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性

第1篇: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摘要:本研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影响不发达地区教师教学水平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教师们认为影响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可分为五个方面:

    1、教师自身素质;

    2、教师的心理环境;

    3、教学条件状况;

    4、学生环境;

    5、教师的地位问题。这对我们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了依据。

    一、问题提出

    教学水平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能力所发挥的程度和效果,反映了其知识、技能、能力状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教育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理论工作者应当深入研究影响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许多学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林崇德、申继亮提出教师的知识包括本体性、条件性和窑践性知识三个方面。关于课堂教学能力李尉认为应包括:教学和课堂控制、个人的心理特征、教学类型、态度和行为;而申继亮分为:认知、操作、监控和动力系统。关于教学积极性,陈卫旗的研究表明,教师总体对工作感到不满意,尤其是对教育体制与社会环境、学生素质感到不满,从而影响了教师的工作卷入程度。刘海燕的研究显示:最激励教师积极性的因素有事业心、责任感、人际关系和睦;易使教师积极性受挫的因素有报酬不合理、社会风气不良、工作成绩得不到肯定、家务负担重。

    以上研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影响教学水平的因素,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研究,难以反映研究主体的实际状况,而且研究的大都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大城市的教师。本文研究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问题,主要采用统计分析研究方法,由研究对象陈述自己的想法,研究者对此进行归纳、整理及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过程及结果

    研究一(一)研究方法

    1、被试选择。选取淮南市教师120名,其中男教师36人,女教师84人。

    2、研究程序。用不记名开放式问卷,让教师陈述影响其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再对问卷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出各种因素提出的人次及比例。

    (二)研究结果经统计归纳出影响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有25个,见表1。

    从表1看:教师提及的百分比最高的依次为:A

    4、Al、A10。最低的为:A2

    4、A2

    3、A25。表1是对每一因素提及的人次及百分比的反映,只说明某一因素的广泛性,并不代表这一因素对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性有多大。广泛性高的因素重要性未必也高,广泛性低的因素重要性未必就低,为了弄清这些因素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作用的大小,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

    研究二(一)研究方法

    1、被试选择。选取淮南市小学教师150人,其中男教师42人,女教师108人。2研究程序。将第一步所得出的25个影响因素制成问卷,让教师对每一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价,评价的等级有5个:

    1、非常重要;

    2、比较重要;

    3、重要性一般;

    4、不太重要;

    5、很不重要(值越小重要性越高)。问卷数据输人计算机,用Foxpro进行管理,用SPSS/PCv8.0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各因素的重要性与广泛性对比(见表2)

    从表2得出,(1)重要性较高的是:A

    1、A

    5、AI9、A

    2、A4;较低的是:A8、AI

    3、AI

    2、A2

    5、A24。(2)广泛性及重要性都较高的是AI、A

    4、A

    5、A10、A2,尤其是AI、A

    4、A5,其重要性和广泛性均列前五位。(3)A19、AI8、A3,广泛性不高但重要性较高。(4)A2

    5、A2

    4、A8的广泛性和重要性都低。(5)A2

    1、A

    7、A9有较高的广泛性,但其重要性却并不高,具体分析见表3。

    从表3可得出:持非肯定态度的:A21有52人(占34.7%),A7有55人(占36.7%),A9有56人(占37.3%),合计163人次(占36.2%),而其平均广泛性等级为6.2,重要性等级为14。

    2、对影响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经方差极大旋转后得到表4。

    经整理统计得出各因子群的内容及重要性等级排序,见表5。(注:等级值越小重要性越高)从上可知影响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因素可归纳为5个方面:

    1、教师自身素质;

    2、教师的心理环境;

    3、教学条件状况;

    4、学生环境;

    5、教师的地位问题。

    三、问题讨论与分析

    讨论1(1)AI、A

    4、A

    5、A10、A2这些因素广泛性及重要性都较高,说明这5种因素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所采取的一系列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措施都很难奏救。a、教育的战略地位并没有真正体现,教师社会地位不高,福利待遇低,特别是拖欠工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农村教师拖欠工资是极为现实和严重的问题。b、“教学设备落后,办学条件差”是影响教学水平提高的广泛而又重要因素。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与学校落后的教学设备及手段形成了极大反差,现代教育技术并没有在教学中发挥实际作用,相当多的学校极为缺乏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这使得广大教师只能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开展信息时代的教学,这已经成为制约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一大障碍。(2)Al9、A18、A3三个因素,其广泛性不太高但重要性却较高。其原因可能是多数教师对这三个问题并没有太大的感性认同,但却认为是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这昭示我们:a、目前读书无用的思想,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师降低了提高教学水平的兴趣。b、有的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将教学做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或者只停留在口头上或者中心旁落,这样就很难调动教师积极性,影响其教学水平的提高。c、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过多的检查验收活动干扰了教学秩序,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挤占了教师的学习、工作、教研和休息时间,这些无关的事务成为影响教学水平提高的一大原因。因此在呼吁对学生“减负”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减负”的问题(3)A2

    1、A

第2篇: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师;育人能力;制约因素;对策

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岗位上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与目标。教育的关键是教师,高职院校教师不但要具有一般高校教师所具有的较宽厚的高等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以及高职教师特有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高职院校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育人能力。因为高职院校的生源基础不是很好,学生不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而且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为人处事能力上更需要教师的教育与引导。

然而,目前高职教师的育人能力与其担当的重任及要求并不适应。据笔者参与的课题组对本省二十几所高职院校有关教师育人能力方面的调查,有60%的人认为本校教师在学生管理(班主任)方面所花的精力占整个工作时间的30%;有50%的人认为本校教师的学生管理能力需要加强。这说明不少高职教师在育人方面虽然付出了很大精力,但育人能力仍有待于提高。

影响高职教师育人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观念因素,即教师的教育观念跟不上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一是认为高职生是大学生,教师是大学教师,受到高教管理思维定势的影响,对高职的培养目标研究不够,对高职扩招后生源素质的变化思想准备不足,仍是更多地强调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对教师的育人能力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认为现在的高职生相当于以前的中职生,管理体制与教师育人的方式方法仍停留在中职模式上,升格为高职后,更多地关注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与“双师”素质等硬性指标,对教师育人思想的转变重视不够。

素质因素,即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欠缺首先,高职扩招导致教师大量短缺,一批新毕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充实到高职教师队伍中。高职的办学特色决定了这些毕业生大多来自工科院校,在校期间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教育学等教育理论知识,在育人问题上更是缺少理论指导,因而影响了教师育人水平的提高。其次,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高职院校中还有不少从企业引进的工程师之类的教师,这些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在育人问题上也缺少相关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

培训因素,即高职教师的培训体系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本人参与的课题组在调查过程中,当问到“你校重视教师育人能力方面的培训吗?”时,有44%的人认为“一般”。当然有不少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能力建设非常重视,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但这些进修和培训大多是针对“双师型”与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的,而与提高教师育人能力相配套的培训政策、培训基地、培训内容则少之又少。这些导致了一方面教师因学生越来越难教而苦恼焦灼,另一方面教师培训仍只重专业知识技能而不顾育人技能,教育者的实际需求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点发生错位,使教师在育人问题上缺少学习借鉴的机会,育人能力的提高缺少外部环境的支持。

工作量因素,即教师育人能力的提高缺乏学习、总结、思考的时间与精力据本人参与的课题组对本省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的调查,有63%的教师认为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工作量太大”。由于高校扩招,许多高职院校生师比严重超标,教师普遍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在完成教学、科研等任务后,几乎没有多少精力与时间顾及育人能力提高的问题。教师育人能力的提高成了说起来重要但实际上很少受到关注的问题。

以上几个因素均严重地影响着高职教师育人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切实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

提高高职教师育人能力的途径

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提高高职教师育人能力的重要性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高职院校的入学新生素质层次下降且复杂化。利用短短的二三年时间,将这些学生培养成符合高职培养目标的人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无论是本科院校办的高职还是优秀中职转型升格的高职,均应认真分析目前高职教师育人能力的现状与人才培养要求之间的差距,加强学习,抓紧研究,转变旧的思维定势,掌握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充分认识提高高职教师育人能力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观念上为教师育人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完善考核体系,制定重视教师育人能力提高的科学管理方法这些管理考核方法应针对教师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的各种教育活动。

1.完善教学考核办法。在教学工作中,对教师的考核大多侧重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至于育人能力则常被忽视。实际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对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能力、利用教学内容渗透德育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能否顺利实施,是教师育人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学校应重视对教师这些方面的考查与考核,对育人能力强的教师要表扬奖励,对能力弱的教师要指导帮助。

2.制定科学的班主任育人能力考核办法。在班级管理中衡量与考核班主任育人能力的强弱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这涉及教师育人能力的发展方向与学生培养规格的导向问题。不少高职院校针对部分高职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差、自律能力弱等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严格的量化管理措施,对于减少学生违纪现象、整洁校园、规范学生行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过于严格、过于死板的统一模式与统一标准对培养青年人的自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展潜能等并不利。班主任为了应付学校的一系列严格的班级考核,常将精力与心思放在如何使学生听话守规矩、如何使班级少扣分上,至于引导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荣辱观、较强的为人处事能力、自律能力、创新能力等则显得力不从心,由此导致班主任育人能力的发展方向失之偏颇。因此,高职院校应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与考核教师育人能力的制度,对教师育人能力的提高发挥“方向盘”的作用。

完善培训体系,建立一套针对提高高职教师育人能力的学习、交流政策与措施,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开展教育理论培训。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短缺,大批刚毕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走上了高职教育岗位,这些新教师大多来自工科院校,一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法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在新教师走上讲台前,必须统一组织培训。同样,从企业引进的工程师之类的教师在顶岗上任前也需进行培训。这样,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而不至于违反最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原则。

2.要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育人能力方面的继续教育。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有其特定的教育教学规律,高职学生既是大学生,又有其特殊性。因此,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一些高职教育规律学习班、德育工作研讨会、校内或校际班主任管理经验交流会、高职学生典型教育案例分析讨论会等,对提高教师育人能力都将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

3.采取“传帮带”的方法,即由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老教师带新教师。我院在此方面有较为成功的经验,即让班级管理能力较强、经验较丰富的班主任带“徒弟”(新教师),时间一般为一学年。如本人也曾带过一位“徒弟”(新教师),将班级管理的思路与方法告诉“徒弟”,班团活动有时也由“徒弟”主持,一些日常事务也常由“徒弟”处理。后来我的“徒弟”自己独立带班,工作非常出色,所带班级被评为优秀班级,自己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新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请教老教师,老教师可以放手让新教师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教育问题,而自己则可腾出时间与精力从事科研等难度更高的工作。新教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育人能力。

高职教师应努力提高品德修养与教学水平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素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教师自身品德素质的重要性,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落入学生的眼睛,学生会默默地关注教师说话做事的方式方法,进行效仿。教师的思想境界与品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实训技能与科研能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教学能力强,实训技能高,学生才能听懂教师的课,愿意听教师的课,甚至觉得听教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会产生一种钦佩感,愿意接受教师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育,教师的育人方案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教师的育人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反之,无法得到学生认同的教师,即使有很强的育人能力,施行起来也会困难重重。

第3篇: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在影响学生成绩方面,政治教师应具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素质;在影响课堂教学成效方面,政治教师应具备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素质;在开发课程资源方面,政治教师应具备设计教学方案、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和激发学生情感、驾驭教材等素质。

    目前,教师的教学观念已得到了明显改进,按照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政治课堂上更加关注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普遍改进,教师都意识到了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并尝试改进教学方法,改变“讲授法”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课堂评价取向仍受到限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成绩仍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潜能未被完全列入评价标准。此外,教学手段还比较落后,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进行授课的教师数量较少。因此,政治教师应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继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

    二、达成初中政治教师素质新要求的策略

    1.宏观策略。从宏观层面上看,达成初中政治教师素质新课改要求的对策为:提高教师队伍福利待遇、改进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加大政治教师的培训力度。物质待遇的提高可以防止教师队伍人才流失,同时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在改进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方面,可以建立优秀教师认证制度,让优秀的教师得到回报、受到奖励,发挥榜样作用。提高初中政治教师素质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大培训力度,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教师各方面专业素质。

第4篇: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根据海姆斯(Hymes)的观点,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不具备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了解该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在交际时就很难说出恰当、得体的话语。即是说,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比语言能力本身更重要。然而,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语用能力明显低于语言能力,在实际交往中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障碍,而这些障碍往往又是因为说话双方不了解对方的社会文化背景,或者是违反了其社会文化规约而造成的。大量例证说明,目的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是决定交际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见,为了使英语学习者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同时也是为了使跨文化交流变得和谐而富有成效,交际者就必须具备双方语言和文化差异的知识。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掌握英语语言的同时,逐步培养跨文化意识,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为跨文化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跨文化意识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

英语教师要广采博览,厚积薄发,必须熟悉外语教学所涉及的两种文化,即学生的本民族文化和目的语民族文化,成为两种不同文化间的桥梁,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提供外国文化信息,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在不同场合下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借助所学文化因素去增强理解能力,汲取有效信息,而且还要帮助学生避免用本民族的文化标准来衡量外民族文化,使学生尽快获得一种跨文化意识。因此教师自身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文化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前提就是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至于如何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更新教学观念

英语作为~门学科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教与学的双向的互动,使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英语综合能力,即通过英语实现交流、学习及其研究。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教师过分地重视其基础的问题,许多的教学内容演变成了重复的背诵和默写;而且,由于考试指挥棒的作用,英语也像其他学科一样,陷于题海,其本身最基本的作为交际载体的特性也消失殆尽,英语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随着现代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对外交流的更加频繁,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不再是会很多英语单词、能翻译很多英语文章的“翻译机器”,而是能够进行实际谈判、实时交流、传播文化的实用性人才。这一要求同样反映在英语教学中。这就需要英语教师摒弃传统的只注重英语语言知识教学的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充分了解跨文化意识的内涵与价值,以文化教学为基点,跨文化意识培养为桥梁,最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加强文化修养

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实施文化教学的主动者和执行者,教师自身文化素养将直接影响在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成效。因此,增强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意识显得至关重要。要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着手。

其一是重视教师英语文化课程培训。一方面,高师院校要单独开设英语文化课程,如英美概况、英美文化习俗等,使师范学生具备初步的英语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各教育机构要强化在职教师的文化培训,利用寒暑假等时间举办文化培训班或文化讲座,以提高在职教师的文化素养。

第5篇: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引言

目前,很多企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高职会计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开始举办会计技能竞赛,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从而通过一定的参赛奖励,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技能竞赛对于高职的会计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分析这些影响的同时,也提出了在会计技能竞赛的背景下,更好地促进高职会计教学发展的重要策略。

一、会计技能竞赛对于高职会计教学的影响

会计技能竞赛的基础是在高职会计教学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同时会计技能竞赛对于会计教学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本文通过调查和分析得知,会计技能竞赛对于高职会计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技能竞赛能够使得高职会计教学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

在一定程度上,会计技能竞赛使得高职会计教学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这是因为:第一,会计技能竞赛的内容是根据现代企业或者是当今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进行制定的,同时会计技能竞赛的其中一个目的也是为企业选拔合适的优秀人才,所以会计技能竞赛的竞技内容更好地体现出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高职会计教学目标的制定;第二,会计技能竞赛设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会计技能竞赛的成功举办,能够使得高职会计教学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调整自身的教学目标,将高职会计的实践教学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会计技能竞赛对于高职会计教学理念的影响

会计技能竞赛对于高职会计新的教学理念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技能竞赛为学生选择相关的参赛题目,题目主要以对企业的业务分析和处理为主,这就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以项目为教学方式,能够从一个完整的项目中,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包括业务处理、协同合作以及交流和沟通方面的能力;第二,会计技能竞赛能够使得高职会计教学不断接触新的技术,在会计技能竞赛的过程中,一般都采用会计行业相关的新技术,这样能够让学生不断追求对新技术的学习和使用,也促使了高职会计教学不断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

(三)会计技能竞赛对会计教学队伍的影响

会计技能竞赛不仅仅考察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而且也对教师的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说会计技能竞赛对于会计教学队伍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技能竞赛的比赛内容涉及到非常多的方面,例如:会计教学的新的教学内容、会计工作主流的先进技术。同时,会计技能竞赛要求学生对这些知识和内容进行灵活的运用,并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而这些技能学生在进行会计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所以教师在这方面必须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和相关知识,才能给予学生更好的指导;第二,对于参加会计技能竞赛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来讲,通过会计技能竞赛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同时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所以会计技能竞赛能够对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二、在会计技能竞赛促进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思考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会计技能竞赛对于高职院校会计教学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会计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可以以会计技能竞赛为契机,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教学水平,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参考会计技能竞赛内容调整高职会计的教学内容

会计技能竞赛一般是由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举办的,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综合考察的竞赛项目,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高职会计教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可以利用会计技能竞赛的竞赛内容,然后不断调整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教学内容,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会计技能竞赛内容都是各大企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重要要求,同时也是高职会计教学应该提供的教学内容,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职会计教学的教学水平,可以参考会计技能竞赛的竞赛内容,更好地调整高职会计教学的教学内容;第二,高职会计教学需要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学生在参加会计技能竞赛时,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察,因此在高职院校中,会计教学应该具有整体性的特征,需要对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都进行培养和提高,才能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不断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会计技能竞赛与高职院校会计的考试不同,更加侧重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考察,同时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一定的扩展和启发。因此,在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中,需要不断地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会计专业本身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良好的考察,而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仅来源于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来源于学生对知识的良好运用能力,因此需要在高职会计教学中不断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第二,会计技能竞赛是高职院校和部分企业联合主办的,这种合作的方式给予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一定的启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使得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实习场所,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对于教师来讲,不仅仅需要传授给学生良好的知识,而且还应该不断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不仅仅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还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使得教师既能在理论知识方面给予学生指导,还能在实践能力方面以及职业素养方面都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二,会计技能竞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包括学生能力的各个方面,这对老师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启发: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才能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

第6篇: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但是深入推进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尊重教育规律、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是增强高职学校竞争力、促进学校长远发展的必要措施。

一、高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逐渐突出。当前,高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着忽视师德建设、理论修养不深和专业技能不强等问题。

(一)师德建设遭到忽视

一是教师不能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教育理念,缺乏对学生的关爱。二是教师个人道德修养水平有限,言传与身教不能很好地结合,多注重言教,不能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三是教师职业指导能力欠佳,效果较差,学生难以实现自身角色由学生向员工的迅速转变。

(二)教师学历水平堪忧

一是教师原始学历以本科居多,他们的研究生学历是通过在职进修的形式取得的,很多教师仅为了学历达标而进修。二是一些院校师资配备虽然比较齐全,但是教师平均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现象严重。三是教师队伍中有许多来自于其他专业,最高学历所读专业与所教课程不匹配。

(三)教师专业技能水平较差,与生产实际脱节

一是来自非本专业的教师和新进教师专业技能匮乏。二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欠缺,专业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效融合。三是生产技术更新速度快,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技能赶不上更新步伐。

二、建设“三高”型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师资是决定高职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资源保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也为了解决长期以来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需重点从提高教师师德素质、学历水平和技能水平三方面着手,综合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一)加强师德修养和职业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师德水准

首先,教师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为社会培养合格毕业生的理念,将师德水平作为教师聘用的基本条件之一。首先要经常开展师德培训活动,把它当做提高教师为人师表能力的重要举措。每位教师需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未来规划,教给学生实用的技能,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合格毕业生。

其次,实行“一个融合、四个统一”的德育工作模式并建立师德奖惩机制,促进教师自觉提高师德水平。“一个融合、四个统一”德育工作模式是指将德育工作融合到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全过程中,做到教师队伍的统一(即课程教学教师队伍与班主任教师队伍的统一)、教学课堂的统一(即第二课堂以素质选修课的形式统一到第一课堂中)、教学内容的统一(即课程教学内容统一到企业标准、高职资格考核标准和国家大赛标准上)和评价标准的统一(即对学生包括专业技能和高职道德在内的高职能力的统一全面评价)。它将教学和管理工作与德育工作融合起来,将专任教师队伍与班主任队伍统一起来,切实加强了师生联系,使教师加深了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水平。师德奖惩制度中有以师德水平为重要指标的首席班主任制度,对师德高尚的典型予以表彰,也有要求各位教师严格遵行的教师行为规范,违反规定的会受到处罚。

(二)引进高学历人才,鼓励继续深造,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教学能力

首先,要树立“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教育教学理念。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需先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应以专业为依托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发展规划目标,制定人才引进战略计划,将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优秀人才引进来。其次,由于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的需求比较大,仅通过引进高学历师资对于构建一支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不够的,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并为教师进修培训提供便利条件。一方面,坚持和完善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组织专家帮助青年教师上好第一节课。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给青年教师配备优秀教师作为导师,采取双方听课、指导教师评课与指导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为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学校还要鼓励在职教师积极参加硕士学历进修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最后,对于一些最高学历专业与教授科目不匹配的教师,学校要设法对教师岗位进行调整,把他们调到学校其他岗位,补充新的专业匹配的教师。

(三)加强实训室“二次开发”,引进高技能师资,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首先,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在校内实训室进行“二次开发”的过程中接受专业实践的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校内实训室“二次开发”指在校内实训室建设的过程中不再以单纯购买教学用模拟机为主,而是通过购买企业生产性设备零部件,组装改造成适合教学的“真”设备,给学生以真实的工作体验。围绕校内实训室“二次开发”活动,学校安排教师主持或重点参与到校内实训室“二次?_发”的过程中。这样既能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又能促进教师加深和拓展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此外,每一名理论课教师都依据各自专业的岗位技能分工担任相应实训室的实验员,负责管理实训室并指导其他教师准备和开展实验。这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动手能力的提高,也使实训室成为提高广大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摇篮。

第7篇: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幼儿教学 语言 规范

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她更是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几千年来,汉语竖播千秋,横传万里,忠实地记录了人类进步的脚印、文明的历程,她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中华文化的载体、中华历史的见证。因此,我们将语言文字工作渗透在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之中,聚焦幼儿发展、提高教师素养、打造教育品牌,有效地推进了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进程。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1 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日常工作之中,规范学校管理

1.1 加强宣传教育,注重规范应用。为了扎扎实实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开展宣传教育,通过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等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使大家认识到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提高了自觉性、增强了责任心。充分发挥教研组主阵地作用。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语言文字专项知识问卷、法规竞赛,增强教师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氛围。由工会组织开展“师德演讲”活动、“教师硬笔书法展示”和“说课”活动,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把提升教师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与提高教师师德素养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师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的形成,提高教师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

1.2 建立管理网络,健全规章制度。为了确保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有质、有量、有序地开展,我们组建了由园长、语言文字工作专职人员、年级组长参与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制定工作计划研究、布置语言文字工作。在日常管理中,制定了与语言文字工作相配套的奖惩制度。由推普员定期对园内的用字进行检查,起到引领监督作用。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各组责任范围,开展法规学习、贯彻制度措施、注意反馈调整,改进薄弱环节,建立和疏通网络,责任到人,确保各层面语言文字工作落到实处。将语言文字工作作为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将普通话作为校园用语、规范汉字作为校园用字,将语言文字工作作为考核教师工作和能力的一项内容。

1.3 重视家庭教育,注重语言指导。规范语言文字,全民学说普通话,对提高全民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除了对幼儿进行培养和教育,还向家长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规范幼儿园的校园用语,引发家长对正确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关注与思考。在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过程中,通过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社区活动,利用家园之窗、家园小报、家长讲座、家长会、与家长个别交谈等有效载体,向家长宣传自身用语规范的重要性,传授家庭语言环境创设的方法,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语言发展特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 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师资培养之中,提高教师素养

2.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语言素养。师资培训是帮助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的一个必要途径。多年来,我园始终将语言文字规范应用能力作为师资培训的课程内容和考核依据,强化教师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视,以增强紧迫感。我园利用他培、自培及互培的方式,从方针政策学习、规范汉字使用、教师普通话运用、幼儿语言发展研究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分层、分批、分期培训。通过大家的努力,我园教师的普通话达标率达到100%。

2.2 开展教学科研,提高教学水准。多年来,教师针对教育教学特点,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开展了相关课题的研究。我们通过组织观摩同行的教学示范活动,就“教师语言如何精准简洁?如何引发幼儿开放思维?如何激励孩子学习热情?”等专题进行研究,每个教研组都能结合本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状况,确立相关的教学课题并形成阶段研究成果。

3 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育目标之中,促进幼儿发展

3.1 针对幼儿特点,进行分层培养。我们根据幼儿好模仿、对听说敏感等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进行语言早期开发和培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语言特点,提出了孩子语言发展分阶段培养目标。

3.2 开设自主课程,培养幼儿能力。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充分依托环境的教育功能,开发社区资源,丰富幼儿生活,让幼儿走上社会,走向市场,体验生活。我们定期会带领幼儿去公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与那里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进行交谈,锻炼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8篇: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一、终身教育的概述

(一)终身教育的概念

终身教育是一种教学理念、教育思想以及教育原则。知识不断的发生变化和完善,我们必须接受新鲜知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终身教育的内容

1.均等的教育机会。首先,在经济、民主的要求下,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应运而生;其次,终身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教师活到老学到老,并且也为教师继续学习提供了机会;最后,机会均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2.终身教育是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以及学会生存为基础的。3.终生性。终身教育是利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来对学校教育进行补充,同时还要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充分结合起来。4.自我教育。教师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来选择自我教育的时间、地点、课程以及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教师终身教育的观念

(一)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构建与时展步伐相符的教育价值观

社会的发展与教师素质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较高的教师素质可以推动社会的长远发展,相反如果教师的素质较低会抑制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师的终身教育目标

教师与学校要确立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并且学校要鼓励教师成为终身学习的模范,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将教育系统的所有子系统利用起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教师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构建教师终身教育的激励机制

如果教师要进修时,教师所在的学校应给与其支持,并且还要给予其一定的薪酬,这就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校还要鼓励教师通过参加进修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从而可以让教师在评定职称取得胜利。

(四)教师教育的现代性特征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教育思想

在当前这个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终身教育的思想,所以教师要在不断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树立新的教学观念,那就是终身学习。教师要合理的、科学的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不断学习,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

三、教师终身教育体制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的阶段化影响了教师终身教育的顺利实现

我国将教师教育分成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入职前的培养;第二阶段,入职辅导;第三阶段,继续教育或者在职进修。学校会根据教师所处的阶段来确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学校这种注重阶段性的培养与终身教育中的终身性相背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校仍然利用较为落后的观念来制定教育模式。

(二)教师教育培养理念和定位阻碍了教师的终身发展

如果教师教育仅仅被分成几个独立的教育阶段,就不利于教师向着全面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在每个阶段的教育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总而言之,不管是从培养理念,还是从定位这一角度来讲,教师教育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影响到教师的终身发展。

(三)教师注重专业本位,忽视了教师个体的发展

现阶段,学校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专业化,教师教育开始从职业化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以及较高的职业道德。

四、终身教育体制不断发展的对策

(一)确定终身教育的内涵,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教师要认识终身教育的内涵,并且还要认识到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教师本身得到了终身发展,才可以更好地为学生、为社会以及为个体自身而服务。教师不应该仅仅接受一次性的教育,而是要将终身教育贯穿于其一身。所以教师要明确终身教育的重要性,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二)国家立法要不断规范、保障教师的终身教育

国家应该将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内容纳入到教育法规中,让每一位公民认识到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是其义务。教师作为公民,他们有义务去终身教育以及终身学习。同时国家还应该制定专业的法律法规,构建教师终身教育的机制,从而可以对教师的终身教育进行合理的规范。

(三)确定教师终身教育实施的模式,促使教师的终身发展

教师教育应该将入职前的培养与入职后的继续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在教师入职之前,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要将此培养作为日后培养的基础。在入职之后的继续教育中,学校要推动教师的全面发展,将职后继续教育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然后将这些知识的意义充分发掘出来。

(四)构建教师终身教育的师资队伍

在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制时,培养与培训教师是非常重要的。学校通过不断培养教师,促进教师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同时学校要注重对老师进行继续教育。第一,要不断拓宽继续教育师资的来源渠道,选聘优秀的、经验丰富的教师;第二,培训教师必须具备资格证,第三,构建合理的竞争机制,采用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法,有助于每一位教师都可以补充自己所缺乏的知识。

(五)建立调控以及监督评估体系,提高教师终身教育的质量

在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制时要将政府调控、社会参与、学校自主以及教师自愿的原则体现出来。其一,学校要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中心,设立专业的培训机构,其二,要构建合理的、科学的教师终身教育评估机构,对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其三,创建教师终身教育网络,便于教师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终身学习的具体信息。

第9篇: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教师自我效能感;影响;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9-0073-02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面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讲得激情飞扬,而有的教师讲得枯燥无味;同样是新任的教师,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信心十足,自然大方,而有些教师缺乏信心,过度紧张。是什么让教师在教学时有迥然不同的表现?寻求其原因,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一、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而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众多的心理学家对其进行了研究,此后该理论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对于教师自我效能感而言,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为,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以及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知觉和信念。

二、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1.教师自我效能感对教师自身的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影响到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教学行为。

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认为,自己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并深知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要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他们怀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信念,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积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培养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对自身要求严格,因为教师的言传身教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则认为自己的职业很普通,并不认为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很值得尊重、很有意义,从而对做好自己的工作缺乏动力,不愿意多付出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也不乐于关心学生,这样的教师缺乏职业素质和道德,只是把这个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教师自我效能感也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在面临教学过程中的压力时,如若自我效能感比较低,就会使教师产生焦虑、紧张、压抑等不良情绪,低估了自己的能力,高估了面临的压力,从而影响教师正常的教学工作,不理想的教学效果会强化教师教育挫败感、自卑感等消极情绪。

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即使面临困境,也会正确对待,充满信心,积极克服困难。最终,好的教学效果会促使其更加自信、愉悦,对工作更加热爱。

2.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学生的成绩。“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高自我效能感教师对学生充满信心,即使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不放弃,相信通过对学生认真辅导与帮助之后,学生的成绩会有所提高。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对学生学习态度、动机和自我效能感也会产生影响。自我效能感强的教师在行为举止中就表现出很强的自信,热爱教学,努力工作,教师的个人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学生。有这样一个案例:高中数学的立体几何学习起来比较抽象且有一定难度,而一部分学生的初中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数学老师说,现在学的立体几何和以前的平面几何的关系不是很大,大家都在同一水平上,只要你们努力学肯定能学好。老师的这番话很鼓舞人,这部分学生克服了对学习立体几何的畏惧心理,积极主动地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认真思考,下课和同学热烈讨论习题,最终,他们不但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还增强了对学习的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是有能力学好立体几何的。

三、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途径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不但对教师自身和学生有重要影响,而且还对教师之间、学校甚至社会都产生影响,所以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势在必行。

1.积极自我暗示,坚定从教信念。教师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有正确的观念,树立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会使教师在工作中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为达到目标而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即使遇到巨大的困难也不轻易放弃,困难反而能激发他们的斗志和热情,使其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努力完成任务。

同时,教师还应经常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这不但会让教师自身信心十足、精神饱满,而且还会相信自身有能力教好学生,管理好学生,并且对学生抱有很大的期望和责任,愿意付出更多精力去引导、帮助学生学习,激发学生潜能,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这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而又强化了教师的工作满足感和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2.创设良好条件,营造社会氛围。从学校方面来说,为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学校应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积极和谐的工作氛围,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也应尽可能地减少教师在工作中紧张、焦虑的情绪以及对职业的倦怠感。此外,还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

例如,为教师提供丰富、充足的图书资料可方便教师查阅和学习;为教师提供多媒体设备有利于教学;为教师提供教学实验仪器和体育器材以便教学使用。从社会方面来说,要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让教师认识到自身职业的重要性,并体会到由此产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同时,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也会在这种外在氛围中得到强化。

3.竞争不忘合作,促使共同进步。竞争能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和工作效率,促使教师发挥潜力,不断进取,积极向上,适当的竞争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同时,教师在竞争中会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时就需要与其他教师进行合作学习,交流经验。从优质课堂的观摩和各种培训中,教师可以进行模仿和深入学习,进而弥补自身在知识和能力上的不足。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地合作学习,会使优秀者更加优秀,会使后进者快速进步,从而使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也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