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校园封闭式管理范文

大学校园封闭式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校园封闭式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校园封闭式管理

第1篇:大学校园封闭式管理范文

摘要:停车问题随着社会经济人口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城市交通,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各大学校园内。为了缓解武汉各大学校园内的车位紧张,避免有位无车停、有车无位停等问题,我们利用专业数据库语法技术,开发研制出了一款适用于校内停车的软件——“停这儿”。此款软件可以根据系统自动为用户智能选择最佳停车解决方案。本文拟从该APP的开发与应用分析缓解城市及校园内交通拥堵问题,优化交通系统,保证校园乃至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

关键词 :大学校园;停车; 解决方案

引言

截止2014年6月,武汉私家车数量已超百万,占城市车辆总数的71.78%。但是,我国特大城市包括武汉在内的停车场建设普遍低于发达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停车场建设水平。尤其是在我国大学校园内,不同于国外的开放式校园,因校园用地紧张而普遍实行封闭式管理方法,限制机动车的通行数量,致使校园停车问题越来越复杂。因此,校园停车问题逐渐开始成为城市交通问题研究热点。

1、当前大学校园停车的现状

1.1 大学校园停车现状

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我们通过实地取样调查,了解到校园停车现状:

(1)停车场利用率低,车辆随意停放,主要以路侧停车为主,影响道路交通;

(2)停车设施不完善,缺少停车标志及停车位标线,一定程度上影响校园外观环境和人文氛围;

(3)停车太过无序随意,机动车与自行车停放混杂并存在冲突,造成一定的交通混乱,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4)停车位利用率不均衡,部分停车场经常处于拥挤状态,而部分停车场则经常处于闲置状态;

(5)校园开学或节假日期间,外来车辆大量涌入校园,人流量大,交通复杂。

1.2 停车难成因

(1)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与高校扩招,校园与社会联系与日俱增,外来车辆大量涌入校园,某些车主公德意识与法律观念淡薄;

(2)校园内部处于封闭状态,功能分区明确,而人流与车流干扰明显,易在交通路口处出现矛盾;

(3)校园用地比较集中紧张,停车设施不完善甚至过于简陋,停车泊位不足,标示过少,不利于机动车停放;

(4)校园道路功能单一,停车位使用不规范,利用率低,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

2、大学校园停车APP开发与应用的可行性

2.1 研究意义

(1)对社会而言,由于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停车场并没有得到配套的同步发展,致使车辆非法占用人行道现象严重,对行人和交通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据国家交通部资料显示,30%的交通事故是因随意停车引发的。因此,停车指南系统可以改善随意停车的现象,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交通安全通畅。

(2)对校园而言,有利于改善校园的人文景观与学习氛围,管理组织车辆有序停放,校园停车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有效改善校园交通,提高师生的生活效率;对车主而言,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手机或导航找到目的地附近是否有合适的停车位,为车主解决找停车位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因找停车位而不能专心驾驶可能造成的一系列安全问题,能够最大限度的方便车主,提高行程效率。

(3)改变大众化、传统化的停车模式,让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生活和工作,让技术驱动生活,改变生活,丰富生活。

2.2 国内外相关技术介绍

(1)无忧停车

51park无忧停车网是由紫光百会科技公司建设和运营的停车导航平台,为广大驾车人士服务,寻找目的地附近的理想停车场,目前已经覆盖北京、广州、哈尔滨等城市,将有更多的城市会开通运营。

(2)高德停车

“高德停车”是高德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移动互联网手机应用产品。为用户挑选周边性价比最优的停车场;精准的停车场信息为人们停车入库提供便利;停车场大小规模一目了然。目前已在我国的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试点运营。

(3)美国的ParkMe为用户提供有偿的车位预约服务;英国以保证中心地区交通为目标合理规划停车场工程;新加坡建立了Iu1SCP停车库系统。

(4)广西南宁红昌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的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可自动引导车辆快速进入空车位,方便快捷;上海的“P+R”停车模式促成了地铁出行与小汽车交通方式的衔接,是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减少道路拥堵时间的有效手段;国内许多城市的大型商圈、写字楼等城市中心区域也都建立了智能立体停车库系统。

这些成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停车压力,但要解决停车难还需要科学规划、科学决策、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合力调配公共资源,有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更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民众协同配合,改变传统停车模式。

2.3 校园停车的市场需求

检验APP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市场需求与实践,在确定适用范围后,我们以武汉商学院师生为对象,通过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并作统计与分析,了解到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此次调查针对的主要目标群体占据很大的市场比例,根据调查显示,无论是有车族还是无车族,对校园交通路况大致持不满意的态度,多数人存在停车困扰。不少人对停车场的位置并不是很熟悉,这样就会造成停车场利用不均衡。停车软件的开发,可以很好的引导人们找到合适的停车场,并且能够短时间内解决停车的困扰。

对于软件所能够带来的优惠,人们更倾向于省时间和提供最优停车方案,以及省油费,手机客户端跟导航的形式更让人们所青睐。因此,在APP的开发上,往车载导航里导入停车软件系统,以最少的时间提供最优的停车路线;注重手机客户端的开发,方便青年人的使用,同时也要顾及一些其他用户的使用,更全面的针对各种年龄层次用户,给用户们带来优质的服务。人们对停车的需求表明一款实用的停车软件享有很大潜在市场。

3、“停这儿”大学校园停车APP的开发与创新

3.1 技术基础

(1)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中车位引导、反向寻车、快速出入、停车诱导等系统已被市场开发出来,为项目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

(2)现已发展成熟的导航系统,如:谷歌地图,百度地图等也将作为研究的基础系统,扩展软件的服务范围。(3)与该软件相类似的应用软件逐渐问世,如: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为停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经验。

3.2 功能与构建

“停这儿”大学校园停车APP是定位于手机客户端和汽车导航的生活应用软件。通过移动互联网,用户经过各项功能指令,获取当前的位置,查询附近3-5公里的停车场信息,系统根据指令会自动为用户智能选择时间最快、收费最低、路况最好、距离最近的最佳停车解决方案,并且提供路线导航等增值服务的多功能应用软件。

软件设置“注册”、“最优方案”、“动态搜索”、“静态搜索”、“返程寻车服务”、“特色服务”、“附近搜索”等功能,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或汽车导航实时查询本地停车场、停车位是否繁忙,和车友交流或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3.3 应用过程及增值服务

(1)软件应用过程(见图2)

(2)主要功能界面

(3)增值服务

用户通过各项功能指令自动获取当前的位置,查询附近3-5公里的停车场信息,系统将会自动为用户智能选择最佳的停车解决方案。也可以设置路名查询、站点查询、地标性建筑查询等。软件融入用户实时位置周边的购物、美食、娱乐、教育、酒店、加油站、体育馆等信息,服务大众生活,便捷信息查询,提高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后期提供的增值特色服务有“车友定位”“附近”等功能,使用户能享受更为全面的服务,为车主们停车后找到好友节省时间,同时还可以寻找到志同道合的车友,更是为出行提供更好的全套服务。

随着软件的推广和应用,后期会对软件的功能进行升级和完善,将停车功能进一步升级优化,融入更多的功能和增值服务。3.4 创新特色

(1)地域:“停这儿”是针对武汉各大学校园的,不同于针对北京、上海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停车软件。校企合作,填补行业市场空白,有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服务社会。(2)功能:“停这儿”软件功能完备、技术先进,各方参与的角色动态联系,协作共赢。促进传统停车模式向现代化、信息化、创新型模式转变,使停车智能化,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3)服务:“停这儿”软件能根据“价格”“距离”“路况”等三个不同标准为车主推荐停车最优方案,充分利用公共资源,节约工作和生活时间,改善工作和生活质量以及效率。(4)一卡通:“停这儿”推行的“停车卡”是真正的一卡通服务,不仅提供停车场缴费,汽车保养等一系列的缴费,还能享受会员9.5折优惠,并且支持月度、年度的充值服务。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也逐渐融入生活,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科技力量更为强大,这是“互联网+”的趋势所在,“停这儿”大学校园停车APP的开发与应用,可有效解决校园停车问题,推动校园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 蒲向军,陈剑. 高校校园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规划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校园交通规划为例[J]. 华中建筑,2007,(10):71-72.

[2] 马亮,马健霄,颜桃为. 高校校园停车规划与管理研究[J]. 现代交通技术,2011,(1):76-78,82.

[3] 邹庆,大学校园道路交通组织与规划研究[D],江苏大学,2007.04[4] 林臻,机动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校园交通的优化策略研究[D],同济大学,2007.03

第2篇:大学校园封闭式管理范文

据悉,中山大学推行“限外令”的导火索,是近期校园内发生的几起校外人员冲击课堂的事件,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师生安全。而且中山大学一向苦恼于校内密集的校外人员,游客过多也常导致草坪被破坏、乱扔垃圾等情况出现。

对于此次“限外令”,网友们褒贬不一。而中山大学2015届校友陈伟祥对此却颇为不满,因为他在学校图书馆复习考研,新规定让他出入校门平添了许多障碍。虽然他是校友,但中山大学南校区5个校门中有3个校门都只接受凭学校证件和学生证入校。4月11日,他向中山大学递交了《信息公开申请表》,希望学校公开“限外令”的相关行政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

大学“限外令”不妨两面看

大学“限外令”确有其合理之处。高校毕竟是进行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地方,不是每个社会人都可以随意随时进出的、纯粹的公共场所,也不是人人可以争而往之的旅游胜地。比如在中山大学,校园人流量很大,周末更是人满为患,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玩,草地上甚至没有一点空位,非常吵闹。“限外令”,是保障师生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营造良好的宜教宜学环境的需要。诚然,从社会人角度来看,他们也有进入大学校园参观休闲游览的权利。因为高校建设基于公共财政,是社会公共资源,是社会重要的知识源泉和思想高地,具有服务社会、回馈社会、教化民众的职能和责任。知名学府的文化氛围、人文精神,亦能对人们的思想起到激发与净化作用。

由此一来,大学校园到底要清静还是要开放,似乎就变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但实际上,只要“限外令”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矛盾就可迎刃而解。比如,可采取预约和检查身份证的形式,控制适量的人流进入校园;校园的室外区域如道路、操场、运动场可以向公众开放,教学楼、科研楼、宿舍楼、图书馆等则可严格限制,专人把守;对进入校园者,禁止大声喧哗、嬉戏打闹、践踏草坪、衣衫不整。如此便既能保证高校开放,又能避免扰乱秩序。对于对外开放,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更多、更好的治理思路,“一刀切”地限外,只能暴露出自己管理水平的不足。

中大“限外令”折射大学开放之难

第3篇:大学校园封闭式管理范文

关键词:学生偷盗事件;处理;辅导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324-02

民办高职院校中,影响校园安全和稳定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学生自身素质不够高,如学生离校出走事件、打架或群殴事件、重大失窃事件;二是学校管理不善引发的突发事件,如因后勤管理而引发的,具有对抗性过激行为的舍区闹事、破坏公物等事件。但无论什么性质和规模的校园安全事件,都在不同程度地给学校造成财产的破坏和声誉损失,如果处理不恰当,将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为了提高辅导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预防和处置校园偷盗事件,笔者从校园学生偷盗案的特点、发生原因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辅导员应对此类事件的能力要求。

一、校园学生偷盗案的特点

据了解,目前发生在普通高校的校园失窃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生偷盗物品以有形财物为主

随着时展,在大学校园里,学生除了拥有现金、饭卡、自行车等传统的有形财物外,现在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还拥有了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信息时代的新型贵重物品。所以,发生在大学校园的学生偷盗案,学生失窃的物品主要为现金、饭卡、电脑、手机、相机等有形财物。

2.作案者主要为校内学生,案发地点比较集中

俗话说“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在半封闭式管理的大学校园里也不例外,尤其是发生在宿舍、教室这两个地方的失窃案,作案者均是本校学生。因为这两个地方,社会人员不容易进去,只有熟悉环境的人才比较容易作案。所以校园偷盗案的案发地点也主要集中在宿舍、教室、图书馆、上体育课的场地等人员集中的这几个地方。

3.偷盗形式以个人作案为主

学校与社会不同,社会上的偷盗案比较多是文化低下的无业人员,作案手段比较成熟,团伙作案也常见。但在学校发生的偷盗事件,如果作案者是受过教育的学生,主要是个人作案为主,采用的手段主要是撬门锁、顺手牵羊、私配别人宿舍钥匙等等。偶尔有偷盗同伙,但都是偶然的、不固定的偷盗团伙。

4.案发后的处理方式以报告辅导员为主

笔者对我院190名学生进行调查,有110名学生认为当贵重物品丢失,会立刻报告辅导员,占被调查者的57.89%。还有15.79%的人选择报警,26.32%的学生选择不报告,自认倒霉。由此可见,校园偷盗案发生后,学生的处理方式,绝大部分学生是报告辅导员处理。

二、校园学生偷盗案发生的原因

1.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派出所破案率低

学生偷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法律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是直接原因之一。而目前高校的教育方式较多是一种单纯的“行为模式教育”,没有上升到“意识教育”的高度,造成大学生尽管懂得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没有从根本上起到规范、引导、评价大学生行为的作用。加上现在的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价值判断标准,将社会公德、学校纪律甚至法律法规抛于脑后,遇上适当的时机就有可能发生偷盗事件。

此外,由于高校保卫部门没有执法权,校内发生的各类案件只能报公安部门立案调查,而派出所管辖单位多,事务繁杂,警力不足,致使发生在高校宿舍的盗窃案不能得到及时查处。作案得逞者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壮大了侥幸逃过惩罚学生的胆量,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偷盗案屡发。

2.学生安全意识不高,宿舍设施较差

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经常会发现学生出门不注意关好宿舍门窗,午休和晚上睡觉时,门没有反锁。在日常生活中,将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随意放置在桌面或者床铺上等显眼的位置,给人顺手牵羊的机会。

部分宿舍楼的门窗等设施质量较差,宿舍窗口没有安装防盗网,门锁的防盗性能较差,案犯可借助一些简单的卡片之类的东西,打开宿舍大门,或者轻而易举地开窗入室行窃,大大增加了学生宿舍管理的难度。

3.校园安保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整体素质不高

在校园安保服务社会化这一管理体制下,为节约成本,物业公司聘用的维护校园安全的保安队伍,文化业务水平普遍偏低,加上没有严格的岗前培训,缺乏“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和技能,导致管理和服务都不到位。一旦发生校园安全问题,均报由辅导员处理。

另外,贫富差距大和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形成心理疾患;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心理咨询教师稀缺,缺乏实战经验,对学生心理疾患的预防和诊治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由于学生心理出现偏差而导致的偷盗案在高校中也存在。

三、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能力

稳定高校局势,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是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能否正确处理校园安全事件是对辅导员综合能力的检验,是对辅导员履行职责的检查。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在校园安全事件发生时,辅导员需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据笔者调查显示,有42.11%的学生不知道学校保卫处电话,还有44.21%的学生是看见过学校保卫处的电话,但未记住。因此,针对校园学生偷盗案的特点和发生原因,在无法依赖学校保卫处的情况下,为处理好学生偷盗事件,辅导员须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场的观察能力与推理能力

虽然辅导员不是侦探,更不是福尔摩斯,但接到学生报告的失窃案,辅导员必须及时赶赴现场,这是对辅导员最基本的要求。到了作案现场,辅导员需对现场的情况认真观察。如在学生宿舍的失窃案,首先查看宿舍的门窗情况,被盗物品所放位置;在与学生交谈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肢体语言。从心理学角度看,肢体语言的观察很重要。

然后,根据现场观察的情况,理清思路,推断是内部人员作案,还是外部人员,进而圈定嫌疑人范围,开展进一步调查。

2.信息的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

在偷盗案发之后,辅导员可通过学生口述的情况或写出的材料,尽可能地收集信息,了解周围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需要去伪存真、去芜存精地研究和调查,排除干扰信息或虚假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所透露的内容,进而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充分运用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鉴别,就可圈定嫌疑较大的学生。

3.心理的疏导能力和教育能力

校园内的学生偷盗案,作案原因多样,虽然绝大部分盗窃案均因经济原因引起,所以盗窃案80%以上都是财物。但作案者心理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因素不容忽视,尤其是那些心理出现偏差的学生,需重点关注,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在破案过程中,遇到嫌疑很大的学生,不能采用逼供形式,需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负担,引导学生主动承认错误。遵纪守法、健康向上仍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主流,那些由于偷盗而犯罪的学生,是折翼的天使。需鼓励其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错误的道路上停步,就是进步。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学生,如果辅导员具备了心理疏导工作能力,走进其内心,并且本能地流露出对他真诚的关心、理解和爱护,能有效侦破校园学生偷盗案。

此外,偷盗案侦破之后,在协调相关部门调查处理案件的同时,需要保护好学生心理,尤其是那些自卑且敏感的学生,在破案之后继续做好跟踪工作,与这类学生成为朋友,帮助其走出阴影,引导其积极向上,自强自立成才。

在偷盗案发前,辅导员需经常深入宿舍,细致观察和研究学生成长环境、心理状态、个性特点和行为模式,准确把握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保管好个人贵重物品。

此外,案发之后,需结合案件情况和法律知识,运用说理方式,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帮助学生理清事实,帮助学生对事物做合理的判断。

4.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经过观察,当犯罪嫌疑人比较明显时,需要运用智慧,用语言的艺术,选择恰当的时机巧妙说破。如果能通过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谈话,感化作案学生,使案件不侦而破。这是侦破学生偷盗案的最高境界。

谈话过程,可以使用计谋,用“诈”的手段有时会奏效。在笔者以前处理的案件过程中,有一例是发生在教学楼架空层的现金和饭卡失窃案,根据学生反映情况,确定嫌疑人之后,我在谈话中有意无意地提到:你知道学校哪个地方有摄像头吗?通过监控录像,可以找到的,现在给你一个机会,坦白从宽。通过使用这些技巧,在谈话中恩威并施,巧妙破案。

以上这些,是在做好校园安全管理服务工作中,在处理学生偷盗案件时,辅导员需具备的基本能力。要具备以上能力,需要辅导员不断充实自身知识,扩大阅读面,需熟悉基本的法律知识,在处理案件时不仅要合情理,更要合法。并且合法性是处理此类案件的前提;另外还需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动态,为处理学生偷盗案件打下基础。

当然,无论能力怎么强,也并不是每一个内部偷窃事件都可以妥善解决的,无法“破案”的也不少。因此,辅导员应教导学生以预防为主,提高防患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一旦案件发生,则需要用大智大勇和大爱,尽自己所能,教育和挽救问题青年,努力挽回被盗者的损失,是每个辅导员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杨伯成.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辅导员成熟的标志[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8,18(6):53-55.

[2]邓霞.宿舍内部失窃案件的处理和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2,(2).

第4篇:大学校园封闭式管理范文

[关键词] 节约型校园 低碳意识 低碳规范 低碳技术

地球资源总量的有限性,决定了节约资源、降低成本、追求效益最大化,必然要贯穿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高校作为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关联的文化机构,作为培养人才、传播和创造知识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它的人员众多、知识性强、流动性大的特点,在节约资源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高校源源不断的毕业生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最长远的支持,接受良好低碳教育的他们,将会把良好的节约理念、意识和习惯带入社会,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逐步形成文明、节约的良好风尚。

一、低碳视野下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缺陷分析

在低碳视野下的节约型校园建设过程中,可以说技术是基础,制度是保证,观念是先导,最终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的目的。以下,我们就从低碳意识、低碳规范和低碳技术三个方面对低碳视野下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缺陷进行分析。

1.大学生群体缺乏体现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低碳意识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教学实验楼和学生宿舍楼以及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也迅速扩张。水、电、煤、气浪费现象严重,“白昼灯”“长明灯”,供水管泄漏、水龙头滴水,电脑和显示器空运行、打印机电源开关不闭,使水、电、煤、气等费用开支随之大幅上涨。学生食堂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剩饭、剩菜浪费现象。保守地估算,如果平均每位学生一天浪费0.3两粮食,那么每天全校(约1万学生)就会浪费掉300余斤的粮食,一年的浪费总数将达到50吨。

大学生中也确实存在一定量的节约行为,但这种节约行为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节约行为,而非主动的节约行为,更非精神层面的节约。很多大学生之所以节约是因为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推动,学生对于节约的认识还只停留在省钱层面,而没有把个人的节约行为和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联系起来。在面对他人的浪费行为时,不能做到有效制止,在对浪费事件的评价上不能上升到应有的社会责任的高度。

2.大学校园缺乏适合其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低碳规范

由于学校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有限,导致节约型校园建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机制不活、管理设备陈旧,从而使得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存在着低效和浪费现象。例如,学校在规划和建设方面盛行比阔气、讲排场等奢侈之风,造成重复建设、过度建设、超标准建设等大量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校园规划设计上,未能大力推广建设低能耗、超低能耗的绿色建筑,没有充分采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节水设备和器具。

大多数学校经费与公务活动管理上不够严格。各院(部)都存在请客吃饭过于频繁、争相购物等不良风气,使学校各项活动开支大幅攀升。学校各项资产如汽车、房屋、电脑、通讯设备等的频繁更新,直接增加学校建设的投入。而且,高校之间以及内部长期形成的封闭式办学传统,目前还没有根本改变,这就严重制约了资源共享。以高校内部而言,各院系之间资源无法进行共享,有的课程重复设置,教学设施设备重复购置,搞“小而全”,教学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十分低下。据世界银行的一项调查,我国部分高校教室、实验室的利用率只有60%;高校仪器设备中有20%处于闲置状态。仪器设备不能满“负荷”运行而造成的资产闲置,使教育成本明显虚高。

由于高校办学没有实行成本核算的内在要求,受益者与责任承担者分离,因此,大学校园中公共资源的浪费无人过问的情况比较普遍,致使水、电、气、耗材、设备使用等浪费严重。例如,办公用品、学生活动用品的分散采购,教学仪器和实验设施的低效益使用等,都是制度缺失造成的。

3.节约型校园建设中缺乏多样的低碳技术

在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中,大多数学校把目光聚焦在了节水、节电方面,但是,大多数学校尚没有一套完整的用水控制系统,而且用水设施总体比较落后,仍然使用传统的设备,节电措施的选择上,各高校基本都采取了更换节能照明灯具的做法,部分高校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分段分区计量,用电价格与市场接轨等方法,而涉及到较为尖端的、高智能的低碳技术比较少。此外,针对其他方面的浪费现象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更不多见。由此可知,低碳技术在建设节约型校园中应用面比较狭窄。

即使某些低碳经济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在校园中推广这些低碳技术或者保证低碳技术实施的产品的成本也很高,因此,低碳技术推广速度也比较缓慢,某些低碳产品在校园中受益面并不高。此外,在节约型校园建设活动中,某些学校虽然有节能、减排的愿望,但是,他们所面对的浪费状况,例如,食堂吃饭造成的浪费,课本、作业本使用带来的浪费,校内资源不能共享,设备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却没有恰当而高效的低碳技术可以解决。

二、低碳视野下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途径探析

如前所述,基于低碳视野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离不开观念、制度和技术三个层面,而高校的节约型校园建设也确实在这三个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处和缺陷,因此,有针对性地从大学生群体的低碳意识,适合大学校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低碳规范以及合理利用高新的低碳技术方面解决相关难题,探询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方法,不失为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有效路径。

1.倡导正确的价值导向,促成大学生群体的低碳意识形成

创建节约型校园,首先要在校园里营造浓厚的“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氛围。使广大师生员工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节约意识,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重要性,下大力气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将节约教育列为新生入学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倡导崇尚节俭,简朴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勤俭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习惯,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做到厉行节约人人有责。

应该通过各种校园主流媒体和丰富多样的宣传手段广泛传播低碳观念,使大学生在获取各种信息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低碳思想,从开始的情感上、心理上认识到勤俭节约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逐渐演变为行为上受到影响、价值观上受到引导。变偶尔的节约、被迫的节约行为为自主节约的意识,并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逐步养成,使勤俭节约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把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要我节约”服从变成“我应节约”的主动。例如,随手关停水电,最大程度利用纸张,在教学科研上杜绝重复建设等。此类正确的价值导向不断作用于高校发展的方方面面,最终能带来整个高校的节约氛围的形成。

2.创新低碳管理体制,促成适合大学校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低碳规范形成

创建节约型校园,除依靠人的节约意识和道德自律外,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约束和奖励机制。对注意节约、减少耗费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超出定额、造成浪费的行为,应给予批评和处罚。在管理体制上,要打破原有的资源能源管理体系,根据校情,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对教学、实验、行政办公、学生宿舍和公共服务区的用水、电、煤气实行“核定指标,节约奖励,超支自付”的管理办法,对教学、科研外的校办科技产业、后勤产业、独立核算的经营单位,实行“谁使用、谁交费”的管理原则,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实行全成本核算,堵塞漏洞,降低损耗,减少浪费。同时建立起长效机制,加大高校资源、能源耗费情况的检查、监督力度,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健全干部考核机制,将资源节约责任和效果纳入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范围。这样才能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学校还应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加强教学、科研、生活用水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和管理。提倡节约用电。减少电子办公设备电耗和待机能耗,合理使用空调,杜绝在学生宿舍、办公室、实验室等处私自使用电炉等电器;教工集体宿舍提倡使用节能电器。会务经费上要厉行节约学校应遵守勤俭办事的原则,严格控制办公、会务经费。积极推进办公自动化、网络化,以减少传统媒介对纸张的大量浪费。各单位的日常办公用品要指定专人管理,严格配备、采购、领用和报废制度,提倡修旧利废。高校要进一步精简会议和各类活动,严格控制各类公务活动规模。严格执行出差审批制度,出差期间要科学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出差待遇严格执行学校的有关规定和报销标准。严格学校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切实降低公务用车成本;杜绝公车私用。

学校要充分发挥产、学、研的综合效用,开发利用好有形无形的潜在资源,真正做好整合和盘活各类存量资产工作,提升办学效益和效率。学校房产资源是现有各类存量资产中最大的固定资产,要加强对房产的科学管理,实行科研、教学和办公用房的管理改革,以达到合理配置各单位、各部门的公用房。调整闲置和使用效率低下的公用房产资源,扩大公共实验室开放性,促进学校优质实验室资源的共享,提高各类公用房产资源的有效使用率。坚持学校大宗物资、设备采购和维修工程公开招标制度,力求优质低价,使学校有限的资金尽可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严格执行学校设备添置、更新、改造审批制度,可买可不买的暂时不买,能修复使用的不买新的;及时改造、淘汰耗能大、效率低的设备;妥善处理报损与报废设备,可修可用的不得报废,可用的零部件不得出售,报废出售严格按学校招标制度执行。

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采取各种手段在校内、校际和校外传输,促成广泛的教学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从而达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是创建节约型校园必须解决的问题。高校还应采取固定资源和共享资源相结合的配置方法,摒弃部门所有制,改变各部门“小而全”的状况,要以学科为依托,建立跨系、部的科研中心、试验中心、测试中心等,充分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和高档科研设备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物资资源的空间和时间效益,在保证教学、科研的前提下,将教室、实验室、计算机室以及大型仪器设备、图书馆和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力争产生更多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学校也要积极推行招投标和集中采购制度。凡属学校集中采购范围的基建、维修工程、教学仪器设备、办公设备、图书、教材等大宗物资采购,一律实行集中采购,并进行公开招投标。

3.多渠道探询低碳技术,促成低碳技术及其产品的有效使用

拓展低碳技术使用的领域和范围,尽可能多地在校园的各个领域尝试引入低碳技术,克服节约型校园建设中的保守观念,把低碳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当成一件战略事项,在设计规划、资金投入、技术引进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首先,要搞好基本建设用地的规划和管理工作,在满足学校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做到科学、节约、集约、合理使用校园土地,安排合理的容积率与绿化率。推广建设低能耗、超低能耗的绿色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结构设计力求经济、合理、适用。要做好基本建设各类基础设施和地下管网改造规划编制工作,充分挖潜各种现有管网资源,合理开发使用。基本建设要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均应采用保温、隔热材料,使用节能锅炉、节能电机、节能灯、节能水箱等降低能耗。

其次,在水电等浪费较集中的方面,要倡导校园水资源循环使用,要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例如智能淋浴系统、延时自闭、红外感应式龙头等,推广中水冲厕、绿化、景观,上层洗涤用水用于下层冲厕,游泳池和空调用水循环使用、雨水收集利用等节水新方法新技术,并利用好校内外两种资源,提高节水的科技水平。在学生宿舍楼、教学楼等用水设备集中处推广污水回用设施的建设.推动校园建筑节水。在节电的措施上,可以因地制宜地采用先进技术作为支撑,如安装DD-T-154型节能灯和其他清洁能源,在电梯中安装变频调速设备,使用声光控灯具以及更换淘汰高耗能旧设备,引入节能新设备等。

最后,要重视制止其他小项目浪费现象时的技术手段的推广。对于剩饭剩菜(包括学生吃剩与食堂做的过剩饭菜)的处理,可以通过在食堂设有回收桶,由专人带走,交相关养殖单位处理。也可以采取了套餐制,销售半份菜,避免由于菜色多样,量大而引起的浪费。对于校园垃圾的处理,比较有技术含量的做法是由专人进行垃圾分类回收。

总之,节约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建成节约型社会是我们共同的愿望。高校作为承载着育人功能的高等文化机构,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节约型校园的建设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建设节约型校园中以低碳、环保为主要生活和工作方式培育和熏陶出来的大学毕业生,又将成为未来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对低碳视野下的节约型校园建设路径进行有效地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苏运法,张玉彪,孔晓丹,张帆.财务在节能减排中的导向作用.教育财会研究,2009,(12).

[2]杨雪琴.对构建节约型校园长效机制的思考.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

[3]孙建峰,王俊利.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应用研究.煤炭经济研究,2008,(9).

[4]朱望强,何定淑,李曦,朱伯平.高校节水节能探讨.信息系统工程,2009,(12).

[5]王宗强,尹洁,王颖.关于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理性思考.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3).

[6]韩露.关于节约型高校校园建设的几点思考.教育探索,2010,(1).

[7]任晓峰.加强水电节能管理努力建设节约型校园.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8]徐克选.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现代企业教育,2010,(1).

第5篇:大学校园封闭式管理范文

\[关键词\]复读;高考补习;高考;补习学校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10-0004-04\[作者简介\]王锴(1991―),男,江苏镇江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11级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社会工作;

谭才锋(1963―),男,江苏镇江人,江苏省句容市化补习学校校长。

一、前言

高考复读生,是伴随我国高考制度诞生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教育部一再严令各地禁止使用公办学校开展高考补习,民办高考补习学校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1\]但是,目前社会对高考补习学校(以下简称“高补学校”)的认识还不太清晰,对高考补习现象(以下简称“高补现象”)和复读生存在一定误解。这既不利于高考补习学校和复读生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教育改革的推动。句容市化补习学校(以下称为“句容市高补班”)地处江苏省句容市,是该市唯一一所民办公助的高考补习学校。近年其高考二本以上录取率维持在50%~60%,在苏南同类补习学校中排在前列。因此,我们选择句容市高补班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补学校的办学经验及不足,对高补学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首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从学生视角调查句容市高补班现状,同时分析了复读学生的身心诉求。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64人中,男生40人,女生24人,高考达到二本线的有6人。将调查结果全部录入SPSS 17.0软件,对部分变量进行F检验,在95%的置信区间下,得到sig值均大于0.05,处于虚无假设的拒绝域。因此接受原假设,即抽样结果可代表总体。

为了解学生对句容市高补班部分教学及管理现状上的态度,采取满意度测评法,对学校教学及管理现状的部分内容设置问题,答案选项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级别。并对选项赋予相应分数,“满意”得5分,“一般”得3分,“不满意”得1分。相应结果见表1。表1句容市高补班教学及管理现状学生评价(n=64)

N极小值极大值均值你对高补班的封闭式管理是否满意64153.81你对食宿条件是否满意61151.98你对高补班的成绩公布方法是否满意64153.72续表

N极小值极大值均值你对高补班的作息时间及放假安排是否满意63153.32你对学校整体环境是否满意64153.34你对高补班的课程安排感觉如何63153.57你觉得高补班的学习氛围如何64153.88你对高补班教师的教学态度感觉如何64154.09你觉得高补班师资力量如何64153.91三、经验及优势分析

(一)管理严格

该校内部管理一律从严,对教师“压担子”,对学生高要求。学校提倡学生住校,采取封闭式管理。封闭式管理包括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通纳入学校之中,尽量减少学生与外部社会交往,如不允许学生带手机等电子设备进校园等。在作息和放假安排上,学校的做法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当充实和紧张。周日下午休息半天,三周休一个完整的周末。虽然辛苦,却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如表1所示。调查中学生对学校的封闭式管理满意度得分为3.81分,说明多数学生是赞同学校严格的封闭式管理的,同时也认为这种管理方法有利于自身发展。

(二)针对性教学

学校在对学生的管理上能够结合复读班学生的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夯实基础作为首要目标,其次进行提高训练。复读学生之所以选择复读,其自身一定在心理上、身体上或知识上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因此,学校在教学的课程设计上,会将一轮复习的时间拉得较长,以便采取拉网式复习,帮助学生寻找自身的不足和漏洞,从而进行补漏,帮助学生将基础打扎实;在二轮复习中,更加强调学生对知识点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并且针对高考的出题特点进行复习;在三轮复习中注重对知识点的回顾和应试能力的提升。这样的三轮复习层次分明,目标明确,每一轮复习过后都会进行考核以检测复习效果。因此,这样的课程安排是比较有针对性的,也是比较合理的。

(三)注重学生的心理调节

学校在抓学习的同时,也关心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复读生不同于应届生,对于已经经历过一次高考失败的他们来说,往往会背负更大的压力,在同龄人皆已步入大学校园的时候,自己还在学习高中的知识,难免会产生心理落差。“输不起”的态度使得在他们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对自己要求过高、精神过度紧张的问题,也常常会在“题海”中迷失自我,在考试中出现焦虑的情绪。因此,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非常重要。既要让学生有适度的紧张感,又不能让学生紧张过度。学校从校长到每一位任课教师会定期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一些谈话和心理辅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我、恢复自信、改善学习状态和提高学习效率。

(四)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一,学校在校园内各处布置各类激励标语、横幅等以帮助学生提醒和激励自己,并根据复习进度不断更新。社会学家米德指出,符号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精神和人类之间的符号沟通可使人类能够进行对于生存来讲十分必要的合作。\[2\]因此,校方的激励标语等是一个明显的符号,向学生传达信息,学生通过标语与学校形成互动,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这类符号虽然常被人们忽视,但往往会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学校采取封闭式管理,强化学习的理念,尽量减少外界的干扰,对有违纪违规的学生严厉处分,尽量保证学生群体的同质性,即将目标一致、行为一致的学生安排在一起,以便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形成群体动力。\[3\]群体的每一个成员既受环境的影响,同时他们自己又构成环境的一部分,影响着其他成员。第三,学校公布学生每次考试的成绩。分数是学生最为关注的,学校公布分数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却有效。学生可以通过对比分数学会给自己定位,找到学习赶超的目标,有利于学生科学合理地制订学习计划。同时,学校公开分数可提高学生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使学生头脑清醒,不断竞争和超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锻炼了学生的抗压能力。对于这一点,学生给出了3.72的认同均分。学校在学习氛围上的营造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正如现代社会学所强调的“环境中人”的理念,即个体的行为不但受自身因素影响,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五)师资力量较强

该校现有专职教师20位,为保证教师能应对高补班较为辛苦的工作,这些教师一律为男性。他们中中学高级教师18人,中学一级教师2人。据了解,所有教师均多年从事高三毕业班教学,大多数教师近几年一直从事复读班教学。其中1人被评为镇江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被评为镇江市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被评为江苏省地理教育先进工作者,1人被评为镇江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12人被评为句容市骨干教师,8人被句容市政府授予“高考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师资力量是学生取得进步的保证,也是学生取得成绩的关键因素。

四、句容市高补班的局限及不足

(一)忽视以人为本

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一方面强调人的发展的持续性,另一方也强调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4\]高补班“唯分数论”的办学模式虽然能在短期内收到很好的效果,但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与我国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都是不相称的。据笔者调查,复读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普遍不太热衷于参加大学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与应届生相比,他们人际交往圈较小,与教师的交流较少,参加活动积极性较低。相反,他们更乐于一个人学习和娱乐,与个别亲密朋友在较小范围内互动。这些问题在本次对句容市高补班学生的调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调查的64名学生中有59名认为自己存在困惑,对迷茫和困惑解决方式上,71.2%的学生选择了“自己解决”,而选择找人倾诉特别是找教师倾述的人数很少。学生的这些行为和态度与学校的行为和态度密切相关。可以说,学校的管理方式和办学模式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人成才是有一定影响的。

(二)学生与外界接触少,学习生活单调

封闭式管理有封闭式管理的好处,但是这种管理使得学生与外界的接触较少,使他们很难融入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笔者与一位复读生交谈时,对方说:“在寒假与高中同学聚会时,明显觉得自己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他们所谈论的一些最新的东西我甚至都没有听过。”同时,这种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的生活,对于正处于生长期的学生来说也是很不利的,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质健康很难得到保证。调查中,45%的学生表示平时“不怎么关注时事”,而较为关注时事的学生只有7.8%。

(三)班级建设不完善

在本次调查访谈中,许多学生谈到学校的班级建设问题,复读班的班级建设本身具有其复杂性和困难性,主要存在两大难题:一是班级建设周期短、任务重;二是学生异质化现象明显,班级凝聚力形成困难。\[5\]班级建设的不完善使得班级作为一个集体促进学习的效果很难得到提升,同时在内部个体间还会存在互相干扰和非良性竞争,影响了复读的效果。在复读班中总会存在复读动机、目标和基础不同的学生。高分复读者一般会产生“自负心理”,认为自己在高考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因此往往不屑于听从教师的教学安排,自己单干,却很难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这些学生往往比较“清高”;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家庭的压力而被动参加复读的,这些学生通常自暴自弃或者自我封闭,在班级中属于“破坏分子”;其余学生属于高考“失手”者、急于想证明自己的实力者、平时不努力高考过后始后悔者和随波逐流者。这么多不同类型的学生聚在一起,如果不加以区分,而是以统一的要求和方法对待,难免会出现许多班级管理问题,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安排忽视拔高

很多往届复读生表示,一轮复习拉得太长,在二轮和三轮复习时,难题的训练量不足,对于试卷中难题的分析也不够,这使得许多高分复读生很难再有提升和突破。句容市高补班2011年高考考生366人,一本达线52人,二本达线218人;2012年高考考生355人,一本达线31人,二本达线179人;2013年考生310人,一本达线46人,二本达线208人。不难看出,学校的二本达线率较为可观,但上一本尤其是重本的人数偏少。这一方面虽然由生源质量决定,但也与学校安排的课程过度同质化有关。这样的课程安排虽然能帮助大多数中等学生获得进步,使得学生在作答基础题时能应对自如,但会让学生在遇到有难度的题目时显得较为吃力。

四、相关对策

(一)转变教育理念

学校需要逐步淡化以升学为唯一目的的教育理念,认清培养人才的正确方向。不可否认,升学率确实是如今评价一个学校最直接的标准,也是学生选择复读学校最主要的参考指标,但是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激发。“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我国已经宣传了许多年,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学校有必要转变教育理念,尝试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回归学校的原始本质,即“教书育人”,不但传授知识,也能做到“育人”。将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社会作为立校之本,而非仅仅看重考试分数。虽然在初期可能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正是一所学校长盛不衰的根源。

(二)创新管理模式

正确的理念需要应用在实践上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学校需要对当前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管理,可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做法,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上多下功夫,首先要搞清班级学生的复读动机和复读目标,进而在初步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管理。对于基础好、要求高的学生可以适当地加任务,提高要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当以夯实基础为首要任务。在对学生的管理上需要改变单一的管理方式,多听学生意见,多与学生交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管理工作的重心。如在本次调查中所体现的,学生对学校的食宿条件给出的满意度得分很低,只有1.98分,离“及格线”都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建议学校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提高“意见箱”的实际使用率,采用分级管理,使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治”,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三)优化教学方式

目前句容市高补班的教学方式依然停留在“接受式”教育的层面上,这也是我国目前许多学校共有的一个问题,即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方式是经典现代性的最明显的体现,强调人的共性却忽视人的差异性,强调单纯的主客交往结构。因此,后现代思潮对此进行反思,强调人的差异性,并且要求改变之前单纯的主客交往结构,建立“主―客―主”的交往结构。从教育上来说,则是需要尝试探究“合作性学习”“主动性学习”,教师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主体,学生也可以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中去,如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小组式学习、讨论式学习、专题探究等。这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保证了对知识点探究的宽度和深度。

(四)丰富学生生活

该校学生的日常生活普遍比较单调,与外界接触较少,存在与社会脱节的问题,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此,建议学校打破完全学习化的教育,做到学习和生活的张弛有度。如开展跑操活动,在紧张的学习过后有适当的运动,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起到调节身心、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增强人际交往的作用。同时也要鼓励学生适当关注社会时事,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璀莹.高考复读问题研究综述\[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3):81-83.

\[2\]毛晓光.20世纪符号互动论的新视野探析\[J\].国外社会科学,2001(3):13-18.

\[3\]张铁明,谭延敏,陈善平,等.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群体动力效应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0(4):51-58.

\[4\]郑义寅.终身学习发展与成人教育变革\[J\].成人教育,2012(10):12-16.

\[5\]陈明龙,傅敏.复读班班级建设策略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0(11):48-49.第3卷 第10期

第6篇:大学校园封闭式管理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On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Network Era

WANG Fang[1], LI Guobao[2]

([1]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2]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s, modern society is an era filled with network, especially on college campuses, the network has been closely linked with each college student's life and even penetration in each student's ideas, has deep impact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twork function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made the road of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1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1 正功能: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1.1.1 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全方位的覆盖使得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手段。首先是网络使得教学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仅仅可以在课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课下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的讲解或者是教育,学生的受教育机会越来越多,同时提升个人思想意识的自主性也会随之加强。其次,网络能够使得家庭、学校和社会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一种全方位的、系统化的教育氛围,学生通过校园论坛、聊天软件等方式可以随时与老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提升师生间、学生间的人际交往关系。最后,学校可利用网络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阵地,通过宣传健康的思想文化、价值观等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多样活动,同时根据学生在网络上的动态来了解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1.1.2 促进了教育信息的高效传播,实现资源共享

由于网络存在的时效性以及资源的广阔性,使得网络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的高效传播,并实现资源的共享。首先,网络的产生打破了学生相对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使学生更能够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使得学生更加社会化,这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了解到更多的思想文化。学校也正是借助网络的这种开放性和时效性,将学生引导入一个健康的生活氛围中,通过网络来宣传正确的、主流的价值观念。此外,网络充斥着丰富的资源,对于教育而言更是丰富多彩,它使得学校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将大量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视频、图片、声音等资源迅速地传播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使资源共享,信息全方位的覆盖。

1.2 负功能: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2.1 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冲击,容易导致思想观念紊乱

大学校园内,上网成为一种习惯或者时尚,上网占据着大多数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在这个网络世界中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社会新闻的评价和态度等,使得学生在思想上更加开阔和自由,但是这种自由的特点有可能被一些无政府主义者利用,利用社会的热点新闻以及一些突发的恐怖事件等来制造和煽动人们对社会的种种不满情绪,破坏社会稳定,作为没有较强辨识能力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冲击,丧失正确的价值观。其次,网络就是个大染缸,各种信息充斥其间,包括黄色、暴力等信息以及各种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容易使学生思想观念产生紊乱,而迷失了正确的方向。

1.2.2 对大学生的情感产生影响,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

网络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常常可以作为一个聊天交流平台,通过网络的信息传播,使学生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进行更便捷的沟通交流。也正是如此,传统的亲和感、面对面的交流逐渐减少,同时网络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使学生更容易在虚拟的空间进行真实的交流,能够敞开心扉、毫无顾忌,这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的,长此以往,就导致现实生活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疏远和隔阂,同时也削弱了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不利于今后的就业发展。

1.2.3 对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容易导致心理障碍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交流方式,体现了更加自由、平等的特征,使学生往往沉迷于虚拟的世界中不能自拔,严重者甚至人格扭曲,产生个人中心主义的心理倾向,并附带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具体来讲,有部分同学可能将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网络上,这就导致了学业上的荒废,使生活偏离了现实社会,甚至有些学生废寝忘食,损害身体健康,不愿意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产生孤僻、抑郁、自私等不良性格和情绪。

2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2.1 观念创新:用正确的观念指导教育实践

观念上的创新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一个前提,观念对实践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正确的观念对大学生的教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提升个人素质,特别是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网络的正负功能,能够辩证地看待网络,合理利用其积极性,避免其消极性,总之要根据现实情况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2.2 内容创新:用丰富的内容提升教育质量

首先要结合社会,网络信息传播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加贴近社会,那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关注时事并予以正确引导。同时,我们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教育同学们既要充分利用网络,也要对网络充斥的各种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有较强的免疫力。

2.3 方式创新:用多样化的手段转变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完全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和当代网络发展的现实,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就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首先,鼓励学生通过各类网络交流平台,针对时政热点、专业前沿展开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实学生的网络生活,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建立网站、论坛、微信、微博、QQ群等网络平台,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的虚拟性来敢于发表个人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可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收集、整理,并予以反馈,同时还能及时发现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2.4 机制创新:用完善的制度保障教育实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必然需要配套的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首先要对校园网的运行机制进行创新和管理。建立专业性的校园网的管理机制,才能保障学生网络生活的秩序并起到积极作用。定期地进行病毒清查、软件维护,清除垃圾信息和不良影片图片等都是对学生网络生活的一个保障。其次是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创新,即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或者用什么样的平台开展哪些内容的教育。例如,可在网络的环境中利用线上线下结合、或集中或分散的教学机制,并设置监督和评价机制,这样才能保证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

3 结论

网络打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的限制,越来越改变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方式和交流沟通,既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网络时代的现实,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教育的正功能,积极避免其负面影响,并不断探索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创新。

参考文献

第7篇:大学校园封闭式管理范文

关键词:中国;韩国;大学;教育主体;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259-02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本文中,我们探讨的教育是广义的概念,即教育不仅是对青年文化上的教育,而是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文选取韩国教育作为参照对象,原因是中韩两国地理位置接近,且两国高等教育发端时间大致相同,都经历过盲目扩张、调整、整顿,然后再走上正轨,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之路。但是由于韩国从建国之日起就保持多样化发展模式,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起仅用了15年就成为了高等教育强国,并以教育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增长,成为著名的“亚洲四小龙” 之一。研究中韩两国大学教育的差异,寻找可以借鉴的经验,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韩国首尔市的中央大学与中国大连海洋大学为例,从教学方式、校园管理、课余生活等方面进行类比,分别剖析其教育主体并进行比较。

一、从教育方式看学生主体性差异

大学泛指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是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的高等教育组织,第一课堂的专业知识教学和第二课堂的综合素质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目前中韩两国互有众多留学生,这些高等教育的受益者持有两国都认可的文凭、证书,在为两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两国的友好关系甚至政治互信做出了贡献。不同于留学生,交换生则更多扮演着“友好使节”的角色。同时,交换生作为接受过两种不同国域的教育的特殊群体,能够更加准确客观地对两国教育方式进行比较。下面从交换生的视角对中韩两国大学教育主体进行比较。

(一)从专业课教学方式看中韩高等教育主体性差异

在中国大连海洋大学理学院学生演示课中,参与的同学均完成的非常好,但是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大家的参与热情不高。究其原因是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要求:教学评价中应包含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指标。在韩国中央大学的基础化学课堂上,能够发现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移,学期刚开始的第一节课上老师就明确表示本学期理论课程的重心在前半学期,而后半学期课程难度则相对有所降低,但需要学生“接管”课堂。期中考试以后,教学形式如期转变,学生开始分组、找资料、做演示,演示内容可以来自于书本也可以自行选择。比起老师的授课大家做的一点也不逊色,“上课”内容包括了图片、资料、实验、视频等,这些工作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为了完成某些实验学生还向学校提出申请借用实验室和各种仪器,学校在安排老师陪同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实际动手操作。每节课后还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这些课不仅仅属于教学活动,还被纳入了期末评分,所以,学生参与热情很高,与参与课堂教学几乎没有差别。显而易见,在韩国与中国的大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主要角色差别很大:在中国,教师即便想方设法改进教学使同学们参与其中,仍难改变“填鸭式”教育模式;而在韩国,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在这个方面,中国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应该做到“内容可以商量,规则不能商量”。

(二)由校园管理看中韩高等教育主体性差异

由于中韩两国的国情不同,高等教育在学生管理机构的设立上自然有所差异。目前中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由学校主管学生的领导抓全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处根据各种规章制度抓具体工作,院系设有主管学生工作的科室及辅导员参与学生管理,将任务分配给学生,然后通过学生贯彻实施。这种管理模式是封闭式或者半封闭式的,管理内容详细,学生管理人员多且机构庞大,但是学生处于被动式管理状态。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应用还不能普及,许多信息统计、汇总、整理工作需要完全依赖人力机械完成。而韩国大学里则有所不同,大学主管学生的领导主抓整个大学的学生管理工作,下设学生管理处,负责制定各项学生管理制度及招生就业及其日常管理等工作,学生管理处下设学生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学生学籍管理,以及为学生服务事项,形成由每个学生都充当管理主体的完整的管理系统。韩国大学里的二级学院则设管理科,负责学生管理工作,各系部仅设置一名助教,管理教学和学生的学籍等日常管理工作,执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不难发现,在中国的校园管理系统中,虽然学生参与比重并不小,但教师仍是管理工作的领导主体,学生在校园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出于从属地位。而在韩国大学,虽然参与校园管理的学生人数不多,但可以说是“少而精”的,并且管理也更加信息化、现代化。学生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己决定管理的具体方案,也能更加便利的随时得到需要的资料。不同的校园管理模式与两国国情的不同密不可分,但中国校园管理仍需在管理主体方面更加向学生倾斜,让学生真正成为大学校园管理体系中“挑大梁”角色。

(三)由课余生活看中韩高等教育主体性差异

在中国,大部分大学生从学期初就一直在努力学习,直到学期末,甚至包括周末和节假日,毫不夸张地说,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似乎成为了中国大学生整个大学生活的全部奋斗目标。而在韩国,大学生大多数保持了一种相对轻松的学习状态,图书馆和自习室在规定时间开放,而在在周末和节假日,学校里几乎很难看到学生的身影。他们把空闲时间用在学校里开展活动上,而一旦放假便将活动开拓到校外,如组织聚餐、骑行、爬山等,每一次都会增加人生阅历和生活乐趣。当临近学期末时,学校的图书馆和各个自习室会通宵开放,许多同学在自习室通宵自习,累了就在沙发上休息一下,更有一些同学将铺盖带进了图书馆,废寝忘食。这样的差异必然导致不同的结果:中国大学生由于用于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过长,他们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实属正常;而韩国大学生将课余时间分散到各种活动中,使课余时间过得更加丰富,但临近期末的临时抱佛脚势必影响知识的掌握程度。中国大学生把近乎全部业余时间用在学习上,使自己的生活尽量简单化,可能导致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主观幸福感降低,社会化程度降低,这与大学的教育初衷存在很大差距。

二、中韩教育主体成因分析

影响中韩教育的因素很多,比如,高中重点与非重点的不同、学校男女性别比例差异、中等教育办学形式的差异、基础教育的教材不同等,两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侧重点,对教育的整体状况产生一定影响。在高等教育方面,中韩两国起点基本相同。1945年,韩国的文盲率与中国相仿,均在78%左右,两国当时经济状况也不相上下。而在51年后的1996年,韩国人口中的大学生比例大大增加,达到37%,这一数字超过美国和澳大利亚,首次上升为世界第一;而中国这一数字不到5%,位居世界排名下游。差距更加明显的是:在韩国已经扫除文盲,成为世界上识字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时,中国还有多达2.2亿的文盲。同时,教育投资结构的不同也导致了两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不同。与韩国相比,我国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人口比重呈“金字塔”结构,而相应的费用支出却呈“倒金字塔”结构。也就是说,我国将大部分资源投入到仅有少数人能够接触到的高等教育中,而接受基础教育的人数虽然众多,但投入其中的资源较为匮乏,造成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

不难发现,中韩教育虽然起点近乎相同,但其发展轨迹和目前达到的高度却大不相同。教育体制改革停滞不前、墨守成规是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加习惯于将教师放在教育的主导地位,忽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能力的培养,难以使学生形成主体意识。在这样的现状下,中国教育主体倾向于教育者是不可避免的。当然两国教育的共同点也很多,借鉴韩国教育发展的经验是有助于中国教育改革的。加速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是本文进行中外教育制度比较的目的所在。

三、韩国高等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的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近年来虽有显著改善,但关乎国家未来的青年教育问题仍存在一些问题,加强与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是推动发展中国教育的有效途径。解放思想,积极学习,才能使中国教育现状逐步改善。使教育的主体成为学生,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自己的主人是大学教育的根本原则。大学作为沐浴在党的阳光下,培养知识分子的机构,理应在给予大学生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给予他们一个发展自我、展现自我的广阔平台。学校的主体理应是学生,规章制度是学校最基本的框架,在保证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原则不能动摇的前提下,只有将“添砖加瓦”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和学校充满活力,成为祖国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韩秉文,王海燕.中韩两国高等教育学生管理模式比较分析[J].丹东纺专学报,2005,(01).

〔2〕张宏杰.重本还是重末:中韩教育政策之比较[J].党政干部文摘,2005,(08).

〔3〕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课题组.中韩教育比较与启示[J].劳动经济评论,2010,(00).

〔4〕王正惠,蒋平.中韩高等教育比较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9,(04).

〔5〕李琼.中韩高等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讨[J].山西青年,2013,(06).

〔6〕黄兴.中韩教育交流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教育评论,2012,(01).

〔7〕黄明光,黄博.中韩教育异同点比较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01).

第8篇:大学校园封闭式管理范文

Faeebook网站的创始人名叫MarkZuckerber,是一名来自哈佛大学的学生。网站的名字Facebook来自传统的纸质“花名册”。通常美国的大学和预科学校把这种印有学校社区所有成员的“花名册”发放给新来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帮助大家认识学校的其他成员。MarkZuckerberg的初衷只是想为哈佛大学的同学们建立一个相互认识和熟悉的途径。最初,网站的注册仅限于哈佛学院(哈佛大学的本科生部)的学生。在之后,注册扩展到美国的许多其他高校。最终,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个大学后缀电子邮箱的人(如edu、ac、uk等)都可以注册。从2006年9月11日起,任何用户输入有效电子邮件地址和自己的年龄段,即可加入。

直至2007年7月。Facebook在所有以服务于大学生为主要业务的网站中。拥有最多的用户――高达3400万活跃用户(包括在非大学网络中的用户)。从2006年9月到2007年9月间,该网站在全美网站中的排名由第60名上升至第7名。同时Facebook是美国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点,每天上载850万张照片。这甚至超过其他专门的照片分享站点,例如Flickr等。

二、SNS网站的外在环境和理论支撑分析

1、外在环境:Web2.0时代所塑造的全新信息生态

关于Web2.0的较为经典的定义是Blogger Don在他的《Web2.0概念诠释》一文中提出的:“Web2.0是以FH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Friend-ster、Del.icio.us、等网站为代表,以S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在Web2.0时代,网民已经可以在相当大的自主空间内将个人信息开来而不受传统封闭式门户的约束,信息生产与信息传播的主动权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大众,信息传播的内容多样性、互动便捷性与个性化订制功能大大增强,以个人为中心的web2.0应用已经摆脱少数商业精英力量的控制,自媒体促成了草根阶层的迅速崛起,推动着互联网朝着亲和、开放的方向发展,显示出一种全新的传播生态。

2、理论支撑

(1)六度分隔理论

SNS网站的理论模型是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33年,1984年)于1967年所创立的“六度分隔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这是社会性网络(Soeial Networking)的早期理解。

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但这只是社交拓展的一种方式,而并非社交拓展的全部。因此,现在一般所谓的SNS,则其含义已经远不止“熟人的熟人”这个层面。比如根据相同话题进行凝聚(如贴吧)、根据学习经历进行凝聚(如Facebook)、根据周末出游的相同地点进行凝聚等,都被纳入“SNS”的范畴。

(2)“主我与客我”理论

美国学者米德在研究人的自我意识与内省活动之际发现:“自我可以分解为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意志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对事物的行为和反应具体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的体现。人的思维、内省活动就是一个“主我”和“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根据这个理论,可以说明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活在他人的判断之下的。人们渴望认识客我,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Faeebook这样的SNS网站就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人与人之间通过信息的反馈和透明的留言板、群信息等形式,清晰地给拥有者一个认识和了解自我的一个媒介。

三、Facebook网站成功的核心竞争力

199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普拉哈德和哈默尔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短暂的或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他们给出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独有技能或技术。首先,这种能力能很好地实现顾客所看重的价值,如能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增加顾客的效用,从而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其次,核心竞争力还必须是企业所特有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最后,核心竞争力还具有延展性,能够同时应用于多个不同的任务,使企业能在较大范围内满足顾客的需要。

SNS网站的主要功能是对于个人社会关系的管理,可以安全地对信任的人群分享自己的信息和知识,利用信任关系拓展自己的社会性网络,达成更加有价值的沟通和协作。人们的社会性资本可以累积,这样的体系未来可以服务于各种社会活动,并带来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SNS是以现实社会为基础,模拟或重建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力求回归现实中的人际传播。”简而言之,SNS网站区别于别的网络形式是在于“真实”的应用体验,在于虚拟网络与现实社会的结合,而在众多SNS网站中推广得最为成功的Facebook网站正是对于真实性这一核心价值做出了最为深刻的理解,并在技术方面顺应了开放性的互联网发展趋势,因此才能以如此迅猛的速度风靡整个互联网,并且其业绩和用户数目远超其他的SNS网站。以下就是笔者对于Facebook网站的核心竞争力的详细阐述:

1、向已存在的实体社区提供辅助的网络在线服务

Facebook网站最初的成功是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实体社区不能获取的信息服务。这是一种交互式的学生指南,包括每个学生的课程计划和社交网络。在Facebook添加今天所具备的功能特点之前,它只是简单地提供一种更全面的学生指南。Facebook网站并没有创建一个以前完全不存在的新社区,相反,他们是为已存在的实体社区提供一种更重要的信息和交流服务。

大学生在校园里和大多数同学都保持一种很宽松的伙伴关系,他们之前并没有一个很好的途径来更多地了解自己所在的社交圈子外面的学生。现今大部分大学的班级学生数量都很大,学生没有机会在课上和很多同学交流。Facebook网站首先按照课程表来组织学生,让用户能够更多地了解可能遇上的同学。

2、限制用户注册来创建理想的在线服务

Facebook作了很重要的产品决策,保证实体社区和在线服务之间的协调和信任。Facebook网站最初仅限于能够,验证所在大学的edu邮件地址的用户登陆使用。Facebook也限制了用户能够查找或浏览的学生范围仅限于用户所在的大学。这些措施的目的是让用户感到网站是排外的,仅限于他们实际所在的社区(学院或大学)内部的人员。在早期的Facebook网站上,30%的用户在自己的资料上准确地公布了手机号码,这些数据表明,用户彼此信任浏览自己资料的学生。

Facebook网站最近已经对,edu教育网外面的用户打开了大门,他们创建了一系列“网区”来完成这种方案。早期的Facebook上面的各个大学,已扩展到了各个高中,公司雇员和不同的地理区域。当用户加入到这些网区时,仅能够看到特指的网络中的成员。此外,Facebook已经实行了一系列隐私控制,允许用户准确地控制谁能够查看他们所提供的信息。

3、集合一系列被渗透的微社区

Facebook比其他的社交网站更能吸引广告机会,因为能够深入地渗透到一系列微社区(各大学校园)内。如果一个地方的广告商想定位一个特殊的大学校园,Facebook网站是将广告信息传递给观众的最佳途径。本地广告行为的CPM千人成本因为所具有的定位本质而受到广告商的高度重视。每日65%和每周85%的用户登陆率保证了广告商能够非常有效地操作时间导向的广告活动。大的品牌广告商能够通过一次广告活动宣传到几乎每一位美国18岁-22岁的学生。Facebook网站将有大量的机会来使自己的盈利渠道多样化,深入渗透这些微社区的特点使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广告条幅模式。吸引了90%的学生加入,一所大学可以为自己增添在线分类、事件列表、电子商务和选举领导等便利功能。Faeebook将能够非常好地被定位成一个主要的在线分类方式,基于庞大的用户群而提供给用户更实用的使用方式。

4、通过用户群和广告商建立强大的品牌效应

想通过在线广告业务定位来建立品牌的广告商(广告商是为了建立品牌,而不仅仅是点击数)的关键是拥有强大的品牌,使众多广告商愿意与之合作。一个被认可的著名品牌能够获取更好的广告CPM千人成本。拥有同样用户统计数据和用户使用模式的两个网站可能具有很大差异的CPM率,仅仅是因为品牌认知度和形象的因素。Face-book完成了非常出色的公关工作,强调Facebook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在线消费产生的影响力。你听说过多少网站能够保证90%的Facebook用户每周登陆一次网站吗?很显然,公关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增长,但公关资本化是帮助建立品牌的关键成功因素。

5、以电子邮件为主的上市策略

在推广Facebook之前,Mark Zucker-berg试验了很多不同的网络产品。事实上,他定位在哈佛大学学生用户群的第一个试验产品叫做FaceMash,受到了来自大学和学生的批评,促使Mark果断地放弃了该服务。

6、公开页面源代码

在Web2.0时代,通过强大的搜索与订阅功能,网民们已经没有必要为了取得有用的信息反复辗转于各种类型的BBS、博客或者门户网站。用户已经越来越讨厌无处不在的显示广告,对没有经过任何过滤的海量信息已经越来越感觉迟钝和麻木。Faeebook网站充分把握住这一趋势率先公开自己的页面源代码让各种类型的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开发出嵌入Facebook用户页面的内容提供工具(Apps)供用户自行选择,这其中,有娱乐的、工作的、阅读的,几乎无所不包。到目前为止,基于Facebook平台的Apps已经数以万计。未来Face-book的用户将在自己的主页里满友、娱乐、工作的全套信息与体验需求,这很类似于传统零售行业的变革――从更早的专业商店向一站式购物的百货商场过渡。Faeebook网站正在成为新平台的主宰者,以及新产业链的主导者。这是微软在PC时代曾经扮演过的角色。将硬件、软件和IT服务串联为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

四、Facebook网站的成功对于我国SNS网站的借鉴作用

由于Facebook大获成功的榜样作用,我国也出现了大量的SNS网站,如校内、5q、露脸、占座、酷部落等。其中,2005年12月8日开通的校内网()是较早的一个,也是相对较为成功的一个,拥有2000所大学、超过1500万的在校大学生用户,目前已占据中国高校75%的市场。

但中国的SNS网站的前途仍不可断言,因其大部分都是对于国外成功SNS网站的模仿,在市场定位、市场细分与赢利模式等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本文对于Facebook网站的研究对于我国SNS网站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以真实性作为核心价值

今天的互联网趋势是,人们在经历了收邮件、看新闻、在游戏中找到心理补偿这些从基础需求层面到虚拟互动层面的应用之后,已开始更多地考虑真实的社会关系。在越来越多的网络空间,“真实”并获得与之相应的信任,已经开始成为一种自觉,一个以人及其真实的社会关系为中心的真实世界正在网络中被还原。人脉联系和传递是SNS网站的主要功能,其诉求应该紧贴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以真实性作为其核心价值。

2、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性化服务

同一个技术平台,在美国能够成功,原样复制到中国就可能遇到问题。毕竟,界面可以抄袭,而人心不可复制。在美国,Faeebook能迎合大学生的最大特点是真实的线下聚会,而不是线上沟通。比起中国学生,美国的大学生更喜欢体验生活,三五个人开个小Party是很平常的事情。Facebook的封闭式注册保证了这种聚会的真实性,因此大受欢迎。而国内的大学生更习惯和熟人交流,即使在网上也是如此。由于东方人的含蓄和保守,在SNS网站的实名环境中,设计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交友服务。

3、加大推广力度

大力发展用户是国内SNS网站目前最重要的任务,但鉴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用户开发必须快速、低成本。只有快速抢占市场,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而只有低成本开拓市场,才能在资金一定的情况下坚持更长的时间。

第9篇:大学校园封闭式管理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安全感;泸州市

安全感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最早见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此后,弗洛姆、霍尼、沙利文、埃里克森等人也对安全感进行了探讨。马斯洛提出了“心理安全感”的概念,将其界定为“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 [1]。我国学者丛中、安莉娟认为,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人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2]。此外,陈顺生、姚本先等人也从心理学角度对安全感进行了界定[3]。

目前国内对个人心理安全感的研究较多,研究者通常采用马斯洛的《安全感―不安全感问卷》、丛中和安莉娟2004年编制的《安全感量表》或自编问卷等工具进行测量,研究对象主要有患者、灾后群体、城市居民和学生等。国家统计部门每年组织开展对群众进行公共安全、对社会治安状况的评价、对平安建设的知晓度等方面的调查。一些学者,如赫剑梅 [4]、江思雨等 [5]等主要从宿舍安全、饮食安全、网络安全、就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对大学生群体的安全感进行研究。

本文研究的“社会安全感”,侧重于社会学角度,认为社会安全感是指公众对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安全状况的评价和感受,是衡量一个社会治安状况和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本文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上述学者这的研究视角,选择大学生这个群体,在研究内容上有所深化。

一、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采取整群抽样与偶遇抽样两种方式,对泸州市四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共抽取样本900个,回收有效问卷895份(样本分布详见表1)。问卷数据全部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表1 样本分布情况

二、泸州市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绝大多数学生在校园内感到安全

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校园是他们学习、生活最主要的场所,校园环境的安全与否,对他们的社会安全感有最为直接的影响。本次调查中,87.8%的大学生在校园内有安全感。其中,警院、泸职和化专的学生对校园安全的认可度均超过90%,而泸医学生的认可度较低,仅为67.5%。(详见表2)

表2 校园安全感

通过SPSS中的相关分析,笔者发现大学生校园安全感的高低,与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是否到位、学生对安保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两者与校园安全感的Kendall相关系数分别为0.401、0.319。此外,校园内的各种安全隐患对大学生安全感也有较大影响,其中反映最强烈是校园盗窃(84.0%)和校园食品卫生(72.0%),此外还包括校园暴力(37.5%)、校园安全设施(如消防栓、灭火器、安全通道等)(36.2%)。

不同高校学生的校园安全感存在差异,与各高校的管理模式、学生成分和安全教育工作有很大关系。第一,在管理模式上,警院是一所公安院校,采取封闭式、警务化管理,学生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外出,潜移默化地形成了“校园内比校外更安全”的观念;泸职和化专作为本地职校,校园出入管理也较为严格,学生对安保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分别达到79.0%和82.1%;而泸医是一所医科院校,采取开放式管理,学生和校外人员(包括前来泸医附院就医的患者)均可自由出入校园,学生对安保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仅为54.1%。第二,在学生成分上,泸医不仅有专、本科生和研究生,还有成人教育脱产生和外国留学生;而其它三所高校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川渝地区,且只有专科和本科生,成分相对简单。不少泸医学生在调查中也表示,校园内人员混杂是导致自身安全感较低的主要原因。第三,在安全教育工作上,警院、泸职和化专做得比较到位,学生的认可度分别达到78.5%、82.5%和84.8%,而泸医学生认为泸医做得不尽理想,认可度仅为62.8%。由于上述原因,泸医学生的校园安全感远低于其它三所高校。

(二)大多数学生对本市治安状况表示认可

社会治安是指社会在一定的法律、法规及制度约束下呈现的一种安定、有秩序的状态。公众的社会安全感是衡量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次调查中,共有67.2%的大学生认为本市治安状况是安全的,其中警院、泸职和化专学生的认可度分别达到72.2%、71.5%和75.9%,而泸医学生的认可度明显偏低,仅为45.9%。

导致泸医学生治安安全感偏低的原因,与该校区位和学科特殊性有一定关系。泸医老校区毗邻市中心,新校区则位于城北高速路口和西南商贸城附近,人、车流量较大,治安环境复杂;而其它三所高校集中在城西地段,人、车流量适中,且警院附近便是市公安局,治安环境良好。此外,医学院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更容易接触刑事、治安案件中的伤亡者,间接影响了他们对当地社会治安的看法。因此,泸医学生对本市治安状况的评价远低于其它三所高校。

(三)大多数学生对交通出行感到放心

城市与农村相比,具有人口集中、流动性强、车流量大、交通状况复杂的特点,使得交通安全成为市民生活中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次调查中,共有64.6%的大学生认为交通出行是安全的,四所高校间差异不明显。

影响大学生交通安全感的因素包括行人对交通规则的遵守程度、交(协)警维持交通秩序的效果、交管部门的执法力度、交通安全教育普及程度等。此外,部分大学生在调查中反映,泸州市区内坡道较多,但无论是私家车、出租车还是公交车,车速都较快,部分车辆在经过人行横道或转弯时仍未减速,极易诱发交通事故,从而降低了他们对交通出行的安全感。

(四)超过半数的大学生缺乏食品安全感

食品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条件。近年来,我国接连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如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三聚氰胺奶粉等,其中不乏知名商家和品牌,使得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大为下降,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本次调查中,仅有2.9%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的食品是“非常安全”的,41.4%认为“比较安全”,而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的食品是不安全的,反映出当今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其中,警院学生的食品安全感最低,这与该校学生食堂卫生状况不佳,学生反映强烈但一直未见改观有较大关系。

通过SPSS中的相关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食品安全感的高低,与对学校食堂卫生状况、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效果的评价呈正相关关系,两者与食品安全感的Kendall相关系数分别为0.483、0.373。超过90%的学生认为企业和商家片面追求利益是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政府监管力度不强。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感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五)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感一般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对现代人的影响越来越大。它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也引发了网络安全的诸多隐患。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网民群体,他们的网络安全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次调查中,57.4%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交往是安全的,但也有42.6%的大学生对网络安全表示担忧。影响他们网络安全感的因素,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70.9%)、个人信息泄露(70.2%)、网络诈骗(66.5%)和垃圾信息(62.8%)等。这反映出我国的信息网络安全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三、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发现,泸州市大学生的校园安全感、治安安全感和交通安全感较高,网络安全感一般,食品安全感则较低。调查数据反映出泸州市各高校和有关部门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对各高校的建议

校园安全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保障,各高校应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切实抓好校园安全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1、在硬件设施上,定期检查门锁、教学设备、水电线路、天然气管道、消防器材等基本设施,及时更换老旧损坏的设施,防患于未然;在安全通道设置醒目标志,确保随时畅通;在校园重要部位安装监控摄像头,加强技防设施建设。

2、在宣传教育上,通过讲座、宣传栏、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加强防火、防盗知识的宣传,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规范上网行为,警惕网络风险;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灭火器,定期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消防演练等活动,做到有备无患。

3、在日常管理上,严明校规校纪,禁止学生夜不归宿、留宿外来人员、使用违章电器;加强对非本校人员的门卫登记和管理,对可疑人员进行必要的盘查;安排专人轮流值守查看校内监控画面,及时发现和处置火灾、偷盗、打架斗殴等危及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加强食堂卫生安全检查,确保食物新鲜、餐具清洁,让全校师生吃得放心。

(二)对有关部门的建议

维护社会治安需要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全市人民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1、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主力军,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切实树立“人民警察为人民”的理念,不断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加大治安巡逻力度,加强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和出租屋、旅店、网吧等特殊场所的管理,提高街面见警率,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财犯罪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净化社会风气;对学校、医院、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不安全隐患,做好应急疏散演练;加大交警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引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市民出行安全;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推行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群众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发动群众做好群防群治工作,警民携手共建平安泸州。

2、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严把市场准入关,切实抓好市场监管,与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联合开展食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食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与长效机制,确保全市人民吃得放心、安心。

3、经信部门要抓好本市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保障工作,联合公安网监部门,参与处置影响信息网络安全的重大事件,严厉打击危害信息安全和利用网络从事的违法犯罪活动,为全市人民构筑安全、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阿瑟.S.雷伯.心理学词典[M].李伯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765.

[2]安莉娟,丛中.安全感研究述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6):698-699

[3]崔澜骞,姚本先.安全感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卫生软科学,2012,26(10):878-880

[4] 赫剑梅.风险社会与和谐校园: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量化分析DD一项关于兰州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J].社科纵横,2007,(12):26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