会把各种情绪用文字记录下来。把引发诸如“后悔”、“糟糕”、“伤心”、“遗憾”的事情写在白纸上放进一个盒子里密封起来,并在盒子外边写上自己最美好的经历,最幸福的感受等,并和同学共同分享。这样可以有效缓解消极情绪,唤醒积极情绪。
遇到挫折时,寻找挫折的积极意义 有护生在实践报告中写道:(1)我今天一大早就去到见习科室,可是那里的护士好忙哦,都没有人理我,我只能呆呆地站在走廊那里,站了20分钟!才有护士来问我来干什么?看来临床的护士都不怎么乐意见到我们。(2)我今天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什么都不能做,就只是跟着护士老师的屁股后面走来走去,唯一做过的一件事就是老师叫我去丢垃圾,我感觉我去见习就是去给医院当清洁工。(3)今天有个病人问我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好跟他说我不知道,结果病人说:“什么都不知道,你当什么护士!”我想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做一个合格的护士了!
针对这些护生在实践中常见的挫折,我们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上和护生一起共同去探讨其积极的意义,并把这些积极的意义列举出来,利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共同寻找解决这些挫折的有效方法。
(四)学会用积极的方式影响病人
这是使用积极心理学进行护理教学的终极目标:不单指护生在学习中自己能拥有积极的心理,并且能把这种积极的心理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传递、感染病人。使每一个病人都能拥有积极心理的力量,用积极的能量去面对疾病,建立属于自己的高质量人生。
总之,护理专业由于其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和技能操作的强实践性,故护理教学工作存在其独特的困难和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求。如何在护理教学工作中发现和最大限度地调动护生的优势、天分和潜能,是我们护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培养护生的积极心理,为临床护理工作输送专业知识技能优秀,身心健康的准护士是护理教学工作的目标,也是我们护理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21.
[2]陈文,吴秋莲.护理本科教育中的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护理学杂志,2000,15(8):502.
[3](美)马丁·塞尔格曼.真正的幸福[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3.
[关键词] 护理专业; 本科生; 医学英语; 教学改革
语言是人际沟通的主要方式,是医患、护患交流的工具,是求医问药的最基本的要素。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多偏重于一、二年级的英语语言基本技能训练,高年级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职业英语应用能力不足。针对高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医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校对高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医学英语课进行了教学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教学中问题分析
1.1 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目前大学的基础英语教学仍然是针对四、六级考试的应试教育,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词汇语法基础和应用能力, 但基本没有在真实场景中运用过自己的外语工具, 在实际的护理操作中往往出现“听不懂、说不了”的情况。专业英语学习因为缺乏需要沟通的语言环境多流于单纯的文献阅读和医学词汇学习。涉外护理的场景教学条件的缺失使得教师和学生在不透明、不直接、不专业的环境中实施教学,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 1]。
1.2 教材选择单一目前的医学英语教材基本上以阅读材料和简单口语教材为主。阅读材料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基本语法为线索,从ABC 开始,涉及的内容多半只是医学科普知识, 各种医学文献文体风格的体现不足,医学词汇的涉及面不够广泛;另一种选用的文章往往是专业性很强的科研文章, 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阅读材料又嫌太难。以往高年级护生的专业英语学习多采用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教材和市面上流行的医学英语视听说教材, 与涉外护理相关的针对性、专业化的教材很少。
1.3 缺乏复合型教师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是目前很多学校采用的做法, 护理专业教师用英语授课常因英语功底不深,表达能力受限制,遇到复杂的知识点用中文重复甚至解释, 学生在接触双语教学初期适应性较差[ 2],往往对中文讲述产生依赖性,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英文学习上。英语教师由于缺乏护理专业知识,容易将学科教学视作语言教学[3]。
2 教学改革尝试
2.1 与基础阶段教学相衔接高年级护理专业医学英语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在巩固和发展学生基础英语技能的基础上, 使学生逐渐从学习性的基础英语学习转入应用性技能培训, 熟悉医学术语,学习并掌握英语科技文体的一般特征,掌握各种医学文献的语言风格,为英语语言技能应用和获取专业知识铺平道路。
在教学当中, 学生普遍反映基础阶段听力和口语的应试训练多,实际工作中无法应用,是与外籍病患沟通的主要障碍。为了使基础学习向专业英语学习过渡,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评估,然后根据基础英语水平设计教材和课堂授课方式, 一方面充分利用基础阶段所取得的教学成果, 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尽快将被动的内向型知识变成主动的输出型技能。
2.2 教材选择多样化备课时,同时参考若干本医学英语教程,根据医学英语语言特点,以疾病分类作为章节主题编写教案。每一章所涉及相关的阅读材料都来自欧美科技读物,由教师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在词汇方面频繁应用医学英语的共核词,突出医学词汇外来词多、词形长、结构复杂等特点,总结医学词汇的构词及语音规律;在语法修辞及文体方面应注意收集那些能体现各类医学文献语言风格、文体结构、含有较多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英语习惯表达以及长句子、倒装结构、结构分隔现象等的文章, 并尽量采用原文。
每个阅读主题设计相应的场景练习, 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大量跟护理交流实战有关的书籍和有关口译技巧的文章, 在课堂上播放欧美护理实景录像和与医疗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片断, 并在他们的课堂情景演练中考察学生的应用情况。[ ]
2.3 课堂设计模拟英语工作环境高年级的护生已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仅仅起引导和辅助作用, 一方面通过对一些疑难问题分析、解释,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同时对一些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特殊表达及构词规律、文体结构等进行总结,要求学生重点练习、重点掌握,并作为教学考核的内容。
根据护士需要与病人频繁交流的工作特点,在课前假设情景,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外籍病人看病情节,在课堂中进行情景演练。甚至要求他们模仿《急诊室》、《仁心仁术》等欧美电影,设计自己的桥段,在课堂上表演。课堂教学中,适时讲授一些公共服务口译、联络口译的技巧,同时提供机会,让他们实战演练。比如,在门诊教学部分,设计的情节是“说英语的急性阑尾炎病人初次门诊,由不会说英语的医生接诊,由会说英语的护士帮助医患沟通,并执行医嘱”。学生被分成护士组、医生组、病人组。各组之间不准提前沟通, 课堂上分别从各组随机抽出1 个人即兴表演。护士组的学生不得不在课前参考专业口译员的准备方法, 熟记各种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法。“演出”时邀请护理专业的教师,从护理操作、护理美学等角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留学生和外籍教师来充当“病人”,并请他们对“护士”的表现进行评判。通过情景教学,学生原本对外籍病人的“语言恐惧”减轻了,听力和口语也得到大大提高。
2.4 配备复合型英语教师医学英语课仍属语言课范畴, 在教学中往往要沿用普通英语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与一般医学专业课教学有所区别。英语教师熟悉语言课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具有的语言基础,分散学生的难点。但是,为护生设置这门课的最终意义还是在于将语言与专业知识完美结合,更好地服务病人,因此无论是理解还是运用都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学习,要紧紧围绕“护理”这一主题。因此,要求从事护生教学的英语教师了解基础护理知识,提高涉外护理英语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同时为从事双语教学的护理专业教师强化英语能力,以复合型教师培养复合型的涉外护士。
3 效果评价
3.1 成绩评价考试模拟真实就医或护理服务场景,邀请留学生或外教饰演患者,由英语教师、外教和护理专业教师分别从学生的语言运用、护理专业技能在英语环境中的表现和“患者”在场景中对学生“服务”的理解和满意程度打分和评价。2005 级100 名参加考试的学生中,30%能够准确运用专业词汇和正确的英文表达与“患者”沟通,服务质量和效率良好;46%的学生英语表达能够让“患者”理解,服务基本能够被外籍“患者”接受。这两类学生可以在毕业后直接进入涉外医疗岗位,省去长时间岗前语言培训的麻烦。
4 体会
通过场景教学和实战演练, 学生不仅提高了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 而且受到了专业的医疗英语口译培训, 大部分已经具备了直接进入涉外护理工作岗位, 无语言障碍地为外籍病人提供护理服务的能力, 有一些甚至能够承担起较为专业的医疗口译服务工作。在教学中我们也认识到高年级护理专业本科生医学英语课还有几个方面亟待改进:(1)增加模拟实战的份量,尽可能邀请外国人参与实战练习,帮助学生自然融入涉外医疗的氛围, 树立起外语交流的信心;(2)主导医学英语课的外语老师应加强护理知识,特别是护理人文知识的学习,还要了解国外护理伦理常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气质;(3)尽快编写系统化的护理英语教材,选择主题、内容适合于高年级护生的材料, 将实战场景带入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主题的训练中;(4)为学生创造更多与留学生和外籍教师沟通的渠道,特别是学术交流渠道。 [ Www.]
[ 参考文献]
[1] 黎辉.当前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J ]. 中国科技信息,2008,10(2):169-171.
[2] 隋树杰.护理本科生对双语教学的认知及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J ].护理学报,2006,13(11):68-70.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R47-4;H319.3
一、提出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高职护理教育作为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任务。虽然高职护理的教育科研和实践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传统的重知识轻技能思想的存在,使得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没有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之路,在高职人才培养中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一点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尤为突出。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在理论上加以进一步总结和升华,诸如:建立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新的体制、模式、机制;全面推进英语素质教育,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快师资、教材、实训基地建设;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如何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如何健全高职教育质量的考核、考评制度等。本论文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念,自觉地运用理论研究的成果指导实践,通过实践的检验不断修正、提高和完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将有助于形成科学、合理、可行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理论体系,从而使高职英语教学的师资水平、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等上升到新的高度,使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提升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就业层次[1]。
二、分析问题:目前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突出问题
1.学校方面
(1)侧重公共英语课程(EGP)教学,英语教学服务于等级考试。目前各类高职院校EGP课程由专门的公共英语教师教授,而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也是大多数院校的毕业要求之一,所以为了提高通过率,公共英语课程(EGP)教学更多的是应试教育,现有的高职英语教学安排很难与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相联系。
(2)缺少和医院的深度融合,进而导致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内容有待于细化。一方面,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中所需要的比较宏观的东西,比如开设哪些课程、培养哪些能力,学生应该学什么等等,大部分没有充分的认识[2]。另一方面,一些参与的医院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学校和医院合作是一种双赢,对于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持不太积极负责、对高职护理院校和医院合作持观望态度。
(3)缺乏懂专业的英语教师。目前高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无外乎两个来源:一是公共英语教师,公共英语教师讲专业英语,其不足在于专业知识不擅长。二是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上专业英语课的弊端在于英语水平没有英语教师高,比如口语不流利、发音不很准,英语知识不系统。两者各有所短,缺乏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教师,影响了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
2.教师方面
(1)缺乏重新建构课程体系的意识和积极性。高职护理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授课对学生所提的要求是一样的,再加上目前市场上的高职教材良莠不齐,具体表现在大部分教材内容比较陈旧、篇幅过长,过多侧重理论的讲解;有的教材文中有对话,但对话只是日常对话,缺少护理病人及相关情境下的模拟对话,学生不能把一些专业知识贯穿进去;课后习题集中在句子翻译、完形填空,课后练习依然局限在传统的英语知识点上。对于这些问题,讲授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早有意识,但大多数教师没有考虑过根据教学内容建构护理专业英语课程内容。
(2)教师课堂教学方式传统。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还局限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层面上,有时也会在课堂中采用一些课堂讨论、情景对话等,但也是简单的分组,练习一些小对话。
(3)考核方式单一。对护理专业英语的考核,大部分学校也是按照公共英语的考核方式进行,题型一般是词汇翻译、单选、阅读理解、句子翻译等。这些题型的考核,需具备较好的英语基础,学生也是纯粹的应付,实际的专业能力并没有在考试中体现出来。
3.学生方面
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学生对自己英语能力自信心不足,从而丧失了兴趣,对护理专业英语学习不够重视。部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入学时高考成绩不理想,英语是很多学生的短板学科,而英语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通过公共英语能力PETS 3,英语A、B级等考试,获取毕业证书。基础好的学生会在英Z四、六级考试(CET-4、CET-6)上花时间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筹码。而护理专业英语在绝大多数学生心目中,仅仅是一门课而已,这门课只要通过学校的考核就好,除了课堂听讲和完成课堂作业,学生不会在上面多花时间。
三、解决问题: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
1.学校层面
对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是其教育过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要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来进行[3],作为上层建筑,高职护理职业学校可以从四个方面对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给予支持。
(1)在学校和医院合作方面进一步深度合作,深入探讨一些护理专业课程的前沿内容,尤其是目前发展比较滞后的护理专业英语,可以鼓励教师与医院工作人员一起研究学校和医院合作的课程设置,甚至开发教材,把医院的一些护理专业英语资料作为英语课堂的辅助资料。
(2)改变传统的重视公共英语考证的思路,乃枷肷咸岣叨曰だ碜ㄒ涤⒂镏匾性的认识,鼓励教师进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课程改革,尝试多种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笔试,可以情景模拟对话、病人案例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4],并对教师的教学严格考查,对有成效的方式适当给予奖励。
(3)注重创设条件,鼓励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学习、了解相关护理专业的知识,稳定护理专业英语教师队伍。
2.教师层面
教师要树立传授知识、为学生提升能力服务的理念, 作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引领者与组织者,教师授课可以从三个方面尝试改革:
(1)采用分层教学[6],在大学二年级开始上护理专业英语课程之前,根据学生大学一年级英语能力等级考试的情况来进分层教学,比如,对一些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降低点要求,只要求能理解护理专业英语词汇,能够在一些特定场合用护理专业英语去沟通一些问题;对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在授课中提出较高层次的要求,要看得懂一些比较复杂的护理领域的英语文章,能够熟练地进行对话。在授课中,要摒弃单纯依赖教材的想法,可以尝试自编讲义或者根据情景模块组织教学。
(2)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根据护理专业英语可能出现的情境,比如接诊病人、护理病人等过程中,尝试课堂情景表演、演讲等方式,让学生分组先准备,分组时注意英语成绩较好和较差学生的结合,然后结合学生的讲稿和课堂表现加以补充,这样能最大限度让学生参与,提升学生用护理专业英语沟通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把教学场合设在护理实训室,不要固定在一个教室里,针对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在教学中也要找一些与护理专业相关的英文视频加强学生的听力。
(3)改革考试评价方式,重能力,轻语法。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英语的考评不能像传统的公共英语一样以试卷为主,平常考核把学生的课堂情景对话、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作为主要内容,期末考核也要把笔试、听力、口语结合起来。笔试可以采取填制一些各种病例报告、病人投诉信的回复等应用文写作;听力选用一些医院可能出现的情景对话,让学生复述内容;口语可以尝试让学生抽签解释一些护理专业词汇或者模拟护士与患者角色进行即兴对话。
3.学生层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点。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是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只有学生能真正把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各种改革才能收到效果。从学生层面讲,尝试把一个班级界定为一个医院的科室,每位学生都有相应的职位和职责,把医院的文化牢牢植入学生的理念中。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认为学习护理专业知识无用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护理职业素养的形成,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目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欠佳的状态。
四、结果
在中国,对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研究还较薄弱,师资队伍也不够稳定,教学水平也不够高,学校方面还没有形成一种激励课程体系重建的有效机制。再加上教学设备、师资条件和资金投入方面的制约,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还面临许多现实困难。但是,只要高职护理院校的领导能够高度重视,教师能够转变理念,以护理职业能力为导向,以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为中心,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根据学生的新特点新情况研究和改变教学方法,一定能够培养出既懂得护理专业知识又具备在工作岗位中应用护理专业英语知识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五、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专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自身的培养目标和护理行业广泛的就业渠道决定了护理专业英语在整个高职护理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新的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有助于实现高职护理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就业,同时服务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需求,为学生终身学习与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真正把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搞出水平和特色。
参考文献
[1] 陈小兰,2012,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12):25。
【关键词】情景剧;妇产科护理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效果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综合性实验主要是说在教学中实验内容涉及某一课程的综合知识或对改门专业课程进行多个知识点的实验,实验教学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护理应急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利用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是学生将妇产科护理学所学知识运用在实践中的有效方式。本次研究为了更新综合性实验的教学理念,将情景剧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加以总结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的50例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生6例,女生44例,所有学生年龄均在19~24岁,平均年龄(20±1.5)岁。1.2方法1.2.1综合性试验教学要求: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护理学》第4版,依据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标准制定教学要求,并确定好试验项目,见表1。1.2.2实验教学方法:①在综合性实验课前1周,教师将实验项目布置给学生,并对学生进行实验分组,由小组组长负责情景剧剧本撰写\角色分配、排练,并最后在课堂上展示情景剧。②教师采用大堂集中授课的方式利用幻灯片、路向,讲解与实验项目相关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要点。③由各组小组成员进行情景剧表演,并将护理操作和项目融入情景剧中。在组长分配好角色后,由学生分别饰演医师、护士、患者和家属,并进行妇产科模拟护理。实验1中,是怀孕初诊以及孕期保健;实验2中主要是指导产后妇女产褥期保健、新生儿看护;实验3中主要是宫内放环和取环,指导妇女保健卫生护理;实验4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演练及术后护理。④教师在学生情景剧表演完毕后,就学生护理表现进行点评指导。然后对情景剧中护理操作失误部分进行指导和示范。⑤总结,教师总结此次情景剧实验教学效果,学生自我总结妇产科护理知识学习效果。1.2.3评价标准:评价分教师和学生两部分,表演完毕后,以小组为单位由其他学生代表点评打分,再由教师点评打分,二者结合为小组学生的成绩,在50例同学组成的10组情景剧表演中挑选出最佳表演者。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从提高合作能力、提高沟通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护理知识与实践能力、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试验能力等条目上进行满意度评价,调查学生对此次实验教学的满意率,要求学生从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三个选项做出评判。
2结果
经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情景剧实验教学的满意情况见表2。
3讨论
在实验教学中引入情景剧教学,就相当于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之余观察一场医院护理舞台剧,既是让学生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感受到轻松和诙谐的意味,也是让护理理论知识学习和护理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每个学生更好在的护理学习中学会护理[1]。首先,妇产科护理学内容较多,很多都是需要理解记忆的,但是学生对记忆医疗护理理论较为厌烦,传统的实验教学也容易让护理理论和实践相脱离,不利于学生毕业后走向护士岗位的适应。而情景剧形式的实验教学全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自己自编自演,融入到妇产科护理学习中,通过表演的过程,加深对护理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的护理专业能力[2-3]。其次,学生在校接触的护理知识和实践较为有限,很多学生在走向护士岗位实习之前,没有真正与患者打交道的机会,无法准确了解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状态,缺乏一定的心理护理经验。将情景剧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自己扮演患者、扮演医护人员,在角色中感受护理的重要性,亲身体验患者的心理感受,形成自己的人文关怀意识,有助于学生在进入护理行业时,心理素质的增强。最后,在情景剧表演中,学生除了排练之外,都加入了即兴发挥的元素,在紧张的环境下,锻炼学生的应急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表现中看到自己学习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改进。总而言之,将情景剧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对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护理热情、加强学生护理能力提升都有着明显作用,适合在教学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许绍春,王爱华,张兰娥,等.情景剧用于构建妇产科护理学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4):280-281.
[2]徐莹莹.情景剧用于构建妇产科护理学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效果[J].健康之路,2015,(9):41-42.
关键词:护理本科;妇产科护理学;双语教学;教学质量;护理教育
目前,世界医疗服务需求迅猛增长,医护服务国际化进程加速,国际市场对具有国际化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医护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护理人才的出路、前景比较广阔[1]。积极开展《妇产科护理学》的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护理本科生专业外语和公共外语水平,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能适应国际性全球化发展的复合型的护理人才。因此,2015年2月—2015年5月在2012级护理本科生中进行《妇产科护理学》双语教学的尝试,旨在为他们创造一个能将护理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相结合,并得以应用与展示的平台,为今后我院其他护理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与师资
选取2012级全日制护理本科生55名,其中女生48名,男生7名,年龄18岁~22岁。通过英语四级的学生有36名,其中有8名通过英语六级。主要承担本课程双语教学任务的2名教师的英语水平均为雅思6.5分以上,且均具有国外进修学习经历,其中一名为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另一名赴美国新奥尔良大学访修半年。
1.2教材
以郑修霞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护理学》第5版教材为基础,参考由张银萍、徐红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护理学》英中文版护理双语教材,编制并打印课用讲义给学生。
1.3方法
1.3.1教学前准备实施双语教学前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评估学生的英语水平、对双语教学的认知情况、希望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及双语教学中英文授课的比例等。1.3.2教学方法①课前预习:提前1周将中英文对照的授课讲义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预习新课,建议学生阅读《妇产科护理学》双语教材,尤其应熟悉其中的专业英语术语,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做好标记,可在下次授课时在课堂上与教师共同探讨,同时鼓励学生浏览国外网站及查阅相关英文文献,以获取对本系统病人护理的前沿知识。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妇产科护理学》双语教学的关键。根据双语教学前的调查结果,大部分同学希望双语教学英语的比例应占60%以下。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及为了实施双语教学不影响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采用了渗透式的双语教学方式,即在授课过程中逐步增加英文授课的比例,中英文的使用比例从开始的1︰1左右,逐步增加到1︰1.5,以使学生在学习护理专业英语的同时,能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为原则。授课方式以讲授为主,辅以角色扮演、讨论等方法,讲解时用演示文稿(PPT)展示英文授课内容及重难点,同时配合英文图片、动画及视频。多媒体课件及板书以英文为主,对于重点内容和医学专业词汇用中文标注,遇上重难点的时候用中英文交替阐述。课堂上教师用英文或中文提问,鼓励学生用英文回答及沟通交流,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次授课结束前,用英文总结本次授课的重难点。③课后反馈:课后收集学生对双语授课的意见与建议,包括是否跟得上授课节奏,课堂设计是否合理,英文授课比例是否合适,专业知识是否掌握,多媒体的使用是否适合等,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能根据学生的要求对教学计划及方式及时做出调整。1.3.3评价方法双语教学结束后向学生分发问卷调查表。发放问卷55份,收回有效问卷55份,数据用统计方法描述。
2讨论
2.1开展妇产科护理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由于护理本科专业的英语课程仍然应用普通英语教材,学生未能获得护理学专业英语的学习机会,通过双语教学后,学生熟悉了妇产科护理专业英语后,就可以查看英文文献或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关于妇产科护理方面的国际最新前沿信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护理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我们培养一批既懂得专业知识又具有相当外语水平的复合型护理人才,双语素质的形成对护理人才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2.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因此,在护理本科学生中开展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
2.2教师水平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分析专业理论,而且要求其能用熟练的、准确的英语来表达护理专业知识和分析护理专业理论,能够了解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并及时提供帮助。当前我院《妇产科护理学》任课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并拥有多年的临床及教学经验。莆田学院积极创造条件,已安排部分专业教师到英语语言国家学习深造并学成回国,为我院开展《妇产科护理学》双语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现有教师均有研究生以上学历,英语基础好,雅思成绩均在6.5分以上。94.5%的学生对教师的口语的表达能力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2.3选择合适的双语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前提
选择一本适宜的教材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前提。《妇产科护理学》双语教学目前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英文原版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卫生部教材办公室组织全国部分重点医学院校编写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护理学》英中文版护理双语教材是我们开展《妇产科护理学》双语教学教材的宝贵资源。另外,参考国外原版教材或双语教材,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自行编制适合学生的双语教学讲义。在上双语课前可将讲义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同时讲义还可以做为学生上课的参考和课后复习的材料。89.1%的学生认为我们编制的讲义对他们有所帮助。
2.4优化课堂设计,提高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
双语教学应该要注意保证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再学习专业英语,因此对于重要知识点,尤其是难点知识,教师应当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的方式进行讲授,帮助学生理解,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2]。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专业英语的比例,让学生逐步适应。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妇产科护理学》(全英文材料)教学资源,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声音等集成一体,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易于理解。如讲到正常分娩时可以结合英语动画“NormalLabor”来讲解,形象而又生动。同时配备《妇产科护理学》全英或中英文对照练习,图文并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既让学生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巩固了英语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引导学生进入英语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双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曾颖.护理本科生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11,8(8):343-345.
目的探讨知新而温故在中职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2级中专护理专业学生100人,采取方便抽样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实验组使用知新而温故的教学方法,即在新知识的传授中及时对学生已经学过的相关学科内容进行温习、提问及巩固;对照1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只学习新知识);对照2组运用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方式。结果实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及作业成绩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且实验组学生在教学质量评估中认为所用教学方法的内容、形式、效果好的人数比例明显多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结论知新而温故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知新而温故;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春天。伴随着互联网在教学中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使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掌握、学习及运用所学知识,需要寻求更适合中职生的教学方式,为此笔者做出如下探讨。知新而温故是一种改变传统的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手段,使中职生在专业课的求知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地去温习已学过的专业知识,能够将已学的专业知识融入即将要学的新知识中,从而增强护理专业课学习的系统性、整体性及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12级中专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100名,设置实验组与两个对照组。实验组为1班的34人,年龄(15.0±2.5)岁,均为女生;对照1组为2班的36人,年龄(16.0±2.0)岁,均为女生;对照2组为助产班30人,年龄(15.5±2.5)岁,均为女生。3组学生在年龄、学历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3组学生均以“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为实验内容。
1.2.1实验组的教学方法与过程借助多媒体教学,直接导入课题,讲授教学内容。在教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以问题的形式穿插学生学过的知识:
(1)讲授实质性脏器受损的时候,症状以出血为主,提问:严重出血会有什么特殊的情况出现?大量出血会出现休克,那么休克的表现有哪些?如何进行该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急救?
(2)空腔脏器受损的时候,症状以感染为主,提问:感染的局部表现有哪些?实验室检查有什么提示?该情况护理观察要点有哪些?
(3)空腔脏器受损的时候,体征以腹膜炎为主,提问:腹膜炎的主要体征是什么?
(4)在讲授腹部损伤病人护理的时候提问:目前整体护理的程序有哪些?
(5)在讲授病人术后护理的时候提问:对于外科病人而言,常见的术后病人观察要点有哪些?
(6)在讲授病人术后引流管护理的时候提问:外科病人常见的引流管护理要点有哪些?
(7)在讲授术后腹部受损病人伤口护理的时候提问:观察伤口的要点有哪些?在学习到每个内容的时候提出相应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主动地寻找答案,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鼓励其他学生及时补充,最后由教师点评、纠正、补充,再次回到新知识的教学中,强调已学知识点、内容及本节课的重难点。
1.2.2对照1组的教学方法与过程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直接导入教学内容,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1.2.3对照2组的教学方法与过程运用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先温习上节课的内容,再导入新知。
1.3观察指标
(1)3组学生平时的作业成绩、理论考试成绩。
(2)采用调查问卷评估教学质量:课程结束后向3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形式及效果。调查采取不记名形式,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χ2检验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3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实验组学生的作业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
2.23组学生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情况比较实验组学生在教学质量评估中认为所用教学方法的内容、形式、效果好的人数比例明显多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
3讨论
(1)对记忆规律研究发现,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引起的记忆效果不同,听力15%、视觉25%、动手85%。实验结果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组运用回顾、自己动手寻找问题答案、总结、归纳相关已学内容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听觉刺激,虽然多媒体教学中也有视觉刺激,但是知新而温故的教学方式不仅调动了听觉、视觉的感觉器官,更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归纳、总结,对各种已学知识的回顾促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更容易让学生记忆牢固。
(2)根据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对记忆效果影响比较大的3个时期是学习结束后1到2个小时、7天、1个月。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学生情况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知新而温故教学方式的运用有助于加强长期记忆,使学生记忆深刻。
(3)在教学中运用知新而温故教学法的好处:①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效果。知新而温故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视、听、做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容易牢记所学知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系统地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知新而温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所提出的问题,培养了其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③有利于实施民主教学。现在的中职生叛逆心理很强,如果实施传统的“满堂灌”教学,课堂死气沉沉。知新而温故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新的教学内容与学过的相关内容进行串联,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温故,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满足学生的需要。④有利于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知新而温故的教学方式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加强了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与记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1PBL教学法在各论教学中的应用在病理学教学中,哪些内容采用PBL教学法,需具体设计教学过程。病理学分为病理学总论和各论,一般教学按先讲总论后讲各论顺序进行。总论又称之为系统病理学,研究的是各种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共同规律,而各论是在总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和阐述各种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由于PBL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在学生对系统病理学知识有一定掌握的前提下,再进一步利用教科书、网络等进行相关疾病的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学生学论之后对各论内容采用PBL教学法。
1.2在病例讨论中的应用病理学是以研究疾病形态学变化为主的学科,概念多且抽象,不易理解和记忆。因此,要根据护理专业教学目标,选择与理论知识结合较好的典型案例,导入课堂,提出问题。病例选择和问题设置要仔细斟酌,病例中的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和病理变化特征要能全面体现主要知识点,设置的问题既要能够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能理论联系实践,从而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病例讨论时,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4~6人,对病例和问题进行组内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引导作用。例如,在讲述高血压章节时,选择病例:男性,60岁,以右侧肢体瘫痪、失语1小时为主诉入院,既往有头痛、头晕、胸闷、心悸、气促、视物模糊数十年病史。查体:血压180/120mmHg,右侧肢体瘫痪,右眼偏盲,失语;X线胸片:左心室增大;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大劳损;眼底检查:视网膜动脉变细、动静脉交叉压迫,视神经水肿;CT显示:左侧大脑内囊出血。提出问题:(1)该病例主要诊断及诊断依据?(2)该病例病变如何发展形成?(3)对病人进行临床护理时的注意事项?学生经组内讨论初步得出答案。教师再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讲授,讲授中提及高血压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时,均涉及病例中的一些病史和表现,教师重复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讲授的知识进行分析,学生作为主体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梳理。通过临床病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因而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印象深刻。教师参与学生学习和辩论,师生平等交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PBL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意义
2.1以病例为先导,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在已有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教材、文献等进行自学,克服了因为病理学知识繁杂抽象不易记忆的弊端,提高了病理学教学效果。
2.2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使学生将临床实际问题与病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如护理危重症病人时,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迅速、准确发现疾病的病理变化,积极配合医生抢救,有效解决疑难问题。
2.3师生互动,加强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沟通在病例讨论过程中,每名学生都要参与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聆听他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当观点不一致时要学会交流讨论;同时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不断与学生互动,使教学由单向模式变为多向交流模式。2.4分组法教学,提高学生协作能力PBL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既要陈述自己的观点,又要讨论交流,最终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PBL教学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PBL教学存在的问题
3.1课时有限,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病理学课时较少,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PBL教学常导致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无法全面展开讨论,对某些问题认识比较肤浅,不利于对相关病理学知识的深入学习。
3.2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直接影响PBL教学效果与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相比,PBL教学需要护理专业学生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较强的自学能力,而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相对薄弱,面对问题时无从下手,很难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虽然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医学知识和病理学总论知识做铺垫,但是面对针对新内容所设立的问题,如果没有提前进行资料查询,易导致学生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同时由于还未开设网络资源检索课程,学生不知道如何获取更优质的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知识贯通能力的发挥。
3.3师资力量不足,影响教学质量PBL教学要求病理学教师不但有扎实全面的医学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较强的查阅资料、阅读文献能力和较广的综合知识;同时要对临床护理工作理解深刻,能合理选择临床病例和设置问题。此外,开展PBL教学会加重教师负担,教师需提前几个月查阅相关资料,集体备课,精心准备,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4有效实施PBL教学的方法和建议
4.1精心选择PBL教学案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认真总结PBL教学经验,深入研究病理学教学过程,精心选择PBL教学案例,使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同时在设计问题时尽量做到全面覆盖重要知识点,难易适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解答教师设置的问题,理解PBL案例,掌握重点难点,使病理学基础知识和临床表现相结合,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结合。
4.2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PBL教学效果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一方面,利用网络通信工具,如QQ群或E-mailPBL教学案例和问题,使学生提前预习;另一方面,通过小讲课方式,教会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利用现有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PBL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讨论的广度和深度,从而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4.3利用开放式实验弥补PBL教学课时有限的缺陷利用开放式实验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开放式实验室配有病理组织大体和组织切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实验内容和时间,教师在此过程起指导、答疑和咨询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对课堂内容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在这里可以重新学习或复习,使有限的课堂学习延伸为无限的课外学习,弥补由于PBL教学课时较少无法拓展知识点的缺陷。
关键词:情境教学;基础护理;应用
护理人员是保障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角色,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对基础护理的教学显得格外重要。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它能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情境下强化认知水平和护理能力。基于此,情境教学法一度成为我国护理专业教学的“新宠”。
一、情境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基本现状
1.特征
情境教学法是依据学习者的情感、认知、需要、意志等方面的心理特征而创设的教学模式,是教育学理论与心理学理论相结合的教学理论方法。这一方法运用于基础护理教学中具有显著的特征。
第一,情境教学具有一段引人入胜的导入。医学护理的课程理论性和专业性都很强,授课教师想要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是比较困难的,运用情境引入的模式让学生进入基础护理知识活学活用的状态,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导入”可以是提问式、场景模拟评判式,也可以是多媒体信息引申式。
第二,情境教学具有张弛有度的互动过程。而这个互动过程是情境教学的主体部分。就导入的场景,可以采用师生问答、小组讨论、标准化患者法(扮演患者)、临床见习法(对课前的实习做总结)等方法进行。
第三,情境教学对学生课后的巩固探讨具有较高的要求。通俗地说,情境教学的运用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基础护理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意识;课后的复习、讨论和总结都有利于学生将专业知识化零为整,以用于实践之中。
2.基本现状
情境教学法自20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在90年代就被运用于基础文化课的教学之中,近年来也被广泛运用于医学各个层次的院校与专业的学习中。一方面,医学高校和专门院校将情境教学法作为巩固理论课程的实践课,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尤其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广为使用。另一方面,各大医院在培训新职员和教学中也使用这种方法,使用范围涉及外科、内科、儿科、妇产科、重症监护、手术室等科室,教学内容包括临床护理产房、实习培训、护理教学、考核等。
情境教学法运用于基础护理教学,其流程具有基本的一致性,即引入包含教学目的的情境、优化课堂中师生共存的情境、凭借当下的情况拓宽情境以达到本次课程的情感目标。
虽然这种教学法在各个课堂中取得了优良的运用效果,但是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运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授课教师无法很好地把握情境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以至于偏离了真正的教学目标;其二,学生不能很好地从传统课堂教学中转换到情境教学的课堂中,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其三,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否真正提升学生的临床技能还有待探索;其四,情境教学后的反馈与评价机制不完善。
二、情境教W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虽然情境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可能还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但是作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
1.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被最大化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专注性也随之提高,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整体上处于一个自发学习、热爱学习的状态;授课教师将理论知识与模拟场景相结合,并将枯燥、深奥、复杂的护理知识融于形象具体的案例和事件之中,化难为易、深入浅出。一方面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形象的空间,构建了他们今后工作的实际画面,这种有效性和感染性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有利于更加牢固地把握知识。
2.营造情境,强化教学效果
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即学生要在充分掌握基础护理知识的前提下,将理论素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于情境之中,并要充分调动自我的判断力、操作力和协调力,才能在情境中冷静分析、妥善判断、有效解决。学生在授课教师构建的情境中,充分感受、分析、理解、参与、判断、解决,这一系列环节无不是学生活用基础护理知识、整合零散知识点的过程,学生极力发挥自己的本领与潜能的同时,也锻造了意志力,培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强化了教学效果。
3.构建情境,优化人才培养
护理专业的学生今后都是服务于患者的,因此他们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都应得到充分的培养和优化。情境教学的长处就是能够在课堂中充分模仿基础护理的场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比如,窒息、骨折、晕厥、烧伤等的现场抢救模拟就能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护士和患者家属等,不仅可以学以致用,发挥自己的护理专业知识,而且能够换位思考,从而在护理过程中与病患和家属感同身受,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
总之,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一方面能够高效地完成基础护理教学的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能够最有效、最直接地培养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他们在情境学习中巩固了知识、体验了情感、培养了服务意识、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大大缩减了学院与临床的距离,这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企及的。
三、情境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开展多角色的现场模拟
情境教学的应用以体验交流为主,而基础护理的情境教学还应注重操作性;开展多角色的现场模拟有利于将学生置于愈加真实的护理场景中。如按照小组将学生分为医患关系的各个角色:医生、护士、护理人员、病患、家属等,全方位进行演练。
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开展多角色的现场模拟,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需求原则。即针对所教授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否有必要进行全面的现场模拟,其根本是体现专业特色、满足学生需求、展示教师风格。(2)兴趣原则。因为情境教学过程中,必然会打破学科界限,将护理专业的其他科目融会贯通。学生在分演角色的时候,应按照自己的兴趣,主动参与、积极分析、合理解决,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与能力。也可以说,情境教学中学生的角色扮演最能体现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3)知识原则。授课教师使用情境教学法应明确方法的使用目的是巩固知识,学生还处于基础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因崇尚学科地位,遵循知识的使用、规范操作,简单地说,就是要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基础护理学的宗旨。
2.运用多媒体的全面演示
利用多媒体技术,一方面可以延伸理论知识,将基础护理教学中不好表达的部分直观呈现出来,通过视听刺激促进学生对该知识的认可与接收;另一方面可以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在整个护理体系教学中收获更多的知识,领会学科间的融会贯通。
然而,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情境教学之中,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授课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交心,并且使学生容易对多媒体技术产生视听疲劳,无法把握重点难点,导致学生所得与教学目标南辕北辙。因此,无论是应用何种策略,都应该牢牢把握情境教学的教学目的,有的放矢,这样才能达到基础护理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基础护理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既定的学习目的,还能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知行合一,更加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与道德素养,为今后服务社会奠定优良的基础。虽然我国各个院校在基础护理教学中使用情境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也得到不断完善,这是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孟舒舒.情景教学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发现,教育版,2016(11).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护理学 应用
理实一体化作为职业学校的一种教学方法,完全符合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使学校专业教学目标与现代企业用人要求达到高度一致,因此,应该在职业类学校全面推广。近3年来,我校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实施背景与目标
《护理学基础》是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涵盖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对培养护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有着至关的作用,是护生今后从事护理工作必需的知识储备。在护理学科迅速发展的当今,传统的教学模式与陈旧的教学内容(课堂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的讲授法为主的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不会成为社会需求的符合职业标准的技能人才,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2010年,应教育部两文件要求,职业学校“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我校护理专业教师深入医院进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根据企业需求的人才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改革。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卫生人才。
二、实施过程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设定教学任务,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从教学内容、教学设备、教师的培养等诸多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创新,从而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具体实施如下:
1.构建一体化教室
一体化教室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保障。我校新建的护理实训中心,建筑风格、装饰装潢、仪器设备的布置最大限度的仿真医院护理工作环境设计,集教、学、做等功能为一体的教学基地。共设有一体化教室8间,模拟病房16间,模拟护士站、ICU等。同时,将医院人文文化引入,发挥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此外,我校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综合门诊部)为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提供临床见习、实习的机会,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到临床实践学习搭建沟通的桥梁。
2.打造一体化教师
一体化教师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我校与多家医院合作,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模式,打造一支精炼能干的、能胜任“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3年来,我学科选派多名专业教师深入临床,进行专业知识的“充电”与更新。同时,以护理20班作为实验班,聘请海南省人民医院多名资深护士长作为兼职教师任课;定期召开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的学术交流会;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3.编制“一体化”教材
经过反复的调研、论证,我校专业教师邀请临床专家共同编写《护理实训一体化教材》校本教材,以及配套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该教材划分为9大模块,19个护理项目和61个工作任务。教学内容以企业需求为核心,接近企业工作过程,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高度结合。教学过程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工作任务,达到学习知识点的目标。
4.教学方法的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一种复合型的教学方法,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演示法等。
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与课堂设计过程,灵活采用一种或多种,使教学内容直观化、感性化,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课堂内容。
5.应用“一体化”考核评价标准
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本门课程的考核范围和难度。着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掌握程度和实际的应用能力。制定了“343考核评价模式”,总评分由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平时考核三部分成绩组成,各部分的比例为3U4U3,并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激励和引导作用。
三、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以任务“为昏迷患者实施口腔护理”为例,具体的步骤如下:
1.引出项目,明确任务
任务:为昏迷患者实施口腔护理。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即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引出课题:口腔护理,引起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化。
2.制定方案,明确步骤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即明确完成项目的操作步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查阅相关书籍与教材,观看口腔护理视频,制定完成口腔护理的流程图。
3.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即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知识、习得技能、提高能力,小组选派代表在昏迷患者身上实施口腔护理。
4.检查评价,完善方案
教师应用一体化教学法,讲解口腔护理理论知识与示范口腔护理操作,小组内、小组间的相互检查和评价,来优化完成项目的方案。
5.巩固训练,总结提高
学生自主选择薄弱环节进行巩固训练,教师巡回指导,师生共同探讨;课堂总结提高。
四、讨论
首先,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当前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将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入“一体化教学”模式。此模式适用于当前中职生现状,直观形象,充满趣味的课堂可以帮学生摆脱枯燥无味学习,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求学欲望,提高其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实施一体化教学3年来,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在不断创造佳绩。在全国护理技能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年年创新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6%。可见,一体化教学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其次,理实一体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难度: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时间安排不妥,课程设计不合理等。因此,不断探讨、充实、完善并发展一体化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教学,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卫生人才,是每位专业教师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梁俊燕,曹梅琴.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12):936-938.
[2]卞加花.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0):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