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地学思维 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长期以来,地理学已逐步从人们认识周围世界的有力工具发展成为改造世界的科学,它已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为一系列勘测、设计和规划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以解决重大的国民经济问题。①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教育部先后于1998年和2012年对地理科学专业进行了调整,在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中,地理学下属学科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被拆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这一专业的拆分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学科的要求。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其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地理学。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地理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经典地理学思维和素质的培养。
1 地学思维
传统地理学提倡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和类比方法等,是地理学中最重要也最普遍的科学方法。②现代以来,地理学有了更强的整体性观念,更多地从地域系统的整体出发,注意从理论假设出发进行演绎,使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能够相互补充、辩证统一,并积极引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逐步形成了一种复杂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③
从具体研究方法来讲,现代地理学综合研究的两大方法为区域法和因素法,④即以区域为基础的综合研究和以要素基础的集成研究。但无论是区域法还是因素法,都要借助系统科学的方法论和辩证思维,以探究地理综合性问题的求解途径,这类研究方法和地学思维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2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现状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是理学地理科学大类下面的二级学科,前身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2年教育部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两个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依托于地理学、城市规划和管理科学,侧重于应用领域,着重培养我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规划与管理的专业性人才。⑤城市规划一般依托建筑学平台建设,侧重于技术领域,重视物质规划和形态设计,如建筑设计、住区规划与设计、旧城改造、城市设计、景观规划与设计、市政工程规划等,其毕业生大多就业于大城市的设计院、政府部门、城市建设咨询和研究机构。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设立的目的是希望将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城乡规划和管理之中,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之需且具有资源、环境与规划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从专业设置学科背景看,全国大部分高校资环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前身)是在地理学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南京大学黄贤金⑥等人于2011年对98所开设有该专业的高校开展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98所高校中67所是以地理学为学科背景,占68%;11所高校以地质学为科学背景,占11%;以农学和测量学为学科背景的各为4所,分别占5%;其他以建筑、环境、林学、经济学等为学科背景的高校11所,共占11%。然而,在一些开设该专业的普通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专业重复建设、盲目扩大规模、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学科定位不明确、⑦⑧尤其是轻视对学生地学思维的训练,过分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培养目标向建筑类倾斜,无法凸显地学特点、展示专业特色,导致学生就业方向不明确、就业情况不乐观。
3 培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地学思维的重要性
3.1 有助于学生理解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背景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跟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也最具活力,该专业面向全球性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等,综合性与应用性都很强。⑨学生只有具备了全局与系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方法等地学思维方式,才能有效地理解并接受相关理论,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关于区域、空间、尺度的概念有具体认知和理解,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才能得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2 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在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的背景下,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这也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有全局与系统、分析与综合等地学思维方式,而学生仅通过城乡规划的理论、技术、方法的课程的学习是无法得到有效训练的,因此,需要重视地理学经典的理论教育。
3.3 有助于学生完成个人职业规划和目标的设定
有效的职业规划对于促进学生实现其人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学思维的特色之一在于训练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而这一点在学生制定个人职业规划和目标时尤为重要,有助于学生综合地思考问题,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客观全面地面对人生的每个阶段并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地域文化;文化景观
1地域文化的提出以及概念
文化景观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萨澳教授在1925年提出的,他认为“文化景观风貌的文化群体是对自然环境的作用。文化是动机,自然环境是媒介,文化景观是结果。”人类居住的地方,不只是生活的地方,更加是创造的对象,这是文化景观论一直强调的观点。地域文化是属于不同地方,有着悠久历史传承下来的独特文化。它和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和人文特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在中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的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因而被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文化独特性。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在形成过程中的地理背景,在范围上可大可小。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每一个地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要巧妙运用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造出有独特魅力的园林景观设计是现代中国园林设计的重要出路。尤其是能和当地的文化结合,就可以更好突出园林的美,不同地域,文化差异相差较大,但是如果能相互结合,又能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造就出不同的园林风格,才能够更符合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推动特色园林文化的建设。
2从文化角度理解设计项目
景观伴随着人类社会一起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带着时代烙印和地域特色。在今天,设计师更要把握景观的人文氛围和文化内涵,让人们在所处环境中不仅得到功能上的满足感,更要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因此设计师们要更多的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所设计的项目。以证大西镇朱家角景观设计项目为例。对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做相关的说明。项目名称:证大西镇E1地块景观概念设计。地理位置:上海青浦区的中南部,紧靠淀山湖风景区,朱家角古镇对面。项目背景:大约成陆于70000多年前,发掘了新石器时期的“崧泽文化”明代中叶因盛产棉布名闻四乡。镇区36座古桥,古朴典雅,9条长街临水而建,民居宅地依水而建,素有“上海威尼斯”及“沪郊好莱坞”打造目标:朱家角历史文化商业街。综合特色商业,搭配部分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及休闲消费,打造朱家角特色历史文化风尚商业街。“小桥流水人家”,水在江南小镇不可或缺,水塑造了景观的气韵,给空间以灵动。一条诗意的河流带给人们多少追思回忆。孩童时的玩伴,白墙灰瓦间的窄巷,涓涓细流汇作的水网。这些许久以来萦绕于心的美好记忆,在一片灯火阑珊的河湾中与我们邂逅。一丝丝,一缕缕,片片滟滟,仿佛走进了梦里水乡,打造一个“古韵朱家角,水语俏江南”的江南新中式小镇。“江南丝绸之路”把整个江南的城市都串连在了一起,是一条稻米之路、陶瓷之路、茶叶之路,丝绸柔美感加编织的纹理通过设计演化为现代化铺装和流畅的线条.昆曲在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一带形成,故而得名昆曲.它有着将近六百多年漫长的发展历史,剧目丰富,名作林立,文词优美;表演细腻传神;唱腔婉转动听,淡雅飘逸,在中国戏曲史和艺术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有着傲人的至高地位。该项目中,在广场上结合昆曲文化用景观的表现手法植入其中,一个景观框景墙应运而生.
3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景观
地域文化要注重对乡土文化的保护性,因为文化是从土地上建立起来的,而土地大幅度的改造,会对地域文化产生严重的破坏性,令原本在土地上的文化受到冲击,改变了和地域文化相辅相成的整体性,导致地域文化只剩下空壳,变成空洞没有灵魂的园林。地域文化的载体是人,当地生活的人们有着继承当地地域文化的传统,因此在园林景观上要强调人的重要性。通过和当地人文的有机结合,令整个园林富有生命力,不会只是美丽的景观而缺乏园林的灵魂。注重当地的人文状况、风俗习惯,和园林建筑互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富有当地地域文化内涵的园林,是走出千园一面的重要一步。
4结束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地域文化可以令原本的园林设计更添活力,更能接地气,可以更能带出园林自身的灵巧。在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切勿胡乱按照不同地域文化设计,要根据当地的文化,以及周边文化为主,和深远的文化相融合时,要注意改良,不能生搬硬套,造成反效果。
作者:于焱 单位:山东港通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合文.浅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J].中国住宅设施,2009,(4):24-25.
[2]郭永久.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11):6673-6675.
关键词:地域色彩;包装设计
21世纪科技信息迅猛发展,文化危机是如今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包装设计如何才能在走向国际化的同时又不失本土文化的特色。地域特色是受众的心理决定的,吻合人们对于地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消费者中地域化倾向对其购买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在包装视觉设计的诸多要素中色彩是最直观最引人注目的要素。
1地域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包装设计的色彩是最引人注目的元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消费者是被包装的色彩而吸引,进而开始关注包装的其他信息的。色彩是最具有视觉传达能力的要素之一,是强化视觉冲击力的第一要素。在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的时代,色彩的作用已经不仅仅是装饰和美化产品,色彩具有图形和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超越不同语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所造成的障碍而传递信息。色彩能左右人的情感,不同色彩会对人的心理造成不同的刺激效应,这正是色彩的信息化和情感化功能。
地域色彩是地域文化特色的一个方面,是与各地域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将其运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中能体现出商品浓厚的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尤其是富于地域特色的产品,例如食品类的月饼,粽子,调味品的酱油、醋、辣椒酱、鸡精等等,例如大家熟知的太太乐和豪吉二大品牌的鸡精包装设计。太太乐是上海地区的产品,是南方吴越文化的代表地区,色彩清爽、淡雅,黄绿色的搭配清新,是吴越文化特色的色彩表现;豪吉是巴蜀地区四川凉山州的产品,凉山是彝族地区,传统红黄的组合是巴蜀文化遗传的地域色彩。正是由于两种品牌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所以产生了不同风格的地域色彩,将其运用于商品包装设计中更增加了商品的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对于消费者来讲,在购买及使用不同商品时也能感受到不同地域文化。但是要能恰当的将地域色彩运用于包装设计中就需要对地域色彩进行深入挖掘。
2地域色彩的挖掘
色彩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长期积淀形成的心理结构,与宗教意识,信仰习惯相联系,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要寻找具有地域特色的色彩设计需要研究各地域的色彩表现,在其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从漆器、织物、彩陶、壁画到年画、脸谱,从淳朴的民间风格到奢华的宫廷风格,都透着丰富的色彩。但是在具体设计时不能将这些艺术形式的色彩照搬照抄,要将其与调味品这个地域化的商品相匹配,同时还要考虑与其搭配形象的风格,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耐人寻味的色彩搭配。
一方面要研究产品生产地区的色彩特征,使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也认知该地域的色彩特色。同一个国家、不同的民族和地区,因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生活方式的不同,表现在气质、兴趣、爱好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对色彩同样也形成了各自的偏好和地域性。比如,少数民族或者边缘山区的人们一般喜爱大红大绿等一些极鲜艳的颜色,特别是北方的农村,由于气候的影响,风沙多,室内采光不足,农民一般偏爱鲜明的色彩,颜色要“足”“透”。城市居民生活空间较好,室内采光够,但面积小,再加上快节奏的生活与噪音的影响,容易对强烈色彩的刺激产生疲劳感,因而偏爱的是淡雅、清新、明快、舒适的颜色。因此,色彩对于地域特色的表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要研究消费地区对象的色彩喜好,尤其是进入国际市场的调味品。必须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民族对色彩喜爱的差异,洞察不同地域的色彩文化特征,使产品的色彩与当地民族习俗、保持一致,同时融入不同的文化特色,这样使人产生美感,取得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结合,博得消费者的青睐。例如:荷兰人特别钟爱橙色,过节时人们广泛使用橙色;在意大利绿色象征国土,白色象征阿尔卑斯山的积雪与和平正义的精神;在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的黄色是象征死亡等。
3包装设计中如何应用地域色彩
首先要注意色彩的象征性。色彩是最容易表现商品属性的抽象元素,比如红色常出现在食品包装,以表现食品的甜美可口;蓝色、绿色常用于药品包装,以表现安宁平安;化妆品多为女性使用,所以多采用调和、素雅的粉色系,用以表现细腻、滑嫩的质感;电子产品多用蓝色为主色来表现高科技等等。所以包装色彩也是商品内容、特征、用途的形象反映。在选用地域色彩时也当考虑色彩自身的属性及象征性。
其次地域色彩的选择搭配要适合产品。例如调味品包装设计,纵观目前市场上的调味品包装色彩也是以红色为主色居多,配以黄、绿的搭配,红黄绿是比较完美的色彩组合。但是不是所有调味品都适合用这几种色彩来表现,每种调味品包装色彩的选择要根据味道、口感、产品档次等因素来综合考虑。除此之外,还应考虑调味品的地域特色,以便能够组合得到和谐的色彩,准确地传达产品信息,给消费者味觉上的暗示。例如四川阆中保宁醋采用了阆中古镇民居的线描图案表现了四川地区的建筑特色及人文风貌,所以色彩选用清爽、宁静的蓝与绿搭配,很好地传达四川的巴蜀地域特色(图1)。山西恒顺醋包装设计则是表现山西的高山地域特色,传达植根于黄土地,源远流长、博大厚重的三晋文化,所以色彩浓烈。(图2)
图1恒顺香醋包装
图2保宁醋包装
4总结
研究包装设计的地域特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传承,是包装设计发展的客观需要,能提升包装设计的文化品位。地域文化具有多元化、地方性、精神性和体系性等特征,所以把地域文化特色融合于包装设计中,就成了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变迁的载体。地域色彩是地域文化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将其运用于包装设计中可以强化现代商品的时间价值与空间价值。对提高企业的信誉,促进商品的文化价值上升,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蒋宝德,李鑫生.中国地域文化[M].山东美术出版社,1997.
[2] 胡绍中.包装设计[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3] 陈小林.包装设计[M].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关键词】地域文化 招贴设计 视觉符号
招贴设计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耳熏目染的一种接纳、领悟新信息的一种传播载体,它是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而循序渐进的必生之物。它在人们未对其定义命名之前就已经成为引起人们注意的重要沟通交流方式,它既是文化和文明的产物,同时又促进着新文化和新文明的诞生。
1 地域文化在招贴设计中的重要性
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出有代表性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传统文化元素。区域文化不仅代表着某个区域的个性和传统,还体现区域文化和品质的人物、事物、传统服饰、特色文化、地理符号等,这些因素的综合构成了设计师和文化区域文化独特的识别要素。设计师和用户所具备的各种经验和知识都作为理解因素分别渗透到对招贴的设计和认知中,而这些类似处理具有典型的区域文化性。
(1)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地域文化只有与其他文化不断交流,在新的社会环境的变迁中,才会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地域文化也正是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永葆生机,使中华大地上各地域文化拥有独特的魅力,同时也将象征各地域的人民的永无止境的文化创造力,使各地域文化特色成为促进地域文化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随着世界各地文化的频繁交流,促进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成为极为重要的时念。而今天的我们对如何发展地域文化,让我们的地域文化成为国人的骄傲,成为新的时代思索主题。
(2)地域文化差异对招贴设计的影响。地域文化是招贴设计中本土元素的根源。对地域本土文化差异的归纳、提炼,所指的实际是设计师通过对本土所处环境的思考,而逐渐形成的新的设计理念。由于地域、思维、生活方式的差异,无论设计多么入流,他们的设计风格有所差异,并且地域文化的差异会对招贴设计形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至由于设计师所处地域环境的不同从而决定了它对设计的认知观。设计师若能立足于本土文化来完成招贴设计作品,其创作的图像就带有本民族的思想理念及独立的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从而使人们更清晰的领悟到历史发展的文脉。现代招贴设计通过不同的地域文化的不同元素真正传递表达出更易让人们接受的信息,从而摆脱招贴设计的商业化、庸俗化的拘束,让不同地域文化所产生的设计元素在现代招贴设计中走向更高的发展空间。
2 地域文化与视觉符号
招贴设计是利用符号语言来建构的表现形式。而对地域文化下的视觉表现符号,不是随意的吸取、否定,否则将会造成地域文化元素的滥用,应利用现在科学的方式方法,使地域文化的精髓在招贴设计中发挥无限的魅力。只有认识到视觉符号设计与地域文化元素的紧密关系,才能更好的塑造出更好的视觉符号。
地域文化的形象是对各种不同地域文化所表现的不同特征而进行界定、划分具体表现形式。地域形象的认识和表现,必须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和历史人文因素。此外地域形象还与所在的地理位置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有关,其所表现的形式主要通过图形、文字及色彩。地域形象因所在的地理方位等因素的差异而不同,还以地理环境特点的差异而不同。只有正确认识各地域文化形象所表现的特征才会让其成为又不干涸的源泉,研究和正确认知地文化形象所变现的特征,是对地域文化形象的认知和表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3 招贴设计中如何把握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影响的招贴概念是指具有传统性、独特性和多元性,通过各地域间的历史文化景区等重要元素的应用使之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保鲜剂。随着设计师阳社会群体对本土地域文化的不断重视,促使更多的将地域文化渗透到招贴广告之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1 合理开发利用地域文化元素打造本土特色文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域文化的吸纳成为招贴广告宣传的主要形式。在对地域文化特色的体验中,犹如―面镜子客观真实地记载着特定的地域文化特征。在新时期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设计本身文化的建设,使招贴设计在现代化和地域文化的传统旧互交融和创新。使设计理念元素渗透到地域文化的丰润的土壤中,融合现代设计的观念,创作出符合新时代精神文化独特性的作品。
面对外来文化的不断侵蚀,发展本土地域文化的视觉元素,找寻传统地域文化的精髓,并通过重构再创的手法是地域文化的元素从传统的造型基础中向符合现代世界设计文化的方向转变,使其在具有现代感的同时又深赋传统地域文化特色,成为世界招贴设计中夺目的明星。
3.2 招贴设计中从“形象”到“意象”的地域文化表达
(1)历史文化为元素的图形。以吉祥为主题的图形元素在现代招贴设计中的应用。吉祥是人们数千年追求的希望,在我国以吉祥元素为主题的图形资源极其丰富,它是中国文化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典籍”。
鱼元素的应用。在中国图案中鱼作为一个流行极广的装饰纹样,早在我国上古时期的陶器上就出现了许多装饰优美的鱼纹,如骨刻、石刻、玉雕、陶瓷彩绘以及织绣等,诸多鱼纹形象十分生动、造型优美视为中国图案艺术中的珍品。早在我国原始时期,捕鱼为重要的谋食方式之一,人们对此产生了各种崇拜、信仰。鱼在水生物种繁殖能力极强成为美好婚姻、爱情的象征,又因“鱼”和“余”音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吉祥之物象征着富裕、吉庆。在我国现代设计中,以鱼为设计元素的作品正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如可口可乐在其宣传海报中与中剪纸和鲤鱼的成功结合,唤起了中国消费者对美好往事的遐想。
(2)地域文化中的色彩意象。色彩作为现代招贴设计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其自身也是影响地域文化中的重要因素,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仅激发着人们对商品信息的关注,还能激发受众对此产生特殊的感想和情怀,并通过这内在的情节吸引打动更多的受众。色彩是对人体视觉刺激最敏感、反应速度最快的视觉信息元素,自古以来人们常常透过色彩的直观特征赋予色彩特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在我国传统色彩文化中以红、白、黑、黄、青俗称“五色”,主宰了华夏民族色彩美学近三千年,并成为祥、瑞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东南西北中为五行,用不同纹饰标示,青龙为东、白虎为西、朱雀为南、玄武为北、中央为天子,并将五色赴会于五帝玉神之说,支配着人们的生活、信仰。
(3)社会时代风尚对色彩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色彩配置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刻认识,保护和改进我们生活居住的色彩环境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社会时代风尚对人们审美感的改变,如何使色彩成为与时代风尚相吻合成为新的色彩目标,进一步深切地研究色彩与社会时代风尚所存在的各种内在的联系。
科学地认识色彩和充分发掘色彩的力量,使人类在舒适的环境里健康地繁衍生息,是每一个设计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人们不再沉迷于对传统色彩单一审美追求,而是以世界不同色彩风格为出发点,追求个性的彰显,科学地使用色彩。
(4)文字符号意境的表达。文字寓意的应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鹤、鹿、狼、鲤鱼、松柏、梅花等动植物的名称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并在现代设计领域广泛应用。如在企业名称里,福建七匹狼男士服装,运用狼在人们心中的价值寓意,体现出公司团队如狼般自信不屈敢于拼搏的精神,也有代表以道德观为出发点的如“同仁堂”、“谢德堂”等。
地域文化是现代招贴设计的巨大的艺术之源,中国地域文化元素是招贴设计的形式到精神内核的基因,为招贴设计提供无穷的灵感及素材,我们只有进一步地理解与消化中国地域文化艺术,才会使现代招贴设计在与深具意义和价值的地域文化元素的交融中重现生机,才会使我国现代招贴设计在民族精神和美感的前提下成为世界现代设计一颗不灭的明珠。
参考文献
[1]刘伟铿.地域文化研究[H].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D04.12.
[2]李雅日.中国传统图形元素中的形、色、意三要素及其应用[J].装饰,2D06年第六期.
[3]屈梅.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J].美术,2D03.10.
[4]曹方.现代汉字艺术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
(1)缺乏对地域性包装设计的专题研究。目前,我国大部分有关农产品包装研究主要论述如何建立农产品品牌或绿色产品品牌。在包装设计专题方面的研究较少。
(2)注重对地域文化符号与农产品包装设计融合的研究。地域性特色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地域文化符号与包装设计如何结合这一问题极具深入研究的价值。设计师只有深入研究理解地域文化的精髓,才能将这种地域特色通过包装的视觉性语言传达出来。
(3)总结出明确的、具有针对性的农产品包装设计方法。地域性农产品的包装设计不仅仅是市场营销活动,也是艺术创造活动,需要将设计前期的实证调研和设计中期的地域文化符号提炼完美融合。
二、地域性农产品包装研究意义:
(1)对地域性农产品包装设计的研究是体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2014年我国农业部“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将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关键问题作为十三五期间关注的重点,而农产品包装设计正是体现农产品质量的“名片”,包装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和品牌的信赖度,足见农产品包装设计研究的重要性,通过优化农产品包装设计流程促进农产品“生产—设计—销售—建立品牌”良性循环,达到农产品包装设计、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2)“地域文化符号与包装设计如何结合”这一研究内容有利于提升黑龙江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提高黑龙江省农产品品牌文化方面的附加值。黑龙江省是国家的主要商品粮食基地,国家重点建设的生态示范省,地位重要,借由优化农产品包装设计打造一条全新的农业化生产包装链条有助于我省的农产品品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
(3)提升企业的包装设计和品牌意识。采用得体的包装设计,不仅可以使农产品为农民增加更多的收入,而且还可以提升品牌在国内同类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目前我省农产品包装设计水平良莠不齐,趋同现象严重,农产品缺乏真正的特色,很多农产品在包装设计上缺乏对地域文化的深入理解,设计和品牌识别度不高,部分生产企业忽视对设计的投入,在包装上盲目模仿其他知名品牌,追求短期利益回报,损害了品牌的个性,不利于品牌长远发展。因此,十分有必要建立以地域文化符号为明确导向的设计方法。
三、影响特色农产品包装的三个因素
要解决“地域文化符号与包装设计如何结合”这一问题首先要明确的是何种因素对地域性农产品包装产生影响。首先地域特色离不开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现,而这种意识形态的具体体现应该是带有地域特色的视觉符号,而产品自身特色则是影响了包装的重要因素,需要设计师和企业共同对产品进行定位,同时确立品牌个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的地域特色问题。因此,我们总结出影响特色农产品包装的三个因素分别是:地域文化符号、产品自身特色、品牌个性。这三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决定了农产品设计时应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在此基础上提取相关的视觉元素和符号,最终与品牌个性相结合。
四、地域特色农产品设计对策总结
(1)以地域文化符号为导向的农产品包装设计应着重强调对地域符号意义的解读。符号意义是指人们在经历过程之后得到的精神体会,更多的是代表情感、氛围或者是一种文化。应该在设计前期调研中加强对地域符号意义的深层次解读。
(2)以地域文化符号为导向的农产品包装设计流程应包含了3个步骤:前期调研——包装市场定位、地域文化代表性元素提取、中期规划——包装品牌形象规划、后期设计——包装产品设计,解决包装产品设计问题不能忽视其前提即市场和品牌,市场定位层次反应了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品牌形象规划则将包装的定位和品牌个性融入、而地域文化符号则能使品牌最终脱颖而出。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艺术设计;环境景观;桂林;城市文化品位
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Local Culture to the Design of Urban Public Environment Facilities: Take Guilin as the Example
CHU Hai-feng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在为城市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着基础的公共服务,保障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同时,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作为城市整体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建筑、城市环境共同反映着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城市的特色风貌。公共环境设施是指街道、社区等公共场所中为人们活动提供条件或一定质量保障的各种公用服务设施系统,以及相应的识别系统。“环境设施”这一概念起源于英国,亦被称作“街道的家具”、“园地装置”等,欧洲人又称其为“城市的配件”。公共环境设施的内容包括卫生系统、照明系统、休息系统、信息系统、导向系统、管理系统等等,承担着城市配套设施的功能。公共环境设施虽说都是一些公车站、指示牌、垃圾桶等小体量设施,无法与城市公共广场、城市整体环境景观等大型项目并肩而立,但其数量和类型众多,分布面广,而且直接服务于公众人群,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俨然成为“城市名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目前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为设计师们所认同。然而,目前我国一些城市中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却忽视了这点。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普遍存在着同质化、工业化等问题。这些公共设施虽然能够满足城市对设施的基本功能的要求,但是缺乏各个城市特有的地域性特征。某些公共环境设施的设计作品在形式上没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在材料上,忽视了对本地本土材料的利用;在文化中,忽略了历史文化内涵。这些设计作品成为了城市形象和城市本土文化的“外来者”。大量造型相似的公共环境设施充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使本就“千城一面”的城市形象更缺少特色,磨灭了千百年来城市自身所孕育的个性和特点。
二、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
所谓地域性,泛指“因人类地理分布而形成的地域性群体文化”。城市的地域文化是一个城市自然生长的历史沉淀,它存在于地域的自然景观当中,存在于地方性建筑当中,存在于地方历史文化当中。在设计之前,充分理解地方性文脉、了解地域性特征是设计出优秀的城市环境设施的前提。只有当设计师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当地的城市自然景观特点、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总体设计定位、城市中人群的生活习惯、地域性建筑的特点、地域文化特征及文化符号等种种要素之后,寻找出其内在的精神文化内涵与外在形式的联系之后,才能将其融合到公共设施的设计当中,设计出具有着地域神韵的作品。
沙里宁在《城市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一书中曾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目标与抱负”。与人群直接接触并发生功能关系的公共设施就是一个展示城市文化和城市品位的平台。在公共设施设计中,地域文化是设计灵感及设计元素的重要来源。设计师在设计思考之时,应当尊重当地人群的生活习惯,善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注重地域文化符号的提取和利用,顺应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条件,设计出具有“认同感”和“亲切感”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这不仅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也会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成为外地人了解城市的“名片”。
三、桂林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在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可以从当地的自然景观、地域性特色建筑、地域文化等内容中提取所需要的设计元素,结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条件、地方性材料等客观要素综合设计。同时也要考虑到城市人群的对公共设施的功能和审美的需求,以及不同人群的不同需要,对所提取的地域文化元素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进行分解、抽象、重构,将其有机的融合到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当中。
1. 桂林地区地域文化特质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城中多山水,因此城市总体规划建设以“城在景中,景在城中”为主线。城市地处低纬,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桂林市城市定位为风景旅游城市,自然景观成为其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桂林城中多山,山形如盆景般秀气灵动,韩愈有诗云:“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整个城市完全融入到自然景观当中,结成一体不分彼此。建筑文化上,当地所特有的桂北民居建筑形式也颇具特色。民居建造多利用本地多产的建筑材料,通常以木材作为主要围护结构,建筑结构多为穿斗式,台基部分多由当地石山上采撷的青石石块所砌筑,屋顶部分则为青瓦屋面所覆盖,建筑材料和建筑色彩与青山绿水相呼应。桂北民居中马头墙形式或观音兜形式的山墙是桂北民居的主要特色,其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尤为凸显灵动之气。桂林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虽处少数民族地区,但是城市中居民多以汉族为主,多民族杂居。其地域人文文化也与桂林山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地有着许多关于山水的神话传奇,也有着关于少数民族脍炙人口的“刘三姐”的传说。对于桂林市这个有着自己独到地域文化的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必定要以山水自然景观文化为主,结合民居建筑文化、地区民俗文化,从中提取设计元素并加以利用。同时还要依据人口构成的特点,针对本地居民和旅游人群的不同需求进行设计。
2.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对自然景观文化元素的提取和利用
桂林城市地处丘陵地带,城中山水秀美,是城市自然景观元素的典型代表。在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中,对此自然景观文化元素的利用乃是设计的一大重点。在设计中,如山体、水景等自然景观元素不可能完全复制或一味地模仿照搬,宜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提取、抽象、重构,取其形意之美,展现在设计之中。采用将自然元素符号化的设计手法能够有效地体现城市的地域自然文化。以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中公车站设计方案为例(如图1)。该公车站设计采用了抽象和象征的设计手法,将城中山体形象加以抽象和符号化后,取其意象带入具体设计当中。车站顶部由多段自由弧线组成,象征着坐落在城市中起伏的山体,与其自然形象遥相呼应。同时车站的造型整体构成桂林城市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G”,象征着设计所在城市。
在功能上,城市公车站主要使用者多为当地居民,设置在城市道路两侧,考虑到现代人群的使用习惯和周边现代建筑的整体风格,因此设计中采用玻璃和钢材等材料以与现代化城市的建筑形象相吻合。
3.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对传统地域建筑文化元素的提取和利用
桂北民居是桂林地区极具地方特色传统的住宅形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桂林城市虽属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当地居民大多为汉族,在古代从中原地区迁徙而来,因此多数民居的形式与中原汉民居有相似之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沉淀,民居形式也自成一派,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建筑风格和地域性建筑文化。而公共环境的设计不同于建筑设计,本身体量较小,无法形成较多的类似于建筑空间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在设计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之时也需从地方性建筑形式上抽取和提炼设计元素的方向入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如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中公车站设计方案(如图2)。该设计将桂北民居中的观音兜、马头墙和双坡顶的建筑元素抽象、简化,并加以重构、组合而成。车站墙体使用当地特产的石灰岩做饰面,顶棚使用透明玻璃、钢材等现代材料,两种不同类型的材料形成对比又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体。整体设计既包容了传统的地域建筑元素,也满足了现代人群的功能和审美需求。再如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中指示牌设计方案(如图3)。该设计按照同样的设计思路,撷取桂北民居中的跌级马头墙的局部形象,将其简化之后用现代的设计手法重新组合成为新的设计形式,满足公共设施指示系统的功能需求,并突显地域特色。
4.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对地域性传统历史文化元素的提取和利用
地域性传统历史文化元素不同于地域性自然景观和地域
性传统建筑,它不拘泥于具体形式,是一种城市历史和精神文化的沉淀。地域性传统历史文化或为当地耳熟能详的传说故事,或为神话传说,或为传统习俗,或蕴藏在当地人群的生活习惯当中。针对公共设施设计而言, 在形式上简单提取设计
元素的方法不适用于对传统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和利用,而需要从挖掘当地的文脉关系入手。比如说,可以从传说故事的本身寻找切入点,引发使用者和观赏者的联想。以桂林市垃圾桶设计为例(如图4)。该垃圾桶设计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之下,将其设计为简化的绣球造型,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刘三姐抛绣球”这段在当地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当地居民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也能让外地游客了解桂林的地域文化。这样的设计不但是对一个以旅游为主的城市的一种宣传,也是对当地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和继承。
在公共城市环境设施的设计对于地域性历史文化的利用,也能够从民族服饰上寻找设计元素,比如桂林城市垃圾桶的另一个设计方案(如图5)。该垃圾桶的设计就是从桂林地区壮族男子的民族服装中提取开襟的局部作为形象设计元素,简化和变形后加以利用的。这样的设计能够进一步地体现和宣传地域民族文化。
5.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对当地材料的利用
在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采用地方性材料,可以突出地域特征。桂林地区多产石灰岩,将当地石山上开采的石灰岩加工打磨后制成青石板,可用于石桌椅的设计和制作当中。桂林城市提供给市民休憩使用的座椅大多都使用此类材料,一则经久耐用,再则能使公共环境设施有机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充分融入环境当中(如图6、7)。
四、结语
1.地域文化的概念
它是人们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作为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地域文化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逐渐在商业环境中凸现出来,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人们认识的提高、观念的改变都促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丰富,与此相对应,地域文化所包含的元素及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地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鲜明独特的地域特征,丰厚悠久的文化情感等,对于丰富广告设计者的审美情趣,提高广告设计者的审美品位,激发广告设计者的创作灵感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平面设计的概念
平面设计具有美术性和专业性,其以“视觉”作为了解和表现方式,并借助多种方法和手段来创新文字、图形等元素,通过视觉语言来表达设计师的想法和创意。广告设计者应用字体排印、计算机、版面等专业技巧来实现创新目的。从另一个侧面上讲,平面广告设计也是设计过程及设计作品完成时的一种宣传手段。此外,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平面广告设计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设计是一个包含着展示展览设计、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在内的极其广阔的创作门类和范畴,充斥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用图形、文字等视觉元素将自己的观点和设想展示给观众,从而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文化的独特性、多元性和传统性等特征。
二、地域文化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
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广告设计者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同时地域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元素也被广泛应用在广告设计中。研究地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认识到地域文化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重要性,对于地域文化和平面广告设计的发展和完善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从以下三方面来论述地域文化对平面广告设计的影响。
1.地域文化可以增强平面广告设计的表现力
19世纪中期,文化领域浓厚的哲学气息以及激烈的美学争论,不仅为平面设计的发展做出了良好的铺垫,也为地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地位打下了基础。地域文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地域性,正是地区间的差异性造成了千姿百态的文化形态,进而推动了文化产业多样化的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平面广告因其简洁明了的表现方式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广告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工具,必须要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才能达到宣传效果,这就要求广告设计不仅要新颖,而且还要具备独特的设计特点和风格。而在视觉信息迅速更新的现代社会,生动的图形、影像显然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其能帮助不同背景、语言、环境的人们更好地了解广告内容。因此,广告设计者必须积极挖掘地域文化中丰富的视觉资源,充分运用图案、形象、色彩等元素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并将广告文化、民族特性、视觉信息有机结合到广告作品中,以进一步增强平面广告设计的表现力。
2.地域文化可以丰富平面广告设计的内容和形式
世界各民族、各地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设计者如果能够将这些地域文化资源恰当地运用到平面广告设计中,无疑可以极大地丰富平面广告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得到了不断的延续和继承,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特色鲜明的文化形态,对这些地区的人们产生了深远影响,而那些时期遗留下来的符号、图像等元素则逐渐演变成为富有丰富情感的视觉艺术,这些都可以成为平面设计的重要元素。当然,这些视觉元素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单纯描摹,而是人们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过程中的主观意识的表现。设计师有选择性将这些元素作为表达某种情感的载体,进而创作出能与消费者产生共鸣的设计作品。另一方面,地域文化所包含的民风民俗、生态环境、风俗习惯等,又可以为广告设计增添个性色彩。例如,伏特加“城市系列”的广告设计,就是将不同国家各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作为主要视觉符号,并结合该产品晶莹剔透、圆肩短颈的酒瓶包装,恰当地展现出了该品牌简单、大气的个性特征。由此可见,地域文化可以为广告设计提供更加直观有效的视觉平台,加强了品牌与受众之间的沟通联系。
3.地域文化可以扩大平面广告设计的传播途径
平面广告设计作为一种形象的视觉符号,在全世界范围内被人们不断地感受和接触,从某种意义上讲平面设计是富含情感的国际交流渠道和价值平台。但随着广告设计的发展和普及,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它都日益呈现出雷同化的特点和趋势,这极大地削弱了广告的宣传性。为了拓展广告的传播途径,为广告对象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广告设计者开始寻找富有文化底蕴和个性色彩的设计源泉,地域文化就因其鲜明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在设计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例如对于具有文化背景的广告设计,地域文化不仅是其创作素材,还是其灵感源泉。此外,在不同的广告语境中,文化背景的差异性也成为广告传播的重要限制,而此时地域文化又可以成为广告创作的重要切入点。
此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品牌,也可以根据地域文化运用不同的设计语言来相互沟通和交流,进而达到产品宣传的内在要求。如美国的广告往往吸收外来文化,注重表现自由奔放的民族特征,设计风格简单大方,充满地域色彩;德国的广告则注重文字的工整和色彩的运用,风格严谨,并带有鲜明的机械化烙印。由此可见,在广告设计中恰当地运用地域文化,可以有效增加广告设计的附加值,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广告设计者要从地域文化中探索和寻找可以用来更好地表达概念的创新元素,积极拓展广告设计的传播途径,从而为我国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地域文化;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
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曾说:“人之所以和动物不同,因为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①地域文化中有着取之不尽的资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立足地域文化,将与艺术设计相关的知识进行融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其创新精神,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在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进行文化创意转化,是当前设计教育切实可行的改革方向。
一、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实践环节被忽略
高校教学活动对教学实践环节缺乏应有的重视,原有的教学实践平台并未得到良好改进。由于教师对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和地域文化的认识不足,使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地域文化与艺术设计教育关系密切,但由于实践课程课时严重不足、实践方向与专业方向存有偏差等问题,导致实践性课程设置非常不合理,难以做到与专业教育无缝对接。这种欠缺不仅直接导致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差、适应力薄弱,更影响到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认识不充分
有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过于重视大赛和与企业对接的项目,盲目求新求变,对地域文化的探索浅尝辄止。一些高校艺术类教师对地域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全面、系统,对地方历史文化缺少认知,难以潜心专注于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缺乏对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这直接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停留在教授理论知识与制作工艺层面,学生在设计实践环节往往是纸上谈兵,难以在实践课程中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三)专业课程体系不系统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之间相互独立、缺少联系,加上很多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缺乏文化知识的支撑。面对相互独立的专业课程,学生难以构建系统、完善的知识结构,这使学生难以独立创作出有思想、有深度的艺术设计作品。
二、地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实践中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希腊美学思想发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发展、丰富于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盛极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②国外通过艺术设计教育传承地域文化的作品不计其数,地域文化的传承是推动西方艺术乃至西方美学前行的巨大动力。不管是以圣经故事为背景,还是以某地风土人情为基调的这些作品比较常见。“现在流传的美的高雅趣味,最初是在希腊的天空下形成的……美甚至成为一种功勋。”③没有地域文化的历史积淀,就不可能有现在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地将地域文化植入艺术设计教育实践环节,早已成为国外常见的教学模式,这可以让学生对各地地域文化有较深的印象,并体会到其深刻性、审美性、趣味性。以动漫为例,美国作为动漫产业起步较早的国家,最大特点就是以动漫电影促进动漫产业发展,其中地域文化、民间故事传说等都是支撑作品品质的重要元素。如电影《阿凡达》中的哈利路亚山就是以我国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中“南天一柱”为原型。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晚于美国,目前却是全球最大的动漫生产和输出国家。知名导演宫崎骏的作品中有大量场景是典型的日本风光。从这些发达国家的动漫产业发展之路可以看出,动漫衍生品这种艺术设计实践与地域文化关系紧密,在艺术设计教育实践环节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市场,同时带动本土文化产业链的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虽然我国对“非遗”非常重视,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和媒体娱乐方式的裂变扩张是当下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将新媒体等艺术设计实践形式转化为创新驱动的可利用途径,不仅可以使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实践落到实处,也是带动地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安徽省为例,其地域文化的传统特色为该省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环节提供了丰富素材,如有巢氏、包青天、六尺巷等,都是饱含民族特色的素材,为艺术设计创作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有益元素。《易•系辞上》有言:“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这里虽然将生产物品、创立器具都归功于圣人,也说明了造物的圣人地位。④倘若将有巢氏文化等圣人造物的地域历史通过艺术设计实践传达出来,必然能够引起大众的强烈共鸣。因此,地域文化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实践环节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目前,安徽省已针对诸多地域文化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展开地域文化的文史研究和学术讨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为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地域文化在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建构
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意识到对地域文化的内涵进行挖掘与运用的重要性,但大多相关研究依旧停留在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层面上。改变专家学者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停滞于历史考证的范畴,打破社会群体对地域文化认知中的碎片化、冷僻化、概念化、片面化等局面,需要将地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的真正内涵,摒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艺术设计学习停留于理论与技术层面的现状。
(一)任务创新
1.内容上:突破以往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停留在理论与技术的层面,将受力点落实于还原地域文化的历史意义研究,力求关注与当代社会需求的结合,对落实到区域形象建设的具体实施进行实质性探索。2.体系上:突破以往地域文化停滞于史论证实的研究和以时间为体系架构的方法,力求以结合实际的比较法,跨学科、跨专业运用于实践课程教学,比较并借鉴同类精神文化在艺术设计领域的传承途径。3.视角上:突破以往地域文化研究的单一性视角,力求从不同学科、不同人文精神、不同传承方式的多维度视角,挖掘更加具体并接地气的精神。4.方法上:突破以往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一味追求校企合作,却难以求精的浮躁局面,深入挖掘地域文化,通过纵向方式,解决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薄弱问题。力求通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发挥艺术设计专业各种实践课程教学的独特性,利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在实践课程中解读民族文化,重建活态地域文化,探索一条运用地域文化打造特色区域名片的发展道路。
(二)建构对策
第一,以地域文化为发力点,建立起艺术类创新型人才需求与地域文化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人才培养的全新支撑体系。进行设计学各学科教学法及基础教育研究优质教学资源的获取、整合、共享等,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深入研究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多种方式,改进设计学各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结合地方文化,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探索带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构建立体化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学科体系框架。提高设计学各专业的教学质量,推动高校设计学类各专业持续发展。第二,以地域文化为发力点,通过各类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省级、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教研项目及设计教育理论与教改实践课题研究。梳理若干有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地域特色文化植入,发现课程理念、学科交叉、学生个性选择等问题。从教师研究的横向与纵向科研项目入手,梳理设计学各学科课程的结构与内容,优化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灵活性与开放性,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设计学各专业课程体系及管理机制。完善设计学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设计学的“设计艺术”文化,建立设计学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改进设计学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建立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提高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三,以地域文化为发力点,促使当今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寻求艺术设计各种门类的跨界,以及实践区域经济开发多元化的方法。地域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资源,将深厚的文化资源的积淀转变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资本,增强区域竞争力,促使文化艺术实践带动经济腾飞。同时,地域文化资源还可作为艺术设计教育实践环节的特色宝藏,在“文创”产品盛行的今天,更好实现校企对接,帮助学生打造被社会所认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与品牌。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是其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与落实的基础,亟待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文化是艺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紧扣地域文化传统特色在艺术设计教育实践环节的运用,推广于高校的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必将有助于推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声.超级IP——互联网新物种方法论[M].杭州:中信出版集团,2016.
[2]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艺术与文化[M].沈语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罗伯特•考尔克,电影、形式与文化[M].董舒,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艺术采风;必要性
1艺术设计学专业和艺术采风概述
1.1艺术设计学专业的性质
艺术设计学专业的任务主要通过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艺术设计的美学修养,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而设计实践能力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主要集中在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方面。通过艺术设计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如三大构成,图形创意,招贴设计(海报设计)摄影等课程的学习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而这些课程的学习离不开艺术采风为其提供实践的机会。
1.2艺术采风学习任务
艺术采风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安排学生集体进行调研活动,主要指导学生对当地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民间工艺等资料进行搜集,并能将搜集到的素材运用到后期的艺术创作中,是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体活动。通过从艺术采风课程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设计素材的收集,民间文化的挖掘,传统工艺的学习等。从社会实践和专业提升两个大的方面分析艺术采风在设计学专业的作用,采取感受式教学,培养和锻炼学生对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民族工艺的敏感度,同时又能检验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并从艺术设计专业的角度去理解和研究民族民间艺术,创造性地发掘和再设计民族民间艺术的能力。
2学生对艺术采风认识的变化
2.1采风前的准备工作
采风之前,为了使艺术设计学专业艺术采风实现最大化意义,组建了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提前告知采风地点,借助互联网、书籍、杂志、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初步的了解,完成初步学习任务,使学生学会了课程开展之前应完成的准备工作。
2.2采风前对艺术采风的认识
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一,认为采风和普通旅游的无区别,是一个既浪费金钱,又浪费时间的活动。第二,学习无用,目的的盲目性,无计划性。第三,认为学习无用,大量的理论基础学习,很难付诸实践。
2.3采风后对艺术采风的认识
学生普遍的认知。第一,艺术采风是一个搜集设计素材一手资料的最佳方式,这为后期进行设计有很大的帮助,即使工作以后,面对不同的设计要求,也能够有目的的进行设计素材的选择。第二,通过艺术采风,使学习方式更具有条理性,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第三,对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民间工艺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懂得积累哪些设计素材,并对设计素材再设计过程中,艺术表现技法的运用进行了新的学习和尝试。第四,完成艺术采风作业的过程中,检验了跟艺术采风相关的课程的掌握情况,对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3艺术采风对学生的重要性
3.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艺术采风的进行到后期的作业的完成包含了一整套设计方案的其实工作和结束工作,从前期的有目的的工作准备,明确主题,资料搜集,资料筛选,设计构思,设计表现,最终成果呈现,每一道程序都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且艺术采风涉及多门学科,通过完成作业的一系列程序,能够检验不足,从而有目的的提高。同时学生在面临毕业后的就业工作时也可采用同样的解决方式,每一步目的都很明确。
3.2帮助学生规范资料搜集
艺术采风使学生和生活进行一次零距离的接触,亲近自然,感受地域文化,培养学生对于民间文化民族艺术的感悟能力。首先通过此次采风能够明确设计主题,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素材收集。明确知道设计中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元素,如何搜集元素,怎样搜集相关的元素,如何找到元素之间的联系等。避免漫无目的的拍照,然后有海量的照片,最后真正有用的照片却寥寥无几,失去了资料搜集的意义,也失去了采风的实践意义,对后期的设计工作没有任何帮助。
3.3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艺术采风的作业往往是综合性的,涉及多门课程的,学生能够在做课程作业的同时,能够回归自身,进行深刻的反思,真正意识到采风的必要性,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的同时意识到专业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在后期的学习中,有目的提高。3.4树立学生学习信心通过艺术采风收集有关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民间工艺,并将这些原生态元素通过专业知识,将其艺术特点用不同的技法进行重组再设计,使学生体会艺术创作的过程,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树立学生学习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