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术后康复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康复训练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076-01
近期我科收治1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我们给予精心护理和系统、渐进式的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康复快,人工髋关节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选择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50-70岁。本组10例手术均在静脉-吸入全身复合麻醉下进行,由同一组医生负责手术,均于术后1、3、6个月末进行临床效果评价。
1.2 方法: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早期给予不同强度的康复训练。
2 结果
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均与术后(10-15)天出院,出院时可在双拐辅助下行走,无不适。随访6月~1年,髋关节功能良好,效果满意。
3 康复训练
康复应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原则。
3.1 心理沟通:术后患者常担心切开裂开、出血、关节脱位、疼痛不适而不敢活动,护士应积极与患者沟通,说明早期功能锻炼的安全性及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3.2 术后当天: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主动背屈,绷紧腿部肌肉10秒后放松,再绷紧,再放松,以此循环,每组5分,每天2-3组不等,具体时间根据患者情况灵活掌握。屈伸踝关节每天5组,每组15-20次,每个动作持续15-20秒。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自我调节呼吸运动,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3 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运动。
方法:收缩保持(10~15)秒后再放松(10~15)秒,反复练习,以不疲劳为宜,(10~15)次/天。
3.4 术后(2-3)天:视患者情况而定,增加髋部屈曲练习。方法:在进行上述训练的同时增加关节活动训练,并逐渐加大活动范围,运动时由被动向主动过渡,包括: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抬高在30度以内;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由护士帮助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屈髋
3.5 术后(4-5)天:练习床旁站立,首先指导患者进行坐位练习,时间不宜过长,避免髋关节疲劳。方法:双手扶住床上支架,身体移至健侧床旁,重心在健侧,下床时健侧先下,上床时患肢先上的原则。
3.6 负重行走训练:实施康复训练7-10天后即开始,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锻炼。包括:(1)侧卧位外展运动,运动时双腿间放一小枕头,禁止内收、内旋;(2)卧位到坐位运动,利用健腿和双手的力量将患腿移至小腿能自然垂于床边;(3)坐位到站位地训练,骨水泥假体固定型患者下床时即可负重或部分负重练习,非骨水泥假体固定型患者下床时允许少量负重,从脚尖点地到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此阶段持续2周。
3.7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开始锻炼4周后,患者进行主动锻炼,包括:在扶助器下练习下蹲训练、上下楼梯训练;借助辅助设备完成日常的穿裤、穿鞋袜等动作,直至功能康复,以口头、书面、电话联络等方式落实各个阶段的指导工作,使患者能够按要求完成各阶段的康复计划,依据评价指标,采用电话或复查方式进行追踪随访。
4 评定标准
康复计划完成量:测量8周末时在接受康复护理指导后完成规定动作的能力,设定完成规定动作的90%以上为优,80%-89%为良,70%-79%为中,
置换髋关节功能评定:于术后1、3、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髋关节康复程度,包括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畸形4个方面,总计100分,得分越高,置换髋关节功能越好。
5 结果
本组8周末康复训练完成量:优8人,良1人,中1人,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关节肌能明显好转。
关键词 骨科老年患者;康复训练;安全问题;对策
康复训练是指患者在进行手术后通过专业的指导,以物理等方法来辅助患者康复,是骨科术后康复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于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康复训练的主体是患者自身,但是也离不开医生和护士的指导和帮助。尽管如此,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实际上患者康复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这在高龄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中是常见的。本文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报告。
资料与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7月收治老年骨科患者78例,给予手术治疗;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72~91岁,平均75岁。
方法: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后1~10 d进行康复训练,为了防止安全问题引发的更严重问题,对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易发安全问题进行了预防控制。
结果
78例患者之中有1例在康复训练时出现了安全问题,包括头晕、胸闷等症状,在发生这种现象后立即给予急救,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取得不错效果,得到及时的恢复。78例患者均顺利进行康复训练后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8 d。
讨论
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安全隐患分析:①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强:随着社会发展,各种疾病发生率的增加以及新的疾病的发生,使得医院不得不扩大规模来适应社会对医院医疗能力的要求提高。而医院规模的增大所带来的医护人员年轻化、专业素质不强、经验不丰富等问题,使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时有发生,再加上本身缺乏来自院方的系统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提高培训,这使得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导致护理缺陷问题发生,进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从而引起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不满,引发医疗纠纷。②缺乏对患者的全面评估:缺乏对于患者的全面评估是跟我国的护理模式息息相关的,我的护理模式长期处于以技术操作为主的技能服务,而不太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病情观察。所以,就不能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况,以至于评估失真。同时,医护人员缺乏了主动了解患者病情的积极性,观察、判断、分析与解决患者问题的能力也比较薄弱。加上老年患者年老体弱,且大多都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疾病极易导致老年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发生不良反应。由于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身体状况的不了解、评估不全面,指导该老年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极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0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57-01
全髋置换是解除髋关节疾患患者痛苦的良好技术手段,病人大多是60岁以上伴有心血管、糖尿病等不同程度的疾病,术后并发症较多,老年病人全髋术后康复训练及临床指导与预后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现将从2009年至今207例60岁以上患者的术后康复训练与临床指导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207例,其中60-70岁患者88例,女性46例,男性42例;70-80岁患者91例,女性44例,男性47例;80岁以上36例,女性22例,男性14例。本组病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91岁,以68-75岁尤多。
2一般护理
2.1心理护理疼痛活动受限,对疾病认识不足,增加家庭负担,老年患者身心都极为痛苦,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不利。因此,医护人员和家属都应体贴关心病人,耐心细心地作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讲明病情及预后,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精神愉快。
2.2注意居室的环境居室环境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内颜色协调和谐,灯光明亮适宜;居室内要早、中、晚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以保持病人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对其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2.3科学的膳食安排根据老年病人饮食习惯,提供合理均衡营养促进骨折愈合的饮食,多吃些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食物和含钙高的食物,必要时根据医嘱口服补钙药。还要多吃些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食物。注意排便情况,科学调整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经常变换饮食花样,增加食品种类,饭菜力求清淡,多饮水,每日1500-2000ml,不宜吃过于油腻和过咸的食物。
2.4术后必须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术侧肢体下方和两腿间垫软枕,使髋关节稍屈曲,穿防外旋鞋。搬或移动患者将整个髋关节抬起,不能只牵拉抬动患肢。避免术侧髋关节置于外旋伸直位。发现患肢缩短,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及时摄片检查是否脱位。坐起时动作轻柔缓慢,以免发生性低血压。
3术后康复训练
因病人长期卧床,缺乏活动,易发生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所以在医院期间我们医护人员要认真耐心指导协助病人功能锻炼,出院教会家属按要求,帮助病人在床上进行适当的活动,或鼓励病人主动活动,主要活动非固定关节、股四头肌、腰背肌等,以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肌张力,保持关节活动。具体锻炼方法如下:
3.1术后早期(术后当日至5日内)术后当日即可进行患肢向心性按摩,足趾、足踝关节主动、被动伸屈锻炼。术后第2-3日,拔除引流管。去防外旋鞋。进行髋膝关节屈伸、髋关节伸展和旋转练习,至术后1周左右。屈髋位臀部不能离床。加强上肢肌力练习,以便更好地使用拐杖。
3.2术后中期(术后5日至2周)术后5日左右,以主动和抗阻力训练为主。
3.2.1卧位锻炼锻炼屈髋肌的最好办法是髋关节半屈曲位主动或主动抗阻力屈髋练习。主动直腿抬高,宜在术后7d后进行。
3.2.2坐位锻炼术后5-6日,由于坐位是髋关节最容易出现脱位和半脱位的,因此,坐的时间短,每日可坐4-6次,每次限半小时。
3.2.3立位锻炼术后6-7日,患者由坐到站的位置,并进行扶拐立位练习。患肢垫高屈膝,上身前倾,通过调节板凳高度训练屈髋;站立位令健侧下肢前后移动锻炼术侧髋关节内外旋。
3.2.4步行锻炼术后开始下地行走和负重的时间因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程序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骨水泥固定者可早下地活动,2-3日后逐步负重行走。非骨水泥固定者术后1周在不负重情况下扶双拐行走。行走时,双下肢步幅一致;行走或站立术侧膝关节伸直,挺胸伸腰;上下楼梯要求健侧先上,术侧先下。
3.3术后晚期(术后2周以内)此期关节已不易发生脱位,应加强患髋外展,外旋和内收功能锻炼。还要训练走斜坡,上下楼梯等,增强肌力和ROM,加强平衡力和协调力,提高ADL。
【关键词】 乳腺癌术后; 患肢; 功能障碍; 康复训练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for functional recovery of limbs after breast cancer operation
SUN Jingyi, ZHOU Xin, ZHU Xiaohua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Liaoning Hospital of Oncology, Liaoning 11004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s: To explore on the rehabilitation methods for functional recovery of limbs after breast cancer operation. 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proper psychological car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Among 28 investigated patients, 16 have got complete recovery, 10 have sufficient improvement on symptoms without influence on the normal life, and 2 have got some improvement but still had influence on their life. Conclusion: The limb dysfunction after breast cancer operation can be improved or recovered through proper car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s and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operation; limb; dysfunction;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外科手术方法和观念的日益成熟,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障碍的患者越来越少,但仍有极少数的患者因各种原因产生了患肢功能障碍,有的甚至影响正常的生活。“教授健康观念,掌握自理能力”这一理念,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的重视[1]。为了使这部分患者通过康复训练减轻或消除症状,我科从2006年8月至今对28例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8例,全部为女性,年龄26~68(平均47.3±7.5)岁,23例为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5例为保乳手术患者,保乳术后患者均施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经过康复训练16例患者完全康复;功能改善能够正常生活患者10例;功能障碍程度缓解,但仍影响正常生活的患者2例。
1.2 临床表现
症状: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患肢功能障碍,其中合并患肢肿胀的患者15例,合并活动后疼痛的患者7例,术后切口未完全愈合患者2例。
2 护理
2.1 评 估
首先制订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障碍患者评估表,评估表包括功能障碍程度、生活自理能力、舒适程度、心理状态等几方面内容。
2.2 计 划根据评估的结果,责任护士制订出初步的康复计划,康复计划要求涵盖以上各方面的评估内容。康复计划再由护理查房的形式由护理小组讨论,论证其可行性,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的意见。责任护士将护理小组的意见进行整理后与患者商讨护理计划,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3 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本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其中轻度焦虑14人,中度焦虑10人,重度焦虑4人。责任护士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让患者正视自身状况,耐心讲解同类患者恢复好的例子,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同时请专业的心理疏导人员对心理问题相对严重的患者予以心理辅导,减轻其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应对能力。
2.4 实施康复训练计划
2.4.1 精神准备 开始时将康复训练计划制成阶段性的小目标,使其易于达到,增强患者继续实行康复训练的信心。同时将制订好的计划和目标告知患者,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2.4.2 训练工具的准备 训练工具除科室准备的专业性康复训练器具外,还让患者准备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和器具,患者自己准备的训练工具很简单,可以是一把梳子,也可以是一件需要扣扣子的开衫,甚至可以是一面墙,这些辅助的训练物品和工具可以将康复训练维持日常化,尤其是在患者离院期间可以继续完成康复计划。
2.4.3 尽量利用患肢进行自我生活护理 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患肢进行恰当的自我生活护理,患肢无法完成日常生活的患者,护士根据患者的需要和能力给予适当的帮助,鼓励患者利用患肢现存的功能达到生活部分自理,如进食、穿衣、洗漱、如厕等,让患者主动进行康复锻炼,并及时点评患者的进步,给予支持和鼓励。告诉患者要尽快适应今后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人的负担,尽快回归社会。
2.4.4 坚持功能锻炼 扶墙抬高患肢的运动可以使患肢及患侧肩关节活动范围加大至恢复正常。为了进一步使患肢动作协调、自然、轻松,还可进行以下几项功能锻炼:患侧上肢旋转运动(先将患侧上肢自然下垂,五指伸直并拢,自身体前方逐渐抬高至最高点,再从身体外侧逐渐恢复原位,注意患肢尽量伸直,动作连贯,亦可反方向练习);患肢后伸运动,注意抬头挺胸;此外患者还可制订患肢的负重锻炼(但应注意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以增强患肢的力量,恢复患肢功能。
2.4.5 加强健康指导 责任护士必须经常、反复地向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的信息,给予患者情感和信息支持,充分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给予安慰和劝说,打消患者恐惧、悲观、 消极的情绪反应,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康复过程,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帮助她们建立有效的知识体系,掌握自我功能锻炼的技巧及阶段性的目标。
2.4.6 目标评估 根据康复训练计划的阶段性目标,对患者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予以评估,对达标的患者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对不能达标的患者分析原因,修正康复训练计划。
2.4.7 出院指导 每位接受康复训练指导的患者均设立康复档案,出院前责任护士会详细向患者说明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并建立患者联系卡,预订返院评估的时间,使患者在离院期间仍能坚持康复训练,并使阶段性的成果在返院时得到确认。这样有利于康复训练按计划实施,达到最终的目标,防止半途而废。
3 讨论
3.1 消除患者的恐惧、悲观、焦虑情绪有助于康复计划的实施患者的不良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康复训练计划的实施,导致患者不信任责任护士,对责任护士制订的康复计划不能按质按量完成。因此通过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保证康复计划的顺利实施。
3.2 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至关重要多数患者和家属习惯被动地接受护理,这样会使康复训练计划不能连续有效地进行。护士的责任是帮助患者实施康复计划,而不是代替患者实施该项计划。护士的主要角色是作为患者有效实行该项康复计划的推动者和支持者,使患者从病痛中恢复,并维持和重建健康与幸福生活[2]。患者和家属才是此项任务的实施者。
3.3 出院指导及复诊是保证阶段性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住院期间患肢功能恢复不理想的患者出院后需要继续实施康复计划,对于有些患者来说康复计划甚至可能会持续几年,因此复诊可以保证康复计划在责任护士督导下完成,防止中途停止。
3.4 责任护士阶段性的评估是保证预后的关键责任护士进行阶段性的评估,一方面可以决定锻炼的目标是否达到,另一方面可以评估计划是否可行,效果是否满意,接下来要采取何种康复措施。
参考文献
1 马延爱,朱春燕,刘璐璐,等. 自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杂志,2009,26(12A):9.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72―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被认为是髋关节疾病和骨折的最忌治疗手段,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肢体的功能状态,改善总体生存质量。我科至2008年以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68例取得理想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36例,男30例、女6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6.2岁。人工劝髋关节置换术2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6例:骨水泥人工髋30例,非骨水泥人工髋6例。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随访36例病人,髋关节均保持良好功能。
2早期康复训练
2.1心理疏导:病人往往担心早起锻炼会引起不适、加重疼痛。我们向病人说明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意义,治疗的成功除了医生努力外,还需要来自病人自身的配合及自我锻炼,锻炼时可能有些不适,但能加速病人恢复,减少数后疼痛并重建行走及其他日常生活能力。通过心理疏导,本组36例病人均消除了思想上的顾虑,克服身体的不适,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2.2床上训练:增加病人腿和踝的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同时增加力量及活动度。
2.2.1 踝泵动作:逐步屈伸足踝部,可每5~10min一个疗程。术后即可做足踝部屈伸运动,一直做到完全恢复为止。
2.2.2 踝旋转动作:活动踝部先向另一足转,再向相反方西外转,3~4次/d ,每次5下。
2.2.3 贴床屈膝:把足贴在床面上,滑动曲膝,把后跟向臀部靠拢。可反复做,但膝不不可想内弯。3~4次/d,每次10下。
2.2.4 收缩臀力:收紧臀部肌肉,维持着从1数到5,再放松。3~4/d,每次10下。
2.2.5外展动作:把下肢滑向外侧,越远越好,再收回。3~4次/d,每次10下。
2.2.6收缩股四头肌:伸直患肢,收缩大腿肌肉,每次维持5~10s,在10min内做10次,一直做到感到疲劳为止。
2.2.7支腿抬高动作:患肢在床上完全伸直,在收缩肌肉情况下,从床上抬高患肢几厘米,维持5~10s,重复做,直到疲劳为止。
2.3站立训练:在护理人员协助下站立,手握床杆或扶手,直到有力量独立站立为止,3~4次/d,每次10下。
2.3.1站立曲膝:把患肢向胸部方向提起,但膝部不要超过腰部,抬起时,维持不动,数2~3下后,再放下。
2.3.2 站立外展髋部:足部、膝部、髋部面向方对直,把身体伸直,把下肢向外侧举起,然后慢慢地放回着地。
2.3.3 站立后伸髋部:把患肢慢慢地向后靠拢,同时腰部维持伸直位,维持不动,数2~3下,再放回着地。
2.4行走和早期活动:术后不久,即可在病房中做近距离行走,每天做轻度活动,可是髋部再次获得力量和活动度,促进恢复。本组36例股水泥人工髋病人,术后患肢立即开始逐步负重:非骨水人工髋病人6例术后即可起床,但患肢到术后6周才可逐步负重。
2.4.1用助行器行走:站立锻炼后,使用助行器,使全身力量平衡并身体直立。先把助行器向前移一小步,身体向前,再把患肢举起,让它的后跟先着地,身体前移时,曲膝曲踝,使整个足底平均地站在地上,然后再移动健肢。注意每一步足跟先着地,然后足底平放,最后从足趾处离地。肌肉和耐力有进步后,可逐步加大患肢的负重量。
2.4.2扶拐行走:最初几个星期用助行器助步,获得平衡后再用拐杖。一直到全部力量及平衡力恢复。先用双拐,后用单拐,用单拐时,拐杖要握在健侧手中。
2.4.3 上下楼梯:开始时,在护理人员帮助下进行,每次只能上下一级楼梯。上楼梯时,先用健肢,下楼梯时,先用患肢。直到病人的力量何活动度大部分恢复,方可独立练习。上楼梯对力量与耐力有很大帮助,不能采用高于14cm的楼梯台阶练习,每跨一步,一定要握紧扶手,保持身体平衡。
【关键词】 交叉韧带;膝关节;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91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372-01
针对交叉韧带断裂手术治疗后16例转入我科的患者进行治疗训练后观察。膝关节内有前、后十字韧带(又称交叉韧带),前十字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向后、上、外止于股骨外髁的内下方;后十字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内下方、向前、上、内止于股骨外髁的外侧面,膝关节无论伸直或屈曲,前后十字韧带均呈紧张状态。前十字韧带防止胫骨向前移动,后十字韧带防止胫骨向后移动。前或后交叉韧带由于外伤因素致断裂进行手术修补术,除正确诊治外进行合理的康复训练才能达到功能及肢体的完整康复。
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交叉韧带断裂手术治疗后患者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在35-46之间,身体肥胖指数在21-28之间,其中术后6天8例,8天5例,10天有3例,术后不同程度在骨科进行保护性支具训练,简单的肢体活动训练。转到我科在静止状态下膝支具控制在40-60度之间,膝关节肿胀,患者心情抑郁焦虑,情绪烦躁。经综合评估存在①膝伸展受限②肿胀屈曲受限③心理状态不稳定;短期康复目标:①心理方面要达到心情稳定,配合治疗;②膝关节调整屈曲度要持续正常调整;③局部肿胀明显减轻,膝关节围度较前缩小。
2 治疗训练方法
2.1心理治疗:入院第一天,均对16例患者均给予心理疏导,举事例说明,在恰当的时候,引用以往症状严重通过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或治愈的类似病例进行暗示比较,增强患者康复的自信心。组织患者与患者之间交流,获取成功者的经验,树立配合治疗训练的决心。
2.2 ACL、PCL康复训练:(1)保护性康复训练期:①术后静止状态锁定控制伸展与屈曲五周,第一周从0-30度、第二周0-60度、第三周0-90度、第四周0-120度、第五周0-130度进行逐步调整;②术后床旁康复训练,直腿提高及股四头肌肌力训练,每天增加次数。③术肢负荷递增训练:术后第二周行走负荷体重50-70%,第三周100%负重。④关节活动度康复训练:逐步增加伸展屈曲度,于八周0度放开支具控制,达正常活动度。(2)准备期康复训练:术后4-8周室内开展上、下楼梯训练及自行车训练。(3)抗阻力肌力强化训练:弹力带、踏板和器械训练。在韧带修补基本成熟4-6个月后,可以采用开链训练。
2.3、康复问题的处理
2.3.1膝伸展受限应用低负荷的延长伸展获得伸展到位,将支具伸展设为0度,或放开在踝关节下放软枕,指导患者足跟用力伸向远方,足背牵拉后关节囊。或用弹力绷带持续牵引15-30分钟,每天2-3次。
2.3.2屈曲受限时将支具设定装置放开,俯卧位屈曲,用拉绳环绕踝关节处缓慢持续牵引30分钟,每天三次。疼痛时减轻负荷,肿胀时用中、低频物理治疗,缓解疼痛,减轻水肿。
2.3.3过度伸展时采用膝关节支具限制和增加伸展阻碍来纠正。
3 结果
疗效判断:去除支具能沉重100%体重独立行走为治愈;扶拐步行,沉重50-70%为良好。关节屈曲伸展受限,无法下地行走为效果差。
见下表
3.1讨论
从交叉韧带断裂手术后16例患者康复情况看,治愈的12例患者均从外科手后5-7天转入,患者及家属坚持配合康复训练,而术后早期的主动和被动训练对关节ROM的康复犹为重要,后期在使用CPM时也很谨慎,未发生韧带拉伤情况。而好转的3例则配合差,术后早期拒绝被动的主动训练,家属过份强调患者痛苦,给予过多关心,后期未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训练。效果差的1例存在多因数,本身交叉韧带损伤外有慢性滑膜炎、糖尿病,同时患者康复训练介入较晚,后期训练配合差,患者身体相对肥胖。
3.2结论
韧带断裂修补术是很普遍而常规的手术,但恢复效果不一样,除身体原因及有其他病外,说明术后早期康复及关节保护性训练很重要,同时家属参与配合很关键。
3.3体会
通过16例患者治疗观察,规范早期康复与间断康复患者的预后均不一样,除客观个体因素外患者疾病康复中情绪心理因素及周围生存环境同样很重要。我们在处理和治疗途中只有将这些因素与患者视为一整体,正确指导患者康复训练,这样才能保证治疗的有效安全及最大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围手术期护理; 康复训练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比较常见的畸形之一,以后脱位多见,出生时即存在,女多于男,约6:1,左侧比右侧多一倍,双侧者较少。主要由于髋臼、股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肌肉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异常,导致关节松弛,半脱位或脱位。此外,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正常,髋关节过度屈曲,也可导致本病,另外遗传因素也较明显。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小儿外科收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2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小儿外科收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20例,其中男3例,女17例,年龄1岁半~3岁。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下行手术复位并配合术后康复训练。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向患儿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使其认识到尽早手术的重要性,消除其紧张心理,以获得积极的配合,接受治疗,并做好相应的术前指导。
2.1.2 术前准备
2.1.2.1 饮食护理 所有患儿均给予高蛋白、多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以增强体质,利于术后恢复。
2.1.2.2 做好术前准备 患儿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须做好术前准备,包括术前一日备皮、剪指甲、做皮试,术前6小时禁饮食。
2.1.2.3 患儿进入手术室后,病房还要准备好监护设施如监护仪、氧气、吸痰器等。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⑴注意生命体征,测T、P、R、BP至平稳。⑵注意石膏的护理,观察趾端血运情况(皮肤温度、颜色、感觉、活动度、毛细血管搏动征等。⑶大小便的护理: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多吃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⑷注意刀口渗血情况。⑸皮肤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特别是患儿趾端的清洁,便于观察肢端循环。定时协助患儿更换,每日翻身3~4次,保持床单清洁干燥,保护患儿骨突处及受压部位,石膏边缘应整齐和光滑,内垫要超出石膏边缘。
2.2.2 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3天,防止感染。
2.2.3 康复训练指导 ⑴患儿术后行髋人字石膏固定后摄X线片检查,观察手术效果,一周后戴石膏出院,指导家长置患儿舒适,给予被动活动石膏外远端关节,主要为足趾背伸、趾屈活动。⑵患侧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先健侧后患侧。⑶术后2个月门诊随访,如X线显示髋关节复位恢复良好,可去除石膏在床上活动 ,练习屈髋、屈膝以及髋关节背伸,禁止患肢内收和内旋。⑷手术后3个月及4个月左右再次门诊复查,如X线显示髋关节复位恢复良好,患儿可下床活动,做下蹲动作,练习髋膝的屈曲活动,每次30分钟,每天2-4次,但忌跑、跳。⑸对于髋关节切开复位加有股骨短缩者,2个月后去除石膏,可床上活动,3个月后门诊复查,如恢复良好,可下床活动。
3 结果 20例患儿均手术成功出院,术后随访半年,患儿均完全康复,无并发症发生。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2-016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postur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nd complications in the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fter the surgery of laparoscopy. Methods 96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and were diagnosed as colorectal cancer and underwent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 clinical data of 45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3 to October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were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routine nursing was performed after the surgery. At the same time, the clinical data of 51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4 to October 2015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were assign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postur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routine nursing was performed after the surgery.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bdominal distension,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recovery, surgery situation,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other indice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abdominal distention 2 d after the surger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27.45%)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55.56%) with different nursing protocol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ostural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Laparoscopy; Colorectal cancer;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Complications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结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从2002年的7%增到2015年15%,且青少年比例较高,占15%,对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尤其是青少年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1]。结肠癌患者传统的治疗以开腹手术为主,近年来,医疗条件日益改善,人们对疾病治疗疗效及要求逐渐升高,由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小、术后并发症较少且患者恢复较快等诸多优势,在结直肠手术中得以广泛应用,成为结肠癌患者治疗的标准术式[2-3]。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由于腹腔镜手术需要采用人工气腹,容易引起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丧失产生腹胀,此外,机体大量CO2存在还会造成患者皮下气肿引起肢体酸痛、麻痹,严重者还会造成高碳酸症的产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以及预后,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因此,腹腔镜术后采取适宜的措施,尽快恢复患者胃肠蠕动功能,对于患者术后恢复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针对腹腔镜结肠癌患者术后采取适宜的康复训练,观察康复训练结合干预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为结肠癌患者术后恢复护理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96例。现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4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同时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1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结合干预进行护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经检查全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3例;患者年龄25~74岁,平均(44.2±11.8)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4±0.2)年,结肠癌类型:右半结肠17例,乙状结肠14例,左半结肠13例,横结肠7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患者年龄26~75岁,平均(47.4±12.2)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5±0.2)年,结肠癌类型:右半结肠15例,乙状结肠11例,左半结肠12例,横结肠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时长、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此外,本研究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入选标准:符合结肠癌临床诊断标准[5];年龄20~75岁;手术成功未出现死亡患者且患者运动功能良好;患者知情且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2)肝肾功能严重损害患者。(3)不配合本研究治疗方案患者及存在语言沟通障碍患者。(4)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均进行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术后保持低半卧位持续6 h,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密切观察切口是否有液体流出,防治内出血、感染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若患者术后出现面色苍白、血压骤降,应立即告知医生,可能是腹腔大出血所致。①胃管护理:固定胃管并确保减压装置安装正确,保持管道通畅避免造成堵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监测患者的引流物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做好记录[6];②尿管护理:保持管道通畅、注意尿袋摆放位置适当,避免引起堵塞、感染,每日为患者尿道口消毒两次;③引流管护理:确保管道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状,若引流液出现血色或浑浊、引流量增加,立即上报主治医师并给予相应处理。出现引流不畅时,及时排查原因,必要时冲洗疏通;④并发症护理:腹腔镜手术中采用CO2人工气腹所以容易造成患者出现皮下气肿、肢体酸痛等症状,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严重者予以对症理疗,针对出现高碳酸血症患者,应给予低流量持?m吸氧,并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⑤健康教育:待患者术后相关不适症状消除,体征稳定,恢复胃肠蠕动时可以考虑适当进食,建议给予易消化、半流质食物,忌甜食、豆浆、牛奶等产气食物。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结合干预进行护理,基本活动原则为循序渐进。切不可运动量过大而导致伤口开裂和腹腔内出血;同时,应早期进行指导,在术前即开始教会患者翻身、肢体运动等方法;鼓励家属参与,学会按摩和按压穴位的技巧具体措施如下:①早期康复锻炼:术后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关节屈伸和抬腿等训练动作;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引导患者下床进行步行训练,但需注意训练应适度不宜过度劳累,避免动作幅度或强度过大引起伤口撕裂,不利于病情恢复。②按摩:主要包括腹部、穴位和背部按摩: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对患者小腹进行按摩,顺时针按摩3 min[5];穴位按摩:术后6 h,对患者足三里穴、中脘和三阴交进行拇指按压,缓慢增加力度,不宜过重,待患者出现酸、麻、胀、痛感觉后再按压10 s 即可停止,按摩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触碰创伤部位,防止伤口撕裂[7];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及意识情况,询问患者的感受,倾听患者需求,一经发现异常立即上报主治医师。术后第一天开始对患者背部进行轻压按摩,帮助患者放松消除酸麻。③术后:术后第一天对患者进行干预,建议患者取仰卧位保持头高脚低或平卧于床上采用软枕垫高臀部,促进腹部气体消散,减少腹胀的发生率,帮助患者恢复,每次半小时,2次/d。④温水泡脚:待患者麻醉效果消除,意识恢复清晰且病情稳定后,可对患者进行温水泡脚处理,将患者双脚置于足浴盆中,水面没过脚面即可,水温应保持适宜不宜过高(40℃~45℃),每次时间为0.5 h。⑤主动翻身:待患者意识恢复清晰后,嘱咐患者双手按压住腹部创伤处于床上缓慢进行左右翻身训练,动作幅度不宜过大,每次训练完成左右翻身6次左右即可,提醒患者训练需适度防止腹腔内出血、创伤撕裂。
1.3 观察指标
①患者术后2 d进行腹胀情况评价,评价指标及标准为:依据参考文献中[8]的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腔镜手术后48 h内腹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进行合理评估,并注意记录和比较分析。0级为未发生腹胀;1级为腹部轻微胀气;2级为腹部微微隆起,轻叩呈鼓音,且腹胀程度患者可以忍受;3级为腹部明显膨隆,轻叩呈鼓音,腹胀剧烈患者无法耐受。总体腹胀发生例数=1级患者例数+2级患者例数+3级的患者例数之和。②胃肠功能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进行记录并分析比较。③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床时间。④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尿路感染、恶心呕吐、肠梗阻、切口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比较
经不同方案护理治疗后,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为27.45%,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为55.56%。观察组术后2 d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比较
观察组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胃肠蠕动开始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手术状况及住院费比较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好,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患者。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2.4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4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腹腔镜结肠癌手术在结肠癌治疗中具有传统开腹手术一致的疗效,其手术切除范围、术后癌细胞转移率及淋巴结清扫范围与传统手术一致,复发率和生存率与传统手术无统计学差异,但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和瘢痕小传统手术等优势,在临床手术中很受欢迎[9-10]。由于腹腔镜手术术前需要禁食和肠道准备,容易导致患者低钾和胃肠道分泌量降低,术中的药物麻醉、人工气腹构建和手术器械的牵拉,容易导致患者胃肠道蠕动功能降低,术后的长期卧床更是抑制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11]。此外,患者麻醉苏醒后常疼痛会导致咽下大量气体最终引起腹胀,多种因素导致患者进食减缓,最终引起胃肠功能紊乱[12]。因此,腹腔镜结肠癌患者术后采取适宜的康复训练对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的改善结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胃?c功能,缓解患者身心不适,康复训练开始逐渐应用到患者腹腔镜术后护理中,越来越受医院重视和患者欢迎。本研究发现,不同方案护理治疗后,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为27.45%,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为55.56%。观察组术后2 d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3,P
复杂性手外伤往往对患者手部神经、骨骼等造成严重损害,导致患者手部功能出现障碍,即使接受手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加强术后目标训练相关康复护理至关重要。我院对45例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后实施整体化、个性化怒表训练康复护理,效果确切,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为我院20年月~2013年月期间收治的患者。按治疗时间平均分为A、B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A组患者男27例,女18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2.3±1.6)岁;绳索勒伤者9例,击打致伤者12例,重物砸伤者10例,车祸致伤者14例。B组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42.4±1.7)岁;绳索勒伤者8例,击打致伤者13例,重物砸伤者9例,车祸致伤者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显微外科修复术。术后给予A组患者常规康复护理。给予B组患者治疗整体化、个性化目标训练康复护理。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三年随访,并对进行手术康复前后关节功能康复情况进行观察,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1]。
1.4 疗效判定标准
优: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与健侧保持一致,完全恢复,未出现畸形愈合现象,且不会影响生活。良: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为健侧的75%以上,未出现畸形愈合现象,且不会影响生活。中: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为健侧的50% ~75%,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差: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活动度小于健侧的50%,或出现畸形愈合现象[2]。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用X2对组间比较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对比
3 讨论
通过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在术后实施科学、实效的康复训练,不仅可有效保证手术外观恢复完好,同时还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确保患者手部功能最大的限度的得到恢复。
3.1 目标训练康复护理方法
我院对B组45例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手术后实施的目标训练康复护理具体实施包括:
(1)心理护理。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院对患者实施的心理护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①由于病情自身的复杂性,且病情发生较为突然,患者往往没有做相关准备,因此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导致患者面对严峻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导致患者出现消极、抑郁、失落等。因此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帮助患者逐渐保持稳定情绪,并提高康复训练效果[3]。②多数患者在手术过后进行康复训练时期,往往出现对手部恢复情况抱有较高的期望,对此应先积极引导患者落实康复训练,并在病情稳定后,将相关信息患者,使患者能够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手部实际情况。③目标康复训练内容的反复性以及实际训练效果的不理想等现象,均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疲劳等心理,对此在实际训练过程过程中,应采取积极护理措施,给予患者以鼓励与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提高与医生之间的配合度,最大限度的提高康复效果[4]。④对于患者康复训练来说,家属的支持与关怀的非常重要的,对此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应就实际情况,与家属进行及时沟通与护理,帮助家属掌握一定的护理方法与心理学技巧,在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可给予患者必要的支持与帮助,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怀,进而提高康复信心,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