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的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校 财务 风险 管理
一、高校的财务风险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2001颁发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修订本)》中指出,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汇率、投资报酬率的变动、不能实现预期收益和效果、不能按期收回投资和偿还银行借款等给高等高校造成的可能损失。高校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运营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向社会提供“准公共产品”,因此,高校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风险,是指高等高校由于债务负担过重而影响高校正常财务支付和不能按期偿还到期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或高校由于其他筹资行为而产生的丧失担保资产所有权、社会信誉下降等可能的损失。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05年以前,中国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约在1500亿至2000亿元之间,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有的高校贷款已高达10亿元至20亿元。而今部分大学已资不抵债,连利息都无法偿还。以吉林大学为例,从2005年起,吉林大学每年要支付贷款利息多达1.5亿至1.7亿元,学校资金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务危机。
二、现阶段高校发展过程中在财务上存在的问题
1999年,国家大力倡导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使高校的在校生人数规模迅速扩大,因此很多高校教学基础设施水平一时还达不到教育部的“办学条件评估”规定。许多与基本教育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教学设施,如教学用地、校舍、图书馆和实验室等配套设施已满足不了扩招后的教育教学需要,这就要求大量赵玉琳、吴妍.政府对高等教育要“少保多放”的资金投入到高校扩大办学规模、建设新校区、改造基本设施和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面。但我国增缓慢的教育投资,根本无法满足高校建设的巨大资金要求求。因此国家允许高校向金融机构贷款,靠银行贷款来填补高校建议。即所谓“举债兴教”。从目前的情况看,从金融部门或社会借入发展资金,己经成为了高校办学的必由之路。很多高校负债在10个亿以上,普通高校平均贷款5个亿左右,有的高校每年贷款利息就上亿元,高校每年学费收入的大部分将用来偿还巨额银行贷款利息,久而久之,这些高校势必会削减对教学的投入,最终影响教育质量。这就必然使高校陷入两难的局面:一方面为满足扩招后大量涌入的学生对学习生活条件的要求,高校不得不迅速扩大基础建设规模,只能不断向金融机构巨额贷款;另一方面巨额贷款本息使高校无力承担,严重制约高校的各项发展。
三、高校财务风险管理具体措施
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一种监督机制,在高校教育经济活动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担当着参与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与修订的重要任务。高校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决策的科学性,进而促进高校提高办学效益。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强调的是监督和服务的功能,即高校内部控制审计要具有健全性和有效性,为高校内部控制建设服务,促进高校的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由于内部控制又是一个动态系统,必须在实施中不断进行调整、充实、完善、更新,因此,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既要参与规划和设计内部控制的具体制度、方法和程序,又要参与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后不断整合、提升、完善、修正的工作。高校应设立专门的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对财务进行审计,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高校内部控制审计基本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阶段。
第一,在准备阶段,高校要做好内部控制审计立项工作以及制订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项目审计计划应当明确以下主要内容:审计项目和审计范围;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估;审计组构成和审计时间的安排。审计方案应明确以下主要内容:具体审计目的和审计主要内容;审计方式和具体审计方法;审计组成员工作任务及时间的分配。
关键词 : 财务危机;财务风险;财务管理
一、从微观企业收状况考察财务危机
近年来,亚洲经济动荡不安,无论从宏观或微观方面,都应防范风险,建立预警系统。
首先,从微观的企业收益来讲,有三个层次:其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其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问题不太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经营。如三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二、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三、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然而,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3 . 1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3 . 2 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 40~60%, 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 ,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 , 应收帐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
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计算如下
(资产-负债-待处理资产损失-未弥补亏损-潜亏)/(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长期投资)。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
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 :
债务股权比率=平均总负债/(平均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无形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
关键词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
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在企业的各种财务活动中,因受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而使得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的收益产生一定的偏离,从而给企业造成蒙受损失的可能。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不断出现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必须要积极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从而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相关措施
1.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其主要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上,依据企业自身经营计划、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资料,利用金融、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和财会等理论,并采用比较分析、数学模型、比例分析以及因素分析等方法而进行的示警预报。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不仅可以让企业经营者对一些潜在的财务危机做好应对的准备,及时地找出财务危机产生的根源和经过,给企业的管理经营者提供一些改善财务危机的建议和措施,从而能够为企业未来的管理和经营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2.树立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做好信息管理工作
风险防范意识的树立是保障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成功建立和正常运行的前提。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尤其是领导管理阶层要牢固树立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并极采纳合理建议。
企业要加强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的建立,积极遵循“职责独立、专人负责”的原则,从而确保企业的各项风险预警工作能够得到严格的落实,以避免受其他机构的影响和干扰。而在企业信息的管理上,要不断对资料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并及时对系统信息进行刷新,以确保各项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3.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和处理机制
对财务风险的高效分析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关键和核心。而企业财务风险的处理则主要是一些改进方案、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其中,改进方案是对企业管理经营中一些薄弱环节的改进措施,目的是避免和杜绝类似财务风险事件的再次发生;而补救方案则是指当财务危机发生后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尽可能地控制损失或减少损失;应急措施是指当财务风险或财务危机出现时,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规避,以避免危机的不断恶化。
4.将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和其他各项制度建设进行有效地结合
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其内部的任何活动都可能会影响到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要与其他管理活动保持良好的衔接和沟通,同时还要使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保持协调和一致性,并实现资料数据的共享。因此,要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就需要将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与其他各项制度建设进行有效的结合。
5.遵循和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内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良好构建还需要积极遵循和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并使实施预警信息产生的价值能够大于实施预警信息产生的成本,以确保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的有效性和经济性。一般情况下,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的现金流量状况。当前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利益分配风险以及资本运营风险等,这些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不利于企业的协调稳健发展。因此,在新时期的发展中,企业要通过建立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来防范和控制各类财务风险的出现,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风险损失,保障财务安全,从而实现企业运营价值的最大化。
二、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积极建立相关的风险预警机制,提高企业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能力
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是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外部的经济环境等因素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有着深刻的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企业要加强对其变化趋势和规律的研究,并通过建立相关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来有效地掌握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并预测出企业所要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危机。同时,根据对外部经济环境的预测结果,企业应积极制定相关的应变措施,加强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和政策的调整,以提高企业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能力,减少或避免因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冲击,从而到达降低企业外部财务风险的目的。
2.建立相关的财务决策机制,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性
当前企业财务决策中所采用的主观决策和经验决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财务决策的失误率,而错误的决策又会大大增加企业所面临的的财务风险。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企业在发展中建立相关的财务决策机制,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从而防范和减少财务风险的出现。具体来说,企业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财务决策目标,并确保财务决策目标和企业总体目标的一致性,这是提高企业财务决策科学性的前提。最后,还要对财务决策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保障企业财务决策的顺利实施,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3.确定科学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
企业的理财目标和资本结构对财务风险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要确立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以规避各种财务风险的出现。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与否主要受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筹资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与筹资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确定出合理的资本结构。
4.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完善管理制度能够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方向和目标,也是防范和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同时,企业要不断强化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加强对企业资金的有效管理,以提高其资金的利用率。并对当前的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梳理,以找出其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和相关的控制措施。另外,还要加强对当前财务控制制度的审核,对其中存在的监管漏洞要进行及时的补充和完善,从而增强其抵御各类财务风险的能力。
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能力是当前企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有效路径。企业要积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的相关管理机制,从而确保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璐.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11).
关键词:财务风险 分析 管理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3.007
一、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财务风险的主要特点: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会导致单位遭受经济损失,财务风险便不可避免的产生,它包括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具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益损共存性的特征。客观性——真实存在,并非臆测。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预防,来减少它出现的概率,进而避免风险,但是,无法消除;全面性——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事物的始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有财务风险;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不能预见,只能防范;收益与损失共存性——正所谓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它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
2.通过分析资产负债发现财务风险:分析一:主要靠流动负债购置流动资产或者全部用企业的自有资本来筹措固定资产,这种资本结构型财务往往风险不大。分析二:当总资产中企业净资产比重出现缩水,现金流频繁缺乏,就必须引起警惕。分析三:资不抵债,全部债务超过其资产总值,对于这种情况,应当通过兼并、重组或者增加注册资本等措施来扭转乾坤。在无力回天的情况下,及早破产应当是一种最理性的选择。
3.通过利润分析财务风险:通过分析利润额增减变动、利润结构变动、企业收入、成本费用,就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财务风险。其中的数字反应的是盈利能力的变动,资本结构的状况,收入因素的状况,成本利润的比重,对于它的数字变动必须十分警惕,如果出现超常的数据,说明企业已经存在了一定的财务风险。反之,如果的数据在合理的范畴内,就表示经营尚且正常。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能彻底消除的。所以,应当立足于实际,实事求是,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注意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而不是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脱离的现实的风险控制目标往往没有实际的意义,以致影响企业的发展。基于此,对于财务风险管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防范财务风险的方法:
1.财务风险管理,关键在于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对企业的各项指标都要心中有数,要亲自把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补救。在组织规划方面,要把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在授权批准方面,要注意到授权批准范围要全面,层次要分明,不同的管理层相应的责任、权利不同,权责分明。在程序上,严格规定每一类经济业务的审批程序,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
2.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面对财务风险可以采取回避、减弱、降低和转移等策略,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可以将采取多种策略,进行有机组合。
(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即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选择风险相对较低的方案。风险回避有包括资金风险回避、成本风险回避、顾客风险回避和筹资风险回避。首先,资金是维持企业生存的必需条件,是企业的血液,因此,要尽量让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相同步,及时进行现金的日清月结。其次,企业的利润是直接与其成本项挂钩的,降低了成本也就是提高的企业的竞争力,降低了企业的风险。此外,企业的客户经营状况如何,与企业自身的状况也是息息相关的,减少了求偿无门的概率,也就等同于回避了风险。最后,企业的自有资金越足,企业承受亏损的能力就越强,因此,筹资也是回避风险的不可缺少的一个手段。
(2)风险减弱:财务风险是无法消除的,但是,风险发生的概率却可以降低,风险所导致的损失也可以控制,风险控制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筹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控制,可保证企业资金的来源合理,确保企业资金的收益性和风险性达到最佳组合。通过资金回收风险控制、收益分配风险控制,使企业的现金流健康流动,维持留存收益是和分配股息的平衡。
(3)风险降低:对企业来说,当财务风险一旦爆发,其危害就会快速蔓延,呈燎原之势。这时,假如没有实施及时有效的措施,企业的形势就会加速恶化,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就必须谨慎的处理好每一个细节。例如,迅速组织人员,迅速且准确地把握事态的发展,及时发现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制定处理风险的基本原则、程序和对策,杜绝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的可能。
(4)风险转移:通过一定的方法,企业可以将部分或者全部的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根据不同的风险状况,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3.强化管理,提高财务决策能力。
(1)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企业的运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它。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管理者组织财务活动,做出筹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现金流量预算的“流量预算”和“时间预算”越精确,企业管理者就越能清楚了解到企业流动资产的具体状况,从而正确做出相关的决策,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2)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流动性:企业的资产决定着企业的负债能力的高低。通过优化安排企业资产资源,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加强企业资产管理,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优化决策,从而防止产生不良资产,防范财务风险。
如上所论,在企事业的经营中,要有良好的风险管理观念,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强化管理,提高财务决策能力,防范财务危机,使企业的财务活动安全健康展开,从而使企业利润免遭损失,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原则;策略
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财务风险是一种信号,通过它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要求企业经营者要进行经常性财务分析,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防范财务危机,建立预警分析指标体系,进行适当的财务风险决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2)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宏观环境的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却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遇,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不能科学、客观地对财务决策进行系统分析论证,忽视了财务风险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由此而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二、控制企业财务风险需遵循的原则
1.符合企业总目标的原则。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只是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其风险控制目标和策略的制定必须符合企业发展总目标的要求。企业在制定和实施个体经营活动出现的风险控制策略时,要考虑控制局部风险可能对企业整体风险防范与控制目标的影响,不能因追求片面利益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
2.风险防控与风险处理相结合的原则。风险防控与风险处理相结合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总体目标本身所要求的,企业利益主体在认识和掌握财务风险本质的基础上,能够采取一定的策略措施以避免某些风险损失的发生,但由于风险控制主体自身能力的限制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企业对某些风险的发生无法控制,这就需要企业采取一定的策略措施进行风险损失的处理,只有风险控制策略与风险处理策略相结合才能达到风险控制的最佳效果。
3.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结合的原则。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主体应认真分析风险的性质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企业因采取风险控制措施致使风险成本增加而减少的近期利益,与企业长远利益安全保障程度的提高之间做出权衡,以防因贪小而失大。
4.动态适应性原则。企业自身成长过程及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使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风险引发因素,譬如在企业创立初期,其风险因素更多地体现为技术的不确定;而在企业成熟发展阶段,其风险因素则可能更多地体现为管理方面的因素。所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应注意其动态适应性。
5.成本与效益相互比较的原则。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在要求,如果规避风险获得的收益不能弥补为防控风险所投入的费用,那么企业就没有控制风险的必要性。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和战略的眼光进行企业的风险防控活动。
三、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企业筹资方面的对策。企业财务风险和企业筹资决策关系密切,因此,在筹资时,应对财务风险予以充分的重视,并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对策:保持适度的举债规模。即使是资金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的企业,也不能无限度地举债。负债过大,会承担较大的利息支付压力。在举债时,应兼顾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保持资本和负债之间的适当比例,确保财务安全与稳定。降低负债利率。企业举债筹措资金时,应注意树立企业的良好信誉,争取有利的借债条件,选择尽可能低的负债利率,从而减轻企业的财务负担。注意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例。如果流动负债比重过大,负债偿还期限短,偿还时间弹性小,那么财务风险会相对增加,就会出现偿债危机。相比之下,长期负债相对安全,但其利率一般比流动负债的利率要大,即其付出的筹资成本代价较高。因此,长期负债的比重也不宜过大。
2.企业投资方面的对策。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应针对各经营项目实行多角化经营,使企业在经营中得心应手,立于不败之地,避免或降低经营风险。在安排投资项目时,要深入调查研究,预测未来现金流入量和流入时间,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测算。
3.动态地平衡企业的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率。企业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现金流量,而资产负债率则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规模与结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确定其发展的速度和总体规模,及与之相对应的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在确定资产规模时必须考虑六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二是企业的管理能力;三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四是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五是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六是国家的行业政策。企业在重视规模大小的同时,也应重视规模的质量。资产规模的结构性调整主要应采取下述措施:一是在资产结构方面,保持合理的现金储备,以确保企业的正常支付和意外所需;加快货币的周转,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加快货币资金回笼,确保销售资金的安全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应保持合理的比例。二是在负债方面,要动态地根据企业的经营实际,考虑企业现有资金以及未来的财务收支状况,确定银行融资规模与结构;动态地平衡短期、中期和长期负债比率。三是在权益方面,要精心设计企业资本架构,将公司注册资本金与发展规模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投入产出率,增加企业的资本积累。四是在资产负债方面,要动态地监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财务指标。
关键词:企业财务 财务风险 管理与控制
1、引发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在内部原因中流动资产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流动资产比例过低将导致企业变现能力降低,从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购买力能力。流动资产和财务风险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资金流动性不足主要表现在企业流动资金的不足以及存货的滞留无法销售变现,这是诱发财务风险的重大因素。如果企业不能以适当的价格变换资产或不能以低于收益率的成本随时获取所需资金,必然引发资产流动性风险,产生财务危机。
在外部原因中制度的变化时引发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银行利率的上调下调、通货膨胀等。利率的浮动将会影响企业贷款的成本,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利率下,企业将会以不同的成本去获得营运资金。通货膨胀将会使企业对资金需求不断加大,这样更加重了贷款成本,这将给企业债务融资带来许多隐患,如果决策不当,将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2.1、加强企业资产风险的管理
资产风险的管理的核心必须着眼于怎么强化资金回收和存货的变现。不论是对内还是对外投资,对于企业来说,都会面临能否会受资本收益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对内投资回收的主要途径是依靠销售业绩,而对外投资能否收回与公司产品的销售没有太大关系。资金回收风险决策的关键在于,按照风险收益权衡原则,根据应收账款对于企业获利能力和资金回收风险的双重影响,恰当选择收益相对较大而风险相随较小的资金回收方案,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的决策。这就要求企业去研究针对每一种客户的不同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政策。应收账款回收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规避:第一是运用“五C”标准对客户进行评价,针对不同的客户分配不一样的信用期间、额度以及不同的现金折扣,做出有效的信用级别和信用政策。二是保持赊销与现销两者的平衡,当赊销带来的盈利大于所承受的成本时,则可以运用应收账款赊销。第三是定期编辑账龄分析表,计算出高效的应收账款比例,监督应收账款的回收,同时做好呆账的应对措施。
2.2、加强投资风险的管理
企业投资选择的具体形式的差异导致每一种投资的可能遭受风险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形式,以及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方法都会有所区别。(1)直接对外投资风险通常可以通过对以往投资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预期的收益、偏离标准差和变化的系数,从而进行是否值得投资的决策。(2)对于间接对外投资也就是证券投资来说,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证券投资组合。这是降低股票证券投资的最佳方式。证券投资风险控制主要分四种:回避风险、减少风险、留置风险和分散风险。回避风险是实现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分析判断风险产生的条件和因素,在经济活动中改变方向,设法避开风险。减少风险是指管理者在决策中不要因为风险的存在而放弃目标,而是采取各种方法去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减轻可能使企业承受的经济损失。留置风险是指在风险已经发生或以预知风险却无法规避的情况下,从长远的利益出发,选择去承受风险,并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在证券投资过程中,在企业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确定承受风险的程度,在证券价格下跌时果断清仓,以减少长期角度的损失。分散风险就是说财务证券投资组合去降低风险。这种方法可以减弱公司投资承受风险的压力,但是获得的收益会较少,一般只能得到平均收益。
2.3、加强金融风险的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环节就是筹资。财务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对筹资引发的风险进行管理。为了防范以及控制该风险,公司管理层第一步就应该分析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然后做好相关信息材料的搜集,对即将来临的风险进行决断。管理筹资风险的具体目标是在筹资风险和收益之间权衡,去寻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点,以愿意接受的筹资风险去获取最大的每股收益,进行负债的风险控制与管理。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加强金融管理的方法之一。建立以董事会为核心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董事会在企业负债风险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着企业文化和风险态度,以及企业的风险战略。再者,深化对负债风险的事中控制活动。完善公司的预算管理,在维持负债结构合理的条件下,依照企业进行生产投资的资金需求总量,有效的合理安排自身拥有的资金和外借资金的比率,充分掌握好筹资的频率,使筹资时间、资金的运用以及周转得到紧密衔接。同时,企业应加强现金管理,以降低负债风险。强化对负债风险的监督检查,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2.4、加强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是密不可分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以控制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构建并完善以财务风险预防为使命的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内容如下: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岗位授权制度。对财务风险管理所涉及的各岗位明确规定授权的对象范围和额度等。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报告制度。确定报告人与接受报告人,报告时间、内容、频率、 传递路线、负责处理报告的部门和人员等。
关键词:财务风险;种类;成因;防范对策
一、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的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人为或客观条件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给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带来困难和损失。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是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产物。但是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等措施,防止人为舞弊行为的发生,从而确保企业经营的良性化运作,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1.筹资方面的风险。筹资也就是资金的筹措,是企业根据经营状况、对外投资等需要,通过一定的筹资渠道和金融市场,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集和吸收资金,满足企业财务活动的所需。企业筹资的最大风险来自于筹资渠道的单一性,导致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脆弱性,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筹资风险的防范更多地是解决企业融资渠道的单一性问题,只有拓宽融资渠道,才能降低筹资风险。筹资渠道与企业战略、规模、发展阶段、经营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筹资时应准确计算各种不同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和风险系数,合理的选取最佳的方案。
2.投资方面的风险。投资的风险在于对企业自身能力、发展阶段与外部机会不够匹配,加上投资决策者如对投资风险重视程度不够,对于项目的可行性调查和分析报告研究不透彻,更没有经过市场调查、预测,没有经过科学的推断论证,盲目投资,冲动投资,结果造成投资决策失误,势必造成投资的失败,让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
3.资金营运方面的风险。生产经营的运作过程中,资金从货币形态开始,通过购买过程把货币资金转化为原材料及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经过生产加工(或直接购入)形成待售商品,再经过销售等过程又回到货币形态的过程,就完成了资金循环周转。如果采购较多货物,生产过多产品,存货在资产中的比重就会提高,具体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造成资金占用沉淀,影响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如果企业为了增加销售量,急于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比重,大量赊销商品,一旦市场环境发生改变,信用危机就会发生,造成大量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坏帐的损失也就在所难免,正常的运营会难以持续下去;我国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尤其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数额巨大的问题。有的企业资产负债率在80%,个别甚至超过100%,一旦市场发生改变,正常的经营运作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4.利润分配方面的风险。利润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投资者可以通过企业选择不同的分配方法判断企业的运营情况,这样也就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来源,对未来投资者的决策也是有影响的。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不进行合理的把握掌控,不结合自身具体情况,不采用科学的分配政策,也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也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成因剖析
1.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企业外部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因而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宏观环境包括经济、法律、市场、社会文化、资源等因素。宏观环境的变化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其不利变化就会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理财带来困难,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体系,存在机构设置不完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牢固等问题,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财务风险的管理意识淡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员大多风险意识淡薄,财务风险概念狭隘,缺乏正确的市场风险意识,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的本质,从主观意识上忽视了风险的存在。
3.负债率过高,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不合理,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完善,财务关系不理顺。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因而对财务风险认识产生模糊和不足,造成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5.财务管理可控范围所存在的局限性。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主观判断,财务管理依据的信息不全面。企业进行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所依据的会计报表、财务分析、经营分析、市场分析等信息都只可能尽量接近真实情况而不可能完全反映事实,管理依据的不可靠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常常会遇到不同财务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的情况,这时决策人员就要判断哪个方法更科学,哪个方案更可行,大量的判断也决定了财务风险的存在。
三、防范财务风险,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减少到最低
1.强化财务战略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与风险抵抗能力。财务战略管理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加强企业竞争优势,运用财务战略管理的分析工具,确认企业的竞争地位,源头上控制风险。从财务方面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从本质上说,企业之所以能生存发展下去,就是抵御了各种风险,朝着既定战略规划的方向前进的结果。
2.建立与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是财务风险管理的制度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大量情况表明,财务风险并非在一朝一夕内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测、信息反馈,在财务危机的萌芽状态预先发出危机警报,促使经营者及时采取有效对策,改善管理,防止企业陷入破产的境地,以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
3.提高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管理决策水平。要全面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其能掌握全面的企业风险管理理论,以能够准确地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及其变化,时刻关注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以便能够及时做出防范措施,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职业院校普遍存在专业发展不平衡、部分专业招生难的问题,部分职业院校还存在着校区分散、办学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的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着职业院校的发展,而且还增加了学校财务管理的风险。由此可以看出,职业院校的非营利性、委托、财务治理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其财务状况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不仅可能给职业院校财务活动带来损害,增加学校的财务管理风险,而且会严重制约着学校育人培技的社会职能的实现。
二、职业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风险因素,而且这些风险的存在与发生,将会严重制约着学校的长远发展,甚至威胁到学校的生存。所以,职业院校的财务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1、基于学校运作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从学校运作的角度来看。职业学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投入非常大。因为很多学校都是由中专、成教或是一些职工学校升格而成的学校,所以相对来说,资金压力会比较大。学校现有的资金几乎不可能满足学校发展增长所带来的资金需求,所以,职业院校赤字预算与负债经营现象非常普遍。由此可以看出职业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其次,职业院校的教育成本比较高,这也决定了职业院校必须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职业院校是一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学校,所以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而这种锻炼必须要有相关的场地及设备做支撑,这种投入动辄百万、千万,如果不加强管理的话,很多人会利用职权便利,为谋取自己的利益铤而走险。同时,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与方法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学校必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学相关的辅助设备进行配置与更新。不仅现代教育所需的辅助条件越来越多,而且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仿真模拟实验等教学方法在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广泛的运用,已成为常规教学手段。这使得学校的教学投入大量增加。另外,办学主体对学校的投入严重不足,这直接决定了学校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一般来说职业学校的办学主体多是以地方、行业、企业以及民办为主。这类办学主体就决定了学校所获得的财政拨款是比较有限的,学校必须要用学生的学费等经费来补充运行,如果不进行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不仅有可能影响学校的正常运作,甚至可能会导致学校的运作整体瘫痪。
2、基于学生工作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通过对职业学校存在的财务风险的分析,可以看出,除了学校的运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外,学生的报到率低以及欠费严重的问题,也给学校的财务管理带来很大的风险。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职业学校财务风险管理在学生工作范围内也有一定的效用。如果说重点大学的招生市场是“卖方市场”的话,那么职业院校的招生则完全是“买方市场”。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职业院校的教育内容及性质决定的,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几乎不会选择就读职业院校。对于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在选择职业院校的时候,也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职业院校的门槛低,也使得整个市场几乎成了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这导致了职业院校招生难的现状。很多职业院校的新生报到率,远远低于学校的招生计划。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职业类院校的新生报到率不到70%。因此,学校的招生计划几乎每年都要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整。这种变化的招生计划及不确定的报到率,导致职业院校的财务收入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也增加了学校财务管理的风险。一方面是专业发展不均衡引起的招生难,另一方面是学生学费支付难。因为职业院校大多是地方类的院校,很多学生都是来自于农村,甚至是一些老少边穷的地区,学生家境不富裕的现状,决定了学生欠费情况的普遍。这对于本来就入不敷出的职业院校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另外,政府部门对于职业学校也存在一些乱摊派和乱收费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职业院校财务状况。
3、基于行政工作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的办学思路及方向不明确。一些职业院校出现盲目扩大教学规模的现象,甚至于都不考虑到自身的条件,导致基建规模过大,项目投资过多,增加了很多债务负担。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教学及资金资源。第二,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很多职业院校对于办学成本的控制失衡。很多领导因为不重视或者不了解的原因,对职业院校的成本核算和控制重视力度不够,甚至对相关领导的经济责任没用明确的规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比较低下。同时,很多领导在决策的过程中,对学校的实际考虑不足,对财务风险也缺乏专业的认识。学校财务管理部门也没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职业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三、职业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通过对职业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可以看出要有效地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必须要采用相应的管理策略。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策略,以供职业院校选择。值得强调的是以下策略的是在普遍意义的基础上提出的,对于具体的院校来说,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做针对性的选择。第一,职业学校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组织体系。这样才能保证职业院校的财务运作秩序正常,只有秩序正常,才能有降低财务管理风险的可能。而且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会更加通畅。学校的财务、审计等部门的相互协调配合才可以彼此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具体来说,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要对投资建设和金融借贷进行重点管理。在进行投资之前,一定要对投资项目做好相关的可行性分析,在确保可行的基础上,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尽量控制好相关的风险因素,其中财务过程的控制最为重要。财务管理可以说是一种管理也可以说是一种技术,管理强调的艺术,技术强调的是规范。所以,对于财务管理来说,既要讲究一定的艺术,也要进行强调规范的重要性。加强对预算的管理,管理好各项收费工作,严格执行相关会计制度。第二,职业院校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指标的建立也是为了降低财务风险。一旦发现哪个指标超出了规定的范围之内,就开始进行控制的话。不仅可以将一些危险的因素控制在萌芽之中,而且也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潜在的问题。也就是说职业学校的财务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如果反应风险的指标能够被及时发觉的话,就可以将财务风险控制在职业院校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而且通过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还可以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提前预测。这也有助于学校提前做好相关的防范,准备好相关的应急措施。另外,值得强调的是,为了更真实地反映职业院校可能面临的财务运营风险,在指标的选择过程中,要选取一些有重大影响和较高敏感性的相关指标。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可以将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等方面的指标,作为预警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将职业院校的偿债能力指标作为核心指标。这样可以有利于职业院校对风险的判断,帮助学校采取相应措施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应对财务风险。
四、结语
关键词:财务风险;成因;防范;企业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087-03
引言
近年来,许多学者专家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如河北金牛能源集团的杨军涛从引发财务风险、导致财务危机的原因、防范财务风险的主要方法等方面论述了企业财务风险起因及其防范[1]。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黄飙从化解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前提、根本保证、重要手段、组织保障等方面对化解和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进行了探讨[2]。北京建材经贸集团总会计师刘凤海从适应性新经济体制转变企业经营方式和理财观念,实现资本经营;转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和经营目标,实现资本增值;转变企业财务管理观等方面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观的转变进行了深入分析[3]。西安西电高压电瓷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的李媛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降低财务风险的有关措施[4]。还有周列平、吴利英、王全凤等学者或专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进行了研究[5~13]。本文将从企业财务风险概念入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角度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研究企业财务风险概念特征,更清晰地揭示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依次提出对应的防范措施。为企业财务人员理解财务风险的发生、后果和应对策略提供有效的帮助。
一、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因其产生在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受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政策突变、决策失误、管理不当、资金流动不畅、投资收益评估不准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原因十分复杂。本文只对影响最明显的外部环境变化、内部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当进行简要地分析。
(一)外部环境的变化
企业财务活动的外部环境是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是企业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涉及范围广,都存在于企业之外,但对企业财务活动却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是企业难以准确预见和把握的,这势必会给企带来财务风险。由于企业缺少对环境敏锐分析和掌握, 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是产生财务风险外部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 反应滞后, 措施不力。作为企业财务决策只能是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变化,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需要具备较好的发展能力。
(二)内部决策失误
企业内部决策失误对企业财务将造成重大风险。主要表现在筹资决策失误和投资决策失误。
1.筹资决策失误。(1)筹资规模不当引发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规模大小来确定需要筹集资金的数额。投资规模大则筹资就要多,投资规模小则筹资就要少。倘若投资规模大而筹入资金过少,企业就可能因此而失去良好的获利机会,或者使已投资在建的项目停建,企业无法获取预期收益,甚至蒙受重大经济损失。与此相反,如果投资规模小而企业筹入过多的债务资金,且企业自身不能合理充分运用和支配这些资金,就会造成资金闲置,不但不会增加企业的获利,反而会增加企业资金成本,引发财务风险,有时可能会导致财务危机。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1998年1―11月份国有亏损企业的财务费用是532亿元,其中利息支出为517亿元,占全部财务费用的97%。国家在1998年曾三次降低企业贷款利息。但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亏损企业的财务费用仍比1997年同期增长了16%。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负债太多,特别是长期负债居高不下,使企业包袱越背越重,潜在的财务风险隐患不断增大。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的焦点自然就集中在筹资风险上。(2)资金来源结构不当。如果企业筹资总额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不当,将对企业收益产生负面影响而形成的财务风险。借入资金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一旦企业经营出现偏差而未达到预期收益目标,到期偿还债务就会出现困难,甚至因不能偿债而破产。如东南亚危机发生后,亚洲许多国家的大企业纷纷破产,如日本的四大证券公司之一的山一证券、世界著名的八佰伴百货公司、韩国排名前十位的大公司中的大韩钢铁、中国的广东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倒闭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结构不合理,盲目扩张,缺乏资金偿还到期债务,即筹资决策失误。(3)筹资方式及时间选择不当。目前在中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股票发行、债券发行、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额外费用,减少企业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引发财务风险。如和记黄埔从1997年7月16日开始从香港出发,到欧洲、美洲、亚洲城市进行巡回推介债券。整个巡回推介过程中报告会场场爆满,座无虚席。至推介结束,所收订单高达70亿美元。视此形势,和记黄埔也将最初发债10亿美元扩大为20亿美元。由于和记黄埔选择筹资方式和时机恰当,投资者反应热烈,获得了巨大成功。相反巨人集团1994年2月破土动工巨人科技大厦,总投资12亿元。大厦动工时为了筹措资金巨人集团在香港卖楼花拿到了6 000万港币,国内卖了4 000万元。到1996年底随着保健品销售量的急剧下滑,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巨人大厦一期未能按期完工,建大楼时卖给国内的
4 000万元楼花按合同规定需要退还,并给予经济补偿,巨人集团终因财务状况不良陷入了破产的危机之中。而巨人集团投入巨资开发的华南第一高楼――巨人大厦,居然没有借银行一分钱,这种做法在当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中是绝无仅有的。很多人分析巨人集团失败的原因是因为筹资方式选择不当造成的。(4)债务期限结构安排不当。债务的期限结构是指企业所拥有的长短期负债的相对比重。债务期限结构的恰当安排往往被人忽略。若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就会加大企业的债务筹资风险。如果企业大量举借短期借款用于长期投资,那么当短期借款到期时,由于投资的回收期还没有到,可能会出现难以筹到足够的现金来偿还短期借款,由此引发财务风险,甚至致使企业破产、倒闭。
2.投资决策失误。(1)投资决策随意性大。部分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投资,造成严重损失,由此引发财务风险。本来是为了更大发展,因投资决策失误,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这种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巨人集团在原有主业的基础上,未能有效运用内部管理型战略与外部交易型战略延伸企业生命周期曲线,巩固和发展核心能力,而在1993年、1994年开始迈向多元化经营之路,将计算机、生物工程和房地产作为公司的支柱产业。在生物工程刚刚打开局面尚未得到巩固的时候,巨人集团于1994年2月破土动工巨人科技大厦,总投资12亿元。冒然投入巨资,跨入一个自己完全生疏的行业,从而使企业的竞争优势无法得以持续存在。外加经济市场的变化,保健品市场下滑,造成巨人集团资金周转困难、财务危机,最终导致巨人集团走向破产。(2)投资评估不到位。很多企业在进行一项投资之前,往往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市场调研或到外地考察,发现在甲地此项目效益十分明显,未考虑本地环境和本企业实际情况,就认为投资该项目有一定可行性,未进行专业、全面的投资评估,在投资后引起财务风险,造成企业发展的危机。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分析评估得出投资该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及所谓多样化经营,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走向破产也就不足为怪了。(3)对投资风险认识不足。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在决策时未能科学、准确地估计环境变化等不确定因素,按照主观臆断决定项目投资,就很容易形成决策失误和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这种现象在家族式企业更容易出现,企业所有决策由一个人说了算,又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进行科学的投资可行性研究,未进行投资评估就盲目上马,结果导致发展态势很好的企业,因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破产或倒闭。
(三) 财务管理不当
1.企业财务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等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导致财务运转不畅,效率低下,增大了企业财务风险。
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 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资金流失严重, 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例如, 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猴王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其与上级企业猴王集团之间存在着混乱的财务关系, 致使上市公司因猴王集团破产而出现严重财务危机。
3.流动资金等方面的管理不完善,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目前中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 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 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中,企业普遍存在只注重销售业绩,忽视应收账款的控制状况。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 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还有很多管理不善的现象都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管理
(一)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1.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要将现有的财务管理内容仅限于营运资金管理继续扩展,逐步成为企业管理核心。企业应自上而下形成重视财务预算、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 紧紧围绕企业目标,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
2.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控程序,降低或有负债的潜在风险。如订立担保合同前应严格审查被担保企业的资信状况;订立担保合同时适当运用反担保和保证责任的免责条款;订立合同后应跟踪审查被担保企业的偿债能力, 减少直接风险损失。
3.建立完善的预算流程。预算流程包括预测业务结果的评估相关资源的需求,是业务目标实现的关键。战略目标通过“ 自上而下”的方式被分解到下层的业务单元后,预算将“自下而上”地逐层生成,下层单位根据资源的需求和使用情况作出最佳的决策。
4.建立科学决策体系。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尽力完善决策的流程,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切忌主观臆断。
(二)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最基本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或企业总价值最大化。它通过获利水平和利润指标反映出来,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现金流量这一企业生命线上的。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的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抽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 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 建立滚动现金流量预算。
2.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从资产获利能力分析,监测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利润资产平均总额)、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从偿债能力分析,监测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从经济效率分析,监测反映资产运营指标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产销平衡率;从发展潜力分析,监测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入净额);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三)加强筹资风险管理, 优化的资本结构
企业应根据自己的风险能力来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 企业在借入资金时, 应在慎重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 选择合理筹资顺序来控制财务风险, 使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在资金安排上, 企业筹集的资金的选择必须要满足匹配原则,即企业所筹集的资金的偿还期必须与其相应资产的变现期相适应。短期筹资的资金(如:短期借款, 各种商业票据及贴现等资金)只能用于流动资产。而中期的长期的债务资金,(如银行基建借款、长期债券、融资租赁等)由于偿还期限较长, 可以用于长期投资或变现期较长的固定资产(如:一般的机器、设备、大型的工具、器具以及运输工具等)的购建。而权益投资(如: 实收资本, 优先股等)则最好用于变现期很长的大型固定资产(如: 房屋、建筑物, 大型运输工具,大型生产线等)的投资。企业之根据各种资金的偿还要求的不同, 将所筹善解人资金的偿还期与资产的变现期相结合, 既利于各种不同的资金高效利用, 又保证企业按期偿还资金, 是企业的资金流转能够正常进行。
(四)建立防范财务风险的御险机制
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 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 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首先,建立企业风险转移机制, 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门或全部业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 如积极参加社会保险等。其次,建立企业风险分散机制, 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再次,建立风险应对决策机制, 降低财务风险。如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建立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专项准备金。最后,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的阶段性控制工作控制财务风险, 应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入手, 全过程予以监督考察。事前应做好企业的财务预测与计划, 作好各种预算工作。事中应加强资金使用意识, 把资金管理作为重点, 确保投资效益, 实现资金结构优化, 减少企业收不抵支的可能性和破产风险。事后对于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 要建立风险档案, 从中吸取教训,以避免同类风险的再次发生; 对于已经发生的损失, 应及时消化处理, 若长期挂账, 势必给企业今后的发展留下隐患。财务风险对企业而言是一柄双刃剑, 使用得当, 可以提高企业利润, 增加股东财富, 反之安排欠妥, 它会加速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因此, 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 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 以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杨军涛.企业财务风险起因及其防范[J].财会与审计,1994,(4).
[2]黄飙.浅谈如何化解和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3]刘凤海.试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观的转变[J].企业管理,2006,(3).
[4]李媛.加强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J].财务管理,2006,(6).
[5]周列平.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当代经济, 2007,(5).
[6]吴利英.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控制[J].东方企业文化, 2007,(11).
[7]王全凤.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研究[J].文教群论, 2007,(2).
[8]王德礼.中国企业财务分析体系变革浅析[J].财贸研究,1993,(2).
[9] 陈西年.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如何发挥财务管理作用[J].中国建材资讯,2005,(1).
[10]中级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1]王革非.企业财务管理的诊断与咨询[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