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命科学笔记范文

初中生命科学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命科学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命科学笔记

第1篇:初中生命科学笔记范文

【摘要】按照现行的生物教材,高中生物学习,是在原有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要想更好地学好高中生物, 就要学会实现生物学知识的转移, 处理好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关系, 在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架设好桥梁。作为高中生物教师, 要重视初高中生物教材的内在联系,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前期准备工作。

【关键词】初高中生物; 前期准备;衔接

【中图分类号】G257.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28-01

经过几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我个人认为,作为生物教师, 要重视初高中生物教材的内在联系,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和前期准备工作,这一点对于进一步搞好生物教学非常重要。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程重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探究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应更多地采取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 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例如, 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个实验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可能有: 水、空气、温度等, 很多学生还会提出种子的萌发需要阳光, 这时老师不能急于把正确的答案告诉学生, 而是让他们根据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并自行设计实验, 在设计实验中, 老师起到的作用是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几个小问题让他们讨论, 如实验设计中的对照条件是什么?实验变量是什么? 如何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 你对实验结果的预期是什么? 接着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 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操作后可以讨论: 实验有误差吗? 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改进实验可以减小误差?实验结果与你的预期如果不一致可以修改数据吗? 实验一次与你的预期恰好一致结论一定正确吗?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加以解决, 通过讨论提高了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并锻炼了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有的学生在制定计划过程中对课本设计的实验方法提出了质疑, 课本中四号瓶加入较多的水,放在常温下, 学生提出它和二号瓶这一组对照实验中出现了两个变量, 分别是水和空气, 不符合探究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原则。我们应该称赞学生这种不盲从教材、敢于质疑的精神,并鼓励他提出改进的方法。初中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几次的探究实验的分析, 让学生充分理解探究过程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为学生进入高中后进行探究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如在《开花和结果》这一教学内容中, 教师给学生提供实物进行观察, 但学生往往被鲜艳的花瓣吸引, 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观察。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遵循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的观察顺序。在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中, 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敏锐性。观察并不局限于实物、模型的观察, 还包括对课本中插图的观察。如在初中生物教材《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一节教学中, 课本出现了一个DNA 分子片段示意图,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发现这个螺旋形梯子的扶手有一定的规律, 是两种不同的形状交替排列, 中间的梯子只有四种颜色, 但这四种颜色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这一个示意图的观察和分析为学生今后在高中学习DNA 的分子结构做了很好的铺垫, 也为高中讲述DNA 分子的多样性提供了直观的教具。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除了教会他们各种科学的观察方法外, 还要指导学生按具体要求如实地绘图、记录, 并且分析、讨论观察结果。观察能力的培养并非短时间就能奏效, 它贯穿于生物教学的全过程, 良好的观察能力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由于初中生物成绩不记入中考升学考试总分, 因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多数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更多地依赖教师, 而高中则要求学生善于思考, 触类旁通。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改变学生只通过单纯的记忆, 或教师的重复强调来学习生物学科的方式, 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学会抓出关键词, 找出重点

刚上初一的学生, 可能受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不少同学会把一句话中的动词作为这个句子的重点。如讲到叶绿体的功能是“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并把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很多学生认为这里的“储存”二字是重点, 而忽略了其中的能量变化, 以及光合作用最后的产物有机物。所以在初一刚开始学生物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找出重点。

二、 课堂上处理好记笔记和倾听的关系

指导学生记录上课过程中的关键知识点, 或是听课过程中有不明白的地方, 要作个简单记录, 以便课后及时解决。避免出现两种极端现象, 即学生上课只听不记或是把老师的每句话都当作重点。

三、 尝试回忆

初中生物课的知识内容较少, 一节课一般只有少数几个知识点, 上完一节课后试着写出这节课的重点,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 学会归纳, 建构概念图

学完一章后, 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框架, 而不是代替学生去建构知识框架, 否则学生的能力还是得不到发展。

五、 用好教材中的技能训练

初中生物教材中的技能训练有解读实验数据、测量和计算等, 这些能力的获得都为高中学习生物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高中生物教师, 如果重视初高中生物教材的内在联系,做好上述初高中生物教学前期准备工作,那么将会更好的开展我们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顾巧英.生物教改贵在“活”.教学思想录中学生物卷[M].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第2篇:初中生命科学笔记范文

在微视频的制作过程中,对于内容要有一定的筛选。课标要求的重点一定要讲、学生理解的难点一定要讲、学生平时练习时的疑点和易错点一定要讲,但是学生自己能看懂学会的一定不要讲[2]。本文作者在微视频制作的过程中也遇到过此类问题。例如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这节课,此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作者刚开始将这两个教学重点放入了一个微视频中,视频时间长达20分钟,知识点内容极为繁多。观看者在看完视频后,并不能完整地叙述出微视频中所讲的内容,并产生了知识间的混淆。之后,作者又将这两个教学重点分别制作成两个微视频,时间控制在了8—10分钟,再一次让观看者观看发现效果明显不同。观看者能够清晰地表述出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并对知识有一个较好的归类。这说明,微视频内容的容量不易过多,而是在于精。选取完内容之后,教师要对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主要是为了微视频内容的呈现能够思路清晰,且有一条明显的教学主线。教师要为学生建立一个知识内容框架,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内容中不可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信息,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整体内容要有较强的逻辑性,能让学生跟着微视频的思路,一步一步进行学习。

2课件制作

2.1课件简洁明了

课件最主要的是简洁明了,能够让学生以一目了然。课件制作一般教师都会使用PPT,本文作者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也用到了PPT。制作PPT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要求:(1)PPT的背景选择颜色不宜鲜艳,过于鲜艳的背景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造成视觉疲劳。(2)PPT背景中避免广告的植入,有些PPT背景上会有一些文字,这里建议可以使用美图秀秀软件进行处理。(3)字体的颜色要与背景相搭,字体大小适中,(4)同一张PPT中不能出现大量文字,要适当的留出一些空间,大量的文字会给学生带来压迫感。(5)尽量避免使用超链接,在后期的录制过程中,使用超链接可能会影响录制的进度,容易出现问题。

2.2课件的制作基于教学设计

制作一个课件,教师必须整体把握课件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制作课件前做好教学设计。就像上课一样,教师要清楚明白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好整体节奏。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课件质量。

3语言表达

一个成功的微视频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教师讲解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微视频中不出现教师,只有课件和声音,所以学生完全是跟着教师的声音来学习课件。教师的语言表达也是极为重要的。然而很多老师已经习惯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讲解过程中会比较严肃,死板,甚至有些教师还会有一些口头禅。要把握录制过程中语言表达的感觉对教师来说有一定的困难。

3.1咬文嚼字清晰

咬文嚼字清晰是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微视频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师是不出现在视频当中的,学生只能听到教师讲解的声音,所以对于老师的发音有较高要求。避免出现读错字或是发音不标准,所以要求教师在录制前最好准备讲解稿,并对讲解稿中的每一字都有准确的发音。教师可以在正式录制之前尝试念几遍讲解稿,准确把握讲解稿中每个字的发音。

3.2节奏感

微视频的讲解全过程不可能只有一个节奏。节奏感包括语速和语气,教师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适当的调节讲解的节奏感,对于较为简单的知识点可以加快语速,对于较难的知识点则要放慢语速并适当加强语气让学生意识到该知识点的重要性。

3.3亲切感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语气的亲切感,让学生有一种一对一教学的感觉,而不是严肃死板的感觉。对于亲切感的控制,教师可以去观看一些电视中的宣传片,模仿配音者的语气。尤其是在微视频刚开始的时候,用动听的声音去引领学生进入微视频的学习。录制后期处理录制过程中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例如选择什么样的场所进行录制,是否使用麦克风,怎么控制麦克风距离等等,录制的过程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后期的处理包括视频的剪切视频,导出,渲染,加字幕等等,如何做才能提高微视频制作的工作效率呢?以下为本文作者在制作微视频过程中的体会。

4录制、后期处理

4.1场地的选择

录制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虽然可以通过后期的剪切来进行修改,但是若能一气呵成就能提高视频的流畅性。所以在场地的选择方面,教师必须选择安静的场所,要保证录制过程中出现其他的杂音影响微视频效果。本文作者在录制的过程中选取了较高楼层无人的空教室。

4.2软件的选择

随着微视频的发展,录屏软件也再不断的更新中,每个录屏软件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经过多次实践本文作者推荐使用CamtasiaStudio录屏软件,软件提供了录屏、视频剪辑和编辑、视频菜单制作等功能,教师可以方便地进行屏幕操作的录制和配音,还可将视频进行压缩,导出的视频也可以转化为各种格式。CamtasiaStudio录屏软件是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录屏软件,具体操作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得知。

4.3麦克风的使用

在微视频录制的过程中最好使用麦克风,减少杂音,收音效果也可以提升。一般教师录制微视频过程中会使用到笔记本电脑,若不使用麦克风会产生很多杂音,尤其是普通的笔记本电脑收音效果不好。选择使用麦克风,在讲解过程中要保持好麦克风与嘴之间的距离,太远则声音太小,太近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声或是爆破音,影响微视频的声音质量。如何控制距离,就需要教师重复去试验,直到把握到最舒服的声音。

4.4适当停顿

教师讲解过程中要适当停顿,停顿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2—3秒较为合适。若停留时间过长,学生会产生疑惑,打乱思维。在遇到一些问题思考的时候,可以提醒学生先按暂停键,完成思考后在继续观看。例如作者在制作微视频“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其中有一个环节需要学生去对实验的流程去进行排序。这里就没必要留出一段时间,可以提醒学生先按暂停键思考完之后再继续观看。这样既不影响微视频的时间,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控制思考时间。

4.5后期处理

后期处理主要包括视频的渲染、导出、剪辑、加字幕,这一系列的操作都可以通过软件去完成。其中在导出的过程中,选择保存视频的格式一般选择MP4格式。选择大众的格式就可以在一般的电脑中进行播放。

5总结反思

第3篇:初中生命科学笔记范文

【关键词】思维导图 综合性试题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57-02

高中生物学知识并不是一些杂乱无章的生命事实堆积,而是有其内在联系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知识结构。但中学教材中生命科学的内容概念多而且彼此间关系复杂,学生学习时经常会因为缺乏条理陷入到思维混乱中去[1]。加上2010年开始广东省进行了高考改革,实行“3+理综(文综)”的考试模式。其中,理综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各科分值均为100分。生物学科包括6道单项选择题,2道双项选择题,4道填空题。题目量小,考查范围广,因此综合性比较强,看似简单却又很难拿高分。那么,有没有办法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呢?为此,笔者开始全方位地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特别是从教学实践出发去探索、研究这些问题。

1.关于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在学习碰到障碍、记忆力受到挑战的时候,为了优化笔记方式,改善学习现状,提高记忆力而探索创造出来的一种笔记方法。他认为“在笔记内容上简单地加上两种颜色,就可以把记忆涂色内容的效率提高百分之百”[2]。“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是一个简单的、美丽的、像星辰般闪烁的工具,它反射出我们思维本身具有的创造力和辉煌”。

1.1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思维工具,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整个图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枝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具有很高的组织性;左大脑半球的逻辑、词语、表单、数字、线性和分析等所谓的“学术”活动,右大脑半球的节奏、想像、色彩、幻想、空间感、完整倾向(整体观念)和纬度等各种因素全都调动了起来,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容易记忆、有高度组织性的彩色图像,简单有趣。在绘制过程中,不但可以加深对内容的记忆,还能改善人的创造力。

1.2思维导图的特点

①类似于大脑神经元网络分布的图形;②使用了大脑喜欢的思考方式,思维导图是多色彩的;③强调左右大脑的协调合作;④强调以立体方式思考,将彼此间的关系显示出来;⑤凸显个性,每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1.3思维导图的应用

1.3.1思维导图的应用手段

1.3.1.1纸+笔(黑板+粉笔)

在一张白纸上制作思维导图的一般步骤:先把主题用关键词或图像画在纸的中央,然后考虑和主题相关的次主题(次主题是主题的延伸或扩散),在次主题后罗列更为细节的要点,任何一个要点出现的时候,尽可能地将它用关键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并把它和最相关的次主题连接起来。任何一个次主题都要用一种颜色来表示,如果可能的话,用图像来表达一个关键字,可以大大加深记忆。

1.3.1.2电脑

现在网上有很多思维导图软件如:MindManager、MindMapper、MindMan Personal、Freemind、Inspiration、Visual Mind等。电脑制作思维导图,简便、高效,而且容易修改。

1.3.2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与学过程中的应用

对教师而言,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教学计划的制订、生物实验的设计、章节知识的总结、题目的解答等,教师在使用时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进行积极的引导,重点讲述知识间的联系并进行必要的发散,使得学生在总体结构上把握住知识的框架和重难点,形成发散性的思维。

对学生而言,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制订个人的学习计划、总结章节内容、进行问题的分析,如在解答一道综合性生物题目时,从解答的问题出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题目中给出了什么条件,怎样把其它条件求出来,是否有其它更好的方法等。

2.关于高中生物综合性试题

2.1综合性试题的概念和分类

综合性试题是通过测试多个知识点, 从不同角度进行设问, 考察学生综合素质的题目。可以分为章节内前后内容的综合、同册教材不同章节内容的综合、不同册教材内容的综合。

2.2思维导图在综合性试题中的应用

第一类:章节内前后内容的综合――这类试题在高考中已经比较少见,主要集中在与遗传规律有关的概率计算

解题步骤[3]:

第一步:将未知确定为“主题”;

第二步:将与“主题”相关的条件作为“次主题”;

第三步:依次画出更小分支,找到解决问题的已知条件。

【广东2012年高考试卷25题】

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8中Ⅱ-3和Ⅱ-4所生子女是( )。

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

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

D.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

第二类:同册教材不同章节内容的综合――这类试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解题步骤:

第一步:阅读题目,确定“主题”;

第二步:分析小题,画出“次主题”或更小分枝,完善思维导图;

第三步:结合信息,回答题目。

【广东2012年高考试卷1题】

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膜载体蛋白的合成不需要ATP

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C.线粒体外膜与内膜的主要功能不同

D.变形虫和草履虫的细胞膜基本组成成分不同

第三类:不同册教材内容的综合――这类试题多以填空题形式出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

解题步骤:

第一步:浏览试题,确定“主题”;

第二步:快速回忆,画出“次主题”;

第三步:仔细读题,确定考点,完善思维导图;

第四步:结合信息,回答题目。

【广东2012年高考试卷28题】

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1)在黑暗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豌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见图10。其中,反映突变型豌豆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

(2)Y基因和y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SGRY蛋白和SGRy蛋白,其部分氨基酸序列见图11。据图11推测,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和____。进一步研究发现,SGRY蛋白和SGRy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可推测,位点____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

(3)水稻Y基因发生突变,也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植株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为验证水稻Y基因的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

(一)培育转基因植株:

Ⅰ.植株甲: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____的细胞,培育并获得纯和植株。

Ⅱ.植株乙:____,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

(二)预测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

植株甲:____维持“常绿”;植株乙:____。

(三)推测结论:____。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问题得以解决,完备的基础知识是前提,良好的思维、精准的思路则是必需。思维导图所采用的关键方法, 通常使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事物的关键点。由上述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在解题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实际上是一种真实记录解题思路的有效手段,它可以让我们边思考边以文字与简图的形式把思路画在纸上,有利于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综合,从而帮我们理清自己的思考过程,及时发现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建军.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新课程学习.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