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

第1篇: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

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那么,如何将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到创新思维的技巧呢?下面我将从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设计问题,情景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创造一个轻松开心、有趣、和谐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对活跃学生思维,增进知识理解、技能发展、素质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常常根据当今孩子的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地创设一些对孩子来说需要开辟新路才能消除疑惑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孩子的创新技能是非常有用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证明的规律加入待“解决问题”的排列之中,将孩子学习概念、规律的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让孩子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过程后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示,从而加强提高创新技能。

二、培养信心,挖掘创造潜力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样需要勇气和信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爱护和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创造性的发展的潜能股,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锻炼自己的胆量,提升自信心,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在无法用语言和动作等表述时,可以创设动画情境来展示动态,激发孩子的认知欲望。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多媒体设计制作动画片,创设问题情境:酷暑的夏天,唐僧师徒四人正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叫猪八戒找西瓜来解渴。不久,猪八戒满头大汗地抱回了一个大西瓜。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1/4吧。八戒一听瞪起大眼睛,满脸不开心地说:西瓜是我找回来的,无论如何,1份太少了,我要吃2/8。悟空听了频频点头,立刻切了2/8给八戒。猪八戒开开心心地吃起西瓜……。不对!,有问题!猪八戒被骗了!1/4和2/8哪个大?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一段生动形象的动画故事情境,调动了孩子积极探究知识的欲望,让孩子敢于、善于质疑,激起了孩子的创新意识。这样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鼓励激发的方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我们要始终相信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

三、肯定大胆想象,挖掘创造性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特的作用。”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无穷无尽的,在课堂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孩子敢于想象,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做到这一点,我们老师首先要解决孩子的思想负担,不要用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约束他们。比如:老师问:3加5等于几,学生回答:等于8,则是不完整,应该说:3加5等于8。其实孩子的回答是清楚的、准确的,在这里主语承前省了,不会引起误解,作为口头答问,习惯这样了,有时由于老师的硬性规定,孩子的在回答问题之前,首先要抑制自己的习惯,再从脑子里提取出老师规定的格式,这样就影响了他们的思维,相似的规定多了,就会让孩子产生前怕狼后怕虎,犹犹豫豫,不敢随便发表意见的不良习惯。

四、重视堂上练习,挖掘创造

第2篇: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

深化和拓展父母的认识观念

事实上,众多家长都是凭借着自己以往的经验或者固有的观念对孩子实施数学教育,然而,能否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家长的感受是最深刻的。深化和拓展父母的认识观念不止在数学教育的层面,它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学龄前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

一般而言,许多家长在这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是相对模糊的。首先,学龄前的数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此外,学龄前的数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以及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与爱好,这里面也包含着锻炼和培养孩子专注品质。

2、 数学教育的目的。

家长缺少这方面的认识,会延缓或阻止孩子数学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学龄前数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形状、时间、空间等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以及孩子能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这里要强调一点,对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热情,家长们必须给予足够的关心和重视。

3、 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和思维发展特点。

很多时候,正是由于缺乏了对孩子思维发展水平和特点的认识、理解,才导致了很多家长数学教育的无效、失败以及他们自身的失望、泄气。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孩子能从1数到10的时候,你让孩子从一堆糖果中拿出3颗糖来,孩子可能会抓一把或是拿4颗2颗给你。如果不理解孩子的数学思维发展的水平或特点,一些家长就会为自己的孩子贴上标签了:我的孩子数学水平不好。这种自以为是的结论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学龄前孩子思维发展的过程是:由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萌芽这样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时期的思维发展水平主要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判断上述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还处在直观行动思维阶段,即到孩子依靠动作进行思维,这说明了孩子会念1或更多的数,但对这些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并不理解,还不能正确地用其表示物体的数量。

4、 了解孩子实际的数学水平和经验

认识孩子实际数学水平和经验是正确进行数学教育的必不可少的前提。而认识孩子的数学水平要与孩子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与幼儿园联系,对孩子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孩子进行充满趣味的对话等。

实际操作方面是诸多家长最为关心的层面,而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拔苗助长,比如让孩子学习小学的数学教育内容,这样做与其说是在开发孩子的数学智力,不如说是在损害孩子数学发展后劲。对家庭而言,可采取以下方式:

1、 创设富有数学教育意义的环境

孩子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和锻炼、发展、提高着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的,数学能力的提高也是如此。因此,适合孩子自身探索和学习的环境应是:

①环境要相对优美和安静,适宜于孩子的心理感受,否则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环境中,家长最好为孩子树立一个数学学习榜样,如尽可能多地从事数学方面的游戏活动。榜样既是参照又是模仿的对象,当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在数学方面的探索和学习时,他们会加入其中。

②有充足的数学用品和足够的数学玩具,用品和玩具要有吸引力,并能激发孩子的探索热情。除了数学读物外,还可以为孩子购买和自制一些实际操作的数学玩具,比如不同颜色的粉笔,数字卡等。要注意的是,为孩子投放的用品和玩具不宜过多、过分新奇,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过于成品化的用具使孩子失去进一步探索的热情,也难以达到直接的目的。

③以孩子的自身探索为主。当孩子在家庭所创设的环境里进行数学探索时,家长适时的帮助和引导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孩子在为粉笔排队的时候,家长可以问孩子是怎么排的,让孩子数一数粉笔的数量,说出粉笔的不同颜色等。家长要注意提问方式的多样化,使孩子在动一动、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中自觉又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

2、 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和培养

大自然是孩子学习的广阔天地。事实上,此种环境中的数学教育和培养不但直接而且更有效果,因为孩子是最能感知大自然的。自然界的事物均有一定的数量、颜色、大小和形状,并存在一定的空间里,这就为孩子习得数学经验提供了丰富的事实源泉。比如家里的几个茶杯、孩子的几件衣服、楼下的5辆自行车、花园里各种颜色的花儿等,都是很好的数学教育素材。通过引导孩子去感知客观事物的形、量和颜色来培养孩子的数学认识水平,久之,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很快发展起来。

3、 让孩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学以致用能加强孩子对数学的理解,加之,孩子的理解和记忆水平还比较低,因此有必要让孩子运用他所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当孩子初步理解了时间概念之后,可以为孩子制定相应的学习或是阅读计划,加深他对时间观念的理解和认识。又如,当孩子初步掌握了空间方位概念,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等之后,和孩子外出时,可让孩子作方向的引导者等。

与幼儿园密切合作

第3篇: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计算思维培养;提高教师水平;锻炼学生品质

一、提高教师水平

小学阶段孩子学习自主能力相对较差,容易被周围环境,老师,同学,家长所影响。老师作为孩子学习的领路人,在孩子成长学习道路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提高小学阶段数学教育计算能力,培养计算思维,先从老师做起。老师要改变传统教学1+1=2的模式,培养孩子们数学计算兴趣,让孩子们充分融入课堂,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孩子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小学数学计算知识的教学,对于我们老师而言,就像1+1=2一样,显而易见,清楚明了,看似没有什么可以着重强调,没有什么可以分析入微的,他就在那,就是这样,方法简单,记住就会了。而对于孩子们,其实则不然。孩子们的思维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就像刚学走路的孩子需要耐心帮扶。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老师应该把计算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哪怕学的慢,也要一步一个脚印。只有计算能力学的好,养成良好的计算思维,数学学习道路才能走的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计算思维的培养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导培养孩子们的数学计算兴趣是关键。老师好比数学学习道路上的导游,面对表面相对不是特别美观的景点(教学内容),幽默诙谐的语言,耐心的讲解和介绍,独树一帜的风格方能引人入胜,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我们的知识又来自于生活。寓教于乐,寓教育于生活。创设生活情境,模拟生活,让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例如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喜欢模拟大人们生活方式,那么我们可以把“过家家”搬到课堂上,有商店,有买卖,有生活,有趣味,让孩子们津津乐道,而加减乘除一学就会。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加减乘除法,还了解到了计算在生活中的实际用处,让他们爱上数学,爱上计算。口算和估算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做到学以致用。做外贸的小商贩,英语水平有些要比我们大学毕业生还高,就是因为他们每天都在使用,能力得到锻炼。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计算思维的培养,与之道理类似,只有不断应用,思维方可以得到发散,能力自然提高。重视让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获得数的概念,领会计算方法。现代教学区别于传统教育一方面是我们科技发展带来各方面条件的提高。孩子们热爱游戏,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教学,将各种与计算有关的小游戏带进我们的课堂,更加充分的了解运算的意义。我们可以使用专门为学生开发研制的各种卡片,方便快捷,容易区分,易于接受。孩子们喜欢动画片,我们可以选择把动画片的有关内容作为题材引入教学,以吸引孩子的兴趣,保持孩子们的持久注意力。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断钻研,在知识领域与时俱进,做好学生们的领路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学习其他同行业的成功典范。钻研教材,融会贯通,把前后知识合而为一,才能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加强前后知识的衔接性,方能使学生不会丢了芝麻捡了西瓜,学前忘后。加强教育教学中自己能力的提升,在成为学生良师益友的同时,把知识教授给学生。不断加强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练习,做到所学知识点能够全面检测,重点练习。认真处理孩子作业,重视每个错题,并认真讲解。分析错题,引导学生发现计算错误发生的原因,寻找解决方法。同一计算题,可以请不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解题思路。那么,大家接受到不同思想,对自己的计算思维培养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二、锻炼学生乐于计算,善于坚持的良好品质

学生的学习生活只有一小部分在课堂上完成的,学生学习时间还有自习课,家庭作业。课堂上有我们诲人不倦教师的句句叮嘱,我们可以按照老师说的按部就班的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那么,属于我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自习课,课外自我学习,我们是否可以管住自己,做到自律。手机,计算机在那里寂寞无聊的招呼着我们,正在做计算题的我们,有些困,有些卷,有些无聊,有些枯燥,有些禁不住诱惑。乐于计算,善于坚持,自律我们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计算思维的培养,正是从我们每天点点滴滴的坚持开始。

第4篇: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散思维;培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数学阅读也引入小学数学中。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激起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驱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解决问题、探索新问题,形成强烈的创新思维意识。小学阶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期,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数学教学中通过“阅读―理解―猜测―内化―验证”的方法,启迪学生思考问题时,可以突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框架,自由思考、任意想象,从而获取大量的设想,故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放手让学生阅读数学信息,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利用数学课堂活动中凸显的“发散点”,为数学课堂教学创设发散思维情境,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

一、阅读数学概念的发散

小学数学中存在大量的同一概念或问题,在不同的题型中应用不同的语言去描述。如:教学“平均数”问题时,要求学生阅读有关数学的信息,把收集到的数学信息分析、整理,交流、讨论,感悟思考“平均数”这一概念在平均数问题中称为什么(平均数)?在归一问题中称为什么(单一量)?在行程问题中称为什么(速度)?启迪学生最终悟出:求“平均数”就是求“每份数”。这样既实现了知识的类比和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表内除法时,我就针对二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指导他们认真阅读课本,收集身边有关除法的数学信息,交流讨论,在数学活动中交流、分享各自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让每个孩子都参与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抓准时机,趁热打铁,适时点拨,充分利用孩子好的表现心理,让孩子运用预设的学具“分一分、画一画、圈一圈、涂一涂”,孩子自己去操作体验,去感悟理解有关除法的问题有:(1)“等分除法”就是“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2)“包含除法”就是“已知总份数和每份数,求份数”;(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已知两个数,求倍数”;(4)“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就是已知“几倍数”和“几倍”求“1”倍数。这种对数学概念的发散让孩子系统地掌握了除法问题,还由部分扩散到了全体。

二、阅读数学条件和问题的发散

三、阅读思路分析和方法的发散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习题,留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进入思维的佳境。择取“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种答案”等题型,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迁移深化,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潜能。

第5篇: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言表达的策略

一、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也是思维的工具。数学教学中应提供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只有让孩子关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下面从三个方面说说培养幼儿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意义。

(一)良好的语言表达有助于同伴间的交流和讨论。数学活动的很多环节都需要幼儿用语言表达,如:教师讲解后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孩子倾听教师讲解后需要反馈对数学操作规则的理解或对操作程序的记忆。

(二)促进口语能力的提高。任何思想只有通过交流,才知道是否正确。在进行数学思维交流时,只有良好的数学口语能力,才能表达自己对数学问题正确的见解。

(三)幼儿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衡量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对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着重要意义。

二、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氛围、激发语言表达兴趣

语言表达是数学课堂不可缺少的要素,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幼儿就能在环境的熏陶下掌握知识,发展智力,进而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给幼儿搭建自由交流的平台,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所在。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让幼儿把自己“溶入”课堂活动中,首先得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幼儿想“说”,敢“说”。为此,教师应注意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有效的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

(二)准确示范、培养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注重言传身教,教师自身语言要规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而不准确的,但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孩子做出榜样,通过自身的语言示范来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数学概念的表述要准确、简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交给幼儿正确的数学概念,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其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较强。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对幼儿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各类形状和立体图形的名称,“加数”、“被减数”等。这些数学名词在使用时都要求非常准确,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就必须准确的告诉幼儿这些数学名词的名称,并要求幼儿准确的复述,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也要准确使用,给孩子起一个示范作用。

(三)有效提问 培养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课堂上多用启发式提问,使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来组织语言,并表达出来,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我出示一个红色灯笼一个黄色灯笼后,问学生:“图上都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请学生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在幼儿“说”的过程中,当出现不够顺利时,我帮他们进行梳理,把零散的知识连贯成完整的知识。又如:在教学大大班复习“5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加法”时让幼儿观察放风筝图,复习2的组成问:图中有几个孩子?几只风筝?1人放一只风筝,2分成了几和几?让幼儿尽量回答完整,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此外,还要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像小朋友喜欢吗?今天你们高不高兴?我们一起来学习好不好这类问题没必要多提。只有通过有效的提问才能引导他们学说完整的话,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锻炼说话的能力。

(四)有效操作 培养语言表达的条理性

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要求用词精确、简练,具有逻辑性强的特征,也是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操作是幼儿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幼儿思维的有效手段,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由于幼儿语言区域狭窄,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借助学具的操作来提供语言的内容,在操作中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如:在教学“拼一拼”时,每个幼儿一套七巧板和若干三角形图卡,教师出示几何图形,让幼儿说出名称,再观察书上图:这幅图上有什么?由哪些图形组成?幼儿自由拼图并说出拼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拼的?又如:在教学“平均分”时老师演示讲解,拿出4支笔,请出2个小朋友,问:1人可以分几只?(把笔分给2人),4支笔平均分给2人,1人几支?每人分到的笔是不是一样多?让幼儿实际操作分一分,然后用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的提问,就这样通过直观的操作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同伴交流 培养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第6篇: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造力 教学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仅掌握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创造力对于解决问题是不可或缺的。引用创始人恩格斯的一句话:“课堂教学的任务不是教授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探索、创新。”由此可见,小学数学课堂上是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创造能力的重要场所。同时作为一个学生正式教育起点的小学,小学数学课堂在孩子创造力的培养上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的责任也就更大,下文将对如何在数学课堂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做出简单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激发学生创造里的方法有很多,但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在这一点上应该向西方课堂学习,西方的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发挥孩子的兴趣,对孩子的天性不做任何束缚,有任何想法举手示意就可以表达,并且教师也不会在课下安排较重的学习负担,而是采用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让孩子在玩中探求知识的秘密,例如西方的数学老师常安排的课下任务就是与家长进行交谈,并通过家长的反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制定可行的教学方案,让孩子从小就具有创造力。与之相比,中国的教育就显得比较传统,在中国“规矩”是定在每个人心中的一把尺子,所以大多数中国数学课堂都要求孩子整齐的坐在教室,并且不准许交头接耳。这对于一个还处于好奇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就是一种约束,同时上课点名回答问题对答错进行批评,这样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课堂的问题老师应采取的是自愿模式而不是逼迫式。数学作为一门最能培养孩子创造力的课堂,老师就更应了解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不仅在课上对孩子的一举一动进行观察,同时也要在课下做足工作,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以兴趣激发创造力。

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在激发完孩子的创造力之后,数学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这一点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很重要。培养孩子创造力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学习完“对圆的认识”之后,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生活中使用圆形的有哪些东西,并探究为什么这些东西要设计为圆形,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并做到对知识面作进一步的延伸。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如配合家长可以在外出就餐时,让孩子点菜,并要求他们选出最实惠最好吃的;在分蛋糕时可以给孩子多做一些要求,如奶奶想吃小的,爸爸想吃大的,爸爸要吃妈妈的两倍等问题来让孩子做更深一步的思考。也许在最初解决这些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但熟能生巧,只有不断的训练才能做到更加的熟练。由此可见,在数学方面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其他科目比较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努力,积极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也许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数学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在三、四年级的时候,数学教师的任务就应该是挖掘孩子的创造力。三四年级学生已对各种基本知识点和延伸的知识点都有了基本了解,并在自己思维的基础上可以对一些事物做出一些新的理解。因此三四年级时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正如著名条件反射实验发明者巴普洛夫所说:“疑惑,是对事物进行研究的基础,体现的是创造力。”这就要求了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对事物产生疑惑,并力所能及的回答学生的问题。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研究不但可以增加感情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如可以让学生对门萨俱乐部的相关试题进行一定了解,因为门萨的试题主要考察的就是人类的分析、整合、创造能力,且试题模式多以图表、推断形式,学生在做试题的同时可以对创造力有进一步的挖掘,同时新颖的试题模式可以引发学生更大的兴趣。

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随着年级的逐步升高,在五年级是发挥学生创造力的阶段。面临着升学考验,五年级的数学试题不仅更加的抽象而且复杂,这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掌握基本的公式是不够的,没有发散、创造的思维,学生是很难在数学上取得优异的成绩。由此可见,五年级时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动手实践是一个发挥学生创造力的好方法,在数学课堂上,数学老师可以不定期的对学生发放一些图形工具,让学生拼凑出不同的形状,并对表现较为出色的学生予以奖励。在计算机、手机普及的今天,学生也可以自己下载一些感兴趣的图形拼凑类、数模类的软件,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结束语: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任务主要就是激发、培养、挖掘、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来解决问题。根据我国制定的21世纪振兴计划,上面要求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提高到全民族的意识水平。在学生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在力较易。创造是一个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灵魂,如果没有创造能力,一个社会将不会进步并可能发展为一个不幸的社会。创造精神对于培养以后的社会栋梁之才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要求是层次清晰、逻辑性强,很难让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因此基础教育阶段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有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并给他们更多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机会,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将创造力的潜能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第7篇: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幼儿数学 组织 感受 游戏情境

幼儿数学教育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幼儿与教材、与同伴、与教师相互作用,使孩子从中感受和体验事物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它是一种由教师组织并在教师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活动,具有情境性、操作性和游戏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游戏情境,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他们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从生活出发,创设一个与孩子自主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去体验和理解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去探索,使学习活动生动有趣,事半功倍。让孩子在玩中生疑,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动手操作是自主探索性学习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让孩子进行自主学习,要为孩子提供自主的空间、必要的探索载体,使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探求和运用知识的活动中去,尽可能地让孩子运用看一看、比一比,数一数,摸一摸,说一说,摆一摆等,精心诱导孩子最大限度地参与操作过程,使他们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观运用起来,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或验证结论,从而提高孩子动手动脑探究能力。在教学《新编幼儿园综合教育》(小班)《数学》的《常用物品分类》时,我首先让孩子们拿出课前已准备好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有玩具(汽车、火车、坦克、布娃娃……)、水果(苹果、梨子、桔子、香蕉……)、零食(面包、方便面、花生、瓜子……),接着我提问:"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显得挺乱的,我们来把这些东西分一分、摆一摆好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好。"我接着又问:"应该怎样摆放呢?"此时孩子们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有的说:"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摆放整齐。"有的说:"把好玩的东西摆放在一起,好看的摆放在一起,好吃的摆放在一起。"还有的说:"把同样东西摆放在一起。"我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导入课题,开放课堂,逐一让孩子上台来摆弄。在已掌握分类方法的基础上,让幼儿剪下物品分类图卡,再按吃的、穿的、玩的把它们分开放好,分好的小朋友举手,然后告诉大家自己是怎么分的。通过对物体进行属性分类,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和归类能力,使幼儿初步理解集合概念,能够按照物体的种类属性进行正确分类,并能够正确表述。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孩子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又如:(中班数学)《分类》活动时,我给孩子们准备了大小不一、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开展了"给图形宝宝找朋友"的活动,先让孩子看一看、比一比、他们有哪里不同、哪里相同,让孩子意识到物体的多种特征后,学习物体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鼓励孩子依据图形的特征(大小、颜色、特征)进行分类,看谁帮图形宝宝找到朋友。培养了孩子的思维灵活性、变通性。在活动延伸环节,让孩子操作练习《按图形特征分类》,让孩子观察每张图上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按标记分一分,在用圆点记录图形的数量,培养孩子分类与记数的能力。这样不仅能让孩子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获得有关数、量等感性体验。同时也是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自己整理书包,折叠衣服,摆放好卫生工具等,让孩子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通过小组、同桌进行合作交流、体验、理解,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并学会正确使用。一节课下来,孩子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这样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孩子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同时也感受到了快乐。

"玩中求乐、玩中学知、玩中增智",既能避免数学学习的单调与枯燥,又能增强数学学习的愉悦性与趣味性。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数学能力与思维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学习是一项比较正式的操作活动,同时也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园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有紧密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利用童话故事及游戏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和孩子们好奇的天性,巧妙地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有效再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梅;;在"问"中学习数学[J];学周刊;2011年04期

第8篇: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

儿童 数学心智 思维能力

曾经,权威教育周刊对1000多名中学生展开关于学习状态的调查,结果令人吃惊。78%的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过30分钟;87%的学生难以“当堂消化”知识;70%的学生有了问题不会主动求助老师。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绩,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祸首就是早期数学教育质量太差。其实数学教育在儿童阶段非常重要,儿童生活需要数学心智,也离不开数学心智,要提高儿童的生活能力,必须发展儿童的数学心智。反过来,在生活中儿童又能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心智。例如,衣服上有几粒扣子,掉了一粒,是第几粒?再比如,用钱购物,怎样合理使用,如何与人交换……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的需要”。

一、早期数学心智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巨大

研究证明,0~6岁特别是2~6岁阶段,是儿童大脑发育思维能力建构,良好习惯形成,逻辑能力推理能力建立的关键期,培养这些能力的关键就是数学教育。蒙台梭利博士在敏感期的论述中告诉我们,抓住儿童数学心智,发展敏感期的教育能使儿童一生钟爱数学。激发儿童学习、研究数学的兴趣,会使儿童终生受益。儿童0~6岁的早期教育和教育品质,将决定12~18岁的学习状态和成绩,影响他的未来。优质的早期数学教育,能让儿童更聪明,更善于思维,更具学习能力和竞争力。

二、良好的数学心智能增强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

我们知道,幼儿对外界环境的秩序有种独特的敏感力(出生后就有),环境必须依据秩序来调整,外界的秩序与内在智力的发展必须相一致。1997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了题为“数学等同于机会”的教育白皮书,在书中用大量数据说明了数学对把握机会的重要性。白皮书指出:“在今天的美国,掌握数学变得比任何时候都重要,那些很好的掌握了数学的学生在学术和职业上就有更大的优势;数学的学习成功将为高中更困难的数学和科学学习扫清障碍,同时也为将来上大学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数学教育关乎儿童的未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好钻研、创造性、探索性思维的人。

三、儿童数学心智的培养

童年时期正是培养思维的时期,通过对智力迟钝儿童的思维研究,孩子不会思考和理解应用题,这乃是他们不会抽象思维,无法从具体东西里解脱出来的结果,必须教会儿童抽象思维。必须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否则他们就会单纯地使用记忆,就会死记呆读,那样就使头脑变得更加迟钝了。但是通往抽象的道路,只有经过深刻的理解具体事物才能到达。孩子通过一次次观察成人怎样的操作,在实际生活中去寻找表象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体验事物的变化,从而得到正确答案,取材于儿童生活的数学学习才能够激发儿童的大脑思维,让他们学会思考。如果儿童没有学会思考,思维过程没有使儿童的大脑机能加强起来,那就谈不上在数学方面,更谈不上在其他学科方面获得良好的知识了。儿童虽然具有吸收性心智,能吸收环境中的经验,但学习数学还需要为儿童准备特殊的教育环境。也就是按照“自然法则”来帮助孩子发展,使孩子在每一个时期的发展都能达到完美。

我们可以结合不同时期孩子的特点,开展一些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心智的训练。

1.开展感知训练,促进幼儿数学估算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没有数量概念时,对数的认识是朦胧的,笼统的。1~2岁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落后,是和幼儿感觉器官不灵敏是分不开的。从日常数学活动入手,融入感知联系,以促进幼儿数学心智的发展。

例如,在日常活动中,设计了一个较大的百宝箱(电视机的包装盒),在箱子里放满大小一样的皮球,让幼儿“猜一猜,百宝箱里有多少只皮球?”幼儿首先是对“猜”的行为感兴趣,其次要对百宝箱的空间有个基本的感觉,“大概能装多少皮球呢?”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或是换其他的物品,如年龄小的幼儿可以换成小的盒子,内装2~3只玩具狗等,幼儿非常乐意反复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复练习,大多数幼儿能估算出箱内的物体数量。

2.刺激幼儿感觉器官,促进幼儿数学心智的发展

3岁幼儿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是主客体互相作用和协调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运算是借助于实物来完成的。

如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穿牙签活动——用10只盛胡椒粉的瓶子,分别贴上数字0~9,准备45根牙签,让幼儿按瓶子上的数字一一对应,从瓶盖中的小洞中放入牙签,既发展了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又让幼儿学习了一一对应,一一点数等数学知识。

3.创设有序的环境,有利于幼儿数学秩序感的培养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实际上远比遗传重要,它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智慧和成败!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序的环境,就是为了促进幼儿数学秩序感的养成。

(1)创设安全,温暖,自在的环境。为了幼儿在教室内活动自由,教室环境的布置就像一个小小的“儿童之家”,所有的柜子、桌子、椅子都是“小号”的,所有的物品都是幼儿自己布置的,有序地一一摆放整齐,闹钟应该放在哪里?盘子,勺子应该放在哪里?插花应该放在哪里?等等。每一件物品孩子都能做到心里有数,有序的进行活动,有序的环境给了幼儿有序的学习习惯。

第9篇: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和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幼儿数学学习的引导,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幼儿在学习时感官和大脑都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使幼儿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能够全神贯注的学习,还能培养幼儿新的创造力和联想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在幼儿园中成功地开展数学活动,激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 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数学学习兴趣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恰当的游戏不仅能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给幼儿提供合适的教具、操作材料、环境,让孩子通过游戏在一种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活动中,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借助于作的物体获得感性的经验,整理数学的表象,主动构建起数学的初步概念,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如:新入园的幼儿,对数学还没有产生兴趣,这时激发他们愉悦的情感尤为重要。于是,在数学教学中先教幼儿做"猫捉老鼠"的游戏,让幼儿感受"1"和"许多"(老师做猫妈妈,小朋友做小猫,一只猫妈妈,许多小猫;捉到老鼠有大有小。大的老鼠中,有1只黑的,其它是灰的;小的老鼠中1只是白的,其它是灰的)等等。从游戏中让幼儿知道数字的概念,老师和孩子是共同的游戏者,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自由自在,没有负担,幼儿情绪愉快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活动了。再如,幼儿在学习图形分类时,可以现教给他们各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再让他们做"图形宝宝找家"的操作性游戏,即安排三个动物玩具,分别贴上,,的标记,让幼儿把图形宝宝送到相应特征的玩具动物家里去。

当然,老师还可以带领幼儿们通过比赛游戏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如,教师可以把全班幼儿分为两组,一组男孩、一组女孩或按空间平均分为两组,把小黑板分为从中间分开,两组各占一半。然后幼儿教师出一些简单适宜幼儿的数学题,让幼儿们举手抢答,答对的成员将获得一朵红花(提前剪好一些红色的纸花朵),贴在自己组的小黑板上。最后比比哪一组获得的红花多,哪组获胜。对于这种比赛,幼儿们都十分积极热衷。通过比赛不仅培养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幼儿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二) 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一般借助于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单纯地向幼儿传授讲解,既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不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纲要》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幼儿周围的环境及日常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学材料。教师应充分利用环境巧妙地渗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创设与数学活动相适应的教育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新知识。

如,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些生活情景,如自制一些人民币,模拟一家小型商店,摆上各种玩具,并标上价格标签,让幼儿自己来买。幼儿扮演买东西者顾客的角色,幼儿教师则扮演卖东西者商家的角色。当幼儿来买他喜爱的东西时,幼儿教师就指导他们具体的多少钱可以买什么具体的东西,并有意无意的指导他们认识数字和一些最简单的10以内的加减法。再如,设置一些问题情景,幼儿教师拿出10块糖,问"老师要把这10块糖分给平时最乖的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一样多,可以怎么分",而对问题情景,小朋友们都开始纷纷猜测和思考,并最终掌握正确的分配和计算方法-10分成5份为2。通过问题情景不仅唤起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愿望,对培养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多表扬、鼓励的幼儿激发幼儿愉悦情感

表扬和鼓励是使孩子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而且能产生积极的课堂氛围。它有着强化作用,能够提高幼儿的积极性,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幼儿一旦获得表扬和鼓励,就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下去。因此,教师应该多表扬、鼓励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被认可的愉悦感。反之,对于幼儿正确回答问题或做出值得称赞的事情时,老师如果不置可否,将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表扬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点头认可、夸奖、奖励小红花等。

对孩子的表扬也要因人而异,要回避廉价表扬。有的孩子思维能力差些,反应慢些,作为教师不能太急。应尽量寻找他们的长处,不断地肯定这些长处,以此激励他们,去点燃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正如刚学会说话的小孩子,每发一个音都会有毛病,而充满爱心的妈妈总是高兴地鼓励孩子:"宝宝说得真好",让孩子体验精神上的愉快,继而更好地学习。像得五角星、插小红旗等表扬方法在数学活动中应用,也能激发幼儿愉悦的情感。如年龄教大的幼儿已经表现出一定的竞争意识,有了荣誉感,因此可以在数学活动中规定一些奖励的办法,使他们都能积极地参与游戏。他们每一次得到五星或红旗时都会因胜利而欢呼雀跃,可以说在富于竞赛和刺激的游戏中,几乎每个孩子都能情绪愉快、积极主动地投入地学习数学。

总之,幼儿数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对他们以后的学习或者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幼儿数学的学习应遵循幼儿数学的认知发展规律,遵循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成长,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