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护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评判性思维;NICU;护理带教
The effect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nursing education in the NICV
CHEN Xue-lian,LUO Rui-zhen,CHEN Lin.
SUN Yat-sen Mernorical Hospital,Guangzhou 510120,China
【Abstract】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nursing education in the NICU.Methods 60 nursing stud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0 person control group and 30 person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taught by traditional methods of teaching,otherside.The observation group through problem-based learning,reflective teaching,case law and to discus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nursing process measures of clinical teaching,and gradually developing and enhancing nursing students to improv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Results There were subjects of the theory of birth care assessment,operational assessment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the cognitive assessment of comparison,all P
【Key words】 Critical Thinking;NICU;Nursing education
评判性思维也称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的情绪中能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从而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1]。21世纪护士除有一般护理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备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独立获取信息能力、自学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等[2]。教育和培养护生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是现代护理教育者的重要任务,对临床带教和护生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特别在NICU,由于患儿无家长陪护,完全靠护理人员去观察和护理,很多时候需要护士用评判性思维去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我们NICU科近两年来尝试运用评判性思维进行教学,效果满意。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将2008年7月至2010年5月在我科实习的60名护生按批次进行分组,即单数批次为对照组,双数批次为观察组。观察组30名,学历:本科18人、大专12人,年龄22~24岁;对照组30名,学历:本科16人、大专14人,年龄21~24岁,两组均为女性。两组护生的年龄、学历比较,均P>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传统带教方法进行教学。
1.2.2 观察组 将评判性思维贯穿于护理教学过程
1.2.2.1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在NICU带教中带教老师不仅每天给学生提新问题,同时还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不断发掘问题。例如有一ABO溶血患儿要输丙种球蛋白,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输丙种球蛋白不输人血白蛋白?” 带教老师针对问题组织护生进行讨论,并把握方向,点拔学生思维,使学生找到正确答案。
1.2.2.2 反思性教学法 要求护生通过反思、回顾一日或一次参加临床护理实践的过程与经历,记录工作中哪件事情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为今后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积累知识、明确学习目标,促使自己有意识在下一次护理实践中选择更佳的服务方式。带教老师也可通过护生的反思日记,及时了解护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过程,及时发现护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
1.2.2.3 病例讨论法 由带教老师提前提供典型病例,给予护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先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通过资料收集、找出问题、作出判断,要求护生要始终保持探究、质疑的态度,不断反思、验证所学的知识,不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制定详细护理计划。带教老师在讨论中要不断提供信息、启发思维、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质疑、探究和创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讨论结束带教老师对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1.2.2.4 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临床教学法 在临床教师精心安排与组织下,要求每个护生负责1名患者,按照护理程序,首先护生应收集患者资料,分析资料收集是否全面、准确,确定是否需进一步收集资料;然后找出主要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并解释制订计划的合理性和依据,带教老师引导护生提出多种解决方法和途径,护生在实施计划中不断进行效果评价, 带教老师应鼓励寻求真理,最终解决问题。护生边护理分管患者边完成该患者的护理病历。
1.3 评价方法 两组护生出科前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认知评价调查表,了解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认知情况。并对观察组发放自行设计的评判性思维教学法评价表,了解护生对运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教学法的看法。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 从表1可见,两组护生出科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均P
3.2 两组护生对评判性思维能力认知评价的比较
从表2可见,两组护生对评判性思维能力认知评价的比较,P
3.3 观察组在出科前对评判性思维教学法的评价
从表3可见,观察组护生认为在评判性思维教学法的过程中,由刚开始对NICU充满恐惧、排斥到出科时的依依不舍,其对NICU护理工作充满向往: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对儿科技术操作能力充满信心;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理论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
4 讨论
传统的实习带教模式只注重“传、帮、带”,注重护生技能的熟练程度,而忽视了护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能运用动态、整体的观念来观察病情,不能灵活、有效、及时地去解决问题,不能较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不能客观正确地去评价护理过程[3]。我国卫生事业正向着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向发展,有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护理人员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护生现在的学历越来越高,传统的带教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带教模式。本结果显示,通过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认知均比对照组高。这是由于观察组的护生通过收集患者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临床实际操作验证所学的知识;在临床实习中通过写反思日记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护理患者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发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并通过评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和依据,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通过用实际病例讨论的方法,提高实习护生的陈述、说明、分析、推理、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实习护生感到学有所获,提高其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带教老师的学习积极性,作为带教老师,首先必须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及新进展,才能在带教实习护生的过程中,解答其提出的问题,才能使实习护生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个较为简单的问题,有利于启发护生思考,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及时弥补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同时也开拓了其思路,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个体高级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将评判性思维训练融人其中,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的护理教学方法。根据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明显低于西方国家[4],而对日益复杂的护理环境和不断增长的护理需求,培养实习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作为对学校教育一种延续,成为护理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9.
[2] 杨朔眉.护理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11-212.
【关键词】临床实习;护生 ;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94-01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实践教学应该是成为培养护生的重要内容,各种护理操作技能和专科护理的学习,培养和提升护生判断性思维等综合能力,促进和提高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认识成度的提高。
1.现状分析
1.1临床查房
目前在实习中的大、中专护生,整个实习期间以老师讲解为主,带教老师选取适宜病例,带领学生进行问诊、体格检查后分析病例,提出护理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学生参与讨论后带教老师总结,导致了护生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认识成熟度较差。
1.2专科理论知识
目前是采取一月一次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内容主要是本科室专科护理的要点,而后进行理论考试,导致了护生对专科知识的学习有限。
2. 教学方法改革
2.1临床查房模式的设计
改革临床查房的方法,带教老师选取适宜病例,由学生独自进行问诊、体格检查后,以共同讨论的形式分析病例,提出护理问题,制定出护理措施。然后由一名学生向带教老师简要汇报护理病例,其他同学补充,带教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对护生的正确观点加以肯定,对与临床护理计划由偏差的则提出问题,举一反三,引导护生积极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接受老师的观点。
2.2授课内容
把专科的理论知识与临床中的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讲授,贯穿实习的始终,使其更容易理解,定期讲授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并进行考核。提高护生的分析能力和求知欲。
3. 体会
护理学专业临床实习是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性教学环节。临床护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临床带教质量,为培养新时期合格的护理人才而不懈地努力。通过对护生实习期间带教模式的改变,提高了护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掌握临床知识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叶玉珍,在临床实习中培养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J】,现代临床护理,2006,5(2):53-54
[2]彭美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9)644-647
资料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学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以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平均成绩比较试验组成绩为(79.46±5.78)分,对照组为(74.23±7.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2,P<0.001),可见试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
2.2试验组学生过程考试成绩与笔试成绩的相关性试验组学生过程考试成绩与笔试成绩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0.453,P<0.001),即学生过程考试成绩越好,其笔试成绩就越好。
2.3试验组学生对考试改革效果评价试验组学生对考试改革效果评价的各条目中,最高得分(4.72±0.45)分,最低得分(3.17±1.19)分。见表1。
3讨论
3.1考试改革有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考试改革后学生整体成绩有较大提高,可能是由于本考试改革由8次过程考核及1次期末笔试组成,过程考核占70%权重,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考试设置中,重点测试学生对盆腔基本解剖结构的掌握程度、对患者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热点妇产科护理问题探索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查阅文献等形式完成考试。考试是一种引导,不同的考试形式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无论是护理病例的讨论、书写健康教育指导还是撰写读书报告都需要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并拓展思维,变过去老师灌输为学生主动学习及合作性学习,提高学生能动性和积极性,故更利于对知识及能力的掌握,因此考分较高。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核心标准,互动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意愿及主动效能,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7]。实践也证明,传统的考试模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增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8]。
3.2考试改革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本研究显示,学生过程考核成绩与理论考试成绩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即过程考核成绩越好,其理论成绩越好,说明考试改革设置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知识掌握。由于过程考核侧重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核,学生在见习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查阅文献、角色扮演等形式,对典型病例能提出自己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同时能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逐步建立临床思维,而临床思维能力反映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及灵活应用,故其理论知识掌握较好。赵润平等[9]研究也显示案例讨论法能提高护士临床思维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 护理教学
随着护理学科的迅猛发展,对临床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临床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实习生对临床教学质量的 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临床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护理院校向社会输送合格护理人才的问题[1]。如何满足临床所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如何满足护生日益提高的教学要求?这些是我们临床带教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经过临床多年带教实践,总结出几种教学模式,均取得了成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主要有“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创新思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新一代的护理人才。
1 教学模式
1.1 “以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学创立。PBL学习是始于散乱、复杂的问题,要求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演绎等,能够发展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确保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解决实际问题[2]。“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当天回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临床判断能力。在运用PBL教学法的三年临床教学中发现本科生理论基础扎实,主动寻找和解决问题能力强,能养成每日反思临床常见的疑难问题。
1.2 目标教学法
在临床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大纲、临床需求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日目标、周目标,老师通过不定时地提问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保证学生学习的计划性和主动性。
1.3 情景教学法
将护生分成几组,让她们分工合作,进行情景应急预案演练,提高了她们评判性思维的应用能力,学会了合理分工合作。演练使她们形象而深刻地掌握了各种抢救流程、应急预案如坠床预案、宫外孕抢劫流程,也锻炼了她们的心理应急能力。
1.4 案例教学法
对于科室的疑难杂症,由护生收集病史,搜索相关疾病的最新发展动态,科内护生一起讨论学习,比如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肾上腺皮质瘤等等。通过这些疑难杂症、罕见病例的讨论学习,护生能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运用,开阔眼界,也提高了她们的判断性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性。在护生满意度调查中发现,护生对案例分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的满意度。 在教学法运用中,总结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 教学总结
2.1综合能力培养
实践证明,传统临床带教值注重知识传授而轻视了综合能力培养,造成了高分低能现象不能适应当代护理模式[3]。在临床带教中,要求护士管理1-3张床位,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每日护理,要求她们下病房、勤巡视,指导她们专科病种观察要点,运用专科疾病的护理常规结合个案分析进行健康教育,学会与病人和家属沟通,并能掌握每种疾病的健康评估,收集病人的整体资料进行护理查房,并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地为病人护理。同时进行科学全面系统地护理文件书写,大大弥补了以前护生运用护理程序的空白、护理文件书写、健康教育、与病人沟通的欠缺,也得到了病人对护生的信任感。在病人满意度调查中,病人点名表扬护生率也增加了,也增强了学生自信心,提高了她们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
2.2创造性思维培养
护理学科发展要求不断创新,也需要创造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临床带教老师培养护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带教老师要有先进的护理理念,不断接受新的护理发展动态,未来发展趋势,将新的知识传授给护生,特别是一些本科生和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学生,她们更能去思考,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去探索新的奥妙。带教老师要启发她们,帮助她们去积累一线临床资料,去科研去创新。这将大大提高护理事业的发展。
3 小结
总之以上几种教学模式是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的有效方法,来满足护生不断提高的教学要求和临床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促进护理学科发展,临床带教老师还需要摸索,创造更科学、实用、创新的教学模式。
参 考 文 献
[1]肖美莲,陶新陆.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评价的调查.现代护理,2008,14(1):110-112
【关键词】藏族;护理本科生;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临床见习;参与式教学;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6年3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分别抽取我校2014级、2015级47名藏族护生为对照组,男7名、女40名;曾任或现任班干部:是12名,否35名;生源地:城市16名,农村31名。选取2016级44名藏族护生为观察组,男3名、女41名;曾任或现任班干部:是10名,否34名;生源地:城市15名,农村29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两组护生开课时间均在第4、5学期,每次实验课内容及带教老师相同,实验课课时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即观看视频、教师示教、学生分组模拟[基金项目]西藏民族大学2016年学校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立项(编号:2016300)。练习、教师总结点评。实验组采用临床见习结合参与式教学方法教学,具体内容如下。①课前准备。a.前期见习培训。学期初研究者将本学期实验项目、内容、大纲要求发给相关科室护士长,护士长安排专人进行实验项目培训,后期带教护生见习。b.实验分组。将护生随机分为2个大组、12个小组,每个小组3~4名护生。c.课前自学。实验课前10d将实验项目大纲、视频发给各小组,学生根据大纲要求,自学课本、视频及查找相关资料,做到见习前心中有数。d.临床见习。按照大纲要求,课余时间以大组为单位进临床科室完成见习要求,如皮内注射,要求护生熟悉:皮内注射操作前的准备、操作中步骤、操作后处理、注意事项等;临床护士如何询问三史、遇到不配合或不同类型的患者时,护士如何跟患者沟通;操作前、中、后患者及家属的反应。e.准备用物。实验课前1d,护生同带教老师共同准备操作用物,护生为主,教师为辅。②课堂练习。a.按学号随机选2名护生(每名同学争取1次机会)对模拟人进行操作,其余同学提问、讨论,带教老师点评,此过程加深护生在后期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后会自动纠错。b.教师示教,护生观摩,加深印象。c.护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纠错(再次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以改正,反复练习)。d.角色扮演(部分项目可进行角色扮演,如卧床患者更换床单位、生命体征的评估、吸氧、鼻饲、四大注射、静脉输液等)。操作过程中,扮演患者的护生能真实地感受到患者的恐惧、不安、疼痛等心理和生理反应,扮演护士的护生能感觉到在临床工作中,面对患者时的紧张等情绪、沟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操作过程中的心理及行为反应。e.总结点评。随机抽取2名护生对本次实验进行简要评价(从操作准备、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健康教育及作为护、患不同角色的亲身感受和体会、临床见习与模拟人、真人操作的不同感悟),带教老师最后对护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护生提出的问题及本次课程的重点、难点、临床面对真实患者时的特殊情况做最后总结,最后针对护生课堂出现的问题,做总结性的示教。③课后练习。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自行预约练习,每个项目必须练习2次以上。
1.2.2评价方法
①期末实验课考核成绩。每学期实验课结束后,由相同的带教老师按照统一评分标准对护生进行考核,满分100分。②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沟通能力。本研究使用香港理工大学彭美慈翻译和修订的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和杨芳宇编制的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量表。各量表的内容、计分、信度和效度参考相关文献[4]。③教学效果。调查问卷为研究小组参考相关文献[5]自行设计的教学效果评价表。该问卷表包含8个条目,内容涉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3个方面的评价。采用“非常满意、满意、一般、较差、差”5个等级,分别赋分5、4、3、2、1分进行评定。课程结束后,研究者分别向两组护生统一发放、回收问卷,问卷回收有效率100%。
1.3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验课考试成绩比较
2.2两组教学前后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沟通能力比较
2.3两组教学效果比较
3讨论
3.1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学生成绩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师教学情况的重要指标[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基础护理学1、基础护理学2实验课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教学中应用临床见习与参与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法的优势密不可分。参与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的被动学习,它以学生为主体,调动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参与到实验项目的预习、准备、练习、课后点评总结等每个重要环节中,吸引护生的注意力,使护生集中精力对所学技能得以掌握,对护理实验项目操作流程更加细致化、系统化。临床见习是护生从课堂所学到临床应用的一座桥梁,通过见习,护生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传统的实验室实验教学中,护生反映没有机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所学知识易遗忘,而临床见习使护生有较多的时间在临床环境中进一步巩固、学习和运用护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7]。
3.2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沟通能力
评判性思维能力是临床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础,是护生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8]。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评判性思维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临床见习与参与式教学法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和提高藏族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传统的“以教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及藏族的文化及宗教信仰等因素,导致藏族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主动去分析、推理、评判教、学过程,阻碍了评判性思维的形成,而临床见习与参与式教学法相结合不仅让护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并要求护生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感知、进一步在模拟的环境中操作、分析判断、评价教学环节,学会主动思考,因此,观察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以提高。临床沟通能力的强弱涉及护理质量的好坏、护患纠纷的多少,因此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4]。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见习与参与式教学法的教学方法在提高护生临床沟通能力上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P<0.01)。传统教学重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忽视对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其进入临床工作后因缺乏有效沟通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护生临床工作有挫败感,影响职业稳定性。同时,藏族护生大部分为女同学、生性内敛、语言差异等因素,使其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很少同模拟人沟通,课堂氛围死板、单调。新的教学方法让护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前进入临床见习,在真实的临床情境中观摩护患之间的沟通,更直观地学习到沟通技巧及操作中遇到各种问题后的对策,且实验室操作中,要求护生提问、讨论、角色扮演、总结点评等各种方式,使其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中都有机会锻炼沟通能力。
3.3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教学效果各条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该教学方法中强调护生主体性、参与性、情境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9]。该教学方法注重运用护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从前期护生自学课本、视频、搜集查找资料,到临床真实情境中观摩,与自学知识的融合,从而进一步对模拟人和护生操作、提出问题、总结归纳重点、难点。整个过程都是让护生主动寻找答案,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了护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情境和角色扮演中也培养了护生积极的职业情感和态度。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1150)
摘 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校2012级护理专业3、4班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照班采用教师讲授,辅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教学法进行授课,实验班教学在多媒体授课的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的教学。后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两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班在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与素质方面,实验班较对照班有提高(P<0.05);在循证护理技巧方面,实验班较对照班有显著提升(P<0.01)。结论:通过这种方法的教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循证意识,为以后去临床工作打基础。
关键词 :循证护理;基础护理;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228-02
基金项目:科研项目: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立项项目(ZZJG-C6024)
循证护理是对护理学科提出的新挑战,主要是受循证医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护理新观念、新思维、新概念;循证护理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得出理论,再实践的方法对患者实施最优质的护理服务[1]。它能够很好的提高护理人员的辩证思维能力,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方式。同时我国的循证护理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喻妓花、任小英的调查中显示[2],在临床护理人员中非常了解此概念的占15.7%,了解不深的占84.3%,这一科学观念目前并未被临床护理人员所理解和接受。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在广大护理学生中提前加强循证护理的教育。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尝试将循证护理的观念融入《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教育出来的护生能真正理解循证护理的涵义,以便将来更好的服务于工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所授课的2012级护理专业3、4班的学生各60名,共计120人,并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另外,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大一均已修完相关的基础课程,比如解剖学、病理与生理学、计算机应用、医学统计学等。据统计,两个班级学生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将两个班级随机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3班为对照班,4班为实验班。在《基础护理学》的理论教学中,对照班采用教师讲授,辅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教学法进行;实验班在多媒体的基础上,辅以循证护理的教学方法授课。学期结束之后,在两班分别发放调查问卷,并且采用无记名的方式以减少对调查结果的影响。其问卷内容包括综合能力与素质、教学前后循证护理技能的改变和解决临床问题所使用信息资源情况。(1)综合能力与素质:对所学知识是否更加有兴趣;学习的内容是否更加容易理解;是否能较好地与人进行交流,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如何等。(2)运用网络资源等进行文献查阅、信息检索的能力是否提高;能否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判性思维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和t检验。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2.1 两班学生学习态度、综合能力与素质比较(见表1)
2.2 两班学生循证护理技能的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的核心主体为学生,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以这个层面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在课堂上,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又可以激发老师的授课热情,进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课堂上采用“循证护理”式的自主分析,即在课前留出案例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收集与案例有关的护理措施,查找证据——护理评价。在此过程中,同学们查找资料的来源多样化,比如通过专家、杂志、报刊、网络、图书馆(包括电子图书馆),丰富了同学们原来只依靠教师授课接受知识这单一途径。最后,在课堂上同学们通过辅以多媒体进行相互讨论、辩证比较,有利于大家找出最优的护理措施,当然也培养了同学们团队合作的精神,活跃课堂气氛。
3.2 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护理学的研究也在与时俱进,但是并非所有的研究结果都适合应用于病人。而循证护理是一种不断地自我否定,通过查找证据,不断地完善,最后尽量使研究结果与现代科学发展观相一致的方法。在多数情况下,本人主要采用现代护理教学法[3],例如“案例教学”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会给大家列举临床过程中的一些实例让大家进行判断分析,针对不同的患者让大家提出相关的健康问题,检索各种文献,比如通过教材、网络、杂志等查找的资料,筛选并找出可靠的证据,最后集中评价证据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此过程中循证护理要求学生要对自己所获得各种文献进行评价,所以它改变了学生被动生硬接受知识的方式,改为主动学习的行为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思维,信息查询、评价和应用的技能。这一过程使学生能够提高自己判断、推理和分析的能力,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
3.3 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虽然在教学进度中安排有见习日程,但是时间较短,并且作为学生不能在见习期间对病人进行临床操作。所以目前存在的困难主要是理论教学和临床实际操作有一定的界限,这样不利于证据的实践评价。
另外,在护理学科领域中,具有良好的评判性思维的教师不多,而针对教师进行评判性思维培训的机会也少之又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对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主要依靠教师个人本身不断地学习,在课堂中能够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有准备的授课。但这样一来,课程准备的时间也就延长了,无形的加重了教学负担。
总之,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对刻板,缺乏对护理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护理教育应加强循证护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加大教学时数,这样更有利于教学方法的优化处理,以更好地促进护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庞月娥。循证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名医论坛,2004(5):62-63.
【关键词】 个案护理; 护理学生; 教学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role of case study method on clinical instruction and teaching of nursing students.Methods 37 nursing students were enrolled in case study teaching team and 37 nursing students in routine teaching method team as contrast group, several differences such as appraisal of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satisfaction in the practice contents and self-study evaluation were collected.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ursing students in case study teaching team and the contrast team in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Besides it, their satisfaction in learning content and self-study valuation, have reached more than 90% degree.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case study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quality in all aspects and has a great benefit for the students to have an overall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Key words] case study; nursing students; teaching
随着护理专科的发展,临床护理由过去的功能性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由注重三基理论、技能及专科知识的掌握转变为在注重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运用系统思维对病人进行评估的能力,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需求。为了培养出适应临床需求的护理学生,各医学院校运用临床案例模拟、组织护理查房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1~3]。但以上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上病人的病情是动态变化和有个体差异的,导致病人对护理的需求也各自不同,护理学生面对这种情况往往产生理论与实践脱节,找不到病人的护理重点。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我科从2008年6月-2010年2月对来我科实习的37名护理学生运用每人跟踪1个个案的方法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10年2月到我科实习的护理学生37名,平均年龄(22.03±0.52)岁,其中男3名,女34名;大专29名,本科8名。
2 方法
2.1 时间安排 第1周,熟悉病房基本情况,了解本科病人特点,包括病种、常规住院天数、年龄特点、常见专科病种的专科护理,为选取个案做准备。第2~4周选取个案,跟踪个案住院期间所有治疗及护理。第5周,完成个案护理书写,上交带教老师审阅、批改。第6周,交护士长审阅并一起分析讲解。
2.2 带教方法 第1周带教老师讲解个案护理要求,提供范例给予初步印象。第2~4周与学生一起选取新入院病例个案,从入院至出院参与个案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提问学生该病人的护理问题,学生如有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提出。个案的选取要求住院时间不要超过3周,使学生能了解病人整个住院过程。第5周,带教老师对学生上交的个案护理进行审阅、批改,最后给出评价意见。第6周护士长对每一个个案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整体思维方法找出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通过每一人的个案分析,让学生共享大家做得好的地方,对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引起大家的重视,使大家在临床实践中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
2.3 个案护理要求 从介绍、目的、个案情况介绍(一般情况、病情概况)、相关病理生理解剖、护理、总结、主要药物、参考文献等8大方面介绍,清晰介绍出个案护理病人的护理重点及护理措施,体现出个案的特异性。
2.4 评价指标 实行个案护理带教组设为实验组,随机抽取2008年6月以前在我科实习的37名学生综合考试成绩作为对照组,37名学生其中大专31名,本科6名,平均年龄(21.68±0.16)岁,男2名,女35名,学历结构、年龄、男女比例与实验组相比,P>0.05,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从基础理论、专科理论、基础操作、专科操作及护理文书书写方面进行考核,并对实验组进行带教满意度调查。
2.5 统计学分析 考核成绩使用SPSS11.5进行统计处理,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P
3 结果
3.1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考核的比较 见表1。研究结果表明:在基础理论、专科理论、基础操作、专科操作及护理文书书写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在显著性,P
3.2 对实验组学生实习及个案护理设置满意度进行调查 见表2、表3。研究结果表明,90%以上的学生认为个案护理带教有助于其对专科知识掌握,有助于临床思维建立,有助于自我价值体现,且大多数对实习内容及测试内容的设置都比较满意。表1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考核的比较表2 学生对实习内容设置的满意度调查表3 个案护理对学生的帮调查
4 讨论
4.1 个案护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个案护理要求学生对所选个案从入院到出院全程跟踪观察,在病人不同阶段找出护理重点给予护理措施。这需要学生对病人每天的病情进行动态观察,随时与病人沟通获取第一手资料,根据病人情况找出护理重点并提出可行的护理措施。为了获取病人的详细资料和病情变化,学生需与病人不断沟通,各种沟通技巧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我们研究发现94.59%的学生认为个案护理有助于他们与患者的沟通,同时与病人的沟通也增强了病人对同学的信任度和亲和力,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其有助于病人对其信任度的建立,促进了同学从学生向护理工作者角色的转换和激发了对护理工作的激情。在表3中可以看出,这普遍得到学生的认可。
4.2 个案护理促进学生临床思维的建立 在个案护理中需要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分析患者全部资料,寻找护理重点和提出护理措施,这促使学生临床整体思维的建立,91.89%的学生认为个案护理有助于其临床思维的建立。整体思维的建立也体现在护理文书中,资料显示他们能更清楚、重点突出地表达出病人的核心护理问题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个案护理组的护理文书书写成绩优于对照组。在带教中老师用临床思维引导学生找出病人护理问题,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提出护理措施,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4.3 个案护理促进学生对专科知识的掌握 我们的研究发现,个案护理组学生不论是专科理论,还是专科操作,其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
4.4 个案护理带教促进学生不断更新知识 以往临床带教注重书本理论知识在临床中的运用,这种复习巩固型带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加强书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现代医学日新月异,护理专科的发展也突飞猛进,实习的过程是短暂的,所见病例也是有限的,这需要护理人员有灵活运用和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的能力。个案护理要求学生去查阅国内外相关专科发展、最新的治疗及护理进展,疾病的并发症及影响其治疗的相关疾病,从整体角度寻求最适合病人的护理方法,这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更新,视野的扩大。
4.5 个案护理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表1中可以看到,实行个案护理带教组的学生临床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的操作能力均强于未实行个案护理的对照组学生,P
4.6 护理个案的设置增加护理学生实习的压力 从表2看到分别有2人及1人对增加个案护理满意度一般及不满意,占8.11%,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实习的内容及测试项目,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这无形中增加了实习的压力。但更多的学生认为,增加的压力更好地促进了他们学习的动力,在与病人的沟通过程中也得到了患者的更多信任,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参与到个案的护理中更让他们感到自我价值的充分体现。
5 小结
临床带教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过程,使用有效的带教方法培养学生的临床整体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临床应对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培养综合型人才,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快、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专科需要,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满意的人性化的整体护理。临床个案护理跟踪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护理工作的本质,从各方面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生素质的提高也对临床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了教学相长的局面[4],也为临床带教老师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要求带教老师不仅要对专科护理熟练掌握,还要对专科疾病演变过程及相关疾病熟练掌握,在工作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分析总结。
参考文献
1 骆翠媚,李岚.个案护理教学对提高护生护理程序运用的探讨.当代护士,2006,9(9):104-105.
2 黄春燕,马英,王桂荣.护生临床实习前个案护理强化训练的效果观察.卫生职业教育,2009,27(6):97-99.
关键词:循证护理;手术室;临床带教
在手术室临床实习阶段,如何在带教中引入先进的护理理念,在培养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其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1]。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指综合分析当前的相关研究依据,在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结合不同护理人员的技能和经验,慎重、准确和明智地采用最好的研究依据,综合制订出完整的护理方案[2]。手术室工作专业性强,无菌要求严格,突发事件多,对手术室护生的带教工作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手术室临床带教中引入循证护理无疑是一次重大的改革与挑战。培养手术室实习护生的循证护理能力,将现有临床研究证据融入手术室临床实习实践中,使得临床带教更加科学化、专业化。
1、循证护理的发展
循证护理直译为“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对各国的护理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1993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附院成立了国内也是亚洲第一个循证医学中心。随后,我国护理界很多领域都开展了相关的实践活动。
2、 循证护理在手术室带教中应用的必要性
2.1传统带教的不足
邱瑞娟等[3]将临床带教模式归为两大类,即经验型临床教学和运用教育学理论进行临床教学。虽然带教模式多种多样,但普遍存在一些硬伤:首先,教科书及个人经验仍是这些模式主要的知识基础,而教科书更新缓慢、个人经验的科学性有待商榷。其次,这些带教模式重视了知识的掌握,却忽略了护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再次,它们没有突出决策依据的重要性[4]。
2.2应用循证护理的重要性
首先,循证护理的应用使广大师生不仅局限于教科书和传统经验。其次,通过引领护生运用循证护理找到最佳策略的证据,进而正确地解决问题,这对护生以及护理工作本身都是有益的。此外,将循证护理引入手术室临床带教,还可以培养学生用科学的决策依据开展临床护理的意识[5]。
3、循证护理在手术室带教中的应用实践
3.1进行循证护理的基础教育
对刚刚进入手术室临床实习的护生开设循证护理相关课程,使学生对循证护理的理念、原则、基本步骤等有基本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在后来的实习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循证护理方法解决的兴趣和能力。
3.2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所谓评判性思维能力,是指以全局的观念来观察手术室的环境,以快速思维来判别手术前、中、后的各种问题,形成决策[6]。
手术室不同于其他科室,护理人员需要面对多学科、多层次的手术医生,其专业素质及术中配合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在带教过程中,教师可以就某一手术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此类问题的文献检索,包括期刊文献、科技期刊、各种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网络等,并引导学生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从而培养学生自觉选用评判性思维寻求实证支持。 3.3培养护生循证护理的实践能力
让学生成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实践,从而能够独立地完成实验内容。而老师则只负责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和答疑。周丽萍等[7]进行的情景模拟与实践结合的手术室带教便是一个很好的范例。首先,她们提前一天对护生须参加的手术项目及工作内容进行情景模拟训练。一方面,由老师集中示范讲解配合手术的目的、配合要领、注意事项等;另一方面,不同带教老师分别模拟术中的角色(包括病人、主刀医师、第一助手、巡回护士等),帮助护生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准备器械台、配合铺巾、消毒及手术物品的传递配合等。直至熟练。其次,在模拟训练结束后,第二天,将护生“一对一”分给各班次带教老师参加手术,从而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其快速进入手术室的工作状态。这种情景模拟与临床实习相结合的带教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带教质量,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4循证护理的实施步骤
发现问题并将其转化为特定化、结构化的提问;在前者基础上进行相关文献检索,搜集研究证据;对已获得研究证据进行批判性评价,以判断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将自身所得实证与临床知识、经验、患者需求相结合,做出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并评价其效果。
4、小结
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带教方法已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循证护理正好为我国的临床护理和护理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和理念[8]。它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护理学的必要成分及21世纪护理实践的标准。可以预见,将临床研究证据融入临床实践,并依据此做出护理决策中是当今手术室护理带教的发展方向。作为21世纪的新型护理人员,必须学会驾驭信息、培养开拓创新的思维。因此,在学生进入手术室临床实习之初,就应当重视培养他们的循证护理能力,并进行相关训练。
参考文献
[1]张立新,王超虹,苏淑梅.手术室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方法探讨[J].吉林医学,2007,28(4):124.
[2]周明芳,李巍,舒勤,等.开设循证护理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5,19(7A):1210-1211.
[3]邱瑞娟,梁桂兴.临床护理带教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186-189.
[4]汤晶,杨红兰,翟秀丽.关于临床护理带教中引入循证护理的思考[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11).
[5]周玉霞.循证护理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9,21(3):24-25.
[6]李静,范秀珍,张蓉.等,实习末期护生规批判性思维能力与临床能力的相关性研究[].护理学杂志,2006.21(10):56.
【摘要】探讨临床工作日志表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临床工作日志表是一种很好的带教手段,能够促进学生的整体护理能力,提高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及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并且能够促进护患沟通,促进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关注,能够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实施过程简便,是一种有效的临床带教方法。
【关键词】临床工作日志表 临床教学
如何加强实习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已被日益重视,因为它是护理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未来工作作风、工作能力的关键[1]。如何帮助学生实现角色转变,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是临床带教老师的责任所在。 临床带教为学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策略,它使课堂知识与真实病人的问题管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并且学生在临床实际发展标准与策略的过程中成为了很好的角色模范作用[2]。 在带教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护理能力,也是我们从事临床教学一直在探索关注的问题。临床工作日志表最早是在国外学生临床带教中使用, 我们医院自2006年开始使用该表的书写来培养学生的整体护理能力,并发现该表格具有许多优势。现将此表格的临床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1 临床工作日志表在 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工作日志表是由6个部分组成,包括:病人主诉,诊断及一般信息;近期实验室资料及辅助诊断检查结果;治疗及护理医嘱;药物信息一览表(包括药名,类别,作用机制,给药途径,给药时间,护理措施等);各系统体格检查及相关护理计划表;交班报告等。要求学生每2周完成一份表格,选择典型的临床病例书写。书写过程中需要学生与病人,家属经常保持交流沟通,查看书籍,病历等。书写后由带教老师查看,并指出改进意见,同时与学生交流该病人实验室化验指标异常的意义,辅助检查的意义;让学生使用评判性思维收集资料,提出护理诊断,目标及护理措施等。在一个月实习结束后, 完成一份某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图解,该图解要求能够一目了然看出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疾病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等。临床运用中发现一份完整的表格的优势突出,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 应用结果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法收集资料
2.1 问卷设计 包括学生的一般情况,从以下几方面调查学生的认同性①对这种学习方法的认可程度;②对这种学习方法的优势大小;③能否提高整体护理能力;④能否提高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⑤能否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包括某一类病种;⑥能否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⑦能否促进护患沟通及促进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个别访谈法由带教老师找个别学生进行谈法以进一步了解该表格的应用体会
2.1.1 自制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了在院实习生94名实习生,其中本科生59名,大专生35名. 94名学生共书写了409份的临床工作日志表。发出问卷94份,回收94份,回收率100%。结果如下:56%的学生认可该学习方法;64%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整体护理能力;54.26%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54.26%学生认为能够使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包括某一类病种;52%的学生认为能够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55%学生认为能够增进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促进护患沟通;学生认为完成表格后,收获最大的包括4个部分内容:病理生理图,护理评估,护理计划,药理知识。临床带教老师也认为这种学习方法非常容易实施,学生的整体护理能力能够加强,并且加深师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2.2 个别访谈法结果 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是种很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加深对临床护理病人的印象,强化知识点,并且养成很好的自学习惯,促进临床教学的顺利开展。
3 讨论
3.1 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整体护理能力 通过使用该表格,我们发现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整体护理能力,发现学生在整体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病及时纠正。
3.1.1 树立整体护理观念 实施整体护理,就是要以护理程序为核心,按照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这是开展整体护理的关键所在,也是搞好整体护理临床实习不容忽视的问题。3.1.2 加强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培养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带教老师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业务技术和工作能力,对护生都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护生初次接触临床实际工作,第一任带教老师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就是护生学习的楷模,往往令护生终身难忘。老师在给学生指导该表格书写和评价的过程中,她们自己也必须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才能起到角色模范的作用。3.1.3 始终贯彻以护理程序为核心 在临床整体护理实习带教过程中,要始终强调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护理程序贯穿于整体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因此,在整体护理工作中,带教老师要有意识地对护生加以引导,始终贯彻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带教重点放在提高护生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应用护理程序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上[1]。要求实习学生能在书写该表格后, 能更好地掌握正确的体格检查方法,收集资料,确立护理诊断,制订并实施护理计划,进行护理效果评价, 并有效地与病人沟通交流和进行健康宣教,还能够培养学生书面和口头交班能力。
3.1.4 重视给学生意见反馈 在带教老师阅读表格时,应该认真仔细,为学生指出存在的不足,改进的空间,促使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并且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对疾病有更深的理解。
3.2 促进学生更主动地自学 在临床带教中,不仅对学生传授现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2]。在书写表格的过程中,善于对某一知识点引导学生在病人身上寻找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解释,在学生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查阅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及有关专科资料,找出满意答案,增强了自学了信心,并且这样带着问题自学,目的明确,可以使学生在实习期间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有效的,及时的扩充自己的知识,自学能力也不断得到增强。特别在要求学生每月写一份病理生理图的过程中,学生要查阅资料,画出完整的图表后,对一类疾病的病理生理能够掌握,并且印象深刻.
3.3 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学生与带教老师是一对一的关系[3]。在书写护理计划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使用他们现有的知识去评估和判断病人存在的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护理诊断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带教老师确认学生的评估和计划, 并且制定出措施以后,帮助学生实施在病人身上,并进行健康教育。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独立管理病人的能力,技巧和知识。带教老师要给学生提供持续的反馈,支持和评价。使用药物知识的表格时,由于表格的内容包括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护理措施,给药时间等,使学生充分了解针对该疾病,该病人的药物治疗方案是什么,并针对一些常见的特殊的药物副作用有针对性地宣教和护理,使学生的理论与临床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病理生理图的书写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学习疾病的病理生理,并且能够更好结合临床实际案例。
3.4 使带教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密切 带教是一门艺术,它是种挑战也是种机遇[2]。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带教的前提。带教老师必须能够促进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并且使用通过有效的提问使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3]。在书写临床日志的过程中,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使师生能够有更多的交流相处时间,相互了解,老师更清楚学生的一些工作思路,解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信任的关系,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增进,有利于带教工作更加有序有效进行。
3.5 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在护理学科中,评判性思维指是对护理问题解决方法的反思和推理过程,其中包括护理者的态度、技能、专业知识、经验及标准等部分[4]。在美国,评判性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在临床教学中,教导学生评判性思维的技巧,使得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采集完整有重点的病史,对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反思,最终能够有效地完成评估,病人管理和病情的跟踪。书写临床日志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能够进行分析,并且老师也会针对问题展开提问,加深知识点,扩展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工作思路。临床日志表最后部分的内容是交班,主要总结为病人所作的护理,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阳性的实验室化验和辅助科室的检查,病情变化后的处理,最后写出病人目前的状态。通过这样的交班书写,使得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提高,并且能体现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程度。所以通常老师对学生这份交班报告非常关注,希望能切实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梁智敏. 浅谈临床护理带教的体会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4(5):8.
[2] Jean B. Ivey, DSN, CRNP. Fostering Successful Preceptorships for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 Topics in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 eJournal. ?2006,6(1).
[3] Catherine Burns, PhD, RN, CPNP, FAAN; Michelle Beauchesne, DNSc, RN, CPNP; Patricia Ryan-Krause, MS, MSN, RN, PNP; Kathleen Sawin, DNS, CPNP, FAAN J Pediatr Health Care. Mastering the Preceptor Role: Challenges of Clinical Teaching?2006,20(3):17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