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范文

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

第1篇: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探究

关于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各领域的发展与应用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当下人工智能已经在市场上得到充分应用,该技术带给人类社会生活以一个全新的生活体验,教会人们如何正确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人工智能技术以人性化、智能化为出发点,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智能化运算,可以帮助人们完成一些程序较为繁琐、多重复性的计算工作。例如财务会计领域中的财务数据计算工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高效、准确地计算出财务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财务人员减轻工作负担。生活中的人工智能系统同样给着人类社会全新的体验。于此同时,人工智能在我国工业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中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经受到了来自社会上多个领域的好评。人工智能一直以来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有着颇深的造诣,它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具体应用一直以来都受到了来自各界的关注。

1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这个词汇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已经成为了一个常见词汇,该技术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作用是显然可见的。那么什么是人工智能呢?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是集研究开发模拟人类行为以及思考能力的一种科学技术,该技术主要以研究人类具体行为为依据,对计算机进行编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模仿人的行为、人的思维、人的语言交流能力、人的思考问题的能力等等。新时代背景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实现的人工智能在拥有人类智慧的同时还将具备计算机网络的强大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与人类不同的是,人工智能在使用过程中并不会出现对饮食和睡眠的需求,强大的计算机执行程序使得他们可以长时间按照计算机指令去执行重复的工作。自人工智能诞生以来,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工智能理念与技术都在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所应用到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但需要意识到的是在研究人工智能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着最初的发展理念,坚持以造福人类社会为研究目的,明确人工智并不是人的智能,而是利用高新技术创造出可以像人类一样思考的智能。就目前的发展而言,人工智能在自我思考这一模块还缺乏一定的理论性与创造性。相信不久之后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发展的更加成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

2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够被应用到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中,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工智能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它自身具有的独特特点,使得其可以在运行过程中弥补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缓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存在的局限性问题。首先,人工智能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些不确定信息的高效处理,该处理模式更加符合实际情境中的根本需求,使得应用结果较为理想。一旦计算机网络系统因为一些原因系统资源发生变化时,单一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很难找到有效的信息,进而获取到准确的信息数据。但是依靠人工智能就可以解决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当系统资源发生变化时,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系统资源的掌握和跟踪任务,进而获取到相关的系统数据信息,根据查询到的信息的详细程度,复原发生变化的系统资源,给客户提供更具有时效性和真实性的信息化数据。人工智能具备的另一特性是协作能力,这一能力的开发使得人工智能在信息整合处理环节将一些工作中相对其他信息较为有效的信息筛选出来,进而实现信息共享,完成信息传输工作,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日常工作效率。给以人类社会以更好的服务体验,这种高效的协作能力正是当今时代背景所需要的。人工智能主要以模仿人的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为创作源头,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要求往往是非常高的,这种情况之下使得当今时代背景之下的人工智能已经具备了特别强大的学习能力与运算能力,这使得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可以得到更好的应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引入人工智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计算机网络程序的推算能力,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信息处理的效率。人工智能具备了强大的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出现将会给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日常网络运营过程中,要想构建一个安全的用网环境,就必须做好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人工智能可以在实现提高网络管理工作高效性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检测好各个网络环节中的资源应用的安全性,做好系统安全管理工作,使得计算机网络在保证安全环境的同时提高网络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这对计算机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标准。

3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具体应用

3.1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应用

3.1.1在智能防火墙中的应用目前,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同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火墙相比利用人工智能所形成的智能防火墙在网络安全维护工作方面上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智能防护作用。智能防火墙也具备着更高的安检效率。利用人工智能,我们可以在智能计算机防火墙的设置中增设智能识别技术,这一技术可以更高效率地识别出系统内部的一些数据,进而做好网络安全防护作用,防止病毒的传播。

3.1.2入侵检测的应用作用计算机网络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复杂性偏高的环境,入侵检测往往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要提出入侵检测这一安全防护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检测一些进入网络系统的信息是否安全,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人工智能能够强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入侵检测技术,在检测入侵的过程中,能够自动对系统内部的进行进行筛选、检测,并及时形成分析完善的入侵检测报告。

3.2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及评价中的应用

3.2.1人工智能问题求解技术人工智能问题求解技术的出现可以更好地帮助计算机网络做好系统管理和评价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而提高网络资源的管理效率,增强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在这一环节,智能求解技术可以帮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自动搜索、分析、求解操作,提高计算机网络的搜索效率与搜索信息的准确度。能够从多种同类信息中筛选出更加精确的信息,进而辅助用户选择出最优解。

3.2.2专家知识库技术专家知识库技术的出现主要是利用现代化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和评价经验进行数据更新化处理,并重新进行网络编码、建立全新的数据库,为了使得数据库中的知识库能够更加专业化,需要同一些经验成熟的专业进行协商,进而获取到他们的支持,一同完成健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及评价工作的构建工作。

第2篇: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引言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是一门研究和模拟人类智能的跨领域学科,是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一门新技术。由于信息环境巨变与社会新需求的爆发,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趋成熟。随着AI3.0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也愈发广泛,对于管理类人才来说,加强对人工智能知识的深入学习,不断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管理知识结合起来,对其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是一门前沿学科,管理学院开设人工智能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思维与能力,基于其覆盖面广、包容性强、应用需求空间巨大的学科特点,通过概率统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编程语言、数据库原理等基础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就业打下基础。本文基于社会对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需求,结合诸多长期从事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的老师意见,针对管理类人才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中国高校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提供帮助与借鉴。

1、教学现状与问题

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理论技术学科,人工智能课程内容及内涵及其丰富,外延极其广泛。学习这门课程,需要较好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针对管理类人才,该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1)课堂教学氛围枯燥目前,中国大多数大学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忽略与学生的互动,并且缺乏能够有效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与加深知识理解的教学环节设置,如此一来大大降低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进行人工智能相关课程知识讲解时,随着章节的知识难度不断增加,单向介绍式的枯燥教学方式无法反映人工智能学科的全貌,课堂讲解难以同时给以学生感性和理性的认知,部分学生因乏味的课堂氛围渐渐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导致学习动力不足。(2)基础课程掌握不牢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会走向更加具体化的管理岗位,具有多学科的素养,但这也导致很多学生所学知识杂而不精。学生在基础不夯实的情况下去学习更高层面的知识,给学生学习与老师教学都造成了很大困扰。人工智能课程知识点较多,涵盖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众多内容,概念抽象,不易学习。一些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未能熟练掌握高等数学、运筹学、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等先修课程,缺乏一定的关联思考和研究意识,导致课程学习难度增加,产生学时不足和教学内容难点过多的问题。(3)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当下,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机器视觉、智能制造等各个领域,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现实案例,使得人工智能不再是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现实中可以触及的内容。例如,在机械学科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是电气工程、机械设计制造、车辆工程等方向的重要技术来源;在医疗领域,是医疗器械的创新生产源动力;在能动领域,是高端能源装备与新能源发展的重要驱动;在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领域,技术的发展时刻推动着智能科学与技术核心价值的提升。然而,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教材涵盖许多智能算法及相关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涉及到很多从未接触过的抽象理论和复杂算法,书本中的应用实例大多纸上谈兵,缺乏专门适用于管理类专业知识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加上一些教师授课方法单一,不利于引导学生将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于现实生活。另外,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差异很大,教师采用统一的方式教给他们,这使一些学生无法跟上和理解,教师也无法控制学生的学习状况,导致学生缺乏动力。因此,如何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也是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要考虑的问题。

2、管理类人才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进策略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提高大学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在时代背景下应用新技术和新思想进行实施课程教学改革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高校的教学工作而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化不再是课程资源的简单数字化和信息化,而是充分利用时代信息资源优势的新型教学模式。针对管理类专业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教学方法改进和教学内容设置两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进。

2.1教学方法改进

教师对学生具有引领作用,其教学方法的改进能够带动学生改进自身学习方法。(1)启发式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要求,通过安排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思考、分析、讨论和表达等多项活动,是一种培养学生认知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案例教学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紧密结合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有效理解知识要点及其关联性,适用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具体而言,高校基于其问题启发性、教学互动性以及实践有用性等特点,可以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知识体系的教学案例库,虽然这项建设将极具挑战性与耗时性,但具有很强的积极效果:培养学生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更多地保留课程材料,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人工智能背景的管理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通过单一案例教学,让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原理及应用;通过一题多解的案例使学生思考如何获取最有效的解题方法;通过综合案例的设计,启发学生全方位地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2)研讨互动式教学研讨互动式的各个教学环节是逐渐递进、有机结合的。研讨是基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对学生做出评判,从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互动则是在研讨的基础上,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在人工智能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例如,对于学校积极性不强的学生,将人工智能理论内容与学生个人兴趣范畴、社会产业发展及研究现状联系起来,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对于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根据自己的理解撰写心得报告,并在课堂或课外进行师生互动。像这样研讨与互动相结合的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建立起浓厚的学习氛围。(3)有效激励式教学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才需求量极大,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进行有效激励极为重要。在学生激励方面,可以举办各类人工智能竞赛项目,设置相应项目奖学金,吸引学生参与实践,调动学生做研究、发论文的积极性。例如,教育部主办的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主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人工智能领域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高校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在各学院乃至全校开展此类竞赛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鼓舞更多学生加入到人工智能课程的学习中来,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教师激励方面,在教师聘任和提升过程中把参加学生课程制定、课堂与课外作业、课程项目和论文指导等看作教学任务的一部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这些活动。(4)学科渗透式教学人工智能学科知识融合程度较高,学科交叉性强。基于人工智能的学科交叉性特点,增强管理类人才对学科应用的领悟,可以采取开展学科渗透式教学的方法。从2015年起,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教育》、《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等文件,“互联网+”、“智能+”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人类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社会需求“技术+管理”的高端复合人才。例如,基于工业4.0和强国战略,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的应用极为广泛。上海理工大学非常重视少数民族预科班的教育质量。为增强少数民族管理类人才对该领域应用的认识,我们请机械工程、能源动力领域的相关专家以授课或讲座的形式,进行相关领域知识和发展趋势的讲解,使学生理解更为透彻。此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可以用举办人工智能知识交流会、线上人工智能论坛等形式,促进不同专业间老师、学生对于人工智能知识模块的见解,相互交流、渗透和学习,从而推动人工智能课程教学的改进。

2.2教学内容设置

世界一流大学在人工智能课程内容设置根据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设置,肯定会有不同,但颇有共通之处。本文借鉴世界顶尖大学经验,针对管理类专业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研究,结合中国教育体系设置,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1)核心内容设置为避免学生因为知识点过多而出现杂而不精的问题,势必要精化教学内容。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使用云计算和其他方式来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存储和处理,通过在线收集和整合网络课程相关数据,挖掘和丰富教学资源,并在整合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方法和前沿知识的扩展。在核心内容设置方面,可以通过收集到的数据资料,选择人工智能领域具有代表性且难易程度适中的知识作为重点,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人工智能的知识脉络。例如,编写针对管理类人才的人工智能教材,内容涉及绪论、知识表示与推理、常用算法、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方面的同时,重点增加相应知识点在管理上的应用案例,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根据管理类专业偏向领域,开设关联程度较大、应用较广泛的人工智能选修课程,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选修具体方向的课程。(2)注重学生的数理及编程基础良好的数理及编程基础是学习人工智能的前提。只有具备了这些基础,才能搞清楚人工智能模型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优化过程等,才能将数学语言转化为程序语言,并应用于实验。管理学院人才的数理及编程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安排学生学习人工智能课程之前,建议开设面向全体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专业基础数学课程以及C语言、python等编程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数学分析的基础与一定编程基础,为学习人工智能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可以推进MOOC平台建设,在平台上开设人工智能网络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知识基础及专业技能。(3)实验建设为了加强学生对于人工智能知识点间的关联性理解,可以基于不同的应用模块,设计具有前后铺垫、上下关联的综合性实验,设计不同层次的项目要求,同时基于相同的实验课题,让学生分组对实验课题进行攻克,并设置多元化的实验评价体系,通过实验教学过程中反映出的不同进度,让教师能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出准确评判,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以便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工作。例如,针对人工智能课程应用中很广的遗传算法,在某一管理规划的具体应用上设置理解-实现-参数分析-具体应用-尝试改进-深度拓展的不同层次的项目要求,在这些项目层次中规定必做项与可选项,让学生基于同一实验课题进行合作学习,然后通过个人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互相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打分,对小组整体能力以及个人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以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第3篇: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能经济;智能营销;精准营销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产生于1956年,由McCarthy在Dartmouth学会上正式提出。它通过计算机来对人的意识、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进行模拟。人工智能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作为一门综合型技术学科,人工智能涉及心理学、博弈论、信息科学、生物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多重学科。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思维。可以看到,在众多领域,计算机都代替了人类,并利用其高速和精准的特点来工作。人工智能始终是计算机科学的前沿学科,计算机编程语言和计算机软件都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得以存在并进步。人工智能得以流行并迅速发展的原因,除了硬件技术进步和机器人的发展之外,还在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带来的海量的数据。

除了我们熟知的智能搜索、智能控制、人脸识别、自动程序设计等领域,人工智能还应用于生产、管理、营销等领域,使得经济形态也变得更加智能化。智能经济是以控制论和现代智能理论为基础,以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高速通讯网络等为主要技术,根据知识社会的经济规律进行运作的经济形势。它是控制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现代管理经济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形势。整体性、系统性和开放性是智能经济的三大特征。在智能经济时代,人脑智慧与电脑网络和物理设备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总体结构。从智能家庭到智能企业再到智能城市,智能社会的层面越来越多;从智能环保到智能交通再到智能医疗,智能经济领域越来越广。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下,人工智能也为营销界带来了多重改变,使得企业的营销活动变得更加智能化。作为智能经济的一部分,智能营销是一种智能运作的形式。但不同于虚拟营销或者电子营销的是,智能营销建立在更高科技水平上的运作模式。营销活动的智能化体现在多个方面:

人工智能优化营销数据搜集和处理方式。以Google Street View为例,这一应用在谷歌地图(Google Maps)和谷歌地球(Google Earth)的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街道全景图。在这项技术运用之前,谷歌员工必须亲自去检查矫正街景上地址。而在“谷歌大脑(Google Brain)”诞生之后,这项耗时耗力的繁琐工作就交给了机器,员工再也不用日复一日的审查一张张街景图片。谷歌工程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了图像识别的困难。如今谷歌可以在短短一小时内识别出德国街景地图上的所有地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优化了用户使用效果。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谷歌公司不再只是一家搜索公司,也是一家机器学习的公司。除了应用于谷歌地图和谷歌地球之外,Google Brain还能够应用于Android的语音识别和Google+的图像搜索。人工智能为谷歌产品相关的原始数据收集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案,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准确性。

人工智能提供个性化的营销策略。人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可以为企业提供先发制人的营销策略。以Nike体验店为例,商家可以利用类似于iBeacon技术向周边消费者实时推送销售及活动信息,吸引顾客到实体店试用。同时,商家可以在实体店的样品中放入传感器,记录消费者试用的次数和感受,并将体验信息发送至后方企业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量足够的情况下,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就产生了。依据真实可靠的数据,在对数据快速分析下,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后方企业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营销人员提供策略建议,并将信息发送至体验店中,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根据客户个人资料和偏好,经过数据分析,把具有相似特征和购买偏好的客户归类,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推送。此应用可以保证企业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前方客户端信息,缩短了市场信息传送到管理层的时间差,使得企业获得了制定先发制人的营销策略的能力。

第4篇: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范文

人工智能的概念已提出60年,从原来的理论框架体系的搭建,到实验室关键技术的准备,如今已开始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化。

目前,从基本的算法到脑科学研究,人工智能都还没有突破性进展的可能性。但是,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结合日新月异的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就可以在未来5到10年改变我们的世界。

人工智能+时代的两大机遇

人工智能不仅将替代简单重复的劳动,还将替代越来越多的复杂的高级脑力活动,创造一个个新的机会。可以说,任何一个行业、企业或今天的创业者,如果不用人工智能改变今天的生产和生活方式,5年后一定会出局。

第一个趋势是以语音为主导、以键盘和触摸为辅助的人机交互时代正在到来。如今越来越多的设备不再需要屏幕,越来越多的场景我们不用直接碰触。比如,想把灯光调亮,想打开五米之外的设备,我们的手没法直接触碰。再如,开车时不方便用手、用眼做其他事情。这时,语音就成为最主要的一个交互方式。

第二个趋势是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浪潮,“人工智能+”的时代到来,而且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为什么呢?麦肯锡分析认为,当前45%的工作可以被技术自动化,不只是简单重复性的工作,CEO20%的工作也可以被机器取代。《科学》杂志预测,2045年人工智能会颠覆全球50%、中国77%的就业。也就是说,今天的我们3/4的工作30年后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埃森哲认为,到2035年人工智能会让12个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翻一倍。我国的增长率只有比这还高,才对得起今天的时代机遇。

从科大讯飞的情况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将迎来两大产业机遇。

第一,未来3到5年,万物互联的时代到来,以语音为主、键盘触摸为辅的人机交互将广泛应用。第二,未来5到10年,人工智能会像水和电一样进入各行各业,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

认知智能是最大技术瓶颈

人工智能技术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分为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另一种是讯飞研究院提出的、跟技术演进路径相关的分类,分成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

计算智能就是机器能存会算。就像当年IBM的深蓝电脑下象棋超过卡斯帕罗夫,典型的就是因为运算能力强,提前算到了所有的结果。

感知智能,比如语音合成技术,能够让机器开口说话。再如语音识别技术,就像今天的演讲,后台系统把它变成文字,准确率可达95%。

认知智能是让机器具备能理解、会思考的能力。这是最大的挑战,也是大家最热切期待的技术突破。工业革命让我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未来的认知智能会让人从今天很多复杂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科大讯飞选择以语音为入口解决认知难题,进行认知革命。以人机交互为入口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自然语言理解的技术难题。这个入口可以把人类的智慧最便捷地汇聚到后台,供机器学习和训练,也可以使后台人工智能的成果最简单直接地输出,从社会不断取得它学习需要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管理和推理学习。

科大讯飞承担的科技部第一个人工智能重大专项――高考机器人。目标是为了“考大学”,但其核心技术正是语言理解、知识表达、联想推理和自主学习。

人工智能技术正走向产业化

目前,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教育行业,科大讯飞的机器人通过构建学生全过程的学习数据和老师上课的数据,提升了课堂效率,原来45分钟的课堂,现在15分钟就搞定。因为大量的内容学生都是知道的,老师只需向个别没掌握的学生单独讲授。这样,老师就有时间把课堂的重点放在大家都不了解的知识上,学生可以用大量时间进行启发式学习。借助这些手段,学生的重复性训练可以降低50%以上。

在医疗行业,科大讯飞利用语音解决门诊电子病历,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学习最顶尖医疗专家知识后的人工智能产品,可以超过一线全科医生的水平。当前,医疗行业一线最缺的是全科医生和儿科医生,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就可以缓解医疗资源短缺压力。

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技术还应用在汽车领域。在宝马汽车去年的国际测试中,科大讯飞以86%的准确率名列第一。

在客服领域,机器已经替代掉了30%的人工服务。目前,安徽移动呼叫中心有75%的服务内容已被机器替代。

机器人还将从服务后台走向前端。今年第四季度末或明年,服务机器人将开始在银行和电信营业厅上岗工作,它们不仅好玩、有趣,吸引人气,还能帮客户解决实际问题。

第5篇: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范文

“互联网化”的智能停车

城市是人类社会高度进步,工业、现代化高度发展的集中体现之一。当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密集度越来越高,城市本身因土地资源的稀缺无法随之扩大时,城市曾经给人们带来的便捷生活、舒适体验也会随之变成烦恼。

这万千的烦恼里,停车难算是人们在都市生活中最有感触也最为普遍遭遇的问题:伴随着传统停车场规划车位少、过道空间狭隘、地下空间照明不足、环境差等现状,带来了大流量时期无空位停车或进场等待时间长、车辆刮擦事故等问题。

泊车机器人的概念在迪拜首先被提出,在德国得以发展,而全球首个最终落地实施的项目就是在浙江乌镇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场试运行的海康威视智能泊车机器人。2016年11月16日,来自全球各地的嘉宾在乌镇亲身体验了智能停车场的方便与快捷。作为全球首个机器人智能停车应用案例,海康威智能泊车机器人呈现出真正“互联网化”的智能停车体验。

“将汽车驶入停车场入口处的指定位置后,拉上手刹、熄火、锁好车门,剩下的事情就全都让机器人去完成。”这是体验者对智能泊车系统的描述。车主只需通过智能停车场的App点击取码,当智能停车系统确认车辆熄火、车内无人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取车码,并为泊车机器人规划泊车位置和最优路径,调度泊车机器人驶出,进行车辆停泊,整个过程可在 2分钟内完成。

智能泊车机器人可以同时调度500辆汽车,让同等面积停车场的车位数量增加20%~40%。比如此次乌镇物联网街的智能停车场,通过改造后,将此前的64个车位增加到了89个。

人工智能作用凸显

作为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和数据运营服务提供商,海康威视是全球视频监控数字化、网络化、高清智能化的见证者、践行者和推动者。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是海康威视凭着对技术的敏锐开拓和市场的前瞻性研究捕捉到的产业发展趋势。

如果说数字化时代的关键技术是视频压缩编码,网络化时代的关键技术是视频编码、网络传输、SOC技术,那么智能化时代的关键技术,现在来看无疑就是深度学习、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深度学习协处理器设计技术。

关于智能化,海康威视在最初成立智能分析团队,聚焦研究如何快速实现背景建模和提取移动目标,以降低运动检测的误报,针对特定的场景做专用产品,成为诸多特定产品的领导者,比如常见的交通抓拍系列产品,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回报。最近几年,不同于之前讲的“智能化”也就是VCA的建模方法,人工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快速兴起,把人工智能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视频智能分析是人工智能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方向,深度学习已经在视频智能分析应用上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人工智能的重要作用正逐步显现。当前,比如用户面对海量的视频数据已无法简单利用人海战术进行“人眼”检索和分析,需要人工智能作为助手或专家,实时分析视频内容,探测异常信息,进行风险预测。在这一领域,海康威视有一定的技术沉淀和积累,但是能否尽快抓住智能化时代,打开这个窗口期,在这一波技术浪潮中占领一席之地,则需要对这个行业更进一步深刻理解,研究适用于行业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新方向,制造出本行业的技术优势。

海康威视把当前的人工智能研发重点聚焦在视频结构化处理和大数据技术两方面,并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产品。2015年推出后端产品“刀锋”“脸谱”系列,2016年推出前端智能感知产品“深眸”系列,已经在很多行业得以应用,不仅在前端实现各种复杂环境下人、车、物的多重特征信息提取和事件检测,还能后端模仿人脑的记忆及思考,集目标提取、检索、分析、存储及行业应用于一体。

视频结构化技术是融合了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深度学习等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是理解视频内容的基石;大数据技术为人工智能提供强大的分布式计算能力和知识库管理能力,是人工智能分析预测、自主完善的重要支撑,其包含海量数据管理、大规模分布式计算和数据挖掘三大部分。

视频的结构化处理,让视频大数据所包含的价值爆发出来,为更多行业的“可视化”管理和智能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数据依据。小到一个商城的客流客情分析,大到一个城市的人、车、物等属性分析,在这样的技术应用下,“智慧城市”所能真正带给人们的安全、便捷、智能不再遥远。

人工智能任重道远

当前,视频结构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已经在公安、楼宇、交通、工厂、民用安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人工智能在当前国内的基础还比较薄弱,总体上人工智能的发展,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从人工智能本身看,当前数据资源分散,开放和共享程度低,难以开展多维数据融合分析,使得人工智能缺乏更多有效的数据支撑;行业领域专业知识的积累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因而会出现对视频内容的理解能力偏弱,同时也很少涉及大范围场景的关联行为分析,没有积累有效的经验知识用于异常分析和风险预测;当前很多的智能只是一种反应式智能,根据输入条件进行自动判断而已,并不具备成长能力,这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必然面临“应用结构复杂,涉及的外部资源多、事务密集、数据量、用户数多”等问题,如何为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不同产品与解决方案也是对企业综合实力的一个挑战,需要能够将云计算、云服务、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更好地融合。

第6篇: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范文

出席美国脱口秀节目时,斯蒂芬・霍金还讲了一个“恐怖”故事。

“世上真的有上帝吗?”科学家用颤抖的声音问道。“现在有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工智能电脑回答。话毕,一道电光闪过它的电源插头――人们再也关不掉它了。

主持人约翰・奥利弗听得瞪大了眼睛。和地球上大多数人一样,他也相信,当人类真要与人工智能作战时,切断它们的电源就足以制敌了。

2016年年初,斯蒂芬・霍金在一封提倡控制人工智能发展的公开信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在那封公开信上,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汽车公司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CEO伊隆・马斯克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人类一手创造并用“智慧”武装了敌人

几位人类科技界“顶梁柱”担心的“人机大战”,很可能已经悄悄冒出硝烟的味道。在上传至YouTube的一段视频中,一只名为Spot的机器狗协调地运动着白色的四肢,像真正的狗一样行走。为了证明它的坚固,有人冲出来,对准它的腹部结结实实地踢了一脚。机器狗一个趔趄,一边发出急促的吱吱声,一边紧踏几步保持平衡。

这段“虐狗”视频引发了热议。有网友评论:“这就是世界结束的方式。不是大爆炸,而是在被你踢了之后,机器狗转身扑向你。”

在现实世界里,人类也正处在人工智能的包围中:拿起手机,可与虚拟助手Siri对话;想要出门,可乘无人驾驶汽车兜风;走进医院,超级电脑沃森医生正在“坐诊”。

战争可能在某一天悄悄打Ⅱ向。电脑擅自替你做出抛售股票的决定,或者无人驾驶汽车突然决定在高速路上歇脚。之后的情况将超出“故障”的范畴,演变成灾难。

在忧心忡忡的科学家们看来,这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人类一手创造了自己的敌人,并用自己最强大的武器――智慧,为它武装。

斯蒂芬・霍金说:“我认为我们无法再在这个脆弱的星球上生活1000年。”他认为,受困于缓慢的进化速度,人类无力与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抗衡,最终,“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将导致人类的灭绝”。他甚至主张人类去其他星球“殖民”,以保证种群的延续。

百度公司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则认为,现在为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担忧,就像担心火星上人口过剩一样遥不可及。

伊隆・马斯克却无法对此视而不见。这位亿万富翁已经开始“站岗放哨”。他为一家名为“Deep Mind”的人工智能公司注入资金,只是为了“盯着这种技术的走向”。

人工智能拥有成为“终结者”的潜力

一位高级认知机器人学研究者正面临着颇为纠结的教育问题。与不知怎样向孩子解释“小孩从哪儿来”的父母不同,他在思考要不要告诉孩子,他们可能不会有机会拥有自己的孩子,因为人工智能统治的时代已经近在咫尺了。

“人工智能真正严重的危险将在五年、最多十年后便会出现。”伊隆・马斯克2014年11月在群组博客Edge的讨论中写道。或许是太过惊悚,消息刚发出便被删除。

不过,人们还是可以确定,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将是照顾老人的护工,看护孩子的保姆,打理家务的管家,甚至与人心灵相通的朋友。通过解码面部肌肉运动,人工智能机器人将得以理解人的感情和思维,如同科幻电影里的“大白”一般,时刻准备送上治愈的拥抱。

乐观的哲学家格雷・斯科特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到2018年,自动化将遍及世界,机器将承包无聊或危险的工作,辅助人类做有趣的事情。在不远的未来,机器更将满足人类的生活所需,让二极管去算账,让女会计成为诗人。

然而,这些美妙的念头无法令他回避人工智能拥有成为“终结者”的潜力,即便在它完全服从命令的时候。

“在追击人群中的一个目标时,它会知道等目标离开人群后再开火吗?”格雷・斯科特问道。这是科学家们共同承认的一个困境:如何为道德编码?当人工智能被用于军事,这变得尤为重要。

哈佛大学法学院曾呼吁“通过国际法令,禁止开发、生产、使用自主式武器”。起草报告的邦妮・多赫蒂义正辞严地表示:“没有道德和人性的机器不应拥有杀戮的权力!”

在好莱坞电影《复仇者联盟:奥创纪元》中,人工智能奥创以“杀戮”的方式,忠实地履行着创造者维护和平的意愿,在它看来,这手段最为有效。

在现实中,科学家也担心,会不会有一天,“抗癌斗士”纳米机器人仔细思考后发现,比起杀死癌细胞,清除基因上易患病的人更方便。

“把能量释放出来容易,想确保安全却很难。”伊隆・马斯克认为,人工智能研究的重点首先应该放在安全上。如果开发时间因此延长,恰恰是正确的路径。“我们不能一头扎向自己不懂的东西。”他说。

人工智能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成功。也可能是最后一个

哲学家格雷・斯科特指出,机器的反应取决于人类对它们的设定,降低机器的自尊水平或许能够避免冲突。他对人类充满信心,他相信,人类已经用技术和法律规范约束了核弹,也必定有能力管理人工智能。

然而,在斯蒂芬・霍金口中,人工智能无疑是前所未有的劲敌,“比金融家更聪明,比研究者更富创造力,比领导更具操控力”。毕竟,它正在让人类失业。

你如果从事的是程序性的工作,在人工智能面前,便有失业的危险。目前,人工智能还没有太大竞争优势的只剩下一些内容为非程序性工作的职业,比如教师,比如需要具体评估每颗牙怎么补的牙医。未来比较好的选择是挑选和人工智能密切合作的工作。

在电影《超验骇客》中,被暗杀的科学家威尔在妻子的帮助下,成功将自我意志转入超级电脑之中,从此成了无所不在的“超验骇客”。他能从土壤中造出太阳能板,能让残疾人长出新肢,能全天候通过一切终端出现……

曾主张修改人类基因与机器抗衡的斯蒂芬・霍金对此大为兴奋。他力挺把人的大脑与计算机直接相连的“人脑控制技术”,由此打破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间的藩篱,人与机器最终得以合二为一。自此,人工智能将对人类智能作出贡献,而非威胁。

第7篇: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范文

人工智能的概念很宽,所以人工智能也分很多种,我们按照人工智能的实力将其分成三大类:[2]

第一类:弱人工智能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 (ANI),弱人工智能是擅长于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有能战胜象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但是它只会下象棋,你要问它怎样更好地在硬盘上储存数据,它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你了。

第二类:强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是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人类能干的脑力活它都能干。创造强人工智能比创造弱人工智能难得多,我们现在还做不到。Linda Gottfredson教授把智能定义为“一种宽泛的心理能力,能够进行思考、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理解复杂理念、快速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等操作。”强人工智能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应该和人类一样得心应手。

第三类:超人工智能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ce (ASI),牛津哲学家,知名人工智能思想家Nick Bostrom把超级智能定义为“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都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超人工智能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一点,也可以是各方面都比人类强万亿倍的。

讨论人工智能对法律的影响,我们也会从人工智能的“三大类”入手,各个阶段的人工智能,对法律产生的影响将是不尽相同的。

在第一类,弱人工智能(ANI)阶段,由于人工智能智能处理较为单一的问题,且发展程度并没有达到“模拟人脑思维”的程度,所以人工智能仍然属于“工具”的范畴,与传统的“产品”别无二致。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就是弱人工智能阶段。虽然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等新产品的出现,给传统法律体系带来许多新问题,引发许多新思考,但仍然属于传统法律体系能够解决的问题。

2016年2月,Google无人驾驶汽车在美国加州山景城测试时,与一辆公交大巴发生碰擦,所幸无人受伤。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却确认,根据美国联邦法律,用于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被视为司机。那么是“司机”、谷歌,还是驱动汽车的算法、感应器以及所有控制系统来负责交通事故呢?

这起事件引发了许多人对人工智能卷入犯罪案件中责任主体界定模糊的问题的思考。人工智能究竟是不是具有法律和道德意识与行为能力的主体?如果不是,那么当人工智能触犯了他人利益、造成社会损失时,究竟应该由研发者、运营者还是使用者承担责任呢?此时,有哪些法律能够用来保障这些人的权益?如果承认人工智能是有行为能力的主体,那么又该如何为这些“人工智能”定罪量刑呢?

我国《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属于产品的生产者的责任,产品的销售者赔偿的,产品的销售者有权向产品的生产者追偿。属于产品的销售者的责任,产品的生产者赔偿的,产品的生产者有权向产品的销售者追偿。

显然,在弱人工智能阶段,机器仍然属于工具和产品的范畴。传统的《产品质量法》在这个阶段内仍然可以直接适用。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情况就会马上改变。

在第二类,强人工智能(AGI)阶段,由于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比肩人类(笔者认为这是人工智能的“奇点”,在短期内人工智能将极大地超越人类),同时也具备了具有“人格”的基本条件。

由于机器可以像人类一样独立思考和决策,该阶段的人工智能应该和人类一样,成为独立的主体享有权利,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这将体现在财产、继承、侵权、刑事等各个方面。这个阶段的法律已经基本无法直接套用,人工智能将对传统法律体系产生巨大的冲击和颠覆。

在第三类,超人工智能(ASI)阶段,该阶段的人工智能已经跨过“奇点”,其计算和思维能力已经远超人脑。人工智能将打破人脑受到的维度限制,其所观察和思考的内容,人脑已经无法理解,人工智能将形成一个新的社会。

人类的法律体系仅在人类社会生效,在这个阶段,人类规则的制定已经无法影响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已经超出了人类社会的范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自我改进,一个比我们聪明100倍、1000倍、甚至10亿倍的大脑也许能够随时随地操纵这个世界所有原子的位置。此时的人工智能已经不是人类可以理解和想象,人类的法律体系也会随之消亡,或转化成另外的形态而存在。

基于此,笔者大胆地提出人工智能对法律影响的几点预测:

第一,成文法将会萎缩甚至消亡。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和新技术留给立法的时间将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极其复杂的新问题将迅速出现,成文法将成为历史;

第二,法律体系将彻底颠覆。随着人工智能从低到高的发展,工具终将将具备人格、超越人格,我们传统的法律体系也将失去存在的基础;

第三,法律将在“创新”与“生存”之间不断博弈。创新的伦理问题将伴随人工智能发展的全过程,是否允许技术创新迈向“奇点”,用以保卫人类的“生存”,或许会逐渐成为立法者考虑的核心问题。但立法者很可能会发现,创新也许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现阶段,人工智能已经逐渐对法律领域产生影响,并引起了法律领域的变化,我国的法律体系应当重视变化,积极向人工智能时代转型升级。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在合同审查、资料收集、尽职调查、材料翻译等领域为法律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并且在工作效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会进一步影响到司法机关、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的用人模式,可能会减少这些机构对入门级技能新人的雇佣和培养。

再例如,由于创新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新事物产生的时间大大缩短,由新事物而引发的新案例将越来越多。而现阶段,人工智能还不能够独立地提供法律服务,更不能独立地对案件进行分析和审判。这需要大量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们积极拥抱和学习新技术,并且需要一定的深度。这对于传统法律人来说,难度很大。专业人才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严重的断层,法律在短期内对新事物新案例也将无暇响应。法律应当重视内生规则(如网规)、判例的作用,通过柔性、大众化、平台化的规则治理,通过数据和算法来预判行为,来适应这种“断层”。

国外各种关于法律技术的发展早已日新月异,在电子证据管理(Everlaw/Cicayda)、区块链文件保存技术(Factom)、预测案件审理(Juristat)、案例研究(Ravel Law)等领域各种新型法律服务工具早已百舸争流,甚至还有各种交流法律技术的论坛(Legal Technology Forum/Legal Tech Asia/ABA TechShow/Legal Tech NY)。可能因为国内的法律服务市场还不够大或者经济利益不够多,关于法律技术的研发远远滞后,法律领域的创业公司多是新媒体或者法律服务平台。[3]我们应该利用互联网发展的优势,重视法律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第8篇: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范文

近年来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创新发展,提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交互应从机器走向自然。语音作为人类沟通和信息获取最自然、最便捷的交互技术,使得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能够像人与人之间交流,对提升人机交互的友好性和信息系统的应用普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磅灵犀3.0

布局新一代智能入口

在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入口将会是什么样子?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做出了解答,并现场由科大讯飞和中国移动联合打造的灵犀语音助手3.0新版。灵犀作为手机上的操控入口、信息搜索入口和移动特色服务三大语音入口,升级后的3.0版本具备实用、乐用、易用、通用四大特性,尤其是拥有男女生识别、哼唱搜索等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为用户创造更自然、便捷、个性化的智能生活。

今后,灵犀可以根据你的声音来辨别你的性别,进而为你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比如男生向灵犀咨询“我要给爱人买个礼物”,灵犀通过男女声识别后就给你建议“听你的声音一定是位事业有成的高富帅,快为她买一条钻石项链,她一定会很幸福的”,如果女生向灵犀咨询“我要给爱人买个礼物”,灵犀通过男女声识别后就给你另外的建议“听你的声音一定是位窈窕淑女,快为他买一只新款手表吧,让他显得品味十足”等等,通过声音识别性别,进而让你获得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此外灵犀3.0不仅支持原音搜索和语音搜索,更突破性地支持哼唱搜索功能,用户只需哼出调调即能搜索出歌曲,并提供在线试听。

同时,灵犀3.0全面接入智能家庭领域,更是推动了“从手控到声控”的变革,使其成为人与家电设备之间沟通的桥梁。未来,对着灵犀说“开一盏灯”、“灯光调成白色”,灵犀就把展示区的电灯打开并能调整灯光颜色;对着灵犀说“打开空调”,此时空调自动打开,灵犀回复“空调已经开启,温度为26度”。同样,对着灵犀说“打开央视新闻频道,帮我煮杯咖啡”这样一系列的语音指令,电视将自动播放想看的节目同时咖啡机也工作起来。

讯飞语音云3.0

打造新一代自然交互平台

2010年10月,科大讯飞全球首个移动互联网智能语音交互平台―讯飞语音云。经过4年的快速发展,目前讯飞语音云平台合作伙伴已超过40000家,包括腾讯QQ、小米手机、新浪微博、58同城、携程旅行、高德地图、滴滴打车等各类主流应用,终端用户数量超5亿。

本次会上,科大讯飞面向智能硬件的讯飞语音云3.0,由“云+端+后台大数据分析”组成,独家具备方言语音识别、高抗噪语音识别、个性化识别、人脸识别、手势识别、声纹识别等创新功能。值得一提的是,讯飞语音云3.0将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向开发者,将逐步上线语音唤醒、离线命令词识别、人脸识别等前沿技术。

在场景化的环境中,如驾车过程中不方便手或眼操作,语音将是首选方式。在语音识别过程中,噪音是非常大的干扰因素。针对这一业界难题,科大讯飞通过技术攻坚突破高噪环境下语音识别率低的“魔咒”,在奔驰和通用两家全球语音识别评测的综合指标中均列第一。

同时,科大讯飞还宣布启动人工智能计划―“讯飞超脑”,让机器像人脑一样做到学习和思考,进而实现机器从“能听会说”到能理解会思考的跨越。“讯飞超脑”计划聚集了来自语音及语言国家工程实验室、清华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等10多位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专家,致力于人工智能的探索和应用,让机器能听话更能懂你,让人工智能深度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讯飞智能音箱现身

大力进军智能硬件领域

作为科大讯飞战略合作伙伴,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总经理朱泓现场了科大讯飞与中国移动联合推出的全新智能硬件产品―讯飞智能音箱。讯飞智能音箱整合了科大讯飞前沿的智能语音技术,以及中国移动的4G网络优势和正版音乐资源,在智能交互方面,讯飞智能音箱首家实现语音、哼唱和原声搜索“三合一”功能,打造了极致娱乐生活。

第9篇: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范文

关键词:新工科;人工智能导论;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案例库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5G及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应对中国产业变革及新一轮的科技革命,适应“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需要及产业经济创新发展,同时将国际工程教育思想本土化,“新工科”应运而生[1]。信息技术发展催生出了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国内高校纷纷设立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引领着人类社会正逐渐走进智能社会,人工智能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的价值也将进一步提高[2]。因此,各高校应尽快建立与新工科相一致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并深入研究我国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实验平台及成果转化等方法,改革传统人工智能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有新工科特色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教育方法。由于传统的专业是按学科划分的,因此,目前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以理论为主,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3]。人工智能导论作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人工智能“入门性”和“引导性”的课程。但是,目前人工智能导论的课程设置上主要存在课程内容陈旧、实践课程不足、教材理论过强、教学模式老旧及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不适应等问题。尤其是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缺乏实践教学将会降低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使高校跟上人工智能时代的脚步,抓住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机遇,进行面向新工科的人工智能导论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人工智能对新工科人才的新要求

1.1具备多学科交叉知识。人工智能导论是一个多个学科交叉而成的一门课程。人工智能导论主要包括知识系统、智能搜索技术、脑科学、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专家系统、智能计算及分布式智能等内容[4]。因此,一个合格人工智能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多学科知识。1.2具备多领域应用能力。人工智能导论的应用领域广泛,基本包含工业、农业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行业(如工业生产、通信、医疗、金融、社会治安、交通领域及服务业等)[5]。人工智能导论课程要求学生在学好理论前提下也应该掌握各行业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1.3具备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精神。目前,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了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5]。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下,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一个大趋势。因此,当今新形势下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对我国经济发展及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1.4具备人工智能人文素养。人的内在品质就是人文素养,人文科学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养是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研究对象和中心的精神[6]。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是便利还是带来灾难,关键是使用者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因此,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认识到传统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在师资、科研及学科力量薄弱情况下进行人工智能导论的实践教学。目前人工智能导论的课程设置上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⑴本科生课程内容陈旧。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于高校来说,要紧跟人工智能技术前沿,传授学生的知识也要紧跟人工智能的发展。目前,虽然也出现了不少新的人工智能导论教材,但在课堂上能够教学的新内容仍然不多,教材内容仍然集中在传统的人工智能技术(如问题求解、知识表示、归结原理及经典推理等技术)上。⑵研究生课程内容重叠。研究生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应作为本科生课程的一个延续,但部分高校对研究生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的教学重视不够。很多本科生已经学过的内容在研究生阶段又进行了重复。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高层次的人工智能人才,就必须要在研究生阶段加强新工科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选择合理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改革研究生阶段人工智能导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⑶实践课程不足。实践教学是提高人工智能新工科人才能力的重要路径。目前,大多数院校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只知道理论,而不进行实际的实践应用就不能成为合格的人工智能新工科人才。另外,大多数地方高校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实验条件差,验证性的实验较多,实验课时不足,学生对人工智能新技术的接触不够。⑷人工智能导论教材理论性过强。目前,现有的人工智能导论教材以理论为主,缺乏人工智能实践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感觉索然无味,当实践课程开设不足时,这种情况会非常明显。学生会渐渐的对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失去兴趣和热情,最终会导致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下降,不能达到新工科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预期。⑸教学模式老旧。人工智能导论是多学科交叉的课程,课程内容理论性强、抽象、多知识点是新工科的特点。然而,大多数地方高校仍然采用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只是在被动接收知识。学校这种重视理论不重视实践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工科人才的实践能力,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与企业社会需求脱节。

3人工智能导论实践教学初探

3.1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实践平台建设。为了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南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人工智能导论授课过程中广泛应用多种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如采用开源的PaddlePaddle百度飞桨深度学习平台,希冀一体化人工智能实践教学平台及大数据综合实验平台。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方便的使用这些平台进行授课,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中跟随老师完成相关实验,并能够在课下进行相关实验练习及提交作业。3.2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实验内容优化。在人工智能导论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开展相关应用课程实验,南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对人工智能导论实验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优化后的主要实验课程包括搜索优化算法实现、智能计算实现、贝叶斯分类实验、最近邻算法实验、机器学习实验及神经网络实验。最后,通过期末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及创新创业的能力。3.3人工智能导论实践教学模式改革。⑴校企合作为使人工智能导论实践教学不与企业脱节,校企合作是关键。应积极派遣教师进企业进修,了解企业需求,并提高教师的工程能力。从2018年以来,南阳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每年暑假期间累积派遣教师58人/次前往百度、中兴、科大讯飞、神舟数码及江苏传智播客公司等进修培训。同时已经在固定时间邀请相关企业讲师到学校进行人工智能方面的项目教学。建立起了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师资队伍及校企协调的实践教学模式,从而避免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实践与企业实际脱节。⑵“双导师”负责制人工智能导论实践课程实行“双导师”制,邀请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任教或任职,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教师指导团队,改革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以项目为牵引,将人工智能导论实践课程作为第二课堂学分。还要积极制定人工智能相关的科技作品竞赛的奖励机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人工智能相关的比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创新实践方面的能力。⑶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导入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兴趣。首先,从人工智能竞赛的部分赛事中、(如百度的人工智能大赛,“2020年全国人工智能大赛”,“2020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等)中选取贴近实际问题的案例作为人工智能导论实践课程的案例来源。然后,采用目前主流的人工智能开发软件进行算法代码的编写,引导学生采用Python语言调用第三方接口库进行算法的实现。最后,让学生使用主流的编程语言(如C++、Java等)开发完善算法或进行系统设计与实现。

4结束语

在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导论作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应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笔者结合近年来了解到的企业需求和上课的实际,对人工智能导论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初探,具体如下:①校企合作,构建人工智能实践平台;②建立案例库,优化实践的内容;③校企“双导师”制,采用案例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创新实践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晴,王晓墨,成晓北等.新工科背景下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哈佛大学工科教育在学科交叉方面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23-24,33

[2]李明媚,成希,罗娟.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之变与不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2:41-44

[3]陈义明,刘桂波,张林峰等.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思考[J].计算机教育,2020.309(9):103-107

[4]刘永,胡钦晓.论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发展:基于学科建设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20.2:37-42

[5]姚琳,石志国.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