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法

第1篇: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女性盆底肌肉训练过程中应用健康宣教护理方案后盆底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1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产褥期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产褥期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健康知识宣教,用以指导盆底肌锻炼。观察产妇两组盆底肌张力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妇盆底肌张力在产褥期结束后恢复情况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褥期产妇而言,坚持进行盆底肌锻炼有利于盆底功能的改善,有利于预防压力性尿失禁以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意义积极,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盆底功能;产褥期;盆底肌肉训练;健康宣教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88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function,PFD)以一系列盆底缺陷以及损伤为病理表现,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以及盆腔器官脱垂等。导致PFD发作的病因相对较多,但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1],妊娠与分娩是导致PFD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妇子宫在妊娠期逐渐增大,盆底肌肉则会因子宫重力作用而受到慢性牵拉,进而发生软组织损伤。对于产妇盆底肌力而言,无论是剖宫产还是顺产均会对其造成严重影响。此外,分娩过程中会阴侧切也同样会对盆底肌肉张力造成直接破坏效果,情况严重者还会导致阴道前后壁膨出、性功能障碍以及压力性尿失禁等术后并发症。而国内育龄妇女群体对于PFD缺乏深入理解与认识,生产后往往无法长期坚持盆底肌肉锻炼[2]。基于此,笔者观察并评估在产后女性盆底肌肉训练过程中应用健康宣教护理方案后盆底功能的改善效果,旨在预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高产褥期女性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6~1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产褥期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7.50±2.90)岁。孕周38~41周。初中以下程度者28例,高中文化程度34例,大专及以上者共38例。74例为初产妇,26例为经产妇。产妇均排除产后盆底肌功能筛查与康复禁忌证、妊娠合并症。随机将产妇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文化程度、分娩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产褥期护理,具体内容包括会阴切口护理、产后出血与子宫收缩情况、新生儿情况监测等。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以盆底肌功能恢复性锻炼为主的健康知识宣教活动,并指导产妇正确开展盆底肌复健锻炼,具体内容包括:(1)健康知识宣教。护理人员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诚恳和蔼的态度获取对方的依赖和信任,为护患关系和谐奠定基础。同时与临床医师相互配合,查房过程中和医师进行口头教育,护理工作人员则以此为基础对盆底肌锻炼与恢复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讲解,帮助患者提高关于盆底肌复健的认识,从而转变固有观念,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并自发开展功能锻炼。(2)盆底肌锻炼。盆底肌锻炼复健方法对于不同产妇应有所差别,自然分娩产妇锻炼时间通常应在产后2 d,而剖宫产产妇或者会阴侧切者则可视情况予以延迟,一般是产后5 d。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复健训练方法中,最安全、最易于操作的一种是凯格尔训练法:嘱产妇排空膀胱,取自由或者仰卧位,先用手指进行触摸,以正确辨认耻尾肌;告知产妇如何通过训练来提高括约肌功能与耻尾肌支撑功能;指导产妇正确掌握如何进行盆底肌群收缩训练,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正确方法为将中指与食指插入阴道,然后收缩,如果手指能够感受到明显压迫感,则可判定肌群收缩训练正确无误。每次收缩锻炼间歇时间为5~10 s,频率为5~10 s/次,然后继续锻炼,持续5~10 min,每天锻炼2~3次[3]。对于训练方法掌握不到位,动作不合理的产妇应予以耐心纠正和指导,同时鼓励掌握良好的产妇。盆底肌群锻炼应尽量持续到产褥期结束,出院后分别在第2天、第10天以及第30天进行随访,提高产妇盆底锻炼复健依从性,产褥期结束后对盆底肌张力恢复情况加以评估。

1.3观察指标盆底肌恢复评价标准包括Ⅰ°,Ⅱ°,Ⅲ°3个等级:Ⅰ°是指盆腔肌肉在松弛和收缩过程中阴道内手指无阻力感,在对阴道挤压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松软肌肉;Ⅱ°是指盆腔肌肉在收缩过程中阴道内手指有一定阻力感,但收缩时仍然无阻力感;Ⅲ°是指盆腔肌肉在松弛和收缩过程中阴道内手指无阻力感,阴道肌肉松弛或收缩时能够对施压手指产生相当阻力。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软件,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根据近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4],妊娠与分娩时导致女性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妇子宫在妊娠期逐渐变大,同时盆底结缔组织内部胶原代谢也随着产妇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而发生变化,盆底支持结构由此减弱,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压力性尿失禁风险随之增加。而盆底在分娩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胎头挤压,导致盆底肌肉高度扩张而拉伸延长,从而出现各种变化,例如结缔组织连接分离、去神经改变等。产妇盆底和尿道临近组织也会因器械助产以及难产等因素受到损伤,或膀胱颈活动度与位置发生变化、尿道闭合压减弱等。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过程中,妊娠与分娩期间产妇和肛提肌神经所受机械性损伤发挥了重要作用[5]。所以产后早期开展盆底康复训练对于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盆底肌收缩力的增强以及产妇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而盆底康复训练的主要目标也在于此。在盆底锻炼的早期训练方法中,凯格尔法是使用率较高的一种,有利于提高盆底肌肉力量,从而降低尿失禁发生率[6]。基于此,在妊娠期以及产后针对产妇开展盆底肌复健知识宣教与盆底肌锻炼指导是极为必要的。

在盆底康复训练过程中,健康宣教应确保及时有效,加上良好的护理指导,这都是产妇盆底康复不可或缺的前提因素[7]。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产妇文化程度与认知层次存在差异性,且对于盆底肌复健的认知程度普遍偏低,因此护理人员应采取多样化健康宣教,确保宣教的效率和效果。经过有效的健康宣教和盆底肌训练指导,产妇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几率大大降低,产妇盆底肌肉与神经得到唤醒,从而有利于阴道恢复至原来的紧缩状态,由此改善性生活质量,有利于夫妻生活和谐[8]。

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妇盆底肌张力在产褥期结束后恢复情况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产后开展健康宣教有利于调动产妇开展盆底肌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加上护理人员的合理指导,产妇盆底肌张力得以良好恢复。

综上所述,对于产褥期产妇而言,坚持进行盆底肌锻炼有利于盆底功能的改善,有利于预防压力性尿失禁以及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意义积极。

参考文献

[1]沈国美,刘海燕,邬开会.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0):1842-1843.

[2]黄建桃.盆底肌锻炼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盆底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20(3):513-516.

[3]周锦明,袁晓莉.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2):13-15.

[4]麦秀莲,曹丽,龙丽珊.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0,21(21):44-45.

[5]熊永红,郭梅香,朱红艳,等.循证护理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手术后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4):93-94,99.

[6]李红英,肖帆.盆底肌锻炼的宣教指导对产程及盆底肌力的护理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303-305.

[7]王雪梅.健康宣教对女性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效果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22):4582-4583.

[8]石文玲.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1):117-118.

第2篇: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政策的不断完善,人们已不仅对胎儿,婴儿生长发育重视,对产妇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也成为社会,医院,家庭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已引起广泛关注。产妇在妊娠期,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指向盆腔肌肉,加上子宫 重量日益增加,盆底肌肉也就处于持续受压中而逐渐松弛。加上孕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产妇进入分娩期后胎儿先露部对盆底的挤压,使盆底韧带和肌肉过度扩张,引起盆底神经结缔组织连接分离等导致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及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1],为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已成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于2013年2月-2013年6月我院妇产科对180例足月妊娠产后6周的产妇进入研究。

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妊娠产后6周的产妇,年龄22-35岁,产妇均为第一胎,无中孕引产史,随机分成两组。盆底康复治疗组90例,对照组90例。于产后42天对肌力进行评价,排除急性生殖系统炎症,泌尿系统感染,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50mA,频率15-85Hz,波宽200-500us,电极大小:阴道电极直径2cm,长11-13cm。治疗组患者均无阴道电极使用禁忌症,以患者产生刺激感觉不引起疼痛为准,治疗时依据反馈信号主动调整收缩部位和力度根据患者盆底肌力情况不同增加时间和强度治疗时间为15-20min,每周1次,连续15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盆底收缩肌力情况。两组分别于产后6周,6个月,12个月评估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康复效果。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肌力的变化 两组在治疗前肌力无差异(P>0.05),康复治疗后治疗组盆底肌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组别例数

0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V级

治疗组90

治疗前

15(16.67%)

11(12.22%)

45(50%)

19(21.11%)

治疗后

16(17.78%)

64(71.11%)

10(11.11%)

对照组90

治疗前

15(16.67%)

11(12.22%)

46(51.11%)

18(20%)

治疗后

3(3.33%)

20(22.22%)

32(35.56%)

35(8.89%)

0 2.2 两组发生尿失禁的情况 两组发生尿失禁在产后42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6,12个月尿失禁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发生尿失禁的情况比较【例(%)】

组 别

例 数

产后6周

产后6个月

产后12个月

治疗组

90

11(12.2%)

3(3.3%)

对照组

90

11(12.2%)

8(8.9%)

4(4.4%)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妇女产后常见病,多发病,女性骨盆作为重要组织,不仅支持着众多的盆腔脏器,还参与许多生理功能活动,妇女在妊娠和分娩会使盆底肌力和阴道压力下降,肌肉疲劳度增加,出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因此应早期引起重视,产后尽早行盆底康复治疗对于预防和治疗盆底障碍性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孕期健康教育能满足孕妇对产后盆底肌康复保健知识的需求,提供自我保健能力,有利于预防、治疗盆底肌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本研究主要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联合治疗,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进行盆底肌肉辅助生殖反馈和点刺激,本组资料研究结果显示康复治疗后治疗组盆底肌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产后6,12月后尿失禁,子宫脱垂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积极主动的盆底康复治疗可提高产后女性盆底肌力和肌电压,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预防远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2]。

第3篇: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

通讯作者:肖小玲

【摘要】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将已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出院患者58例随机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采取自我管理教育进行护理。3个月后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在缩短排便次数、提高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我管理教育可使患者排便次数缩短、控便能力增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自我管理教育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排便功能训练

【Abstract】ObjectiveObject To prove the impacts of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on bowel functional training after low colorectal cancer sphincter preserving surgery.

Methods58 discharged patients after low colorectal cancer sphincter preserving surgery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whil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with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Compare the results of nursing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ose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sultsThe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had better ability of reducing the times of defe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anal capacity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gaps were significant(?p?<0?01).

Conclusion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can enable patients to reduce the times of defecation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control the defecation, and this can be beneficial to the recovery.

【Key words】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Low colorectal cancer sphincter preserving surgery, Bowel functional training

【Author′s address】Guangzhou Nansha District Lanhe Hospital,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1480 PRC?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6.037

低位直肠癌治疗一直围绕根治肿瘤延长生存期、技术可行性和保留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三个主要问题??[1]?。保肛手术虽然完整地保留了括约肌的功能,但大多数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常有腹泻、便秘、大便失禁、里急后重等症状发生??[2]?,从而导致患者产生窘迫尴尬、抑郁、担心他人闻到气味的不良心理,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有研究证明,通过系统的排便训练方法,能提高患者对自我症状的控制能力,减少因症状带来的不良影响,保持患者良好的社会功能、情感和人际关系??[3]?。为使患者能尽快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和系统的排便功能训练,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9月~2013年9月在我社区已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出院患者58例,男37例,女21例,年龄19~80岁,平均55?0岁。术后局部复发,吻合口狭窄,精神异常、不合作者排除。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情无差异,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每月社区护士进行1~2次的伤口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及活动指导。?

干预组采取自我管理教育进行护理,干预内容包括:?

1.2.1由经过培训的护士与患者共制定自我管理康复计划,建立康复档案。?

1.2.2饮食指导:进易消化少渣饮食;避免产气及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进食应少量多餐,细嚼慢咽。?

1.2.3评估排便功能:每周评估1次,包括是否有排便异常,排便次数,括约肌功能,排便后主观感觉等。?

1.2.4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和完善排便功能训练内容:①缩肛运动:早、中、晚各进行收缩训练50~60次,方法:将食指插入,呼气时收缩括约肌(即上提),吸气时放松,以手指在肛管内能感到紧缩感为宜,同时用双层腹带加压包扎伤口或用手按住腹部伤口,以减轻练习时伤口疼痛。②排尿中断训练:指导患者在排尿过程中突然中断尿流,至尿流完全停止后再继续排尿,每次排尿中断3~5次,每日训练数次,同时进行有规律收缩腹肌训练,呼气时收缩腹肌,保留3 s,吸气时放松,4~6次/d。③盆底肌训练:指导患者在不收缩下腹、腹部、臀部肌肉的情况下,有规律地收缩提肛肌及耻骨尾骨肌,使阴道周围肌和括约肌做“吸入”动作,注意保持呼吸正常,不闭气,收缩放松各10 s后,连续15~30 min,每日2~3次。④定时扩肛:术后第3周开始,用右手食指中指带手指套涂石蜡油,缓慢插入5 cm左右,然后双指尽量分开,持续20~30 min。根据大便情况,每周扩肛1~2次。⑤排便反射训练:每日早饭后进行排便训练,方法:抬臀弓背,屈髋、屈膝平卧于床,先抬臀直髋,再弓背收腹,重复10次左右;如有便意可立即收缩并做深呼吸或通过变换、听音乐、看书等方法以缓解便意,要求持续?10 s?,不急于上卫生间;在排便时尽量躯体前顷,臀部抬高,使大便一次排空。⑥每日清晨进行直立与行走练习30~60 min。每天仰卧起坐和直腿抬高运动3~4次,每次10~15 min,方法:仰卧起床,按住双下肢,坐起再逐渐平卧,直腿抬高时双下肢并拢,直腿逐渐抬高至与躯体呈90 ℃,再逐渐放平,重复以上动作。?

1.2.5心理疏导:由具心理咨询资格的护士通过心理疏导、放松疗法、倾听音乐、兴趣培养、催眠暗示等方式进行心理治疗,每周1~2次,每次40 ~50 min;患者每天在舒缓音乐的配合下,进行放松训练,每次20 ~30 min。?

1.2.6护士每周上门检查患者排便训练记录单,了解患者每次训练方法、排便状况、训练后反应和存在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

1.3评价指标?

1.3.1排便次数??[4]?正常:每天排便次数在 4 次以下;轻度增多:每天排便次数 5 ~8 次;中度增多:每天排便次数 9 ~12 次;重度增多:每天排便次数超过 12 次。?

1.3.2功能的评价??[5]?优:干稀便能自制,夜间无失禁,能区别排便、排气;便前有便意,控制2 min以上,大便?1~?2次/d。良:干便能自制,偶有稀便随排气流出及夜间失禁,能区别排便、排气;便意不明显,能控制1~2 min,大便3~4次/d。差:干稀便失禁,不能区别排便、排气,便前无便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排便次数和括约肌功能情况。?

2结果?

2.1两组患者3个月后排便次数的比较?

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在缩短排便次数比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讨论?

排便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完整的盆腔植物神经、完整的肛提肌和括约肌协同作用才能完成。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超低位前切除术后对排便功能可产生较大的影响,患者术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表现为“前切除综合征”,其特征是出现排便次数增多、便急、大便失禁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6]?。因此术后早期患者的排便反射和自主控便能力是明显下降的。有报道指出??[7]?,“前切除综合征”症状多在 6~12 个月后消失,而缩短排便次数、提高排便的控制能力最方便、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持之以恒的康复锻炼。?

研究结果提示,自我管理教育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恢复到正常排便次数达25例,而对照组只有1例;功能优秀者达19例,对照组仅1例,上述比较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本研究对患者实行了饮食指导、评估排便功能、排便功能训练及心理疏导等措施,对排便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因为通过缩肛运动首先可尽快恢复直肠环的功能,逐渐在大脑皮层形成定时排便的兴奋性和增强盆底肌力量;其次排便反射训练可使粪便定时储存于重建的直肠,刺激胃肠反射,通过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建立排便规律,同时重建内括约肌功能,恢复和提高外括约肌的节制能力;盆底肌训练、仰卧起坐和直腿抬高运动则通过收缩腹肌,增加腹压,使盆底肌和括约肌非常协调地收缩,促进粪便排出。〖JP〗?

据报道,加强对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不但能使患者积极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增加遵医嘱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疾病控制能力,也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8]?。本研究让患者参与康复计划的制定,使他们清楚康复的全过程,参与到自己疾病的管理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技巧;每天把锻炼情况、排便情况详细记录下来,让患者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护士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每周的康复指导,使患者放下思想负担,全身心投入到功能锻炼中。护士通过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加强患者对排便功能训练的认识和管理,并定时对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督促患者严格按计划进行康复训练,使患者排便功能恢复良好,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黎庆森,厉周.老年人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48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2010,10(2):45-46.?

[2]蒋理立,李卡,杨婕.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早期排便功能训练对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华西医学,2009,24(7):1867-1868.?

[3]陈元香,肖根秀,高镇松.时间护理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0,10(6):107-108.?

[4]李宇清,曾波航,杜志强.卡培他滨联合复方中药治疗晚期复发性结直肠癌[J].现代医院,2010,10(8):11-12.?

[5]赵良柱,焦光辉,陈宁.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异常情况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6):79-80.?

[6]谭翠莲,王瑛,卢晓明.超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径路切除患者排便功能评估与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2,27(18):34-35.〖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