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范文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

第1篇: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 培养 重要性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所有的学科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以下是我对学习数学重要性的几点看法。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

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新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善于发现、观察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各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从具体到抽象认识来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时,应重视概念定理的学习,由于此方面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学习起来也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具体实物着手,再逐步脱离具体实物,转入抽象定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相关定理。

2.在教学关键点上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时,都应结合具体的内容来教学。对每节的知识点,教师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间接引导学生对每节的知识进行回忆、分析、理解、推论,以做出正确的回答。最后,还要对每章的内容做总结。这种落实到教学关键点上的特殊的思维培养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思维。理论来源于生活实际,教师应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讲些生活与数学联系紧密的例子,让数学理论知识从课本走进生活,使得理论知识更具体生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增强,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在于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作用,而且是小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韦志初.发挥例题习题功效培养数学思维品质[J]

第2篇: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范文

一、创设学生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

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具体的情境中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效果甚佳。因为逼真的情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思维活动,继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具体情境。

1.创设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

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只有联系学生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开展口语交际的浓厚兴趣。所以,我们在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情境,引发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培养学生开展口语交际的主动性。

以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一》的教学为例。教学这个内容之前,我布置每位学生从家里带1~3本自己最喜欢读的课外书到学校来。上课时,我让同学们将带来的书都摆放在自己的桌面上。然后让学生按座位顺序轮流上讲台介绍自己带来的书,其他同学在下面用心听并做好相关记录。介绍的内容主要如下:(1)书的名称、书的作者;(2)书的主要内容,含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最精彩的部分等。

2.创设角色化的口语交际情境

创设角色化的口语交际情境,主要是指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引导学生采取表演的方式开展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中某个人物形象的理解揣摩这个人物形象的言行举止和内心活动,设计台词和相应的动作等,然后扮演这个角色,以此激发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的浓厚兴趣。

比如,某位学生要扮演《两小儿辩日》中的孔子,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孔子是谁?孔子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面对两个小孩子的提问,孔子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如何?这些都是学生在扮演孔子这个角色前要弄清楚的问题,因为这是学生扮演孔子这个角色必须表现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指点,学生往往能够快速进入角色,并在特定的氛围中顺利进行口语交际活动。

二、加大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学者王占馥曾说:学生的“思维越明晰,口语表达越清楚,越准确;思维越深入,口语表达越有深度,有分量;思维越灵活,口语表达越新鲜,越有独到见解。”由此可见,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加大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力度,既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核心。

1.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品质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品质,就是培养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速度,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的高度概括能力。表现在口语交际中,就是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要求或者命题要求迅速组织语言材料,及时准确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笔者曾经在教学《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时,设置难度适当的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思考和抢答,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快速的状态,取得了极好的口语交际教学效果:(1)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个人?其中,谁是这篇课文的主人公?(2)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品质

第3篇: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改革创新;培养学生;意志

意志是指在认识和变革现实的过程中,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表明:优良的意志品质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学生时期是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对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意志的表现形式

意志品质是根据某种动机,支配人的行动、思维、身体去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的目标的一种过程。其表现为:自觉性——即遇事不盲目迎合、动摇、易变,而是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信念,不受暗示,不独断行事,果断性——即遇事能当机立断,毫不犹豫。自制力——能善于控制自己的行动,在应该行动时迫使自己勇敢地执行决定,坚决而顽强地克服一切困难实现预定的目标.坚持性——即遇事能精神饱满,坚持不懈地以充沛的精力,锲而不舍地坚持奋斗。遭失败不气馁,遇挫折不灰心,百折不挠,再接再厉。此外,意志品质还表现在勇敢、机智、顽强、不畏艰苦、勇于克服困难等方面。

二、培养意志品质的紧迫性

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坚强意志品质的人,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可是,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许多学生从小就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影响,缺少艰苦环境的锻炼几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之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社会的影响、家庭的娇惯,使之养成了怕苦怕累的习惯,意志薄弱,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差。他们对千变万化的社会认识不充分,对事物的发展估计不足,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心理素质差,处理问题不够沉着,缺少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遭受一点挫折就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由此可见意志品质培养的紧迫性。

三、培养意志品质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应接受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通过勇敢、顽强、刚毅、果断、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锻炼,培养灵活机智、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自我调节能力。体育教学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学生的体质,磨炼他们的意志。而现代社会需要的就是具备健康体魄、丰富知识、意志品质坚强、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体育教学对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培养意志品质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增强意志的愿望

(一)使学生明白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坚强的意志。结合学生所熟悉的著名运动员、球星取得的成功及个人经历、各类正在进行的比赛实况等,用他的坚强意志鼓舞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意志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

(二)利用青少年好胜心理,激发学生增强意志的愿望。在体育教学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伴友型”等不同形式分组进行教学法的评比,通过设置不同的目标要求,使每位学生都感到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对手的决心。

(三)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学校等实际情况,合理选编能够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教学中采用竟赛、游戏、收集媒体信息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在学生之间开展自主、合作、创造和探究性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学习锻炼。

二、创设情境,锻炼学生的意志

(一)加强目的动机教育。人的任何意志行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所谓动机是指激起人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这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的内在原因。只有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将来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激发学生自觉地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教学中采取表扬与鼓励的方法,利用正确的舆论评价逐步培养学生的锻炼动机。利用教师的个人魅力,及时与学生情感沟通,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一句肯定都能给学生增强信心,带来动力,不断向着自己的目标靠近。

(二)适当选择体育运动项目,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培养意志.体育教学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本体感觉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调节因受场地器材的约束和周围环境的干扰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体育运动了目繁多,不同的运动项目所培养的意志品质不同。教师可把学生认为难的、累的、枯燥的一些教学内容编到游戏中去练习,并给这些游戏取一些新鲜的名字。这样使游戏更情境化、游戏化,学生虽然在游戏中训练、流汗,但是兴趣浓,气氛十分活跃,积极性高,教师又及时给予表扬,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培养学生意志的重要途径之一球类运动是一种集体合作的项目,能培养学生强烈的进取心、高度的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勇敢拼搏、不畏强手的意志品质.体操、田径、游泳等项目难度性大、技术性高、危险性大,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及勇敢机智、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队列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目的性、纪律性、坚韧性。由此可见,只要合理选择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就能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全面培养。

第4篇: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范文

1.高中数学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自身能力有待提高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专业的数学知识能力,还需要专业的教学能力。一些教师由于年龄增长,长久离开学校学习,自身数学知识结构长久没有更新,教学思想受到束缚,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尤其是一些农村和山区教师,这种现象更明显。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及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式,所以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

1.2教师没有完全理解素质教育

教育的任何一方想要成功,教师对于其内涵的把握和理解都是很重要的。在一些农村教学中,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涵没有完全理解,更不要谈对素质教育的渗透。这些教师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没有将课堂教学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联系起来。实际上,素质教育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对素质教育的渗透。

2.通过高中数学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策略

2.1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非常注重思维品质的提高,思维品质的培养不仅有益于学生当前的学习,还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是教学的核心,所以,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是高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例如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注重解题的灵活性,通过一题多解等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多与学生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适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找到疑难点,使学生在思考中自省,增强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2.2重视教学思想的转变

高中教学中,很多教师本着成绩第一的教学理念,不重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渗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一切教育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作为信息的传递者,对教育事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师自身的教学思想对培育出新一代人才,更具有深远的影响。教育改革中,一些教育方式不适合学生发展,教师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做出相应的改变。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改革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更要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教师需要做的是改变教学模式,由原来的封闭式课堂变成开放式课堂,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教学为辅,体现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另外,在改革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视频,如关于课堂所学内容的历史或者数学家在思考数学问题时发生的趣事等。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从视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教学更顺利。当然,也可以让一些思维方式独特的同学以演讲的形式给同学们讲述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等。

2.3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随着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学生步入社会后,大部分人会意识到课本上的知识不足以应付实际工作,所以,为了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数学人才,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已经是必然趋势,数学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终身学习趋势不可避免。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还有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能力包括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针,从而让所有同学面对稍有难度的问题时,养成勇于钻研、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例如学习三角函数时,通过图形结合的方法讲解相关知识,既便于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又能加深记忆,了解公式的推理方法,在日后学习过程中,偶尔忘记公式,学生也能够自己推导出计算公式,提高数学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穿插一些数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了解更多数学知识。

第5篇: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健全;人格;情感

新课程改革要求:要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醒我们当代教师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上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过人们通常的认识。”可见,健全人格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心灵改造和品格培养,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在人的终身发展和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更应该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意志型人格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情感的交流、认同,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自我培养数学学习情感的方法。其次,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的树立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的一个主要途径之一,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的自信心一旦形成,它的影响比外在力量干预的影响会更持久、更重要,会更有力地推动其对数学的学习。意志型人格的培养,一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目标愈高尚,愈能形成深刻而持久的学习动力,产生的意志力也愈大,也是形成数学学习意志品质的思想基础。有了这种人格品质,学生必然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起和求知欲。二要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学会去经受挫折、失败,进而激发和促进意志品质的养成。三要培养学生追求本真的科学态度。避免在数学认知活动中盲从、轻率和消极。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主动型人格

主动型人格的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学习,他们善于思考,善于钻研,不惧困难,大胆质疑,敢于挑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

(一)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

教学中,教师要突出操作过程,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按要求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形成表象。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二)组织讨论,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展示自我

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主动型人格体现人的个性。没有个性,就显得缺乏灵气,考虑问题没有独特的见解。数学教育中要营造一个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气氛,对有独到见解要大力表扬,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被充分认可与发展,奋进的火花才会迸发,使学生自觉形成主动型的人格。

三、开启主动模式,培养思考型人格

思考型人格的学生往往不管跟自己有关无关的事情都会去想,常常在想。他们冷静机智、分析力强。思考就是他的生命。自主探索是培养思考型人格的重要手段,它通过猜测、实验、验证和推理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思考型人格品质的形成靠学生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就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培养思考型人格品质。

四、探究合作途径,培养容纳型人格

容纳型人格的学生心胸开阔、宽容大度,在学习中能与同学相互信任、互动配合,既能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成果,也能承担自己的小缺点、小失误、不完美。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组织作用极为重要,否则,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交流、争执,课堂有时处于无序状态,这时,教师充当的角色既是参与者又是合作者。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的的意见等,从而提高合作学习效率。这种潜移默化的容纳型人格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已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它强调合作时的优势互补、相互支持、配合信任、接受分工、积极态度,完美形成合作学习与容纳型人格的和谐统一。

五、搭建思维桥梁,培养灵活型人格

灵活型人格的学生思维敏捷、处事灵活,他们在学习中,能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新知识兴趣高、易接受。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智力灵活程度,一是思维起点灵活;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三是概括――迁移能力强;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五是思维的结果不仅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区别。

第6篇: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范文

姜伯驹先生指出:“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最后的法宝。”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这需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相联系,使学生获得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

数学思维的品质主要体现在独立性、逻辑性、批判性、灵活性。我们教者从这四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小学生善于模仿,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创设适当的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深层次参与,运用学过的知识、生活经验作适当的铺垫,以转化难点,发展思维的独立性,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我们提倡实施知识铺垫教学,以问题为向导,让学生思维品质得到提高,并以思维的独立性指导今后整个人的各种活动。

在讲授“汽车小时走了18千米,汽车1小时走多少千米?”前,先出示:“汽车2小时走了120千米,汽车一小时走多少千米?”引导学生找出解题思路:路程÷时间=速度(1小时走的路程),让学生用新授题和铺垫题作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新知识迎刃而解。

根据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遵照循序渐进的原理发展学生的联想类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有理有据,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逻辑推理长期以来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着力点。因此,学生说话必须有条有理、解题必须有理有据已成为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

如在解析思考题:“甲、乙、丙三人进行一场田径比赛,比赛项目有:100米、400米、800米、跳高跳远五项。已知每项第一、第二、第三名各得5分、2分、1分;乙800米赛跑得第一名。比赛结束后,每人的总得分是:甲22分、乙丙各得9分。想一想:这三人在五项比赛中各得到什么名次?”时,就更显得逻辑推理的重要性。由题设知乙800米赛跑得第一名,5分在手;而甲总分得22分,甲只有当800米得第二名,其他四项都得第一名时,才会获得22分(5+5+5+5+2)。由于参加比赛的只有三人,每人每项至少能得第三名,拿一分,乙只有除800米外的四项都第三名才可能得9分(5+1+1+1+1);丙除800米得第三名外的四项都得第二名。演绎推理是一种必然性的推理,它的结论绝对可靠。但不能过份强调为儿童数学思维训练的唯一方式。

又如比较 的大小时,出现了三种不同的解法。

常规的解法是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依次比较分数的大小,其弊端是计算量过大。

演绎推理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凭直觉“猜想”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和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多为学生提供“猜想”的情景和材料,鼓励学生大胆得猜想,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在教学中,从生活需要,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入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主动观察、实验、猜测、分析、归纳等数学化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逻辑性、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三、鼓励质疑,训练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数学题解题思路的多种多样,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层面上去理解、思考,从批判、求异的思维出发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如在教学:“把等式 转化成比例形式”时,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理解、思考。学生思维活跃,出现了:

八种答案。事实证明,学生的质疑能力越强思维就越活跃,越深刻,求异性思维越发展也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通过发散寻找到多种解题思路或无数种答案后,在批判吸收的基础上会体验到数学的奇妙,让学生爱学、乐学。

四、引导比较,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鼓励学生不能满足于会做题,重要的是会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并能对多种方法进行比较,从中寻找出最简洁明了的解法。

如在讲授:“一根铁丝正好要围成边长5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改成8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几分米?”时,学生纷纷作出如下解答:(5×4-8×2)÷2=2(分米);5×4÷2-8=2(分米);5×2-8=2(分米);5-(8-5)=2(分米)。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解答作出比较,学生们为后两种解法很巧妙。若教师能经常引导学生追求解题的简洁,不但会发展学生思维,还能使学生欣赏到简洁美。从而可能会出现“5×2-8”或“5-(8-5)”这样类似的巧妙解法。

第7篇: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 思维品质

引言

应该关注和重视在各个环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知识发生过程、解题方法探索、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断向小学生渗透数学思维理念,让学生融会贯通,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挖掘自身潜力。通过研究和分析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提高数学思想渗透的自觉性

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和重视数学思维渗透的重要性,提高渗透自觉性,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与成长的黄金时期,数学学科学习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这一阶段创造性地开展数学教育、培养数学思维,变革传统教学思想理念,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教育活动的开展难以脱离先进的教育的指导,只有在科学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准确把握教育教学发展方向,探索高效数学思维培养方法,促使现代数学思维品质教育与实际教学要求相契合,通过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来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在提升学生数学思想品质的过程中,优化教学环境,促进教育发展,实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优化提升[1]。

二、通过学习数学史了解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史属于包含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历史概念的部分,可以让学生通过了解各类型数学概念的由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由此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思想方法,创新是进步的灵活,创造性地开展小学课堂教学,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束缚,更深入地发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以此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教学良好发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无疑是难度较大的学习部分,追根溯源不难发现枯燥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难以促使学生提升学习积极性,更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故此,创新数学教育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小学课堂教学,运用新兴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学生思维品质[3]。

三、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兴趣

想要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兴趣,教师应首先树立人文理念,从学生发展着手,并在教学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建立师生关系之前,应建立朋友关系,并深入生活实践,将数学知识学习与学生日常生活相互结合,以此增加学生对数学思维品质及数学知识的认同感。此外,在教育中还应秉承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将数学知识以故事方式传达给学生,教师可借助课本扩展其他知识,如学习数学知识时可将数学知识与地理、历史、数学等知识相互融合。另外,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还可在教育中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方式,尽量运用当地教育教学资源,与学生一同前往课堂之外进行教学活动,创新传统课堂灵活化的转变出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互结合,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数学,只有学好数学知识,才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指导生活。

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兴趣。

应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但受到传统课堂的制约,很多时候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扼杀在摇篮之中,对此,为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想方法,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在数学教学中增加学生的思考时间,并转换学生传统数学学习思想。例如,讲解小学乘法口诀时,完成教学任务后,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可随机抽选学生到讲台上总结一下本节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即可讲解到什么程度,该种方式可在客观上督促学生学习,怕教师叫到自己无法应答而努力听讲,通过该种方式逐渐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在总结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灵活开展课堂形式,提升数学思维品质。

课堂教学不应仅局限于教室之中,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深入,应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育,故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实验室或者操场中实施课堂教学。如讲解小学五年级统计学章节时,可结合实验与学生共同探索瓶子里到底有多少粒豆子,利用学习的统计知识,师生之间共同探索这一活动实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此外,灵活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教学之中,不断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促使数学知识学习生活化,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

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效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已经成为现代数学学习的关键,提升小学生思维品质,创造性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新课改的要求,又是现代数学发展的诉求,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可结合众多教学手段,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灵活运用于课堂。在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观念,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过程中,全面提升数学思维品质,运用全新教学理念,以此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焦兵.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中国校外教育,2011,04:54.

第8篇: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 培养

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只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是一门理科性质的学科,仅重视了表面的数字运算,却忽略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要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掌握,必须要有很好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而掌握了这些能力,可以为培养其他学科所需的科学素质及逻辑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教学中数学的意义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指对事物观察、概括、推理,然后采用逻辑方法,正确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在数学学习中体现出来,也是学习其他学科所必备的。

(2)开发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兴趣、情感等与智力无关的心理因素。兴趣体现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较高的学习动机。这在其他学科中也需要,只有具备良好的动机,加上浓厚的兴趣,才可能对一门学科有兴趣,这就成为学好学科知识的首要条件。

(3)培养科学文化素质。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不能以自己的妄想来断定结果。没有事实为依据的知识,只能误导学生。因此要用科学的观点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受到先天素质、家庭教育、外界因素等的影响。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依据自己的理解及老师的讲解,能很快地掌握知识,他们不仅能很快地解决问题,而且会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解,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去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没有自己的理解,学习起来也就相对费劲,他们的思维无条理,混乱,面对没见过的题目,无从下手。对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认识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是必需的。

(1)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技能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还是全面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不注意培养数学思维,就无法较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2)判断能力体现了数学思维能力。学习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的事情进行真假判断,对教材上的内容、老师的讲解质疑。学生要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有个性的见解。

(3)数学思维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总结能力即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它要求学生首先具有推理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另外,总结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所以数学思维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几点建议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2)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第9篇: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范文

如果教学内容单一、重复,即使有利于学生动作技术的掌握,但容易引起学生厌倦。此时我们可以把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的改造或者把教学内容联系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例如在练习高抬腿时我们可以看作是爬山,练习慢跑就把它当作是一次野游,我们还可以把打沙包、跳绳等运动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另外,适当的教学内容还需我们精心设计一些图片和多媒体课件。图片具有逼真、美观等特点,它可以刺激学生活动的欲望。多媒体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给学生以深深的触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我们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二、要注重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的课堂教学,需要有一定的难度,但难度的标准是:只要努力,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教学中从严从难要求,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时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状态、身体条件和运动基础。注重学生意志的培养。让学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有的学生在做跳山羊动作时,由于踏跳不准,撞到山羊身上了,以后见到山羊就害怕,以为自己怎么也跳不过去,久而久之也就放弃了。这时,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就要及时了解情况,激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奋发向上,敢于挑战,直到成功。意志在体育活动中有着显而易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他们德、智、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做为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但教给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好学生的意志品质,我们不仅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更是塑造人类灵魂美的工程师。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快乐学习

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竞技项目,注重技术教学,呈现出单一的、机械封闭的教学格局。体育游戏不同,它比较重视游戏对象的心理体验、情感变化,强调自由、开放、不断创新,使学生在游戏中实现社会交往。这种教学方式是丰富的、对话的、开放的、快乐的,使学生在愉悦的心理体验中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大大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

竞争是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之一,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拼搏精神是竞争的表现形式,是人重要的心理品质。但是,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独立自理能力差,竞争意识薄弱。体育游戏中的竞技比赛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激烈的比赛,可鼓励学生全力以赴,尽全力克服困难,获得最终的胜利。参与这些游戏学生强化了竞争意识,培养了拼搏精神。可以说,体育游戏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有力手段。

3.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育教学也是如此。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方式,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变化多端,深受学生喜爱。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开启状态,非常活跃,学生要思考很多问题,例如如何处理好自己和同伴之间的配合与合作,如何努力争取胜利。这样的思维使得学生积极思索,想方设法提高自身能力,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是有益的。

四、体育游戏选择和创编要注重趣味性

游戏最重要的特质在于它的趣味性,这也是游戏之所以能够吸引学生参与的重要原因。要用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选择趣味性较高的游戏,只有这样的游戏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也才能体现游戏的真正价值所在。要开发趣味性高的游戏,就要从新意上着手,也就是不能设置学生们已经玩过甚至已经玩厌的游戏,只有另辟蹊径编创新的游戏种类才能时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参加体育活动,从而达到练习体育技巧、锻炼身体的教学目的。

五、体育游戏选择和创编要注意锻炼作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