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内科护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内科护理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内科护理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科护理知识点总结

第1篇:内科护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短信;内科护理学;教学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中,手机已成为一种新的沟通交流和娱乐工具。而手机的主要功能是发送短信,在校园的任何地方,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埋头发短信的身影,并常被戏称为"拇指一族"[1]。"高校E通"是以手机为载体,以门户网站为媒介,通过多样化、多终端的信息为高校学生、家长和教师群体提供优质、便捷、实用、个性的校园综合移动应用服务。我院在2013年应用高校E通短信平台,短信平台的应用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3级普通大专护理专业4个班(18、19、20、21班)为实验对象,护理18~19班共118人为实验组,其中女生112人,男生6人,护理20~21班共120人为对照组,其中女生115人,男生5人。两组研究对象在授课教师、教材选取、年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制定授课计划及授课内容,按计划进行教学。试验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利用高校E通短信平台向学生发送内科护理学发送知识点短信。所有发送内容在4个班学生上课时已做重点强调。

1.2.1.1平台的建立与管理 "高校E通"短信平台具有编辑、定时发送、24h接受短信等功能,学生手机号码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录入系统,有变更时随时更改。教师通过计算机或手机在高校E首页通过密码登陆系统,每天给学生编辑当天所讲内容知识点,系统会在每天19:00自动向学生手机发送短信,按照知识点多少确定每次发送条数,系统规定每条短信不能超过206个字。学生接收短信完全免费,可以在任意时间、任何地点、即时高效的接收信息。发送短信每月10元,费用由学校承担。

1.2.1.2短信平台的应用 教师将《内科护理学》知识点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分类,对当天所讲疾病的定义、病因、分类、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护理要点等内容归纳总结进行编写,发送内容以理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考核知识点为主,增加学生所提问题的解答和匹配的1~2道选择题。如在讲完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通过四条短信发送知识要点:①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及感染,肝脾、淋巴结无肿大;重型再障(出血重贫血轻)起病急,以感染和出血为主要表现,贫血呈进行性加重;非重型再障(贫血重出血轻)起病及进展缓慢,以贫血为首发和主要表现,感染及出血较轻;②再障的血象: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骨髓象:增生低下,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治疗重型再障的首选药物-免疫抑制剂(抗胸腺球蛋白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非重型再障的药物-雄激素;③雄激素的用药护理:油剂不易吸收深部缓慢分层肌内注射,防感染;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护理:会出现超敏反应、出血加重和血清病等不良反应,用药前做过敏试验;④试题按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的体型发送,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不会出现:A.网织红细胞减少B.红细胞减少C.白细胞减少D.血小板减少E.红细胞形态改变。答案是E。

1.2.2评价方法 学期末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成绩考核。

1.2.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014年9月~2015年1月共向120名学生发送短信532条,其中112名同学接受到全部信息,8名同学因手机故障、手机丢失、信号故障等问题只接受到一部分信息,成绩统计分析时,8名同学列为排除对象。

2.1两组学生内科护理学不同分数段成绩学生所占比例

2.2两组学生内科护理学理论成绩比较 见表2。

3 讨论

3.1短信平台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后通过短信平台向学生发送知识要点,试验组期末理论成绩80~100分的学生占33.03%,70~79分的学生占51.78%,所占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短信内容以内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考核知识点为主,增加部分学生所提问题的解答,对考核知识点按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编写,与教学进度匹配,为学生梳理知识点,系统全面,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帮助作用。学生在课后学习中有疑问可以用自己的手机编辑短信向短信系统发送,老师对学生提问的问题进行编辑回答短信,进行"点对点"发送短信和群发,答疑解惑,及时解决了学生问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3.2短信平台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胸有成竹,还要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最新要求和近几年常见的护考真题非常熟悉,发送内容与护考零距离接轨。所发短信要求系统、全面、形成"浓缩版"的知识点,注重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考点的编辑,让手机短信成为学生的笔记本[3]。通过学生讨论、老师指导,启发学生的循证意识和临床专业思维,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

3.3短信平台的应用是一种新的课后学习形式。90后学生是现在大学校园的主题,他们敢于颠覆主流、颠覆传统,更加注重个性,善于接受新事物[4]。单单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学生们的要求。网络平台学习[5]是一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课后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方式,但学生中电脑普率低、而且携带不方便,而手机短信可以随时、随地、随身查询和学习,让学习无处不在。高校E通短信平台因其操作的便捷性、推送内容丰富性、消息推送准确性等特点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今后可以扩展到所有课程中,并增加图片、彩信、视频等内容。

参考文献:

[1]吴喜涛.手机短信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在德育中的应用[J].新西部,2007,12:178-179.

[2]张雅丽,汪小冬,章丽丽.PBL教学法在以护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

[3]罗忠梅,卢娟,张湘云,等.课后短信互动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1):239-240.

第2篇:内科护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护理工作;健康教育;内科护理教学;健康指导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整体护理已成为护理界的共识。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的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对护生的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了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健康指导是中职护理专业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必须环节,也是针对每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把握好这个环节,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增强护生的健康教育意识,提高其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整体素质。

一、专业教师的理念转变

首先,虽然现代健康观念和健康教育已形成并发展了好多年,但传统观念和习惯仍有一定的市场,专业老师也不例外。其次,受教学课时限制,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疾病相关理论的讲授方面,对健康指导环节的教学往往是简单了事,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因此,专业老师首先要与时俱进,突破传统观念,认清医学发展形势及人们的健康需求,增强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责任,在护理临床专业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护生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员的健康教育意识

笔者自从事2014级中职护理班内科护理学教学工作开始,对2014级两个中职护理班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79名学员接受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员普遍缺乏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为了让学员能充分认识健康指导的重要性,首要的是任课老师跟学员反复讨论护理程序内容,或者通过具体环节的教学,帮助学员理解健康指导内容学习的必要性和意义。让学员知道,在临床护理中,不仅要有过硬的操作技术,还要引导病人及家属对疾病有一个基本认识,能对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做必要的配合,即护士必须具备健康指导能力。特别是在慢性病甚至终身性疾病成为人们健康的主要威胁时,患者及家属更要有基本的家庭自我治疗和护理能力,而对病人这个能力的培养,则需要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对其进行长期反复的健康指导,才能建立和形成。

三、增强健康指导环节教学的措施

(一)促进学员预习。内科护理知识点虽然相当丰富,但是很多知识点都在医学基础学科当中学过。因此,在学习某一疾病的护理时,就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员复习相关的解剖、生理、病理、健康的评估内容。学员毕竟学过这些知识点,预习不会很困难,这样在课堂学习时,学员就不会茫然,因为对某个相关知识点很熟悉,就能很好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即使某个知识点过去没学好,现在也有愿望、有机会在课堂上解决。学员预习时,能主动地探究某一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因为有了学生的课前预习,为课堂赢得了丰裕的时间,也就有效缓解了课时不足的问题。这样老师就能从容地安排健康指导和其他重要内容的教学了。(二)角色扮演法。健康指导的实践性很强。在课堂上,让护生认识健康指导内容的常用且效果很好的一个方法就是角色扮演法。通过分组或同桌间相互练习,让学生分别扮演病患、家属及护士,简单的做法是护士扮演者针对疾病护理措施的主要内容进行健康指导,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复习前面的知识点,也可以让护生从病人角度考虑需要什么知识和技能,例如,怎么用药,饮食和休息要注意什么等等,让护士扮演者去解决问题,能够达到健康指导的目的;还可以从病人家属角度考虑,为了很好地照看病患需要哪些相关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因病患和家属年龄层次、文化背景不同,即使针对同一知识点进行健康指导,护生也要考虑使用合适的语言、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学员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既能提高语言能力,增强自信心,逐步认识和掌握人际沟通技巧,还能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扎实基础。(三)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临床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用于健康指导教学,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授课开始或总结时引入典型病案,针对该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健康指导,例如,COPD病例,该患者病情加剧的诱因是什么?以后生活中如何做好预防?对于初学的护生来说,有了具体目标,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这种教学方式降低了学员的学习难度,也锻炼了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使理论更具象,学员更易于理解。(四)健康指导教学的全程性。健康指导虽然在每一种疾病的教学中都有一个固定的板块,但是实际教学时,还可以根据内容特点把健康指导内容融合到内科护理的其他教学环节中。在讲授高盐饮食是患高血压的重要因素时,谈到它对高血压形成的危害时,就要特别强调食盐控制的重要性,而控制食盐摄入,是病人在生活中每天要进行的自我护理任务。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有限盐。又如,稳定性心绞痛发作的诱因主要是劳累和激动,对一般人无任何影响的劳累和激动却可导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疼痛的发作。因此告知学员,必须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让病人重视诱因,才可防止发作。由上述可知,健康指导是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不孤立存在,可以在教学中把很多教学环节和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并把一个知识点从多个角度去讲解,从而深化健康指导教学和内科护理的课堂教学。(五)内科护理健康指导走出课堂,深入社区或医院。可根据本周的教学内容,给护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员带着预先设置好的健康问题到家庭或社区去调查,了解亲人或邻居患病的情况及自我治疗和自我护理的情况。例如,肝硬化,患者患该病可能的原因是有乙型肝炎病史,或者长期大量饮酒?还是有其他原因?患者有什么症状和体征?做过哪些检查?病人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用药护理方面有哪些健康问题?如果不进行健康指导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如何进行进一步的健康指导?此外,还可以作一个后续随访,例如,通过健康指导,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学员可以把调查结果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这样的调查促进了学员与社会的接触,缩短了书本知识与实际的距离,学员可以深切感受到健康指导带来的健康效益,从而激发其浓厚的理论学习兴趣,更关键的是让学员体会到健康指导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是临床学科学习及以后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四、效果

笔者在2014级中职护理班内科护理教学结束时,再次对这个班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增强健康指导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护生健康指导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增强通过加强健康指导教学,护生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体会到健康指导在内科护理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将来工作的影响,认识到必须把健康指导当作静脉穿刺等护理操作那样去学习、认识和掌握。在健康指导环节的学习过程中也逐渐熟悉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锻炼了健康指导的能力,为今后走上护理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提高了内科护理的教学效果与护生的整体素质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指导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内科护理的学习态度渐渐地发生了变化,开始逐步重视健康指导和整个内科护理的学习。学生普遍反映书本知识不再那么枯燥无趣,内科护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学。与历届学生相比,同等的考试难度,2014级学员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健康指导实践过程中,学员还逐渐体会到健康指导的技巧性,从而提高了对心理学、伦理学、人际沟通等边缘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也因此提高了学员的整体素质。

五、结论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学为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加强健康指导环节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锻炼了护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对增强学员的综合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自信心效果良好。

作者:刘建荣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第3篇:内科护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进行某一知识点教学的前一到两周就应当将具体案例材料交到学生手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借助多种手段自主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材料中列出需学生探究解决的问题,以便学生明确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工作。如果学生在这一阶段没有好好准备,则将影响后面所有环节,最终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

(二)小组讨论教师在了解学生性格、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可将学生分为5~8人的小组,并且相对固定,可进行小的变动。因学生之间交流讨论没什么障碍,不会像与老师讨论一样感觉有些拘束,因而可从中获得表达不同见解的机会,在思维碰撞中实现知识与能力提升,为下一阶段集中讨论解决一部分难题。

(三)师生课堂集中讨论师生在课堂上集中讨论是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步骤,是发挥教师主导与激励作用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结合案例材料对所要讲的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就学生悬而未决的问题,引导学生集中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深入思考。(四)总结这一阶段,教师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做出总结,让学生加深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规律与经验,甚至总结出获取这些知识与经验的方式,从而加深体会,提高学习能力,为以后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不足之处

(一)案例的编写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案例组织与形成需要花费较长时间,需要教师投入巨大精力。表面看,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似乎轻松了,实质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案例编写要求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资料搜集、整理与概况能力,对年轻教师更是提出巨大挑战。因此,案例教学法并不适用于每一章节教学,若在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治及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重点章节运用,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同样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只有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使案例教学得以实施与完善。也只有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可以说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内科护理教学所能取得的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关系。

三、结语

第4篇:内科护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1.1对象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实习的护理学员5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员分为观察组25名,对照组25名。两组学员在年龄、性别和学习成绩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

1.2.1教学内容及目标

护理实习生在心内科接受6周的实习。通过6周的学习,要掌握心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观察要点、常见症状的护理,以及常见急症的处理。两组学员第1周由科室总带教统一进行带教,主要复习心内科相关理论知识。

1.2.2对照组

实习第2周起,由科室带教老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带教,学员跟随教员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护理和观察病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由带教老师结合临床对学员进行心内科专科问题的讲解。实习第6周进行考核。

1.2.3观察组

实习第2周,由总带教统一带领学员熟悉心内科临床实践相关内容。第3周起进行案例分析的教学:①选择典型案例。结合心内科教学特点及长期的教学经验,由总带教选择科室常见的、典型的临床病例,进行整理和加工,比如选择具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病例或者是典型的心肌梗死的病例。②教学与临床同步。总带教将病例和问题有计划的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预先接触患者,进行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直观的了解心绞痛的典型症状并与书本的理论结合。同时,进一步追踪病例,认真查阅资料,进而提出自己对案例的看法。③每日总结。学员根据病例每日向总带教汇报自行查阅资料的情况,动态护理评估的情况以及初步拟定的护理措施。并且提出自己在案例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请总带教解答。④案例汇报。通过2周的案例分析教学,学生从健康评估、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和措施、健康教育等方面对心内科一个典型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病理汇报,要求以幻灯的形式展示。科室总带教通过学生的汇报了解学生掌握心内科知识的情况,同时进行总结评价。实习第6周进行考核。

1.2.4教学效果的评估和考核

①理论考核:考试实行统一命题,理论考试内容为心内科专科基础知识,均为100分。②护理技能考核:由院内、外相关专业护士长共同组成考核组,考核内容包括常规护理技能、心内科特殊护理技术。③案例分析考核:考核内容为心内科具体病例护理方案制订(需具体细化)。

1.2.5统计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两组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实习第6周对观察组学员共发放调查问卷25份,回收有效问卷2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3讨论

3.1心内科护理教学特点

心内科教学内容繁多复杂、教学难度大,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差、综合利用知识不足等问题。我科室每年承担护理实习生的带教工作,除了培养学生拥有过硬的专科的理论知识外,还需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心内科对护理实习生的带教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2案例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实习护生的案例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由于在案例教学中,往往有现成的病例可供观摩,学生获得的信息更直观、更感性,也就更容易理解,对知识的把握更容易准确到位。学生面对1个案例,需要和患者进行沟通才能采集到有效的病例资料,进而考验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案例教学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创造性、开拓性、临床实用性的人才。

3.3案例教学法更有利于培养实习护生的护理技能

在具体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心血管内科的自身的特点,摸索出一些自身的教学特点,比如:心房颤动的案例涉及到电复律(电除颤)操作,以往的集中式理论教学只将电除颤的流程填鸭式的授予学生,而在应对具体患者时对照组的学生对操作要领已经遗忘。观察组的学生通过对心房颤动案例的追踪学习,将临床上所见所闻与自己查阅到的知识结合,熟练掌握了电除颤这些特殊的心内科操作。对照组的护理技能成绩平均为(74.9±4.5)分;而观察组的成绩平均为(80.9±6.9)分。实习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临床护理问题的分析及处理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与护理实习教育的目的十分契合。

3.4案例教学法对于提升护生的理论成绩无明显效果

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护理实习生在临床实习前已经掌握了护理学和相关疾病的理论基础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暴露出的只是学生过分依赖于教师的教授,操作能力差、临床决策能力弱等问题。因此,在临床教学中,教师并不能将单纯的理论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理论考试的成绩只能说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能力。但理论考试在临床的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助于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

3.5案例教学法广受实习护生的认可

84%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感兴趣。他们认为,案例分析会激发学习的动力,从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到现在的主动接受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大大的提高,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对解决临床实践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许多学生一致反映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多的主动权,自主地挖掘所需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另外,还增强了他们语言沟通的能力和团队的合作能力,临床护理操作技能也有所提升。

4小结

第5篇:内科护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护理教学 急救护理学 迁移教学法

学习迁移是指学习的某一内容对将要学习的另一内容的影响,即指人们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先前掌握的知识,包括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对以后学习产生一定影响的体验。据此将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如果已有的知识对再学习活动产生促进作用,称之为正迁移;如果已有知识对再学习产生妨碍作用,称之为负迁移。在教学中学习迁移是种普遍存在的客观心理现象,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理论的热点之一,随着迁移教学策略不断被人们认识和接受,我们在护理本科《急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运用该方法,取得一定效果。

一、目的和意义

《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危重症病人抢救护理的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强调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评估、正确决策和果断实施的综合急救能力。学生在学习后能处理多种突发事件,在遇到疑难问题时能思考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迁移教学要求教师应用临床思维来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解剖、生理、病理、病生、内科护理学及外科护理学等相关知识,来理解、学习新知识,逐渐提高学生迁移的认知策略能力,并掌握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迁移教学的内容

迁移主要受三种认知结构变量的影响:一是学生原有知识的内容特征,即其是否具有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理念;二是学生原有知识的组织特征,即其知识结构是否层次分明;三是它的巩固性。根据这一原理,教师不仅要熟悉将要讲授的新知识点,而且要清楚新知识点间以及新知识和学生原有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反复揣摩,把握这些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合理的迁移教学内容。

1.与基础学科的迁移

《急救护理学》中的“重症监护”、“休克”、“创伤”等章节与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学科的知识有许多共同因素,可利用这些相同的因素,引导学习进行知识的迁移。

2.与其他临床学科的迁移

引导学生利用前期学过的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知识,解决《急救护理学》中的“休克”、“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常见临床危象”等章节中的问题。

3.课程中相关章节之间进行迁移

先讲授“重症监护”,以利于学生在后续的“心肺复苏”、“休克”、“创伤”等学习中灵活运用,实现学习的迁移;而“院外急救”和“多发伤、颅脑损伤”先后授课,则有利于学生对院外救护及转运中的护理等这些共同要素的掌握和迁移。

三、迁移教学的实施

1.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系统、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教师应熟悉学生课程设置与安排,通过交流、作业及开课前测验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某一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也就是让学生明确通过学习要掌握哪些知识点,掌握到什么程度。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根据迁移的要求,把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如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作为教学内容,同时合理安排教材中各章节间的次序,在学习中产生横向迁移。因此在《急救护理学》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注意体现各单元、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前后衔接,做好整体安排,以提高教学效率。

3.培训学生

在“绪论”讲授中,详细介绍该课程的学习目的、意义、内容及方法,让学生知道学习该课程不只是听教师讲课,而是怎样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处理现在遇到的问题,从而介绍什么是迁移,为什么要进行迁移,如何进行迁移,并注意排除干扰。严格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师布置的相关内容。

4.确立合理的教学程序

(1)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概括水平的高低是决定迁移能否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越多,概括水平越高,就越能理解新事物的实质,顺利实现迁移。根据教师的要求复习相关基础课知识和其他临床课知识,提高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2)教师课前准备

教师依据大纲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出学习前学生需要掌握的相关基础知识,于上课前一周给学生。

(3)课堂讲授

在上课前半小时由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解答本章节的相关问题,并详细叙述解答思路。在随后的教学中对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并总结、提问。

四、效果

在本科年级的《急救护理学》必选课中使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析,发现学生掌握知识比较灵活。如护理本科2008级学生在学习《急救护理学》时,由于学时限制,创伤中的颅脑损伤与胸腹部创伤,未在课堂进行讲授,为考查学生是否达到学习该课程的要求,在考试中的病案分析题是高空坠落后的颅骨骨折、头皮撕裂伤伴颅内高压病人,要求学生写出病人的诊断及诊断依据,需要做什么进一步检查及监护重点是什么。通过试卷分析,学生正确回答诊断的占30%,而正确回答需做进一步检查及监护重点的占70%。由此可见学生虽然未学习过颅脑外伤的诊断及治疗,但基本能根据前期知识,处理新遇到的难题,达到该课程的教学要求。

五、讨论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课堂不是由教师讲授,而是由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由等待教师讲授得到新的知识,转变为自己主动学习,去提出问题,达到由旧知识推出新知识的目的,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有效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2.教会学生学习

要求学生学习后能树立良好的急救意识,培养科学的急救思维,具备扎实的急救理论知识,掌握常见实用的急救技术。通过迁移教学,教师通过讲解,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启发和鼓励学生自己概括总结所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最有效的迁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并把设计问题的方法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提出、自我解答问题,训练学生迁移的认知策略能力,帮助学生达到持久的迁移。

3.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对基础理解错误、逻辑思维不严密的学生,易产生负迁移;而对于基础理论理解不深刻的学生,感觉学习难度大,容易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故在教学过程中,应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寻找原因,给予补救措施。如对基础差的、容易产生负迁移的学生,单独补习等。如此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一定程度上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因此如何避免不良情绪、反应定势等消极心态产生的负迁移,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6篇:内科护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 移动信息技术 内科护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2.070

内科护理是高级护理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临床专业课程,从一开始学习就掌握好内科护理学最基础的护理学知识,可以为护生在以后的临床护理学工作中奠定一定的基础。但是,内科护理这门课程内容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面广,并且深奥难懂,记忆较为困难,学生学习强度大。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时,学生学习时易感到枯燥乏味,容易对知识一知半解,更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方法授课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慢慢将会尝试着将移动信息化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中。把移动信息化运用新理念和新技术实现教育的变革和创新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1 教学对象及其特点

本研究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2013级高级护理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他们绝大多数是高中毕业为起点的学生,也有少数是中职升高职的学生,全国统一招生,学制3年,年龄18~20岁。均已经系统学习了相关的基础医学课程。

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群90后的学生几乎都拥有智能手机或是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但是他们学习能力不够强,自制力比较弱,学习中往往控制不住自己,不能自觉地去学习,学习过于被动。这群90后的学生他们都会在移动设备上网,但是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这些移动工具上进行聊天、玩游戏等。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认识到移动学习的发展是必然趋势,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喜好对他们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作为护理教师的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将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与移动设备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2 移动信息化技术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2.1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最普遍的一种方式,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将大量的信息用最合适的方式(例如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集中到多媒课件中,将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讲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发病机理时,教师可以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利于学生一目了然;讲到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体征时,可以用音频将心尖部收缩期吹风样粗糙高调的杂音展现在学生耳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微课、微视频的运用

所谓微课程就是指将教学目标聚焦在某一个环节上,利用最短时间讲解一个知识点、一个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题、模拟题等的一种微型教学。①而微课中应用最多的就是微视频。

内科护理是一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既不能像护理学技巧那样反复操作练习,又不像外科护理那样直观,授课时学生不容易理解、掌握,如若反复讲解、练习,则学时不够。传统的教学视频时间都很长,至少要半个小时,且观看效果不理想,播放视频后教学内容往往讲不完。因此,笔者尝试将微视频、微课引入教学中,既增强教学效果,又改善了学时不够的现状。以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为例,笔者将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血糖监测的操作、糖尿病足的护理、诺和笔的使用等制作成一个个微课,除了课堂中讲解外,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反复观看学习、练习,以达到完全掌握的目的。

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所拍摄的微视频中设计出一些错误,在授课内容讲解完后,让同学观看,并引导他们指出错误所在,加深他们的印象,避免自己操作时出现同样的问题。

2.3 翻转课堂的运用

以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为例,教师提前一周将该课程相关的病例、问题及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给护生,让她们做好相关理论知识梳理和病例分析,并教学进度作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步调的参考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在群论坛上提出,由教师做出解答。教师在课堂中将护生们课前遇到的问题进行提炼,组织同学讨论,对他们的发言进行评价和总结,对绝大多数同学感到疑惑的共性问题和不足进行重点讲解,并及时与学生交流互动。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各种角色,进行以高血压患者为中心进行护理工作。课后在QQ等网络教学平台上让学生进行反思,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也可以进一步交流。

2.4 微信、QQ群等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运用

微信、QQ群等软件,是青少年学生广泛使用的即时通讯工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进行及时交流、讨论,也可以将自己的所想、所见以流水记录形式记录在网络上,共大家分享。教师组织授课班级建立微信或QQ群,教师将学习目标及任务在朋友圈或QQ空间等网络教学平台中,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预习,在课后更能提供与学生在线学习交流的平台,教师课后及时上传电子课件、讲义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如图片、视频、国内外好的学习网站)、课后思考题等教学信息到网上,方便学生随时学习。微信、QQ群等网络辅助教学平台除了用于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探讨以及实施协作性学习、网上解答疑问和在线批阅学生的课后作业,还可应用于各种关于教育教学管理的通知以及各种关于老师和学生的具体信息。②

3 教学成效与体会

(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性,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移动信息化技术用于内科护理教学后,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乐趣,从而有效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突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中,我们可以把重点内容用不同颜色的文字突显出来,用动画和视频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地展现出来,同时将一些内容用类似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例如视频或(三维动画)找错误……,通过这些移动信息技术的运用,既能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同时也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通过移动信息化技术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将临床案例、教学视频及学生分组模拟练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综合应用能力。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更能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以及对课程进行更深刻的理解与掌握。

(4)促进了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移动信息化技术后打破了传统模式的教学,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微课、微视频等教学资源,不仅提高了分析及合理取舍教材内容的能力,还可以提高教学水平及效果;将微课、微视频用于翻转课堂,不仅能促进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学技能的提高,更能促进自身教学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提高。

(5)促进师生关系更加融洽。通过一系列信息化技术,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多了,一些内向、不敢当面问问题的同学可以通过QQ、微信向老师提问,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可以相互了解,从而促进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4 总结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早已经认识到了移动信息化技术在内科护理中的发展是必然趋势,在学习中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鼓励。多媒体课件技术、微课、微视频、微信、QQ群等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等移动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既能够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趣味性,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控制力,突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促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基金项目: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一般计划课题“移动信息化技术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4 B09

注释

第7篇:内科护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系统疾病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常用诊疗技术、护理要点。实验教学:根据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提到培养“技能型”护理人才的要求,在原有实验项目“呼吸机的使用”、“引流与胸腔穿刺”、“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必须掌握的两项技能操作“心电图机的使用”与“血糖仪的使用”,而删除了临床实践中不常用的“十二指肠液与胃液引流”的项目。这些实训课的安排将大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教学顺序:由于《内科护理学》的基础课程《健康评估》同时开设,其中循环系统疾病需要《健康评估》讲过心电图的知识后才能讲述,故安排上下学期课程时,将循环系统疾病调至下学期,将消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调至上学期。通过这样的调整,学生可以在学习了《健康评估》中有关心脏评估内容的基础上再学习《内科护理学》中的循环系统疾病,有利于学生理解及掌握各个疾病的相关知识。

2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着“以能力为本,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内科护理学在教学中突出以下教学理念: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全程渗透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内容设置上,除了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突出课程的前沿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理念。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最终要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去,因此在教学中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联系实际案例,使学生做到学用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注重实践:根据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提到培养“技能型”护理人才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要掌握《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强化实验教学,开设“呼吸机的使用”、“引流与胸腔穿刺”、“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心电图机的使用”与“血糖仪的使用”等实验项目。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参与性学习:学生参与主讲:在教学中,教师首先选择部分教学内容,让学生重点准备一个知识点,然后在阅读完教材之后,根据所学的基础知识及对教材的理解,自拟讲课提纲,并在讲台前向其他同学进行讲述。学生进行讨论:让听课的同学给讲课的同学提出问题,找出优缺点,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从中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向同学进行布置,学生根据问题查阅资料、互相讨论,进行分析,得出满意答案,最后由教师对本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评和总结。

在教学中突出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性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实行病历及诊治讨论,由教师介绍或诊治一个病例,全班或全组同学仔细观察和研究病例,并就该病例相关内容提出问题,包括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要点、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等相关问题,然后由教师限定时间,让学生就所提问题,分别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寻找答案,再由学生分别就所提问题进行回答、讨论、修改和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应用多媒体技术:内科护理学的课堂授课、案例学习讨论等均应用多媒体技术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了具有链接和动画效果的PPT课件,增加了视听效果,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精品课程建设:利用学院的网络信息体系,健全了《内科护理学》精品课程的内容,构建了全套电子教案,与教学配套的习题库、PPT课件等,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3考试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本课程“摒弃一卷定分数”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式考核”的方式。最终结业成绩总分为100分,理论考试分为两个学期,原则是学多少考多少,其中包含的项目名称及其所占比例为:期中理论考试成绩4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40%;理论课纪律与出勤10%;实训课出勤与实验报告10%。期中、期末考试出题主要以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抢救治疗及护理措施为主,包含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病例分析等多种题型。在出题时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相关要求。理论课纪律与出勤以理论课考勤时学生出勤情况及课堂提问时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和准确度进行评分。实训课出勤与实验报告以实验课考勤时学生出勤情况及实验结束后学生实验报告的内容及书写情况进行评分。

4教改的应用效果

第8篇:内科护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内科护理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12-

中等职业教育是有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所培养的学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在具备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的专业技能。突出专业技能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中重中之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而且是指导者、咨询者;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获取。也正因为如此《内科护理学》课程需要探索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个性化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护理学的专业课程《内科护理学》是实践性和理论性均很强的学科,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一直存在着理论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学生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工作的问题。而我们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应用、实践的学生,所以在护理学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来选择不同的病例,让学生身临实际教学中去摸索,学习处理各种临床问题的经验,从而高效、快捷地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很有必要。而对临床实习前的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训练,不仅强化了学生 的理论知识,也锻炼了学生参与临床实习的能力。

1合理地选择典型案例

1.1 选用案例应注意内容要典型具有启发性,应当简洁具有针对性

为了使《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案例具有针对性,富有吸引力,教师必须紧紧围绕内科护理学的基础知识、重点内容及学生所关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案例选择。案例必须有真实来源,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收集。应收集有代表性并紧扣教学大纲的案例,首先,教师要领悟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选择的案例内容要具体,切合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案例选择不同,教学效果可大相径庭。其次,运用案例的时机要恰当,课前要做好周密准备,整门课程中所需案例要循序渐进,掌握层次的原则,就一堂课而言,可酌情将案例安排在课始、课中或课尾,出发点放在加深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最后可就临床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失误、容易忽略的知识点和理论教学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对教案进行改进,并设置相应问题供讨论,以加深理解,强化记忆。

1.2 依据临床医学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选择 ,要全面分析教材和不同层次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案例,包括足够的知识信息,以便于学生充分了解临床诊断、治疗的整体程序和护理情况,让学生体会到疾病发生发展的变化,以及同一疾病、同一患者在不同病情、病程中所采取的不同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

1.3根据教学内容要点及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设计较典型且简明的教学病案。根据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在学生掌握、熟悉基本知识的前提下,病案内容可适当增加难度,例如在讨论消化性溃疡的病案中增加了病因诊断,及巩固了已学消化性溃疡的知识,又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最终根据目标要求,围绕病案内容,分别从病因、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及预防等不同侧面提出讨论题,有目的地强化训练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案例的应用

2.1 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如何运用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和管理

案例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要有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先将案例发给学生,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让学生阅读案例,熟悉案例,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为集中讨论和集体交流做好充分准备。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在每个学生经过必要的准备后,教师要视班级人数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或直接在班中集体讨论。如果是分小组讨论,在讨论中,小组内各人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陈述个人理由,对不同的结论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发言,其他同学可做补充或作辩论性发言。教师负有引导和组织的责任,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加讨论或辩论。持不同意见和观点者相互争论,特别是各组学生承担不同角色时,争论的程度有时很激烈,因此,教师要做好有效的引导和管理。

2.2 案例教学法可分为案例导入、案例例证、案例讨论、案例结尾和案例练习等多种方法

在内科护理学课中多采用的是案例讨论法。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可采取课堂随机发言或专题讨论的方式。随机发言是教师简要介绍案例,学生有针对性地自由阐述观点,教师应注意循循善诱、应切中要害、节省时间,做好必要的铺垫,使学生“启而有发”,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知识点”的发掘上来,指导学生以最简捷的思维路径得到正确的结论。专题讨论较深入,但耗时较多。无论随机发言或专题讨论,教师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讨论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就事论事地表明态度,而在于从事实中引申出观点,从结论的得出再触类旁通获得更多的知识。案例讨论法是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精心设计案例题,以巩固深化知识,发展能力,以达到熟能生巧。案例讨论过程是对重点、难点、疑点再消化的过程,也是技能形成的过程。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在自学与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一份病例。通过书写病历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思维,而且临床病历可作为教学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1]。

3 案例讨论

3.1 案例教学是师生互动学习的过程,其教学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及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及对教学全过程的归纳、点评和总结。总结、评价案例教学可以发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但是,总结、评价案例教学一般多由教师完成,由教师指出讨论的优缺点,进行补充与提高性的讲授等。教师要对小组讨论和集体交流达成共识的某种结论进行概括,如把一些有答案的案例真实情况的处理或结论告诉学生。教师应通过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思考从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掌握了哪些法学理论和临床知识,学到了哪些案例分析方法,是否提高了运用法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将完成相关法学理论知识和法律规范与案例结合的学习。

3.2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得以实现的决定性环节

由于案例讨论法采用的是过程开放的案例结构,所以案例的实践过程是讨论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讨论中分享不同的

观点,这在课堂外的环境中是找不到的。同时,任何一个学生都会由于自己的创新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兴奋不已。通过对分歧的讨论可以加深对问题的思考,还可以解决操作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只要有助于讨论的深入开展,在形式上可以不拘一格。这个过程学生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主要指标是操作的准确率和速度[2]。教师由易到难地安排具有综合性技能的方案进行训练。学生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这一阶段是学生发挥创造的阶段,教师要鼓励创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群体的学习兴趣。

3.3 教师根据讨论情况及临床病历书写情况进行评述

首先,归纳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内容;其次,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难点进行分析;最后,回答学生的提问。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将案例引入教学过程的目的在于“以案促学”,引导学生把具体案例与基本理论联系起来,彼此贯通,学会从典型事实中概括理论观点逐步形成运用医学知识做出判断的能力。通过案例讨论,就临床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失误以及导致的严重后果,及时给予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尤其是即将去医院实习的学生,一定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认为现在是实习学生出了差错有带教教师负责,无论对疾病的诊断、相关检查及治疗,不清楚的知识一定要多问、多看书学习、多看说明书,通过对细节不慎造成的医疗差错的列举,使学生牢记临床医生是一门要求精细、不断进取的工作。

3.4 案例教学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发言,锻炼随机应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讨论到结论,正确运用所学医学知识,从而了解案例的结论。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研究型”的学习能力是一个较好的措施。(2)要发挥引导作用。学生的独立活动在案例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这种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从案例的选择、布置、组织讨论以至最后的评价,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3)要引导学生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病例的结论应该是仔细、综合分析的结果,也只有通过综合分析所得出的结果,才具有说服力。

案教学法也融洽了师生关系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注重挖掘人的潜能、开拓人的思维、增强人的自信,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和减少教学时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窦学莹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课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 (17):66 e

2 郭文华,《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12).

34 顾慧明、尤黎明,护理技能教学中心实验室的建设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4).

4 陈益玉,案例教学法在五官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3).

第9篇:内科护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首创了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中文翻译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其是一种以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性教学方 法[1],目前已经在国际上较为流行,更是未来医学教育模式发展的趋势。PBL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通过患者疾病问题这个基础,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在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及记忆的同时,更与临床实践相结合[2]。我院心内科在对临床实习生带教中采用PBL教学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80名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均已经完成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其中男42名,女38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3±0.7)岁。随机将80名学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名,两组学生其性别组成、年龄差异、基础文化、所选用教材、授课内容、授课讲师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学生有同一位讲师授课,教学主要内容为心内科常见疾病,教学实践为8个学时;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对对照组学生授课,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方法,具体基础知识点及技能操作以实际患者进行培训。

1.2.1房颤 房颤是心内科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疾病,选取典型患者病例,提前告知学生其姓名、床号,并提出临床问题供学生思考,包括:房颤的心电图特点;房颤的易发人群;如何对房颤患者进行治疗;房颤的并发症等。让患者带着问题去接诊患者。

1.2.2不稳定心绞痛、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表现形式,患者因为粥样斑块不稳定使心肌缺血[3],出现心绞痛症状。将预讨论的患者资料及相关问题向学生提出。问题包括:心绞痛的典型临床表现;心绞痛的临床分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理、生理基础;发病机制;治疗机预防等。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心内科诊疗工作的重点,应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力求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并掌握关键知识,不可一味求全。

1.2.3二尖瓣狭窄、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虽然在临床上发病率下降,但其仍是我国主要心脏病之一,应当引起重视。告知学生预讨论患者资料及问题。问题包括:二尖瓣狭窄病因;二尖瓣狭窄病理生理变化;二尖瓣狭窄的常见体征、症状;二尖瓣狭窄超声心动图的表现;二尖瓣狭窄程度及其相应临床表现等。

1.2.4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临床综合征[4]。问题包括: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的分级以及严重程度;高血压病最易累及的器官及相应临床表现;高血压的治疗;高血压治疗药物的分类以及应用适应证。因为高血压病历较多,可以选择几例不同分级及靶器官受累的患者,并根据其治疗方案不同的基础上让患者预讨论及思考。

1.2.5慢性心功能不全 各种心脏结构及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功能持续受损,心脏失代偿后均会导致慢性心力衰竭。选取1例因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前告知学生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提出预讨论的多个相关问题: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诱因;患者的心功能指数;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主要包含哪几个方面。

1.3教学效果评估 在所有学生完成心内科学习后,统一参加出科考试,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及临床操作技能,由科室教研组进行批卷并进行打分,核算出两组学生分数;同时两组学生均填写教学方法的认可度调查表,分为非常认可、认可、不认可三项。认可度=(非常认可人数+认可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对照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理论成绩、临床操作技能成绩比较,见表1。

2.2两组患者教学方法认可度调查结果,见表2。

3讨论

心内科是临床学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常见的心内科疾病是临床实习生学习的重点,更是其应当掌握并在以后学习工作中熟练应用、融会贯通的重要能力,因此采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心内科相关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PBL教学模式是美国教授在加拿大提出的教学方法,已经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应用了30余年,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其更加先进、科学,总结来说共有着以下优点:①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预讨论的问题,包括常见心内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改变、临床症状以及根据相应症状、病因所选择的治疗方案[5],从而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学生们为了解决问题,主动去查找相关资料获取知识,然后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使知识点得到丰富,形成知识链、知识网,并用查阅来的知识重新思考问题,探求问题的解决,而有些书本上的症状、体征等抽象、晦涩难懂,学生们反过来在患者身上进行技能操作,从而使学校所学知识与临床相结合,让学生们从来临床着手,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分组在专业书籍上寻找答案,使其养成了自学的好习惯[6];③加强学生们团队合作精神,由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更偏向于临床,学生们在一个科室内实习时间有限,必须在短时间内寻找到答案,从而使自己得到提高,分组查阅不同资料、书籍然后汇总讨论不失为一个快速的方法,这必然提高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为其以后临床工作提供了正确的方向;④加强了患者、患者家属、医生、护士四者之间的联系,学生们为了收集更多的临床资料,必须要与患者家属、患者进行沟通同时为了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相应的临床操作,需要与护理工作者进行接触与沟通,最终将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又与医务工作者沟通,这样一来,加强了医护之间的互信,便于工作的开展,又对患者家庭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设身处地的站在患者的角度,及时开导患者,增加患者对医院治疗的信任感,更利于其疾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