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建议范文

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建议

第1篇: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建议范文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伸出我们的双手,献出我们的爱心,以实际行动珍爱野生动物,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保护野生动物建议材料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保护野生动物建议材料一

尊敬的广大市民们: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但近些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人为破坏,致使我国野生动物的数量、分布范围正日益缩小,许多种类已处于濒临灭绝状态。

为了保护和拯救野生动物,使野生动物和我们共享一片蓝天,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伸出我们的双手,献出我们的爱心,以实际行动珍爱野生动物,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为此,区农林局倡议:

一、从我做起,保护野生动物从餐桌做起,不滥食野生动物,禁止食用野兔、野鸭、野猪等野生动物,树立饮食文明新风尚;

二、不滥捕、不猎杀野生动物,做文明、守法、有爱心的好公民;

三、关爱动物,保护林业资源,让林木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庇护场所;

四、各饲养、运输和餐饮企业不非法经营、贩运、加工、制作、销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做绿色、环保、守法的经营者;

五、人人行动起来,积极劝说阻止、举报各类破坏林木、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做保护生态环境的模范。

我们的命运是与野生动物息息相关的,为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了航空城的生态环境更美好,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野生动物,共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为野生动物们营造一个安全的家园,让野生动物与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和谐地生活吧!

xx市xx区农林局

20__年12月5日

保护野生动物建议材料二

亲爱的人类:

你们好!

不知你们是否看到过这样一副画面:广阔的蓝天,飘着朵朵白云;郁郁葱葱的山林中,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快地跳跃着、奔跑着。这是一副多么美好的画面。然而,现在这样的画面少得可怜,更别说能亲身与小动物们接触了。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大肆砍伐树木,盲目地猎杀动物。

无知的人类呀,同样是生命,只不过一个是主宰者,一个是动物,却有如此大的区别。难道已丰衣足食的我们,非要忍心让他们无家可归?同样是生命,难道就不能与他们和谐共处?我难以想象,再这么下去,只剩下了孤独的人类地球会变成怎样?世界会变成怎样?在一片荒凉的大地上没有一丝植物的踪迹,昔日的小精灵也不知去向,大地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风沙来了,没有办法;寂寞难熬,也没有人让你吐诉心声的。动物也是有感情,也是有心声的,假如换作是你,看到家园毁灭,伙伴去世,还会无动于衷吗?除非你是用铁做的心。但是,动物们只有默默无声地忍受着,忍受着命运如此不公的安排,没有一丝怨言,任凭生命中的每一样宝贵的东西消失,却毫无办法。人类啊人类,难道你们还没有觉悟吧?

“退一步海阔天空”,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开始,从一草一木开始,为动物们,也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动物,小精灵,将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乐趣,我们互相倾诉心声的好朋友。

努力吧,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

保护野生动物建议材料三

全市的小朋友们:

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请求大家好好保护它们吧!不要用石头、棍子打伤它们,它们有血有肉会痛的,会哭泣的,它们的爸爸妈妈会心疼的。小动物们为我们地球的生态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我们特向全市小朋友们发出以下倡议:

一、不要打小动物,不要捕捉小动物。

二、多照顾小动物,把无家可归受伤的小动物送到收容所。

三、向全社会广泛宣传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意义。

四、认真学习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学会保护小动物的知识。

小朋友们!让我们心连心、手拉手,共同为保护小动物事业做出贡献吧!

保护野生动物建议材料四

亲爱的同学们: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动物们需要好的生活环境,但是环境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汽车排放的废气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南北极的冰雪开始融化,可爱的企鹅也不能生存了,工厂排放的废水流进了江河湖海,让许多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没有生活的家了。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让那些可爱的动物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大家都非常喜欢那些可爱的动物,但是大家在观赏动物的同时,请不要把喂食变成了坏事,因为饲养员为他们准备好了食物,动物吃太多的东西会生病的呀!因此我们不能随便把自己所带的东西投放到动物园中。

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仍有那些珍稀的保护动物,大家应该减少和杜绝捕杀和食用这些保护动物。

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保护这些珍稀而又可爱的动物吧!

保护野生动物建议材料五

亲爱的长辈、同学们:

最近,我看书时偶然翻到一些关于动物的部分,我看了,真可谓是触目惊心。就说那旅鹆吧,它们的国家曾经那么的强大,它们的数量曾达到上亿只,它们遮天蔽日,多得让人恐惧,然而在人类的枪下,不过几年时间,这个庞大的家族便永远消失了……再看看现在我们的生活,许多人成天穿貂皮大衣,可这些是用狐狸毛皮制成的,许多人整天大吃野味,伤害了无数生灵,很多人都在家里养宠物,可又不精心呵护,没几天宠物就死了……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种啊!人与动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人类其实不过是自然生物链的一环,动物们才是构成它的主环,人们对动物的残杀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很久以前,撒哈拉沙漠是个大草原,但人类破坏了生态平衡,以致撒哈拉沙漠最终变成沙漠。生物链破坏不得,一环断,全链断,万物也将受到毁灭性地打击。

因此,我希望大家能权衡利弊,不要去做无谓的杀生,克制自己,多去保护动物,与动物和平共处,并将宠物放生,向更多的人宣传保护动物,向他们陈说利害关系,让他们也一起加入保护动物的行动里来。人类总是一样事物消逝才懂得它的价值。总是事实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后,才知道自己错了,但愿这次人们能选择正确的'方向。

第2篇: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建议范文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发展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要用到倡议书。动物与我们的生命紧紧相连,爱动物等于爱护我们自己。那么你知道保护动物倡议书范文怎么写的吗?为了方便大家,共同阅读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保护动物的倡议书,欢迎阅读!

保护动物的倡议书1生物多样性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生物,人类就无法生存。生物生存是自然赋予的权利,生物生存的权利就是生物对维持生命及其生存条件拥有的权利。破坏了它们的生存条件,也就剥夺了它们存在的权利。不仅阳光、空气、水域等构成生物的基本生存条件,而且不同的生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彼此构成基本的相互依存条件,任何生物一旦脱离生物种群或群落便无法存在。但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资源却遭到了过度的开发和利用。据预测,到2050年,地球上的物种将有四分之一陷入灭绝的境地。生物链一旦断裂,将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但我国的生态环境也正同样遭受着严重破坏,很多物种已经灭绝或正处于濒危状态。警钟已经响起,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刻不容缓。为此,红岩小学向全校同学发起如下倡议:

1、行动起来,从我做起。

从自身做起,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活动给湿地带来的污染,比如:想方设法利用二次水源、打捞废弃物等,促进“地球之肾”的良性循环;

2、争当义工,带动周边。

发动身边的亲友和同事积极投身生态和环保事业,积极进行电池回收、垃圾分类回收、白色垃圾拾捡、垃圾广告清洗、义务服务等多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

3、亲力亲为,深入宣传。

积极参加文明生态游、生物科普考察、噪声监测、植树、护树等各种有益的生态保护活动,不定期到乡间开展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它们对我们这个星球的意义;

4、走进自然,保护自然。

带领亲人和朋友,走进大自然,参加爱鸟护鸟活动,制止并劝阻猎杀野生动物等不文明行为。用自己所熟悉技能,去探索和实施符合科学发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举措;

5、发挥优势,传播理念。

关注生物多样性,尽可能多学习生物多样性知识,传播生物多样性知识,传播绿色理念,追求绿色时尚,积极参与校内外环保宣传和环保实践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关注生态环境,提倡绿色生活,保护生物多样性;

6、注重实践,积极引导。

发挥队员的实践能力和示范引导作用,以身作则进行保护生物多样性承诺活动,唤起人们更多对环境和生命的关注,呼吁人们绿色消费,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倡导健康、平衡和对环境友善的生活方式,引导全社会都投入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事业中,让每一个生命都有机会感受地球母亲的温暖!

同学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和谐发展,既是一项惠及子孙万代的宏伟大业,也是一项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是我们人类和其它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保护动物的倡议书2亲爱的同学们:

如果朋友有了困难,你会袖手旁观吗?如果朋友遇到危机,你会见死不救吗?我想你当然会说:“不会!”

现在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有的已濒临灭绝,有的数量急剧减少,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天,人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动物,没有植物的城市沙漠中,生命将逐渐枯萎,色彩将消失……

同学们为拯救动物,拯救人类,拯救唯一的地球赶快行动起来吧!因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我们小学生要积极学习和大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并遵守这个法律。

2、现在有许多卖田鸡的。

田鸡又叫“青蛙”,它可是人类的老朋友了,所以我们不仅不应吃它,还应告诉大家爱护它。

3、目前,伤害鸟类的事时有发生,致使许多小鸟无家可归,我们应该给小鸟做些巢,让它们安家落户,为人类做更大的贡献。

4、如果我们在路上遇到了小动物,我们应该做到“三不”:不恐吓、不打击、不捕捉。

5、如果我们捡到或发现了珍贵的野生动物,应及时向居委会、学校及有关部门报告。

我想:只要大家自觉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自觉维护生态环境,那么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美丽富饶。

保护动物的倡议书3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当我们听不厌鸟儿的欢歌,看不见那亘古的飞行;当我们出不到搬家的小虫,闻不到象鹿的臭腥;当我们渴望米罐中出现以老鼠,夏日里多有些文英;这时的我们,又能如何呢?

而当它已不再是人类痛苦的诅咒,耳边的面目狰狞,渐入我的生活时,你可曾想到那伐木的电锯声扰了鸟儿的安宁,使他们无家可归;工厂排出的“三废”让城市里的小动物纷纷搬家;猎人们的枪声让凶猛的野兽个个绝望;食客们的大嘴让动物们仿佛看到了黑洞……

现在猫狐、白狼、亚洲狮、爪哇虎、旅行鸽、亚洲猎豹、新墨西哥狼、阿拉斯加鹭鸶、阿特拉斯棕熊等等都一个一个的离我们而去;野生动物与人共患病达100多种。在这里,我们作为保护野生动物宣传者,提倡不吃野生动物,树立正确的饮食观,阻止或劝说伤害野生保护动物的行为。让我们共同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和动物们和谐的相处吧!

保护动物的倡议书4全市的小朋友们:

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请求大家好好保护它们吧!不要用石头、棍子打伤它们,它们有血有肉会痛的,会哭泣的,它们的爸爸妈妈会心疼的。小动物们为我们地球的生态平衡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我们特向全市小朋友们发出以下倡议:

一、不要打小动物,不要捕捉小动物。

二、多照顾小动物,把无家可归受伤的小动物送到收容所。

三、向全社会广泛宣传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意义。

四、认真学习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学会保护小动物的知识。

小朋友们!让我们心连心、手拉手,共同为保护小动物事业做出贡献吧!

保护动物的倡议书5人类是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生命物种之一,我们在爱自己同类的同时,也应该尊重其他生命,善意对待和爱护我们身边的小动物。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我国是一个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动物栖息地的人为破坏,致使我国动物的数量、分布范围正日益缩小,许多种类已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为此,我们倡议: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普法力度,媒体和社会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相互配合,坚决打击非法盗猎、非法运输、非法经营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

保护动物的倡议书6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好朋友是不能杀害的,我们应该竭力保护它们,何况现在它们已经越来越稀少了。

世界上有许多野生动物都濒临着灭绝的危险,这又是谁的错呢?人类,是人类!假如人类不去乱砍伐树木,动物们就不会“无家可归”;假如人类不对大自然下“狠手”,动物们也不会这么快消失的……人类吃野生动物,得了许多疾病;人类使一种动物灭绝,导致多种动物灭绝,人类也就受到印象。总之,肇事者是人类,最后的受害者也是人类。

在中,许多被保护的羚羊惨遭厄运;现在东北虎的生存空间已经不够,人类破坏了它们的家园;大熊猫是人类皆知的动物,虽然它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可有谁能预测它们还能活多久呢?……种种“案件”表明罪魁祸首就是人类。

动物们是保护地球的一根根链条,就算它们不是珍稀动物、国家级保护动物,我们都有责任去保护它们,而不是破坏它们的生存空间。它们是支撑地球生命的铁环,如果这根铁环中少了一种动物,那链条随时可能断裂,人类也就随时会灭亡。到了那时,就算你再怎么有钱,再怎么有权,也挽回不了你的生命呀!小沈阳说的对:“钱乃身外之物”,你用你的钱财去吃野生动物的原因就是让别人知道你是大富翁。这样做就大错特错了,吃野生动物不仅对自己无利、对别人有害,国家还严刑惩罚呢!真是害人又害己呀!

让我们一起携手保护动物吧!它是地球母亲的孩子,同我们是姐妹,也是世界的一份子,还是我们的好朋友呢!你忍心杀害我们的好朋友吗?

保护动物的倡议书7最近老是看到广场上来回流荡的小猫小狗人为什么要那么自私,需要安慰的时候寻找生命的气息,等不需要了,就一脚都踢开猫狗可以给你们带来一时的欢乐但是我们快乐了也不要忘记在咱们的欢笑中也有一部分是它们所带来的无奈流利希望大家看见小猫们帮手去喂下不施舍让大家去收养它们起码让它们知道世界上还是温暖的还是有人性的!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保护野生动物,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我国是一个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人为破坏,致使我国野生动物的数量、分布范围正日益缩小,许多种类已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近几年,滥食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使得许多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处境更加艰难。最近,我报进行的采访调查表明:我市滥食野生动物的现象还十分严重;滥食野生动物的行为也正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谴责。要彻底改变滥食野生动物这种不文明的行为,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为此,我们倡议: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普法力度,媒体和社会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使《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我们倡议:保护野生动物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林业、工商、卫生检疫、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相互配合,坚决打击非法盗猎、非法运输、非法经营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全社会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举报并协助执法部门,坚决与各种破坏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我们倡议:为了保护港城的生态环境,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不食野生动物,树立饮食新观念,摒弃不良饮食陋习,保护野生动物从餐桌做起,争做文明、守法、有爱心的公民。

第3篇: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森林资源;现状;保护工作;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065

众所周知,森林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不仅仅因为它是自然界的一种宝贵的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木材、食品、饲料以及各种原材料;更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人类呼出的CO2,转化成人类所需要的O2,还可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含蓄水源,保护水土流失,减少噪音,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还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样,森林资源也是一种旅游资源,可以提供各种旅游环境、栖息场地等。所以,保护森林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因为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根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新闻会的资料透露,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4,全国各地森林覆盖面积不一,森林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低下。

全国第6次森林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比此前上升了1.66个百分点,大概达到18.2%,但是仍然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5,居世界130位;人均森林面积也只有0.13hm2,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7.95hm2,居世界首位。我国森林从东到西分布不均,东部森林覆盖率约为34%,中部地区为27%,西部仅为12%。

2 森林保护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究

我国森林资源增长缓慢,森林质量低下,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距。森林资源人为破坏程度严重,增长速度缓慢,是目前森林资源出现的两个突出性问题。

森林资源在保护上具有很大的难度,也不便于监督管理,有些人肆意破坏森林,砍伐树木,采集矿产,猎杀动物,使得森林资源财产遭受损失,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虽然近年来提倡退耕还林,但是不少开发商还是征收土地、林地来用于工程建筑,以及不少采矿、采石,造成林业面积不断减少,森林环境遭受破坏,长时间不能恢复;人类不但不严格遵守森林保护法,反而进行超限额的采伐、违法运输加工木材,并且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频繁发生,虽然引起了林业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但是这种现象还是难以制止;森林环境质量下降。由于森林面积减少,森林的可调控作用就受到了限制,污染的空气不能被森林完全吸收,弥漫在大气中,被人类吸入,造成各类呼吸疾病。树木的减少,在暴雨天气,雨水冲击,土壤不能被加固,随着流失,造成林地贫瘠,植被生长困难。风沙不能有效阻隔,污染了空气,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

3 对于开展森林保护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虽然我们相关法律法规对森林资源做了不少保护性工作,并且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森林资源的破坏并不是短期内造成的,它有着历史、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因素。那么如何保护林业资源,防止森林犯法遭受破坏,改善森林环境,就成了我国林业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希望能够对林业的保护工作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各相关职能部门,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森林法》以及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环保方面的知识,是人民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增加人民森林保护意识。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做好各种形式的森林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森林法知识,强化森林管理。并且能够深入各城市、乡村、山区等地区,对当地农民进行法律法规宣传以及进行森林保护意识教育;完成林业管理体制,加强林业执法队伍的建设。对于触犯森林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惩,作为案例对各级执法人员以及人民进行宣传教育,使得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不断优化队伍建设,达到更加合理、有效管理森林资源的目的。对涉林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强化森林管理、土地管理,依法打击各种事业、企业、个人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利用,拒绝各种非法商业建筑、工程建筑,土地破坏,对猎杀野生动物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要依法严格追究刑事责任;切实做好森林防火管理。由于全国林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各种形式的森林旅游活动,游客由于缺乏森林法律管理意识,容易破坏树木,带火种上山,这样容易造成森林火灾,而且森林地区交通不那么通畅,一旦发生火灾,处理起来就相当的困难,损失就会相当严重。建议各林区建立火灾管理区,购买相关现代化设备。各林业区建立联防站,做好联防工作,一处着火,多处救援,能在第一时间将火灾损失降到最低。

4 结束语

森林保护工作室我国林业资源的一项重要保护工作,无论是从社会长远发展还是自身利益出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的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森林方面的法律法规,学会保护自然资源,是森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有效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善的重要保障,为人类社会的生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得社会更加和谐,人类生存环境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第4篇: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开发;雷公山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233-2

1 雷公山保护区生物多样分析

1.1 雷公山保护区概况

雷公山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跨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总面积47300hm2。地理坐标:东经108°05′-108°24′,北纬26°15′-26°32′,是一个典型的山地环境,正处在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极为明显的分水岭高地。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海拔650-2178.8m,年雨量1300-1 600mm。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有各种生物5000多种,是以保护秃杉等珍稀生物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该区历史上未受第四纪冰川侵袭,成为许多古老孑遗植物避难所,难得的物种基因库,区内生态环境完好,自然景观壮丽,气候凉爽湿润,风景秀丽万千。既有高山峡谷、瀑布飞泉、云海日出、鸟语花香、参天古杉、原始森林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有苗族的民俗风情和古战场遗迹等人文景观。是人们返璞归真、融入自然的好去处。这里还有全国最大的千户苗寨―西江,是苗族风俗、文化的集中代表地。丰富的旅游资源集山水、森林景观、民族风情等于一身,是自然风光、科教、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旅游的理想去处,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1.2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物种以及所有的生态系统及其形成的生态过程。不同地理环境下生存的动、植物群落,在景观上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可以形成独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雷公山保护区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为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2.1 植被类型多样性 雷公山保护区地带性植被属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偏湿性常绿阔叶林,主要组成树种以栲属、木莲属、木荷属等为主。雷公山区山体高大,且相对高差达1500m以上,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有地带性常绿阔叶林,以多脉青冈、水青冈、亮叶水青冈为主的高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落叶树如樱花、湖北海棠、白辛树、五裂槭等树种占优势的山顶苔藓矮林,杜鹃灌丛等。保护区的主要植被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11个群系组,19个群落类型。

1.2.2 植物多样性 雷公山区有高等植物2582种,分属278科954属,其中种子植物有177科721属1 962种;苔藓植物59科142属353种;蕨类植物42科91属267种。自然分布的国家Ⅰ、Ⅱ级保护植物26种;贵州省级保护22种;雷公山特有10种;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兰科植物30属65种,大戟科大戟属9种。大型菌物50科112属263种。

1.2.3 动物多样性 雷公山保护区已经鉴定的野生动物有53目280科2239种。其中:兽类8目23科53属67种,占贵州省兽类总种数的51.14%;鱼类4目10科30属35种,主要为鲤科,有20种,占保护区总种数57.14%;两栖2目8科36种,占贵州省两栖类总种数的56.30%;爬行3目10科33属60种,占贵州省爬行类总种数的56.60%;鸟类14目31科154种,占贵州省鸟类总种数的36.41%;昆虫22目194科1114属1861种;寡毛类4科5属26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白颈长尾雉、云豹、金钱豹、林麝4种;Ⅱ级保护有黑熊、鸳鸯、红腹锦鸡等31种。

2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2.1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矛盾

随着雷公山生态旅游的开展,旅游区游客人数及游客流量大增,在增加旅游收入的同时,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将随之出现,如不尽快进行科学规划、不依法办事以及管理关系、管理体制不尽早理顺,雷公山保护区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给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2.1.1 环境污染 随着旅客数量的增加,各种污染相继出现,如白色垃圾、噪声、废气以及大小便等,将对保护区环境质量造成影响。这些污染物将对活动区的如马尾树、水青树、十齿花等珍稀植物以及高山苔藓矮林、杜鹃矮林、高山箭竹灌丛等干扰破坏,自然演替更新受到影响;同时对珍稀植物的花、果等也造成一定影响,对其繁殖力,种群数量也会受到影响。

2.1.2 管理体制不顺影响区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雷公山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经营和管理分家,目前的经营状况就是收取门票,由当地政府主导,区内生物多样性、景观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案件查处等均由雷公山保护区承担,开展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而在此区域开展生态旅游的收入不能用于该区域各种资源的保护,极大地挫伤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性。

2.1.3 旅游设施建设对生物多样保护的影响 雷公山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就要修建人行步道、旅游公路、沿途服务站点、休息观景亭台等旅游基础设施,这些设施占用大量林地,给动植物生存环境造成破坏,特别是由于雷公山特殊的地质结构和地貌特点,修筑一条公路需要占用大面积的林地,公路成了两侧林地的天然屏障,影响了依赖于廊道生活、繁殖的动物之间的交流和活动范围,对动物的繁殖和种群数量的增加产生消极的影响。

2.1.4 游客游览过程中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旅客过度采踏造成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种子生长和更新;用火过程中森林火灾隐患增大,且时有发生,森林火灾对生物多样性将是毁灭性的;动物吸食游客遗弃的生活垃圾,将会使其致伤致残致死,对动物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游客采集各种林木种子特别是珍稀植物花种等,影响这些植物的繁殖,使其种群数量质量下降;游客无意中带来一些外来物种,甚至是有害生物,有可能影响到保护区动植物区系的组成,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将严重影响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

2.1.5 旅游产品开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游客每到一个旅游地,均要购买一定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使得当地居民或旅游部门尽力发掘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的这种需求。

2.2 雷公山保护区生物多样保护

2.2.1 植物保护与利用 雷公山保护区现有记录各种植物2582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26种,其他珍稀及特有种107种,特别是雷公山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秃杉成片天然林共41片,面积77.7hm2。胸径在10cm以上的有6382株,蓄积51185m3。

雷公山保护区保存有大面积的原始常绿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演替规律的理想科研教学基地。雷公山保护区建立27年来,特别是国家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森林覆盖率由建立之初的60.87%上升到88.76%,有林地面积由28199hm2上升到42348hm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的恢复和发展。

2.2.2 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雷公山保护区现有记录各种动物258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3种,雷公山特有种163种,中国新记录种20种,165个贵州新记录种,其他珍稀濒危物种110种,丰富的动物资源,为开发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有22目194科1861种的昆虫类,按传粉、药用、观赏、天敌、工业原料、食用、饲料用和环境监测昆虫等用途开展研究,加以保护和利用,使之服务人类。

3 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

3.1 保护第一原则

生态旅游是在保护资源和环境基础上来开展的一种旅游活动,其前提是保护。雷公山作为自然保护区,生物物种和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是重中之重。

3.2 和谐原则

生态旅游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景区建设与保护区相匹配。

3.3 与社区共建原则

生态旅游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当地社区的密切参与,保护区生态旅的发展要同当地社区发展相结合起来,坚持与社区共建的原则。

3.4 活动类型多样性的原则

生态旅游内容丰富、活动类型灵活多样,既可是单项的专业旅游,也可是综合性的旅游活动。根据雷公山保护区的特点,可开展自然风光旅游、科教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族风情旅游。

4 生态旅游开发的建议

雷公山生态旅游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几年的开发实践,生态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应在旅游规划、景区开发管理、旅游线路的选择等方面高标准、高起点做好生态旅游规划。

4.1 完善规划,使生态旅游有章可寻

目前保护区还没有较全面的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应尽快编制规划,并考虑生态旅游的特点,特别是生态旅游与大众旅游的关系。

4.2 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提高生态旅游质量

生态旅游质量的好坏除有精品的旅游资源、合理的路线外,还要有高素质的导游队伍。保护区应通过培训或引进等方式,建立一批从保护区到社区的导游队伍,为生态旅游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3 加强宣教育,提高广大游客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并不断提高旅游宣传的科学性、趣味性、参与性,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入耳入脑。

参考文献

[1] 周政贤,姚茂森.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2] 祝光耀.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J].信息导报,

2003,(44).

第5篇: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动物园;动物保护;公众支持

    

    1 引言

    动物园是饲养和展示野生动物的公共活动场所,是野生动物迁地(移地)保护的方式之一,它面向公众具有传播动物知识的科普教育作用,也为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平台。动物保护是动物园的主要职责和功能之一,与科研机构、保护区等保护机构相比,动物园在动物保护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动物园是多种动物汇集的场所,野生动物是动物园的主体,也是动物园展示的主要内容。动物园所面对的是广大公众,在参观动物园后,人们可以了解相关的动物知识,为动物保护打下广泛的群众基础。动物园通过饲养并繁殖一定种类、数量的野生动物,可以保存一些在野外濒临灭绝的物种。然而,单纯的依靠官方或政府进行组织是不能充分实现动物园的动物保护功能的,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广大公众的支持,但目前公众不能完全理解动物园的动物保护工作和意义,动物园动物保护领域的公众支持建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保护方与支持方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本文提出了几点动物园动物保护公众支持建立的途径,以期为动物园更好的开展动物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2 动物园动物保护功能概述

    动物园经营的大背景是全球60多亿人类的存在、活动及其欲望的影响所导致的令人担忧地生物多样性锐减的环境。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消失和破碎、人类蓄意的捕杀行为、与外来物种(包括驯养的和引进的)的竞争、环境污染以及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等等,使得许多野生物种从地球上消失了,动物灭绝的速度呈现出快速而大比率的趋势。因此,动物园的任务主旨一直贯穿着保护、教育和研究工作,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

    作为动物园的基本功能之一,动物保护功能本身就是动物园存在的基础前提,可以说,动物园本身就是动物保护的起始地,其自身就是保护中心,支持许多形式的保护活动。国外学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对动物园的存在抱有质疑,正因为动物园具有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功能,是野生动物迁地(移地)保护的一种形式,它的存在才具有了不可替代的意义,这也是动物园一直延续至今的意义。动物园的保护工作主要包括适当的捕获动物并进行储备,以此建立一个安全网,防止野外物种的灭绝;维持这种状况并适当地尽可能地引入动物;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为动物保护领域作出显着贡献。

    从动物园正式建立并向公众开放以来,到动物园的游览者的数量总是令人惊愕的,动物园确实提供了一个关于认识和保护野生物种的大众教育的显着机会。可以说,“每一位到动物园游览的游客均是一个证明关于保护神奇大自然、自然选择产品以及相关信息的机会。”很长一段时间,动物园变得更像是保护公园,将动物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展示,甚至趋向于与植物及其所在的生境一起让游客观赏其自然习性。但是,大多数到动物园游览的游客只是出于好奇心,主观思想上并没有直接意识到动物园的动物保护功能,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寻找一些途径来传达动物园的有效保护功能。动物园在动物保护领域具有协调作用,动物园的动物保护工作集中于日益需求的以下几个领域,如何对待和照顾动物;游览者及饲养者自身直觉的理解动物的热情;动物园严格执行国家和政府的各项标准并进行实践;坚持动物园自身需求的一系列管理。

    3 动物园动物保护的公众支持的建立

    3.1 动物园动物保护功能的公众认识

    在理解保护这个概念之前,人们需要知道如何定义一个确切的有机体的特征、行为、习性和对其他有机体及环境的影响等等这些概念。进一步说,人们必须学会更好的理解种群的大小,种群在过去几十年中的改变及产生改变的原因,之后人们才会重视动物园所面临的困境,才会致力于拯救生物多样性。游客通过学习建立对其他生命的天生的好奇心来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动物园可以通过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性概念的交叉来带动游客学习保护的兴趣。

    3.2 公众支持建立的途径

    3.2.1 标识牌、解说系统的直接信息传达

    所有的动物园都设有对每一种野生动物物种进行介绍和说明的标识牌和解说牌,以便人们在观赏动物的同时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动物,标识牌和解说系统的设计直观的向公众进行了信息的传达——在自然界除了我们人类,还有许多其他物种的存在,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自然环境并不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

    动物园正是通过提供关于物种及其自然习性的知识提升了公众教育并唤醒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标识牌和解说系统的有效利用依赖于规划设计人员的创意和构思,尽管目前文字类的说明牌、宣传橱窗对游客的吸引力普遍不高,但是通过有趣味性的标识牌和解说系统的展示和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向公众传达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

    3.2.2 动物标本馆、自然博物馆和科普馆的主观映象传递

    动物标本馆、自然博物馆和科普馆是对动物园里展出动物的补充,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不是所有的物种都能以活的姿态在动物园里进行展示,标本馆、博物馆和科普馆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可以扩大展出动物的种类和丰富度。运用硬、软件先进设备、设施,通过标本、图片、视频以及多媒体进行丰富多彩的生动展示。对比较珍贵的野生动物制作说明图片,对动物园的起源、发展、功能、作用、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入园史、认养动物情况等作简要介绍,让游客在欣赏动物照片的同时阅读文字,使其对不同动物有较全面的了解。充分利用死亡动物毛皮标本、动物骨骼标本、动物内脏标本、动物衍生物及身体某部分组织的标本进行直接的、系统的动物知识介绍。这样游客就能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生活史和进化史,了解自然创造的万物,在科普教育的同时也能激发公众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热爱之情,从而让公众意识到动物保护的必要性,减少人们滥捕滥杀、嗜食野生动物的行为,增强动物园的吸引力。

    3.2.3 动物表演及动物与游客互动的趣味引导

    动物表演应该本着向游客传达野生动物的可爱性的思想,动物遵循人类的意愿并模仿人类的一些行为和动作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人类与动物是可以通过某些特殊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人类与野生动物并不是敌对的关系,应该是朋友、伙伴关系。

    动物园内一些动物与游客互动的项目设置可以增进游客对动物的情感意识,参与性的活动则能够起到很好的互动效果。但前提是这些项目的设计原则应该完全符合保护动物的主旨,在可操作和可控制的前提下进行,游客与动物的亲密接触能让游客体会到动物的可爱之处,引导并唤起游客保护动物的意识。

    3.2.4 互联网的宣传和推广

    在当今的信息和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是我们广泛而又快速传播信息的手段,动物保护工作同样也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一工具。通过互联网,动物园通过提供诸如动物园介绍、物种幸存计划和繁殖培育等案例来描述其保护工作。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尽可能地形成一个庞大的动物园网络,让公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轻易地了解和掌握动物保护信息,并自愿加入到动物保护工作中来。

    4 结语

    动物园动物保护领域的公众支持建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动物园并不是直接积累保护利润,它只能减少潜在的生物保护发展的困难,其保护能力也是有局限性的,无论是公益性质的动物园还是私营性质的动物园,公众的支持对动物园事业的发展和野生动物的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动物园只有不断增加引起重视的保护活动和研究领域才能圆满完成其野生动物的迁地(移地)保护工作。

    

    参考文献:

    张文东.动物园建设与动物保护.林业规划调查,2003,28(1):78~80.

第6篇: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建议范文

拉市海原为滇西北古地槽的一部分,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湖面海拔2437米。1980年代以来,先后兴修水利,在落水洞前筑起了一个高大的堤坝,海水再也无法随意流去,而是从海东黄山哨打通的输水隧道,流入丽江城区。拉市海由季节湖变成了保持一定水位的高原湖泊,如镜的湖面倒映着玉龙雪山,越冬水鸟安然栖息,或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构成高原湿地特有的气息。

从丽江古城开车到拉市海,沿途海拔不断升高,沿着盘山公路开大概15分钟,就能到达拉市海。站在拉市海的岸边,看远处的青山、天上的白云,都倒映在清澈的湖面。

拉市海位于茶马古道之上,是古代西南边疆贸易的要塞,而拉市海附近是保存较完好的茶马古道遗址,到了这里肯定也要骑马感受一下了。拉市海的马市上大部分是当地特有的滇马,个头看上去比较小,也比较消瘦,但是力气很大,绝不亚于西北的马匹。

在交纳了200元钱过后,我们被安排给一个纳西族妇女引导。她骑着一匹马,带着我们慢慢地走上了茶马古道。这位大姐告诉我说,马也是会看人的,太温柔了它就会欺负我,会随自己的性子乱跑,在马背上就要对它严厉一点,凶一点。想对他温柔要等下马以后,下马多喜欢它一下,它也就会很喜欢你。

骑马刚上坡的时候,感觉心里很紧张,大姐告诉我们,上坡的时候身子要向前倾,下坡的时候身体向后倾,双脚蹬住马蹬子就可以了。上山的路上,马匹特别听话,它们还专门挑好走的路段去走。大姐说,有一次她出去放马,走到一片树林里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最后是马带着她找回去的,我想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老马识途”吧。

当得知我们是从北京来的游客时,大姐很是羡慕地说,他们也很想到北京看看,可这一辈子可能也没机会了,毕竟往返北京一次可不是一笔小的开销啊。大姐还一个劲儿地感谢我们,她说我们这趟是她今天第3趟牵马了,前两趟都是3个游客,她就不能骑了,因为一组只有3匹马,她就只能牵马徒步穿越崎岖、泥泞的山路。因为前面几次都是接着牵马,她没吃午饭,连马也没喂。这下遇到只有两个人的我们,她也终于可以喘口气了。我看了看她的脚下,一双破旧的胶鞋,上面沾满了泥土,连裤脚都是。这一幕看得我心酸,可惜当时是在山上,没有一处吃饭的地方,哪怕是一碗面,也好让这位大姐先填饱肚子!

女友无意间问起,如果马死了怎么办?大姐赶紧接过话,说这个是忌讳,他们那里一般不说马死的事情,因为他们是从茶马古道一路走过来的。马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他们的生活的来源,他们善待马匹,就算马死了,他们也会找个风水宝地掩埋马匹,并且立碑纪念。

骑完马,就应该去泛舟拉市海,感受一下湿地的乐趣。拉市海附近的村庄,背靠大山、前临拉市海,可谓真正意义上的“依山傍水”。为我们撑船的是一位当地的纳西族大叔,50多岁的样子。在湖上,大叔很热情友好地用不标准的普通话介绍着拉市海的历史、形成,及当地的人文、风俗、特产等等。大叔说,他们世代都是在这里生活,以务农为生,拉市海被开发为景区后,他们才开始牵马、撑船的。一边种着庄稼自给自足,一边牵马、撑船挣点现金,他们觉得也过得挺幸福的。这才是“知足常乐”啊!

在拉市海泛舟,还能看到成群的白鹭,湖面的水藻上,随处可见白鹭蛋。撑船的大叔在看到白鹭蛋的时候,都会绕行。他说,应该保护动物,不去动他们的窝,这样人与动物才能长久地相处下去,他们也不想破坏掉鸟儿的生存环境。

拉市海上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那就是拉市海烤鱼。划船游湖,有时会遇到湖面上有卖烤鱼的小伙,鱼是现捞现烤,一般10元一条,味道很好,如果你和小伙攀谈,他还会唱一段纳西民歌,在湖上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吃着烤鱼,一边听着纳西民歌,实在是一种享受。这位小伙子还教了我们几句纳西语,比如用纳西语“谢谢”的发音类似于汉语中的“九杯水”,纳西语说“你好”的发音类似于“阿拉”。

一天结束,除了感叹于美景之外,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拉市海绝对是值得深度游玩的,不建议选择仅仅游玩半天甚至还不到的路线,走马观花的游览方式是难以体会到拉市海的魅力的。

Tips

1.拉市海的最佳旅游时间是每年的1 ~2月或5~6月,前者可观鸟,后者可赏花。

2.拉市海景色最为集中的是环湖一带,可骑乘当地纳西人提供的马匹来个真正的走马看花。骑马时一定要一只手拉住缰绳一只手抓紧马鞍,同时要学会用缰绳控制马匹,往左拉是往左走,往右拉是往右走,用力往后拉是让马匹停止前进。

3.无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种植的花草树木,都不要采摘;拉市海鸟类众多,记住只可远观,不可近扰。

第7篇: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建议范文

美丽的“高原生物基因库”正在萎缩

青海湖的北线有青藏铁路和公路线湖而过,沿途可以看到众到的草原牧场,河流小溪以及沙岛和子母湖尕海、洱海和沙岛湖等。春夏季节,这里绿意茵茵、草长莺飞,菜花飘香,牛羊遍地;冬天,长风猎猎.苍凉冷峻,湖水封冰,远山白雪皑皑。青海湖南线更是别具一格,一路翻过日月山,越过倒淌河,就可以看见澄澈碧蓝、闪着亮光、无边无际的浩淼湖面了。向西,一面是平阔的沃野草原牧场,一面可见湖中海心山和西边的鸟岛。对于第一次来青海湖的游客,面对满眼的绿和蓝,浓浓的草味和野花香,羊群、甩着鞭儿的牧人和蘑菇般的帐篷,定会沉醉其中。走近湖边,扑面而来的凉爽和湿润,万分惬意。三四月,可以看到化开的湖冰被西风刮得一摇一晃,纷纷来到岸边,挤堆起高达四五米的嶙峋冰墙,绵亘整个湖岸,像玉砌的长城一样壮观和奇绝,这是别的地方所设有的景致。

青海湖是鸟的天堂。保护区科研保护工程师蔡景龙告诉我,青海湖保护区范围内有各种鸟类多达189种10万多只,其中仅水禽就有72种,数量巨大,最多的是4种大刑水鸟:鱼鸥1.4万只,斑头雁1.25万只,棕头鸥1.42万只,鸬鹚0.8万只。这里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有世界仅存数量不到300只的“国一级”极濒危野生动物普氏原羚以及岩羊等41种兽类。秋天,我们曾在青海湖看到过鸟群忙忙碌碌、浩浩荫荡结群向南方迁徙的壮景。它们要去的目的地是云贵高原和缅甸,在那里越冬后,到次年3月中下旬,又飞回青海湖,、产卵和孵育幼鸟:冬天,我们在湖区看到.只有大天鹅等极少数几种鸟类在这时越冬。春天来到,当大多数鸟儿从南方往回飞的时候,像换班儿一样,它们却要走厂,去俄罗斯,去新疆巴音布鲁克 你来我往,个性有趣。青海湖湿地独特而典型,植物资源的丰富和珍贵自然不用说,因此它又享有“高原生物基因库”的美誉。

由于大气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近一二十年来,青海湖的生态发生丁明显的不良变化。

在采访中蔡景龙科长对笔者说:“青海湖湖区现在风沙一年比一年大,沙漠化土地急剧增加,湖北岸沿线的沙包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很多还在移动。”他不无忧虑地说,“小北湖、尕海、洱海等子母湖早先有几十个,现在少了许多,湖面也越来越小。”据他介绍,海晏湾湖5年前大小与尕海差不多,现在已经很小了,它原本是与青海湖连着的,水道有百米宽,现在窄到30米,被沙子埋掉了大部分。笔者乘火车前往海晏,在海晏湾湖岸亲眼目睹了海晏湾水域的萎缩状况,那里的确满眼是沙包和沙山,与青海湖相连的水道水已经很浅,两边全是沙岸,几乎不见一草一木。据青海省林业局调查统计,目前青海湖周边土地沙化面积已达765平方公里之多,比上世纪50年代初扩大了304平方公里,且在以每年十多平方公里的速度继续扩大。又据资料显示。因为风沙灾害,青海湖周边退化沙化的草场面积已达邱万多公顷,占36%,而且草场退化每年仍在以3%的速率增长、专家们说,沙化加剧的原因除了气候变恶劣外,就是湖周边大量开荒特别是大面积种植汕菜以及随便撂荒所致:

水源减少,是当今青海湖的掐脖之害

在青海湖北岸,我们看到过去众多的子母湖湾,现在已所剩无几,取而代之的是一处处于涸皲裂的湖盆和连片的沙包沙原。据文献记载,青海湖自1908年以来的95年中,水位下降了约]3米,湖面面积缩减了700多平方公里。青海水利部门观测,青海湖自1959年以来,平均水位每年下降12厘米,湖平面已降低了3.5米,注入湖中的总水量比20年前减少了60%。走访中,听说青海湖半个世纪以前有108条水源河,现在只剩下布哈河、沙柳河等40来条,水也小多了,其余的都已干涸。而青海湖地区的蒸发量很大。平均每年湖面蒸发量达到40.38亿立方米-水位下降.已导致鸟岛、沙岛变成了半岛。我们在去鸟岛时看到,已经成半岛的鸟岛1976年时在水边的大门,现在离湖岸竟有3公里,一路沙痕满眼。中科院水资源专家预言,如果保护区生态环境继续这样恶化下去,青诲湖的补水会进一步减少,周边沙漠面积在40年之内将达到1300平方公里,湖面缩小的速度会更快。

专家们认为.青海湖水源减少导致湖面缩小的原因除大气十早导致的降水减少而外,另一个原因就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利影响:周边多年过度进行耕地开发,大量从各注水河上游截水,导致青海湖的自然河流注入水量大大减少。据调查,环湖人口上世纪50年代是2万多人,现在近9万人,人要吃饭生存,就掠夺性地开发垦荒。进入90年代,这里又出现了大种油菜追逐经济利益的狂潮,短短几年时间,14个部队农场和外国营农场,开垦荒地30万亩,地方和农民也蜂拥而起,开荒达到5万亩。为了浇这些新垦地,大部分河流被筑坝截断,甚至数次发生湟鱼在回游产卵河道被阻隔,陈尸50厘米至1米厚的惨剧。加之青海湟于长期被过量捕捞,资源量已减少至不足初期的十分之一,导致鸟类食物锐减,威胁到禽鸟的生存。水量减少,还导致水质含盐量和pH值上升,水生饵料生物和鱼类的生存繁衍遇到恶性影响……总之,水的减少和周边的沙化,使整个青海湖的生物链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此外,据一些专家讲,近些年的旅游潮带来的湖区旅游的无序开发和乱建设施以及人们缺少环保意识所造成的污染,也给青梅湖脑上抹了几道黑。

如不尽快采取措施,青海湖会“彻底蒸发”

作为内陆湖泊的青海湖,它的补给水源唯有降雨和湖周河水的注入。大气变暖,高原上降雨越来越少.更多的希望在地面河水,而河流现大部分已不存在,仅剩的几条也是的断时续。面对这种境况,青海湖的未来会怎样?人们心存忧虑。专家们警告,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治理,青海湖迟早会从青藏高原“彻底蒸发”,成为又一个罗布泊!

第8篇: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 园林景观;园林生态设计;生态设计规划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人口激增给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发展已经消耗了大量的森林、土地、水等资源。但这还不是全部,最重要的是人类为了经济的发展,大肆破坏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严重失调,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石油泄漏等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并且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措施,人类的生存已经遭遇威胁。可持续发展被各国提上日程,生态可持续的发展被越来越多的讨论,生态设计这一行业的产生,标志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设计涉及的方面很多,工业、农业、森林等都可以进行生态设计。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问题,引发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思考,清楚的认识现状,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使人类真正的做到和自然和谐相处。

一、什么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1.生态设计的涵义

生态设计的概念目前没有很统一的定义,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这是一种设计形式,并且这种设计在进行的过程中不能对环境产生破坏,要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其实就是把人类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统筹规划。

其实,人们的活动从来没有离开过生态,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为了生存对周围的环境做出了改变,这种改变虽然微小,却也在生态工作范围内。现在我们把生态设计的概念外延,覆盖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2.景观生态设计的涵义

我们在探讨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时一般分为两个层次,在狭义和广义的层面

上分开研究。广义的方面是这样解释的,在对一种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要运用生态学方面的原理和知识,基于这样的景观生态设计,就可以被认为是对景观的生态设计了。而狭义的层面上理解的话,就是用生态学进行景观设计,期间要应用各种生态学知识,它注重的是细节方面的东西,比如景观的空间格局,以及这种格局的构成元素。

彼得·沃克是国际知名的景观设计师,他的极简主义给景观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我们一贯秉承的原则是把景观设计当成一门艺术,如同绘画和雕塑。……所有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的需要。即使在最具艺术气息的设计中还是要秉承功能第一的理念,然后才是实现它的形式。例如:柏林的索尼总部首先是一个公共广场,它的设计十分别致,令人难忘。但是它的设计与形象是在相互依赖中并存的。彼得的设计的生态景观是需要不停维护的,植物要不断修剪,这是他理解的景观生态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设计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景观生态设计也在不断的革新,景观生态设计的一个基本要点就是要可持续的发展,景观是为了服务周围的群众的生活,在这个前提下,景观生态设计要尽可能的减少基区面积,而且作为景观设计,就提倡融入更多的美学因素。

二、现阶段的景观生态设计

常规设计还是很常见的,常规设计的前提是人的需求,各种功能和属性都要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为原则,这种设计被叫做常规设计。在人的需要层次上,常规设计是必须存在的,但是在生存环境的严峻形势下,我们不得不顾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可持续的发展也是子孙后代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常规设计很难在满足需求,生态设计应运而生。目前我们的社会发展程度还不高,对生态设计的理解也不深刻,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满足不了进行生态设计的要求,常规设计在一段时间内还不会被生态设计代替,更多的可能是两者相互结合,把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输入常规的设计中,使常规设计重新整合,使设计出的园林景观适合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升设计水平。

三、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1.以节约为本

近些年来我们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牺牲了生态坏境,发电厂、交通工具等使用的能源燃烧后不断破坏大气环境,连水利工程都在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园林景观的设计中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这些树木、花草、石头全部来自大自然,取材时必定会对大自然产生伤害,因此我们在进行生态设计时,应该减少使用这些自然资源,要注重资源节约。还可以采取作景观预案的方式,不断修改设计方案,增加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尊重现有的生态环境

无论是常规设计还是生态设计,都要对地表进行改造,这种改造不可避免的要影响到附近的生态坏境,我们应该通过合理的措施降低或者避免这种影响,让我们的景观设计更加符合生态系统的需要。让生态系统保持自身的能力,这样才能降低环境恶化。

园林景观是包含在整个的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不能局限于场地内的景观设计,要在宏观上把握,整体设计。根据不同的生态系统因地制宜设计不同的景观,各种生态要素都要考虑,不能破坏原有的生态。

3.园林景观要尽量延长使用

很多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不是简单的工程建设,这样复杂的设计应该得到更好的利用,但是现在我们却很少能做到。修理、精炼、重新设计、再思考是生态设计的四个阶段,利用效率是我们一再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方面日本做得很好。景观材料在选择时应考虑到回收利用性和耐用性,这样在景观废弃或改建的时候,大量的材料可以回收,不至于造成浪费和污染。要尽量的提高景观的使用寿命,对景观不断维护、修理非常必要。

4.尊重生命,保护文化

在生态学的角度上,人类和世界上的其他动物都是平等的,没有谁高谁低,要求我们要和自然界其他的生物和谐共处,以前由于城市的出现,大量的动物被迫离开城区寻找新的领域,我们应该对生物的多样性予以保护,这样更多的生物就可以重新回到城市,这也让我们的城市生态系统更加完善。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好的国家之一,袋鼠、考拉在街上可见。但是城市化的进程也给动物带来了相当大的威胁,于是园林景观的设计师们在可能利用的各种地点建立动物保护区,建设尽可能多的园林和绿地保护动物。

各个地方也尤其不同于别地的风俗文化,一些环境也被打上了文化的烙印,这些文化是需要我们长期保护的,园林景观的建设不能以牺牲这些文化为代价,要尊重当地的风俗,这样也可以使景观设计更容易得到认同。

四、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我们也在上文提到过常规设计,现阶段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不成熟,需要在常规设计的模式下开展。要先确定总的目标和规划,之后进行具体的分析、测量,确定地域和范围,在进行更为具体的细节设计,设计多个方案以备选择。

园林的景观生态设计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它是以人类的需求为主的,忽视人的需求设计也将不复存在。所以在做设计的时候,要以常规设计为依托。把生态设计和常规设计两者结合才能完成整个的园林景观设计。

结束语

不论是我国还是国外,在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内还没有很成熟的体系,理论和方法还不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不能完全适用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我们要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贯彻到底,在设计的细节方面体现出来。积极进行创新,学会和自然和平共处。

参考文献

[1] 顾忠好.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的要求与方法[J]. 农技服务. 2010(08)

[2] 王小克,张公保.浅议园林景观生态设计[J]. 山东林业科技. 2007(06)

[3] 张钢,赵晶.对生态设计的再思考[J]. 现代农业科学. 2008(11)

第9篇:保护动物生存环境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湿地资源;胁迫;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X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2003004

1研究区概况

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湖南省汨罗市境内,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幕阜山与洞庭湖之间的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7′38″~113°10′6″,北纬28°47′19″~29°3′59″,湿地公园总面积为2954.1hm2。所在区域属江河冲积平原向低山丘陵区过渡区域,并以江冲积平原地貌形态为主。气候属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为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区,呈现气候温暖、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的气候特征。

2湖南汨罗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现状

2.1湿地类型

参照《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中的湿地分类系统,依据野外调查结果,将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主要划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3大湿地类以及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4个湿地型(表1)。

2.2湿地结构

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湿地斑块划分标准,对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进行湿地类型小班区划,经GIS软件求算,得出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为2812.2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5.2%。天然湿地面积为2812.24hm2,占公园总面积的95.2%,湿地总面积的100%。其中,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面积分别为2095.31hm2、453.06hm2、263.87hm2,分别占公园总面积的74.5%、16.1%、9.4%,分别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70.9%、15.2%、8.9%,详见表1。

2.3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外业现场调查以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相关技术规定,湖南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分为草地、旱地、沙地、水域、有林地、沼泽地6大地类,各个地类面积分别为:1059.08hm2、29.96hm2、125.04hm2、1345.96hm2、130.19hm2、263.87hm2,分别占公园总面积的35.9%、1.0%、4.2%、45.6%、4.4%、8.9%,详见表2。

2.4.1湿地水资源

汨罗江是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位于中国湖南东北部。上游汨水有东西两源:东源出江西省修水县境;西支出湖南平江县境内东北的龙璋山,两支流在平江县城西汇合以后,向西流到汨罗市磊石山注入洞庭湖。汨罗江全长253km,流域面积达5543km2。长乐以上,河流流经丘陵山区,水系发育,水量丰富。长乐以下,支流汇入较少,河道展宽可通航,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

2.4.2湿地水环境质量

湿地公园水环境质量,根据2011年汨罗江新市断面水质报告,汨罗江各项目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水质各项目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各项目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

2.4.3湿地生物资源

(1)植被类型:根据《湖南植被》的分区,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北部植被亚地带,湘北滨湖平原栲栎林、旱柳林、桑树林、湖漫滩草甸、沼泽、水生植物及农田植被区的洞庭湖平原及湖泊植被小区,与湘中、湘东山丘盆地栲稠林、马尾松林、黄山松林、毛竹林、油茶林及农田植被区的幕阜、连云山山地丘陵植被小区毗连。植被类型主要为沼泽和水生植被,在河流周边山丘上分布小面积的针叶林、阔叶林和灌草丛。

(2)植物种类:据不完全统计,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共有种子植物576种(含种下等级,以及栽培、逸生植物),隶属121科365属。其中裸子植物5科10属,11种,被子植物116科355属565种。去掉栽培以及外来逸生植物,该地共有野生种子植物513种,隶属于108科323属,以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蔷薇科(Rosaceae)、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为优势科。

(3)野生动物种类:通过实地调查和原始资料的整理,在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山林发现野生脊椎动物共计208种,隶属于30目74科。其中鱼类有5目13科52种,两栖动物有2目5科11种,爬行动物有3目8科20种,鸟类有15目41科113种,哺乳动物有5目8科12种。其中野生脊椎动物资源中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9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100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两栖动物和鸟类及兽类达114种,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物种有20种,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评为濒危级别的物种有7种,此外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地区有不少中国与日本、中国与澳大利亚共同保护的候鸟,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有51种,列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的有12种。

2.4.4湿地景观资源和湿地文化资源

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汨罗江下游,其以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泛滥地、沼泽湿地于一体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在我国洞庭湖区河流湿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汨罗江形态自然,岸线优美,湿地景观独特,观赏性强。

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以河流景观、河滩景观、水塘湿地景观与沼泽湿地景观为主体,景观类型多样,组合度高;同时融合了历史悠久的屈原端午文化、洞庭水乡文化、农业耕作文化,旅游资源内涵与类型较为丰富。在汨罗江湿地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且孕育了与其相适应的湿地文化,体现了湿地公园丰富的文化资源。

3湿地公园资源主要胁迫分析

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面临的压力可以分为自然压力、社会经济压力,以及文化和其它压力。

3.1自然压力

(1)洞庭湖湿地演变趋势。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处于汨罗江的下游和汨罗江入洞庭湖湖口处,整个洞庭湖区的地貌演变以及湿地资源演变直接影响到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的变化趋势。洞庭湖湿地的演变趋势好坏,直接影响到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的演变方向。

(2)洪水。由于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处于洞庭湖区腹地,洪水是近代以来洞庭湖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洪水与湿地的关系较为复杂,在较长周期演变历史来说洪水一方面能促进湿地的演变,同时对于短时间序列演变来说洪水也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极大的破坏。因此,洪水对于汨罗国家湿地公园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促进湿地资源的演替,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湿地资源以及附属设施产生极大的破坏性。

(3)血吸虫。在亚热带暖湿气候条件下, 湖滩草洲的湿地环境给血吸虫的中间寄主钉螺提供了适宜的繁殖条件。钉螺的盛衰与湖水的消长及湿地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据专家介绍,25m是钉螺(血吸虫的寄主)繁殖的最佳水位。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处于洞庭湖区的边缘,而且湿地公园下游大部分范围处于25m附近高程,河滩湿地为钉螺的孳生提供了生存环境,使得灭螺难度增大,无法彻底有效地消灭钉螺,加上耕牛敞放,人、牛极易反复感染,防治形势较为严峻。因此,如何加强对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的管理,从而消除血吸虫危害,将成为汨罗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3.2社会经济压力

(1)对湿地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公众对湿地价值和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尽管汨罗市政府对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许多的宣传,但是实际的对策、行动与重视力度不够。公众对湿地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性认识还是不够,更没有树立起良好的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建设的意识。这对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是一个较大障碍。

(2)河道的滥采滥挖。近年来,汨罗江上采金船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开采深度由5~6m上升到15~20m,甚至更深,可以将汨罗江挖个底朝天。一艘中型采金船每昼夜可挖掘砂石60m3。在采金高峰期,采金船多达百余只,1d挖出的砂石有6000m3。砂石严重阻塞河道,改变水流方向,冲刷两岸,造成堤岸破坏,对汨罗江湿地造成严重破坏。

同时,汨罗江两岸采石采砂场也越来越多,不仅破坏河道,而且造成两岸堤坝景观凌乱,同时破坏了两岸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湿地景观。

对河道的过度开发,尤其是翻砂采砂,对湿地资源、湿地植物产生重大破坏,同时也对鱼类的洄游及水生软体动物的生存带来影响。一些软体河蚌本来是生活在河床的表层,但由于采沙时要把底下的沙翻起来,然后将不要的沙再覆盖到上面,这样就极大地破坏了河蚌的生存环境。在当地有一种叫爬山壳的贝类,正是由于采沙,近几年来已经很少见了。采沙引起汨罗江浑浊不堪,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生存。

(3)河道人工化、渠道化。由于长江上游、汨罗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化,洞庭湖入湖泥沙淤积已经成为近代湖区的一个重要生态问题,也导致洞庭湖区、汨罗江洪水位记录的屡次刷新,洪、涝、潮等灾害频繁发生。河流湿地面积的减少,河道严重淤积,大大地削弱了河道的容蓄能力,致使在雨季季节经常因暴雨使防汛墙出现险情,甚至造成决堤事故,给汨罗江附近百姓正常生活、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影响。为了抵御这些灾害,常常通过加高防汛墙增加河道的容蓄能力,或者通过综合整治将土堤改成“高标准”的钢筋混凝土或浆砌块石护岸,并通过“裁弯取直”将河道拉直,以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这样,河道完全被人工化、渠道化,河道的形式变得单一,河道中的水的流动也将是一样的,环境条件非常单纯,而且,这样形成的生态体系也是不稳定的。

这样,一方面,汨罗江大量河流湿地被填埋、隔断。从数量上来讲,大幅减少;另一方面,水质污染,加之河道被人工化、渠道化,生物的生息条件被破坏,使河流湿地丧失了其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特性。

(4)水质污染。汨罗江水污染主要来自上游平江县和汨罗市的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工业污水。随着各城镇经济的发展,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工业企业不断增多,农业作业的农药和化肥使用的大面积推广,以及水上运输和水上生产作业船只的机器漏油,已经对汨罗江水质产生严重影响,同时也影响到了城镇居民饮水、渔业生产等。

(5)政府各部门观念的不一致。林业部门希望退耕还湖,恢复湿地,保护湿地,而对于农业部门和血防部门希望保持原状或者减少湿地。生态专家希望河道自然化,水利专家希望河道渠道化、人工化等等。也基于此,政府政令有时候相互抵触,为湿地公园建设造成一定阻力。

3.3文化和其它压力

(1)外来物种入侵。尽管目前汨罗国家湿地公园还没有发现有害的外来物种,但是有些物种的入侵危害性也许不是在短期能够体现的,其危害一旦出现,带来的危害将是灾难性的。

(2)落后的生产方式、生产意识。汨罗国家湿地公园周边社区涉及人员文化水平和素质普遍不是很高,这对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3)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据调查,汨罗江流域发生的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低温冷害(春寒、小满寒、寒露风、冬寒)、冰雹、高温热害、作物病、虫害、草害、鼠害,还有农业地质灾害(如地震、滑波、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农业生态环境灾害(如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其特点是灾种多、面积大、危害重。显然,自然灾害给汨罗江流域生态系统造成的灾害是极其严重的。

4保护对策与措施

(1)完善湿地管理法律制度,加大湿地公共教育的投入。目前汨罗市还没有对湿地进行专门立法,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相关依据散落在各种基本法律和行政法规中。湿地资源破坏日益严重,必须建立一门专门的湿地立法。同时还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加大对建立湿地教育基地的投入,大力宣传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法律法规,普及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湿地、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对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公民的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

(2)严格控制城镇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排放。从源头整治城镇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排放,包括上游平江县的污水排放。加大城市与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城镇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倡导农村有机肥料使用,避免化学肥料的污染。同时作为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内部而言,必须严格控制开发的规模,开发力度不能超过整个湿地公园的承载力,开发的各个方面,包括水库建设、交通、排污等,都需要体现生态性、环保性,尽量减少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有效整治湿地上游的矿产开采以及河道的采沙采金活动。尽管金矿、砂石的开采给当地带来了不少经济利益,却牺牲了汨罗江整体的自然景观及纯净的水质。因此,在汨罗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中,必须对这样的破坏开采予以管制取缔。通过平江县政府、岳阳市政府、湖南省政府加大对上游平江的金矿资源开采的管理力度,严格禁止采用氰化钠等剧毒药剂进行选矿,严格禁止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向汨罗江,同时加大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的采砂淘金的管理力度,条件允许实行全面禁止采砂淘金,恢复汨罗江河道。对已经开采的矿区进行封停,并且利用生态恢复技术进行环境整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土保持发展机制,把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按照“谁投资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健全对自然资源开发的法制管理,鼓励全社会积极投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切实维护湿地的良好生态环境,以利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加大科研力度,实现湿地恢复与湖区血防控制的双赢。联合农业部门、血防办,积极探索和收集湿地血吸虫控制方法,解决因湿地的恢复与扩展而导致的血吸虫危害扩散问题。在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中,采取相关措施,严禁引种在有钉螺地带培育的芦苇等植物或农作物的种子、种苗等种质资源。同时对河滩地牲畜放养进行必要的规范管理,防止因动物粪便造成的人畜交叉感染。

(5)推动多自然型河流建设,减少渠道堤、人工堤岸河岸比重。多自然型河流建设方法的核心是恢复河流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的特性,因此从长远看,多自然型的河流应该成为汨罗江河流的主流形态。但是,当前汨罗江的河道情况多数是被渠道化了的硬质护岸结构,基本上已经丧失了河流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的特性;而乡村的河道,一部分是砼和浆砌块石的护岸结构,即所谓经过整治的“高标准”的河道,而有相当一部分河道,未经整治,水质恶化,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疏浚量大。对此,可以因地制宜,逐步解决。对于市区有条件的河段和郊区的大部分河道,建议在河道综合整治中,通过样板河段的试验,大力推动多自然型河流的建设,恢复城市河流湿地的生态环境,以根本改变汨罗江河流的形象。同时,加大市区河道两侧土地开发的控制和管理,结合沿河旧区改造、地块开发,逐渐还地于河,改造现有防汛墙,降低防汛墙高程,改善市区河道景观、生态功能,逐步营造优美的城市滨水空间和滨水环境。为了确保这项生态恢复工程的有序实施,可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河道综合整治的新的理念,对于关键的环节,例如,护岸所使用的材料、生物的多样性、水和绿网络化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以指导规划、设计和施工进行。

(6)强化湿地保护的组织机构建设,形成湿地保护的管理队伍和科研队伍。汨罗国家湿地公园应尽快建立专门的湿地保护机构,至少做到有专人负责湿地保护工作,形成自上而下的湿地保护机构网络。要加强湿地保护的科研队伍建设。应引进湿地、水资源、生态学、野生动物、湿地评估等专业人才,以便于开展专题性的科研、考察和资源检测工作,从而实现对湿地资源更好地监控,提高对湿地的认识,为湿地保护、保育及恢复提供可靠的科技支持。

(7)完善湿地投入机制。经费严重不足是我国自然环境保护普遍存在的问题,充足的资金满足生态环境保护和科研的需要,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在湿地利用的同时,应加大对湿地资金的反哺,做到利用与保护有机协调。建立湿地资源恢复示范工程,在保护好现有湿地资源的同时,尽快恢复被破坏的湿地,引导合理开发利用,达到可持续发展。结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大力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积极开展退化湿地恢复,重建示范工程,减缓降低人为因素对湿地的负面影响。

(8)结合洞庭湖湿地资源监测大体系建设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监测体系。洞庭湖湿地作为全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已经建立相对完善和齐备的监测体系。而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洞庭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汨罗江国家级湿地公园监测体系纳入到整个洞庭湖湿地监测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湿地监测体系能进一步摸清整个湿地公园的资源现状,根据不同的类型的湿地状况,对湿地水质、土壤状况、生物群落、污染状况等的动态变化进行调查和监测,通过监测制定湿地环境保护和监测质量标准,开展环境监测管理,建立湿地生物多样性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把汨罗江国家级湿地公园监测体系纳入到整个洞庭湖湿地监测体系,可以充实和完备洞庭湖湿地监测体系,使其数据更全面、更具有权威性。

参考文献:

[1]卫明,陆静依.日本横滨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综述与启示[J].水利规划设计,2001(2).

[2]张绍梁.发挥河道水环境生态美学功能的雏见[J].上海水利,2000(2).

[3]卫明.日本第二个河流技术发展五年计划[J].上海水务,2000(2).

[4]毛德华,夏军.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机制分析[J].冰川冻土,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