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范文

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

第1篇: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范文

1.增强孩子的感受力

感受力,心理学上称之为感知觉能力。人的智力开发与其感受力高低密切相关。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活动。美国专家认为,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是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画到会画、由画不像到画得像),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

2.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的高级形式的知觉过程。孩子正是通过良好的观察力获得知 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而美术教育又正是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儿童3岁以后就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好奇。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会注意到:有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总是向大人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等各种问题;而有的对眼前的变化"视而不见"。因此,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幼儿自主探索学习世界具有重大意义,是智慧开启的重要能源。

为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我总是有意识进行诱导:

2.1 到大自然中引导观察

比如到大自然中观察花鸟虫鱼,天气、季节的变化,造型奇特、色彩鲜艳的物体。有一天幼儿园刚学了一首儿歌《秋天到》 "秋天天气凉,树儿换衣裳。枫树换上红衣裳,杨树换上黄衣裳,红衣黄衣身上穿,秋天的树儿真漂亮。"我就带孩子到青泉公园找秋天,引导孩子认识各种树,观察哪些树的叶子在秋天变颜色哪些不变,回家后我就画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叶子要求孩子涂颜色表现秋天,结果孩子很快的给枫树涂上红色,杨树涂上黄色真正理解了儿歌内容,而且很快的熟记了那首儿歌。只有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最容易捕捉到孩子的兴趣引起孩子的观察。

2.2 利用书本知识引导孩子观察

比如引导孩子多看一些国内外经典美术作品,扩大孩子视野,陶冶情操;讲一下文配图的儿童故事,根据情节观察人物表情;做一些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的题目,如找出图与图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的地方,或者填补添画等。

当然观察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创造机会,培养孩子勤于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提高孩子的记忆、想象和思维创造能力

第2篇: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范文

有一个值得人深思的故事:中国的孩子画苹果,则是由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苹果,规定出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日本的孩子画苹果,由教师擎苹果,让孩子观赏后作画;美国的孩子画苹果,教师提一蓝苹果,任小朋友拿一个画。结果,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画得最像。中国小朋友临摹能力强,但创造能力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分析有以下两个因素:

1.社会因素。现在,很多人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由不会到会、由画不像到画像。人们习惯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一幅画的好坏,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们画得“像”,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2.教学因素。本本主义,忽略个性表现,缺少真情实感及想象力,一味的模仿或生搬硬套。现在很多教师上美术课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孩子画的很累,美术活动成了一种照抄的课程,丧失了欢乐。

这故事给我触动很大,我认为,学校教育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要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放在首要的地位。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也是人脑功能的最高表现。教学,我们每时每日的教学,应是一种创造,所以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

美术课要想达到预期效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生要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热情自然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会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

如“奇妙的点彩画”单元,其中我设计了一节《撕纸画》,利用用多种彩纸让一学生上直接贴画,我根据所要表现的画面边撕、边讲撕纸画的要领和方法,这种方式使学生很快掌握了知识的要领,他们沉浸在新本领掌握的喜悦中,与此同时,喜悦的心情又激发出了极大地表现欲望,老师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的不同属性进行“分化”,而且达到形成新知识的目的,激发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兴趣,从而唤起其强烈创造的动机。

二、培养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造的双翼,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学习创新方法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美术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进行添画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自由想象,在教师事先准备的范画上添画东西。又如,课文想象画,让学生给学过的课文画插图,这既是对课文的复习巩固,更是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与创造力的检验。除了以上几种训练形式,还有很多,如把局部变完整,画诗歌、换背景,等等。这些做法可以使学生大脑活动起来,开发右半脑,发展智力,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大有益处。

三、灵活运用课堂,寻找创新思维

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

学生年龄、性格、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学生个性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种个性差异在美术学习中尤其显得突出,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顺应其成长规律,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和技能的提高。要改革不顾学生个性特点和实际要求编排教学内容的做法,避免“一刀切”。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人的心情往往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具体到美术课堂来讲,轻松而又热烈的课堂气氛能把学生的形象和抽象思维尽可能的挖掘,有利于创作灵感的激发。因此,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可以在与学生交流中,不断地使用鼓励,表扬的语言,对学生的思考加以肯定,这样做既能增强他们的信心又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作,实践欲望。

3.充分利用电教设备

多媒体电教手段能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与形象的感性材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十分有利。也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的解决十分有利。如教师在讲解示范时,通过摄像机不同角度拍摄,然后投放出来,能解决学生看不清,或不明白的操作过程,也可以多次重复播放,消除学生畏惧情绪。使学生明确、自信、愉快地理解创作过程,学会怎样去表现美。如上立体纸工课,教师示范剪法,如果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一节课的时间单教会学生都很难。通过多媒体示范,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看得很清楚,教师也可以有多时间去指导学生创作。学生的奇妙构思,也可以及时反馈出来。

四、充实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创造力与创造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培训创造力最好的办法是多多开展创造活动。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限制和教师个人倾向的束缚,能随心所欲、独立自主地得以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未来社会的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心理品质,画画通过创作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力,周密的思考与计划能力,独特、流畅与变通能力。因此,每学期我都设计适合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活动课。例如,中国写意画比赛、各种剪贴比赛、泥塑比赛,材料各异的立体手工制作比赛、爱心卡、贺卡设计比赛。各类美术竞赛是锻炼学生创造力的大擂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难得时机,我都尽力寻找机会积极组织,认真辅导,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的美术比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广阔天地。

五、课外多画日记画

所谓“日记画”,是用绘画的方式写日记,用线条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同时也可附以简短的文字。其实,绘画也同文字一样,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运用绘画写日记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得到发展,使眼手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为创作积累题材。许多教师都会感到辅导学生创作时没有什么题材可以画。往往是学生等着老师叫画什么,怎么画,采用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作品不符合学生感知规律,好的作品应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多画日记画,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六、改变评价方式,促进创新发展

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要重视个性的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画出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

参考文献:

第3篇: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范文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研究,婴儿被分成两组,一组生活在一个只有白墙,天花板上没有任何装饰,安静的隔音的房间里,另一组生活在墙壁和天花板上装饰着五颜六色的图案的房间里,透过玻璃能看到医生和护士在工作,还能听到美妙的音乐。几个月后,对两组婴儿进行智力测试,发现房间里缺乏刺激的孩子,其智力水平与另一组相比是缓慢的。这项研究表明,早期丰富的环境是儿童的智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音乐在这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早期音乐教育是开发孩子潜能得最有效的途径。科学证明儿童与生俱来就具有巨大的潜力应该说每个孩子生下来个个都是天才。那是遗传基因决定的,科学发现,人的基因当和卵子结合时就决定了孩子大脑的结构,其影响作用占30%~60%,所占比例因人而异,以生理遗传最为明显。它告诉了我们儿童的潜能是客观存在的,开发的空间的巨大的。这不仅为孩子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物质前提和发展的可能性而且还制约着孩子日后发展的方向。武汉市一个5岁的女孩已进入武汉大学超智班,她可以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伊索寓言,并能使用英语进行对话。主要原因是她的医生父亲让她从小听音乐,她父亲还说:“给孩子适当的信息来刺激大脑,是一种重要的早教手段。”不仅如此,生理学家也早已证明:音乐训练可以促进人们大脑左右半球的均衡发展。因此,对儿童进行早期音乐教育是必要的。听音乐,学习唱歌可以开发儿童智力,通过乐器的学习,节奏的训练,你可以锻炼孩子们手部的精细运动,这样孩子的听觉、触觉和视觉相协调,使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培训和发展,促进均衡发展儿童的大脑左右半球。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研究小组发现,学龄前儿童学习钢琴或其他乐器可以使他们未来的推理能力在学习数学等学科时发挥极大的作用。伟大的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个,一个是数字,一个是文字,一个是音乐!”在孩子们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音乐作为启发儿童智慧的关键,不仅是合适的,而且是非常富有成果的。

二、早期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促进儿童智力的发育,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素养,还可以促进孩子自我人格的完善,建立崇高的道德品质。

优美的音乐可以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是最直接、最明显的方式。音乐用美丽的声音,美妙的旋律,生动的节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孩子们通过潜移默化的环境接受音乐对其性格的感染和教育。正确的音乐教育,能使孩子体会到积极、快乐的情绪,体验音乐的美,享受美,使孩子的性格更加活泼开朗,并且培养孩子的胆量和才能。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请一些刚生过孩子的母亲给婴儿听一些古典音乐。例如,莫扎特的奏鸣曲,循环反复,不断放给婴儿听,不断给他们讲解。直到婴儿5个月的时候,又进一步实验,把一些他们从没听过的曲子夹在已经听熟的曲子中放给他们听,当听到那些从没听过的乐曲时,婴儿脸上带着惊讶和不安的神情,而听到那些熟悉的曲子时,他们则露出会心的微笑。这个结果说明5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够记住乐曲了,所以音乐,是培养孩子记忆力的最好途径。

三、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让孩子接触音乐,让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练习唱歌、表演,大胆的、天真地表达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审美能力的评价和欣赏。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审美和道德往往在同一进程中实现。当我们教孩子学会唱或让孩子们享受到丰富的音乐和艺术歌曲,能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学会唱歌的孩子不仅喜欢,而且善于通过行为表达他们对这首歌的内容的感受。在集体歌唱、演奏乐器或小节目时,为了确保演出效果,孩子会控制自己的行动,提高集体的责任感和约束力。所以让孩子们学习音乐、舞蹈、乐器、可以培养孩子团结、诚实、勇敢和优良的品质。美妙动听音乐的韵律和节奏,符合了人们生理的韵律和节奏,被不同年龄和知识阶段的人们所接受。这里,不需要前期教育积累,不需要循序渐进的铺垫,无论是多大的孩子,都能够一定程度地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根据音乐这样的特点,如果让学龄前儿童经常性接触音乐,或者带他们参与各种适宜的音乐活动,儿童大脑就会时时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像我国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说的那样“: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我们应该通过音乐教育,让孩子们体验到快乐,喜欢音乐,并使自己的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记得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六岁开始学习拉小提琴,音乐世界赋予我的直觉,对我的新发现(运动物体的光学)有很大的帮助。有时因为直觉产生了新的科学发明。那种直觉实际上与音乐世界的所谓灵感是相通的。”因此,早期音乐教育,在孩子的智力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四、结语

第4篇: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范文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术艺术;艺术思维;情境

一、青少年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意义

第一,传统观念的制约。长期以来,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重智力而轻美育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美术仅被当做个人的兴趣爱好。第二,教学方法陈旧。教育者当中普遍存在只注重专业技能的钻研与训练的现象。在艺术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中,教育者往往只看到表面的教学成效,在教学方法上墨守成规,有着人云亦云的不良倾向,忽视了与青少年的沟通,不善于调动青少年学习美术的信心和热情。

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即是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这一思维的培养与建立巩固了美术教育的目的,也拓展了美术教育的意义。美术教育应当是充满艺术情趣的教育。只有用艺术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具有美术艺术思维的人才的目的。

二、培养青少年美术艺术思维的重要性

无论是中西方,美术与艺术的关系都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无艺术则无美术。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关系着青少年对美术艺术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所以我们说,一个成功的美术教育应当基于一套成功的美术艺术培养模式。

成功的美术教育模式,对青少年美术思维的培养有着重大的决定因素。一个具备美术素养的人应当是一个具备美术艺术细胞、正确艺术审美观的人。

另一方面,艺术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需要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来推动。艺术水平和审美水平的发展提高也需要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来推动。美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通过绘画表现、体块造型以及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陶冶人们的心灵,使人们能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一幅好的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只会的结晶、技术的展现和心灵世界的袒露,是对现实美的创造,对理想美的追求;美术创作活动,不仅是技术性很强的体力劳动,更是思想水准很高的脑力劳动;它不但需要技术、技巧及其理论知识,还需要艺术思维、感情和艺术灵感。

三、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的途径及策略

1.加强平衡技法训练,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

长期以来,在美术教育中存在着重技法教育而轻视艺术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技法训练的结果是一种可视化的结果,且培养的周期也相对较短,而艺术思维培养的结果往往是隐性的,不容易量化,且培养的周期显得较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及培训单位对艺术教育成果的评价也往往以青少年作品展览的效果和青少年参加校外展览和比赛的结果为标准,这样,在许多学校及培训单位,教育者并没有按照教材设计和编排的初衷进行教学,把有限的美术教学等同于美术兴趣小组,讲重点放在技法训练上,更有甚者,为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重点教授迎合比赛和展览的作品。这样为求一时之效果仅重视技法培养,甚至出现为求一时之效果只重视指导部分青少年而忽视全体青少年的现象。这样,美术教育实则与美育的初衷相背离。青少年的美术教育不完全等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一方面承担及早发现美术人才的任务,更重要的它是面向全体的美育,要培养包括未来能够成长为艺术人才在内的所有青少年的艺术思维能力。

2.提升艺术基本原理,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

美术教学往往会涉及许多艺术基本理论和原理的教学内容,这些原理都是艺术中最基本的原则,是青少年了解艺术,走进、走进艺术所必备的艺术常识,也是启发和培养青少年艺术思维能力的基础知识和必经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育者认为理论知识过于乏味,青少年并不喜欢也不容易接受,在教学中常常轻视理论教学,或者将美术理论知识乏味化,使青少年失去了了解艺术、艺术思维能力得到开化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育者首先要认识到理论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其次,教育者要讲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形象化的作品和技法训练紧密相结合,做到寓教于形象,寓教于乐,通过青少年可接受的方式,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

3.重视美术欣赏教学,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

美术语言较之其他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形象的直观性,而人对于直观形象的感觉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感觉能力是艺术中很重要的一项能力,也是艺术思维的重要方向。青少年艺术思维如何,其中最重要的方向就是看青少年对艺术或者艺术作品的直观理解和会意。在国外,经济条件相对较发达,家庭、社会对孩子艺术思维培养的意识较高,我们常可看到国外父母亲带孩子参观艺术品,其目的就是熏陶孩子的审美感官,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直感能力,启发孩子的艺术思维。而在我国,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孩子较少有这样的机会。因此教育者要特别重视欣赏教学,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尽量以形象、生动、浅显的语言,分析作品、引导青少年欣赏作品,以此激发青少年的审美兴趣,提高青少年对形象的感觉能力和直观把握能力,进而提高青少年的艺术思维能力。

第5篇: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范文

一、小学数学

有些家长总是认为一个刚上小学的几岁小孩,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学不学无所谓。抱这样的观念,就有可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学是奠定人一生基础的重要阶段。它是行为、知识在大脑中形成雏形的时期,影响人日后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数学培养着学子的思维力、创造力、逻辑能力。试问,在社会中立足的人哪一个不需要逻辑能力?再者,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看不清、摸不着、但是没有它,人类生活是无法想象的。正如华罗庚所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存在着数学的显现。”

综上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是何等的重要。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明白自己身担重责,在教学中尽职尽责;作为一名学子,更应对自己日后的人生负责,努力学好这门学科。但是,现实中,小学数学教学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比如老师“满堂灌”。在课堂上,老师按照自己的备课本喋喋不休讲完所有内容,根本不顾学生的理解能力。以下课铃声结束一堂课。比如学生学习狂做题。家长为了让孩子在学习中成为优生,购买大量的学习资料。学生只是麻木机械地做题,好像从未想过为何如此解答。许多家长还将孩子送去培训机构学习奥数,虽说这样锻炼了脑力,却使孩子的星期天在题海中度过,这对孩子兴趣的培养极为不利。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任何人只有在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有更强的动力,取得更好的成就。面对这种情况,数学探究学习的任务仍很重大。

二、小学数学创新研究

小学数学大纲中提过,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以为,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闪光。卢梭曾经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那么,在课堂上到底如何做才能活跃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呢?

(一)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

还处在童年阶段的孩子,总是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喜欢在仅有的空间内动来动去。老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在玩的同时学习,体会其中的乐趣。也许这样能利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接下来就以循环为例看看到底效果如何。

老师在讲到“循环”这一课时说: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小鹿出来玩了很久了,一看已经下午了,它赶紧往回跑,不过它太小了,三个小时过去了,它才跑了两里地,还有一个小时天就黑了,可是离家还有一里地,小鹿能不能在天黑前赶回去呢?到底离家还有多远呢?说完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回答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了起来。老师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引出了“循环”的概念。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对漫画性的人物又有高度的热爱,老师应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上课形式多加变化,引导师生互动

在过去的课堂中,学生对老师充满尊敬,甚至有可能是畏惧,对老师的提问更是以书本为主,毫无自己的认识力,总是害怕自己的错误回答引来老师的指责与同学的嘲笑。现在我们应一改这种传统,使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展现真实的自己。就如老师在讲完故事,引出“循环”的时候,要求学生想象自己身边还有哪些循环的例子。“我家墙上的钟表”“街上汽车的轮胎”“妈妈在公园买的风车”等等。不同的声音接踵而来。这样就将学习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也会慢慢适应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在师生互动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同桌演练、玩游戏的方式。这样的课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师应做到公正,一视同仁

人非圣贤,看待世间的事物总会带有偏见,老师也不例外。对待成绩和表现好的学生他们总是能够耐心传授,但有时对待差生就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这会使有些学生感觉自己是被抛弃、不被重视的,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兼顾,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加以鼓励、指导。排除他们畏惧的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摆脱愁学的困境,进而乐学、好学。

三、小结

第6篇: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范文

一、重视观察分析

查清孩子在思维发展方面现有的状态,哪些是优势,要鼓励他们继续发展;哪些是缺陷,要帮助他们尽早克服。由于曾经的传统课堂过于对学生进行灌输性教学,一般来说,学生的思维方面常存在“死、碎、单、浅、慢”等缺陷。“死”就是学得死板,不会动脑筋,平时死学,考试时死背、死练。“碎”是指学的知识零碎,一个个知识点分散、孤立,形不成系统,构不成网络。再者就是思维的零碎,导致学生不能进行有效逻辑思维。“单”是指思路单一,考虑问题时,不善于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不会举一反三。“浅”就是看问题肤浅,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看不出问题的实质,以及问题与问题之间内在的联系。“慢”即思维的节奏慢,反应不灵活。上述任何一个缺陷都能导致学生在课改的浪潮中受阻、停顿,随之困难越来越大、效率越来越低,最终导致教者设置的计划不能如期完成,逼着教者重走老路。所以我们必须尽快找出孩子思维方面的缺陷,通过各种有效的办法,帮助他们克服缺陷,学会科学有效的思维方式。

二、提高感知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孩子广阔、深刻、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于开拓孩子的智慧是极为重要的。首先我们得用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力敲开学生的思维大门,让学生减少对知识的恐惧和麻木。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可能会阻碍才能的发挥。”所以在开始实施培养思维阶段应给予他们一根拐杖让他们搀扶、摸索着前进。在平时的教学中侧重于解题方法的灌输,让他们慢慢学会模仿性思考,指导孩子遵循正确的思路,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再现知识、运用知识。与此同时给足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诉说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帮助学生奠定对解题的感知能力。

三、培养问题意识

科学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从提问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就不能起步。1.教师要善于适时给学生抛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在解应用题时给学生提出:解这道题时需注意什么?需注意抓住什么关键词?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已知条件?……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2.再者就是训练学生去善于提出问题,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并做到有效地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从鼓励孩子提问入手,培养他们提问的兴趣和习惯,叩开他们的好学之门。所以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深有体会地说:“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其次才是问题的解决。”3.尤其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敢于提问,不能挫伤孩子提问的积极性,相反,每到学习时,就要提醒孩子以探索的精神,审视的态度的状态进入。在起始阶段,孩子提出的问题往往既简单又幼稚,但只要能提出,教者就要给予鼓励和赞扬,并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进步,加以相应的赞扬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以此使他们认为,提出问题是思维有能力的表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更是思维发现力、创造力的表现,是智慧的象征。以此改变学生只对“高分”的畸形认识。

四、加强分类归纳和拓展练习的训练

第7篇: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调查;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180-01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部分学困生家访,对全校学生及家长的问卷调查,归纳出现代家庭教育的误区。广泛征求基层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误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立家长培训体系,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家庭教育,达到优化学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二、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抽样谈话

调查对象:学校100位学生及家长

调查时间:2012年7月

调查内容:1.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2.家庭教育的现状及效果。

三、现状分析

许多家长将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认为孩子的教育无论好与不好,完全由学校负责。学校教育面临种种困境:孩子的养成教育差,良好的习惯没有形成。教师努力教书育人,但所付出的汗水与所收获的结果极不相称。不妨我们把当前教育视觉转向家庭教育,旨在研究家庭教育的误区,家校合作的误区,进行家长培训优化学校教育,反哺高效课堂。

四、调查结果分析

分析调查材料及家长谈话后,发现农村家庭教育存在许多误区,经过归纳汇总得出以下结论:

误区一:重养育轻教育。由于许多家长忙,没时间陪孩子,作为补偿,只要孩子提出的物质要求,家长从不拒绝。调查表明,我校有58.7%的家长花费精力最多的是孩子的日常起居,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是他们的主要目标,只有32.8%的父母能坚持每天与孩子沟通谈心。

误区二:重智育轻德育。调查表明,76.9%的父母将好好学习作为孩子的唯一任务,不注重或忽视对其思想品德的培养。

误区三:只顾言传要求孩子,忽视律己及身教。调查表明,20%的家长给孩子订各种规矩,提出种种目标,自身言行却不端,这样的教育对孩子而言不但毫无效果,更可能误导孩子的是非观。

误区四:重体罚轻交流。调查表明,家长的教育方法简单陈旧。21.3%的家长认为纠正孩子的错误打一顿、训斥一番最有效,这样孩子犯了错误以后不敢承认,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编虚说谎。

误区五:重物质奖励轻精神激励。调查表明,有65%的家长重奖孩子,孩子不吃饭,家长许愿,你吃完后给你两元钱。学习、吃饭等本是孩子应该做的事,奖励、许愿反而使其变成了有条件、有报酬的事了,这不利于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误区六: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调查表明,69.3%的家长对心理知识一无所知,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对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却关注过度。

误区七:重考试分数,轻学习能力。调查表明,65%的家教最明显的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孩子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许多家长只要求孩子从小拿高分,却忽视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犹如舍本逐末,致使学习没有后劲。

误区八: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调查表明,10%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过于包办,当孩子的学习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家长就帮助解决,这无形中让孩子在学习上依赖父母,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根据现状提出对策

根据农村家庭教育的误区,经课题组教师积累的实践经验进行研讨,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提出如下对策:

1.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家长培训学校,举办家长培训班,在培训第一课中集中传达家庭教育的误区,让家长对比反思,及时纠错。

2.课题组成员归纳出家长必读,打印成小宣传册,或统一印制家长培训教册,分发给全校学生家长。

3.课题组成员根据家长培训前后学生在校情况的分析对比,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现代农村家长培训的内容、方法等一系列成果,最终达到优化学校教育,深化高效课堂的目的,并将其提升到理论水平。

4.学校设立家庭教育咨询室和咨询热线,为家长和孩子提供咨询服务。

5.坚持让班主任家访制。只有了解学生的家庭,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只有同家长零距离沟通,才能实现家校教育的密切配合。

6.学校设立“家长开放日”。每周规定星期三的某一时段为家长开放日,分管领导接待学生及家长。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心声,传达学校的培训精神。

7.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学校家长委员会是学校管理的参与者。有些教师不便解决的问题,交给家长委员会将迎刃而解。

第8篇: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范文

浅蓝色的教室里,小课桌上、地板上、墙上都贴有可爱的算盘贴纸,据负责人介绍,这样是为了让小朋友在无形中在大脑中形成算盘的影像。和想象中枯燥的拨算盘练习的不一样,珠心算课堂除了“噼里啪啦”地拨算盘外,还有讲故事、快速反应小游戏、唱算数儿歌等,通过这些环节除了提升孩子对学习珠心算的兴趣,还在培养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概念珠心算

珠算式心算

所谓珠心算,即珠算式心算。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用来计算多位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计算、开方等题型。其运珠技巧有一定的规律及口诀,当使用者能熟练操作算盘,除了会快速的求出正确答案外,也能透过脑细胞的滋长,将算盘的盘式,档次及珠子的浮动变化描绘到脑子里,即好像在脑子里有把“活算盘”,这种活算盘的影像,称为“虚盘”。它透过知觉,形象,记忆等过程,在大脑里来完成珠算运算,即我们所谓珠算式心算。

评论珠心算

众说纷纭

赞成派――不但提高计算能力,也提升了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

叶子妈:我女儿现在一年级了。学习珠心算是从幼儿园中班开始的,并一直坚持到了大班的下学期。从女儿现在情况来看,珠心算给女儿带来的最显著的效果就是数学的口算题做起来易如反掌。同样的题量,女儿用的时间比别的同学要少一半左右的时间,并因此建立了良好的自信心。另外,我感觉就是她的手脑的协调能力明显好于其他孩子,比如能够快速反应出脑子里面得到的答案,而别的小朋友需要有一个延迟的时间。

反对派――计算机时代不用有那么强的计算能力,担心影响孩子的心智发展。

瑜儿爸:现在电脑计算机那么普及,谁还让孩子学这个啊,浪费时间精力。

梓辉妈:我认为孩子应该自由发展,因此没有过早地教他加减法。干吗非要让四五岁的孩子循规蹈矩地学这些枯燥的东西呢?根本不符合他们那个年龄阶段心智的发展特点。

观望派――多一门技能也是好的。

雨晴妈:如果以后宝宝上了幼儿园有这课程,我会考虑让她学。我觉得它对开发智力、提高注意力、促进右脑开发肯定有作用,何况我也相信“技多不压身”,很多知识、能力都是触类旁通的。

瑞嘉爸:好朋友的女儿学习了珠心算一个学期后竟然就能准确地做出3位以内的加减法,我决定让瑞嘉也参与进去。我觉得珠心算会提高他的计算能力,让他在将来的学习中轻松一些,更想以此培养瑞嘉的专注力,这种能力是目前孩子们普遍缺少的。以后等孩子上学了,在课堂上也能更专注。

选择珠心算

家长有顾虑

顾虑一:珠心算会不会与算数计算相冲突?

有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珠心算后到了小学跟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相冲突,给孩子造成了困扰,也有很多家长觉得学了珠心算没有什么用处,孩子会渐渐遗忘。那么,珠心算教学该如何顺应教育环境的要求和发展呢?

正统心算的戴老师告诉记者,专业的心算培训机构,在开办前从专业的课程设计、教室环境设计、专业老师的培训准备、以及心算教育专家的教育经验指导等做了不少准备,其出发点主要是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专注力等,并非仅作为提高孩子计算能力的技能训练。“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觉得珠心算并不会与在学校学习的计算方法相冲突,珠心算主要是通过右脑图像思维方式进行计算,而小学数学是通过左脑逻辑思维方式计算的。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就像要从家里到学校一样,你可以选择走路或骑自行车,哪种方法更方便更适合自己,都可自主选择。”有的家长认为学习珠心算没有效果,主要是因为学习时间短,孩子还没有在大脑中形成算盘影像就终止即还没有达到心算入门就放弃了。一般来说,在孩子大脑建立算盘影像至少需半年至一年左右时间。一旦建立了大脑算盘影像,随着孩子的不断学习,孩子的计算速度会越来越快,而且右脑脑神经会越来越丰富,使得孩子的大脑潜能得到不断的开发,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当孩子的珠心算学到这种程度后再去上小学时,由于他的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反应快、学习效率高等特点,此时非但不会和小学数学学习冲突而且会让孩子大幅增强学习能力和自信心,让他不但数学成绩而且连语文、英语等成绩都会比别的孩子高。

建议:保护孩子的兴趣,让珠心算寓教于乐

珠心算是数学计算教学的一个流派,到现在还存在,必然有它的合理。学习珠心算对锻炼手指和大脑会有一定效果,而且算得快对孩子自信心的提高有好处。教育专家张梅玲说,也许我们的争论不应停留在学不学上面,应考虑一些更细致的问题:珠心算怎样教、怎样学,才能让孩子有兴趣、有收益?学习珠心算可能很辛苦,但如果孩子高兴,辛苦对于他来说也是乐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保护孩子的兴趣,如果使孩子失去了对数学,甚至对学校和学习的兴趣,那就得不偿失了。

顾虑二:珠心算是揠苗助长?

一边是家长看到孩子学习珠心算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反对的声音让一些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珠心算时产生犹豫:有的家长觉得过早地进行珠心算可能揠苗助长、限制孩子自由发展之外,还认为现在已经进入计算机时代,没有必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训练那么强的心算能力,而且认为算数比较枯燥,锻炼专注、反应的方法很多,应该选择比珠心算更有趣的事情来锻炼,光学珠心算不利于孩子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

实践证明:珠心算能够有效开发儿童右脑

世界珠协课题组采用国际权威韦氏及瑞文智力测验方法,进行长达3年的跟踪测验研究,于2004年了《关于珠心算教育具有开发少年儿童智力潜能作用的调查报告》中显示了一组对比数据,证明珠心算学习对少年儿童的智商、记忆力、阅读速度等方面都有提高。而且通过练习拨打算盘,双手拨珠,将双手有效地调动起来,使左手变得纤巧灵活,通过左手的充分活动有效开发儿童的右脑,在脑中构建“脑像图”,在脑子里打算盘,进行表象训练,有效地开发儿童的右脑。

客观看待珠心算

不是神话,是方法

珠心算不是神话,所以学习了珠心算,并不意味着孩子就能变成令人羡慕的神童。

深圳七彩教育正统心算负责人戴老师表示,学习珠心算对孩子的学习力、注意力、记忆力都有好处。在孩子学习珠心算的过程中,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习珠心算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不要成为炫耀的工具。另外,也不要急功近利,经常有家长问学几个月能达到多少水平,突击一年能否让孩子拥有很快的计算水平和超高记忆力。其实,家长能否一直坚持,是孩子学好珠心算的前提。学习几个月,对计算能力和注意力有一定帮助,但对于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没有明显效果。如果继续学习,孩子的脑算盘影像图能更清晰,心算能力会更强,进而开发孩子的潜能,开启更加高效的右脑学习通路。

解惑珠心算

正确认识,科学学习

也许家长们已经对珠心算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可对珠心算学习的细节还有一些疑惑,本栏目邀请深圳市七彩教育正统心算的戴老师,为这些问题做出了相关的解答。

问题1:何时开始学习珠心算比较好?

戴老师:4-8周岁开始学习珠心算最好。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观点看,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珠心算则恰是利用大脑空间想象力和形象再现能力,将算盘及其拨珠过程由实物和形体动作转化为脑中影像拨珠运算的一种快捷的心算方法。少年期以后,就将失去这种儿童潜能开发的最优时期。

问题2:珠心算教学要学口诀吗?

戴老师:珠心算是用一套简洁的语言指导学生运珠操作。加减法中把拨珠的动词减少到“上”、“去”、“进”、“退”四个字。乘法口诀用“珠像乘法口诀表”的方式来让学生记忆,这使本来繁琐的乘法计算变为简单易学的方法,一看乘法题目就知结果,人人都能学得会。除法的计算比除法更为简单,开方一目了然。珠心算的教学,只要按照数学的原理,并且遵循珠心算的内在规律进行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问题3:学过一段时间的珠心算后,不学习了,孩子会逐渐忘记么?

戴老师:遗忘是种正常现象,但如果注意定期训练,遗忘的速度会慢很多。通过珠心算学习,对人脑的继时性、同时性信息处理能力的开发有重要价值。珠心算是个复杂的智力动作过程,通过对孩子珠心算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系列性信息处理机能,而且对孩子左脑和右脑都起到了均衡开发的作用。

孩子上小学后,可能逐渐会忘记了数码,计算的速度可能会慢一些,但是孩子的左右脑在关键期已经开发出来,这对孩子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另外,孩子逐渐忘记,是因为孩子刚开始学习珠算脑中形成的图像是虚图,如果坚持学习1-2年,虚像会逐渐成为实像,此时就不易忘记。

问题4:学习珠心算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视力?

戴老师:珠心算与珠算不同,并不只是让孩子练习拨打算盘。教学前期会练习算盘拨珠,但珠心算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从实际算盘拨珠过渡到在大脑内形成算盘影像,从而用大脑进行拨珠计算的过程。在课堂上,拨算盘只是一个环节,还有其他建立大脑算盘影像的练习、游戏等。当孩子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不借助算盘而通过大脑里的“活算盘”进行计算了。如果家长担心孩子长时间近距离算盘拨珠的话,建议孩子学习珠心算每半小时后应该休息10分钟。平日家长应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让眼睛看远一点。

国内心算机构链接

正统心算:由珠心算教育名家戴江庆老师1984年创办,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澳洲、泰国及印度等22个国家及地区开办了500多家分校。1991年指导林姿吟小朋友参加世界技能竞赛荣获世界第一名,1996年辅导苏婉婷小朋友获亚洲洲际杯珠心算比赛第一名。截止到2010年12月,正统心算总共有13位学生达到了心算十段的最高段位;另有30多位获得了心算九段,其它八段等段位合格学生超过了800多人。

推荐:深圳市七彩教育正统心算

教育网址:http://

联系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海德三道220号

联系电话:40006-91119

教学特色:双手拨珠;500多套进阶教材教具;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练习;学完一期学生达12级到10级心算水平。

徐思众心算

徐思众是著名珠心算教育专家,负责编写马来西亚小学珠心算教学大纲、珠心算课本,培训马来西亚国家级珠心算讲师等工作。徐思众先生亲自培养的学生先后在国内外珠心算比赛中获得86个前三名。

教学特色:不需做大量习题,学完徐思众珠心算(六册)教材,可达到小学毕业的数学计算水平。

东方金字塔

第9篇:孩子的思维能力培训范文

摘要:

如何有效地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是目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尤其是目前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小学化倾向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健康发展以及幼儿教育的正确发展。为此,研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并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避免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优化措施是非常关键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健康;教学目的

一、前言

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在我国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大多数家长都存在望子成龙的心态,攀比心理严重,觉得在幼儿园开始就应该开始学习很多的知识,如认字、算数等,目的是为了不让上小学的时候落下。而很多的幼儿园也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了这块,幼儿园学习中很多都已经是一年级的知识。同时,很多的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这些问题就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严重体现。这样的环境和要求下,让孩子的童年不再那么无拘无束,缺乏了自由发挥,对身心的心理教育上也显得欠缺。因此,有效的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非常关键的。幼儿教育机构,幼儿教育老师连同家长必须共同努力来让孩子的童年获得更多的乐趣,培养孩子的各种应用技能,而不是纯粹地学习知识。因此,本文研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并探讨纠正这种现象的优化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从研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在次基础上重点的探讨了避免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优化措施。最后得出,在以后的幼儿教育中,幼儿教育机构和幼儿教育老师以及幼儿家长要共同努力,不断的改善自身的思维,摒弃那种一味地让孩子学知识的思想,培养孩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孩子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

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可以从目前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三方面进行。首先,教学内容上,很多的幼儿教育机构将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在幼儿教学中进行,让孩子增加负担。其次,教学模式上,游戏环节过少,开设课程传授小学知识占一部分,这就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的成长不利。另外,教学管理上,对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方面的活动较少,取而代之的是文化知识的教学,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避免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优化措施

基于以上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作者通过多年的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如下避免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优化措施:有效的加强和培养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家长的理念,让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做法引入;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提升政府对于幼儿教育的监督水平。

1.有效地加强和培养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幼儿教师是幼儿直接面对的对象,其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以及幼儿教育的方向。如果幼儿教师水平不高,同时对于孩子理论知识的掌握非常看重,那么就会出现老师带有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素质和综合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在幼儿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中,必须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让幼儿教师能够科学的进行安排教育活动,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理论知识,如认识多少字,能计算多少加减法,等等。而是多给孩子传授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方面的知识。同时培训教师从科学角度来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主动在教学中多进行游戏互动,让游戏和教学相辅相成,让课程真正适合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教师成为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幼儿教育机构要多给幼儿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教师能够接触到外面先进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师资队伍水平提升了,幼儿教育水平才能大幅度提升,才能有效的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问题。

2.改善家长的理念,让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中国的大多数家长大都是望子成龙,渴望孩子越早掌握理论知识越好,其实这种思想是非常错误的。比如,很多中国家庭中,四五岁的孩子已经认识很多的汉字,能算20以内的加减法,能够背诵很多的古诗,等等。而家长也为孩子有了这方面的能力而感到自豪,但另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四五岁的孩子连自己吃饭都完成不了,还是父母去喂,也不懂得去做一些基本的家务,脑子中根本没这个意思。更大的问题是父母并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总觉得这些我们可以提孩子做,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这恰恰是一个非常错误的理念。要想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必须改善家长这种错误的理念,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的基本生存能力,培养孩子的个性和自身兴趣,在幼儿教育中远远的重于这些知识的传授。所以,改善家长的理念,才能让孩子更加快乐的成长,幼儿教育才能更加让孩子健康成长。

3.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做法

国外的幼儿教育是完全不同于国内的幼儿教育的,他们的孩子可能语文知识,数学知识远远落后于我们的孩子,但他们对于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兴趣的培养方面却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们应该将国外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有效的引入。首先,在幼儿教育中要让孩子“玩好”,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幼儿通过游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其次,在幼儿教育中多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更多的参与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培养孩子们健康的身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另外,多练习孩子的动手能力,多在幼儿教育中让孩子参加手工和户外活动,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

4.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在幼儿教育中必须遵循孩子自身的特殊性,按照孩子身心发展进行针对性教育,让孩子的幼儿教育健康和谐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再做好孩子进入小学前的衔接工作,比如多参与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通过游戏活动来培养孩子的主体意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喜欢,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生存技巧等等。

5.提升政府对于幼儿教育的监督水平

在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工作中,政府部门必须做好监督工作,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有效的细则来加强管理和控制,比如对幼儿教育的教学方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等等可以提出具体的要求,杜绝各种以成绩来论成败的教学方式,保证孩子的休息时间和游戏时间,同时坚决杜绝强制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等等。

四、总结

总之,避免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意义重大,对于帮助孩子健康发展,培养孩子的爱好,提升孩子的正确思考和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在以后的幼儿教育中,幼儿教育机构和幼儿教育老师以及幼儿家长要共同努力,不断的改善自身的思维,摈弃那种一味的让孩子学知识的思想,培养孩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孩子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田红艳.幼儿保育的理论地位难以落实的原因和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