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心理学知识点范文

护理心理学知识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心理学知识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心理学知识点

第1篇:护理心理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 PBL教学法 护理心理学 应用

护理心理学的教学目的是使护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对心理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心理护理知识的学习,从而具备心理护理的能力。因此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的能力。然而注重书本知识的传统教育却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是记忆知识而很少运用知识,忽视了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单纯采取传统教学方法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不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有效的迁移,从而难以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应用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PBL一般是指通过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解决一些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其正式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一种让学生面对情景性的、结构不良的问题去试图找到有意义的解答的教学策略。”它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提出的一种课程模式,1993年在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中得到了推荐,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十分流行的教学方法。将PBL教学法引进护理心理学教学符合当今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对我国当前以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改革很有启迪意义。下面我对PBL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体会。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自主性与探究性

PBL基本教学过程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小组总结。首先,教师提出适宜的问题,提前交给学生。学生在课余查阅文献与国内外书籍,收集资料,从各个方面做准备。课上分组讨论,然后每组同学选取代表发言,讲述讨论结果,最后教师用多媒体进行总结。例如在讲述“病人的心理需要”这一内容前先提出以下问题:①什么是需要?②联系自身谈谈平时自己有哪些具体需要,可以将这些需要分类吗?③病人会有哪些心理需要?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理需要?④你认为病人最主要的需要是什么并说出理由;⑤怎样满足病人的这些心理需要。为讨论方便,将学生以十人左右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分组预习,并拟定一位负责者。学生参照问题,预习教材相应章节内容,查阅参考文献,仔细思考并讨论有关问题,并鼓励在讨论中提出新的问题。

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取代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讨论和教师指导的方式取代传统的课堂讲授。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满堂灌,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只知死记硬背的弊端。为了在下次课堂上能很好地回答出问题,学生必须积极寻求资料,整理思路,探索答案,从以往的“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并且能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火花,从而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

2.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设计与驾驭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

教师要从过去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协调者、指导者与组织者。虽然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但这并非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其实,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法,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是不变的。因为教师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对教育活动的调节、对教育影响的控制、对教育手段的改造等都体现出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并且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花更大的功夫。在PBL教学法中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设计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PBL中学生学习的效果,决定学生能不能从这种模式当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设置得太难必然会导致学生的畏难情绪,问题设置得太容易又不能引起学生进行积极探索,这两种情况都难以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吃透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带动学生的思维,涵盖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课程内容,并根据学生所具备的认知结构,或在解题过程中为学生适当提供所需的技巧与知识。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包括期刊、书籍、杂志和网站等,这就对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出了要求。同时教师要有一定课堂组织能力,在课堂讨论中及时点评,适时引导,防止课堂流于形式,以致学生讨论得很热烈,但并没有对这一知识形成系统的结论。因此最后的点评要注重活动本身与学习目标的关系,避免学生迷失在活动之中,而忘记本身学习的目的。同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

3.PBL教学法需要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

PBL教学法虽然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性,弥补传统讲授教学的许多不足之处,但却不是任何教学内容都适合采取这一授课方式。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所以学习的知识点需要能提出很好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而且对这些问题相关的概念,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基础。因此相关的知识很可能仍然要先依靠传统的讲授学习来打下基础。另外,PBL教学法耗时过长,而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学时非常有限,因此不可能对于每一个教学内容都采取这种方法。并且这种教学法也对学生的素质和相关的配套设施提出了一定要求。学生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积极探索的精神,还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检索技术,同时学校要能提供公用的计算机检索系统和教学环境设备。因此,在我国现存的教育条件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将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结合起来。

总之,PBL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护理心理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判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和适应。

参考文献:

[1]Rhem,J.Problem2Based Learning:An Int roduction.The National Teaching & Learning Forum,1998,8(1):1-4.

第2篇:护理心理学知识点范文

[关键词]教学影片和录像;情境化微视频;护理评估;教学方法

教学微视频是指富有教学意义的微视频资源,是一种蕴含一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意义的生动的、直观的、灵活的微教学单元[1]。情境化微视频是指创建真实情境,将每一个知识要点嵌入情境之中的微视频[2]。护理问诊是发生在护士与患者之间目的明确而有序的交谈过程[3],是护士进行护理评估时最主要的采集资料方法,成功的问诊是确保健康资料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关键,也是做出正确护理诊断的基础。因此,它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也是健康评估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护理问诊教学最理想的做法是组织学生反复多次临床问诊[4],但是绝大多数的专科院校无法满足,护理问诊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完全脱离临床情境,尤其是对于没有接触过临床的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其中的知识点,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欠佳。目前,用于教学的问诊视频多是以医生的角度制作的,缺乏适合护理专业的问诊教学视频。为此,我们课程组从2014年开始以功能性健康型态为框架,设计临床情境制作护理问诊情境化微视频,并且将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改革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护理问诊情境化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

1.1设计情境及编写剧本

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与本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查阅大量文献,并咨询相关临床专家,课程组成员多次讨论后,拟定以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的常见病(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肝硬化、急性肾炎),设计合理的临床情境,制作4个护理问诊微视频。具体内容见表1。问诊以功能性健康型态为框架采集健康史,突出了护理专业的特色,涵盖儿童、青壮年、妇女、老年患者的问诊。其内容涉及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资料。与此同时,编写剧本时还结合人际沟通、护理礼仪、护理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并且邀请临床专业的教师进行多次的指导和修订,最终确定剧本。

1.2拍摄微视频

选取本校2013级12名品学兼优的护理大专生参与视频拍摄,分成4个问诊视频拍摄组,每个情境设置3个角色(护士、患者、患者家属),3个角色均由学生扮演,每个微视频不超过20min。每个视频拍摄组有2名教师做指导,负责问诊语言的修正与旁白。在开拍前,带领参与拍摄的学生多次去附属医院见习,并参与临床真实问诊。还邀请了本校从事护理礼仪与护理人际沟通方面教学的教师培训参与微视频拍摄的教师与学生,保证视频中的问诊做到礼仪规范、语言恰当、讲解准确。

2护理问诊情境化微视频的应用

在2014级部分班级的健康评估课程中应用,共122名护理大专生使用护理问诊微视频。健康评估问诊教学安排是理论18学时,实训4学时,理论课主要讲解问诊的内容,以及临床常见症状的特点与问诊要点。实训课主要讲解问诊的技巧与分组模拟问诊训练。

3教学效果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对护理问诊情境化微视频教学效果的评价,共发放问卷122份,收回122份,回收率为100%,调查结果见表3。

4讨论

4.1情境化微视频教学的教学效果

4.1.1有助于缓解护理临床教学资源缺乏、实践训练薄弱等不足在拍摄微视频前,课题组成员多次进行临床实地考察,与真实患者接触,而且参与拍摄的学生有多次与患者真实交流的经验,指导教师也有多年教学与临床工作经历。视频题材选取内科系统常见疾病,患者角色包含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涉及学生、农民工、家庭主妇、公务员等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群,尽可能地模拟临床情境,还原真实问诊环境。基于情境化微视频的情境模拟教学能有效地缓解护理临床教学资源短缺、医学教学理论与实践分离、实践训练薄弱等不足,对于保障护理实践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1.2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郭晨明等[5]认为视频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和质量。张业霞[6]认为微视频反馈的实践教学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让枯燥乏味的操作练习更加趣味化和直观化。本研究也取得相似效果,学生认为情境化微视频能激发学习兴趣(98.4%,120/122),能提高语言沟通能力(95.9%,117/122),有必要在后续护理专业课中开展(93.4%,114/122)。学生认为情境化微视频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85.2%,104/122)。情境化微视频以案例为中心设计临床情境,将问诊的知识点嵌入情境中,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实践化、通俗化,缩短教学与临床的距离,能将知识点更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也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立体、更全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且情境化微视频应用于实训教学,能规范技能操作,为学生课余时间练习技能提供标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1.3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学生在进行微视频学习时,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选择性地进行观看学习和巩固知识。学生通对问题回答情况了解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做出对下一步学习内容的选择,同时来检测自身对相应内容的学习效果[7]。情境化微视频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4.1.4体现了护理人文素养培养的教学理念现代护理观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的范围已经扩大到全社会。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高超的医术和过硬的护理技术,对于被尊重、获得精神支持和心理安慰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只有护士具备良好的护理知识、技能,同时又有较高人文素质,才能真正认识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8]。张爱琴等[9]调查显示护理实习生已经认识到人际沟通是在护理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技能,自我的良好形象和对患者的态度对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学生将所学过的人文知识贯穿整个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本研究在制作微视频时,邀请了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护理人文学科教师进行指导,将护理人文知识与医学专业知识相结合,模拟临床真实情境,将护理人文关怀贯穿护理工作全过程。这样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知识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孤立的礼仪表演,而是有了应用实例,学生就能更好地将护理人文知识应用于护理实践。

4.2不足及对策

4.2.1情境化微视频所设计的临床情境应更全面首先,本项研究制作的视频,只涉及了内科系统常见的4种疾病,对于外科、妇产科等相关专科的疾病没有涉及;其次,视频中只涉及患者的问诊,对于社区中的健康人群、家庭评估等内容缺乏。现代的护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因此问诊的对象不能只限于患病的人。下一步我们将邀请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社区护理学等学科相关专家拍摄更多、更为全面的护理问诊情境化视频。4.2.2构建微视频网络学习系统情境化微视频教学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平台的建立。我校已经引进了相应的网络平台,下一步我们即将全面建设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在网上学习任务,并能充分了解每位学生观看微视频的情况,并能进行针对性地辅导,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觅,贺斌,祝智庭,等.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88-94.

[2]邵明杰.情景化任务驱动的微视频应用策略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实验课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8):43-45.

[3]吕探云,孙玉梅.健康评估[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9.

[4]来红.提高《健康评估》教学中护生问诊能力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7B):1867-1868.

[5]郭晨明,付明刚,郭丽英.视频教学在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5):49-50.

[6]张业霞.微课与视频反馈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4,26(3):79-81.

[7]刘小晶,张剑平.教学视频微型化改造与应用的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3(3):101-105.

[8]贾晶,薛玮.浅谈《护理礼仪》在护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1(10):99.

第3篇:护理心理学知识点范文

1面临的问题

1.1招生人数增加,新生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大学教育普及,地方院校的招生人数增加,新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且我国医学院校招收的学生几乎都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在学习基础医学课程时尚未完全进入大学学习状态,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尚不完全成熟。因此,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保证优质的教学质量的前提。

1.2专业设置增多,教学层次增多医学教育属于职业教育,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医学院校普遍增设新专业。除临床医学专业外,大多增设了医学检验、医学护理、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医学法学、医学信息等专业;加之目前就业形势严峻,考研队伍不断壮大,这部分学生要求掌握更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从知识的实用性出发,探索多层次的教学模式是目前面临的首要任务。

    1.3教学内容繁杂,学时不断缩减基础医学课程主要包括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病原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药理学等。这些课程的共同特点是内容繁杂、抽象,知识点多,要求学生花费大量时间理解记忆。然而当前的情况是随着素质教育深化、人文方面的课程增加、学生社会活动增多,基础医学课程的课时相对减少,且由于高校合并,师生分属不同校区,课后交流不便。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合理延长学习时间,增加师生交流机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2.1探索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模式

    2.1.1根据专业特点,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可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专业特点分成3种教学层次:层次一,临床医学专业,详细讲解基础医学知识;层次二,医学检验和医学护理等医技专业,侧重医学技能方面的训练,适当减少基础医学课程课时,增设与专业特点相关的课程,比如医学检验专业增设临床生化检验、血液生化检验等课程,医学护理专业增设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等课程;层次三,医学信息、医学法学等专业,大幅缩减基础医学课程课时,帮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基础医学知识,为本专业服务。分层次教学能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达到知识性和实用性并重的效果。

2.1.2采用开放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基础医学课程的共同点是内容繁杂、枯燥,不易理解,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开放教学模式,将教学活动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把日常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的实例穿插在授课过程中,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讲解抽象枯燥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例如,在医学遗传学“群体遗传学——近亲婚配”章节教学中,首先举出具体事例:江苏省某市一对表兄妹结婚后,接连生下3个严重残疾、智力低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云南某少数民族村庄由于风俗习惯和地域封闭等原因,30对夫妇中近亲婚配率高达15.5%,共生育子女128人,残疾率达10.8%,夭折率达21.3%,然后讲解亲缘系数计算方法及近亲婚配容易造成子女缺陷的原因。通过触目惊心的事例和教师生动的讲解达到加深学生印象、提髙教学效果的目的。

2.1.3采用双轨制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基础医学课程是临床各学科的理论基础。本着走出课堂、面向临床的目标,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相结合的双轨制教学模式,是改善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课程总论部分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LBL教学法,使学生系统、准确、快速、连贯地了解免疫学基本理论体系;课程各论部分选择PBL教学法,在讲解“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这两章时分别设计病例“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新生儿溶血症”,提出一系列问题:疾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如何用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解释病人临床表现?进一步明确诊断还要做哪些检査?为什么RH血型不合常在第二胎出现死胎而第一胎未出现?如何以用免疫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让学生收集资料、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既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2改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

2.2.1CAI课件配合板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随着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CAI),课件已成为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应合理利用CAI课件辅助教学,充分发挥课件直观、形象、简明、快捷的优势,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生物化学“蛋白、脂类和糖类三大物质的代谢”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CAI课件主界面阐述基本的代谢框架,然后逐个讲解代谢途径,再通过链接进行相关内容比较和细节交待,最后再回到主界面点明每部分内容的重点,使学生更易于掌握和记忆。

在大力倡导采用CAI课件的同时,还应同样重视黑板板书的作用。黑板板书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配合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与教师同步进入思考状态。CAI课件与黑板板书配合使用,能充分准确地表达教学信息,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2开展远程教学,合理延长学习时间远程教学是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教学形式。医学院校依托校园网建立的远程教学体系应涵盖所有基础医学课程的网络课堂。

网络课堂将课程知识基本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综合组成开放式统一体。学生可选择自己合适的时间,利用网络自主复习与自学,也可以在网络课堂相互讨论或向老师提问,或通过链接査阅参考文献、直接访问国内外其他院校的教学网站。

远程教学补充和完善了课堂教学,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合理有效地延长了学习时间,解决了学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以及师生分属不同校区的问题,也为准备复习考研的高年级学生提供了方便。

2.2.3优化实验教学,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基础医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根据课程特点,对医学机能学科和形态学科分别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医学机能学科包括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主要包括:①编写新的实验教程;②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实验的比例;③开展探索性实验;④开放实验室,改革实验室管理制度;⑤加强人才培养,稳定实验教学队伍。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既强化学生的课程知识,又达到训练学生能力,活跃学生思想,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实验教师队伍,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医学形态学科包括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寄生虫学、病原微生物学等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和使用数字化网络显微互动教室。在互动教室里,教师和每位学生同时拥有一台电脑和一架带数码摄像装置的显微镜,通过教室网络互相联系。教师通过广播教学,将教师机的图像、屏幕及声音传送给全体学生,达到示教作用,也可以将任意一个学生机的屏幕转播给全班或任意其他学生,以作示范或纠正错误。学生通过图像采集将显微镜下的图像拍照保存,再利用电脑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处理和标注,最后以文档形式提交给教师。教师课上随时批改,并通过文件分发将信息反馈给学生。学生及时改正错误,将每次作业保存在自己的文档里随时复习,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2.3改革考核方式,客观评价教学效果

2.3.1开展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调整教学工作  形成性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阶段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的内容通常包括:课堂学习情况、课堂作业、阶段性测试、学生自评与互评等方面。课堂学习情况成为评价的指标之一,整个教学过程中杜绝了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的现象。绝大部分学生能自始至终认真听讲,提高了上课效率。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课堂作业和阶段测试中出现的错误,对普遍性的问题反复讲解,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达到学会学习、热爱学习的目的。

形成性评价的指标还包括学生自评和互评,促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反省自己的学习效果,不断改进;也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了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通过形成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阶段学习效果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则通过对前期教学的反思、总结,发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调整教学进程,不断改进、完善教学工作。

2.3.2重视终结性评价,实施教考分离  终结性评价是课程结束后通过考核结果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认知程度,重在检测学生是否全面掌握了课程知识。为客观判断教学效果,可建立和使用试卷库,实施教考分离。

试卷库包括各门基础医学课程分卷库,每门课程的分卷库通常包含试卷90套,分别按上述3个教学层次设置为3组,每组包含试卷30套。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同组的试卷在题型、题量、难度和考查范围上均有所区别,同组试卷题型、题量相同,难度相当,内容各有侧重。考试采用的试卷从分卷库的相应组别中随机抽取,将考试成绩输入电脑进行数据分析,考试结果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是指导下一步教学工作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