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范文

初中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

第1篇:初中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 乡土资源 思品课 运用措施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广大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开发者。《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资源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教育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因地制宜原则”是新课程坚持的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原则之一。“我们要从当地和学校实际出发,重视对本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地取材,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整合并优化校内外各种资源,丰富教材内容,真正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

新课程要求我们积极开发乡土课程资源,优化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各种合力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一、乡土资源进入思想品德课堂的意义

多年来,我的办公桌上经常摆放着《昌黎县乡土志教注》、《昌黎县图志》《昌黎县民俗文化》等地方教材,选择其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乡土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有助于强化教学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感。还有利于弘扬乡土文化,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1.乡土资源具有亲和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乡土资源是初中思品课教材内容的必要补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乡土资源的一个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发生在本乡本土的学生在生活中可以通过耳闻目睹“触摸”到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计划,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适当穿插一些关于家乡过去和今天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主要人物和历史遗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

2.乡土资源具有民族性,能弘扬民族文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乡土资源进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乡土资源是祖国历史的一个缩影,它具有生动、具体和真实的特点,学生易于感知和接受,易于引感和认知上共鸣,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好资源,这对于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为本地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3.乡土资源具有社会性,是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实践场所。乡土资源进课堂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注重培养学生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及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而把乡土资源引入课堂教学可以为发展学生的这些能力创造良好条件,它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平台。

二、乡土资源给力生动思品课

1.采用乡土资源,创设课堂情境。一堂课的导入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学习效果。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导入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学主体作用,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时的注意力和主动性。乡土资源取材于本地,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对教材理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家乡观念,更加准确地了解国情。因此,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地方材料导入新课,能使课堂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九年级《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纪录片《美丽昌黎我的家》,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家乡美景,感受家乡巨变。通过这种直观生动的地方材料导入,拉近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深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2.采用乡土资源,增强教育实效。

一个人在认识上总是先熟悉家人,乃至家乡,再逐步扩大到了解国家。因此,爱家乡是爱祖国的起点,爱祖国的情感是从爱家乡的情感中萌发并得以升华。在教学中运用乡土资源,能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先辈对家乡、对祖国的贡献,能了解到家乡人民辛勤劳动和英勇斗争的业绩,进一步体会到家乡的可爱和祖国的伟大。如在上九年级“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课时,采用风景秀美的碣石山,被称为红色旅游胜地的五峰山,曹操的《观沧海》、韩文公祠与韩愈、如与五峰山、极具夏威夷风情的黄金海岸,有“京东大沙漠”美称的翡翠岛等。可以通过昌黎本土的地方教材《昌黎县志》,选择家乡籍的先进人物对学生进行教育,最容易引发学生兴趣,他们更感到这些人物可亲、可信、可敬,这些人物的事迹及具有的优秀品质对他们的教育作用也最大。所以在教学中有目的地注入本土资源,能增强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第2篇:初中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河北版教材;修订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2-0019-03

2011年,国家教育部公布了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的人才培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初中英语》教材(七至九年级,以下简称本教材)于2002 年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后,在河北和其他实验市、区广泛使用,得到好评,形成了良好的课程影响。根据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实验情况,本套教材于2010年起启动进一步的修订工作,截至2013年,整套教材修订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现从该套教材修订依据、修订原则、修订目标、修订内容等方面做些解读。

一、修订依据

(一)国家英语课程标准

遵循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更加凸显英语课程人文和工具的双重属性,更全面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的人才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的实验情况

根据教材的实验情况,分析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听取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对教材的修订意见和建议,切实增强教材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继续保持教材内容活泼有趣、知识丰富、语言地道等特色。

二、修订指导思想

《英语》七至九年级的修订,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及教学要求,遵循以下指导思想:

(一)重视以人为本, 强调素质教育

注重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宗旨,引导学生创新,培养学习合作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了解中外文化风俗、饮食习惯、禁忌、幽默等,使学生在理解和尊重外国文化、增强世界意识的同时,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发展健全的人格。

(二)注重语言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材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并用,注重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意识等内容和目标要求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三)坚持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

倡导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举一反三,有利于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发现语言规律。

(四)坚持趣味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充分考虑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语言学习规律,选取适合中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设计多种形式的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五)注重体现时代特色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内容要反映时代的变化。本教材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呈现中外社会生活。

三、修订目标

(一)全面贯彻《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对学生知识积累、学法形成以及性格培养的影响,彰显英语教材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二)保持教材先进的教学理念、地道活泼的语言特色,并保持教材浓厚的生活气息,突出故事性和趣味性。

(三)提高教材的适宜性,适当调整教材的容量和难度,修改后的教材方便教与学,增强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四、修订内容

教材仍以系列化的交际活动方式展开,注重多种学习方式和手段的运用,注重生活情趣和情境化教学,让学生接触大量的生活英语,在熟悉的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使陌生的语言生活化、通俗化。

(一)适当减少教材的容量:每单元新授课由原来的7 个改为6个。

(二)调整单元内容:调整教材部分单元和内容,使其与小学英语内容更好地衔接,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明确学习目标:在单元首页和目录中,明确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以达到便教利学之目的。

(四)增加板块:增加Let’s Do It,Culture Tip,Dig In,Learning Tip 等板块,补充活动或练习,以便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和用英语做事能力,拓宽有关文化差异的知识面,并优化其学习策略。

(五)充实复习课,引导学生对单元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及时进行自我评价。

五、教材的编写体例

本套教材仍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主线,以单元话题形式编排,各单元、各册之间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衔接。教材的内容始终贴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活动等情景,题材广泛,涉及自然、科学、人文、地理等各个领域;体裁多样,展现中外不同的文化背景。

本教材的修订继续采用教案式编排,共分为5 册。其中,七年级分为上下册,每册8 个单元;八年级分上下册,每册8 个单元;九年级全一册,10 个单元。每个单元设置6 个新授课和1 个单元复习课。每课的内容分为课文和练习两部分,课文占1 页,在一节课(45 分钟)内完成。教材中继续使用图片和卡通插图,尽量多地使用与课文主题有关的真实图像资料,展示中西方文化,以文字信息为主,以图为辅,另配有教师用书及教学磁带等。

本套教材在词汇、语法、语言知识的修订方面进行了合理的编排,注意在学习语言时介绍语言规律。从七年级上册开始,教授国际音标和读音规则,使学生能按国际音标正确读出单词,并在每单元复习课中补充了语言练习。语法教学从七年级上册开始系统介绍,采用归纳法展示语法规则,并对语法项目进行小结。

六、修订后教材的主要变化

(一)适当减少、降低教材容量和难度

修订后,九年级上下册合并为全一册,全套教材从原有44个单元改为42个单元;新授课时由原来的308个减为252个,减少了教材容量。

在具体修订中改写或替换了部分课文内容,降低了教材的难度。对语法、词汇、功能意念的呈现重新进行了梳理和安排,删除部分超标词汇和超标语法项目。在同一单元话题下,做到重点词汇、语法和功能项目出现得相对集中,在全套书的呈现中做到螺旋式上升,便于教师安排教学计划。

(二)话题进一步丰富

参照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的24个话题项目表,重新调整本套教材的话题。七年级下册将原有第1~4 单元的“旅行”浓缩到第1~2 单元,北京之旅改成了围绕丝绸之路的中国之旅,使得故事发展的节奏加快,并扩展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增加了学校生活、课外生活、英语学习三个单元,就饮食、音乐、服装、学校课程设置等多方面进行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使话题更为丰富。八年级上第6单元话题改为Go with Transportation!八年级下册将第4~6单元话题整合为The Internet Connects Us,Buying and Selling,Be a Champion! 九年级全一册在原教材基础上做了较大整合,并补充了有关电影、人际交流方面的话题。

教材中进一步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材, 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如调整教材部分单元和内容,使其和小学内容衔接得更自然,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中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三)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英语听说读写等活动融入教科书中。以话题为单位、采用教案式编排。新授课每课内容遵循“新授+ 活动”的形式,两页对开,左页为新授课文部分,右页为选择练习部分(Let’s Do It);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循序渐进,为教与学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灵活多样的选择。

新授课文后面Let’s Do It项目中设计了与新授课相结合的活动,便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活动数量控制在3~5 个,分别从课文理解、听力训练、基础知识、小组对话活动及课堂任务等几个方面着手,每个单元各有侧重并保持整体平衡。

每个单元中的项目(Project)活动中,学生需要使用英语合作完成项目,并可将成果向全班展示。通过这种项目式设计,引导学生用英语自然地交流思想、比较异同、体会意图并得出结论。这些活动不是单纯的练习题, 而是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参考,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语言学习。

每单元复习课引导学生对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横向复习,并归纳、总结。其听说部分中补充了对语音知识(读音、重音、语调、连读等)的学习和归纳;拓展欣赏部分与单元主题紧密结合,在轻松的氛围中对单元知识作适当拓展。

另外,设置了知识小板块,增加教材弹性。根据单元具体内容,适时增加了Dig In, Culture Tip,Learning Tip, Hands on Activities等板块,和教材内容自然穿插。其中,Dig In 引导学生就课文中关键内容做进一步思考; Culture Tip 对课文中的文化背景或文化差异给出必要的说明,渗透跨文化意识;Learning Tip 是对课文中知识点的解释和说明,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Hands on Activities 则强调学生在动手完成规定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四)更新体裁,增强时代感

本套教材以故事的发展为主线,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提供了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在编写过程中,语言素材由加拿大方作者执笔,保证了语言的自然性和地道性,保证了教材高质量的语言输入。

教材内容紧扣时代脉搏,生活气息浓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材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话题素材,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语境支持,便于学生用语言思考并做事情,对同一话题可进行多方面、深入地探讨,以此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材呈现方式以对话和故事为主,结合海报、问卷、报刊电子邮件、网络视频、论坛、博客及微博等多项内容。如:第一册第30课,詹妮的奶奶过生日,詹妮用微博的方式写祝贺语;第二册第11 课,詹妮从丝绸之旅回国后,用论坛的形式介绍中国的饮食文化;第二册第13课王梅和詹妮用网络聊天工具交流学校生活,第二册第26 课Alicia 和老师用网络视频电话交流英语学习。这些更现代化的交流手段,丰富了体裁,紧扣时代的脉搏,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

本套教材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有意识地在各种活动中引导学生创新、合作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

1.明确学习目标,补充图画等非语言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单元主题,将单元页的You Will Learn 改为We Will Learn,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主体地位。在每个单元页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图片,并将本单元的主要功能、语法和句子结构列到单元页,使学生对本单元的重点一目了然,便于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2.引导合作学习。在安排每课的活动练习时,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有的侧重于合作学习,有的侧重于个体思考。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

3.自我评价更加科学。评价部分由原有的Do You Know?改为Self-Evaluation,采用发现式的方法呈现,不再采用对学习目标的陈列,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并反思学习过程。单元学习之后,教材不再罗列单元的主要内容,而是提纲挈领,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和总结本单元所学的主要内容,同时评估自己的完成情况。

4.学习策略指导更为细致。教材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有意识地呈现学习英语的多种手段和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查找相关学习资料,丰富学习资源,收获成功的喜悦;根据课文,适时对比和总结英语语言的规律,如:英、美词汇的差异,合成词的示例,帮助学生借助联想和归纳来记忆词汇,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或求助于老师、家长甚至同学来使问题获得解决。

5.教材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内涵。在英语国家文化基础上适当补充了其他国家文化的介绍,并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比重,渗透了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素材。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外文化风俗、饮食习惯、禁忌、幽默等,使学生开拓视野,理解和尊重外国文化、增强世界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同时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化,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发展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

后记

第3篇:初中九年级音乐教学计划范文

【关 键 词】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168-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写作制定的总体目标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的能力。”从课程标准中可以看出,恰当合理的写作能力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起着奠基性的作用,并且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面对的更多是应对中考,因此作文教学应该成为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寻找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策略来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我们能称之为有效呢?钟启泉先生认为,“有效教学中的‘效’主要指效益,有效教学是寻求教学效益的活动,有效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学效益。”也就是说,教学应该是为有效而教的,不能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是无效的。然而,现实中的教学由于多方面原因,常常是收效甚微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尤为典型。作文课难教成为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

一、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位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作文课怎么上?作文技巧讲解、范文反复示范收效甚微,为什么?”这是目前我国大多数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所面临的困境,前一问题涉及的是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而后一问题涉及的是教学方式,造成这些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诸多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需要先分析问题,对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

1. 作文教学的无序性。作文教学无序性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写作缺乏兴趣。现在许多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是先读范文,然后讲一些乏味的写作技巧,这样缺少层次性的引导很难激起学生写作兴趣。当前,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中对写作方法及应试技巧的研究很多,如吴学谦《作文十要诀》、《作文立意选材构思》等,而像刘祖元《从学生作文心理探究初中作文教学》这类对学生写作认知心理、知识建构之类的研究却很少,这些恰恰是有效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理论知识。当下,初中作文教学过程都是以中考为指挥棒,以得分技巧为训练重点,随意性很大,难以形成系统化的操作。只有以分数论英雄,而没有层次、没有递进,学生感觉不到3年来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任何改善,写作不再是内心的倾诉,而成为一种应付考试的工具,趣味全无,当然也就写不出好作文。

2. 缺乏积极的写作状态。积极的写作状态是由正确的写作心态和良好的写作环境组成的。“长期以来,我们总以一种非常严肃的态度对待写作。文以载道的思想一直是所有写作者的紧箍咒。”[1]在日常的写作练习中,老师、家长都将写作内容当作非常特殊的事件,譬如说一提笔就必须得想到爱祖国、爱父母、爱社会。当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此一来,学生会认为写出来的作品必然代表人的思想、道德和才华。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学生们就会发自内心地认为作文难写。此外,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有一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命题——指导——写作。这种教法没有创造利于学生表达的情境和气氛,很难激发起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他们会觉得没有内容可写,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把写作当成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3. 写作与阅读、生活脱节。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长期以来,应试的紧箍咒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作文教学和学生的写作。学生的写作已经远远地离开了生活,为了在考试中拿到好成绩,学生总是在不停地背诵与自己生活毫不相干的素材。我们要知道,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作文教学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进行,学生有自己的认知,有自己的生活,当然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教师需要做的是给学生以平台和技巧,使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生活,这样他们在写作时才会文思泉涌。与此同时,在教学中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的同学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片,但是这“一大片”大都脱离实际、废话连篇,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阅读素养的不足,阅读是要读懂生活,生活是写作素材,“写作——阅读——生活”应是一个可循环的系统,缺一不可。

4. 作文评改课的低效性。当前流行的作文讲评方法的特点是形式单一。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教师唱“独角戏”,从评到改都是由教师承担,学生只负责听;二是“交流课”,找几位优秀作文的作者谈心得、谈体会,之后全班学习。前一种情况是过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后一种情况则是学生的主体性过分发挥,缺少了教师的引导。例如,某教师在进行《我们的教室》作文评改课时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概说引入——自读评价——典型句逐句评改——作者朗读——范文展示。这样的五环节步步为营、逐渐深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强化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当代文坛名家写作指导概述

学好作文,不仅是升学考试的需要,更是学生未来就业的基础,有良好的文笔功底,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会受到青睐。正因为写作如此重要,目前各类写作辅导课、辅导书充斥着学生的视野,但其指导者、作者的范围无外乎都是中学教师,他们很难跳出课堂,从更高的理论和实践层面来指导写作。关于指导学生写作,许多当代文坛名家同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人都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和教育水平,在指导学生写作上有颇高的发言权。

关于写作的态度,孔庆东认为不应把作文当作考试对待,只有考试的时候、老师要求的时候才写。写好作文的重点在于平时的训练,比如当你看到一面不太干净的墙,却能从上面看出图画来,这时马上把自己看到的图画用文字描述下来,这样只要把任何东西都看成活的,随时随地都能写作,一定能够提高写作能力。此外,他还主张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对待任何东西都要会思考,有自己的理解;钱理群提出写文章要从容不迫,无论是写作文还是写其他作品,都是一种文学创作。他更强调了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劳动,必须有物质基础而又不被物质所困。学生需要从容,才能进入宽阔自由的精神空间,发挥更自由的想象。

关于写作的内容和素材,曹文轩认为:积累素材的主要途径是观察,用眼睛去看生活。丰富的生活加上大胆的想象,才能写出好的作品。“青少年写作文,就应该多写“有意思”的事。何必那么深刻?何必那么深沉?故作高深,一本正经,老气横秋,少了童年的童趣和稚气,倒没什么可爱之处。”[2]何西来提出,写作文需要学生调动全部的知识储备,好的诗词是非常好的知识储备之一,它们是有音乐性的,当这些音乐性借鉴到作文中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梁衡则强调背字典,只有字词掌握得多了,写作文的时候所选的字词才会更加准确,还能表达多重、多种不同的思想,这样作文才会出新意。

综观几位文坛名家的观点,成功的写作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丰富的生活感性经验和知识积累;自由的想象;充足的训练;创作个性;自由从容的写作态度。这些是否可以给我们的初中作文教学一些启发呢?

三、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策略

1. 注重序列,把握目标。作文教学的序列性首先要求明确阶段练习目标。要实现作文有效教学,语文教师就要纵观全局,并且做出学期、学年甚至每一学段的作文教学计划,比如从纵向上可以建立一个作文练习序列,七年级以自由写作为主;八年级以规范写作为主,教师提出一些规范和操作方法;九年级以自主写作为主,目标设定为表达学生个性,使学生写得更好;从横向可以使用成长记录袋,例如第一个月达到基本符合题意,第二个月达到有中心、有内容等。总之,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设置目标明确的写作任务,形成一个写作的梯度训练体系。每次写作任务都要向学生提出具体而又适度的要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2. 自由写作,放飞心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实施建议中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力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在作文课中,教师首先应明确是指导课还是讲评课,在指导课中教学的重点是开阔学生写作思路和启发学生自由表达。海阔天空的想象是十分重要的心理活动,要让学生充分释怀,不限时间、内容、篇幅、题材,只要真诚健康,学生大可以天马行空,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可以写高山流水,也可以写海啸山崩;可以写平凡生活,也可以写真诚崇高;可以写未来世界,也可以写眼前一物……学生的个性得到表达,他们会乐于写作,更能使想象力得到发挥。

3. 关注生活,积累经验。生活的丰富多彩使作文有事可写。写作练习应先从学生熟悉的写起,写自己想写的人和事,写自己想说的话。比如,在七年级第一个学期,学生可以写暑假,写初入中学校园的生活、感觉等。教师在平时要教会学生关注生活,多维思考,及时捕捉写作灵感。生活积累有两种途径,分别是实践积累和阅读积累。实践积累就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通过真实感受来积累直接经验。例如,高尔基的《童年》就是在实践积累的基础上完成的。阅读积累指学生通过课内外文本资料的阅读来获得间接经验。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通过阅读来获得作文素材是积累的一个必要手段。鲁迅先生在写《中国小说史略》时,仅《小说旧闻钞》就查阅了1500多卷古书。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生活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同等重要。

4. 改变作文评改课教学模式。“作文有效教学非常强调评价的多元化,重建评改课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教师将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3]要实现作文课的有效教学,就要改变作文评改课的教学模式,将评改方式多元化,如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一位教师这样安排了一节作文评改课:“学生批改——小组交流——教师浏览——集体评讲———教师点评——相互批改——教师检查”。这样一个师生互动的评改模式,以多方位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使作文评改效率最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避免以下三点:一是学生自评、互评不是教师减轻负担的手段;二是教师要注重引导和指点,将共性问题加工整理,为学生指点方向;三是着重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鼓励学生不断认识自己的优缺点,领会为何这样写会比那样写好,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如何实现初中语文作文的有效教学,提高作文教学课的质量,以上观点和操作方法只是从一些文坛名家和一线教师观点中提炼的一些普遍性规律。完善优化初中写作教学策略还需要每个语文教师根据自身情况不断探索,只有这样,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才会渐渐走上“有效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杨薛建.浅议初中作文教学缺失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2009,(7):89-90.

[2]杨春.作文应该这样写[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