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文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第1篇: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展望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4月25日

一、前言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和后工业时代的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结果。国外的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和推动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扶持其发展。而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社会经济全方面发展和人们消费结构转变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意产业的兴盛,开拓了创意产业新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各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验与发展模式,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尚没有达成一致,例如它在美国叫版权产业,在英国叫创意产业,在日本、德国、荷兰、韩国等国家叫文化产业。虽然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不同,但在内涵与外延上却有相似之处。

创意产业的萌芽最早出现于1912年,当时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使用。1986年,著名经济学家罗默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上述两位学者虽明确了创意的重要性,但并没有明确提出“创意产业”概念并对其做出定义。

文化创意产业真正引起世界的关注源于英国“创意产业”的提出。1997年布莱尔当选英国首相后,为了继续保持英国经济的增长,正式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即“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利用,使这些活动发挥创造经济效益和就业的成效”。并将出版、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和广播、软件、互动休闲游戏软件、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品和古董交易市场、手工艺品以及时装设计在内的13种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

学者霍金斯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等4个部门共同构建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该定义大大扩展了创意产业概念原有的内涵,把以科学、工程或技术为基础的部门中所有以专利为基础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囊括其中。

哈佛大学凯夫斯从文化经济学角度定义创意产业,并力图构建一门新的创意产业的文化经济学。他认为创意产业是那些提供与文化的、艺术的、娱乐的附加价值相联系的商品与服务的产业。按照凯夫斯的分类,创意产业包括:书刊出版、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录音制品、电影电视,甚至时尚、玩具和游戏。

此外,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探索和界定。如王缉慈从创意产业的主要来源出发,认为创意产业是那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意性内容密集型产业”。金元浦认为,创意产业是全球化条件下,以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技术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新传播方式为主导,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国、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它是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基础

(一)产业集群理论。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的支撑机构,如行业协会、金融机构、职业培训和科研机构等在空间上集聚形成的有机整体。

迈克尔·波特强调,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区域内由于产业集聚而出现的产业集群可以从三方面影响企业和区域的竞争:一是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二是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度;三是促进新企业的建立,从而扩大和加强集群本身。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产业的集聚程度大大增加,出现了许多以城市为集聚点的产业集聚现象。Landry(2000)提出了“创意城市”这一概念,他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对城市环境引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化城市外在影响提升的吸引力,从而“重塑城市形象”;二是催生城市内在布局优化的牵引力,从而“重绘城市”。另一个由产业集聚延伸出的概念是由Florida在其《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中提出的“创意阶层”。他认为,当具有新鲜想法的创意阶层以组织或区域的形式聚集时,价值和财富随即产生,这些资源就形成了区域的“决定性竞争优势”。Florida进一步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定义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群体,其核心是雇佣从事自然科学和工程、建筑和设计、教育、艺术、音乐和娱乐等领域的人才来创造出新的想法、新的技术或新的有独创性的内容。

(二)价值链理论。1985年,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价值链”这一概念,认为“每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及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

其实,产业价值链不仅存在于单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而且也存在于不同企业的相互协作之中,特别是随着产业内部分工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不同企业围绕价值创造活动形成了相互协作的上下游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产业价值链。

刑华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是由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增值环节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多样性文化产品和服务需求日益强烈的情况下,文化创意产业所包含的相关行业逐渐突破了传统的发展领域,产业功能不断延伸,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过程,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整合创造了条件。

四、英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践研究

(一)英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状况。作为全球最早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在政府引导下,英国创意产业增长速度居全球首位。十多年来,英国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已居全球之冠,并与金融业一起成为英国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据官方统计,过去10年英国整体经济增长70%,而创意产业增长了93%。英国自1997年以来,创意产业产值年均增长9%,大大超过传统工业2.8%的增长率,是其他传统产业的3倍,对经济的贡献率达4%。统计资料显示,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英国政府推动经济增长与降低失业率的有效发展策略。

(二)英国发展创意产业的措施

1、完善法制,大力保护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命脉。为此,英国政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和制度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例如,1993年颁布《彩票法》,1996年颁布新的《广播电视法》,以及《著作权法》、《电影法》和《英国艺术组织的戏剧政策》等等,从而在制度上确保了文化市场的健康持续繁荣。

2、科学规划,多头并举,大力推进创意产业发展。政府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有责任营造一个适宜产业发展和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近年来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政府积极的推动政策相契合。政府从支持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企业财政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出口扶持等方面积极推动创意产业在全社会的发展。

3、资金保障,重视人才。创意产业从业者多为中小型企业,甚至是以个人工作室方式存在,资金是中小型创意企业创办与发展的关键。英国创意产业发展中往往会遇到缺少资金、研发投入不足、无力开拓海外市场等问题。因此,政府积极支持那些有创新能力的个人或业者,为其提供发展所需的资金,以免埋没了许多创意构思及商机。

人才是发展创意产业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队伍,要靠对青少年的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视、开发和创意能力的培养。对青少年进行艺术教育与创造力培养是文化创意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石。

五、结论及启示

(一)几点结论

1、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尚无统一确切的定义。虽然有关文化创意产业文献研究的内容比较广泛,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时间毕竟有限,许多研究还基本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整体比较零散。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确切的定义。

2、缺乏统一的统计标准。目前,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范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各个国家的统计口径就存在很大差异,无法进行直接比较,更为重要的是,当政府在决定是否支持某一产业部门时,由于缺乏具体数据和统计资料而难以进行抉择,因此给政府的公共政策选择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3、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意”。从本质上看,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积累为根基,对知识作为最具活力、最具价值创造力、最具可持续的生产要素的广泛认同,其核心是基于“创意”。

(二)对我国的启示

1、创意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意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创意产业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我国制造业的升级需要创意产业的推动。没有创意产业,制造业将永远是艰难的OEM(又叫定牌生产和贴牌生产)。英国的经验表明,创意产业能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其次,创意产业在增加扩大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创意产业强调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意是产品和服务附加值的重要部分。另外,发展创意产业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于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因此能够有效地把商业、技术、创造和文化等要素融合成一个整体,使原有产业创意化,产业联动效应强,污染低,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英国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化创意产业事关一个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政府必须把创意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产业的高度,出面进行宏观规划和协调,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产业政策,方能引导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建军,葛宝琴.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8.9.

[2]侯晓雪.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概述[J].新闻传播,2009.9.

[3]约·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Howkins J..The CreativeEconomy:How PeopleMakeMoney from Ideas[M].London:Penguin,2002.13.

[6]Cave R.Creative Industries:Cont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 Press,2004.

[7]吴庆阳.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J].经济师,2010.8.

[8]王缉慈.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续)[J].前线,2006.4.

[9]徐延.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J].当代传播,2007.4.

[10]Porter,M.E.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l.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

[11]Landry,C.The Creative City: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M].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2008.

[12]Florida,R.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and How Its Transforming Work,Leisure,Community,and Everyday Life[M].New York:Basic Books,2003.

[1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14]邢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整合及其发展路径探析[J].经济管理,2009.2.

[15]梁燕君.英国创意产业对我国的启示[J].中外企业文化,2009.10.

[16]林菊香.泉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0.

[17]李淑芳.英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及启示[J].传媒产业,2010.6.

[18]李雪玲.英国创意产业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08.9.

第2篇: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文

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2011年占上海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2%,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5%。其中工业设计和动漫产业等园区产业的贡献最大。但是,上海市的创意产业园区的旅游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发展方向,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园区的文化层面上挖掘旅游的吸引点,通过园区创意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促进园区的全面发展。

一、园区发展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产业集群中新产生的一类具体形态,是指相互关联的创意产业、创意工作者与相关机构在具有一定的文化地理空间上,形成相对集中的区域集合体。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方面有三个名词“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比如,8号桥就在2005年4月28日,挂牌“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2010年12月授牌为“创意产业园区”,2011年12月授牌为“文化产业园区”。

从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旅游发展情况来看,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可以分为三类,一类不向游客开放,园区专注于产业的发展,例如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第二类为向游客开放的产业型园区,即区内注重的是其文化创意产业的经营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旅游只是一种辅助行为。第三类则是体验型园区,则其性质更多的是面向广大游客的一个观赏区,为创作者和游客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包括创意思想的交流、创意产品的交流,让游客体验文化,并且消费文化。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第二类以及第三类园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园区文旅融合现状

(一)园区文旅融合可借鉴经验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最重要的吸引力就在于其文化,因此,若是要发展园区旅游,需要的就是园区对其文化进行挖掘然后进行文化表现,使游客看到并体验到园区的文化。这便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将园区文化融合到景区的旅游开发当中去。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田子坊旅游开发的成功便是文旅合理融合的结果。

田子坊在文旅融合方面做得很好,首先体现在创意氛围上。田子坊在开发中,保留了一部分石库门的居住特性,再结合创意产业,引入商业模式开发。从1998年起,陈逸飞、尔冬强等艺术家陆续入驻田子坊。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结合,游客在游览景区时,不仅能从建筑和民居上感受到上海的老弄堂文化气息,又能体验到创意在园区的碰撞,还能欣赏到一件件富有创意的工艺品。

其次,田子坊的旅游商品也是很大的旅游吸引点。田子坊的旅游商品从制作到成品都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创意元素。

另外,2004年设立的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积极配合政府制定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并引导园区的发展。在2008年发起了“创意之旅”,加强了各园区间的合作,促进了园区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起到了很好的互助学习和宣传的效果,为园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二)园区文旅融合的不足之处

在上海,田子坊和1933老场坊只是代表了一小部分的文旅融合较好的园区,还有相当多的园区并没有进行很好的文旅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园区旅游类型较为单一。目前上海市大部分创意园区的开发仍处于观赏旅游阶段,对于园区文化的利用不够深入与充分。

2、园区创意产品欠缺旅游属性。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往往具有特殊的建筑风格以及独特的历史,其氛围对于创意工作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对于游客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然后以8号桥、X2为代表的一些创意园区所设计出的产品,追求高门槛、低产出、高效益,对于普通游客而言,则不具有消费吸引力。

3、园区独立,园区间缺少融合与互助。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多是“独门独院”,没有横向地与相同性质的园区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卢湾区的田子坊和8号桥距离很近,但是,两者之间并无联系,缺少相互的“利用”,这对于两个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来讲,是一种损失。

4、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园区建设过程中,缺少配套的旅游服务设施,包括交通、对外营业的餐厅、酒店、游客服务中心、关于园区历史和建筑的解说系统等各个方面,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游客量的减少。

5、园区文化与旅游宣传少。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较早,速度较快,加上独具一格的创意文化影响力,使得其在业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享誉度。但是,园区很少有通过演艺、影视、出版书籍或者简单的宣传折页的印刷等途径进行园区文化的充实以及宣传。网络上关于园区的介绍侧重点往往是针对创意企业的入驻而进行的对园区地理优势、集聚经济优势、园区产业前景的宣传,极少有针对游客而进行的对园区文化、园区旅游的宣传。

6、旅游参与度低。大部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主要构成分为两样:人,还有建筑。园区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建构具有参与性或体验型的旅游设施、旅游项目等,也鲜有旅游活动的策划与举办。

三、园区创意文化与旅游融合思考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立,首先与区域内的人文环境相融合,传承本地产业的文脉和人脉,用创意和文化充实园区的产业,文化创意与旅游的融合逐渐发展。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应该就是如何将文化表现出来以增加旅游吸引力的过程。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是,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具有什么文化,其次再是解决如何将这些文化表现出来的问题。

(一)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文化

1、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拥有很强大的文化基础,首先最为明显的便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体现在了建筑、音乐、舞台、饮食等方方面面。体现了上海的开放性、创造性、扬弃性和多元性,勇于创新。上海滩与国际大都市、时尚都市与老弄堂的文化撞击,擦出异样绚烂的火花。

2、东西建筑文化的碰撞。园区的建筑往往给游客的感觉既有传统老弄堂的魅力,又有西方时尚建筑的气息,中外合璧。

3、园区创意文化。园区的创意文化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的精髓,正是这些创意文化彰显着园区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

4、每个园区都有其历史,每个建筑在变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前都孕育的是另外一种生命,这种生命的精彩在下一段生命中还是会发光发热。以1933老场坊为例,它的前身是个屠宰场,这种原始的文化是不可复制和模仿的。

(二)园区文旅融合发展建议

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旅游发展首先有政策的支撑、政府的支持,另外还有上海创意产业中心这一中间机构的协调,再者,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拥有强大的经济能力,接下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就应该在充分认识其文化的基础上,吸取成功园区的经验和不成功园区的不足,通过高科技手段来表现文化,不断赋予园区增值潜力。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该如何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园区开发过程中的文旅融合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在这一个方面上应该做的首先是对园区创意氛围的营造,

从看得见的建筑、文字标识等到看不见的创意智慧等,保持这种独特的创意氛围,让整个园区从内到外都给游客带来充满创意以及文化深厚的感受。这点可以借鉴1933老场坊,通过老屠宰场的各个建筑细节的简单却明了的文字标识,既体现了园区的历史文化,又展现了园区每一处设计的创意之所在,增加了游客的好奇度和求知欲,也给游客带来学习的体验。

另外,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到目前为止已经拥有全国第一的数量和规模,那么临近的园区应该发挥集聚效应,像江南智造局一样,各个园区再集聚,利用互相的创意优势,促进整体的文旅融合发展,并不断提升价值。这是园区合作横向方面,在纵向上,还应该拓展产业链,大小企业合作,促进产业升级。

2、文化创意旅游商品的开发

这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比较欠缺但是又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创意旅游商品的开发能够满足游客的购物体验需求。旅游商品与文化创意的融合可以通过在

可以通过在旅游商品开发中融入特色的海派文化、旗袍文化、上海滩文化来丰富旅游商品的内涵,再结合园区各个工作室的创意与技术,来进行富有创意的、具有吸引力的衍生旅游商品的开发。比如陈逸飞工作室可以设计明信片、文化衫等的制作和生产,而不仅仅是局限于那些画。有很多画只是艺术品,不是文化产品,是不能通过大批量生产来实现经济收益的。

另外一个途径是实现文化与创意产业间的互动,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交流,自主研发设计,提高积极性与自主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竞争力。

3、旅游的文化创意宣传与营销

旅游的文化创意宣传就是其宣传手段和内容的创意性。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

区可以通过对宣传折页的创意设计与印刷、书籍影像的出版、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介的宣传、园区文化演艺活动、节事节庆等,展示园区的历史、创意、建筑等特色文化,提高园区旅游的创意性、参与性与体验性,吸引更多游客。

另外,在产品的包装、品牌设计、logo以及产品本身的设计上,更是要注重与创意的融合,体现园区企业的创意文化,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购买人群。

4、园区的文化艺术服务

园区的文化艺术服务是很重要的旅游吸引点,包括了文艺表演、表演场馆的

建立等等方面,这不仅能吸引游客,而且还能不断激发创意工作者的热情,创造出更多的创意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该利用园区内充满创意的大脑,再结合园区的特色文化,创造设计出一个个精彩的旅游表演项目。

5、创意与节庆旅游的结合

上海城隍庙的灯会那几天的游客量居高不下,景区收入也非常可观。那么,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也应该吸取其优点,利用园区的海派文化、创意文化、历史文化以及上海是一个国际时尚大都市等特点,进行文化的创意。比如申请电影节、动漫节、艺术节、书画展、工艺品展等节事活动的举办,利用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这样一个平台,就像M50长期地在香格里画廊举办画展等。这不仅在当时能吸引游客,之后也会产生更多的后续影响。

6、文化事业与旅游发展的融合

以上几点谈到的都是如何将文化产业更好地与旅游进行融合,但是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还有文化事业对旅游的作用。所以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可以在园区建立“园区历史文化展览馆”、“园区创意文化陈列馆”、“上海文化博物馆”等,免费对游客开放,增加游客对园区的了解,培养游客对园区更多的兴趣,促生游客参观游览、购物的动机。

7、旅游发展基本要素的完善

最后,在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积极寻求文化与旅游融合融合的同时,还要注重的是园区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市场的宣传、人才的引进等各个方面,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园区创意知识产权体系的建立,包括对商标、专利等的保护,不断提升园区的旅游服务质量,提高园区的影响力,促进园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第3篇: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 产业 理论研究

1、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分类

文化创意产业(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的相关研究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领域。由于发展战略、地域特征、文化政策等存在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概念界定也不尽相同。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除“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外,还有“创意产业”、“版权产业”和“文化产业”概念。本文对“文化创意产业”和“创意产业”不做区分,统一采用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1.1、英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分类

1998年,英国政府明确提出“创意产业”的概念是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并将其定义为“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能够通过应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范围的界定上,英国政府选取了“就业人数多或参与人数多”、“产值大或成长潜力大”和“原创性高或创新性高”三个标准,明确了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品及文物、手工艺品、工业设计、时尚生活设计、电影音像、电子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及电脑服务、广播电视13项产业。

1.2、中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分类

中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分类主要从中国台湾、香港和内地三个角度来分析。

在中国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为“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通过智慧财产的形成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据此定义,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出版、广告、设计、数字休闲娱乐、电影、广播电视、文化展演设施、视觉与艺术、音乐与表演艺术、工艺、建筑设计、设计品牌时尚、创意生活等产业。

在中国香港,文化创意产业被称为创意工业,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群组开拓和利用创意、技术和知识产权以生产和分配具有社会及文化意义的产品和服务,更可望成为一个创造财富和就业的生产系统”。根据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完成的《香港创意产业基线研究》,香港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品、古董与手工艺品,设计,数码娱乐,电影与视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与印刷,软件与电子计算,电视与电台11个行业。

中国内地目前对文化创意产业没有统一的定义和称谓。北京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运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以及其他辅助服务九个类别。上海将其称为创意产业,定义为“以创新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等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造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的价值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重点包括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时尚消费五大类。

2、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综述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在中国,尽管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开始蓬勃发展,已经有一些相关的著作(包括译著)、蓝皮书、发展报告、学术文章出版和发表,但系统综合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尚未展开。

2.1、概念与分类的研究

广泛认为,创意理论的产业浪潮出现的标志是熊彼特于1912年指出,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为主的创新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于1998年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并给出了详细分类。该定义强调个人的创造力,认为创造价值的主要是个人的灵感、理念、技能,偏重于文化产业。

约翰・霍金斯(John Howkins,被称为“创意产业之父”)把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知识产权包括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四大类。他认为,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告、建筑、艺术、设计、研发、软件、视频游戏等15个产业,自然科学中各部门的专利研发活动也可以被纳入创意产业。霍金斯的定义进一步扩大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将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中的科学与文化艺术有效地结合起来。

中国金元浦教授从全球化消费社会的角度,指出创意产业是一种基于全球化消费社会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作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是在现代网络传输等高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姜奇平提出了新创意经济理论,认为创意产业应把网络包括在内,这丰富了创意产业的内涵。刘汉太从全球的视角指出了创意的本质、创意经济的范畴、创意阶层的诞生、如何开发创意潜力等,强调“创意创造财富、创意成就未来”。另外,蒋三庚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贺寿昌的《创意学概论》和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事务中心的《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管理》等也分别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分类做了相关研究和论述。

综上所述,这些研究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概括,大多集中于对本国或某国(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对两国或两个地区的比较研究较少。它们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通过开发个体的创造理念、技能和天赋的智能资源进行知识产权的界定,进而生产、传播、运用,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行业。

2.2、对文化创意产业特点的研究

凯夫斯从创意产品的角度概括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如下特点:①创意产业的创意者十分关注自己的产品;②创意产品具有需求的不确定性;③创意产品特别关注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④创意产品的完成需要多种技能,并非单一要素的产品;⑤创意产品的存续具有持久性与营利的长期性;⑥时间因素对于一个创意产品的传播销售具有重大意义;⑦创意产品注重纵向区分的技巧。”

金元浦教授从创意需求、创意产品、创意人员三方面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包括需求的不确定性与产业的风险,创意为王与创意产业的精神特质,创意产品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厉无畏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认为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力、强辐射力、高科技含量和高风险等特征。任、解小娟等人则认为创意产业强调人的创造性,强调产业目的是满足人的精神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强调与高科技的结合,强调知识产权的核心作用。卢娟认为,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高附加值性、强融合性、渗透性以及持久赢利性五大特点。

以上对文化创意产业特点的总结大部分是从经济特点、产业分析以及实证的角度分析的,普遍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渗透性、高增值性、强融合性、高科技含量和高风险性等特点。

2.3、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研究

国内外理论界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研究大多是对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现状、特征与发展模式的分析。

国外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主要是从其与传统产业集群比较的角度进行的。比如,佛罗里达认为,创意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具有本质上的区别,要有不同的环境和政策;而美国学者阿伦・斯科特认为,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水平密切相关,且具有城市集聚化趋势;Evan认为,创意产业集群与普通的产业集群不同,要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

中国从理论上研究和探讨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文献较少,现有的文献大多是对典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的个案分析,主要来说明国内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先进经验等。例如,徐娜通过阐述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总结了产业集群在结构、要素和能力三种不同角度的内涵。王丽君总结了创意产业集群研究现状,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制度、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消亡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盈利从创意产业形成集群的条件入手,提出创意产业集群具有网络特性、个人创造力的贡献性、风险投资难度性等特点。张振鹏通过可持续发展能力模型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4、对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研究

英国1998年出版的《出口:我们隐藏的潜力》研究了创意产业的出口政策与做法;1999年,的《地区的规模》研究了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2000年,《下一个十年》从教育培训、扶持个人创意及提倡创意生活三方面,研究如何帮助公民发展及享受创意;2004年,《创意产业经济评估》公布了创意产业产出、出口、就业等统计数据,介绍了其发展现状。

中国张京成等人从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角度全面研究了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论述了创意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创意产业是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城市发展的引擎。他们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7》中,汇集了国内外有关创意产业的理论观点、产业发展政策等。王俊等人结合中国发展创意产业的背景,提出了中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政策,如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培养、吸引创意阶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蔡荣生、王勇总结了国内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进经验,从政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体思路、发展基础、开发手段等方面提出了中国更好地规划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建议。陈汉青等人提出,推动中国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理论研究、创意人才培养、数字化创新与融合三方面的有效结合。孙坚等人从政府宏观调控、投融资渠道、保护知识产权、培养创意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建议。

另外,胡黎明、赵瑞霞从产业发展目标、政府作用、产业发展路径等对中英两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郑洪涛从区域的视角研究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构造了文化创意产业经济绩效的作用机制。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编辑出版了《理论:碰撞与交融》、《见证:使命与方向》、《现场:文化的质感》等系列丛书,汇集了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这对加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3、小结

综合前面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成果显著,对创意产业的内涵、分类、特点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中国在借鉴国外创意产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创意产业理论的实证性研究。从总体上说,文化创业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国内外对其的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尝试阶段,与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的现实还有一定的差距。

参考文献:

[1]Annual Business Inquiry,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2]Ganrham Nicholas,Capitalism and Communication:Global Culture and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edited by Fred Inglis,London:Sage,1990.

[3]Howkins,J.The Creative Economy: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Allen Lane,the Penguin Press,2001.

第4篇: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文

展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阐述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有效措施,用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问题 对策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一个新型产业,它是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在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引领国家产业创新和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我国,由于“创意产业”概念被引入我国的时间尚短,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面对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家产业创新和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同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我省拥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和遗产,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深厚的特色产业,如:武强年画、唐山皮影、衡水传统内画、曲阳雕塑等,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大有可为。此外,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域发展的作用还包括美化与活化区域环境、提供就业、吸引居民与观光、吸引人才等。因此,我省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手段来积极推动和扶持其发展。

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意义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非物质的文化产业,对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创意为核心,向社会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也是文化产业中最具创造性和先导性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文化产业的高端,是文化产业的创新型产业。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我省是一个工业大省,发展文化的创意产业对未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并不是完全脱离第一、第二产业独立发展的产业,我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将大大推动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我省经济向产业结构下游化和大众消费需求上游化的转变。尽管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已进行多年,表面看来产业结构已有很大改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增大了,但就总体而言,其增加值并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因此,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广泛而重要的意义。

此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地位。发达的创意产业体现了城市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也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能力之一,这种能力也正是国际大城市的比较优势所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推动我省城市功能再造,为城市规划提供新思路,创造新的城市文化氛围,充分将河北省历史文化遗产与发展创意产业结合起来使城市更具魅力。因此,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河北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优化产业结构、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理论研究比较薄弱。目前,我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初期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缺乏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未能制定覆盖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面和系列的鼓励与规范其发展的政策与法规。

2.行业管理不协调。文化创意产业分散在不同的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制与整合,也不利于产业的融合创新。此外,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源条块分割严重,导致文化市场秩序还较混乱,在其准入性、规范性、开放性等方面尚有许多工作尚不完善,同时文化领域中的部门垄断问题愈演愈烈。

3.尚未建立起较完善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模式,缺乏市场导向的指导思想。当前的文化创意产业里以中小企业居多,他们虽有潜力和技术,但他们需要培育、推广,需要社会的支持,此时的文化创意产业不应在政策的驱动下盲目投入,不讲收益,要真正把文化创意作为产业来培育市场。

4.缺乏文化创意人才。目前河北相对缺乏文化创意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流的文化创意人才是发展河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要制定引进一流文化创意人才的政策和措施,使河北成为全国一流文化创意人才的集聚地。充分依靠社会力量、研究机构、国内及国际机构,培养一流的文化创意人才。

三、发展河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措施

1.建立并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相关机制,为产业的发展营造有利的法制环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但政府通过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政策法规的制定,为文化创意产业营造一个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国家颁布了《文物保护法》、《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但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兴起,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权益保障、文化设施建设等领域仍缺少相应的法律保障,应加快地方性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用完善的法律制度引导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保障体系。

2.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建立自由的市场机制,开拓市场。由于创意产业在一定程度尚受经济、科技等条件的制约,导致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我省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历史现状着力打造具有河北特色的产品品牌,在各地区建立多种形式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生产基地。我们可以利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广播、音像业、文化艺术业等行业,展现河北的武强年画、传统内画、雕塑、杂技、旅游观光等作为重点目标市场,利用文字和文化亲和力来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本土化发展水平,开拓文化创意产业市场。

3.充分认识创意产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建立河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园区。产业的发展,有聚集于某一地区的特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样表现出这一特征。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刚刚起步,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聚集区建设初具规模,但特色还不明显。未来发展需要加强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培育,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打造较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规模效应的充分释放。

根据河北资源特点,应该重点打造不同类型的产业园区,如:衡水传统内画艺术创意基地、动漫创意基地等产业园区,也可以吸纳“旅游纪念品设计”、“时装设计”、“建筑艺术设计”等创意企业,形成综合型的创意产业集聚区,打造全国性的创意艺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河北资源优势,满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4.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评估体系。为合理的发展河北文化创意产业还应提供客观的依据即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结构等方面,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刚刚起步,尚没有建立创意产业评估的指标体系。因此,应尽快建立先进的评估指标体系,为发展创意产业提供决策依据。

5.引进创意人才,加强本土创意人才的培养。发展创意产业,关键是人才。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目前我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应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创意人才,特别是吸引高端创意人才。除此以外,还应根据河北目前现状营造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智能的生存环境,如:积极举办各种大型创意设计展览,提供交流平台,用以激发创意人才创作的动力。此外,要加强本土创意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培训基地,提高广大群众的艺术与文化修养,可以在相关院校中设立艺术、设计院校中融入设计、媒体、艺术等专业,培养复合型的创意人才,进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观念创新不仅包括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也包括文化实力它,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先导,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决条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满足人们越来越紧迫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愈益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为了,因此,为了加快河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抓住优化产业结构,有选择、有重点的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第5篇: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0―0005―02

1前言

文化创意产业是深圳的第四大支柱产业,它的发展给深圳带来了“设计之都”等诸多荣誉。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规模从没有到有、从小型化到大规模,它的建设从自发形成到政府规划、从没有政策扶持到政府支持,它的功能从某个行业具有的单一的功能到一个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多种功能的产生。深圳现在已经形成了包括设计业、艺术品业、文化旅游业、电子科技业、服装业等为主题内容的多元化、多种类、多形式的大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比如,以田面设计园、182创意设计园等为代表的设计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大芬油画村为代表的工艺美术品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等。

2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2.1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2.1.1速度增快,数量增多,效益增大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速度增快,数量不断增多,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贡献增大。从深圳市“文化立市”以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一马当先。自2003年以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以年均近25%的速度发展,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12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150亿元,占GDP比重由2003年的3%提高到9%。核心文化产品出口总额43.3亿美元,超过全国的1/6。2013年上半年作为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文化创意产业的GDP增速高出全市GDP增速近一倍,位居四大支柱产业之首。随着文化创意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领域的逐渐拓宽和业态的持续创新,在深圳的文化公司、企业单位数量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均日益增加。

2.1.2新旧文创产业园区并驱发展

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分为三大类别:一是传统文化园区,二是依托科技和人才发展起来的文化园区,三是以设计业为内容发展起来的文化园区。不只是大芬油画村这种传统园区的稳步发展,也出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点、线、面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发展。依托高新技术和设计人才聚集的优势,创意设计、动漫及网络游戏等与数字网络技术相融合的新兴行业而发展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增长迅猛,成为深圳文化产业中极具增长潜力的新亮点。以深圳设计业为内容而发展起来的创意园区,显现出了巨大的影响力,其可以在全国乃至亚洲范围内显示出领先优势,“2008北京申奥”、“世界建筑师大会”申办标志等一批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均出自深圳设计园区之内的设计师之手。这就使深圳形成了三大类别、不同层面、多种形式共同存在发展的文创格局。

2.2目前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瓶颈问题分析

2.2.1产业人才相对缺乏,文化生态不够完善

相对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其他发达城市,深圳本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寥寥无几,这就导致了深圳缺乏文化产业相关的人才,仅仅依靠外来的人才是不够的。深圳的文化创意人才不仅仅是数量的缺失,且存在人才结构上的不平衡,高层次的人才短缺、人才流失现象比较普遍。此外,深圳城市文化有待提高,比如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提高居民文化消费等等,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创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所需要的良好文化环境。这些问题都是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不利因素。

2.2.2部分中小文化企业缺少融资渠道,效益下滑

深圳经济的发展,势必带来市场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对中小文化企业是一把双刃剑。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或多或少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就意味着制作文化产品或提供文化服务所需的经费或成本的不足。导致很多中小文化企业或公司不能维持正常的业务,比如说深圳XX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拥有的固定资产总额很多,但是往来的专业业务很少,只能依靠零星的小业务或者是通过网络获得竞标信息而参与相关行业的项目开展。这样给公司带来的只是杯水车薪,公司的发展没有保障。因此,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

此外除了上述所说的两个瓶颈问题,影响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因素还表现在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房地产价格和劳动成本不断增高等方面。

3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策略及建议

3.1宏观层面

3.1.1政府积极扶持与有效管控

深圳市政府在出台《意见》等相关政策的同时,也应该给予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建设经费、水电税收、文化资源调配等方面的实际扶持,还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园区的建设和准入制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更要重视质量。因此,政府还需要做到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宏观的有效管控,这可以以授权挂牌的形式实现,确保真正的文化创意公司企业入驻园区,还可以淘汰那些非创意企业,维护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的文化生态平衡。

3.1.2进一步完善园区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深圳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在深圳的创意企业中,中小企业几乎占据着全市文化企业的主体。但是,中小文化企业在资金、管理经验、信息和业务渠道等方面中具有很大的劣势。那么,弥补这些劣势对于中小文化创意企业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政府积极的建设和扶持包括税收、融资、人才培训等方面在内的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3.2微观侧面

3.2.1坚持园区自身特色

具有自身特色最典型的要数深圳龙岗区上李朗的182创意设计园,该园区内入驻的基本都是设计行业内的公司,是以创业型的公司为主力,里面设有设计书吧、主题餐厅等等基础设施。坚持园区特色,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产业园区,必须对园区的特色和功能有明确的定位。一个地区往往集聚了数十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园区的定位必须坚持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避免同质化和恶性竞争,这样才能有利于各园区的健康发展。这一点,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要特别注意。

3.2.2创新金融服务,促进产业园区投融资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该搭建一个联系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平台。这样能够更好地壮大园区,促进园区经济发展。目前金融机构的内部制度、信用评级体系、服务模式、产品设计、奖惩机制等很多都与文化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服务需求不相适应。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求金融机构要根据文化产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金融服务的创新,为文化企业融资和经营活动提供高效、便捷、优质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这就为园区赢得了发展的机遇,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总的来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是在探索中不断地发展,在发展中不断的完善的一条道路。通过分析了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在深圳的发展现状,可以使我们能够更清晰的把握到整个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这为建设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牛维麟.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蒋三庚,王晓红.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3]厉无畏.创意经济学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4]申维辰.文化资源评估与文化产业评价研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5]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第6篇: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园 旧厂房改造 发展 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057-0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逐渐的发展,促使各国的产业纷纷进行转型,尤其是一些传统工业。而转型后的旧工厂将改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并且吸引越来越多的参观者驻足参观,给商家带来机遇,一些艺术家也会在园区进行自己作品的展示。同时,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园的发展,例如开设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持续在税收,土地使用,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等。党的十提出:“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以及一带一路的不断宣传和渗透,给文化创意产业园带来全新的机遇。随着经济带的建立以及丝绸之路的不断延伸,政府会加大力度鼓励文化与经济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一种投入低,产出高的产业形式,将环境保护、以旧换新、旅游文化等概念融合在一起,带动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将掀起一片浪潮,也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载体。而一个新兴的产业必将会受到种种的挫折和打击才会成长。因此,总结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经验和改造中遇到的困难,并将之系统化、理论化,是省内甚至国内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一个重中之重的任务。

一、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起步和研究相对迟缓,一般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的概念界定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园区内形成了含生产、发行、消费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链。

广东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是21世纪初开始兴起的,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即1999年广州天河软件园的成立。此后,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广州乃至整个广东省迅速发展,据统计,包括红专厂创意产业园等在内,广州一共有24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深圳、珠海等城市的产业园形成了珠三角产业园区。而潮汕、佛山、清远、惠州等省内城市也根据当地特色的文化以及特色的建筑群结合新时代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开始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规划,已经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各具特色,应有尽有,并吸引各路游客的青睐,为产业园区带来收益以及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一个新兴的产业,他们有自身的一个生命周期,必定会经历成立、发展、质疑、改造、淘汰或者存活、再发展一系列的过程,其中必然包括成功也包括失败与挫折。随着不断遭受挫折,才能让这类文化产业园得以重生,以更好的姿态面向大众。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为:

1.产业发展不平衡

产业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地区表现、产业水平两者的发展上。落后的地区技术、资金匮乏,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认识不够,政府的支持力度也不够,导致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产业园区发展失衡。产业失衡主要表现在相同的产业集群过于明显,而导致在园区内产业种类过于单一,集群的产业压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无法形成消费者所需要的多功能整体园区。

2.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园区内的许多文化产品都未能形成具有规模的企业,而是一个小小的个体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对文化创意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个企业或者每件独创的文化产品都应该包含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及给这个社会带来的社会效益,而如今的产业园区尚未做到这一点。

3.文化意产业人才的匮乏

由于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理解不够深入,国家和政府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投入尚少,就业者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园所需要的人才也处于空白的认知。所以,成立规模化、系统化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基地,以及对文化创意产业园进行真正系统化的理解,是未来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前提。

4.知识产业保护不力

人们对知识产权的理解不多,很少人会主动去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政府给予的保护力度也不够。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纵然许多文化产业者自己本身的原创,对文化创造以及新颖的想法持有敬畏之心。但是,毕竟目前的社会环境未能保护好他们的这份敬畏之心与原创的追求。所以,在提倡文化保护的同时,保护文化创意而显得更有必要。

二、广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对策建议

1.阶段性定位及开发步骤

实现广东省工业遗产的合理开发利用,必须要从城市总体的发展现状考虑,例如经济、文化、环境的综合发展,以此对旧工厂的改造进行战略定位。本项目认为旧工厂转变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制定发展战略定位。结合城市的发展和需求以及地理位置进行宏观发展规划,做好市场调查和市场细分,了解民意。

第二阶段: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广东是个历史悠久的省份,每个城市都积淀浓郁的乡土文化和特色工艺。此阶段,要具体落实发展战略,进一步确定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将当地特色文化和旅游业结合,打造传承和发展文化以及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的产业园。

第三阶段:扩大产业园区的功能,重新定位园区。每个地区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一味依赖当地资源,会造成透支资源的局面。而一个产业园区想要在现代社会立足,则必须有更开阔的眼界,要把视野放到全国乃至国际,把产业园区建成中西文化的结合地,传承和发展相辅相承。同时,在使用功能方面,可以打造成购物、居住、旅游、休闲等综合性的园区,赋予它新的商业经营价值。

2.开发模式

广东省在开发和改造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时候,应该摒弃以开发商为主导、以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的开发模式,转而选择由政府主导、公众参与,以保护社区功能、使用者权益为主要目标的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首先,要深度开发文化创意产业链,拓展文化价值链,利用文化创意产业的情感和关联效应,促进更多产业集群。

其次,观光旅游产业的开发,打造都是休闲生活,充分利用工业遗产的可造性,同时也要保护现状。

最后,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以及博物馆式展示,兼顾产业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产业园应该和政府同意进退,打造利民便民的园区,作为文化的传播的基地。此外,可以和周边大学合作,打造大学生实验培训基地等,充分培养和利用人才。

结语

工业遗产记载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是带有工业时代的历史、艺术、技术或科学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将工业遗产建设成文化创意产业园,既能够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又能够促进文化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当代人的人文心理和文化消费需求,也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因此,政府既应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予以全程监管,也要从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唐丕显.我国文化产业思想的创新轨迹[J].重庆社会科学,2015.

[2]童小琴. 论创意产业园发展中地方政府行为的优化[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6):35-38.

[3]谢涤湘,陈惠琪,邓雅雯. 工业遗产再利用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研究[J]. 工业建筑, 2013(3):41-44.

[4]胡微,刘舜,刘翠君. 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 北华航天工I学院学报, 2013(3):37-41.

第7篇: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文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因其主要依靠文化创意活动带动经济发展,因此也被经济学家称为创意经济。与既有产业相比,文化创意这一理念更能真实反映出低耗高产这一特点,也更符合我国建设两型社会的具体要求,能够形成具有循环效益的产业链,所以文化创意产业能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总体上具有以下几种产业属性点:①高知识性。文化创意产品主要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类智慧与创意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首先,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②大融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大融合性特征。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文化创意并不仅仅是在某一区域文化上的创意,它要求的是各个区域乃至各个国家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在当代的平面设计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东西文化相结合的作品,它们在表现手法和视觉冲击力等方面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往往也更能受到大众的喜爱。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文化的融合对于设计发展的重要性。③强创意性。在文化产业中,创新是灵魂也是生命力,新颖独特的创意是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命脉。文化资源虽然有限,但是文化创意却可以无限延伸。没有创意的文化产品是无法占据市场的,所以创意性的体现和发挥是其区别于普通文化产业的最大标志。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我们的文化才能进步,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二、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前瞻

①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中华文明虽然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但设计真正在中国的发展仅有100多年的时间。建国初期中国的大多数设计都是借鉴国外的文化内涵,导致这一时期的设计呈现出完全西化,生硬,怪异等特点。随着设计教育、设计理念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的设计师逐渐意识到设计应该结合本国的特有文化加以创新使得其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审美习惯以及思维模式等等。创新能力不足是影响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阻碍。②区域发展不平衡、差距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创意产业在各地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例如,在国内经济环境较为优越的区域,一线城市对于创意产业的发展更为重视,从而,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也更加前卫、时尚。相反,对于经济比较薄弱的中西部地区而言,文化创意产业表现相对较差。③总体发展趋势稳步上升。虽然我国在文化创意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总体发展还是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随着民主观念的推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这就要求的的设计不仅仅是技术以及美感的表现,在设计的同时更多要考虑到“人”这个对象主体的感受,追求人文关怀与艺术的统一,并且在设计中大力宣扬本土文化的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文明,从而真正达到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作用。

三、加快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策略

①注重培养文化科技产业人才。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创意人才的素质和产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政策和措施,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积极举办各种创意设计交流会,完善设计师们交流平台等。②整合资源,加强产业集群效应。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其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集群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当加大对产业园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基础环境建设提供更为优越的物质条件以及政策支持。③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重视政策法规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作用。完善的政策法规的制定能为文化创意产业营造一个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法律是促进文化企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健全的行业制度尤为重要。国内对于文化产业的立法已经迫在眉睫。总之,在当前条件下,政府应当以科学论证为前提,尽快出台并实施相关法律监督机制,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4)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体系。在文化单位的转制过程中,要明确界定其产业属性,划分出公益性以及盈利性产业范畴,以此为基础进程差异化管理。在文化政策的制定上,要以全面促进其文化发展为前提,在研究理论与实践发展中找到平衡。在实践管理中,要逐步制定创意产业的评价指标,通过更为科学、规范的评价,使其具备政策支持优势,建立更具发展潜力的循环持续模式。

四、结语

第8篇: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创意 武术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创新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024-05

1 前言

创意,是当今全球化时代的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是发展的驱动力,是发展中关键的决定因素。当今社会不缺乏劳动力,也不缺乏资本。创新的关键是知识的巧妙应用。经济学家罗默认为,只有创新才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是财富、新市场和新的机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美国学者凯夫斯认为,创意产业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具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及娱乐价值。他所界定的创意产业包括书籍、杂志印刷业、视觉艺术(油画与雕塑),表演艺术(戏剧、歌剧、演唱会、舞蹈)有声唱片、电影和电视节目,以及时装、玩具和游戏等。

英国学者霍金斯在四大类创意产业中列出15种作为核心创意产业,即广告、建筑、艺术、工艺品、设计、时尚、电影、音乐、表演艺术(戏剧、歌剧、舞蹈、芭蕾)、出版、研发、软件、玩具和游乐器、电视广播、电子游戏。武术文化产业的创意元素能否很好地结合上述15种核心创意来发展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并付出实践,取得经济效益。

2 武术文化产业概念

要了解武术文化产业,必须先知道产业的概念,即对国民经济各种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泛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即是指以企业组织方式从事文化商品生产和文化服务经营活动的行业,本质上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业。

文化产业即把文化的内容给予产业化的消费、发展、生产和交换。我国2005年从统计学意义上界定的“文化产业”概念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这是目前官方对文化产业最为权威的定义。

文化产业的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的活动,它构成文化产业的主体。同时,还包括与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直接相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它构成文化产业的补充。

武术文化产业具备文化产业的属性特征。武术文化产业就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武术文化不断需求的武术文化产品进入生产、消费、交换和服务等领域的产业,是具备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和经济发展特征的双重属性,从工业化和商业化的角度对武术文化资源进行创意的开发以形成武术文化产品及相关的服务活动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武术文化产业所衍生出的武术文化产品包括:武术竞技、武术表演、武术健身、武术影视、武术动漫、武术搏击、武术游戏、武术图书、武术音像出版物和武术教育培训机构等都是构成武术文化产业的主体。同时也创造了武术文化产业中下游产业链的产业发展,即:武术器材、武术服饰、武术纪念品、武术旅游等,武术文化产业是可以作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

从经济学角度看“武术文化产业”是一个概念,武术文化产业不仅包括进入市场实行商业化经营的武术活动,还包括与武术有关的一切经营和生产活动。按照经济学的解释,产业是生产和经营同类产品,(或服务)及其可代替品(或服务)的企业群在同一市场上的相互关系的集合。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是经济、文化、资本和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武术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进行技术产业加工。

武术文化产业具备商业化经营的行为,必须面向市场的需求,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其长久生存和持续发展应当不断的创新,结合市场的需求,融合新型产物元素,直至达到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的发展方向,不应当满足现状原封不动的照抄照搬,这样会影响武术文化的发展。武术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武术文化的产业化、社会化也是未来武术发展的趋势。

3 中国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9篇: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创意文化;生活陶艺;创新;策略

生活陶艺是生活陶瓷的创意化,是创意文化时代的产物,近年来日益壮大,成为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生活陶艺兴起的时间还很短,在文化创新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表明生活陶艺产业还处于不成熟、不完善的初级阶段,而要推进生活陶艺产业继续向更高的阶段发展,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实现生活陶艺产业的进一步创新发展。

1 创意文化背景下生活陶艺产业的兴起

创意文化于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兴起,它指的是在文化领域充分发挥创作者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个性,以获取更大经济效益为目的,是文化产业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是传统产业在发展困境下的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影响下,我国也很快掀起了创意文化热潮。不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意文化产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萌芽阶段,对总体文化经济的影响较小,但国家和各地政府对创意文化都非常重视,着力于将创意文化作为推动与刺激新兴创意产业的催化剂,因此近年来创意文化的发展非常迅速,并几乎渗透至所有产业,这其中就包括陶瓷产业。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有陶瓷体系的逐步瓦解,传统手工陶瓷业重新崛起,以手工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和个体作坊遍地开花,因生产力的落后,他们难以按照复杂的标准流程进行大规模生产,工艺和艺术特色成为其争夺市场份额的主要方式,这就为创意文化的介入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进入21世纪以后,文化与经济的相互渗透与影响不仅成为一种趋势,而且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创意文化产业在全国各地得到迅猛发展。

2 创意文化背景下生活陶艺产业文化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创意文化背景下兴起的生活陶艺产业尽管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显著的问题,不仅严重制约了生活陶艺的发展之路,也大大降低了其拉动陶瓷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2.1 陈旧观念的束缚

生活陶艺产业作为一门新兴产业,以文化新为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文化创新就必然意味着对传统观念的突破。生活陶艺产业无论是在产品的材料、造型、装饰,还是经营和宣传理念等各方面都紧跟流行文化趋势,而与传统陶瓷产业观念存在着巨大区别,这就需要生活陶艺生产者更新观念。然而,许多生活陶艺的生产者并没有转变传统观念,文化创新观念不强,只是简单地进行文化移植,导致许多产品所具备的文化创新力严重不足。

2.2 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生活陶艺的生产者大多为中小企业或个体作坊,他们普遍缺乏知识产权意识。既不懂得如何保护自身产品的知识产权,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再加之监管和打击的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创新性产品几乎得不到任何保护,仿冒剽窃行为极为猖獗。极大地挫伤了原创者的文化创新积极性,从而严重阻碍了生活陶艺产业的文化创新发展。

2.3 文化创新人才的不足

生活陶艺的从业者成员十分复杂,存在大量未接受或较少接受美术教育和文化教育的人员,许多人员都是下岗工人或来自于农村,因缺乏必要的文化素质,也使得文化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而即使是来自于高校陶艺专业的学生,其中也有许多因多年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以及本身对文化水平的要求偏低而导致自身的文化素养不足,从而也缺乏文化创新能力。上述情况的存在,使得生活陶艺产业中文化创新型人才严重匮乏。

2.4 资金和科技支持不够

虽然生活陶艺产业对于拉动陶瓷产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大,但是其支持资金严重不足。绝大多数生产者需要自筹资金进行文化创新活动,而由于实力普遍较弱,因此在文化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从而导致无力深入进行文化创新活动。近年来,一方面,陶瓷科研部门本身也面临较大困难,导致其科研水平急剧下降;另一方面,高校与生活陶艺企业的联合还处于较低水平,从而使生活陶艺产业缺乏先进科技的支持,导致生活陶艺产业文化创新严重缺乏科技含量。

3 创意文化背景下生活陶艺产业创新发展的策略

创意文化的核心是创新,作为创意文化产业之一的生活陶艺产业,要实现生活陶艺的繁荣与发展就必须进行创新。虽然,近年来生活陶艺的发展极为迅速,特别是近几年陶瓷产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生活陶艺成为拉动陶瓷产业发展的主要助推器,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生活陶艺产业在创新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并成为制约生活陶艺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生活陶艺产业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就必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推动创新发展的实现。

3.1 在寻求差异化中进行创新发展

尽管生活陶艺产业兴起的历史很短,但由于许多陶瓷企业和个人的蜂拥而入,形成了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活陶艺生产者不应将精力集中在如何不择手段地打败竞争对手,而应当将精力集中在产品创新上,做大、做强其他竞争对手没有或不够完美的产品,也就是寻求产品的差异化,从而彻底放弃无序竞争。事实证明,在生活陶艺市场竞争近乎白热化之际,只有不断发掘新的市场需求,从而使自己的产品有别于其他人的产品,才能够在市场中存活并赢得市场。

3.2 在寻求融合中激发创新发展

生活陶艺生产者的小、散、乱现象还非常突出,绝大多数生产者并不具备足够的实力,所以只有融合才能够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互补,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而这种融合不但能够形成实力强劲的生产者,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创新力,因为每个生活陶艺生产者都有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将彼此的特色与优势结合在一起,相互交流,从而形成新的创新点,并能够实现更具难度和挑战的创新,从而以更强的创新能力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3.3 在寻求人才中促进创新发展

生活陶艺产业的市场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竞争。因此,生活陶艺生产者应积极主动地进行人才的培养、引进,以形成更优的人才配置。优秀的创新人才不仅能够更好地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而且能够在管理和营销方面进行各种创新,从而使企业充满活力,并适更好地应当今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克勤.浅析创意文化经济的基本特征[J].经济问题,2010(08).

[2] 吕金泉,张景辉.生活陶艺的文化变迁[J].装饰,2004(12).

[3] 段继红.浅谈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J].经济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