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态经济数字化工程范文

生态经济数字化工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经济数字化工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态经济数字化工程

第1篇:生态经济数字化工程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装饰装修;工序流程;数据库

当今社会是数字化的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数字化管理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施工单位也逐渐融入了这一新兴技术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尤其在大型土建施工单位,该技术的应用日趋成熟。国务院的【2015】40号文件《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到2018年,互联网将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生态体系基本完善,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1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国内建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而由于工程量清单报价本身存在的各种竞争性与风险性,使得施工单位在投标过程中往往选择以较低的利润点来提高中标的概率。这使得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稍有疏忽,便会使成本大大提高。在这种既要保证质量又要寻求效益的严峻情况下,数字化管理的潜在作用就显而易见了。由于在酒店、住宅等装饰装修项目上,会较多地涉及到人工和材料,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工损耗和材料浪费。因此,装饰装修施工企业采用基于互联网系统结构模型对项目的全过程控制进行数字化管理,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风险,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各种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使整个项目的信息有一个更高效、透明的平台,这样不仅提高了各岗位基层员工的工作效率,也保证了中层管理人员的信息准确,同时避免了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失误。

2数字化管理的优势

数字化管理的实施,实现了经营核算、技术方案、现场施工的具体负责人员积极协作与及时沟通,使各部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变更,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反馈给技术人员,从而及时提供变动的计划与技术方案,避免反复运输购买,使劳务与资金能够得到高效利用;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及时改进,可以减少二次搬运、保管费等,这既节省了外运垃圾,又减少了采购费用[1]。在新的工程项目开工,签订劳务协议时,参照数字化管理所带来的各项基础数据,施工单位能够迅速选取合格的劳务分包队伍;依照前几次工程的劳务单价以及合同条款的清晰表达,有效减少了与劳务班组的纠纷,有利于控制结算价格。签订材料合同时,采购数量上,根据数字化管理提供的数据,可以及时得到构成工程实体的工程量,有效避免由发货单结算而引起的重算、误算,避免不必要的损耗;采购单价上,从数字化管理的庞大基础库中,能够及时找到各种材料的合格供应商以及最合适的价格,避免了由于材料商供货不及时或者材料有缺陷等问题造成的工期延误的损失。在材料使用过程中,通过平台提供的资料,下料时严格按照要求,严禁各种不必要的浪费。这样,便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正是由于数字化管理这一桥梁作用,使得各部门各人员能够资源共享,大量节约人力物力,最大程度控制成本,真正实现工程项目的科学管理。

3实施数字化管理的关键

根据模型结构系统,结合精装修工程实例,装饰装修施工企业数字化管理能否顺利的推进,关键要注意以下几点:

3.1重视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分散在各个项目部进行,人力资源、施工材料资源、施工机器具资源也相应集中在各个项目部,因此,重视项目部基础数据的采集,也就是数据层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建立相关资料库,提高数据库的准确性。如杭州某酒店式公寓精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施工班组包括油漆工3个班组、泥工3个班组、木工2个班组、水电2个班组、防水1个班组以及其他的零星小工班组;涉及到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包括材料员、资料员、施工员、安全员等。材料种类也繁多,主材部分涉及的有龙骨、石膏板、木工板、瓷砖、石材、墙纸、木饰面、不锈钢等;辅材方面涉及到的品种就更加复杂。为了方便这些资料的收集整理,前期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人工方面,要与这些班组分别签订班组施工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就劳务款支付方式、结算方式等作出明确约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以后发生不必要的纠纷,也可以为将来类似的精装修工程获得参考数据。材料方面,尤其大批量采购的主材,要与供方签订材料合同,做好出入库台账,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损耗,又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数据库是整个项目管理系统的基础,运用互联网模式及时收集和归纳反映项目施工的各类数字信息,对提高施工管理水平,高质量完成建筑工程项目意义重大。

3.2重视与数字化管理配套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在系统的应用层,会涉及到信息保密、机房管理、安全管理等,这些部分都是公司在数字化工作中需要着手制定规章制度来进行有效制约,只有建立这些规章制度,才能使数字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得到保障。装饰装修企业中,由于涉及到的材料较多,不可避免地也会有许多与材料商之间的联系,企业依据自身情况制定详细的《供应商管理办法》《材料招标管理办法》《材料采购管理办法》《工程项目材料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来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管理员也要分配好各个访问者的权限,既能使有效的资料得到共享,又可以避免各竞争者之间的恶意竞争。在某项目部的材料管理过程中,材料员根据公司制定的《材料管理办法》,从材料(包含临设材料)验收入库、出库、保管,以及剩余材料(包含临设)管理等角度出发,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材料进行科学管理、科学分类,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每个季度根据之前的材料进行全面盘点并如实填写“材料盘点表”,内容包括:建筑五金,石材及其制品,玻璃,玻璃制品,墙布,天花吊顶,龙骨及配件,地面材料,装饰板材(木质),瓷砖卫浴及卫浴五金,油漆涂料及防腐防水材料,家具软装,水电安装,其他材料、临设材料及设备等的账面数与实有数,盘盈盘亏数;最终做到材料数量清、质量清、账表清。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项目人员根据《施工现场安全台账管理制度》,结合现场实际,如实填写“项目安全台账考核记录表”,及时发现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通过应用层反馈到用户层,公司的管理者就可以迅速地对现场的安全管理进行调整。

3.3注重数字化实施的统筹性与长期性

数字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从公司人员的基本信息开始,再扩展到项目上的人、材、物的管理,根据统筹规划,逐步实施,不可能一步到位。也因为建设工程项目都有其独特性、特殊性;同时,随着公司本身的发展,经营模式的变化,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调整,使得公司的信息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只有随着公司自身发展与外部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数字化管理,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

3.4注意各个工序流程之间的逻辑顺序

建设工程项目往往由多个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组成,彼此之间紧密相关。也是因为这种整体性强的特点,造成了它的不可逆转性。即工程项目实施完成后,很难推倒重来,否则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就要求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各工序流程之间的协同处理。按照这样的逻辑操作,就可以更好地在利用软件的过程中科学管理,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与风险。

3.5重视数字化人才的建设

许多施工企业在人才应用上往往会忽略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仅仅只是把重点放在施工业务上,这是不够的。公司数字化工作除了需要专业信息技术人才以保障公司系统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外,技术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支撑也必不可少。以项目部为突破口,重视信息技术和建筑施工业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全员数字化素质与能力的培训提高,重视在实施数字化项目的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对不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与教育,才能更好的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地推进公司数字化的工作[3]。

4结语

目前,数字化管理在土建施工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在装饰装修企业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基础数据库的采集等工作没有得到很多公司的重视。装饰装修企业的数字化管理过程,是公司经营管理业务标准化的过程,是公司全员工作流程标准化的过程,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管理工作。今后,装饰装修单位应以数字化管理为基础,借鉴土建施工单位的管理机制,结合自身实际,将数字化管理的优势不断发挥壮大,真正发挥“互联网+”的经济活力。

参考文献:

[1]朱学清.浅谈数字化施工管理要点的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14):218.

[2]乔惠利.当代与现代中建筑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第2篇:生态经济数字化工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节能材料;外墙保温

1建筑节能新材料的应用

1.1建筑保温绝热板

在建筑领域内,保温绝热板属于高性能的层面材料,主要可分为夹心层以及两面两个组成部分。在建筑领域内,保温绝热板得以较大范围的应用,不仅应用于民用建筑领域内,还应用于商业建筑领域内。保温绝热板的施工工艺难度较低,并具备较理想的保温效果,工程成本费用较低,污染少,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效果,因此建筑保温绝热板在建筑领域内得以大范围推广及应用。

1.2隔热水泥模板外墙

在建筑领域内应用隔热水泥模板外墙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绝缘效果,当前主要应用于建筑现场浇筑领域。在现阶段的建筑施工领域内隔热水泥模板外墙已成为建筑墙体的关键构成部分,不仅能够得到理想的绝缘效果,还能够起到墙体固定及保温隔热的重要作用,目前已成为建筑领域内重点推广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

1.3外墙保温及饰面系统

在建筑节能中,外墙保温是建材中重要的应用材料。在建筑节能体系中,深入应用外墙保温及饰面材料意义重大。通常而言,外墙保温可分为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复合物。过去,国内外墙保温领域一般采用的是无机材料,但是此种类型的外墙保温材料现已难以满足建筑行业发展的需求,自然要求建筑行业材料研发人员推出新的保温材料。大多数建筑维护结构采用了外墙保温及饰面系统,具备多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①主体部分大多在建筑外墙深入应用外墙保温及饰面系统材料;②中间部分大多采用保温板;③外层部分主要应用美观建筑墙体。

2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2.1火灾隐患问题

在当前建筑领域内所使用的建筑新材料,包括发泡聚氨酯以及发泡聚苯乙烯等保温材料大多属于可燃材料,假如在施工中未得以正确的应用,会造成严重的火灾隐患。比如,在建筑楼梯区域使用的EPS板属于可燃材料,一旦遇到明火,燃烧速度非常快,同时还会产生各种有毒气体,给人体生命安全带来威胁。由于建筑材料难以阻止其燃烧,只能够离开等待火源熄灭。如果着火的时候风力很大就极易产生大型火灾,给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2.2防火意识问题

部分用户为了能够解决外墙外露的问题,在外墙外露的内表面会使用XPS薄板或EPS薄板作为内保温使用,这不符合部分建筑施工工艺要求,用户仍未意识到这类火灾隐患问题。另外,部分建筑工地对EPS薄板或XPS薄板等新材料的保管工作不到位,再加上防火意识不强,在冬天等天气干燥的季节极易产生火灾问题。

3建筑新技术的应用

3.1数字技术

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为居民生活品质的持续提升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当前建筑领域内,包括数字技术在内的信息化工具也已成为其新技术应用的重要内容。数字化技术,不只是某种特定的信息存储及处理技术,更是信息社会及知识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建筑经济的高速前进基础上,居民对数字技术应用的迫切需求也逐渐转变为现实。在建筑领域内应用数字化技术,使得居民足不出户办公、采购、学习与休闲等已成为现实。比如,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所提出的SOHO住宅概念便是数字化技术在建筑领域内应用的产物,这主要应用了网络信息技术,现已成为建筑领域发展的重点内容。SOHO住宅建设的重点发展理念在于将居住与办公合为一体,核心在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实现分散、独立、自由的办公方式。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建筑领域内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极大地改善居民生活的自由度,还能够大大地节约建筑用地,缓解交通堵塞及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国内居民知识文化水平的持续提升以及办公范围的不断扩大,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建筑业领域内深受欢迎,已达到更大范围的应用。

3.2生态技术

生态技术应用于建筑领域内,体现为生态设计理念,主要是指建筑内的材料应用很少并且能够控制建筑污染源,核心在于深入综合应用古代建筑技术及现代建筑技术,扬长避短综合筛选。在建筑物的形式及内涵上应该充分体现自然生态以及社会生态。在建筑功能层面,选用能源节约效果更为明显、建筑成本费用相对较低的建筑材料,关注建筑材料的实用性以及是否对居民身心健康产生影响,这也是判断建筑物是否具备生态型态的重要依据。建筑领域内应用生态技术必须以自然环境和建筑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为发展目标,设计及施工中应该从区域和谐规划层面因地制宜,方可发挥生态技术应用的重要作用。比如,新疆喀什地区处于大西北区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充足的能源资源,充分合理地利用光和能资源是生态技术应用于该区域建筑领域的关键内容。

3.3防水技术

在建筑领域内所应用的防水技术,主要是指建筑领域内与水有直接接触的区域开展防渗漏工程,避免存在潜在危害的裂缝。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中应该针对这些区域采用合适的防水建材以及施工工艺,设置多道防水层。在建筑防水工作中应该采用刚柔结合的防水方案,全面设防,密封节点。当前建筑领域内需要采取防水施工处理的区域主要包括屋面、临近地面、以及处于地面以下的墙面。首先,针对屋面区域可应用符合涂膜技术的聚合物水泥基进行防水工作;其次,针对外墙区域,可应用加气混凝土砌筑墙体的方式进行防水作业。

3.4能源清洁技术

大自然赋予了人类多种清洁能源,在建筑领域内应该充分应用清洁能源,以达到能耗降低以及环境保护的目的。建筑设计阶段就应该合理规划清洁能源技术应用,最大化地利用太阳能。这要求设计好建筑设计好建筑朝向、建筑材料等,以确保建筑物能够吸收更多的太阳能,达到改善建筑居住环境,提升室内舒适度的发展目标。同时还应该设计好建筑体型,减少建筑能量损失,再加上建筑材料的合理利用,将能量损失降到最低。

作者:李颖 战洋 单位:沈阳万科正大房产销售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慎保平.建筑节能新型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12):235-236.

第3篇:生态经济数字化工程范文

关键词:数字林业;概念;要素;原则;展望

目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国数字林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林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对自身规律的研究,从而促进林业的快速发展。林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林业发展过程中的科学规律进行揭示,并做好各项规划,同时在思想上需要跳出传统思维的束缚,在林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在进行不断创新,并在高科技数字化手段合理运用的基础上,加快数字林业的建设,并在建设过程中加强探索和实践,从而使数字林业得以不断完善。

1 数字林业的概念

数字林业是林业系统引伸出来的概念,我国是在2001年提出来数字林业建设的,但到目前为止,对于数字林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理解上各有不同。因此现在对于数字林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即是3S技术在林业实践中的推广,广义则是指现代信息在林业实践中的推广。其实当前数字化林业即是将信息进行全面化的集成,从而得以进行全面的应用和共享,因此数字化林业是将林业系统的各部门、各领域都通过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使其信息得以快速、完整、便捷的进行传输,从而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功能,由于信息的互通和共享的实现,为林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基础。

2 数字林业建设的要素与原则

在数字林业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信息基础设施的三要素,这三要素分别是数据原、信息传输网络和信息应用系统三部分,这三个部分在数字林业发展过程中缺一不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1 政府导向与市场牵引相结合的原则

当前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数字林业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从信息资源到信息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信息系统有公益信息系统、基础性信息系统和经营性信息系统之分,这就需要通过不同渠道来进行投资建设,比如公益信息系统则需要由政府投资组织进行开发,而基础性信息系统则争取由国家进行大部分投资,再向社会进行一部分融资,这两者相结合进行开发,进行企业化运作。而对于经营性的信息系统则可以实行由法人和个人进行投资开发,而在市场动作过程中,使之赢利与服务相结合。

2.2 统一化和系统化进行开发的原则

在进行数字化林业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大量的信息资源盘活,从而实现信息的集成和推广,使信息实现共享功能。而信息系统的建设并不是某一部分及某一单位单一的行为,需要政府进行统一的组织和协调,从而使其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下进行联合建设,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完成数字化林业资源共享的建设方针。

2.3 坚持面向应用的原则

数字化林业最终的目的是实现林业的经济建设和为社会提供服务。所以信息系统开发的出发点需要从用户的需要出发,需要加大力量对于一些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明显和覆盖大的数据库、通信设施和应用系统进行开发,同时还要兼顾到政府支持的系统的开发建设工作。而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功能性,加强技术攻关,并在建设过程中进行应用,从而使开发主体能够及时受益。

2.4 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可升级性和可共享性兼顾的原则

在技术上考虑高起点和技术发展的同时,系统的软、硬件的配置应立足林业系统实际现状。高度重视信息的收集、检验、传输和数据库的质量,并保证系统具备规范性、可更新性、安全性、可共享性。

2.5 坚持依法管理的原则

各类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功能必须能满足用户的要求,能保障各类软件开发和信息采集者的合法权益。把健全信息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完善知识产权、网络安全、信息交流、信息动态更新等法规制度建设作为数字化林业建设的内容。

2.6 遵循系统工程建设的原则

目前我国进行的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中,其中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其标志性工程,由于其建设过程中涉及的部门和地区较多,所以需要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并确保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得到彻底落实。在二十一世纪,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字林业的建设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因此在当前的数字林业建设过程中,应明确政府主要角色的地位,并使其与企业民众协调一致,加快信息技术的普及、发展及应用,并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同时各行业之间还需要加强合作,从而实现向知识经济的过渡。加快信息共享环境建设,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的参与到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来。

3 数字林业发展前景展望

数字地球提出后,数字林业也被提出来,由于数字林业对于林业和环境领域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已经开始密切贴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在数字林业建设过程中先将某些省市自治区作为数字林业的试点,在试点工作开始后,部分省市和地区也陆续展开了本地的相关工作。同时国家林业局制定了数字林业三期目标计划。中期从2006-2010年,目标是开展国家级和省级其他林业重点工程的动态监测,同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林业静态特征和森林、荒漠化、自然保护区、湿地等资源的分布特征、经营特征、决策特征的数字化描述;远期从2011-2015年,目标是继续进行县市级数字林业基础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建设,对林业生产、管理、科研等主要活动进行全面信息化集成、处理、统计、分析、评价和管理等.在技术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准备下一步实现构建面向网格的数字林业平台,发展多种面向林业管理决策的多维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并将工作流技术应用在数字林业平台中,最终实现数字林业结合信息化管理,及时准确掌握全国、全省林业的真实情况,为林业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达到通过先进技术指导林业生产和管理林业的目的。

4 结束语

我国林业在近些年间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而数字林业的建设工作的开展,对于提高我国林业的信息化进程,提高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数字林业的建设,使空间数字获取能力更加高效,还对于国家及时、全面的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整体状况进行了解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更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可以为国家制定生态环境宏观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于一些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可以具有规划性和目标性,实现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更利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且数字林业的实施,有效的促进了技术发展,带动了技术的快速进步,更利于对其他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而且数字林业并不是单纯为林业的发展建设服务,其是未来信息林业资源的主体和核心,所以必将带动全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杰.于全勇.数字林业的发展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8.12.

第4篇:生态经济数字化工程范文

记者: 自2009年6月,在北京召开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以来,智标委围绕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与标准化工作推广与落实开展了哪些方 面的工作?目前的进展情况如何?

张主任:我们主要从五个大的方面来开展标准的推广和落实工作的。

第一,完善了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体系;

第二,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信息专业的标准体系编制,已完成标准体系框架表、标准体系表、技术委员会体系表等文件编制;

第三,参与城镇建设产品标准体系的文件编制,负责对信息技术方面的标准立项规划建议;

第四,组织行业专家,对建筑智能化的安全体系做了前期调研和研究,形成了涵盖公交一卡通、社区一卡通、家庭智能终端、楼宇系统的核心安全体系架构,正在进行逐一研发和落实;

第五,积极推动标准的应用试点工作,目前正在与相关城市的具体项目进行沟通。

记者:一直以来,相关标准化建设困扰着我国住宅智能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中在以智能家居为代表的新兴领域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针对于此,智标委将会在包括智能家居在内的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与推广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此外,请您为我们介绍下2010年智标委的工作重点。

张主任:智能家居行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建筑智能化领域里十分活跃的一个行业,而且专业生产厂商、分销商、集成商与装饰公司也都已初具规模,用户对智能家居产品的认识了解水平也在提高。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作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国内唯一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领域标准的归口单位,对智能建筑领域涉及的产品标准已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我们正密切关注国内外关于智能家居的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同时结合我国应用的具体现状,逐步开展相应标准、规范的制定。

2010年我们将重点组织开展《建筑自动化和控制系统》三项国家标准的编制,同时研究确定涉及节能、减排标准的立项组织工作,对于项目的应用试点工作将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记者: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关注力度的加大,围绕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领域的节能、绿色、环保等热门课题,智标委将如何开展相关标准的制定与宣贯工作?

张主任:正在组织编制的《建筑自动化和控制系统》系列国家标准就是围绕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的节能、绿色、环保等方面开展的基础产品标准编制。在我们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我们也将通过研讨、会议等形式开展此领域的技术交流,以便明确标准的内容,并适合我国的应用现状,特别是节能监管体系的建立。

记者:放眼周边行业,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均与业内大厂商的自身系统标准联系紧密。随着传统安防、家电、照明、IT类厂商不断从多角度切入智能家居市场,对于产品涉及面较广的这一领域,智标委在牵头组织相关厂商及联系各类行业协会沟通与合作方面有着怎样的规划?

张主任:在智能建筑领域,由于涵盖面广,应用领域交叉,涉及安防、家电、照明、通信等领域,2008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根据新时期我国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各项事业对标准化工作的新需要,确保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标准化工作提出的各项任务,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国标委综合[2008]108号”文件批准成立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该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建设领域数字化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通过对现有标准体系完善,同时与国外相应组织代表我国进行技术工作对接,对我国智能建筑领域的标准保持与国外同步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对指导行业的生产研发,工程实施,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促进建筑及居住区智能化系统的健康发展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作为全国智能建筑领域唯一的国家标准归口单位,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所赋予的任务及工作内容,归口管理标准化工作,与相关协会、团体等机构合作,取长补短,为智能建筑领域的产品产业化规范发展尽可能做些工作。

记者:在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与标准化范畴内,智标委将如何统筹规划促进应用于商用领域与民用领域中相关技术标准展开交流,以期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的合理配置?

张主任:在智能建筑及居住区领域,下一步我们工作的开展将不再以商用建筑和民用建筑进行区分,而是以实体建筑、房屋权属、城乡设施三方面开展工作。

记者:伴随着近来物联网概念的火热,智能家居功能与相关运营商服务的结合也开始被业界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关注,对于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和标准化建设,是否有计划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通讯运营商层面的联系?

张主任:2009年10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未来五年紧密围绕“做好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建筑节能、工程质量安全和建筑市场监管、法制和工程标准建设、维护建设领域社会稳定、汶川地震灾区重建”等重点工作,在电子政务、城乡信息化建设、驻地网建设标准化、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

在电子政务方面,将共同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规划;在“数字城市”理论及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方面,将共同进行数字化城市管理、城市灾害防治、城市环境治理与保护等合作,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城市基础设施运营的安全监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合作,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共同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智能建筑标委会正在组织落实相应技术及标准的研制及应用工作,并将很快形成获得各方认可的模式,以便在全国应用推广。

编后: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峰会前夕,中国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且,这个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第5篇:生态经济数字化工程范文

立足“环境友好”,打造“森林中的城区”。我们提出了“城郊森林化、城区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小区花园化”的建设目标。植树能造就“绿”,在城中,“绿”可以养眼,可以怡人,让人感到亲切,有回归自然的感觉;“绿”还可以造就天然氧吧,净化空气;“绿”是构成城市名片的主要元素,是竞争力;“绿”是恩泽后代的民心工程,利在千秋。为了统一思想,通过大算“发展账”,强调“‘绿’就是优势,‘绿’就是品牌,‘绿’就是竞争力”,倡导“多添一片绿,就立一份功”。在农村,植树造林能够保护农田、防风固沙、蓄积木材、改善局部气候、发展林经济和美化农村环境。通过细算“经济账”,叫响“‘绿’就是财富,‘绿’就是银行”的口号,引导镇场干部和农牧民投身造林、受益造林。探索实行了“政府主导、统一规划、逐年实施、以林为主、社会共建、全民共享”的绿化工作思路,以提档升级和后期管护为重点,积极推进街路绿化、居住区庭院绿化、城市公共绿地、城市防护林系统建设和泡泽周边绿化等工作,论证规划总面积达671公顷的东湖生态公益林和宏伟绿色生态长廊景观区,实施铁路沿线绿化综合整治工程。对辖区企事业单位、临街商服、老居民区等绿化欠账多区域,实行“见缝插绿、垂直造绿、拆墙透绿”。大力实施“三围一沿”和“农田林网”工程,着力建设“环境优美镇”和“生态文明村”,做到了村屯绿化、经济林、接班林、防护林等建设同步进行。从2007年春季开始,两年来,辖区有近70家中、省、市直企事业单位参与城区绿化工作,城区义务植树60余万株,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原来的8.5平方米提高到11.5平方米,农村绿化完成1.54万亩。

立足“细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细节体现人文关怀,细节影响城市形象,城市不可不拘小节。关注细节,是城市进步的标志和动力,是城市精神的具体体现。打磨好细节,是市民对城市发展的要求,也是城市管理者的责任。把城市细部整理作为抓手,推进街路、场地硬化,消除主城区土地;实施“黑杆下地”工程,将主街路两侧通讯线杆全部拆除;拆除主街路的围栏围墙,营造通透式城市景观;整治牌匾广告,达到美观和谐;实施“亮化”工程,打造油城亮丽夜色景观。通过实施细部整理,消除了视觉污染,实现了街路宽敞明亮、街区整洁有序,展示了精致、温馨、品位不俗的城市形象,塑造了严谨、细致的城市精神。目前,全区有93个居住区70%达到了平安小区建设标准,65个社区基本实现了花园化,并涌现了荣获三项省级荣誉、两项国家级荣誉东湖五社区,荣获四项省级荣誉、一项国家级荣誉东湖四社区,成为了社区建设的典范。两年来,仅商厦商贸周边、明湖商务休闲区、新潮商业区环境治理共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整体环境大为改观,“两区”新增企业277家,促进财政增收2800余万元,商业吸引力和辐射作用明显增强。

立足“精品工程”,打造独具魅力的建筑景观。大庆是石油城,是资源型城市,从城市建筑风格、华丽气派来看,怎么做也赶不上一、二类城市。但从城市建设、管理来看,我们处处体现大庆的“三老四严”精神,体现“精细”而不是追求“大、洋、华”,要实际、实在、实用、节简、节省,时时处处使城市建筑与经济实力相一致,与城市精神相吻合。规划辟建了铁人广场、石油广场等7个广场景观,建设了铁人纪念馆、油田指挥中心等独具石油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整治了乘风湖、燕都湖、新潮湖,开发新建了奥林国际公寓、银亿阳光城、丽水华城等9个精品人居工程,改造建设了以世纪大道、铁人大道为骨架,以石油化工专用路为补充的快捷便利、四通八达的城市主干路网。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精品工程,形成了完整、美观的城市轮廓。

立足“以人为本”,打造整洁舒适便民的人居环境。整洁体现城市文明、市民素质、城市魅力。近年来,让胡路区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文明城为目标,重点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了有效管理流动商贩,推出了数字化城管,成立了数字城管指挥大厅,配备了24台装有GPS系统的城管执法车辆,在全区主要街路安装了77个摄像头,对城区主要街路实行实时监控,极大提高了对问题的发现和处理速度。同时采取了由堵变疏的策略,新规划增设了8个便民市场,既方便了商贩又方便了市民,有效解决了流动商贩影响市容的问题。

第6篇:生态经济数字化工程范文

(一)汽车及零部件行业。

未来五年,我区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化,积极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力争在汽车新一轮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中赢得主动。大力引进电动汽车新原材料研发。在规模上,密切关注广汽本田、东风本田的扩能改造项目,力争实现现厂区内及周边扩能。在技术上,我区将鼓励成立工程研发中心,为新能源、新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应用做出技术支持。依托广汽本田的发展壮大和增资扩产,发挥驻区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力量,带动汽车零部件和机械零部件产业发展,延伸汽车产业链,建设具有重要支柱作用的东部汽车产业基地。计划到2015年,本田年产量达到48万辆,工业产值达到717亿元;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发动机装配产能产能52万台。

1.做大产业集群,延伸汽车产业链

发展产业集群,可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和动力源。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汽车工业在经济方面的波及效应能达到本身产值的3-5倍,整车对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带动比例也可以达到1:1.7,我区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依托广汽本田的发展壮大和增资扩产,带动汽车零部件和机械零部件产业发展,延伸汽车产业链,建设具有重要支柱作用的东部汽车产业基地。引导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将适合的产业置换资源优先用于引进二、三级汽配或汽车整车销售、汽车美容、汽车维修等下游产业项目,充实汽车产业链;培育建设汽车及零部件采购中心,构建以电子商务平台与销售店相互支撑的汽车营销体系和物流体系,形成“汽配—整车—销售—维修”一条龙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在大力发展汽车自主研发的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我区汽车产业投资区域主要由云埔工业园区片、南岗片、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将军山机械交易城等园区组成,总面积6平方公里,计划建成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集各类汽车零部件的制造、销售、配送于一体,为的汽车生产基地提供配套服务。密切关注瑞典斯堪尼亚重卡华南区营销售总部及培训中心(首期投资额约500万欧元,年营业额20亿元)、日本小松机械华南区营销售总部(首期投资额2000万元,年营业额10亿元)、中集车辆华南区营销售总部(首期投资额2000万元,年营业额10亿元)等项目的洽谈及筹建,重点研究汽车和石油化工两大产业的结合点,拟定招商方案和产业发展导向目录,有目的开展对位招商活动。加强汽车配套产业集聚基地建设战略研究,规划在现有产业和产业基地条件下,适合我区发展、有比较优势的汽配项目。研究策划好广本以东地块,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拓展空间。做好将军山中国(国际)机械市场将军山机械交易城的项目筹备和招商引资工作,截至2010年12月,已有东风汽车、重汽、粤松、合力叉车等27家知名品牌企业入驻园区,400家零部件客商达成租赁意向,招商工作取得开门红,作为我区加快产业升级73个重点项目之一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打造建设成为国内最大,集商贸、金融、物流、会展、商务办公于一体的现代化机械产品商贸园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2.提高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的数字化创新与设计水平

我国汽车产业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这是提升全球化竞争的一个里程碑。在知识经济社会来临之际,作为创造要素的创新和设计,都要实行全数字化,这对于提高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创建工作关系极大。

我区要重视推行数字化的创新和设计工作,重点是:提高计算机的各种辅助技术的发展(CAX),特别是提高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技术(CAE)的深化工作;加深计算机工程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水平;加强基于分布式网络数据管理系统运行的建设;搞好基于柔性制造工程执行系统的建设;有条件的可以加速电子商务的步伐等。

3.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应对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目前,区内的广汽本田正在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研发,以天赐高新为代表的企业正在积极开展动力汽车锂电子电池用功能性电解质规模化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动力与储能电池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机械科学研究院在机械装备核心零部件制造及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也有较强的实力和前瞻性的规划。这些都是我区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引进电动汽车原材料研发、生产项目,探索建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的良好条件。

(二)石油化工行业。

我区现有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等数家规模与技术并存的石油化工企业。

石油化工行业目前有9个国家级、省级、市级及区级工程研发中心,未来我区将重点支持赫尔、天赐、鹿山等化工企业的研发项目,并设立相应的工程研发中心,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的研发工作。计划到2015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煤焦制氢装置产量达到10万标立/小时氢气,柴油质量升级项目中,新建项目产量达到200万吨/年,改造项目产量达到120万吨/年,高性能聚丙烯项目产量达到20万吨/年。此外,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鹿山化工有限公司正在计划上市,未来五年,我区将积极引导并支持这两家化工企业的上市,并鼓励其他民营企业自主研发,开拓创新,做强做大,争取在这个行业再有两三家企业上市。

1.优化石化产业集群

未来五年,我区石化产业以产业集聚、优化提升为核心,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绿色化工”和精细化工为目标,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待石化改造装置全部投用后,石化实际具备一次加工原油157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原油的加工能力翻了一番,并初步具备世界级炼油企业生产规模,可进一步带动下游的精细化工及配套产业发展。

2.大力发展精细化工

围绕广石化炼油产能升级、乙烯扩产,不断延伸、完善下游精细化工产业链,支持广石化新上高附加值项目,共同推进旧围、新围、合庆围搬迁工作,着力打造生态环保型先进产业园区,带动全区制造业优化发展。加快建设姬堂化工产业基地,整合区内化工企业资源,找准现代化工与汽车零部件两大产业的结合点,以原料化工、精细化工、高级塑料产品加工等为重点,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发展接续产业和配套产业,发展精细加工产品,形成“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高级塑料—终端产品”产业链,促进产业的规模扩张、结构升级,促进汽车及零部件与现代化工两大产业联动发展。

依托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热熔胶粘剂及胶粘制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科技项目的研发,推进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的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在功能胶粘剂、功能木料、弹性体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以西气东输和国内城市管网天然气置换煤气等各大管道工程建设为契机,打造华南地区功能性高分子材料产业基地。培育清洁新能源产业。依托市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企业工程研发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开展锂离子电池用功能电解液和太阳能电池封装热熔胶膜等清洁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在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相关产品,推进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3.打造“绿色化工”产业链

促进广石化从“大炼油?小化工”向“绿色炼油?深细化工”的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提高环评力度和质量,促进企业将发展方略建立在符合资源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建立起与环境要求相吻合、相协调的产业结构,使整体生产力和经济增长模式与环境相协调。未来五年将进一步开发和推广资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的清洁生产技术,淘汰污染严重及能耗物耗高的落后工艺。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增产清洁燃料和“绿色”石化产品,加强对污染物的治理和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实现炼油和石化工业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开展广石化周边精细化工园区建设的前期论证;完成广石化“炼油完善配套及环保治理项目煤制氢装置”扩能项目;支持赫尔普化工有限公司“重整芳烃抽余油综合利用(溶剂油装置扩能改造二期)”及鹿山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太阳能电池封装用背膜”等项目的开发建设。

招商重点主要是建立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该基地位于石化以北,总用地总面积约700公顷,其中,石化化工区和炼油区现有厂区约365公顷;化工区以北地块及化工区和炼油区之间地块约250公顷,远期视建设需要可扩大至330公顷。园区拟依托广石化升级改造和产业链延伸,以“环境生态、技术高新、产业精细、效益聚集”为理念,高起点、严要求做好园区规划,重点培育发展精细化学品、日用化工和化工关联产业等用户覆盖率广、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的精细化工产业,入园项目应以安全、环保和经济效益为准入条件。

(三)电子信息产业。

未来五年,我区将继续扶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第一,重点建设以电子商务为主的信息平台,打造以区重点行业为重心的专业信息平台,积极打造东部电子商务集聚区;第二,以七喜电脑、智光电气、晶华光学电子、广元科技、大凌实业、三洋汽车电子、精工电子、西铁城(务冠)电子等企业为依托,壮大我区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提高电子产品生产能力。第三,加快推进网游动漫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推动动漫产业由“制造”向“创造”转变。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创意园”,奠定和巩固“创意园”作为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的地位。

1.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卓越网”项目、“中经汇通”项目、“中易网络”项目的规模、资源优势,争取在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网上服务的B2C领域抢占先机。进一步拓展B2B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以专业市场升级改造为契机,加快推进专业市场信息化和标准化,健全专业市场公共信息体系。围绕国际物流园区的发展,推进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培育宝供物流、南方物流等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由区域平台向全国平台升级。支持电子商务在各行业的应用,充分借鉴化工交易中心平台建设的经验,争取未来五年内,再建立2到3个行业信息平台,将我区打造为东部电子商务集聚区。

2.强化电子信息制造业

以七喜电脑、智光电气和晶华光学电子等企业为依托,壮大我区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十二五”期间,七喜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将投资3000万完成通讯电源项目,实现新增年产值2亿元;投资7000万元用于变频调速器的制造,预期完成新增年产值3亿元。到2015年,年产笔记本电脑30万台、手机年产600万台、开关电源500万台、通讯电源1万台、变频器6.5万台,工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智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将投资1.16亿元完成3000kVA高压大功率变频项目,投资1.16亿元;投资约15亿元,完成节能关键设备项目,两个项目实现增产值11亿元。预计到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15亿元。晶华光学电子限公司将继续扩大产能,精密光学镜片年投入达到500万元,可实现30%的效益增长率;投资2000至3000万,建立建立新型光电仪器生产基地和完成高档镜头生产线,预计可产生3至5亿元产值,到2015年,晶华光学电子预计可以实现工业产值12亿元。

3.构筑完整的动漫产业链

目前,我区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动漫产业链,构建我区动漫产业完整的产业链,提升动漫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动漫产业,是我区动漫产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十二五”期间,我区将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动漫企业进驻,带动一批国产动漫开发公司逐步壮大,推进国产动漫产业集聚发展。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原创动漫产品,并积极推动原创动漫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依托国际玩具礼品城,积极引导企业开发动漫形象相关衍生产品,通过衍生产品的开发,扩大我区动漫形象的市场影响。同时积极整合全区动漫企业、教育、文化、科研院所等各种动漫产业资源,形成合力,加快我区动漫产业快速发展。

(四)船舶行业。

我区的船舶制造业拥有坚实的基础,目前拥有规模不等的造船企业数十家。未来五年,我区将强化船舶细分市场龙头地位,推动企业发展游艇研发设计等高端船舶产业。预计到2015年,中船造船有限公司年产将从目前的80万吨载重达到100万吨载重的造船能力。工业产值达到81亿元,“十二五”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70亿元;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8艘53万载重吨,实现工业产值43亿。

1.推进船舶工业设计的数字化进程

未来五年,我区以提高整个船舶行业的数字化能力和水平为目标,加大各类应用软件的研发、推广应用的力度。在消化、吸收国外造船集成系统(TRIBON、CADDS5、NAPA、MARS、HANA)和大量二次开发的基础上,形成数字化造船的原始创新能力,突出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的信息集成系统(含CAD/CAM/PDM/CAPP/ERP/CIMS),并在造船行业全面推广应用;在船舶设计和建造中大量推广、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扩大行业服务范围,在船舶建造方法、工艺流程、车间物流仿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形成一个具有我国造船工业特色的虚拟仿真系统;突破敏捷制造数字化技术,为造船企业动态联盟的建立提供信息平台;完善测试手段,建立成熟的测试流程,推广服务范围,成为行业软件测试基地;完成行业内主要标准、规范、代码、物料编码系统、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等共享信息资源的开发,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促进数字化造船的进程。

2.完善船舶装备配套产品

完善文冲船厂、船厂等造修船基地建设,形成造、修、配一体化产业格局,实现造修船产业集群化发展。积极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配套产品,加快发展以油气勘探开发装备、海上油气工程保障服务系统、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等高端产品为重点的海洋工程装备配套产品。

在招商引资方面,我区将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积极引进船舶设计、船舶维修、船舶销售等配套服务商家,重点打造船舶零配件批发市场,争取吸引更多的商家进驻我区。

(五)电力行业。

未来五年,我区电力行业的发展一方面是通过完善产业链条,强化产业联系,辐射带动市电力设备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是通过清洁生产,完成电力企业的节能降耗。依托国内电力行业清洁生产的成熟经验,完成本行业的节能减排目标,并力争建立相应的CDM项目,走出一条清洁生产与企业可持续发展双赢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之路。推进电厂等重点电力企业新上扩能改造项目,利用先进技术推进节能减排,建设清洁高效的新型电厂。

计划到2015年,我区电力的龙头企业粤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电量达到340000万千瓦时,工业产值达到14亿元,投资50亿元,扩建两台超临界600WM机组,比原总容量增加100MW,降低能耗约20万标准煤/年。

(六)食品饮料产业。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继续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品牌拉动、技术推动,发展以啤酒、软饮料、方便食品、食品风味配料等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产业。建成统一扩产项目及喜力啤酒项目。扶持发展冷链企业,构建冷冻品交易市场,培育我区食品行业新亮点。汇香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未来两年,将投入1.14亿元开发蛋白基调味料,项目完成后可生产10个以上的蛋白基就调味料产品,年产9000吨,销售收入为30000万元,实现利税14000万元,公司将实现工业产值7亿元。预计到2015年,统一企业有限公司,饮料与方便面产量达到35万吨,实现工业产值25亿元,计划投资1.95亿元新增一条无菌生产线,新增工业产值5亿元。喜力啤酒项目是我区2007年引进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投资7500万美元,注册资本5000万美元,目前已开始试产,在未来五年,将全面推进二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可年产啤酒20万千升,是迄今市引进的最大外商投资啤酒项目。

(七)战略性新兴产业。

研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扶持,要把握住当前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四维成像、智能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利用区内现有企业资源和技术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支持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大力发展及创造条件引进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产出效益好的智能产业项目,重点发展锂离子电池等清洁能源,功能胶粘剂、密封胶等高分子材料,铂金钢新材料、物联网、高压变频调速等电气节能技术。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加快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

优化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以输变电设备智能化、家电数字化为重点,不断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孵化能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或标准。积极发展软件及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充分利用我区被列为基于国产软硬件的公共信息平台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试点单位的有利条件,更加广泛、深入地推进国产软硬件的应用,促进自主创新国产软件的产业化、集群化发展。

保障措施

(一)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1.全力以赴创造条件推进“双转移”

实施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优化我区产业结构。打造良好的产业转移环境,加强政策指引与相关政策措施的宣传教育,为参与转移的企业提供政策优惠和融资扶持,对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处理好各相关方的关系,防止的发生,专人负责跟踪,定期进行总结,以提高转移效率和质量,为我区产业转型优化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2.完善与之配套的服务体系,实现“双轮驱动”

“双轮驱动”是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作为驱动的双轮,推动现代产业向前发展。第一,要大力发展包括汽车、现代化工、船舶制造等产业的先进制造业,重点建设重大成套和技术先进制造业基地,提高我区先进制造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第二,把生产业作为重心,提升其发展地位,把它作为核心产业加以培育扶持,是推动现代产业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第三,要加快制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大力建设我区现代产业核心区,推动我区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优势产业链。大力推动自主创新,突出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

(二)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发展投入。

1.加大民营企业的扶持和投入力度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引导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形成建立一个研发平台、成长一批科技人才、催生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良好局面。加强对企业上市辅导,支持骨干民营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推进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鼓励企业自创品牌,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坚持扶优扶强原则,大力配合市实施自主创新,在产业引导、项目安排、资金融通、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发展一批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商标的龙头骨干民营企业。

2.全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我区将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新电子信息、智能产业等方面为战略发展重点,进行重点扶持。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2011年到2015年,每年区级财政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方式,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对开发的核心技术取得专利、成果实现产业化、市场前景好并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进行重点支持。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重大产业化项目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入。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发展私募基金、中小企业互助担保、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推动高新园区内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权转让系统。

(三)整合招商资源,优化营商环境。

1.加快招商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价值

按照“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市场运作”的模式,充分调动驻区企业的积极性,引导转制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招商向资源综合利用型转变。积极并有选择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引进符合我区产业发展方向、附加值高、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引进资金密集、自主创新能力强、税收贡献大的大企业以及国际知名企业的区域性总部进驻,利用大企业及企业总部的品牌效应,提升竞争力。优化外贸出口商品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健全招商引资协调机制,完善招商引资责任制和跟踪服务制,加大专业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工作力度,提高招商国际化。

2.优化营商环境

营造宽松的经营环境,积极培育内资及民营企业,吸引更多的国内知名民营企业落户,鼓励民营经济进入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不断增强其拉动效应和规模效应,促使民营经济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生力军。要进一步明晰招商思路,并从招商对象、招商策略和招商渠道上具体把握,促进相关企业进驻我区发展。

3.招商策略

一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要根据我区的环境承载力,包括工业区布局、生态环境,制定产业准入标准,编制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二是建立评估体系,确保引进的企业效益好、税收高、有市场前景。三是与广本联动,减少信息不对称性,降低招商的风险和成本。四是培养骨干核心零部件企业,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效应。五是拓展项目发展空间,梳理广园东以北、丰乐路—石化路之间900亩用地发展新能源汽车孵化基地,以及乙烯厂区以北至科学城之间700亩用地建设精细化工产业园。

引入自主创新、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促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是我区招商工作的有效策略。结合区产业结构调整,引入招商引资的知识产权指标,着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优良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促进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由区知识产权局、区经贸局联合开展实施政府投资项目、政府资助和招商引资过程中的知识产权审查工作,并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或意见。

4.招商渠道

一是招商部门要紧密依靠广本采购部门的支持,与广本120多家一级供应商保持联系,掌握动态,跟踪服务。重点争取在我区设立新厂,并以此吸引二、三级供应商。二是与广本、广汽集团建立沟通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健全服务配套程序,依托其提供上游厂商的信息,宣传我区园区建设情况和招商政策等。三是委托区内专业招商公司和国外招商公司,依托其资源和专业优势开展招商。

(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主导战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努力打造一个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的平台,集聚一支勇于创新的科技人员队伍,产出一批优秀的技术创新成果,推动“制造”向“创造”转变,形成传统产业升级与先进制造业发展互动并进的现代产业区。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组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推动企业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技术创新体系。

着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民科企业,鼓励骨干民科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支持民科企业与国家、省、市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合作,在设立分支机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鼓励大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提高大型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建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行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及博士后工作站,引导企业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进行科技攻关,提高企业原始创新能力。完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提高企业的技术改造创新能力。

(五)推动技术改造工程。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提高传统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信息化制造是改造传统制造业的必由之路。

未来五年,把加强技术改造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坚持两化融合的工业化道路,推动经济发展向内涵式增长方式转变,设立专项技术改造财政补贴资金,加大对省、市技术改造项目的配套补贴力度,促进形成清洁、节约、安全、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以规划为先导,加强分类指导,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政策为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以企业为主体,择优扶强。

(六)加大人才建设力度。

一是针对我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特点,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力度,提高产业内整体管理和研发队伍整体素质。积极引进我区在汽车、化工、造船、电力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实我区的技术研发团队,提高我区自主研发、科技创新的能力。

第7篇:生态经济数字化工程范文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规划;施工

Abstract: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city changes a process is accelerating, the city landscaping build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new period how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ndscape engineering, based on perfect construction, promot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various aspects of the discussions, to promote the city garden project quality control and construction level,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reate high-quality project.

Key words: City Garden; planning and desig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引言:为了满足大众的生活需要,适应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发展,风景园林工程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城市住宅小区、人们

的工作单位以及公共场所的建设越来越多的考虑到风景园林的元素,为了让风景园林工程抓住发展[顺序错乱,已做修改。]的机遇,风景园林工作者,必须深入对风景园林工程的研究工作,做好园林建设工程。

一、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控制

1.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园林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在取得工程施工项目后,应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工程概预算,为工程开工做好施工场地、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施工队伍等方面的准备;(2)按施工工期要求,组织材料、施工设备、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计划好工程进度,明确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责任分工,人员安排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按时间顺序安排,另外栽后养护组也要考虑好。

2.不断提高园林设计及施工水平,解决投评及维护难题首先,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应明确必须有主题或主景,使城市绿地的园林艺术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园林设计不仅要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充分融入造景主题,亦要多使用本地区植物,有效应用能反映本地气候特征的植物种类。第二,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绿化工程项目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对具有良好业绩具备施工资质等级的施工企业进行公开、公正、公平的方案招标,引进一部分省外及境外大型园林公司,目的是杜绝低素质的园林施工队伍进入园林绿化工程。同时园林主管部门对工程项目应坚持定期检查制度和项目跟踪制度,制定适合本地区的项目检查标准规范。第三,园林建设项目的投资评审,要根据项目变更调整预算或预留部分浮动资金,以解决园林工程存在变更多的问题。

3.专业人才的培养。园林绿化工程不同于普通的工程,作为园林绿化工程的单位,为了适应现代园林的更新换代要求,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对新情况的研究,找出有碍企业发展的各种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人才培养方面,重点是设计、施工、监督、后期管理的经验和知识传授;另外是通过招聘的方式,招聘一些具备园林绿化专业知识和文凭,以及基本施工管理的专业人才;现有的人员要通过考核、绩效评估、职称升级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竞争意向,以使其自觉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4.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管理的保证。如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优良,但绿化养护管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景观效果,影响工程质量。若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如浇水不及时,导致树木成活率低;树木支架不牢,导致栽植树木歪斜;除草不及时,导致绿地杂草丛生;打药治虫不及时,导致病虫害严重等质量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二、城市园林施工

1.城市园林设计规划目标在于为人们创设健康、舒适、环保、绿色的生态环境,因此在设计规划进程中应科学遵循经济、舒适、美观等实践原则。园林工程施工则主要将前期设计资料运用实物进行建造,由此可见,规划设计主要发生在园林工程建设前期,注重理念与园林整体效果,是城市园林工程中的关键第一步。而园林工程施工建设则位于整体工程偏中后期,注重工程质量与进度。可以说园林设计是工程施工中贯穿前后的一条主线,为施工提供了主要参考依据,园林工程施工则是设计规划实施与实现的具体途径,倘若没有施工则再好的设计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同理,倘若缺少设计则施工也无法科学开展,两者之间是互相关联、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2.城市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应科学养护,园林工程规划设计是创造美化城市的艺术过程,涵盖了社会环境、生态的各方层面,其任务涵盖对自然、城市居民生活与人文环境的设计与规划,因此必须依靠科学的施工建设来全面实现。倘若在设计规划进程中与施工环节相脱离,则园林工程设计规划的可行性便无从保证,本身设计的优美意境同样也无法展现。在设计制定规划方案进程中,我们应充分考量养护与施工等各项后期工程,确保相应的工程施工人员全面参与。例如:某城市园林工程原始设计中可能会规划较大面积的红叶小劈,然而其包含较多尖刺,因而综合考虑到其养护与施工环节难度,最终工程规划降低了该红叶小劈的设计覆盖范围。

3.城市园林工程设计规划意图应全面贯穿于养护与施工进程中。园林施工主要是令图纸及其涵盖的设计意图合理转化为实物园林景观的具体过程,城市园林工程施工建设进程中,为令实物园林实现预期设计效果,从事施工人员应深刻全面的了解设计规划人员具体的设计意图,并严格依据设计图纸进行科学施工。同时在实际现场施工建设阶段,设计人员应科学旁站指导,进而达到最优化理想的施工建设效果。在遇到复杂地形的园林工程现场操作施工以及放样自然山水、配置植物种类等阶段中设计人员应做到亲力亲为、亲自到场监督把关,要想成功创建出城市园林精品,我们必须做好完成工程施工后期的管理维护工作,并在全过程养护中良好贯穿设计理念,进而确保其科学延续性。

三、完善做好现场施工与设计的良好结合

1.城市园林工程施工与规划设计的完善,配合精品城市园林工程的打造,需要施工方与设计方的密切配合,从设计规划层面来讲我们应全面了解园林工程施工流程与工艺,清楚施工各管线的走势及分布,地质各处承载力。同时我们应全面依据施工各方条件将设计意图与条件相融合进而合理开展园林设计。完成设计后还应在交底施工图阶段将园林工程设计规划理念与各个施工事项全面交代清楚。同时施工建设进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应全面到场进行施工阶段遇到实际设计问题的及时引导与处理,对于与设计理念相偏离的施工应提出合理整改意见与建议。

同时设计方人员还应全面尊重施工各方意见,深入现场进行虚

心学习,并主动积极地与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亲密交流、互动配合,进而通过共同的努力配合将园林工程施工建设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全面解决。

2.园林设计规划中科学应用数字化与生态手段新时期,城市园林工程设计规划迫切需要创新手段与理念的科学应用,生态理念应体现在材料选择具有地方性、合理节约与保护能源、做到崇尚自然与展示自然,进而科学体现适用经济、凸显地方特色、低噪音与净化空气良好效果、节约能源、令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环境更加接近自然、富于生命力与自然美等核心特征。在数字化手段运用层面我们应采用科学技术在施工前期对建筑空间、形体景观展开虚拟塑造,体现智能化与生态控制科学效果。例如在环境湿度、温度控制调节、水循环利用管理、太阳能开发利用等领域我们科学引入智能化、数字化手段进而令城市园林工程凸显自动化、人性化特征,提升服务运营综合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与施工各阶段内涵特征,我们只有促进其有效配合、互相渗透、良好结合,才能真正创建出优质精品的城市园林工程,并营造绿色、环保、充满艺术感的城市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唐晓岚.城市园林与城市社会生活——以南京为例[J].城市问题,2007(12)

[2]章筱玲.论城市园林施工规划的发展方向[J].江西建材,2011(3)

[3]赵春龙.资源节约型城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研究[J].绿色科

技,2009(9)

第8篇:生态经济数字化工程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矿山;煤矿信息化;战略;技术研究

数字化矿山和传统的矿山相比之下,其最大的不同便是数字化矿山具有一种新的矿山建设理念和独特的想法,数字化矿山利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种类的矿山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同样在如今多元化的经济全球的发展下,在虚拟与现实同步的技术下,数字化矿山可以把抽象化转变为数字化,实现矿山内部结构的可视化,再现矿山的挖掘过程。如今高速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矿山同样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条件,在数字化计算机的使用下,数字化矿山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进而对矿山的开采和地质构造做出评估,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测矿山的危机,在资源的分析下,开采参数也就可以准确得知。可见,数字化信息化矿山给我国的矿山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一、数字化、信息化矿山建设的现状

在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的市场压力,同样,站在煤矿发展的前沿,也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排山倒海般逆袭而来,一些煤矿企业深刻的体会到了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对煤矿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就其重要性而言,虽然在已经达成共识,而在实际操作的方面仍然只注重硬件的投入,往往忽视了内部信息资源的开发,大量的计算机就这样被浪费在排版和打印文稿、通过网络传输月度报表和文字资料。针对这一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得知,计算机的应用意识、信息处理、信息化管理的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对于网络运转和日常的经营管理更应该着重关注。

对于任何煤矿发展的企业来说,又或者是相对我们国家在煤矿资源快速发展而言,都必须利用数字化信息化去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现代化的管理技巧。然而,信息化建设仅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参与实践过程,完善的具体规划、以矿山建设为出发点的执行标准,都是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矿山建设发展的关键。

二、数字化、信息化矿山建设的目的及意义

建设数字化、信息化矿山一方面是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市场的多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煤矿高标准现代化的管理,充分发挥利用现代化装备水平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发展的一个需要。

在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矿山建设管理的体系下,所有信息流以及数据源的采集、自动的分析和其所特有的控制系统的传输,都可以有效的实现全矿山的安全生产以及自动化数字化分析控制的准确性。在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下,数字化、信息化矿山的建设同样是适应了市场化竞争的需求,既增强了煤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是煤炭企业转型跨越的极大需要。

就目前我国矿山建设的现状而言,一些煤矿企业在管理上的欠缺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总而言之,现代化的信息化矿山则更加要求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实现矿井生产指挥的井井有条,进而提高应急指挥能力。然而,生命是一个人、一个社会发展的源泉,煤矿建设无时无刻不在充满着危险性,数字化信息化的矿山建设则在这一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实现了对矿山作业场所的实时监测监控和对有害气体超限的及时报警和断电过程。在操作系统上更是实时监测各生产环节设备的正常运行,规范操作流程,实现生产、运输、外运各个环节的协调运行、统一指挥。

三、数字化矿山的实施战略

作为矿山企业信息化整体构想的数字矿山而言,一方面需要企业的多方位的努力,另一方面则需要研究咨询机构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对于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多方位思考,研究好数字矿山的实施策略,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方案。通常来说,规划就是对整个业务需求、管理需求进行全面的梳理,用科学的眼光设计出具有科学性的技术架构和应用架构。这就是要求了数字化信息化矿山建设必须要有的具体完善的整体规划。

同时,局限于一个小小的知识面,区域,只会与世界高速发展的轨道脱离,每一天的信息都在更新,每一天都会有新的科学性知识,然而,这些信息存在一个天然共享性的特点,作为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矿山建设发展的一个前提则就要求了对信息的收集与集结,往往集成度越高,其功能性就越大。相对于数字矿山自身而言,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必须着重注意过程控制的集成、管理体系的集成、过程控制与管理系统的集成、数字矿山总体门户的集成。这就是所谓的关注集成。

四、数字化矿山信息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技术研究

在如今多方位的信息文化传播中,数字化矿山的信息化建设同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这样的一个信息平台上,数字化矿山信息化建设多方位的展示展示矿山所在的地理位置,地理图标,尽可能的把该矿山的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及时的集成在信息平台上,为矿山调度指挥中心科学准确的决策提供真实的依据。一方面在建立视频检测系统的同时又要建立设备监测系统;另一方面对于矿山人员同样也要有一个定位考勤跟踪系统,通过这些方面的管理既保障了矿山人员的安全,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每个工作场所和每个工作区域矿山人员的分布情况,实时有效的掌握作业人员的数量,提供了安全保障。

数字化矿山信息建设应具有其所有的专业性、科学性,就环境和产量而言,必须要有一个监测系统作为保障,实现安全生产。然而,为了更有效的对数字化矿山信息化的建设提供更好的全面进行,建立智能喷雾降尘系统和综合通讯指挥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煤矿本身对信息化家属的迫切需求以及国家对煤矿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可想而知,我国的煤矿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信息化矿山的建设在煤矿的发展建设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五、数字化矿山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外综合自动化发展技术的日益成熟,我国的矿山行业同样也进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中,数字化矿山信息化建设给能源市场带来了活力。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两面性,随着数字化矿山信息化建设生产规模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便接踵而来。面临这一问题,国家希望通过应用高科技检测、监控、通讯来提升矿山安全生产的水平和管理效率。尽可能的用监测监控现场作业,特别是一些非常恶劣的环境下,尽可能的减少或者代替人力作业。提高效率,着重注重安全问题。

六、结语

在数字化矿山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虽然极富挑战性与危险性,但面对市场经济的多元化,信息经济的多变性,更应该及时掌握大量的动态科学知识,以先进的科学矿山建设思想为核心,适应信息化工业革命的的发展的要求以及满足21世纪实现科技强国的战略要求。虽然目前我国的数字化矿山的信息建设的过程仍然存在着各方面的不足,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还不尽如人意,高危险的大量作业还未能完全得到保障,管理与监控方面还稍有欠缺,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化矿山的信息建设在经过大量的实践之后,通过利用当代已有的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大力发展矿山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达到资源共享实现高效化的管理、统计、分析、远程监控,必将克服重重障碍,有效地保障矿山发展的安全性,必然是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矿山建设发展的未来形势所在,数字化矿山的信息建设定将走向世界的顶峰。

参考文献

[1]王鹏.浅议煤矿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6):127-129.

第9篇:生态经济数字化工程范文

关键词:羌族;羌族音乐;羌族艺术;立体化;保护与传承

对于少数民族音乐保护模式的研究由来已久,尤其是汶川大地震后,由于羌族音乐遭受重大破坏,保护羌族音乐迫在眉睫,因此有更多研究者参与进来,就包括羌族音乐在内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展开研究。研究者提出“发展性保护模式”、“生产性保护模式”、“活态保护模式”及“行政模式”、“法律模式”等,为羌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其中有些模式及模式包含的保护手段已经在实际的运作中被广泛运用。但总体来看,现有的各种模式都有所局限,不够全面,缺乏对于保护与传承方式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整合,缺乏对于羌族音乐所处地理和人文环境的关注。另外,上述“行政模式”、“法律模式”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中需要运用的内容,不是一种独立的模式。

本文从羌族音乐发展现状出发,根据羌族音乐发展规律,充分尊重羌族自身繁衍生息的环境和习俗,参考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结合目前羌族聚居地正在实施的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行动,提出“立体化”保护与传承模式。该模式将羌族音乐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与手段划分为“点”、“线”、“面”,并强调三者的完整结合,形成“立体化”的保护状态,突出人、音乐本身、音乐的存在环境三者和谐融合、全面保护及活态传承的特点。

一、“立体化”模式之:点

羌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依赖于每一个具体的举措,相对比较独立、分散,这就是“立体化”模式的所说的“点”,包括确立传承人、建立传习所、建设羌族艺术博物馆以及申报非遗等,是“立体化”模式的基础。

确立传承人。由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羌族传统音乐本身的特点,使得羌族青年人对羌族音乐的接受度不高,一些羌族民歌、歌谣处于灭失状态,需要采取特定的措施,如确定传承人来促进羌族音乐的传承。汶川大地震中,更有一批老一代的羌族民歌手、羌笛制作人、释比老人、羊皮鼓舞表演者不幸离世,加之羌族有语言无文字,羌族音乐的传承严重依赖传承人的口口相传;另外,即使同一首民歌,由不同演唱者演唱起来也是风格各异,在此背景下,确立羌族音乐传承人并给予特别的政策支持更显重要。汶川大地震后,各羌族聚居区都实施了羌族音乐传承人制度,确立传承人并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支持,明确传承人的权益,规定激励、扶持和保障传承人的措施与机制,保证羌族音乐传承人在良好条件下开展羌族音乐传承和发展工作。目前,羌族音乐国家级传承人有2名,省级传承人有27名,传承项目覆盖羌族多声部表演、羌笛制作、口弦表演等羌族独特的音乐类型。

建立传习所。2009年4月22日,汶川大地震后首家羌族音乐传习所成立,羌族传统音乐集大成者、羌族音乐专家汪静泉先生任传习所首席主持人,[1]此后,建立传习所成为羌族音乐传承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羌族聚居地陆续建立了多个传习所。传习所为羌族音乐传承提供了固定的、适宜的场地,方便羌族青年向传承人学习、交流,同时有利于羌族传统音乐的传播、展示,使得羌族音乐传承制度化、常规化。

建设羌族艺术博物馆。这里的羌族艺术博物馆是一个笼统的名称,既含综合性的羌族博物馆,也包括专门的羌族音乐博物馆;既含政府建设的,也包括个人自建的;既含实体建筑的,也包括网络数字化的。建设各类型博物馆,能够对羌族音乐文化进行必要的收藏保存,有利于羌族音乐的研究、改进和更广泛的传承与利用。目前政府投资兴建、规模较大的有茂县的中国羌族博物馆、北川的羌族民俗博物馆,都是在汶川大地震破坏后重建的,其中有许多与音乐相关的收藏品;个人自建博物馆的代表是王嘉俊老先生的桃坪羌寨民俗博物馆,总量已达2000多件,其中羌笛20支,口弦10支,羊皮鼓3件;[2]文化部主办的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专题数字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方式全面收集、展示包括羌族音乐在内的羌族文化,具有其他类型博物馆不可比拟的传播优势。

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于2004年8月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又于2011年6月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对于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进行保护、发展及传承,并要求提供必要的保障。因此,羌族音乐应力争申报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保障和支持。目前,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口弦、羌族多声部民歌已经列入国家和四川省非遗名录,与音乐相关的如羊皮鼓舞、羌族沙朗等也已列入,其他羌族音乐类型以及与音乐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适应形势努力争取申报非遗。

二、“立体化”模式之:线

“立体化”模式所说的“线”,处于“点”与“面”的中间位置,比“点”范围更广、影响更大、手段更丰富、方法更多样,有将“点”串起之意,其特点是融合了羌族音乐与羌族其他门类艺术。因此,“点”、“线”并非互相排斥、完全独立,而是互有交叉的。“立体化”模式的“线”包括:组织特色节庆活动、开展艺术演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音乐资料收集出版及音乐数字化工作、推动保护与传承的研究。

组织特色节庆活动。富有民族特色的羌族节庆活动,是包括音乐在内的羌族各门类艺术集中展示的最佳舞台,因此,积极组织羌族特色节庆活动,充分挖掘羌族节日资源,是羌族音乐保护的重要内容。自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以来,羌族各聚居地均意识到羌族节庆对于地区文化、艺术、经济发展的价值,在羌历新年、瓦尔俄足节等重要节庆期间,均组织了庆祝活动,通过歌舞表演、戏剧演出、传统技艺演示等方式,展示羌族特色艺术和重建成果。如2009年6月,茂县举行为期三天的“瓦尔俄足”庆典,共有1000多名妇女参加了祭祀、引歌、背水、口弦、跳萨朗等节目的演出;[3]又如2011年10月北川县的“感恩奋进、欢庆羌年”大型庆祝活动,推出“大型篝火晚会”、“迎新年民俗活动”、“禹羌文化座谈会”、“原生态羌族情景歌舞晚会《禹羌部落》”等主题活动。[4]这些将音乐、舞蹈、美术、戏剧、民俗融为一体,同时又在羌族聚居地举办的节庆活动,能够鲜活、生动地保护和传承羌族音乐、弘扬羌族文化。

开展艺术演出。如果说组织节庆活动在羌族聚居地进行,属于将旅游人群“请进来”,那么,开展艺术演出,则是羌族艺术的“走出去”。组织羌族艺术团在各个地方、各种场合开展艺术演出,充分整合羌族各种艺术形式,是扩展羌族艺术影响力,保护传播羌族音乐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各级政府以及其他机构组织了多个羌族艺术团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演出活动,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如2010年大型舞蹈诗剧《大北川》在北京及汶川大地震援建省市巡演、[5]2011年2月汉中市主题为《古羌新韵》迎新春群众文化调演宁强县专场演出;[6]有些演出活动甚至到了台湾地区和海外,如2009年11月四川省羌族文化展演团在台湾演出、[7]2009年10月羌族歌舞团在德国柏林演出歌舞剧《风从羌山来》。[8]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必要的法律法规和文件是羌族音乐良好保存、完整传承的制度和机制保障,有利于羌族音乐保护与传承获得充足的人、财、物支持,使得保存与传承具有制度化、连续性、长期性。汶川大地震以来,法律部门和各级政府制定了一些特别针对羌族艺术文化进行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文件,如2008年9月实施的《北川羌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2011年6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7月实施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及2008年文化部制定的《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2010年《绵阳市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实施方案》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施方案》等。

进行音乐资料收集出版及音乐数字化工作。羌族有语言无文字,再加上汶川大地震巨大的损毁,因此羌族音乐文字、乐谱、音视频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出版,对于羌族音乐的保护、传承、传播极为重要;而羌族音乐数字化在当前社会和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更具有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音乐资料收集出版的主要成果如冯骥才主编的《羌族口头遗产集成》(四卷)、金艺风等编的《中国羌族民歌研究:乐谱资料集》、宋显彪编著的《羌族音乐文献索引1949-2009》等,多由个人完成,尚需要政府及其他机构的参与,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羌族音乐数字化的成果如佳能(中国)通过“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形成的《羌族非遗动态影像数据库》、《羌族非遗静态影像数据库》、《羌族非遗3D动作数据库》三个数据库,[8]比较完整、系统和深度地记录羌族非物质文化形态;同时,正在进行的“羌族文化抢救工程”也包含了羌族音乐相关的数字化工作。

推动保护与传承的研究。更多的科研机构、文化机构和研究人员参与对羌族音乐保护与传承的研究工作,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有利于寻找到更加适合羌族音乐保护与传承的创新方式,有利于羌族音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目前地方政府、社科研究机构及地方高等院校成立了多个与羌族音乐保护与利用研究相关的机构,如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羌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促进会、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羌学研究院、汶川藏羌文化研究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禹羌文化研究所、四川羌学研究中心等,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相关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三、“立体化”模式之:面

“点”、“线”为基础,辅以对羌族音乐产生、发展所在地理、社会和人文环境的保护,融合羌族各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传承与利用,此即“立体化”模式之“面”:建设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根据《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就是在羌族文化发生、发展、传承的区域,对其所承载的文化表现形式,开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全面、整体性保护工作的羌族文化圈涉及的地域范围。以茂县为核心区,以汶川县、理县、北川县为重点范围,以阿坝州和绵阳市及相关地域为保护范围,总面积39204平方公里,总人口30.61万人。[9]保护对象包括:自然环境、历史遗迹,核心内容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即羌族建筑、羌族民俗、羌族服饰、羌族文学、羌族艺术、羌族语言、羌族传统工艺以及相关实物、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重要内容。[9]

纲要规定,建设实验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原则,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依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保护传统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规定,正确处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经济、发展旅游、文化创新的关系,形成灾区经济恢复重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与保护的有效结合,实行抢救、保护、重建、利用、发展五位一体。[9]实验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地区习俗界限,打破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界限,整合羌族聚居区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把文化保护区建设与其它建设统筹考虑、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实施。[9]

可见,实验区能够将“点”、“线”包含的各种保护方式进行整合及合理规划,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同时,注重对羌族音乐赖以生存的特色地理、社会和人文环境的保护,既支持专门针对羌族音乐的保护,也强调羌族音乐与羌族艺术及至羌族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保护与利用,有利于调动当地政府和社会公众参与保护羌族音乐的积极性,形成保护与传承羌族音乐的强大合力。

结 语

汶川大地震给羌族带来全方位的重大损失,使得羌族经济、社会超常态发展,羌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发生剧烈变迁,常规状态下已难以完整地、原状地长期保存,必须采用超常规、特别的模式才能适应羌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在此背景下,“立体化”保护与传承模式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