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习语言的方法范文

学习语言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语言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习语言的方法

第1篇:学习语言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学;C语言;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5-0000-01

Learning Methods of C Programming Language for Beginner

Zhang Xiangyang

(Hebei Xuanhua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angjiakou075100,China)

Abstract:My many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mainly on the C language for beginners to the learn attitude,interest training,learning C language skills and methods,made a more detailed explanation,I hope to give C language learn method to beginners.

Keywords:Beginner;C language;Method

一、正确认识c语言重要性

C语言是学习其它高级语言的“母语”。C语言学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编程思维能力能否建立。不管哪种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编程思维是相通的,只要学好C语言,就可以很好地学习任何一种编程工具。C语言应用十分广泛,不仅在软件开发上,而且它几乎是一切计算机技术的通用工具。C语言在全世界的普及率非常高。它是国内、外几乎所有大学的必修课,是计算机各种认证考试上机操作语言,甚至有些软件公司,把C语言掌握的程度作为应聘的重要标准。

二、树立信心,培养兴趣

要保持积极心态,树立“既学之,则学好”的信心。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 学习态度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想学好C语言的话, 就要克服畏难情绪,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学习,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放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变苦学为乐学,多发现其中的乐趣。如:用C编程解决趣味数学问题如“百钱百鸡”等,也可以尝试编写小游戏如“扫雷”游戏等,在读、写游戏的过程中,学有所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三、学习C语言的技巧和方法

(一)学前的准备工作

1.教材。学习C语言的书籍有很多,要根据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如:若为了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建议购买谭浩强的《C程序设计》,若为了从事程序设计职业,建议购买Deitel父子的《C how to program》。若为了日后学习打下基础的,建议购买Kernighan和Ritchie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2.编译器。对于学习C语言的新手来说,通常会面临C语言编译器选择的问题。目前主要的C语言编译器有:Turbo C 2.0、VC++6.0。Turbo C 2.0是最为经典的C语言编译器,曾经占据了DOS时代开发程序的大半个”江山”,但是在Windows环境下,VC++ 6.0是首先平台,它具有可视化的编程界面,使用起来很方便。

3.网络资源。借助开放的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由于C语言使用广泛性,因而在网络上C语言学习资源有很多。学编程不能闭门造车,有些知识是书本上没有的。如:学习C语言的网站,论坛,以及辅助学习软件等。

(二)重视基础知识学习

学习C语言要循序渐进。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学得更深入。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而学习C语言基础知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反复阅读所选教材。阅读前可由书中目录先整体把握C语言学习的内容。C语言需要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有:数据类型;运算类型;程序结构;函数的构成和使用等。对于相关知识的重点要弄懂,弄透。读完每章内容后,要及时做每章课后练习或选择相关习题加以巩固。只有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够牢固,才能为自己编程打好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计算机编程思维是学好的关键

C语言是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学习编程语言的目的就是学会用计算机思维程序来编写。即用计算机来解决人们实际问题的手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建立计算机编程思维是学好的关键。如何建立计算机编程思维呢?计算机编程思维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来自于平时的学习积累。

首先要多读、多写、多想、多交流。学习计算机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程序。阅读教材例题,仔细研读每个题目,程序中的数据结构、算法是什么,如何描述的,理解程序中每一个语句的含义,以便编程时为我所用。读的程序多了,自己可以编一些程序题目,题目的选取要从简单开始。根据题目先按自己的思维编写程序,之后再看答案,从答案思路考察你编写的程序,看看能带来什么启发。

其次研究经典程序,进行课程设计。在能熟练地利用C语言编写一些简单程序的基础上,可以研读C语言经典程序,这将使我们大开眼界,耳目一新.它不但能增长自己的知识,激发自己的灵感,还能够借鉴别人好的编程思想,编程技巧,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自己的程序设计能力大大提高。

(四)重视实践

C语言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C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可以概括为学习语法规定、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提高程序开发能力,这些都必须通过充分的实际上机操作才能完成。

1.加深对语法规则的理解。C语言的语法规则,学习起来枯燥无味,死记硬背也不可取的,可又必须掌握它。可以通过上机实践,在调试程序过程中,加深对它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定。

2.有助提高编程能力。利用C语言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其关键在于算法的设计。上机实践的任务是完成已确定算法的编码实现和运行。而调试程序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编程能力提高。因为程序正确与否、存在什么问题上机调试并运行正确后就可以知道,编程能力的提高也正是在不断发现错误、改正错误中提高的。再者程序最终也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抛开计算机只做一些纸张上的编程很难提高编程能力。

综上所述,C语言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采用良好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外,还应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并持之以恒不断的学习。 最后,希望本文的论述能给初学者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第2篇:学习语言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练习;导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2-0052-04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的核心理念之一。“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对于小学语文来说,语言文字的运用就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小学低年级阶段正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教师应充分考虑如何在语文课堂的主阵地,利用课文这一载体,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练习,以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整体能力。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笔者正不断探索,积极尝试一些行之有效的导学方法。

一、“例题”示范法

模仿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模仿过程而产生的,模仿是儿童的一种重要的认知能力。教师的示范是最朴素、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人教版一上年级《小熊住山洞》三至六自然段结构相似。笔者在教学这部分时,以第三自然段为“例题”进行示范,展开语言练习:

(出示第三自然段)春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长满了绿叶,小熊舍不得砍。

练习1. 读一读,想一想:春天,小熊为什么舍不得砍树?用“ ”画出小熊舍不得砍树的原因。

示范:春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长满了绿叶,小熊舍不得砍。指导学生像老师一样在书中画出来。

模仿:夏天、秋天、冬天,小熊又为什么舍不得砍树呢?读四至六段,用“ ”分别画出小熊舍不得砍树的原因。

巡视结果,全班绝大部分同学画对了。设计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为接下来的语言练习储备材料。

练习2.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熊舍不得砍树的原因。

示范: 春 天,因为树上长满了绿叶,所以小熊舍不得砍。

模仿:像老师一样,选一个季节,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小熊舍不得砍树的原因。

出示:

教室里小手如林,孩子们都能轻松说好。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在模仿练习中,既体会了森林的美景,理解了小熊一家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德,又习得了规范的语言。可见,语文老师也可以像数学老师一样,通过一个个“例题”的示范“解答”,手把手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模仿中练习,提高语言练习的质量。

二、“阶梯”辅助法

低年级的孩子,生活经验不足,语言积累匮乏,有时需要教师为他们搭好“阶梯”。《咕咚》是人教版一下年级的选学课文,笔者曾围绕“怕”字巧设“阶梯”, 多角度地进行语言练习。

片段(一)指导看图,从动作、表情等体会害怕。

静悄悄的湖边,突然发出这么重重的一声“咕咚”,小兔子听了,有什么反应呀?

相机出示:

小结:兔子听到“咕咚”,吓得:……(指读出示的词语)——心里多害怕呀!

片段(二)读课文语句,体会害怕,练习朗读。

故事里是怎样写的呢?请大家看大屏幕。请一位小朋友读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你从哪些句子读出了小兔子的害怕?

交流并指导朗读过程中适时教给方法:加上动作、表情读,是我们读好课文的法宝呢!

这样,看图体会并习得的词语成了辅助学生读好课文的“阶梯”。

片段(三)指导说话练习。

其他小动物听了,又会怎么做,怎么说呢?你能选其中的一种动物来说一说吗?

出示:( )听了( ),一边跑一边叫( )

在交流、评价时再次引导学生:在说它怎么做的时候,你可以说它的动作,也可以说它的表情,可以用上我们刚刚学的这些词(点黑板)。

如此,有了黑板上的五个词语这些“阶梯”,学生就能轻松地把话说好了,语言练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必要时提供词语、句式等“阶梯”,降低难度,是辅助学生有效开展语言练习的重要手段。

三、“层次”递进法

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所以语言练习也应该由易到难,有层次地步步递进。

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一上《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时,抓住小燕子的三次发现,进行了四个层次的语言练习。

第一层次:学习课文语言。

小燕子到菜园去了几次?每次都发现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自由朗读课文,把小燕子的发现用“ ”

画出来。

交流,出示三句话。朗读,体会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第二层次:提炼课文语言。

以上小燕子的发现,我们还可以这样写下来:

表格前二行由老师边说边示范填写,后两行由学生说,老师填写。

第三层次:重组课文语言。

师:竖的看一看上面的表格,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冬瓜大、绿,皮上有细毛,茄子小、紫,柄上有小刺。

评价:小朋友真能干,用一句话把原来三句话的意思说明白了。

第四层次:拓展运用语言

出示西瓜和梨的图片,以及练习:说说西瓜和梨有什么不一样?试着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学生呈现的表达形式主要有三种:

1.课文语言,占全班同学的90%——西瓜大,梨小。西瓜是绿的,梨是黄的。西瓜的皮上有花纹,梨的皮上有斑点。

2.重组语言,占全班同学的7.5%——西瓜大、绿,皮上有花纹,梨小、黄,皮上有斑点。

3.表格式语言(这位学生写了两条),占全班同学的2.5%——

由此看出,教师利用课文语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有“层次”地递进,把语言训练推向纵深处,在保证大多数学生能达成基本的语言训练目标的同时,也提升了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四、“放收”回环法

很多老师会利用课文中的语言素材,引导学生放飞想象,来进行说或写的练习,从而把书读“厚”。如果能再“收”回到文本中,语言练习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笔者在教学《咕咚》时,采取先“放”后“收”的方式进行语言练习。

1.“放”。小朋友,刚才我们读了故事中的两段话,他先写兔子、小猴是怎么做的,再写怎么说的,让我们明白了动物很害怕。

(1)其他小动物听了,又会怎么做,怎么说呢?你能选其中的一种动物来说一说吗?

出示:( )听了( ),一边跑一边叫( )

(2)交流,评价。

2.“收”。刚才我们介绍了小动物们的表现,是一个一个介绍的,故事里面也写了这几种小动物的表现,又是怎么介绍的呢?指名读一读。

课文里面把几种小动物合起来写了,用了哪个词语合起来的呀?

出示:一个跟着一个 大伙儿

小结:课文就用一段话把这么多动物的表现写清楚了,多简洁呀!

在一“放”一“收”中,学生既练习了说话,又体会了课文中词语的含义、作用,还初步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简洁,为以后学习表达的“详略得当”积累一些感性认识。如此,在“收放”回环中,语言练习的收获显得更为丰厚了。

五、“操作”助练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手能教给思维以精确性、工整性和明确性。”众所周知,动手操作给人的印象深刻,动手操作能牢固掌握知识。

片段(一)一位老师在教学人教版二上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时,由“葫芦”一词的教学,引出“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一串词语,在学生看图学词以后,接着学习句子:

1.指导读准、读通。

2.操作,帮助理解有序表达。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四人小组内每人拿一张词卡,读准后给这四个词语排排队。

学生很快排好了: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

再让学生说说这样排的理由,发现作者“按葫芦的生长过程”有序表达的语言秘密。

然后,再读句子,内化语言。

片段(二)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一上年级《自选商场》时,也曾通过学生操作,展开语言练习:

1.同桌共同操作,自选商场的东西分类摆放,便于我们选购,现在你来学做小小售货员,与同桌合作把这些“商品”在桌上分类摆一摆。

学生分类摆放词语。

2.指名演示操作,并说出分类理由。

(黑板简笔画货架图)谁来当当小小售货员,到上面来分类摆放“商品”

学生分类摆放,说分类理由。

3.语言练习。

商品摆放整齐了,你能向来购买商品的人分类介绍一下商品吗?

出示:

以上两个教学片断,学生在操作中进行了逻辑思维训练,在练习中体会到语言表达要有逻辑性。可见,操作,也是语言练习的辅助手段。

六、“评价”渗透法

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一方面要鼓励优秀,激励后进,另一方面,要有明确的导向性,引领学生学习。

有位老师在教学人教版二下年级《三个儿子》时,引导学生理解运用“既……又……”关联词,教师的评价语也巧妙运用了这对关联词。

出示:

1.体会“既……又……”作用。

第一个妈妈夸自己的孩子有几个优点呢?(一是聪明,二是有力气)

这个儿子身上同时具有聪明、有力气这两个优点,课文里用了一对词来表示,是——(既……又……)

2.朗读练习。

谁能连起来读好这两个优点。——读词卡:既聪明又有力气 。

指名读,适时评价:你读得既流利又正确!你读得既响亮又动听!

一起读。

3.说话练习。

聪明的孩子,你能用上“既……又……”来说一说吗?

出示:

能干的孩子自己会说了吗?谁来试试?

学生用“既……又……”说话。

第3篇:学习语言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132-02

新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是:"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本就是令广大语文教师极为头疼的问题,而新教材的改革却又刚好加大了中国优秀诗文的选取比例,这样一来文言文教学的难度的加大就显而易见了。那么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应如何上好初中文言文课文就成为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最急迫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更好的上好初中文言文课文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也希望借此机会能与诸位同行交流。

1.引导学生对文言文形成正确观念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与学生无数次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学不好文言最根本原因就是:学生对文言文"无用论"的错误认知。作为中学语文老师的我们有义务纠正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文言文对于我们初中生的重要意义。我们要告诉学生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文献,大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为了发掘也我国古代文化瑰宝,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遗产,我们就必须具备能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不仅如此,我们初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大多都是经久考验、文质兼备值得我们去阅读、学习的名篇……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的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和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所以说,深入研究文言文教学,探讨文言文教学方法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2.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文言文,学习的难度非常大,如果不好好引导,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刚开始学习,我们不能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初中文言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内容的学习都不是问题。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让学生喜欢文言文的学习,享受文言文学习带来的乐趣呢?其实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最为重要,在充分研究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无趣"到"有趣",让学生喜欢上古文,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文学素养。如:可以通过讲故事导入,可以利用一些成语的由来导入,还可以利用一些古代名人的故事引入等等。入选教材的每篇文言文,都有其写作背景,教学时,可以将背景中的作者身世、遭遇等,在课堂上讲给学生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如在上《刻舟求剑》寓言故事时,课前布置学生讲述这个故事,看看谁讲述最为精彩,上课时让学生来个讲故事比赛。在学生特别熟悉这个故事后,再来学习文言文,让他们比较文言文与他们讲述的故事之间的差异,文言文字词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异同,学生就会体会文言文字词的魅力。

3.加强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重视积累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指导。文言文的学习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师教给学生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如文言文中的古代年号、地名可照录不翻译,翻译时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义词,调整倒装句的语序等等。教给学生如何进行文言文的学习,遇到问题怎么办。如果遇到难词、难句,可以看注释,查资料,小组讨论,请老师帮忙等等。在学习文言文之前,让学生准备专门的笔记本,用来记录文言知识,这里面包括疑难字、通假字、重点词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指导学生用已知的知识去扫清字词障碍,因为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那么,通过古今汉语词语的迁移理解,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每学完一课指导学生进行总结,让学生总结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学会的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何体会,感觉有哪些还没有做到最好,可以采取怎么样的方法去补救,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等方面去总结。每一节课都这样总结,既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又可以使学生养成凡事总结的习惯,总结也是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的过程,也是系统复习巩固的过程。

4.强化文言文学习中的读背教学

读背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通过读背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读背,通过读背让学生慢慢形成内在的理解能力。刚开始可能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反复阅读,等到了熟练和背诵时,学生就会从最初的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阶层,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就会上升到理性认识。读背教学符合语文教学中读、写、听、说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读背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记忆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读背是在一定的理解基础上进行的,当学生理解了文言文内容,从心灵上产生了共鸣,对后续的读背会产生促进作用。在进行诵读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分段背诵;相互背诵;理解记忆等等,同时要通过诱导启发学生掌握。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对文言文教学进行科学、人文、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初中文言文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亮点。

第4篇:学习语言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幼儿语言发展;

方言是生活在方言区的孩子们出生后接触到的第一母语,蕴含丰富的语言营养。在大力推广普通话运动的背景下,适当渗入方言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方言遗产,而且能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方言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的发展,百姓的交往不再被山川地理所阻挡,而普通话的普及,则让交流不再受各式方言的限制。但不知从何时起,有人竟然把推广普通话与方言传承对立起来,认为两者是不能共存的,这样的观点迫使许多人放弃方言,致使近年来中华民族语言的多样性遭受到了巨大的危机,每两周就有一种方言灭绝,这是不争的事实。

方言的光芒日渐黯淡,主要原因我归结为3点:

第一,普通话的冲击。大力推广普遍话的现象是大势所趋,在高等教育普及的今天人人以讲普通话为荣,如果普通话不流利不管是对于人际交往还是求职创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基于幼儿有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学习国语从孩子开始,这是符合科学的,可是随之而来的是方言的枯萎。

第二,忽视方言传承文化的紧要性。

第三,城镇化趋势挤压方言生存空间。今天农民工散布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每个角落,大部分方言区留守者是老人。进城后的农民工及其子女愿意主动融入城市,放弃家乡方言,学习讲普通话。

二、对幼儿语言发展领域的重要性

(一)珍贵性:方言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无可替代的珍宝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百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言不但彰显了地区的历史变迁与文化底蕴,更将地域文化以一种非物质的事物呈现并传承下来。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土语,而这些方言又都是在本地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兼具珍贵的民俗文化价值和浓郁的地域特色,例如在南方有用本地方言演绎的粤剧、越剧等,在北方有用方言命名的地方、食物,这些就是方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最直接证明。于此同时,除了地方曲艺和地方名称外,不少地区都有自己的方言童谣、土语民谚,都能较好地展现地区的民俗文化与地域风貌,将这些有价值的民间瑰宝展现给幼儿,不但有利于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更对幼儿感悟家乡的风土人情,建立乡土情结有积极促进作用。

(二)科学性:符合儿童语言发展规律,有助于儿童情感情绪的表达

有研究表明:学前阶段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在语音学习上有着强大的模仿力,耳朵能分辨发音中的微小差异,舌头能精准地效仿各类声音,因此语言发展迅速。是以,孩子学习方言要紧握口头语言发展的有利时机,及时实行适当的教育。

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实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感情绪在幼儿心理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语言诞生后,人类的情感表达就离不开它。方言长久以来就担负着养护与发扬区域文化的职责,在地方曲艺和地方文学里更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文人寄情于笔,将语言凝练成文字,四大名著巧用方言将历史与幻想超越时空完美呈现;沈从文的湘方言、老舍的京片子在他们各自作品中时长出没,使这些故事散发着地域风情的美。近年来的电视里出现了用方言主持的节目,大街上响起了方言版歌曲,小品里方言层出不穷,这些改变无疑体现了方言强大的情绪感染力。方言有利于孩子情绪控制能力的发展,因此为了帮助孩子全面宣泄自身情绪,促进幼儿方言的发展十分重要。

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个从小生活在方言区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用方言表达远比用国语要自然顺畅得多。例如平时一些不好意思对亲人朋友用普通话表达的话,转换成方言却可以立刻脱口而出,而且并不矫揉造作反而自然亲切,能瞬间就拉近交流者的情感距离,为交流双方增添更多鲜亮的生活气息。

(三)共生性:幼儿方言的学习与普通话的发展应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

在《指南》中细品读,不难发现,对4~6岁的儿童要求他们同时掌握本民族或本区域的语言和普通话。这就说明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对立冲突的,而是可以彼此依存,共同发展的。

沪语研究专家、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乃荣认为,经济能全球化,文化应该多样化,以前认为普通话好,方言不好,其实不尽然,方言的词汇十分丰富,来自生活,正是文化的载体和体现。

在传承与保护方言同时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让人们在使用方言的同时也学会使用普通话,在教育教学、公务活动和公共交际中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并非歧视方言,更不是要消灭方言,营造多语并存、和谐发展的语言环境,方为语言未来演变的应有之趋势。[①]

三、方言对幼儿语言表达的不利影响及解决措施

(一)方言表述的不利影响

方言有自己的体系,它对普通话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发音上。面对如今新时代幼儿大部分不懂方言的情况,如果幼儿讲方言,可能在交流时会产生误会,容易使幼儿被孤立,从而导致自卑滋生,甚至对普通话学习产生抵触。

(二)做好普通话矫正工作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做的绝不是让孩子拒绝方言,而是应该在学习方言的基础上,帮助孩子提高普通话水平,在普通话学习中克服方言的影响,两者齐头并进。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普通话教学中,老师应该以身作则,用准确的普通话与孩子交流,要表述清晰,语速缓慢,以便孩子模仿。

第二,教师要充满耐心,注意倾听,一旦发现错误及时进行一对一纠正。

第三,请父母担任幼儿生活中的普通话老师。

四、幼儿方言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幼儿园积极开展方言教学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以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和经验,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所以幼儿园应该就地取材,自主编写适合的方言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引导孩子产生兴趣,使方言教学可以顺利长久地开展。

开展方言教学需要多管齐下,以此来增强方言教学的有效性。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游戏。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有益的体育游戏配上传统方言童谣,以此增加幼儿学习方言的兴趣。幼儿园可以每周开展一次的“宝妈宝爸教方言”活动,邀请家长担任助教参与方言教学。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进行不同的“方言赛”,小班举办“礼貌用语比赛”、中班“日常用语比赛”、大班“方言故事、童谣比赛”,并积极开展“争做方言小达人”“教师方言小品赛”“保育员方言故事秀”“跟我学方言小广播”等活动。[②]

(二)方言学习不仅限定于课堂教学

将方言学习全权委托给课堂显然是考虑不周的表现。教师除正常教学外,应该将方言学习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比如老师在点名环节,用方言称呼孩子。

家园合作就是加强方言学习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鼓励幼儿将在学校学到的方言讲给家长听。

语言的学习不仅仅在于敢说、会说,还应该重视倾听。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所以在创设环境的同时还要培养幼儿倾听方言的能力,比如家长可以陪同幼儿一起观看方言版动画片,让幼儿在真实的方言运用情境里,获取丰富的方言经验。

(三)全面助力幼儿敢说、想说、多说方言

教师和家长对于孩子应用方言进行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予以重视。

同伴交往是孩子学习方言的另一个途径。针对个别差异,教师可以对不同方言水平的孩子进行分组,让精通方言的幼儿提携学习方言进度缓慢的幼儿,让他们一起游戏与阅读,通过耳濡目染帮助这些对方言学习有压力的幼儿,鼓励他们敢说、多说。

此外,幼儿都有强烈的表现欲,这些表现欲通过他人的关注和赞许得到满足,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方言发展,一旦幼儿的方言学习取得进步,不管提升多少,对于有提升的孩子都不要吝啬于表扬,从而鼓舞一些进取不明显的幼儿,刺激对方言不感兴趣的幼儿,使进行主动的学习。同时要给予幼儿展示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地讲方言,例如举办“我的故事方言说”活动,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形成语言,通过方言表述出来,或者利用其感兴趣的题,诱使孩子用方言来进行交流。

结束语:方言千年流传,每一种方言就是一段地方剪影。方言背后蕴含的语言、文化基因无疑是庞大的,幼儿如果能掌握一种方言就相当于继承了一笔巨额财富。这笔财富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绝对是有帮助的。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幼儿学习方言,学会运用方言。

注释:

①金皙坤,马永骏.方言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浅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5).

②潇臧.方言传承从幼儿抓起[R].嘉善县档案局.2014,7.

参考文献:

第5篇:学习语言的方法范文

1.体验式学习的特征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从体验和反思中获得进步的学习方式,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体验式学习方式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真正的体验,是学习者将体育知识和技能在自己身上活化,使其成为个人经验的有机成分,成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体验式学习意味着学生亲历体育学习和活动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技能和情感。亲历性包括亲身经历和亲“心”经历。只有亲历才能触动人的心灵深处;只有触及心灵深处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技能和产生情感,才能生成意义和发展素质。

(2)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情境性学习。

体验总是发生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体验的情境愈独特、愈真实就愈能引发人深刻的体验。杜威在他创立的 “五步教学法”中认为“创建使人感到疑惑、困难的教育情境”是体验生成的重要环节,而体验是与人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分不开的。因此,体育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创设各种体验,使学生完成学习对象和自我的双向构建,最大限度地获得身体和心灵的解放,最终实现主体的主动发展。

(3)体验学习是一种实践性学习。

实践是人类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实践对成长中的学生个体具有重要意义,实践的过程就是个体体验的过程。体验式学习意味着在实践中、通过实践而学习,对学生来讲,是通过体验“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片段和细节而获得生长。“在游泳中才会学习游泳”,只有下了水,在游泳的过程中通过体验才能学会游泳。否则即便将游泳的技术要点背得滚瓜乱熟,不下水去体验还是不会游泳。

2.体验式学习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理想选择

体验式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只是提出了一种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有助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而且体验式学习的特征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质,如主体性、实践性、独特性等又非常契合,因此,体验式学习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理想选择。

(1)体验式学习切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和中小学开设的其他课程相比,其重要的特征是进行身体练习,并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因此,它有别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启智类课程,属于技艺类课程。一般而言,启智类课程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这种抽象思维是以客观实践为依据的求同思维,而体育、音乐、美术等技艺类课程的思维特征是以主体体验为根据的求异思维。例如:前滚翻,当身体处于翻滚中时,对自己身体的感知和平时正常情况下就不一样了,怎么掌握教师教给的动作要领,达到团伸紧、滚动快、流畅连贯不侧倒等要求,就要通过身体练习,在体验中建立动作感知。

(2)体验式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身体认知。

学生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在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建立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就是体验。顾渊彦教授指出:“学生在进行身体练习的过程中,通过体验而获得的身体认知即使技术,而技术通过不断实践被掌握,则是技能。”他还强调:“从本质上看,技术是属于认知范畴,它是人类认知体系中的一个特殊领域――身体认知。”这种身体认知和其他文化课的认知不同,主要是通过体验获得的。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了“默会知识”这一概念,它是指必须通过实践获得体验后才最终掌握了知识。默会知识是无法用传媒手段来传递,但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掌握的运动技术、技能就是最为典型的默知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是通过体验习得运动技术的真实写照。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了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学习这一道门,往后就要通过自己不断地体验并对照教师及友伴的动作,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感知,以获得新的感觉。

(3)体验式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

体育课在操场上进行,和其他学科相比相对开放。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以及身体练习的特定学科性质,是最有利于实现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因此,“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学生感受人生、体验人生最直接、最深刻、最生动的活动”。必须注意的是:我们不能照搬室内文化课的发展模式,以语言、文字、数字、符号为载体的形式来实现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而应充分利用体育课特有的情境和条件,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通过体验感受更直接、更新鲜、更强烈的刺激,唤醒学生已有的背景经验并与之融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例如:在体育课上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到身体练习中的乐与苦,运动训练时的强与弱,遭遇挫折的勇与怯,对待困难的进与退,成绩面前的喜与悲,等等。这种变化多端的直接体验是实现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温床。

3.体验式学习的过程

(1)亲历、模仿。

亲历往往从模仿开始,模仿教师的示范,模仿同学的展示,通过模仿在亲身实践中,感知最直接、最新鲜、最强烈的刺激,并由此形成对完成身体动作的鲜活、具体、深刻而丰富的印象。

(2)感受、理解。

在亲历的基础上,学生一旦进入对身体练习的认识过程,就会产生真切实在的身体感受和心理感受,就会产生一系列情感起伏和波动,如果这种身体练习的内容和方法符合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需要,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的情感能驱动学生全心全意投入身体练习中去,并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认。

(3)反思、领悟。

通过感受、理解,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下,学生的心理被激活而处于兴奋、激动状态,从而促使学生将脑中相关的经历和经验串联起来,通过反思产生想象和联想。当理解和联想结合在一起才有可能产生领悟和生成意义。

参考文献:

第6篇:学习语言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研究浅析

从古至今,人们对识字教学一直进行着探究,从未间断,虽然在识字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对于现代教学却不是十分适用。新课标的提出,使得教师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进行了重新认识。小学语文识字在实际教学中难度非常大,其中不但有语文拼音教学,还有识字教学。这些对于刚进入校园的学生虽然新鲜,但是想要学好却十分不易。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语文识字教育是小学学习的起点,所以如何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变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现阶段,大多数人都认为识字是为了学生今后的阅读、写作,其实不然,识字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是为了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有效掌握,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对于事物认知的主要手段。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不但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还能为学生阅读、写作以及社交等奠定基础,为学生以后有效的学习创造条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保障。此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良好开展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识字对于刚进入校园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对于文字的发音、字形、意思等进行综合记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中国文字从古至今经历了不断的变化,使文字蕴含着美的韵味。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中国汉字的兴趣,对于学生识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浅析

1.激发学生对语文识字的兴趣

好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识字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刚进入学校的学生对于任何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语文识字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文字。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教育学生语文识字的乐趣,如果不识字,故事书就会看不懂;如果不识字,人与人就无法交流。每学期开始的时候,学生对新课本总是充满好奇,会下意识地翻看课本,甚至阅读课本。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对有此行为的学生加以夸奖,激励其他学生阅读课本。语文无处不在,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文字进行学习,这样不但能认识更多的陌生文字,对文字的意思也会有更好的理解。

2.利用形近字的对比进行教学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文字看着虽然相差不多,但是意思却相差甚远。我国文字之中存在的形近字较多,所以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混淆。因此,形近字教学应该采取集中教授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些形近字进行比较分析。在学生学习之后,教师则需对形近字进行整理,帮助学生迅速区分形近字之间的区别。比如,形近字“惮”“掸”“弹”“殚”“蝉”“禅”“婵”和形近字“肖”“消”“霄”“销”“削”“逍”“俏”等文字教学,就可以按照归纳整理的教学方式进行教授。在对于“日”和“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发现文字的差异,从而使学生再次遇到这两个文字的时候能够区分出来。按照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快速地记住形近字并且加以区分,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发生混淆。

3.利用联想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文字的印象

我国的每一个文字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且各个文字都有自己的读音、意思。因此,利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将文字加以活化,对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学习“尖”字的时候,教师讲述成:一头“大”一头“小”就是“尖”;在学习“活”字的时候,讲述成:水是生命的源泉,只有“舌”头喝到“水”才能“活”下去;在学习“休”字的时候,讲述成:有一个“人”累了,依靠在树“木”旁边“休”息。这样一来,不仅学生对认识新的文字产生了兴趣,而且对文字的字形也有了更深的印象,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也有积极的影响。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学生整个学习时代的起点,只有学生熟练地掌握文字,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有良好的表现。小学语文识字不仅为学生以后的阅读、写作以及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式却是多种多样,鉴于此,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的研究与浅析,以期找到最好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的识字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第7篇:学习语言的方法范文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2、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3、读一书,增一智。

4、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5、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6、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7、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8、知识就是力量。

9、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

10、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3、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4、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15、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

1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7、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18、光说不练,枉学百年。

1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2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2、三天不念口干,三天不做手生。

23、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24、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

25、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26、问遍千家成一家。

27、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28、温故而知新。

29、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30、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31、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32、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3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古作舟。

34、学不可以已。

35、三人行,必有我师。

36、先学爬,然后学走

37、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8、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39、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40、失败是成功之母。

41、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42、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43、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44、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4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6、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47、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48、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49、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50、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5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5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53、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5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5、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56、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

5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8、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59、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60、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6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62、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6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64、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65、读书需用心,一字值千金。

66、心坚石也穿。()

67、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68、到处留心皆学问。

69、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70、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71、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72、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73、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74、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75、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76、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77、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78、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7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8篇:学习语言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改革

【中图分类号】G3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综合性学习只是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仅是通过某一种专题学习活动才可以体现出来,也不仅仅是“分析”得出的结论,这种学习方式本身就体现了综合性这个特点。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因此,综合性学习应该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渗透在每一堂语文课当中,无论是识字写字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还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都应该运用这种学习方式,而不应该把它看成是一种“课”、一种课型,或一种活动、一种“活动课”,更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的能力来进行教学,要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感受到快乐。

一、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我国语文教学长期处于一种相对闭塞的状态和环境: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传统的语文教学空间往往局限在封闭的课堂上,以教材为对象,以接受为方法,以考试为目标。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为填鸭式,学生接受的方式为死记硬背,学到了知识点但是却并不会应用它,不会将它融合到生活中,融入到自己的综合能力里。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既适应了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又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决心。综合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和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成功地运用到自己的听说读写中。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1]。而小学语文综合素质又是学生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阶段。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

二、开放自主性的学习

开放自主性学习是学生、教师和书本三者互动后产生的成果,是学生主动构建学习模块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书本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最佳平台。综合性学习开放式的特点是要求教师通过书本的备课和在学生学习书本内容的过程中都产生创新点和开创性思维模式。综合性学习重视参与、重视体验、重视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实践上的收获。开放性学习为学习内容上的开放――所有语文课程资源均可为“我”所用;学习途径上的开放――广阔的时空均可成为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爱好点出发,从学生的身边出发,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所收获,要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人人参与、全程参与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乐趣,在乐趣中获得知识。

三、走出课堂,引导学生的拓展提升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学习”。开放性自主性的课堂并不是指课堂固定在某一个房间里、固定在某一个座位上。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寻找知识。笔者曾在寒假期间组织三年级(2)班学生走出课堂,学习春节的相关知识,组织学生到某居民区观察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门上的春联,教会学生认识春节这一习俗,学习春节的一些相关知识,包括学习春联的知识,学习文字中什么是平仄、什么是押韵,并让学生抄写下自己喜欢的春联,并给学生留下课堂作业――每人试着写一副春联。活动结束后,家长反馈说孩子学到了关于春节的相关知识,并且大部分学生都交上一张令人满意的春联答卷。学生也了解到了中华民族在春节上的重视和寓意,并且这种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亲身参与到其中的机会,会让他们觉得教学内容既生动又贴近他们的生活。

四、综合性学习中对教师的要求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方式不再是以往的那样单一的教学方式,而是身为一位开放式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对学生放开手脚,充分的给与他们信任,给与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他们需要帮助时给与适时的帮助,帮助他们找资料,帮助他们定题目,帮助他们写材料,不大包大揽的给他们做足准备,让他们自己分工、自己组织、自己实践,体验过程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然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并不是放任与不参与,更不是某些老师的“作壁上观”,只在活动的开始作一个开场白,结尾作一个总结词。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得不到正确积极的指导,从而丧失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综合学习的质量和成果,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不到锻炼,使学生学习状态处于“无处安放”。

五、结语

语文综合性学习将会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索自主性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要渠道的全新的教学形态和教学理论,从而被在国内学校教育中广泛推行。在推行的过程中,我们广大师生需要共同努力,改变我们从前陈旧的观念,不断地探索寻找新的方式和方法,真正地让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学习语言的方法范文

首先对你们百忙之中抽空来开家长会表示衷心的感谢!这让我们感受到了家长们对学生的关心。大家都知道,您的孩子即将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为关键的一年,它面临着紧张的毕业考试,决定了你的孩子能否进入理想的中学就读,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小升初的竞争中考取一所理想的中学,为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我们今天聚在一起, 正是希望和你的进一步沟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一起帮助孩子走好这人生重要的一步。

转眼之间我们的学生已经从一年级到了六年级,在这几年里,我欣喜地看到了他们成长的足迹,他们的点滴进步。大部分同学变得懂事了,他们都知道六年级的份量,知道六年级意味着什么,也明白他们即将要面临的严峻考验。所以大部份学生都能够努力学习,每天按时上学,专心听课,按时完成各科作业,课后还能找老师帮助,补差补缺,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所以这段时间涌现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今天主要想和大家来交流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习惯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并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那么怎样才能促使孩子的学习进步呢?最主要的就是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儿童的的学习不仅是一种智力活动,而且,还伴随着非智力的活动。诸如,认真与否、刻苦与否、时间安排、学习方法等,对学习的效率都有极大的影响。

学习习惯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家长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第一,要教育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第二,要教育子女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作业是加深知识理解、巩固教学所得的主要方式,有些孩子不愿下工夫自己做作业,要么在校抄袭他人做的作业,要么在家里缠着家长替他解答、替他检查,因为现在家长素质提高了,能帮助小孩解决作业方面的问题。这样的孩子即使每天交了作业也是很难掌握真知的。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家长可以跟孩子做作业“约法三章”:

1、练习中通过自己努力能做出来的,不要问别人;

2、练习时感到不知所措的,要先复习概念,再看例题,接着自己思考,争取独立完成;

3、对于自己实在难以独立完成的题目也要认真思考,在请家长讲解时先说清自己对于题目的理解,说清自己在哪个具体地方不理解。家长的辅导主要在“导”:通过对疑难问题的“诊断”,从孩子的思维障碍出发,一个一个地加以排除,启发孩子从中悟出道理。

二、考试怯场

有一些学生平时表现比较好,成绩也不错,但等到大考,成绩总是不理想,这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要明白:孩子在考试时由于紧张,导致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因此不能考出原有水平,这种现象被称为“考场怯场现象”。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情绪过度紧张。有的孩子心理素质较差,承受能力低,在遇到比较紧张、严肃的场面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怯场,以至于无法发挥出原有的水平。

2、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严。有的家长在考试前对孩子说:“考得好给予奖励,考不好你可小心点儿。”“这次再考不好就不给你零花钱了。”这些话对一个临考的孩子来说,会造成沉重的思想压力生怕考不好受到惩罚。临场考试时就会过分紧张,不能很好地发挥。 3、孩子自信心不足,对自己的学习成绩缺乏正确评价,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担心过不了考试关,一上考场就心慌意乱。

为了克服孩子的怯场心理,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而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要求孩子争取考出好成绩,同时鼓励他“如果这次没考好,下次再努力”。如果父母的要求过高,超出了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孩子思想压力大,越怕考不好就越是考不好。

第二、向孩子传授一些考试技巧,如认真审题,将试题分为“难”和“易”两大类,先解答出难度不高的题,留出充分的时间,集中精力解答难度较高的题。

第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日常学习中,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进行辅导,了解孩子学业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复习,这样日积月累,帮助孩子练好“基本功”,考试时胸有成竹,应答自如,就不会怯场了。

三、几点希望:

1、树立人人成才和全面发展的观念,。如果您不放弃教育,每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才。对每个孩子都应该严格教育和管理。把思想品德放在第一位,约束纪律,抓好学习,发展特长,争当先进,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实践证明,家长对孩子严格管理,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优异;相反除极个别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外,学习往往都抓不好。

2、严格管理时间,科学安排时间。有以下几个方面需家长注意:

(1)休息时间,不经家长陪同不要外出。

(2)早晨到校时间:7: 30,做到不早到,不迟到。3:45放学,家长要掌握时间,要求学生放学按时回家,不能在外逗留、玩耍。

3、 家长要经常过问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的学习效果。

4、经常与老师取得联系,与老师密切配合。及时了解学生每月在校的学习、纪律等情况,有特殊情况仍然需要家长通过电话或到学校等不同形式与老师联系,使得老师与家长的教育取得一致,形成一股合力。

5、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要求孩子在家必需干一定数量的家务活。可以采取定岗、定位的方法,如洗碗、擦地、收拾房间、洗菜、田间劳动等,不学会生活,往往也不会学习,在教育孩子时,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希望家长不要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办,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我有这样一个体会: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用,养成一个坏的习惯害了孩子一生一世。一个好习惯一旦养成,长大后便会一直坚持下去。做为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道德习惯。

各位家长,你们的孩子需要我们教育,我们的学生也需要您的呵护。学校和家庭和谐配合才能培育出我们视听社会的新人才,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你们的孩子,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出力。请天下所有的父母记住这样一句话:“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