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文化振兴几点建议范文

乡村文化振兴几点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文化振兴几点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文化振兴几点建议

第1篇:乡村文化振兴几点建议范文

一、宿州埇桥农村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埇桥农村物流业呈现网上购物人数增加,物流业发展迅速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大多数物流收发点业务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0-20%,少数物流收发点基本持平略增。全区24个乡镇均有农村物流收发点,一般偏远镇及小乡2-3家,大的乡镇3-4家,大学城及矿区坐落地朱仙庄镇达10多家,主要以申通快递、中通快递、圆通快递、韵达快递天天快递等分公司为主,各分公司多以家庭式经营且与总公司签订代办合同并交纳一定金额的风险押金,一般操作流程为客户填单---快递打包---自己装车送至上级物流公司---上级物流进行分拣快递---装车。每天1-2次驱车到总公司开展收发件业务,一般每点每日收发件在千余件以上。如宿州市韵达快递有限公司栏杆分公司快递收发点每日来件约1000余件,发件约50-60件;宿州市吉祥快递有限公司栏杆分部快递收发点每日来件约900余件,发件约30-50件。又如大泽乡镇共有4家快递公司经营部,其中丁文侠户代办中通、韵达、天天、百世、唯品会业务,韩强户代办圆通、申通业务,另外2家为商店代办点。丁文侠、韩强两家为物流专营店,通过实地调查他们经营物流同外出务工差不多,只是照顾小孩方便些,一个物流点业务量太小,根本无法单独开店经营,也无法支撑一个正常务工人员收入。只有把两个以上物流点结合在一起才能正常经营。

二、目前宿州埇桥农村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宿州埇桥农村物流起步晚(一般经营3-4年)、技术水平低(服务人员文化素质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多数硬件设备跟不上)等。虽然农村物流体系初具规模,物流主体向着多元化发展,但是农村流通产业发展与城市物流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仍然滞后,物流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因交通、天气等原因造成到货有晚点、延迟现象;

(二)货物安全有时难保障,经营商易与被服务对象发生小摩擦;

(三)有些客户反应客户信息安全难保障且收费标准不够透明,易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失信;

(四)部分客户取货态度不好且群众收发件要到亲自店面来,延伸服务群众更加困难;

(五)有些店面基础设施不完善且经营较乱,硬件设施提升不足;

(六)由于农村物流收发点多为集体经营模式,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三、几点建议

(一)交管部门能否像农产品一样开通绿色通道,以加快货物流转速度;

(二)为保障货物安全,在装卸环节加大设备技术投入;

(三)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物流业的监管力度,合理制定措施依法依规管理,减免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发生;

(四)整治服务环境,成立专项整治监督检查专门组织,提升安全服务标准,加快服务水平向村到户延伸;

第2篇:乡村文化振兴几点建议范文

赣菜虽未列“菜系”,但其特色堪与“菜系”相媲美。在中华餐饮文化历史长河中,赣菜以自身的特色享有过辉煌的历史。赣菜味美可口、酥烂脆嫩、咸辣适中、色型斑斓、自古有名,与赣菜有关的名人佳话更是举不胜举。例如,滕王阁上王勃欣命“洪都鸡”,白居易感怀“思乡鱼”,朱元璋饿吃“流浪鸡”等菜肴典故流传至今,令人神往。在现代,赣菜也获得过骄人成绩。1983年,赣菜在北京的全国菜肴展销活动中赢得八方留恋,“三杯鸡”、“永新狗肉”、“双色蛋菇”等菜点让食客赞不绝口。在2003年第十三届中国厨师节上,赣菜再次获得海内外烹饪高手和烹饪理论界权威的高度赞赏。据统计,2003年江西省餐饮业实现营业额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2%,餐饮业正成为江西消费市场中增幅最高、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然而,随着我国民生经济的快速发展,赣菜的产业化发展速度、菜品特色创新、餐饮管理等方面相对于周边省市及主要菜系产业还处于相对弱势状态。据统计,2006年全国餐饮业实现营业额达6000亿元,江西只占1.4%,而湖南餐饮业营业额达224.57亿元,安徽为159亿元,福建则是211.22亿元,普遍高出江西2倍至3倍。而能够体现江西餐饮业特色的赣菜名点、名宴尚未得到充分发掘和推广。

既然赣菜具有自己独特而丰富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优势,为什么在市场上叫不响,或者叫得不够响?振兴赣菜路在何方?从现代经营理念来讲,关键是品牌营销的问题。从根本上说,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品牌整合力和品牌营销力的竞争。品牌可以把有价值的资源整合到主品牌之下,凸显其内在与众不同的市场差异化和独特的竞争定位,从而内生出渗透市场的强大营销力。在此,韩国泡菜文化的品牌塑造与营销的经验能够为我们探讨赣菜的振兴之路提供很好的借鉴。

二、韩国泡菜文化品牌塑造与营销的启示

泡菜是韩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菜肴。在过去,泡菜只是穷苦平民餐桌上的佐餐小菜,如今却成为上自总统下至百姓,从老人到小孩的每餐必备,即使国宴也少不了。世界所在,只要是韩国人必思之念之。泡菜已经成为韩国的象征,代表韩国餐饮文化的世界品牌。

泡菜的制作颇多讲究,将整棵大白菜竖着劈成两半,将辣酱、蒜、葱等配料加上捣碎的虾、海鱼汁等均匀地涂抹在每片大白菜上面,然后层层码好放入泡菜冰柜里贮存。吃起来酸脆爽口,清凉开胃。如今,整个韩国的饮食业已经将泡菜衍生出系列化的泡菜产业,诸如泡菜烤肉、泡菜鱼、泡菜粥、泡菜汤、泡菜饭,还有泡菜方便面等等,品种繁多。在电视等大众媒体上,影视明星们常与观众一起交流泡菜的腌制技巧。韩国人总是形象地说自己是在泡菜坛子里长大的。

韩国人为什么离不开泡菜?除了他们的饮食习惯外,泡菜专家们还挖掘出了泡菜价值的科学根据,为他们嗜好泡菜找到了充分的理由。泡菜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腌透的泡菜含有丰富的乳酸菌,能抑制肠道病菌。另外,泡菜可以防止体内脂肪堆积,对减肥和降血脂效果显著。

韩国泡菜之所以显示出长久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的产业效应和市场效益,更在于他们对自己传统泡菜文化的珍视,在于他们对泡菜的创新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品牌推广意识。早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期间,韩国政府就制定了泡菜品牌战略,不遗余力地推广以泡菜为代表的韩国餐饮文化及传统文化。在此后的许多大型体育赛事中,韩国泡菜总有一席之地。每年11月初,全国各地的“泡菜文化节”内容丰富多彩,更为宣传以泡菜为代表的韩国饮食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如今,泡菜已经成为韩国料理的灵魂和民族文化的象征。

从营销学的视角来看,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代表了产品的特定价值形象。这种价值形象反过来又可以为产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个性,即为产品创造出品牌差异性。韩国泡菜在韩国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下被塑造为韩国餐饮的主品牌得到全力推广。在持续长久的品牌推广中,韩国泡菜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民族象征。韩国泡菜文化品牌的成功塑造,有效地促进了韩国泡菜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营销,为泡菜产业化发展和进军世界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借鉴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韩国泡菜作为韩国饮食产业的典型代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浓厚的民族文化情节。因此,韩国泡菜产品及其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市场差异性和良好的品牌沟通性,能够为广大消费者所知晓与认可,即具有广泛的品牌知名度。

第二,韩国泡菜文化体现了韩国独特的饮食文化传统,而且产业化体系完整,科技水平高,具有完整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和市场培育平台,使其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充分发挥先发优势和特色优势。因此,韩国的泡菜文化深入国民心灵,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优势,其差异性使他国餐饮文化难以模仿,从而赋予了韩国泡菜产业进军世界餐饮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韩国泡菜营养价值丰富,常食有益健康。其价值得到营养科学界的肯定和广大消费者绿色健康价值观的认同。因此,韩国泡菜产品可以为消费者创造富有价值的利益,从而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长久的产业生命周期。

第四,韩国泡菜攸关全民的生活和企业的生存,其品牌质量长期受到政府和国民的高度关注,从而保证了泡菜产品和泡菜文化的品牌生命力。

第五,在全球化战略指导下,韩国泡菜作为韩国饮食文化的代表,得到政府和企业乃至全民的大力推广,使其具备在世界市场上引领整个韩国餐饮业的品牌整合营销力。

三、赣菜的品牌塑造与营销

企业在市场中的较量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营销能力的较量,品牌营销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根本着力点。对企业来说,生产一种产品所能创造的价值是有限的,但创造一个品牌对于企业资本的增值却是惊人的。因此,市场竞争的最后归宿就是品牌营销力的竞争。

江西的崛起为振兴赣菜提供了契机。振兴赣菜必须站在品牌营销的高度参与市场的竞争。塑造赣菜品牌也必须体现“赣人劳作所创,生息所系,习俗所酿,史地所蕴”的特点。具体由韩国的泡菜文化而论及赣菜的振兴,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大力发掘和凝聚赣菜特色品种,通过强化区域共性来创造市场个性。在品牌塑造上,区域品牌与产品品牌是不一样的。消费者是先感知到产品利益,由产品认同而去认同区域或者企业。只有产品品牌被认同,才能达成区域品牌或企业品牌的认同。因此,振兴赣菜,首先必须大力发掘和凝聚富有代表性的经典赣菜系列,通过强化赣菜特有的区域共性来创造赣菜在市场中的鲜明个性。强化赣菜的区域共性,就是要发掘能够凝聚江西地区独特的饮食情节与联想的、具有浓厚的江西区域特色的赣菜品类。创造赣菜的市场个性,就是在餐饮市场中创造赣菜产品的差异化,让广大消费者从独具特色的赣菜产品中获得价值满足。

在韩国餐饮产业中,品种系列繁多,但是泡菜因其凝聚了韩国餐饮文化的精髓和灵魂而担当了韩国餐饮产业的主打产品品牌和文化品牌。泡菜也使韩国美食闻名于世,能够在世界餐饮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类似的经典在我国也不少,比如四川的火锅、兰州的拉面、北京的烤鸭等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而世界闻名。

江西属吴头楚尾,部分地区又属于越,所以赣菜兼具吴、楚、越的特点。赣菜偏辣,但辣不过湖南和四川。赣抚平原偏甜,但甜不过吴菜风味。赣东赣南喜吃生鲜,这又似越菜风味。而且,赣菜的地方菜系众多,赣州菜系、鄱阳湖菜系、南昌菜系、九江菜系、景德镇菜系以及井冈山山区菜系各具特色,难以整合。即使是江西本土居民对赣菜也是说不清道不明,更不要说外地消费者的认同了。另外,尽管赣菜的著名菜点有“三杯子鸡’、“黎蒿炒腊肉”、“石鸡炒蛋”、“兴国豆腐”,等等,但是,这些菜点其实也不是江西老表四季享用,因而很难被提升到赣人饮食情节的高度,自然也就不能凸显其江西的区域共性。因此,可以说,赣菜的品目繁多,但也过于分散,没有引领赣菜的魂,或者说赣菜之魂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强化。因此,赣菜要在全国乃至世界饮食市场具备强有力的品牌营销力,就必须发挥赣菜产业行会的集体智慧,全力打造和推广能够凝聚赣人饮食文化情节的系列化菜品,使赣菜的品牌个性在中华饮食文化中独树一帜。

其次,要努力发掘赣菜的健康价值,赋予赣菜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开放的竞争市场,产品往往容易被竞争者替代。而品牌既基于产品,又赋予产品文化内涵,因此不容易被竞争者超越。而且,从利润贡献度来说,产品处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品牌却能够使市场效益最大化。因此,营销产品应该站在品牌的高度,不应停留在产品销售层面。品牌的创建需要核心价值的支撑、时间的积累和文化的演绎,从而使品牌的价值观沉积在消费者的脑海里,逐步成为消费者的生活必需或文化的象征,这样的品牌才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长久的生命力。

品牌虽由企业组织实施,但由消费者需求决定,它不是由生产主导而是由消费主导。换言之,品牌营销就是让消费者认同你的品牌价值,并产生购买行动。现代营销已经从产品营销、关系营销进化为价值品牌营销时代。营销的核心已不再是花样百出的概念,而是引领消费者的价值观念。赣菜品牌要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就必须能够在市场中倡导与众不同的、同时又为消费者所追求的价值主张,这种价值主张的源泉来自于顾客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取向。

在当前绿色环保消费的大环境中,消费者对饮食的要求更加科学,营养、健康的饮食价值观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同和追求。我国各大菜系讲究的是色香味俱全,但缺乏健康的追求。赣菜所凝聚的主打菜系产品必须符合消费者“吃出健康”的价值追求。赣菜产业要学习韩国泡菜的营销模式,从学科上强化对赣菜的研究,打造完整的产学研一体化产业链,增加赣菜的科技含量和价值内涵,为赣菜品牌注入消费者所认同和追求的核心竞争力。赣菜只有在为顾客提供健康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在市场上具备品牌竞争力。

第三,要借赣文化的舞台,丰富和凸显赣菜的文化内涵。品牌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消费情节与追求。品牌的文化底蕴越丰富,与消费者的思想、情感就越密切,就越有市场魅力。品牌竞争的核心就是品牌文化的竞争。消费者接触到的品牌元素除了产品标识、品质、价值承诺、包装表达,还有一系列的文化典故,以及定位的连贯性。传统的品牌推广都把重点放在广告上,通过广告轰炸来制造品牌效应。现代营销理念已经把品牌推广提升到文化的高度,通过高尚文化的传播来提高品牌的认知度,并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的不断表现、不断重复来放大品牌内在价值和市场特色,从而达到文化力拉动品牌力,促进产品力,进而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江西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赣鄱大地孕育了赣文化丰厚的历史底蕴,景德镇的陶瓷文化、龙虎山的道教文化、婺源的乡村文化、九江的书院文化、赣南的客家文化多元并存,使赣菜在历史上素有“文人菜”之美誉。尤其是井冈山和瑞金等地的红色苏区文化,更是体现了赣文化的时代主旋律。在今天空前活跃的赣文化舞台上,赣菜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掘赣菜的文化内涵,赋予赣菜丰富的文化特质,借赣文化特色,推广赣菜文化品牌,都应该成为学界和业界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政府和企业要对赣菜的品牌营销作出系统的规划和持久的推广。品牌营销在整合资源的同时,强调经营的战略性。品牌的传播需要长期不懈的演绎,与时俱进的整合传播。没有一个持续的战略规划,营销将变得浪漫而神秘,市场推广将呈现盲目而缺乏一贯性。品质超越固然有助于品牌的塑造和营销力的提升,但是政府的大力提倡和系统推广也是重要的方面。韩国向世界推广泡菜的战略即充满了文化亲和力,体现了鲜明的政府——企业——市民一体化战略规划。为此,要做足赣菜品牌的营销文章,政府部门应该结合江西崛起的有利态势和红色赣文化的时代主旋律,系统制定“赣菜振兴工程”,积极组织力量发掘和凝练赣菜精深产品系列,扶持和引导赣菜企业与行会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赣菜餐饮服务特色,并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管体系,以大格局、大视野策划赣菜产品及赣菜文化的品牌经营与推广。而且,全省上下身体力行最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陈建荣.赣菜崛起路在何方[N].江西日报,2007-11-15.

[2]胡勇飞.江西餐饮期待突破瓶颈[EB/OL].中国江西网,2007-10-10.

[3]洪礼和.赣菜新谱[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KotlerP.C.(1997).MarketingManagement:Analysis,Planning,ImplementationandControl,9thedn,HemelHemp-stead:PrenticeHallInternational(UK)Ltd.

[5]Hooley,G.J.,J.A.Saunders,andN.F.Piercy(2007),MarketingStrategyandCompetitivePositioning,3thedn,HemelHempstead:PrenticeHallInternational(UK)Ltd.

第3篇:乡村文化振兴几点建议范文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四川省无公害茶园基地县之一,茶产业已成为北川种植业支柱产业之一。为了更快加速稳健发展北川茶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带动民族地区同步实现小康,调研总结了近年来我县茶产业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经验,为今后更好地发展茶产业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茶产业;问题;对策

北川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县,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县。境内山地多、平坝少,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4769m,最低海拔540m。境域属于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日照较少,太阳辐射值低,云雾多,湿度大,年平均气温15.6℃,农区年平均无霜期在240~280d之间,年平均降雨量800~14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930~1200h。全县幅员面积3084km2,全县土地面积31.12万hm2,耕地1.16万hm2,其中25°以下占31.7%,25°以上耕地占68.3%。植被覆盖率76.2%,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北川土地资源丰富,土壤总体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全县辖7镇16乡,319个村,总人口23.6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6.1万人,农村劳动力人口11.7万人。

1北川茶产业发展现状

建国初期全县保存的老式茶园333.33hm2,沿袭着原始的花窝(不成行)种植形式,实施粮经间作。20世纪70年代中期及其以后发展的茶园3133.33万hm2,都采取横山开梯错窝点播。1989年北川苔子茶被省茶叶良种委员会认定为全省第5个地方良种。上世纪70年代,“佛泉”牌绿茶就开创了四川省茶叶出口创汇的先河,产品多次荣获部、省级奖励。1992年,全县茶园面积达到3333.33hm2,以后的近10年,全县年产茶量稳定在700t左右,茶叶是全县财政收入的重要产业,为北川县茶叶生产史上的辉煌期。全县百年以上老茶树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陈家坝金鼓村和大兴村、桂溪乡云兴村和古坊村、漩坪乡二罐村和烧坊村、都坝乡中心村、片口乡、小坝乡等。近年来,全县茶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明显,基地示范建设和认证加快,产业化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1.1区位和生态优势明显北川位于成德绵西翼发展轴产业布局西线产业带,是实施绵阳同城化的重点区域。距绵阳25km,距成都125km,距重庆370km。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4769m、最低海拔540m,森林覆盖率高达78%,空气质量和水质量均达到国家1级标准。独特的立地气候和优良的自然资源,为茶叶生长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条件。茶园地处山区,茶树虫害少、生长旺盛、产量高、适应性强、茶芽肥壮、内含物丰富,成品茶具有滋味醇,香气高,汤色翠绿明亮,叶底黄绿明亮,耐冲泡,回味甘甜的特色。

1.2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全县现有茶园面积4826.67hm2,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000hm2,占茶园总面积的21%,采摘面积3000hm2,茶叶产量680t,总产值4200万元,综合产值6700万元。在重点抓好茶叶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通过产业化运作基地模式,依靠龙头企业、专合社和种植大户建设茶叶示范基地。全县茶树品种以国家级良种和省级地方良种———北川苔子茶为主。引进栽培的有国家和省级茶树良种名山131、名山213、福鼎大白、福选9号、乌牛早等。全县涉茶农户2.2万户,面积达667m2以上茶园的农户有7319户,26.67hm2以上的村35个,266.67hm2以上的基地乡(镇)5个,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主要有擂鼓镇大田村、曲山镇景家村、陈家坝乡金鼓村、漩坪乡瓦厂村、贯岭乡中心村等。

1.3产业结构调整明显优化一是名优茶比重提高,鲜叶收购价高,增加了茶农收入,出现不少户均茶叶收入超过万元的典型。如擂鼓镇苏宝村种茶大户习成燕,茶叶年总收入1.2万元;漩坪乡元安村左尚玉,茶叶年总收入1万元。二是茶叶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经过多年低产茶园改造和发展无性系茶园,茶叶生产水平提高。三是机械化生产和传统手工茶制作相结合,以羌山雀舌和禹露公司为代表的机械化生产,以曲山振兴茶叶合作社为代表的手工茶制作,为北川标准化生产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1.4龙头企业实力增强茶叶企业发展较快,全县茶叶加工及商贸企业有24户,茶叶加工企业有2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为佛泉茶业,市级龙头企业5家,分别为羌山雀舌、禹露、俏泉、五星和茗香茶业、县级龙头企业6家,商贸企业13家。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3家,分别为佛泉、羌山雀舌和禹露茶业。企业新建厂房63387m2,其中新县城40357m2,加工设备661台(套)。企业加工能力为3419.7t,其中名优茶136.7t,大宗茶2383t,其他类型茶900t。

1.5品牌建设渐显成效为提升北川茶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县政府和企业在品牌建设上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北川茶叶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2000年,四川省农业厅绿色食品办公室确定北川2000hm2茶园为四川省无公害茶园基地。2009年“北川苔子茶”获得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12年北川22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乡(镇)获四川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证。茶叶企业自身也加强品牌宣传,目前共有“佛泉”、“西羌清明”、“禹露”、“羌山雀舌”、“羌城”、“俏泉”和“桂溪羌村”等20余个茶叶注册商标,其中省知名商标2个,市知名商标3个。茶叶企业开发了50余个茶叶产品,产品多次在“中茶杯”、“峨眉杯”、“陆羽杯”等评比活动中获得奖项。其中“佛泉”系列多次获部、省优质产品称号,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定为市场畅销品牌;“佛泉今生相依”及“羌山雀舌”分别获得“四川十大名茶”及“四川名茶”称号;“羌山雀舌”分别入选“天府七珍”、“绵州九宝”,并获得“中国农博会金奖产品”称号。2015年,县茶叶协会抱团参加了第三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广州国际茶博会、内蒙古第八届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和“2014年川货全国行”推介会等,通过展示、品尝茶叶等宣传和推广活动,“北川苔子茶”在市场上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1.6茶叶专合组织健康发展全县现有茶叶专业合作社9个,其中主要有县茶叶协会、擂鼓镇茶叶协会、曲山镇振兴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陈家坝乡金鼓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贯岭乡茶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1万余户。通过合作组织在技术、信息、购销等环节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形成了“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的产业化模式,有效提高茶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降低市场风险能力。2014年4月,县茶叶协会正式成立,初步运作,抱团参加各类茶叶推介会。2014年举办第二届羌茶节,提升了北川茶叶知名度,活动当天游客数量达2000余人,同时带动了茶园观光、采摘等乡村旅游。

2主要问题

2.1茶园基础差,效益低北川4826.67hm2茶园中,相当部分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种植,树龄老化,树势衰退,茶园覆盖低。特别是影响产量的良种比率低。全县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000hm2,仅占茶园总面积的21%左右,远远低于全国50%的平均水平。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投入,老茶园改造跟不上,致使茶园单产低,老式茶园产值不到1500元/667m2,无性系良种茶园产值2000元/667m2左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一是茶叶采摘比较效益不高,导致茶园管理粗放,种植投入严重不足。地震后,劳动力价格大幅攀升,采茶收益远低于打工收入,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务工,仅有老弱病残在家采茶。茶叶资源浪费严重,春茶采摘率仅60%左右。二是茶农不愿意加大对茶园的投入,很少施肥甚至根本不施肥,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茶园管护,完全靠天“吃饭”。管理不足导致茶树势衰败,产量越来越低,农民的收益受损,导致茶农毁茶、改种、茶园荒芜等现象。三是企业对基地管理投入不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导致茶园建设标准低,没有充分发挥茶叶企业的带动作用。四是县主管部门缺乏茶叶专业技术人员,造成茶叶新技术、新品种无人推广培训,影响了茶叶现代技术的推广应用。

2.2初制加工厂条件差,龙头企业规模不大茶叶企业虽有较大发展,但总体规模都不大,企业初加工厂少,加工设备落后,加工工艺落后。大多数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经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够,企业融资困难,流动资金不足,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和农户之间缺乏有效的运作机制,合作联结作用发挥不明显。茶叶深加工发展滞后,茶叶产品形式单一。北川茶叶企业主要以生产绿茶为主,只采摘春茶,春茶又以单芽为主,名优茶消费群体受限,大宗茶开发严重滞后,大量夏、秋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导致茶叶原料利用率低。此外,茶叶产品销售市场增长缓慢,生产成本上涨而市场价格竞争激烈,行业利润日益下滑。新产品开发不够,没有开发茶叶深加工产品和实现差异化加工,导致茶产业链条短,茶叶产品附加值少。

2.3品牌整合滞后,宣传推介不够茶叶品牌多,整合滞后,管理较乱,产品标准化体系不健全,已成为做大做强北川茶品牌的瓶颈。全县现有20多家企业,几十种茶,几十个注册商标,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真伪难辨,影响了北川茶的声誉。因此,加强品牌整合,形成规模效应已势在必行。同时,因缺乏整体策划宣传推介,北川茶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茶文化促进严重滞后。

2.4政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虽然茶叶被我县列为种植业第六大支柱产业,但并没有将茶叶产业作为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缺乏实质性措施,茶产业发展主要来自产业自身,除上级部门资金支持外,政府财政扶持投入较少,其他县市投入大量资金扶持茶叶产业,而我县缺少专项资金扶持,投入严重不足,制约茶产业快速发展。

3对北川茶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3.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出台扶持政策,建立茶叶专项发展资金由政府牵头,组织县农办、财政、发改工信、农业、科技、扶贫、食药监、工商、质检和茶叶协会成立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协调解决茶叶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统筹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推进全县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建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标准化茶园建设、基地认证、苔子茶良种繁育、老茶树资源保护和利用、龙头企业扶持、专合组织建设、品牌建设和技术培训等。支持建立苔子茶繁育基地,发展规范化、标准化的“苔子茶”基地,加快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逐步完成老茶园及中低产茶园改造,主要采取改植和连片改造相结合。对企业和合作社创新工艺、开发新产品、购买新设备、建设初制加工厂、品牌推广和宣传给予奖励和补助,对收购鲜叶的企业进行补贴,对茶园管护好的村社和大户进行奖励,鼓励企业收购鲜叶和管护茶园。

3.2制定全县统一的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全县茶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推进茶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重点加强茶园基地建设,加快良种推广步伐,加速茶厂优化改造,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加强科技创新,进行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提高茶叶原料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实现产业增效和茶农增收。

3.3积极探索推进茶园规模化经营,构建持续发展产业体系有计划有序地将分散经营的茶园相对集中,推行茶园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有资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和大户等进行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

3.4加大宣传推介,统一打造北川苔子茶品牌品牌是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北川茶品质好的优势,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以“北川苔子茶”公用品牌建设为切入点,鼓励北川茶叶企业在专业协会的引导下共创著名品牌,制定生产技术标准,统一开拓市场,实现合作社社员共赢。将茶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以旅游为龙头,以茶文化为主线,开发采茶、做茶、品茶、购茶及观茶艺、学茶艺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游。

3.5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增强对北川茶的保护力度建立茶叶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产品可追溯。净化市场环境,打击假冒伪劣,维护产业发展的正常秩序。县食药监、工商、质检和县茶叶协会对辖区内注册的茶叶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对达不到生产许可证要求的企业进行整顿,停止销售,整改完成后才能销售茶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