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高孩子思维的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孩子思维能力锻炼的黄金期,希望能帮到你。
在宝宝出生的那一刻,他就开始认识这个世界,也在开始学习并运用思维来思考东西。
逻辑思维能力是孩子智力活动能力的核心,也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因而逻辑思维能力是孩子成才最重要的智力因素之一。逻辑思维能力在一个人一生的任何阶段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如果父母注意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这对于孩子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奠基性的作用。
人的逻辑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即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依次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对于6岁以前的孩子来说,这个时期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萌发期和关键期,所以,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从小就开始发展的,要让孩子更聪明、更胜人一筹,从小就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变得相当重要了。
0~3岁:动作思维为主在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比如说,孩子常常会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
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发展都不完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往往都是从最基本、最简单的做起。
首先,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这个阶段晚期的不少孩子,就已经能够从1数到10了,甚至能数得更多。父母在教孩子数数时,不能操之过急,应多点耐心。让孩子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一边用手摸物品,这些物品可以是珠珠、碗、豆豆等。因为孩子能够用手触摸到着物品更加能引起孩子数数的兴趣。
其次,学习分类法。引导孩子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归为一类,可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用途等不同的标准来分类。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寻找归类的标准,即事物的相同点。这样也能够使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增强孩子的观察能力。
这时父母们要注意的是,应该根据这个时期孩子的发展特点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对物体进行归类的时候,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动手把同一类物体摆放在一起,之后再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重新归类,引导孩子动手操作。
再次,让孩子了解顺序的概念。这种学习有助于孩子今后的阅读,这也是训练孩子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这些顺序可以是从大到小,可以是从硬到软、从甜到淡,同样也可以反过来排列。如家长可以拿来几个大小不同的苹果,让孩子动手把苹果按大小排列起来;或者拿来软硬不同的东西让孩子按照软硬度来排列。
当然,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有许多可以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的方式和方法,也同样有许多内容可以有助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如让孩子掌握左右、前后、里外等的空间概念。其实,只要父母善于发现,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就一定可以在生活中逐步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4岁: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过渡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所以,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就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们已经能摆脱具体事物或行动的束缚,能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虽然这个时期的动作思维仍然占很大的部分,但是形象思维也占了相当的比例,孩子的思维活动已经可以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了。
在这个时期,如孩子数1~10的数的时候,刚开始可能要依托或借助一些具体的物体(如10个珠珠等)才能完成,但是只要父母注意引导,就可以逐步地过渡到用眼睛“默数”的程度。这其实就是一种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的简单转化。
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父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首先,培养简单的看图说话的能力。在认数1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说出带有数量的一句话;在认数2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孩子说出带有数量的两句话;依此类推,逐步提高难度。在加法的学习中,通过展示图形,使孩子说出2句或者3句话等等,通过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加法意义的认识,同时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这也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使思维的眼睛,孩子通过观察获得表象,又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异同,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如大小观察、种类观察、颜色观察等。观察有序能促进思维有序,使学生考虑问题有条有理,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同时使语言表达趋于条理化,促进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所以,观察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次,动手的能力的培养。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从动作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但是思维仍然离不开动作和表象,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促进思维能力的萌发。
其实,培养这个时期的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许多的方法,父母要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在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4~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4~6岁的孩子思维已经能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对于事物的理解也发生了各种变化。首先,从理解事物个体发展到对于事物关系的理解;其次,从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来理解,譬如当你用语言向孩子描述事物时,一般情况下他都会理解。
第三,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表面的评价上,现在已经开始对事物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早期的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他只能简单的分辨出所谓的“好人、坏人”,这时他已经能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他的看法。另外,这个时期孩子的思维已经能够从事物的外表向内部、从局部往全面的深度去进行判断和推理,并且在不断地加深。
其实,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 家长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很多事情来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逻辑思维是一项高级的智力活动,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实际操作中,父母可以多加利用。所以,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1.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使孩子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孩子遇到各种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而有的孩子还处在自己思考的过程时,有些家长就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孩子了。这样,虽然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
因为家长经常这样做,就会养成孩子依赖家长的习惯,而不会自己主动去寻找答案,不可能锻炼出独立思考的能力。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寻找答案的方法和途径,启发孩子了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自豪和成就感,他的思维能力也会逐步提高,从而产生新的动力。
2.讨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在孩子的生活中、学习中,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家长应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归纳,需要推理,需要设想,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
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所以,在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家长同时也应该有意识的帮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方法,以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较快提高。这些基本方法包括: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当然父母不能只是用泛泛而谈、过于理论的方法来指导孩子,应该在具体的生活情景或者例子中,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孩子讲解和引导才行。
3.丰富孩子的知识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会越活跃,因为丰富的知识也经验可以使孩子产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等,使逻辑思维灵活而敏捷。以化学家门捷列夫为例,他之所以能发现和创建元素周期表,这是不仅仅是因为他深通化学知识,而且他还对物理、气象等科学领域都有涉猎,从而才能科学地制定出在人类化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元素周期表。
同样,如果孩子的阅读能力有限,家长可以多给孩子买一些动画书、卡片、通俗易懂的故事书,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找一些动脑筋的故事书籍,如寓言故事、科普性读物等,常常拿出来和孩子一起讨论,这样就能提高活跃孩子的思维,提高他们进行积极的逻辑思维的兴趣。
需要指出的是,家长在向孩子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立足于让孩子对这些知识充分理解,这是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因为孩子不理解的东西,是很难去进行积极的思考的。所以,有目的的扩大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知识也是提高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见多识广,孩子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开展起来。
4.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孩子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到其兴趣的支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不断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因为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来源之一,只有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的孩子,才会引发其对于更多的事物思考。
因此,家长在指导孩子进行思维活动时,应该一方面根据孩子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另一方面,要善于激发孩子对于事物的兴趣。
5.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思维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接着便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训练过程,所以说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大脑就会积极活动,从而有效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知道,年幼的孩子总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各种各样的问题。其实,当孩子爱提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家长要跟孩子一起讨论、解释这些问题,家长的积极主动对孩子影响很大。如果遇到家长自己也弄不懂的问题,那么家长可以通过请教他人、查阅资料、反复思考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其实可以给孩子提供很好的榜样,引导孩子遇到问题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这也最能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对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家长也可以在生活中经常对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或者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所以,家长应鼓励孩子对客观事物进行提问和思考,尤其是当孩子凭自己的经验作出了判断,并发表意见的时候。这样能使孩子对客观事物的浓厚兴趣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因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能极大地刺激孩子的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6.利用想象打开思路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它能为逻辑思维的飞跃提供强劲的推动力。因此,要善于对孩子提出各种问题,让孩子通过想象来打开思路。物理大师牛顿在苹果从树上掉下现象中引发出想象,最终研究出万有引力律。某物理学家在评价爱因斯坦时说:“作为一个发明家,他的力量和名声,在很大程度上应归于想象力给他的激励。”这些都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想象的重要性。
其实,对于家长来说,要孩子发挥想象并不难,关键在于家长随时随地的启发,生活中只要家长善于发现,善于抓住时机,就一定能够非常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比如,当看到小汽车圆圆的轮子时,可以让孩子想象一下,圆的轮子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家长提出任何具有想象意义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都可能千奇百怪,也可能大大出乎家长们的预料,在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能嘲笑孩子的创意,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家长所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
其实,以上各种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只要经常使用,运用得当,就可以有效的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只要父母做个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利用各种时机,就一定能够有效地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1、每天的第一次口算练习,家长可以挑出几道口算题让孩子说说是怎么算的,这样说的练习,重点是看孩子对口算算理是否清楚明白,这是正确、快速口算的基础,同时也避免了机械的口算练习。低年级口算一般用凑十凑百或口诀等方法,家长也可翻看数学书或者与老师交流了解其他方法,当孩子学会一些口算方法之后,就可以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口算兴趣,对以后的口算练习有一定的帮助,也更为方便了。
2、每天的第二次口算练习,可以让孩子大声地读口算题,刚开始可能会有些慢,可以再来第二遍、第三遍,同时记录每一遍练习的时间,以便对比,不断提高速度。经过这样的读算训练,使孩子熟练到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背口诀就能快速地计算,还可以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和计算速度,促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在孩子快速口算的过程中,家长不妨打乱口算题的顺序,让孩子能够根据不同的口算题,灵活地使用口算方法,使口算合理、灵活、迅速,逐渐锻炼孩子思维的敏捷性。
(来源:文章屋网 )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儿童思维发展,希望能帮到你。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皮亚杰认为7~12岁儿童的思维是属于所谓具体运算阶段,实质上,也是同样的意思。
儿童在入学以后由于教学上向他们提出这些新的要求,就促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开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
小学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是立刻实现的,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第一,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在逐步发展,但是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低年级儿童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要求低年级儿童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常常是比较困难的。只有在中高年级,儿童才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
第二,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在开始发展,但是仍然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低年级儿童虽然已学会一些概念,并能进行判断、推理,但是还不能自觉地来调节、检查或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他们常常能够解决某种问题或任务,却不能说出自己是如何思考、如何解决的。这是由于对思维本身进行分析综合是和内部言语的发展分不开的。只有在正确的教育下,教师指导儿童逐步从大声思维(讨论)不断向无声思维过渡的时候,儿童自觉地调节、检查或讨论自己的思维过程的能力才逐步发展起来。
第三,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儿童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它的发展的一般趋势。但是具体到不同学科、不同教材的时候,这个一般的发展趋势又常常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例如,在算术教材的学习中,儿童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抽象水平,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思考,但是在历史教材的学习中,仍旧停在比较具体的表象水平上,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还感到很大的困难。又如,儿童已能掌握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而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可是,当他们开始学习分数概念和分数运算时,如果没有具体事物的支持,就会感到很大的困难。
第四,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逐步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关键转变点,这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质变”或说“飞跃”,这个质变发生的时期,就是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在小学四年级(约10~11岁)。当然,其中也有可变性。如果教育适当,关键年龄可能提前,有的教育性实验报告就指出,这个“关键年龄”可以发生在小学三年级;反之,如果没有适当的教育条件,这个“关键年龄”也可能推迟发生。
小学教师的任务在于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言语,特别是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丰富儿童的经验,特别是间接的经验,因为儿童的思维水平是在掌握言语和经验的过程中实现的。当然,教学和思维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是直线的、简单的,从掌握言语和经验到思维发展是有一个量变质变过程的,而且这个量变质变过程又常常会由于学科的不同、教材内容的不同、儿童学习方法和个人特点的不同而不同。
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好处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思维训练就是要交给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适当的思维训练,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1、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的环境能够显著影响孩子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相互铰链,从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经过思维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有显著提升的空间。
2、“幼儿英语”、“音乐艺术”、“奥数”等知识技能型的训练不能替代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的重点是“全面”和“均衡”。必须是精心设计的系统化的专门思维训练课程方可达到这个效果。
3、思维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因此,投资思维能力这个“万能钥匙”,具有很高的回报率。
4、思维训练和知识技能灌输不同,思维训练存在一个短暂的“机会窗口”。
这个机会窗口对应于儿童大脑迅速的发育的2-7岁。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里最常见、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活动。
幼儿通过歌唱活动可以得到很多方面发展。例如:音乐的节奏感、音乐的表现能力、音乐的理解能力、表演时的自信心等等。但在传统歌唱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教学形式的单一、教学流程简单,教学方法的固守,导致幼儿学习歌曲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过程缺乏趣味性和游戏性,在反复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有的幼儿表现出不耐烦的抵触情绪。那么怎样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怎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怎样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怎样的游戏形式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以至于幼儿愿意唱、喜欢唱,为此,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2.对目前歌唱教学活动的分析:
目前传统的歌唱教学活动流程:复习已学歌曲或练声——欣赏教师范唱——幼儿跟唱——创编动作——幼儿表演唱。
分析:在此流程中,经常会发现有的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有的幼儿持久性不长;有的幼儿学唱歌曲的主动性不够。在此过程中,幼儿流露出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比较机械,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学习的情绪不够积极和愉悦。综上所述,我认为原因有:
2.1 教学流程没有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2.2 教学形式没有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内容对于幼儿的认知挑战不够。
3.游戏化的歌唱教学过程:
故事——欣赏歌曲——游戏——反思
故事:精确的描述歌曲内容,引起幼儿兴趣。
欣赏歌曲:教师有层次的范唱,幼儿带着问题的倾听。
游戏:变换多种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唱。
反思:教师的支持与引导。
教学案例《小鳄鱼》
故事:有只爱洗澡的小鳄鱼,洗洗这,洗洗那,但只要有一个地方没洗到就会嚎啕大哭,你知道是哪里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欣赏歌曲:回忆歌词(一遍),猜测洗澡的声音(一遍),验证洗澡声音(一遍),学唱洗澡后半段声音(一遍),表演唱(一遍)。
游戏:通过点兵点将游戏,找出一位幼儿帮鳄鱼洗澡,身体接触游戏。
反思:今天的歌曲你学会了吗?你是怎么学会的?你哪里还有困难?考验一人一句轮流演唱!
4.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力任务设计的,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其特点是将学习因素与游戏形式紧密结合起来,使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运用已有知识提高经验。
智力游戏的种类:训练感官的智力游戏;发挥想象、锻炼思维的智力游戏;发展语言的智力游戏;练习记忆的智力游戏;数概念的智力游戏。
多元的智力游戏:
4.1 训练感官的智力游戏。
听觉游戏:幼儿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一位幼儿在歌唱中大声唱出歌曲,请另一位幼儿将眼睛“躲”起来,根据刚才的声音猜测是谁。
教学案例:《你听》
重点分享的环节:找老鼠、毛驴的环节。
层次一:一位幼儿蒙上眼睛蹲在圈里,全体幼儿歌唱,教师指定一位幼儿唱“吱吱叫、啊呜啊”部分,请圈中幼儿猜出是哪个小朋友唱的。层次二:指定两位幼儿分别唱“吱吱叫”、“啊呜啊”部分,再来猜测。层次三:请圆圈上的小朋友边行进走边演唱,同时指定两位幼儿分别演唱“吱吱叫”、“啊呜啊”,再来猜测。
无论是层次一还是层次二还是层次三,都是通过幼儿的耳朵去听辨同伴的声音,通过耳朵感觉器官去听辨判断声音的来源,猜测发出叫声的是谁。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因此幼儿喜欢、乐意多次玩。
4.2 发挥想象、锻炼思维的智力游戏。
发展想象力游戏:猜谜、组画、联想、补缺、拼图、听音乐想动作等,这类智力游戏的构思旨在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发展孩子思维力的游戏:归类、分类、比较、判断、改错、排列、发现关系等。这些游戏可以训练孩子思维的独立性、敏捷性、广泛性、逻辑性和创造性。
教学案例:《如果我是一片云》
本案例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中的改错。幼儿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从第一幅图到第四幅图分别创设了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事物图片,让幼儿来纠错。例如第一幅图是在小河里,上面有汽车、小鱼、小虾、小狗。幼儿通过观察,纠错出小狗和汽车是不能在小河里的。在此过程中充分满足了幼儿的好胜心理、闯关成功的心理。在观察图片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判断能力。
4.3 发展语言的智力游戏。
通过语言类的游戏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挑战幼儿的注意力。
接字游戏:大象-象棋-旗子-子弹-弹头
组词游戏:用“机”组词,飞机、机器、打印机根据数字节奏仿编短语:12345——春天多么美
教学案例:《悄悄话》
一、重视观察分析
查清孩子在思维发展方面现有的状态,哪些是优势,要鼓励他们继续发展;哪些是缺陷,要帮助他们尽早克服。由于曾经的传统课堂过于对学生进行灌输性教学,一般来说,学生的思维方面常存在“死、碎、单、浅、慢”等缺陷。“死”就是学得死板,不会动脑筋,平时死学,考试时死背、死练。“碎”是指学的知识零碎,一个个知识点分散、孤立,形不成系统,构不成网络。再者就是思维的零碎,导致学生不能进行有效逻辑思维。“单”是指思路单一,考虑问题时,不善于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不会举一反三。“浅”就是看问题肤浅,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看不出问题的实质,以及问题与问题之间内在的联系。“慢”即思维的节奏慢,反应不灵活。上述任何一个缺陷都能导致学生在课改的浪潮中受阻、停顿,随之困难越来越大、效率越来越低,最终导致教者设置的计划不能如期完成,逼着教者重走老路。所以我们必须尽快找出孩子思维方面的缺陷,通过各种有效的办法,帮助他们克服缺陷,学会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
二、提高感知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孩子广阔、深刻、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于开拓孩子的智慧是极为重要的。首先我们得用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力敲开学生的思维大门,让学生减少对知识的恐惧和麻木。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会阻碍才能的发挥。”所以在开始实施培养思维阶段应给予他们一根拐杖让他们搀扶、摸索着前进。在平时的教学中侧重于解题方法的灌输,让他们慢慢学会模仿性思考,指导孩子遵循正确的思路,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再现知识、运用知识。与此同时给足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诉说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帮助学生奠定对解题的感知能力。
三、培养问题意识
科学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从提问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就不能起步。1.教师要善于适时给学生抛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在解应用题时给学生提出:解这道题时需注意什么?需注意抓住什么关键词?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已知条件?……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2.再者就是训练学生去善于提出问题,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并做到有效地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从鼓励孩子提问入手,培养他们提问的兴趣和习惯,叩开他们的好学之门。所以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深有体会地说:“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其次才是问题的解决。”3.尤其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敢于提问,不能挫伤孩子提问的积极性,相反,每到学习时,就要提醒孩子以探索的精神,审视的态度的状态进入。在起始阶段,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既简单又幼稚,但只要能提出,教者就要给予鼓励和赞扬,并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进步,加以相应的赞扬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以此使他们认为,提出问题是思维有能力的表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更是思维发现力、创造力的表现,是智慧的象征。以此改变学生只对“高分”的畸形认识。
四、加强分类归纳和拓展练习的训练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孩子的思维是后天形成的,水平不断提高。孩子思维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思维逻辑训练对孩子学习的帮助,希望能帮到你。
孩子的思维能力是需要训练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包括:理解力、判断力、概括力和推理力的训练。1.哥哥4个苹果,姐姐有3个苹果,弟弟有8个苹果,哥哥给弟弟1个后,弟弟吃了3个,这时谁的苹果多?
2.小明今年6岁,小强今年4岁,2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
3.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4.有一本书,小华第一天看了2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第4天看了多少页?
5.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6.有8个皮球,如果男生每人发一个,就多2个,如果女生每人发一个,就少2个,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7.老师给9个三好生每人发一朵花,还多出1朵红花,老师共有多少朵红花?
8.有5个同学投沙包,老师如果发给每人2个沙包就差1个,老师共有多少个沙包?
9.刚刚有9本书,爸爸又给他买了5本,小明借去2本,刚刚还有几本书?
10.一队小学生,李平前面有8个学生比他高,后边5个学生比他矮,这队小学生共有多少人?
11.小林吃了8块饼干后,小林现在有4块饼干,小林原来有多少块饼干?
12.哥哥送给弟弟5支铅笔后,还剩6支,哥哥原来有几支铅笔?
13.第二中队有8名男同学,女同学的人数跟男同学同样多,第二中队共有多少名同学?
14.大华和小刚每人有10张画片,大华给小刚2张后,小刚比大华多几张?
15.猫妈妈给小白5条鱼,给小花4条鱼,小白和小花共吃了6条,它们还有几条?
16.同学们到体育馆借球,一班借了9只,二班借了6只。
体育馆的球共减少了几只?
17.明明从布袋里拿出5个白皮球和5个花皮球后,白皮球剩下10个,花皮球剩下5个。
布袋里原来有多少个白皮球,多少个花皮球?
18.芳芳做了14朵花,晶晶做了8朵花,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
19.妈妈买回一些鸭蛋和12个鸡蛋,吃了8个鸡蛋后,剩下的鸡蛋和鸭蛋同样多,问妈妈一共买回几个蛋?
20.草地上有10只羊,跑走了3只白山羊,又来了7只黑山羊,现在共有几只羊?
21.冬冬有5支铅笔,南南有9支铅笔,冬冬再买几支就和南南的一样多?
22.小平家距学校2千米,一次他上学走了1千米,想起忘带铅笔盒,又回家去取。
这次他到学校共走了多少千米?
23.马戏团有1只老虎,3只猴子,黑熊和老虎一样多,问马戏团有几只动物?
24.春天来了,小明、小冬和小强到郊外捉蝴蝶,小明捉了3只,小冬捉了5只,他们一共捉了12只,小强捉了几只?
25.小华和爸爸、妈妈为植树节义务植树,小华植了1棵,爸爸植了5棵,妈妈比爸爸少植2棵,妈妈植了多少棵,他们一共植了多少棵?
26.第一个盘子里有5个梨,第二个盘子里有4个梨,把第一个盘里拿1个放到第二个盘里,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梨?
27.小红有2个玩具,小英有3个玩具,小明的玩具比小红多2个,小明有几个玩具?
28.新星小学美术兴趣小组有学生9人,书法兴趣小组的人数和美术兴趣小组的人数同样多,这两个兴趣小组共有多少名学生?
29.3个男同学借走6本书,4个女同学借走7本书,他们一共借走多少本书?
30.王老师有12元钱,正好买一支钢笔和2个笔记本,如果只买一支钢笔,还剩6元钱,你知道一个笔记本多少钱?
一、“思维开发”活动的依据
1、多元智能学说: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各种智能只是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也没有好坏之差。个体间的智能差异是多元智力之间不同的组合而导致的,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
2、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因此我们应当有针对性地发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思维成分逐渐减少,抽象逻辑思维成分日趋增多,不断提高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水平。
3、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苏格拉底认为:如果被问者不断思考“好”的问题,就可以被教师引导着自己发现真理。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随着小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凡事总爱问几个为什么。“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学生能提出问题,就是思维涌动、活跃的表现,这时就需要我们去打造学生思维睿智的大脑,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独特性和批判性,培养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灵度和速度,独特角度和创新度。
二、活动开展的原则
1、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
思维品质的培养要与教材内容的学习及课内外的练习有机结合起来。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难易相当,逐步递进,适当设计一些条件的变式以及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练习,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个性化原则
个性的不同,思维背景就不同;角度不同,发现事物的层面就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与解决的方案也就不同。发展学生个性就是从根本上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
3、激励性原则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一位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要承认差异,善于看到不同层次孩子所取得的成绩,通过鼓励,赏识孩子的思维行为,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点燃孩子思维进取的火花。
三、活动开展的方法
(1)科学进行口算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2)“灵活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
(4)激发求知欲望,引发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
(5)加强动手操作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
(6)引导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
1“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比如,在一年级下册“十几减几”时,我采用了:(1)拆数法。如15-8,把8拆成5和3,15先减5等于10,再减3等于7;(2)破十法。如15-8,个位不够减,先用10减8等于2,再用2加5等于7;(3)数的组成。如15-8,想8和7组成15,所以15-8=7;(4)摆小棒、画点子图,用实物来求差; (5)找规律。比如,十几减8,直接给个位加2。通过这些方法,小朋友的口算能力大大加强了。
再比如,二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像:“53+24=?”先算50+20=70,再算3+4=7,合起来就是70+7=77。遇到减法“73-25=?”时,可以用:(1)拆数法。73-20=53,再用53-5=48。(2)差补法。73-30=43,多减了5,给得数加5等于48。(3)数位减。个位3减5不够,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最后等于48。
通过让学生对一道题提出多种解决的方案,促进孩子思维的灵活性与广阔性,从而提高口算能力。
2“利用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
数的组成在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教材中都有一定的训练,学生读数和写数时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计数单位孩子如果搞清楚了,对于学习“几百加几十”、“几十加几十”这种类型的口算题特别适用。比如,“300+400=?”想3个百加4个百等于7个百,就是700。 “800+50=?”想8个百加5个十就是850。同样,在计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时,也可以用到。像“5000-3000=?”“3500-1500=?”学生只要想到“5个千减去3个千等于2个千”“3个千5个百减去一个千5个百等于2个千”那答案学生自然就会了。这类题目还可以转化为“50个百减掉30个百”“35个百减掉15个百”,这样更容易算出它的结果。所以,掌握数的组成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很重要。
3牢记乘法口诀,加强学生乘除法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二年级上下册教材,主要以乘法口诀为主,所以对乘法口诀的掌握非常重要,乘法口诀的学习要灵活、深入,不能停留在表面。比如“9×8+9=?”可以根据乘法意义“8个9加1个9”就等于“9个9”,那么就可以用口诀“九九八十一”了。还比如,“9×10=?”,可以根据“9×9+9”来算等于“90”,或者总结几乘十,把有数字部分按表内乘法来乘,再在后面加个0。在遇到综合算式时,运算顺序的掌握必不可少,像“2×9÷3=?”“72÷8÷3=?”这类题目要按照从左到右算,带括号的题目则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这些运算规律要让学生牢记心间,这样才能提高口算的效率与质量。
4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促进孩子口算与估算能力的形成
比如,提示孩子到超市购物时,留心自己喜欢的物品的价格。算一算,爸爸妈妈带的钱够不够用?在户外活动时,数一数台阶有多少级?路灯有多少个?周围的人,物,各有多少个?这样长此以往,学生的口算能力自然就加强了。
【关键词】词句积累 方法指导 自由表达 轻松习作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老师面临的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我们时常在指导学生习作时,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方面都作了详细说明,指导学生掌握习作的基本知识,但从学生的习惯看,构架结构时搭好了,却是干巴巴的空架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就是词语匮乏所致的结果。
词句是文章的血肉,诗圣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所以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必须加强词句训练,在一直以来的教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重视词句积累
叶圣陶说:“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自然得很”写作文好比盖房子,砖瓦等材料要准备好。
1、在阅读教学中积累。
往往在教学中,我们会很重视文章的谋 篇布局等习作知识,却忽略了这些文章的语言美。需要学生积累的好素材,要就从课文汲取养料,首先可以积累素材,如我们熟悉的《梅雨潭》中描写写瀑布的句子,《桂林山水》中写水的句子,《鸟的天堂》写树的句子,以及一些精彩的人物对话,都是可以先进行仿写,之后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加以应用。其次是积累情感。教材中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充溢着人文主义的情感,例如《麻雀》中人与动物的真情,《小抄写员》亲情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将这种情感的积淀反映在作文中,人物的特点与性格要通过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以及神态描写进行突显。使学生明白不要为了作文而作文,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的表达,这样作文自然真实得多。
2、在课外积累词句
首先我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精彩词句。课外阅读中我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学习可以根据自已的爱好和特长自由选择读物的种类和内容,自主选择读书笔记的类型。老师可以帮助他们设计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卡片或读书笔记的形式,在每学期开始制定阅读计划,确定阅读篇目,进行购买、借阅、订阅,在班内召开读书交流会。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交流之后讨论运用这些积累的词语的方法。例如词句换用,移用的方法,孩子们都总结出来后,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得较好。
3、引导学生积累自己的作品。
提到积累,好像积累的都是他人的优秀之处。其实,孩子的优秀作品也是积累的对象,这样可以与他人分享习作的愉快,尝到成功的喜悦。是促进其自身奋发向上的动力。首先我鼓励他们把自己的优秀习作投到作文杂志社。无论成功与否,都是一种锻炼。每一次中稿无论是小作者本人还是其他孩子,都倍感鼓舞。对于孩子们来说,更加是激发了他们继续写作创作的兴趣。但获奖的毕竟这是少数,于是我把孩子们精心挑选出来的的习作选编制成本班习作集,打上漂亮的封皮,写上编者姓名(每位入选孩子的名字),在班上、家长会上展览,极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并且它们还可以借鉴到别的同学的文学创作,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除了选编本班习作集,我还鼓励他们做自己的个人习作集,只要是自己满意作品均可。一本本习作集是他们作家梦开始的地方。于是他们的习作集上出现了“我写作,我快乐”,“李超诗歌精选(一)”“作者简介”“作者序言——我的写作心得”手捧一本本制作精美倾注他们写作情感的册子,令人感到作文是可以让学生笑着写的。
二、重视指导运用词句的方法
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轻松习作
大纲说:作文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理论,教育专家崔峦也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所以指导运用词句的方法就很重要。学习课文之后,我精心设计小练笔。我认为每篇文章的训练有一个侧重点,仿写虽然有些依葫芦画瓢,但这符合孩子思维特点,从具体思维向抽象 思维过渡,所以千万不要另起炉灶,凭空写一个不相干的作文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比如学习《凡卡》之后,仿写片断续写,仿照课文写插图,孩子们兴致高昂!纷纷将自己的想象加入其中。《桂林山水》之后,我让孩子们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来写写身边南湖广场,这些都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所以有很多的话要说,再加上学过的文章给了孩子们很大的启示,所以“小作者们“对于这样的创作得心应手。
在日常的小练笔中我并不要求字数,关于题目让大家自拟,这样不仅没有过多的框框约束写作的思维,更加让孩子们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样的,日常的小练笔,仿写更能将词句训练落到实外,阅读积累让学生言之有物,练笔就能下笔有神。
三、习作的实践重在自由表达
很多孩子谈文色变,我想这主要是平时给他们框框,约束太多,赞赏太少,批评太多,所以我试图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鼓励孩子发散想象的翅膀,自由的表达。
课标中说: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傅,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我的做法是:首先要放宽选材限制,让学生自主选材,少出命题作文让学生自主拟题,淡化文体限制,放飞学生心灵,从而让学生爱写,写自已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
具体的做法就是鼓励孩子想仿就仿,想说就说,想谈就谈,想写就写。
“仿”就是借签,这可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写作的广阔空间,我们让学生大量阅读,其目的之一就是能借鉴优秀的语言文字,将其成为已用,难怪茅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
“说”就是充分展示自己的内心的真实想法,或复述一件事,或发表意见,或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在进过一系列内心想法阐述后自信心得到了肯定,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培养、提高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说到“演”课文中有许多具有丰富情感内涵的人物、事物,让学生成为角色,身临其境处于情节中,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再加以教师指导编、写课本剧,不知不觉中就对孩子们的情感思维进行了训练,为其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说”最终写下来变成汉字,为了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我避免笼统的“条理、结构”作为评价,而改为“我也想和你一起去,不过你没说清地址”这件事多有趣呀,讲给同学们听听吧!等等朋友式的鼓励话语。
我发现自从提倡了习作的“自由表达”之后,学生的胆子都放开了,无拘无束完成习作,写作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我相信在作文教学以及日常学习中把词句的训练落到实处,给孩子自由、自主的空间,他们就能在思维的天空中自由遨翔,时时闪现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