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路运输监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当前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我国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弱化,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国家立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也没有解决,国家立法的空白恰巧也是地方立法的空白。
(二)监管局面混乱
在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交通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三)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进行检查询问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运输汽车的整个运输、装卸过程监管不够,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全程动态监管的实施,科技设备不能满足动态监管的需要;三是道路管理机构内部管理、运政等部门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行政执法效率不高:四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十分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资格证定位偏差明显
目前人员资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一作的重要一关。但是我们认为,从业资格证不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只有驾驶证才具有安全管理职能。《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提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这可以看出,从业资格证制度中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相比而言,安全管理职能应该是驾驶证的职能,驾驶员持有从业资格证只是要求其必须掌握关于营业生运输的知识。
三、关于监管的一些想法
(一)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
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二)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
道路运输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因此,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比如要努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大力开拓跨省和农村客运班线,建设“三优”、“三化”标准客运汽车站,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道路运输服务。同时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备、设施,建立集仓储、包装、修车、加油、货运、停车食宿为一体的等级货运站,鼓励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联合拓展物流配送业务,创造安全、高效、便民、和谐的道路运输环境。
(三)缺少高效的应急体系
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运输事故的危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道路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的形成。确保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的结构合理。指挥机构中,既要考虑相关部门代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道路运输的特殊性,确保应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通过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落实应急会议制度、演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权威和指挥效能。
(四)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能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当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多数素质偏低,不能完全适应道路运输特别是危险品货物运输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一些环节的不安全隐患不能发现,对执行法律、法规和运输生产过程的监督到不了位,这是当前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五)从基础建设和管理入手
运输市场监管三个基本阶段
运输市场存在一个生命周期,即形成、生长和消亡三个阶段,而从行业管理的角度而言,又可分为准入、监督、退出三个阶段。在准入阶段,监管任务是进行正确的指导,节约社会资源,避免盲目投资。管理措施包括开展市场调研,定期行情信息,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在监督阶段,监管任务主要是对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服务质量进行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合法经营。措施包括签订行政合同、行政指导意见书、建立运输经营者的诚信考察机制、完善运输行业协会制度、创新和提升运政稽查手段和方式。在退出阶段,监管任务主要是淘汰已达不到道路运输经营条件、违约严重、失信经营、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经营者。管理措施是建立完善而健全的市场退出机制。
运输市场监督与管理的主要措施
1.运用法规规范运输主体的营运行为
管理人员运用政府相关的行政法规和具体的运输法规规范运输主体的营运行为,依照法规批准合格的营运者进入运输市场;依照法规监督检查运输主体的经营行为;依照法规勒令不合格的经营者退出运输市场。同时对运输主体的违规行为依照法规进行适当的处理。在我国道路运输行业当前的形势下,运输市场的监督管理包括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同时也包括对从业人员、营运车辆、场站设施、服务质量、运输价格、运输安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管理。
2.定期开展运输市场调研与统计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运输市场中的竞争不断加剧,造成运力过剩和竞争无序,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在市场准入前运政管理部门除了按照法律规范性文件规定做好市场进入的条件认定以外,还需要定期对运输市场进行调研,及时汇总、宏观指导报告和市场信息,并结合这些实际数据做出准予许可或不予许可的决定,指导欲进入市场或已进入市场的运输经营者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走向,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优的目的。
3.建立与完善运输企业信用考核机制
信用考核机制主要是建立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和质量信用评价指数,据此健全和完善本区域企业的质量信用档案,信用档案包括建档企业的基本情况和信用记录。
信用档案平时由运政管理机构负责记录和管理,可以每半年进行一次汇总作为一个考核周期,得出考核结果。并可以在考核中以积分的形式进行量化,实行信用等级制。根据企业信用指标所反映的信用状况,可以将企业信用等级标准分为三类,规定守信标准、警示标准和失信标准并对企业实行分类管理。信用考核结果可作为道路运输企业年度审验、确定经营范围、线路招投标、企业资质评定的主要依据。
同时,将“信用修复”的概念引入到信用监管体系中。信用缺失企业,通过实施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等措施,恢复企业信用,并经运政管理机构考核和评价后,在遵循《行政许可法》的前提下,获准提前解除失信行为公示和市场禁入的限制。“信用恢复”赋予信用缺失企业以悔过自新的机会,体现了运政管理机构的“人性化”的管理思想,使市场退出机制更为规范,同时对完善社会信用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4.加强运政管理行政导向工作
行政导向工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健全官方信息、提示制度。在充分组织开展运输市场调研与统计的基础上,应深入开展运政管理行政指导工作。主要表现在运输市场分析、站场规划、运输企业资质调整、运力市场需求报告、货源信息等方面。向社会公开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建立官方信息网站、提供书面行业信息指南,以便相对人查阅和复制有关文书、资料等。但在行政指导工作中应注意:指导内容必须合法明确,过程必须公开;在具体实施时应说明进行指导的理由依据;设立有关规划的听证制度。
(2)建立健全行政表彰、鼓励、奖励制度。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和影响相对人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比如,运政管理机构可以定期通过媒体或者网络向社会公开运输质量守信企业名录,加以褒扬,运政违章经营者名录,加以警示。
5.建立健全运输经营招投标制度
运输经营招投标制度的目的是控制市场规模、优化市场结构、保证运输服务质量。当前,运输经营招投标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客运线路经营权的使用上。
6.签订完备的运政管理行政合同
行政合同就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某一行政管理目的,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协商的方式所达成的协议。行政合同与行政命令相比,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这种约定实质上是对运输行政处罚的互益补充,从监管角度而言,运政管理机构在许可以后可以以质量服务、安全管理、违章违规记录、群众满意度等为主要合同方面与运输经营者签定行政合同,是《道路管理条例》所规定的“普遍服务”原则的细化,是运输经营者所承担的“普遍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是有效临管的保证
如果没有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市场就不能吐故纳新,一方面造成了运力的过度进入,另一方面又不能体现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因此,在进一步推行运输市场监督与管理的各项措施的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运输市场的退出机制,把那些严重违规的、资质不符合要求的运输主体清理出运输市场,从而维护运输市场的正常秩序,保证市场中的有序竞争,进而促进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道路运输;信息化;关键技术
道路运输信息化是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道路运输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对道路运输的全过程进行优化和控制,从而达到运输生产与管理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推进道路运输信息化能够建立起高效、完善、协调发展的道路运输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智能化的运输服务[1]。因此,建设和完善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实现管理方式智能化,能够促进道路运输由道路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运输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从而推动运输生产力快速发展。
1 我国道路运输信息化发展进程
道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信息化建设则是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关键。我国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步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机的事务处理到网络化运输管理,经历了艰难起步阶段、探索及网络化发展阶段、综合集成发展阶段[2]和全面现代化阶段。
1.1 艰难起步阶段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交通部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并应用于科学计算、工程设计和自动控制,信息技术开始应用于交通行业。1985年,交通部开始了公路、水运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1986年,编制了《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方案》。1987年,根据国家经济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的要求及其技术指导原则,同时结合交通运输管理现代化的实际需要,编制了《交通运输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该方案的出台,标志着传统交通开始向信息化交通转变[3]。
1.2 探索及网络化发展阶段
上世纪90年代我国进入信息化建设阶段。1991年交通部批准并组织实施“交通部(机关)信息系统工程的初步设计”,并于1994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1997年下半年,启动了以中国交通运输信息网络(CTInet, China Transportation Information Network)建设为主体的“金交”工程,CTInet 成为覆盖全国交通系统的信息网络。“九五”期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得以加速发展,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系统迅速覆盖规划、建设、运输、管理等应用领域,并且向交通智能化控制与管理逐步发展,为交通运输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2]。
1.3 综合集成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我国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建立了针对各省道路运输信息管理的省内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自上而下的省市县三级网络化办公[4]。同时实现了部省联动,提高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在交通运输动态信息采集与监控、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开发与利用、交通运行综合分析辅助决策和交通信息服务四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信息化发展开始进入协同应用和综合服务的新阶段[5]。
1.4 全面实现现代化、智能化阶段
进入“十二五”建设阶段,道路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逐步进入现代化、智能化阶段。监测感知网络建设得到加强,应用智能化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和交通运输运行环境的可视、可测、可控,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扭转原有信息化建设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面,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系统全网联动、协同应用程度,提高行业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5]。
2 道路运输信息化关键技术
实现道路运输信息化、智能化,需要建设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信息平台和道路运输公众服务信息平台,在这些平台上运行着运政管理信息系统、道路运输决策支持系统、道路运输违章处罚系统、道路运输市场参数及预警系统、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道路运输指挥监控系统、车辆维修检测系统、公路规费征收管理系统、客运站安全门检系统、视频系统、交通事故现场处理系统、GPS跟踪定位系统、汽车故障救援系统、道路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客运联网售票和统一清算系统、道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道路运输车辆管理和智能调度系统、客货运场站智能管理系统等若干子系统[4]。因此,推进道路运输信息化涉及的关键技术很多,其中主要包括:通信技术、移动数据库技术、卫星定位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图像/视频处理技术等。
2.1 通信技术
早在2006年,交通运输部租用中国电信以及中国联通的2M带宽SDH(同步数字体系)传输电路连接分布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建设兵团、长江、珠江航务管理局等单位所在地的分支节点,组建覆盖全国的交通运输行业信息专网,实现数据、语音和图像的实时传输,并依托该网络初步建立了交通视频会议系统和可视电话系统[6]。此后,对信息专网进行了改造升级,网络性能得到提升,越来越多的应用得以上线。
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社会已经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第二代、第三代移动技术远程数据/视频监控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行业。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即将进入商用,数据速率将从2Mb/s提高到100Mb/s,移动速率从步行到车速以上,对全速移动用户能够提供150Mb/s的高质量影像等多媒体业务,这些特性必将进一步推进运输信息化快速发展。
2.2 移动数据库技术
道路运输信息系统离不开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处理,必然需要数据库技术的支持。数据库技术是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和组成部分,在信息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应用需求的不断变化,数据库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大量普及,许多计算结点需要在自由移动的过程中实现网络连接,“移动计算”和“移动数据库”的概念应运而生,并成为数据库技术新的研究发展方向之一。所谓移动数据库是指移动计算环境中的分布式数据库,它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的延伸和发展[7]。
2.3 卫星定位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
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并称为全球四大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能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测速、授时等服务,它通过实时测定运输设备在途的位置(坐标)、速度、时间或姿态等动态参数,经过数据分析和计算,确定一条对速度、时间等方面有要求的科学的路线及行驶方案,并引导和控制运输设备沿着已确定的路线行驶[8]。
地理信息系统(GIS)综合了地理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成果,以地理空间数据管理为基础,将具有空间特征的信息可视化,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更为直观、清晰的表达形式,并具有很强的空间分析能力[9]。
卫星定位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提高公路建设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实际应用中,对“两客一危”车辆(长途客车、客运包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和重点营运货车进行动态定位跟踪监测更是离不开卫星定位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
2.4 图像/视频处理技术
图像/视频处理技术包括利用计算机以及其他电子设备完成的一系列工作:图像/视频采集、编码、存储和传输,图像/视频的显示和输出,图像变换、增强、恢复和重建,图像/视频的分类、表示和识别等。
图像/视频处理技术在现代道路运输信息系统中应用广泛,道路运输信息系统中不仅通过成像传感器获取道路交通图像,而且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与识别,包括目标的检测、跟踪、识别、行为理解与事件发掘等,以此模仿人的视觉功能。例如,智能车辆导航中的道路识别、驾驶员的视觉注意力监视、障碍物检测,交通监控中的车辆自动检测、识别、跟踪、违章报警、流量统计,以及智能收费系统中的车牌识别和车型识别都需要利用图像处理技术[10]。
3 结束语
信息化建设是道路运输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道路运输信息化系统庞大而复杂,涉及到道路运输、计算机、信息、通信、电子、控制、导航、检测、法律、政策等多个方面,其中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通信技术、移动数据库技术、卫星定位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图像/视频处理技术等。随着这些关键技术的不断发展,道路运输的信息化建设会不断加速。
【参考文献】
[1]于家杰.对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运输经理世界,2012(8):73-74.
[2]刘敬青.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30年发展回顾[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9(1):4-29.
[3]穆好强.甘肃省道路运输信息化发展纪实[N].甘肃经济日报,2010-09-09.
[4]鹿应佳.吉林省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设计[D].吉林:吉林大学,20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Z].2011.
[6]陈钧君.交通运输行业信息专网改造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11.
[7]朱茵,王军利,等.数据库技术在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12):132-137.
[8]刘美生.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综述(一):导航定位技术发展的沿革[J].中国测试技术中国测试技术,2006,32(5):1-7.
【关键词】无损检测技术 优势 锅炉压力管道 检验
一、引言
锅炉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为了保障锅炉的安全运行其日常检测工作就显得十分关键。对锅炉的检测工作主要包含对锅炉材料以及设备各项性能的检测,目的是为了保障锅炉安全、高效的工作。锅炉压力管道是锅炉检测的一个重要部位,为了保证锅炉不被破坏且同时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就需要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于其中。
二、锅炉压力管道一般检验中存在的客观性问题分析
当前,许多工厂的日常生产都离不开锅炉,但是锅炉的运行环境又十分复杂,因而导致运行故障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故障有大有小,严重的甚至能够引发安全事故。而锅炉的压力管道的一般检验存在着下述三大客观问题:第一,来自锅炉本身的质量问题。在锅炉生产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锅炉的压力容器密封叉、强度与刚度没有达到设计指标,同时还存在着诸如保护距x不足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锅炉的可靠运行。第二,辐射物质与异常物质会对检验产生影响。这里的辐射物质主要是指射线现场辐射以及辐射扩散,这些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而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而这里的异常物质主要是指腐蚀物质、有毒物质与高低温粉尘等,这些物质会影响到人员健康安全,严重的甚至导致烫伤事故等。第三,缺乏相关规范管理,在进行锅炉检验的设备没有进行校正,且检验记录信息的不完善等问题。锅炉运行中容易出现结垢现象,一旦结垢程度超标就容易出现管道的堵塞,大大降低材料利用率。此外,对锅炉运行质量的影响因素还有许多,比如不合理的设计参数使锅炉压力管道厚度不够,或者缺乏制作过程中的工艺等相关控制都容易导致严重的钢架扭曲以及承重大板梁挠度超标等问题。此时,将无损检测技术应用锅炉压力管道的检测中可以大大提升检测效率同时有效的保障相关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同时在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上也十分精准,是一种十分可靠的技术支持。
三、无损检测技术基本概述和特点分析
(一)基本概述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工业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锅炉在工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针对锅炉压力管道的检验也出现了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该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也是工业生产质量的重要保障前提。该技术实际上就是指在压力容器的检验过程中,通过运用先进的专业设备和仪器来进行检测,且不损坏压力容器自身。就无损检测技术本身而言,其不是单单的一种技术构成,而是包含了多种技术,所以在实际检测中应该根据压力容器的材料、结构、制造工艺以及使用条件等因素来决定选用的无损检测方法。
(二)特点分析
就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无损检测技术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在进行全面检测过程中对检测试件的结构、材质以及介质,通常压力容器经过无损检测技术检验后其合格率能够百分之百。无损检测技术的主要特点主要包含下述三点:第一,采用该技术无需使用大量试剂;第二,利用该技术进行检查前无需提前进行处理工作,同时试样的制作工艺也较简单;第三,整个检测基本不会对试样造成损害,且检测过程无污染。
四、锅炉压力管道检验中所采用的无损检验技术
通常情况下,运用于锅炉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技术主要有四种,它们分别是渗透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磁记忆检测技术和射线检测技术,下文将分别进行介绍。
(一)渗透检测技术
渗透检测技术是在锅炉处于运行状态下对锅炉压力管道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测的技术,该技术的操作实现过程主要是依靠渗透液的注入和显像剂的显示来判断锅炉压力管道内部存在的种种缺陷。该技术在锅炉材料的材质比较疏松时效果最佳,尤其是检验裂纹上质量十分过硬,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渗透液的污染问题等。
(二)超声波检测技术
顾名思义,超声波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超声波仪器进行检验的技术,它主要是通过对存在缺陷的压力管道进行检验时,发出的超声波由于受阻被返回而确定缺陷的存在。该技术具有投入成本少,操作简单以及不威胁人身安全等优点。
(三)磁记忆检测技术
磁记忆技术能够检测到锅炉压力管道内部的裂缝,同时还能够准确判断裂缝的位置与裂纹走向,但该技术的使用必须有辅的检测技术配合使用,而不能够单独使用来对管道缺陷进行判断。
(四)射线检测技术
射线检测技术主要是利用γ射线对锅炉压力管道内部的焊接缝进行检验,具体操作是检验人员利用γ射线照相,在相应的照片中就会显示出缺陷及其所在位置,其中要十分注意拍照角度的选择,同时由于射线的辐射性会对人体造成一定危害,因此相关人员必须事先做好防护工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与传统的检测技术相比,在锅炉压力管道检验中引入无损检测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它具有效率高、准确度高、对试样无损坏且能够实现压力管道缺陷位置的准确定位,从而为管道的生产工艺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保障了检测工作的安全。通过将无损检测技术在锅炉压力管道中的实际应用,我们能够发现它对管道中存在的缺陷问题有准确的发现,因此,运用好无损检测技术能够为安全生产提供高质的指导,同时它也是符合未来发展综合需求的新兴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1]沈功田,陶雪荣.压力管道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J].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15,(11).
随着石油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地区公路建设的加快,对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起到巨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社会上成品油配送突发事故事件的发生频率不断升高,其对道路安全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明显。危化品车辆因交通事故翻车,致使大量危化品液体泄漏,外泄的液体流入当地河水中,造成当地居民饮用水受到污染,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以西北公司成品油运输引发的突发事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运输各环节的危险识别,并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级,并制定防范风险发生的措施,将风险降低到最低,对今后西北公司突发事件管理作出一定探索性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环境突发事件;成品油运输;风险管理;风险识别
1.成品油运输中风险识别
成品油运输配送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人、车、管理和环境。
成品油运输配送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具有以下特点:
(1)承载的汽柴油属于危险化学品,存在易燃、易爆等理化特性,成分较复杂,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处理难度非常大。
(2)驾驶油罐车的驾驶员存在驾驶技能和安全素养的差异,人为影响因素复杂。
(3)成品油配送路线地形复杂,有山区、平原、高原,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较多,沿线水源较多,存在发生水体污染事件的可能性。
(4)成品油配送路线有长有短,配送路线较多,道路沿线风险点多的特点。
1.1风险识别指标体系的建立
按照评价指标的原则建立的项目风险识别指标体系,运用风险识别中的风险因素分解法,采用多级风险指标分类,主要有目标层、基准层和指标层3个层级。本文首先对基准层风险指标开展风险源危害因素的分类,再对成品油运输进行全方位、全环节及全过程的详细分析,初步得到的风险因素结果,专家们利用专业知识以及丰富实践经验,对指标层的初步风险识别结果进行细致地讨论。
经过专家们的识别后,最后按风险源的特点将驾驶员操控失误、车辆技术故障、管理失效、外部事件作为的基准层关键因素,经专家咨询,通过调查分析、分解、讨论第一轮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去除那些影响弱微、作用小的风险因素,然后研究主要因素间的内在关系,经过多次研究,最后形成的统一意见。
1.2风险识别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含义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第二层为基准层;第三层为指标层。
1.2.1 基准层各指标含义
(1)驾驶人员风险因素
驾驶人员风险因素。驾驶员的驾驶操作对安全系统起着确定性作用,这就说明驾驶员的操作存在客观的重大隐患,会对整个运输项目带来直接风险,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风险因素很难掌握和把控。
(2)车辆风险因素
成品油运输过程主要的运输工具是单车及半挂型油罐车,是汽柴油品运输的载体,在很大程度上车辆设备也会对成品油运输引发突发事件带来风险。
(3)管理风险因素
管理风险是指在成品油运输引发突发事件的运作和管理过程中,由于项目中的管理不善,人为管理不到位,制度执行不严格,不加强对人员、设备的监督和管理,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
(4)环境风险因素
预防成品油运输环境风险,如特殊天气风险,必须建立特殊天气预警预报机制,做到早预防早准备,加强对车辆罐体、防静电设施完好性检查,防止泄露、雷击、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执行新的油品配送任务时车队管理人员要做到事前预防,提前对油品配送线路进行踩点,进行实地勘查,重点对山体滑坡、气候环境、路况、人员、道路车辆、等情况进行风险识别、评估,进而制定安全风险控制削减措施。
1.2.2 指标层各指标内涵
(1)驾驶员驾驶操作水平:驾驶员在成品油运输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驾驶员驾驶水平高低直接决定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因此,在单位管理中驾驶员入口关管理显得极为重要。
(2)驾驶员违章驾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主要危险因素,占交通事故80%以上,如:驾驶员酒后驾车、盗卖油品、违章超速、疲劳驾驶、不系安全带、行车中接打手机或接发短信,吸烟、私搭乘客等各种违章行为是造成交通事故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对驾驶员进行风险识别与安全能力评价。
(3)按操作规程装卸油。在成品油运输全过程管理中,主要的操作规程就是油品装卸操作规程,操作规程的执行者是人,汽柴油以液态为主,由于特殊的理化性,存在易燃、易爆特性,装卸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如人员装卸技术水平没有达到要求也会带来风险。
(4)因车辆技术性能故障导致交通事故。因成品油运输车辆比较特殊,因此对油罐车的车辆技术性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规范,避免因车辆技术故障而发生车体爆炸和油品泄漏事故,或造成因油品泄漏的次生环境污染事故。
(5)罐体及安全辅助设施故障导致油品泄漏。油罐是成品汽柴油的运输载体,油罐的装卸油口、安全海底阀至关重要,若有缺陷和故障,容易发生油品泄漏事故,造成巨大污染。
(6)罐体是否正常年检、车辆是否年年审和保养。油罐车的罐体是否按照国家压力容器管理条例进行年检,车辆是够按照运管部门要求,每半年开展一次车辆二级维护保养,以上两方面都会对运输项目带来风险,如不正常对罐体进行年检,罐体存在压力缺陷,极易发生油品泄漏事故。如车辆不在规定的车辆行驶里程范围内进行正常维护保养,一旦车辆技术性能出现问题,容易引发各种事故。
(7)是否对油品配送路线摸底,掌握实际情况。因成品油运输路线较多,运输业务随市场的增大会增加新的油品配送站点,对新增的油品运输路线,车队的管理人员是否清楚,路沿线存在哪些道路风险是否掌握,如不能及时掌握实际情况,容易在新增路线执行油品配送任务时发生交通事故,对运输项目管理带来一定风险。
(8)新入职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是否到位。 新入职驾驶员存在对单位不熟悉,业务流程不清楚,重点对油品装卸点和油品配送路线不清楚,管理人员对新入职驾驶员的驾驶技能、责任心、安全素质等方面不了解,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和认真对待会对后期的油品配送埋下隐患和风险,因此,加强对新入职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9)是否建立特殊天气预警预报机制。预防成品油运输特殊天气风险,必须建立特殊天气预警预报机制,做到早预防早准备,加强对车辆罐体、防静电设施完好性检查,防止泄露、雷击、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施工现场,长途运输要落实好防垮塌、防洪水、防中署、防中毒等各项防范措施。
(10)应急消防救援和紧急避险知识方面的培训。充分作好防范应急准备及时发现和整改各类隐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汛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消防救援和紧急避险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应急抢险意识和处置能力。
2.项目的风险评价与分析
2.1 成品油运输引发突发事件风险评价统计概率法的应用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LEC风险评价法的可能性分析主要分析成品油运输引发事故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判断的方法是根据实际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将风险可能性按表4.1划分为如下5种分值:
即:10分,6分,3分,1分,0.5分;0分为E级,代表完全可能发生事故;6分代表D级,意思为相当可能;3分代表C级,代表可能,但不经常发生事故;1分代表B级,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小;0.5分代表A级,表示不可能发生事故。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E)
LEC风险评价法中的E表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即成品油驾驶员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将暴露频次按表4.2划分为如下5种分值:
即:10分,6分,3分,2分,1分;这5种分值分别代表: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周一次暴露,每月一次暴露,每年一次暴露。
(3)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
LEC风险评价法中的C表示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即成品油运输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的后果,将产生的后果按表4.3划分为如下6种分值:
分值分别为:100,40,15,7,3,1。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100代表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为灾难,数人死亡;15为非常严重,1人死亡;7为严重,残疾;3为重大,重伤;1代表引人注目。
在上面公式中字母D代表风险值,要取得所述的L、E、C三种因素的准确数据是相当复杂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可采取半定量计值方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成品油运输危险性的大小。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越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可接受的范围内。
表2.4 成品油运输引发突发事件风险值定量度量
注:通常将D≥70的相关的危险源确定为高风险或不可容忍的危险源。(大于包含本数,小于不包含本数)
LEC风险评价法中的风险值(D)是分析一旦发生成品油突发事件产生的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涉及因素包括受影响的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程度,同时还要考虑风险承受及受控能力,将风险的风险值分为如上5级:
3.成品油运输引发突发事件的风险应对策略
成品油运输引发突发事件风险管理是一个不间断、连续的的状态,其风险也是不断变换,因此对风险也要持续的管控。对已辨识的成品油运输引发突发事件的风险要结合西北地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1回避风险具体措施
在成品油运输路线选择上,应遵守尽量远离水源地和远离市区的道路,不挑选路途近但却要通过市区的路线,这样可以减少和避免发生水体污染事故的可能。
3.2 减轻风险的具体措施
(1)加强对新入职驾驶员的管理,严把驾驶员入口关和坚持驾驶员安全能力评价,择优录取,严防安全素质差的驾驶员进入驾驶员队伍。对现有的驾驶员队伍半年进行一次安全能力评价工作,优先考核合格的驾驶员驾驶汽油车。加强新聘驾驶员对成品油知识及职业道德培训,转变人的安全观念理念,培养人的安全意识,把员工培养成规范、理智的员工。
采取外聘交警、油库、加油站安全管理人员作教员试的安全培训,讲解和剖析身边的事故案例、装卸成品油安全注意事项等,通过培训达到员工能够认识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的能力。
(2)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一是加大违章的管理力度。对违反者予以爆光外,要切实利用好晨会和各种会议的机会,重点宣传违章行为的产生、违章人员的心里特征、违章造成的严重的后果。二是提高违章处罚的奖罚激励机制。对违章处罚作为衡量配送中心的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之一。三是采取多种形式鼓励驾驶员进行相互监督和自检自查。让驾驶员充分认识自身习惯性违章的不足,检查自己,相互监督。四是加强车辆GPS管理,严禁驾驶员进入繁华路段乱停乱放,严禁夜间超速,同时要防止因驾驶员贪图私利盗卖油品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3)加强车辆的严格管理。强制落实车辆一二级维护保养制度,加强平时对车辆的检查,重点检查车辆转向、制动、轮胎、灯光、静电带、灭火器等重点部位。每月一次对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进行综合全面检查、测评,严防车辆带病行驶。
(4)道路风险控制,车辆途径的河流、水库、湖泊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路段,要制定具体严格的车辆行车规定及限速要求。要求驾驶员要按照操作规程。注意观察,谨慎驾驶;
严格执行“三规一限”制度,即规定的时间、规定的线路、规定的地点、一限:车速限制。通过GPS,加强车辆实时跟踪和重点车辆监控,尤其是要加强车辆轨迹回放抽查工作。
4.结束语
风险管理是成品油运输配送安全运输的关键,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生活安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好运输配送工作,必须做到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建立各类风险事前预防措施,把各类危险因素消灭在事前,必须要有回避风险、控制风险的管控能力,西北公司通过对运输风险风险的管控,实现了各级管理者与驾驶员风险共同辨识、责任共同承担、过程受控管理的管理方式,将人、车、管理和环境等环节的风险要素纳入统一管理。今后,将对成品油运输各个过程面临的风险做进一步的研究,主要风险识别也要进一步重点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据介绍:截至9月30日,河北省纳入“交通安全源头监管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道路运输企业总数6541家,纳入监管的道路运输企业车辆278114辆,纳入监管的运输企业所属驾驶人228583人。前三季度,河北全省道路运输企业所属车辆车均交通违法数明显下降。第3季度全省道路运输企业所属车辆交通违法总数为217011次,车均交通违法数为0.78次。第2季度交通违法总数为271514次,车均交通违法数为0.98次;第3季度交通违法总数与去年同期(296316次)相比,车均交通违法数下降0.29次。
前三季度,全省列入重点管理的道路运输企业共186家,驾驶人共47341人,道路运输企业车辆共53217辆。-其中,达到安全生产“黑名单”条件(交通安全诚信考评中积分达到40分以上或1年内发生1起较大道路交通事故负主要以上责任的)的道路运输企业共9家,其中第3季度5家,分别为黄骅市天纬汽车运输有限公司、邢台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曲周县力浩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沙河市中天汽车队、藁城市集城汽车队。达到红色监管级别管理的(交通安全积分30分-39.9分)j苴路运输企业27家。
根据前三季度数据分析,河北省大部分运输企业注重安全管理,落实主体责任,严把安全生产运输制度关,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运输情况良好。纳入源头监管的道路运输企业中,所属车辆在200辆以上的道路\输企业共247家,140家企业为黄蓝色预警。如河北诚信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仅发生一起超速10%的违法行为。该企业制定了严格的速度控制,并严格执行凌晨1时-5时停车休息制度且24小时对车辆进行监控跟踪,及时发现超速、疲劳驾驶、不按规定路线行驶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监控人员第一时间通知驾驶人纠正。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强基础、抓规范、严管理、重服务”为主线,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进一步加大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力度,全面排除和消除安全隐患,查处和纠正各类经营违章行为,规范道路运输安全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道路运输安全的长效管理机制,创建我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安定稳定局面。
二、工作目标
认真履行安全监管工作职责,进一步转变安全监管工作方式,严把“三关一监督”关。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形成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通过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加强道路运输业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落实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我区道路运输生产形势安定稳定。
三、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运输管理所
四、整治内容
(一)开展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整治。督导货运企业认真落实企业生产主体责任及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安全监督。
1、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驾驶员和车辆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隐患排除和治理。健全企业组织机构,配足安全保障人员与车技管理人员,确保生产安全。
2、规范货运企业GPS监控制度,有效对货运车辆进行监控,及时查纠违法违章运输。
3、加强对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检查,一查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二查从事危险物品的运输车辆是否按照规定要求设置危险品运输标志,并配备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4、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提高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
(二)开展道路客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做好汽车客运站、农村客运企业、出租车等安全生产检查监督工作。
1、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运输安全生产机构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条件,强化驾驶员和车辆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增强安全生产能力。
2、加强驾驶员安全管理,建立和完善驾驶员“黑名单”制度。严格落实驾驶员安全教育制度,强化驾驶员安全行车、应急处理技能和心理素质的实用培训。严厉查处超载、超速、疲劳驾驶、酒后驾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严重违法行为。整顿出租车三乱、拒载、不文明服务等行为。
3、加强客运站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制度,检查车辆日趟检制度执行情况和危险品检查制度、出站反超载制度落实情况。
4、加强农村客运车辆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客运经营、客运车辆的管理。完善客运车辆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提高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
五、整治步骤
(一)宣传教育阶段(月日一月31日)
各企业要结合实际认真做好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横幅、标语、宣传单、动员会等有效形式进行宣传,全面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提高驾驶员安全生产意识。有条件的企业要组织新闻媒体深入到整治现场作深度报道,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和理解,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
(二)集中整治阶段(月日一11月30日)
1、严格落实运输安全责任制。运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运输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要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管理人员配备、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切实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
2、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突出活动主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计划,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以防事故、保安全为目的,对各类违法经营行为采取重点整治。
3、严把运输业户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车辆驾驶员从业资格关。加强对客运站的安全监督,形成严管态势。
4、按照专项整治的范围和内容,在企业日常检查的基础上,开展拉网式的检查和集中整治。确保安全隐患彻底消除,整治活动取得明显效果。
(三)总结评估阶段(12月1日一12月31日)
1、各企业要对专项整治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工作经验和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认真总结,全面评估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状况,明确今后工作的重点和方向,落实长效管理措施。
2、对专项整治工作中好的做法,要及时总结,给予推广交流,并及时上报。
3、对未按要求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或整治管理不力的,将按照相关规定对相关企业领导和有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六、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强化领导。为确保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各企业要成立相应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做到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保障。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上报局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道路运输安全工作的意义及专项整治的目的,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加强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三)强化措施,认真整改。对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整改到位。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章行为要予以严厉打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取缔。
(四)抓好监管,严格执法。要抓好重点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完善打击道路运输经营违法违章行为的工作新机制,清除盲点、克服弱点。着重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行为规范,着力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关键词:道路;运输;行业分析;精神文明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目前包头市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工作存在的几点不足
(一)、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有时在提高执法效能,引导道路运输经营者发展方面,存在着责任意识不强,目标不明确等弊端,整个监管过程缺乏系统组织,缺乏创新意识。
(二)缺乏预防,管理被动。在运输市场监管环节中,由于监管思维上的局限,缺乏超前性的预防机制,事后监管措施也比较分散,缺乏力度。
(三)存在以罚代查,以罚代管。当发现违法行为时,既不诚心、不耐心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也不认真分析事发的主观原因,只是简单地实施处罚,以致一些带有共性的屡查屡犯的违法行为难以根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能发挥和执法效果。
(四)服务不耐心,细致,遇到违规行为发生时,没有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以群众的意愿为转移,严重影响道路运输行业的形象。
二、如何加强道路运输管理
1、做好管理职能转变。探索运政稽查新举措。运政稽查作为市场日常监管的主要内容,属于硬性监管手段。因为大部分稽查涉及到行政处罚,所以在稽查、处罚过程中会遇到相当大的阻力。目前应特别注意防止以罚代管的倾向,实行人性化执法,注重处罚与教育相结合,不能一罚了之。
2、加强行业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加强学习和培训工作,严格稽查和安全管理。努力使旅客和重点物资运输畅通,同时要提高道路运输应急救援保障能力,从而维护运输行业稳定。
3、做好运输市场的监管工作。今年要继续开展对客运市场和“打黑”为内容的专项治理整顿工作,通过治理整顿,使运输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4、加强源头监管工作。坚决做到有点有岗、有岗有人、定期巡查不断规范等行为。
5、开展优质服务和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全面实行质量信誉考核制度,广泛开展优质服务竞赛和培养服务品牌活动,从而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6、开展道路运输市场日常监管的目的是遵照道路运输法规、规章,纠正道路运输市场的违法行为,保护运输经营者及其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坚持两项原则:一是合理高效原则。根据道路运输行为的特征,选择最简便、最有效的方式实施监管。二是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即:能通过教育解决的,原则上不罚;能够轻罚的,不重罚;证据不充分的、不确凿,违法性质难于确定且社会影响面不大的暂不罚。
三、包头市道路运输存在问题
包头市道路运输行业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运输市场秩序逐步好转。基本解决了乘车难、运货难的问题,并逐步向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方向发展。但是在道路运输业大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新的问题与矛盾,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新的问题与矛盾也在逐步显现,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
1.结构性矛盾突出。经营主体上,专业运输企业实力不强,运输和经营上的合理分工无法实施,市场秩序比较混乱;运输装备上,从总体上讲,营运车辆性能差、结构不合理,高档客车、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车、拖挂车和各类特种专用车数量少、比重低,老旧车辆较多;区域发展上,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客运发展缺乏经济推动力,大多数农村货运基本由农用三轮车、拖拉机、畜力车完成;组织方式上,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经营(表面上是运输公司,实质上挂靠经营),客货营运车辆的大多数以单车承包和挂靠经营的形式从事运输生产,导致空驶和超载现象并存而且相当严重,运输效率低下;服务品种上,热线上运力过剩,冷线上运力不足,现代物流、快速货运等高水平满足社会需求的运输组织方式发展缓慢。
2.管理缺乏统一标准。直接表现:(1)地域封锁和部门保护现象严重。目前道路运输行业竞争加剧,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各个区域、部门或单位为保护自身的利益,采取种种非公平的竞争手段,省际、市际、县际之间道路运输相互封锁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严重阻碍了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道路运输网络化、物流一体化优势的发挥。(2)货运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货运超限超载,“小马拉大车”的现象突出,安全隐患多。低效率运输大量存在,其他管理措施又没有及时跟上的情况下,竞相压价就成为通常的竞争手段,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
3.安全认证体系尚未建立。货主面对众多车主,由于无法对承运人身份进行有效的识别,因而不能有效选择优质、优价、可靠的承运人,造成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借机进行运输欺诈活动,给货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败坏了运输行业的形象。
4.电子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应用比较落后。道路运输行业中,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依靠人工完成业务工作的时代,导致行业内货物运输信息的交流是单方向、小范围、区域性的。在道路货物运输过程中,由于运力信息与货源信息严重分离导致的信息不畅,使货物承托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相互对接与沟通的中介手段,导致车辆回程空驶现象严重,运输成本高、效率低,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这种传统的货运信息交流方式已经明显不适应现代道路运输的需求。
四、加强道路运输管理,促进行业文明建设
和谐创业,和谐安邦。倡导行业文明建设,是道路交通管理的新要求,今后我们应该规范道路运输管理,不断加强行业文明建设,打造包头市运输管理的新典范。
一、不断加强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行业才能有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面对激烈竞争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一个行业要想做大做强,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紧紧抓住当前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实现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为创建文明行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实现文明行业,要做到以人为本,也是我们开展文明和谐行业创建活动的根本目的。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增强员工的创造活力,同时要突出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广泛深入地开展“知荣辱、讲文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把"八荣八耻"的要求纳入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和各项管理制度之中,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激发创业创新的职业精神,掌握职业技能,遵守职业纪律,规范职业行为,树立职业形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履行崇高的社会责任。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集中解决当前在民用液化石油气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遏制道路运输民用液化石油气交通事故。同时,进一步强化对民用液化石油气道路运输企业、车辆和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防护自救能力,完善道路运输民用液化石油气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机制,为建立道路运输民用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奠定良好基础。
二、整治内容和措施
(一)加强源头监管
1、加强对民用液化石油气运输企业的监管。区运管处要督促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车辆维护保养、运输登记、教育培训、安全责任追究等内部安全管理制度;要督促企业对运输车辆逐辆检查保养,重点检查轮胎磨损、制动系统有效性、罐体安装牢固性等状况,确保安全技术状况良好。凡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不得上路行驶;要全面排查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公示,指定部门,专人督办,限期完成。对新申请设立的民用液化石油气道路运输企业,要严格按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和相关规定进行审批。
2、加强对民用液化石油气发货和装载环节的管理。区运管处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对民用液化石油气生产、经营、储存企业的监管力度,帮助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民用液化石油气发货和装载的查验、登记、核准等制度。民用液化石油气供货单位要查验载运车辆及从业人员相关资质证件是否齐全有效、罐体充装质量是否与车辆核定载质量相符车辆和罐体是否与行驶证照片相符、车辆及罐体警示标识是否完善易识别,并逐一登记,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允许装载危险化学品;要严格按照对应的车辆规定的质量和容积实施装载。对供货单位把关不严,违规装载,使用无证运输车辆的,一经发现要严肃追究相关单位、人员的责任。发生民用液化石油气道路运输安全事故,要严格倒查供货单位把关的责任。
(二)加强对民用液化石油气运输车辆路面行车安全管理。集中开展民用液化石油气运输车辆路面行车安全检查。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开展民用液化石油气运输车辆路面行车秩序整顿,在区际交界处、公路收费站和民用液化石油气运输车辆经常通过的路段,加强对民用液化石油气运输车辆的安全检查。要严厉查处非法改装、超载等违法行为,加大对过境车辆和槽罐车的安全检查力度。凡运输车辆、从业人员无相关运输资质证明以及车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超载、不按规定装载、盛装容器和包装不严密的,一律指引到指定地点停放,责令运输单位、驾驶人或押运员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召开工作会议,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整治民用液化石油气运输安全专项整治方案,明确整治工作领导机构、整治工作目标、重点以及整治措施和要求。
(二)集中整治阶段。会同相关职能单位,依据整治内容和职责分工,开展源头和路面整治工作。
(三)总结提高阶段。专项整治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分析专项整治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遗留的安全隐患,特别是重大安全隐患提出下一步整改对策以及今后民用液化石油气运输监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迎接上级领导考核。
四、整治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强整治工作的领导,局成立民用液化石油气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运管处,由叶凯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整治行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