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排查方案范文

财务风险排查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排查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风险排查方案

第1篇:财务风险排查方案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预防;内部控制

1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1企业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与经济和社会变化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关,影响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企业是无法可控的,有时甚至是突发的,难以意料的。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的外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外界环境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但它们对财务风险的影响最终是通过内部原因产生危害作用的,如果企业自身经济实力不强,缺少防御措施,当外部原因发生突变,没有事先的防范意识及预案,不能提前预知和发现财务风险的征兆,缺乏补救措施,就会因无法将损失降低而陷入被动局面。企业外部影响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国家宏观管理制度的影响。随着我国法治社会进程的不断健全与完善,为当代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国家的政策法规不可能事无具细,法律依据不完善,有些制度缺乏监管上的漏洞,在一定程度上由于企业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抱有侥幸心理,有时会铤而走险。比如在对危险品运输车辆的检测过程中相关责任部门会对有问题的车辆责令整改,严禁有问题车辆上路,但就有及个别经营状况不好已陷入困境的企业,绕开监管违规上路,结果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给国家财产、企业财产人民生命造成损失。(2)国家政策相关变化。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国家一个政策的出台与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极大直接影响到经营成本与经营成果,甚至影响严重的达到破产,比如国家提出“三去一降一补”中的去产能,去产能即化解产能过剩,是指为了解决产品供过于求而引起产品恶性竞争的不利局面,寻求对生产设备及产品进行转型和升级的方法。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行业尤为突出。这些企业如果在国家政策出台之前就已察觉产能过剩带来的压力与财务风险,采取措施降低库存,并提前安排出应急预案或趁早转型就会降低或规避风险。(3)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客观经济环境,如果企业忽略了客观宏观经济的影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也同样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经济环境不景气时,市场消费水平下降,市场竞争白炽化,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导致价格降低,这时低成本的企业尚有生存空间,可以勉强渡过难关生存下去,如果生产成本高于市场价格,企业不但亏损,经营现金流也会出现负值,如果企业没有提前预测,也没有采取任何控制与防范措施,营运资金周转就会出现问题,引发因经济危机带来的财务风险。

1.2企业内部原因

缺乏规模合理、科学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内部原因主要是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失控所导致的,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或不健全,体现在业务流程的管理、资产运作效率的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内容,这些方面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内部原因主要涉及企业的人员、设备、产品、技术、资产和资金的管理等多方面。与外部原因不同,内部原因则是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变化,包括企业发展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如投资战略、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内部的财务风险一般更容易识别和管理,并可通过一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手段来降低风险和控制风险,关于内部原因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危机意识薄弱。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行业面临挑战,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和升级,所面临的风险增加,如果企业管理层没有危机防范意识的理念,没有将企业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过程之中,不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预测未来财务状况,一旦出现危机将无法挽回,如康师傅方便面,打败他的不是同行,而是外卖行业。哪个企业的危机的发生都不是一夜之间就有的,都经历了一个发展和逐步恶化的过程,企业要做到及时监测财务经营状况的变化,对发现的问题及潜在的事件要进行常规性风险评估提出预警方案与对策,提前做好防范,防止风险的出现或有效阻止危机的发生。(2)经营管理的失误。经营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稳定的经营策略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相反失败的经营策略则会将一个发展势头良好有望做大做强的企业带入困境。下面以某企业为例,列举管理上防范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引发的失误。第一,为追求销量,委托有销售资源的第三方促销,并将IC卡的充值权下放给第三方,导致应收账款达上仟万元不能及时收回,导致流动资金紧张,降低了资金的周转次数,加大了经营风险,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将会引发财务风险。第二,为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在短时间内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在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风险及财务资金压力的情形下,盲目对外投资,以实现企业短期内高速扩张,迅速扩大企业的经济规模。最终因前期市场评估调研不充分,对未来市场估计预测不足,加之宏观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投资至今难见成效,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使企业陷入困境。第三,举债经营,受此事件影响某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购买原材料,对外投资也需要资本,前期的应收账款最终还是因对方无力偿还,经双方协商后以债务人近两仟万元的房产达成债务重组,导致X公司两仟千多万的营业收入无法取得现金流入,企业不得不依靠银行借款进行再融资,举新债还旧债,陷入恶性循环,偿债压力很大,风险也很高。终于有一天财务风险真的来了,企业因经营不善发生严重亏损。最终落了个被其他同行企业收购的下场。综上分析,某企业在企业战略、经营管理、账务管理及内控上存在许多原因:失败的日常生产经营,因缺少资金不得不赊账采购原材料,丧失了对供应商的议价权利,逐步失去了市场占有率和份额,加大的采购成本和不当的营销方式,盲目的对外投资占用大量资本,逐渐萎缩的经营成果,造成资金不足无法循环周转不导致资金链断裂,这个过程是企业逐步、渐进的陷入财务风险,危机的发生不但具有先兆性,而且是能够预测的,如果企业早在三年前就引入了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的理念,并建立健全了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的实施内控措施,就不会功亏一篑。

2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内控措施

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不仅能合理保证经营的合法合规、资产的安全,还能保障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目标。企业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应以防范和控制风险为节点,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并及时备好风险控制预案。

2.1加强财务风险防范观念,构建风险管控机制

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要应对的所有风险,但内部控制通常只是企业内部可控制的风险,外部风险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为企业所左右,但终究也是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树立财务风险防范观念,完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需要企业高层对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教育工作刻不容缓,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会使他们因能力提升而树立对风险意识主动关注与主动管理与防范,对待风险角度不仅仅体现在财务数据上,使之养成对待风险的防范不仅仅盯在数据与财务指标上而是学会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管理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企业可能发生或潜在的风险,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水平,避免因财务问题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同时,财务人员通过对财务数据分析结合市场变化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评估,找出规律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当风险不可避免的发生时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为企业减少因风险控制不当带来的经济损失。

2.2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监督排查工作

针对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工作,对有条件企业应专门成立财务风险监督小组,定期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监督排查,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和完善,财务人员应对所负责的业务进行自我评价,风险监控中发现的重要重大风险要及时向上级部门高级管理层乃至董事会报告,风险管理人员应擅长从风险监控中学会风险分析、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的判断,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

2.3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企业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离不开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让每一位财务人员按照规章制度办理业务,通过财务指标、现金流量类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提供给企业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潜在的预警信号。此外,企业还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内部审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优化企业工作环境,为企业高层领导做出最优战略决策和经营目标提供科学、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从而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让企业平稳健康的发展壮大。

第2篇:财务风险排查方案范文

我国加入WTO以后,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的加剧,企业在未来的发展经营中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明显,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企业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开辟新的市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的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财务风险的意识,并且有一定抵抗风险的能力,本文对于如何提升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和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企业;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变化和创新,我国的大中小企业开始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了认识,财务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上还是有所欠缺,防范意识过于低下,各种问题不断的显现出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财务风险是对企业的一种提醒,说明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出现了问题,因此,在企业日常的管理中,要对企业的财务进行跟踪审查和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对于财务风险要合理估量,并且能够科学的控制,避免财务风险,降低企业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一、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类型与产生的相关因素

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的类型主要包括:资金筹集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现代财务风险产生的因素多种多样,具体分析如下:(1)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不能满足宏观环境的变化需要。(2)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需要面对多种的外部因素,例如经济环境、法律、社会文化等,在内部的环境中,企业的内部结构没有一定的规范性,提供的财务信息不完整,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无法实现企业在一定阶段的财务收益。(3)财务决策不够合理,不能科学的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缺乏抗风险的能力,导致企业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风险。(4)财务人员对于财务风险没有正确的认识,素质都比较低下,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我国的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严格的培训,无法解决实际业务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实施积极有效的财务及经营风险控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二、降低财务风险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想要合理的避免财务风险现象发生,就必须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和完整,内控制度不能只是流于形式,要切实的落实和实施,在日常的工作要按照制度办事,所以执行力是关键所在,不要让内控制度只是空架子,还要为后期的制度建立责任的追究制度,哪个环节出现了错误会找到负责人,并且及时的纠正和改正,方便后续的工作,这样内控制度才能够得以有效的落实和开展下去,是企业解决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

2.加强资金管理

(1)关注现金流量表。企业的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于资金的管理,能够合理有效控制资金并且运用资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般的企业会使用权责发生制的记账方式,当期的款项当期计入,无论收到款项与否,同时采用待摊的方式,来反映企业的真实的经营状况,在实际处理账务时,可能是账面上有的款项,跟实际的资金收入会对不上,如果企业的经营者只是单纯的看负债表和利润表,可能无法了解企业的真实经济情况,会带来一个现金的误区,会有因为缺少资金产生的财务危机,因此,企业的领导要更加关注企业的现金流量表,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估,掌握资金的真实情况,合理避免和预防财务风险。(2)合理的配置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要想不断的壮大和扩展规模,雄厚的资金是后盾,能够合理的利用资金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要准确的预测和掌握资金的收支时间,能够让资金平衡使用,其次,要妥善的分配资金的占用情况,尽可能的让资金流动起来,与固定资金有效的紧密组合,企业的负责人要对于企业的投资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进行风险评估,看是否收益大于风险,要多用在风险小的项目中去,这样可以加快企业的资金流动,提高企业的价值。(3)加强对企业的各项资产的管理。企业要合理分配资产,对于报废的资产要及时地处理,对于利用率较高的资产要多加爱惜,避免不需要支出的费用,一旦财产受到损失,要追究其个人责任,强化和控制资产的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让企业的资产设备一直处在良好的使用状态当中。

3.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制造成本

目前市场的竞争太过激烈,企业之间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想尽了方法,例如降低产品的价格来吸引顾客,以至于市场的价格比较混乱,所以,对于成本的控制程度尤为重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要合理的控制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和收益。(1)加强目标成本管理。目标成本就是加强成本管理,合理的避免和降低资源消耗,首先,要根据企业一阶段内的预期利润确定目标成本,其次,按照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合理分配落实工作,并且切实的去执行和实施,要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通过目标成本的执行和落实能力,努力实现目标利润的完成。(2)加强成本事前的审核、事中控制。成本的事前控制包括产品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设计的费用制造成品的采购物资等进行审核,降低一些不必要的成本,要抓住市场为主要目的,把技术进步、成本控制和经济利润有效的结合,防止产品功能无效,把产品的各种浪费在产品生产的时候就消灭,避免产品的功能下降,降低产品的前期设计成本,实现成本的超前控制。

4.加强成本分析

成本的信息能够真实有效,对于企业决定未来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起到了引导的作用,现在是经济信息的网络时代,我们要充分的相信和依靠计算机,要对于成本进行定期的分析讨论,找出合理的办法来控制企业的成本高低,确保准确的成本分析资料能够被经营管理者采纳,避免成本过高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5.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现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太过于激烈,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的销售产品来扩大企业的占有率,企业往往会采用赊销或者信用销售的方式,以获取更大的客户资源,但是有利也有弊,长期以往就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财务风险和坏账的风险会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威胁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重视企业的应收账款,要定期的排查和审核,不能为了市场的占有率而使企业面临坏账风险,要及时地对应收账款进行回款,督促销售人员要及时地回款,尽量减少资金的占用率,要避免坏账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6.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1)现如今,企业要摆脱手工的记账方式,要充分利用网络的计算机来提高财务工作的进展程度,实施财务资金集中管理,有效的实施财务监督和控制,要不断的引进新的财务软件和管理模式,从技术上解决信息不及时和监控脱节滞后问题。(2)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整理与计算后所产生的数据,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不同,然而会计要素确实相同的,这样就会产生不同的判断结果,对于账务处理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企业需要不断的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尽量避免因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而导致财务风险的现象频频发生。

7.合理构建资本结构

企业首先要了解企业本身,根据企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合理的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对各种融资方式进行严格的分析比较,权衡成本与收益利润,筛选出最可行的合理的方案,以最低的资本成本、最低的风险程度,取得最大的投资收益,保证企业资金能够灵活周转,以此组织调整资本结构,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

8.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建立有效的领导体系

企业的财务关系不能混乱,必须清楚明了,才能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首先,单位的所有员工要明确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并且加以重视,单位各个部门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要合理运用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其次,在年底的收益分配上,要各个部门参与到财务管理上,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最后做到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清楚明白,只有企业的领导层有良好的运行,企业才能良性循环,企业的风险管理才能有效的控制和防范。

三、结束语

在现代的经济发展中,有效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要充分发挥财务风险的作用,真正的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以便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并且能够不断的完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财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确保能够有效的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稳定、安全、高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克红.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7).

第3篇:财务风险排查方案范文

[关键词] 企业;筹资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Enterprise Financing Risk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WANG Qianqian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nterprise financ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expanding business scale and taking market shares. However, financing risk can lead to bankruptcy. Based on this, the enterprise should keep the reasonable debt ratio, focus on market interest rates change, optimize the financing structure and deadlines combination, pay attention to currency fluctuations, set up risk prediction system, strengthen to control management risk, and improve their competitiveness, so as to effectively avoid financing risk.

Key words: enterprise, financing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一、筹资风险概述

企业筹资是以企业为筹资主体,为满足企业在生产运营、对经营投资和优化资本结构等条件,借助金融机构和筹资渠道,高效快速的筹集所需流动资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经济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企业筹资作为企业扩大经营规模,优化企业结构的重要经营方式在企业发展和跃进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企业短期盈利的膨胀固然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益,然而以筹资为方式的企业发展手段必然会增加企业按期还付利息的筹资负担,加之在经济形式变换莫测的当下企业资金利润率、借款利息率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筹资的风险一旦没有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势必会成为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筹资风险的隐形条件较多,经营决策的失误和瞬息万变的市场,都可能成为造成企业筹集资金使用效益降低的尴尬局面出现,继而引发企业危机。从而产生筹资风险。

二、企业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在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通过筹资的方式扩展运营规模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筹资所带来的风险不能避免。这就意味着分析企业筹资的组成和风险成因意义重大。筹资风险主要有两股力量,由举债本身和举债之外两种因素构成。举债本身因素具体表现为“负债规模、负债利息率和负债期限结构”这三部分;举债之外的因素则与企业的经营决策,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流动性及金融市场等条件有直接的关系。本文将举债本身因素称为筹资风险的内因,将举债之外的因素称为筹资风险的外因。

(一)负债规模较大

衡量企业负债规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指企业负债数额的大小或是指负债金额在企业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的多少。企业负债规模较大,意味着其在利息支付方面的费用将会占企业盈利收入的一大部分,在收益降低的背景下企业的偿还能力将会走下坡路,这时筹资风险将会被极速放大,企业难逃破产的艰难处境。另外由于负债比重在企业运营发展中较高,无形之中放大了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导致股东福利分红也得到提升,依然没有缓解压在企业身上的重担,因此企业较大的负债规模,将会导致其财务风险系数的增加。

(二)资本结构不当

企业资本结构不当具体表现在资本总额上,由于资本总额中初始资本和借入资本比例失衡,导致对企业收益产生一定的冲击造成紧急财务风险。企业借入资本在资产总额中的比例放大,意味着资产负债率提高,财务杠杆利益也随之增加,进一步扩大了潜在的财务风险。企业的借入资本,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三者之间即是一天生产链的关系,彼此间又相互捆绑互相影响。因此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合理分配利用债务融资,提高债务融资利用率,协调好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两者的分配关系,能极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输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可见优化调整资本结构,平衡财务杠杆利益和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三)筹资方式选择不当

以筹资为方式扩展企业规模在如日中天的国内市场成为主流,然而由于该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不当问题时有发生。当下我国国内市场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五种主要融资方式。不同的筹资方式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因此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能缩短企业的发展间期,同样不适当的筹资方式也会导致产生大量的额外费用,加重企业负荷,对企业的资金周转造成冲击进而形成财务风险。

(四)负债的利息率

负债规模和负债利率是对企业利息费用造成直接影响的两大因素。企业的负债利息率越高代表企业在利息费用支出方面的负荷就越大。其次企业的负债利息也与股东收益是挂钩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负债利息的变动对股东收益的影响较大,在息税前利润恒定的稳定外部环境下,负债的利息率提高导致财务杠杆系数被放大,股东收益自然也随之提高。

(五)信用交易策略不当

在当下社会中,赊销模式称为企业扩展经营规模,抢先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因此商业信用成为企业间合作的促成条件之一。为防止应收账款占据企业大量流动资金造成企业资金周转风险,就要对合作企业进行全面的资信评估,从而签订合适的信用期限合同。企业信用交易策略的不当,会导致大量应收账款的形成,一是拖占了企业大量流动资金,二是加大了坏账的发生机率。应收账款的长期挂账,加之企业没有切实可行的催收制度,将会导致企业资金链吃紧或发生断裂,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六)负债期限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负债期限结构虽然不会对企业的运营负债造成一定的冲击,但对企业的流动资金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企业负债期限结构的不合理,依然能为企业筹资风险提供潜在的温床。比如企业筹集的长期资金却向短期借款过渡,是最常见的筹资风险之一。假如企业的筹资方式为长期借款,它的利息费用至少能在一定间期保持恒定,但如果企业以短期借款进行筹资,则利息费的调动幅度将会有较大的变动。第二企业如果有数额较大的举借、短期借款,并将筹集的短期借款分配应用于长期资产中,一旦短期借款到期将会导致企业不能及时偿还短期借款的艰难局面。一旦债权人要求企业按合同规定按期偿短期借款,企业则面临破产的风险。第三,相比于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资本筹集过程缓慢,且取得成本较高,受限制条款也较多,长期借款比重的过量无疑将企业置于雷池之中。

三、筹资的外因分析

(一)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存在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客观存在不可避免,企业的经营风险通常表现在企业税息前利润的不确定上。经营风险异于筹资风险,但筹资风险和经营风险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共通性。股东均摊风险的情况是在企业完全采用股东融资的背景下产生的,此时的企业经营风险又可以称为企业的总风险。企业的另一种融资方式则是将股本与负债融资相结合的形式,在这种条件下财务杠杆与股东收益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冲击起到一定的扩张作用,股东收益也会随之变动,在这种条件下企业所要承担的风险要超过经营风险的范围额度,我们将所承担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差值称为筹资风险。同时这也意味着一旦企业在经营运转过程中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营利利润不够填补利息费用的缺口时,企业极有可能面临破产危机。

(二)资产的流动性风险

企业预期现金流入量对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负债本息有着直接影响,企业的负债本息的偿还方式为现金,因此对企业负债本息偿还情况直接起到制约作用的不单单是企业的盈利状况,而是企业预期现金流量能否及时到账。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到账的数额,时间及资产的整体流动性才是解决负债本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在现金流量回笼到支付负债本息的过程中,一旦企业出现决策失误和失误性预估,或信用政策过宽等不利情况,都会导致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不足以支付到期借款本息,最终导致企业不得以通过变现的方式以求自保。资产变现的过程中由于资产性质不同,流动性也不尽相同,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而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弱。由于企业库存现金和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系数的冲击也不同。但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可以通过企业资产的总体流动性来观察和总结,企业总资产中变现能力强的资产所占比重越大其财务风险就越小。

(三)金融市场风险

金融市场是融资的重要途径,在一定程度上金融市场对企业的负债经营起到了宏观调控的作用。企业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将会影响到企业负债利率走向,金融市场利率,汇率的变化情况都会将矛头指向企业的筹资风险。当企业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短期贷款融资时,一旦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金融紧缩,短期借款利率急升其所对接的利息费用也会骤然增加,导致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偿还利息费用面临破产。

四、针对企业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的防范措施

(一)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

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下,负债经营既能通过财务杠杆获取利益,但同时也意味着企业要承担由负债背后隐藏的筹资风险。企业想通过财务杠杆获取利益,显然筹资风险不可避免,只能通过企业及时调整负债经营比率,合理规避筹资风险,将筹资风险进行分散。企业负债经营的负担通过企业的资金结构的分配合理程度来体现,也可以说其具体表现是将企业负债比率与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贴合程度进行对比。保持企业负债比率的合理性是为了调节风险与报酬两者间的矛盾关系,平衡优劣实现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为保持较为平缓安全的负债比率,企业首先可以通过调整资金结构来实现,在市场需求量大,产品销售量走高,资金周转快的条件下企业可以适当提高其负债比率。反之对于生产运营状况走下坡路的企业,要不断的降低其负债比率,不然将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筹资风险极有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关注市场利率变化

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动同样也能引起一定的筹资风险,这就需要企业要关注分析资金市场供求状况,对市场利率走势做出判断和反应,尽快做出自保形的筹资安排。比如市场利率较高时,企业要调整缩短短期资金所占比例份额。反之当利率较低时,企业可以适当放宽筹资条件,此时筹资也较为有利。

(三)优化筹资结构和期限组合方式

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筹资结构和期限组合方式,形成最优资本结构,分散筹资风险。最优资本结构的组合方式是指企业所能能承受的最大筹资风险能力下,将总资本成本压缩到最低。高额的资金成本,限制了企业的利益空间,企业在组合中将股权资本放大而将负债资本压缩到零,虽然规避了筹资风险但企业的收益也不会有太大的空间。同样如果增多企业的资本负债,虽然能以较低的资金成本获利赚取最大的差值,但隐藏其后的风险不言而喻。因此对于企业而调整选择一个合理安全的最优资本结构,平衡风险与收益两者间的关系,以风险防范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四)规避汇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

金融市场的汇率变动与市场的供求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当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和货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就会影响到金融市场的汇率变动。企业为合理规避由金融市场的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可以从预测汇率走向趋势入手,根据汇率变动趋势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企业可以放宽债务的归还期,将债务拆分按阶段归还,拉大借款和还款之间的时间差,防止汇率变动导致债务徒增加剧企业经营风险形成的局面。其次企业的债务币种结构要进行合理分配,在种类和数量上进行适度组合,分散风险。企业合理规避市场汇率的应对方法中,可以在筹资过程中增加保值条款,其次可以在还款方式上选择借款货币与还款货币的一致,将企业所承担的筹资风险降到最低。

(五)建立风险预测体系

企业在建设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前需要立足于对市场走向的思考。企业可以建设内部安全财务信息网络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排查和预警。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对可能存在的运营风险进行预估,并设置财务风险高发的临界点,当数值达到临界点马上进入预警状态。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风险预警,另一方面是风险发生时的应对方案。因此企业要制订出当风险发生时的合理风险规避措施。比如企业通过调整其筹资结构就可以合理的降低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其次通过财务杠杆来调控负债比率,进而保障了投资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第三,企业可以选择总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通过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避免企业因为无法及时偿还债务导致企业面临破产危机。

(六)加强控制经营风险

企业的经营风险与筹资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企业要加强对经营风险的控制,进而对可能出现的筹资风险起到一定的限制和制约。在控制企业经营风险问题上,首先要求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把握市场走向,明确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丰富产业组成,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第二企业要避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决策性失误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将可能发生的筹资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企业要发展就必须筹集到与其发展规模相适应的资金。因此,企业要加强对经营风险的认识和控制,树立风险意识,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战略,当风险来临时有效地规避风险。

[参 考 文 献]

[1]陈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2):298

[2]李百吉,贾海涛,李征.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商论,2016(20):32-34+36

[3]王菊仙.浅析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及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7):53-54

第4篇:财务风险排查方案范文

关键词:财务风险;农业股票;价值维度;实施策略;多元化发展

一、农业类股票定价运作下的财务风险

1.农业企业系统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解析

农业企业财务风险是伴随着企业系统财务活动的创设运转而产生的,鉴于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买方市场的整体格局,大部分农业企业系统的输出产能普遍处于供过于求、价值下跌的被动态,而为了在短期内获取足量的货币效益,一些企业系统开始盲目扩充运营产量、频繁采取赊销方案,进而使得收账款项大幅度提升,从而使得企业系统的货币资产一度成为被债务人无偿的占用品,最终极大的制约限制了企业系统货币资产的流动性、协调性与安全性。

2.企业系统财务风险的外部诱因罗列

农业企业系统的外部风险主要存在于市场经济下的资源配置失调性,诸如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资金供给短缺、货币资金不断贬值、实物资金逆向升值以及货币运营成本的骤然增高。尤其是银行存贷利率的不断变动在很大程度上会引发利率风险下的企业财务外部风险,其中支付利息过、依托生息的货币投资出现意外亏损、偿债义务无法依照期限履行等等。

二、财务环境下的农业类股票定价的价值维度

1.实际货币的耗损量得以有效调控

农业类股票定价运营的信息搜集、标的筛选、数据处理、风险评估、货币交易等基本环节都需要大量货币的流转耗损,而货币数量的流转耗损不仅使得原本就未能均衡掌握支配社会财富的农业企业群体的经济压力层叠式增长,使得其无法在额定期限内交付足额的保险金额,而且也会直接制约影响股票运作机构的作业实效,尤其是我国行政系统的执行效率一直未能达到理想维度,且在涉及货币层面之时,这种迟缓的流程操作自然也会受到行政权力的制约限制,进而使得整个农业类股票运营体系的流程操作更为拖沓缓慢。

2.农业类股票定价业务协调铺展推进

市场化的财务运作使得农业股票定价运作的企业系统普遍具备了货币流通信息实时、业务途径手段多元以及资本储量丰厚等显著优势,这样也就使得投资者群体得以实时全面地通过企业系统对于股票投资事项的讲解、业务内容介绍、股票运作方法介绍等细节流程的协同适配,不仅使得投资者群体的切身权益得到了合法有效的保障维护,而且也极大地助推提升了农业类股票定价运作系统的实效性。

3.定价程序的适配机制得到充分优化

股票交易所系统依托其制度方针制定、政策规则推行、管理运营调控的权力支配的实施改进,整体上保障了农业类股票定价操作系统的正确导向,而市场经济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实效质量的稳步提升则使得单一固定的行政调节无法实时彻底地适应反馈农业类股票定价业务这一具备商业行为的经济活动的阶段缺陷。通过市场化财务运作,农业股票的抛售企业则可以通过其雄厚的货币储备、广阔的人脉关系以及成熟的业务运作机制的调节改进,迅速有效地实现农业股票定价运营系统的部门分化、流程细化、操作强化,从而有力助推农业股票定价运营体系的多元化、集约式、长效性的态势导向,进而积极反馈加强农业类股票定价运作体系程序流程适配机制的优化提升。

三、财务视角下的农业类股票定价分析

1.股票价格受制于盈利额度与盈利质量

农业类股价的实际价格是通过企业系统盈利实效的数量与质量这两方面而制约决定的。单位股票之中每3个变量之间的数值所得即为其所对应的股票差额。而调整之后的单位股票获益则需要剔除非常规性损益之后方能演算实际的解释变量,而由于非常规性损益普遍具备明显散失性与偶然性,所以从某种程度而言,片面地将其作为衡量企业系统实际盈利的参数指标是偏颇与狭隘的。

2.偿债能力与综合实效的交互辅助

企业系统的偿债效力与综合实效是现阶段影响农业类股票定价的主要因素,而通过数据模型之中的4个交互项的演算,不难发现其中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最能集中凸显偿债效力。当资产负债率占比达到负债总额的比值超过额定指标之时,企业系统的长期偿债效力得以充分体现,长期偿债能力的稳定也直接影响其股票定价的具体操作,进而最终制约投资者群体的择取导向。

3.偿债效能时间期限的反比例关系

短期积累的债务负担必然导致企业系统在年度周期之内消耗大量货币现金用于债务本息的偿还,而这部分资金极有可能也是其扩大再生产的货币组成部分,同时又制约了正常有序的资金周转,而为了不得已采用又通过增加额外的财务补贴来维持短时间周期之内的偿债实效,这样就使得高流动性资产消耗在资产总额之中的比例迅速攀升。

四、农业类股票定价运作体系的实施措施

1.构筑股票定价管理预警系统

通过创设组建长效化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切实合理规划编制现金流量的预算机制。鉴于现金流量预算编制的综合复杂性,采用现金流量分析的模式手段来进行操作,而通过现金流量的细致分析,需要侧重强化改进应收款项、应付款项以及存货项目中的均衡,有必要将以上提及的单位股票实际获益、长期偿债效力以及企业系统综合实效这三大项目作为财务风险预控的核心关键,单独组建专人专业小组进行统筹操作。

2.构筑股票定价风险分散化的运营机制

金融交易所相关机构应当进一步加强制度政策的扶植力度,持续规范农业类股票市场运作的导向规则,同时及时有效地通过投标竞价、协同合作,与综合实力强、业务能力娴熟、运作机制完备的商业保险公司共同组建农业类股票保险公司,进而创设构筑一系列多层次、广范围、长时效的农业类股票转移制度体系,并稳步牢固地实现制度规划、政策支持、商业公司运作的体系严密、规则详尽的农业股票保险体系。

3.加强股票定价监督执行力度

国内金融监管部门需要持续加大投资银行的执行监管力度,持续健全完善财务审核监督的相关制度,进一步建立系统严密的内部监管体系,全面彻底地改进既存的事后补救制度。而通过财务预警体系的及时有序创设,风险量化管理的相关操作流程的实效性也可以得到实际应用,而风控会的创设则是重中之重,通过这一核心组件的运转适配,不仅可以及时高效地创设制定财务风险控制的整体政策,而且也可以进行及时合理地增加信息数据的透明度,从而有效实现对系统风险的监督控制,进而达到风控管理的实效目的。

4.持续强化资金投入与法规创设的同步施行

首先是快速有效地进行农业类股票相关法规章程的制定举措,切实依据农业产业发展态势、农业保险推进实效以及农业保险产业效益的实际获取来不断调整优化法规规章的修订、改进与完善;其次是持续强化农业生产保险财政补贴与农业类股票优惠政策的相关规则的执行监督力度,坚决全面地保障投保农民投资者群体的保费补贴、合理充分地给予农业股票保险公司相应额度的费用补贴、详尽排查督导农业股票保险税收优惠的操作实效;第三是需要进一步拓展延伸农业股票保险运营机制更新改进的制度宣传、政策解析以及咨询反馈。多元化科学的农业类股票定价运作机制的深化拓展奠定扎实牢靠的以农民投资者为重要主体的要件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威.主成分分析在农业板块股票筛选中的应用[J].投资与合作.2011年(6)

第5篇:财务风险排查方案范文

国有土地收购土地储备问题对策

1土地收购储备运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1土地收购补偿标准确定难度大

土地补偿金额的多少跟地方执行的政策和技术相关性较大,其中的利益关系比较杂乱。当前,我国还没有在这方面对收购补偿标准进行统一化管理。多个省市执行的标准不一样,虽然补偿方法较简单,容易操作。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土地使用者对土地收购不满意之处。这是因为土地收购补偿标准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并且,有一部分土地使用者对土地收购存在抵触情绪。

1.2城市规划不到位影响较大

第一,在城市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城市规划是一个重要的依据,它是土地收购储备工作开展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在城市只制定了总体规划,而没有制定具体的控制性规划的时候,这大大增加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的难度。土地收购储备如不进行详细规划,只是临时性地开展规划,那么就会使规划整体性不强。还会出现较大的易变性,这是因为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第二,在城市的黄金地段以及道路两侧,如果单位私自拆建,改变土地用途,这样就会使政府对城市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降低。在这个过程中,单位受益,但是国有土地资产损失增加。

1.3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缺乏法律依据

我国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体现了明显的强权色彩,其本质是政府强制的结果。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开展土地存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混乱现象。比如土地权属人跟企业之间的私底下的土地交易,使得土地荒废和闲置的现象时有发生。除此之外,在我国,缺乏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制定的专门机构,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缺乏法律依据支撑。另外,由于国家历史原因,导致国家的土地收购储备工作难度提升,风险也变大了,很容易导致法律纠纷问题的产生。

1.4土地收购储备中心与各部门的协调程度不足

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这项工作跟方方面面的因素相关。所以,土地收购储备中心跟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是很关键的。通常情况下而言,土地收购储备的过程中,要根据城建部门的情况选择地址,接着由城建规划部门进行规划。最后,根据土地收购储备中心联合国土资源局的土地征收方案进行征收工作。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各个部门之间交流和沟通力度不够,使得各方意见有分歧,从而浪费了大量不必要的时间。

1.5资金结构单一化,财务风险较大

通常情况下,土地收购储备中心自由资金不足。特别是县级土地收购储备中心,他们持有的资金就更加缺乏了。所以,很多时候,土地收购储备使用融资模式比较盛行。现在,有大量的地区通过融资方式在银行贷款,使用这种资金模式,资金渠道单一化很明显。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土地储备数量增加到一定数目的时候,负债率提升,财务风险大大增加。

2土地收购储备运行机制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打造土地收购储备管理系统平台

在当今的土地收购储备工作中,信息化管理的一种大趋势,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收购储备的效率和质量。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土地收购储备管理系统平台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是需要进行改善的。第一,每一个城市的情况不尽相同,会使土地收购储备管理系统平台各有差异。所以,当一个城市在搭建收购储备管理系统平台的时候,第一是要根据各个省份城市的详细情况具体分析,清楚平台的建设目标,在充分了解土地收购储备的特点之后建立数据库。第二,研发技术,在搭建土地收购储备管理系统平台之初,把多项技术如移动GIS技术以及WEBGIS技术等有机融合在一起,提升系统平台工作便捷性,使工作平台更加实用。

2.2增强土地收购储备中心跟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

在土地收购储备工作开始以前,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必须要与各部门加强联系,及时沟通,将土地收购储备意见达成一致,提高土地收购储备中心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度,保证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可以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与各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沟通信息,以便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的顺利开展。

2.3提升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为了降低土地收购储备中心财务部门的压力,规避单一资金结构带来的财务风险。可以改进融资方式。政府部门可通过一部分收益充当该项工作的专项资金。除外,借助计土地基金、土地证券化、推行土地权益书方式获得社会资金,将社会资金融入收购储备工作中。在使用这些方式之后,不断提升土地收购储备中心的可用资金,从而保障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储备中心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也是需要加强的,不断拓展财务信息的宽度,在信息收集速度和效率方面下功夫,不断地减小财务方面的风险。

2.4城市控制性详规必须前置尽快出台

一个具体的城市规划,能够为土地收购储备工作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所以,在出台城市具体规划之前,要制定相关的制度,比如城市规划审批联席会议制度。在制定该制度之后,要处理好土地收购储备工作涉及的规划问题,保障收购储备工作的进行。

2.5杜绝单位自行拆建现象

在城^,单位自行拆建现象很多,这不仅会导致国有土地资产损失,还会使城区的地价提不起价。若能够进行国有土地收储,通过拍挂形式运作,这样不但能处理好原单位产权关系,还能使政府收益更多。

2.6加大土地收购储备的融资力度

土地收购储备的资金必须充足,资金的形式可以是政府注入资金和银行短期贷款结合起来的形式。本人认为,可政府注入资本金为主,在将来的土地成交的收益中,返还三成左右的收购储备资金,把这些资金充当启动资金或滚动资金。在适当的时候,可通过政府调节的形式提供贷款,保障土地储备工作的进行,从而有利于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的循环开展。

2.7积极盘活城市内部存量土地当一个城市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的时候,建设用地对耕地的需求量跟供应量两者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化。在城镇内部,有不少土地被闲置了,土地使用效率比较低。为了使城镇建设用地与占用耕地矛盾更加缓和,盘活城镇内部存量土地和置换城镇内部低效利用的土地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因此,有关部门不但要做好主要道路两侧排查工作,还应做好黄金地段排查工作。高清城区主干道和城内的存量地面积,从而为下一步进行收购储备工作奠定前提和基础。具体可从厦门几个方面入手。

(1)进一步加强土地收购储备机制的完善

高土地的利用率,强化政府部门的运作效率,因此,土地收购储备机制的完善,无论对政府还是对土地使用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充分发挥对土地收购储备机构的职能,建立完善的土地收购储备机制,构建合理的土地收购储备程序,强化对经济建设、土地储备、资金利用和土地市场等方面的分析和整理,及时准确的制定好土地储备、征收、开发计划。

(2)逐步拓展土地收购储备的范围

为了提升良好土地资源的储备,通过土地收购储备来充分发挥土地的最大利用价值。这个也就是土地收购储备中比较关键的。存在一部分城市由于资金准备不充分,导致土地黄金地段储备不充足的现象,这样就能导致了一些经济损失。在存量土地储备工作中,企业改制导致的土地闲置现象时有发生。在企业名存实亡之后,旧有的土地失去了主人。因此,有关政府部门可针对这些土地做回收处理。通过储备,不但能够保护土地,还能降低资金使用紧张程度。除外,可以加强集体用地的征收工作。在每一座城市,都存在一些兴办企业的闲置土地,其未得到利用的原因有很多。所以,要逐渐加大对集体建设用地的征收的力度,从而为招商引资对土地的需求的解决奠定前提和基础。

(3)拓展对土地收购储备的资金收购渠道

土地收购储备中遇到的资金问题,一般可以通过三种措施来处理。第一种就是根据《土地储备管理办法》中一些规定,诱导商业银行涉猎土地收购储备领域,适当进行抵押贷款。第二种措施就是成立土地收购储备基金,通过发现和利用市场运作新方法,收集储备资金。第三种是把土地出让金收益中出一部分到土地收购储备资金账户,加强土地收购储备。

(4)改善土地收购储备工作中的环境

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促进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的开展。所以,城建规划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行事,快速制定科学合理、先进高效的规划方案,为土地收购储备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这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将土地储备运作风险降到最低,并且逐渐提升工作效率。对于司法部门而言,在对土地资产进行处理之时,要对政府部门的意见进行了解。与此同时,对于财政部门和公安部门而言,对土地收购资金加强管理,这样就能有效保障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的开展。

3小结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可知,土地收购储备作为我国的一项不仅有利于国家还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它不但能够对土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还能推动我国经济效益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要解决好土地与资金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还要逐渐拓展融资的途径,不断改善土地收购储备的工作所处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明月,胡竹枝.关于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几点认识.城市开发,2002(07).

[2]贾生华,张宏斌,金星,邵建峰.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模式、效果、问题和对策.现代城市研究,2001(03).

[3]周敏,王宇峰,张传忠.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巢湖学院学报,2006(01).

[4]王小映.我国城镇土地收购储备的内涵、性质和特征分析.城市发展研究,2004(03).

第6篇:财务风险排查方案范文

1.财务管理基础薄弱一方面,财务人员以及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与判断,风险意识淡薄。因此,粮油企业对财务工作不够重视,在进行收益分配以及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基本凭借主观意识和经验判断,没有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技术,也没有进行全面、科学和准确的分析与研究。另一方面,某些粮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着会计工作不力、财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例如,粮油企业的会计核算手段比较落后,沿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财务核算以及科目设置也不够规范,无法适应新时期粮油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要求。

2.易受较多风险影响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总是离不开特定的法律、经济、技术以及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及财政货币政策、国内外市场需求状况、社会生活方式等。这些因素都会对粮油企业的生产产生直接影响。在我国不断融入全球化的背景下,粮油企业必须要适应国际贸易规则,深入分析全球经济动态对粮油工业的影响,扎实做好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同时,作为一个传统行业,我国粮油企业众多。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内食用油加工企业就超过5000家。尽管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粮油行业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是,国内粮油企业的生产规模远远超过实际需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这就使粮油企业面临着较多的风险考验。

3.投资不够科学在很多粮油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中,都是以粮食油脂为支柱,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投资,积极发展油脂化工、饲料加工以及粮油中转等项目。但是,应该看到,这些项目在策划阶段,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缺乏科学性与可行性。尤其是一些粮油企业,本身规模就比较小,流动资金相对缺乏,尽管有好的投资项目,但是盈利状况不佳。同时,由于粮油企业的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够,缺乏基本的投资及财务知识,不能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全面、科学和准确的信息。另外,在投资过程中,很多粮油企业追求短期利益。由于投资会使粮油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因此,粮油企业总是急于收回投资,而对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考虑不足。

4.财务控制能力较弱与其他行业及企业相比,我国粮油企业的财务监督控制能力比较薄弱,不利于粮油企业健康发展。主要表现:一方面,一些粮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监控工作的重要价值及意义。因此,很多粮油企业并没有建立起内部财务监控体系,无法对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状况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控制。另一方面,尽管有部分粮油企业建立起一定的监控机构,制定了相应的财务监控制度。但是,在很多时候,由于粮油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及财务部门更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利润,也就使粮油企业的财务监控体系难以有效发挥作用,造成粮油企业出现经营及管理成本高、资金浪费多现象不断发生。

二、新时期粮油企业创新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路径

1.制定科学的财务工作目标客观科学的财务管理工作目标会对粮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首先,严格实施并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要制定出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以粮油企业的历史数据为基础,而且要广泛收集信息,准确把握国内外粮油市场发展状况及粮油企业发展和变动趋势,使粮油企业的财务工作目标更加科学。同时,在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加强预算的过程监控。粮油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及时掌握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找原因,并迅速提出解决方案,切实使财务预算在粮油企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其次,确定粮油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目标,加强对企业利润的管理。随着粮油企业的业务发展日趋多元化,财务管理就应当构建起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中心的多元化财务管理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粮油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最后,以粮油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为基础,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现有的管理机制及管理水平相适应,既要体现粮油企业的战略规划,又要推动粮油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在经济活动中,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具活力、最富有创造力量的关键性因素。对于粮油企业来说,财务管理主要通过财务人员来实施的。因此,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会直接决定着粮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必须要加强粮油企业财务管理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注重选拔具备专业财务知识、财务管理技能的财务人员。在当前阶段,粮油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当持证上岗,这些财务人员不仅要熟练进行会计核算,而且要善于理财,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发挥财务管理在粮油企业管理者工作中的作用,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粮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等的培训工作。粮油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坚实的财务知识,还应当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对国内外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等状况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科学的预测能力。为了提高粮油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逐步建立起来适应粮油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粮油企业应当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开展财会以及财经法规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活动,以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

3.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一方面,加大对相关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催缴力度。一些粮油企业由于被恶意拖欠应收账款,不仅造成生产资金的周转不灵,导致企业的经营状况恶化,而且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因此,粮油企业应当对粮油企业的应收账款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和深入分析,并根据财务工作实际,建立清欠清缴工作组,加大对应收账款的追讨力度,尽量避免出现坏账或死账。同时,要及时关注并全面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对粮油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企业应收款项的收回速度,在必要时可以考虑借助法律手段进行解决,切实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在粮油企业的预付款管理工作中,要进一步增强资金风险意识。对于企业开展的采购付款业务,财务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粮油采购合同办理,尽量减少预付货款并加强对预付货款的审批,切实维护粮油企业的利益和资金安全。

4.强化企业成本控制工作首先,粮油企业要重视并加强对采购成本的控制。粮油企业要进一步加强采购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采购人员的工作水平与业务素质。采购人员要及时准确掌握粮油原材料市场行情的变动状况,积极寻找采购价格合理时机,不断降低粮油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对于大宗原材料的采购,要采取集团统一采购的方式降低成本。其次,要通过提高逐步工艺,降低粮油生产成本。一方面,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手段,不断优化工艺流程,提高粮油产量和质量。同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机器设备进行保养和检修,提高粮油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维修费用。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对水、电、汽等动力以及原材料的消耗,坚决杜绝浪费现象。最后,加强对管理以及销售等费用的控制。不仅要加强对粮油存货的管理,减少库存,而且要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降低粮油产品的运输成本。

三、结语

第7篇:财务风险排查方案范文

企业风险管理(简称ERM)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领域之一。简言之,ERM是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实施的旨在将潜在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并对企业战略、经营效率与效果、财务报告可靠性以及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本文将着重探讨ERM的实用工具与技术。这些工具与技术大致可以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三个大类。风险识别旨在找出可能对企业目标的实现具有影响的潜在事项,并且分析这些事项与企业目标达成之间的因果关系;风险评估则是对已经发现的风险事项进行评估,确定这些事项对企业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应对则是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选择并实施那些降低风险对企业目标的负面影响的各种措施。

二、风险识别与分析

(一)不确定性与风险

经济、政治、技术、市场、竞争、企业内部管理等企业经营所处的内外环境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对于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这些不确定的事项既可能带来正面影响,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大多数的不确定事项发生之前无法预知其带来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因此,企业需要协调自身的风险偏好,把各种潜在的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风险容限之内。

(二)识别风险的技术

1.自由讨论。请一些理解企业目标并了解企业经营环境的人举行一个讨论会,通过发挥参会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查找各种主要风险。这些讨论会要求参与者通力合作,让仅为极少数人知晓的风险被所有参与人知悉,让各种未知风险和未发现的风险变成已知风险。

2.风险事件清单和损失事件记录。在自由讨论中非常有必要向参与人提供一些启发性资料,如风险事件清单或损失事项记录。参与人可以从本企业或其他企业已经发生过的危机事件记录中得到启发,有利于查找本企业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事件。

3.访谈与自我评估。首先向组织或业务单元的每个人提供一个模板,指导他们列举其所负责的范围内的目标及可能影响此目标实现的潜在风险;然后把所有模板汇总到ERM团队,确认和评估各种风险及应对风险的能力。

4.引导式研讨会。通过自由讨论和访谈收到了相关信息后,由多个部门或业务单元的人员组成的ERM团队可以举行一个引导式研讨会,通过这种研讨识别风险并且进行评级。

5.SWOT分析。SWOT也就是优势―劣势―机会―威胁,通过对四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识别风险。利用SWOT分析技术识别风险时,需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考虑组织的劣势和威胁上。在深入地进行讨论进而形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编制风险矩阵,这样可以保证每个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分析。

6.风险问卷和风险调研。为了有效地识别风险,可以利用问卷调查形式就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收集信息。与外部因素相关的风险包括政治和社会风险、监管风险、行业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竞争风险等;与内部因素相关的风险包括与客户、债权人、投资者、供应商、运营、产品、生产过程、设备和信息系统等相关的风险。也可以不使用冗长的问卷而直接向相关人员提问调查。

7.情景分析。进行情景分析时,需要设计一系列“如果……那么……”的问题。情景分析尤其适用于识别战略风险,也经常被用于识别那些高损失/低概率的风险。

8.其他技术。其他可以用于识别风险的方法包括价值链分析、系统设计复核、流程分析等。另外,在必要的情况下聘请外部专家也能够帮助组织有效地识别风险。

(三)风险动因分析

识别一个风险之后,需要对风险进行动因分析,找出导致这种风险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动因,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可以利用情景分析构造一个因果分析图,进而找到导致该风险的各种动因。例如,在对“未实现收入目标”这一风险进行分析时,可以找到一系列可能导致该风险的原因,进而形成因果分析链和因果分析图,详见图1。

为了预测风险事件的后果并对其进行量化,需要在风险动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每个风险动因对目标的影响,进而把这些影响汇总起来,以便定量评估风险对目标的影响。进一步来说,只知整体风险而不知具体动因,会使企业掌握的信息过于综合而无法进行风险防范。而这一过程已经把存在风险的目标分解为不同的风险动因,并且分析每个风险动因对整体风险的影响。因而,企业可以针对不同风险动因对症下药,有效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风险事件对企业目标的负面影响。

三、风险评估

(一)风险分类

如果企业识别了成千上万种风险,看起来错综复杂而无法防范和管理,就需要对所有风险进行分类。例如,可以把各种风险分为财务风险、战略风险、经营风险和灾害风险,或者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可量化风险与不可量化风险、财务风险与非财务风险、可投保风险与不可投保风险等等。经过这样的分类之后,企业才能够进一步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进行评估、防范和管理。

(二)风险评估技术

1.风险评级。风险评级是指ERM团队按照重要性程度排列风险的优先次序,如低、中高。风险评级可以通过组织一个跨部门的会议进行,来自整个组织的各种观点都在评级中得到考虑。风险评级看起来很简单,但其结果却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风险矩阵。一个风险事件的重要性不仅取决于它所产生的影响而且取决于它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可以利用各种风险的影响和概率数据编制风险矩阵。这种矩阵不仅有助于捕捉影响和可能性信息,而且有助于企业全盘考虑所有风险,以便逐个排查和分类应对。把影响和概率作为两个向量,分别设置高、中、低三个类别,把所有的风险分别归入相应的区域,进而对不同区域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风险矩阵虽然全盘考虑所有风险,但没有反映风险事件发生的时间以及风险事件之间的关联。因此,使用风险矩阵时非常有必要明确风险及其后果在何时会影响企业,同时考虑各种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并且从企业整体的角度实施管理。

构造风险矩阵的另一种方法是把风险与分支机构或目标对应起来。针对不同分支机构确定确定相应的风险,可以分别找到与不同分支和组织整体对应的风险。而按照目标构造风险矩阵反映了每个目标涉及的全部风险,有助于企业更加全面地理解每个目标面临的风险。

3.验证所估计的影响和概率。企业可以利用历史数据来测算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及此类事件带来的影响,并据此验证定性评估中对影响和概率的估计。另外,其他企业发生的类似事件也可以帮助企业理解此类事件可能对本企业造成的影响。

4.收益-损失曲线。收益-损失曲线以概率分布的形式反映一个风险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收益-损失曲线以横轴表示风险事件对收益的影响(导致的损失或带来的收益),纵轴表示该事件的影响超过曲线上对应的数值的概率,整个曲线则反映了企业从该风险中得到多少收益或遭受多少损失。这种信息是管理层决定花费多少钱来管理该风险时必须掌握的信息。不过,收益-损失曲线不反映各种风险之间的关系,也无法把所有风险同时反映出来。

5.旋风图。旋风图反映多个风险对某一目标(如收入、利润、每股收益等)的影响。它虽然不反映风险的相关性和分布,但是它能够把对某个目标有影响的所有风险都放在一起,进而发现影响该目标的最大的风险。

6.风险调整后的收益。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可以使管理层看到,如果风险得到有效管理,收益会怎么样。把固有风险下的收益、剩余风险下的收益和期望收益同时反映在一个图表内,可以看出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比较平滑和稳定。尽管投资者喜欢收益增长,但他们也喜欢某种程度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并且愿意为这些特性支付一定的溢价。因此,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可以帮助管理层制定风险管理目标和评价风险管理业绩。

7.风险敏感性分析。风险敏感性分析旨在分析收益(或现金流量、每股收益等指标)围绕期望水平上下波动的情况下。在这种方法中,可以分析各种变量对收益的影响,例如利率变动1个百分点时,收益会变动多少。依此类推,可以编制一份预期或预算利润表,然后测试其对于某些风险的敏感性,进而找到存在风险的收益项目。不仅如此,风险敏感性分析还有助于企业找到收益背后的风险来源,进而有的放矢地实施防范和控制。

8.风险分解。企业可以把风险分配到相关业务单元,以便检验和比较每个业务单元面临的风险高低以及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有了这种信息,公司就可以比较每个业务单元的收益水平和风险。那些收益较低而且风险较高的业务单元也许不是值得保留的业务单元。同样,也可以按月份分解总体风险,以帮助企业找到风险最大的月份。

(三)确认和评估剩余风险

剩余风险是与固有风险相对而言的定义。固有风险是指在企业不采取任何风险防范措施时面临的风险水平;而剩余风险是指对最初确认的风险采取降低措施和实施控制之后仍然存在的威胁各种目标的风险。

为了进一步发挥风险评估在风险应对决策和业绩评价中的作用,可以将剩余风险分为现有控制产生的剩余风险和现有控制加风险应对措施后产生的剩余风险。固有风险与现有控制下的剩余风险之间的差异说明了现有控制的有效性;现有控制下的剩余风险与风险应对后的剩余风险之间的差异则表明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二者之和则反映整个企业风险管理流程的有效性。

四、风险应对

1.回避风险是指企业避开特定风险事件以免受其影响,如退出某项业务或细分市场、不参加会产生新风险的方案或活动等。企业虽然通过这些举措回避了风险,但是也无法得到与该风险相关的收益。不仅如此,企业不可能回避所有风险,回避一种风险就会面临另一种风险。企业需要在明确风险偏好的前提下,权衡风险、收益及风险容限,决定回避哪些风险而不回避哪些风险。

2.降低风险是指降低可控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减少已发生风险事件导致的损失。例如,通过完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可以降低产品缺陷、库存不足、生产管理失误等可控的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通过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和危机处理机制可以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尽可能减少损失。

3.分担风险是指通过合同、协议、保险等方式把风险事件可能导致的损失转移给第三方。常见的例子包括给重大意外损失投保、参加合资或合伙、外包部分业务、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避险等。

4.接受风险是的常见例子包括依靠投资组合自我抵消、设立风险基金抵御风险、接受那些处于风险容限之内的风险等。

五、结束语

第8篇:财务风险排查方案范文

关键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近年来,我国外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持续深入。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如何在改革中找到自身发展方向,并且在改革中抓住发展的机遇,是其必须面对的战略问题。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在市场竞争占有优势,必须从实际出发,采用先进的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做好内部管理工作,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实现单位的目标。

一、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内控制度体系不健全不规范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保障组织权力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手段,也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目标实现的长效机制。当前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一些问题。

1. 单位的业务风险点不明确

单位业务流程梳理不够全面,各个业务环节不明确,无法准确确定单位的业务风险点,从而很难有针对性的制定单位各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甚至某些重要的业务环节根本没有形成制度,造成管理工作混乱,增加经济利益流出单位的风险。

2. 岗位职责不清

不相容岗位没有做到相互分离,例如在单位资产采购方面,拟定采购计划和执行采购的人员甚至到验收入库环节是同一个人;在工资业务中,单位工资表的制定和发放是同一个部门。这样的岗位设置,职责权限划分不明确,不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容易造成舞弊现象。

3. 事前预算不力,事后分析不到位

对某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来说,财务工作存在很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资金上自负盈亏,不依赖地方财政,单位预算不需要经过地方财政的审批,其预算编制一般只是用于单位内部运营使用,致使一些单位对预算认识不足。首先,预算前没有认真采集数据进行分析。预算涉及到单位整个业务,应由事业单位各个部门参与,共同提出方案编制。目前预算的编制仅由财务部门承担,而其他各部门不积极参与,这样会导致采集的数据不完整不准确,以此编制的预算偏差较大,信息失真。其次,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未按规定的预算额度和标准执行,资金收支和预算追加调整随意无序,存在无预算或超预算支出等问题。而事后虽然有编制决算报表,但不重视决算分析工作,决算分析结果未得到有效运用,单位决算与预算相互脱节,导致预算管理的效率低下;且未按规定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结果未得到有效应用,可能导致预算管理缺乏监督。

4. 监督工作环节不到位

没有建立单位内控报告制度,内控信息不公开,单位缺少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内部、外部监督不到位,容易造成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二)财务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监督

自收自支单位由于财务上相对独立,不依赖地方财政,因此地方财政对其财务工作监管不严,没有形成外部监督机制,而单位内部的内审机制也不健全,工作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内审机构设在财务部门,不能保证其相对的独立性,很难确保审计部门发现重要问题并及时上报管理层,对单位的内部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评价和监督。

二、加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针对上文中提到原因及表现,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下述三个渠道对其进行整改。

(一)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1.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随着市场的发展,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经营性业务越来越多,往往很容易忽视各个业务环节在财务上的规范行为,而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风险,因此,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尤为重要,单位必须认真全面地梳理单位的业务环节,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定期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进行风险评估,明确业务风险点,形成风险点清单,采用多种方法管理单位内部经济活动,具体为以下几点:

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例如:财务部门的会计岗位和出纳岗位相互分离、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采购岗位和验收岗位相互分离等;建立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如制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图和权限索引等;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采取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等。经过这样的风险排查,掌握单位财务运营的真实信息,优化财务结构,从而规避风险,改善不良经营状况,有效地推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实现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控制目标。

2. 加强预算管理,将预算编制和经营管理有效结合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际管理工作中,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单位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实行全面预算控制,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财务活动做出合理有效的预算安排,首先必须落实单位内部各部门的预算编制责任,合理安排预算计划,按照各部门的不同特点,把预算指标融入经营管理中,事前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实行指标控制,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为单位实现目标打好基础;其次建立单位内部部门之间沟通协调机制,确保财会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及时沟通及时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避免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等经济活动脱节;最后,预算执行期末,单位应编制决算报表,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分析预算完成的程度,根据决算报表,将预算完成情况与年度绩效考评相结合,促进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有效执行。

3. 完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监督机制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每年应定期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加大考评问责力度,并将考评结果及时予以内部公开,强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自觉性。

(二)内外部审计相结合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要强化内部监督职能,做到内部各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定期对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内部审计,实行单位财务公开。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各项财税政策,规范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必要引入第三方财税顾问,即有资质有实力的会计师事务所,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流程及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审核,实时的对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进行审计和监管,及时掌控风险点,把风险控制在单位可承受范围。

(三)规范投资,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应当规范投资行为,首先,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投资,避免可能导致对外投资失控、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甚至舞弊的现象发生;其次,对项目可行性要进行严格周密论证,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办理,防止未经集体决策,对外投资决策程序不当,而可能导致投资失败和财务风险的发生;最后,明确单位内部管理职责、建立科学有效的资产保管制度,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追踪管理,避免可能导致对外投资被侵吞或者严重亏损的情况发生。

自收自支单位必须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改变以往重会计核算,轻财务管理的状况,强化财务管理的作用,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例如财务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绩效考评等,满足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需要,增加单位效益。

总之,自收自支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工作的核心内容,财务管理是单位完成各项任务及目标的根本保证,是单位立足生存发展、增加效益的关键因素。随着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应该积极想方设法,共同努力,采取先进地科学地措施规范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使其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这样其资金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伟华.提高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控制水平的途径[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4).

[2]赵岳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思路探讨[J].财会通讯,2011(12).

第9篇:财务风险排查方案范文

【关键词】资金风险 资金管理 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一、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

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在管理实务中,企业资金管理重在对资金安全、资金配置、资金使用效率实施管理。

(一)资金安全

企业资金管理其他任何方面的正常运行均建立于资金安全基础之上,资金安全保障机制是促使资金管理有效运转的前提。构建企业资金安全保障机制,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是首要条件,对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以完善的审批授权制度、授信制度、复核制度、结算制度、盘点制度等密切监管企业资金进出、调动、内部周转等情况,以合理性资金保障制度保证企业资金安全使用。资金安全保障机制是基础性条件,对此机制实时监测是确保企业资金安全的关键。常见的实时监测手段有:定期不定期组织实物盘点,定期不定期抽查各项安全制度实施情况,实时监控安全保障机制运行状况,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每一笔资金流向实时监督,有效对比、分析企业价格成本的相关资料。

(二)资金配置

资源合理配置,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效率。对企业而言,如何合理、最优地配置资金资源,是筹资、投资的关键所在。首先,在会计报表中分项列明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分配比例,在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无误的前提下,如实反映出企业资金实际占用情况,以及时发现企业资金在设备、原料、成品、应收账款等方面的不良分散现状,比如仓库中积压大量未处理的物品、应收账款出现呆坏账;再如固定资产中低效资产、闲置资产、无效资产较多。其次,以比较法评价资金占用合理性,就资金运用效率这一方面,选取企业历史数据和同类企业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资金配置问题并予以调整,使企业资金运用效率得到提高、资源配置趋于合理。最后,正确分析评价企业资金配置状况,尤其要抓住关键环节,将资金配置和企业目标、增值链、发展薄弱环节相结合,以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为导向,把有限的资金置于最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项目上。

(三)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合理配置是企业资金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则是企业资金管理的真正目的,其要求企业降低资金用量、强化资金流动性管理、提高资金获利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注重改进产品设计、改善采购链管理、加强生产管理等事宜,降低企业各项成本、费用支出,使资金使用效率达到倍增效果;降低流动资金中存货资金占用量,减少企业为存货承担的储存费用及可能的降价风险,以零库存为最高目标,尽可能压缩库存,加速资金周转;在目前社会信用体系欠佳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一方面要压缩应收账款,另一方面要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健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减少呆坏账的发生,降低应收账款过多、资金占用量过大将对企业利润造成的不利影响;在交易实现过程中,选取银行等渠道结算方式,加速资金结算、减少结算资金占用额,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生产计划、工艺安排进行合理而周密的编制,避免资金在生产过程中停滞,以此压缩生产资金占用量;结合企业产业特点,尽量压缩不必要的固定资产,以免造成闲置,特别要强化资金投资方向管理,做足投资前期市场调查和分析工作,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二、企业资金实现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资金集中管理

从现代经济发展对企业运营的要求来看,财务资金统一集中管理是一种必然。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主要有现金集合库模式、集中监控模式和预算驱动拨款模式,不同的管理模式适用于不同的行业。在管理实践过程中,无论采取哪种模式,企业均应做到资金有效平衡和资本结构优化、资金占用目标和过程管理、资金信息化管理和业务流程的相互结合,其具体包括:

1.资金管理信息化

在全面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以先进的网络技术管理资金,主观上减少诸多人为因素。通过统一计算机平台、统一信息编码,实现资金的统一管理和监督,以及财务系统和销售、生产等其他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并且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以及企业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发展。

2.建立资金结算中心

多头开户、资金账外循环,是企业资金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资金结算中心,完善结算中心制度,是对企业内部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强化监控的有效手段。将企业的资金置于严密监管之下,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规避企业遭遇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和经营困境。

3.统一资金过程控制

对企业资金运行全过程实行统一控制,以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资金目标设置上,必须将年度资金占用预算指标和经济责任制考核指标相连;在资金流转过程中,对资金预算跟踪考核,从物资采购、存货盘点、产成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入手,对资金进行过程控制和管理;引进外资时,重视外资风险防范和管理,积极采取各种形式化解外债风险。

(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是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程序,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活动时均以此为基本依据;全面预算即所有以货币及其他数量形式反映出的关于企业未来一段时期内全部经营活动各项目标的行动计划和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全面预算管理则是通过统筹组织,确定预期控制结果,并对其分解、分配、监督、控制、评价的制度化管理,其旨在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实施预算编制、分析、考核,以便将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所有的资金收支均纳入严格预算管理体系内。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具体应做好3个方面工作:

1.融资活动资金预算

融资预算指的是企业选定最优投资方案后,除去自有资金额,选取较低融资方案融通资金的预算。融资政策的有效性表现为其要求企业从负债资本的内部期限结构角度入手,强化企业资金的管理水平。融资预算管理强调形成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间的结构对应性与相关性的融资策略。

2.投资活动资金预算

企业通过有效投资扩大自身规模、获取更多盈利,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是常见的两种投资类型。长期投资能增加企业发展潜力,但因资金使用期较长、使用额较大,其属于投资回报期较长的资金支出,企业进行长期投资时,须首先以净现值等指标判断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并按照企业年度自有资金量和较低的融资成本,计算出年度投资资金支出预算。短期投资牵涉到长期规模既定状态下的短期资产存量收益问题,即在未选定有效的长期投资计划情况下,企业选取风险低、收益高的投资方案,盘活存量资金,获取较好收益。

3.经营活动资金预算

经营活动资金预算主要是对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做出的预算。经营收入常见为企业进行产品、劳务交易及出租资产时取得的资金流入,年度经营收入反映企业年度收入的资金规模,月度经营收入则反映资金流入的大致时间。经营支出是指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所有的资金支出,它和经营收入间的差额反映出企业选择投资项目时所能提供的自有资金规模,月度经营支出与月度经营收入间的差额则便于企业制定、调整投融资计划,以提高资金运营效益、降低成本费用支出。

(三)加强资金内部控制

防范资金风险,强化资金管理,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资金内控的有效性和资金经营效率,同时实施动态管理,提高会计信息准确性,使资金信息更加有效地服务于资金管理体系。

1.重视现金管理

控制现金流量是实施资金内控的重要手段。为避免资金体外循环,企业应加强现金管理,采取相应措施统一调配、管理现有资金,比如严格预算管理、收支两条线、对各部门实行备用金制等。

2.注重产存量管理

产存量管理的目的在于加速资金周转,其包括对企业存货、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实行的管理。存货管理主要是确定材料储备,以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解决产品和产成品资金存量问题,尽量减少存货资金占用量;银行存款管理重在处理现金余额与银行存款的分配,既要保证资金投放安全,又要防止银行存款长期闲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流动资金与银行存款的作用;应收账款管理须及时催收应收账款,加快现金回流,减少和控制坏账比例,合理计提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金;固定资产管理首先要确定固定资产需要量,对其合理配置,并以最佳的折旧方法及时处理多余固定资产。

3.实施利润分配管理

资金内部控制还须对企业利润进行合理性分配。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利润分配应依法执行;利润分配应兼顾各方利益,在分配净利润时,企业应统筹兼顾,确保投资者、职工及企业自身等全面的合法权益;坚持分配与积累并重、投资与收益对等的原则,除了按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外,企业可适当保留一定的利润额,来扩大再生产、增加所有者回报、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本着“谁投资谁受益”、平等一致的原则,按投资方的投资额安排利润的分配方式。

4.完善内控制度体系

一套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应包括对资金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事前防范即应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控制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尤其要做到资金统一核算、财务人员集中管理、财务分析评价体系科学完善。事中控制是为了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性、合法性、完整性和效益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通过账实盘点控制、库存限额控制、实物隔离控制、岗位分离控制等方式,实现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及应付票据等企业资金的安全;资金合法性控制主要以严格的授权审批、支付制度,保证各项支付业务的合规合法,同时以严密的内部审计监督方法,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合法的资金收付行为;资金完整性控制即按规定把所有业务的资金收支均计入相关账户,这需要控制发票、收据、账单、物料、业务量、往来账务等;货币资金效益控制则通过优化资金结构、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加强资金使用管理,高效持有和使用资金,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事后监督主要是企业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在每个会计期间或每项重大经济活动完成后,对涉及到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审计,以及时发现内控漏洞并予以调整,更好地实施资金管理措施。

四、结语

资金即流通中价值的一种货币表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资金是企业从事各项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更是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其运转状况直接反映出企业资源配置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企业自身的资本构成和产权关系。这决定了在经营活动全过程中,企业从最初的筹资投资,到日常生产经营,再到利润分配,始终以资金为纽带,资金流量指标也随之成为衡量企业信誉、价值和发展潜力的重要砝码。基于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致力于构建科学、有效的资金管理秩序,增强现金流量意识,合理进行筹资和投资活动,善于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企业防范资金风险、强化资金管理提供有力保障,最大程度地提升企业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冯芝华.加强会计内控风险排查 防范资金风险.青海金融,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