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措施范文

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措施

第1篇: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成因;特点;法制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5-0013-02

doi: 10. 3969/j.issn.1671-5918.2015.05-007

[本刊网址]http://

一、前言

高校一直是一个相对封闭与平和的教书育人场所,对于一些学生突发性事件缺乏较好的防范与应对措施。这是因为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往往是由一些不可预知或不可控因素引发的,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或危害。这些与高校整体教学氛围非常不相称的突发性事件,已经日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与高校的重视。很多高校都在分析这些突发性事件的成因,并努力提高自身的预防与处置能力,对其进行法制化管理,为这些突发性事件提供一个法律框架,让高校实现依法治校的管理目标。

二、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相关概述

(一)基本概念。在高校内部,由于一些自然、人为或社会政治等各种因素引发的不可预知或不可控事件,都可以称之为突发性事件。它们一般不以高校管理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会对学生、学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往往具有这么几个方面的本质特征,即突发性、普遍性、危害性、规律性等。造成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诱因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社会转型期的负面影响,教育资源的匮乏和管理方式的滞后,大学生自身的因素等。

(二)几种类型。根据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诱因与危害结果以及学生具体行为,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这么几种类型。第一种就是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第二种就是政治类突发事件。第三种就是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第四种就是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第五种就是学校管理类突发事件。其中,第二和第四类属于公共性突发事件,往往需要政府行政强制干预,第五类则属于学校内部的管理制度问题,应该由学校通过强化自身的行政管理工作来解决。第一及第三类突发事件,则属于法律的研究范畴,在此,我们针对这类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进行法制化管理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法制对策。

三、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法制化管理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必要性。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管理工作中有不少突出的问题存在。这就使得强化法制化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必要性。具体来说,我国高校的学生突发事件协调机构不够集中,缺乏应急管理体系与应急协调部门,一旦发生学生突发性事件,很难有较高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一些高校根本就没有设立专门的学生突发性事件领导或协调小组或机构,有些也只是临时性质的管理机构,无法有一个综合性的决策能力。有时还因为相关的行政领导做出的主观决策带有一定的地方保护主义,从而让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情况走人更为恶化的地步。同时,高校还缺乏统一的学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一旦发生了较为复杂的突发性事件,各个单位无法很好的协调和配合,指挥工作很容易出现疏漏或配合不紧密的情况。因此,高校必须通过法制化的管理手段来强化对学生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指挥协调功能。此外,还有些高校的保障体制不够健全,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危情应急预案,但是,在学生突发性事件处理之后又会被闲置在一边,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修订与完善。加之一些高校的应急救护设备设施还不够齐全,整体的学生突发性事件救援能力严重不足。

(二)紧迫性。现行法律法规还不够规范与完善,这也充分体现了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进行法制化管理的紧迫性。我国当前的法制建设时间较短,整体的法治化程度并不高。一些法律法规看似内容丰富,实则较为零散,无法发挥出整体效能,也无法应对学生突发性事件的各个方面。一些诸如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原则与标准等都没有明确的提及。当高校发生了学生突发性事件的时候,高校往往根据一些现行的学校规章制度进行处理,无法很好的起到危机前期预警功能。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相关法律建设还处于空白状态,很多突发事件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还有些高校对于学生的突发性事件处理方式较为落后,无法适应越来越复杂化的突发性问题。

四、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法制化管理的具体对策

鉴于以上的一些现行法律缺位,高校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法制化应对措施,从而在发生一些学生突发性事件的时候,可以通过法制化管理来提高高校的应急能力,让这些学生突发性事件有一个更为可靠的法律依据与法律保障。

(一)高校应该进一步强化法制教育工作。为了积极应对各类学生突发性事件,高校就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消除此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这就需要高校在校园内积极开展各种突发性事件的法律宣传教育工作,编写一些突发事件预防处理手册,并引导师生树立起高度的法律意识。高校还可以制定一个可操作的学生突发性事件预防预警、控制处理到补救恢复阶段的突发事件管理策略,提高高校全体人员的突发性事件应急能力。

(二)高校应该加大日常教育管理力度。高校是教育实施的主体,它应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这就需要他们以学生为本,围绕着学生进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因此,各个高校就应该依法管理,尤其是在制定一些规章制度的时候,充分尊重学生的各项权利并进行细化与完善,引导学生行使自己的权利,让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处于一种法制化的框架之下。高校应该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的时候,学生可以有一个高度责任感,从法律的角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

第2篇: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突发性事件;控制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2(C)-0043-01

引言:近年来,随着大学扩招规模的扩大,我国在校大学生数量猛增。高校学生突发的公共事件也时有发生,并且呈逐步增加的态势,有些已经对学校、地区乃至社会全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这一现象与当前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校园,落实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合法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和社会稳定”产生了背离,而如果对此不能很好的控制和处理则会影响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影响对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因此,应对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突发事件,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干部应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学生管理突发性事件理论

1、高校学生管理突发性事件内涵界定。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突发性事件有其丰富的涵义及独特的特点。具体是指由高校内外的一些不可预知或不可控制因素引发的危及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突发性意外事件。如学生自杀、自残、自虐性事件,学生离校出走或失踪事件,学生打架或群殴事件,学生重大失窃事件,学生发生交通意外或其他重大恶性事故等。此类事件来得突然,事出多因,令人措手不及,防不胜防[2]。

2、高校学生管理突发性事件特征。首先,高校学生管理突发性事件具有突发性。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来得突然,一旦发生,情况紧急,常令管理者措手不及。其次,高校学生管理突发性事件具有普遍性。近几年,学生突发性事件在全国各地高校时有发生。不论学校规模大小,知名度高低,还是地域不同、类别不同或层次不同都难以幸免。再次,高校学生管理突发性事件具有难控性。从影响上看,由于互联网的高传播性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一旦发生就会通过网络等媒体快速传播到全国,所以想控制影响是非常困难的。最后,高校学生管理突发性事件具有多因性.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有家庭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方面的因素;有学校方面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二、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突发性事件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有很多原因,如:国内外的大环境、大学生自身原因、过度时代的大背景等等,但其中高校管理因素占主导地位,在实际管理中往往出现思想教育、管理方式和法律规范方的缺失问题[3]。

1、思想教育方面的缺失。学校的根本是教育人,培养人,学生是学校的核心,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是每一个高校的宗旨,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一些高校迷失了方向,一切朝“钱”看,把学生视为学校的经济来源,拜金主义思想严重,不能以学生为本,忽略学生的心理上,精神上的需求,忽视了学生个性培养和能力的锻炼,没有切切实实的去解决学生的根本问题,让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成了一句空话。高校管理者不以人为本,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没有实事求是的思想精神,是导致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4]。

2、管理方式的缺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们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各行各业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在这种竞争、开放和透明的环境下,只有改进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成才的需要,但是这与传统的集权式、控制化、经验式管理等管理方式产生了严重冲突,强制性的教育和监督方式与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产生了冲突,使得管理工作的效率大打折扣,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的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造成二者的隔阂甚至对抗。具有人情味,又充满人文精神的现代管理方式的缺失是导致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5]。

3、法律规范的缺失。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对高校的管理,也应纳入到法律的轨道,但是一些管理者法治意识淡薄,不尊重学生权利,比如部分高校学生规章制度中依然存在“罚款”、“开除学籍”、“勒令退学”、“未能通过英语四级者,不颁发学位证书”、“不缴足学费、不偿还贷款,扣发毕业证书”等规定,既违反了行政法治原则,也违反了现代社会法制精神,很容易导致与大学生之间的纠纷甚至对簿公堂。还有些学校,由于在学历文凭管理上不规范,不仅损害了学生利益,有时还导致学生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也损害了高校的社会形象。

4、应急管理体系的缺失。一直以来,我国高校主要由党委领导,党委有关职能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负责,行政部门和教师在应急管理中并没有做到很好的参与和有效的沟通。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协调困难,落实艰难,不易形成资源整合和快速有效的应急反应机制。此外,还缺乏与突发公共事件相对应的完备的应急处理规章和法制保障。导致突发性事件发生时,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处理,以致事件扩大化,产生更严重的后果[6]。

三、完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突发性事件控制措施

1、从思想上预防学生突发性事件的发生。高校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从根本上关心学生的各种需求,实事求是、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和能力锻炼。同时,注意沟通,多组织一些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创造一种和谐的校园环境,从思想上预防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2、建立并完善应对学生突发性事件的体系。学生突发事件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高校应利用信息优势,建立由高校管理者牵头,统管全校的、纵向到学生、横向到学校各个部门的学生突发事件防护体系。高校管理者要将各院、系、部等与管理工作相关的人员和学生干部纳入这个防护体系,要不断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指导,使整个防护体系时刻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时刻知晓学生的日常行为,做到未雨绸缪。加强高校管理者的组织调控作用,有效增强防护工作的早期预见性。而且高校管理者还要加强和协调防护工作日常性机制建设,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防护工作与学校的“综治”工作相结合;与各系、院、部、处的值日工作职责相结合;与高校的德育工作相结合,形成互相促进的防护管理工作网络[7]。

3、制作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处理的工作档案。学生突发性事件发生后,高校管理者应完整地、真实地记录当时的详实情况,作为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档案材料,这既是相关工作的历史资料,又是可资借鉴的决策依据。学生中发生突发事件,无论事态和影响大小,每次都必须妥善处理,记录在案。档案中应包括突发事件的全部经过,分析发生突发事件的原因,处理的对策和总结善后处理的经验,为以后处理类似事件提供借鉴。

4、建立应对学生突发事件的全方位保护网。高校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如何及时有效的控制好,处理好,需要高校各部门、领导之间的强大的协调动员组织能力。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第一发现者无论是谁,都应及时果断的做出反应,制止事态的扩大,第一时间安排救护工作,把学生的生命利益放在首位。同时,还应及时的通知高校相关管理人员。高校管理者要在其中发挥指挥和协调作用,要通知保卫部门到现场协助突发事件第一发现者开展工作,同时按照事态现状决定是否保护好现场;还应通知相关人员,作好取证和记录工作;高校管理者应将情况综合分析,视突发事件的情况作出相应处理。高校管理者还要发挥对外联络的作用。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公安、医院等应急联动部门,确保各项应急措施和工作渠道通畅[8]。

5、做好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发生后的恢复工作。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被控制或平息后,并不意味着整个突发性事件管理过程已经完结,突发性事件后的恢复才是核心。在突发性事件结束后,经历的师生向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的回归。突发性事件恢复阶段可以为高校管理者提供一个弥补部分损失和纠正混乱的机会。恢复阶段是突发性事件管理的延伸,应该包括进行全员危机意识教育,树立转“危”为“机”的思想意识;科学评估损失、明确恢复内容;按照秩序恢复与重建,建立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有效地谈判协商机制;建立相关制度,妥协安排和处理相关人员,让信息公开透明;更新工作预案,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准备和整合充分的资源,提供应急保障;加强校园安全立法等。

总结:如今,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处理和应对的难度越来越高,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严。高校必须根据突发事件的特征,对其自身原有的处理机制和责任分工进行调整,明确自身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的主导作用,高校管理者还要加强其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协调和控制能力,更及时有效的控制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发生[9]。

参考文献:

[1]温志嵩.网络舆情与高校的预警和应急对策探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2]陶应勇.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

[3]龚光军,尹玢.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类型、成因与应对的多维探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02).

[4]张博,高伟.高校公共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与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9.(08).

[5]赵海荣.辅导员在预防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作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6]尹玢.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类型、成因与应对[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9.(02).

[7]熊一兵,柳炳祥,邓丽萍.高校突发事件预警与控制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1).

第3篇: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措施范文

一、深入贯彻学习,提高认识

为充分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损失,我办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一政治和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和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全国、省、成都市和*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突发性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精神,安排布置应急管理工作目标任务,广泛宣传,提高认识,确保我办应急管理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实处,确保在突发事件面前能沉着应对。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我办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根据市上有关文件精神,经办党组和主任办公会研究,成立了*市人民政府移民办公室处理移民突性领导小组,由办党组书记、主任蒲良全任组长,全面负责各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副主任**,调研员**任副组长,分别负责我市河东、*片移民安置乡镇和移民搬迁乡镇的移民突发性的应急管理工作及其它公共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具体协调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对口联系乡镇,配合乡镇移民办搞好移民政策的落实和稳定工作,开展应急演练,协同做好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工作。

三、科学编制预案,确保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为确保我办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障我市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顺利进行,充分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根据《*市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结合实际,今年初,我办制定了《处理移民突发性群体性上访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各自工作职责和具体要求,并根据可能会出现的移民突发性,制定了相应的处置应对措施,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认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为了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提高应急救援能力,规范处置程序,提高实战能力,结合《应急预案》,上半年,我办组织了×××次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演练。在演练过程中,领导小组沉着应战、果断指挥;各科室紧密配合,互相协调,组织干部职工立即停止工作,并迅速关闭电源,抢救重要资料,然后有序疏散到安全地带,成功应对了突发事件。通过实战演练,达到模拟运行应急机制、管理体制,调整、充实预案的内容,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解决在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完善了应急救援机制。下半年,我办还将组织×××次应对移民突发性群体性上访事件演练活动。

今年5月12日下午两点二十八分,当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来临时,我办立即组织干部职工疏散救生,并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救援工作。由于平时认真演练,措施恰当,此次地震中我单位人员无一受伤,所有移民档案资料均完好无损。

五、组织教育培训,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为保证应急预案科学、规范、合理,使预案真正能够在突发事件中发挥应有作用,我办聘请了市上有关部门有经验的同志对本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门的培训。内容包括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责任分工、事故报告的程序、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应急预案编制、管理的措施和要求等。

六、认真排查隐患,防止移民不稳定事件发生

由于移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稍有处理不当,就容易引发移民群体性上访。针对此,我办对容易引起移民突性群体性上访事件的问题和可能会进京上访人员逐一进行清理,彻底清查危险源,并将危险源的事由、涉及人员、形成原因、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及应对措施等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重点加以解决和应对。同时,组织包乡干部对自己所负责的乡镇每月进行一次不稳定因素排查,排查结果由科汇总后上报市上有关部门和成都市移民办,如遇重大问题立即上报,确保我市移民稳定。

七、加强应急值班,畅通信息渠道

第4篇: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措施范文

关键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法;探究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ll kind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ccident more and more serious, especially sudden accident, to the society and people's life with huge losses. Emergency pollution accident to have all kinds of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ime of occurrence with uncertainty, the nature of the pollutants also has high uncertainty, damage bigger also.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on emergency pollution accidents related of emergency monitoring method is discusse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and human society security provided protection.

Keywords: emergency pollution accident; Emergency monitoring methods; explore

中图分类号: X5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各种环境污染的突发事故连续出现,尤其是油路运输过程中的泄露等,不仅容易造成水体的污染,也容易引起爆炸,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环境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较高的时间不确定性,什么时候都有可能发生,因此,应该加强对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的应急监测准备,能否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能通过各项准确的监测数据,来及时反映环境的污染状况,以便相关部门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和做好事前防范措施,它在应急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通过各项准确的监测数据,来及时反映环境的污染状况,以便相关部门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测和做好事前防范措施。但是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相关部门的领导没有充分重视应急监测机制的重要性,管理随意,不利于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给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基于此,本文对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的应急监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特点以及应急措施所具有的强制性等特性,最后提出了应急监测的途径和方法,并指出了在应急监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为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提供参考。

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的现状

对于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目前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相关部门对应急工作的不重视,使得应急效果差,不能有效抑制事故的蔓延,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的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目前,应急处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有:第一,很多地方还没有设立处理应急事故的统一机构,往往是在事故发生的时候才成立临时的机构来对事故进行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才设立临时机构,耗资高,技术水平低,设备不齐全,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因此,临时机构不能取代统一的机构;第二,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不协调,在处理的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有时候反而加重了事故的严重性;第三,在环境事故应急措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到环保局的监管权,因此,在处理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不利于提高处理的效率和质量;第四,目前应急处理和管理的体制没有健全,很多体制都无法缓解事故,甚至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最后,应急处理的结果没有及时告知公民,相关部门只注重自身的权利,而忽略了对公民知情权的保护。

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特点和应急措施的特点

突发事故发生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如果不能快速反应、正确处理, 将会对周围居民产生很大危害。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 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坏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特别是易爆的化学品, 比如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在受热、撞击或强烈震动时, 容器内压力急剧增大, 致使容器破裂, 发生爆炸。一般突发性的污染事件都与某些危险化学品有关, 一旦发生大量泄漏,就会产生严重的危害性。所以环境监测者必须做好防护措施, 同时要有一定的心理素质, 遇到事情沉着应对, 认真分析。

应急措施是国家在应对一些突发性的污染事故时,所采取的一种公共的应急管理方法,由于应急处理是为了保护人们的安全,因此,在采取的时候其手段应该是强制性的。

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措施

第一,建立或者完善国内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构。只有建立统一的环境应急中心, 培养一支专业队伍, 同时建全应急值守、预警和响应工作值班制度, 定期核实应急人员、车辆、设备的情况, 遇到突发事件时才能提供有力保障。

第5篇: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措施范文

会议精神的要求,结合工商职能实际,制定如下应急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市场稳定和人民群众消费安全需要出发,构建“集中领导、统

一指挥、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性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工商部门对突发性市场波动的综合处置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性事件平台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突发性事件?高效

组织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性事件的危害,维护市场稳定,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三、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依法行政。坚持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加强市场监管,积极预防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性事件对人民群众的危

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格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严格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正确履行市场监管

职责,坚持宽严相济,该引导的引导,该取缔的取缔。

*、属地监管,预防为主。应急处理工作按照责任区监管的划分,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各科、所要认真履行责任区

监管职责,加强基础工作,强化预警分析,提高防范意识,把预防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起来,力争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将突发性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抓住重点,加强协作。针对易发事故的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娱乐场所经营、无证无照经营、黑网吧、季节性台风自然灾

害、节假日市场监管、消费维权及群众*等问题,要切实抓好防范工作,同时,加强与公安、卫生、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等有关部

门的配合,形成执法合力。

四、职责分工

(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相关情况制定应急措施,指挥有关科室及工商所及时、稳妥地处置突发事件。

(二)办公室:负责接收、传递各类突发事件信息,并及时呈报区政府、市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突发事件处理情况、重

大案件查处情况的宣传工作。

(三)市场科:负责组织对市场出现的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及时组织部署相关市场专项整顿行动,部署应急期间的专项

商品质量监测。

(四)*中心:负责组织查处严重危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经营行为,及时维权提示;处理重大群体消费申诉;组织查

处制售有毒有害食品药品及制假售假恶性案件。

(五)经检大队(科):负责组织查处突发的不正当竞争案件、大规模聚集从事传销案件,配合有关部门查处影响恶劣的非法

政治性出版物案件。

(六)商广科:负责组织查处性质恶劣、社会反响强烈的虚假违法广告案件,组织查处社会反响大、涉及范围广的商标侵权案

件,在自然灾害时,做户外广告牌的管理。

(七)企业(登记注册)科:严把市场准入关,组织处理内资企业登记监管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处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

业登记监管及清理无照经营等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

(八)信息办:负责分局信息网络的技术维护,为突发事件处理提供畅通、快捷的信息通道。

(九)区消保委:负责为消费者提供咨询服务,引导消费者正确消费,避免引起消费恐慌,受理重大群体消费投诉,调查、调

解消费纠纷。

(十)区民个协会:协助有关部门处理严重侵害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权益的突发事件。

五、应急响应

(一)事件等级及响应标准

为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引起的市场波动,依据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

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响应级别。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响应(ⅰ级):适用于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爆发的疫情、严重灾害、重大社会安全事件可能引发的市场

波动。如非典、禽流感等重大疫情;严重的地震、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的市场波动。

*、重大突发事件响应(ⅱ级):适用于因食物中毒、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重大事故所引起的市场波动,以及爆发区域性

瘟疫和一般性灾害,对市场造成的冲击。

*、较大突发事件响应(ⅲ级):适用于市场监管过程中发生的涉及工商职能的群体*事件。

*、一般突发事件响应(ⅳ级):适用于个别危害消费者权益、影响市场稳定、性质恶劣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不正当竞争、

传销等重大事件,以及节假日和国际国内重大活动、会议期间,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市场波动、申(投)诉高峰、市场安全事故

等。

(二)信息报告时限

*、各科、所对辖区内的突发事件或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应当及时上报分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信息的内容应包括:时间、

地点、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等级、采取的措施和后续进展情况等。分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汇总、核实后,迅速呈报区府和市局

应急领导小组。

*、应急状态解除后,办公室应将ⅰ级、ⅱ级、ⅲ级响应处置情况于*日内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区政府和市局。

(三)应急响应措施

(*)应急预案启动期间,相关人员的手机要保证*小时开通,确保通讯联络畅通;相关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出现紧急情况

,迅速赶赴事发现场,做出应急处理。

(*)对涉及工商职能的,出现或可能出现重大伤亡的食物中毒、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迅速查清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消除安全隐患。

(*)对出现涉及工商职能群体*情况,分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赶赴现场,做好有关解释、宣传、调解、劝

导工作,同时,认真调查事发原因,积极与群众进行沟通,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防止事态扩大。

(*)针对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要节日期间可能出现的市场抢购、违法促销、制假售假、消费申(投)诉高

峰、安全事故等问题,做好预警工作,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查处违法经营行为,排查市场隐患,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

事件,确保节日市场安全,坚持节日值班制度,保证*执法车辆处于应急状态,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对上级政府部门召开重要会议活动期间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做好值班监管,信息上报工作;对市场内出现的有毒有害

食品药品案件,以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设计缺陷需及时召回、责令退出市场的商品,应及时消费警示。

六、后期处置

应急结束后,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处理经过、后期处置等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形成文字材料,并

根据事件等级,在规定时间内报区政府和市局备案。据此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工作的要求和建议,完善相应的专项应急制度,

提高应对同类事件的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七、工作要求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局干部要从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增强

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应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局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

、*三位副局长为副组长,办公室、市场合同科、*中心、经检科、商广科、企业科、信息办、区消保委、区民个协会、*所、*

所、*所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为组员。同时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该办公室设在分局办公室,负责有关联络协调和信息

上报等日常事务。

*、快速反应,形成联动。各科、所对辖区内的突发事件或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应当及时上报分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信息

的内容应包括:时间、地点、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等级、采取的措施和后续进展情况等。分局汇总、核实后,迅速呈报区府和

市局应急领导小组。同时,本着快速、及时、合理、有效的原则,组织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应急状态解除后,应急工作领导

小组办公室及时总结,形成应急处理报告,以书面形式呈报应急领导小组。

*、落实责任,确保实效。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对科、所加强应急工作督查,通过监督与自律相结合的方式,把应急工作抓紧抓

第6篇: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措施范文

关键词:医院管理;药剂科;应急型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

1应急型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储备

应急型人力资源的获取途径主要在于多个方面,如行政征集、人才引进、人才配置、人才培养及资格评定等。

1.1人才获取

因为医院本身的性质与机构部门并不相同,例如大多数的三级甲等医院特别是军队医院会成立不同类型的医疗队伍,这一些队伍本身便是应急型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途径。为了更好保障医疗队伍本身可以在不同环境当中实现药品的合理、高效率、有序供应,药剂科需要注重人才方面的获取及培养,尤其是挑选责任心强、专业性强、身体素质良好的药师作为中重点成员,同时还需要配备相应的替补成员,从而实现对各类突发性事件的针对性预防[1]。在训练过程中,为了更好侧重模拟多种突发性时间,例如战争、地震等,注重在药品配置、供应及补给等方面的能力水平。在训练完成之后需要及时对医疗队伍的药品进行养护,并以季度为单位实现对药品的清点及有效期的检查,以便于医疗队伍可以随时开展高质量工作。与此同时,药房方面属于药剂科的主要工作窗口,窗口在发药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突出综合性素质,对于药师本身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技巧也有着较为苛刻的技术要求。对此,在要求药剂师不断完善自身专业性水平的同时,可以借助急救复苏训练、心理学训练及沟通技巧训练等不断地提升药剂科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更好地应对突发性事件。

1.2应急机制的构建

不同部门必然需要构建相应的应急机制,从而保障突发性时间发生之后机构本身可以更加快速地进行应对,从而规避盲目性工作的现象[2]。为了更好减少药剂科在应对突发时间时的各类问题,需要及时构建相应的应急机制。首先,需要定期上监督网,查阅食品药品监督网中各类重、大药品不良事件,一旦与药剂科用药相关应当及时落实找回通告并办理药品清退处理,例如之前所发生的“甲氨蝶呤事件”,针对这一事件的发生应当尽早、尽全面性地进行应对,从而降低对药品供应所形成的影响。其次,构建储备体系,保障供应效果。在发生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药剂科中负责分管药品供应的副主任应当及时联合药库与药房,针对性分析突发时间所可能导致药品供应中哪一些药品的紧缺,并针对问题做好相应药物的备货处理,同时需要做好关于药品走向的分析处理工作,降低公众因药品供应不足所形成的恐慌情绪。再次,做好药品生产机制[3]。在突发时间发生之后经常回发生各类或相关品种药物无法供应市场需求的现象,例如禽流感发生之后抗病毒药物的供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现象非常普遍。对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满足公众需求,应当及时做好相应药品的补充,生产相应的抗病毒药物,保障突发事件供应需求的同时满足市场供应需求。另外,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做好药品的质量控制工作,严格把控质量关。最后,做好药品研究,落实防治处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当及时开展突击性的药品研究,借助药品的研究实现对特效药的针对性分析,开发行之有效的防治药物,从而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应急响应[4]。例如,以SARS爆发事件为例,在爆发时我国相关部门便提出了专款并用于关于非典型肺炎基础研究的项目,同时资助了关于非典型肺炎相关病原体生物特性的研究。对此,医院方面药剂科应当主动参与到“非典”的攻坚战当中,从当前已有的中药、西药等方面的研究分析,积极申报相关临床试验,从而强化突发事件临床应对能力。

2应急型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措施

绩效考核属于评价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团体在一定时间之内以个人知识或个人技能为载体,借助多种方式方法实现对某个目标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价,绩效也可以有效满足对生产过程的评价,相对而言客观性更强,共享程度的表现效果更加理想[5]。医院人力资源和生产绩效属于医院健康服务职能的一种关键性要素评价,因为当前我国在应急型人力资源方面的建设并不完善,不同医院在管理方面的标准性也存在缺陷,所以在管理方面,为了更好地提高救治与协调性能力,需要落实全面性的考核措施,其内容至少涉及到三点:①在接受命令之后应当做好集合时间与出勤率方面的考核;②在接受命令之后需要及时做好设备与药物的准备,落实清点、装箱等基本准备任务;③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完成医疗、护理、药剂三个方面的协调与配合任务。考核成绩划分为多个层次,如优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考核完成之后可以根据成绩结果进行相应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落实奖惩处理,对于不合格人员需要适当提升训练时间,确保团队服务水平的稳定性。

3应急型人力资源的激励管理措施

在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整个周期中,应急型人才属于贡献重大人员,为了更好地保障团队稳定性及工作责任感,应当主动提供一种可持续向上发展的职业途径,有效地提供相应的激励性机管理措施。在激励方面,奖金属于最为普遍的激励措施,同时如果是跨地区抽调时,也可以一定程度考虑商品或服务津贴、住房津贴或者是艰苦津贴等[6]。医院与药剂科应当积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采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管理措施,对于参与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型人才,按照事件期间的表现及评价结果,落实记功与嘉奖,同时对于贡献巨大的人员可以采取提前晋级晋职等处理。例如,在SARS期间,我市某医院的药剂科副主任领导者全科人员充分发扬了快速作战的特征,并应用自身管理经验借助医药公司资源及安排加班等措施加快了抗病毒药物的生产,同时在多种途径断货的情况下医院药品供应仍然倾向于正常,备受患者好评。针对这一表现可以给予个人或团队奖励。

4结语

综上所述,药剂科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鼠疫系统化、动态化的过程,对于医院整体医疗卫生水平有着显著性影响。想要高质量完成药剂科人力资源管理任务,就必须从科室本身的特殊性与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等角度着手探讨问题所在,并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应急型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整个药剂科团队的工作水平,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团队沟通效率,同时也可以有效强化医院之间的交流,构建一支能够高素质、高水平团队,从而提高药剂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向荣,林静,马容莉,等.军队医院干部病房护士综合应急能力培养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7,24(7):693-695.

第7篇: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措施范文

一、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温县地处黄河中下游的交界处,由于黄、沁河历史上多次泛滥、改道,形成了西高东低,南滩北洼,中间岗的地貌特点。洪水泛滥时,水沙泥石在推移、沉积的过程中,构成了不同地区、不同形式的地质结构。黄河滩区属极强富水区,综合补给模数为27-2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地下水埋深在3-15米;清风岭地带属较强富水区,综合补给模数23-2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因地下水过量超采,形成降落漏斗,地下水埋深15-40米,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困难;清风岭以北地区,地层结构比较复杂,层次增多,岩性偏细,该区属强富水区,综合补给模数26-28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由于地下水连年超采,地下水埋深极深,严重影响农业灌溉及农村生活用水。按照国家、省、市有关精神,我县组织对全县10个乡镇262个行政村的农村饮水状况进行摸底调查,编制了《温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报告》,目前全县农村人口38.4万人,其中饮水不安全人口11.12万人(高氟区人口7.01万人,苦咸水人口4.11万人),占28.96%。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加强培训、演练,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鼓励群众报告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及其隐患,及时处置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县、乡镇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制订应急预案,确定不同等级的安全事件及其对策,落实应急责任机制。

3、统筹安排,分工合作。以乡镇政府为主体,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加强协调配合和分工合作,处理好日常业务和应急工作的关系。县直各有关部门视情况给予协调、指导、技术支持,并组织力量全力支援。

4、快速反应,有效控制。突发性事件发生以后,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应根据应急要求快速作出反应,组织会商,启动相应预案,有效控制事态蔓延。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饮用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事件包括:

1、发生特大旱情,导致饮用水源取水量严重不足;

2、饮用水源保护区或供水设施遭受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污染,致使水质不达标;

3、地震、洪灾、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供水水源枢纽工程、净水构筑物、供水工程构筑物、机电设备或输配水管网遭到破坏;

4、地质变迁或爆破、开挖等生产活动,导致供水工程水源枯竭;

5、因人为破坏,导致供水安全突发事件;

6、其它原因导致供水安全突发事件。

四、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指挥体系

为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处理工作,县政府成立县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指挥部,县长担任指挥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副指挥长,成员由县政府办、发改委、水利局、财政局、民政局、卫生局、环保局、*局、广电局和各乡镇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技术组,办公地点设在县水利局,县水利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业务副局长任技术组组长,办公电话*技术组由县水利、气象、建委、环保、交通、国土资源、卫生、教育、*等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负责领导小组的技术支持工作。

各乡镇政府和县自来水公司及有关供水企业也相应成立饮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本单位的饮水安全应急工作。

(二)职责分工

1、指挥部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重大安全生产事件预防和应急救援的规定;

(2)及时了解掌握饮水安全重大安全事件情况,指挥、协调和组织重大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根据需要向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应急措施;

(3)修订完善全县农村饮水重大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

(4)在应急响应时,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5)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各乡镇和有关单位饮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

2、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负责全县饮水安全日常应对工作;起草全县农村饮水重大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收集、分析、整理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件的信息,并及时向上级机构报告;协调指导事发地应急领导机构,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力量开展抢险排险、应急加固、恢复重建工作;协调相关部门组织救援工作;协助技术组的有关工作;对潜在隐患工程不定期安全检查,及时报告执行情况;组织应急响应期间新闻工作。

3、技术组职责:

参加指挥部办公室统一组织的活动及专题研究;应急响应时,按照指挥部的要求研究分析事件信息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或建议;参与事件调查,对事件处理提出咨询意见;为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4、成员单位职责:

(1)县发改委: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和报批、项目审批、计划下达以及项目建设与管理的监管工作。

(2)县水利局:负责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管理,负责提供农村饮水重大安全事故信息、预案以及工作方案,负责恢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需经费的申报和计划编制。

(3)县财政局:保证应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费及时安排下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4)县民政局:负责遭受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故村镇群众的生活救济工作。

(5)县卫生局:负责遭受农村饮水安全突发性事故的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及饮用水源的卫生保障。

(6)县环保局:负责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做好区内水源地保护工作,负责制止向水源地排放污水和固体废物的行为,应急处理水污染事件。

(7)县*局:负责维持水事秩序,严厉打击破坏水源工程、污染水源等违法犯罪活动。

(8)县广电局:负责农村饮水安全法规、政策的宣传,及时准确报道事故处理工作。

5、乡镇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机构职责:

负责拟定本乡镇饮水安全事件应急工作制度,建立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和应急救援预案;掌握本辖区供水安全信息,及时向乡镇政府和上级应急机构报告事件情况;指挥协调本辖区饮水安全事件应急救援工作。

6、供水单位应急机构职责:

负责制定科学合理的抢险应急工作方案,配备必要的抢修设备及应急队伍,并定期组织演练。

五、预防及预警

(一)预防

1、监测单位及报告制度。县应急指挥部要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及时掌握事件信息,因地制宜地制定工程措施,为解决好供水事件提供科学依据。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负责所辖区域的监测、检查、预警工作,要设立并公开报警电话,多渠道获取相关饮水安全信息,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有责任及时报告突发性事件。

2、预防工作。增强群众对已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保护意识和节水意识,做好饮水安全工程设施的检查维修,按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需的维修物料,加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组织建设。

(二)预警

1、预警。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依据农村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划分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一般4个级别,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为标志进行预警。

一级(特别严重):突发事件造成2万人以上饮水不安全;

二级(严重):突发事件造成1至2万人饮水不安全;

三级(较重):突发事件造成0.5至1万人饮水不安全;

四级(一般):突发事件造成0.1至0.5万人饮水不安全。

2、预警。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农村饮水安全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机关等。信息要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由县应急指挥部在主流媒体上。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通信、互联网络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六、应急响应

县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县重大饮水安全事件和跨乡镇饮水安全事件的指挥调度,乡镇应急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乡镇饮水安全事件的应急、抢险、抢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供水单位负责本单位供水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时,供水单位要立即向乡镇应急领导机构或县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先期进行处理。对应预警等级,应急响应划分为四级,凡上一级应急预案启动,下一级预案随之自行启动。

(一)一级响应

当发生特别严重饮水安全突发事件时,应立即一级预警,启动一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会商。由县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召集,参加人员包括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县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县政府,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按照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协作配合,明确分工,并按照具体任务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4、方案启动

(1)抢险救灾。当供水安全突发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要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障受灾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2)医疗救护。要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应急事件后,要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宣传动员。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后,要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二)二级响应

当发生严重饮水安全突发事件时,应立即二级预警,启动二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会商。由县应急指挥部负责人召集,参加人员包括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县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县政府,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按照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由各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分工,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4、方案启动。当供水安全突发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要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1)抢险救灾。在应急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2)医疗救护。要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应急事件后,要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宣传动员。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后,要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三)三级响应

当发生较重饮水安全事件时,应立即三级预警,启动三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会商。由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负责人召集,会商后报县应急指挥部。参加人员有相关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县应急指挥部,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按照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应急处置由各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分工,具体任务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4、方案启动。当供水安全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要采取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1)抢险救灾。在应急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2)医疗救护。要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应急事件后,要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宣传动员。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后,要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四)四级响应

当发生一般饮水安全事件时,应立即四级预警,启动四级应急响应预案,启动以下工作程序:

1、工作会商。由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负责人召集,参加人员有相关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会商方式采用集体会商,会商内容应包括调查、核实工作内容、指导方案、处置方案、救援方式等。

2、工作部署。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领导机构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做出工作部署,明确工作责任,在半小时内将突况上报县应急指挥部,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做好抢险救援、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

3、部门联动。按照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应急处置由各部门协作配合,明确分工,具体任务要求,立即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工作。

4、方案启动。当供水安全事件发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时,要向受灾区派出送水车,启用应急备用水源,异地调水,组织技术人员对工程建筑物进行抢修等措施保证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1)抢险救灾。在应急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有效控制事态蔓延,最大程度减小损失。

(2)医疗救护。要加强对水致疾病和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落实各项防病措施,并派出医疗救护队,紧急救护中毒、受伤人员。

(3)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出现应急事件后,要发动群众参与建筑物的抢险、修复工作,确保工程及早恢复供水。

5、宣传动员。在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后,要做好宣传发动,稳定群众情绪,防止发生疫情,防止发生恐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

(五)响应结束

当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到保证时,应急领导机构可宣布应急结束,并协助进一步修复供水基础设施,恢复正常供水秩序。事件处理完毕后,由县应急指挥部结束公告,报上级应急机构备案。

七、保障措施

1、资金保障。县财政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突发事件等级划分,由应急领导机构报本级政府,申请动用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

2、物资保障。县*、消防、城建、交通等部门制定应急送水及车辆调配方案,各级领导机构制定抢险、救援物资调配方案。发生饮水安全突发事件时,由县政府统一调配,确保物资及时供应。

3、应急备用水源准备。供水规模在1万人以上的区内集中供水工程,要建设适度规模的应急备用水源,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从距离最近的饮水井调水。井灌区在浅层地表水污染或出水不足时,就近从深井取水。

4、应急队伍保障。应急期间,由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消防、交通、城建等部门,承担居民临时性吃水困难送水及供水设备维修等任务,保证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畅通。

5、医疗保障。当发生人员伤亡或饮水中毒事件后,应急领导机构要立即组织医疗卫生技术队伍,调配医疗卫生专家,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并调集必需的药物、医疗器械等物资,支援现场救治和防疫工作。

6、治安保障。*部门要负责做好受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八、后期处置

1、调查与评估。应急结束后一周内,乡镇和供水单位应急机构要向县应急指挥部提交书面总结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原因、发展过程、造成后果、采取措施和效果等。要对事件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做好应急工作。

第8篇: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措施范文

煤矿事故等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对事故的救援需要大批救援物资,如何将救援物资迅速、准确的送达救援地点,这是煤炭应急物流应解决的问题。煤炭应急物流从属于应急物流,是具有煤炭行业性特征的应急物流活动。因此对于它的含义,也要从应急物流的含义入手,在此基础上结合煤炭行业的特点进行界定。欧忠文等人率先于2003年提出了应急物流的概念[5],指出应急物流是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此概念从目标角度对应急物流进行了界定,不够完整。徐东等则直接给出了应急物流的定义,认为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6]。此定义不仅给出了目标,还给出了应急物流的对象及活动,相对比较规范和完整。对于煤炭应急物流的含义,本人参照以上定义,给予如下定义:煤炭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煤炭行业的突发性事故灾害(如瓦斯灾害、水灾、火灾、煤尘灾害、冲击地压、顶板灾害等灾害)、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而对所需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相对应急物流的一般含义,笔者突出了应对煤矿行业事故灾害的应急物流运作的重要性,这主要是考虑到煤矿事故的多发性和严重性。

2煤炭应急物流的特点分析

煤炭应急物流从属于应急物流,是具有煤炭行业性特征的应急物流活动。它既有应急物流的一般特征,也具有煤炭行业的一些独有的特征。煤炭应急物流也应具有突发性和多样性、不确定性、弱经济性、非常规性、多主体参与性等特点。其中突发性是煤炭应急物流区别于一般煤炭物流的最明显特征,因为煤矿突发事件如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因此为应对煤矿突发事件而进行的应急物流活动也就有了突发性的特点。煤矿应急物流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煤矿突发事件的多样性,煤矿的突发事件既有水灾、火灾、瓦斯灾害、冲击地压、煤尘灾害、顶板灾害等突发事故,也会存在自然灾害如洪水及其他公共突发事件,不同的突发事件对物资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煤炭应急物流的不确定性主要是因为煤炭应急物流是为煤矿突发事件的物流需求服务的,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应急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弱经济性是由于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太注重物流运作的成本等经济目标,更多的是考虑其要实现时间最短。煤炭应急物流的非常规性是指煤炭应急物流较之一般物流,省去了许多物流的中间环节,整个流程显得非常紧凑,物流管理的机构也非常精简,有极大的非常规色彩。煤炭应急物流的多主体性主要在于煤炭应急物流的运作需要政府安全管理部门、煤炭企业、物流企业、当地其他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参与。

3煤炭应急物流体系构成分析

体系是指若干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有关要素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体系一般都具有集合性、关联性、整体性的特征。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应该是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一个下级体系。从系统论的角度讲,煤炭应急物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既涉及到政府、煤炭行业组织、煤炭企业等不同层次、不同系统的机构;也涉及物资筹措、物资储备、运输调度、装卸搬运、物资配送等不同物流功能环节;还涉及到信息、法规、人才、理论、技术等不同的基本要素,下文分别进行说明。应急物流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子系统、组织机构子系统、政策法规子系统、理论技术子系统、物资子系统、设施设备子系统、专业人员子系统7个构件[7]。这7个构件也应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的基础要素,更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着力点,因此,对于煤炭应急物流的体系,从要素的角度也应包含这七大要素,如图1所示。煤炭应急物流信息管理子系统是指用于煤炭应急物流需求感知、传递、分析、汇总、反馈的信息网络系统。相当于煤炭应急物流体系的神经系统。煤炭应急物流专业人员子系统包括煤炭应急物流操作使用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科研工作人员、指挥决策人员等各级各类专业人员,它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的能动力量。煤炭应急物流设施设备子系统是指具有煤炭应急物流功能的站台、码头、交通航线和铁路路线等各种固定设施。煤炭应急物流组织机构子系统是指应急物流体系运作所需的组织架构、各个部门职责、人员编制、工作程序等。煤炭应急物流政策法规子系统是指有关煤炭应急物流的法律、法规和配套规章制度等,政府出台的政策及措施、制定的煤炭应急物流预案、各种标准、规范等,主要起到规范、制约煤炭应急物流活动的作用。煤炭应急物流理论技术子系统是指有关煤炭应急物流的基础理论、技术基础和应用理论等,它是推动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实践的强大动力。煤炭应急物资子系统是指应急物资的数量、品种、结构、布局、存在状态、生产能力等相关构成要素,它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的作用对象。

4煤炭应急物流的组织要素及运作流程分析

4.1煤炭应急物流的组织要素

由于煤矿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有时非常巨大,我们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应对这些后果,煤炭应急物流的组织应包含煤炭应急物流领导机构、煤炭应急物流信息平台、煤炭应急物流运作部门等部分。

4.1.1煤炭应急物流领导机构负责煤炭应急物流的平时和救援时期的组织领导工作。对上向主管的政府部门和该地区政府首脑负责并汇报工作,对下负责整个煤炭应急物流的组织管理工作,保证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在平时及事故发生时的正常运转。

4.1.2煤炭应急物流信息平台信息、网络系统是煤炭应急物流的基础设施,是煤炭应急物流系统工作的基本平台,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高效率、灵活性、可靠性的保证。煤炭应急物流机构通过该网络平台与煤炭应急物流系统的各个部门、各个企业网络、信息系统进行连接,以便系统各专项物资管理部门了解各个公司的设备情况、人员情况、运营情况、主要业务、运输能力、库房容量等。

4.1.3煤炭应急物流运作部门主要负责各种救援物资的筹措、储备、调度运输及配送送达等工作。简单阐述如下:①煤炭救援物资的筹措。救援物资的筹措是煤炭应急救援行动的基础和首要环节,筹措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救援工作的成效。救援物资的筹措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动用储备;强制征用;突击生产;组织捐赠;争取援助;紧急采购等。②煤炭救援物资储备。在煤矿企业正常生产运营中,国家和企业一般会储备定量的特定物资作为应急物资,应急物资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在于,能在灾害发生后短时间内提供抢险用器材、设备和材料,用来阻止灾害的蔓延,救援受灾人员和抢救机械设备等财产,从而降低或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③煤矿救援物资的运输调度。救援物资调度问题是煤炭应急物流中主要的决策问题之一,研究的是在煤矿突发事件爆发时,如何尽快运用各种运输工具把特定数量与种类的救援物资从仓库或中转站运送到指定的灾害或事件发生地的问题。救援物资调度的目标就是保证救援物资的合理有效分配和充分及时供应,进而为救援行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物资保障,最大程度的减轻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④煤炭救援物资的配送。救援物资配送主要包括救援物资的收集、分类、包装、运输以及救援物资送达作业。

4.2煤炭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分析

煤炭应急物流运作流程所体现的应是煤炭应急物流体系功能实现的过程。流程的设计合理与否,不但关系到煤炭应急物流系统运作效率的高低,还影响到各项分功能的建设与发挥。参照我国应急物流运作的流程,煤炭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设计如图2所示。当事故救援命令下达后,煤炭应急物流指挥部门立即搜集整理有关信息,根据救援指挥领导机构对突发事件性质和烈度的判断,迅速启动相应等级的响应机制,并对救援物资需求做初步预测,初步确定有关物资的品种、数量等;根据煤炭企业集团现有的储备物资、可动员利用的物资,运输通道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处理,拟制可行、科学的煤炭应急物流运作方案,并向有关单位下达任务;对运行情况进行不间断的跟踪监督,及时收集整理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调整。运作执行部门则根据指挥调度部门下达的任务,组织精干力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煤炭应急物流工作顺利开展。最后。对整个煤炭应急物流活动进行善后处理。调整回收可利用的物资,梳理总结煤炭应急物流经验教训,向上级上报有关情况等。

5小结

第9篇: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措施范文

[关键词]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154

[中图分类号]D922.1;D9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2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污染突发事件的次数频繁化、危害严重化、类型多样化以及范围扩大化等特点愈益明显。其中,石油污染物导致的水环境破坏越发频繁,且性质复杂,治理难度较大。2013年11月22日,发生在青岛市黄岛区的输油管原油泄漏在极短时间内沿雨水管道污染了胶州湾,引发了严重的水污染事件。尽管事后进行了紧急处理,但由于应急评估不准确、应急方法不到位等局限,其治理速度和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应从该事件中吸取教训和经验,建立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机制,做好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的有效结合。

1 黄岛输油管线泄漏爆炸水污染事件追溯

2013年11月22日凌晨3点,中石化输油储运公司潍坊分公司置于青岛市黄岛区斋堂岛路和秦皇岛路交汇处的输油管线突然破裂,所泄漏的原油进入到市政排水暗渠。相关人员发现后紧急关闭输油阀门并开展处置工作,但未能制止事故发生,当日上午10时30分,所泄漏的油气遇火花发生爆炸,并同时于胶州湾入海口的海面发生爆燃。从原油管线发生泄漏到管道爆炸时间达8个多小时,期间由于海水倒灌,排水暗渠中的原油和气体不断扩散,使得爆炸影响范围极大,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5 172万元。

爆炸发生后,青岛胶州湾沿岸较大范围出现突发性水污染。经海上12处的现场布点检测,发现23日海面有较大范围不均匀分布的油膜,临时搭构的围油栏之中2个布点有着较高油膜密集度,污染程度较高,经过处理,尽管围油栏外的石油污染物的浓度有了明显下降的趋势,但在检测中发现距离岸边分别是50米、100米、300米和600米的海面仍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情况明显超出国家规定的海水水质标准。24日上午,海面风浪进一步影响了胶州湾海面的油膜分布和浓度,在风浪的顶托下,水域中部的油膜向沿岸靠拢,导致岸边出现片状油膜,距离排放口岸西北方100~3 000米的水域出现污染物超标,给水环境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

2 黄岛输油管线泄漏爆炸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问题分析

2.1 水污染的危害

污染物进入水环境之中不仅直接降低甚至破坏水体质量,还会间接损害人体健康,破坏相关水环境的动植物生态状况,进而对工业生产及农业、渔业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其中,不同的污染物所形成的水污染问题存在差异。以黄岛输油管线泄漏爆炸水污染事件为例,其主要污染物是石油原油。石油污染物作为污染范围大、危害程度高、处理周期长的工业污染物,对水域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较传统污染物更为明显。石油物质成分复杂,其中含有烷烃、芳香烃等具有毒性的碳氢化合物,主要给水环境造成以下危害:一是有毒物质直接毒害海洋生物,造成大范围鱼类死亡和水体植物死亡,甚至因长期粘附而造成物种灭绝;二是覆盖形成大面积油膜,使得被覆盖范围的海洋生物因缺氧而致死,同时给船舶航行带来不利;三是石油中难以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等,将长期存留在水环境中并进行不断的富集,最终危害生物链。

2.2 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黄岛输油管线泄漏爆炸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的调研和分析,发现其应急处置机制不完善,在隐患排查、应急评估以及应急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2.1 隐患排查不深入

由于缺乏高度重视的事前监测排查意识及资源支持,水污染突发事件的隐患排查工作并不深入,部分人员对监督检查工作不彻底,给事故发生埋下了隐患。从黄岛输油管线泄漏爆炸而造成的水污染突发事件来看,调查报告披露了中石化潍坊输油公司曾于2009年、2011年、2013年对东黄输油管道的防腐情况进行了3次检查,但并没有及时发现部分管道存在的腐蚀问题,导致东黄输油管道的隐患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同时,管道维修工作也存在不完善、不彻底的问题。2011年,潍坊输油公司对东黄输油管道的外防腐层进行大规模修理,但由于前期排查不彻底,使得修理工作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覆盖,导致后来发生泄漏爆炸的15公里管线并没有得到维修,外防腐层的情况仍进一步恶化。此外,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油区工作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对输油管道的监督检查也不完善,其中于2013年开展的管道保护专项整治,虽前后进行了6次检查,但仍未能及时发现附近道路施工对东黄输油管道安全的影响。

2.2.2 应急评估不准确

事故的应急评估是应急方案设计及后续紧急处置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影响到时间、人员及具体处置方法的安排,但从黄岛输油管线泄漏爆炸而造成的水污染突发事件来看,有关部门在应急评估方面仍有待完善。调查报告披露,该输油管道的主要责任单位潍坊输油处以及中石化管道分公司等对原油泄漏数量的判断失准,对原油泄漏爆炸的风险判断也出现了偏差,最终因没有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而造成大范围的水污染。同时,部分单位出现漏报现象,没有严格按照信息披露要求及时向上级及公众报告黄岛输油管线的泄漏油品及数量,进而导致水污染紧急治理方案缺乏科学性,偏离了实际应急治污工作的需要。一些工作人员缺乏防止水污染意识,盲目使用非防爆设备进行作业,不仅严重违反工作规章,而且延缓了水污染治理。此外,有关单位受信息传递、信息分析等能力的局限,对突发性事故的发展趋势判断失误,导致没有及时调整应急处置方案,使得水污染事件没有得到科学的处置。其中,在黄岛输油管线泄漏爆炸这一事件中,油区工作办公室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没有准确判断该突发性事故的发展趋势,对于原油沿排水暗渠蔓延扩散,以及沿海大范围油膜覆盖等情况没有科学的预判,使得资源调配欠缺,导致胶州湾海域中间及其他区域的水污染紧急治理效果较差。

2.2.3 应急方法不到位

水污染突发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应急方法是影响到水污染事件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但在目前不少的突发性水污染治理中仍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缺乏充足的应急处置资源。不少地区的水资源检测专业人员较为缺乏,如青岛市在爆发黄岛输油管线泄漏事件后,在海上布点进行石油类项目监测时,需要由上级政府调配专业监测人员及资金、设备等,才能完成海面油膜浓度的紧急检测,这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周转时间,降低了应急处置的实效。二是缺乏先进的应急处置方法。由于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往往具有难控性、复杂性以及多变性等特点,其应急处理也需具有快速性、准确性和灵活性,才能有效应对污染事态的发展。但目前国内不少地区仍没有建立科学完善的突发性水污染处置方法,一旦出现水污染事件,便沿用自身所熟悉的传统处理方法,导致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效率较低。

3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建议

3.1 构建防控网络,完善隐患排查工作

深入而彻底的隐患排查工作是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事前策略,对避免发生事故有着重要意义。有关部门不仅要提高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防治的意识和能力,还应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建立群防群控系统性网络,全面加强水环境的监测管理。这一防控网络应包括环保、住建、安监、海事、运输以及自来水厂等方面,涵盖与水环境相关的各个部门单位,形成责任安全监管网络。在各司其职的同时,相关部门应提升信息共享和资源共用的程度,提高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对能力,也为制定应急方案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撑。同时,对防控网络每一个环节的隐患排查及维修等工作进行监督,如水源上游的化工企业的生产、存储安全性、输油管线的防腐保护安全性等。通过对各环节进行定期的、彻底的检测,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全面优化水污染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减少事故的发生。

3.2 整合预测资源,完善应急评估工作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评估一般包括污染物时空分布预报与总量核算、事件影响评估、生态风险评估、对人体健康风险评估以及生态经济损失评估等方面,根据各项评估而落实的应急方案则包括事件应急监测、城市安全供水应急净化、污染底质修复以及跨界流域水环境治理等。由于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具有复杂性和难控性,有关部门应加大资金技术投入,按实际需要增添应急执法车辆、现场快速检测仪器设备等基础装备,并对当地水环境情况及应急控制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形成开展预测评估的有力支撑。在此基础上,还应综合水利、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针对不同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开展专业培训、现场指导以及模拟演练等,以切实提高对突发事故的紧急应对能力。

3.3 优化处理工艺,完善应急处置工作

水环境污染物的紧急净化和跨流域水环境紧急治理是降低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危害的重要途径,其处理工艺和技术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有关部门应针对不同的污染物及污染范围,综合多种因素选择紧急处理工艺,提高紧急治污的能力。以黄岛输油管线泄漏爆炸而造成的水污染突发事件为例,有关部门可选用以下这些工艺治理石油导致的水污染。

一是石墨应急处理工艺。当使用石墨进行石油类水污染的治理时,石墨的吸附率会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因而可以在短时间内对高浓度的石油污染物进行有效治理。同时,由于石墨的疏水能力较差,其吸附能力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水环境温度较低时,石墨更能发挥其吸附净化的能力。此外,石墨还受水体振荡速率的影响,振荡速率提高,石墨的吸附净化能力下降;水体振荡速率下降,则石墨吸附净化能力提高。为此,当发生突发性石油类水污染的环境石油浓度大、温度低、水体振荡速率小时,可选用石墨应急处理工艺。

二是活性炭应急处理工艺。活性炭呈黑色颗粒状或粉末状,是无定形碳。当采用活性炭浆液进行突发性石油类水污染治理时,浓度一定时,活性炭时间越长,其吸附净化的能力则越强,可以长久有效地降低石油类污染物。因而活性炭应急处理工艺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①处理程度高,能有效降低被污染水域的TOC及BOD,使得水质接近国家地表水质量标准。②应用范围大,不仅能处理石油类突发性水污染,还能有效降解部分微生物,进一步净化水体环境。③适应能力强,能灵活应对有机物负荷及水量的变动,使得紧急治污效果更为稳定。④利用程度高,活性炭价格低廉且在净化被污染水体后可进行回收,管理技术要求较低。为此,有关部门应深入研究活性炭应急处理工艺,结合当地水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活性炭应急处理方案,提高突发性水污染处置能力。

4 结 语

水污染突发事件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稳定产生危害,而且会给生态环境、动植物带来极大的威胁。有关部门应总结吸取以往处置突发水污染事件的经验教训,针对不同污染物引发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建立具有针对性和长效性的应对机制,从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两个方面落实防治措施,完善隐患排查、应急评估以及应急处置等工作。面对水污染突发事件,不仅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力量,还应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等团体的积极性,提高技术研发的创新性,使得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可以达到理想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魏沁汝,李杉.输油管道泄漏事故多米诺效应分析[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4(9).

[2]王旭,罗彬.突发性石油水污染的应急水处理技术[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6).

[3]刘冬华,刘茂.危险品道路运输泄漏引发水污染事故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12).

[4]陶亚,任华堂.突发水污染事故不同应对措施处置效果模拟[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