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范文

公有制经济的政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有制经济的政策

第1篇: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范文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税收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0.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2-0027-03

一、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对相关企业的税收优惠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美国在1997年颁布小企业税收减免法,小企业在此后10年中获得了数lO亿美元的税收减免。近年来,英国政府连续削减公司税率,将年产出低于30万英镑的小企业的公司税率由24%降低到20%这一历史最低水平,比大企业低10个百分点,并正在拟定继续为小企业减轻赋税的计划;法国朱佩政府时期的《振兴中小企业计划》把中小企业利润税税率从33,33%降至19%。对企业的注册税、公司税也相应下调。若斯潘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亏空,曾增加企业利润税,但同时规定不对中小企业增税;德国每年拨款近10亿马克用于资助中小企业发展业务,对大部分中小手工企业免征营业税。

1 降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度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过高,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把纳税人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有年应税营业额大小和财会制度健全与否两个标准,且特别规定年应税营业额达不到规定标准(如商业企业为年应税营业额180万元)的,不能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而占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达不到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根据规定,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若以工业企业一般纳税人17%的税率和小规模纳税人6%的征收率比较计算,如果产品在本环节的增值率为38.96%时,两者税负相同;当增值率低于38.96%时,则一般纳税人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目前,大部分企业已进入微利时代,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重于一般纳税人已成事实。小规模纳税人在与一般纳税人交易中,已经受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的限制。

2 降低中小企业投资风险的税收政策建议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税收政策应起到积极作用。对中小企业,应加速折旧,可以允许其采用加速折旧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从而推迟企业的纳税时间,相当于政府给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鼓励中小企业扩大投资,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有限,经营规模小,投资面临的风险更大,因此,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建立一种风险分担机制。税收优惠政策作为风险分担机制的一种,不仅可以影响投资者的收益,还可以影响企业对待投资的态度和意愿,投资损失扣除。现行税法规定:被投资企业发生的经营亏损,投资方企业不得调减其投资成本,也不得确认投资损失。这项规定不利于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建议允许中小企业扣除从受资企业分摊的损失,但扣除数额不能超过投资账面价值,从而降低中小企业的投资损失。

3 延迟纳税政策建议

一是附加折旧政策。中小企业由于资本总量等因素的制约,会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共同使用同一项资产的现象。这类资产往往使用频率较高,因而其有型损耗相对较快。针对这一特点,对于中小企业购置的、共同使用的机械设备,应给予20%的附加折旧,即允许中小企业对共同使用的机械设备以所购价款的120%作为计提折旧的基数。二是专利投资所得的纳税延迟。对以专利或者可获专利的发明或工业生产方法等无形资产向中小企业投资者,及以无形资产投资的中小企业,其所获投资收益可延迟5年纳税。这一措施可鼓励中小企业吸收无形资产投资,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研发能力。

二、引导服务型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2007年3月19日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式、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体系,不仅可以提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丰富产品,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而且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行业分布中有很大一部分处于服务行业,我国现行税收政策中对促进服务行业发展的政策主要体现在所得税、营业税等方面的优惠。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仍应以所得税和营业税为主。且促进服务行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改革服务外包业务的营业税计税方式

服务外包是服务业分工的产物,是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但现行营业税并没有对服务外包业务与传统服务业进行区别,其计税依据仍旧为其向客户收取的全部营业收入,对于在外包过程中支付的外包费用,一律不允许在税前扣除。这在客观上造成重复征税,导致服务外包的税收负担过重,不利于服务业分工的进化。今后,在确定营业税税基时。可以考虑允许服务外包企业将支付给承包方的营业额从计税依据中扣除,仅对实际取得的营业额征税。

2 鼓励生产型服务行业的发展

近10年来,工业生产型服务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它已经成为国外投资的重点。在OECD国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经营服务等生产型服务行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超过了1/3。据《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2001年,美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中有1/3投向了金融保险领域;日本跨国公司在英国的投资50%以上集中在金融保险领域。几乎在所有国家,服务业的表现都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快慢,由于具有广泛的关联效应,更有效的服务业(金融、通信、国内运输和专业服务)可以整体提高经济效益,这些行业共同发挥作用,对提高国内生产率至关重要。激励生产型服务行业发展应该作为营业税的重要目标,我们应逐渐拉开生产型服务业与消费型服务业税率间的差异,鼓励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

3 妥善处理服务纳入的抵扣问题

如果将生产型服务业纳入到增值税征税范围,那么制造业企业购买这些服务就不用负担增值税。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一般规定,当需求方承担的税赋降低后,在需求方面相当于其价格的降低。这些服务的市场需求必然提高。这在客观上必然带动相关企业的发展。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制造业企业在购买诸如专利等高端生产型服务时,可允许其按照一定的比例抵扣进项税额,以鼓励这些服务项目从制造

企业中分离出来,促进我国服务业快速有序地发展。

三、加强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建议

我国现行税收政策在促进再就业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促进残疾人员就业、下岗工人再就业以及军队转业干部就业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规定。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劳动就业服务型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按每户每年8000元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从事个体经营的军队转业干部,3年内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但是,我国税收政策在促进就业方面仍有须改进的地方,须制定规范统一的就业税收政策。

1 统一不同对象再就业的税收政策

目前,涉及下岗失业人员、军队转业干部、城镇退役士兵、军队随军家属及其他持有相关就业证明人员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既存在类似地方,又有不同之处。考虑到就业再就业人员应给予一致的税收待遇,对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军队转业干部、城镇退役士兵、军队随军家属及其他持有相关就业证明人员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予以规范,进一步发挥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作用,制定统一的就业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2 延长就业和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期限

在与就业形式对应的较长时期内,实行就业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落实鼓励创业的税收政策。要注重创业对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作用,注重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的倍增效应。通过税收政策,支持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城乡差别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等服务。一是制定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等机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执行办法。落实促进科技创业的税收政策,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在一定期限内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加强和规范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管理,全面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快速健康发展。对符合条件的生产力促进中心,给予税收扶持政策,努力发挥科技企业带动高校毕业生的积极作用。二是制定农业担保税收政策。为支持农业生产及农民就业,对于农业担保基金或农业担保机构开展农业信用担保、再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符合一定条件的,在规定的期限内,给予免征营业税的政策。三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政策,提高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中小企业所提供的就业占全部企业的75%以上,是解决就业再就业的重要渠道,而融资难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可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人手,为发展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环境。应确定合理的方式,允许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实际发生的代偿损失,按照有关规定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对开展贷款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要按照不超过当年年末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累计达到其注册资本金30%以上的,超过部分可转增资本金。

四、促进风险投资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风险投资是依靠市场力量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力措施,尤其对处于种子期和成长期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更强的推动作用。中央近年来为推进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也陆续出台了包括企业税收政策等在内的多项鼓励政策。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还面临着不适应行业经济特点的税收政策,这实质上为该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阻碍作用。为推动这一行业的发展,应从以下方面完善税收政策:

1 风险投资企业不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

发达国家在对风险投资的税收制度安排上,一般将风险投资机构作为一种“透明组织”或“投资管道”。所谓“投资管道”是指: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收益,按照协议全部分配给出资人,因此,风险投资企业本身不成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由出资人在取得收益后按照性质缴纳所得税。这种做法既能够解决长期困扰我国风险投资企业的重复课税问题。又有利于风险投资机构吸纳投资,特别是具有免税资格的投资主体(如养老基金等)的资金,目前,国外机构投资者成为国际风险投资资本的主要来源得益于该政策的实施。如澳大利亚为了吸引来自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等专注风险投资的养老基金,将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和加拿大等国的进行风险投资的养老基金的资本利得税税率降为0,以色列2001年对进入本国的外国风险投资公司转让股权获得的资本利得税实行税收豁免等等。

2 免除风险管理公司管理费应缴的营业税

第2篇: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范文

为落实《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国发〔1998〕27号)的精神,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期货经纪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的资料进行了审核。截至1999年12月底期货经纪公司增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的公司达179家(名单附后)。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已完成增资的期货经纪公司接到本通知后,将原《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正副本)交各证券监管派出机构,由证券监管派出机构统一到中国证监会换领变更后的《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期货经纪公司持变更后《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及有关文件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变更登记。

二、各期货经纪公司要确保资本金安全,自觉巩固增资成果,切实防止经营成本过度扩张侵蚀资本,并严禁股东抽资。

三、各期货经纪公司要按照《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四个管理办法和工商行政管理法规的要求,规范经纪业务,加强内部控制,切实守规经营。

四、对未增资到位被中国证监会注销期货经纪业务资格的公司,要按照《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并按有关规定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第3篇: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范文

从“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这也是我们党对基本经济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的同时,科学的认识也有效地指导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践,党和国家根据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相继出台了“新老36条”、负面清单制度等一系列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使非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过程。如今,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超过60%的GDP、超过80%的社会就业和超过65%的固定资产投资,真正撑起了经济的“半壁江山”。

非公经济的发展壮大,民间投资在铁路、电信、金融等“”的破冰,也曾引发一些人对民进国退的热议。对此,指出,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并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和非公有制经济现实地位的“三个没有变”。

随着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的形成和不断完善、“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实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平台、“双创”新浪潮注入新动力……非公经济大有作为的条件已经具备。但由于政策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等原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面临着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等困难。因此,我们要在坚持“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下,循着问题,加速扫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障碍,注重对非公经济人士的培养教育和关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在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中,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非公有制经济要坚定发展信心,抓住发展机遇,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更上层楼、大有作为。

第4篇: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范文

关健词: 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发展;问题

高台县非公有制林业经济的蓬勃发展,打破了过去单纯依靠国家投资办林业的格局,积极吸纳民间资金,以优惠政策创建运行机制,为多元化筹资、多渠道发展林业事业创出了新路子,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已成为高台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发展历程

党的以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深入,各项林业政策逐步完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1981年开始的林业“三定”工作,高台县非公有制林业开始起步。随着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县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逐步由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转变,1986年通过落实“谁造谁有,长期不变,允许继承,依法转让”的政策,从最初的依靠国家补助发展生态林向投资农田林网建设、林果业、林产品经销、木材加工等领域拓展,进入了大发展的阶段,在从事主业的同时,兼营农业和养殖业,以短养长,为非公有制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公有制林业经济的发展,正确把握发展方向,创造宽松发展环境,全面落实扶持政策,及时协调解决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从土地划拨、项目支持、确权发证、税费减免等方面为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大开绿灯,有力促进了非公有制林业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

2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截止2006年,高台县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发展到922个,从业人员2 150人,经营总面积2.40万亩,新增加林地1.45万亩,绿化渠、路、林网162公里,植树216.50万株,提高森林覆盖率2.10%;总投资5 584.42万元,其中:国家扶持1 198.80万元,个体投资4 385.60万元,经济总收入达到419.29万元。

在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实体中,承包荒地荒滩造林50亩以上的大户31个,营造林地0.72万亩,建设林业生态游园2个,从事木材经营加工的个体户达71户,培育苗木的达17户,年育苗1 422亩,年产苗量355万株。全县4.67万户农民以户经营的面积达16.85万亩,其中经济林5.35万亩,农田林网3.75万亩,成片防护林7.75万亩。

3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发展模式

3.1荒滩荒地综合开发承包模式高台县地处沙漠边缘,区域面积大,荒滩荒地多,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县内外投资者积极承包、租赁和购买宜林荒滩荒地,开发土地资源,大力兴办绿色产业,成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主流。兰州服装经营老板成建华投资100万元,在明水滩创办的华海苗圃,已将昔日风沙肆虐、骆驼刺丛生的700亩荒地治理成防护林带交织如锦的绿色家园。

3.2苗木花卉产业培育模式由于政策导向和利益驱动,私营业主投资经营品种优、易运销、市场竞争力强的苗木、花卉,周期短、见效快,是非公有制林业经济的生力军。红崖子乡农民柴在军,在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用自己多年经商积累的资金,在南华淮创办三鑫苗圃基地,成功培育出樟子松、祁连圆柏、金丝垂柳等苗木80多种,年销售苗木100万株,积极与科研单位合作,聘请技术顾问,安置从业人员,有力推动了高台县非公有制林业经济的发展。

3.3特色林果业发展模式高台县水资源丰富,灌溉便利,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发展经济林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把发展经济林作为振兴农林经济、培植地方财源、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个体农户从经营小果园入手,规模发展,名、优、特、新品种联动,新建果窖,贮藏增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4木材经营作坊模式利用县域范围内林木蓄积量大、原材料充足的优势,建设木材作坊,进行木材贩销经营,从事木材粗加工服务,提高商品化程度,使木材资源优化配置,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相匹配,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3.5生态旅游模式高台县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在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仍在以小果园、小苗圃、小林场、小庄园的形式遍地开花,在创办技术能力与经济实力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建园与游园相结合,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日趋明显。个体老板顾天亮创办的绿野庄园,营造农田林网108亩,实施退耕还林716亩,植树2.40万株,养羊600只、鸽子500只,建立风情园、蒙古包多处,已建成集农、林、牧 、餐饮、旅游于一体的观光林业综合实体,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4存在的主要问题

4.1认识不到位,生产存在盲目性非公有制林业经济涉及户多,种植分散,经营粗放,生产上有盲目性,人云亦云、贪图发财,重过程、轻管理,小农思想,小富即安,不求林业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有机结合,给规模化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4.2资金缺口大,发展后劲不足资金匮乏,投资回收期长,早期获利困难,是制约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有的农户仅仅投入的是劳力,投入到林木补植管护、灌水施肥、人工工资等方面的资金收不抵支,负债累累,经济力量薄弱,融资困难,更谈不上利用外资、股份林业,致使瞅准了的项目办不成、办不好,不能度过难关,发展后劲不足,严重打击了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4.3政策盲区多,保护乏力对非公有制林业,国家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护措施。特别是果园、荒地承包、租凭、折股等方面的审批、公证程序,以及投资者及集体土地承包合同等方面的不规范,木材采伐限额和生产计划受《森林法》的严格控制,致使个体造林、营林者无偿奉献社会,却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回报,无法变现继续发展生产,造林越多,负担越重,没有强硬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保护非公有制林业经济产权,树绿了,眼红了,使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心寒,投资者利益受到损害。

4.4市场定位低,规模小能力弱高台县非公有制林业经济企业规模小,营销能力弱,人才缺乏,产品定位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是制约其稳步发展的一大软肋。各类民营林业实体大多以独家、独户经营,发展规模小,建设档次低,创新意识较弱,科技开发力度不够,信息不灵,自身封闭,加之业主大多为行外人士,家族风盛行,缺乏技术人才,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认识不清,贪图便宜,乱引滥繁,致使大宗苗木多,名、优、新、特品种少,大路产品多、拳头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占有份额低,制约了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

5发展对策

5.1加强宣传,突出非公有制林业经济的重要地位面对林业发展的大好形势,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以开放的意识、创新的观念和敢为人先的作风,宣传非公有制林业在造林绿化、发展经济、提供就业、为国分忧、促进改革、保持稳定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使全社会形成共识,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政策引导、制定规划、维护市场秩序和提供生产服务上来,继续为非公有制林业经济的发展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5.2加大投资,提高对非公有制林业经济的扶持力度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必须拓宽融资渠道,解决林业长效、迟效性的问题,要积极协调各金融部门,为非公有制林业者疏通渠道,筹贷资金,合资联营,股份合作,大胆利用日协贷款、国债资金营林护林,帮助他们做大、做强产业,提升层次,突现质的飞跃。

5.3完善政策,依法加强对非公有制林业经济的保护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保护非公有制林业经济的政策措施,扫除经营机制上的一切障碍,让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吃上“定心丸”,放开手脚大干,以明晰产权为核心,依法达到“务林者有其地,森林有其主,林主有其权”的目标,真正体现经营者所拥有和处置的权力,活化使用权,稳定地方经济秩序,使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巩固和发展。

5.4科技扶持,引导非公有制林业经济抢占市场份额要加强科技指导和服务,加快科技进步速度,开展高新技术培训,引进培育各名、优、新、特品种,改变传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非公有制林业依靠科技进步来提升经营管理层次,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5.5深化改革,使非公有制林业经济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在进行非公有制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完善森林资源流转机制,健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引导非公有制林业经济面向市场求发展。对非公有制林业经济小打小闹、产品不定位、缺乏市场导向意识等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被动局面,按照“精品种、优布局、大规模、强科技、增效益”的思路,内引外联,优势互补,推行规模化经营,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项目。引导非公有制林业经济成份以小流域治理、连片绿化、发展多种形式的加工、运销、贮藏“龙头”企业统一规划,联合开发,形成大户,提升档次,做大、做好、做强产业化,增加抗御自然灾害和承受市场突变的能力,使非公有制林业经济走集团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路子。

第5篇: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范文

关键词:恩施;非公有制经济;资金融通;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组成部分。同时,党和国家也非常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恩施州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原因、经济基础、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属于贫困地区,突出表现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后。然而,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是导致恩施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问题对于加快恩施州开发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更为紧迫。这个问题在全省、全国也具有普遍意义。

一、恩施州非公有制经济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企业融资的渠道和方式主要有四种:银行信贷、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和企业内部积累。但体制、政策、企业内部等原因导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恩施州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非公有制经济自身信用不足

有的非公有制经济内部管理不规范,沿用家族式管理,缺乏市场化经营机制和科学化决策机制,极容易产生经营风险和决策风险。有的非公有制经济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能提供准确、完整的财务会计资料,使银行很难掌握其生产经营资金运行的真实性,从而对其开展信贷业务缺乏信任感。有的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产权不清晰,很难提供信用保证措施。有的非公有制经济信用意识淡薄,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惜贷”

近年来,由于受“抓大放小”的影响,商业银行投入的重点普遍放在大企业、大项目上,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大都是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资料,银行无法对其进行信用等级评估,使银行把非公有制经济视为高风险贷款,过分强调了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忽视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贷款支持。近年来,商业银行实行集约化经营,加强信贷管理,以总行为一级法人,上收信贷审批权限,总行对各分行实行有限授权,除低风险授信业务外,所有的信贷审批权归总行。加之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信用度低,难以符合银行的信贷准入标准。这些都从客观上给非公有制经济放贷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服务的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的非公有制经济在向银行、信用社贷款的过程中,往往对企业的不动产、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作抵押登记,因手续复杂、费用高而增加了融资的成本,使非公有制经济贷款增加了难度。还有的非公有制经济由于社会上的中介担保机构实力较弱,无法提供足够的担保,使融资难以实现。

(四)非公有制经济科技含量低、规模小、发展方式粗放

由于多数非公有制经济产品结构单一,起点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发展方式粗放,没有受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的高科技项目,使得非公有制经济失去了向银行融资发展的机会。

(五)融资渠道狭窄、单一

目前,恩施州的非公有制经济通过上市融资尚无可能,多数又不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融资主要通过自筹资金和民间贷款来完成。因而,融资规模往往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

二、恩施州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的思路与对策

(一)认清非公有制经济的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确定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政策

按照格雷纳分类方法,企业发展通常要经历五个阶段,即创新成长期、指导成长期、授权成长期、协调成长期和合作成长期。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其主要的融资方式也随之不断变化,并且明显表现出一种周期性。简要地说,企业成立的时间越短、规模越小,其家族性或“亲友性”特征越鲜明,内部信息的透明度就越低,这就决定了在企业的初创时期,一般很难借助风险投资、中短期贷款、投资基金等中间类型的外部融资获取资金,而只能依赖初始内部人融资、贸易信贷或天使融资等方式获得资金。所以,我们不能笼统地说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而是要针对那些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但仍处于初始或资金负债率偏高、内部管理不够完善和透明、信用状况不理想等状态下的非公有制经济。只有这样,制订出的解决方案和政策才能有效。

(二)政府要为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搞好环境建设

各级政府一定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强抓“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利用好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正确处理好保护银行债权和发展地方经济的关系,引导银企关系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一是要稳步推进信用工程的实施。努力创建“诚信社会”,严格规范管理改制企业,切实保护金融债权。二是要通过建立政银企联系会议制度等途径,解决好信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三是要强化法制建设,切实解决银企借贷官司执行难的问题。四是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信贷担保机构,建立地区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担保基金,切实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担保难的问题。五是扩大招商引资,为非公有制经济融资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六是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企改革,为非公有制经济收购国有中小型企业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七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上市融资,进一步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

(三)加大国有商业银行对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的支持力度

在当今信用缺失的情况下,风险防范显得更为重要。一是各大商业银行要在加强信贷风险防范、落实信贷担保的基础上,积极面向非公有制经济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二是要完善信用的评级体系,积极探索建立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评估标准和审批制度,提高授信效率,建立灵活、高效的非公有制经济授信制度,改变单凭财务报表评估的做法,应根据实地调查核实企业现状,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判断信贷风险。三是要增加信贷品种,多方提供非公有制经济信贷服务,积极开办动产抵押、优质非公有制经济联保等多品种信贷业务,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比重。

(四)非公有制经济自身要规范企业内部管理

在政府扶持、银行强化服务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自身要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产量,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来建立企业的信誉。一是要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企业内部改革,明晰产权,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实行多元式产权管理模式,完善企业内部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各企业都要按照财会制度的有关规定,客观地、准确地记录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运行情况,按期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接受外部审计和银行对信贷资金的监管,同时也为投资者了解企业财务信息提供方便,从而增强银行和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三是要加强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企业首先要建立一套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企业自身要重信用、守合同,同时要制约客户讲信用、守合同。加强信用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公众形象,而且能够增强企业的信贷能力。

(五)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方融通资金为承租方提供所需设备,具有融资、融物双重职能的租赁交易。融资租赁可促进投资,增加银行在非公有制经济的间接融资;可提高资产管理效益,发挥资金的最大效应;可加速技术更新降低固定资产折旧,发展融资租赁能够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筹资的渠道。

(六)发展面向非公有制经济的中小型金融机构

在不少发达国家,中小型金融机构具有广阔的施展空间,而且其90%以上的资金贷给中小企业。一些中小型银行还对中小企业实行特别的资金融通办法,逐年大幅度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对那些前景良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则采取低息和优先支持措施,并且进行技术、经营等方面的指导,向中小企业提供最大限度的服务。有的还制定出中小企业特别支持政策和创立中小企业振兴基金,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推广等活动。目前看来,我国应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或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未来的社区银行中扩充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业务,以满足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的需要,让其在发展中得到中小型金融机构的支持。在大型国有银行对非公有制经济普遍“惜贷”的情况下,鼓励民间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是个好办法。

(七)逐步将民间借贷活动纳入规范轨道,承认其应有的地位,发挥其积极作用

近年来,我国民间借贷活动十分活跃,也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解了燃眉之急,而且规模不断扩大,正从“地下”走向“半地下”。在中央银行2005年度的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首次对民间融资活动做出了积极的评价,认为民间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减轻了中小民营企业对银行的信贷压力,转移和分散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而据中央财经大学《地下金融资本调查报告》课题组的估计,目前我国民间金融的规模已经是正规金融规范的1/3,全国地下信贷规模大约在7400-8300亿元。央行对这一数值的估算则达到9500亿元,约占GDP的6.96%。实际上,即使是在计划经济期间,我国民间互质的借贷活动也比较活跃,其特点是运作灵活方便、服务及时到位,因此需求很大。这就要求我们对民间信用活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予以正确引导,推动其健康发展,并建立起相应的以商业担保、互助担保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信用担保服务体系。

(八)通过“小股市”的发展,积极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直接融资

早在1931年,英国麦克米伦报告就指出了中小企业融资中面临的缺乏长期性资金来源这一难题,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着长期资金缺乏的“麦克米伦缺口”。发展区域性证券市场,为生存状态好但缺乏流动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便利,不但是对优质中小企业的巨大推动和实实在在的支持,而且也有利于将国务院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三十六条”落到实处。因为与间接融资相比,考虑到中小企业融资所具有的风险相对较高、缺乏足够的经营信息、“麦克米伦缺口”等缺陷,直接融资具有更强的导向性和征对性,对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是十分有效的。因此要积极发展中小企业股票市场,开拓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要借鉴世界各国开辟面向中小企业新兴股票市场的成功经验。如美国NASDAQ市场、英国未上市股票市场(USM)和专门为小规模、新成立的成长型企业服务的另类投资市场(AIM)。法国、荷兰在原已有SM、PM市场的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开通了欧洲新市场(EU-RO-NM)网络,欧盟则开设了欧洲的NAWDAQ-EASDAQ,专门为欧盟内部的高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在当前国有银行对向非公有制经济贷款“不屑一顾”或怕产生风险的情况下,在恩施州或者武陵地区发展区域性证券市场,使具备相应能力的企业通过兼并买壳上市,科技型企业利用高科技产业优惠政策,有条件的企业在海外上市等,这些都是改善恩施州非公有制经济融资环境的可行办法。

参考文献:

1、陈烨.论政府对武陵地区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控制及其效应[J].当代教育研究,2007(12).

2、陈烨.金融政策应为落后地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J].现代商业,2007(24).

3、陈烨.武陵地区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问题探析[J].市场论坛,2008(3).

第6篇: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产出的平均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国有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据统计,目前狭义的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超过8000万人,而国有企业在岗职工人数只有5000多万人。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出现了与公有制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促进了混合所有制的形成。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而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要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可以预见,私营企业在这方面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一、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问题

尽管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有很大比重,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现实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政策环境仍然不平等。总体而言,与公有制经济相比,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其中的个体私营经济得到的仍然是“次国民待遇”。无论是在行业准入方面,还是资源获得方面,都受到程度不等的歧视。这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不平等,与政府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管理中的力量太大且随意性太强有极大关系,主要体现就是复杂繁琐的审批制度。可以发现,复杂繁琐的审批制度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中,如注册、征地、取得经营许可、进入新的行业、投资立项、兼并收购等具体活动中,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制约比对公有制经济的制约要大得多,甚至在处理公有制经济的审批中出于社会稳定等政治需要而放宽尺度、实行倾斜政策。另外,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由于企业规模一般较小、实力较弱、历史不长等原因,所以还会遇到融资困难的问题,而我们的社会环境不但没有为它们解决问题提供便利,反而制造了许多壁垒。

第二,缺乏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税收体系和其他经济活动规范体系。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没有坚实的财产保护体系、规范的税收体系和其他经济活动规范体系做基础,一方面会导致这些经济的业利受到侵害;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业主想方设法“钻空子”、损害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特别应当注意的是,我国仍然处于转轨期,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企业行为还缺乏规范,政府经常会进行一些整顿,如果政府不能严格地按照法律办事,或者自由裁量权过多过大,非公有制经济将很容易受到打击。

第三,普遍存在违反税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商标法等现象,存在“”和“寻租”现象。非公有制经济的确存在相当多的偷漏税、拖欠雇工工资和任意增加劳动时间、假冒他人商标等违法违规行为。一些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甚至热衷于“”以获取不正当的资源和政府支持,从而牟取暴利。近几年,一些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在参与国企改制中,与个别官员或国企领导勾结,低价攫取国有资产并进行欺诈性财产转移。

二、解决方法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经济竞争日益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还显得发育不良。另外,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大部分非公有制的企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在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区,而西部地区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却要缓慢得多。所以,只有针对上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制定政策措施,才能促进非公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一,进一步强调对私人财产的保护。尽管有人认为宪法已经明确宣示,国家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没有必要调整。但是,由于宪法对公共财产的保护要强烈得多(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这种区别性的表述可能被理解为区别性的政策,所以仍然有必要在党的文件中和宪法中进一步强调对私人财产的保护。

第二,要逐步建立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税收体系和其他经济活动规范体系,这在实际工作中比宪法宣示更重要。不仅仅是制定这方面的法律,关键是要建立严谨的诉讼、判决、执行体系,这样才能既约束政府的行为、也约束非公有制企业的行为。当然,这意味着向现代法治国家的转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我们至少应坚决向这个方向迈进。

第7篇: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范文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发展;从农业、手工业、服务业到建筑业以及新兴产业,门类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宽,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省市县1997年、2003年两次为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呈现出总量扩张、质量提高、贡献增加的良好态势。

一是思想认识不断深化。全县上下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非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到非公有制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主体的转变;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副业,只能小打小闹到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业,必须发展壮大的转变;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被迫无奈、难登大雅之堂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积极主动、无尚光荣的转变。全社会基本形成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到今年9月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已达1771户,从业人员2632人,注册资金2022万元,与1997年底的1033户、1349人、440万元相比,分别增长了71.4%,95.1%和3.6倍;私营企业总数达46户,从业人员668人,注册资金2231万元,与1997年底的8户、84人、186万元相比,分别增长了4.75倍、6.95倍和11.53倍。

三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宽。从初期的商贸、餐饮、运输业等发展到加工、建筑、民办教育、网络文化、医疗保健等更加广泛的产业领域。目前,全县有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加工企业8家,民办中小学3家,民办幼儿园2家,医疗保健服务机构7家。

四是发展环境不断改善。2003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成立了专门机构,加强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协调和管理。进一步改进了服务方式,完善“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健康、有序、开放、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近年来,通过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来我县投资发展民营经济的有4家,涉及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产业化等领域。

五是社会贡献不断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主导产业开发、促进资源配置、繁荣城乡市场、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平抑市场物价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推动了国民经济全面发展。2003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6%,消费品零售额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6%。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其次对财政的贡献份额逐年增加。2003年非公有制经济缴纳的各种税收占到财政纯收入的25%。2004年1一9月份,缴纳各类税收471万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40.2%。再次促进了就业。从业人员达到5500人,是国有企业就业职工的32倍,安排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存在问题

1、一些部门乱收费或只收费不服务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搭车收费。如工商部门借年检验照之机,搭车强行收取个私协会会费和光彩入网费。按照有关规定,以上两项费用均属业主自愿交纳。二是利用税务发票征收事业性费用。如卫生监督所使用《陕西省延安市行政事业单位应税收入发票》收取卫生知识培训费;质监站用税务发票收取材料测试费。三是在物价部门吊销收费许可证后继续收费。如消防大队收取的消防设施配套费。四是用收款收据、白条乱收费。如装璜办用白条收取某企业装修费;旅游局用收款收据收取旅游定点饭店制牌费,无收费项目和收费许可证;城关派出所用收款收据收取赞助费。另外,一些部门具有合法的收费项目、依据和标准,但在收取费用之后存在不按标准服务或着根本不服务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加重了个体私营业主的负担,而且破坏了经济发展环境,更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2、优惠政策落实难。省、市、县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未能真正得到落实,有些部门没有真正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在工作中不是积极落实政策、创造条件,而是乱设卡收费。如:税收减免、返还政策没有落实;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的政策落实不够。还有一些政策措施在落实过程中,前置环节多,部门之间缺乏有机的衔接机制,互相推诿、扯皮,导致政策悬空,无法落实。

3、非公有制经济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协调。目前我县的私营企业中,销售收入超过50万元的不到总数的20%,过100万元的只有4家。大部分企业的设备、工艺落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效益不稳定。从行业分布上看,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占企业总数的73%,参与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和经营性公益事业建设的民营经济很少,且发展滞后,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至今还是空白。

4、非公有制经济融资困难。一是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不大。尽管金融业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法规和政策,但银行认为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状况复杂,信贷风险过大,直接获利较小,普遍存在对非公有制企业惜贷现象。二是企业自身条件欠缺。不少非公有制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企业的信誉度差,可供抵(质)押的资产很少,缺乏进行融资的基本条件,进一步加剧了融资的难度。

5、非公有制企业的自身素质普遍较差。大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科学的决策,仅靠企业经理个人的思路决策,生产经营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缺乏高素质的科技型、经营型人才。管理形式上以家族式为主,简单粗放,在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三、对策及建议

通过广泛调研,我们认为,加快宜川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关键是要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扎扎实实解决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应当着力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营造宽松环境,为非公有制经济搭建发展平台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浓厚舆论环境。要坚决摒弃“怕别人赚钱,怕自己吃亏”的观点,树立“你投资,我服务,你办厂,我上岗,你赚钱,我发展”的双赢观念,积极营造鼓励、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良好舆论环境。首先要强化宣传,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对县委、县政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次要典型示范,加大对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的个体私营户的宣传、表彰力度。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局与广播电视局应联合创办电视专栏,定期或不定期在电视台、报刊宣传做出突出成绩的个体私营户,让他们介绍经验,现身说法,真切地感受到光荣。第三要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对违法违纪,有意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设置障碍、制造摩擦的执法执纪部门和的执法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弘扬正气,打击歪风。

二是狠抓政策落实,营造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我县促进非公有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完善,下一步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特别是对优惠政策的落实。应由县委督查室、纠风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局等部门组成工作组,对《若干意见》及相关部门的具体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认真解决相关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操作性不强的政策再做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2002年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规范对非公有制经济业主收费行为的意见》(宜发〔2002〕69号)至今落实不下去,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其束之高阁。要把督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形成一种制度,每季度督促检查一次,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营造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首先要依法行政。这是纠正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的关键。要严格规范相关部门的执法行为,特别是收费行为。应把各部门独立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通过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尽量做到联合执法。一方面减少了对个体私营业主的干扰,在部门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监督,另一方面有利于通过“集体办公”的形式现场解决个体私营业主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需要多个部门协调才能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依法查处。建议由纠风办牵头,相关管理部门配合,建立违规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和个体私营业主对有关部门执法行为的评议制度,对相关部门的违法违规和不落实《若干意见》的行为,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制的、行政的手段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并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曝光。第三要依法维权。要加强对个体私营业主依法维权意识的教育,为个体私营业主建立一条依法维权通道,当他们的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快解决。纠风办要尽快建立个体私营业主投诉责任追究制度,,公布我县维权电话,并及时将个体私营业主投诉的单位或个人违纪违规行为予以纠正解决,维护个体私营业主的合法权益。第四要依法经营。要加大对个体私营业主守法诚信经营的监督,特别是违法违规经营问题,如偷逃税款、证照不全、经营假冒伪劣商品、欺行霸市等等,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消费品市场的监管,教育引导个体私营业主做到依法诚信经营。

(二)优化产业结构,为非公有制经济拓宽发展领域

从宜川的资源优势和市场取向看,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小城镇经营性基础设施和石油工业配套服务业是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后劲的重大策略。要通过出台新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中来,一方面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围绕梨果业、草畜业积极投资兴办涉农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储藏业、营销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样,既发展壮大了非公有制经济,又促进农民在产业化的多环节中增收。另一方面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围绕以壶口瀑布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化建设,深入挖掘黄土风情、黄河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同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三)创新经营机制,为非公有制经济增添发展活力

个体私营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必须引入新的理念和新的机制。首先要创新管理,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投入到农产品深加工、旅游产业化,创新管理模式,强化企业管理,真正把特色产业及品牌做大、叫响,让企业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要创新机制。要坚持产权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高效化。

(四)打破制约瓶颈,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发展后劲

制约我县非公有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人才、资金、技术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人才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要不断强化人才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因素的认识,引导个体私营业主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从更宽广的区域、领域以提供更为优厚待遇的承诺,引进我县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这是目前解决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紧缺的高素质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的最有效、最捷径的办法。在当前个体私营业主缺乏认识,不愿投入高薪聘请人才的情况下,可组建成立以“经营管理、科研开发、市场开拓”为主要内容的个体私营经济专家咨询中心,结合宜川实际,聘请相关专家定期为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业主提供决策、科技、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引领我县非公有制经营业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要搞好人才培训。要积极组织个体私营业主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利用各种方式全面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意识,同时建议采取财政给予一定补贴的形式组织和引导有发展前途的私营业主到有关大专院校接受定向培训。鼓励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身份、职务、工资等待遇不变的情况下,创办、领办非公有制企业。

二是建立融资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要在改善投资环境的基础上,加大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域外资金来投资兴业,同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中心作用,吸收民间资本和企业资金参与,增强信用担保能力,帮助解决小额度周转金借贷难的问题,从而降低金融部门的借贷门槛。不断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向社会的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三是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服务。要逐步建立起市场运作、政府扶持,覆盖全县的科技服务体系,鼓励科研机构和人员兴办一批技术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技术咨询、技术评估、技术信息等技术经纪业,向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价格比较低廉的技术服务,同时,积极帮助、协调前景广阔的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研发新产品,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8篇: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范文

近几年,我旗非公有制经济尽管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分布广,科技含量低,未形成产业集群我旗非公有经济延伸的行业较广,涉及36个行业大类,但多数都是以传统的农产品加工,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益低下,行业结构不合理,初加工多,精深加工少,品牌意识不强。我旗从事对俄贸易的批发、零售企业及内贸企业以非公有制为主体,但未形成商业集团化发展,独立经营、家庭式居多,抗风险能力差,资金链短,竞争力不高。经济发展需要骨干企业,骨干企业能够聚集力量,带动经济发展,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缺少骨干企业。

2.资金严重不足,融资困难我旗很大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靠企业本身,融资由于企业的规模小,抵押还贷风险高,企业从银行贷款比较困难,民间筹资也有一定难度,以致我旗企业资金周转不足,严重制约着我旗非公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素质低,存在许多消极因素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的总体生产水平比较低,具体表现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工艺粗燥、产品技术含量低。近几年大批离退休干部、都加入非公有制企业,导致整体水平较低,文化程度、思想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个别的私营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消极因素,如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还有的进行投机倒把和其它违章行为。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也败坏了我旗个体私营经济的形象和信誉。

二、促进我旗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1.继续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推动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力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是增加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破除一切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体制障碍,认真落实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平等待遇。调整完善政策,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在投资、融资、市场准入等方面,放宽政策限制,减少审批程度,简化审批手续,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开辟“绿化通道”。拓宽投资渠道,完善担保体系,银行和城乡信用社要将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发放贷款的重点对象,切实解决好非公有制经济贷款难的问题。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对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给予贴息等扶持。抓好沾益非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经营环境。

2.努力提高个体私营企业者的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个体私营企业者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局限,普遍缺乏法律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在中小企业中,非公有制经济人才缺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整体水平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对于私营企业的管理者,政府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其知识水平,拓宽视野,转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引进高新技术,打造自主品牌合理调整地区经济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进高新企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精深加工等一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园区和高科技园区,加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高产业层次,鼓励企业多开发新产品、运用新技术、开拓新市场,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企业名牌,把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第9篇:公有制经济的政策范文

[作者简介]蒋伟(1979-),男,湖北潜江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200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与社会、产业经济;李洪侠(1979-),男,河北承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200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学;杨力行(1952-),男,江苏常熟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摘要]非公有制企业诚信缺失既由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所致,也与社会监督作用的弱化有关。因此,应以政府为主体减少非公有制企业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弥补社会监督主体对非公有制企业信用信息的不完全性,减少其诚信缺失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公有制企业;诚信缺失;外部环境;社会监督

[中图分类号]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6)05-0087-03

一、产业组织理论视角下中国非公有制企业①的诚信缺失问题分析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发展至今,大致形成了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和新产业组织理论等几个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政策主张上既相互差别又相互承继的主要流派。近些年来,一些经济学家尝试从企业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全性以及诚信缺失等方面来解释这些问题。这些学者们认为,经济运行中一系列丑恶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社会监督机制作用的降低和企业诚信缺失,而这一切又都与社会监督部门对企业信用信息的不完全、社会监督部门自身的诚信缺失以及企业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相联系。

按照新的产业组织理论,可以将中国非公有制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分成两大类:一类属于“权利争取角度的问题”,例如财税金融支持少、市场准入政策不平等、社会服务不配套等。这类问题是属于政府或社会层面的问题,即政府和社会如何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运行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二类属于“义务履行角度的问题”。遵守国家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照章经营,是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所必需的。而在现实中,有些非公有制企业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制假售假、逃税漏税和不正当竞争等就是企业诚信缺失问题的具体体现。

依据传统的评判市场绩效的指标和方法,例如收益率指标、勒纳指数、贝思指数、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产业规模结构效率以及产业技术进步等,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种种诚信缺失问题将严重地削弱市场绩效。它导致了产业资源的浪费和配置的低效率,影响了企业规模经济和产业规模经济的形成和有效发挥,阻碍了产业技术进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二、产业组织理论视角下中国非公有制企业诚信缺失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的企业不稳定的未来预期加大了企业诚信缺失的可能性

非公有制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有着众多原因和表现形式,笔者重点阐述由于政府行为不当或法律法规欠缺等给非公有制企业带来的不确定。(1)政府行为不规范。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与主管部门之间是行政隶属关系,改革开放后,企业虽获得了较大的经营自,但尚未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开。“红帽子”现象、“权钱交易”现象直接导致了非公有制企业特有的诚信缺失。(2)政出多头。“理性”的非公企业主在利润最大化目标指引和既有制度约束下,为避免多头管理,只要能赚钱,有时置国家法律法规和人民利益于不顾。(3)法律不健全,市场秩序混乱。在中国很多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的客观统一的标准,不确定的政策法律环境使得理性的企业自然会以不确定性的行为(很可能是诚信缺失行为)来“对付”不确定的制度。(4)对失信行为惩罚不力。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的处罚力度有限,没有形成威慑力。

(二)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监督作用的降低为企业诚信缺失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而社会监督机制作用的降低又与社会监督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信息不完全和监督部门自身的诚信缺失有关

1.社会监督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信息不完全,其中的―个重要表现是非公有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的不足或虚假,因而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约束力。

2.社会监督部门自身的诚信缺失也导致了社会监督机制的失效。作为社会监督部门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执法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的诚信缺失行为也会导致社会监督机制的失效并进而促成非公有制企业的诚信缺失行为。(1)政府执法机构监督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在于政府官员被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而“俘获”。俘获行为使政府执法部门与非法企业相互勾结,扭曲了市场环境,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2)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诚信缺失行为也使监督机制失效。这些中介机构的诚信缺失可能在于它们与被监督企业存在较强的利益关联。

三、对非公有制企业诚信缺失的对策研究

笔者提出的改进和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监管的政策建议主要是围绕通过改善企业未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弥补对这些企业的信用信息不完全来完成的。而最有能力改变“不确定性”的主体是政府,最能全面准确收集信息、改变“信息不完全”现状的方式是国家、社会、个人等多方主体的参与。

(一)以政府为主体改善非公有制企业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

1.以政府为主体改善非公有制企业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它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努力地改进自身行为方式并一以贯之,长期坚持。(1)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的转变,正确地处理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缺位”或“越位”问题,从而切实地实现政企分开。(2)采取科学民主的政府决策方式从而努力保持政府政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这有助于增强政策的长期性和一贯性,避免因政策变动过快而造成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市场经济主体的预期不稳定性。(3)不断健全有关非公有制企业可操作的法律或程序,建立完善市场经济所急需的而目前又缺少的法律法规,使得非公有制经济有法可依。同时,还要严厉打击各种欺诈行为,切实严格执法,避免非公有制企业对未来预期的波动,从而减少其诚信缺失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二)弥补社会监督主体对非公有制企业信用信息的不完全性

1.发挥各方监管主体作用,建立“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就是要发挥国家、社会(包括消协等社会组织、大众媒体等)、个人的监督作用,健全执法部门协作、城乡社区维权、行业协会自律、社会各方监督的联动网络。(1)在对非公有制企业监管的过程中,工商系统应代表国家承担主要责任,从源头上预防“皮包公司”等商业投机行为的发生,其他部门协同工商各司

其职,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相互联动。(2)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建议行业协会和商会能定期举行会议,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对会员企业一段时间以来的各方面工作予以总结,从而实现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督。(3)舆论监督也非常重要。一方面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定期向媒体公开有关合作者和消费者利益的重要事项;另一方面,舆论要直接接受来自消费者等方面的举报、投诉,并展开访问调查。(4)完善群众监督,健全举报、投诉制度。由于非公有制企业遍布城乡,这势必要求监管主体也能遍布全国,无所不在,而群众监督满足了这种要求,它是最彻底的监督。建议完善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和案件查处网络,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构建有关非公有制企业的全方位监管指标体系,对企业诚信情况作详实记录并在社会范围内共享相应信息。(1)对产品、服务质量的监管。内容包括:建立商品市场准入制度,把好商品“准入关”;建立和完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把好商品“质量关”:建立不合格商品退出市场制度,把好商品“退出关”;建立完善商品质量信息管理制度,把好商品“信息关”。这部分内容的评价以机关记录和媒体曝光内容为依据。建议该部分比重占30%左右。(2)对企业诚信守法度的监管。内容包括:偷税漏税记录、污染严重记录、违法生产经营记录、背弃契约纪录等,企业对员工的诚信教育及管理也应有作为监管的重要内容,防止员工人的失信行为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掌握这一信息的是税务、环保、司法等机关及企业的合作者。有在非公企业诚信度的评价应以有关机关掌握的记录为依据。建议该部分比重占30%左右。(3)对非公有制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监管。内容包括:对社会的捐献、员工人数、工资待遇、对员工的关怀(卫生状况,吃住条件)、SA8000标准5落实等。掌握这一信息的是国家民政部门、行业协会、工会、商会及企业内部员工。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评价应以工会组织等机构掌握的信息为准。建议该部分比重占20%左右。(4)对非公有制企业在社会主义制度内发展的监管。内容包括:非公企业主是否从事迷信活动、政治情节是否较为严重等。鉴于对非公有制企业监管主要是从外部针对其出现的问题,而不应干涉到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建议该部分比重占10%左右。

其他诸如企业公众形象等项目可占10%的比重,评价权力完全掌握在群众手中。在构建以上监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手段,以建立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系统、商标管理自动化系统为重点,加强信息化建设。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将本文的逻辑思路归结如下:

企业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完全在利润和企业短视行为的条件下出现非公有制企业诚信缺失的现象,这种现象引起企业违法违规,从而导致市场绩效低下,这样监管就成为必然。反之,监管又是通过改善企业未来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完全来完成的。笔者提出的政策建议和监管措施将有助于防范和避免非公有制企业诚信缺失行为的发生,从而不断提高中国非公经济的市场绩效。

[注释]

①这里的非公有制企业是指全国工商联的内资民营经济的定义,即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

[参考文献]

[1]牛晓帆.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演化与新发展[J].经济研究,2004,(3).

[2]卫志民.20世纪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前沿[J],国外社会科学,2002,(5).

[3]唐占军,曹卫.以信息网络化带动企业信用分类监管[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